第一篇:赏(思凡)有感
赏《思凡》有感
思凡望文生义,思是想头,牵挂,念念不忘,不凡是最平凡。世俗生活是人生需要的情理之中的生活。思凡就是不忘平凡的生活诗酒的生活,就血药摆脱一切阻碍杂念去融入生“凡“中。
在文艺美学课上初《思凡》,真有些丈二和尚,看的云里雾里,脑中只回荡着,邦邦的木鱼声和“南无阿弥陀佛”的咒语般的重复呻吟。而其四幕更是让我迷惑,前后不搭调的四幕故事交织在一起,到底为了什么?在裳《思凡》我才似懂非懂,犹记得最后一句”僧尼双飞,王有情人终成眷属”的呐喊。《思凡》是别具风格的,不像现代的大部分电视剧和电影系列一集集,一幕幕都串着一个故事。九曲回肠的情节,出人意料的结果。带给人的多是一种精神裳的享受。而《思凡》不是,它像一千零一夜像安徒生童话,但有别于他们。他是通过四个小的男女之间突破戒律,突破家庭伦理,突破传统,突破压迫权利,突破“南无阿弥陀佛”的禁锢的小故事来表现爱情诗神圣的,是不被一切俗杂遮挡的,来宣扬人们为了爱不顾宗教戒律,不顾家庭的阻碍,去自由婚恋的精神。
中间一头一尾两则故事《思凡》和《双下山》都是将僧尼之间逃离佛门,做回俗人。《思凡》是美的。不仅表现在大的追求爱的故事情节,连它的表演舞台效果也是美。诡异的灯光效果和场景布置空灵如真是一样,演员夸张的表演,引的观众开怀大笑。话剧中最引人发笑的是第二幕取材于《十日谈》的小店过夜。别具风格人物介绍,激情夸张可笑的表演,使话剧从第一幕僧尼内心“我不要阿弥陀佛”的呐喊结局一下子变得阳光,青春活力。第三幕《宫廷秘事》就让人苦笑不得了,马夫冒着生命危险,义无反顾的去爱皇后。而皇帝面对奇耻大辱却找不到人。时候一声荒诞的“干那个事的,以后别再干了”无奈悲求。让人失声。连至高无上的皇帝在追爱的人面前也败下阵来。
看了《思凡》我想起的老师给我们看的《受戒》当聪明俊朗的小明子和尚受戒多年后,他得意的告诉来接他回家的小英子,他多么受主持的赏识,要提拔他做未来主持候选人。那样当上主持就可以享受到不同的幸福和地位。小英子要问“不要你做主持答应吗?”得到的是和尚爽朗的肯定的回答。小英子在问“我做你的老婆,答不答应?”得到的回答是和尚肯定大声的“愿意”
同时出家人,在世俗生活面前。破五戒语出惊人的,不尾人所容的话。轻易但态度明确的追求世俗生活,追求所爱。封建的圈卡框,传统大戒的桎梏真是形同虚设,不堪一击。不要僧尼也疯狂,是人的感情永远不会被圈圈。就像《思凡》剧终是宝瓶中的话:
男有心来女有心 哪怕山高水也深 尼姑和尚成双对 有情人对有情人
愿天下有情人终成眷属。
第二篇:《思凡》观后感(定稿)
《思凡》观后感
看《思凡》这部作品对于我来说是一个极大的挑战,由于嘈杂的音响声音,加上对于话剧了解很少的缘故,我几乎没明白这部作品具体在叙述什么,只是通过演员们杂乱的表演隐隐约约其一点主题思想。然而通过对话剧剧本的阅读加深了我对这部作品的认识。
对于话剧表演本身来说,本剧摆脱了那些华美壮丽的舞台背景,仅以一块白布及其变化的舞台灯光作为背景,而且道具简单,给人以更广阔的想象空间。演员的装扮以白色体恤为主,尼姑和和尚的上下衣分别大胆的采用了具有中国传统特色的华彩布,夸张中暗含主题,同时拉近了与观众之间的距离,另外演员的动作夸张而富有渲染力。但话剧总体给人一种杂乱、零散、无序的混乱感,完全打破了传统古典美学所追求的和谐与完美。然而正是凭借这些看似杂乱无序甚至有些荒诞的表演更形象而又单纯的揭示出创作者的意图,同时从荒诞中显现对现实的讽刺或批判。另外,对于三个不同的中外故事,导演并没有更换演员和舞台装置,在减少视觉冲击的情况下调侃了不同背景下异曲同工的道德禁忌。
对于作品本身来说,从题目可见一斑。尼姑和尚双下山、老实人的故事、马夫与王后三个故事寄托了作者对当时禁欲主义的反叛,宣扬人的自身价值,肯定人的本能欲望,可以说是对佛教、对传统道德的一种离经叛道。
随着时代的变迁,人类自我意识不断觉醒。当今社会,人们跟多强调的是个性的解放。然而物极必反,过多的强调个性的的解放,导
致了主流意识的多样化,人们到底该怎样对待一些社会问题成为人们争论的焦点。这也就导致了现代人的一种矛盾的社会心理状态的产生。一方面人们想最大限度的寻求自我个性的解放,追求真正的自我内在心理,一方面又迫于社会道德的约束,畏于社会舆论的谴责,不敢去追求自强本能。四川地震时范跑跑的举动是一石激起千层浪,各种各样关于人性本能与社会主流意识的说法蜂拥而至,孰是孰非,莫衷一是。虽说追求自我利益的最大化的行为是一种自我本能的反映,应该受到尊重,然而作为一个社会,要生存、要和谐的发展,无论何时都会有一种社会主流意识牵引,因此人类矛盾的社会心理将永远存在并难以解决。
第三篇:《思凡》观后感专题
最近看了一部话剧《思凡》,看完感慨颇多,一些心得和大家分享一下:
总在不经意的日子,回首彼岸,纵然发现光景绵长。苍茫大地一剑尽挽破,何处繁华笙歌落。斜倚云端千壶掩寂寞,纵使他人空笑我。人生如梦,岁月无情。蓦然回首,才发现人活着是一种心情。穷也好,富也好,得也好,失也好。一切都是过眼云烟。想想,不管昨天、今天、明天,能豁然开朗就是美好的一天。不管亲情、友情、爱情,能永远珍惜就是好心情。曾经拥有的不要忘记;已经得到的更加珍惜;属于自己的不要放弃;已经失去的留作回忆;想要得到的一定要努力;累了把心靠岸;选择了就不要后悔;苦了才懂得满足;痛了才享受生活;伤了才明白坚强;总有起风的清晨;总有绚烂的黄昏;总有流星的夜晚。人生就像一张有去无回的单程车票,没有彩排,每一场都是现场直播。把握好每次演出便是对人生最好的珍惜。把握现在,畅享人生!
人总是对自己拥有的东西不珍惜,直到不再拥有时才会加倍怀念,而在得知自己快失去自己所拥有的东西而又无能为力时,就寻死觅活地不肯放手,歇斯底里往往发生在这个时候,而对于生命的执著确实是到死才放手!
我来自偶然,像一颗尘土,有谁看出我的脆弱;我来自何方,我情归何处,谁在下一刻呼唤我,天地虽宽,这条路却难走,我看遍这人间坎坷辛苦,我还有多少爱,我还有多少泪,让苍天知道我不认输。
其实我并不喜欢自己想的太多,可是该来的总是会来,想避免也避免不了,怀疑自己是否早已忘记怎样去在乎珍惜身边的每个人,麻烦多过依恋的时候,我通常没有勇气跨越障碍到达最平静的终点。但是我从没有放弃过,因为我不认输。
大海茫茫,百舸争流,不拒众流方为沧海,芸芸众生,人生无常,不被艰难困苦吓倒,方是英雄本色,风雨欲来,春花凋落,凭栏眺望,阳光总在风雨后,潮涨潮落,云卷云舒,闲庭信步,高挂前进的风帆,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前方就是成功的彼岸。
别再流恋破碎的的旧梦,别再沉迷与往日的幸福光环,别再计较人生的得失,别再担忧明天的天气,既然选择了前方,就只管风雨兼程;微笑着送走不愉快的明天,不要让他们遮住你的眼睛。不要因今天的痛苦就否定明天的幸福;不要因为微小的成功而迷失了方向;不要因为眼前的风雨而否定明天的阳光,因为乌云是遮不住太阳的,是的,遮不住的,也不要因为错过星星而哭泣,否则就会错过月亮。在生活中,抗争中,哪怕满身疮疾,也该把无奈沉入心底,这是生活的哲理。
我们没有必要因落叶而悲秋,也没必要因挫折而放弃抗争,因为一花凋零不了整个春天,一次挫折也荒废不了整个人生。南非前总统曼德拉说:“生命中最伟大的光辉不在于永不坠落,而是坠落后在度升起。”太阳因为永不放弃,才最终冲破重重迷雾,光耀万里;江河因为永不放弃,才流泻万里,达到浩瀚无边的海洋;小草因为永不放弃,才不计较星星点点的渺小,最终连成一片绿满。人生只有走出来的美丽,没有等出来的辉煌,成功的花儿人们只惊羡它现实的美丽,当初它的芽浸透了奋斗的泪水,洒遍了牺牲的血雨。
脆弱的时候会想要被呵护,混乱的时候想得到解脱。人常会下意识利用各种方式来逃避现实,即使犯规也无妨;以前我承认自己也曾经如此沉沦过,不清醒也无所谓,不解决,不避免也不在乎的态度,可是现在的我看来,过去是一场不可忍议的混战,也许天生自己就是个在规范之外的人,只是在伤害许多人之后才发现自己任意妄为的做法了,有多么难以理解,而自私早以被埋尽心底,同犹豫不决葬在一块儿。
把握冲刺的每一分钟,全力以赴心中的梦。燃烧青春的热血挥洒年少的豪情,不遗余力奋力拼搏,一路奔跑,一路高歌。
风光只是表面的,辛苦却是实在的,如果说生命可以过的跟游戏里一样刺激的话,你必须注意其中的致命的差别:游戏可以重新开始,生命却只有一次。
血的伤口不流泪,举起的杆子不下跪,攥紧的拳头不放松,过河卒子不后退,人活一口气,难得拼一回,生死路一条,聚敬酒一杯,何以成败论英雄,浩浩乾坤立丰碑。宁可笑着流泪,也不哭着后悔!
第四篇:读须兰的《思凡》有感
读须兰的《思凡》有感
须兰的《思凡》只是读了一遍,但仍能感觉得到须兰的文字,婉转曲折,像一株冰冷的阴生植物,有着长而卷曲的触须,牵牵连连,每个触须都极为纤细柔软。它的表面显得平静淡漠,但内里却是敏感和炽热的。这种感觉和我非常喜欢的她的另一部作品《红檀板》又有很大的不同,《红檀板》是入世的,絮絮叨叨,像是张爱玲《金锁记》的翻版,《思凡》却是出世的,虽然到最后说的还是世俗里的故事。
《思凡》的故事结构有些类似于古龙的武侠,层层导引,诡诘多变,熟练的场景切换,每一次都被引入一个俗套,但在下一个出口时总会有让人意外出现。直到最后,一切才真相大白。然而像一个边写边编排的谎言,编到最后,虽然谎圆了,但是却让人不太相信——再三回头想去,还是有点不信,难道是这样么,我怎么就没看出来?表面是一个故事,然而谁知道下面却层波暗涌,曲曲折折的是另外一个故事?读者在篇中虽有疑心,但是千头万绪却猜不出来,稳稳当当地,不免有点被捉弄的感觉。
长安咸宣观的玄机道士一定是个美丽到极致的女道姑,举手投足之间便把男人迷得服服帖帖。在她那个年代,头顶蛾冠,身着飘飘荡荡的道袍的女子,并不是像看上去那般圣洁。学道的人毕竟和学佛的人不一样,并不讲究清心寡欲,道是追求人性和自然性的,美貌的道姑倘若和男子接触,自然没有佛学的禁忌,大可以顺其自然。也不违背其所供奉的经学,没有任何心理的负疚。
一个美丽的女道姑,在某个地方遇到个风流潇洒的将要成为状元的男子戴春风,共度一夜良宵,却只是聊天喝酒,并无更进一步的动作。一个嫖妓的,和一个妓女相对一晚,只是纯粹地聊聊天,发现彼此心灵相通,这种出乎意外的结果因为主人公的身份而使两人显得分外地纯洁,也格外地令人难忘。
须兰在场景中加进去神秘灵性的自然景物描写,埋下层层伏笔,每一句仿佛都可以化开,成为一个有头有尾有因有果的故事,然而须兰什么都没说,穿越重重断句之后玄机道士和戴春风分离,回到她从小长大的咸宣观。那儿有她的侍女绿翘——一个姿色平凡,忠心耿耿却工于心计的女人,永远地在那儿等候她,在这个尘世中以“家”的意味守候着她疲倦的驻足。
梦魇、幻觉,风吹过庭院匝生的阴森,后院里不合时宜地开满树灿烂桃花的碧桃树„„这一切,都笼罩着前世今生解脱不清的神秘的缘孽。绿翘照旧在房里为她的主人炼制香露,玄机道士在深夜里就着一盏摇摇欲灭的火烛饮酒,昏黄的光照亮她半边冷然的脸颊又将它掩没进黑暗里。
这样的地方,这样的气氛,即使玄机生活了一辈子,对它熟悉到每一根草木每一块石头,也会感觉得到这样的地方是发生故事的地方,这故事不是风花雪月,不是爱恨情仇,它是无因无果的,也许就是因了一阵风而起,再因了一阵风而消失。
所以,当她叫幼薇时,一个十三岁的小女孩,便莫名地开始了一生中反反复复的梦,她梦见二十二年后的自己,站在后庭院里,手上持着一利刃,脚下躺着一具尸体,那尸体是新科状元戴春风。
当她在二十二年后,常常梦见的却是十三岁的自己,坐在后庭院的碧桃树下学弹琴,她的脚下躺着一具尸体,那尸体还是一个叫戴春风的新科状元。诡异的梦境,让人不由得不读下去,对于预言是否会实现,人们都有着无比的好奇心。
读到最后,才会发现,这世界其实根本没有什么神秘可言,没有什么预言,没有什么神仙和鬼怪,有的只是一群疯子和一群屠夫。
第五篇:赏《十里红妆》有感(推荐)
赏《十里红妆》有感
一个学期的舞蹈鉴赏课让我领略到了各种不同风格的舞蹈,撼动人心的《大河之舞》、《大漠敦煌》,华丽感人的《十里红妆》,震撼无比的街舞表演······这一幕幕的视觉盛宴,美不胜收。但是,最让我印象深刻的还是那催人泪下的《十里红妆》。因为那是我第一次完整地欣赏的舞剧,当然它也没有令我失望。《十里红妆·女儿梦》讲述了江南古镇两户殷实人家的孩子感人的爱情故事。阿勇和越儿自小青梅竹马,豆蔻之年互吐真情。阿勇的一句承诺:“等我回来,做我的新娘”,让越儿思念、期待,永恒不变,永久守望。《十里红妆·女儿梦》该舞剧既是舞台艺术的展示,又是江南民风习俗的舞台演绎。无论是背景、场景,还是小道具都是艺术精华,让人百看不厌;无论是主角、配角,还是众“龙套”,都是艺术才人,让人越看越喜欢;无论是小姐楼、媒婆桥等做工考究的数十样大背景,还是红妆三宝子孙桶、千工床、万工轿、梳妆镜箱等百余件似真大道具,都是艺术极品,越赏越品越喜爱;无论是绍兴的“女儿红”、浙北的轧蚕花、浙东的荷花灯,还是种“合欢树”、焐新床,都是江南民间习俗的再现,让人回味无穷;无论是宏大的迎亲、送亲的喜庆队伍十里长,还是媒婆贴耳说破嘴,都让人身临其境、感受婚嫁喜庆氛围;无论是越儿、阿勇儿时田野的过家家、拜天地时的天真活泼,还是千工床前阿勇手挑越儿头上红盖头时情浓意深相思甜的定格,痴情女儿痴情梦,让人同情、赞赏不已。
我觉得《十里红妆·女儿梦》真的是一部难得的好作品。以旧时殷实人家大门上一把古老的大锁开启,开始《梦恋》、《梦别》、《梦月》、《梦嫁》、《圆梦》的动人爱情故事。又以关上大门、锁上大锁,尘封千古的女儿梦结束。让人像品“女儿红”一样越品越浓郁,越品越爱越要喝。
所谓“十里红妆”是旧时嫁女的场面。这是江南的婚事习俗,嘉兴旧时也有此婚事习俗。人们常用“良田千亩,十里红妆”形容嫁妆的丰厚。旧俗在婚期前一天,除了床上用品、衣裤鞋履、首饰、被褥以及女红用品等细软物件在亲迎时随花轿发送外,其余的红奁大至床铺,小至线板、纺缍,都由挑夫送往男家,由伴娘为之铺陈,俗称“铺床”。
发嫁妆时,大件家具两人抬,成套红脚桶分两头一人挑,提桶、果桶等小木器及瓷瓶、埕罐等小件东西盛放在红扛箱内两人抬。一担担、一杠杠都朱漆髹金,流光溢彩。床桌器具箱笼被褥一应俱全,日常所需无所不包。蜿蜒数里的红妆队伍经常从女家一直延伸到夫家,浩浩荡荡,仿佛是一条披着红袍的金龙,洋溢着吉祥喜庆,炫耀家产的富足,故称“十里红妆”。
整个舞剧舞台的设计可谓是匠心独具,道具的丰富和精美也堪称巨作。剧中不但舞台设计震撼,所有演员的表演都是那么的华丽和到位。而且,这部戏的群舞、独舞、双人舞、三人舞、组舞都结合的非常好。更有几个舞蹈让人印象深刻,比如媒婆舞,表现媒婆说亲的那段,通过几个媒婆的不同肢体语言,刻画不同性格,诙谐有趣。还有女主角的几段独舞,在四个乐章中有不同的呈现,对于女主角的思想情绪的变化有着渐近性不同的表达,从最初的娇羞,到后来的失落,可以说人物的完整性一气呵成。
这在我的印象中不仅是一个充满了甜蜜的爱情故事,也是一个令人心碎的凄美童话。越儿与阿勇手牵着手,走出小新娘的家家,走进情窦初开的憧憬。轧蚕花的季节,越儿与阿勇也在狂欢中寻找着、羞涩着、相拥着、挤轧着。伸出手指头,勾一勾,红红的肚兜就是他们的定情信物。热络的箍桶匠和说嘴媒婆总是前后脚,把门庭挤得喜盈盈、闹哄哄。阿勇托媒,红肚兜让母亲知道了女儿的心思,应允了下来。定亲的合欢树种下了,成双成对,共生共长,透出生命的依恋与情结。海誓山盟里,阿勇对越儿说,一个男人的天地在三江之外。他要像宁波帮那样,和阿林几个年轻弟兄一起去闯码头,转一份产业回家,再完婚。“那时候,龙凤花轿把你抬,十里红妆迎进来!”当阿林衣锦还乡,阿勇却没有回来。梦里梦外,月缺月圆。梦里,花轿中牵出长长的绸带,和越儿的梦缠绕在一起。花轿如屏风般打开,走出她日夜思念的阿勇,牵着她上花轿。梦外。家书突至,一声长长的火轮汽笛声,把她带出梦外。越儿的目光里,阿勇又走远了。月亮升起,正式放灯时节,思念,顺水而去。“荷花灯,相思河上慢慢放。肚兜放在花心上,鸳鸯绣在肚兜上,郎啊,我为你抽尽心丝绣红妆。天天绣,夜夜想,月月绣,年年望,谁能告诉我,相思为何这么长?”大雪小雪又一年。焦躁不安的越儿,苦等、煎熬、相望,与红妆相融。等不到的洞房,在酒里、在梦中,她要自己圆梦!还是“女儿红”,太久的陈酿,太浓的醇香,她醉了;香飘渺,意朦胧,去与爱相逢,她走进“浴红”;万工轿,那是天下最精美的花轿,她迈步而入······连绵的十里红妆为她升起,这才是真正属于她的女儿梦!一线红绳引领她入洞房。
那一张千工床,越儿与阿勇并排坐在床沿上。女儿梦,定格在掀开红盖头的那一刹那。“十里红妆十里长,花轿浪得十里狂,喜糖撒的十里甜,老酒飘出十里香。女儿梦里人威双,爱到地老和天荒,情长意长相思长,才有红妆十里长!”
整个舞蹈剧以越儿与阿勇的爱情故事为线索,向我们展现了江南民间千百年来的婚嫁习俗与风情,以越儿充满悲欢离合的情感路程为铺垫,向世界展示了中华文明的博大精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