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卷首语推介先进技术 促进科技交通
推介先进技术促进科技交通
这期会刊,是《北京道路运输》推出的本届协会第1期会员企业专刊,是推介新产品、新技术的专刊。构建“国民幸福感”成为今年全国两会的热点。北京“十二五”规划把“让人民生活得更幸福”正式写入其中。“幸福”既是一种主观感受,与心境有很大关系,但与客观现实也息息相关,安全是构成幸福的最基本要素。而道路交通事故是“幸福”的一大杀手,制约着和谐社会的发展,尤其是群死群伤的事故,更是对社会和家庭产生了长久的负面影响。发生交通群死群伤事故的原因多种多样,爆胎是重要原因之一。如2005年5月30日,浏阳运输烟花原料的货车爆胎引发大爆炸,事故造成2死10伤;2008年12月23日,重庆一硫酸运输车爆胎,导致5吨硫酸泄漏;2008年9月5日,浙江一客车爆胎引起车祸,导致10人死亡、36人受伤;2009年2月8日,常德客车爆胎后逆行冲下20余米高山坡,致2死12伤;2009年10月7日,安徽滁州爆胎大货冲向大客车,致8死35伤;2010年9月3日,一辆青岛市的长途卧铺客运班车在行驶过程中,左前轮爆胎后,冲过隔离带与一货车迎面相撞起火,致17死37伤……上述只是爆胎引起的交通事故中的一部分,却已是触目惊心。
因此,保证道路交通安全,无论对驾驶员还是出行的人们来说,都是一个永恒的主题。只有保证安全出行,才能出效益,才能有稳定,才能有幸福!交通事故必须以“防”为主,包括“人防”“技防”“制度防”。运用先进的技术,增强车辆的安全技术性能,完善应急手段,最大限度地降低事故危害,保证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是当今发达国家和国内先进企业采取的重要措施之一,也是企业必须承担的社会责任。
《北京道路运输》是为会员单位服务的。我们愿通过《北京道路运输》搭建会员单位间交流的平台。我们希望通过推介先进安全技术,能加快前沿技术在交通运输领域的推广和应用,积极推动“人文交通、科技交通、绿色交通”战略的有效实施,促进道路运输行业科技进步,实现运输服务水平的新提高,为保障我国交通安全和运输安全创造条件,为交通事业健康、有序、和谐发展做出贡献。
本刊编辑部
第二篇:2014最新交通科技工作总结
2014年交通科技工作
总结和2015年工作思路
2014年,我局认真对照目标责任状及《2014年淮安市交通运输行业节能减排工作要点》要求,认真落实相关工作,基本实现工作目标,现将工作汇报如下:
一、多措并举,节能减排成效显著
1、加强宣传,开展培训:水运企业、船员是船舶的主人,只有船员知道节能减排的作用、要求,才有可能真正做好节能减排。在船员培训中,我局将节能减排相关知识纳入培训之中,对节能减排政策法规、污染防治、船型标准化、LNG及AIS等科技、管理要求等内容作为必培内容开展培训宣传,并作为必考内容进行考核考试。
2、拆解老旧船舶:对拆解工作和政策进行广泛宣传,派出专人对拆解现场进行认真把关,做好拆解工作的前期审核,落实加快老旧船舶拆解经济政策,推广船舶船型标准化工作,积极争取专项补贴。据统计,今年已经拆解老旧船舶70艘。
3、加大船舶污染防治监管力度。一是加大资金投入,全市共购置油污水围油栏600米,调整了全市水上交通防治污染围油栏布局,并合理配置各县区防治污染围油栏布局,并为县区处配备了流量流速仪、应急发电机、消防手抬泵、风速风向仪、超声波测仪、强光灯等一批应急设备,进一步充实应
急设备。为防止污染奠定了坚实的物质基础。二是加强海事现场执法,加大对船舶污染排放的船舶处罚力度.4、推广LNG技术:广泛宣传LNG新能源对环境治理,水源保护等方面的促进作用,使广大船户对LNG的使用有感性认识,积极推动LNG加气站建设,引导船户进行LNG使用的船舶改造工作
二、夯实基础,信息化建设项目稳步推进
为了改变传统的现场监管手段,加强通航水域的船舶安全监管能力,提高应急搜救效率,遏制水上违章、违法等行为,淮安海事局拟按照“十二五”全省地方海事信息化规划提出的要求,推动海事监管的科学化和信息化发展。先后建设洪泽湖海事综合监督管理系统,五汊河、四汊河交通智能管理系统,利用AIS、雷达、CCTV、VHF等技术手段对辖区通航水域、重点码头、桥梁等航道重点地段进行监视,掌握水上交通状态,达到及时发现事故隐患、船舶违章情况,保障航道安全畅通。随着视频监控系统的投入,将提高应急搜救效能,降低人员和海巡艇巡航的次数,节省经费和对水域污染的排放。
三、提高标准,中心机房升级改造工程
随着海事信息化的不断深入,海事业务和管理工作对海事信息系统依赖越来越强,海事信息网络的正常运行已成为海事业务正常开展的必要保障。为了保证网络稳定可靠运行,为下一步实现业务系统的融合,业务系统数据的共享,中心机房进行升级改造。一是改善机房环境。二是按照国家规范和江苏省地方海事局技术指标的要求对机房内信息设备合理布局,实现了各海事业务系统的平稳过渡,保障了信息系统运行的连续性。三是虚拟化技术在海事信息化业务中应用。虚拟化技术提供了一种服务器整合的方法,减少了硬件采购成本,简化服务器的部署、管理和维护工作,降低管理费用。
明年工作思路
2014年我们虽然取得了显著的成绩,但是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淮安水运经济也会继续保持增长,对交通科技、低碳交通、信息化建设提出了更高的要求。2015年,我们将着眼热点问题,突出重点,推动交通科技的发展。
主要从以下几方面工作入手:
(1)加强信息化知识的使用培训,提升全体海事人员信息化水平。
(2)打造优质的海事门户网站。
(3)推广LNG、AIS等节能减排及科技设备的使用;
(4)加强行业科技创新工作的开展,积极推广新技术在行业中应用,推进LNG加气站建设及船舶改造工作。
(5)推进节能减排工作,完成低碳交通建设各项任务。
(6)、加强船舶检验管理,督促船舶油污水处理设施和垃圾回收设施到位;
(7)、继续督促老旧船舶拆解,推进船舶船型标准化工作
(8)淮安市地方海事局应急搜救指挥中心建设。
(9)盐河海事智能监管平台建设
第三篇:建设大交通 促进大发展
引子:如今,七星镇到大桥镇不用再从市区绕行,凤桥镇到市区无需再到余新镇绕道,新丰镇有了南北向大道。新的一年,随着余云公路(嘉盐公路至嘉钢大道段)、七星至海盐沈荡公路南湖区段、疏港公路七星段等6项干线公路工程通过交工验收,全区干线公路网更加完善,道路等级进一步提升,城乡居民出行更加方便,为经济社会发展创造了更加宽敞的通道。
近年来,南湖区持续加强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全区已建成公路里程660公里,公路密度达154.73公里/百平方公里,初步形成了以高速公路网“一横”、“二纵”为主,干线公路网“三纵”、“六横”、“三射”、“六连”为辅的交通网络,实现了——
建设大交通 促进大发展
建
——升级加密路网
道路交通的发展折射出经济社会的发展。近年来,南湖区不断完善交通路网结构,以“大交通”促进经济大发展。从高速公路到干线公路,从国省道到县乡道,编织起了一张发达的交通网,有力地保障了为南湖区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十一五”期间,南湖区完成交通基础设施投资58亿元,建成等级公路里程约659公里,初步形成了“一横”、“二纵”高速公路网,“三纵”、“六横”、“三射”、“六连”的区域干线公路网,在嘉兴市率先实现了“10、20、30”的目标。
2011年,作为“十二五”的开局之年,南湖区交通局以“转型升级”为主线,突出民生重点,开始打造“六化交通”,着力构建通畅、高效、安全、绿色的综合交通运输体系,为构建“五彩南湖”,打造江南水乡田园城区提供了坚实的保障。
干线公路网进一步加密。七沈公路余云公路以北段段、疏港公路(七星至大桥公路)4个标段、凤余支线、余云公路(嘉钢公路至嘉钢大道段)等8个标段相继建通车,并通过交工验收。
省市重点工程进展顺利。2011年,全面完成嘉兴至海盐公路(南北湖)南湖区段征迁,保证了项目的如期通车。同时,认真配合做好杭州湾跨海大桥北接线二期的各项前工作,大桥段的土地预报工作已完成。
农村公路建设和桥梁改造任务全部落实。过去一年,全区完成了6.2公里联网公路建设和13座农村低标准桥梁改造,1条县道和6条乡道的大中修,对2座县道桥梁进行了改造。
——守护道路畅通
建好公路,还要管好公路。近年来,南湖区的路政管理水平全面提升,路政服务水平不断提高,道路管理日益完善,维护了全区公路的安全畅通。
南湖区公路路政大队自2007年起,推出倾情服务新举措,不断提升公路惠民服务能力,先后获得全国交通行业抗灾保通先进集体、省级服务民生满意站所、市级文明单位等数十个荣誉称号的队伍。
强化路政日常动态管理。区路政大队严格执行路政巡查制度,保证巡查时间、巡查质量和巡查效率,2011年共清除非公路标牌344块,查处各类污染公路案和超限运输案83起,赔补偿案件22起,完成路政许可16起,查处超限违章车辆32辆。扎实开展流动治超,从源头减少和遏制车辆超限超载行为的发生,对辖区主要干线公路开展治超专项行动,辖区内车辆超限率控制在4%,确保了辖区公路的完好、安全和畅通。
交通标志标线,对确保交通安全发挥着巨大作用。去年,南湖区共投入213万元,增设管 完善标志标线,建设安保工程,实施零星抢修工程,确保了辖区公路安全设施的完好。完成了辖区内农村公路指路标志体系建设,7米(含)以上路面均标划路面标线。如今,全区干线公路安全设施齐全、规范,县道、乡道、村道标志标线完好率分别达到90%、68%、45%。
南湖区有6个农村公路养护站,管养着179公里乡道和259公里村道。2011年,南湖区出台了《南湖区乡村公路路政管理办法》,明确乡村公路管理职责,进一步加强乡村公路路政管理。如今,乡道每天巡查一遍,村道每2天巡查一次,路面和安全设施的破损能够得到及时发现并修复。
——转型升级“绿网”
一条公路就是一条生态绿道,四通八达的公路网就像一张巨大的“绿网”覆盖在南湖区大地上。近年来,南湖区交通局大力推进公路生态建设,创建省级文明公路,促进公路网从原有的功能型向生态型转变,正在编织一张生态文明型公路网。
南湖区已建成公路660多公里,满足了社会便捷出行的需求,但基本仍属于交通功能型,与省、市、区提出的生态建设要求仍有不小差距。这5年,区交通局加快实施公路绿化提升工程,切实做到路况提升、服务提升、生态提升、保障提升,形成行车安全舒适,运输高效便利,景观完整和谐,保护自然的可持续的公路发展模式。
2010年以来,区交通局实施了320国道、新07省道、嘉盐公路、老07省道等公路的绿化提升工程,完成了沪杭高速公路嘉兴东出口绿化工程和凤余支线两侧和机非隔离带的绿化种植。
三分建,七分养。近年来,南湖区的公路养护能力显著提高。区公路段积极开展“百日整治”活动,重点对建筑控制区和非公路标志进行排查和整治,拆除非公路标牌和不规范交通标志,整治清理公路两侧堆积物,320国道、老07省道和新07省道等主要干线公路以“畅、洁、绿、美”的面貌,通过了5年一次的全国干线公路养护管理检查。
2011年,在巩固文明公路创建成果的基础上,区交通部门开展了余云公路创建省级农村文明公路等活动,投资80万元对余云公路病害路段进行了全面整治,同时实施了绿化补植工程,完善了全线标志标线,在西入口导流岛种植草花带等,沿线还建设了“南湖新十二景”展示走廊。
——优化城乡公交
南湖区城乡公交一体化一直走在全市乃至全省前列,早在2005年就实现了村村通公交。近年来,公交班线不断延伸,沿途停靠站点、城乡公交场站等配套设施日益完善,城乡一体公交网络逐渐成型。
过去5年,南湖区努力提高嘉兴科技城和南湖新区两大区域的公交服务水平,新市镇建设大力做好城乡公交的线路优化及新市镇的场站建设。
2009年,嘉兴市区城乡公交运营体制改革后,南湖区城乡一体公交网络进一步完善升级,南湖区内原来由私人承包的7条线路全部收归国有,71辆公交车挂上了国有公交公司的牌子。当年,南湖区投入60多万元,在嘉善大道、老07省道、新07省道等道路沿线增设了54对公交港湾式停靠站,改善了候车环境。
2011年,南湖区交通局配合市运管部门抓好全区的运输管理,抓好各镇的公交场站建设,不断整合完善公路资源,调整优化了3条公交线路,在余云公路、嘉盐公路新建港湾式停靠站26个,对5条城乡公交运营的农村公路路段进行了安全整治,更好地保障城乡公交养
运 安全规范运行。
目前,嘉兴科技城、南湖新区和嘉兴工业区区域,已开通25条一级公交线路,投入199台公交车。2010年至2011年期间,该区域在原有306座停靠站的基础上,又新建港湾式停靠站25座。今后,随着城市发展,南湖区还将逐年优化该片区域的公交线路,并同步建设港湾式停靠站。各个新市镇共开通城乡二级公交9条,三级公交4条。
强“五网”建设 铸“六化”交通
交通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强有力支撑,建设大交通,加快大流通,促进大发展。在初步形成了高速公路网和区域干线公路网络后,今后5年南湖区将着力推进“六化”交通,即:对外交通高速化、对内交通快速化、社区交通网络化、交通转换便捷化、交通服务均等化、公路养护同质化,构建通畅、高效、安全、绿色的综合交通运输体系。
对外交通高速化——着力建设杭州湾跨海大桥北接线二期工程、沪杭高速南互通、北接线大桥互通和嘉善罗星互通,在南湖区形成“三高速(沪杭、乍嘉苏、北接线)、八互通(沪杭-嘉兴东、嘉兴南,乍嘉苏-凤桥、余新、南湖、马家浜,北接线-大桥、嘉善罗星)”,满足各镇境内至少有一个互通(或高速接线),实现出入境高速化。
对内交通快速化——集中力量建设嘉兴—余新—海盐公路拓宽工程、七星—沈荡公路、新丰—大桥公路延伸段,实现中心城区与5个新市镇均有一级公路或快速路相通,各新市镇间实现不低于二级公路互通,达到区域内交通快速化。
社区交通网络化——抓好农村联网公路建设,按“联网、成片”的思路建设联网公路,实现新市镇至新社区及新社区间,以不低于三级公路相(互)通,依托区域内干线公路,实现社区交通网络化。
交通转换便捷化——继续完善公共交通系统,通过建设完善交通基础设施、利用资源、合理调配,实现交通便捷。同时做好公路与水路运输、公路与铁路(主要是高铁)运输等不同运输方式间合理对接,实现交通转换便捷化。
交通基础设施服务均等化——构筑城乡一体化公路网络,合理配置资源,兼顾效率与公平,实现交通基础设施服务均等化。
城乡公路管养同质化——对于区域内农村公路,其管养方式、管养要求、考核办法等,逐渐与干线公路相并齐,以满足城乡资源共享、服务同质的需求。
目标已经明确,关键在于落实。2012年,南湖区交通局将围绕区委、区政府提出的“四项行动”,着重加强“五网”建设,加快推进交通转型发展,推进“六化”交通建设,为全面构建“五彩南湖”,江南水乡田园城区提供便捷、通畅、高效、安全的交通保障。
完善公路网。抓好全区公路项目建设,重点推进七沈公路凤桥段及七沈公路和嘉余公路两座跨乍嘉苏公路桥梁建设,积极争取七星至大桥延伸公路(嘉兴内河港区疏港公路延伸工程)、双云公路改建工程、步云至新丰公路、余新至秀洲区王店公路等4个项目早日开工,改造建设农村联网公路4.75公里和2座桥梁。
健全养护管理网。深化农村公路养护体制改革,积极探索乡村道路养护体系建设,抓好国省道及重要县道的养护管理工作,完成老07省道十八里桥桥面改造和双云线2.5公里县道和11.12乡道大中修,余篁县新篁大桥维修加固。巩固文明公路创建成果,完成嘉善、嘉盐、余云等公路文明公路创建任务。继续抓好公路绿化,完成七沈公路凤桥段4.2公里和七大公路7.49公里的绿化。
提升安全保障网。全面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严格整治安全隐患,进一步完善交通安全设施建设,全面完成320国道中间绿化带防撞护栏工程,完成事故多发点段的交通安全整治和日常应急修复更换标志标线,镇村道路安全标志设置率全面完善。优化运输服务网。进一步完善城乡公交一体化基础设施建设,加快推进首末站、停保场、枢钮站建设,全面完成区域内港湾式停靠站和候车亭建设任务,完善城乡公交站场设施,对嘉余、余云、嘉盐、余步、新07省道等道路上的公交候车亭进行全面维修。
加强廉政保障网。加强五型机关和干部队伍建设,加强学习培训,全面提升干部队伍素质,以深化岗位风险的防控机制为重点,进一步落实党风廉政建设和各项廉政制度,规范工程招投标和交通行政执法行为。加强人才培养和专业技术人才队伍建设,完善人力资源管理系统,为全区交通事业快速发展提供强大动力和坚强组织保障。
第四篇:科技发展促进环境保护
一辩
我方的观点是科技发展促进环境保护。保护在字典上意为尽力使某物不受损害,发展则意为由低级到高级的变化,且我方认为所谓科技必须是成形的科技,因此从字面上理解,不断优化升级的成形的科技能促使环境尽可能的不受破坏。环境保护的目的在于使得环境不受污染,而环境污染的定义是指人类直接或间接地向环境排放超过其自净能力的物质或能量。换言之,科技发展的过程中不可能面面俱到,使环境完全不受破坏,但科技发展的确是可以有效防止环境恶化,改善环境,使之适于人类劳动和生活的。环境可分为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其中社会环境主要指经济环境和科技环境,包括了生产力的发展和能源的利用,而发展科技正是发展生产力和高效利用能源的最佳手段,因此科技发展推动社会环境发展。优质的社会环境就意味着有富裕的经济基础来研究、优化科学技术,拥有更先进的科技才能追求自然环境在一个更高的百分率上得到保护;高品质的科学环境代表着能源的高效利用和清洁能源、可再生能源的广泛普及,这便能使人类活动在整个环境体系中尽可能少的排放污染,使人类活动所排放的污染控制在环境自我净化的能力范围内,不造成环境污染,也就达到了环境保护的目的。综上所述,我方认为,科技发展促进环境保护,只有不断发展科技,才能保护环境,促使人与环境不断进步。
1.没有科技就没有环境污染?
中世纪法国污水、粪便等生活垃圾充斥街道,污染河流,导致几个世纪来,居民饱受流行性传染病的蹂躏,光黑死病就造成1346至1353年期间欧洲百万人死亡
2.垃圾焚化厂中产生的热能可以造福于市民,利用焚化中产生的废气(瓦斯气体)提供能量。法国的维勒班垃圾焚化厂和前苏联列宁格勒垃圾焚化厂就是很好的例子,为全城供热。
3.生物降解垃圾中的有机物质会产生生化瓦斯,生化瓦斯主要由清洁能源甲烷和二氧化碳构成,格拉斯哥附近的格林盖尔垃圾掩埋场利用生化瓦斯满足四兆瓦发电设备的能需
4.用使用过的食用油来生产生化柴油替的代普通柴油。奥地利斯蒂里的公共汽车就是用从餐厅里回收的废油来运转的。
5.浦东机场用建筑垃圾填土而成。
第五篇:加强科技投入促进粮食生产
加强科技投入促进粮食生产
近年来,在中央、省、市一系列惠农政策的指引和鼓舞下,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安阳县农业局党组和全体干部牢固树立科学发展观,坚持“多予、少取、放活”的方针,以促进粮食增产和农民增收为核心,大力实施“强农稳县”政策,在政策好、市场旺、人努力、天帮忙的情况下,全县粮食面积单产、总产连续七年创历史新高。
一、基本情况
安阳县位于河南省最北端,交通便利,下辖21个乡(镇),幅员面积1202平方公里,耕地7亿平方米,全县总人口93万,其中农业人口80.2万人,人均耕地867平方米,是一个典型的农业大县。区域内气候、土壤条件好,光照资源充足,适宜多种农作物生长。近年来,县委、县政府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坚持在推动工业化城镇的过程中,不以牺牲农业为代价,坚持把粮食生产放在重中之重的位置,着力打造粮食生产大县。2007年以来我县连续五年荣获“产粮大县”的荣誉称号。
二、发展粮食生产工作的思路、目标任务
今年我县将按照中央1号文件精神要求,继续落实稳粮保供给、增收惠民生的基本思路,加快农民增收步伐,抓好强农惠农政策的落实,以保护基本农田和加强耕地建设为基础,以科技为支撑,以粮食高产创建为抓手,集成推广先进实用技术,确保全年粮食播种面积稳定在11亿平方米以上,总产达到75万吨以上的目标任务,进一步优化粮食品种、品质结构和区域化布局,努力提高优质专用小麦和专用玉米所占比例,良种覆盖率达到100%。
三、发展粮食生产的主要措施
(一)落实国家惠农政策,提高农民种粮积极性。
要认真落实粮食直补、小麦、玉米良种补贴、农机具补贴、测土配方施肥补贴和农业生产资料综合直补等扶持粮食发展的惠农政策,加大对粮食生产支持力度,提高种粮农民的生产积极性,稳定粮食种植面积。各乡镇要以实施良种补贴项目为契机,科学规划、合理安排良种补贴项目实施区,充分发挥良种补贴对粮食生产的促进、带动和示范作用。同时,严格执行国家粮食最低保护价收购政策,确保农民得到最大实惠。
(二)切实保护耕地,提高耕地利用率,稳定粮食种植面积。
落实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从严控制非农建设占用耕地,搞好土地复垦、管理和后备资源的开发,确保全县耕地面积稳定在7亿平方米以上。主管部门要强化管理职能,农业部门配合有关部门依法加强对基本农田保护、用地补偿和农业环境污染的监控管理。在落实国家粮食补贴政策时,做到受破坏的粮田不能享受有关的优惠政策。同时,要因地制宜指导农民实行科学的间作和轮作,增加粮食复种指数,提高耕地利用率和产出率。
(三)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
1.加强基本农田质量建设。进一步加大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农业综合开发和中低产田改造建设力度,加快标准农田建设步伐,不断提高基本农田的抗旱排涝和高产稳产能力。继续扩大“沃土工程”实施规模,动员社会力量参与有机肥积造,大量推广测土配方施肥、有机肥综合利用和改土培肥三项重大技术,要结合沼气富民工程的实施,增施沼气肥,保护耕地用养平衡和肥料资源优化配置,逐步提高耕地质量和产出水平。
博彩通 http://www.xiexiebang.com
2.建立重大灾害应急预警机制,提高防灾减灾能力。制定旱、涝、冰雹、重大病虫害的防御、补救措施,以提高我县粮食生产应对重大病虫害和自然灾害的能力。在春耕、“三夏”、“三秋”等重大农时季节,及时派出工作组和专家组,分赴各乡镇开展工作督导和技术指导,帮助乡镇抓好面积落实、田间管理、机收机播等工作。同时,密切关注天气变化,加强监测预报,制定防灾减灾预案,适时启动应急响应,最大限度减轻灾害损失。在自然灾害方面,重点防范大范围的干旱、洪涝和突发性的风雹、低温冻害,特别是做好防特大旱灾的物资和技术准备。在病虫害方面,结合实施专业化统防统治示范活动,辐射带动扶持一批专业化服务组织,培育一批专业技术队伍,推广一批先进实用技术,努力提升病虫草害防治效果和水平。
3.积极实施优质粮食产业工程。抓住国家实施优质粮食产业工程的大好机遇,以我县玉米良种繁育等项目建设为重点,加快我县优质粮食生产核心区建设步伐,全面提升粮食大县的农业综合生产能力。
(四)优化粮食品种布局,提高粮食品质。
结合小麦、玉米良种补贴项目的实施,重点抓好中东部乡镇主要品种布局规划,逐步实现种子优质化、管理规范化、种植区域化、生产标准化,提高小麦、玉米的品质,提高商品性,增强市场竞争力。
(五)开展粮食高产创建活动,全面提高我县粮食生产科技水平。
根据国家、省、市粮食生产高产创建活动精神,全县各乡镇要因地制宜开展高产创建活动,加强资金支持,整合项目资源,集中向万亩示范片倾斜,做到层层抓高产创建、主要农作物都有示范。把高产创建与培育种粮大户、专业化服务、产业化龙头企业结合,探索农业规模化生产、社会化服务、产业化经营的新途径。今年,我县建成10个万亩方、10个千亩方、12个百亩方、20个0.7万平方米超高产攻关田。粮食高产示范方建设要坚持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高效能管理,同时,加快推广普及小麦优质良种、适期播种、精量半精量播种、测土配方施肥、氮肥后移和玉米“一增四改”等关键技术,树立不同规模的高产典型和样板,辐射带动全县粮食生产,全面提升我县粮食生产科技水平。
四、发展粮食生产的政策建议
(一)划定粮食主产区保护范围,保证粮食生产能力。
划定粮食主产区后,国家应当对粮食主产区实行优惠政策。一是调整土地承包政策,为便于机械化耕作,提高耕作效率,现行政策规定土地承包30年不变,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土地集约经营,不利于粮食主产区规模化生产。因此国家在土地流转方面给粮食主产区更多的扶持政策,推动土地合理流转,促进粮食主产区的规模经营。二是进一步完善粮食收购有关政策措施,切实保护和调动农民种粮积极性。
(二)加大对粮食主产区农业投入力度,增强农业发展后劲。
粮食主产区一般经济实力较弱,国家要加大对主产区粮食生产的投资力度,以增强其发展后劲,中央和地方政府应该严格按照《农业法》的要求,使国家预算内的农业基本投资落到实处,尤其要增加对与粮食相关的基础设施的投入比重,兴修农田水利、交通等配套设施,改善农业生产条件,提高综合生产能力,增强粮食生产抵御自然灾害风险的能力。
(三)大力推进粮食产业化经营,提高粮食生产比较效益。
粮食产业化可增加粮食生产附加值,这是带动农民进入市场,提高粮食生产比较效益的重要途径。这就需要扶持一批实力较强的龙头企业,带动基地和农户,把生产、加工、销售各环节结合起来,形成产、加、销一条龙相促进的良性循环机制。
(四)加强农村科技服务推广体系建设,加大科技兴粮的力度。
国家应将农村科技服务推广体系建设纳入公共财政预算,要建立健全县、乡、村农技服务机构和农村科技示范户,应通过讲座、农民函授、示范推广、典型引路、发放技术资料等
方式提高农民科技文化素质,引导农民走科学种粮的路子。
我县的粮食生产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与农业农村经济发展的要求还有差距,我们将以“粮食增产、农民增收”为目标,继续深入贯彻中央、省、市关于农业特别是发展粮食生产的政策措施,再接再厉,实现全县粮食稳定增产、农民持续增收、农业农村经济协调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