哲学部分基本知识(背诵内容)范文

时间:2019-05-12 06:23:19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哲学部分基本知识(背诵内容)范文》,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哲学部分基本知识(背诵内容)范文》。

第一篇:哲学部分基本知识(背诵内容)范文

第一部分唯物论(基本知识)

1、物质

(1)什么是物质?物质是不依赖于人的意识、并能为人的意识所反映的客观实在。

(2)物质的唯一特性是什么?客观实在性是物质的唯一特性。

(3)世界的本原是什么?世界是物质的世界,世界的本原是物质。

2、意识

(1)什么是意识?意识是人脑对客观世界的反映。其形式是主观的,其来源和内容是客观的(客观物质世界),意识是客观内容和主观形式的统一。

(2)意识的本质是什么?意识的本质是人脑对客观世界的能动反映。

(3)意识的生理基础是什么?意识是高度发达的物质系统——人脑的机能和属性。

(4)意识的能动作用表现在哪两个方面?

第一,意识具有能动地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能力和作用。

第二,不同的意识对事物的发展起不同的作用。正确的意识对事物的发展起促进作用,错

误的意识对事物的发展起阻碍作用。

3、物质和意识的关系

(1)物质和意识的关系怎样?

物质第一性,意识第二性,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作用。

(2)马克思主义哲学唯物主义的最根本的观点是什么?

坚持物质第一性,意识第二性是马克思主义哲学唯物主义的最根本的观点,也是我们想问题、办事情的根本立足点。

4、一切从实际出发

(1)什么是从实际出发?

所谓从实际出发,就是想问题、办事情,都要遵循唯物主义的根本要求,以客观存在的事实为出发点和立足点,从分析客观事实中找出解决问题的办法。简单说,就是要从客观存在的事实出发,按照实际情况办事。

(2)唯物主义的根本要求是什么?一切从实际出发是唯物主义的根本要求。

(3)在实际生活中怎样从实际出发?

第一,要尊重客观事实;第二,要重视调查研究;要出以公心;第四,要求真务实。

(4)什么是主观主义?它有哪两种表现?

主观主义是从单纯的主观愿望出发,从抽象的原则出发。

在实际工作中,主观主义有两种表现:一是教条主义、本本主义;一是经验主义。

5、运动

(1)什么是运动?哲学上所讲的运动,是指宇宙中发生的一切变化和过程。

(2)物质和运动的关系怎样?

物质和运动不可分。物质是运动的物质,运动是物质的运动,没有不运动的物质,没有离开物质的“纯粹”运动。所以说,运动是物质固有的根本属性,是物质的存在方式。

(3)物质的根本属性是什么?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

6、规律

(1)什么是规律?规律是事物发展中本身所固有的本质的、必然的、稳定的联系。

(2)规律最重要的特点是什么?规律的客观性是规律最重要的特点。

(3)规律和规则的关系怎样?

规律和规则是不同的。规律是客观的,不能被创造、改变或废除,而规则是主观的,可以制订、修改或废除。规则和规律也有联系。正确的、合理的规则必定是根据客观规律制 1

定的。

(4)科学认识的任务是什么?科学认识的任务是揭示物质运动的规律。

(5)尊重客观规律和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关系怎样?

尊重客观规律是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前提和基础;发挥主观能动性又是认识和利用规律的必要条件。二者是辩证统一的关系。

7、实事求是

(1)什么是实事求是?“实事”就是客观存在着的一切事物,“是”就是客观事物的内部联系,即规律性,“求”就是我们去研究。简单说,就是尊重客观规律,按照客观规律办事。

(2)实事求是的重要意义是什么?实事求是是马克思主义的精髓,是中国共产党的思想路线的高度概括和核心;实事求是是彻底的唯物主义和辩证法的立场、观点和方法的集中体现。

(3)青年学生怎样培养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作风?

第一、要积极参加实践,科学地认识和掌握规律。

第二、要尊重客观规律,当老实人,说老实话,办老实事。

第三、要学会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努力做到按规律办事。

第二部分辩证法(基本知识)

1、联系

(1)什么是联系?

所谓联系,是指一切事物之间以及事物内部诸要素之间的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相互作用。

(2)联系具有哪些特性?联系具有普遍性、客观性和多样性。

(3)唯物辩证法的第一个总特征是什么?事物普遍联系的观点是唯物辩证法的第一个总的特征。

2、因果联系

(1)什么叫因果联系?什么叫原因?什么叫结果?引起和被引起的关系,叫做因果关系。其中引起某种产生的现象,叫做原因。被某种现象引起的现象,叫做结果。

(2)因果联系的特点是什么?事物之间的因果联系,必须既是先行后续的关系,又是引起和被引起的关系。

(3)原因和结果的关系怎样?在每一个事物的具体因果联系中,原因和结果有严格的区别。原因和结果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有时在同一关系中两种现象互为因果。

(4)正确把握因果联系的重要意义是什么?

第一、正确把握客观事物的因果联系,是人们正确认识事物,进行科学研究的前提。

第二、正确把握客观事物的因果联系,才能提高人们活动的自觉性和预见性。

3、整体和部分的联系

(1)整体和部分的关系怎样?

第一、在同一事物中,整体和部分有严格的界限,二者不能混淆。整体由部分构成,部分是整体中的“元件”;整体高于部分,部分隶属于整体;两者的功能是不同的。一方面,整体具有部分根本没有的功能;另一方面,整体的功能大于各个部分功能之和。

第二,整体和部分又是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的,整体离不开部分,如果失去一个一个部分,整体也就不存在了;部分也离不开整体,如果离开整体,部分也就失去了原来的性质和功能。

(2)正确理解整体和部分的相互关系,对于实际工作具有什么重要意义?

第一、办事情要从整体着眼,寻求最优目标。第二、办事情也要重视局部,使整体功能得到最大发挥。

4、发展

(1)什么是发展?发展是指事物具有前进上升性质的变化,是事物由低级到高级、从简单到复杂的变化。

(2)发展的实质是什么?发展的实质是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

(3)唯物辩证法的又一个总特征是什么?发展的观点是马克思主义的唯物辩证法的又一个总特征。

5、量变和质变

(1)什么是量变和质变?量变是渐进的、不显著的变化。质变是事物的根本性质的变化,是由一种质的形态向另一种质的形态的飞跃。

(2)量变引起质变主要有哪两种形式?

一种是事物数量的变化引起质变,即事物在大小、速度、程度和规模等方面的变化引起质变。另一种是事物在总体上数量不变,只是由于构成事务的成分在结构和排列次序上发生变化而引起质变。

(3)量变和质变的辩证关系怎样?

任何事物的变化都是量变和质变的统一。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准备,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由量变到质变,又由质变开始新的量变,如此循环往复,构成事物无限的变化和发展的过程。

6、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

(1)什么是新事物和旧事物?所谓新事物,是指符合客观规律,具有强大生命力和远大前途的事物。那些同客观规律背道而驰、正在日趋灭亡的东西,则是旧事物。

(2)区分新旧事物的标准是什么?区分新事物和旧事物的客观标准,就看这个事物是不是符合客观规律,有没有强大的生命力和远大的发展前途。

7、矛盾

(1)什么是矛盾?在哲学上,把事物自身包含的既对立又统一的关系叫做矛盾。简言之,矛盾就是对立统一。

(2)矛盾的两个基本属性是什么?斗争性和同一性是矛盾的两个基本属性。

矛盾的斗争性是指矛盾双方的相互排斥、相互对立的属性。

矛盾的同一性是指矛盾双方相互吸引、相互联结的属性和趋势。具体地说,指如下两种情形:第一、矛盾双方相互依存,一方的存在以另一方的存在为前提,双方共处于一个统一体中。第二、矛盾双方依据一定的条件,各向自己相反的方向转化。

(3)唯物辩证法最根本的观点是什么?矛盾的观点是唯物辩证法最根本的观点

8、内部矛盾和外部矛盾在事物发展中的作用

(1)事物变化和发展的根本原因是什么?事物变化和发展的根本原因,都在于事物内部的矛盾性。

(2)什么是内因和外因?事物的内部矛盾是事物变化和发展的内因,事物的外部矛盾是事物变化和发展的外因。

(3)内因和外因在事物发展中的作用怎样?

任何事物的变化和发展都是内因和外因共同起作用的结果。内因是事物变化的根据,是第一位的原因。外因是事物变化的必要条件,是第二位的原因。外因通过内因而起作用。

9、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

(1)什么是矛盾的普遍性?矛盾无处不在,无时不有,或者说,处处有矛盾,时时有矛盾。

(2)什么是矛盾的特殊性?它有哪些具体表现?矛盾的特殊性,是指矛盾着的事物及其每一个侧面各有其特点。具体表现:

第一、不同事物的矛盾各有特殊性。第二、同一事物在其发展的不同阶段上的矛盾具有特殊性。第三、同一事物中的不同矛盾、同一矛盾的两个不同方面也各有其特点。

(3)世界上诸种事物之所以千差万别的内在原因是什么?矛盾的特殊性是世界上诸种事物之所以千差万别的内在原因,构成这个事物区别于其他事物的特殊本质。

(4)矛盾的普遍性和矛盾的特殊性的关系怎样?(矛盾的共性和个性、一般和个别的关系)

二者是不可分割的,存在辩证统一的关系。第一、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是相互联结的。一方面,普遍性寓于特殊性之中,并通过特殊性表现出来。另一方面,特殊性也离不开普遍性。第二,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不是凝固不变的,在不同的场合有是可以变化的。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

(5)什么是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它有什么重要意义?

所谓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就是要在矛盾普遍性原理的指导下具体地分析矛盾的特殊性。

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是马克思主义的一个重要原则,是马克思主义的活的灵魂,是马克思主义最本质的东西;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是科学地认识事物的基础,是正确解决矛盾的关键。

10、矛盾发展的不平衡性

(1)什么是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二者的关系怎样?

复杂事物发展过程中包含许多矛盾,其地位和作用是不平衡的,其中必有一种矛盾处于支配的地位,对事物的发展过程起着决定的作用,它的存在和发展,规定或影响着其他矛盾的存在和发展。这种矛盾叫做主要矛盾。其他处于从属地位,对事物的发展过程不起决定作用的矛盾,叫做次要矛盾。

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是相互联系、相互依赖、相互影响的。在事物的发展过程中,主要矛盾处于支配地位,起着决定作用,但是次要矛盾反过来也会影响主要矛盾的发展和解决。主次矛盾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

(2)什么是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二者的关系怎样?

客观事物内部的矛盾双方,其地位和作用是不平衡的。其中居于支配地位、起主导作用的方面,叫做矛盾的主要方面。处于被支配地位、不起主导作用的方面,叫做矛盾的次要方面。

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既是相互区别的,又是相互联系、相互影响和相互作用的。矛盾的主要方面决定着事物的性质,矛盾的次要方面对事物的性质也有一定的影响。在一定的条件下,矛盾的主次方面是可以相互转化的。

(3)事物的性质主要是由什么决定的?

事物的性质主要地是由取得支配地位的矛盾的主要方面所规定的。矛盾的主要方面不同,事物的性质就不同。矛盾的主要方面发生变化,事物的性质也随着发生变化。

11、两种根本对立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1)什么是辩证法的观点和形而上学的观点?

辩证法的观点,即用联系的、发展的和全面的观点看世界。

形而上学的观点,即用孤立的、静止的和片面的观点看世界。

(2)什么是唯物辩证法的根本观点和形而上学的根本观点?

唯物辩证法的根本观点是承认矛盾,主张用联系的、发展的和全面的观点看问题。

形而上学的根本观点是否认矛盾,孤立的、静止的和片面的观点看问题。

(3)唯物辩证法和形而上学的分歧表现在哪些方面?

第一,联系的观点与孤立的观点的对立;第二,发展的观点与静止的观点的对立;

第三,全面的观点与片面的观点的对立;第四,最根本的分歧在于是否承认矛盾,是否承认事物的内部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源泉。

12、把握科学的思维方法

(1)什么是科学的思维方法?

科学的思维方法主要是指辩证的思维方法和合乎逻辑的思维方法。

(2)合乎逻辑的思维方法主要包括哪些内容?

主要包括分析与综合相结合的方法和归纳与演绎相结合的方法。

(3)什么是分析、综合、归纳和演绎?

分析是把整体分解为部分,把复杂的事物分解为简单的要素,分别加以研究。

综合是把分解开来的各个部分、方面、因素结合起来,组成一个整体进行研究。

归纳就是从许多同类的个别事物中,概括出一般原理或原则,获得对一般事物的认识。

演绎就是运用一般性原理、原则,推导出对新的个别事物的认识。

第二篇:市政实务管理部分要背诵的内容

投标依据

1.招标商务条款的规定、国家规范标准。2.招标的技术要求和技术标准规范。3.工程设计图纸、设计文件及相关资料。

4.招标文件、工程量清单及其补充通知(资料)、答疑纪要。5.市场价格信息或工程造价管理机构发布的工程造价信息。

投标文件应包括主要内容

1.商务部分(1)投标函及投标函附录;(2)法定代表人身份证明或附有法定代表人身份证明的授权委托书;(3)联合体协议书;

(4)投标保证金;(5)资格审查资料;(6)投标人须知前附表规定的其他材料。

2.经济部分

(1)投标报价;(2)已标价的工程量;(3)拟分包项目情况。

3.技术部分

(1)施工组织设计、施工方案、专项方案;(2)项目管理机构及保证体系;(3)工作程序与保证措施。

4投标文件应附下列图表

(1)拟投入本项目的主要施工设备表;(2)拟配备本项目的试验和检测仪器设备表;(3)劳动力计划表;

(4)计划开、竣工日期和施工进度网络图(或横道图);

(5)施工总平面图(现场临时设施布置图表并附文字说明,说明临时设施、加工车间、现场办公、设备及仓储、供电、供水、卫生、生活、道路、消防等设施的情况和布置);(6)临时用地表。

合同变更

1.施工过程中遇到的合同变更,如工程量增减,质量及特性变更,工程标高、基线、尺寸等变更,施工顺序变化,永久工程附加工作、设备、材料和服务的变更等,项目负责人必须掌握变更情况,遵照有关规定及时办理变更手续。

2.承包方根据施工合同,向监理工程师提出变更申请;监理工程师进行审查,将审查结果通知承包方。监理工程师向承包方提出变更令。

3.承包方必须掌握索赔知识,在有正当理由和充分证据条件下按规定进行索赔;按施工合同文件有关规定办理索赔手续;准确、合理地计算索赔工期和费用。

合同评价

内容应包括:合同订立情况评价、合同履行情况评价、合同管理工作评价、合同条款评价。

确定变更合同价款的程序是:

①变更发生后的14d内,承包方提出变更价款报告,经工程师确认后调整合同价;

②若变更发生后14d内,承包方不提出变更价款报告,则视为该变更不涉及价款变更;

③工程师收到变更价款报告日起14d内应对其予以确认;无正当理由不确认,自收到报告时算起14d后该报告自动生效。索赔须做到:

(一)有正当索赔理由和充分证据;(二)索赔必须以合同为依据,按施工合同文件有关规定办理;

(三)准确、合理地记录索赔事件和计算工期、费用。

索赔最终报告应包括以下内容:

(一)索赔申请表:填写索赔项目、依据、证明文件、索赔金额和日期。(二)批复的索赔意向书。

(三)编制说明:索赔事件的起因、经过和结束的详细描述。

(四)附件:与本项费用或工期索赔有关的各种往来文件,包括承包方发出的与工期和费用索赔有关的证明材料及详细计算资料

索赔台账应包括:

索赔发生的原因,索赔发生的时间、索赔意向提交时间、索赔结束时间,索赔申请工期和费用,监理工程师审核结果,发包方审批结果等内容。

施工成本管理的基本流程:

成本预测→管理决策→管理计划→过程控制→成本核算→分析和考核。

需要专家论证的工程范围

1.深基坑工程

(1)开挖深度超过5m(含5m)的基坑(槽)的土方开挖、支护、降水工程;

(2)开挖深度虽未超过5m,但地质条件、周围环境和地下管线复杂,或影响毗邻建筑(构筑)物安全的基坑(槽)的土方开挖、支护、降水工程。

2.模板工程及支撑体系

(1)工具式模板工程;包括滑模、爬模、飞模工程。

(2)混凝土模板支撑工程:搭设高度8m及以上;搭设跨度18m及以上;施工总荷载15kN/m2及以上;集中线荷载20kN/m及以上。

(3)承重支撑体系:用于钢结构安装等满堂支撑体系,承受单点集中荷载700kg以上。

3.起重吊装及安装拆卸工程

(1)采用非常规起重设备、方法,且单件起吊重量在100kN及以上的起重吊装工程。

(2)起重量300kN及以上的起重设备安装工程;高度200m及以上内爬起重设备的拆除工程。

4.脚手架工程

(1)搭设高度50m及以上落地式钢管脚手架工程。

(2)提升高度150m及以上附着式整体和分片提升脚手架工程。

(3)架体高度20m及以上悬挑式脚手架工程。

5.拆除、爆破工程

(1)采用爆破拆除的工程。

(2)码头、桥梁、高架、烟囱、水塔或拆除中容易引起有毒有害气(液)体或粉尘扩散。

(3)易燃易爆事故发生的特殊建、构筑物的拆除工程。

(4)可能影响行人、交通、电力设施、通信设施或其他建、构筑物安全的拆除工程。

(5)文物保护建筑、优秀历史建筑或历史文化风貌区控制范围的拆除工程。

6.其他

(1)施工高度50m及以上的建筑幕墙安装工程。

(2)跨度大于36m及以上的钢结构安装工程;跨度大于60m及以上的网架和索膜结构安装工程。

(3)开挖深度超过16m的人工挖孔桩工程。

(4)地下暗挖工程、顶管工程、水下作业工程。

(5)采用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新设备及尚无相关技术标准的危险性较大的分部分项工程。

施工项目管理的核心是施工成本管理,根据企业下达的成本控制目标,管理控制各种支出,分析和考核及消耗形成的成本,也要充分计入成本的补偿,从全面的角度完整地把握成本的客观性。

施工成本管理措施

1.加强成本管理观念2.加强定额和预算管理3.完善原始记录和统计工作4.建立健全责任制度5.建立考核和激励机制 施工成本目标控制主要依据

施工成本计划工程承包合同进度报告工程变更

实行施工总承包的,专项方案应当由施工总承包单位组织编制。其中,起重机械安装拆卸工程、深基坑工程、附着式升降脚手架等专业工程实行分包的,其专项方案可由专业承包单位组织编制。

专项方案编制应当包括以下内容:

1.工程概况:危险性较大的分部分项工程概况、施工平面布置、施工要求和技术保证条件。

2.编制依据:相关法律、法规、规范性文件、标准、规范及图纸(国标图集)、施工组织设计等。

3.施工计划:包括施工进度计划、材料与设备计划。

4.施工工艺技术:技术参数、工艺流程、施工方法、检查验收等。

5.施工安全保证措施:组织保障、技术措施、应急预案、监测监控等。

6.劳动力计划:专职安全生产管理人员、特种作业人员等。

7.计算书及相关图纸。

劳务实名制管理检查内容主要如下:

劳务管理员身份证、上岗证;劳务人员花名册、身份证、岗位技能证书、劳动合同证书;考勤表、工资表、工资发放公示单;劳务人员岗前培训、继续教育培训记录;社会保险缴费凭证。

施工进度计划编制编制依据

1.以合同工期为依据安排开、竣工时间;2.设计图纸、定额材料等;3.机械设备和主要材料的供应及到货情况;

4.项目部可能投入的施工力量及资源情况;5.工程项目所在地的水文、地质等方面自然情况;

6.工程项目所在地资源可利用情况;7.影响施工的经济条件和技术条件;8.工程项目的外部条件等。

分包工程控制

1.分包单位的施工进度计划必须依据承包单位的施工进度计划编制。

2.承包单位应将分包的施工进度计划纳入总进度计划的控制范畴。

3.总、分包之间相互协调,处理好进度执行过程中相关关系,承包单位应协助分包单位解决施工进度控制中的相关问题。

进度计划保证措施

1.严格履行开工、延期开工、暂停施工、复工及工期延误等报批手续。

2.在进度计划图上标注实际进度记录,并跟踪记载每个施工过程的开始日期、完成日期、每日完成数量、施工现场发生的情况、干扰因素的排除情况。

3.进度计划应具体落实到执行人、目标、任务;并制定检查方法和考核办法。

4.跟踪工程部位的形象进度,对工程量、总产值、耗用的人工、材料和机械台班等的数量进行统计与分析,以指导下一步工作安排;并编制统计报表。5.按规定程序和要求,处理进度索赔。

进度计划调整内容应包括:工程量、起止时间、持续时间、工作关系、资源供应。

工作关系的调整主要是指施工顺序的局部改变或作业过程相互协作方式的重新确认

进度报告的主要内容

1.工程项目进度执行情况的综合描述。主要内容是;报告的起止期,当地气象及晴雨天数统计;施工计划的原定目标及实际完成情况{报告计划期内现场的主要大事记(如停水、停电、事故处理情况,收到建设单位、监理工程师、设计单位等指令文件情况)。

2.实际施工进度图。3.工程变更,价格调整,索赔及工程款收支情况。

4.进度偏差的状况和导致偏差的原因分析。5.解决问题的措施。6.计划调整意见和建议。

编制总结时应依据的资料

1.施工进度计划;2.施工进度计划执行的实际记录;3.施工进度计划检查结果;4.施工进度计划的调整资料。

施工进度控制总结应包括的内容

1.合同工期目标及计划工期目标完成情况;2.施工进度控制经验与体会;

3.施工进度控制中存在的问题及分析;4.施工进度计划科学方法的应用情况;5.施工进度控制的改进意见

质量保证计划应由施工项目负责人主持编制,项目技术负责人、质量负责人、施工生产负责人应按企业规定和项目分工负责编制。

质量管理措施

1.确定工程关键工序和特殊过程,编制专项质量技术标准、保证措施及作业指导书。

2.根据工程实际情况,按分项工程项目分别制定质量保证技术措施,并配备工程所需的各类技术人员。

3.确定主要分项工程项目质量标准和成品保护措施。

4.明确与施工阶段相适应的检验、试验、测量、验证要求。

5.对于特殊过程,应对其连续监控;作业人员持证上岗,并制定相应的措施和规定。

6.明确材料、设备物资等质量管理规定。

质量管理与控制重点

1.关键工序和特殊过程:包括质量保证计划中确定的关键工序,施工难度大、质量风险大的重要分项工程。

2.质量缺陷:针对不同专业工程的质量通病制定保证措施。

3.施工经验较差的分项工程:应制定专项施工方案和质量保证措施。

4.新材料、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制定技术操作规程和质量验收标准,并应按规定报批。

5.实行分包的分项、分部工程:应制定质量验收程序和质量保证措施。

6.隐蔽工程:实行监理的工程应严格执行分项工程验收制;未实行监理的工程应事先确定验收程序和组织方式。

安全检查主要内容

1.安全目标的实现程度;2.安全生产职责的落实情况;3.各项安全管理制度的执行情况;

4.施工现场安全隐患排查和安全防护情况;5.生产安全事故、未遂事故和其他违规违法事件的调查、处理情况;

6.安全生产法律法规、标准规范和其他要求的执行情况。

安全检查分为日常巡查、专项检查、季节性检查、定期检查、不定期抽查

安全检查准备工作

1.确定检查的对象、目的、任务;2.查阅、掌握有关法规、标准、规程的要求;

3.了解检查对象的工艺流程、生产情况、可能出现危险、危害的情况;4.制定检查计划,安排检查内容、方法、步骤;

5.编写安全检查表或检查提纲;6.准备必要的检测工具、仪器、书写表格或记录本;

7.挑选和训练检查人员并进行必要的分工等。

施工现场应保存资料:

(1)施工企业的安全生产许可证,项目部专职安全员等安全管理人员的考核合格证,建设工程施工许可证等复印件;

(2)施工现场安全监督备案登记表,地上、地下管线及建(构)筑物资料移交单,安全防护、文明施工措施费用支付统计,安全资金投入记录;

(3)工程概况表,项目重大危险源识别汇总表,危险性较大的分部分项工程专家论证表和危险性较大的分部分项工程汇总表,项目重大危险源控制措施,生产安全事故应急预案;

(4)安全技木交底汇总表,特种作业人员登记表,作业人员安全教育记录表,施工现场检查表;

(5)违章处理记录等相关资料。

工程竣工报告应含主要内容:

(1)工程概况;(2)施工组织设计文件;(3)工程施工质量检查结果;(4)符合法律法规及工程建设强制性标准情况;

(5)工程施工履行设计文件情况;(6)工程合同履约情况。

企业保管的施工资料应包括:施工管理资料,施工技术文件、物资资料、测量监测资料、施工记录、验收资料、质量评定资料等全部内容。

第三篇:高中政治哲学部分知识归纳

哲学 辩证唯物主义

I唯物论

1、规律

①规律具有客观性和普遍性。要求我们要尊重规律,按规律办事,这是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前提和基础。

②人具有主观能动性,能认识、把握、利用规律,改造世界,造福人类。要求我们在尊重规律的基础上,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把发挥主观能动性与尊重客观规律结合起来,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

2、物质与意识关系

①物质决定意识。要求我们要求我们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做到主观与客观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②意识对物质具有反作用,正确的意识对事物发展起促进作用,错误的意识对事物的发展起阻碍作用。要求我们要发挥主观能动性,树立正确意识,坚持求真务实的精神,要把发挥主观能动性与尊重客观规律结合起来,把高度革命热情和严谨科学态度结合起来。

3.意识的作用

①人能够能动的认识世界。意识活动具有目的性、计划性、主动创造性、自觉选择性。②人能够能动的改造世界。

意识对改造客观世界具有指导作用,正确意识促进事物发展,错误意识阻碍事物的发展;

意识对于人体生理活动具有调节和控制作用,高昂的精神催人向上使人奋进,萎靡的精神使人悲观丧失斗志。要求我们一定要重视意识的作用,发挥主观能动性,树立正确意识,克服错误的思想意识。

II认识论

1.实践与认识关系

①实践决定认识,实践是认识的基础。

实践是认识的来源,是认识发展的根本动力,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是认识的目的和归宿。

要求我们要立足实践,调查研究,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

②认识对实践具有反作用,科学理论对人的实践活动有巨大推动作用。要求我们要用科学理论指导实践,坚持理论和实践相结合,达到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2.认识过程

认识具有反复性、无限性、上升性。要求我们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在实践中认识和发现真理,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不断深化认识,扩展认识,将认识向前推移。

3.真理原理及方法论

真理具有客观性、具体性、条件性,要求我们在实践中不断追求真理、发展真理。

4.实践的特点

实践具有客观物质性、主观能动性、社会历史性、直接现实性。

III辩证法

联系观

1、联系的性质

普遍性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

客观性根据事物固有的联系,发挥主观能动性,建立新的具体联系

多样性分析和把握各种条件,一切以时间、地点、条件为转移。

2.整体与局部

(1)整体与部分是辩证统一的关系,二者相互联系,不可分割,整体与部分相互依赖,相互影响,用综合思维方式认识事物,推动整体发展。

(2)整体居于主导地位,整体统率部分,具有部分所不具备的功能,树立全局观念,立足整体,统筹全局,选择最佳方案,实现整体最优目标,从而达到整体功能大于部分之和的特点

(3)部分服从和服务于整体,部分影响整体,关键部分甚至对整体起决定作用,重视部分的作用,搞好局部,用局部的发展推动整体的发展。

3.系统优化法

(1)着眼于事物的整体性

(2)遵循系统内部结构的有序性

(3)注意系统内部结构的优化趋向

发展观

1、发展的普遍性

发展具有普遍性,事物是运动变化发展的,要求我们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

1.3.发展的前进性与曲折性

发展是前进性与曲折性的统一,前途是光明的,道路是曲折的,都要求我们对未来充满信心,鼓励支持新事物,促使其成长壮大,又要做好充分的准备,克服困难,接受考验。

4.质变与量变关系

发展是质变和量变的统一,发展总是从量变开始,量变是质变的前提和必要准备,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要求我们①要做好量的积累,为实现质变创造条件;②在量变达到一定程度是要抓住时机促成质变,实现事物的飞跃和发展;③要坚持适度的原则

矛盾

1.矛盾同一性和斗争性矛盾双方既对立又统一,共同推动事物运动变化发展

2.矛盾普遍性为二的观点看问题。

3.矛盾的特殊性

:①不同的事物有不同的矛盾②同一事物在发展的不通过程和不同阶段上有不同的矛盾③同一事物的不同矛盾,同一矛盾的两个不同方面也各有其特殊性

矛盾具有特殊性,要求我们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4.矛盾普遍性与特殊性关系

普遍性寓于特殊性之中,并通过特殊性表现出来

特殊性包含普遍性,离不开普遍性

特殊性和普遍性可以在一定条件下互相转化

5.两点论与重点论的统一原理及方法论

主次矛盾、矛盾的主次方面关系原理,要求我们要坚持一分为二的观点,坚持两点论与重点论的统一。

6.主次矛盾关系

主要矛盾在事物发展中占支配地位、起决定作用,次要矛盾也会影响事物发展,二者在一定条件下会相互转化

要求我们要抓重点、集中力量解决主要矛盾,还要统筹兼顾,处理次要矛盾,坚持两点论和重点论的统一。(关键、重点、中心、首要、第一)

7.矛盾主次方面

矛盾主要方面决定事物性质、起主导作用,矛盾次要方面也会影响事物性质,二者一定条件下会相互转化,要求我们看问题要全面,分清主流与支流,坚持两点论与重点论的统一。(利弊、好坏、主流、性质)

辩证否定观

1.辩证否定观原理及方法论

辩证的否定,是事物自身的否定,即自己否定自己,自己发展自己。辩证的否定是发展的环节,是联系的环节,辩证否定的实质就是“扬弃”。辩证否定观要求我们,必须树立创新意识。

怎样树立创新意识:

(1)不唯上,不唯书,只唯实

(2)发扬辩证法革命精神,批判性思维

(3)勇于实践,在实践中创新,发展真理

(4)发挥主观能动性,尊重客观规律

2.创新的作用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也是一个政党永葆生机的源泉。创新的社会作用:①推动社会生产力的发展②推动生产关系和社会制度的变革③推动人类思维和文化的发展

IV历史唯物主义

1.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

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社会意识是社会存在的反映;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反作用,现金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的发展起推动作用,落后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的发展起阻碍作用。要求我们遵循社会发展规律,从社会实际出发,实事求是,又要发挥主观能动性,用正确社会意识知道时间,求真务实,与时俱进,要把发挥主观能动性与尊重社会发展规律结合起来,达到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2.社会基本矛盾运动

①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生产关系对生产力具有反作用。当生产关系适应生产力发展状况是,就会推动生产力的发展;反之就会阻碍生产力的发展。

②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上层建筑对经济基础具有反作用。当上层建筑适合经济基础状况时,就会促进经济基础的巩固和完善;反之,就会阻碍经济基础的发展和变革。

3.人民群众的历史地位

人民群众是实践的主体,是历史的创造者,是社会物质财富的创造者,是社会精神财富的创造者,是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要求我们坚持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自觉站在最广大人民立场上,把人民利益作为最高价值标准。

4.价值观

价值观是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反作用,对人的行为具有驱动、制约和导向作用,对认识和改造世界活动、人生道路的选择具有导向作用,要求我们要树立正确的价值观,进行正确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必须坚持真理,遵循社会发展规律,要自觉站在最广大人民立场上,把人民利益作为最高价值标准。

5.价值的创造与实现

①个人价值与社会价值的统一关系

人的价值在于创造价值,在于对社会的责任和共吸纳,并得到社会的尊重和满足,即人生价值是社会价值和自我价值的统一,社会价值是实现自我价值的前提和基础,个人只有在社会中才能真正实现自我价值;而社会必须尽可能为实现自我价值创造各种条件。

②价值的实现方式:1根本途径——立足实践,在劳动和奉献中创造价值。2重视客观条件,在个人与社会的统一中实现价值。3积极创造主观条件,在砥砺自我中走向成功,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顽强拼搏、自强不息,努力发展个人才能,全面提高个人素质,要有坚定的理想信念和正确价值观的指引。

第四篇:哲学部分作业及答案

哲学部分

一、判断题:

1、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是马克思主义最根本的世界观和方法论。T2、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是马克思主义最重要的理论品质。T3、哲学是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又是方法论。T4、物质的唯一特性是客观实在性。T5、意识从其本质上来看是物质世界的主观映象,是客观内容和主观形式的统一。

6、实践是人能动地改造客观世界的物质性活动。T7、实践的基本形式有:生产劳动、处理社会关系的实践和科学文化的创造。T8、联系和发展是唯物辩证法的总特征。T9、发展的实质是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T10、联系是指事物内部各要素之间和事物之间相互影响、相互制约和相互作用的关系。T11、新事物是指新出现的事物。F12、对立统一规律是唯物辩证法的实质和核心T。

13、必然性和偶然性在一定的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T14、规律是事物本身所固有的本质的、必然的联系。T15、意识的能动作用是人的意识所特有的积极反映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能力和活动。T16、实践的观点是马克思主义认识论首要的和基本的观点。T17、认识是实践基础上主体对客体的能动反映。T18、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是辩证统一的,统一的基础是认识。F19、绝对真理和相对真理是两种不同的真理。F20、实践作为检验真理的标准既是确定的又是不确定的。T21、价值评价在实践中具有激励、制约和导向作用。T22、实事求是是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原理的集中体现和高度概括,是马克思主义的精髓。T23、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是人类创造历史的两种基本活动。T24、生产关系是人们在物质生产过程形成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经济关系。T25、国家政权是社会政治结构的核心T。

26、阶级斗争是阶级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F27、社会革命根源于社会基本矛盾的尖锐化。T28、杰出人物和人民群众共同创造了历史。F29、党的群众路线就是:“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T30、评价历史人物应坚持历史分析的方法和阶级分析的方法。T

二、简答题:

1、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的组成部分是什么?(P3)

答:马克思主义哲学、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

2、哲学的基本问题是什么?(P28)

答:其一,物质和精神何者是第一性、何者是第二性的问题,其二,思维能否认识或正确认

识存在的问题。

3、马克思主义的物质观提出的理论意义是什么?(P31)

答:一,坚持了物质的客观实在性原则,坚持了唯物主义一元论,同唯心主义一元论和二元

论划清了界限。二,坚持了能动的反映论和可知论,有力地批判了不可知论。三,体现了唯

物论和辩证法的统一。四,体现了唯物主义自然观与唯物主义历史观的统一,为彻底的唯物

主义奠定了理论基础。

4、简述物质和运动的辩证关系。(P32)

答:运动和物质是不可分割的,一方面,运动是物质的存在方式和根本属性,物质是运动着的物质,脱离运动的物质是不存在的,设想不运动的物质,将导致形而上学;另一方面,物

质是一切运动变化和发展过程的实在基础和承担者,设想无物质的运动,将导致唯心主义。

5、简述社会生活的实践性的主要体现。(P38)

答:一,实践是社会关系形成的基础。二,实践形成了社会生活的基本领域。三,实践构成了社会发展的动力。

6、新事物为什么一定战胜旧事物?(P41)

答:一,就新生事物与环境的关系而言,新事物之所以新,是因为符合事物发展必然趋势,具有强大生命力和远大发展前途。二,就新事物与旧事物的关系而言,新事物具有旧事物不

可比拟的优越性。三,在社会历史领域内,新事物符合历史发展方向和趋势,从根本上符合人民群众的利益和要求,能够得到人民群众的拥护。

7、为什么说对立统一规律是唯物辩证法的实质和核心?(P43)

答:对立统一规律揭示了事物普遍联系的根本内容和永恒发展的内在动力,从根本上回答了

事物为什么会发展的问题;对立统一规律是贯穿质量互变规律、否定之否定规律以及唯物辩

证法基本范畴的中心线索,也是理解这些规律和范畴的“钥匙”;对立统一规律提供人们认

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根本方法——矛盾分析法。

8、简述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辩证关系原理及意义。(P45)

答: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是辨证统一的关系。矛盾的普遍性即矛盾的共性,矛盾的特殊性

即矛盾的个性。矛盾的共性是无条件的、绝对的,矛盾的个性是有条件的、相对的。

意义: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辩证关系的原理是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同各国的具体实际相

结合的哲学基础,也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哲学基础。

9、简述量变质变的辩证关系。(P46)

答:一,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准备。任何事物的变化都是一个量变的积累过程,没有量变的积

累,质变就不会发生。二,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单纯的量变不会永远持续下去,量变达

到一定程度必然引起质变。三,量变和质变是相互渗透的。

10、马克思主义辩证的否定观的基本内容是什么?(P46)

答:一,否定是事物的自我否定,是事物内部矛盾运动的结果。二,否定是事物发展的环节。

它是旧事物向新事物的转变,是从旧质到新质的飞跃。只有经过否定,旧事物才能向新事物

转变。三,否定是新旧事物联系的环节,新事物孕育产生于旧事物,新旧事物是通过否定环

节联系起来的。四,辩证否定的实质是“扬弃”,即新事物对旧事物既批判又继承,既克服

其消极因素又保留其积极因素。

11、简述意识能动作用的具体体现。(P56)

答:一,意识是能动的,具有目的性和计划性。二,意识活动具有创造性。三,意识具有指

导实践改造客观世界的作用。四,意识还有指导、控制人的行为和生理活动的作用。

12、怎样正确发挥意识的能动作用?(P58)

答:一,从实际出发,努力认识和把握事物的发展规律。二,实践是发挥人的主观能动作用的基本途径。三,主观能动作用的发挥,还依赖于一定的物质条件和物质手段。

13、简述实践对认识的决定作用。(P64)

答:一,实践产生了认识的需要。二,实践为认识提供了可能。三,实践使认识得以产生和

发展。四,实践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

14、简述主体和客体的辩证关系。(P63)

答:主体和客体的辩证关系,从根本上说是认识关系和实践关系。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认为,主体和客体的关系不仅是认识和被认识的关系,而且也是改造与被改造的关系;主体反映客

体的过程,也是主体改造客体的过程。

15、简述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的不可分割的辩证关系。(69)

答:首先,理性认识依赖感性认识,理性认识必须以感性认识为基础。其次,感性认识有待

于发展和深化为理性认识。最后,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相互渗透,相互包含,二者的区分是

相对的,人们不应当也不可能把它们截然分开。

16、简述认识发展的总过程。(P70)

答:从实践到认识,再从认识到实践,如此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循环往复以至无

穷,一步步地深化和提高,这就是认识发展的总过程。

17、简述真理的含义及其客观性。(P71-72)

答:含义:真理是人们对于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认识。

客观性:首先,真理的内容是客观的。其次,检验真理的标准也是客观的。

18、为什么说实践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唯一标准?(P77)

答:首先,从真理的本性看,真理是人们对客观事物及其发展规律的正确反映,它的本性在于主观和客观相符合。其次,从实践的特点看,实践是人们改造世界的客观的物质性活动,具有直接现实性的特点。

19、简述价值的特性。(P79-80)

答:一,价值具有客观性。二,价值具有主体性,三,价值具有社会历史性。四,价值具有

多维性。

20、为什么说生产方式是社会发展的决定力量。(P95)

答:首先,物质生产活动及生产方式是人类社会赖以存在和发展的基础,是人类其他一切活

动的首要前提。其次,物质生产活动及生产方式决定着社会的结构、性质和面貌,制约着人

们的经济生活、政治生活和精神生活等全部社会生活。最后,物质生产活动及生产方式的变

化发展决定整个社会历史的变化发展,决定社会形态从低级到高级的更替和发展。

21、简述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辩证关系。(P97)

答: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是辩证统一的。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是社会存在的反

映,并反作用于社会存在。社会存在是社会意识内容的客观来源,社会意识是社会物质生活

过程及其条件的主观反映。

22、简述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辩证关系原理及意义。(P102)

答: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辩证关系: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而生产关系又反作用于生产力。

意义:首先,这一原理在人类思想史上彻底否定了以“道德说教”

作为评判历史功过是非的思想体系,第一次科学地确立了生产力发展是“社会进步的最高标

准”。(理论意义)其次,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矛盾运动规律是马克思主义政党制定路线、方

针和政策的重要依据。(现实意义)

23、简述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辩证关系原理及意义。(P107)

答: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是辩证统一的。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上层建筑对经济基础具有

反作用。

24、社会的基本矛盾是什么?(P112)

答:社会的基本矛盾是指贯穿社会发展过程始终,规定社会发展过程的基本性质和基本趋势,并对社会历史发展起根本的推动作用的矛盾。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

盾是社会基本矛盾。

25、为什么说社会基本矛盾是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P113-115)

答:首先,生产力是社会基本矛盾运动中最基本的动力因素,是人类社会发展和进步的最终

决定力量。其次,社会基本矛盾特别是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是“一切历史冲突的根源”,决定着社会中其他矛盾的存在和发展。最后,社会基本矛盾具有不同的表现形式和解决方式,并从根本上影响和促进社会形态的变化和发展。

26、人类社会发展的两大规律是什么?(P99-104)

答: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矛盾运动的规律和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矛盾运动的规律。

27、简述科技革命对社会发展的进步作用。(P123-124)

答:首先,对生产方式产生了深刻影响。其次,对生活方式产生了巨大影响。最后,促进了

思维方式的变革。

28、简述人民群众在社会历史发展中所起的作用。(P130-131)

答:一,人民群众是社会物质财富的创造者。二,人民群众是社会精神财富的创造者。三,人民群众是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

29、党的群众观点的内容是什么?(P132)

答:党的群众观点就是坚信人民群众自己解决自己的观点,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观点,一

切向人民群众负责的观点,以及虚心向群众学习的观点。

30、党的群众路线的内容是什么?(P132)

答:党的群众路线即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区的路线。

第五篇:事业单位考试哲学部分

1、哲学、世界观、方法论

哲学,是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

方法论是人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根本方法。

2、哲学的基本问题

哲学的基本问题,包括两个方面,两个层次。

第一方面,是关于物质和意识谁是第一性、谁是第二性的问题,是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根本依据。

第二方面,是物质和意识是否具有同一性的问题,即人的意识能否认识和反映物质世界的问题,是划分可知识和不可知论的根本依据。

在哲学基本问题之后,还有一个世界处于什么状态的问题,并由此产生形而上学和辩证法的对立。

3、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产生

自然科学:细胞学说、能量守恒定律、达尔文生物进化论

阶级基础:英国宪章运动、法国里昂工人起义、德国西里西亚纺织工人起义

社会科学:英国古典经济学、法国空想社会主义、黑格尔辩证法、费尔巴哈唯物主义

4、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特征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本质特征是它的实践性,是实践基础上的科学性和革命性的统一。

5、辩证唯物主义的物质观

(一)物质观的发展

主观唯心主义:“存在就是被感知”。

客观唯心主义:“理”、“理念”、“绝对观念”

古代朴素唯物主义:物质为一种或几种常见的具体形态。

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物质是物质结构的某一层次或不可分割的最小粒子。

旧唯物主义无法对意识现象及社会历史的本质,做出唯物的科学解释,旧唯物主义的物质观是形而上学的,历史观是唯心主义的。

(二)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物质观

恩格斯:“物、物质无非是各种物的总和,而这个概念就是从这一总和中抽象出来的。” 列宁:“物质是标志客观实在的哲学范畴,这种客观实在是人通过感觉感知的,它不依赖于我们的感觉而存在,为我们的感觉所复写、摄影、反映”。

物质的唯一特性:客观实在性

6、辩证唯物主义的运动观

物质是运动的物质,运动是物质的运动。运动是物质自身的固有属性和存在方式。物质运动的具体形式是多种多样的。物质运动可分为五种基本形式:即机械运动、物理运动、化学运动、生物运动和社会运动。各种物质运动之间的区别与联系:低级运动形式是

高级运动形式的基础、高级运动形式是从低级运动形式发展而来的;高级运动包含低级运动形式;各种运动形式同时并存、相互制约并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

静止是有条件的、暂时的和相对的,运动是无条件的和绝对的。静止是一种特殊的运动状态。

物质运动具有其自身的规律性。规律就是事物运动过程中自身所固有的本质的必然的联系。规律具有如下共同点:规律具有稳定性;规律具有普遍性;规律具有可重复性。

7、世界的物质统一性

世界的物质统一性原理,是对无限多样和永恒运动着的整个世界的根本观点和总的看法,是对整个世界的普遍本质和共同基础的科学反映,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础,也是我们从事一切工作的出发点。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

8、意识的起源

意识是自然界长期发展的产物:无机物的反映特性进化为低等生物的刺激感应性;低等生物的刺激感应性进化为高等动物的感觉和心理;动物心理进化为人的意识。

意识是社会劳动的产物:劳动促进了人脑,促进了语言的产生,促进了意识的形成。

9、意识的本质

从本质上看,意识是人脑的机能,是客观存在的反映;意识的形式是主观的,是客观事物的主观映象,意识不等同于客观事物,而是客观事物反映到人脑中的观念形态。

10、物质世界的普遍联系

联系的复杂性、多样性:不同的联系对事物的发展产生不同影响和作用,所谓规律,就是事物内在的、本质的、必然的联系,对事物的存在和发展起主要作用。

系统论扬弃了先分析后综合的传统科学方法,开拓了从整体出发,从事体与部分的有机联系中认识把握事物的新方法。它要求人们综合地、系统地考察事物,并在动态中协调整体与部分的关系,使部分的功能向整体的最优化方向发展。系统论运用和证明了辩证法关于普遍联系的原理,有力地驳斥了孤立、片面地认识事物的形而上学观点。

11、物质世界的永恒发展

发展是指事物从低级到高级、从简单到复杂的运动变化过程。发展的实质是旧事物的死亡和新事物的产生。

事物的相互联系产生运动、变化和发展。事物的发展与事物的联系同在,具有客观普遍性。

发展是旧事物的死亡和新事物的产生。

任务事物都作为过程而存在,整个世界就是“过程的集合体”,对具体事物来说,过程是这一事物产生、发展、死亡的历史;对整个世界来说,过程就是从低级到高级、从简单到复杂的发展历史。

12、对立统一规律

矛盾及其基本属性:矛盾的同一性是指矛盾的互相依存、互相联结及互相转化的性质;矛盾的斗争性是指矛盾双方互相排斥、互相对立的性质。矛盾的同一性是有条件的,相对的;矛盾的斗争性是无条件的,绝对的。

矛盾在事物发展中的作用: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和源泉,内因是事物发展的根本原因,外因是事物发展的必要条件,这是唯物辩证法关于事物发展动因的基本观点。

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矛盾存在于一切事物中,并且贯穿于事物发展过程的始终;矛盾的特殊性是指不同的事物及其各个侧面,在不同发展阶段上,其矛盾各有特点:不同质的事物的矛盾有其特点;同一事物在不同发展阶段上的矛盾有其特点;同一事物矛盾的各个侧面在不同的发展阶段上各有其特点。

13、对立统一规律是唯物辩证法的核心和实质

唯物辩证法是以联系和发展的观点为基本特征,由一系列规律和范畴构成的科学体系。对立统一规律是唯物辩证法的核心和实质原因在于:

(1)对立统一学说提示了事物辩证法的根本内容。事物内部要素之间和事物之间的相互依赖、相互对立的联系,归根结底是对立统一的关系,这个联系,是事物最本质、最根本的联系。

(2)对立统一学说阐明了事物发展的动力和源泉。事物的发展,是自身矛盾所引起的自已运动和自我发展。

(3)对立统一学说贯穿于唯物辩证法的其它规律之中。

14、马克思主义认识论是能动的革命的反映论

可知论和反映论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认识论的基本立场。

马克思主义哲学引进了科学的实践观和辩证法,阐明了认识的本质,解决了怎样才能认识世界的问题,从而消除了旧唯物主义的根本缺陷,实现了认识论的根本性革命。

马克思主义认识论将实践的观点引入认识论,消除旧唯物主义反映论所造成的认识脱离社会实践的消极直观性;马克思主义认识论将辩证法贯彻于认识过程,阐明了认识是一个充满矛盾运动的过程,消除了旧唯物主义反映论的僵死不变的形而上学缺陷;由于实践观点和辩证观点的引入对历史发展和历史意识问题作出了唯物和辩证法的解释,实现了自然观与历史观、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的统一。

实践的观点,是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首要的和基本的观点。

15、实践及其基本形式

实践及其特点:实践是人类能动地改造世界的客观物质活动;实践活动的基本特点是客观物质性、主观能动性和社会历史性。

实践的基本形式:

(1)生产实践:生产活动是人类最基本的实践活动,也是其它实践活动的基础和前提。

(2)社会实践:社会实践中最为主要的实践形式是建立和调整生产关系的实践活动,在阶级社会,阶级斗争和处理阶级关系的实践活动,是社会实践的重要内容。

(3)科学实验

16、实践是认识的基础

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对认识起决定作用,主要体现在:

(1)实践是认识的来源;(2)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3)实践是检验认识正确与否的唯一标准;(4)实践是认识的目的。

17、认识的辩证发展

感性认识:感性认识是主体对客体表面现象的反映,是来自客体的各种刺激和主体的感知系统的相互作用的产物。感性认识包括感觉、知觉和表象三种形式,是认识的低级形式,具有直接性、具体性的特点。

理性认识:理性认识是在感性认识的基础上,主体运用人所特有的抽象思维能力对感性材料进行加工,形成对客体的本质和内在联系的认识。它包括概念、判断、推理三种形式,具有间接性、抽象性的特点。

从理性认识到实践需要的条件:

(1)必须把理发认识即理论同具体实践相结合;

(2)要将理性认识转化为指导人们实践的计划、方案、办法;

(3)要将理论、计划、办法交给群众,转化为群众的自觉行动。

割裂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的辩证关系,必然犯教条主义和经验主义两种错误。

在认识过程中,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循环往复以至无穷,是认识发展的基本过程和发展规律。

18、真理和谬误的相互转化

真理和谬误可以相互转化,主要分为两种情形:

(1)真理和谬误的对立和区别。在一定条件下,在一定范围内,是绝对的。另一方面,在不同条件下,不同的范围内,真理就会转化为谬误,谬误也可能转化为真理,真理与谬误的界限,又是相对的。

(2)失败和错误为正确的认识、为成功准备条件。

19、真理的客观性

真理属于认识范畴,是一种意识现象,是客观存在的主观映象,其内容是客观的,其形式是主观的。客观性是真理之所以成为真理的根本条件,是真理的本质属性。

在一定条件下,对同一客观对象的真理性认识只能有一个,是惟一的,真理多元性以认识的多元性取代真理的一元性,否认真理的客观性,实质上否认了人们正确认识客观事物的可能性,必然导致唯心主义的不可知论。

20、真理的绝对性

真理的绝对性是指真理的客观性和无限性。

(1)任何真理都具有不依赖于主体的、符合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客观内容,是对客观事物的正确反映。

(2)真理的发展是无限的,绝对的。

21、真理的相对性

真理的相对性是指真理的有限性和条件性。

真理在广度和深度上都是有限的。

22、历史观的基本问题

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关系问题,是社会历史观的基本问题,是划分历史唯物主义和历史唯心主义的基本依据。

神学史观、英雄史观、人道主义史观属于历史唯心主义。

23、社会存在社会存在是指社会物质生活条件的总和。它包括地理环境、人口因素和生产方式,其中生产方式是社会存在的决定性因素。

地理环境和人口因素构成社会存在和发展的自然物质基础。

生产方式是生产关系和生产力的统一,是社会发展的决定力量,主要表现在:

(1)物质生活资料的生产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前提和基础。

(2)物质生活资料的生产决定着整个社会的基本性质和面貌。

(3)物质生活资料生产方式的发展和变革决定着社会制度的更替和变革

24、社会意识

社会意识是社会生活的精神方面,是社会存在的总体反映,社会意识的构成可分为: 按社会意识的主体构成:个人意识和群体意识。

按社会意识的结构划分:社会心理和社会意识形式。

社会心理还可分为个人心理和群体心理,阶级心理是阶级社会中一种主要的群体心理,民族心理也是人类社会十分重要的群体心理;社会意识形式是一种抽象化、系统化的,具有相对稳定形式的、自觉的社会意识,可分为两类,一类是意识形态,在阶级社会中,它们具有鲜明的阶级性,另一类是各种自然科学以及一部分社会科学,它们本身没有阶级性,可为不同社会制度和不同阶级服务。

25、社会基本矛盾运动

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是人类社会的基本矛盾,决定着社会的不断向前发展。

生产力对生产力具有决定作用,它决定了生产关系的性质、形式和变革;生产关系对生产力具有反作用,体现在生产关系对生产力的相对独立性、生产关系对生产力的能动作用两个主要方面。

经济基础是指一定社会占统治地位的生产关系的总和,只有那些占统治地位的生产关系,才构成经济基础;上层建筑是建立在一定经济基础上的社会意识形态以及与之相适应的政治法律制度,它包括政治上层建筑和意识形态两个部分。政治上层建筑,包括国家政治制度、立法司法制度、政府机构、党团、军队、警察、法庭、监狱等制度和设施。意识形态包括政治思想、法律思想、哲学思想、宗教思想、文艺思想等意识形态诸种形式。

国家政权是上层建筑的核心。上层建筑的性质,直接受经济基础的决定,间接受生产力的制约。

26、阶级和阶级斗争

阶级的产生:剩余价值的出现,是阶级产生的物质前提,生产资料私有制的确立,是阶级产生的直接原因。阶级对立的实质就是一部分人能够占用另一部分人的劳动。

阶级斗争是阶级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

阶级分析方法是观察和分析阶级社会社会矛盾和社会问题的基本方法。

27、国家、国体和政体

国家是阶级矛盾不可调和的产物,是阶级统治的工具,在本质上,国家是经济上占统治地位的阶级进行阶级统治的工具。

国体是指社会各阶级在国家中的地位,由于国体不同,先后出现过奴隶主阶级专政等不同类型的国家。

政体是指国家政权的组织形式,相同国体的国家可以采取不同形式的政体。

国体决定政体,政体为国体服务,只有根据国体才能判明国家的性质,政体对保证国家的性质起着重要的作用,我国的国体是无产阶级专政,政体是人民代表大会制。

下载哲学部分基本知识(背诵内容)范文word格式文档
下载哲学部分基本知识(背诵内容)范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教育哲学部分要点

    教育哲学相关知识 现代知识的性质与现代课程 现代知识的性质:客观性、普遍性、中立性 现代知识对现代课程的影响: 现代课程的核心内容是科学知识 现代课程具有一种不言而喻的......

    哲学和马克思主义哲学部分

    哲学和马克思主义哲学部分1、哲学是关于世界观的科学。 (哲学可能是科学的,也可能是非科学的) 2、哲学是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强大武器。 (正确的哲学才是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

    政治练习题哲学部分[范文模版]

    2.马克思说:“没有哲学我就不能前进”对这句话可以这样理解 ①哲学是一门给人智慧、使人聪明的学问②哲学的任务就是指导人们正确地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③没有哲学的指导,人们......

    王昌龄(寒假背诵内容)范文合集

    清远开阔的王昌龄 王昌龄(690-756)字少伯,汉族。盛唐著名边塞诗人,后人誉为“七绝圣手”。世称王龙标,有“诗家夫子王江宁”之称。存诗一百七十余首 王昌龄小时家境比较贫寒,开元......

    三年级语文相关背诵内容

    三年级语文相关背诵内容(上册) 一、 古诗1、《小儿垂钓》唐 胡令能蓬头稚子学垂纶,侧坐莓苔草映身。路人借问遥招手,怕得鱼惊不应人。2、《夜书所见》宋.叶绍翁萧萧梧叶送寒声,江......

    古诗词大赛背诵内容

    人教版一年级至六年级必背古诗词 一年级上册 1.咏鹅 骆宾王 鹅,鹅,鹅,曲项向天歌, 白毛浮绿水,红掌拨清波。 2.画 王维 远看上有色,近听水无声。 春去花还在,人来鸟不惊。 3.风 李......

    六年级,朗读,背诵,内容

    背诵材料: 1、《示儿》P18页 示儿 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 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 2、《青海高原一株柳》P91 这株柳树没有抱怨命运,也没有畏怯生存之危险......

    小学语文背诵内容

    小学背诵内容 古诗 春晓悯农 所见独坐敬亭山 咏鹅 马诗 [唐]孟浩然[唐]李绅 [清]袁 枚 [唐]李 白[唐]骆宾王 [唐]李贺 春眠不觉晓, 锄禾日当午,牧童骑黄牛, 众鸟高飞尽, 鹅,鹅,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