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台湾广告天后李欣频推荐的书影单
台湾广告天后李欣频推荐的书影单
推翻李欣频的创意学》推荐的电影+书籍默认分类 电影+书籍=创意学
第一层—删光所有人,只留下自己
影片:顶尖对决、香水、天外有天(Life after Life)
书籍:勇气(奥修)、喜悦之道(生命潜能)、死亡·奇迹·预言(方智)、躁郁奇才(张老师)、追逐日光(商周)、51种物恋(大块)、聪明才智─以创意响应当下(生命潜能)
第二层—抽丝剥茧找出自己的模式,彻底冲换惯性思维
影片:我们懂个X、心想事成的秘密(the Secret)、天下无贼、口白人生、蝴蝶效应1&
2、令人讨厌的松子的一生、命运好好玩
书籍:拜伦凯蒂转念作业、细胞记忆、与神对话、荷光者、再创造自己、相信自己可以做到、白宝书、解读生命密码、喜悦之道、创造金钱、通灵工作坊、觉察—品尝自在合一的佛性滋味、蜕变占卜卡、来自灵界的答案
第三层—拥有每日新生感官,欢迎各种灵魂附体
影片:爱你的五种感觉、心灵印记(scream of the ants)、变脑(Being John Malkovich)、今天暂时停止(Groundhog Day)
书籍:自由─成为自己的勇气
电视:拯救贫穷大作战、全能住屋改造王、酷男的异想世界
第四层—开启自体运转世界的主动能,进入心想事成的圆满新纪元
电影:采访上帝(忘记现在)、口白人生、心想事成的秘密(没有你应该做的事,只有你想做的事)、王牌天神(Bruce Almighty)、我的劫后余生记(Brian Dmadj’d TakeII)
书籍:白宝书、通灵工作坊、灵魂永生
第五层—全面培养能力,进阶到新版的感官系统
电影:扭转未来、偷脑(Possible Worlds)、黑泽明—梦
书籍:梦?前世?灵魂之旅、再创造自己、通灵工作坊Ch10、通灵自学书、梦境创意学:梦,是为你特别设置的私人创意库、你是作梦大师—孵梦·解梦·活用梦(张老师)、灵魂之旅(人本自然)、梦境实验室(张老师)、梦境地图、梦的工作坊(生命潜能)、超凡之梦—激发你的创意与超感知觉(心灵公坊)、梦的智慧—荣格的世界(立绪)、塞斯:梦·进化与价值完成、塞斯:
梦与意识投射、做梦的艺术(方智)、找寻奇迹(奥修)
第六层—不再是直线计划地逐步前进,而是放射性爆开的光速扩张
书籍:再创造自己(方智)
第七层—高峰生命的激荡串连,强者越强的星际之旅
第八层—开启多元的生命窗口,自体星系无设限扩充
电影:偷脑、美丽境界(A Beautiful Mind)、劳拉快跑、蝴蝶效应1&
2、今天暂时停止、战栗时空、神秘百慕达三角、如果能再爱一次、婚前兴行为、双面情人、我的失忆女友
书籍:在天堂遇见的五个人、The Book of Mirdad
第九层—以全新的视野,创造合演新局面的众人剧本
电影:上帝也疯狂(The Gods Must Be Crazy)、今天暂时停止、佐贺的超级阿嬷、狂爱圣彼得堡(The Stroll)、真爱永恒(The Fountain)、在月球彼端(Far Side the Moon)、枕边书(The Pillow Book)、春去又春回(Spring,Summer,Fall, Winter…and Spring)、空屋情人(3 Iron)、情弓(The Bow)、谎颜(Time)、在黑暗中漫舞(Dancer in the Dark)
书籍:全球杜拜学(天下)
第十层—拉高视点,巧合创意学
电影:幸运之吻(Just My Luck)
书籍:巧合是故意的—看见生命重要的讯息(方智)
第十一层—全观视野,跳换剧本
书籍:来自灵界的答案、发现真爱(方智)、情绪(生命潜能)
电影:楚门的世界、口白人生(Stranger than Fiction)
第十二层—事成比心想还快,不必计划未来,在当下这一秒完成一切
书籍:解读地球生命密码、当下的力量(扬升出版)、草木自己生长—禅的真髓(奥修)
第二篇:李欣频推荐的电影与书籍
《推翻李欣频的创意学》推荐的电影+书籍默认分类 电影+书籍=创意学
第一层—删光所有人,只留下自己
影片:顶尖对决、香水、天外有天(Life after Life)
书籍:勇气(奥修)、喜悦之道(生命潜能)、死亡·奇迹·预言(方智)、躁郁奇才(张老师)、追逐日光(商周)、51种物恋(大块)、聪明才智─以创意响应当下(生命潜能)
第二层—抽丝剥茧找出自己的模式,彻底冲换惯性思维
影片:我们懂个X、心想事成的秘密(the Secret)、天下无贼、口白人生、蝴蝶效应1&
2、令人讨厌的松子的一生、命运好好玩
书籍:拜伦凯蒂转念作业、细胞记忆、与神对话、荷光者、再创造自己、相信自己可以做到、白宝书、解读生命密码、喜悦之道、创造金钱、通灵工作坊、觉察—品尝自在合一的佛性滋味、蜕变占卜卡、来自灵界的答案
第三层—拥有每日新生感官,欢迎各种灵魂附体
影片:爱你的五种感觉、心灵印记(scream of the ants)、变脑(Being John Malkovich)、今天暂时停止(Groundhog Day)
书籍:自由─成为自己的勇气
电视:拯救贫穷大作战、全能住屋改造王、酷男的异想世界
第四层—开启自体运转世界的主动能,进入心想事成的圆满新纪元
电影:采访上帝(忘记现在)、口白人生、心想事成的秘密(没有你应该做的事,只有你想做的事)、王牌天神(Bruce Almighty)、我的劫后余生记(Brian Dmadj’d TakeII)
书籍:白宝书、通灵工作坊、灵魂永生
第五层—全面培养能力,进阶到新版的感官系统
电影:扭转未来、偷脑(Possible Worlds)、黑泽明—梦
书籍:梦?前世?灵魂之旅、再创造自己、通灵工作坊Ch10、通灵自学书、梦境创意学:梦,是为你特别设置的私人创意库、你是作梦大师—孵梦·解梦·活用梦(张老师)、灵魂之旅(人本自然)、梦境实验室(张老师)、梦境地图、梦的工作坊(生命潜能)、超凡之梦—激发你的创意与超感知觉(心灵公坊)、梦的智慧—荣格的世界(立绪)、塞斯:梦·进化与价值完成、塞斯:梦与意识投射、做梦的艺术(方智)、找寻奇迹(奥修)
第六层—不再是直线计划地逐步前进,而是放射性爆开的光速扩张
书籍:再创造自己(方智)
第七层—高峰生命的激荡串连,强者越强的星际之旅
第八层—开启多元的生命窗口,自体星系无设限扩充
电影:偷脑、美丽境界(A Beautiful Mind)、劳拉快跑、蝴蝶效应1&
2、今天暂时停止、战栗时空、神秘百慕达三角、如果能再爱一次、婚前兴行为、双面情人、我的失忆女友
书籍:在天堂遇见的五个人、The Book of Mirdad
第九层—以全新的视野,创造合演新局面的众人剧本
电影:上帝也疯狂(The Gods Must Be Crazy)、今天暂时停止、佐贺的超级阿嬷、狂爱圣彼得堡(The Stroll)、真爱永恒(The Fountain)、在月球彼端(Far Side the Moon)、枕边书(The Pillow Book)、春去又春回(Spring,Summer,Fall,Winter…and Spring)、空屋情人(3 Iron)、情弓(The Bow)、谎颜(Time)、在黑暗中漫舞(Dancer in the Dark)
书籍:全球杜拜学(天下)
第十层—拉高视点,巧合创意学
电影:幸运之吻(Just My Luck)
书籍:巧合是故意的—看见生命重要的讯息(方智)
第十一层—全观视野,跳换剧本
书籍:来自灵界的答案、发现真爱(方智)、情绪(生命潜能)
电影:楚门的世界、口白人生(Stranger than Fiction)
第十二层—事成比心想还快,不必计划未来,在当下这一秒完成一切
书籍:解读地球生命密码、当下的力量(扬升出版)、草木自己生长—禅的真髓(奥修)
李欣频简版《14堂人生创意课》里推荐的电影和书
电影:
天堂电影院 角斗士 低俗小说 拯救大兵瑞恩 大逃杀 傀儡人生 偶然和巧合 魔鬼 性 狂想曲 机遇之歌 罗拉快跑 男人女人:恋爱手册 居家男人 婚前性行为 时光机器 预见未来 再见 不联络 迁徙的鸟 黑暗中的舞者 爱你的五种方法 鹅毛笔
书籍:
相约星期二 诚品副作用 广告拜物教 先知 魔戒 BOBOS,布波族 爱与意志 现在 发现你的优势 生命数字全书 生命密码 荣格与占星学 人类梦史 梦的智慧 自由与命运 燥郁之心 通往哲学的后楼梯 聪明人的哲学指南 重新认识你自己 大脑的秘密档案 禅与脑 你是做梦大师 史蒂芬.金谈写作 文字生涯 一间自己的房间 盲人的星球 潜水钟与蝴蝶 女教皇 隐藏的和谐 第六感官 读书的艺术——如何阅读和阅读什么 我生命中的书 阅读地图 文字生涯 一生的学习学习与知识 旅行,重新打造自己 旅行的艺术 解读天才 物种起源 万里任禅游
第三篇:台湾广告
2006年01月16日 16:17
9月初,我有幸随中央电视台广告部组织的参访团走进台湾,开展了为期一周的系列沟通与推广活动。短短一周的时间,虽然耳濡目染了台湾广告圈的许多人和事,但我对台湾广告的认识和感受,实在是太肤浅,就好比盲人摸象,只摸到了一只象腿,完全不是一头大象的全貌。在此,我希望能将这些支离的片段拼接起来,从中寻找到对台湾以及广告界的一些感受和轨迹。
台湾的广告业发展历史并不长,只有短短的40多年的时间,受到日本及欧美的广告影响较深。目前,他已从一个牙牙学语的幼儿,成长到成熟稳健的壮年,其专业水准较内地来讲,更为成熟和发达。
忠孝东路走九遍
广告业是一个文化产业,文化是广告业发展的基础。台湾的广告往往擅长以感性细腻的手法来阐释广告,正如台北街头各种商家店面上五花八门、由右向左书写的繁体字招牌:民国年号、公元纪年,以及一些建筑上悬挂的灯箱广告和电影戏剧的大型宣传海报,使这座城市呈现出纷繁多样的同时,也让人仿佛置身于“解放前”。其无时不在透露出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忠孝仁爱”、“情义无价”的积淀,尤其在广告文案的表现上,也能将古文诗词的“华丽唯美”运用得极为巧妙。
尤其是车子路过的马路街区大多以内地的许多城市冠名,如南京路、武昌路,广州街、桂林街等等,这对刚从内地来的人,的确平添了几分亲切。当我们路过忠孝东路时,大家不约而同地想起了罗大佑的一首老歌:《忠孝东路走九遍》——“穿过陌生人潮,搜寻你的脸,有人走的匆忙,有人爱的甜美,谁会在意擦肩而过的心碎;脚底下踏着曾经你我的点点,我从日走到夜,心从灰跳到黑,我多想跳上车子离开伤心的台北,忠孝东路走九遍 ……”
台湾广告中蕴含的中国文化创意元素,让人感到不只是生意、买卖,而是社会人生的放大器,不管是在精神领域还是生命缝隙,广告早就不单是经济信息的载体,而是社会文化心理的试金石了。可以说,台湾广告在国际化思维与本土化手段的融合方面,比内地早走了一步。就是这种广告创意在意识理念方面的一种体现,广告的一些精彩创意通过运用中国文化中众所周知的一些人文风情表现出来,使得人们觉得广告所要表达的内容既熟悉又陌生,既能从广告中找到那些他们所熟知的文化符号,同时又惊叹于广告本身精彩的创意。正如台湾某广告公司为当地一百货公司策划的广告文案那样:“春眠渐渐觉晓,花季渐渐凋谢,梅寸渐渐晴朗,某某百货春季折扣,是你最后的踏春机会。”
生命就该浪费在美好的事物上
由于能让受众在没有任何戒备心理的情况下悄然接受,置入性广告营销已经成为台湾当前一种时髦的品牌推广方式。这种营销需要广告制作公司、广告客户、媒介三者之间的有效配合,把广告诉求像有生命的东西一样巧妙地融合到广告情境中,而不是突兀地强加进去。目前,置入式广告已不再是单纯把品牌名字或产品放进内容而已,现在有更专业的说法叫“产品整合”或“品牌化娱乐”。台湾使用置入性广告营销的模式包括:与新闻媒体合作制作相关专题报道,安排官员上访谈节目接受专访,将社会倡导信息置入戏剧一般的广告节目中。目前,内地也逐渐开始运用,我们可以从导演冯小刚所拍的《手机》、《天下无贼》等电影中感受到,广告商通过电影这个载体,达到营销传播的目的。
台湾期间,我们一行参访了TVBS电视台,听取了他们对置入性广告营销典型案例的介绍,其中台湾当地某咖啡品牌广告,结合该广告主要诉求——“我的爱情主张”,以4位真实平凡的人物为主角,表现出他们在爱情生活上的坚持与执著,借此传达出该咖啡品牌“生命就该浪费在美好的事物上”的品牌主张。
透过广告与戏剧的结合,更为加深观众对品牌主张的了解与认同。
同时,“生命就该浪费在美好的事物上”这句广告词,也不禁让我颇有感怀,在听到它之前,我一直被职业和工作所驱赶,不知道生活的快乐半径到底有多大,什么是有意义的,什么则是无效的?我想,这种焦虑一定缠绕过所有试图追问生命价值的人。但这句广告词突然间让我感悟到,生命也许从头到尾都是一场浪费,你需要判断的仅仅在于,这次浪费是否是“美好”的?当我们每做一件事情的时候,如果学会问问自己,你认为它是美好的吗?如果是,那就去做吧,也许我们会活得轻松和自在一些。而同时我又在想,这句广告语是否也是台湾人生活态度的一种映照呢?
槟榔西施的行销策略
台湾广告业从60年代至今大约每10年走过一个发展阶段,即60年代的创始阶段,70年代的过渡阶段,80年代的发展阶段,90年代的转型阶段和现今的稳定阶段。这五个阶段,又以1985年前后划分为两个时期。在这之前是本土广告主导,企业类型、经营服务手法都是传统的(小规模、单一服务、业主决策、本国资本主导);在这之后开始步入国际化。造成转折点的主要因素是跨国广告公司的蜂拥而至。迄今台湾广告市场除联广这样个别的大型本土广告公司而外,主要均为中外合资或跨国广告公司的分支机构。台湾广告业在国际化的进程中,也经过了早期的盲目崇洋、抄袭模仿西方广告,到接受西方规范的创意策略,再到将西方的广告创意策略概念与民族文化内涵形象有机结合的发展过程。
据《动脑》杂志调查的“2004年台湾广告公司毛收入前十名”的公司:智威汤逊、电通、李奥贝纳、华威葛瑞、奥美、上奇、国华、BBDO黄禾、联广,毛收入已占台湾广告公司总和的55.42%,囊括了半壁江山。
在台湾推广期间,我们在IAA广告协会台北分会理事长苏雄的邀请下,参访了台湾十大风云广告公司之一——BBDO黄禾国际广告公司,公司风格迥异的工作环境,员工对广告的热爱与专注,错落摆放的广告作品获奖奖杯,让人从中感到其独特的创意和前瞻的思维。他们认为,未来的广告公司将不再是媒体服务公司,而是创意专业公司,努力思考可以创造品牌价值。而像这样风格独特、极具创意的广告公司,在台湾并不鲜见:
在一家台湾广告公司自身的形象广告中,为突出自己的独特之处,打出“槟榔西施的行销策略”口号:其创意人员男扮女装模仿槟榔西施,头戴假发,身着迷你短裙,坐在高脚椅上擦着指甲油,桌上则摆着琳琅满目的槟榔。广告文案写着:“我们最近开始沉迷于槟榔西施的工作,开始练习包槟榔与晃小腿之间的最佳节奏,开始疯狂迷恋别人投射在自己身上的目光,发现在高脚椅上所见的风景原来是这样。我们根据这些制定„槟榔西施的行销策略‟,谁说策略只能在纸上作业,用尽办法和沟通对象感同身受吧!如果下一次,你看到我们当起摇头少年请别奇怪,因为我们所有人都相信,共鸣,是达成行销成果的不二法则。”
而另一家广告公司这样表达着自己的创意观 :“如果不是三宅一生,褶皱的美感都会被熨斗铲平;如果不是可可·香奈尔,女性露出的膝盖可能是禁忌的;如果不是川久保·玲,黑色可能只是丧礼的悲哀颜色而不是一种酷;如果不是伊芙·圣罗兰,女人这辈子可能与男装的长裤永远绝缘;如果不是„猫在钢琴上昏倒了‟,广告人可能还不会清醒;对今天新理念理解太晚的人,不久就要尝到落后的苦涩;不要用20世纪的想象力解读21世纪的新文体 ;不要穿着21世纪的高跟鞋走着20世纪老奶奶的路线 ;不要用20世纪的眼睛观看21世纪的风景。”
就像纽约之于伍迪艾伦,上海之于张爱玲;当清晨三点还可以吃到清粥小菜,偶尔还可以逛逛地下书店,台北桥旁的萝卜排骨汤,百货公司让车辆驾驶减速注视的流行橱窗,美术馆后面的林荫停车场,还有可以看到小学生放学的咖啡店落地窗。当所有这一切呈现在你的眼前,生活在台湾固然有艰险和迷惑的一面,但认真地审视台湾将会让你重新理解台湾。
这就是我眼中的台湾以及它的广告圈,一个成熟的环境,能容纳多元的观点和各种不同的声音,来自中国内地的我感受到在台湾做广告和在内地完全不一样的格局,在其独特的社会经济文化背景下做广告,无论是品牌形象的塑造、创意的影响力、媒体策略、对专业技术的要求还是台湾广告人的言谈举止,在身为广告人的感官尚未超载之前,当所有的好奇心都还尚未满足之前,认识与理解还在持续当中……
(摄影:全奕 冯依民)
台湾媒体业一览
一、电视
a:无线台:华视、中视、台视、民视四台。
有线台:家族频道——TVBS GROUP:TVBS、TVBSN、TVBSG
年代 GROUP:MUCH、ERA、东风
三立 GROUP:三立台湾台、三立新闻台、三立都会台
东森 GROUP:东森综合台、东森新闻台、东森幼幼台、东森电影台、东森洋片台、SUPER X
卫视 GROUP:卫视中文台、卫视音乐台、国家地理频道、卫视电影台、卫视西片台
八大 GROUP:八大综合台、八大第一台、八大戏剧台、好莱坞电影台
纬来 GROUP:纬来综合台、纬来日本台、纬来戏剧台、纬来体育台、纬来电影台、纬来洋片台、霹雳频道、MEGA
中天 GROUP:中天新闻台、中天综合台、中天娱乐台
年代 GROUP:MUCH、ERA、东风
媒体栈:东森戏剧台、国兴卫视、超级电视台。
JET GROUP :JET、迪士尼
b:频道类型:
新闻台——TVBSN、ERA、三立新闻台、东森新闻台、中天新闻、民视新闻台
娱乐台——三立都会台、中天娱乐台、TVBSG、东风
戏剧台——八大戏剧台、纬来戏剧台、东森戏剧台
综合台——TVBS、东森综合台、八大综合台、八大第一台、纬来综合台、中天综合台、MUCH、三立台湾台、SUPER X、超级电视台、卫视中文台
洋片台——东森洋片台、纬来洋片台、卫视西片台、HBO、AXN、CINEMAX、好莱坞电影台
国片台——卫视电影台、东森电影台、纬来电影台、MEGA
日本台——纬来日本台、JET日本台、国兴
体育台——纬来体育台、ESPN体育台、卫视体育台
财经台——非凡新闻台、非凡商业台
新知台——国家地理频道、DISCOVERY、动物星球、旅游生活频道
音乐台——卫视音乐台、MTV台
卡通台——东森YOYO台、迪士尼频道、ANIMAX、CARTOON NETWORK
购物台——东森购物台、东森购物二台、东森购物三台、东森购物五台、东森热销台、富邦MOMO台、VIVA
其 他——霹雳频道、全日通、太阳卫视、其他
二、报纸&杂志
a:前五大报纸:苹果日报(阅读率27.8%)、自由时报(阅读率23.8%)、联合报(阅读率18.9%)、中国时报(阅读率17.1%)、民生报(阅读率3.3%)
b:前五大杂志:
周刊——
壹周刊(阅读率10.1%)、时报周刊(阅读率4.2%)、商业周刊(阅读率3.0%)、TVBS周刊(阅读率2.5%)、独家报导(阅读率2.5%)
月刊——
东森购物型录(阅读率6.3%)、一手车讯(阅读率2.5%)、读者文摘-中文版(阅读率1.9%)、大家说英语(阅读率1.9%)、空中英语教室(阅读率1.9%)
三、广播
好事联播网 ——好事 989、山海屯电台、港都电台、莲花电台
ETFM联播网 ——全景广播电台、望春风广播、嘉乐电台、快乐广播电台、欢乐电台
GOLD FM联播网 ——健康电台、城市广播
大众联播网 ——大苗栗广播、南投广播、台南知音、大众广播
飞碟联播网 —— 飞碟台北台、中港溪电台、真善美电台、民生展望电台、南台湾之声、北宜产业电台、太鲁阁之音、台东知本电台
亚洲联播网 ——亚洲广播电台、亚太广播电台
爱乐联播网 ——台北爱乐电台、大新竹广播
Hit FM联播网 ——女性生活广播电台、中台湾广播电台、高屏广播
苹果线上联播网 ——苹果线上青春电台、苹果线上正港电台
第四篇:李欣频人生创意学第十堂~十四堂
第十堂,如何在25岁前顺利接班
一、25岁接班的趋势已到,如何在毕业前准备好
老师说在他们那个年代,30岁时关键,台湾《商业周刊》814期的封面主题“35岁要开花” 指出“人生可以有不止一次的黄金工作期,但是如果你没有在35岁开第一次花,这辈子就永远不会开花。
现在新生代,压力提前。未来可能面临25岁必须接班的压力。(现在很多90后已有自己事业。)
做什么像什么----些许态度上的差别,将会决定你与同辈之间很大的差距。
二、电影《网络风云》的启示
由jehane noujaim及chris hegedus担任制片导演的《网络风云》以纪录片形式记录美国 GovWork.com 从草创求资金,快速扩张、蹿红、最后倒闭的经过。
两位创办人 年轻人把自己装扮成三四十岁的生意人,自认与老练的客户有对等的视野与智慧。这就是“20岁时把自己当30岁”的例证。
三、伊丽莎白一世25岁接下大英帝国的过人勇气
伊丽莎白在25岁正式接下英国王位之前,都是活在朝不保夕的恐惧中。在这段英国政治与宗教斗争最残酷的非常时期,以过人的智慧与信心振衰起敝。可以从她的电影与传记中,学习她绝处逢生的能力与勇气。
不要以自己还年轻为由,现在已经是开始做大事的时候了。
欣频告诉你:25岁,要站在人生的主轴上
人生最精华的时期,18~28岁。25岁已经比较晚了。必须在25岁前把专业或兴趣发展成可以自由运作的资源系统。
做自己喜欢的事情,才能热情永远不枯竭。一个精彩人生,就是一定要在自己最有兴趣的事情上,可以处于乐此不疲甚至死而后已的状态。
第十一堂 智慧与知识的均衡比例
一、知识是船帆,智能是船底,要维持协调的比例,否则会帆船
只要有智慧就知道如何去找知识。如果没有智能,所有的知识都是废料,智能至少达到知识量的七成以上。
还要学习最古老的人生智慧以稳定灵魂,同时也要学会最新知识以发现世界的新鲜可能。
老师提到年轻人大学生自杀,就在于生命学习太少,知识太多。
二、爱情是你们这个年岁最大的考验与功课 爱情不是人生的唯一,不要为了爱情而找爱情。感情要双方都成熟,否则只是在吵吵闹闹中互相折磨而已。
在规划自己未来时,不要把感情规划进去。因为感情可以期待 但不能规划。不要老问对方何时来,应先问问自己,已经把自己打点好了吗?
有些人自己都不能爱自己,不能独立上进的人 放弃自我,成了依附对方生命的不完整个体,久了对方会觉得是负担的。这样的的爱情 或是为对方放弃梦想的爱情 都是不健康的。
健康的爱情应该是两个同向圆,两座山头,各有风景,各有呼吸空间,互望成风景。风在其间吹出默契。
良质的爱情,会让自己看到另一个精彩生命的内部。一起修习成熟,共度生命的每一阶段。而不是让自己只重视美貌身材,一起享乐而不能一起分享心事。
书籍:《爱情觉醒地图》
《爱在大脑深处》《恋人的心:一个心理学家眼中的爱》 还有哲学才子 阿兰 德波顿的爱情小说,《我谈的那场恋爱》 《爱上浪漫》《吻了在说》(提供你深度且幽默的看待爱情的角度)
欣频告诉你: 做“方糖”,把对方的茶或咖啡变甜
有句经典的电影对白:你应该像一块方糖,放到咖啡里,咖啡就甜了,放到茶里,茶就甜了,所以无论咖啡有多苦,无论茶有多涩,只要你是糖,是甜的,就有办法让你选择的关系变甜。
无论是单身还是在婚姻里,你要先让自己成为最自信,最快乐,最有魅力的人,这才是重点,当你成为这样的人时,好情人就会自然出现。
三、学习面对死亡与无常,你才有活着的勇气。
老师说自己30岁前害怕得不到,30岁后害怕失去。焦虑让她失去重心。直到读了这些书。
《西藏生死书》《生命轮回》《前世今生:十六堂生死启蒙课》《巫士唐望的世界》《生与死的双重变奏》《轮回与转生》《孤独》《情绪疗愈》《如果只有一年》《无惧的人生》《流浪者之歌》等等等。还有电影《百万美元酒店》《浩劫奇迹》
看了这些书籍与电影后才学会当下冷静,处变不惊。
还有旅行中,会去当地的墓园。比如威尼斯四面环山的墓园。西班牙嵌在土墙上的墓,希腊墓上的生前纪实缩形玻璃盒……..让人看到每个国家纪念死亡与延续思念的方式各异其趣。也让人对生死更为豁达。
四、第一天做事,最后一天做人
不要以为死亡离你很远,它随时在明天或者明天的明天等着。做事时,要把自己当作头一次来到地球般的好奇兴奋。与人相处时,要当作最后一次见面般珍惜。
第一天做事,最后一天做人。唯有看透无常,准备好随时离世放下的洒脱,才会有真正活着的勇气。
十二堂 低谷反弹,高处思危,如何愉悦自处人生高低曲线。
一、高处思低,低谷翻高
低谷时沉静补粮,等待机会。高处时要有危机意识。
有高有低,能量才能流动,高处乃常态,泰然处之才是好的应对之道。
二、挫折是让你思索,你的能见度是否还不足。
随时提醒自己,不要把能量消耗在抱怨和愤世嫉俗上。静心检视自己 分析 找出最有力的突破点,全力加大你的能见度。一定有办法闯出一条路。
三、维持之艰难。
当你在高峰要维持水平时,得每次花费从地平线到高点的力气,甚至会越来越吃力。
四、三秒胶定律。情绪是自己最大的敌人。所以要建立自我防御及疗伤系统。不论你正处于多大的苦难,都要训练自己恢复能力。
三秒内平复,及时放下痛苦。只要看现在与未来。不管喜怒哀乐。要练就悲喜不超三秒的功力。否则未来起伏很大的人生,你会有背不动的心理包袱。
老师说 音乐是让她瞬间转换情绪最快的秘方。
五、胜负在台面上:当众失败的坦然风度,与再来一次的信心勇气。老师说她很佩服那些比赛中未成功的勇敢者。还有一次太阳马戏剧团走45度钢丝的表演,那个表演者走到一半滑下来,她并没有尴尬或别扭。当场稳定情绪,重走一次。
胜负就是在台面上,要坦然地接受结果。一时的成败不会是永远的胜负。
六、化敌为友
害人,善妒的人比较累。不要有假想敌,善待身边的人。如果你有敌人,那表示你们磁场其实很近,只是没调成同一频率而已。互相抵消能量其实很可惜。
第十三堂 想象力让你看到不一样的世界
一、电影《天使爱美丽》,让想象力长成俯瞰世界的翅膀
《天使爱美丽》里面的艾米丽有着一双特别的眼睛在看这个世界。母亲意外过世,父亲沮丧的情绪,她还是很乐观,勇敢。很有创意地让身边的人都活得快乐。
还有《美丽人生》里主人公在最惨的纳粹集中营苦中作乐。自娱自乐。有想象力的人,在集中营也能看到美丽世界,没有想象力,就算人在迪士尼乐园,也一样愁云惨雾。
老师对创意的定义:创意是一种生活态度,不是什么高深的技巧。
创意绝对是源于你自身的,而不是源于什么创意大师,你要自己去寻找。经过很多训练,很多省察,才会蜕变出属于自己的创意生命。把创意转换成生活上实际可行的态度。做你自己喜欢的事。如果遇到自己不喜欢但非做不可的事,就为自己找到好玩的理由、好玩的诱因点。因为抱怨连连还是得把它做完,何不以游戏的心情找到爱不释手的乐趣呢?
二、幽默是未来最受欢迎、叫好又叫座的表现形式
现在大家都很苦闷,幽默的电影 电视节目或出版物 通常比较广受欢迎。这个社会需要青春大无畏的活力。
介绍电影:伍迪艾伦的《玉蝎子的魔咒》《独家新闻》
冯小刚《大腕》 苏照彬《爱情灵药》丹尼斯塔诺维奇《无人地》
袁建《麦兜的故事》韦德圣《海角七号》 杨雅喆《囧男孩》《人再囧途之泰囧》
三、幻想是大脑最快的进化,想象未来会是怎样
老师经常布置的作业,请学生以图文表现出脑海中的未来世界是什么模样。然后观看影片斯坦利库布里克《2001太空漫游》 《发条橙》 约翰 卡彭特《极度空间》 里德利 斯科特《银翼杀手》 让 皮埃尔 热内《童梦失魂夜》 史蒂文 斯皮尔伯格《人工智能》 《黑客帝国》《倒带人生》《云图》 我们学了太多关于过去的知识,却没有人教我们怎么过现在,看未来。现在已经进入真实与幻想模糊的时代。想象力很重要。
介绍书籍:
迈可 葛柏《Brains:怎么拥有达文西的七种天才》 马克 佩斯《游习世纪》 罗洛 梅 《创造的勇气》 基哲林 《创造的历程》 艾伦 莱特曼《爱因斯坦的梦》
四、创意不能怕别人的眼光,不能怕失败
你未来承受的风险,比安全待在原地的人还高很多,你得加强冒险与好奇心。以及不怕痛,有加速复原的能力。
五、要把想象力放在对的地方,而不是去传八卦
想象力是很好的能量,但要放在对的事情上。放在有意义的地方 去创造有益的事物。
文字与语言都是很有重要的。一份好能量通过媒体,可以散播出百万倍效能。坏能量亦然。
欣频告诉你:有创意的人生,死而无憾。
有一种说法:人都会死,但你不能在死前就让心和梦想都死了。《与神对话》有这样一句经典:很多人活着的时候像死了一样,到死的时候才发觉自己从来没有活过。
所以要趁现在还活着,想做什么就做什么。要知道自已不是表面的自由,而是心灵上的自由。有创意的人在监狱都能写小说,如果你决定要过一种有趣的生活时,任何人都挡不了你。
想变有创意,从五件事开始。
1.若生命结束,你的遗憾会是什么?明天开始就去做。2.想好想去的国家,排进未来两年的计划。
3.梦想你人生最棒的版本,最动心的画面,贴到电脑桌面。然后想象自己正活在这个场景里,让梦想成真的各种方法与点子就自动跑来。
4.想象五个很有趣的身份,分别进入你的身体,过五天不一样的生活。换不同眼光看世界。(老师的是:魔术师,外星人,印度舞者,航天员,鸟)5.想象地球只有你一个人活着,给你一个完全净空的星球。你要如何建设它。比如:多少太阳月亮,多少人,怎么样的人。
第十四堂 相信自己能为这个世界带来独特的生命惊喜
一、人生难得,把握自由意志与行动所能完成的一切可能
感恩自己能成为人,人能以自由的意志与行动,做一切想做的事。感恩自己不是在战乱之时,能如此安逸潜心思考,濡养灵魂。
二、向张颖华、雷家佳学习慈悲、喜舍、智慧、勇气 这段时间,最感动台湾社会的新闻,就是二00三年大学第一类组榜首的张颖华,因为家境清贫,想要念国防管理学院帮家里减轻负担,却因为备取身份无法如愿。但同样考上国防管理学院榜首的雷家佳,虽然家境也不是很好,但在电视上看到张颖华的新闻,觉得人比她更需要去读军校,就自动放弃国防管理学院的入学资格,把机会让给了张颖华。
这段新闻让我十分感动,本类彼此不相识的女孩,因雷家佳的慈悲与有情,成全了聪明又努力的张颖华,小小的女孩,有着很多大人都没有的“慈悲”、“喜舍”、“智慧”、“勇气”。
三、了解自己的生命使命
上天赋予我们不同的生命形态与才能,就是要每个人去执行各自的天赋使命。所以从现在开始,认清你在此生的任务为何。
生命的可贵,在于你与其他的生命息息相关,你以一人的力量可以帮助很多人,分享你的资源经验,分享你的生命力量……就像韩德尔的《弥赛亚》一曲,久了很多贫穷的小孩。
你就会抓对生命走向,不因善小而不为,不因恶小而为之。方向对了,小善连着大机会,协助你完成更大的使命,这就是越转越大的善能量;但如果方向错了,把才能资源用在满足一己,小恶连着大麻烦。
附上我整理自电影《征服钱海》的旁白:“世间最残酷的现实就是镜子和时钟,每天做一件让自己害怕的事。enjoy your body……偶尔可以跳跳舞,要常旅行,但不要天天换发型。不要看时尚杂志,那只会让你更丑。多了解你父母,因为他们可能随时会走。要与兄弟联系亲密,因为他们会支持你的未来。年纪越大,就越需要老朋友。记得丢掉你的帐本,留下你的情书,不要浪费时间嫉妒,机会大家都一样,人生有输有赢,反正终点就只剩你自己。”
四、不要尽信老师所说的,包括这本书在内 最低层次的学生把老师当偶像,好一点的把老师当对手,层次在高一点的是把老师当朋友,最高境界的是有能力做老师的老师。
所以,老师所说的,或是我说的,不代表标准,不代表真理,标准与方向仍掌握在你们自己手上。
从今天起,你们就要对自己的快乐、自己的健康、自己的未来负全责。看清自己的起心动念,聆听自己心中的问答,了透自己的困惑,帮自己开药方。并随时在第一时间救援自己:让自己瞬间到了十年后,从未来的自己回头看现在的困境,教自己如何脱困解决。将来,再以自己过来的经验和能力去帮助别人。
记得,让自己今天比昨天更有智慧一点点,更有勇气一点点,更快乐一点点,要随时问自己,老天要你来这个世界上的使命是什么,你能帮周遭的人做什么。
即使没有半个人站在你这边,但只要你认为是对的,我永远都会在你身边,支持你的决定。
在此,引一段丘吉尔在二次大战结束时所说的: Now this is not the end.It is not even the beginning of the end.But it is ,perhaps, the end of the beginning.
第五篇:台湾广告史
在总督府阴影下:台湾广告史论述回顾、性别观点的反思和研究刍议
孙秀蕙、陈仪芬
《全文》
壹、前言
日人对台湾的殖民统治(1895-1945),伴随着工业革命以降的大量生产形式,以及企业集团的形成,催生了现代台湾广告业。当时风行于日本的广告设计,随着以日人为主的厂商在台湾设立代理公司,贩卖日制商品,出现在台湾的大众传播媒体及公共场所的宣传海报上。
关于台湾现代广告之发展,日治时期的台湾与其它国家相较,有一个最大的不同点,那就是殖民者的政治与经济的控制。台湾在广告业发展之始,明显受到了总督府的掌控。无论是代表施政官方的总督府、配合施政的商人组成的「商工会」、亦或是官方色彩浓厚,被视为总督府喉舌的《台湾日日新报》,都是日治时期推动广告业的重要角色。
关于台湾现代化的研究及殖民统治史,近年来蓬勃发展,其研究结果有目共睹。然而,针对台湾日治时期的广告研究,其累积的论述成果仍然有限。本文首先说明台湾广告史论述的空缺成因,继而评阅相关书目及文献对台湾广告史论述的意义与贡献,并藉此重述台湾广告发展历程,提出性别观点之反思。最后,本文针对未来台湾广告史的研究取向提出两项建议,希冀能充实、丰富相关论述。
贰、台湾广告史论述的空缺:被忽略的日治时期广告发展
关于台湾广告的起源及发展,论者多由一九五○~六○年以后才开始叙述、分析。以樊志育(1989)的《中外广告史》为例,虽然有提到台湾画家颜水龙对于日治时期的广告设计贡献,但整体而言,并未将五○年代以前台湾广告的发展列入讨论。其它对于台湾广告业的描述,亦是将五○年代末东方广告公司前身「东方广告社」的设立,视为台湾广告的「萌芽期」(Tsao, 1996)。资深广告业者也指出,东方广告社成立的一九五九年:「可以说是推动广告现代化的开始年,也是为广告代理业与广告工程装潢划清界限的一年」(彭漫,1980: 73)。至于台湾广告业的「蓬勃期」,则被设定在一九八○年中期以后(Tsao, 1996)。
在台湾广告及社会变迁的研究方面,李佳萤(2006)及戴维怡(2006)的硕士论文,亦是以二次战后发行的报纸为样本,分析广告种类、品项及风格和社会、时代变迁之间的关连,前者以一九五○至一九九九年间的中国时报作为分析文本,后者则以一九四五至二○○五年间,不同年代的《台湾新生报》、《中央日报》、《联合报》、《中国时报》及《自由时报》等为分析文本。他们研究发现,战后台湾的广告风格在本土化与国际化、传统与现代之间摆荡,同时也印证了广告反映台湾社会变迁,与社会脉动密不可分的现象。
相对于台湾学者偏重五○年代以后的广告史之论述,韩国学者虽然对于日治时期的本国广告业轻描淡写,但在追溯广告发展之根源,却仍是从日治时期的二十世纪初期开始的(Kim, 1996)。同样曾经是日本殖民地的台湾,日治时期与台湾广告或设计相关的研究文献却不多见(王凯薇,2005)。这可能牵涉到两个因素,一是传播研究史观的问题,二是语言的障碍。在《中外广告史》一书中,樊志育(1989)先叙述了中国现代广告业的发展,然而对于二次战前,也就是民国初期的广告讨论并不多。而关于战后中国广告的状况,则直接从开放期的一九七九年开始。至于台湾方面,作者应是顺着国府迁台的历史脉络,以六○年代的台湾现代广告业「衔接」了中国广告业的发展。樊的论述方向,显然是将台湾二次战后的广告业发展,视为来自中国大陆的延续。
事实上,美术史学者曾指出,台湾文化虽大部份为中国文化的延续,可是在进入日本殖民统治之后,中国文化的本质渗入了殖民者的影响,表现在广告设计或美术方面,尤为明显(谢里法,1992)。因此,在论及台湾广告业历史根源与演变过程,若是忽略了日治时期五十年间的发展,则无以掌握殖民时期的广告符号运用、商品宣传计划和消费思维对于二十世纪后期台湾社会及文化的影响。
在语言障碍方面,由于日治时期在总督府刻意控制之下,除了二○至三○年代的《台湾民报》为汉文报之外,主要发行的商业报几乎都是以日文为主,兼有少量汉文版面。而在一九三七年实施皇民化运动之后,汉文报几乎销声匿迹。加上战后台湾的外语教育和研究主轴以英美语系为主,这使得广告或传播学者在研究日治时期广告时,存在着语言隔阂,相关论述的稀少,也就不足为奇了。
参、视觉设计文献对台湾广告史论述的意义与贡献
随着台湾史研究获得重视、台湾主体意识抬头,相关论述中采用的广告史观也渐渐产生变化。近几年来,数本较具规模,与台湾广告及视觉设计发展史论述相关的书籍陆续问世,逐渐填补了台湾广告史论域 的空缺;它们分别为:林品章(2003)的《台湾近代视觉传达设计的变迁:1895-1990之共进会、展览会、博览会以及设计相关活动》、姚村雄(2004)的《酿造时代:1895-1970台湾酒类标签设计》、姚村雄(2005)《设计本事:日治时期台湾美术设计案内》、张宏庸(2005)的《台湾茶广告百年》、梁瓈尹(2007)的《台湾日日新:老药品的故事》等书。
林品章(2003)的著作中与日治时期相关的论述,主要是以大型的视觉传达设计相关之活动(即以促销产业及台湾形象为目标之大型展览活动)为例,介绍其展示概况、使用的宣传设计工具,并分析其设计内涵与意象。这些大型展览活动在日治时期曾进行大幅度的全岛动员,参观人数一度曾超过台湾人口数二分之一,其规模相当惊人。除了讨论展览会的海报或纪念明信片的设计使用象征台湾物产的符号(如香蕉、椰子树、菠萝)之外,林品章也指出分析日治时期最具规模、历史悠久的官方喉舌《台湾日日新报》编辑内容对于了解日治时期台湾广告表现及商业活动的重要性。
姚村雄(2005)的著作《设计本事:日治时期台湾美术设计案内》,从日治时期台湾广告史的角度而言,应是至目前为止,文本资料搜集最为齐全,说明及分析更详细的一本专论。姚村雄依照日本统治者的更迭及施政方针的变化,将日治时期分为三期,藉以说明日本殖民时代的台湾社会环境与美术设计(大部分为商业广告,少部分为各类封面设计)之间的关系,并提供了日治五十年间的「台湾社会纪事」与「美术设计纪事」可相互对照的大事年表,对于从事日治时期台湾广告研究者而言,参考价值极高。
张宏庸(2005)的《台湾茶广告百年》则是以百年来的台湾茶叶广告及相关宣传品为例,说明并分析茶产业的发展。除了平面广告的呈现和说明之外,作者亦从主导茶叶生产与销售的组织(制茶公会、政府单位)、茶的消费空间等不同角度出发,企图建立一个关于台湾茶叶发展的历史论述。针对单一产品类别所建立的广告论述,亦可见于梁瓈尹(2007)的《台湾日日新:老药品的故事》,以说故事的手法描述曾经刊登于《台湾日日新报》的药品广告。该本论述并非学术著作,因此对于药品广告的历史变迁、消费文化脉络无法提供深入分析,但作者仍然详述了在台贩卖的日系药品之发展源由,提供详实的广告文案之中文翻译,其所搜集的文本,仍值得广告史学者作进一步分析。
姚村雄(2004)的另一本论著《酿造时代:1895-1970台湾酒类标签设计》,也是属于单一产品类别的宣传设计史论述。姚以个人搜藏的酒类卷标之视觉表现为文本分析对象,探讨酒类卷标中的符号使用与时代背景之间的关系。相较于《台湾茶广告百年》着重事实之搜集与描绘,姚采用艺术社会学的分析观点,认为设计作品的形成与社会环境密不可分,着重的是设计表现如何受到当时社会文化条件的制约与影响。
上述著作于千禧年之后陆续发行,虽然论述的深度、广度与方向各有不同,但大致而言,这些论述有一个共同点,即明确地揭示了台湾现代广告与设计的起源为日治初期,藉由大众媒体的创设、设计相关活动的举办等描绘和分析,提供了丰富而多元的宣传发展说明。其中姚村雄(2004)的《酿造时代:1895-1970台湾酒类标签设计》、姚村雄(2005)《设计本事:日治时期台湾美术设计案内》、张宏庸(2005)的《台湾茶广告百年》与梁瓈尹(2007)的《台湾日日新:老药品的故事》,在其论著中更呈现了丰富而多元的广告及设计文本,具体说明了日治时期广告宣传业发展之蓬勃。这些研究文献最大的贡献,在于企图铺陈一个清楚而系统化的论述脉络,帮助后来的研究者将台湾当时所处的政治、经济及文化时空纳入考虑,从中建立一套适切的研究史观,以弥补现有台湾广告或设计史论述之不足。
肆、重述历史:建立日治时期台湾广告发展论述
回顾日治时期视觉及广告设计相关之文献可知,日治时期台湾广告业的发展,实与当时的日人制订的统治方针及政策密不可分(高锦惠,2000;楼怡婷,2001;林品章,2003;姚村雄,2001, 2005)。这是因为日治时期推行的各项社会及文化改造,皆由殖民者从上而下贯彻实行之,因此广告宣传行业的形成,及其视觉设计展现的形式,自然也与总督府的施政模式相关。
在日治期间,当时风行于日本的广告设计风格,随着以日人为主的厂商在台湾以「出张贩卖」的方式(即每年固定时间,将日本商品运至台湾贩卖),代理贩卖日本商品,而出现在台湾的传播媒体及宣传海报上(吕绍理,2005)。影响广告业发展的因素,包含了日籍商团进驻(催生了现代化的购物商圈,引进现代的广告及促销技术)、教育推广、大众媒体形成„„等等。且将几个影响广告业起源及发展的因素归纳分述如左:
一、日籍商团之进驻
在日治初期,赴台北经商的日本人便已经引进了一种新式商团,称之为「商工会」,或以「同业」,或 以「同乡」关系而结合,引进了「拍卖」及「广告」等商品促销技术(楼怡婷,2001)。每逢节庆所举行的拍卖会、在报章杂志刊登广告、甚至举行「商工祭」(类似现在的同业商品联展)、「共进会」、比赛及广告促销游行等活动屡见不鲜。这些具有浓厚殖民主义色彩的「商工会」来势汹汹,加上台湾与大陆的区域贸易受限,很快地在台湾取得优势,甚至逐渐取代了台湾传统社会中的贸易组织「郊行」(温振华,1989)。及至一九二○年以后,「商工会」的势力日渐壮大,向日本政府积极游说市区建设及更新,重新规划商圈,并以新颖的橱窗展示来吸引消费者,将商业活动带向了高峰。以消费活动兴盛的台北市为例,素有「台北银座」之称的荣町(即今之中正区衡阳路、宝庆路一带),曾经是日治时期台北最繁荣的街道,一九三二年在荣町落成开张的菊元百货店,在报纸密集刊登广告,应可视为日治时期消费鼎盛期之代表以及新型态消费文化的象征(吕绍理,2005)。
日籍商团的进驻引进了各种现代广告技术与促销概念,也带来了视觉设计的革新。叶龙彦(1996)就曾经明确地指出,在台湾,「海报」的出现是日人据台以后的事情。以日治时代促进工商业发展的「共进会」举办为例,「商工会」筹资印制海报、纪念明信片(绘叶书),获得良好的宣传成效(林品章,2003)。日人统治台湾中期以后,总督府为了宣传殖民统治的成果,主导「劝业共进会」等展览及相关庆祝活动十分常见。而为了配合这些活动的推广,除了在报纸刊登新闻讯息及广告之外,各类宣传品如广告海报、明信片及宣传单也很普遍(姚村雄,2005)。
以一九一六年在台北举行的「台湾劝业共进会」为例,这是总督府为了宣扬在台统治二十年的经验与成果,特地自日本引进企划大型博览会之概念,首次在台举行的大规模展览。展览为期三十六天,将日本及东南亚各地事物齐聚一堂,以研究彼此的产业及经济发展情形。这个官方色彩浓厚的大型活动,除了在其喉舌《台湾日日新报》头版刊登大幅广告之外,亦使用了广告广告牌、海报、手册及纪念明信片等不同的宣传工具。以展览会的广告海报为例,图像设计中使用了商业市招(牌楼)、香蕉树以及总督府等符号,具体地说明了展览会的内涵。类似的博览会日后仍有举办,且均获得热烈的回响。以一九三五年的「始政四十周年纪念台湾博览会」为例,所运用的宣传工具更为全面,参观人数甚至创下了台湾总人口数的二分之一破天荒的纪录,说它是日治时期由全民投入的广告及公关宣传运动,并不为过(林品章,2003)。
二、美术教育之推广
为了培养小学教师教学时所需具备之基本描绘能力,于一九○二年开始之「国语学校师范部乙科」课程中设置「图画」科目,正式在以台湾人为主的学校中实行图画教学。在课程内容中,一年级学生必须接触「临画」、「写生画」及「考察画」,二年级以后则加选「几何画」等。基于实用主义的观点,一九○七年发布的「台湾公学校规则改正」中,首次出现与图画相关之「几何画」科目。一九一二年公布实施之修正规则,则正式将「手工」及「图画」列为台湾初级教育课程中。当时学校中的图画课程安排,是以培养学生描绘及手工能力,达成活用台湾地方资源、开发台湾产业为目标。是故,图画课程的开设,原不以培养艺术家或广告设计者为目标,但它确实帮台湾的美术设计踏出了第一步,对于当时台湾人设计能力的训练及美感涵养之培养,具有不可磨灭之贡献(杨孟哲,1999;姚村雄,2005)。
三、大众传播媒体设立
在日人治台初期,最早发行的报纸《台湾新报》及杂志《台湾产业杂志》中,就已经出现了少量广告。两年后在台湾总督府儿玉源太郎的协助下,由日人守屋善兵卫合并了《台湾新报》及《台湾日报》,正式创设《台湾日日新报》。《台湾日日新报》为日治时代规模最大且历时最久的报纸(1898-1945),完整地记录了台湾的真实面貌,无论日人统治的法令规章、国内外时事、社会风俗、以至于生活形态等,皆有详实之记载,有其丰富的史料运用价值(锺淑敏,1994)。
《台湾日日新报》创办之初,台湾总督府以「爱国妇人」名义投资,令其为官方喉舌,因此该报配合其统治政策,刊登政令宣布及观念宣传之广告(洪桂已,1957)。除此之外,《台湾日日新报》也延续日人办报模式,刊登商业广告,为不折不扣的官控商营报纸。台湾最早的广告论说,即出现于一九○○年的三月二十日的《台湾日日新报》,有一则〈劝广告说〉揭示了广告的重要性,该文作者认为广告为百般事业所需,不可或缺,对于台湾人不重视广告,没有充分利用该报之广告栏,深觉可惜。事实上,就在该文刊登之前,该报已经反复刊登本岛(台湾)人广告费优待的广告讯息,〈劝广告说〉应为推波助澜之举,希望能藉由文字加强劝说,以吸引更多的台湾商人刊登广告(张宏庸,2005)。
除了刊登广告之外,官方色彩浓厚的《台湾日日新报》,也曾主办几次与广告设计及视觉创意相关的 比赛活动,例如和广告商社(即今之广告代理商)合办,由读者票选之「意匠广告」募集活动(一九○九年)、发行摄影纪念照片(一九一三年)、创设「台湾日日写真画报」(一九一六年)、甄选漫画(一九一七年)并举办个人漫画作品展(一九三○年)、或举办台湾八景之选拔并发行纪念明信片(一九二八年)、举行商业美术海报展(一九四○年)„„等(姚村雄,2005)。说《台湾日日新报》是日治时期台湾重量级的广告及文化视觉表现推动舵手,负责「中介」及「广告」当时的文化产业,并不为过。
由于报纸商业广告的繁荣发展,在当时也有商行担任桥梁,专门处理广告业主和报社之间的广告业务,例如「三盛商行」、「万年社」、「三星社」以及「基隆一手取次」等广告代理商,皆曾出现于《台湾日日新报》刊登之广告中(高锦惠,2000;林品章,2003)。除此之外,台湾各大城市如台北、台中、台南皆出现了由日人设立的广告社或商业株式会社,以广告广告牌设计及承揽促销活动为主。规模较大的广告商社,也会替商品或活动进行设计与宣传,负责全程规划之工作(叶龙彦,1998)。从官报、广告商社到一般商行,台湾广告在新兴大众媒体的推波助澜下蓬勃发展起来。
四、消费阶级之形成
一九○五年七月,为拓展台湾本地读者,《台湾日日新报》发行汉文版,为期约五年。根据台湾总督府统计书的记载,由于汉文版的发行,许多《台湾日日新报》的订户转而只订汉文版,这使得该报发行量大幅降低,跌幅将近五成。这也就是说,依照合理的推估,在日人统治台湾的初期,单以《台湾日日新报》为例,固定的台湾人读者至少应有五成。根据总督府于一九二四年的调查,台湾约有一万八千九百七十份的发行量,而由于报纸常在公共场所(图书馆、候诊室、公所、车站)广为张贴,因此真正的台湾人读者数目应远超过报纸一半的发行量。一九一○年之后报纸的广告栏中,更有一半是台湾人所登载的商业广告。足以证明在日治时期中期以后,由于识字率的普及(以一九二六年为例,台湾儿童入学率达29.02%),已有相当多的台湾人有接触大众媒体习惯及消费能力。报纸阅读风气更盛,这对于商品消费行为颇有帮助。
同时,在一九二○年代,日本社会正值大量商品化与消费文化形成的大正民主时代。许多留日的台湾人带回新颖的美术观念及文化价值,与台湾本土的文化运动互相激荡;加上人口增加,社会商业与文化活动频繁,消费阶级逐渐形成,广告遂成为新兴的大众媒体服务业(叶龙彦,1996)。
五、产业及经济之发展
日人治台之后,先后将重要经济作物如樟脑、烟草、食盐与酒精收归公有,建立专卖制度,以增加总督府的收入。此外,扮演殖民者角色的总督府也积极推动台湾农产品工业化,以大量生产的方式来提升产量,并求台湾岛内之自给自足。其中稻米、糖、茶、香蕉及菠萝都是台湾当时主要出口的大宗,因此也出现了许多为宣传台湾物产特色而设计的广告。在日治末期时,由于二次战时经济紧缩的关系,为了筹措军费,解决战时日本窘迫的经济,总督府运用台湾物产广告海报进行宣传更加频繁,密集地在报章杂志中出现(姚村雄,2005)。
伍、在总督府阴影下:从性别观点反思日治时期广告论述
以现代广告之发展来说,日治时期台湾与其它资本主义国家最大的不同,在于殖民政治与经济的掌控。台湾的广告业,一开始就明显受到了总督府由上而下的操纵。无论是殖民者政治中心的总督府、民间商人组成的「商工会」、亦或是官报《台湾日日新报》,都是日治时期台湾广告业发展的重要推手。他们不但引进了现代商业活动中的促销特卖活动,更广泛地运用报纸平面广告、海报、纪念明信片等工具,以收商品或观念宣传之效。尤有甚者,在日治中期以后,更由中央或地方统治者主导,举办各式各样的展览,甚至以举行大型博览会,全民动员的模式,以宣扬日人治台之政绩。日治时期的「广告」,并不是单纯的商品宣传工具,它更是政令倡导,教化人心的利器,进行社会及文化控制,以巩固殖民统治为核心目标。
在殖民政府掌控之下,台湾历经了重大的社会变迁,开始了以支持殖民者利益为主的现代化过程。然而,在这个非自主的变迁过程中,受政治经济体制牵动的广告与宣传运动,其锁定的目标对象并不单纯统一。日治时期的被统治者/宣传讯息接收者/消费者,仍存在着阶级、族群及性别的差异(杨雅慧,1993)。事实上,对于殖民政府施政内容的「认同」与否,以及对从殖民国所输入的商品和广告的接受程度,随着阶级、社会、性别角色的变化,呈现相当的差异。
美国妇女学学者白露(Tani E.Barlow)在研究一九二○年的中国女性问题时,曾经指出,若要掌握此一时期殖民主义/现代主义生活的智识史,则必须从当时的商品广告(特别是广告主为跨国公司出资刊登的广告)中的文案与妇女所呈现的图象来理解(白露,2007)。她指出,上流阶级女性消费的过程,兼具 了智识与意识型态内容。从广告中建构出来的「自然女人」形象,就可知道商品广告形象和通俗社会学如何互为表里,共同催生了一种特定的阶级意识型态。(白露,2007: 208)。
白露(2007)的论述一方面肯定了通俗文本(即报刊,杂志与广告内容)的社会学分析之重要性。另一方面,凸显了从女性问题及女性需求的角度来解析经济和社会潮流的变动,特别能够细致地呈现出社会演化、改革与实践的全貌。女性在「现代化」过程中,扮演了什么样的角色、被赋予了什么样的责任,皆可从媒体的评论文章或广告内容里寻得线索,以补述女性社会家庭的(小)历史,进而比对论证以男性政治(大)历史为主线的现代化进程。
这样的研究概念,立基于从女性观点对历史书写所发出的反思,方法上则是藉由通俗文本再现历史来提供重新诠释与书写历史的契机。对于台湾日治时期广告的研究,正可挪移这相同的研究概念,厘清在殖民高压统治下,广告文本所能记录并呈现的社会真相。如果说,晚清民初的中国正进入一个「精神冒险」期,而女人成了现代性最有力的象征,也正是社会改革的论述焦点(梅嘉乐,2007)。那么,同处于亚洲,彼时被日本统治的台湾女性,在历经中国移民所建立的父权封建传统、殖民主义和现代化潮流的交错影响之下,同样也可能成为台湾社会现代化的象征与研究焦点。
在既存的日治时期台湾广告研究中,探讨女性形象的要以姚村雄(2002)的〈日治时期美术设计中之「台湾女性图像」研究〉作为代表。基本上,姚循一般日治史方法先将日治时期分为三期:始政、同化与皇民化时期。以殖民政府的施政方针来概括当时的社会环境发展。接下来说明台湾文化影响的源头:闽南式中国传统文化、典型日本文化、经由日人传递的西方现代文明。他的分析样本包含了日治时代的美术设计作品如:绘叶书(纪念明信片)、广告海报、杂志封面或插图、报纸广告等。
在姚村雄(2002)的研究中,处于殖民统治时,台湾美术设计作品中的女性图像,大致可分为四类。第一类是「儒教道德制约下的台湾传统女性图像」。在日治时期的美术设计作品中,常可见勤俭持家的农家妇女辛勤工作,如从事务农、洗濯、烹煮等工作。第二类是「殖民同化政策下的典型日本女性图像」。这一类图像的视觉表现,带着浓厚的和式风味。例如:图像中的女性发型和服饰均走和式风格,和服为最显著特征。在日治时期,身为殖民者的日人在台湾拥有较高的社经地位,也因此穿着和服的妇女形象可视为富裕或消费能力之指标。第三类为「社会变迁下的新时代女性图像」。在日治时期中期以后,或许是受到了西方流行文化的影响,在许多广告海报或设计图像中,开始有短发烫卷形式的女性出现,展现出现代女性独立自主的新形象。此一时期,也就是第三类的女性形象起了很大变化。广告中的台湾女性不再是劳碌的农家妇女,生活场域也不再局限于溪边、厨房、农田等劳动区域。经历数十年的殖民统治之后,台湾渐渐迈向都市化,台北、台南、高雄等地都成立了具规模的百货商场,不但催生了繁荣的商区消费,也刺激了广告设计表现的转型。准此,广告中描绘女性从事的各种休憩活动(登山、游泳)之情形,可视为当时摩登时尚的一环。第四类则为「战时体制下的殖民女性图像」。这类图像主要是出现在二次大战末期,配合战争所需,在日治后期的皇民化运动中,日本殖民政府为动员台湾妇女,将她们塑造为忠于皇国的战争后援角色,在视觉表现方面,女性的形象不但是勇敢坚强,且是能在后方配合战争的军国妇女。
姚村雄(2002, 2005)的研究在资料的搜集与整理方面,做得相当完整,个人搜藏的日治时期视觉设计物极众,并有专书发行。搭配其它日治时期广告设计图录等书目,例如张宏庸(2005)的《台湾茶广告百年》、梁瓈尹(2007)的《台湾日日新:老药品的故事》等,诸多丰富的资料文本,将可提供未来研究者许多研究的目标。然而,以目前针对日治时期广告的研究来说,整个论述似乎以视觉设计的发展与演进为主轴。即使如前述姚氏针对女性图像的研究,事实上也依循着「现代化」即进步的历史脉络,对于殖民统治下台湾女性的描述过于单纯,并未能够将日治时期的台湾女性真貌就阶级、族群等差异显现出来。虽然,在日治时期,相对于整个中国来说,台湾不论在教育、公共卫生、基础建设、商业发展等都是先进的,但这并不能代表台湾的女性处境一定跟着「现代化」,摩登进步。更何况,在以经济剥削为前提的殖民统治大架构下,越多的建设,代表的可能是越多的剥削。
举例而言,于一九一四年由台北厅推动的去除缠足运动,虽是影响台湾妇女地位甚巨,但其实是出于两个重要原因:
一、具有优越感的统治者亟欲「改造」台湾人民,将缠足、辫发、抽鸦片视为旧时代余毒;
二、出于经济考虑,去除缠足制度可以提升妇女劳动力,从而提升台湾整体的生产力。这政策不但在实质上与真正的妇女自主解放相去甚远,更以状似现代化进步的表象存在于历史书写中。
事实上,日本传统文化中对于女性的压抑并不亚于中国社会,自然不可能开放给殖民地妇女自由及平等权。从女性的角度出发,许多研究者发现,除了总督府所推动的种种「现代化」措施外,殖民当局还常利用各种体制内教育或妇女团体(例如:官方色彩浓厚的「爱国妇人会」)来控制台湾女性,其目标则是透过教育及活动的方式培养认同与生产力、涵养「日本国民性」与「日本女性美德」,将台湾女性塑造为贤妻良母以及忠良爱国的角色(游鉴明,1987)。而在日治后期,台湾被卷入大战,妇女被宣传动员,除加强经济生产之外,也投入了社会救助与救护行业,作为战争之后援(杨翠,1993)。当时日本统治者以国家力量动员台湾妇女,塑造了三种角色典范,分别为:「皇国妇女」(真正的日本国妇女)、「军国之母」(「日」军的母亲与妻子)及「产业战士」(战争后援的角色)等(杨雅惠,1993, 1994;张淑卿,1999)。这些与妇女相关的政策,在「现代化」与「国民教育」的包装下推动并记录,掩盖了台湾妇女在日治殖民时期被「资本家-殖民者-父权」多重剥削的历史真相(杨翠,1993: 64)。
于是,从性别的观点重新解读台湾日治时期广告中的女性图像,并以颠覆殖民者所建构的社会规范和秩序表面为基调,就成为补述台湾广告史的一个重要范畴。本文所强调的就是这样的一个研究刍议:如何将大众媒体中的女性图像,自总督府的媒体控制阴影下解放并显现出来,使其重新发声,重述历史,以性别为主轴重新与日治史、广告与社会变迁研究展开对话。
陆、对于未来台湾广告史研究取向之建议
最后,针对未来的研究取向,本文提出两项建议,提供未来相关研究参考:
一、建立适切的图像符号学研究模式,以辨识日治时期广告的 文本特性
回顾台湾广告与设计相关论述,无论是日治时期广告中的符号学研究应用,亦或是女性图像的研究,迄今为止,大部分仍是依年代或产品别所做的数据收集与初步分类;对于广告中的符号元素、结构与表意系统并无深入探讨。是故,针对日治时期广告的特性,建立一套适切的图像符号研究模式,厘清分析原则与步骤,成为未来研究非常的重要取径。
我们可借用瑞典符号学学者Sonesson(1992)针对图像文本所建立的观察重点,从文本的结构规则(rules of construction)、文本所欲制造的效果(effects which they intended to produce)、文本的流通渠道(the channels through which pictures circulate)和文本配置的本质(the nature of the configuration)等面向出发,并进一步结合传播模式概念,修正为辨识图像符号文本的四大要点:制码的形式(types of code)、传播目的(goals)、传播媒介(media)和文本图构(textuality)(Sun & Chen, 2008)。
依照辨识图像符号文本的四大要点,我们不难发现其日治时期广告的文本特殊性。首先,我们可从「传播目的」出发,区辨一则广告作为「销售日本」(selling Japan)与「销售台湾」(selling Taiwan)的差异。日治时期的广告,针对不同的销售「区域」或目标市场,在符号选择、组合和配置上呈现了极大的差异。向台湾人或在台日本人销售「日本」形象时,广告主大量使用和式符号(或受到西方艺术影响的和式符号)和日语文案的广告,常见于《台湾日日新报》广告栏。这些由日商刊登的广告,将日本产品的优越性与和式符号,做了一个紧密的连结。至于总督府透过各种博览会或共进会向日本「内地」的权力核心「展示」或「销售台湾」时,其视觉设计所采用的符号,却是混杂了中国式的朱丹色彩、代表「地方色彩」的台湾农产品、以及殖民者筛选过的台湾建筑或街景(吕绍理,2005;Yao, 2006)。若是「销售台湾」的对象转为欧美消费市场,例如将茶叶输出至北美所设计的广告,则常采用台湾汉族女性服侍消费者喝茶,温柔婉约的形象(张宏庸,2005)。因此,文化符号的选择制码形式以及组合的方式(文本图构)随着「传播目的」(即广告里所设定的销售目标:台湾,日本或欧美地区)而有别,而其所采取的「传播媒介」,则可分为平面印刷媒体与宣传活动两大类,前者涵盖了海报、一般广告、明信片甚至邮戳,后者则包含了在日本举办的博览会以及在台举办的始政纪念博览会、共进会等。无论是平面媒体广告里文本图构的形式,亦或是透过博览会活动的空间规划,均反映出一种权力施展的内在机制,透过不同的传播媒介,全面施展控制与影响(吕绍理,2005)。
在以「女性」符号为视觉核心的日治时期广告文本中,尤可常见特殊的「文本图构」:将女性图像与经济作物(茶叶、蔗糖、酒类等)并置。其中除了物化、消费女性等议题值得注意之外,广告文本中亦有日籍、台籍与原住民女性等不同的图像,其中显现的符号差异与衍生的社会文化意涵又是如何?透过适切的图像符号分析方法,应可为这些值得关注的议题斩棘辟径。
二、赋予广告文本与社会变迁之间更适切的诠释空间 如前所述,日治时期的台湾广告,固然受殖民者建立的政治经济体制影响甚深,惟其锁定的宣传目标对象,并非是不变的单一个体。日治时期的被统治者/宣传讯息接收者/消费者,仍有阶级、族群及性别上的差异。是故,广告里呈现的汉族、大和民族和「高砂族」(当时统治者对台湾原住民的统称)的女性图像,以及她们所代表的生活起居及劳动空间,仍存在着族群与阶级上的歧异,其文化与社会的意义指涉也就大不相同。
关于日治时期的广告活动研究,研究者常以「艺术社会学」的理论观点出发,分析视觉呈现与社会变迁之间的关系(例如:姚村雄,2002)。然而,考察现有的相关文献及研究成果,所谓的「社会变迁」,仅是将日治时期按照施政模式分为三期,并试着将统治者的重大施政及广告设计表现作一连结,但在细部数据的分析及论证方面,略嫌不足,遑论加入性别、阶级或族群之分析观点,故理论架构和数据分析结果之间的呼应,仍有强化空间。
我们可采用深受Foucault影响的新历史主义(New Historicism)观点来重新叙述、诠释台湾广告史。具有符号学与传播学术背景的Streeter,在 “The ‘New Historicism’ in Media Studies”(1996: 53-54)一文中曾提到:
诠释历史一直都是文化研究的中心课题„„广泛地从诠释人类学到文学的新历史主义,许多新作品将这些理论传承带入的媒体研究中,并专注研究媒体于社群生活中所扮演角色的复杂性;在我们这个领域,本质上已造成影响。而据我对博士班课程的观察,这个影响在未来也只会越来越重要。
根据新历史主义所发展出来的研究立场,是将所谓的「历史进程」,视为一个不连贯或非线性的发展。这是因为唯一的大历史并不存在,而是由不连续甚至互相矛盾的小历史单位所构成的论述。而在这互为矛盾甚至冲突的小历史后面,隐藏的正是不同行动体或组织之间的权力角逐及竞争。关于这一点,历史学者吕绍理(2005)的著作《展示台湾》,曾以台湾茶叶产品为个案,具体地分析了此种权力抗衡;台湾茶在参加一九○四年于美国圣路易市举办的万国博览会时,总督府就已经希望能摆脱与日本茶商公会共同展示经营茶展的模式,以便能单独凸显台湾乌龙茶的特性。实际的作法,是直接透过圣路易当地的制茶商人推广台茶,所以选择在会场设置广告,并将台茶标样与宣传印刷品,直接发送给圣路易市的贩商(吕绍理,2005)。事实上,对总督府而言,台茶不需背负宣传日本文化的包袱,不但经营策略较为灵活,在广告视觉设计方面,为了凸显台湾的「地方色彩」或「异国情调」,常刻意舍弃官方喉舌《台湾日日新报》广告栏中的和式风格不用,反而采取了沿袭自清朝的汉族服饰等传统符号来吸引北美消费者(张宏庸,2005)。
然而,隐藏在日治时期五十年间的权力竞逐,并不仅止于「官方统治者vs.殖民国资本家」或是依照「传播目的」的需求,以广告设计的「传统汉式风格」来对抗「和式风格」而已。台湾省茶叶商业同业公会曾在一九四三年发行的《台湾之茶叶》,收录了两张推销台湾茶的广告海报,无独有偶地,这两张海报中的女性身穿旗袍,其图文配置的模式,竟带着强烈的上海月份牌广告画的影响。事实上,自清末以降,历经日人统治,台茶的出口一直与英美洋行资本关系密切,总督府虽然曾经意图截断英国对于台湾茶叶的控制,然而由于无法与英美及厦门茶商相抗衡,因此茶叶的输出乃采取与英美及华商合作的关系,以扩大贸易收入(吕绍理,2005)。这也说明了,即使总督府曾对台湾进行了严密的政治、经济与文化的控制,但从台茶曾为华商和英美洋行控制的事实来看,日治时期广告里「不经意」流露出来的符码选择和文化讯息,提醒了研究者,更应该从当时的商业市场、广告目标群众、广告主代表的政经势力或结盟等来重新衡量、论述、系统化日治时期的广告发展,以赋予广告文本和社会变迁(或控制)之间更适切的诠释空间。
参考书目
王凯薇(2005)。《日治时期台湾地方意识的建立:以颜水龙美术、广告与工艺创作为例》。国立中央大学艺术学研究所硕士论文。
白露(2007)。〈有所需求:一九二○年代的自然科学、社会科学和女性〉,游鉴明、罗梅君、史明(编),《共和时代的中国妇女》,页205-254。台北:左岸。
李佳萤(2006)。《报纸广告中之台湾庶民生活影像:1950-1999》。国立政治大学广告研究所硕士论文。
吕绍理(2005)。《展示台湾:权力、空间与殖民统治的形象表述》。台北:麦田。
周兆良(2003)。〈战争与媒体—日治时期台湾国际广播媒体「台北放送局」角色变迁之初探研究〉,《传播管理学刊》,4[1]: 53-61。
林品章(2003)。《台湾近代视觉传达设计的变迁:1895-1990之共进会、展览会、博览会以及设计相 关活动》。台北:全华科技。
林丽云(2000)。〈为台湾传播研究另辟蹊径?传播史研究与研究途径〉,《新闻学研究》,63: 35-54。
洪桂已(1957)。《台湾报业史的研究》。台北:国立政治大学新闻研究所硕士论文。
姚村雄(2001)。〈从记号学角度探讨日治专卖时期台湾酒类标贴设计之视觉符号运作〉,《设计研究》,1: 121-140。
姚村雄(2002)。〈日治时期台湾美术设计中的「台湾女性图像」研究〉,《设计学报》,7(2): 117-136。
姚村雄(2004)。《酿造时代─1895-1970台湾酒类标贴设计》。台北:远足文化。
姚村雄(2005)。《设计本事─日治时期台湾美术设计案内》。台北:远足文化。
高锦惠(2000)。《明治时期「台湾日日新报」的版面编排设计之研究》。国立台湾科技大学设计研究所硕士论文。
梁瓈尹(2007)。《台湾日日新:老药品的故事》。台北:台湾书房。
彭漫(1980)。〈台湾广告设计30年〉,《雄狮美术杂志》,113: 72-77。
游鉴明(1987)。《日据时期台湾的女子教育》。国立台湾师范大学历史研究所硕士论文。
梅嘉乐(2007)。〈挑战∕定义现代性:上海早期新闻媒体中的女性(1827-1915)〉,游鉴明、罗梅君&史明(编),《共和时代的中国妇女》,页255-310。台北:左岸。
张宏庸(2005)。《台湾茶广告百年》。台北:远足文化。
张淑卿(1999)。〈近来年台湾地区的「台湾妇女史」学位论文研究回顾(1991-1998)〉,《近代中国妇女史研究》,7: 193-209。
温振华(1989)。〈日据时期的都市化:以台北市为例〉,《历史月刊》,15: 135-138。
叶龙彦(1996)。〈台湾海报的由来〉,国立台湾艺术教育馆(编),《世纪容颜回顾:百年版画海报精品展》。台北:台湾艺术教育馆。
叶龙彦(1998)。《日治时期台湾电影史》。台北市:玉山。
杨翠(1993)。《日据时期台湾妇女解放运动:以〈台湾民报〉为分析场域(1920-1932)》。台北:时报文化。
杨雅惠(1993)。〈日据末期的台湾女性与皇民化运动〉,《台湾风物》,43[2]: 69-84。
杨雅惠(1994)。《战时体制下的台湾妇女(1937-1945)--日本殖民政府的教化与动员》。国立清华大学历史所硕士论文。
杨孟哲(1999)。《日治时代台湾美术教育》。台北:前卫。
楼怡婷(2001)。《台湾日治时期商业市招及其构成元素设计形式之研究》。国立台湾科技大学设计研究所硕士论文。
樊志育(1989)。《中外广告史》。台北:著者发行,三民经销。
谢里法(1992)。《日据时代台湾美术运动史》。台北:艺术家。
戴维怡(2006)。《台湾报纸广告风格之演变:1945-2005》。国立政治大学广告研究所硕士论文。
Kim, K.K.(1996).Advertising in Korea: International challenges and politics.In K.T.Frith(Ed.), Advertising in Asia: Communication, culture and consumption(pp.125-153).Ames: Iowa State University Press.Sonesson, G.(1992).The semiotic function and the genesis of pictorial meaning.In Eero Tarasti(Ed.), In the representations and institutions(pp.211-256).Imatra: International Semiotics Institute.Streeter, T.(1996).The “new historicism” in media studies.Journal of Broadcasting and Electronic Media, 40, 553-557.Sun, H.H., & Chen, I.F.(2008).The framed female image: A pictorial semiotic analysis of classic Shanghai calendar posters of the 1910’s-1930’s.Paper presented at the Annual Conference of the International Communication Association, Montreal, Canada.Tsao, J.(1996).Advertising in Taiwan: Sociopolitical changes and multinational impact.In K.T.Frith(Ed.), Advertising in Asia: Communication, culture and consumption(pp.103-124).Ames: Iowa State University Press.Yao, T.H.(2006).“Images of Taiwan” as visual symbols in official propaganda media during the Japanese colonial period.Bulletin of Japanese Society for the Science of Design, 54(1), 59-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