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业单位改革的重点和难点剖析及对策探索

时间:2019-05-12 06:11:50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事业单位改革的重点和难点剖析及对策探索》,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事业单位改革的重点和难点剖析及对策探索》。

第一篇:事业单位改革的重点和难点剖析及对策探索

事业单位改革的重点和难点剖析及对策探索

宝应县机构编制委员会办公室 刘宇峰

目前,事业单位在发展过程中暴露出不少的问题:发展缺乏规划,机构不断臃肿;政府与市场的职责不清;放权过度、约束不力等问题普遍存在。这就导致社会管理秩序不规范、财政负担不断加重,严重阻碍社会的发展与进步,事业单位改革已到了刻不容缓的地步。

事业单位改革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涉及面广、政策性强,关系到事业单位广大职工的切身利益;关系到改革、发展、稳定的大局。我们要充分认识这项改革的重要性、复杂性和艰巨性;统一思想认识、切实加强领导;采取多种形式,清除思想障碍,使广大职工认识到事业单位改革是大势所趋,从而自觉关心改革,理解、支持和积极投身改革,增强改革的心理承受能力,为改革奠定良好的思想基础。

事业单位改革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客观要求,对于巩固党政机构改革和企业改革的成果,建立起适应市场经济体制需要和符合 事业单位自身发展规律,充满生机与活力的管理体制,推进事业单位的社会化进程,促进经济和社会事业的协调发展,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要切实搞好事业单位的改革,认为着重抓住改革的重点和难点来进行研究是问题的关键。

事业单位改革的重点

通过对宝应县600多个事业单位(含教育卫生)的总体分析,认为对事业单位的改革必须抓住改革的重点,只有这样才能有助于事业单位改革的顺利完成。结合宝应经济欠发达地区的现状,事业单位改革的重点主要包括以下四个方面:

一、理顺关系

以前事业单位一直是机关部门的附属物,很多单位自成立之日起就没有单独的办公用房和独立的财务,更谈不上拥有自主的人事权,一切均依附于其主管部门。进行事业单位法人登记后,有的表面上脱钩于其主管部门,实际上是“明脱暗不脱”;县直机关和乡镇机关对乡镇事业单位的管理也往往脱节;存在“看到的管不到,管到的看不到”的现象。要在事业单位改革中彻底解决这些矛盾,必须做到理顺关系,创造条件,使事业单位成为真正意义上的独立法人。

二、明确职责

以往每成立一个事业单位,往往注重单位的人员编制、单位性质、经济渠道等,而对单位的工作职责不是十分重视,久而久之,就导致了事业单位的工作职责不清。在事业单位改革中,要结合事业单位法人登记工作,进一步明确、细化各事业单位的工作职责和范围,根据新确定的工作职责和范围,对其改革进行分类指导,对职责已弱化或消失的事业单位,要坚决予以合并或撤销;对职责强化和工作范围增大的要及时调整,相应增加编制、充实人员,确保各项工作任务的顺利完成。

三、科学分类

事业单位的情况错综复杂,根据不同的性质和任务,可以进行多种方法的分类,到目前为止,认为比较科学的分类是将事业单位划分为:行政管理型、社会公益型、技术与中介型和生产经营型等四大类。只有对每一个事业单位进行科学分类,特别是兼顾两类及以上或介于两类之间及以上的,要以侧重的一类一方为主进行分类,只有在科学分类的基础上,才能对不同的事业单位进行科学的改革。

四、提供服务

事业单位与党政机关以及企业的本质区别就在于:事业单位为社会发展提供公共产品和公共服务,在事业单位改革中,要着重抓住其为社会提供了哪些公共服务,从而确定其改革方向,采取相应的改革措施。事业单位改革的难点

宝应属经济欠发达地区,因经济落后,使事业单位改革的难度加大,认为主要难在以下四个方面:

一、人员分流

由于经济发展相对滞后,前几年,大量人员涌入事业单位,使本来不堪重负的事业单位更加步履维艰。这些人通过各种渠道好不容易进入自认为是“铁饭碗”的事业单位,虽然目前很多事业单位又难以维持生计,但要进行改革,将已在事业单位工作多年和这些费了九牛二虎之力才挤进事业单位的人员分流出去,真是谈何容易?加上我县财政状况不佳,本身就业岗位不足、就业形势十分严峻,使人员分流难上加难。

二、科学设岗

科学设岗是人事制度改革的前提和基础,是一项科学性、专业性很强的工作。过去“因人设岗”的传统做法弊端很多,现在要因事设岗,按岗聘人。要在对各行各业不同性质事业单位的工作岗位进行全面研究和分析的基础上,对具体岗位得出设与不设、设多少、怎么设等作出准确的结论,是有难度的,但必须迎难而上。

三、保障机制

只有建立起统一完善的社会保障机制,解决人员流动的“后顾之忧”,才能真正把“单位人”变成“社会人”,保证出口畅通,让进口与出口良性循环起来,事业单位才能保持长久的活力,才能逐步实现人才资源的社会化配置。目前我县的事业单位保险主要实行到自收自支和差额拨款事业单位,面这些单位中,很多连工资都不能按时足额发放,根本没有能力为职工缴纳养老保险,更谈不上医疗保险和失业保险以及住房公积金的缴纳;全额拨款的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工作基本上尚未开展,只是对新进实行人事代理人员才刚刚开始实行。事业单位不健全的保障机制,给下一步的改革增加了相当的难度。

四、分配制度

在事业单位的收入分配上一直沿袭着“大锅饭”制度。现在要积极探索新型工资分配制度,把事业单位的工资分为固定工资和“活工资”两部分。固定工资主要反映工作人员的水平高低、能力强弱、责任大小,而“活工资”主要反映工作质量和难易程度,体现不同性质、不同岗位的差异和工作实绩,贯彻“按劳分配、多劳多得”的分配制度。但对固定工资和“活工资”的定量标准难以确定,要想真正做到新的分配制度能够充分体现“奖勤罚懒,奖优罚劣”着实要下一番功夫。

事业单位改革的对策

根据以上对事业单位改革的重点和难点的分析,认为下一步事业单位改革应主要从以下四个方面入手:

一、按照分类指导的要求,合理界定事业单位类别

搞好事业单位改革,既要统筹考虑,又要分类指导,针对事业单位不同的性质、职能和任务,重新界定事业类别。将现有事业单位确定为四类,即:行政管理型、社会公益型、技术与中介型、生产经营型。对不同类型的事业单位实施不同的改革方法和措施。

行政管理型事业单位是指依据法律、法规授权或受行政机关委托承担有关行业管理、执法监督等职责的事业机构。行政管理型事业单位的职能配置要严格按照有关法律、法规授权或县政府及其机构编制部门批准委托的内容科学界定。未经批准,任何部门不得擅自将行政管理职能转移给事业单位承担。管理职能已经萎缩的要适时撤销或扩展其技术服务、事务辅助职能,使其向其它类型过渡;职能相似、相近或交叉的单位,要进行合并重组,尽量压缩精简行政管理型事业单位。

社会公益型事业单位是指一般由政府举办和投资,为社会提供公共

产品和公共服务的事业机构。对社会公益型事业单位,要根据财力情况适度发展;对职能萎缩、服务对象、服务内容减少的社会公益型事业单位要采取撤并等办法调整布局结构,优化资源配置。鼓励有条件的单位利用自身的场所、技术、设备等开展有偿服务,积极组织创收;鼓励探索产权制度改革,实行产业化运作,增强竞争能力和发展后劲。

技术与中介型事业单位是指主要依靠自身的技术、知识优势,为社会提供技术、信息服务和中介事务的事业机构。技术与中介型事业单位要充分利用自身的技术、知识优势,调整专业结构,走向市场,在竞争中寻求发展,在发展中改善服务,走自我积累、自我完善和自我发展的路子。

生产经营型事业单位是指主要从事生产、经营、服务等业务的事业机构。生产经营型事业单位要全部按照企业机制运作,要积极借鉴企业产权制度改革的方法,通过资产出让、兼并重组、歇业破产等形式改制转企。

特别对于兼顾两种及以上类型的事业单位,要抓住主流,向主要类型一方靠拢,同时顾及次要类型一方,合理确定改革方法和措施。以促进四种类型事业单位中的边缘型单位的健康发展。如:某一事业单位同时含有公益性职能和经营性职能,就要看谁占主导地位。若公益性为主,则在这类单位改革时,要先将经营性职能从单位分离出来,然后用公益性单位的改革方法对其进行指导;若经营性为主,则要先将公益性职能移交其他相关单位,再用对生产经营性单位的改革方法来进行相应处置。

二、理顺事业单位经费渠道,深化分配制度改革

随着财政管理体制的改革,我县财政预算内资金和预算外资金都作为财政性资金统一管理。为此,将原有的全额拨款、差额拨款、自收自支三种经费管理类型的事业单位可以相应调整为全额预算、定额预算、自收自支三种类型。全额预算单位是指经费来源全部或主要为预算内资金和行政事业性收费(含行政规费、罚没收入等)的单位;定额预算单位是指经费来源部分为预算内资金和行政性收费,部分为经营、服务收入的单位;自收自支单位是指经费来源全部为经营、服务收入的单位。全额预算、定额预算单位人员工资构成中的事业津贴比例依照上级有关文件规定分别按30%、40%核定。今后事业单位经费渠道发生变化的,按改变后的类型核定津贴比例。部分具备条件的实行定额预算的社会公益型事业单位,今后要逐年核减其事业经费,使其逐步向自收自支过渡。

要深化事业单位内部分配制度改革,继续实行和深化工资总额包干和工效挂钩,搞活单位内部分配,推行档案工资与实际分配收入相分离的办法。实行岗位靠竞争,收入靠贡献的以岗定酬、岗动薪变的分配制度,合理拉开技术岗位与非技术岗位、管理岗位与非管理岗位、高尖技术岗位与普通技术岗位、重要管理岗位与一般管理岗位之间的分配档次,使收入分配向科技人员和有突出贡献的人才倾斜。提倡科技成果、技术、管理、信息等诸生产要素参与分配,鼓励自带成果参股、无形资产配股等股权奖励机制,进一步建立和完善事业单位收入分配的自我约束机制。使事业单位的收入分配更趋合理、更趋规范。

三、全面推行和完善全员聘用制、人事代理制和人事租赁制

对事业单位负责人和中层干部的任用,要改变过去单一的委任制,在坚持党管干部原则、严格干部管理权限的前提下,结合各部门特点和事业单位实际,采取竞争择优、招标聘任和选举聘任等多种形式,予以聘任,实行任期制。对一般管理、技术岗位,实行竞争、双向选择上岗。其中对专业技术职务岗位的聘任,要改变评聘、考聘合一的做法,实行评聘、考聘分离。对特殊岗位的专业技术和管理人才,结合如今的网络优势,也可采取网上招聘的办法。总之,各事业单位要按照县人事部门核定的专业技术职务结构比例和岗位,根据应聘者的德才表现,择优聘任。对工勤人员的聘用,要竞争择优,实行人事租赁制。对取得岗位技术等级证书的技术工人实行考聘分离制度,由单位按岗按需聘用。对全体工作人员签订聘用合同的同时,还要切实建立解聘辞聘制度。今后事业单位可以按照聘用合同解聘职工,职工也可按照合同辞聘。从而在全员聘用制中进一步深化双向选择。

对今后新进事业单位的人员,一律实行人事代理制或人事租赁制,真正做到变单位人为社会人,新进人员与单位之间,仅是一种聘用关系。聘用期间,由用人单位统一委托县人才交流中心进行人事代理或人事租赁,由县人才交流中心统一发放工资、调整档案工资、办理养老保险和医疗保险等相关手续,有条件的单位还可以委托代缴住房公积金。落聘人员则直接进入人才市场重新择业。

四、进一步完善社会保障机制

随着事业单位改革的深入,建立起完善的事业单位养老保险机制已迫在眉睫。应根据事业单位的发展方向,按照国家法律、法规有关规定,加快建立事业单位社会保险体系。主要包括基本养老保险、基本医疗保险、失业保险等。构筑一个社会的“安全网”,以确保事业单位改革的顺

利进行。我们认为尽快建立和完善国家统一的、省级统筹的包括机关事业单位在内的社会保险体系是十分必要的,退休人员的养老金要尽快做到社会化发放。

在经济欠发达地区,事业单位的养老保险远远高于同类企业人员,这样一来,容易造成将来有的事业单位改制为企业时,原事业单位人员的保险基数将大幅度下降。为了稳步推进事业单位的改革,我们建议缩小企事业单位在保险上的基数差距,是否可以尝试使用机关、企业和事业同类人员工资的平均数作为保险的缴纳基数。使得将来退休时,机关、事业和企业同类人员能拿同等的一份养老金;同时,机关和全额事业单位的养老保险也要尽快全面实施。这样才会更有助于社会的稳定和发展。

总之,推进事业单位改革任重而道远,我们要合理运用各种宏观调控手段,通过改革使事业单位真正迈上健康发展的轨道,为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作出更大贡献。

第二篇:探索事业单位分类改革新出路

探索事业单位分类改革新出路

事业单位是经济社会发展中提供公益服务的主要载体,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力量。我国现有约126万个事业单位,共计3000多万正式职工。多年来,事业单位提供公益服务总量不断扩大,服务水平逐步提高,在促进经济社会发展、改善人民群众生活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改革开放以来,事业单位改革进行了多次多项尝试,但成效均不理想。一些事业单位还是功能定位不清、政事不分、负担沉重、机构臃肿。这些问题迫切需要通过分类推进事业单位改革加以解决。

一、事业单位分类改革中面临的难题

1.分类标准难定。我国现有约126万个事业单位,种类繁多数量庞大,几乎涵盖了所有机关部门,而分类不可避免地触及到事业单位和主管部门的权力利益分配,必然面临许多矛盾和问题,加上现在事业单位和主管部门政事不分、职责不清,分类很难鉴定。在试点过程中,各单位都想往行政类上靠拢,不愿意转企改制,不愿意接受改革的阵痛。而中央编办也无法对所有事业单位进行一一鉴定,各级机构编制部门在分类时还要面对的是多方权利与利益的博弈。所以分类标准一直难以确定。

2.既得利益存在。国家设立事业单位的初衷是为了提供

公共服务产品,但是后来采用放开搞活、引入竞争激励机制来调整事业单位的工作重心和调动事业单位工作人员积极性,使得事业单位渐渐脱离了公益方向,加剧了事业单位工作人员的功利心态。一方面,事业单位工作人员拿着国家发的薪酬,另一方面又利用公共资源进行创收分红,同时又利用公权力进行走穴、收取红包获取灰色收入,已经形成的既得利益在改革中很难被打破,成为事业单位改革的最大阻力。

3.配套措施不完善。不能只“改”不“管”。分类改革之后,转成企业的单位怎样生存?改成公益性的单位提供怎样的服务?单位改革了,人员的编制、养老等问题怎么解决?这些都是备受关注的问题。但是,现在许多改革的配套政策不够完善、得不到落实,事业单位工作人员的自身利益没有得到充分考虑,从而导致改革缺乏动力。具体表现在:一是事业单位利益相关方对改革仍存在迟疑或观望态度,害怕改革后其自身利益得不到保障;二是主管部门不愿意改革,改革会导致其利益受损,因此改革积极性不高。

二、事业单位分类改革的新出路

(一)以转变政府职能为契机 倒逼事业单位分类改革

事业单位分类改革是转变政府职能、优化资源配置方式的重要一环,把事业单位改革与转变政府职能结合起来,是提高行政效能的重要保证。

通过改革把该由政府管理的事项切实管好,使政府不缺位;通过改革把不该由政府管理的事项转移出去,使政府不越位。通过改革为政府减轻负担,切实提高行政效能;为企业和社会组织提供更为广阔的空间,努力营造公平竞争的市场氛围。从这个意义上讲,加快事业单位改革的步伐,是服务型政府建设的必然要求和应有之义。

(二)以提升公共服务为目的 加快事业单位分类改革 撤销事业单位不是改革的目标,通过改革,完善公共服务体系,才是事业单位改革的重要使命。这次改革要打破事业单位不同程度地垄断公共资源的局面,采取政府“花钱买服务”、“养事不养人”的办法,用市场化的方式组织生产和供应,提高公共服务的效率。

作为公共部门的重要组成部分,事业单位在我国政府公共服务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大量的公共服务,特别是一些基本公共服务,都是由事业单位提供的,比如医疗、教育等社会事业。因此,事业单位提供公益服务的能力和手段,自身的行为、管理和运作等,都会对公共服务的质量和服务水平

产生直接的影响。从这个意义上讲,加快事业单位改革的步伐,是提升公共服务水平的必然要求。

(三)以坚持“唯一标准”为原则促进事业单位分类改革中央已明确规定,事业单位分类改革要严格按照社会功能这个唯一标准进行分类。将具体划分为承担行政职能、从事生产经营活动和从事公益服务三个类别。

其中,承担行政职能事业单位改革主要是政事分开,改革的方向是逐步将这类事业单位的行政职能划归行政机构或转为行政机构,其认定的主要依据是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中面有关政策规定,明确界定机构名称、经费形式、人员管理方式及主管部门委托承担行政职能、国家法律法规和中央政策规定只有原则性表述没有具体明确行政职能和授权的,不能作为认定依据。从事生产经营活动事业单位改革主要是事企分开,改革的方向是逐步转企改制或撤销。这两类改革重点在于平稳过渡。

改革后,留在事业单位序列的只有公益服务类事业单位。对于这类事业单位,则要根据事业单位的职责任务、服务对象和资源配置方式等情况,再细分为公益一类和公益二类事业单位。对于公益类事业单位,也是今后需进行整体优化、提升、改造的重点,这其中包括改革管理体制、建立健

全法人治理结构、深化人事制度改革等若干“重塑”项目。这一系列改革,重点在于再造公共服务事业制度。

(四)以狠抓“两个重点”为主导促进事业单位分类改革

1.深化人事制度改革。事业单位改革是一场体制机制的变革,但最关键的还是人的问题,改革的难点在于人的出路问题。深入推进这项改革,必须处理好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必须综合考虑社会各方面需求和各种制约因素,必须尊重事业单位工作人员正当的利益诉求。随着事业单位公益属性的进一步明确,现行事业单位人事管理体制机制的深层次问题,必然会与事业单位的公益特征发生矛盾和冲突,如果不及时加以调整和改进,必将影响改革进程,同时加剧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对改革的抵触情绪。

2.完善后续配套政策。加快推进事业单位分类改革,既要致力于提高效率、促进发展,又要着眼于维护稳定、促进和谐,切忌不顾实际情况地搞一刀切。为此,我们要积极稳妥,做好相关配套工作,要进一步完善养老保险制度、就业制度及相关财政政策,为改革提供强有力的后续保障。

第三篇:事业单位改革对策与建议

事业单位改革的对策与建议

一、我国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存在的问题

(一)资产配置不公

由于缺乏公平合理的、有约束力的国有资产配置和定额标准,以及资产购置资金来源的多样性,目前我国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的随意购置和重复购置现象比较普遍,导致资产配置不公平,各行政事业单位所承担的任务与所占用的资产不合理,各单位之间的资产配备不公平。如房产、公务车等国有资产在各行政事业单位之间配置不公平的现象在各地区、各部门十分普遍,也是目前国有资产管理中比较突出的问题。

(二)资产使用效率低下

行政事业性国有资产是在非生产流通领域占用的、不投或不直接投入到生产经营活动中去的资产,具有配置领域非生产性、使用目的服务性、资产使用无偿性等特点。正是由于行政事业性国有资产占用上的免费性,使许多单位完全不考虑资产的使用效率,资产低效使用的问题一直都很严重,普遍存在“重钱轻物、重购轻管”的思想,加之受传统计划管理体制的影响,资产被人为地分割在各部门封闭式运行,而不能随事业的发展变化作相应流动,致使资产闲置与短缺并存,资金的紧张困难与低效使用同在。

(三)资产流失严重

不少单位不经国有资产监督管理部门批准、不遵守财政部门有关规定,随意变卖、转让、更新、报废、贱价处置国有资产,不按规定履行报批手续,资产购置与处置失控,造成国有资产严重流失和滋生腐败。由于国有资产长期被无偿占有,不评估、不流动、不核算、不提折旧、不考虑损耗或年产值因素,造成每个单位都想有“自留地”,产权分散、流失和浪费严重,削弱了财政分配资金支持各项事业发展的力度及财政的调控能力,加剧了财政资金供求的矛盾。

二、我国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一)缺乏应有的管理意识

对行政事业性国有资产管理认识上的误区,是目前我国行政事业性国有资产管理存在问题的思想根源。在中国国有经济体系中,以国有企业为主体的经营性国有资产较受重视,而包括中央与地方在内的行政事业性国有资产及其管理却长期以来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以致行政事业性国有资产管理改革不仅严重滞后于整体经济改革,也滞后于国有企业改革。

(二)缺乏完善的法制建设

一方面,随着改革的不断深入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建立,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的管理出现了许多新情况、新问题。但是,有关的管理制度与法制建设却远远滞后于实践,至今仍没有出台一套完整的行政事业性国有资产管理法规,使得地方行政事业性国有资产管理的随意性很大,管理混乱无序。另一方面,各级立法机关与管理部门尽管也出台了一些局部性的行政事业性国有资产管理的法律与规章制度,但部分法规、制度之间互有矛盾,使执行部门无所适从。

(三)缺乏合理的管理体制

长期以来,由于一直没有很好地解决由谁管理、如何管理以及按照什么原则管理等问题,导致我国行政事业性国有资产管理体制不顺。行政事业性国有资产的各级管理部门职责不清,职能交叉。如财政部门和国资部门的管理权不清,各级机关事务管理局与财政部门的管理权限不清,各级机关事务管理局与资产具体占有使用单位的管理主权权限不清,财政部门与行政事业单位主管部门的资产管理权限不清,行政事业性资产具体占有、使用单位内部财务管理与资产管理权限不清等等。

(四)缺乏有效的管理机制

在资产形成与配置方面:(1)存在一定程度的财政预算软约束现象;(2)缺乏公正合理、有约束力的财产配置标准;(3)缺乏必要的透明度与协调性;(4)大部分地区缺乏透明、规范、高效的政府采购制度及相应的监督机制;(5)供给渠道单一,财政负担沉重在资产使用方面:(1)缺乏客观公正的财产使用效率评价标准与评价方法,以及有效的约束机制与激励机制;(2)使用过程中的产权管理特别是产权变动管理存在较大的问题;(3)缺乏严格、规范、先进的管理手段;(4)资产的实物管理与价值管理相脱节。

在资产处置方面:(1)缺乏规范的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处置程序;(2)缺乏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高效的处置途径,如行政事业性国有资产的交易市场等,导致资产处置过程的浪费与腐败。

三、我国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改革的对策建议

(一)加强管理意识

实践证明,行政事业单位对国有资产管理有关法律法规了解得越全面,理解得越透彻,对国有资产管理工作就越重视,资产管理方面的工作就做的越好。因此,应该注重加强行之有效的宣传教育工作,使国有资产管理思想不仅深入各级部门、领导的心中,也要使广大员工自觉学习国有资产管理的有关政策,从思想上重视国有资产基础性工作。

(二)完善法制建设

加快《国有资产法》的制定,以法律的形式明确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的管理原则、管理体制、主管部门和管理办法等。制定《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法》,从立法上规定: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的目标、原则、范围、程序、内容、组织形式、监督检查以及法律责任等,使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有法可依,便于新的规章制度的建立和地方性国有资产管理规章制度的建立。

(三)理顺管理体制

1.明确相关部门间的管理与合作

财政部门是政府负责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的职能部门。各级财政部门按照统一政策、分级管理的原则,对本级政府管辖行政事业单位的国有资产实施综合管理。主管部门负责对本部门所属行政事业单位的国有资产实施监督管理。行政事业单位负责对本单位占有使用的国有资产实施具体管理。

2.建立资产管理经营机构

建立行政事业性资产集中处置与调剂转让市场,将行政事业管理与市场经营两种手段有机结

合,制定与单位经济利益挂钩的资产处置办法,鼓励各单位将闲置资产拿出来进行交流,通过所有权变更或使用权转让等方式,将闲置资产转化为有效资源。

3.坚持财产管理与财务管理相结合建立健全资产核算总账、明细账、序时账、备查账,认真进行固定资产卡片的记录与登记,严密核算;建立健全资产购置、接受捐赠、内部转移以及资产处置的审批制度,做到资产管理与财务管理相结合。实行单位首长负责制,并确立具体资产管理人员,把资产管理纳入政府考核和单位负责人离任审计范围,明确职责,落实责任。

(四)健全管理机制

1.加快推进产权制度改革

对各级政府的行政事业性资产实施产权集中管理,就是在严格遵守行政事业性资产的国家所有权和行政事业单位的占有使用权的原则下,各级行政事业性资产管理机构代表国家履行国有资产所有者职能,打破部门利益格局,对产权实行集中管理。同时,各行政事业单位仅履行占有使用者的职能,在只有使用权的前提下按制度规定去利用这部分资产。

2.强化管理部门的监督职能

应确定行政事业国有资产“政府分级所有并监管,单位占有、使用”的管理原则,明确管理行政事业性国有资产的责任委派给一定政府机构作为专门的主管机构,对各级政府占有使用的行政事业资产实施综合管理。

3.加强资产预算管理

以往资产管理的主要弊病在于与预算管理、财务管理相脱节,这既不利于国有资产规范管理,也不利于加强预算管理和财务管理。预算安排是实现增量控制的关键,因此要处理好存量资产与增量预算之间的关系。按照以存量制约增量、以增量激活存量的要求,建立科学合理的资产配置制度,这是实现资产管理与预算管理有机结合的重要途径。

4.制定资产配置标准

合理的国有资产配备标准是加强资产预算管理的基础。制定配置标准是一件复杂的工作,因为它要考虑到多种不同类型的资产、多个不同地区的情况。制定标准既要坚持原则性又要考虑灵活性,对此采取“先大后小、先点后面”的方法,按照“合理可行、因地制宜”的原则制定。论文转于中国论文下载中心http:// www.studa,net

第四篇:常见初中数学教学难点及其对策探索

常见初中数学教学难点及其对策探索

对学生而言,初中数学是非常重要的,是三大基础学科之一,是学习物理、化学等理科学科的基础,更是为高中数学学习提供基本的保障。但是,在实际的教学中,存在着很多教学难点,学生学起来非常吃力,而老师教起来也存在不少困难,教学效果未达预期。但是,存在困难所做的不是逃避困难,而是直面困难。因此,对于初中数学教学中的难点,笔者认为应该以积极的态度面对,确定、分析难点,采取措施来攻克教学难点。

一、直面教学难点,积极应对

任何一门学科的学习过程都会存在困难的地方,初中数学也不例外。与小学数学相比,初中数学增加了学习内容,知识的难度也相对较大,并且增加了几何这一学科,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遇到的困难与之前相比增加了很多。这些教学难点不仅影响学生对该知识点的学习,也影响到对其他知识的理解和接受。老师的教学效果达不到预期,一定程度上就会降低老师的教学热情。有一句名言,真正的勇士敢于面对惨淡的人生。对于教学中的难点,我们应该积极面对。任何知识的学习都是在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数学的吸引力更是如此。在学习的过程中,学生遇到不明白的地方,在老师和同学的帮助下,采取各种方法来攻克这个堡垒,不仅深刻明白了该知识点,其他知识点融会贯通,还使自己的数学思维得以发散,养成善于思考的习惯,使学生的数学素养有很好的提升。

二、常见难点及原因

(1)教学知识需要融会贯通。数学知识很多是相互联系的,此知识点需要彼知识点辅助理解,也就是说要求学生融会贯通,能发现、概括知识之间的联系,学会应用。但是很多学生的能力有限,在学习的过程中只知道学习知识点,不懂得建立知识点之间的联系,所以学习起来非常吃力。

(2)教学内容较抽象。与小学数学简单的计算相比,初中数学多了函数、几何等内容,而这些内容需要学生的抽象思维,但是很多学生却缺乏这种思维能力,或者抽象思维能力很低,基本上是用具象思维,这导致他们对相关知识理解不够。

(3)学生思维定势。由于各种原因,学生的思维普遍存在着固定模式,比如在小学时遇到数学题就开始套用数学公式进行计算,不了解公式的具体含义,只知道追求计算的结果。在初中数学中,学生要明白公式的来历、演算的过程。可是很多学生仍然存在思维定势,用解决小学数学题的方式来解决初中数学题,虽然解答出了这道题,但是变变形式就不会解答了。

(4)教学内容复杂。初中介于小学与高中之间,在这期间,学生要慢慢地从小学生的角色中转换过来,逐步适应中学教学,为高中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初中数学对学生的要求也就随之提高,教学内容不仅增加了量,也加深了复杂度。很多内容是学生第一次学习,这对他们来说存在一定的难度。

三、相应对策

(1)精略得当。初中数学内容也存在难易程度的划分,对这些难易不一的内容,教师在讲课的过程中要注意精略得当。简单的内容,可以简单地讲述,让学生自学,甚至可以让学生来讲课。对于那些有难度的内容,教师要先让学生预习功课,搜集学习的具体情况,根据反馈的信息来具体的讲述该知识。

(2)引导学生发现难点。所有数学难点必须是学生本人发现并解决,教师要做的就是充当引导者的角色,这才能让学生真正地理解、学习该知识,并能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发展数学思维能力。作为引导者,教师首先让学生预习功课,根据大家的预习情况组织教学过程,并适当地引导学生深入地理解知识点。在老师的引导下,学生一步步由浅入深地认识、学习知识点。

(3)回顾、反思知识点。知识的学习其实就是回环反复的过程。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教师要经常地提示学生知识间的联系,回顾之前的知识,在学习新知识的同时复习已学的知识,用已有的知识来解决现有的知识;每学完一个知识点或者一章节、整本书,教师也要引导学生进行归纳和总结,建立知识之间的关系网。

(4)小组学习。每个学生的学习情况存在着差异,那对于数学难点的学习可以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进行分组,建立学习小组,由学生互帮互助,实现对难点的克服。在分组时,教师要先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评估,合理安排小组内的学生。学习小组根据本小组成员的具体情况来科学、合理地制定学习计划,做好分工,成员之间彼此帮助、合作学习。这不仅能帮助学生学习知识,更能培养他们的合作精神,促进学习。

初中数学难点的存在是非常正常的,我们要做的就是确定分析难点,采取具体的措施来应对。在发现并解决数学难点的过程中,学生学习了知识,养成了良好的学习习惯,感受到了数学的独特魅力,提高了数学素养,更有信心去探索数学的奥秘!

第五篇:区医疗保险改革中的难点和重点

区医疗保险改革中的难点和重点

**区医疗保险制度改革迄今已有三年多,社会各界对医疗保险给予了大力支持,工作取得了实质性进展,一个以个人帐户和社会统筹相结合的新型医疗保险机制,取代了长期以来的公费医疗和劳保医疗制度,同时也带动和促进了**区医疗卫生体制改革和药品生产流通体制的改革,医疗保险制度改革成果逐步显现。

但是,随着改革的不断深入,医疗保险将面临新挑战,一些深层次的矛盾和问题也逐渐暴露出来,其中的重点和难点之一,就是对定点医疗机构和定点药店的管理问题。

一、定点医疗机构和定点药店在医疗改革中的地位和作用

定点医疗机构是指经劳动保障行政部门审查,医疗保险经办机构确定的,为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参保人员提供医疗服务的医疗机构。

定点药店是指经劳动保障行政部门审查,医疗保险经办机构确定的,为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参保人员提供处方外配服务的零售药店。

根据《国务院关于建立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制度的决定》,基本医疗保险实行定点医疗机构和定点药店管理。因此,对定点医疗机构和定点药店的管理就成为医疗保险制度改革中一项基础工作,其在医疗保险制度改革中所具有的基础地位成为关系到医疗保险制度改革能否顺利进行的重要环节,对医疗保险制度改革的顺利推进发挥着重要作用。

(一)定点医疗机构和定点药店的管理对保证医疗保险管理部门合理使用医疗保险基金至关重要。定点医疗机构和定点药店在医疗过程和医疗费用支付方面起决定性作用,当医疗保险启动后,患者看病拿药由于花的是医疗保险基金的钱,使得医疗服务提供者与消费者都想从基金中尽可能获得更多的利益。医疗消费的特殊性造成医疗费用的多少取决于定点医疗机构和定点药店,由于医疗服务特有的专业性和垄断性,以及医疗市场供需双方信息的不对称性,使得作为医疗保险基金管理受托方和费用支付方的政府管理部门,无法确定一个科学合理的支付办法和评判标准对有限的医疗保险基金进行管理和合理支付费用,“以收定支,收支平衡”的基金管理原则操作起来困难很多。

(二)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逐渐提高,广大人民群众对身体的健康保健意识逐渐增强,个人开支中医疗保健的开支费用所占比重也在逐年增加,自然地对保险基金的需求和医疗服务的质量要求也在逐步提高。而在市场经济的作用下,作为定点医疗机构和定点药店追求的利润最大化同政府追求的“用比较低廉的费用提供比较优质的服务,努力满足广大人民群众基本医疗服务的需求”产生了矛盾,使其在执行医疗保险政策中时有相左的行为发生。只有加强对定点医疗机构和定点药店的管理,通过提高医疗服务质量、在满足群众需求的同时,尽可能地降低医疗成本,节省医疗费用开支,从而实现医疗保险机制的运行目标。

(三)在新的医疗保险制度下,定点医疗机构和定点药店一方面作为参保人员的医疗服务和药品供给者,另一方面作为基本医疗保险基金的获取者,特殊的地位使得其成为政府医疗保险管理部门和社会参保人员联系的纽带,在其中发挥出特有的信息传递作用,医疗基金管理部门只有在同定点医疗机构和定点药店发生费用结算时,才能得到实际的基金支出情况,也就是说,基金支出的多少在一定程度上取决于定点医疗机构和定点药店对医疗行为的有效管理。

二、目前定点医疗机构和定点药店管理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据区医疗保险管理中心统计的数据显示,2005年1至6月,全区参保职工2501人,应缴基本医疗保险费90.55万元,月人均60.3元,要让有限的基金发挥最大的经济和社会效益,就必须完善对定点医疗机构和定点药店的管理,然而从目前全**区已有的12家定点医疗机构和8家定点药店的管理情况看,除群众反映一些医院看病难,程序多,手续复杂,定点药店药品价格高等问题外,另一方面就是医疗保险基金的流失和不合理支出问题。医疗保险制度改革后,医疗行为发生后,用的是病人和医疗保险基金的钱,定点医疗机构和定点药店收益的多少与病人就诊人次和医疗保险基金支出的多少呈正比,基金使用越多,定点医疗机构和定点药店的收益就越大,由于利益关系,一些医疗机构和药店没有严格执行有关规定,未按要求操作,乱开药、乱检查、乱收费、多收费的现象依然存在。有的定点医疗机构甚至在病人出院时不提供费用清单或清单项目不清;个别定点药店甚至允许参保人员用医疗保险费购买保健药品等,导致了医疗保险基金的不合理支出。

三、完善定点医疗机构和定点药店管理的难点

为加强对**区定点医疗机构和定点药店的管理,劳动保障行政部门相应出台了管理办法,医疗保险管理中心按照规定,同各定点医疗机构和定点药店签订了“服务协议书”,制定考评办法,尽可能规范医疗费用支付行为,进行服务质量考核,并派出业务骨干组成巡视组到各定点医疗机构和定点药店进行督察,解决疑难问题。

下载事业单位改革的重点和难点剖析及对策探索word格式文档
下载事业单位改革的重点和难点剖析及对策探索.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浅议区医疗保险改革中的难点和重点

    **区医疗保险制度改革迄今已有三年多,社会各界对医疗保险给予了大力支持,工作取得了实质性进展,一个以个人帐户和社会统筹相结合的新型医疗保险机制,取代了长期以来的公费医疗和劳......

    剖析看病贵 看病难 公立医院改革重点

    哈尔滨公共卫生事业管理专业课堂报告  剖析看病贵、看病难的原因 1、医疗资源总体不足,配置不均衡。据统计,我国医疗卫生资源仅占世界的2%,人均占有量排在世界100位之后,并且医......

    深化事业单位分配制度改革的难点及对策

    分配制度改革是加快推进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的重要内容,也是事业单位增强内部活力和激发内部潜力的重要手段。近几年来,我县教育、卫生、广播、水电、交通等部门结合本单位的......

    深化事业单位分配制度改革的难点及对策

    分配制度改革是加快推进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的重要内容,也是事业单位增强内部活力和激发内部潜力的重要手段。近几年来,我县教育、卫生、广播、水电、交通等部门结合本单位的......

    农发行改革存在的难点及对策5则范文

    农发行改革存在的难点及对策 一、农发行改革进展情况 在我国金融业,农发行的改革是关系到解决我国“三农”问题的关键环节之一。在2008年初召开的农业发展银行全国分行长会议......

    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和难点 相交弦定理、切割线定理及其推论之间的关系以及应用是重点;灵活运用圆幂定理解题 是难点. 教学过程设计 一、从学生原有的认知结构提出问题 1.根据图7-16......

    重点、难点——《知识产权法》

    重点、难点汇编——《知识产权法》之商标权 www.xiexiebang.com 日期:2006-9-8 【字号 大 中 小】 第一节 商标概述一、商标的分类 (一)集体商标和证明商标 无论是集体商标还......

    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和难点1、教学重点 A、能够正确转述他人话语,会报告自己和他人的成绩单。 B、掌握直接引语和间接引语的意义、功能和用法。 C、进一步熟练一般过去时和过去进行时。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