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深化农村信用社改革的难点与对策

时间:2019-05-12 19:33:56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论深化农村信用社改革的难点与对策》,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论深化农村信用社改革的难点与对策》。

第一篇:论深化农村信用社改革的难点与对策

论深化农村信用社改革的难点与对策

一、农村信用社改革现状

农村信用社作为合作金融组织,是中国农村合作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我国农村金融体系的基础力量,在支持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中占据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农村信用社改革一直以来受到相关部门的重视并取得一定的成效,但经过深入调查,发现我国农村信用社改革还存在一些问题。这些问题主要有:(1)产权关系是农村信用社改革的核心和根本,但一个不可否认的事实是,具有50多年发展历史的农村信用社,其产权关系表面上是明确的,而且一般认为是“法人产权”,由社员入股组成,而实质是产权始终未明晰,法人产权也是一个模糊不清的概念。(2)农村信用社虽然按照合作金融组织的要求建立了社员代表大会、理事会、监事会,并推行“一人一票”制,但由于农信社的长期“官办”和复杂的产权关系,加之农民民主管理意识不强、文化素质低、经营水平低等客观因素的限制,作为理论上较为理想的“三会”制,实际上只徒有虚名,治理机构残缺不全。(3)目前许多地方的农村信用社由于不良贷款损失较多、亏损严重,处于严重的资不抵债的局面,沉重的历史包袱已经成为制约农村信用社改革发展的一个困境等等。

二、农村信用社改革的难点

1.产权关系不明晰,风险责任难于落实。农村信用社的产权主要由三部分组成:一是社员股金;二是股金外积累;三是历年亏损挂账。农村信用社的资本金严重不足,甚至出现资不抵债的现象。由于大部分社员股东实际上未能参与行使对信用社的经营、决策和监督权,由社员直接承担农信社经营风险责任显然不合理;而国家又未入股信用社,由国家财政承担全国农信社的经营亏损也是不现实的。由于产权不明责任不清,致使信用社的风险责任难于得到真正的落实。

2.农信社不良货款问题突出。一是现行的不良贷款统计口径不利于改革目标的实现。增资扩股完成以后,农信社的工作重点转向不良贷款的清收,以达到票据兑付的条件。改革设计者的意愿是好的,但由于现行“一逾两呆”的不良贷款统计口径存在弊端,再加上贷款形态没有按此口径真实反映,现实情况可能事与愿违:第一,“一逾两呆”的不良贷款统计口径不能真实反映信贷资产质量。仅仅以是逾期来衡量一笔贷款的质量和安全系数是不科学的;第二,“一逾两呆”的不良贷款统计口径容易掩盖真实的信贷资产质量问题。如把贷款的期限放长些,即使客户的经营已经出现了问题甚至影响了贷款的安全,但只要贷款还末到期,那它按此分类口径就是正常的;第三,有的农信社没有按“一逾一呆”的不良贷款统计口径来真实反映形态,造成年底的数据不真实。二是不良贷款率下降难,资产结构有待优化。票据兑付条件的实现很大程度取决于不良贷款比率的变化。经过近几年的清收,农信社剩下的不良贷款都是硬骨头,难于追收,要想在短短的几年内达标,难度很大。

3.对完善法人治理结构重要性认识不足。众所周知,农信社改革目的是要“花钱买机制”,就是要明晰农信社产权,转变经营机制和管理体制。但在实际改革过程中,出现了误差,突出表现为围绕“钱”做文章,局限于如何得到政府的资金扶持、如何得到央行票据等,而对完善农信社法人治理结构这一改革核心并末给予过多关注。

4.政策性经营与商业化运作矛盾突出。农村信用社是入股社员为了寻求获得良好服务而组织起来的组织形式,参加者既为了谋求服务,也为了获取投资回报,因为利润是进一步发展和提高服务能力的基础,同时利润还是对入股社员投资回报的唯一资金来源。既然要获取利润,信用社就要实施商业化运作,而国家对农村信用社的市场定位就是要立足农村、服务三农、充当农村金融主力军。在我国农业是一个弱势产业,主要表现在:农作物生长周期长、生产成本高,产品价格低、且极易遭受自然灾害,而政策规定农村信用社必须要确保90%以上的信贷资金投入到三农当中。这就是说农村信用社不能自主经营,没有选择优良客

户的权利,在“三农”这个弱势产业面前,农村信用社根本无法保证利润的实现。虽然国家对农村信用社也注入了一定的支农再贷款给予帮助,但是却没有制定相应的风险补偿措施,运行的结果使农村信用社又背负了新的政策性经营风险。这样更加剧了农村信用社政策性经营与商业化运作的矛盾。

三、对策

中国银监会已明确提出了农村信用社改革的总体原则是,坚持服务“三农”的方向,坚

持市场化、商业化取向,按照现代金融企业的要求,用5-10年的时间,逐步把农村信用社办成产权明晰、经营有特色的社区性农村银行业机构。为此,农村信用社必须坚定不移地按照市场化、商业化的原则进行深化改革。

1.明晰产权关系,实行股份制改革。当前应落实政策措施,明确信用社老社员的合法

权益。首先,应摸清家底,由有资质的中介机构对信用社进行清产核资,了解信用社的真实经营状况和所有者权益;其次,按1年定期储蓄存款利率对老社员股金进行保息分红,在此基础上,对入股社员提供优惠服务,如对社员的小额信用贷款利率不上浮或少上浮;第三,大力鼓励辖内农民、个体工商户和其他各类经济组织投资入股,调整股权结构,进行股份制改造,走商业化经营道路,从根本上解决农村信用社“由谁出资、由谁管理、出了问题由谁负责”的问题。按现代企业制度的要求,完善法人治理结构,真正建立起决策、执行、监督相制衡激励和约束相结合的经营管理机制。

2.千方百计压降不良货款。一是要逐户建立不良贷款监测台账,逐户制订出切合实际的清收方案;二是建立清收责任制,对违规发放的贷款,要求信贷员无条件限期清收;三是对以前的逾期抵押、担保贷款要进行重点清收;四是对信用观念不强的欠贷大户,要下大力气,采取强硬措施,集中人力清收;五是对党政部门欠款,要充分利用省政府的政策,定期向当地党政汇报这部分欠款的基本情况及清收工作中遇到的问题和困难,争取帮助解决;六是利用《仲裁法》,对以前年度抵押末进行登记而是通过公证的贷款,可以利用仲裁方式不受地方行政干预、程序简便、费用低、一裁终局的特点,保全清收信贷资产。

3.借鉴公司制的先进做法,灵活运用民主管理制度,建立完善的委托代理制度和经理人的激励约束机制。以县市为单位的信用社实际上已成为一个微型商业银行,实行严格意义上的合作制民主管理也不现实,应按照公司制的有关要求,通过公开招聘的方式选择县市信用社主任及其他高级管理人员,竞选主任及其他高级管理人员应通过社员代表人会认可,以体现民主管理,这要比社员自接选举和上级任命的方式更有利于经理人履行职责。完善三会制度,信用社主任要与董事会签汀委托代理契约,以给代理人——主任有约束有激励,使代理人在自我效益最大化的条件约束下,让委托人的效益也能趋于最大,实现双赢。对经理人的激励约束机制的建立应保证经理人能狠抓市场需要有足够的经营实权,经理人在完成经营目标后获得合同规定报酬,否则给予处罚。董事会可以通过对管理人员竞聘、解聘、提升,实现对经营管理人员的控制和约束从而使信用社的法人治理结构更加合理。

4.科学管理,统筹兼顾,走活政策支农和商业化经营两盘棋。目前国家的宏观经济政策仍然需要农村信用社继续面向三农,承担政策支农的职责。这就需要中央和地方政府制定 一些新的倾斜政策,既体现对三农的政策扶持,又体现对农村信用社政策性亏损的弥补,保证国家金融体系对广人农村地区的覆盖面。如:降低农村信用社存款准备金率,壮大信用社信贷资金实力;加大支农再贷款的投放力度并制定配套的风险补偿措施;减免信用社税收,增大资金积累;对农业贷款实行政府贴息政策等等。在支持三农问题上做到统筹兼顾,科学管理,既维护农村信用社经营自主权,又充分调动农村信用社支持三农的积极性,走活农村

信用社政策支农和商业化经营两盘棋,更好地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发挥主力军作用。.三、我国农村信用社改革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法人治理结构和管理体制不完善农村信用社的三种模式仍然存在法人治理机

制不顺,所有者缺位不能有效避免的问题。法人治理结构是产权制度的表现形式,体现的是利益的相互制衡。目前农村信用社的改革仍然停留在浅层次上,农村信用社虽然建立了社员(股东)代表大会理事会和监事会制度,但“三会”制度流于形式,法人治理并没有质的变化。决策权、执行权、监督权在实际工作中没有得到有效分离, 社员(股东)代表大会和理事会很难对信用社法人代表实施有效的监督和制约。从产权理论上讲,股东永远比代理人更关心企业的发展,但由于社员(股东)大多是经济收入微薄的个体农民,社员(股东)人数多、股权分散、持股比例太低,很多社员(股东)普遍缺乏监督的权力和动力,社员(股东)对管理人员的产生并不起决定性作用,而是由地方政府或上级联社指派人选,社员代表只是履行名义上的选举权,“三会 ”形同虚设。农村信用社实施管理体制改革以来,将农信社的管理权下放给了省级政府,成立省级联社。但由于省联社管理属于政企合一的管理模式,存在管理行政化、所有者缺位、法人治理虚臵等问题。在省联社的体制下,评价业绩优劣的不是信用社的股东,而是省联社。县级联社理事长、主任、监事长及其他高级管理人员大多由省联社提名或指定,理事会并非真正由股东大会选举产生。省联社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业绩评定和县联社高管人员的薪酬核定,省联社对县联社的业务指导经常变成行政指令。这种管理方式忽视了县(市)农村合作金融机构独立的法人地位。这样的管理机制导致农村信用社的高管人员无需对社员(股东)负责,而只对上级负责。许多基层联社管理粗放、法人自我约束不强,信用社一整套的治理机构没起到其应有的作用。县联社理事会形同虚设,社员(股东)代表大会只是按规定走过场,社员(股东)代表大会权力被架空,监事会缺乏独立性,制衡和监督作用没有真正体现,难以发挥监督职能。

(二)支农的政策性和经营商业化存在矛盾5农村信用社作为农民的金融合作组织,农村金融服务的主力军,承担着为农业、农村、农民服务的义不容辞的责任。然而,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在商业化趋势中,农村信用社在与商业银行的竞争中,以利润最大化为经营目标,追求大客户,其服务对象由广大农民为主逐渐扩展到城市和非农业的其他主体。使得农村信用社距离服务三农的目标越来越远,大量的分散小农的信贷需求将更加难以得到满足。农业是弱质产业,自然灾害风险和市场风险都很大,比较效益低,农村信用社不愿意把大量资金投入农业领域,有着强烈的离农倾向,致使作为广大经济弱小者的个体农户依然难以获得更多的贷款份额。农村信用社以追求利润最大化为经营目标,导致农村信用社不仅在为农村金融服务方面做得不够,还成为农村资金外流的一个重要渠道。

(三)“内部人控制”问题仍然存在三种模式中的职工均持有一定比例的股份,虽然他们并不拥有全部股权的事实存在,但是农村信用社内部职工占理事会成员总数的比例一般均占多数,也就是说内部人处于绝对控制的地位,现实地掌握着资产的运用。“内部人控制”的主要表现:一是经理人员过分地在职消费,包括公款吃喝、公费旅游、公费出国等;二是关系人贷款;三是短期行为,不考虑或是较少考虑农村信用社的长远利益,仅考虑近期绩效、地位和集团利益;四是根本没有信息披露制度,或是信息披露制度不健全、不完善、不规范、不及时和不真实;五是工资、奖金和集体福利等收入增长过快,侵占利润;六是损害小股东的利益,不分红或是少分红。

(四)改制前后多元目标冲突仍然存在改制前,农村信用社在经营过程中存在的一个主要问题就是多元目标的冲突。中央要支农,地方要发展,监管部门要防范风险,农村信用社自身要生存。这些目标在实现过程中难以保持一致,缺乏单一经营目标造成农村信用社经营思维混乱和经营者的机会主义问题。在这多种目标的冲突中,地方政府常常通过行政干预获得地方利益,同时向农村信用社转移成本,然后是农村信用社通过问题暴露把成本汇总,形成不良资产和经 6营亏损,再把这个风险包袱转移给中央,中央监管当局通过履行最后贷款人的职能或某种形式的补贴化解农村信用社的风险。三种模式,并没有从根本上解决这种三角利益关系的矛盾。为了支持农村信用社改制,中国人民银行提供了数额较大的长期无息再贷款支持,以缓解这些银行的不良贷款问题。中央希望改制后的农村信用社能够更好地承担起支农义务,加大支农力度(尽管在经济发达的农村地区,经济结构中农业所占的比重在不断下降,但各种制度和条件造成的农业弱势特征决定了它在一定时期内仍需要政府的政策支持);地方政府更注重改制后的农村信用社对其局部利益和地方政绩和贡献是否增加;而农村信用社改制后作为一个企业主体,以赢利为最优目标是其最优选择。不同主体之间改制目标的差异性,导致了农村信用社无论选择三种模式中的哪一种,都无法做到上下完全统一,从而增加了改制成本。

四、农村信用社改革的对策与建议

(一)完善法人治理结构从而实现真正的权力制衡当前的省联社模式只是一种过渡性的制度安排,随着市场化进程和改革的深入,按照政企分开的原则,建议改革省联社体制,组建省级农村金融控股公司。改革的方向是发挥法人单位的经营自主权。省级农村金融控股公司自上而下对基层农信社实行参股控股,进行市场化管理,破除原有的体制障碍。这样有利于理清省政府、省联社、基层农信社三级关系,纠正信用社实际管理职能失衡倾向,让农村金融控股公司以独立的股份制企业存在,彻底地成为市场竞争主体。与此同时,金融控股公司的成立,也为农信社的进一步发展提供了统一的平台,便于更好地吸收社会资金,引进战略投资者,自上而下地形成完善的法人治理结构。同时要按照“三会分设、三权分开、有效制约、协调发展 ”的原则完善农村信用社的法人治理结构,建立规范的股东大会、董事会、监事会制度,明确职责权限和相关人员的权利义务,健全议事制度和决策程序,确保各方独立运作、有效制衡。

(二)政府应引导信用社政策性支农和商业化经营的方向7目前由于种种原因,农村信用社在大部分农村地区形成了一家独大的局面。农村经济的发展仍然需要农村信用社继续面向三农,承担政策支农的责任。这就需要中央和地方政府制定一些新的倾斜政策,既体现对三农的政策扶持,又体现对农村信用社政策性亏损的弥补,保证国家金融体系对广大农村地区的覆盖面。如:降低农村信用社存款准备金率,壮大农村信用社信贷资金实力;加大支农再贷款的投放力度并制定配套的风险补偿措施;减免信用社税收,增加资金积累;对农业贷款实行政府贴息政策,等等。在支持三农问题上做到统筹兼顾,科学管理,既维护农村信用社经营自主权,又充分调动农村信用社支持三农的积极性,走活农村信用社政策支农和商业化经营两盘棋,以便更好地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发挥主力军作用。

(三)进一步完善民主管理体制借鉴公司制的先进做法,灵活运用民主管理制度,建立完善的委托代理制度和经理人的激励约束机制。按照公司制的有关要求,通过公开招聘的方式选择信用社高级管理人员,聘用的高级管理人员应通过社员(股东)代表大会认可,以体现民主管理,这要比社员(股东)代表大会选举和上级任命的方式更有利于经理人履行职责。信用社高级管理人员要与董事会签订委托代理协议,以给代理人约束激励,使代理人在自我效益最大化的条件约束下,让委托人的效益也能趋于最大,实现双赢。经理人在完成经营目标后获得合同规定报酬,否则给予处罚。董事会可以通过对管理人员竞聘、解聘、提升,实现对经营管理人员的控制和约束从而使信用社的法人治理结构更加合理。同时要发挥外部治理职能。外部治理的作用在于使经营行为受到外界评价,促使经营者自律和自我控制。就农村信用社而言,发挥外部治理职能可通过以下三个方面的努力达到:首先可以通过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制度的方式加强外部法律法规约束,通过法律法规的形式,保护农村信用社的合法地位,确保农村信用社的所有者权益不受侵犯,约束对农村信用社的不当行政干预。其次,金融监管部门应加强对高级管理人员履职情况的考核和监督,防范能力风险和道德风险,构筑农村信用社内外并重的风险防范体系。最后,在条件成熟的情 8况下,对财务条件较好的农信社可以考虑允许上市,对管理层施加压力。管理人员的愉懒或无能会反映为股票或者债券价格的走低,从而投资者可以选择“用脚投票”。

(四)协调三方利益主体之间的关系要进一步推进农村信用社改革的深化,必须在尊重三方利益诉求的基础上,进行各方利益安排。中央要继续加大对农村信用社的政策性扶

持,以保证农村信用社在商业化经营的同时向“三农”倾斜,促进弱势农业的发展。地方政府要树立整体意识,从大局出发,从长远着眼,克服地方本位主义思想,要坚决贯彻国家的改革意图,促进当地农村信用社的合理发展。因为地方作为国家整体的一部分,只顾眼前利益,关注一时政绩,不利于地方经济的发展。同时,中央也要考虑到地方的合理利益,减少利益冲突。农村信用社作为现阶段农村金融体系中的主体力量,在农村金融的供给中处于垄断地位。垄断企业必然获得垄断收益,而且金融行业的特许制,皆要求农村信用社有义务执行国家的支农政策,加大对三农的支持力度。只有理顺中央、地方、信用社三者的利益关系,才能使农村信用社在深化改革中得到良性发展。

第二篇:论深化农村信用社改革的难点与对策

[论文关键词]农村信用社;改革;难点

[论文摘要]农村信用社改革是农村工作的一个重要课题,正视农村信用社多年来积沉的困难和问题,找出难点,寻求对策,这对于农村信用社改革工作尤为关键。

一、农村信用社改革现状

农村信用社作为合作金融组织,是中国农村合作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我国农村金融体系的基础力量,在支持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中占据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农村信用社改革一直以来受到相关部门的重视并取得一定的成效,但经过深入调查,发现我国农村信用社改革还存在一些问题。

这些问题主要有:(1)产权关系是农村信用社改革的核心和根本,但一个不可否认的事实是,具有50多年发展历史的农村信用社,其产权关系表面上是明确的,而且一般认为是“法人产权”,由社员入股组成,而实质是产权始终未明晰,法人产权也是一个模糊不清的概念。(2)农村信用社虽然按照合作金融组织的要求建立了社员代表大会、理事会、监事会,并推行“一人一票”制,但由于农信社的长期“官办”和复杂的产权关系,加之农民民主管理意识不强、文化素质低、经营水平低等客观因素的限制,作为理论上较为理想的“三会”制,实际上只徒有虚名,治理机构残缺不全。(3)目前许多地方的农村信用社由于不良贷款损失较多、亏损严重,处于严重的资不抵债的局面,沉重的历史包袱已经成为制约农村信用社改革发展的一个困境等等。

二、农村信用社改革的难点

1.产权关系不明晰,风险责任难于落实。农村信用社的产权主要由三部分组成:一是社员股金;二是股金外积累;三是历年亏损挂账。农村信用社的资本金严重不足,甚至出现资不抵债的现象。由于大部分社员股东实际上未能参与行使对信用社的经营、决策和监督权,由社员直接承担农信社经营风险责任显然不合理;而国家又未入股信用社,由国家财政承担全国农信社的经营亏损也是不现实的。由于产权不明责任不清,致使信用社的风险责任难于得到真正的落实。

2.农信社不良货款问题突出。一是现行的不良贷款统计口径不利于改革目标的实现。增资扩股完成以后,农信社的工作重点转向不良贷款的清收,以达到票据兑付的条件。改革设计者的意愿是好的,但由于现行“一逾两呆”的不良贷款统计口径存在弊端,再加上贷款形态没有按此口径真实反映,现实情况可能事与愿违:第一,“一逾两呆”的不良贷款统计口径不能真实反映信贷资产质量。仅仅以是逾期来衡量一笔贷款的质量和安全系数是不科学的;第二,“一逾两呆”的不良贷款统计口径容易掩盖真实的信贷资产质量问题。如把贷款的期限放长些,即使客户的经营已经出现了问题甚至影响了贷款的安全,但只要贷款还末到期,那它按此分类口径就是正常的;第三,有的农信社没有按“一逾一呆”的不良贷款统计口径来真实反映形态,造成年底的数据不真实。二是不良贷款率下降难,资产结构有待优化。票据兑付条件的实现很大程度取决于不良贷款比率的变化。经过近几年的清收,农信社剩下的不良贷款都是硬骨头,难于追收,要想在短短的几年内达标,难度很大。

3.对完善法人治理结构重要性认识不足。众所周知,农信社改革目的是要“花钱买机制”,就是要明晰农信社产权,转变经营机制和管理体制。但在实际改革过程中,出现了误差,突出表现为围绕“钱”做文章,局限于如何得到政府的资金扶持、如何得到央行票据等,而对完善农信社法人治理结构这一改革核心并末给予过多关注。

4.政策性经营与商业化运作矛盾突出。农村信用社是入股社员为了寻求获得良好服务而组织起来的组织形式,参加者既为了谋求服务,也为了获取投资回报,因为利润是进一步发展和提高服务能力的基础,同时利润还是对入股社员投资回报的唯一资金来源。既然要获取利润,信用社就要实施商业化运作,而国家对农村信用社的市场定位就是要立足农村、服务三农、充当农村金融主力军。在我国农业是一个弱势产业,主要表现在:农作物生长周期长、生产成本高,产品价格低、且极易遭受自然灾害,而政策规定农村信用社必须要确保90%以上的信贷资金投入到三农当中。这就是说农村信用社不能自主经营,没有选择优良客户的权利,在“三农”这个弱势产业面前,农村信用社根本无法保证利润的实现。虽然国家对农村信用社也注入了一定的支农再贷款给予帮助,但是却没有制定相应的风险补偿措施,运行的结果使农村信用社又背负了新的政策性经营风险。这样更加剧了农村信用社政策性经营与商业化运作的矛盾。

三、对策

中国银监会已明确提出了农村信用社改革的总体原则是,坚持服务“三农”的方向,坚持市场化、商业化取向,按照现代金融企业的要求,用5-10年的时间,逐步把农村信用社办成产权明晰、经营有特色的社区性农村银行业机构。为此,农村信用社必须坚定不移地按照市场化、商业化的原则进行深化改革。

1.明晰产权关系,实行股份制改革。当前应落实政策措施,明确信用社老社员的合法权益。首先,应摸清家底,由有资质的中介机构对信用社进行清产核资,了解信用社的真实经营状况和所有者权益;其次,按1年定期储蓄存款利率对老社员股金进行保息分红,在此基础上,对入股社员提供优惠服务,如对社员的小额信用贷款利率不上浮或少上浮;第三,大力鼓励辖内农民、个体工商户和其他各类经济组织投资入股,调整股权结构,进行股份制改造,走商业化经营道路,从根本上解决农村信用社“由谁出资、由谁管理、出了问题由谁负责”的问题。按现代企业制度的要求,完善法人治理结构,真正建立起决策、执行、监督相制衡激励和约束相结合的经营管理机制。

2.千方百计压降不良货款。一是要逐户建立不良贷款监测台账,逐户制订出切合实际的清收方案;二是建立清收责任制,对违规发放的贷款,要求信贷员无条件限期清收;三是对以前的逾期抵押、担保贷款要进行重点清收;四是对信用观念不强的欠贷大户,要下大力气,采取强硬措施,集中人力清收;五是对党政部门欠款,要充分利用省政府的政策,定期向当地党政汇报这部分欠款的基本情况及清收工作中遇到的问题和困难,争取帮助解决;六是利用《仲裁法》,对以前抵押末进行登记而是通过公证的贷款,可以利用仲裁方式不受地方行政干预、程序简便、费用低、一裁终局的特点,保全清收信贷资产。

3.借鉴公司制的先进做法,灵活运用民主管理制度,建立完善的委托代理制度和经理人的激励约束机制。以县市为单位的信用社实际上已成为一个微型商业银行,实行严格意义上的合作制民主管理也不现实,应按照公司制的有关要求,通过公开招聘的方式选择县市信用社主任及其他高级管理人员,竞选主任及其他高级管理人员应通过社员代表人会认可,以体现民主管理,这要比社员自接选举和上级任命的方式更有利于经理人履行职责。完善三会制度,信用社主任要与董事会签汀委托代理契约,以给代理人——主任有约束有激励,使代理人在自我效益最大化的条件约束下,让委托人的效益也能趋于最大,实现双赢。对经理人的激励约束机制的建立应保证经理人能狠抓市场需要有足够的经营实权,经理人在完成经营目标后获得合同规定报酬,否则给予处罚。董事会可以通过对管理人员竞聘、解聘、提升,实现对经营管理人员的控制和约束从而使信用社的法人治理结构更加合理。

4.科学管理,统筹兼顾,走活政策支农和商业化经营两盘棋。目前国家的宏观经济政策仍然需要农村信用社继续面向三农,承担政策支农的职责。这就需要中央和地方政府制定

一些新的倾斜政策,既体现对三农的政策扶持,又体现对农村信用社政策性亏损的弥补,保证国家金融体系对广人农村地区的覆盖面。如:降低农村信用社存款准备金率,壮大信用社信贷资金实力;加大支农再贷款的投放力度并制定配套的风险补偿措施;减免信用社税收,增大资金积累;对农业贷款实行政府贴息政策等等。在支持三农问题上做到统筹兼顾,科学管理,既维护农村信用社经营自主权,又充分调动农村信用社支持三农的积极性,走活农村信用社政策支农和商业化经营两盘棋,更好地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发挥主力军作用。.参考文献

[1]孟慧民.产权:农村信用社改革的重点和难点[J].金融理论与实践,2004年第2期

[2]程娟、高原.深化信用社改革的思考[J].农金纵横,2004年第5期

第三篇:深化农村信用社改革思想政治工作初探

深化农村信用社改革思想政治工作初探

詹袍

当前,深化农村信用社改革事关农信社的自身发展,事系农村金融市场的大局稳定。因此,在深化改革过程中,如何发挥思想政治工作的巨大作用,全面遵循“自主经营、自我约束、自负盈亏、自担风险”原则,正确处理国家、集体和个人之间的关系,使农信社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更好地发挥“支农主力军”作用,是一个严肃的政治问题。下面就深化农信社改革过程中思想政治工作谈一谈个人浅见,旨在抛砖引玉。

一、加强基层组织领导

农信社改革以来,联社一级党委和基层农信社党支部的组织架构业已完成。因此,必须在做好党委自身建设的同时,进一步加强基层农信社的组织领导,把基层农信社的组织建设、思想建设和思想政治工作纳入农信社目标任务,同步规划、同步实施、同步检查、同步考核、同步奖惩,使物质利益与精神鼓励有机结合,大力宣传思想政治工作中新经验和先进典型,促进农信社思想政治工作更好开展,才能有效发挥基层农信社在思想政治工作方面的应有作用,为农信社业务发展提供有力的思想保证。

二、发挥党组织政治核心作用

农信社在建立现代金融企业制度过程之中,法人治理结构逐步完善,党组织要与农信社的决策层双向进入。要巩固发挥好农信社党组织的政治核心作用,关键一条就是要从思想政治工作入手,协调好与理事会、监事会和经营管理层的关系,在联社和基层农信社领导层形成统一的思想认识,建立共同的奋斗目标和一致的前进步调。因此,必须坚持“两手抓,两手都要硬”的方针,通过深入细致的思想政治工作,最大限度地参与农信社的重大问题决策,把握好农信社改革、发展的正确方向。坚持把思想政治工作与用人机制和分配机制的改革紧密结合,这样才能为农信社吸纳人才、提高素质、加快发展、增加效益起到积极作用。

三、增强思想政治工作的实效性

一方面,农信社的业务发展离不开思想政治工作的协调和引导,离开了思想政治工作,业务发展的方向就容易出现偏差;另一方面,农信社的思想政治工作是具有实效性的工作,离开了业务发展的实践,思想政治工作也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因此,联社要高度重视,成立专门的部门和配备专人负责思想政治工作;农信社主任要亲自抓思想政治工作,使农信社思想政治工作发挥统一思想、凝聚人心作用,推动农信社业务发展。一是要明确服务思想,将思想政治工作融入农信社业务发展之中,始终抓住思想政治工作和业务发展工作的最佳结合点,克服相互脱节的“单打一”、“两张皮”、“跳独角舞”和“唱独角戏”的现象,使思想政治工作真正能为业务发展工作铺路搭桥。二是要扩大覆盖面,选准切入点,把思想政治工作渗透到农信社拓展业务发展的各个环节,把思想政治工作与塑造信合精神、形成信合文化、构成信合理念紧密结合起来。三是要增强渗透力,深入分析,准确把握农信社的发展态势,尤其要善于掌握农信社在市场经济竞争中的发展前景,通过长期的思想政治工作培养和修养,增强干部职工思想意识,提高思想政治觉悟和业务综合素质,自觉地抵制违规违纪行为和案件事故的发生,才能真正保证农信社业务发展前景的实现。

四、现实思想政治工作与合规建设的有机结合农信社的根本宗旨是“立足农村、服务三农”,抓好干部职工的思想政治工作,有利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而合规文化则是农信社的企业文化的核心,合规文化中的“合规从高层做起”、“合规人人有责”和“合规创造价值”等价值理念,是农信社可持续发展的根本保障。因此,把握好思想政治工作与合规建设的结合点,有利于农信社的科学发展。一是方法上的互补。思想政治工作在工作方法上侧重于通过有效的沟通和启发,力促思想意识、道德观念的建设;而合规建设在工作方法上则侧重于通过有效的技术和管理,力促合规意识、职业观念的建设。两者在方法上各有侧重,在实践中有机结合、相互补充,既能更好完成各自的管理目标,又能更好地确保农信社科学发展。二是功能上的结合。思想政治工作有利于形成企业强有力的凝聚力和战斗力,而合规建设则有利于形成企业强有力的理解力和执行力。两者在功能上的有机相合,融入于农信社的企业文化建设,将能更好地为农信社事业发展的提供强有力“内驱力”,实现可持续发展总体目标。

五、思想政治工作要与时俱进

农信社在市场经济竞争之中,必须结合自身发展目标和工作思路,不断创新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方式和方法,确保各项工作任务的顺利完成,从而提高思想政治工作的实效性。一是作风要转变。思想政治工作要变被动为主动,理论时事学习要跟上时代发展的步伐,思想教育要具有超前性,把苗头性问题解决在萌芽状态。二是工作上要创新。随着深化农信社改革的深入和市场经济快速发展,农信社内外环境发生了重大变化。为发展“三农”经济,支持农民增收和新农村建设,迫切要求农信社按照马克思主义的实践观和发展观,研究农村的新情况,解决农村的新问题,有的放矢开展好思想政治工作,不断推动农信社建设的理论创新、制度创新、科技创新和业务创新。三是方法上要创新。自觉摒弃思想认识上的不合时宜的观念,善于利用多种渠道、多种形式开展思想工作。只有这样,才能及时化解各类矛盾,保持员工队伍的思想稳定,鼓舞员工斗志昂扬地投入到农信社各项工作中去,全心全意服务于农信社事业。

第四篇:农村信用社依法收贷难点与对策

农村信用社依法收贷难点与对策

四川省梓潼县农村信用合作联社

王平李江林

罗勇

随着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的逐步深入,非公有制经济如雨后春笋般迅速崛起,为我国经济体制的合理布局和社会经济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但毋庸讳言,非公有制经济对金融资产形成了较大的威胁,加之国有企业向集体、私营企业转化,企业借重组、改制之名行逃废债务之实也严重威胁金融资产安全。农村信用社作为地方中、小型金融机构深受其害,形成大量的呆滞、呆账、坏账,不少信用社不得已只好走诉诸法律之路,但是受各方面因素影响效果不不明显,往往是赢了官司输了钱。

某县农村信用社针对不良贷款占比大,呆账、坏账多收回困难的不利局面,从依法收贷上下功夫,在2000年初设立了资产保全小组,在信贷科领导下依法对辖内农村信用社不良资产进行保全管理,主要任务是代理全县信用社进行诉讼活动,近几年共代理诉讼案件350例,涉诉金额1377万元,进入执行程序201户716万元,共收回贷款本息620万元,申领债权凭证60户102万元,收回垫支诉讼费12万元,四年共化去诉讼成本50余万元,仍有近600万元胜诉贷款难以执行和收回。从总的情况看:该县在集中进行资产保全、代理信用社参与诉讼方面做出了有益尝试,节省了时间、人力,降低了诉讼成本,也取得了一定效果,但也不难看出:农村信用社的依法收贷工作得失不相匹配。还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

一、不良贷款大量产生原因

(一)社会大环境因素威胁信贷资金安全

1.整个社会诚信环境日趋恶化,人们诚信观念日趋淡化,诚实守信在某些人眼里已经过时,一切向钱看成为社会主流。一是企业不讲诚信。部分企业和贷户骗取、套取信贷资金,贷款时就无还款诚意,有的企业虽有还款诚意,却担心一旦归还后缺少资金影响企业经营,有的企业有偿还能力但存在相互攀比的错误心态,金额少的比金额多的,时间短的比时间长的,生怕还了款自己吃了亏,根本无诚信可言;有的企业借改制之机千方百计转移资产,改头换面,成立新公司,恶意逃废债务。二是政府诚信意识差。基础设施、教育投资、工资费用、基金会债务等本该财政负担的项目转嫁给农村信用社以信贷形式支出,形成大量不良资产,有的按季结息都不能实现。三是社企合作形不成默契,企业怕还了款不能取得新贷款后续支持,信用社怕收不回来不敢投放新贷款,相互不信任形成僵化对峙。

2.社会人口流动大形成不良贷款。在农村有四成人口跨省、市流动打工,有的一旦取得贷款,举家外出几年无下落,贷款不理不问,信用社催收难,债权难保全,诉权易丧失。

3.借款人所经营项目受市场、环境、气候、政策等因素的影响,潜在经营风险大,致使信贷资产潜在风险增大。

(二)信用放款潜在风险大

受政策因素限制,贷款抵押不能落实,影响了农村信用社贷款投放,给贷款造成潜在风险大。按《担保法》规定:集体土地使用权不得抵押。农村信用社面向农村,服务对象大多数是农民、个体私营企业,这一抵押限制,使信用社失去了很多农村较大额贷款客户。为了追求利益,也为了完成支持农村发展的政治使命,许多项目只好采用信用方式贷款,使信用社贷款一发放便潜在着较大风险,此类贷款容易形成不良占压。

(三)农村信用社贷款管理水平偏低,贷款管理存在缺陷

一是贷款“三查”制度执行不到位,贷前调查情况不准,贷时审查把关不严,贷后检查流于形式,致使贷款形成风险;二是贷款内控制度不严,违规违制发放的贷款更易形成风险和不良贷款;三是稽核检查不力,使风险贷款往往要形成损失才能发现,不能及时采取必要的补救措施;四是信贷员法律意识淡薄,工作作风不实,催收不力,清收乏术,导致风险加剧甚至诉权难以保障。

二、依法起诉过程中的几大难点

(一)举证难

一是农村信用社主要服务对象是农民、农村经济组织、个体工商业和中小型集体、私营企业,在贷款操作过程中,受业务量大、人员少等因素制约,手续相对简单和不完善,贷款一旦逾期,档案资料有举证价值的少,造成很多贷款该起诉但无证可举;二是借款人本身信息资料不真实、不完善,给贷前调查和贷时审查形成误导,也给起诉举证带来困难;三是企业改制、重组程序不规范,缺乏有效监督。企业往往未经信用社同意或不告知信用社自行改制、重组、转移资产使信用社抵押物消亡,造成信用社抵押权灭失,失去资产保障权,而信用社未参与无法举证;四是假离婚逃废夫妻共同债务,信用社不能举证;五是虽可以举证但因无执行能力和偿还能力不愿举证。

(二)立案难

一是政府领导下的司法机关在对待政府及其部门贷款显得关系暧昧,不能实现司法公正,怕得罪领导不敢立案;二是司法机关自身贷款到期后信用社依法起诉不给立案;三是司法机关工作人员以自然人身份取得的贷款和为朋友、亲属引荐的贷款难以立案;四是司法机关关联企业贷款不能立案。

(三)胜诉难

一是贷款手续合规性差造成难以胜诉;二是因丧失诉讼时效造成丧失胜诉权;三是审判回避制度执行不力造成信用社败诉。

(四)执行难

这是依法收贷的瓶颈,也是赢了官司输了钱(诉讼费、活动费、执行费)的主要原因。一是案件胜诉但无执行能力;二是按照高院《关于人民法院民理事执行中查封、扣押、冻结财产的规定》(法释[2004]15号)中第六条规定“被执行人及所抚养的家属生活必需的居住房屋人民法院可以查封,但不得拍卖、变卖或者抵债”的司法解释,农村信用社胜诉贷款的执行出现了一定的难度,住房除了生活必需部分一般无多余部分,即使有也无法分割,从某种程度上说就是不能处理住房,这给信用社实现债权设置了障碍,给借款人提供了拒绝履行还款义务的保护;三是共有财产未设置共同抵押,执行时形成纠纷无法执行;四是司法机关执行不力,执行费收取后一拖再拖,最后到手的是一张债权凭证,连垫付的执行费都收不回来。

(五)变现难

农村信用社抵押的房屋、汽车、设备居多,变现能力弱,执行后一时不能变现便一纸裁决将抵押物给信用社抵偿贷款,很多抵押物评估价值远远高于实际价值,超值部分还要补现金,抵押物进入抵贷资产造成闲置,不但不能创造价值,还要承担产权过户、契税、维修和管护费用,收回贷款得不偿失。

(六)诉讼成本高,利息损失大

依法起诉的贷款不管结果如何,起诉时先垫付诉讼费、打印费、活动费,调查过程中还有活动费、生活费、车旅费等支出,判决后又垫付执行费。综合估算,诉讼成本约占起诉金额的8-10%,占收回贷款的15-20%,而法院判决或调解裁决利息损失额高达30-50%,近三分之一的贷款只收本不收息。

三、清收不良贷款的建议

(一)国家在政策上给予扶持

农村信用社作为地方中小型金融机构,肩负着支持农村经济发展的金融重任和维护社会稳定的职责,经营成本高,风险大,带有政策性银行色彩,国家在宏观调控上不应等同于商业银行管理,应在政策上给予扶持。农村信用社深化改革交由省级政府管理后,省级政府应出台一些优惠政策,提供较为宽松的经营环境,以行政手段或行政命令协助信用社收回各级政府部门、国家公务员及党政、村社不良贷款,同时严厉打击逃废金融债务行为,各级司法部门对农村信用社依法收贷工作给予必要的关心和支持,减少办案程序和加快审结进度,加大执行力度,降低诉讼过程中的相关费用收取标准。

(二)营造诚实守信的信用氛围

加快信用村、信用乡(镇)信用工程建设,努力营造诚实守信的社会信用氛围

(三)提高依法办贷水平

农村信用社要不不断增强依法办贷的意识,要加强对信贷员的法律知识培训,提高依法办贷水平。在签订借款合同时,严格把关,落实好抵押、担保手续,注重抵押担保的合规合法性,在清收过程中,积极主张权利,中断诉讼和担保时效,注重收集证据以利依法起诉。为了提高工作效率,降低收贷成本,对无争议的借款合同,可以采取扣划存款和申请支付令等方式收回贷款,减少诉讼环节。

(四)合理运用诉讼时效中止、中断和延长手段,保护债权 1.诉讼时效的中止。《民法通则》第139条规定:诉讼时效的中止有二种,一是不可抗力,二是其他障碍。借户因自然灾害造成客观无法主张权利的情况,适用于诉讼时效中止,其他障碍包括如债务人举家外出下落不明等原因造成权利无法主张的情况,由法官裁度。值得注意的是,诉讼时效中止在时间计算上有明文规定,即诉讼时效的事由发生或延续到有效期间的最后六个月,才能引起诉讼时效中止,并且在中止事由消除后时效与已计算的时效合并计算总时效期间。

2.诉讼时效的中断。《民法通则》第140条规定:诉讼时效的中断包括提起诉讼、主张权利和义务人承诺履行义务三种,在起诉环节上不仅包括向人民法院起诉,也可以向有权机关如行政机关申请保护权利。主张权利指适时进行催收,方式包括发出催收通知书、电话、信函、公示、公告等,但要注意保存证据。义务人承诺履行包括签订还款协议、还款计划、有书面认可的自行还款、结息记录、涉及承诺还款的录音、录像资料等,也要注意收集证据,以作为诉讼时效中断的佐证。

3.诉讼时效的延长。《民法通则》第137条规定“有特殊情况的人民法院可以延长诉讼时效期间”延长理由有哪些无具体规定,由法官裁度。

农村信用社要合理使用诉讼时效中止、中断和延长等手段,创造保证实现债权、依法起诉的条件。

(五)积极参与破产兼并或股份制改造企业的债务重组,严厉打击逃废金融债务行为。《贷款通则》专门规定,贷款人有权参与兼并、破产或股份制改造过程中的借款债务重组,应当要求借款当事人落实贷款还本付息事宜,要求实行承包、租赁经营的借款人在承包、租赁合同中明确落实原债务的偿还责任,要求股份制改造的借款人重新签订借款合同,明确原贷款债务的清偿责任。(中国金融家网读者来稿)

建湖联社:联手法院开展集中清理执行积案活动

为切实有效地维护信用社债权,促进又好又快发展,今年以来,建湖联社抓住省政法委在全省集中清理执行积案的契机,与该县法院联手互动,大力开展集中清理执行信用社积案活动,取得了较好效果,截止6月中旬,已清理执行积案127笔,收回不良贷款205.37万元。

一是精心组织扎实推进。省集中清理执行积案活动开始后,该社十分重视,充分认识开展清理执行积案活动的重要性,专门召开全县信用社会议,统一思想,提高认识,要求各单位抓住机遇,认真排查积存案件,逐笔进行过堂,对有可能通过强制执行收回的不良贷款,及时上报,落实联社资产保全部专门负责与县法院联系沟通,汇报案件线索,提供相关资料,努力使未结案件清理执行取得突破性进展。

二是大力开展“执行会战”。按照“能胜诉、能执行”的原则,该社选择既有清收可能又有清收难度的钉子户、懒皮户的不良贷款,分片、分类与法院联手开展“执行会战”,起到了以点带面、以一促十的震慑作用。通过联合开展“执行会战”,该社共收回沉淀多年的不良贷款85.6万元,同时还促进了信用观念转变,使广大群众、借款户普遍接受一次法律法规知识和信用观念的教育,改善了社会信用环境。

三是联合举办“警示教育大会”。该社“清非”大队深入基层和欠贷户家中,摸清相关贷户的基本情况,配合法院执行局抓获被执行人30多人次,行政拘留15人,对一批有执行能力且不履行生效的法律文书的被执行人,在县法院专门举办了一次“警示教育”大会,当场收回不良贷款26万元。其中1人因“拒执罪”被法院判处有期徙刑一年,缓期一年执行。

四是配合开展“巡回法庭”。对因失去诉讼时效、法院无法进行判决的不良贷款,该社主动与法院协调,深入村居、社区、企业,以“流动法庭”模式进行调解清收,先后与法院人员一起开展“流动法庭”32场次,收回不良贷款46.7万元

方城法院集中清理农信社执行积案成效明显

为了充分发挥职能作用,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提供司法服务,自3月初以来,河南省方城县人民法院广泛开展了集中清理拖欠农信社不良贷款专项活动,至目前,已执结378笔欠款,收回不良贷款本息共212万元,深受当地党委、政府及农信部门的好评。

一、高度重视,认识到位。方城法院党组把清收农信社不良贷款作为清理执行积案的一项重要内容,要求全体干警要充分认识清收农信社不良贷款工作对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构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诚信科学、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意义,要求全体干警要树立大局意识、服务意识,增强责任感、使命感,积极行动,发挥主观能动性,切切实实把这项活动搞好,搞出成效。

二、加强领导,精心组织。成立以法院主管执行工作的杨明春副院长为组长、信用联社刘海存副主任、法院执行局局长李铁军为副组长的清收未结案件执行攻坚领导小组,对清收执行工作统一领导、统一指挥、统一调度,保证清收工作的有序进行。并下发《方城县人民法院农信联社关于加大清理农信社未结执行案件力度的通知》,从人员安排、物质保障、组织领导等方面对清收工作进行了安排。

三、整合力量,充分动员。在保证清理执行积案不受影响下,从执行局、法警局抽调18名干警,组成6个执行小组,信用联社为每个执行小组选配一人,专职负责配合执行工作,并要求所抽调人员脱离工作岗位,组织到位,工作到位,力度到位,全力投入清收工作中去。为克服长期清理执行积案的疲劳,懈怠情绪,方城法院专门召开动员会,杨明春副院长在会上要求全体执行干警要充分认识,清收盘活农信社不良贷款在农村信用社改革过程中的重要作用,找准清收不良贷款工作的立足点,着力点和切入点,统一指导思想,调整工作部署,强化工作措施,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提供有力司法保障,并带头向院党组立下军令状,各执行小组向杨院长立下军令状,层层分解责任。统一了思想,克服了模糊认识,为清收工作打下了坚实的思想保障。

四、穷尽手段,加大力度。一是对信用社未结涉执案件再次进行摸排,澄清底子,分类造册,一案一策,类案类策,针对涉案的党员、领导干部、国家工作人员,有能力拒不履行,抗拒执行,均制定对应措施。二是加大强制措施适用力度,进一步限制被执行人高消费,公布赖帐名单,全面调查和监控被执行人经营活动和财产状况,加大对被执行人财产的查封、扣押和冻结力度。三是讲究工作方法,注意执行艺术,针对一些“骨头案”、“钉子案”深入调查研究,选准突破口,找准切入点,以情动人,以理服人,顺利执结了一大批案件。

五、顽强拼搏,负重奋进。清理农信社未结案件执行工作,关系到农信社改革进程,关系到和谐社会的构建,同时清收工作成效好坏也关系到清理执行积案工作的成败。全体执行人员变压力为动力,舍小家为大家,宁负家人,不负执行。杨明春副院长身先士卒,身体力行,除对清收工作统一组织、统一协调、督查落实、指导把关外,对个别情况特殊的案件还要亲临现场参与具体执行,既是指挥员,又是战斗员,与干警同吃、同住、同执行。身患高血压等多种疾病,但每天仍工作18个小时以上。离家一里地,但清收工作以来,没回一次家。由于领导带头,激发同志们的极大工作热情,执行干警秦向阳右脚受伤,三等残疾,但与其他同志一样坚持在执行一线,陈敏同志身为女性,但巾国不让须眉,撇下无人照顾的孩子,时时处处冲锋在前,张振山同志带领执行小组思路清晰、方法灵活、10多天时间执结标的款45万元,取得了良好效果。(D)

对依法收贷的思考

目前,农村信用社不良贷款居高不下,严重影响着信贷资金的周转,影响着信用社的效益。信用社通过法律手段收回不良贷款,对提高贷户的信用观念、提高信贷资产质量起到了一定的作用。但是此种方法使用不当,也会产生一些副作用。

一、信用社职工产生依赖心理

一些信用社职工片面的认为,依法收贷是包治百病的灵丹妙药,是一把开启不良贷款锈锁的“万能钥匙”,把呆滞资金的复活全部寄托在依法收贷上。因此,贷前不愿做艰苦细微的调查,贷时不愿严肃认真的审查验证,贷款到期不积极催收,从而导致了贷款的“沉淀”。

二、贷户产生逆反心理

有的信用社没有深入贷户做细致入微的思想工作和调查,就把一些欠贷额度小,经济确实困难未能按期归还的贷户也作为起诉对象,起诉面过宽,造成了一些贷户产生逆反心理。

三、党政部门产生埋怨心理

由于有的信用社平时很少向当地党政汇报工作,依法收贷时,他们会产生这样的想法:贷款收不上来才来找我们,我们也不管。为使依法收贷收到预期效果,应注意以下几点:

一、防止不良贷款的产生关键在于强化内部信贷管理,发挥职工主观能动性,立足本职,做好工作。在清收不良贷款过程中要坚持催收为主,起诉为辅,充分发挥自身潜能,积极地进行催收。

二、要和“三信”创建工作结合起来。可通过“三信”创建工作,大力宣传有关信贷政策,做到“教育和催收”先于起诉,使被起诉的贷户心服口服。

三、选择起诉对象要掌握“小”、“准”、“稳”、“狠”四个字。“小”就是起诉面要小;“准”就是选择对象要准;“稳”就是在起诉过程中要做详细调查摸底,平稳解决问题;“狠”就是对那些确有还款能力的“钉子户”,“赖债户”,采取强硬手段收回贷款。

四、处理好条块关系。经常向当地党政领导汇报工作,以取得他们的重视和支持。

第五篇:农村信用社信贷支农的难点与对策

龙源期刊网 http://.cn

农村信用社信贷支农的难点与对策

作者:戴新铭 房 琳

来源:《沿海企业与科技》2005年第02期

[摘 要]中国农村地域广大,人口众多,农村和农业的稳定与发展至关重要。农村的特殊地位决定了农村信用社的特殊性,农村信用社绝不是一般的金融企业,对“三农”的扶贫、救灾等发展经济,保障稳定的任务,仍然只能由农村信用社来承担。文章对农村信用社信贷支农工作现状进行分析,探讨有效的支农途径。

[关键词]农村经济;信贷资金;问题;对策

[中图分类]F830.61

[文献标识码]A

下载论深化农村信用社改革的难点与对策word格式文档
下载论深化农村信用社改革的难点与对策.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农村信用社加强成本管理难点及对策

    农村信用社加强成本管理难点及对策一、农村信用社加强成本管理的难点(一)政策性因素制约农村信用社成本管理工作的开展。这些政策性因素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信用社成本管理......

    深化农村信用社改革的关键

    深化农村信用社改革的关键一是转换经营机制这次改革,国家给予了农信社包括资金支持、财政补贴、税收优惠等多项扶持政策,有效地减轻了历史包袱,资产质量、财务状况有了明显好转......

    深化农村信用社改革宣传工作实施方案

    更多精彩范文点击主页搜索 深化农村信用社改革宣传工作实施方案 深化农村信用社改革宣传工作实施方案 为做好我市深化农村信用社改革的宣传工作,营造良好的改革氛围,坚持正......

    深化农村信用社改革宣传工作实施方案

    深化农村信用社改革宣传工作实施方案为做好我市深化农村信用社改革的宣传工作,营造良好的改革氛围,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保证改革顺利推进,结合xx市农村信用社实际,制定以下宣传工......

    深化干部制度改革的难点、 思路与对策

    深化干部制度改革的难点、 思路与对策徐洪波 [摘要] 本文通过对目前我国干部管理制度上存在问题的分析 ,指出深化干部制度改革的重点在于扩大干部工作中的民主导向 ,完善干......

    关于深化农村信用社改革的政策建议

    摘 要:目前,深化农村信用社(包括农村商业银行和农村合作银行)改革工作取得了阶段性成果。为更好地发挥农村信用社的农村金融主力军作用,下一步深化农村信用社改革应抓住资本这一......

    ×县深化农村信用社改革试点工作实施方案范文大全

    ×县深化农村信用社改革试点工作实施方案根据《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进一步深化农村信用社改革试点的意见》(国办发[2004]66号)文件要求和保定市深化农村信用社改革试点工作会议精......

    城市管理难点与对策浅析

    城市管理难点与对策浅析 程小平随着新型城镇化建设,城市人口规模不断提升,城区面积不断扩张,各种生活习惯的人们涌入城市。而受政策、资金、传统等因素的影响,重建轻管的问题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