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全面实施交通新跨越战略[模版]
全面实施交通新跨越战略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通过的《中国共产党中央关于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决定》,提出了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历史任务。中国共产党湖南省委八届八次全会按照《决定》的总体部署,紧密结合湖南实际,审议通过了《中国共产党湖南省委关于认真贯彻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精神切实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意见》,提出了我省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指导思想、总体目标和主要任务。交通部党组在深入调研、广泛听取意见和认真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了交通部门必须着力提高五个方面的能力。认真学习、深刻领会和坚决贯彻十六届四中全会、省委八届八次全会和交通部党组决定的精神,在全面实施交通新跨越战略过程中加强行政能力建设,在加强行政能力建设的过程中全面实施交通新跨越战略,是摆在全省交通系统广大干部职工面前的一项重大政治任务。交通新跨越,是历史赋予湖南交通人的神圣使命。要顺利完成这一艰巨任务,就必须全面贯彻落实“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十六届三中、四中全会和省委八届八次全会精神,坚持科学发展观,树立正确政绩观,切实加强行政能力建设。在深入实施新跨越战略过程中,全省交通系统加强行政能力建设的总体目标是:以科学发展观统领交通跨越式发展,把调整和优化运输结构作为交通发展的主线,全面提高交通设施和装备的综合质量,全面提升交通管理和服务的综合水平,全面增强从业人员的综合素质,全面健全廉政保障的综合体系。为达到这个目标,必须着力提高五个方面的能力:一是要提高交通运输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求的能力,二是要提高交通运输统筹规划和协调发展的能力,三是要提高交通运输公共服务和组织保障的能力,四是要提高交通运输和建设市场依法监管的能力,五是要提高交通安全管理和重大突发事件应急处置的能力。为坚持“一个统领”、围绕“一根主线”,实现“四个目标”、提高“五种能力”,我们必须站在全局的、战略的高度,深入研究和妥善处理好交通发展中的若干重大关系。1.长远规划与近期目标规划是发展的龙头和总纲,是指导和调控交通建设和发展的基本手段,是安排计划、确定项目、制定政策的基本依据,对于实现交通健康发展具有重大意义,必须把交通规划放在交通工作的首要位置,必须切实解决忽视长远规划的问题,必须通过科学规划,不断提高交通运输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求的能力。今年的重点是要搞好公路、水路“十一五”规划编制工作。交通长远规划要解决的是全局性、战略性问题,决定着交通发展的基本方向,体现着交通发展的基本理念。编制长远规划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思想,并把握以下原则:一是着眼全局、贯通成网。交通必须做到贯通成网,才能发挥整体效益,没有交通网络化谈不上交通现代化。全省规划要与全国规划、区域规划相衔接,各市规划要与全省规划相衔接,各县(市、区)的规划要与市的规划相衔接。二是统筹协调,合理布局。交通关系经济发展全局,要着眼这个全局,规划交通,使交通发展更好地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提前基本实现现代化服务。三是求真务实,有序建设。要坚持求真务实的作风,根据本地区经济社会未来发展的实际需要,合理规划交通远期发展目标,然后在规划指导下,根据轻重缓急和财力可能,突出重点,有序地安排近期建设项目。这就是规划带项目,项目带资金,资金带政策。四是建管结合、全面发展。必须通盘考虑交通基础设施的建设和管理,保证交通可持续发展。处理好长远规划与近期目标的关系,就是要坚持科学的发展观和正确的政绩观,既要谋划长远规划,又要完成近期目标;既要适度超前,适应经济未来发展的需要,又不能盲目超前,搞脱离实际的“政绩工程”、“形象工程”。科学合理谋划长远规划,脚踏实地完成近期目标,使长远规划与近期目标在实现交通现代化的过程中得到有机统一。2.统筹协调与突出重点既坚持统筹协调,又突出战略重点,是交通工作重要的方法论。我省谋划交通新跨越战略的一个突出特点,就是既坚持统筹协调,在经济社会发展的全局中谋划交通的发展战略,在全国交通和全省交通的大局中确保交通自身的协调发展;又突出战略重点,做到把握龙头,纲举目张。湖南交通新跨越战略要搞好“五个紧密结合”、“五个同步发展”、“四个协调发展”,就是要着力提高交通运输统筹规划和协调发展的能力,完全符合十六届三中全会提出的“五个统筹”的要求。新跨越战略坚持将交通发展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和国家促进中部崛起战略紧密结合;与认真实施CEpA,积极参与泛珠三角等区域经济合作紧密结合;与促进经济欠发达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紧密结合;与加快发展循环经济走可持续发展路子紧密结合;与加快工业化、城镇化、农业产业化进程紧密结合。实现公路与水路、建设与管理、数量与质量、设施建设与队伍建设、物质文明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的五个同步发展。实现公路水路交通与我省其它运输方式、与全国公路水路交通、与生态资源、与社会经济的四个方面协调发展。新跨越战略规划的交通发展任务极其繁重,必须在全面推进的同时,突出战略重
点。在整个新跨越战略中,本届政府要完成的交通高速网络工程和农村公路畅达工程是战略重点。这些战略重点关系经济社会发展的大局,要特别突出这些重点,确保这些重点。3.交通发展与资源保护处理好交通发展与资源保护的关系,就是要牢固树立交通可持续发展的理念,在加快交通发展的同时,加强环境资源的保护,努力建设节约型行业。我们在谋划湖南交通新跨越时,已经充分认识到处理好这一问题的重大意义,提出交通新跨越要与建设生态省、走可持续发展路子紧密结合,与生态资源协调发展。一是公路水路建设,从编制规划,到勘察设计和组织实施,都要十分注意珍惜土地、节约耕地,合理选线,优化设计,统盘考虑自然环境、生态资源和人文景观等因素,避免造成资源浪费和环境破坏,争取以最小的消耗获得最大收益。二是要促进交通基础设施与人、与自然环境的和谐协调发展,充分发挥其多元功能,使其成为安全的运输通道、优美的自然风光、舒适的人居环境、发达的经济走廊。三是通过依法行政、强化管理,依靠科技进步,不断提高车船性能,规范危险品运输,减少运输车船对环境的污染。良好的生态环境是社会生产力持续发展和人们生存质量不断提高的重要基础。我们要进一步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使交通加快发展与保护环境资源在经济社会发展中获得高度统一。4.精品工程与廉政工程处理好精品工程与廉政工程的关系,就是要把精品工程同时打造成廉政工程,使“干部队伍廉洁”成为精品工程的基本要素,使精品工程真正成为德政工程、民心工程。我们要全面提高基础设施的综合质量,把创精品工程活动作为加强管理、提高交通基础设施综合质量的载体,通过“精心规划、精心勘测、精心设计、精心施工、精心管理”,达到“规划设计优秀、工程质量优良、生态环境优美、项目管理科学、造价经济合理、干部队伍廉洁、运营安全舒适”的水准。我们要在全省范围组织实施精品工程计划,召开精品工程专题会、现场会,确定精品工程试验路段,要把这项工作继续坚持不懈地抓下去。我们要继续狠抓廉政保障工程建设,认真贯彻全国交通基础设施廉政建设工作会议精神,系统总结我省交通基础设施廉政建设的经验,全面健全廉政保障的综合体系,把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逐步纳入经常化、规范化、制度化的轨道,提高干部职工的廉洁自律水平,树立交通行业新形象。5.设施建设与行业管理处理好设施建设与行业管理的关系,就是要在加快交通设施建设的同时,加强交通行业管理,全面提高行业管理的综合水平,提高交通运输公共服务和组织保障的能力,真正使设施建设的成就通过先进的管理发挥出更大的效益。加强交通行业管理,是全面推进交通现代化的必然要求。交通现代化既包括设施的现代化,又包括管理的现代化,既包括硬件的现代化,又包括软件的现代化。行业管理落后,跟不上设施建设的步伐,必然延缓交通现代化的进程。加强交通行业管理,也是交通管理部门全面履行法定职责的必然要求。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政府管理部门的重要职责是经济调节、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对交通管理部门来讲,经济调节就是通过制定交通规划、发布政策和信息、规范市场准入等,对交通运输进行宏观调控;市场监管就是依法对交通建设、养护、运输市场进行监督和管理,维护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市场秩序;社会管理就是通过运输安全监管、建立交通应急反应机制等措施,维护社会秩序和社会稳定;公共服务就是提供道路、港航设施等公共产品,提供其他公共服务。交通行业管理是交通管理部门应当履行的重要职责。6.长效管理与集中整治处理好长效管理与集中整治的关系,就是要让集中整治为建立长效机制服务。如整顿交通建设市场、规范交通运输市场、交通规费集中整治以及效能建设等集中整治活动,都要注重把握内在规律,研究建立长效管理机制,最终将管理纳入规范化、制度化、法制化的轨道,通过日常执法实施交通管理。可以说,是否探索和建立长效管理机制,是检验集中整治成果的一个重要标准。目前开展的车辆超限超载集中整治工作,就要特别重视建立长效管理机制,将治理超限超载的手段、方法、措施制度化、法律化。一是要巩固集中治理“大吨小标”、非法改装车辆的成果,拟订对汽车生产厂家和非法改装车辆的惩治措施。二是要采取经济手段,调节车辆超限超载的利益关系,通过调整通行费、养路费、运输管理费等现费标准和征收方法,鼓励经营者使用多轴大型车辆,或改变其他经营行为。三是要治理整顿道路运输市场秩序,打击非法营运,解决过度竞争问题,使运价维持在合理的水平。这些治本之策都要通过国家立法或地方立法确定下来,完成集中整治向日常执法的转变。7.市场培育与市场监管处理好市场培育与市场监管的关系,就是要处理好政府与企业、政府与市场的关系,提高交通运输和建设市场依法监管的能力。我省公路水路市场化改革已经取得了较大的进展,初步建立了交通建设和运输市场体系。但这个市场体系又是很不完善的体系,存在着市场分割、无序竞争、信誉危机等问题。如交通建设市场的串标、转包、违法分包和伪造经营业绩等行为,客货运输市场非法转让、欺行霸市等问题,严重阻碍交通市场的健康发展。要进一步完善交通市场机制,建立起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市场体系,就要摆正政府的位置,既要积极引导、培育市场、服务企业,又要加强市场监管,依法打击各种扰乱市场秩序的违法行为,建立和完善行政执法、行业自律、舆论监督、群众参与的市场监管体系,创造一个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8.目标跨越与队伍建设目标跨越与队伍建设的关系,就是“事”与“人”的关系。我们要在实现交通新跨越中培养、锻炼、铸造一支优秀的队伍,全面提高交通队伍的综合素质,圆满完成宏伟的跨越目标,同时实现自身的全面发展。“以人为本、人才强交”是我们坚持的基本方针,人才发展战略是湖南交通新跨越战略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针对交通行业人才不足、结构不合理、高层次人才匮乏等问题,我们要转变人才观念,加大人才培养力度,调整人才结构,优化人才成长环境,主要应
从三个方面进行队伍建设。一是队伍的精神。伟大的事业需要伟大的精神,伟大的精神推动伟大的事业。我们提炼和弘扬的“团结务实、开拓创新、无私奉献、一心为民”的湖南交通精神,成为全省交通队伍的灵魂,也是队伍建设的指针。二是队伍的能力。交通系统领导干部领导发展的能力、广大干部职工专业技术能力,决定着交通事业的成败。我们提出交通系统领导干部要切实改进领导方法,真正做到谋全局、抓大事、讲方法、聚力量、树形象。三是队伍的廉洁。我们充分意识到了队伍的廉洁对交通事业的重大意义,将廉政保障工程列入交通六大工程,就是要进一步加强交通队伍建设,在实现新跨越的过程中建立起一支为民、务实、清廉的队伍。9.改革发展与和谐交通处理好改革发展与平安交通的关系,也就是处理好改革发展与和谐稳定的关系,这是对我们交通行业是否具备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能力的考验。“和谐交通”涵盖了交通建设和管理的所有方面:一是建设。加快交通基础设施建设,为经济发展、群众出行提供高质量的交通运输保障,是建设“和谐交通”的基础,也是交通行业为构建和谐稳定的社会作出的重大贡献。二是安全。抓好行业安全监管,体现了“和谐交通”建设的行业特色,是交通行业义不容辞的责任。要进一步提高交通安全管理和重大突发事件应急处置的能力,建立和完善安全生产领导责任制,构建起“政府统一领导、部门依法监管、企业全面负责、群众参与监督、全社会广泛支持”的安全生产工作新格局。三是稳定。目前在道路运输市场、收费公路、土地征迁、企业改制等领域存在一些矛盾和问题,影响交通行业的稳定。我们要高度重视,健全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工作机制,完善信访、投诉、举报等制度,综合适用政策、法律、经济、行政等手段和教育、协商、调解等方法,依法及时合理地处理群众反映的问题,维护交通和谐稳定的局面。处理好改革发展与和谐交通的关系,就是要大力推进“和谐交通”建设,注意把握好改革措施出台的时机和节奏,及时处理和化解影响稳定的矛盾和问题,把改革的力度、发展的速度和社会可承受的程度统一起来,在社会稳定中推进改革发展,通过改革发展促进社会稳定。10.效能建设与依法行政效能建设与依法行政都是要提高行政能力、行政质量和行政效率。处理好效能建设与依法行政的关系,就是要同时大力推进这两项工作,努力建设高效的法治政府。机关效能建设,就是以勤政廉政、提高效率、优化环境、执政为民、促进发展为主要内容,以突出思想教育、加强建章立制、严格考核奖惩为抓手,整合机关管理资源、优化机关管理要素,规范机关管理行为,改善机关运作方式,切实解决机关效能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努力形成行为规范、运转协调、公正透明、廉洁高效的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依法行政是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重要组成部分和核心环节。为全面推进依法行政,国务院公布了《全面推进依法行政实施纲要》,提出要全面推进依法行政,经过10年左右坚持不懈的努力,基本实现建设法治政府的目标。依法行政关系交通事业的全局,目前由中央交通立法和我省地方立法共同构成的交通法律法规规章体系,已初步涵盖了公路建设与管理、道路运输管理、港航建设与管理、水路运输管理、运输安全监管等方方面面。我们要认真贯彻《全面推进依法行政实施纲要》,继续推进“依法治交”战略,通过依法行政推动交通事业的全面发展。以上10个方面的重大关系,影响交通改革、发展和稳定的全局。我们只有在处理复杂问题的过程中不断提高交通行政能力,才能真正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更好地驾驭交通工作全局、把握交通发展方向,推动湖南交通新跨越战略的顺利实现。
第二篇:全面实施交通新跨越战略
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通过的《中国共产党中央关于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决定》,提出了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历史任务。中国共产党湖南省委八届八次全会按照《决定》的总体部署,紧密结合湖南实际,审议通过了《中国共产党湖南省委关于认真贯彻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精神切实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意见》,提出了我省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指导思想、总体目标和主要任务。交通部党组在深入调研、广泛听取意见和认真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了交通部门必须着力提高五个方面的能力。认真学习、深刻领会和坚决贯彻十六届四中全会、省委八届八次全会和交通部党组决定的精神,在全面实施交通新跨越战略过程中加强行政能力建设,在加强行政能力建设的过程中全面实施交通新跨越战略,是摆在全省交通系统广大干部职工面前的一项重大政治任务。
交通新跨越,是历史赋予湖南交通人的神圣使命。要顺利完成这一艰巨任务,就必须全面贯彻落实“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十六届三中、四中全会和省委八届八次全会精神,坚持科学发展观,树立正确政绩观,切实加强行政能力建设。在深入实施新跨越战略过程中,全省交通系统加强行政能力建设的总体目标是:以科学发展观统领交通跨越式发展,把调整和优化运输结构作为交通发展的主线,全面提高交通设施和装备的综合质量,全面提升交通管理和服务的综合水平,全面增强从业人员的综合素质,全面健全廉政保障的综合体系。为达到这个目标,必须着力提高五个方面的能力:一是要提高交通运输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求的能力,二是要提高交通运输统筹规划和协调发展的能力,三是要提高交通运输公共服务和组织保障的能力,四是要提高交通运输和建设市场依法监管的能力,五是要提高交通安全管理和重大突发事件应急处置的能力。
为坚持“一个统领”、围绕“一根主线”,实现“四个目标”、提高“五种能力”,我们必须站在全局的、战略的高度,深入研究和妥善处理好交通发展中的若干重大关系。
1.长远规划与近期目标规划是发展的龙头和总纲,是指导和调控交通建设和发展的基本手段,是安排计划、确定项目、制定政策的基本依据,对于实现交通健康发展具有重大意义,必须把交通规划放在交通工作的首要位置,必须切实解决忽视长远规划的问题,必须通过科学规划,不断提高交通运输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求的能力。今年的重点是要搞好公路、水路“十一五”规划编制工作。
交通长远规划要解决的是全局性、战略性问题,决定着交通发展的基本方向,体现着交通发展的基本理念。编制长远规划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思想,并把握以下原则:一是着眼全局、贯通成网。交通必须做到贯通成网,才能发挥整体效益,没有交通网络化谈不上交通现代化。全省规划要与全国规划、区域规划相衔接,各市规划要与全省规划相衔接,各县(市、区)的规划要与市的规划相衔接。二是统筹协调,合理布局。交通关系经济发展全局,要着眼这个全局,规划交通,使交通发展更好地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提前基本实现现代化服务。三是求真务实,有序建设。要坚持求真务实的作风,根据本地区经济社会未来发展的实际需要,合理规划交通远期发展目标,然后在规划指导下,根据轻重缓急和财力可能,突出重点,有序地安排近期建设项目。这就是规划带项目,项目带资金,资金带政策。四是建管结合、全面发展。必须通盘考虑交通基础设施的建设和管理,保证交通可持续发展。
处理好长远规划与近期目标的关系,就是要坚持科学的发展观和正确的政绩观,既要谋划长远规划,又要完成近期目标;既要适度超前,适应经济未来发展的需要,又不能盲目超前,搞脱离实际的“政绩工程”、“形象工程”。科学合理谋划长远规划,脚踏实地完成近期目标,使长远规划与近期目标在实现交通现代化的过程中得到有机统一。
2.统筹协调与突出重点既坚持统筹协调,又突出战略重点,是交通工作重要的方法论。我省谋划交通新跨越战略的一个突出特点,就是既坚持统筹协调,在经济社会发展的全局中谋划交通的发展战略,在全国交通和全省交通的大局中确保交通自身的协调发展;又突出战略重点,做到把握龙头,纲举目张。
湖南交通新跨越战略要搞好“五个紧密结合”、“五个同步发展”、“四个协调发展”,就是要着力提高交通运输统筹规划和协调发展的能力,完全符合十六届三
第三篇:全面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
全面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
一、背景资料:
1.中国西部是指西南五省市(四川、云南、贵州、西藏、重庆)西北五省市(山西、甘肃、青海、新疆、宁夏)和内蒙古、广西以及湖南的湘西、湖北的恩施两个土家族苗族自治州组成,被称为“10+2+2”。面积为 685万平方公里,占全国的71.4%;人口3.64亿,占全国的28.6%;国内生产总值18245亿元,占全国17.1%。西部地区与蒙古、俄罗斯等14个国家接壤,陆地边疆线长达1.8万余公里,约占全国陆地边境线的91%;与东南亚许多国家隔海相望,有海岸线1595公里,约占全国海岸线的1/10。
2.西部地区资源丰富,市场潜力很大。改革开放以来,面貌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但由于历史、社会、自然条件等原因,经济相对落后。1988年邓小平针对中国发展不平衡的特点,提出了“两个大局”的战略构想:一是沿海地区要加快对外开放,较快地发展起来,从而带动内地的发展,内地要顾全这个大局;一个是沿海地区发展到一定时候,要拿出更多力量帮助内地发展,沿海地区也要顾全这个大局。1999年以江泽民为核心的党中央做出了实施西部大开发的战略,三年来,经共同努力,西部大开发有了一个良好开局,西部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呈现出生机勃勃的局面。投资和经济快速增长,青藏铁路、西气东输、西电东送、水利枢纽、交通干线建设等大工程全面启动,生态环境保护建设力度加大,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明显加强,农民生产生活条件逐步改善,科教和人才开发力度加大,改革开放步伐加快,经济结构调整不断推进。
3.实践证明,西部大开发有利于推动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有利于经济结构的战略调整,促进地区经济协调发展;有利于改善各族人民生活,实现共同富裕;有利于改善全国的生态环境;有利于建立全国统一市场;有利于扩大开放,更好地利用国内外两个市场、两种资源;有利于增进民族团结,维护社会稳定和边疆稳定。
4、2002年10月11日国务院西部大开发领导小组第二次会议在北京召开,朱镕基总理在会上强调指出,西部大开发要走可持续发展道路,把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放在首位,进一步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把西部大开发扎扎实实推向前进。
5.江泽民主席在十六大报告中提出,要打好基础,扎实推进,重点抓好基础设施和生态环境建设,争取在十年内有突破性进展。要积极发展有特色的优势产业。发展科技教育,培养用好人才。国家加大支持力度。改善投资环境。西部要增强自我发展能力,走出一条加快发展的新路。
为促进地区协调发展,在提出西部大开发任务的同时,十六大对东部和中部也分别提出了新的要求。还对一些特殊地区,如东北地区、革命老区和少数民族地区等加大支持力度。加强东、中、西部地区交流与合作,优势互补,共同发展。
二、考点
1、西部大开发,必须加强法制建设。
2、西部大开发的必要性。
3、西部大开发坚持怎样的发展战略
4、西部地区如何进行生态环境的保护和建设。
5、在西部开发的过程中,青年学生应如何做。
初二:
1、经济建设离不开法律,说明推进西部大开发,必须加强法制建设。
2、“依法保护人类共有的家园”和“基本国情”知识,说明西部地区如何进行生态环境的保护和建设。
3、“公民与法律”“当代青年的历史责任”,说明青年学生应如何做。
⑴观念和意识⑵理想和精神⑶专业技能和挑战
初三:
⑴社会主义本质,说明西部大开发的必要性。
⑵三个代表的知识,说明西部大开发符合三个代表的要求;
⑶经济建设为中心,说明加快发展是解决西部地区一切问题的根本途径。
⑷三个有利于,说明西部大开发与此标准一致。
⑸共同富裕,说明西部大开发的必要性
⑹处理民族关系的基本原则,说明西部大开发的必要性;
⑺初级阶段和共同理想知识,说明必须实施西部大开发
⑻国际竞争,说明西部大开发,人才是关键。
⑼可持续发展,说明西部大开发必须走可持续发展之路。
⑽发扬艰苦创业精神,说明西部大开发要发扬不畏艰难、艰苦创业精神。
⑾“初级阶段”“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知识,说明西部大开发坚持怎样的发展战略
三、习题精选
一、辨析题 西部开发要把生态环境保护和建设放在首位,因而,西部开发的中心工作是保护生态环境。
二、材料题
1、材料
1、江泽民主席在十六大报告中提出,积极推进西部大开发,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关系全国发展的大局,关系民族团结和边疆稳定。要打好基础,扎实推进,重点抓好基础设施和生态环境建设,争取十年内取得突破性进展。
材料
2、三年来,党中央、国务院不仅采取了一系列重大的政策措施,向西部地区倾斜,而且明显加大了对西部地区建设资金的投入力度。用于基础设施的投资约2000亿元,生态环境投资500多亿元,社会事业投资100多亿元,共2600多亿元。长期建设国债资金三分之一以上用于西部开发,达1600亿元。中央财政对西部地区转移支付约3000亿元。西部地区金融机构各项贷款余额增加6000多亿元。这些资金有力地推动了西部的基础设施建设。
材料3、2002年4月1日,江泽民同志主持召开的六省区西部大开发工作座谈会时指出:我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要完成我们党肩负的历史使命,完成现代化建设的宏伟目标,使全体人民都过上富裕的生活,还需要进行长期的艰苦奋斗。
(1)我国在西部大开发中应发扬什么精神?为什么?
(2)谈谈如何使西部在开发在十年内取得突破性进展?
(3)为西部大开发取得突破性进展提出自己的建议。
2、材料
1、江泽民主席在十六大报告中指出:积极发展有特色的优势产业,推进重点地带开发。发展科技教育,培养和用好各类人才。国家要在投资项目、税收政策和财政转移支付等方面加大对西部地区的支持,逐步建立长期稳定的西部开发资金渠道。着力改善投资环境,引导外资和国内资本参与西部开发。西部地区要进一步解放思想,增强自我发展能力,在改革开放中走出一条加快发展的新路。
材料2、2002年,国家支持西部大开发的力度,西部大开发迈出了实质性的步伐。
(1)举例说明2002年西部大开发取得的实质性进展。
(2)中国应怎样走出一条加快发展的新路?
3、材料
一、80年代,邓小平同志提出了关于我国现代化建设“两个大局”的战略思想:一个大局是东部沿海地区加快对外开放,使之较快地先发展起来,中西部地区要顾全这个大局;另一个大局是当发展到一定时期,比如本世纪末全国达到小康水平时,就要拿出更多的力量
帮助中西部地区加快发展,东部地区也要服从这个大局。根据邓小平同志“两个大局”的思想,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提出了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
材料二:我国西部地区有着丰富的能源和矿产等资源,但由于长期受历史、自然等诸多因素的影响,目前西部地区的农民年人均纯收入只有1200元左右,仅是东部的1/3;全国尚未实现温饱的3000万贫困人口中,90%都集中在这里。
材料三:我国西部位于全国多条大江大河的上游,由于全球气候变暖和人为的毁林垦荒、过度放牧等原因,其荒漠化加剧,自然环境正在不断恶化。
材料四:西部地区占全国2/3的面积和近1/4的人口,没有西部地区的小康和现代化。因此,党和国家十分重视西部地区的发展。江泽民总书记强调,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促进中西部地区加快发展,是党和国家作出的一项关系我国现代化全局的重大决策。
(1)、为什么要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意义或原因)
(2)、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应怎样做?
(3)、我们青年应该怎么办?
4、材料一,实施西部大开发、加快中西部地区发展的战咯,是党中央贯彻邓小平关于我国现代化建设“两个大局”的战略思想,面向新世纪作出的重大决策。这对于促进各地区经济协调发展,最终实现共同富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材料二:西部大开发是一项非常艰巨的事业,需要一代人、两代人、甚至几代人的努力。阅读上述材料,运用所学的有关知识回答:
(1)西部地区的开发为什么必须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2分)
(2)西部地区的开发为什么要发展科技和教育、加快人才培养,实施科教兴国战略?
(3)作为继往开来的一代,面对西部大开发的挑战,你有些什么打算?(3分)
5、“万木同春,小家带动大家富;一心向上,口袋丰还需脑袋丰。”阅读对联结合初三政治课知识回答下列问题(6分)
(1)上联形象地体现了我国社会主义本质中什么内容?(3分)
(2)下联形象表明了我们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必须坚持什么方针?(3分)
6、乙两乡邻,自然条件相似。甲乡的主要领导集中力量发展本乡经济。他们聘请农业科学技术专家指导农民栽培板粟、核桃、茶叶以及具有重要药用价值的银杏。同时,甲乡坚持开展理论、科技、文化、法律“四进家”活动。全乡出现了100多个“科技示范户”,社会风气好转,农民人均收入由1995年1500元提高到1999年的3200元,面貌日新月异。5年过去了,乙乡却依然故我,山河依旧,人均年收入仍在1500元左右俳徊。
请你结合材料运用所学初三教材知识回答以下问题:
(1)乡先富起来是否符合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要求?为什么?(4分)
(2)取得长足发展(先富)的主要原因是什么?请就其中一点作简要分析。(6分)
(3)、乙乡如何赶上甲乡,请你提出相应建议(5分)(至少回答3条)
7、在中国西部论坛上,有人列出了这样一个西部大开发的财富公式:外国投资者的信心+西部市场+中国政府的优惠政策=我们共同的财富。也就是说:只要政府支持、投资者有信心,在西部如此广阔的市场上,一定会实现双赢。请运用所学知识,评析材料中的财富公式。
8、材料
1、由于自然灾害和各种人为的原因,我国西部地区贵州省的独山县,经济落后,人民生活水平低下,自然环境不断恶化。资源短缺、水土流失严重。1975年独山县人不得不背井离乡。寻找生存的希望。
材料
2、十年后,春风吹进了独山县,他们在自己的承包地上,辛勤劳动,已基本解决了温饱问题。
材料3、2001年,西部地区更热了起来,二十多年前的独山县已面目皆非,它山青水秀,空气清净,环境优美,风光秀丽,物产丰富,商贸繁荣,已经被省政府列为经济开发区和科技
星火燎原区。各级政府组织了多所科技夜校,农民们读起了科技书,他们说:我们独山县真是有了长足的进步,这还得靠我们县的好政策和好领导啊!
(1)材料中的“春风”和“更热“是指什么?(2分)
(2)独山县取得长足进步的原因有哪些?(8分)
(3)独山县的长足进步给了你什么启示?(2分)
9、1952年,洛杉矶有近400名老人因光化学烟雾的污染造成心肺衰竭而衰竭而死亡,该事件引起了全美国的高度民主重视。1963年上1952年,洛杉矶有近400名老人因光化学烟雾的污染造成心肺任的美国总统约翰逊提出建立“伟大社会”的施政纲领,其中解决环境污染问题,是“伟大社会”计划中的一项重要内容。约翰逊执政其间,国会通过的立法中就有3个控制水质和空气污染的立法。“伟大社会”被称为自罗斯福“新政”以来最雄心勃勃的社会改革计划。
(1)罗斯福总统采用什么方法推行“新政”?约翰逊政府为治理环境污染采取的措施与罗斯福推行“新政”的方法有何不同?
(2)现阶段,环境污染已经严重影响了我们的生存空间,借鉴美国政府的成功做法,你人为我国政府应采取什么对策?
(3)上述材料描述的事实从给我们什么启示?
10、“一江春水向东流”,这是人们对近年来我国人才以及其他经济资源由中西部地区向东部沿海地区流动这种经济现象的形象说法。
“一股暖风向西吹”,是当前中西部地区人民对党和国家确定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的感受。用初中思想政治课知识正确分析上述现象。
四、参考答案
辨析题
(1)这个观点是不完全正确的。
(2)西部地区生态环境极其脆弱,如果不注意保护环境,就会给西部地区以至全国的可持续发展带来灾难性后果,因而,在西部开发中必须把生态环境保护和建设放在首位。
(3)、经济建设是一切工作的中心,发展是硬道理,是解决一切问题的关键。只有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大力发展生产力,才能从根本上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制度;才能不断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和文化生活的需要;才能推动社会的全面进步。
(4)在西部开发过程中,应坚持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正确处理好经济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的关系,从人口、资源、环境、经济和社会相协调中推动经济建设的发展。并在发展中带动人口资源环境问题的解决。
材料题
1、(1)发扬艰苦奋斗和艰苦创业精神。因为任何事业的成功和理想的实现,都是一个艰苦奋斗的过程。离开了艰苦奋斗,再美好的理想也是不可能变成现实的。艰苦奋斗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是我们伟大民族精神的重要内容,艰苦奋斗集中表现为创业精神。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创业实践,需要有创业精神的支持和鼓舞。在全民树立艰苦奋斗的创业精神,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重要思想保证。艰苦创业的精神作为一种积极、健康的生活态度,一种思想境界,无论什么时代,都是必不可少的精神力量。
(2)如: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实施人才战略。坚持法治和德治并举。扩大对外开放,改善投资环境等方面来回答。
(3)略
2、(1)7月4日西气东输全线开工。8月20日西电东送工程正式开工建设。9月9日青藏铁路格尔木至望昆段线路主体工程全部竣工。
(2)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实施人才战略。坚持法治和德治并举。扩大对外开放,改善投资环境等方面来回答。
3、(1)为什么要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意义或原因)(1)它是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体现。社会主义公有制有利于国民经济的协调发展,有利于集中力量办大事。(2)它是社会主义本质的要求。社会主义的本质,包括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和根本目的两个方面的重要内容。①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是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当前我国具备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的条件,实施这一战略有利于充分合理地利用西部资然,有利于扩大内需,推动我国经济的发展和生产力水平的提高。②社会主义的根本目的是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西部地区是我国的老少边穷地区,加快西部地区的发展,有利于逐步缩小东西差距,实现共同富裕。(3)它有利于民族团结和边疆地区的稳定。
(2)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应怎样做?(1)要充分发扬艰苦奋斗的创业精神,西部经济发展的基础还较差,开发的任务很艰巨,这就更离不开艰苦奋斗的创业精神。(2)要坚持坚持走可持续发展道路。西部地区的环境状况较差,也极易被破坏,所以,必须更加注重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合理开发、利用资然,使经济建设与人口、社会、资然、环境相互协调发展。
(3)要坚持科教兴国战略,使经济建设真正转移到依靠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素质的轨道上来,加快人才培养。(4)要坚持改革开放的基本国策,加大改革力度。通过扩大对外开放,可以充分吸收、利用境外的、技术和管理经验。(5)做好基础设施,积极调整产业结构。
(3)我们青年应该怎么办?我们广大青年要自觉地把个人的前途、命运同祖国的前途、命运联系起来,勇于承担“振兴中华,基本实现现代化”的历史重任,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把祖国的需要和人民的利益作为职业选择的根本出发点,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投身于西部大开发的大潮中,艰苦创业,爱岗敬业,在平凡的岗位上作出自己的贡献。
4、(1).有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大力发展生产力,才能是人民群众过上富裕幸福的生活;才能民主建设和文化建设打下物质基础,推动社会的全面进步;才能从根本上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制度。才能增强经济实力,提高我国的国际地位,为世界和平与发展作出更大的贡献。
(2)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科技进步是经济发展的决定性因素。日趋激烈的国际竞争,归根结底是人才的竞争。国家在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同时,实施科教兴国战略,把加速科技进步放在经济社会发展的关键地位,使经济建设真正转到依靠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素质的轨道上来。
(3)作为继往开来的一代,我们要树立崇高远大的理想,发扬艰苦创业的精神,还要有能够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需要的专业技能,才能面对现代化建设、面对世界、面对未来的挑战,抓住机遇,胜任时代赋予我们的责任。
5、(1)上联体现了社会主义的根本目的,也就是先富起来的人带动和帮助其他人,最终实现共同富裕。(2)下联体现了现代化建设中,必须坚持物质文明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两手都要抓,两手都要硬的方针。
8、“春风”指改革开放。“更热”指西部大开发。
进步的原因有
(1)加强党的领导,干部起带头作用。
(2)坚持以经济计划建设为中心。重视发展经济。
(3)重视科学技术,依靠科技开发。
(4)重视人才的培养,调动劳动者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5)深化改革,引进国外的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大胆利用外资。
(6)能从本地实际情况出发,因地制宜地引导农民致富。
(7)重视生态环境建设,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
(8)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两手抓,两手硬。
(1)必须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
(2)必须发动群众,依靠群众。
10、“一江春水向东流”是指沿海地区加快对外开放,较快地先发展起来,内地要顾全这个大局。另一个“大局’提沿海地区发展到一定阶段,要拿出更多的力量帮助内地发展,沿海地区也要顾全这个大局。“一股暖风向西吹” 东部地区要致富思源,富而思进,支援西部开发,同时自己也得到发展;西部地区要从自身条件出发,发挥自身优势,自强不息,艰苦奋斗,使我国的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增强综合国力。是党和政府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的结果,体现了共同富裕的原则。
第四篇:贯彻落实“五个坚持” 实现交通新跨越
贯彻落实“五个坚持” 实现交通新跨越
垦利县交通运输局 王海强
韩书记提出的“五个坚持”令人鼓舞,振奋人心。作为国民经济发展的先导型基础产业和社会全面进步的“助推器”,交通行业更要准确理解和把握“五个坚持”的内涵和本质要求,并把其贯彻于交通跨越式发展的全过程,着力提高交通发展的质量和水平,为区域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提供交通运输保障。
一、正确把握交通发展的新形势
正确把握交通发展面临的新形势,深刻认识交通工作目前出现的问题,增强工作的主动性和预见性,是谋求交通新跨越的前提和基础。当前,有以下几个问题值得高度关注。一是交通发展面临一个全新的环境。当今时代,信息传递速度加快,社会更加开放,法制更加健全,过去的许多老观念、老经验、老方法、老手段已经不能适应新时代的要求,我们必须用发展的眼光审视交通工作,推进观念创新,管理创新,体制创新,不断提高管理水平,提供更为优质的服务。二是经济社会发展对交通工作提出了更高要求。交通条件的改善,是区域经济良性发展的重要拉动因素。按照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要求,区域经济将继续保持较快的发展速度,工业化、城镇化进度加快,对外开放程度加深,这都将为交通发展提出更高的要求,带来更大的压力。因此,交通工作要增强主动性、预见性、前瞻性,保持适度的建设规模和适当的发展速度,防止出现新的瓶颈。三是交通后续发展能力值得高度关注。前几年我们赢得了难得的发展机遇,实现了交通的跨越式发展,但由于好多经验来不及全面总结,许多教训来不及系统分析,发展过程中产生的一些后续问题已经逐渐暴露出来,一些下属单位和企业改革还没有彻底到位,债务包袱越来越沉重,人员待遇矛盾也越来越突出。对这些问题思想上是否重视,工作中处理的好不好,都将决定交通发展的后续能力足不足。
二、合理制定交通发展新目标
能否实现新的跨越式发展,归根到底是能否实现全面发展、协调发展和可持续发展,是能否做到“一个坚持,三个绝不能”。“一个坚持”就是要坚持以人为本,把维护人民群众的利益作为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在对待群众利益的问题上,不能把人民群众的整体利益与具体利益、长远利益与眼前利益对立起来,不能用损害群众利益的方式推行“改革”、“加快发展”。“三个绝不能”就是:一是绝不能搞不切实际的政绩工程。要认真分析人民群众在哪些方面对我们不满意,需要我们做什么,从人民群众不满意的方面改起,做人民群众需要我们做的事,坚决不搞那些华而不实的东西,不做劳民伤财的事情。二是绝不能搞经不起考验的劣质工程。搞 “豆腐渣”工程,是置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于不顾,是置道德法律于不顾,搞 “豆腐渣”工程,不仅会遭到群众的唾弃,还会受到法律的惩罚。三是绝不能搞权钱交易的腐败工程。干干净净做工程,认认真真树丰碑,遵纪守法,廉洁自律,预防权钱交易等腐败行为发生。根据上述指导思想,我局进行了广泛深入的调查研究,系统的总结了实践经验,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实现交通新的跨越式发展的基本思路和主要目标。基本思路是:全面树立可持续发展观,正确把握发展度、协调度、可持续度三者的关系,正确处理局部与全局、眼前与长远的关系,正确处理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的关系,保持交通健康稳定的发展态势,认真解决好发展速度与建设质量、规模扩张与合理把握标准、合理经济的工程方案比选与生态环境保护、建设改造与养护管理等诸多矛盾,实现质量型、效益型、功能型和可持续的跨越式发展。
主要目标是:今后五年,构建“外联交通体系、县域道路体系、公交客运体系、物流产业体系、交管服务体系”五大体系,全力打造路、海、空、铁四位一体的大交通格局,全面实现全县交通运输事业跨越发展。
三、不断强化交通发展的新理念
一是树立正确的政绩观。想问题、作规划、办事情,把人民的利益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充分考虑民心、民情、民力,而不是只考虑个人的“帽子”、“位子”,多为群众办好事、办实事。同时,必须依据主客观条件,尽力而为,量力而行,既要防止不思进取守摊子,又要防止不顾后果乱铺摊子,实实在在地为人民做工作,谋利益。二是充分把握政策机遇。进一步加快农村公路建设,优化农村公路路网结构,完善公路客货运输网络,为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促进区域经济发展和农民增收创造条件。
四、全面深化交通体制改革
一是全面推进和深化农村公路养护、客运体制改革。今后,我们将根据省、市、县的布置要求,全面实现管养体制改革,走专业化和规范化管养之路,使农村公路从“重建轻养”走向“建养并重”,让广大农民兄弟能长期走上好路。二是大力发展农村的客运建设,努力实现全县的“三农快客”全覆盖。三是全面推进和深化交通综合行政执法体制改革。我们将以改革促发展,以发展保稳定的要求,坚持精简效能、调整充实、上下联动、整体推进的原则,工作中做到不争论、既慎重、又坚决,确保思想不乱、队伍不散、工作不断,正确处理好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优化执法人员结构,整合交通、公路、水运、地方公路等交通行政执法职能,规范执法行为,全面提高执法水平,改善运政执法职能和环境,创造良好的客(货)运环境。
五、努力搞好交通运输服务
在加快建设“创新型、节约型、服务型”交通行业过程中,要搞好“三个服务”。一是服务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全局是交通工作的总任务。我们要按经济社会和改革开放的要求,统筹规划,科学安排,强化管理,抓好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加强能源、重点物资、农副产品的运输保障,做好各种抢险救灾的应急运输,实现物畅其流、人便于行,把运输保障和运输服务落到实处。二是服务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是交通工作的重中之重。积极落实县委、县政府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部署和要求,从农村公路面广、量大、保通畅、任务重的实际出发,因地制宜地推进农村公路建设,解决好建养管运的问题,为“三农”提供良好的交通条件。三是服务人民群众安全便捷出行是交通工作的突出位置,既重视交通基础设施建设中的安全监管,落实生产责任制,又不断提高交通基础设施的安全性,让人民群众放心出行。
六、不断强化“四种意识”
一是强化大局意识。交通部门要紧紧围绕县委、县政府的重大决策,科学谋划,坚持“适度超前”的原则,高起点规划我县“大交通”网络格局。发挥好交通行业在国民经济中基础性和服务性作用。二是强化创新意识。特别是要结合我县的实际,在争取上级支持和筹集配套资金方面有新的突破和创新,既要掌握政策,更要解放思想,灵活变通,确保多争取中、省立项项目,又能基本筹集资金解决投资不足的困境,拉动思维创新,方法创新和措施创新。三是强化质量意识。严格落实工程质量责任制,重视过程控成本,节约创新促提高,对在建的交通项目建立健全有效的质量保障体系和监控体系,确保我县农村公路建设项目和重点项目质量合格率100%,全面提升我县交通建设工程质量的水平。四是强化安全意识。加大工作责任制的落实,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方针,加强对道路旅客运输、公物运输、工程施工等安全生产的行业监管,全面开展我县边区内公路道路危险路段、事故多发路段和桥梁的检查、巡查,排除隐患,把安全事故消除在萌芽状态。
总之,我们要以学习“五个坚持”为契机,不断剖析自己,查摆出自身存在的问题和不足,找出根源,提出更高更新的整改目标和下步努力方向,进一步坚定共产主义的理想信念,树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转变工作作风,提高工作效率。
展望未来,我们任重道远,只要我们理清思路,目标明确,统一思想,协调一致,认真实干,我县交通事业必将再创新的辉煌,跨越式发展的目标一定能实现。
第五篇: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心得体会
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心得 体会
“十四五”规划指出,坚持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重中之重,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乡村振兴道路,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乡村振兴战略是党中央作出的接续脱贫攻坚、巩固拓展脱贫成果,加快推进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的重大决策部署,是一项长期的历史性任务。2018 年出台《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意见》和《乡村振兴战略规划(2018-2022 年)》以来,乡村振兴“五道”并驰,基层干部此时当结合“十四五”规划,再细化具体措施,带领农村群众跑上“乡村振兴”高速路。
走产业兴旺之道,跑上“质量兴农”高速。农村产业发展是城乡融合创新发展,要依托现代农业产业园和特色农产品优势区建设,发展“互联网+农业”,多渠道增加农民收入。两年来,农村农副产品数量已经达到极大规模,市场销售也实现了多线多点。当前,产品质量已成为市场竞争的核心要素,也是赢得消费者的关键因素。农村群众要实现持续致富,做好质量文章是关键。基层干部要把更多精力放在农副产品质量提升上来,指导群众把好田间地头生产环节的质量管理,高质量方能赢得市场认可,从而使产业长久兴旺。“十四五”规划强调要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基层干部在推进产业兴旺中,务必将粮食生产融入农业生产结构和区域布局、坚持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实施高标准农田建设工程、提高农业良种化水平,建设智慧农业。
走生态宜居之道,跑上“绿色发展”高速。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建设美丽中国的关键举措。要把乡村建设摆在重要位置,把乡镇建成服务农民的区域中心,完善乡村基础设施,因地制宜实施垃圾、污水、河湖综合整治,改善农村人居环境。乡村是绿色生态涵养的主体区,生态经济是乡村最大的发展优势。基层干部要抓住绿色生态这个关键,在科学治理山水林田湖草系统中,构建绿色发展格局,着力打造符合本地特点的生态旅游产业,从而实现和增加乡村旅游经济收入。同时要继续用好国家在土地和信贷方面给予扶持政策,继续在招商引资中探索和完善农村集体经济参股经营方式,激活更多内生动力,以“原山原水原乡人”来盘活“原生态”,高质效推进农村走绿色生态发展之路。
走乡风文明之道,跑上“文化兴盛”高速。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有效途径。“十四五”规划中强调了“保护传统村落和乡村风貌”。基层干部要抓好两者的有效融合,要充分认识中华文化根植于农耕文化的历史渊源,要认识乡村是中华文化最广阔的地域载体。乡村文化振兴,乡风文明是重点。基层干部在实际工作中要深入挖掘农耕文化蕴含的优秀思想观念、人文精神、道德规范,要一边挖掘一边普及宣传。同时要结合时代要求,在保护传承的基础上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让乡风文明在新时代焕发出的新气象,并由此进一步丰富和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乡村振兴是经济上的富裕,也是文化上的充实。只有物质和文化都得到振兴,农村乡风文明、文化兴盛才能更好体现。
走治理有效之道,跑上“乡村善治”高速。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健全现代社会治理格局的固本之策。社会治理的基础在基层,薄弱环
节在乡村。乡村振兴,治理有效是基础。“十四五”规划要求深化农村改革,从土地要素、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农业专业化社会化服务体系、土地征收、“三权”分置等方面,以改革治理的实效增强农业农村发展活力。基层干部务必将农村社会治理和经济治理有效融合,更好地实现乡村高水平的有效善治。目前,乡村治理水平已经得到较大提升,但还需要完善乡村经济社会治理一系列科学化、规范化、程序化的工作制度。同时,基层干部运用法治思维和法律制度施行治理的能力也需要进一步提升。只有把经济社会各方面的制度优势转化为乡村治理的效能,才能为全面小康的农村社会提供高水平法治保障,走好乡村善治之路。
走生活富裕之道,跑上“安居乐业”高速。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必然选择。农业强不强、农村美不美、农民富不富,关乎亿万农民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乡村振兴,生活富裕是根本目标。当前,脱贫攻坚取得决定性胜利,广大农村群众来到了“十四五”新征程的起点,将开启乡村富裕的新生活,新的奋斗将是乡村振兴的奋斗。基层干部要适时把握宣传和教育时机,教育广大农村群众善享富裕的同时要心存感念,要懂得珍惜来之不易的幸福生活,要看得清光明的发展前景,自觉维护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良好局面,积极主动投入到乡村振兴的宏伟事业中,为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奉献应有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