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全面实施移动宽带领先与一体化创新战略
中国联通2014年工作会议提出:全面实施移动宽带领先与一体化创新战略
发布时间: 2014-01-14发布人: 新闻宣传处
2014年1月9日至11日,中国联通在京召开了2014年工作会议。工业和信息化部副部长尚冰出席会议并讲话,国资委监事会主席杨坚出席会议。中国联通董事长常小兵在会上作了讲话,陆益民总经理做了题为《深入贯彻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开创中国联通改革发展新局面》的工作报告。
工信部对联通工作的肯定:尚冰副部长充分肯定了中国联通2013年工作所取得成绩:
一是在落实“宽带中国”战略,推动网络基础设施建设方面取得新进展。
二是在加快企业转型发展、扩大开放合作上迈出了新步伐。中国联通主动适应政策环境变化和行业变革趋势,不断加强内部管理,不断创新经营方式和方法,面向移动互联网、云计算等新兴业务领域,以开放的理念加快合作,近几年收入增长率在行业内保持领先,业务结构得到持续优化。
三是在履行社会责任,保护消费者权益方面取得了新的进展。
工信部领导对联通提出了要求:在分析了行业发展面临的新形势后,尚冰副部长对中国联通2014工作提出了四点希望和要求:
一是要以深化改革统领全局,提升企业和行业发展的活力。继续深化内部经营体制改革,不断完善现代企业治理制度;积极开展移动业务转售试点;认真落实三网融合、电信基础设施共建共享、新增互联网骨干直连点建设等工作。
二是要以创新驱动发展,不断增强企业的核心竞争能力。大力推进网络升级,加快构建宽带、融合、安全、泛在的网络基础设施建设,协同推进2G、3G、4G网络建设,不断提升网络资源使用效率;大力推进技术和业务创新,抓住TD-LTE牌照发放的机遇,围绕移动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等重点领域,积极开展技术创新,打造新的商业模式,推动信息通信技术与传统产业、民生服务、社会管理相结合,创新信息消费新热点,更好满足社会的需求。
三是增强大局意识、责任意识、自律意识,牢固树立竞合、互利、共赢的理念,坚持诚信合法经营,公平竞争,营造和谐的市场竞争环境,并采取有效措施解决好消费者关心的垃圾短信治理、流量资费争议等热点问题,切实保护好消费者权益。
四是积极履行社会责任,切实加强信息安全工作,要完善管理措施,加大资金支持,强化手段建设,保证基础电信网络的畅通和各类信息系统的安全运行,严格落实网站备案的管理工作、电话用户实名制推进工作,特别是加强网络不良信息整治工作,净化网络环境。
联通2013年工作总结:会议总结了中国联通2013年工作。
总结:2013年中国联通紧紧围绕“调结构、提质量、强支撑、增活力”总体要求,加大重点领域攻坚克难力度,加快提升市场份额,持续创新体制机制,以教育实践活动促进作风转变,各项工作取得新进展,创造了收入快速增长、市场份额持续提升、效益实现突破的良好经营业绩。
在业务收入方面,中国联通收入增长速度保持行业领先,重点业务保持良好发展势头,超额完成国资委利润考核指标,收入结构持续优化,主营业务收入中移动业务占比、集团客户业务收入在主营业务收入占比、移动业务收入中3G业务占比、固网业务收入中宽带业务占比持续提升。
Information classification: Internal
信息分类: 内部
在网络保障能力提升方面,3G网络广度与深度覆盖持续加强,光纤宽带端口占比进一步提升,国内首条横跨台湾海峡海底光缆项目正式投入使用,顺利完成对国家一系列重大会议、重要活动以及抗击自然灾害的重要通信保障任务。
在基础管理方面,中国联通全面实施增量、存量市场份额“双测选优”的预算管理,深入推进收入利润率行业对标,通过更加公允透明的管理机制鼓励多干快干、激发企业活力;推进全集团“一本账一套表”工作,支撑本地网和专业化管理需要;建立面向本地网的经营异动预警体系,实现了经营过程的动态监控;推进物资采购电子商务平台应用和“内部商城”业务,强化网间结算精细化管理,促进了企业效益提升。
在重点领域改革方面,中国联通加大体制机制创新力度,加快推进投资管理体制改革,全面实施规划指导下的项目滚动投资管理,深入推进运维转型,集约化维护试点成效明显。
另外,中国联通按照中央的总体部署,扎实推进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促进了作风建设的明显转变。
联通2014年目标任务与要求:会议提出了中国联通2014年目标任务与工作要求。
面对新形势新变化,中国联通提出:以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为指引,把改革创新贯穿于各个领域各个环节,全面实施“移动宽带领先与一体化创新”战略,坚持快中求好,持续加快规模效益发展;坚持与时俱进、持续推进企业创新转型;坚持市场驱动,持续激发体制机制活力;坚持客户导向,持续增强服务支撑能力,开创中国联通改革发展的新局面。
联通2014年工作重点:会议明确了2014年的六项重点工作任务:
一是全面实施“移动宽带领先与一体化创新”战略。面对已经开启的4G时代,在过去五年一直引领公司发展的“3G领先与一体化创新”战略的基础上,继续充分发挥网络、客户、品牌、产业链及宽带互联网优势,按照网络领先、业务领先、服务领先的要求,全面强化新时期中国联通移动宽带业务“上网更快、覆盖更广、体验更好”的新优势。要紧紧围绕移动宽带领先,加快4G和3G网络部署,持续推进网络能力建设。
二是深入推进企业创新转型。适应转型需要,进一步细分市场,从客户体验出发,以客户价值创造为核心,从卖简单的通信功能产品,向为客户提供综合信息服务解决方案转变。以全业务电子商务为抓手,改革传统的运营支撑和营销服务模式。坚持开放共赢,在各领域拓展产业合作范围,积极稳妥开展移动转售试点,大胆尝试运用资本手段鼓励孵化创新。
三是开展服务攻坚,着力提升服务水平。建立以客户满意为核心、以服务责任追究为抓手的大服务体系,强力开展提升重点区域服务攻坚战。深入落实纠风行动,确保完成纠风申诉率刚性指标。巩固“净网行动”效果,整顿端口类短信,继续实施垃圾短信综合治理。
四是强力推进各项改革,激发各层级的工作活力。充分发挥市场在内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改革运营支撑体系,全面落实规划指导下的投资项目滚动安排,下大力气搞活用工分配机制,细分基层责任单元,以效益为导向有效促进责权利统一,调动一线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五是夯实基础工作,加强精细化管理。深化降本增效,加强节能减排,加大现金流精细化管理力度,继续严格控制公务招待、公务用车、公务出国、会议费和差旅费,厉行勤俭节约。优化绩效考核,完善内控体系和法制建设,加强应急预案管理,提高风险管理水平,实现“实时在线审计”监督,扩大审计监督覆盖面,将本地网及末端营销单元纳入实时审计监督范围内,全面提升审计监督能力。
六是加强企业党建,积极构建和谐企业。要继续巩固教育实践活动成果,按照整改方案提出的整改任务目标要求、责任分工和完成时限抓好落实,形
成改进工作作风的长效机制。
Information classification: Internal
信息分类: 内部
第二篇:技术战略与创新
论企业技术战略与创新-------格力集团技术和创新在实现可持续成功方面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两者都必须作为经营战略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加以考虑。
在处理一些问题时,公司可能采取不同的战略方法,当然这取决于公司所能获得的资源和所处的竞争环境。但是,不管什么情况下,采用结构化的方法制定一个充分考虑技术和创新的经营战略都是必要的。
技术创新战略是一个系统而开放的体系,它由三种基本类型的战略构成,即模仿创新、自主创新、合作创新。模仿创新具有三个显著的特点:模仿与跟进,针对性强,效果明显,可进一步的改进与完善;自主创新以其鲜明的个性奠定了在创新体系中的地位,一是核心技术上的自主突破,二是关键技术的率先开发,三是新市场的领先开拓;合作创新亦成联合创新,其特征表现为:第一、共生经济是合作创新存在和发展的客观基础。第二、合作创新的形式多种多样。第三、合作创新各方须遵循收益分摊与风险分摊相对称的原则。
企业的技术战略及研发战略必须服从企业的总战略及其所含的技术战略。如:企业采用早进入市场的战略,比之晚进入市场的战略需要更高水平的新技术,需要在应用研究方面花更大的力量。早进入市场的战略需要加强基础研究或定向的基础研究。而且企业对新产品、新行业非常敏感,并且反映强烈。因为他们认为新产品、新行业能为企业提供更好的发展机会,企业应该抓住这些机会。.注重应用开发,注重模仿。在竞争对手开发出新产品以后,由于跟进的需要,他们会马上进行模仿,以不放过可能的市场机会。而且,新的市场机会到来时,企业需
要马上进入,所以他们的技术创新更侧重于商品化产品最近的应用开发,而不是注重基础。
技术创新战略在知识经济时代已显示了它无可替代的重要作用,格力集团就是牢牢把握住了这一救命稻草,从一个小企业发展成为现在在世界都有名的格力集团。
格力公司在1992年,格力电器创建时只有一条落后了10年的生产线,不足两万台的年生产能力。要想在市场上立足发展,格力意识到必须依靠技术进步,技术创新使格力在工艺、质量上赶上或超过国内甚至世界上最好的品牌,以技术创新战略形成后来者居上的竞争优势。技术创新是指变革事物本身即产品创新、服务创新;改变生产或加工物体的方法即过程创新也称工艺创新,将过程 创新就是指产品的生产技术的变革。格力集团选择从渐进创新开始,从质量上入手,格力人深信:没有疲软的市场,只有疲软的产品;没有不挣钱的行业,只有不挣钱的企业,只要开发出消费者喜爱的产品,就可以创造出局部的卖方市场。
为了促进企业进行技术创新,格力每年拿出3000—5000万元资金投入到新产品的研制开发上。格力进行产品创新,每年都有10多个新产品投放市场。公司创建六年,开发出六大系列130多个的空调产品,拥有68项专利。格力率先推出并一度热销的“小霸王”电扇、“空调王”和“冷静王”空调,一年后市场才出现类似的产品,技术创新使格力成为空调领域的工业巨人。
家电业在中国已成为竞争最为激烈的行业,到目前为止也是最为成熟的行业之一。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涌现了一批优秀品牌的空调企业,如格力、海尔、美的、科龙、格兰仕、奥克斯、志高等。在这些名品牌当中,其中市场领导者是
格力,其市场占有率8年稳居市场第一,成功的品牌背后有许多值得关注和研究的东西。
格力人认为:越是供大于求的产品,对产品创新提出的要求越大。格力成功对企业进行了发展战略定位,企业发展的好与坏取决于其核心能力。这里先说一下格力电器拥有技术研发人员5000多人,400多个国际一流实验室,在国内外拥有技术专利超过8000项,其中发明专利2000多项以及9项“国际领先”水平的科技成果,是中国空调企业中拥有技术专利最多的企业。例如在研发格力“双级变频压缩机”技术时,该技术先后投入1600余万元,经由20多位工程师的不懈探索,凭借300余次标准试验反复验证之后,最终研发成功。该技术属国际首创,能够为空调提供更强大的“心脏”,可以在不增加能耗的前提下,大大提高制冷量、制热量和能效比。严冬季节,制热量可提升40%以上;酷暑季节,制冷量能够提升35%以上。董明珠把这样的成绩归功于“创新”。“一个没有创新的企业是没有灵魂的企业,要想作为一个有灵魂的企业,就必须要拥有创新的技术”。正是得益于准确定位,自主创新,格力电器自1995年起连续18年居中国空调行业销量首位,自2005年起连续8年位居全球销量第一。专业化是格力最突出的经营特色,也是格力实现技术创新、抢占市场制高点的关键所在。技术创新是多种“需要”刺激的结果,源自技术创新系统内外的各种刺激信息,包括企业内部的职能部门之间,企业与用户、供应商、上下游企业、大学和研究机构甚至是国外的创新机构的信息和知识的交流。“思消费者之所思,想消费者之所想”,这一原则始终贯穿于格力的技术创新理念里,消费者需要能效高、噪音低、更冷、更静、还省电的空调,于是,1992年格力研制了“空调王”,立即引起轰动。
综合分析一下格力的发展,1992年,格力是一个年产量不足两万台的年生产能力,随后,总经理紧抓技术创新不放,就在1992年开始着手研制技能的分体机“空调王”。1993年格力人在2万台的流水线上生产了12万台空调。接下来,格力人开始研制世界上噪声最小的空调。1996年成功研制出了“冷静王”。接着又研制世界上最便宜的空调。在国际市场上格力空调价位达到与日本产品基本持平。朱江洪第一次去美国,看到可口可乐公司自动售货机颜色艳丽,便产生了制造带画面空调机的想法。灯箱柜式空调机研发出来,非常受市场欢迎。2002年又研发出变频空调,2002 年才刚刚投入市场的最新变频技术,与普通直流变频技术相比,具有效率高、控制电机运行平稳、噪音低等优点,在目前的空调节能技术领域最为环保节能,能效比也比较高。目前只有日本松下、三菱、大金等少数公司掌握了该变频技术。2003年研制出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离心式冷水机组。2005年推出大型离心式冷水机组,2008年成功推出“世界首台”高效离心式冷水机组。2010年在德国柏林电子展举行的“2010 中国家用电器创新奖”颁奖典礼上,格力电器(000651)的U 系列超薄变频空调荣获了“家用电器技术创新”大奖,再次展现“中国创造”魅力,受到了全球家电行业的一致推崇。2012年创新出一种以格力为代表的股份制销售公司自建渠道模式。
企业的经济效益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能否不断地激发与产生创造性思想,并将这些创造性思想付诸实现。任何一个成功的技术创新总是从创造性思维开始,逐步形成一个创新方案。不论是产品创新,不论是工艺创新,都需有创造性思想。为了适应经营环境的变化,调整生产组织与管理组织,也需有创造性思想。创造性是科学技术进步和推进各项工作不可缺少的源泉,创造性是做好各方面工作的普遍要求。在技术创新工作的各个阶段,都离不开人们的创造性。做好一项
技术创新,需要自始至终地发挥人们的创造性。开发人们的创造力必须要有正确的指导思想,要敢于对现状(包括思想、技术、方案等)抱怀疑和批判的态度,有了这种思想和态度才会去冲破根深蒂固的旧观念。有了正确的指导思想,还需有良好的环境才能把蕴藏在广大科技人员和职工中的巨大创造能力发挥出来,实际上,存在着很多阻碍创造力发挥的因素。因此,技术创新可以说是企业培育竞争能力、飞速发展的最有效的途径。在技术创新中,企业必须要成为技术创新的主体,这还需要包括以下几方面:
1、企业成为技术创新的投资主体。企业应该明白自己是整个技术创新活动过程中的投资主体,并在投资过程中不断调整投资结构,增大投资规模,改变投资方式和拓展投资渠道,以此来改善目前投资总量严重不足的现状。企业还可在国家产业政策的宏观指导下,根据市场需求变化和市场竞争的格局来自主选择适合本企业的技术创新项目,并进行该项目的筹资、投资。只有这种投资自主权才能使企业真正做到自主经营、自我约束、自负盈亏,才能积极稳妥地实施从产品开发到商业化的一系列技术创新活动,才会真正以主人公的态度对技术创新负责。
2、企业是技术创新的风险主体。技术创新并不是一帆风顺的,技术创新者必须承担诸如创新失败、创新不能达到预期目的等风险。因而,企业要成为创新的风险主体,只有使企业与技术创新的/风险0挂钩,企业才会有压力,才会把压力转变为动力,真正做好技术创新。否则,不仅不会搞好技术创新,而且会使企业的技术创新的主体地位变得毫无意义。
3、企业是技术创新的决策主体。直接面对市场的是企业,只有企业最清楚自己该做什么。企业会比较合理地根据目前的技术信息和市场状况,来决定技术是否立刻更新,搞什么样的技术创新项目来生产市场上所需求的新产品,以及如何才能顺利实现该项技术创新。此外,企业成为技术创新的决策主体,会大大
提高企业技术创新的积极性,想方设法提高技术创新能力,为自己能不断地进行持续创新创造最有利的条件。4.企业是技术创新的利益分配主体。在发达国家,技术创新更多表现为企业行为,企业不追求技术创新,就没有生存空间。相应地,技术创新能为企业带来丰厚的利润,更重要的是企业成了技术创新活动的利益分配主体。如此以来,企业就有技术创新的内在动力和压力。在我国,目前国有企业技术创新的积极性不高的原因是:国企没有成为利益分配主体,利益分配不明确;要激活国企技术创新的积极性,就必须使国企成为技术创新的利益分配主体。
5、企业是技术创新的研究与开发主体。小企业可以根据自身的优、缺点,以委托方式让科研机构代为从事技术创新。但是,大中型企业就必须依靠在资源投入能力、研发能力、营销能力、产出能力等方面的优势,建立企业科技研究开发中心为企业技术创新服务,使企业成为技术创新的研究开发主体。
第三篇:临沂移动宽带(WLAN)建设与维护流程
临沂移动宽带(WLAN)建设与维护流程
一、选址流程
1、各县区根据业务发展需求和用户需求,由各县区移动宽带(WLAN)综合办公室副主任将需求根据《移动宽带(WLAN)站点建设申请表》填写并上报至高仁彪邮箱,不符合业务发展需求站点由高仁彪1日内进行驳回。
2、对于符合业务发展需求的站点,由高仁彪1日内发送至刘秉杭邮箱进行站点建设确认,由刘秉杭1日内安排无线小组人员张开华、传输小组人员上官士涛、设计人员、施工人员对站点进行移动宽带(WLAN)网络建设。
3、对于有协调费用的站点,在不超过站点设计总费用6%的范围内,由各县区公司根据财务要求取得符合税法要求的有效发票,发票费用项目名称可为“工程服务费”、“建设代理服务费”等与工程建设服务相关的项目,不得与客户发展社会渠道酬金混同,然后按工程付款流程直接支取。对于无法开具发票县区将由市公司移动宽带(WLAN)综合办公室集中联系相关人员代开解决。
4、所有被批准建设站点,协调人员需在建设开通前完成站点相关协议的签订,并上缴各县区移动宽带(WLAN)综合办公室归档,避免建设后无法开通的情况。
5、本着站点建设一批、储备一批、洽谈一批的原则,每周五由各县区公司移动宽带(WLAN)综合办公室副主任将对所
辖范围内所有站点摸查情况按照《移动宽带(WLAN)站点建设申请表》进行填写上报至刘秉杭邮箱并及时更新协调人员等相关信息。
二、设计流程
1、在市公司移动宽带(WLAN)综合办公室安排网络建设1日内,由各县区移动宽带(WLAN)综合办公室副主任组织传输、无线设计院,传输、无线施工队伍,以及协调人员共同到达现场进行方案协商确认,并签订勘测记录表。对于特殊设备使用(如射灯、路灯天线)需现场联系市公司移动宽带(WLAN)综合办公室崔晓明经理和刘秉杭确认后方可使用,确认后当日仍需提交申请邮件。
2、现场勘测完成后,设计人员需现场提供具体施工文字方案,并提供估算物料清单给施工人员,施工人员根据清单到相关县区仓库进行物料领取。
3、勘测后3日内由设计院提供具体设计方案至无线小组和传输小组审核,无线小组和传输小组审核需在1日内完成审核并下发到各县区移动宽带(WLAN)综合办公室副主任和施工队伍。无线小组、传输小组需同时做好方案的存档。
4、坚决杜绝无设计施工或不按照设计施工的情况,对于施工中需要修改方案地方需由设计人员重新设计后方可更改。
三、物料领取流程
1、在站点现场勘测完成24小时内,由施工人员根据设计单
位提供清单,填写移动公司物料领取单至各县区仓库领取物料(区公司物料集中管理,县公司由县公司管理)。领取物料时必须写明具体站点并由县区公司网络部主任签字方可领取。
2、对于非主设备物料管理由县公司负责,所有主设备由市公司负责。非主设备物料在即将使用完时,由县区公司根据站点建设计划提交物料领取申请至无线小组张开华进行领取,领取同时需提交施工单位填写的领料单。根据领料单核实物料剩余较多的物品不给予安排领取。
3、站点开通所使用主设备如AP、交换机、ONU等,要求在具备全面开通条件后根据设计方案进行领取,且所有领取设备领取后3日内必须入网开通。各县区在有相关需求时需提前1天通过邮件向综合小组崔经理、刘秉杭申请,由综合小组安排传输小组或无线小组根据方案和前期领取情况核实领取主设备数量,相符主设备给予领取,不符主设备由相关传输小组或无线小组同相关县区核实。紧急、重要站点请及时电话沟通。
4、建设涉及的无线相关设备由无线小组张开华负责具体管理统计,传输相关设备由传输小组上官士涛负责具体管理统计,综合小组负责管理所有物料的总体使用情况。对于不足设备,无线小组、传输小组必须提前至少1个月提出相关申请,由综合小组督促进行订货。
四、施工流程
1、设备领取12小时内,施工人员必须开始站点的施工工作,无线部分施工要求每30面天线施工时间为3天,施工天数根据天线递增进行增加,光缆部分施工队伍根据光缆长度和难度,3-6天完成引入。对于无法按时间完成施工的队伍,有各县区公司负责督促管理,若施工队伍存在影响开通进度或不听从指挥的情况,由各县区移动宽带(WLAN)综合办公室副主任实时将站点对应的具体情况发送邮件至崔晓明经理和刘秉杭邮箱。
2、施工过程中,厂家督导人员负责施工队伍言行和施工质量的检查和督促工作,施工必须按照施工规范进行施工,各县区公司必须安排人员至少每日对施工中站点具体情况进行现场检查和督促,对于不符合施工规范情况责令施工人员进行整改。
3、根据省公司要求,施工建设中,对于施工部分需保留影像资料,尤其是主设备安装和天线安装部分影响资料,各县区公司随工人员需做好此项工作检查督促,在开通上报时无相关影响资料将不计算为合格开通站点。
4、施工过程中所涉及电源线自本楼内楼底至楼顶取电所使用电源线为集成厂家负责,由楼底至供电汇聚点或至移动机房电源线由移动公司负责;AP、交换机所使用插排厂家负责,ONU所使用插排移动公司负责;电表由厂家负责。若站点使
用复合光缆进行建设,复合光缆由线路施工队伍进行布放,无线施工队伍负责电源线的连接和插排提供。
5、若站点内存在GSM/TD需求,站点内光缆光芯的跳接由传输小组负责完成,跳接和熔接必须按照设计方案进行,完成后需当日将相关信息反馈至无线小组。
6、各县区移动宽带(WLAN)综合办公室需做好工程建设的整体调度、管理和检查工作,务必确保无线、传输建设同时快速进行。建设中需要施工单位提供物料,督促施工单位提前准备避免影响正常建设,若施工队伍不听从指挥的情况,由各县区移动宽带(WLAN)综合办公室副主任实时将站点对应的具体情况发送邮件至崔晓明经理和刘秉杭邮箱
五、开通流程
1、对于领取后安装的主设备,必须在设备安装后当日或设备开通前4小时,由各县区移动宽带(WLAN)综合办公室副主任将AP设备厂家名称和MAC地址、ONU设备SN码、站点名称、接入OLT名称上报无线小组张开华、传输小组上官士涛和郑晓彬、数据小组王金鹏处,以便提前规划VLAN、NASID数据等。数据小组王金鹏需在站点开通前将规划VLAN、NASID数据发送到传输小组郑晓彬、无线小组张开华处,以便进行数据制作。
2、待安装好ONU、AP等主设备后(加好电,光路调通),ONU或AP会自动向OLT或AC进行注册,传输小组人员或数据制
作人员则可在OLT侧或AC侧看到相关SN码或MAC地址。
3、待相关主设备上线后,现场由设备安装人员同时将SN码、MAC地址等相关信息上报相关数据人员核对是否上线并进行数据制作,对于上报信息但无法检测到设备由现场设备安装人员进行处理排查。
ONU数据制作:现场人员需将ONU对应的站点名称和ONU的SN码报给传输小组类勇(***)或严佰兴(***)。由传输小组根据数据小组规划VLAN和NASID进行ONU数据制作。
核心网数据制作:在接到传输小组完成ONU数据制作后,通知数据小组王金鹏需在OLT接入的汇聚交换机上对应的端口透传VLAN,透传完成后根据分配好的VLAN和NASID在ME60上调测数据。
AP数据制作:在数据小组完成核心网数据制作后,通知无线小组张开华组织进行上线AP的数据制作,对于上报AP信息但监测未上线AP由无线小组对现场人员进行通知。
4、在进行站点设备开通同时,各县区现场人员需记录站点相关信息并按照《资源数据库统计表》进行整理,24小时内上报传输小组上官士涛和无线小组张开华,由传输小组上官士涛和无线小组张开华4小时内审核完成并负责更新省公司资源数据库。
六、验收认定流程
1、对开通站点采用二级认定验收机制,在站点建设开通后,3日内由各县区网络部门组织施工单位对站点网络建设施工工艺进行一级验收,通过后由县区网络部主任签字并提交站点初验报告单至各县区公司移动宽带(WLAN)综合办公室。验收通过后站点必须有所有天线、主设备、以及相关施工内容的影像材料并在开通认定完成前通过邮件发送至无线小组张开华和传输小组上官士涛邮箱。2、5日内由各县区移动宽带(WLAN)综合办公室组织各县区市场部、网络部和施工单位对站点进行覆盖情况联合验收,要求站点必须达到100%覆盖,对于达不到覆盖要求的区域,由各县区网络部组织施工单位3日内完成整改再次验收。验收通过后由各县区公司市场部主任签字。
3、二级验收后,1日内由各县区移动宽带(WLAN)综合办公室主任将《移动宽带(站点)验收交接确认单》通过邮件或上报市公司移动宽带(WLAN)综合办公室崔晓明经理、刘秉杭、高仁彪邮箱,市公司移动宽带(WLAN)综合办公室通过后台数据,确认该站点有效开通,计入指标完成。完成7日内由市公司移动宽带(WLAN)综合办公室针对站点宣传、业务发展、网络建设情况对站点进行抽检和站点达标验收。
4、《移动宽带(站点)验收交接确认单》由各县区移动宽带(WLAN)综合办公室保留存档,以备检查。验收通过后站点
内所有天线、主设备、以及相关施工内容的影像材料县区公司需要负责存档待差。
5、对于达不到100%覆盖站点和未提交《确认单》的站点将不作为开通站点进行计算。
七、维护流程
1、故障发现派单
由无线小组张开华组织人员对所有厂家AP设备进行监控,对于存在的移动宽带(WLAN)网络故障,通过EMOS3工单或邮件派发到各区公司,由各县区公司安排各县区驻扎集成厂家对站点进行故障落实和处理工作。对于紧急故障或重大故障需及时电话通知。
2、故障责任划分
对于传输引发的设备故障,维护厂家需当场通知各县区或市公司传输相关维护人员,并同时通知各县区相关负责人员,由县区公司负责督促解决。
对于供电问题导致设备故障,若无协调问题,由维护单位按照考核时限进行处理,若协调原因导致,需现场联系县区公司相关人员配合解决。
对于设备原因或施工工艺等原因导致故障,有维护单位在规定时间内负责处理完成。
3、故障处理确认
在维护单位或相关人员按照规定时限处理完成故障后,由各县区公司通过工单或邮件形式进行故障反馈,并说明具体原因,对于超时未进行反馈的按照相关办法进行考核。
4、故障时限
4.1非传输、协调原因故障:
故障处理时限为县城、市区1小时、乡镇、农村2小时,故障处理人员处理完成后逐条将站点情况通过工单、邮件进行反馈。优化中心每日对各县区、各厂家维护情况进行通报。4.2对于不可抗拒因素导致故障:
对于考核时限内无法解决的故障站点,考核时限内由县区公司相关人员对故障进行单独说明,制定解决措施和考核时限,维护厂家每日反馈进展情况,待解决后回复工单或邮件。4.3传输原因导致故障:
由各县区或市公司线路班负责对传输原因故障进行落实,在不涉及重新布放光缆的情况,要求4小时内完成处理。超时完成的将对各县区公司或传输中心进行考核。4.4协调原因导致故障
由各县区负责协调人员对问题进行协调,集成厂家配合,并对故障通过邮件及时反馈原因说明,待解决后回复工单或邮件。
八、投诉处理流程
(一)县区公司移动宽带(WLAN)处理流程
1、县区公司收到用户移动宽带(WLAN)投诉后(网络服务电话接听到的投诉单、市公司转发的投诉单、员工发现的移动宽带(WLAN)问题等),投诉处理人员应携带移动宽带(WLAN)测试手机、移动宽带(WLAN)测试表格(见附件)到现场测试。因移动宽带(WLAN)投诉主要集中在夜间忙时20点-23点,各单位应安排夜间值班人员,做好人员及车辆安排,及时赶到现场。
2、投诉处理人员测试时认真填写移动宽带(WLAN)测试表,并判断是用户终端原因还是网络原因。
(1)若终端原因导致,由各单位测试人员进行现场处理;(2)若是故障原因造成的,电话联系无线小组顾晗(***,66718),详细描述故障现象。无线小组根据故障现象进行远程指导(如AP复位等)。故障处理完毕后县区公司投诉处理人员进行现场测试,并联系用户回访,确认无问题后才可离开。如不能当场解决,网优安排故障处理人员前去处理。
(3)若是非故障原因造成,需要进行信号加强、AP扩容或新建站点,在无协调问题前提下,由各单位组织施工单位在1-3日内完成AP扩容或覆盖完善工作;若需进行新建,由各单位负责进行协调新建,按照建设流程3-10天内完成站点建设开通工作,并提前向投诉人说明情况。
3、移动宽带(WLAN)投诉测试表格请在测试后两个工作日内发送到上传到13服务器-县公司-2011年县公司-移动宽带(WLAN)投诉测试表目录下(区公司发邮件到wangchuangye@sd.chinamobile.com)邮箱,网优做好汇总存档工作。
(二)网络部移动宽带(WLAN)处理流程
1、网优或交换收到移动宽带(WLAN)投诉后(EOMS投诉单、网络部转发投诉单、客服转发的投诉单等),两中心协同判断是否AC或AP故障。AC故障由交换负责处理,AP故障由网优负责处理。网优进行测试并回访用户,确认问题解决。
2、若不是ACAP故障,则由网优牵头,协同传输专业人员到现场查看交换机及传输设备的状态,迅速处理故障;故障处理完毕由网优进行现场测试,并联系用户进行回访,确认无问题后才可离开。
3、网优投诉处理人员负责填写移动宽带(WLAN)测试表,并予以存档。
九、考核办法
(一)县区公司考核部分
1、全面覆盖率考核:要求所有建设站点必须达到全面覆盖,自6月起,全面覆盖率低于95%每少1%扣0.5分,不设上限。
2、大中专院校建设考核:自6月起,大中专校园将不冲减
住宅小区数量,要求6月必须完成所有学校的全面覆盖建设,每少5%扣1分,对于率先完成的前3名县区,分别加3、2、1分。
3、共基站类站点开通考核:要求各县区6月15日前完成下发的共基站站点的开通,起每少5%扣1分,对于率先完成的前3名县区,分别加3、2、1分。
4、站点设计考核:要求对站点进行首次勘测时,设计单位、施工单位和协调人员必须同时到现场进行确认设计方案,并签订勘测记录表,若出现无设计施工情况,每站点扣0.5分。
5、单AP站点进行考核:对于有建设需求的单AP站点将不作为任务数进行计算,自6月起,若设计不是单AP站点但仍未完成改造的将根据站点数量每站点扣0.1分,不设上限。
(二)各中心考核办法
1、无线小组、传输小组需做好设计方案的审核,并与1日内进行审核下发,对于审核方案需做好存档,若长时间未完成审核影响施工建设或审核后方案存在问题,每次中心扣0.1分,上限3分。
2、无线小组、传输小组需做好出入库设备的管理,并做好台账记录,所有出入库必须与站点一一对应,并做好ALM系统中出入库信息的整理。若出现设备管理明细不全、未审核领取或设备乱领乱发的情况,每次扣中心0.5分,对于未及时预警设备缺货问题,影响正常施工建设,每次扣中心0.5
分。
3、对于市区、罗庄、河东、兰山、重客的无线建设、传输引入进度,无线小组、传输小组需同时配合督促,对于影响开通进度的情况请配合进行督促解决,对于三小组原因影响站点开通,每站次扣0.1分,上限3分。
4、传输小组、无线小组需做好日报进度的更新,每日必须及时反馈各级站点的进度并按要求时间进行反馈,若未及时反馈每次扣中心0.1分。
5、传输小组、无线小组、数据小组需做好故障和投诉的及时处理配合工作,若因三小组原因导致故障或投诉无法及时处理,每站次扣中心0.1分。
6、传输小组、无线小组需做好资源数据库的整理和及时更新,对于资源数据库更新不及时导致被省公司通报或更新数据与实际数据差距超过5%的情况,每次扣中心0.5分,不设上限。
7、数据小组需做好日常核心网监控和巡检,若因核心网问题或数据问题影响站点正常使用引发大量投诉,每次扣中心0.5分。
(三)施工单位考核 1.施工建设考核:
1.1站点协调完成且确定施工方案后,对于中小型站点(30面天线以下)要求施工厂家三日内完成室内分布所有施工,若未完成,每超时24小时扣0.5分,超时48小时则落实具体人员并对具体人员进行处罚;
1.2施工过程中若因施工工艺或施工人员人为因素引发业主或县公司投诉,每次扣1分;
1.3施工完成后未保留影响资料或相关设备编号的,每站点扣1分,在接到通知后24小时补充相关资料,未按时反馈的每超时6小时扣0.5分
1.4施工未按照设计方案施工或修改施工方案未经设计院设计的每站点每次扣1分。
1.5若未按要求配备督导人员或配备督导人员不具备相应工作技能,每人每天扣0.5分,不设上限;施工队伍未按要求配臵,影响工程建设进度,每队伍每天扣0.5分;对于紧急工作需要临时调配的情况,若及时相应并按要求完成,可视情况给予1-3分加分。2.开通考核:
2.1施工完成后若具备条件未开通站点,每站点每24小时扣0.5分;若站点不具备条件未完成开通,需每日跟踪站点进度情况,未跟踪反馈的厂家每日扣0.5分;
2.2 对于高层建筑物,站点开通后需同时对高层信号进行测试,并在当日内反馈高层通话测试报告,开通后12小时未反馈测试报告的厂家,每超时6小时扣0.5分;
2.3站点开通后施工厂家需在三日内对站点进行一次全面自
检,若未完成,每超时24小时扣0.5分,自检后若经检查仍存在安全隐患或施工工艺问题,每处扣0.5分,责令2日整改完成,若再次检查发现仍存在问题加倍扣分; 3.巡检考核:
3.1根据移动宽带(WLAN)维护管理办法,维护厂家需每月至少进行一次巡检,或按照移动公司要求进行,每次巡检后需上报巡检报告并24小时内更新相关资料,每月未按时反馈或及时更新的维护厂家,每超时6小时扣0.5分。3.2各县区每月对巡检站点进行抽查,如有未巡视到或未按巡检要求进行巡检的站点每发现一处扣1分;
3.3在巡检和日常维护中遇到安全隐患或故障未及时处理,每发现一处扣2分;
3.4检查发现站点资料存在严重问题的,每发现一处扣0.5分;
3.5抽查出未按月度计划内容维护的,缺少每站点、每项扣0.1分; 4.故障考核:
4.1由于故障导致统计指标被网络部通报的,出现一次扣1分;被省公司通报的,出现一次扣2分;
4.2设备故障发生后,在不涉及重新布放天馈线的情况下,市区、县城应0.5小时内处理完毕,并且与值班监控人员确认;乡镇、农村需2小时内处理完毕,并且与值班监控人员
确认,如超时每小时扣0.5分,不设上限;微蜂窝、TD、AP退服时长超过4小时或处理完微蜂窝、TD、AP退服未及时反馈,每发现一次扣1分; 5.投诉考核:
5.1发生在设备覆盖范围内,因设备故障(因市电问题、业主装修、移动公司备品备件不足等非代维公司原因外)处理不及时或与用户解释不当导致投诉,每发生一次重复扣1分,越级投诉扣2分,不设上限;
5.2被业主投诉态度或服务不好,经查实后,每发生一次扣3分,如遇特别严重有损移动公司形象的扣10分;
各县区需在每月1日前反馈各集成单位的考核成绩至移动宽带(WLAN)综合办公室崔晓明经理、刘秉杭邮箱,未及时反馈视作考核成绩满分。
第四篇:科学认识城乡一体化与区域经济一体化战略
科学认识城乡一体化与区域经济一体化战略
近年来,城乡一体化、区域经济一体化等战略再次成为政府部门和学术界瞩目的焦点,反映了两者已成为经济发展的大势所趋。特别是在中共十六届三中全会通过的《决定》中,从“五个统筹”的战略高度,将城乡发展与区域发展、经济发展与社会发展、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国内发展与对外开放有机结合起来,体现了发展战略的宏观性、全局性和长远性的特点。为了更好地理解中央文件的精神,下面就城乡一体化与区域经济一体化两者的关系谈几点认识。
1.正确认识实现城乡一体化和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基本条件
城乡一体化是指在生产力高度发达的基础上,城乡之间通过资源和生产要素的自由流动和优化配置,相互协作,优势互补,以城带乡,以乡促城,互为市场,互相服务,城乡经济、社会、文化和生态日益融合、持续趋优的动态发展过程。其实质是破除城乡分割和对立,加强城乡联系,推进城乡平等与融合发展,形成农业现代化、农村工业化、农村城市化、生态和谐化、社会文明化整体推进的发展格局,实现城乡一体的工业化、城市化和现代化。实现城乡一体化需要具备下列基本条件:(1)工业化基本完成,迈向后工业社会;(2)城市化发展从市区集聚化阶段进入郊区扩散化阶段;(3)都市型农业现代化初具规模;(4)中心城区和郊区之间快速交通网络一体化格局逐步形成;(5)城乡平等发展体制初步形成。
区域经济一体化是指多个行政区经济在体制上组合成为更大规模的经济共同体。其实质在于以区域为基础,提高资源配置的效率。实现这一目标的必要条件是:在一体化区域内,消除阻碍商品和生产要素自由流动的一切障碍,以及一切以区域界限为依据的歧视政策和行为;区域中心城市有较强的综合经济实力:经济整合程度高,并形成区域之间合理的利益分配机制。
城乡一体化主要着眼于行政区域内部城乡的协调发展,而区域经济一体化则更多地着眼于跨行政区域的互动协调发展。因此,城乡一体化是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前提和基础。另一方面,城乡一体化要实现的交通一体化、市场一体化、产业一体化、制度一体化、空间一体化和社会文明一体化等战略目标和战略重点,也是区域经济一体化的核心内容和实践任务,两者存在紧密的内在关联性。
2.推进城乡一体化应注意城乡经济运行机制和规律的差异性
我国城乡经济运行机制和规律具有下列明显差异:
(1)农村经济以农业为基础,而农业是经济效益低但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大的产业;城市经济以非农产业为主,其生产效率比农业要高得多。无论是土地和资本的产出率还是劳动生产率,农业一般都不及非农产业。
(2)在城乡之间,存在工业经济与农业经济的规模报酬递增幅度的差异。由于农业技术创新和扩散速度低于工业技术创新和扩散速度,加之我国农业本身的分散性和小规模经营特点,因而在目前城乡生产技术水平木高及土地流转制度不完善的条件下,农业经济的规模报酬递增幅度一般要低于工业经济的规模报酬递增幅度。
(3)农民的收益与风险呈一定的负相关关系,而城市居民的收益与风险呈明显的正相关关系。与工业经济、服务业经济相比,农业生产更多地受控于自然条件,各种自然风险和市场风险均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农业生产和经营,而且自然风险和市场风险越大,农业生产和经营的损失就可能越大。而在城市经济活动中,更常见到的现象是,风险越大,收益就可能越高。
(4)城乡居民的权利和义务不平等。在过去的计划经济条件下,我国在城乡之间实行了一系列有明显差别的体制和政策,形成了典型的城乡二元经济社会结构。目前,虽然有一部分体制和政策障碍已经基本消除,但在城乡居民就业制度、教育制度和社会保障制度等方面的不平等待遇依然可见。如目前在城市实行的医疗保险、养老保险、失业保险制度尚未覆盖到广大农村,农村人口没有享受到现代福利社会带来的福利,而只能以各自所承包的土地作为社会保障的替代物,因而难免会导致地方政府职能的错位、缺位和越位现象。而且,城市贫困人口还可―以分享到经济增长的成果,而大量的农民难以分享到经济增长的成果。
(5)城乡资源配置效率存在较大差异。一方面,由于农业的分工程度低于制造业,因而它所能获得的利益也将小于制造业,并使得劳动力从农业转移到制造业。另一方面,由于城市非农产业布局具有集聚性和专业化等特征,易于通过产业集聚与产业间的专业分工和协作来获取集聚经济效益、规模经济效益和范围经济效益。而分散性和多样性则是农业生产布局的基本特征,故农村地区的资源配置效率要远低于城市地区。
综合言之,农业主要是一个社会公益性的产业,因而应当弱化农业土地的就业功能和社会保障功能,强化其生态保护功能;农村地区又是一个资源配置效率相对较低的空间,因而不宜向农业和农村索取过多的经济增长效益,而应通过统筹城乡发展,构建一种由城市空、间返还一部分效益给农村空间的补偿机制。
3.区域经济一体化宜分层次、分阶段循序渐进
区域经济一体化是一个长远战略和长期过程,不可能一蹴而就,而应分层次、分阶段循序渐进。英国学者彼得 罗布森认为,一体化可分为合作、协调一致和一体化三个层次。合作是指在某些特定领域内各城市、各地区在政策和措施上自愿的、非强制性的互动行为。协调一致是指各城市、各地区以协定的方式统一行动、统一制定法律法规等。一体化则是指将某些经济职能和手段指派给同盟或共同体,并在同盟或共同体层面上协同运作。从上述三个层次来看,我国区域经济发展大多处于第一层次或由第一层次向第二层次跨越。在不同的层次或阶段,有不同的战略重点和措施。第二层次的战略重点是加强政策、制度和法律法规的区域协调,如实行共同的经济政策,建立共同市场制度,制定统一的法律法规或行动准则等。
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基本动因是减少区域政策导致的市场扭曲所带来的配置和效率成本。因此,要重视区域一体化进程中的政策和制度协调,着力营造一种区域经济发展无差异的政策环境,建立一个无障碍和无壁垒的共同市场。值得注意的是,共同市场的建立远非瞬息即成。欧共体经过30年的发展,直至通过了完成内部市场的众多立法提案后所采取的行动,才开始达到真正统一市场的要求。
4.推进区域经济一体化要重视构建合理的利益分配机制
在经济区域与行政区划整合的过程中,首要动力是经济利益。毫无疑问,区域经济一体化所带来的整体利益要大于各城市、各地区孤立发展时的局部利益之和。但如何分享区域经济一体化所带来的利益又是一个极为重要而敏感的问题,它既影响到一体化计划能否实施,又关系到该计划能否持续下去并取得成效。实践经验表明,区域之间的经济利益若得到了兼顾,区域之间的经济联系将趋于密切。因此,区域之间的利益分配方式及其公正性和可接受性便成为瞩目的焦点。公正的利益分配方式不仅有助于保障区域经济一体化进程中的社会稳定,而且有助于国家生态安全的总体部署。
我国现行税收、财政、金融划地而治,行政区的利益边界与经济区的利益边界不整合,而协调两者利益分配结构的谈判机制、监督机制、仲裁机制又未相应建立起来,极大地制约着区域经济一体化向广度和深度推进。另一方面,区域经济发展中客观存在的不平衡性,也要求建立区域之间的转移支付制度或利益补偿机制。而现行区域之间利益补偿机制的缺失或转移支付制度的不完善和转移支付能力不足,难以取得理想的互惠互利的预期效果,促使地方政府寻求地方利益的扩张冲动远胜于对区域整体利益或共同利益的追求热情。
5.推进区域经济一体化应当坚持对内开放与对外开放并举
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基本目标在于以区域为基础,提高资源配置的效率。这就要求消除产品和要素自由流动的一切障碍,消除以行政区界为依据的各种歧视性做法。因而对内开放与对外开放同等重要。但在我国,不少城市或地区对内开放的深度、广度和力度远不及对外开放,对内开放与经济发展的内在要求相比显得迟滞而乏力,致使有限的经济和社会资源未能发挥出最佳效应。一方面,由于缺乏统一规划和统一政策,区域经济合作还只具有形式上的发展而缺乏内在机制上的进展,致使很多要素市场尚未以整个区域为载体来运行,各城市间巾场关联度不高,制约着区域市场一体化的深度发育。另一方面,区内不少城市热衷于积极发展对外合作,偏重同跨国公司进行产业整合,却疏于区域内部的产业协调,既削弱了本土产业竞争力,又导致区域经济一体化与经济全球化互相割裂的现象。
兹举一例为证。浙江省临安市马啸乡银龙坞村与同在一条沟谷的安徽省绩溪县逍遥乡逍遥村仅一河之隔,但由于行政区划上的原因,逍遥村的小学生若要到本乡或本县城上学,则要翻山越岭,交通极为不便;若要到邻近的马啸乡上学,则需支付一笔较高的赞助费。在这种两难处境下,逍遥村无奈只好自办小学,结果出现了五个年级仅有7个学生和1个老师的奇特现象。除了自然和历史的原因以外,行政区划分割是造成这种现象的主要症结。既然我们可以把河流作为行政区划的分界线,那么为什么就不能稍作调整,改以山脊线作为行政区划的新界线呢?这样,不就可以消除这种奇特的行政割据现象了吗?由此可见,我们在实行开放政策时,不能“重外轻内”,而应当坚持“内外并举”。
6.区域经济一体化需要多方合力推进
在经济共同体中,无论是利益主体多元化中权利边际的确定,还是政府行为的约束和规范,无论是投资者安全感的获得,抑或劳动者权益的维护,无论是城市综合竞争力的提升,还是区域创新能力的提高,都需要法律发挥促进和保障作用。因此,法制环境的建立和完善既是区域经济一体化形成的一个重要条件,又是提升区域经济一体化的一种重要手段。但区域经济一体化是一项系统工程,仅从某一个方面或依靠某一种力量孤军推进,是难以奏效的。即使是法律法规,也不例外。仅就消除地方保护主义来说,单纯依赖法律手段仍有其不足之处,因为法律虽能从现象上消除地方保护主义的各种形式,但不能从本质上消除其产生的根源;法规虽可强制性地将地方保护主义行为压下去,但不久它又会变换形式重新出现。况且,一些地方性法规有时往往又会异化为行政区域之间的技术性障碍,进而对区域之间的经济贸易往来形成不合理的限制。所以,只有通过政府、市场和行业协会三方联动,形成政府引导力量、市场驱动力量、行业协会推动力量和国际化促动力量等四股合力,才能有效推动区域经济一体化进程。
第五篇:供销合作社发展创新模式与领先企业分析
作为国内零售网点最密集,且在一定程度上具垄断特性的供销合作社系统,是计划经济到目前为止仅剩的产物之一。鉴于其定位于村镇市场的独特之处,其前景也被看好。随着三农经济的发展,广袤农村地区的商业零售市场开始培育起来,农村地区潜在的消费需求也是各大零售业巨头觊觎的目标。如果改制顺利,国内将由此诞生世界级的“流通巨无霸”。
2012年,全国供销合作社系统经济运行态势总体良好,主要经济指标继续保持较快增长,主营业务稳定发展。2012年上半年,全系统实现销售总额11258.3亿元,同比增长29.7%;全系统企业汇总利润75.8亿元,同比增长27%。
本报告利用前瞻资讯长期对供销合作社跟踪搜集的市场数据,全面而准确地为您从行业的整体高度来架构分析体系。报告主要分析了中国供销合作社的发展历程与背景;中国供销合作社的发展现状;中国供销合作社的经营模式及定位;中国供销合作社“新网工程”的建设进度及规划;国际供销合作社发展模式与经验借鉴;中国供销合作社的体制改革与创新;中国供销合作社典型机构及社有企业经营情况,最后分析了新农村建设背景下供销合作社的发展前景。同时,佐之以全行业近年来全面详实的一手市场数据,让您全面、准确地把握整个行业的市场走向和发展趋势,从而在竞争中赢得先机!
本报告最大的特点就是前瞻性和适时性。报告根据供销合作社的发展轨迹及多年的实践经验,对供销合作社未来的发展趋势做出审慎分析与预测。是供销合作社机构、供销合作社社有企业准确了解行业当前最新发展动态,把握市场机会,做出正确经营决策和明确发展方向不可多得的精品。
本报告将帮助供销合作社、社有企业准确了解行业当前最新发展动向,及早发现供销合作社市场的空白点、机会点、增长点和盈利点„„,前瞻性地把握行业未被满足的市场需求和趋势,形成企业良好的可持续发展优势,有效规避行业投资风险,更有效率地巩固或者拓展相应的战略性目标市场,牢牢把握行业竞争的主动权。
报告来源:前瞻网《中国供销合作社发展创新模式与领先企业分析报告》,百度报告名称可看报告详细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