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心理游戏网络成瘾测试题
心理游戏网络成瘾测试题
本问卷包含20个问题,请你根据自己近期的表现如实作答,回答等级分为:没有、极少、差不多、经常、总是;分别用1、2、3、4、5分代表,最后累加总分。
1.我花在互联网上的时间比预期的长。
2.当我试图减少上网时间时却无法做到。
3.因为上网我宁愿失去重要的人际交往甚至旷课。 4.上网没有明确目的,但就是不愿停下来。
5.我每天早上醒来,想做的第一件事就是上网。
6.我经常上网而影响学校功课及成绩。
7.我经常放弃需要完成的工作而去查E-mail. 8.我因经常上网而影响工作表现及学习效率。
9.常常对亲友、父母掩盖上网的行为。
10.每当我想到烦恼的事情总会避开而回想玩互联网时的愉快经历。 11.我只要有一段时间没上网,就会觉得自己好像错过了什么。 12.我认为没有互联网的世界是沉默、空洞、没有生气的。 13.当其他人打扰我用互联网时我会叫喊并恶骂对方。 14.我会因为今天迟了上网时间而失眠。
15.我在离线的时间会想互联网的事情想得出神。 16.我上网以后经常对自己说:“多给我几分钟。”
17.我尝试减少上网时间但失败。
18.我会尝试隐瞒自己上网的时间。
19.我会因为要上网而推掉与朋友外出的约会。
20.我不上网时会感到情绪低落,但上网后会恢复正常。 分析: 20-49分:你是一个正常的互联网用户,虽然花的时间较多,但你可以控制自己的使用量。 50-79:你会因为互联网而产生情绪问题,要好好安排及重新考虑互联网对你的生活有何影响。 80-100:互联网已经明显的影响到你的生活,应积极改进,摆脱依赖。
第二篇:心理班会课网络成瘾
网瘾的危害心理主题班会
初二(1)班班主任:刘微
【设计意图】 班会是班主任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的一种有效形式和重要阵地。班会课的目标是形成品德、培育理想、塑造人格、启迪智慧、丰富情感。而心理健康教育则是根据学生的心理发展规律和特点,针对学生在学习、生活、交往、成长、成才中普遍存在或可能出现的心理问题为重点,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通过心理训练或心理活动,培养和提高学生心理素质的教育活动。心理班会课就是以班主任为执教主体,以班会课为载体,充分运用心理辅导的理论、知识、方法与技术等,解决本班班级中具有共性、典型性的心理问题的教育活动。
【班情分析】 1.年龄心理特点。初二是整个中学阶段“最危险”的阶段,初二学生最难管,孩子刚上初一时还挺省心,对父母的话也能听进。可到了初二就开始越来越让人劳神了,你说往东,他非要往西,这种情况会发生在许多家庭。上课听不懂老师在讲什么,学习成绩明显下降,整日心事重重。
2.班级特点。本班共有29人,90%的孩子都是留守儿童,父母常年不在家,学生多由爷爷奶奶监管。学习上面,本班属于平行班,学生学习成绩较差,厌学情绪比较浓,而多数同学对网络产生较浓的兴趣,男同学多爱打网络游戏,女同学多爱网络聊天,大多数同学对网络有瘾。
【辅导目标】
1、通过对网络的讲解让学生对网络有一个客观的认识。
2、通过对网络成瘾的案列讲解与分析让学生认识网络成瘾及其危害。
3、通过此次活动让学生学会控制自己,从而戒掉网瘾。
【辅导重难点】
重点:通过此次活动让学生对网络成瘾及危害有一个清晰的认识,从而达到正确合理的使用网络,戒掉网络成瘾。
难点:认识网络成瘾的危害,戒掉网瘾。
【授课年级】八年级
【辅导准备】
1、班委讨论如何实施
2、购买必备的东西
3、班级布置
【辅导过程】
开场白:
1、青少年迷失与电脑网络的“虚拟世界”里,在这我们现实生活当中许多地方以得以常见。网络游戏、网络交友、网上聊天等的泛滥正在改变、侵蚀着一代人的生活„„
2、各位同学我想大家对网络电脑都很熟悉了吧!在做的各位可能都去过网吧吧!那么大家说说看上网是好还是不好呢?
用案例分析来直观展示网瘾的危害
★据最新统计,我国网民超过一亿,其中青少年网民占80%,青少年上网大多以玩游戏和聊天为主,网络成瘾、网络受骗、网络犯罪等问题日益突出。★我国网络成瘾的青少年高达250万人,14岁~24岁是网瘾最高发的时期,占整个网瘾青少年的90%。
★因为上网,全国的青少年犯罪率以每年10%的速度增长。
★济南在押的1500名少年犯中,70%是“网瘾”造成的,北京更是有90%的青少年犯罪案与“网瘾”有关。
★北京市约有20余万中学生迷恋网络或游戏,平均一次持续玩5小时以上的占72.9%。有65%的人认为上网很容易上瘾、很难控制。
★广州市穗港澳青少年研究所一项调查报告显示,10%的中学生有网络成瘾综合征的倾向。
★上网的大学生中80%以上访问过色情网站,经常光顾者占12%,网络色情是导致大学生性犯罪的重要原因之一。
★2002年浙江大学开除了120名学生,他们大都沉迷于网络不知归路„„★有个19岁女大学生,在网吧呆了7天后竟然不认识生父。
★一位清秀文静的孩子,因家里不让上网,曾经砍伤过父亲,自杀过6次。★更有位沉迷于网络游戏的13岁少年,面带微笑、双手平伸、双脚交*地以网络游戏中的飞天姿势从24楼一跃而下自杀身亡„„
★一名优秀学生,偶然一次光顾了一个色情网站,起初还感到面红耳赤,但却禁不住好奇多次打开那些赤裸裸的画面,最终导致犯强奸罪而被判刑。
★一位女生在与和她聊天达一年之久的一网友见面时被对方强*;而另一位
女生则在与男网友第三次会面时被杀害了„„
★某大学三年级学生进学校时曾拿了新生入学一等奖学金,但是后来沉迷于电脑游戏,旷课成了习惯,已经有10多门功课不及格,面临退学的危险。陶宏开教授曾经说:“中国千万个青少年的堕落,千万个家长的不幸都是从不健康的网络游戏开始„„
辩论题目
提问:从上面的案例大家认为上网和网瘾有什么区别?
小结:上网要看是干什么比如说是查资料啊、找对我们有益的东西啊、名箸啊之类的都可以。而网络就是真个人象吸毒品一样迷恋其中而不能自拔,甚至发生各种悲剧!
提问:我们应该对游戏下“逐客令”吗?玩游戏就不行吗?
小结:不应该的!现在许多家长都认为玩了游戏就会导致本性或学习下降,也有人会这样,因游戏的吸引力太大了没有意志的人是无法摆脱游戏的。当你和你掌握游戏时间就可以益脑,有一句话说得好“适度游戏益脑,沉迷游戏伤身”啊!我还是希望大家根游戏隔上一句话:道不同,则不相为谋。
提问:为什么有人会染上网瘾呢?
小结:因现在孩子只喜欢玩提起写作业就烦躁,或学习感到被动所以导致厌学。
华中师范大学特聘教授陶宏开认为,当下造成孩子上网成瘾的原因主要有三个:
☆家庭中家长和孩子不能顺利沟通;
☆目前学校只重分数、流行的教书不育人的“应试教育”,使孩子进一步迷失理想,厌恶学习;
☆大量低级媚俗、光怪陆离的文艺作品和电视节目。“这些都使得孩子们更容易沉溺于那些怪异刺激、虚无缥缈的电脑网络游戏中难以自拔。”陶宏开教授指出,“孩子一旦接触网络游戏和网聊,就非常容易着迷。”„„..4迷恋网瘾的人会怎样?
小结:会有孤独症、抑郁症、分裂症、焦虑症等严重症状。性格脾气暴躁、感情淡漠、不和家长讲话
5、吸毒者为什么以青少年为多:
小结:☆青少年多单纯无知,有强烈的好奇心,且从众心理强,☆成长过程中会遇到挫折,逆反心理强,精神空虚更经不起诱 惑,在网瘾中求刺激。
☆盲目追求时髦。
☆自我控制力弱。
☆轻信偏言„„
游戏:
准备材料。(铜丝长6厘米16根、硬纸板3-4张、长棍4根、线长1.5米6根)(班会所有节目完后颁发礼品))
1. 钓绿色。
池子里有10个纸牌,好的意思6个不好的意思4个。
用长棍钓上好的一个加一分,不好的减0.5分,累计分数最后谁最多随赢。
2.碰运气。
在天花板上垂钓10个气球每组选出一个代表去选气球,(有好有坏)好的加1分,坏的减0.5分。摆脱网瘾的方法
提问:那网瘾危害这么大,那我们应该怎样避免或者是摆脱它呢?
小结:作为老师特别是班主任应该耐心细致地作好这项工作。
☆反面堵正面疏。“堵”就是孩子在戒除网瘾之前最好不要碰电脑,或者严格控制上网时间,开始每天以不超过两小时为宜,然后慢慢减少。网络成瘾后一定要有一个真正的隔离期,这个时间对每个孩子都不一样,有的一个星期有的一个月。要遵循教育规律,不断尝试采用各种办法,耐心地打开他们心中的一个个死结;同时还要借助反面教材,让学生知道网瘾的巨大危害,努力消除他们对网络游戏的好奇心,让他们发自内心的远离网络游戏。“疏”就是要加强正面学习引导,多开展一些健康的文体活动,交流活动,使学生们把精力尽可能多的放到学习、健康的文体活动中来。使他们“无暇顾及网络游戏”让他们感到“原来除了上网,世界也是如此精彩。☆配合家长做好他们的思想工作,解决几个问题。针对已经有”网瘾"的学生,班主任找其谈话时往往是开门见山,直奔主题——这样是难以凑效的。结合一些成功的戒除网瘾个案,我认为应从以下四步进行:第一步,应该解决孩子对
家长、老师态度问题。要让他们认可家长和老师,并愿意把父母和老师当成朋友看待,而不是当作训斥者。这就需要家长和老师改变以往的教育方法,放下师长的架子,也试着去理解孩子,以平等的身份去和孩子交流。赢得孩子的信任和合作。第二步,解决孩子对网络游戏的态度问题。正面可以从人生的理想谈起,让他重新认识生活的美好和人生价值的体现以树立其对生活的热爱;反面再谈网瘾的危害,这样的反例举不胜举。同时还要让他们正确认识网络:在新时代没有网络是不行的。网络是用来工作、查资料、进行正常的交流的工具,而不是玩具。第三步,解决孩子对学习的态度问题。老师要能够切中要害的指出其学习上存在的问题,并帮助他一起制定切实可行的学习方案,鼓励其逐步实现一些小的进步,逐步找回自信和学习的兴趣。并发动其他学生伸出温暖的友谊之手。第四步,抓反复。家长应在时间、金钱上加以控制,最好能看在身边,让他真正回到生活学习的正轨后再慢慢放手。班主任应及时关注其细微的变化,及时的给以帮助和细致的心理工作。
☆联系公安,文化等部门加强对网吧的监管力度,对容许未成年人进入网吧的要加以重罚,通过严格的执法,坚决打击网络犯罪,为青少年提供一个规范,健康,文明的网络社会环境。
☆结合学生心理和身理特点进行有针对性的心理治疗
转移注意法在其他活动中寻找快乐,如欣赏一曲优美抒情的音乐,去运动场跑步、打球 读一些轻松愉快、有趣味的书刊,或与朋友逛街、散步、看电影、郊游等等。对于一些因过度上网而产生孤独、忧郁等情绪的学生,应鼓励他们多参加体育锻炼,有助于促进大脑中神经肚物质的释放。
只要不放弃,总有一次爱的付出能让孩子回到你的身边!
班长代表全班同学提出倡议:正确科学合理地使用网络,让我们做网络的主人,而不是做网络的奴隶,让它更好地为我们学习生活服务!
总结
我们的日常生活越来越离不开网络,经过刚才同学们的辩论和游戏可以知道它是一把双刃剑,它给我们带来便利的同时也可能会给我们带来很多负面的影响!追求健康上网,安全上网,创造美好的人生。让每颗星星都闪发光彩,让每颗心灵为戒网瘾呐喊,是本次主题班会课最突出的亮点。
第三篇:网络暴力游戏成瘾的心理机制探析
网络暴力游戏成瘾的心理机制探析
2018年2月央视新闻频道重点报道了网络暴力游戏盛行对青少年的危害,“绝地求生”“公主生小孩”“地下城勇士”等游戏被称为网络暴力游戏,“以互联网技术为平台,借助各种媒介形式,以打斗、凶杀等为主要内容,众多参与者同时参加的互动游戏”。有调查显示七成左右青少年乃至大学生的网络娱乐,主要是网络游戏,而网络游戏中80%都与暴力攻击和血腥有关[1]。长时间沉溺于网络游戏对青少年的生理和心理将产生严重的负面影响,可导致“精神麻醉”。2018年2月,湖南15岁少年沉迷网络暴力游戏而杀死22岁女邻居的事件,已是血淋淋的事实。2017年11月,世界卫生组织披露,将把游戏障碍(主要是游戏成瘾)与合成毒品等一起,列入物质使用及成瘾行为障碍。网络游戏成瘾,特
别是青少年和大学生,沉迷网络游戏、暴力游戏,因此荒废学业、网络成瘾、手机依赖、人际暴力、脱离社会,对学业发展、人际关系、身心健康造成负面影响,其中网络暴力游戏成瘾容易引起网络依赖、道德失范和攻击性行为。国家要求部分视频网站全面下线涉及青少年网络暴力的游戏产品等,以减少网络暴力游戏对青少年身心造成的负面影响。
1、网络暴力游戏成瘾的心理机制探析
①角色内化与身份认同:网络暴力游戏通过角色扮演完成,游戏者在游戏过程中自觉内化角色功能,使用攻击伤害技能,特别是生活化的角色,更容易让游戏者产生角色认同,以至于将游戏与现实相混淆,也容易将游戏中的功能在生活中进行试验。在游戏中给予惩罚措施的游戏者,在现实中也更倾向于给予严厉惩罚,存在内隐和外显攻击。有研究发现,对于媒体中的暴力角色产生认同的观众随后暴力倾向的增加要显著高于没有对暴力角色发生认同的观众;②动作模仿与行为强化:青少年缺乏更全面的辨识能力,网络暴力游戏攻击后给予奖励,是在游戏中刺激和鼓励游戏者进行伤害行为,重复的伤害操作本身是一种强化,动作的重复,血液的喷射,团队的胜利都是行为模仿的心理强化。根据部分网络上伤人事件的报道可知,青少年实施犯罪的重要原因来源于网络模仿,模仿网络角色行为,进行偷盗、伤人、强奸等行为,使游戏情景进入生活。不合理的奖励设置更是强化了攻击行为,攻击可以得到奖赏,与法律和现实中的攻击会得到惩罚,形成了背道而驰的理念,作用也将相反;③情感宣泄与体验增强:网络暴力游戏容易造成攻击性行为增加,暴力情绪和态度激惹,这是游戏符合常规的身心反映。也有研究表明自知力较强,性格完善的游戏者,暴力射击游戏等并不会让他们成瘾,也并不会在现实中增加攻击性行为,反而只是他们休闲娱乐的放松方式之一,在游戏的过程中可以实现不良情绪的宣泄,游戏群体友谊的升华,操作技能的提升,甚至达到自我满足的愉悦。心理咨询过程中情绪宣泄的“假人”游戏,其实也是一个道理,通过攻击假人,实现情绪宣泄,“假人”模型本身也是角色扮演;④死亡本能与自我实现:有研究显示,暴力游戏成瘾并不一定就引起攻击性行为,引起攻击性行为的可能是人们的死亡本能,人人都有攻击的欲望,都有伤害别人的冲动,只是平时受到
社会规则和道德法律约束,人们将行为进行升华为可以被社会接受和认可的活动。游戏者在游戏的过程中也能达到自我实现,通过角色扮演,完成了既定游戏,取得胜利,也是通过游戏实现自我的方式。特别是生活中没有目标,缺乏动力的个体,更容易在网络上找到归宿,进而实现虚无的自我实现。自我实现是一个人保持动力的源泉,也是成瘾的因素,是保持行为持续的方式。
2、网络暴力游戏成瘾的心理学行动指南
①降低强化和实现脱敏:网络暴力游戏的不断模仿,增加了攻击性的可能,减少强化可以降低角色内化和身份认同,长期接触暴力电子游戏会导致个体产生一定的道德歪曲,表现出对暴力的脱敏,从而导致个体产生相对强烈的攻击性。一是从源头上减少网络暴力游戏,特别是针对青少年的网络暴力游戏,需要政、企、校合力,约束暴力游戏进校园、进手机、进市场。二是家长加强监管,减少游戏接触时间和情景卷入程度,实现成瘾的系统脱敏。减少青少年使用电子设备的时间,消除含有暴力网络游戏的教育APP,掌握戒断网络暴力游戏的脱敏方法,能及时减少网络游戏伤害;②增强法制和理想教育:法制教育是游戏者的知识内化,有强烈法制意识的游戏者,能够分清游戏与生活的边界,不会轻易尝试游戏场景和增加暴力攻击行为。理想信念教育是防止网络暴力游戏成瘾的“开关”,有崇高理想和时间观念的人不会将精力过多地投入到游戏之中,帮助游戏者树立崇高的理想和人生目标,是帮助他们有效
管理时间的方式。法制教育是底线,理想教育是上线,守住底线,提高上线,促进网民形成积极向上的网络价值观;③健全人格和生活方式:人格对游戏者有着深远影响,不同的人格特质对游戏的卷入程度有差异,不健全的人格更容易沉溺于游戏和产生攻击性行为。健康的生活方式也是远离网络暴力游戏成瘾和攻击行为的需要。国家正在营造风清气正的网络环境,以培养新时代网络新青年、好网民和网络新人为己任,网民也应积极向好网民的标准靠近,减少网络暴力游戏对自身的伤害。
第四篇:青少年网络成瘾的心理分析1
题目
青少年网络成瘾的心理分析
作者姓名:李更鑫
工作单位:贵港市港南区八塘一中 通讯地址:贵港市港南区八塘一中
邮 编:537131 联系电话:***
电子邮箱:ligengxingbt@163.com
青少年网络成瘾的心理分析
近年来,因沉溺于网络而引发的青少年过度疲劳致死、自杀、他杀等悲剧事件层出不穷,看到这些触目惊心的事件,敲响了人们对网络成瘾危害的警钟。青少年为什么会沉迷网络,成瘾后的心理变化和危害、如何预防与治疗等问题引起了广大教育工作者和心理学家高度关注和深入探究。
一、什么是网络成瘾
网络已经成为流行和时尚的代名词,拥有网络给人一种新潮和紧跟时代步伐的感觉,很多人对它痴迷和流连忘返。很多青少年都喜欢上网,或聊天或玩网络游戏,有的青少年为了上网不惜撒谎、不惜把早点钱攒下来上网,谈起网络游戏来津津有味,什么红警、CS、半生、传奇、大话西游等等,在你痴迷上网,或和同学交流上网心得时,你有没有意识到网络成瘾症正悄悄逼进你?对于“网络成瘾症”,有的同学可能是第一次听说,这是目前心理学家、教育家正普遍关注的新的研究课题。
那么什么是“网络成瘾”?“网络成瘾”是一种过度使用互联网行为的心理疾病,是指成瘾者无节制地花费大量时间和精力在网上冲浪、聊天或进行网络游戏,这种对网络的过度使用严重地影响到成瘾者的生活质量,降低其学习和工作效率,损害其身体健康,导致各种行为异常、心境障碍、人格障碍和神经系统功能紊乱等消极后果。其典型表现是生物钟紊乱、睡眠障碍、情绪低落、思维迟缓、社会活动减少、自我评价降低等,严重的甚至会产生自杀的意图或行为。
二、网络成瘾对青少年的心理危害
(一)信息选择失度
随着网络信息化的不断发展和完善,使得互联网几乎能够提供所有的知识与信息。青少年的求知欲、探新精神已经有了明显的发展,加之互联网上的信息无所不包,且呈现方式易于为他们所理解和接受。因而,许多青少年学生经常访问大量网站获取各种信息,如体育新闻、娱乐动向、学习信息等。同时也由于他们的认知发展还不够成熟,面对大量的网络信息,如果分不清这些信息的实质而不加选择地加以接受就容易走入误区。互联网上内容包罗万象,可以满足各种学生对任何信息的探究需要,但是如果不能正确地选择、处理和消化,就会阻碍青少年的发展。所以,当青少年不能过滤和筛选必要的信息,尤其是当他们常常浏览一些盗版信息、污秽信息、虚假信息、过时信息、错误信息时,就会对他们造成身心健康的严重损害。
(二)情感自我迷失
青春期阶段是个体交往需要非常强烈的时期。青少年的自我意识、独立欲望、自尊心都明显增强,他们已不再会像幼时一样完完全全地将情绪体验直接加以表现,内心世界不愿轻易向人袒露,在心理发展上呈现出闭锁性的特点。除非找到“知心朋友”,否则他们宁愿“痛苦”也不愿敞露心扉。而在网上通过互发电子邮件或聊天等手段进行交往,可以向对方隐瞒真实身份、年龄甚至性别等,使交往双方避开了在现实中必须面对面的压力,从而可以畅所欲言,既满足了他们因心理闭锁而产生的“烦恼”的宣泄,也满足了其交友的需要。有的甚至对网友情有独钟。然而,他们对周围的人和事的情绪体验具有两级性而且不稳定性,这就使得有些青少年学生容易放纵感情,忘却现实,在冷漠无情的机器面前,不去把握正确的价值评价,将自己的责任、义务、追求,丢到了九霄云外,甚至于不顾一切地追求感官刺激带来的短暂享受。网络成瘾使得一些青少年学生心理闭锁,情感迷失,已经成为明显的心理问题。
(三)道德意志弱化
网络具有极强的隐蔽性,网民与网民之间没有传统社会的人际、法律、道德、舆论的约束,也不需要面对面地打交道,上网的人往往都缺少“他人在场”的压力,“快乐原则”支配着个人欲望,日常生活中被约束的人性中假、恶、丑的一面,会在这种无约束或低约束的状况下得到释放宣泄。对青少年而言,他们正处于性意识从萌芽到日渐明确和成熟的阶段,他们对性的理解具有模糊性,时常被性意识和性冲动所困扰,再加上当前获得正确性知识和性教育的渠道不畅,青少年往往对性充满了强烈的好奇心理。而在网上,黄色内容约占37%,并且对浏览对象不做任何限制,青少年有意无意地接触到这些信息,因为他们意志发展上的自制力还不成熟,即便知道浏览黄色内容不利于身心健康也还是容易沉迷于此。因此,沉溺于网络的青少年学生往往会弱化道德情感和道德意志,丧失有效的道德判断力,消解传统道德的基础,造成责任观念的淡漠。
(四)行为角色混淆 社会学原理认为,每个人都要扮演不同的社会角色,按照角色规范去演绎自己的人生历程。理想与现实矛盾的影响使得青少年时期的个体喜欢幻想,许多青少年上网时在游戏过程中把自己想象成具有超强本领的非凡人物去完成“伟大”使命,从而获得心理成就感;也有的中学生感到学业压力太大,对学习产生了厌烦心理,对许多成人的要求感到无奈,他们就在网上“游荡”;还有些青少年过早地接受了社会的不良影响,他们仿佛看穿了人间百态,表现出一副玩世不恭的心态,整天只想玩乐而不想干别的事情,于是网上游戏成了他们的最佳选择。在网络世界中,人们可以隐藏自己的表情、语言、身份、年龄、性别、社会地位等,可以随心所欲地扮演自己理想的“自我”,这很容易使得青少年迷失了现实的自我,把虚拟的角色当成了现实的角色,造成交往心理的失落。在这样的网络世界中,使不少青少年学生产生孤独、苦闷、压抑,甚至消沉、萎靡不振,信任感下降,不关心他人,缺少安全感,个人主义盛行,影响了青少年的正常交往与成长。因此,网络常常使青少年学生混淆现实角色和虚拟角色的界限,造成心理错位、行为失调,损害了青少年学生的心理健康。
(五)人格异常
青少年学生沉溺网络就是因长期迷恋好奇、刺激而又富有挑战性的虚拟环境,滞留在数字化的在线空间中,未能有效实现客观现实和虚拟现实间的角色转换,从而造成认知扭曲、情绪紊乱、能力下降、行动失调等,进而引起性格改变。他们害怕困难,逃避现实,自暴自弃,甚至逃课上网,学业荒废。受到这些干扰,青少年学生的人格很容易发生变异,上网时间失控,行为不能自制,时常焦虑、忧郁、情绪剧烈波动等。一段时间不上网,他们就会烦躁不安,双手颤抖,不可抑制地想上网,上网后方能精神极度亢奋并乐此不疲,进而导致人格障碍。
三、青少年网络成瘾心理原因的探究
(一)年龄特点决定的
这是因为青少年有着天然的、自发的积极探索外部世界的心理倾向,对外界总有一种猎奇、追潮和喜欢寻找刺激的心态,网络世界提供丰富的、具有新奇、刺激性的游戏内容,这就会容易使缺乏自控能力的中学生从最初好奇地随意浏览,到思网不归上网成瘾。
(二)可以满足上网者的心理需要
1、一方面可以满足归属感,排解孤独感。今天的中学生基本上是独生子女,是大人眼中的“太阳”。虽然在家庭中受尽照顾,但在心理上缺少关注,也很难有自由的与同伴交往的机会。另外由于生活的节奏加快,家长工作紧张,压力很大,没时间和孩子有更多的交流,很多同学在心理上有孤独感。但网络以其博大的信息、美妙的景象、冒险的游戏、诱人的导语、感人的乐曲和虚拟的情境,催促着青少年在信息高速公路上尽情“冲浪”,如痴如醉地追寻随波逐流的快感和刺激,在网上可以以不同的身份在网上与人聊天、交友。可以找到很多与自己行为和想法相似的“伙伴”,上网聊天,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帮助中学生排解心中的孤独。这使上网的同学对网络产生了一种归属感和依赖感。这种情感上的满足是导致上网成瘾的原因之一。
2、另一方面可以在虚拟的世界中,打打杀杀宣泄因学习紧张和心理压了造成的压抑。满足娱乐心理的需要。学习累了,舒缓学习压力,在网上参加游戏、聊天,听音乐,读娱乐性网上文章,是网民娱乐的重要方式。“在网上,没有人知道你是谁。”这句网民的口头禅反映了网上交际的主要特点:你不仅可以匿名,而且还可以隐匿性别、年龄、种族和社会地位。我们姑且称之为“身份丧失”。
(三)网络 “身份丧失”给人带来的心理满足感
1、平等感的满足。在网上,你的社会地位没有任何作用,你是否受欢迎,主要取决于你的话语是否吸引人。现实生活中,我们每个人都要根据社会的要求扮演不同的社会角色,是学生就得按学生的要求去做,然而,这些被传统社会视为“天理之规则”,在网络世界却受到空前的挑战。青少年网虫们尽管也有自己的网址和网名,但在网上却不必遵守现实社会中角色表演的规则,没有必须履行的角色义务。网络上人与人之间的交往看来更平等。中学生是未成年人,要服从家长老师的管制,但同学们的自我意识在不断地增强,成人感增强,不愿意过多地受成人的管制,所以在现实生活中难以找到平等感和自由交往的机会,虚拟的网络世界正好满足了他们的这一要求,填补了他们内心的空白,这成了一大诱惑。
2、自由感的满足。网上你可以说自己想说的话。一般来说不用担心会带来什么惩罚。无拘无束、随心所欲的状态下做事说话,比较真实地表达自己。而不必承担什么社会责任。
3、身份虚幻感的满足。你可以在游戏中或者聊天室编造一个假身份,从而尝试不同的生活,比如生活中一个善良的女孩可以在网上扮做一个强悍而霸道的土匪,或者在聊天室假做男性找一个“女”朋友。在游戏中可忘记自己在现实生活中的角色,全身心地投入到各类游戏中去,根据需要把自己扮演成种种游戏里的主角:一会儿是拳坛勇士,一会儿是蒙面大侠,一会儿是歹徒,一会儿是黑客,给人以成就感。
综合以上分析,我们认为患有网络成瘾症的青少年在网上花费了大量的时间,严重影响了他们的身体健康、干扰他们的学习、生活和工作、对青少年的心理素质及人格形成、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形成都发生了严重影响,因此解决青少年网络成瘾问题已经迫在眉睫,我们应对这一问题继续深入研究,争取得到有效的应对措施。
第五篇:大学生网络成瘾心理及应对措施
大学生网络成瘾心理及应对措施
电气工程及自动化二班
组长:梁嘉豪 ***
组员:徐岳凡
余启家
斯迪克·买买提
摘要:
随着网络技巧的发展与普及,网络作为一把“双刃剑”,对大学生的日常学习和生活产生的影响也在日益加大。网络的迅速发展使大学生能够快捷便利地沟通信息,最大限度地利用信息资源,但网络在给大学生带来方便和效益的同时,也给他们带来一些不良的影响,其中最常见的就是“网瘾综合症 ”,即我们平时所说的网瘾。
关键词:
大学生
网络成瘾
应对措施
网瘾综合症
网瘾外部环境
一、网瘾的概念:
网瘾是指上网者由于长时间地和习惯性地沉浸在网络当中,对互联网产生强烈的依赖,以至于达到了痴迷的程度而难以自我解脱的行为状态和心理状态。
二、判定网瘾的标准:
2008年年底由解放军卫生部组织、北京军区总医院牵头制定得《网络成瘾临床诊断标准》将每天上网超过6小时,且符合一定条件连续超过3个月,即为网络成瘾作为临床标准,并将网瘾列为精神疾病。
另外,在我们的调查问卷中,绝大部分有网瘾倾向的人有以下特征:
(1)对网络的使用有强烈的渴求或冲动感。
(2)减少或停止上网时会出现周身不适、烦躁、易激惹、注意力不集中等问题。
(3)难以控制自己的上网时间的长短。
(4)不顾过分使用网络的危害性后果,即使知道其危害仍难以停止。(5)因使用网络而减少或放弃了其他兴趣、娱乐或社交活动;(6)将使用网络作为一种逃避问题或缓解不良情绪的途径,认为在网络中更能实现自己的价值。
三、大学生网瘾现状:
根据2009年中国青少年网瘾报告显示,我国青少年网民中网瘾者约占14.1%,人数约为2404.2万人。而大学生又占这其中的13.6%,人数约为32.7万。
同时值得注意的是,网瘾青少年在各年龄段分布上呈现上升趋势,其中年龄在18至23岁的比例上升幅度最大,而这一阶段也正是我国在校大学生的年龄阶段,所占大学生网瘾比例之大与数值上升之快都值得警惕与关注。
根据我们的问卷调查,我们发现有11%的大学生患有网瘾或有严重的网瘾倾向,其中有近八成的网瘾患者上网时多数在玩网络游戏或竞技游戏,有近三成浏览不良网站,由此可见造成网瘾的主要原因是网络游戏和网络色情。
四、网瘾危害:
如今,网瘾问题已成为了越来越严重的社会问题,关于青少年沉溺于“网瘾”而引发悲剧的事情时有发生。“网瘾”给大学生,给其家庭,给社会都带来了严重的威胁,而网瘾的危害也得到了人们不断的关注和重视。
1.危害大学生的身心健康:
沉迷于网络世界,长时间连续上网,会导致神经紊乱、激素水平失衡、免疫功能下降,引发紧张性头疼,正常生物钟遭到了严重的破坏。同时,不良的上网环境也会损害大学生的身体健康,例如在网吧中,空气质量极差,环境嘈杂,易感染疾病。网络成瘾对青大学生健全心理的发展也是一个严峻的挑战,长期上网会引发大学生“网络孤独症”和“忧郁症”等心理疾病。2.导致大学生学习成绩的下降:
根据我们的调查结果显示,几乎所有的网瘾患者都表示他们能在网络中得到满足感与存在感,这使他们更加沉迷于网络。网络成瘾后,大学生需要更多的上网时间来使得自己获得满足感,占用了大量本用于学习的时间,出现了逃课、抄袭作业等状况,影响大学生的学习成绩。
3.影响大学生人际交往能力的发展:
根据我们的调查结果显示,近九成网瘾者认为在网上比现实生活更快乐、更能实现自我。因此,他们以网络来逃避现实,沉迷于网络世界,封闭自我,不愿意与现实社会中的人进行交流,逐渐与现实社会断绝联系,影响其人际交往能力。
五、大学生网络成瘾的原因:
大学生网络成瘾的形成是一个复杂的过程,造成大学生网络成瘾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既有大学生本人的主体因素,同时还包括家庭、学校、社会和网络等在内的外部环境因素。
1. 大学生主观因素:
从大学生自我性格特点来看,年轻人具有创造性强、接受新鲜事物快等特点,但由于涉世不深、追求刺激、喜欢娱乐、自控能力较弱,使他们容易沉迷于网络。
不良的个性特征,是导致网络成瘾的主要内在因素。研究表明,年龄在 20-30岁之间、受过良好教育性格内向的年轻人是网络成瘾的易患人群,其忧郁特质和焦虑特质使他们网络成瘾易患性高。大学生是网络成瘾的易感人群。大学生一旦在现实学习、工作、生活及人际交往中遭受挫折,其需要得不到满足时,网络就为其提供了最佳的心灵释放场所。意志力、自控力薄弱导致部分比较依赖网络的大学生难以摆脱网络的吸引,逐步成为网成瘾者。
目前,许多大学生虽然在对网络依赖的逐渐加重的过程中,也认识到网络成瘾的危行,但意志力、自控力较差,不能抵制网络的诱惑,无法自拔,最终导致网络成瘾。
2. 社会因素:
随着近年来高等教育事业的迅猛发展,大学生面临着来自学业、就业、生活、等多方面的压力。为了宣泄生活中的压抑情绪,大学生容易借助于网络的隐秘性和虚拟性满足自己的需要。在网络中,一方面可以充分展示自己的性格,表达自己的心情;另一方面,在网络中比在现实生活中更容易发挥自己的能力,更容易有成就感。因此,部分大学生容易陷入网络中不能自拔,特别是部分学习成绩不好的学生和环境适应能力差的学生,该现象更为严重。
同时,目前网吧遍布大街小巷,大学生又是成年人,进出网吧随心所欲,富有互动娱乐性的网络游戏和网上聊天室等对学生有着极大的诱惑,促使他们将网吧当作乐土,实现虚拟的竞争封号,满足于一种脱离现实的快乐之中,逐渐成瘾。另外,一些网吧经营者受利益驱使,为长时间留住顾客而提供食宿上的方便,使一些大学生通宵达旦上网,使那些自控能力较差的学生陷入其中,难以自拔。
3.家庭因素:
现在,大多数大学生都是独生子女,又与父母沟通的机会少。当他们想与家长倾诉时,有些家长因为工作忙,减少了与子女的沟通。这样,子女会寻求别的方法来满足自己沟通的需要,而又好又方便的方法就是上网,通过上网来发泄自己心中的情绪。
很多学生家长在观念、教育方法、知识等方面跟不上孩子成长教育的需要。还有不少家长认为大学里学习压力小,在孩子上了大学后就不需再像以前那样关心孩子的学习和成长,孩子也就得不到家长应有的关心和督促。当通过学校得知孩子上网比较频繁后,还不能充分认识问题的严重性,也不能理解孩子在学校的处境。失去家长关心的大学生会心安理得地在学校里将大量的时间放在网络上,因而引发网瘾。
4.学校因素:
良好的电脑和网络设施、学生可自带电脑在宿舍上网等环境,在给学生带来方便的同时,也为上网成瘾提供了客观条件。电脑和网络已成为学生不可或缺的学习工具,但由于缺乏学校有效指导等原因,很多学生把电脑和网络当成一种娱乐工具。
其次,学校中竞争压力大。当学生在学习上或交往中遭受挫折时,得不到老师和同学的理解,为宣泄心中的苦闷,逃避不愿面对的现实,往往在网上寻求安慰、刺激和快乐,以宣泄在学习中的压抑情绪。
同时,高校的日常管理不到位,存在漏洞,而这些漏洞又恰好被大学生充分利用了。这些漏洞突出表现为:一是有的高校教师对学生上课到课情况不管不问,二是有的学生宿舍就寝管理不力。这样就为学生的上网保证了充分时间,不仅可以利用上课时间,还可以利用课余时间,甚至是睡觉时间,在网吧里、寝室里通宵奋战。
5.网络因素:
网络是现代科学技术进步的标志,它的高科技性、超时空性、自由性、开放性、仿真性与时尚性对大学生有很强的吸引力。
一是网络给大学生提供了一个超越时空与现实的广阔天地,加强了他们了解外界及与外界联系的渠道。现在的大学生有很多都是独生子女,他们因性格、年龄、文化及教育方式差异等原因,难于向同学、朋友、家长及老师倾诉自己的心声、平等地交流感情。另一方面,他们又希望被别人所了解和关注,与人交流,渴望友谊。互联网正好满足了大学生的这一心理需求。在网上大学生可以在匿名状态下,自主选择交流对象,向对方尽情地倾诉自己的烦恼与困惑,很容易找到知音。而且网络还为他们提供了一个结识异性,寻觅红颜知己的广阔天地,使各种“网恋”层出不穷。
二是网络游戏的互动性、挑战与实时性对大学生具有很大的吸引力。网络游戏具有引人入胜的动画和音响效果,生动的故事情节。超越时空的游戏,使不同地域、年龄和身份的人,可以随时找到共同的爱好者,在游戏中可以交流、团结协作与竞争,让人感受到友好、轻松和快乐。在攻克一个个游戏难关时可获得一种成就感,感受到从其他娱乐形式中所无法感受到的惊险、紧张和刺激,获得身临其境的逼
真娱乐体验,得到精神上的满足和愉悦。在许多大学生的眼中,网络游戏不仅仅是一种游戏,它更是一个情趣、兴趣和情感相互交融的世界,是一种新的生活方式。网络游戏的这些特征让大学生玩起来过瘾,欲罢不能,最终完成不了学业,才大梦方醒,后悔莫及。
八、应对网瘾的措施
(一)提高大学生的自我调适能力
首先,要正确认识和使用网络,戒除网瘾,不是要杜绝上网,而是有节制地上网。同时大学生也要正视生活中的挫折和困难提高心理承受能力。必须让他们了解到,逃入网络只能获得暂时的心理安慰,并不能解决问题。
其次,要控制上网时间,培养自制力。大学生应认识到过多地沉迷于网络是对现实的一种逃避,也是一种社会责任感的淡化。它不仅不能根本地解决面临的现实问题,反而会更多地造成自我迷失。大学生应合理安排好自己的日常生活,保持正常的生活、工作、学习规律,控制上网时间,积极面对现实。
最后,通过现实的正常途径,来满足自己的心理需要。作为一个日趋成熟的大学生,我们要学会通过现实的正常途径来满足自己的心理需要,多和家人交流,多交一些朋友,多参加一些有益的活动,把网络娱乐视作一个补偿作用。
(二)为大学生提供和谐的社会生活环境
1.高校应对大学生实施多渠道引导和管理,主动构建优良的校园网络环境。
一是加紧培养一支既懂思想政治工作又懂信息网络技术的新型思想政治工作队伍。这支队伍要具有较高的网络技术水平,能够使用和驾驭网络,系统分析网络环境所面临的道德问题。
二是加强网德教育。网络成瘾者喜欢上网,就要利用好网络这个平台来治愈它。可以考虑在校园网上建设网络道德教育网站,进行系统的网络道德教育。
三是要积极引导大学生的课余生活,让他们把时间和精力都投入到丰富多彩的社会活动中去。通过课堂内外教学与实践、校园文化宣传、社会舆论、家庭教育等多种途径,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正确认识和对待社会现实,正确认识和对待个人能力和价值,正确认识和对待学习和生活中可能遇到的困难与问题,促使其把对网络的好奇和沉迷转向在现实世界的健康与发展,主动从内心出发减少对网络的过度依赖,以现实生活为重心,热爱周围环境,投入到学习和工作中去实现自身的价值。
四是要开设专门课程对大学生进行网络教育,传授必需的网络知 创造良好的校园网络环境
识和网络规范,引导他们形成正确的网络行为,培养其自我控制行为,使他们能够正确运用互联网,消除网络虚拟世界对心理和行为的消极影响,打造绿色网络。
2.当前,许多数高校的周围都已被密密麻麻的网吧包围,许多网吧为了获取纯粹的经济利益,无视国家规定,根本不考虑网民的健康,甚至提供上网、吃饭、睡觉等“一条龙”服务,其造成的后果则是一个又一个被誉为“天之骄子”的当代大学生沉迷其中,有的甚至付出了退学的代价。这不仅仅是对一个学生的伤害,更是对一个家庭,一个学校,甚至是对整个国家的伤害。因此,我国政府要充分意识到网络成瘾的危害,加强网络法律、法规与伦理导向机制建设,将法律的强制作用与伦理的自律作用紧密结合起来,加强对互联网及互联网经营行业的管理,加强立法和执法的力度,下大力量管理好网吧的经营运动,使其规范化,制度化,对黑网吧坚决取消,严格履行网络监管制度。构建和谐的网络社会,政府应当担负起监管责任,着力建设专门的专业管理队伍,尽早出台多种行业法律法规,从业人员应当有职业道德,网民应当有相应束缚。针对网瘾问题,政府有必要建立一支专业的网络管理队伍,对于大学生网瘾问题给予严重禁止,为大学生提供一个绿色、健康、和谐的网络环境,为大学生的成长和成才创造一个和谐的社会环境。
创造优良的社会网络环境
(三)倡导正确的家庭教育
父母和家庭是孩子最早的老师和学校,国内外对父母养育方式与孩子心理障碍的关系研究表明父母养育方式对子女的自我概念形成、焦虑水平、人格特征、神经症倾向等具有重要意义。青少年时期的生理发育迅速,渐趋成熟,而此时的心理发育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相对生理发育则显得滞后,在这一发育关键时期,父母的温暖理解等情感支持,使孩子感受到温暖和爱,生活在安全舒适环境中,心中有所归依,可消除孩子的焦虑抑郁等不良情绪;而父母若有惩罚严厉、过分干涉、过度保护、拒绝否认等不良养育方式,会使孩子得不到良性支持,容易使他们形成缺乏同情心、孤僻、交往不良、违纪、冷淡等不良问题,转而从网络寻求依托。
中国的家庭教育体系存在很多弊端。许多父母教育方式过于简单,要么一味溺爱、放纵,最终导致孩子性格不成熟,独立处理问题能力差,使孩子不能合理应对外界事物;要么对孩子严加看管,甚至将其关在家里不让出门。一旦孩子网络成瘾,多数家长便恨得咬牙切齿,恨不得将孩子一棍子打死。这些对孩子的错误教育方式,都是导致网络成瘾的高危因素。其实家长也应该学会使用网络,了解网络,这样就会知道孩子在网上干什么,就可以指导孩子的上网行为。事实上,对孩子施行正确的家庭教育,是改变网络成瘾问题的关键。
(四)形成良好的学风和人际关系氛围,避免网络的消极影响
知识经济时代对大学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这就要求高校要形成良好的学风,大学生在这样的环境里,努力学习专业知识,为以后就业做准备。同时,在良好学风的前提下,学校也应积极建设以思想、文化、娱乐、体育、学术科技等为基本内容的校园文化,鼓励学生参加健康向上、丰富多彩的集体活动,培养积极的人际交往心理,学会信任、尊重、宽容、以诚相待,建立起和谐的人际关系,净化心灵,陶冶情操,提升品位,增强抵抗力,不受消极网络环境的左右。
(五)加强心理健康教导
在社会发展日趋多元化的今天,人们也受到各种各样的心理困扰。大学生正处于由幼稚向成熟发展的阶段,处于半独立半依附的抵触时代,有其特别的心理抵触,有成人难以懂得的困惑与苦恼。大学生们的许多心理冲突,或被自我掩盖,或被成人疏忽,视而不见,置若罔闻,以至不少人感到难以获得懂得,感到孤立无助,只好压抑于心灵深处,备受煎熬,任其折磨自己,甚至诱发各种心理障碍乃至心理疾病。现实的严重性,作为辅导员老师要以对大学生毕生发展高度负责的态度来器重其心理教导,每一位班主任都应当明确自己是学生的心理顾问及心理保健医生这一特别角色,应及时创造他们的心理问题,利用班集体的优势和特点,向学生们进行心理教导,满足其心理需求,使他们有理想、有抱负,寻求美好的生活,加强遭遇各种心理压力和处理各
种心理危机的能力,进步心理素质,以迎接明天社会的严格挑战!
(六)政府需加强对互联网的监管力度
政府部门是推进和谐网络创建的主导力量,应切实抓好管理,综合运用经济手段、法律手段、行政手段和科技手段,调动有关部门做好网络管理的优化工作,创造促进大学生成长的良好网络环境。
具体说来,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工作:
一是全面开展对互联网站的清理检查和集中整治,加大互联网信息巡查工作力度和网络监管力度;
二是继续依法严厉打击网上违法犯罪活动; 三是进一步规范互联网信息服务管理秩序;
四是积极开展互联网法制宣传,增强网民尤其是大学生网民的法制意识;
五是建立和完善快速有效的互联网管理协调工作机制,健全信息通报和处罚联动制度,有效强化对网络虚假信息的控制管理。
政府部门在预防大学生网络成瘾的工作中,应立足于把握好方向,抓好管理,抓好协调。
九.结语:
网络在给大学生供给便捷的交换平台、及时收集到所需信息的
时提供了许多便利,但同时也使不少缺乏自控力的大学生整日沉迷于网络,很容易就形成“网瘾”,所以创建健康的大学生网络文化环境显得尤为重要而且大有可为。我们应该相信,通过各方面的共同努力,建立全社会共同参与的大学生网瘾综合预控系统,互联网将真正成为宣传科学理论、传播先进文化、正确引导舆论的重要阵地,从而给大学生一个健康的互联网使用环境,使他们最大限度的受益于互联网,促进大学生成长成才,推动高校良好学风、校风的形成。
参考文献:
1. 胡伟明,姜雪芳.父母养育方式对青少年网络成瘾行为的影响
[J].临床医学,2008,(1).
2. 谢国财.大学生网络成瘾的原因、危害及心理矫治 [J].绥化学院报,2007,(1).
3. 蔡鹏飞,刘芳.议大学生网络成瘾成因及应对措施 [J].科技信息.
4.金鹏,林畅.大学生上网成瘾问题的研究及对策[M].黑龙江高教研究,2007年第8期.5.张兰君.大学生网络成瘾倾向多因素研究[J].健康心理学杂志,2007,11(4)6.刁生富.论网瘾的成因与对策,科学技术与辩证法,7.2009年青少年网瘾调查报告
200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