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范县产业集聚区发展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范县产业集聚区发展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中共范县县委党校丁敬省
产业集聚区是指相互联系的企业与机构在某一区域内集聚,形成一个竞争力强、低成本、配套体系完善、能发挥辐射带动效应、具有区域产业优势的产业群。推进产业集聚区发展,在促进工业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协调发展,构建现代产业体系、现代城镇体系和自主创新体系方面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和现实作用。范县县委、县政府抢抓机遇,科学谋划,加快产业集聚区建设,培育区域竞争优势,积极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努力实现跨越发展。
一、范县产业集聚区的现状
范县产业集聚区规划总面积11平方公里,“一区两园”,其中濮王产业园规划面积7平方公里(起步区2平方公里、发展区2平方公里、控制区3平方公里),以精细化工、玻璃制品及电光源业为主导产业;新区产业园规划面积4平方公里(起步区1平方公里、发展区1平方公里、控制区2平方公里),以金属制造加工业为主导产业。建设了18条道路,总长90公里;完成黄河路东延工程和道路绿化工程;建设完成新区产业园和濮王产业园工业污水处理厂和新区35KV输变电站;建设新区产业园振兴创业园100亩标准化厂房区;完成储备土地1000亩。范县产业集聚区已建成项目83个,其中规模以上企业56个。
二、范县产业集聚区发展存在的问题
1、起步晚,园区发展还不够完善。产业集聚区还处在起步阶段,虽得到县委、县政府的高度重视和大力支持,但是管理、服务、基础配套设施建设、企业自身发展等方面还 1
不很完善,集聚区涉及的部门多,范围广,协调繁杂,这都与产业集聚区的快速发展壮大不相适应。
2、产业集聚区投融资平台融资困难,作用发挥不够。做为县级投融资平台,银行授信额度较低,担保要件要求过高,特别是国家级贫困县所在地银行,对还款付息要求很高,贷款困难。
3、基础设施建设方面财力不足。县级财政财力有限,特别是国家级贫困县财力更加有限,对大规模基础设施建设投入捉襟见肘,如工业污水处理厂这样大型的基础配套设施,投资巨大,地方财力难以承担。
4、创新能力不强。产业集聚区目前的主导产业主要属于传统的劳动密集型产业,高新技术产业所占比例偏低,多数产业处于产业链的末端,产业结构层次较低,产业素质不够高,研发、人才、品牌等对产业发展的支撑力度还很不足,创新能力滞后于生产能力的发展。特别是多数中小企业缺乏自己的科研力量,民营科技服务企业培育有待加强,致使许多产业发展缺少技术支持。
5、人才特别是高层次人才匮乏。产业集聚区需要各类专业技术人才,目前,企业中高学历、高职称、高级别技术工人、高层次管理人才严重匮乏,不仅制约创新,对企业扩大规模未来发展也是一个很大制约因素。
6、经营者素质不能完全适应企业发展的要求。在日趋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经营者的管理能力、领导魅力对于吸引人才、提高劳动生产率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真正管理型的企业家还较少,对企业发展缺乏长远规划,对企业员工的教育培训重视不够,企业员工的平均受教育程度不高。
7、纵向性产业集群少、产业协作配套不紧密。产业集群更多表现为横向型的企业集群,产品关联度小,缺乏产上下游衔接配套,不仅阻碍了产业链的延伸,而且不利于产业集群自我发展和竞争力的提升,更不利于集群的进一步发展。
三、对策与建议
1、准确定位,科学规划引领。要结合实际,高标准编制总体规划、产业发展规划、控制性详细规划、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环境保护与生态保护规划等。要充分发挥各产业集聚区区位优势条件、基础资源、人文环境和建设的特色有利条件,科学确定产业集聚区的发展定位和方向,明确功能,优化布局,为集聚区的开发建设与管理奠定良好基础。要努力提高发展定位和规划层次,规范细致、特色鲜明,打造自身优势明显的特色产业集聚区,实现科学快速发展。
2、建设县级投融资平台,搞好融资。建议省、市从担保体系建设、银行授信额度等方面降低门槛,国家政策性银行在放贷领域、周期、利率、额度等方面向国家级贫困县倾斜,给予照顾,支持产业集聚区投融资机构建设。政府可对经营效益好、获得金融贷款多、外资吸引力强、财政投入放大效应突出的企业,在安排资金上采取以奖代补的方法,以鼓励产业集聚区加大投融资业发展。
3、财政支持,下放权限。建议省、市对产业集聚区投入较大的基础设施项目,给予一定的政策性补贴,或给予资金支持。建议省直管县享受扩权县的管理权限,将部分管理权限下移,进一步简化项目备案、核准、环评、安评、土地等方面的程序,促进产业集聚区快速发展。并对城市新区和
城市郊区县、国家级贫困县和非国家级贫困县出台不同的支持政策,进行分类指导。
4、健全服务,优化发展环境。加快完善集聚区配套服务体系建设,大力发展区域性物流中心、配送中心,积极发展第三方物流,鼓励集聚区企业联合采购、集中管理、统一配送。加快招商引资步伐,积极转变招商引资的理念和方式,更加注重产业招商、园区招商、项目招商,特别要通过完善产业链条来留住企业。
5、加强集聚区内企业间的专业化分工和协作,构建集群产业链。要培育发展产业链长、拉动作用大的产业集群,加强产业资源整合, 延伸拓展产业链,努力形成一批符合市场主导潮流、拉长产业链条、推进产业结构优化、具有较强竞争力的产业集群。
6、加大项目引进力争,加快产业集聚。园区入驻率的提高才能使园区的聚集效应真正发挥出来,要加大招商引资力度,通过举办项目发布会、产业说明会等多方引进项目。同时做好联审联批工作,帮助项目办理各种手续,促进项目落地建设,加快项目建设进度。
7、政策扶持,培养高素质人才。高素质劳动力是加快企业发展的第一资源,必须重视产业集聚区劳动力的素质提升工作。要将农村劳动力转移与集聚区企业发展结合起来。加大针对集聚区企业用工需求的培训支持力度,使培训出来的农村劳动力更能满足集聚区用工需求。要鼓励各类职业学院、学校与产业集聚区企业开展定向培训,通过运用相关政策,引导职业学校为集聚区企业开展职工培训。要积极引进各类高素质人才,对引进人才的企业,政府可以给予工资补
贴,帮助企业做好人才安置工作,使其能安下心、留得住。可以从政府机关事业单位选派管理技术人员到产业集聚区挂职帮助工作,从而协助企业解决具体问题,对企业的重点、难点问题进行调研并提出相关建议。
加快产业集聚区建设是经济社会发展的迫切需要,做好管理服务,提升园区功能,促进企业成长,使园区成为县域经济增长极,必将为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做出新的贡献。
第二篇:关于产业集聚区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及建议
关于我市产业集聚区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及建议
民盟盟员、农林界委员 许留霞
2009年以来,我市产业集聚区的建设和发展呈现良好势头。目前,规划和建设的产业集聚区已达18个,面积近400平方公里,极大地促进了我市地方经济和非公企业的快速发展。我们要在抓机遇的同时,更加注重科学发展,使我市产业集聚区实现资源集约科学利用,全面带动全市经济结构调整和发展方式转变,推进我市经济发展。我们在实地调研中发现如下问题:
一是备案大、规模小、占地多。即:项目实际投资小、建设规模小、生产纲领小(生产纲领是指企业在计划期间应当生产的产品产量和进度计划,常称为年产量),在备案时变成了项目投资大、建设规模大、生产纲领大,厂地面积也按备案投资及投资强度计算所需,这样就造成了土地资源的浪费。
二是产业不集聚。不分项目行业、规模、工艺情况,只要项目来,不管项目技术先不先进、是否为污染项目、对当地经济拉动效益如何,什么都欢迎,条件很优惠,造成产业集聚区内没有重点企业、没有主导产业、没有优势产业,区域优势不明显,更谈不上形成健康的产业集群。
三是中小企业居多。小企业多,大企业少,能够在一定范围内起到带动和示范作用的大企业更少,企业缺乏科学的管理和长远规划,抗压能力弱,一旦市场不景气,非常容易“夭折”,而且小项目一大片,大项目进不来,对后续的发展相当不利。
四是技术含量不高。许多入驻集聚区的企业,产品技术含量低、利润低,没有自主研发的产品,节能降耗水平也达不到现代工业发展要求,没有竞争力,缺乏市场发展前景。
五是基础设施不匹配。有些地方,在招商引资时,不切实际的许下了很多承诺,等企业入驻之后,由于基础设施滞后,造成企业难以顺利投产。
之所以出现以上问题,我们认为主要原因有三点:
一、考核机制不完善。从目前市里制定的考核办法中,我们可以看到,企业营业收入、税收、人员总数、固定投资占到了整个考核的75%,而环保、节能、科技创新只占到了20%。这样的考核对于大型企业入驻、主导产业发展没有明确的要求,非常容易导致某些集聚区为了求总量,为了考核而随意招商,胡乱招商,背离了当初集聚区发展制定的总体规划。
二、当地政府招商思路不当。功利性招商行为加剧,把招商引资视作短期行为。某些集聚区管委会把招商引资作为政绩考核的主要指标,只要能招来,能存活几年是几年,节能不节能、是不是高科技企业都无关紧要。
三、针对性招商力度不够。现在某些集聚区管委会采取撒网式招商,只要捞到鱼就行。管他是不是高新技术产业,管他和产业集聚区是不是匹配,能不能形成规模化,能不能发展成为主导企业等等,在这些方面考虑甚少。根据当前我市产业集聚区存在的问题和原因,我们提出如下建议:
一、因地制宜,科学定位。根据区位优势,突出地方特色,确定集聚区的主导产业,避免重复发展和内部竞争。例如:栾川可以建设旅游产业集聚区,吉利可以建设化工产业集聚区,其他县区可以考虑发展新能源、食品加工业、电子产业等等。
二、完善考核办法,制定高新产业的优先发展政策。在考核中要加大环保、节能、科技创新所占的比重。对于能招来大项目,能招来可形成主导产业企业的管委会在考核中区别对待。明确责任,要在我们地方政府领导者头脑中形成为地方经济长远发展、为产业集聚区健康发展而招商的观念。
三、根据各产业集聚区特点、特性招商引资。各集聚区在招商引资时,要根据产业集聚区规划确定的产业定位、发展目标进行招商,着力打造产业集群,形成规模化。对于不符合发展思路的项目,可以由市里统一协调,调配到其他适合入驻的工业园区。对不符合初始备案内容的企业,要进行处罚,特别要退回多用、多占的土地,为产业集聚区的发展创造条件。
四、在招商引资时讲求质量。大力引进和扶持龙头企业,培育名牌产品,创造地区品牌,增强主导产业的带动能力。加大对高技术含量、高附加值、有市场潜力的名牌企业的扶持。同时要加快对高素质、高技术人才的培养,创造吸引高素质、高技术人才的“软”、“硬”环境,为我市产业集聚区健康持续发展打下坚实基础。
五、加强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体系建设。基础设施建设水平以及具有特色的公共服务体系是吸引国内外知名企业的先决条件。各级政府应加大资金投入力度,完善与集聚区发展相匹配的各项设施。制定各种优惠政策,积极帮助企业解决生产生活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使招商项目快速持久发展下去。
周口市产业集聚区建设现状、存在问题及对策建议
发布时间: 2010-07-15 来源: 周口市统计局核算科 编辑: 刘金玲 发布人: 杨 屹 访问次数: 2308 产业集聚区是促进“三化”(工业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协调发展、构建“三大体系”(现代产业体系、现代城镇体系和自主创新体系)、实现科学发展的有效载体和重要依托,是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实现途径,是转变发展方式的战略突破口。加快产业集聚区建设是创新体制机制、培育区域竞争新优势的客观需要,是贯彻落实国家促进中部地区崛起等相关政策措施和实现跨越、促进崛起的关键举措。如何充分发挥自身优势、资源优势,深入研究支持产业集聚区发展的相关政策,推进产业发展,是非常迫切的现实问题。
一、周口市产业集聚区建设基本情况
2006年以来,按照省委、省政府的统一部署,周口市委、市政府坚持以规划为龙头,以基础设施为先导,以产业为支撑,以项目为抓手,以政策为驱动,多管齐下、多策并举、全力推进,产业集聚区建设取得了突破性进展。省政府共批复全市12个产业集聚区(含周口市港口物流园区),总规划面积137.18平方公里,其中:起步区39.5平方公里,发展区52.9平方公里,控制区44.78平方公里。到2009年,已建成 54.5平方公里,建成道路长度525千米,铺设自来水管道长度461千米,建成标准化厂房124.12万平方米,入驻企业677家,其中规模以上企业281家。初步测算,2009年实现工业增加值135.7亿元,同比增长21.7%,实现销售收入453.1亿元,实现利税46.15亿元,安臵就业11.59万人,正在成为全市经济发展的重要增长极。
1、规划引领,培育特色产业。按照省委、省政府提出的构建“一个载体、三个体系”集聚区建设要求,本着节约集约、产业集聚、功能集成的原则,周口市坚持产业集聚区规划同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城镇总体规划、生态环境保护规划精准对接,初步形成以食品制造、纺织、农副产品加工、机械制造业等为支柱行业的专业园区;以鹿邑尾毛加工、沈丘聚酯网业、淮阳塑料制品、太康锅炉等为主导产业的特色园区。扶沟县产业集聚区被省政府确定为全省重点扶持的八个特色产业集聚区之一;沈丘县聚酯网特色产业集聚区,被中国社会科学院和国家产业集群研究院联合评定授予《中国县域产业集群竞争力百强(园区)》,产业发展由原来单一生产丝网向上游聚酯单丝生产延伸,进一步拉长了产业链条,提高了产品档次和国内外市场占有率;鹿邑县产业集聚区被农业部命名为 “全国农产品加工创业基地”。
2、优化升级,延伸产业链条。江苏雨润年加工300万头生猪屠宰、志元食品的熟食加工项目、扶沟县缸盖缸体加工区等一批新上亿元项目带动传统产业优化配臵资源,提高科技含量,延伸产业链条,增加附加值,极大地促进了周口市传统产业的改造升级。
3、政府引导,创新融资体制。市委、市政府积极协调市农信联社为全市每个产业集聚区提供1亿元的信贷资金,支持其进一步完善基础设施建设。围绕融资和担保体系建设,我们又成立周口市政府投资有限公司,为集聚区基础设施和重大项目建设提供融资服务,建立了以政府资金为引导,企业投入为主体,金融贷款为支撑,外资与民间资本并重的开放式、多元化投入机制和融资体系。川汇区政府融资1亿元成立兴源产业集聚区投融资公司,为产业集聚区基础设施建设提供资金支持,目前已为集聚区注入资金5000多万元。加强民间资本投融资建设体系,先后成立12家民营担保公司,2009年,仅亿鑫、龙鑫担保公司就为企业担保贷款7800多万元;扶沟县在县财政预算中设立了800万元的中小企业发展专项资金,用于扶持中小企业发展。2009年,县信用联社为全县中小企业放贷5亿多元,有效解决了集聚区企业贷款难、融资难的问题;淮阳通过综合投资有限公司和淮阳财源担保公司两个平台,2009年总共为集聚区融资1亿多元。
4、强化投资,规模逐年增强。2006年、2007年、2008年和2009年,固定资产投资完成额分别为46.18亿元、50.06亿元、78.19亿元和112.41亿元。预计2010年,全市11个产业集聚区完成投资147.20亿元,其中基础设施完成投资23.88亿元,标准化厂房完成投资17.84亿元,工业项目完成投资105.48亿元。
5、积极引导,承接产业转移。为引导各产业集聚区主导产业上规模、上水平,周口市采取资源整合、“飞地分税”、异地共建等措施,有序推进区域的产业转移。太康县立足资源优势,规划建设了占地3000亩纺织产业园区,现已入驻投资2.3亿元的通泰纺织、投资2.4亿元的佳庆纺织和投资1.05亿元的香港和丰电子玩具厂。项城市积极承接发达地区的服装企业转移,目前台资企业嘉兴鹏超制衣公司,在项城产业集聚区投资700万美元,租用标准化厂房5万平方米,购臵设备1600余套,招收工人800余人,产品全部出口。目前,美国玮伦集团制鞋产业已整体向周口市转移,江苏雨润集团、河南大用集团、河南华英集团等大型企业也纷纷来周口市投资兴业。
6、突出服务,营造良好环境。优质、高效、诚信服务是推动产业集聚区快速发展的有效平台。在高质量服务产业集聚区发展上,各产业集聚区以优化发展环境、提高产业集聚区承载能力为目标,重点突出封闭管理、全程服务、贴身跟踪等主要服务环节和内容,从项目准入条件、土地利用政策、投融资平台搭建、服务管理办法等方面制定切实可行的政策措施,全力为企业创建优良环境,有效推进产业集聚区快速发展。沈丘县产业集聚区采取政府主导、规范运行,“一站式”办公,“一条龙”服务,建立了由县主要领导牵头的联席办公会议制度,县四个班子领导分包重点企业,定期到产业集聚区现场办公,帮助企业解决运行中的困难和问题;淮阳县产业集聚区坚持“有诉必应、急事急办、特事特办、跟踪服务”的原则,协调解决企业反映的困难和问题,对落地的重点项目,协调相关职能部门一线办公,集中解决项目备案、环评、规划、征地、用电等问题,确保企业放心投资、放手发展;商水县产业集聚区建立了“五位一体”周例会、月例会制度,切实解决企业入驻、生产、经营中的困难和问题。
二、周口市在产业集聚区建设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周口市产业集聚区建设虽然呈现良好势头,但也存在一些困难和问题。
1、发展不够平衡。从规划建设来看,扶沟县、鹿邑县、淮阳县产业集聚区等已形成规模,集聚效应已显成效,个别县产业集聚区刚刚起步,还没有形成集聚、规模效应。一些产业集聚区的主导产业不突出,关联产业不配套,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体系建设资金不足,这些都制约着产业集聚区的进一步发展。
2、项目用地不足。普遍存在土地制约,工业用地储备较少,土地资源有限等问题。有的因项目用地的土地手续程序繁、周期长,影响了项目入驻时间。2009年全省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修编时,按照省国土厅规定,全市共有省定产业集聚区12个控制区44.78平方公里,未安排城镇工矿用地指标,规划期内均不符合土地利用总体规划。
3、融资较为困难。资金短缺成为制约集聚区经济发展的主要瓶颈之一。(1)是基础设施投入不足,政府财力有限,而多元投资体制、市场化运作机制尚未形成,使得基础设施建设滞后于集聚区经济发展的需要。(2)是集聚区内企业融资困难,一些有市场、有效益、有发展潜力的项目无法及时实施,错过了发展的良机。
4、环保重视不够。产业集聚区要首先进行规划环评。规划环评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实现经济与环境资源协调发展的重要抓手,在优化产业布局、促进结构调整方面具有十分明显的作用。开展规划环评可以从决策源头上对区域发展布局进行优化调整,实现区域环境功能区划与生产力布局的和谐统一。截至目前,只有5个产业集聚区的规划环评通过省环保厅的审核,未批先建的情况较为突出。
5、安臵问题突出。随着产业集聚区的发展,不少农田被征用,出现了大批失地农民和半失地农民,失去土地后,部分农民生活没有保障,致使一些农民反对建设征地。
6、体制亟待规范。由于集聚区建设起步较晚,没有比较成熟的经验,且产业集聚区涉及的部门多,范围广、协调繁杂。目前,多数产业集聚区管委会没有编制,编制不统一、人员不到位、机构不健全、职能不清晰、权限不明确,需要协调的事务多,工作效率低。这种现状,与产业集聚区的快速发展壮大不相适应。
7、创新能力不强。周口市产业集聚区目前的主导产业主要有食品制造、纺织、农副产品加工、机械制造等,还属于传统的劳动密集型产业,高新技术产业所占比例偏低,多数产业处于产业链的末端,产业结构层次较低,产业素质不够高,绝大部分行业是低技术行业,随着日趋激烈的竞争,致使行业的整体利润下降。特别是研发、人才、品牌等对产业发展的支撑力度还很不足,创新能力滞后于生产能力的发展。多数中小企业缺乏自己的科研力量,民营科技服务企业培育有待加强,致使许多产业发展缺少技术支持。
三、加快产业集聚区建设的几点对策和建议
1、准确定位,科学规划引领。产业集聚区不同于工业园区,它是构建现代产业、现代城镇和自主创新“三大体系”的载体。其目标是形成具有较强科技创新能力、现代产业集聚、循环经济全面发展的主体区域,成为产城融合、充分体现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宜业宜居新城区。各县市区要结合本地实际,高标准编制总体规划、产业发展规划、控制性详细规划、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环境保护与生态保护规划等。要充分发挥各产业集聚区区位优势条件、基础资源、人文环境和建设的特色有利条件,科学确定产业集聚区的发展定位和方向,明确功能,优化布局,为集聚区的开发建设与管理奠定良好基础。要努力提高发展定位和规划层次,规范细致、特色鲜明,打造自身优势明显的特色产业集聚区,实现科学快速发展。
2、理顺体制,优化管理机制。按照“精简、统一、高效”的原则,优化产业集聚区职能配臵,定编、定岗,创新管理体制,提高干部积极性,充分授权,封闭运行,创造优质、高效的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
3、财政支持,健全融资机构。(1)、要加快产业集聚区层面投融资机制建设力度。在具体措施上,可将产业集聚区内实物资产划入产业集聚区投融资机构统一管理,增强产业集聚区投融资机构的融资实力,如暂时难以建立投融资机构,可鼓励产业集聚区外投融资机构为产业集聚区开展投融资服务,政府可采用补贴或奖励的办法,支持产业集聚区投融资机构建设。(2)、要加快产业集聚区外面投融资机构建设。如通过投资补贴、贴息和建立融资担保风险补偿制度等办法,支持企业成立风险投融机构、中小企业融资担保机构,以满足产业集聚区企业的融资需求。(3)、政府可对经营效益好、获得金融贷款多、外资吸引力强、财政投入放大效应突出的企业,在安排资金上采取以奖代补的方法,给予重点倾斜,以鼓励产业集聚区加大投融资业发展。
4、要素集聚,快速健康发展。(1)、确保产业集聚区符合土地规划。各县市区根据实际情况,尽可能的将控制区内安排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区或自求平衡区,确保控制区基本具备符合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条件。(2)、超前谋划,搞好土地储备。按照省国土厅用地批准程序,手续复杂,时间少则两三个月,多则半年,对于产业集聚区内符合规划的地块,要有超前意识,产业集聚区要提前准备,对于近期(1-2年内)拟用地的地块先行办理用地批复手续,避免出现项目急入住,而用地手续又没有批复的情况发生。(3)、用活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政策,弥补计划指标不足的矛盾。根据省政府《关于印发河南省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试点暂行办法的通知》(豫政办„2009‟124号)文要求,对于产业集聚区内的控制区在乡级规划中安排的有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区或自求平衡区的,每年在确保拆旧区拆除到位的情况下,积极申报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规划,解决控制区用地需求。(4)、提高投资强度,节约集约用地。要按国家、省产业集聚区规定标准,提高产业集聚区投资强度,合理确定各类项目建设用地面积,确保各类项目用地符合国务院关于节约集约用地的要求。
5、加强监管,做好规划环评。(1)、认真做好规划环评工作。建议各级政府和有关部门一定要高度重视产业集聚区的环保问题。只有实施规划环评,才能够防止高耗能、高污染项目的盲目上马,避免城市产业发展布局重合、定位冲突,改变流域和区域开发条块分割、各自为政的混乱局面,才能够享受到环保部门对集聚区的各项优惠政策和规定,如资金倾斜、项目审批程序减化等。(2)、监管与服务并重,推动产业集聚区健康发展。对入区项目要提前介入,担责尽职,根据产业集聚区的定位,严格项目环境准入,支持先进、制止落后,限制排污量大的项目建设,充分发挥总量减排控制闸的作用,做到“增产不增污”或“增产减污”,同时对符合入区条件的项目,要提前介入,跟踪服务,全力支持项目建设,为项目入驻我市产业集聚区开辟绿色通道。(3)、产业集聚区要配套好基础设施建设。要优化资源配臵,特别应做好区内供排水、供气、污水和垃圾处理,实现对区内污染的集中处理和深度治理,真正实现产业集聚区经济与社会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6、认真研究,确保安臵到位。建议各县市区结合本地实际,认真研究,切实做好失地农民的安臵工作。让失地农民变农民为市民,农村低保变成城市低保,在用工安臵上,优先考虑让他们通过再就业技术培训,走进集聚区的工厂、车间,真正解决好失地农民的工作和生活。
7、健全服务,优化发展环境。加快完善集聚区配套服务体系建设,大力发展区域性物流园区、物流中心、配送中心,积极发展第三方物流,鼓励集聚区企业联合采购、集中管理、统一配送。建立健全资产评估、物业管理、法律服务等中介服务机构,满足集聚区在科技、劳动、培训、信息、市场等方面的服务需求,对医疗、就业、养老保险等所有服务性事项全部实行社会化服务。加快招商引资步伐,积极转变招商引资的理念和方式,更加注重产业招商、园区招商、项目招商,特别要通过完善产业链条来留住企业。
8、政策扶持,培养高素质人才。高素质劳动力是加快工业化进程的一项不可忽视的重要因素,我们必须未雨绸缪,重视产业集聚区劳动力的培训。(1)要将农村劳动力转移与集聚区企业发展结合起来。加大针对集聚区企业用工需求的培训支出力度,使培训出来的农村劳动力更容易就业,也更能满足集聚区用工需求。(2)要将下岗职工的培训与集聚区劳动力培训结合起来。这样既可增加就业,也可提高和优化产业集聚区的服务水平。(3)要鼓励周口职业技术学院、海燕职专等各类职业学院、学校与产业集聚区企业,开展定向培训。通过运用相关政策,引导职业学校为集聚区企业开展职工培训。
加快建设产业集聚区,既是齐心保增长的现实需要、迫切需要,更是周口经济社会发展的战略举措、长远之策。要通过持之以恒的长期坚持,不懈努力,真正使产业集聚区成为周口实现科学发展观的重要载体,成为周口经济社会发展的核心增长极,为实现全市经济社会平稳较快发展做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第三篇:商丘旅游产业集聚区发展对策研究
商丘旅游产业集聚区发展研究
陈晓亚 张文正
摘要:今年旅游工作会议,对我省旅游工作的大方向进行敲定,2012年我省将集中加强旅游产业集聚区的建设,全力推进旅游业的快速健康发展。商丘市近年来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旅游业也获得了很大发展,在省旅游局工作会议精神的指导下,商丘市旅游产业集聚区的发展对促进商丘旅游业的快速健康发展将具有深远的意义。本文分析了商丘旅游产业发展现状,对发展旅游产业集聚区进行了SWOT分析,提出了建设商丘旅游产业集聚区的对策建议。希望本文能对商丘旅游产业集聚区的发展起到一定的借鉴作用。
关键词:商丘旅游产业集聚区SWOT分析对策建议;
当代旅游业已经发展成为世界上产业规模最大和发展势头最强劲的产业。旅游产业不仅有重要的经济功能,也有重要的社会功能;不仅能促进经济发展,也能促进社会进步;不仅有利于增强硬实力,也有利于提升软实力,是符合科学发展观的朝阳产业、绿色产业。
一、商丘旅游产业发展现状分析
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商丘位于河南东部,作为中华文明的重要发源地,有着五千年的文化积淀。商丘是老子、孔子的祖籍,也是庄子、墨子的故里。商丘旅游资源秉赋良好、潜力巨大,风水八卦古城、芒砀山西汉地下宫殿群、黄河故道湖泊湿地、林海果园都是世界级的。与同在河南的名城开封、洛阳相比,拥有丰富文化旅游资源的商丘,在旅游市场上还显得相对沉寂。商丘旅游成为河南旅游的十大遗憾之一。
二、建设商丘旅游产业集聚区的SWOT分析
旅游产业集聚区的主导产业为:以旅游服务业为主体,以旅游产品的生产、加工、展示、销售为重要特色,以商务会议、休闲、度假为重要功能,形成旅游与城市协调可持续发展的、具有重要影响力的中心区域。商丘按照我省旅游产业发展规划要求,着力打造永城芒砀山旅游产业集聚区,在永城芒砀山旅游产业集聚区发展的基础上打造下一个商丘古城及黄河古道湿地生态旅游产业集聚区。下面我就分析一下商丘建设旅游产业集聚区存在的优势和劣势,以及面临的机遇和挑战有哪些。
(一)优势
在旅游产业集聚区发展要素比较分析中,区位要素是非常重要的发展要素之一,也是最明显的优势所在,商丘位于豫鲁苏皖四省的结合部,区位条件可以说是得天独厚,可以充分利用区位优势,开发周边三省区的旅游市场。再加上商丘交通条件优势突出,商丘位于全国两大铁路大动脉京九铁路和陇海铁路的交汇处,是全国重要的交通枢纽城市。公路运输也是优势明显,连霍高速在商丘境内穿过,而且商丘在不久的将来将建成军民两用的机场。优越的区位条件和便利的交通条件将为商丘旅游产业集聚区的发展创造更好的条件。
(二)劣势
旅游产业集聚区的发展,在一定程度上还受到政府和企业的影响,尤其是政府政策与资金扶持对促进交通和市场调节方面的引导有着非常显著的推动作用,在这种情况下,政府推动力占主导地位。根据中国的国情,政府推动机制是政府扶持旅游产业聚集区发展的关键,首先是因为市场经济产生作用的时间比较短,市场机制不是非常完善,市场自发作用时间比较长,所以旅游产业集聚区的形成、发展主要是依靠政府的扶持来完成的,可以理解这个动力机制是由上而下的。并且旅游产业发展时间较短,单独依靠市场机制很难短时间内创造足够调节,实现旅游产业集聚区的发展,而政府机制可以与市场机制想配合,共同促进旅游产业集聚区的形成与发展,由于商丘经济发展水平的限制,政府没有更多的资金去加大旅游投资开发的力度,再加上商丘大中型企业数量很有限,而且市场机制不够完善,使得旅游产业集聚区的发展面临更大的困难。
(三)机遇
建设旅游产业集聚区是省委、省政府着眼中原崛起作出的重大战略部署,也是商丘市转变发展方式、增强竞争优势、实现率先崛起的战略举措和重要抓手,应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产业定位应瞄准旅游产业。如何把握旅游产业发展的制高点?他说,关键是提前谋划,因地制宜,尽快使旅游产业成为当地先导性、支柱性产业。要加大对旅游产业的招商选资力度,主攻大集团、大企业、大项目,着力引进关联度大的龙头型项目、带动力强的基地型项目、产业链长的综合性项目,注重引进高投资强度、高税收贡献、高科技附加值的集成型项目。市委市政府领导对产业集聚区的高度重视,将为旅游产业集聚区的发展创造更好的条件。
(四)挑战
在今年二月份召开的全省旅游工作会议中,今年河南省将重点推进并抓好郑州新区、焦作云台山、登封嵩山、洛阳龙门、平顶山尧山—大佛、信阳鸡公山、许昌鄢陵、永城芒砀山、驻马店嵖岈山、南阳卧龙岗等10大旅游产业集聚区的建设,面对全省各个旅游产业集聚区的发展,商丘旅游产业集聚区的发展将面临很大的挑战,怎样能够把商丘芒砀山旅游产业集聚区内的各种基础设施和配套设施进一步完善,以及更好的去挖掘产业集聚区的文化内涵,提升文化品位,将是我们面临的亟待解决的问题。
三、建设商丘旅游产业集聚区的对策建议
第一,建立旅游投资、融资平台,培育市场主题,可以考虑走集团化发展,如果有条件,建立旅游控股集团进行综合经营管理。其次,加大旅游招商引资力度,鼓励国内外大型旅游企业对该商丘的景区景点、旅游项目进行开发、组建,鼓励企业或个人投资旅游业,实现旅游主体多元化。另外,市委市政府要注意提高资金的使用效果,充分发挥资金的作用。一些基础设施的投入、农业农村投入、道路交通投入等等,尽可能与旅游发展结合起来,以迅速提高旅游产业集聚区的环境保护与基础设施建设。
第二,建立良好的旅游人才机制充分发挥地方高校的作用,加快旅游人才的培养步伐,旅游产业集聚区应与相关旅游教育机构和旅游企业加强交流、合作,达到资源共享,有针对性的培养旅游人才,做到旅游人才的需求与供给相对接。地方政府要开展多元化、多层次的开展旅游教育,加强旅游高等学历人员的教育,为行业培养具有战略意识的高级管理人才和科研人才。每年旅游专业的毕业生只有53%从事旅游业,当今世界竞争,归根到底是人才的竞争。所以一方面要建立有利于吸收人才的人才机制,引进和招聘高层次人才。另一方面,要建立起合理的激励机制,形成“用事业吸引人,靠环境留住人,以机制激活人”的人才机制。重视旅游人才队伍的建设建立全民“大旅游”的意识。
第三,加强旅游管理队伍、导游队伍、服务队伍的建设,各级旅游培训机构进行不定期培训和考核,严格执行国家职业资格证书制度和就业准入制度。加强与其他行业和部门的联系和协作,加大向全民宣传建立“大旅游”的意识。形成“人人为旅游服务”的局面,为旅游者营造良好的旅游环境。重视旅游人才队伍的建设,重点开发、发展旅游人力资源。旅游行业要把确定各个层次的旅游人力
资源的开发、实施人才战略作为各级旅游管理部门的一项重要任务来做。并且政府在宏观上制定相应政策和优惠措施,引导旅游业的人力资源合理配置,优化人才结构,加强职业规范和道德教育,提高旅游服务质量和从业人员素质。
第四,完善旅游接待设施和配套服务体系在旅游产业集聚区建设、完善各种旅游接待设施,首先要实现旅游交通的畅达,其次满足宾馆、饭店的接待数量和质量要求,然后要建设一个旅游产业集聚区的游客集散中心,设置旅游专用线路,车站,提供综合查询、咨询,预订酒店和车船机票、客运服务、医疗求助等服务。
走旅游立市之路,以旅游业引领经济、社会各项事业发展,打造商丘新名片,是商丘市下步发展的目标。加快永城芒砀山旅游产业集聚区和商丘古城及黄河故道生态旅游产业集聚区的建设对于加快商丘转型发展意义重大。商丘将最终建设成为集观光、休闲、度假、养生、商务、会议、娱乐、购物等综合旅游功能于一体,中原经济区中具有重要区域影响力和特色鲜明的旅游产业集聚区。
第四篇:乡镇经济产业发展存在问题及对策
镇经济(产业)发展存在问题及对策
近年来,我镇实现了国民经济的持续、稳定、健康发展,经济综合实力进一步加强,人民群众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但是,我们也清醒地看到,我镇的经济社会发展还存在不少问题:
1、农业科技含量还不够高,特别是水产养殖业的病害防治还未得到彻底解决,海捕业形势还较为严峻;农业基础设施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不强。
2、由于受XX至黄埠公路的制约,招商引资成效不大,离实现农村工业化的目标还有一定的距离。
3、旅游业基础设施建设还不完善,旅游经济还需要进一步引导和发展。
4、缺乏财源税源,资金紧缺,一些项目建设受到影响。[xiexiebang.com文章-http://www.xiexiebang.com]
针对以上存在问题,我们将采取如下对策:
(一)围绕现代农业建设,加快农业结构优化升级
要突出养殖主导地位,努力建设“养殖强镇”。重点要坚持“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原则,启动元新农业现代化示范区项目,力争通过示范区的建设,带动我镇水产养殖上规模、上档次,促进现代农业建设。要充分利用台地、荒地等资源,加强规划,加大开发力度,大力发展优质水果和经济林木,把资源优势转变为经济优势,开辟壮大农村集体经济和增加群众收入的新渠道。要调整渔业结构,建设渔港经济区加快渔村的脱贫致富步伐。
(二)加大工业开发力度,壮大全镇经济总量
要把招商引资作为工业开发的突破口来抓,以海丰港平战码头的建设和XX至黄埠公路的修通为契机,充分利用各种渠道和关系,“走出去,请进来”,迅速掀起招商引资热潮,用我们的资源优势和政策优势,千方百计把项目引进来。特别要继续抓好“回归工程”,下功夫把在外地办厂的XX老板引回来、拉回来,鼓励他们在XX投资置业。同时,我们将继续做好“筑巢引凤”工作,配套完善工业区,不断优化服务质量,为工业发展营造一个良好的环。
(三)大力发展旅游业,加快发展第三产业
要积极实施“旅游驱动”战略,把旅游业作为驱动我镇新一轮发展的重要经济增长点来抓。要千方百计开展招商引资活动,大力鼓励客商前来我镇开发旅游资源和兴建旅游设施、兴办旅游企业,重点开发好南方澳渡假村、海水天然浴场和拉大网等旅游项目,逐步建成融海景、美食、娱乐于一体的整套滨海消闲避署圣地,达到有海景可观,有海水可浴,有海味可偿,形成具有XX特色的滨海旅游业,以旅游开发带旺带热饮食、商贸、运输等第三产业,促进我镇经济大发展。
(四)利用民资民力,下大力气发展民营经济
要毫不动摇鼓励、扶持、引导民营经济的发展。在指导思想上,要突出一个“放”字,即放开手脚,放宽政策,放手发展,打破“主、辅”的界限,不看比例看效益,不看成份看贡献,不看规模看发展。在发展路子上,要突出一个“宽”字,即拓宽经营对象,拓宽经营范围,拓宽经营领域,不限行业和比例,做到一、二、三产业一齐上,农业、工业、旅游、运输、服务等业全面抓。在发展环境上,要突出一个“优”字,即优化氛围,优化条件,优化服务,优化政策,支持鼓励有实力、有能力的人创办更多的民营企业。
(五)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增强经济发展后劲
交通方面,要千方百计修通XX至黄埠公路、南香至鹅埠公路和青山仔公路,同时加快各乡村公路的改造和建设,进一步完善交通网络。港口方面,力争将XX渔港列入全国渔港建设重点项目,进一步加强渔港建设,增强渔港载体功能;加快海丰港建设,建设成为高起点、高标准的二类口岸。市政方面,要设法上马自来水改造工作,让群众饮上洁净、卫生的“放心水”;争取上马3.5万伏输变电站,改变我镇电力不足的落后状况;同时,要增加对水利设施的投入,抓好对病险水利设施的除险加固,争取上马XX堤围建设工程。
(六)加大财税管理力度,确保财政收支平衡
坚持“开源节流,量入而出”的聚财理财原则,千方百计挖掘财源税源,增加财政收入。要着力在培植财政财源上下功夫,强化税收征管,积极稳妥做好费改税的开征及准备工作。加大“收支两条线”管理力度,堵塞各种漏洞,坚持依法征收原则,把该收的资金坚决收上来。采取有效措施,扶持上马造血型的发展项目,拓宽收入渠道,增强财政支配能力。要树立过紧日子的思想,从严控制支出,切实把好资金投向,把有限的资金用在刀刃上,为群众办好几件实事。
第五篇:产业集聚区建设发展情况汇报
产业集聚区建设发展情况汇报
尊敬的******处长,各位核查组领导:
上午好,首先我代表******区委区政府,欢迎你们来到******区,对******循环经济产业集聚区2012年企业税收完成情况进行核查。下面,我将产业集聚区的发展情况向各位领导作以汇报,敬请各位领导多提宝贵意见,不妥之处,我们将认真整改。
一、产业集聚区基本情况
******循环经济产业集聚区位于******市东北部,是充分利用山前坡地、荒地开发建设的产业集聚区,2009年经省政府正式批准后才全面启动建设工作。由于集聚区起步晚、基础差,发展还仍处于培育阶段,与先进地区仍有较大差距。
集聚区原规划面积6.59平方公里,重点发展装备制造和新材料两大主导产业。2012年,经省政府批准,对集聚区向西,向北进行适当的扩展,新增规划面积2.16平方公里,总面积达8.75平方公里。截止2012年底,集聚区建成区面积已达3.3平方公里,累计固定资产投资37.39亿元,其中基础设施投资11.94亿元,工业完成投资25.45亿元。
二、产业集聚区主要经济指标完成情况
2012年,受宏观经济形势的影响,集聚区经济发展速度较2011年略有减缓,规上企业完成主营业收入14.03亿元,同比增长8.8%,较2009年增长342.6%;税收8832.6万元,同比增长3.2%,较2009年增长129.1%;其中:2012年“三税”全口径收入2229.9万元,同比下降8.9%,较2009年767.6万元增长190.5%。
三、集聚区主导产业发展状况
截止目前,集聚区已累计引进工业项目18个,总投资22.92亿元,累计已完成工业投资17.44亿元。其中亿元项目10个,完成投资19.65亿元;引进省外项目2个,总投资3.4亿元,完成投资2.3亿元。我们的具体做法,一是“整合”“配套”--打造装备制造产业集群。围绕我市六大支柱产业,结合我市矿用设备生产企业较多的优势,进一步整合资源,初步形成了以全国500强--河南煤化集团为引领的山久管业、柯如机械、鼎力机械等先进矿用机械生产企业集群;围绕厦工机械、奇瑞发动机等项目抓配套,建设强信科技、中晶特玻等高科技企业为主的汽车零部件生产企业集群;先后引进了力合热导压力容器项目、金结化工压力容器等专业设备制造产业集群。二是“突破”“创新”--打造新材料产业集群。围绕我市四大新兴产业,结合我市碳酸钙产业的行业优势和资源优势,建设高科技纳米碳酸钙产品生产线,打造新型纳米碳酸钙生产基地;通过建设多碳醇助溶剂及醇醚燃料项目,推进了河南省车用民用新型燃料的应用。该企业通过新型醇基燃料的研发,申报了六项国家专利技术、一项重大科技成果,是国家科技部新型醇基燃料燃具示范基地。三是围绕集聚区多层标准化厂房建设,着力培育集聚区电子、电器产业,提升电子、电器产业的集聚发展。
同时,集聚区进一步加大招商力度,积极谋划投资12亿元的机械制造产业园项目,努力引进投资5.7亿元******旭龙再生资源有限公司,全面服务投资1.5亿元的中州机械厂搬迁项目,跟踪洽谈投资1.5亿元的丰田汽车发动机外壳项目,争取早日落地开工建设。
四、基础设施建设与银企服务
三年来,集聚区不断加快基础设施建设,从零基础零配套到满足项目建设企业生产需要。始终坚持银企服务,加快融资体系建设,努力撬动资金加快基础设施建设和项目建设速度。
1、完善配套,增强项目承载能力
先后融资1.87亿元,建成三路、二路、六路、七路、十五路等共8.2公里的集聚区主干道,与原有道路形成了集聚区“四横四纵”的道路框架体系;先后完成12.6公里的管网(供排水)建设、10公里的供电线路建设、6公里的弱电入地线路建设,为集聚区项目提供基础设施配套保障;进一步加快标准化厂房和公租房建设,促进中小企业集聚发展,新锦绣、江昊电子等企业已入驻生产。
2、银企服务,加快融资体系建设
认真研究金融政策,以全市集聚区金融专项服务活动为契机,利用集聚区短信平台,定期发布项目情况,主动邀请银行到集聚区,和企业面对面交流,加强银企业间合作。通过银企对接,已为企业融资1.7亿元,用于项目建设和企业生产,帮助企业解决资金难题。
五、下步工作和建议
下一步,我们将进一步加大投融资体系建设力度,不断创新,全面推进基础设施建设;进一步完善项目服务,全面加快项目建设速度;进一步加大招商力度,培育主导产业集聚发展,实现区域经济快速增长。
1、加快项目建设速度。
一是加快项目建设速度。力促续建项目年内全部建成投产,形成经济增长点,扩大经济总量。同时,加快投资12亿元的集聚区机械制造产业园、投资1.3亿元的强信公司陶瓷、金属粉末注射成型技术等主导产业项目建设速度,年内开工,年内投产;二是加大招商项目落地进度。服务好中州机械厂搬迁项目、投资1.5亿元的发动机外壳等在谈项目落地,形成新的经济增长储备。
2、加快主导产业集聚发展
坚持按照建链、补链、强链的产业发展模式,壮大集聚区主导产业,集聚集群发展。依托集聚区机械制造产业园的建设,培育矿用设备、节能环保设备制造的产业集群;围绕多碳醇助溶剂和纳米碳酸钙的投产,吸引新材料企业集聚发展;围绕集聚区标准化厂房建成,着力培育电子、电器等高科技产业,提升集聚区产业发展水平。
3、快速推进基础设施建设
继续加大投入,完善基础设施建设,加快道路路网、供电、供水管网等建设。计划建设项目20个,总投资约5.5亿元。重点完成规划八路、中原路、南山路、贵苑路等道路,总长度10.21KM,形成集聚区南北贯通、东西连通的“六纵五横”路网体系;开工建设集聚区蓝领公寓项目,可有效解决入驻项目职工住宿问题;完成集聚区供气规划、供热规划编制,根据企业生产需要,完成管网建设;投资建设110千伏变电站,确保满足集聚区项目中、远期用电需求。通过不断完善基础配套服务,提升集聚区项目承载能力。
4、加快投融资体系建设。
通过增资扩资,壮大投融资规模,充分发挥其平台作用,全面推进集聚区基础设施和安置小区建设。加强银企对接,为企业提供融资担保服务,缓解企业融资难题,促进集聚区健康快速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