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我县刑满释放人员再犯罪情况的调查分析

时间:2019-05-12 07:35:15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对我县刑满释放人员再犯罪情况的调查分析》,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对我县刑满释放人员再犯罪情况的调查分析》。

第一篇:对我县刑满释放人员再犯罪情况的调查分析

对我县刑满释放人员再犯罪情况的调查分析

报告人: 王海兵(06秋法学本科)

近年来,浙江中汇律师事务所的律师们在办理刑事案件的过程,发现了一个现象:委托人当中出现了很多熟悉的面孔。这是什么原因呢?经过了解,得知有相当一部分人是“二进宫”,其家属只得再次委托,委托时又多愿找曾委托过的律师办理,故出现了上述现象。而该现象的出现提示了我县刑满释放人员再犯罪日渐突出。基于此,浙江中汇律师事务所进行了一次关于刑满释放人员再犯罪情况的调查。调查数据显示:2007年,我县检察机关共向审判机关移送起诉(包括移送他院起诉)321人,其中属于刑满释放人员再犯罪的有81人,占提起公诉总人数的25.23%。刑满释放人员再犯罪,严重危害了我县的社会治安和政治稳定。因此,对刑满释放人员再犯罪案件进行深入调查,揭示其特点,剖析其原因,探寻其对策,对于预防和减少刑满释放人员再犯罪,维护社会稳定,具有重要的社会和现实意义。

一、我县刑满释放人员再犯罪的特点

(一)中青年居多。在81名再犯罪人员中,20岁以下的有20人,占再犯罪人数的24.69%,其中年龄最小的只有17岁;20岁至30岁的43人,占再犯罪人数的53.08%;31岁至40岁的有17人,占再犯罪人数的20.98%;40岁以上的有1-2人,占再犯罪人数的1.23%。

(二)文化普遍偏低、总体素质较差。在81名再犯罪人中,初中文化以下一半人,占再犯罪人数的50%,其中,文盲有2人,占再犯罪人数的2.46%;小学文化多人,占42.59%;初中文化48人,占47.88%;高中、职高和中专文化的仅有5人,占再犯罪人数的6.17%。

(三)无业人员占绝大多数。在81名再犯罪人员中,无业人员60人,占再犯罪人数的74%。

(四)主要表现为侵财型犯罪和暴力型犯罪。在81名再犯罪人员中,侵财型犯罪42人,占再犯罪总数的52%,其中犯盗窃罪29人,抢劫罪10人,诈骗罪3人;暴力型犯罪35人,占再犯罪总数的43.21%,其中犯寻衅滋事罪12人,故意伤害罪9人,故意杀人罪2人,强奸罪3人,聚众斗殴罪6人,绑架罪3人。

二、刑满释放人员再犯罪的主要原因

(一)自身的原因。再犯罪人员普遍存在受教育程度低,这些人基本上生活在社会的底层(违法犯罪活动层、监狱和改造场所、无业游民层),基本接受的是社会阴暗面的影响和熏陶,由此难免会在他们的心灵上或多或少的滋生逆反社会的心理障碍,主要 1

有:(1)融入社会的自卑感。长期的底层生活使他们对前途丧失信心和毅力,背着前科的包袱,没有文化、没有一技之长,合法生存能力不足,易产生破罐子破摔的思想。(2)无法立业的客观性。没有充足的就业渠道来吸纳这些人,而他们自身又不愿再回到原来的乡村、单位去从事原来的工作,自己创业缺乏资金和机遇,重操违法犯罪的旧业便被他们认为成了安身立命的捷径。这是一种被动性选择。(3)好逸恶劳的人生观。他们一生中最可珍贵的青年时期是在阴暗心态下度过的,互相之间交流的是不劳而获,以及恃强凌弱的体验和“技能”,不屑于“勤劳致富”、“合法致富”的主流观念,好逸恶劳、贪图玩乐的人生观根深蒂固,只有重新犯罪才能满足他们内心对物欲的追求。这是一种惯性选择。(4)逆反社会的心态。看到周围人群的生活状况日新月异,客观世界灯红酒绿的诱惑时不我待,便将自己境遇的成因归咎于社会,不择手段地用犯罪来排泄不满,追求感官上的快乐和心理上的满足。这是主动性选择。

(二)监管的原因。监管教育改造手段不能适应新形势下的罪犯思想改造。一方面,管教干警承担着大量违法犯罪人员的管理工作,这使他们难以集中精力,影响了对违法犯罪人员的教育挽救效果。另一方面,缺少人文关怀和有针对性的改造手段,使在押人员内心深处的劣性往往没有得到彻底、有效的改造。

(三)生存的原因。没有天生的罪犯。刑满释放人员再犯罪,较多的是因为经济困难,没有收入,无以维系生活,社会又缺少应有的救济措施。他们只好重新走上犯罪的道路。如看守所一些外来人员释放时,身无分文,甚至没有一双鞋以致光脚走出看守所大门回归社会,这些人找工作不容易,去乞讨因为年轻不可能讨到一分钱,为了生存他们只得再去犯罪。曾经有位三进宫的盗窃犯这么说:“我到看守所有饭吃,在外面没有饭吃,没有屋住,实在是活不了。”

(四)帮教的原因。首先是法规的缺失。我们的法律、政策对缓刑人员、假释人员、管制人员的管理教育有较为正规的规定,而对刑满释放人员的帮教基本没有规定,后续工作滞后。其次是管理的缺失。基层组织对释放人员帮助不足,教育不够,让他们自流于社会,特别是在他们刚刚出狱的一段最困难的阶段,面临思想的适应,生活的抉择,旧习的诱惑,而我们的工作则明显不到位,个别人还冷面相待,客观上助长了歧视他们的社会习俗。并且,由于现在人户分离的现象十分普遍,很多刑释解教人员为了谋生而外出四处打工,使帮教工作不能到位,出现了不少归正人员无人帮教的情况,一旦有其他因素触发,极易造成再次犯罪。

三、防范刑满释放人员再犯罪的对策和建议

(一)加强对累犯的打击力度。修订后的刑法将以前构成一般累犯的前后罪时间距离由3年延长至5年,一方面会更有助于刑罚特殊预防目的的实现,另一方面也说明累犯对社会治安的危险性更大。依法对累犯严厉惩处,必将有利于有效地遏制刑释人员再犯罪率的上升。特别是在“严打”整治斗争中,对刑释人员再犯罪必须从重从快予以打

击,始终保持高压态势,方能将其犯罪气焰压下去。加大对刑释归正人员重新犯罪的打击力度,作为司法机关,应本着执法必严的原则,对那些以身试法、屡教不改的刑释归正再犯罪人员一定要快捕快诉快审快判,从重打击,扼制犯罪分子的嚣张气焰,以示法律的威严,达到惩治犯罪、保护人民的目的。

(二)强化亲情的感染。政府、社区要给予刑释归正人员更多的关爱和理解,切实关心这一特殊群体的生活和工作,从根本上帮忙和挽救刑释归正人员。要引导家庭和亲友从精神和生活上多关心刑释归正人员,尽量避免刑释归正人员的家庭解体。家庭成员的态度对刑释归正人员的影响非常大,要劝说家庭成员在他们服刑劳教时多探望,用亲情拉他们一把,增强他们重新生活的勇气;当他们重新走进家门时,要真诚相待,精神上多安抚,生活上多关心,尤其是在他们工作、生活中受到挫折后要多鼓励,激发他们重新做人的信心,扬起生活的风帆。

(三)改进监管教育。要确保监管场所把监管力量投入到执行处罚、改造罪犯的工作上来,使监管场所真正成为教育改造违法犯罪人员的地方,不仅仅是限制人身自由的场所,而且是作为净化受监管人员心灵的阵地。管教民警要教育受监管人员认识到自己的行为对社会造成的危害,使他们从内心深处认清自己的行为性质,自觉地投入改造,从主观上避免再犯罪。要运用科学的管教方法,宣传社会主义伦理、道德,普及法律知识,使他们的思想道德水平、文化知识水平都有一个新的提高,帮助他们树立起重新做人的信心,引导他们摆脱因违法犯罪留下的阴影,确立正确、健康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监管场所在改造阶段应适时开展一些职业培训,使服刑人员能掌握一门求生技能,回归社会后能顺利就业,成为自食其力、社会有用之人。

(四)重视归正人员的生存生活。首先是对经济困难的刑满释放人员提供必要的生活救济,如必需的生活费用和回家路费,使其摆脱不得不犯罪的怪圈。这笔资金应当由财政支出,因为目前尚未有这一专项资金,建议根据《公安部关于印发<看守所组织在押人员劳动管理办法>的通知》之精神,从看守所内关押人员的劳动收入中列支。看守所应当明确救济机制,包括困难申报、审批和发放救济款的内容,使被关押人员明确权利;畅通救济渠道,使被关押人员有基本的生活保障。其次是政府扶持组建以刑释归正人员就业为主的经济实体,做好刑释归正人员过渡性安置就业工作,同时加强建立对其定期的考察制度,帮助其尽快适应的生活。再次是基层政府职能部门应通过适当形式加强刑释归正人员的法律、素质和专业技术教育;并从实际出发,动员和要求招工单位从着眼于社会稳定的大局出发,在招工就业方面提供机会;对在家务农的刑释归正人员,应保证他们有一定的土地可经营,使他们成为自食其力的劳动者。

(五)搞好社会综治工作。作为肩负专政重要职能的司法机关,应依法从重从快严厉打击各种刑事犯罪,但是打击固然重要,决不能因为加大打击力度而疏忽了防患于未然的社会综合治理工作。我们应当在党委政府统一领导下,打防结合,标本兼治,积极参与社会的综合治理工作。对刑释归正人员来说,主要应通过安置帮教的方式进行,首

先应合理设置帮教工作站,将重点放在社区与行政村;其次应建立相应数量的帮教队伍,在配置专职帮教人员的基础上,可建立由离退休干部、政法干部、部队官兵、心理医生、社区骨干、归正人员中的优秀典型等组成的帮教志愿者队伍,协助对刑释归正人员进行思想教育、心理疏导、介绍就业、帮助解决家庭困难等;同时应做好归正人员的接管工作,使归正人员不失控、不脱管,针对不同的归正人员,进行分级帮教。要在政治上更加关心归正人员,生活上帮助他们创造就业机会,使他们体会到政府政策的温暖,从而坚定重新做人、为社会创造价值的信念。通过教育、感化、挽救等多管齐下,构建预防刑释归正人员重新犯罪的防控体系,使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不留空白。

第二篇:刑满释放人员杨某某个案分析

真情帮教 重塑人生

---刑满释放人员杨某某个案分析

一、刑满释放人员的基本情况

刑释解教人员杨某某,36岁,初中文化,2004年,因盗窃罪被判处有期徒刑十四年,2013年7月刑满释放。出狱后,他觉得自己判过刑,坐过牢,怕人说三道四,在邻居的面前抬不起头,不敢出门。家庭孩子多,经济条件不好,生活压力很大,出狱后思想非常消极,整天呆在家里不出门。

二、实行安置帮教情况

了解到这一情况,放城司法所的安置帮教工作人员深入东街村,在村干部的配合下,从思想、政策、物质、感情等方面,深入浅出进行分析,谈心。通过多次讲道理,举例子,对其现在的状况进行劝导,排忧,亲情般的温暖。终于使杨某某走出思想困境,端正心态.明确自己正确的人生方向。为了使杨某某的心能尽快稳定下来,避免其跟随社会闲散人员到处惹是生非,安置帮教小组奔走于杨某某所在村、社,帮助解决杨某某的责任田问题,经多方努力,终于使其有田可耕,有事可做,有粮可食,暂时稳定生活,防止其因无所事事再次违法犯罪。

安置责任田,虽能暂时稳住杨某某的思想动态,但不能使其切底摆脱重新违法犯罪。在谈话中,得知杨某某想开一间小吃店做些小生意的想法。司法所的工作人员就积极协调,耐心沟通,帮助其留意商铺场地,进行问题分析和指导,解决商铺筹备中所遇到的实际困难,经过大家不懈的坚持和努力,杨某某对安置帮教小组有了新的认识,对新生活也更加充满了信心。可谓是浪子回头金不换。他自己勤奋努力,起早摸黑,依法经营,诚信买卖,慢慢地,他得到了大家的认可和理解,生意也一天一天地好起来了,目前杨某某的小吃店已经成为在当地有一定商誉的小商铺了。

杨某某懂得今天的生活来之不易,十分珍惜,在懂得感恩的同时,还不忘回报社会,2014年,他拿出1000元现金,资助自己村里的贫困学生,中秋节期间,又给几户贫困户送去了油和月饼,受到了村民群众的好评。杨某某不止一次表示,没有司法所同志们的热心帮助,就没有自己现在的幸福今天,我一定要积极改造,遵纪守法,回报社会,做一个有利于社会、家庭的合法公民

三、帮教效果

通过一段时间的社区安置帮教工作,收到的效果比较明显,杨某某能够自愿接受社区安置帮教,自觉遵守法律法规,经常汇报近期生活、思想情况,能初步正确人生观,树立服务社会的思想,对社区安置帮教及生活帮助,本人及家属表示深深感谢。感谢政府给予他回归社会和关爱。

点评:放城司法所对刑释解教人员坚持“帮教社会化,就业市场化,管理网格化”的方针,用爱心去感化他们,用真情去打动他们,用道理去说服他们,用实际行动去帮助他们,积极协调相关部门,共同做好安置帮教工作。一是把好“接茬关”、“安置关”,确保刑释解教人员心理稳定,对刑释解教人员及时建档造册,签订责任状,成立安置帮教工作小组,对刑释解教人员在监狱、司法所的表现及家庭的情况进行详细的记录,为以后开展工作提供资料,打下基础。二是及时制定和落实帮教措施,因人而异制定有针对性的帮扶计划,落实帮扶措施。三是开展各种形式的法制宣传教育。通过赠送法律常识读本,组织学习法律知识等途径开展多种形式的法制教育。四是定期进行家访,及时掌握思想动态,动用各种关系做好帮教对象的思想转化工作。五是工作人员要坚持“服务为本、一心为民”的理念,耐心细致开展工作,认真做好刑释解教人员的教育、改造、监管工作。通过新塘司法所工作人员的努力,本辖区内刑释解教人员都走上了劳动致富的道路,有效预防和减少了重新违法犯罪,切实维护了当地社会和谐稳定。

第三篇:高学历人员犯罪情况分析

文章来源:中顾法律网中国第一法律门户中顾法律网提供更多免费资料下载

高学历人员犯罪情况分析

赖兴平

近年来,随着改革开放和经济建设的逐步深入,特别是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立和完善的过程中,新旧体制的转换、道德意识的危机、个体观念生活方式的转化等等因素,使人们在生存方式的选择、个体观念的演变等方面经历了一场前所未有的心理和心灵考验,特别是一些高学历人员,在金钱和物质利益的诱惑下,以手中的权利作筹码,坠入了犯罪的泥潭。高学历人员职务犯罪愈演愈烈,新的犯罪形式不断出现,如何从根本上遏制,已成为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无法回避的课题。本文试从2004-2007年我院查办的高学历职务犯罪案件情况分析,就其特点、成因及对策谈点粗浅的看法。

一、高学历人员职务犯罪的特点

1、从犯罪发展趋势看,逐年呈上升趋势。从我院近几年查办的职务犯罪案件看,2004-2007年,共立案侦查各类职务犯罪案件52件54人。其中高学历人员33件34人,占立案总数的64%。其中,2004年7件7人,2005年6件7人,2006年10件10人,2007年11件11人,逐年呈上升趋势。

2、从犯罪性质上看,“一把手”比重大,权钱交易突出。在查处高学历人员职务犯罪中,其中“一把手” 16人,占犯罪案件的48%,大都是在工程基建项目、单位进人、重大人事调动等环节上出问题。权钱交易突出,犯罪的动机指向性比较强,就是获取经济上的利益,以满足私欲为主的个人社会需要,所查案件其中涉嫌受贿25人,占78%。

3、从犯罪手段上看,犯罪手段具有高智能性,趋向多样化。高学历职务犯罪的作案手段除了截留侵吞、索贿受贿、捞取回扣等传统型外,还出现了一些新型手段,如有的使用权权交易掩盖权钱交易;有的利用手中之权将有利可图的项目通过发包形式给予亲朋好友经营,从中谋利;有的私设小钱柜,公私不分,公款私用;有的巧立名目,集体私分,公开侵占国有集体资金;有的开设营利性服务行业,斡旋受贿等等。如五华县公路局交通征稽站站长李**家中开有饭店,车主利用在哪里吃饭的机会送礼送钱,从中少交或免交养路费。

4、从犯罪侦破过程上看,作案日趋隐蔽,反侦查能力越来越强。所谓“不见棺材不落泪、不见兔子不撒鹰”,这与其所受的高等教育有关。在侦查过程中,只要有一线希望,他们都不会轻易放弃,揣测讯问人员所掌握犯罪事实的多少、虚实,同侦查人员斗智。同时,高学历人员一般工作交往和社会活动多,老领导、老同学、老战友、老朋友逐步结成一种关系网,实行利益互保政策。一旦其中某人出了事,关系网立即启动,或利用权力恐吓、压制案件的查处,或无中生有告恶状,或寻找关系说情、请客、送礼“疏通”,或包庇知情不说,作伪证干扰办案等等。

二、高学历人员职务犯罪的原因

高学历犯罪缘何时有发生,其中的原因是十分复杂的,其中既有主观原因,也有客观原因。既有自身的原因,也有来自外界原因。

1、思想蜕变是根源。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收入产生差距,促成了人们的不平衡心理,尤以高学历者为甚。他们认为,自己十年寒窗苦读,到头来收入微薄,难以体现自己的价值。在工作中,他们经受不住利益的诱惑,耐不住清贫,平时忽视政治学习,认为不过是形式主义,马虎了事,世界观、人生观错位,价值观扭曲,从而走上了上歧途,以权谋私,大肆进行权钱交易,贪污受贿,前程毁于一旦。如原五华县棉阳镇党委书记黄*,在拜金主义思想的影响下,对金钱、好的生活环境盲目追求,分不清是公仆还是老板,最后走向了犯罪的道路。

2、法律意识淡薄是主因。通过对案件的调查和分析发现,高学历者虽然受过高等教育,但有的对法律知识知之甚少,以至在其触犯刑律时,尚不知其所以然。好大部分人员的侥幸心理严重,这些人错误地认为收受他人钱物、侵吞款物不易被政法机关查处,能蒙混过关。这些人在悔过中,基本上都谈到由于法律意识不强,法制观念淡薄,贪欲强,所以才走上犯罪道路。如犯罪嫌疑人古**在悔过书上讲到,“我在教育战线工作多年,但姿势自己具有较高文化水平,平时放松了法律政治学习,加上单位对干部职工的思想教育不够,因而平时我只重业务,轻教育,法制观念非常淡薄,以致走上了犯罪道路。”

3、监督乏力、不到位是重因。对加强监督的认识不到位,长期以来,干部教育监督管理中普遍存在重使用、轻管理、弱监督的现象,有些部门领导人片面强调“能人效应”,错误地将发展经济与监督工作对立着看,担心监督过严,会影响干部的积极性,会影响经济发展,因而发现高学历人员存在的问题不及时进行认真的批评帮助,即使处理起来也往往是大事化小,小事化了,避重就轻,客观上起到了姑息纵容作用。如原五华县林业局局长李**家长作风严重,凡事个人说了算,以权谋私,肆意贪污受贿,涉案金额高达50多万元。

4、体制、机制不健全、不规范是诱因。制度的作用在用于规范人的行为,使大家不敢、不愿去碰纪律、法律这两条高压线,监督是为了保证制度的有效执行。如果制度有漏洞,监督又不到位,就会使少数人铤而走险,走上犯罪道路。而实际工作中,有些制度形同虚设,落实不到位,监督乏力,这时高学历人员就有可能采用规避法律的手法,为

自己谋取私利。如原华西中学校长钟**一案,学校的财务审核小组没有检查出对本学校校长、财务人员长期弄虚作假的行为,使其从中贪污受贿20多万元。

三、遏制高学历职务犯罪的对策

1、加强教育,提高高学历干部的免疫力。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的人生观、价值观受到一程度的冲击,宗旨意识动摇,有不少党员干部将金钱作为衡量一个人能力大小和社会地位的标准,一些高学历干部往往趋利而行。因此,加强教育,提高高学历干部的免疫力尤为必要。一要加强思想道德教育。结合实际,突出加强理想信念教育,教育高学历干部认真学习贯彻党章、和党的十七大精神,坚定正确政治方向,防止理想动摇、信念滑坡;抓好从政道德教育,教育高学历干部忠于职守、清正廉洁、勤政为民,自觉遵守廉洁从政的各项规定。二要加强作风纪律教育。广泛开展胡锦涛总书记提出的八个方面良好风气的学习教育,在广大党员干部中大力倡导和树立“八个方面”的良好风气。三要加强党纪国法教育。促使高学历干部不断增强遵纪守法意识和依法执政、依法行政、依法办事的能力。四要加强警示教育。运用职务犯罪典型案例进行教育、到监狱现身说法等措施,有针对性地警示教育高学历干部,让其亲自体验到贪污贿赂犯罪对人、对己、对国家、对社会的严重危害,提高拒腐防变的免疫力,从而有效地遏制职务犯罪的发生。

2、健全规章制度,堵塞滋生腐败的漏洞。腐败机会是产生腐败行为的最重要条件,在腐败动机产生之后,腐败行为就进入了临界状态。预防高学历人员职务犯罪,最重要的是消除腐败机会。要消除腐败机会,最重要的是发现腐败机会。就目前状况而言,腐败机会主要存在于各项不完善的、有漏洞的制度之中。因此,消除腐败机会,就落实到堵塞制度漏洞、完善制度和制度创新上,就要不断健全各项规章制度,坚持用制度来强化管理、管好干部,把制度落实工作渗透到领导工作的各个环节中去,做到领导管理与监督相结合,管人与管事想结合,一级管一级、一级抓一级,层层把关。对高学历干部的缺点和错误不管不问,放任自流,以致发生重大违纪违法案件,不仅要追究直接责任人的责任,而且还要根据具体情况追究有关领导的责任。只有这样,才能切实提高监督水平,保证权力运行的公正透明、廉洁高效。

3、完善监督机制,压缩产生犯罪的空间。建设完善各项体制是预防高学历人员犯罪的前提,特别是加强对部门、下属单位 “一把手”的监督,确保权力的依法行使。一是加强事前监督。各部门的各个环节都要建立一套规范的、从上至下的监管机制,使每个岗位都能够相互制约。对高学历人员要严格管理,把管理从”八小时”之内延伸到“八小时”之外,做到见微知著,从小事情洞察大问题,从讲政治的高度,防微杜渐,勿使小节变大恶。二是完善廉政监督。明确上级纪检监督部门和执法部门的监督职责,加强同级监督,建立高学历干部行为失察追究制度。三是营造社会监督。充分利用群众监督、舆论监督、党内监督等有效手段,形成敢于、勇于监督的社会风气。四是加强高学历干部人事管理的监督。要建立和完善选用高学历人才的机制,坚持公平、竞争、择优录用、任人唯贤的原则,反对家长制和任人唯亲。健全干部考核制度,对不负责任、工作严重失职的高学历干部,切断其提拔使用的路径。

4、坚持打击、预防、保护、服务并重,加大预防职务犯罪的力度。一要“惩治”。检察机关将结合经济建设的实际,全面发挥职能作用,严厉打击高学历职务犯罪,形成强大的威慑力。二要“预防”。要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加大预防力度。一是发挥主导作用,充分发挥社会化大预防体系作用。与各相关部门、政法各机关形成预防合力,统一执法思想,并健全党委统一领导、全社会齐抓共管的社会化大预防格局,搞好案中预防,突出超前预防,创造“不敢犯、不能犯”的法制环境。二是建立行贿人档案制度,有效发挥行贿犯罪档案查询系统的防治功能。一方面对行贿人进行警示谈话教育,责成其作出廉洁从业的承诺,并进行必要的跟踪监督,防止其再犯同样的错误。一方面认真做好查询系统的宣传、管理和对外查询工作,充分发挥查询工作对贿赂犯罪的防治作用,努力从源头上预防贿赂犯罪的发生。三

要“宣传”。进一步加强贪污贿赂犯罪举报宣传,增强广大干群的举报意识和积极性,充分发挥人民群众参与的作用,形成全社会惩治贪污贿赂犯罪的合力,这样既可以为检察机关拓宽案件来源,也可以引导广大干群正确进行举报,减少和防止越级举报、多头举报、乱举报现象的发生,有利于维护一方稳定,取得共同预防职务犯罪的法律效果和社会效果,保障我县经济健康快速发展。

第四篇:刑满释放人员救助管理工作专项调查提纲怎么写

刑满释放人员救助管理工作专项调查提纲怎么写

对大家又用

个人认为,调研提纲没有固定的格式和标准。调研提纲应该为调研提供方向,即告诉调查者怎样进行此项调研,比如目的,内容,方法,对象。调研提纲在调研之前完成,所以不应该有对策,结论性的东西包含在里面,因为那些是要调研结束之后才能得出的结果。

提纲应很好地体现设计者分析问题的方法和逻辑性,简明扼要,思路清晰。一般思路可以是:研究对象的过去发展,发展到现在的状况(发展成绩),综合过程要求找出发展中存在的问题。调研提纲应该到此为止,至于什么问题,怎样解决,是调查结束后报告的任务。

就我看到的调研提纲形式有两种:叙述式和问题式。前者直接规定调研的内容,条述式罗列调研内容。后者以问题的形式列提纲,更容易让调查者发现问题,从而解决问题。以一个《刑释解教调研提纲》为例:

一、刑满释放人员信息掌握情况

1.是否制定了刑满释放人员信息核查、信息对接流程制 度规定;若有,列明主要内容。工作中存在的主要困难和问 题。

2.近5 年从监狱、看守所刑满释放的“三假”人员总数。对“三假”(假姓名、假身份、家地址)刑满释放人员

是否制定了针对性的管理措施;若有,列明主要内容。“三假”人员管理的重点和难点。

3.近5 年刑满释放人员中“三无”(无家可归、无业可就、无亲可投)人员数及主要安置途径。

4.所使用的信息管理系统是否与相关部门和单位的信息互联互通、资源共享;若有,列明具体联通的部门或单位。

二、刑满释放人员衔接工作措施

5.是否制定刑满释放人员衔接办法;若有,列明主要内容。工作中存在的主要困难和问题。

6.成员单位间落实衔接工作的职责任务。

7.是否建立回归社会危险性评估制度;若有,列明评估的主要依据。

8.近5 年平均每年衔接“老、病、残”刑满释放人员人数及主要安置途径。工作中存在的主要困难和问题。

9.请按下表填写近5 年平均每年已衔接的刑满释放人员中脱管失控的人数、脱管失控人数占当年衔接人员比例和脱管失控的主要原因:

10.在解决人户分离、外出务工人员衔接管理问题上的主要做法和制度规定。

11.衔接工作中的典型经验和做法。

三、刑满释放人员社会保障和社会救助情况

12.除国家出台的普适性政策外,有无制定其他解决刑满释放人员社会保障或社会救助的政策;若有,列明具体内容。(若省级未出台,地市或县区有出台的,也请填写本项)

13.落实刑满释放人员社会保障工作中存在的主要困难和问题。

14.对刑满释放人员落实最低生活保障、特困人员供养、医疗救助、教育救助、住房救助、就业救助、临时救助的具体情况(请按不同救助方式分别介绍)。工作中存在的主要困难和问题。

15.对企业吸纳刑满释放人员就业落实税收减免政策情况和减免标准。

16.建设以政府投入为主的过渡性安置基地建设数;基地的主要功能;建设经费来源和经费总数。

五、刑满释放人员教育帮扶情况

17.对刑满释放人员开展帮教的主要方式。

18.省、市、县三级有无成立安置帮教工作协会或社会志愿者协会;若有,请按下表列明级别、名称、管理方式和工作经费来源:

社会团体自我管理司法行政机关指导两种;工作经费来源分为政府全额保 障、政府部分保障和自筹三种。

六、刑满释放人员救助管理工作保障情况

19.请按下表填写 2011 年至 2013 年省、市、县三级财政安置帮教工作经费情况:

单位: 万

20.有无出台刑满释放人员衔接经费政策;若有,列明具体支出标准;接送一名重点帮教对象平均所需经费。(若省级未出台,地市级或县区级有出台的,也请填写本项)

21.近5 年开展安置帮教工作培训和表彰情况。22.有无出台关于刑满释放人员安置帮教工作的地方性法律法规。

七、对于做好刑满释放人员救助管理工作的意见和建议 23.在刑满释放人员救助管理工作中有无其他典型经验和做法、困难和问题。

24.对做好刑满释放人员救助管理工作的意见和建议。

第五篇:对近年来贪污贿赂犯罪的调查分析报告

对近年**县院查办职务犯罪案件 特点、成因及预防对策调查分析报告

当前,职务犯罪已成为社会经济、文化、政治和科技发展的阻力,是造成社会不稳定的因素之一。做好预防职务犯罪工作,有利于维护党在人民群众中的威信、巩固党的执政地位、维护安定团结的政治局面、珍惜和利用党的人才资源、保护好党的干部。综观近三年我院反贪局查办的职务犯罪案件,主要表现是贪污贿赂、挪用公款等经济犯罪,是腐败现象最突出的表现。因此,对我院近几年查办案件情况的摸底,了解所查办的主要案件的基本情况、特点、危害性及其发案缘由,针对法案缘由提出预防职务犯罪的几点建议对我县经济、文化、政治和科技的发展尤为重要。

一、近三年查办的主要职务犯罪案件基本情况及其特点 从2009年1月1日至今,我院反贪局共查办贪污、受贿和挪用公款案件28件40人,其中贪污案件16件24人、受贿案件9件13人、挪用公款案件3件3人,涉案金额共计634.98万元,为国家挽回经济损失共计289.44万元。我院反贪局近三年所查办的主要职务犯罪案件的基本情况及其特点如下:

(一)犯罪主体整体素质不高,发案部门相对集中。1.涉案人员中高中及以下文化程度的占总人数的 52.5%,初中及以下文化程度的占总人数的45%,小学文化程度的占总人数的10%;涉案人员平均年龄45.3岁,其中30岁以下的3人,30-39岁的9人,40-49岁的16人,50岁以上的12人。公职人员的文化水平偏低、年龄结构老龄化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整体素质不高。

2.涉案人员中其他依法从事公务的人员有15人,煤炭行业的工作人员有8人,国有公司的有8人,行政机关的有5人,教育系统的有1人,公安机关的有1人,林业部门的有1人,政协机关的有1人。其他依法从事公务的占总人数的37.5%,其中大多数是村民组织的村支书、村主任和副主任。发案部门相对集中,煤炭行业和国有公司是职务犯罪的高发行业,而行政机关主要集中在扶贫领域。

(二)案件线索以自行发现为主,其他途径来源为辅 查办的贪污、受贿和挪用公款案件共28件40人,其中通过本院自行发现的有14件22人,纪检监察部门移送的5件8人,单位举报的有5件6人,上级院交办的有3件3人,自首的仅有1件1人。

(三)涉案金额较大,窝案串案较多

近三年贪污、受贿及挪用公款的涉案金额为634.98万元,总体平均每案的涉案金额为22.68万元。其中贪污犯罪案件的涉案金额为293.54万元,平均每案的涉案金额为18.34万元;受贿犯罪案件的涉案金额为123.47万元,平均

每案的涉案金额为13.7万元;挪用公款犯罪案件的涉案金额为217.97万元,平均每案的涉案金额高达72.66万元。贪污犯罪案件的涉案金额相对较高,而挪用公款犯罪案件的平均涉案金额最高。

在查办的贪污受贿、挪用公款案件中,其中有9件21人是共同犯罪,即贪污又受贿的有3件3人,即贪污受贿,又挪用公款的有1件1人,窝案串案较多。

(四)党员犯罪数额较多,科级干部为数不少 涉案人员中,属于中共党员的有27人,占总人数的67.5%,副科级干部1人,正科级干部5人,科级干部占总人数的15%。

(五)作案时间持续较长

查办案件中,能及时发现的较少,大多数是在持续作案的过程中发现的,有的持续作案时间甚至长达5年之久。作案持续时间长,一伸手就不知道收手,而且疯狂作案。

二、职务犯罪的危害性

(一)侵犯了国家公职人员的廉洁性,毁损了国家政党的形象

作为国家公职人员,应当内强素质,外树形象。然而,违反公共财物管理和使用的规定,假公济私、化公为私;利用职权和职务上的影响为亲属及身边工作人员谋取利益,以权谋私;脱离实际,弄虚作假,损害群众利益和党群干群关

系。这些行为不仅侵犯了国家公职人员的廉洁性,而且严重毁损了国家政党的国际国内形象。

(二)引发了社会矛盾,影响了社会稳定

腐败与矛盾是一个共生体,有腐败的地方必然有矛盾,有矛盾的地方也往往深藏腐败。很多发生在人民群众身边、直接侵害人民群众切身利益、人民群众强烈反映的职务犯罪的案件,特别是发生在村民组织、移民办、扶贫办、粮站等领域的职务犯罪案件,比一般的经济犯罪具有更大的社会危害性,影响社会的和谐稳定。

(三)造成国有资产的大量流失,阻碍社会经济的健康稳步发展

在近三年的贪污受贿、挪用公款职务犯罪案件中,截止目前已经造成了345.54万元的国有资产流失。贪污腐败是我国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的最大敌人。贪污腐败对于投资、人力资源配臵、制度绩效、社会稳定等负面影响都会阻碍社会经济的健康稳步发展。

三、职务犯罪的原因剖析

(一)公职人员思想道德素质低下,法制意识淡薄是造成职务犯罪的主观原因

思想是一切行为之先导。公职人员的人生观、价值观、权力观异化、私欲膨胀,产生“拜金主义”思想,享乐主义思想,内心没有真正的树立起“为人民服务”的执政理念,把人民赋予的权力当作自己牟利的工具,铤而走险,踏上了职务犯罪的道路。待到归案后,很多涉案人员都说:“常在河边走,哪有不湿脚”,这就是没有好好把握好自己的人生观、价值观、权力观,没有“君子爱财,取之有道”的思想理念。法律作为职务犯罪防的最后一道防线起到威慑的作用,然而,法制意识淡薄,不知法律严不可碰、威不可测,触碰法律的“高压线”,以身试法,方知法律的威严,为时晚矣。公职人员思想道德素质低下,法律意识淡薄甚或为法盲是导致公职人员职务犯罪主观因素。

(二)权利过于集中,监督机制不健全,监督制约软弱无力是造成职务犯罪的客观原因

权力越集中,监督越疲软,就跟人治社会没有区别,便谈不上法治社会,职务犯罪也会有增不减。近几年,随着新农村建设力度的不断加大,国家各种支农、惠农资金给农村经济带来活力和动力,各管理支农、惠农资金的公职人员特别是农村基层组织工作人员的权限空间也得到扩大,负责管理的资金也相应增多,这些工职人员既是具体经济活动的实际运作者,又是经济活动管理者,集权钱于一身,权力相对集中,为职务犯罪提供了良好的空间。内外部监督缺失,有的虽然建立了内部监督机制,却由于相关环节人员相互勾结等原因,致使监督机制形同虚设。而在外部,对于干部管理、财务管理等重要环节缺乏有效的监督方式,无法真正发挥预防犯罪的实际效果,使腐败分子更是有机可乘。

四、预防职务犯罪的几点建议

(一)努力提高公职人员特别是党员干部的综合素质,增强法制观念

1.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要认真学习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江泽民同志的“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努力提高自身的政治理论修养,筑牢拒腐防变的思想防线。

2.树立正确的权力观、地位观、利益观。要时刻拥有“为人民服务”的执政理念,把人民群众的利益放在 识。如果权力主体连根本的监督意识都没有,那么监督就是纸上谈兵。因此要加强对公职人员权力的监督制约,最基础性的措施就是要从思想教育入手,着力强化权力主体的自觉接受监督的意识和主动大胆监督他人的意识。自觉接受监督既包括自觉接受上级机关、纪检监察机关、司法机关、审计机关的监督,也包括自觉接受单位内部的领导干部、同事之间的监督,还包括大众媒体、人民群众及社会舆论的监督。主动监督他人是对他人的关爱、对社会负责。公职人员有违纪违规的行为要及时加以规劝,将问题处理在萌芽阶段;有违法犯罪行为的,要及时向司法机关举报,阻止职务犯罪的进一步危害。

2.建立健全的监督制约机制。邓小平同志曾经说过:“制度问题更带有根本性、全局性、稳定性和长期性”。制度作为要求大家共同遵守的办事规程,具有严格的规范作用和鲜明的行为导向性,它是领导干部权力运行的准则,是规范管理和执法执纪的准绳,是党内外群众监督领导干部的依据。因此通过建立健全有关监督制约机制进行监督,是加强对权力制约的重要保证。制度建立要要抓住关键人、关键部门和关键问题来加强监督制度建设;要有针对性、系统性,形成全方位的监督控制体系;要有强制性、约束力;要有量化标准,不能笼统,过于原则;要有可操作性,尽量减少弹性,便于组织和群众的监督;要赏罚分明,制定切实可行的处罚

条款。

(三)确保坚持物质文明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两手抓,营造良好的社会职场环境

在经济飞速发展的今天,很容易淡忘精神文明建设,精神文明是物质文明建设的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在抓物质文明建设的同时,要坚决抓好精神文明建设,坚持两手抓,两手都要硬。抓好“两个文明”,可以从切实解决公职人员的现实问题着手,适当提高公职人员的福利待遇,解除公职人员的后顾之优,加强推动各机关单位精神文明建设的物质动力。在工作环境、住房等方面作投资、特别是在活跃公职人员业余生活上多作努力,为公职人员自娱自乐、丰富业余文体生活提供良好的场所,使精神文明建设有一个较现代化的载体。营造良好的社会职场环境,必须坚持物质文明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两手常抓不懈,毫不偏废。

下载对我县刑满释放人员再犯罪情况的调查分析word格式文档
下载对我县刑满释放人员再犯罪情况的调查分析.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在校学生犯罪调查与分析

    文章来源:中顾法律网中国第一法律门户中顾法律网提供更多免费资料下载 在校学生犯罪调查与分析 赖兴平廖炯龙 一个人的校园时光正处于人生成长的黄金时段,是人生观、价值观、......

    浅谈对社区矫正人员如何犯罪分析[样例5]

    浅谈对社区矫正人员的犯罪分析 社区矫正工作是降低重新犯罪率,促进社会长期稳定与和谐发展的一种非监禁刑罚执行活动。但仅仅通过管理、控制难以完全帮助矫正对象恢复社会功......

    对贿赂犯罪的分析范文

    对贿赂犯罪的分析 1 贿赂犯罪相关理论 1.1 贿赂犯罪的概念 贿赂犯罪是典型的对合性、互动性犯罪,主要表现为行贿犯罪和受贿犯罪。为谋取不正当好处,送财物给国家工作人员或......

    试论刑释解教人员再犯罪的调研报告

    论文摘要近年来刑释解教人员再犯罪成为刑事犯罪的重要部分之一,刑释解教人员由于自身素质低、就业缺乏竞争力、社会歧视等诸多原因导致出狱又被捕。为了深入了解刑释解教人......

    对青少年网络犯罪的调查

    对青少年网络犯罪的调查 假期期间,我在父亲的单位——朝阳县公安局,通过与父亲以及他的同事的谈话了解了一些青少年网络犯罪的相关资料,并加之我对相关文章、书籍的翻阅与理解,......

    对汽车销售人员的调查[最终定稿]

    关于汽车销售人员基本素质的问卷调查受访者访问日期问卷编号先生/女士: 您好!为了使高校培养销售人才具有针对性,高效性,同时也使汽车4S店的销售服务更贴心,更周到,我们做了这次调......

    关于对未成年人犯罪的分析与思考

    关于对未成年人犯罪的分析与思考 在我国,未成年人是指已满14周岁不满18周岁的的少年,他们大部分是初、高中在校生,也有少部分辍学待业或提前就业的。人们常用“花朵”来形容未......

    对当前街面犯罪的分析和思考

    对当前街面犯罪的分析和思考陈哲吴伟光所谓街面犯罪一般指发生在城市交通支干道的(属于交警管辖)的所有刑事案件。主要是发生在上述范围内的以侵财为目的,无特定侵害对象的常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