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城市实有人口服务管理模式(探索与思考)范文合集

时间:2019-05-12 07:31:12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创新城市实有人口服务管理模式(探索与思考)》,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创新城市实有人口服务管理模式(探索与思考)》。

第一篇:创新城市实有人口服务管理模式(探索与思考)

创新城市实有人口服务管理模式(探索与思考)

中共深圳市委

《 人民日报 》(2012年08月21日20 版)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城镇化不断加快,农村富余劳动力大规模向城市转移,对城市实有人口管理的要求随之不断提高。保持30多年高速发展的广东省深圳市,在创造了世所罕见的工业化、城镇化、现代化奇迹的同时,在城市管理特别是实有人口管理方面面临着问题先发、矛盾凸显的复杂局面。为此,深圳坚持以人为本,以共建促共享,不断加强和创新实有人口服务管理,初步探索出一条快速城镇化条件下的实有人口管理之路。

快速城镇化使传统人口管理模式的缺陷日益凸显

城镇化是人类生产生活活动由农村向城镇转移的过程,突出表现为生产要素向城镇集聚,尤以人口集聚为显著特征。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城镇化迅猛发展,到2011年,我国城镇人口占比超过50%,城镇人口首次超过农村人口。在快速城镇化过程中,由于生产力水平提高而产生的大量农村富余劳动力和城市待业大军大规模跨区域转移,对传统人口管理模式造成明显冲击。

传统人口管理模式在快速城镇化条件下的缺陷具体表现为“三分离一狭窄”。所谓“三分离”,一是人口居住地与户籍所在地分离。传统人口管理模式主要采用静态管理方式,把人口“拴”在土地上,人户高度合一。而在市场经济条件下,要素流动是资源优化配置的基本前提,人口流动户籍却不能随之流动,造成人户分离,带来一系列社会问题。二是人口管理与服务分离。传统人口管理模式缺乏服务内容,呈现人口管理与服务相分离的状态。三是财富创造与分享分离。户籍制度是传统人口管理模式的基本制度,由于三大差别的存在,户籍制度上附带着较大的福利差异。流动就业人口为居住地创造了大量社会财富,但由于不具有本地城镇户籍,在很大程度上不能分享城镇发展成果。所谓“一狭窄”,是指入户通道狭窄。长期以来,乡村人口、流动人口入户城镇主要有三个通道:学历通道,军旅通道,随迁通道。这三个通道都不是常态化通道,特别是与数量庞大的流动人口相比,入户总人数很少,通道狭窄。

创新人口服务管理模式是城镇化健康发展的必然要求

作为我国改革开放的排头兵,深圳以其快速的经济增长和显著的体制机制优势,吸引了大量城乡富余劳动力,由此带来实有人口的爆炸式增长,户籍与非户籍人口严重倒挂。目前,深圳实有人口总量达1400万人,流动人口和户籍人口的结构比为5∶1。大规模流动人口聚集,使得传统人口管理模式“三分离一狭窄”的缺陷日益凸显,深圳实有人口管理面临一系列困境。

公共服务需求迅速膨胀与有限供给的困境。一方面人口快速流入,规模激增,公共服务需求呈迅速扩张之势;另一方面,人口快速膨胀使深圳土地、环境、水、能源等资源短缺问题明显暴露,城市承载力达到极限,公共资源不足,公共服务供给能力有限,而且还存在“公共服务陷阱”,就是公共服务投入越大、水平越高,引致的需求越大、缺口越大,市民尤其是外来人口越不满意。在这方面,深圳一直努力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扩大基本公共服务覆盖面,努力缩小户籍与非户籍的差别。目前,在36个方面做到了“同城人、同待遇”。但是,受公共资源瓶颈制约,深圳在住房保障等一些方面仍然不能实现均等化,保障性住房

仍然只能覆盖到户籍困难群体和非户籍人才群体,还有1000多万外来人口居住在出租屋,他们在子女入学、社会保障等方面也存在一些困难。

人口管理与服务的困境。1000多万外来人口聚集的事实带来巨大的人口管理难题。如果缺乏有效的管理手段,那么连基本的社会秩序也很难维持,更不用说保持经济社会快速发展了。很明显,新形势下传统管理手段已不可行、不适用。深圳最早推行劳动用工制度改革,最早实现人力资源市场化配置,如果仍然主要依靠行政手段实施人口管理,必然与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形成冲突。改革开放以来,深圳一直在探索解决人口管理与服务难题。上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深圳曾经探索实行暂住证管理,把暂住证作为“深圳人”的身份识别和管理载体,拥有深圳暂住证某种意义上就成了深圳人。但暂住证本质上是一种行政强制的人口管理手段,几乎没有服务内容,而且暂住证信息容量小,服务短缺,支撑乏力,不能解决“三分离一狭窄”问题,因而退出了历史舞台。

人口管理边界的困境。如果以户籍人口作为人口管理边界,则管理范围太小,不能满足深圳以外来人口为主、人口快速流动的实际需要,也不符合建设和谐深圳的要求,甚至不能维持基本的社会稳定;而资源不足和户籍制度刚性,决定了短时期内不可能大规模扩大户籍人口。如果扩大人口管理边界,势必要突破现行户籍制度,那么新的管理边界与户籍制度如何衔接?此外还存在诸多技术问题,如扩大到什么范围、以什么为具体抓手和操作平台等。经过多年实践和探索,本世纪初,深圳在取消暂住证后,创造性地实行居住证管理,在居住证中捆绑劳动就业、社会保障等公共服务内容。应该说,居住证在强化服务理念等方面有巨大进步,但目前居住证也有服务内容较少、信息不畅等缺陷,还不能完全实现居住证与户籍之间的对接。

深圳面临的这些人口管理和服务困境表明,人口管理问题仍然是深圳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的突出瓶颈,创新人口服务管理模式是城镇化健康发展的必然要求。

通过制度创新探索完善实有人口服务管理

目前我国仍处于城镇化快速推进阶段,城镇人口会越来越多,城镇人口管理问题也将越来越突出。通过制度创新探索完善实有人口服务管理,是我国大中城市必须面对的共同课题。作为改革开放先行地区,深圳尤需深化改革、不断创新,努力提高城市实有人口服务管理水平。

完善居住证制度平台。从深圳的实际来看,居住证是在现有户籍制度框架下最能体现现代人口管理理念的制度平台。居住证制度的核心就是突出居住概念和服务理念,对持有长期居住证的人员赋予其“居住”身份,可以享受户籍制度所对应的社保、子女教育等一系列服务。深圳近7年来推行的居住证制度受到了中央的高度肯定,得到了社会的广泛接受和高度认同。今后,深圳将继续参照以实际居留作为入户要件的国际通行惯例,以缩短居住年限标准为重点完善居住证制度,把居住证制度精心打造成为推进户籍制度改革的衔接平台,为根本解决人户分离问题进行积极探索。拓展居住证在商业、金融、就医就学、出境入境等领域的服务功能,将个人就业、社保、信用等信息纳入居住证管理,尽快实现“一卡多能、一卡通用”,增加居住证持有人的查阅功能,让其了解可享受的基本公共服务内容。

完善公共服务和社会保障平台。户籍和非户籍最大的差别在于基本公共服务和社会保障的差别待遇。在现行户籍制度存在刚性、户籍人口不可能大规模扩张的情况下,推行基本公共服务和社会保障均等化的根本含义,就是要缩小户籍和非户籍的差别待遇。今后,深圳将以实有人口作为配置基本公共产品和公共服务的边界,实现实有人口全覆盖,进一步加大投入、明确标准,适度超前推进城市规划建设和管理,优质高效地提供基本公共产品和公共服务。2012年,深圳要在已经实行的36项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基础上,新增8项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项目。如,实行全民医保,将外来人口及其子女纳入医保范围;实行全民社保,无论身份和工作性质,应保尽保;出台“失业动态归零”方案,开展公益性就业介绍培训等;最低生活保障、失业保障、住房保障等基本公共服务覆盖全体实有人口,普惠所有居民。

完善积分入户制度平台。户籍仍是现阶段人口管理的基本制度。多年来,深圳不断推进户籍制度改革,2010年9月以来推行了积分入户制度。积分入户制度的设计思路是,克服入户通道狭窄的制度缺陷,在流动人口和户籍人口之间构建一个不断扩大的常态化通道,流动人口可以通过积分入户成为户籍人口,实现人口有序流动。对于目前已经符合积分入户条件的人员,即刻准予入户;对于目前暂不符合条件的人员,通过明确的政策引导,使他们形成合理、明确的入户预期,这样有利于外来人口在深圳长期稳定就业和守法生活,营造和谐的社会氛围。今后,深圳将进一步加大积分入户政策实施力度。在积分入户政策实施过程中,引入公益服务、诚信记录和荣誉奖励机制。外来务工人员入户评价机制从原来的“条件制”、“门槛制”变为“综合评价制”,建立统一的人才引进平台和综合评价机制。大幅增加居住条件的含金量,大幅提高居住年限分值。

构建高效人口管理平台。在强化服务理念的同时,创新人口管理模式,实现高效人口管理。实行“以证管人”,以居住证为核心构建全覆盖、高效率的人口管理平台,凡具有人口管理服务职能的部门和实有人口登记、变更的全部信息,都将纳入居住证系统。实行“以房管人”,完善出租屋管理,实施房屋“身份管理”,推进房屋编码全覆盖。实行信息化人口管理,通过建设“三库两系统一网站”,将政府服务居民的信息资源和管理资源编织在网络和网格上,打造覆盖市、区、街道、社区的综合信息平台,实现对人口、企业、地理空间信息的动态跟踪和各部门信息资源的联通共享。以社区为平台,在社区层面编织社区公共服务民心网,整合各部门在基层的服务管理资源,实现实有人口服务管理纵向到底。

第二篇:创新成果奖:实施出租房屋分级分类分色管理探索创新实有人口管理模式

实施出租房屋分级分类分色管理 探索创新实有人口管理模式

近年来,戚墅堰公安分局社区民警按照省厅、市局关于推进“三项建设”、深化“三基”工程的一系列决策部署,坚持以社区为阵地,以信息为核心,以实有人口为重点,致力加强和改进信息化条件下的社区警务工作。在实践中,对出租房屋实行分色分类分级管理,开辟“以房管人”新途径,建立外来人口动态管理新模式,探索以人口管理为关键、出租房屋为“牛鼻子”的社区管理创新。主要是在“四个探寻”上下功夫:

一、以外来人口为重点,探寻破解管理难题的“端口” 社会管理说到底是人的管理,公安机关的社会管理重点是外来人口的管理,外来人口管理关键在落脚点的管控。基于这样的认识和多年的实践,民警紧紧扭住出租房屋这个牛鼻子,并转变“撒胡椒面”型的粗放式管理模式,突出重点难点,借鉴层级管理理论,对出租房屋实施分级分类分色管理。

一是创意基于辖区实际。近年来,随着外来人员的大量流入,出租户内的治安问题日趋突出。通过分析研判,以潞城街道政新社区为例,出租房屋的房屋结构、防范设施、租住人员成份较复杂、防范意识薄弱等因素,均已成为社区治安问题多发的主要原因。由于潞城街道政新社区,地处城郊结合部,面积4.5平方公里,共有23个自然村、1个安臵小区、149家企事业单位,常住户1131户、常住人口3237人,私房出租户395

家、暂住人口4470人,私房出租户占社区总户数的26%,暂住人口占总人口的58%。经统计,政新社区2009年共发生刑事案件 68 起,发生在出租房内的各类案件26 起,占发案总量的 38.2 %;各类矛盾纠纷19 起,占矛盾纠纷总数的58%。

二是依据基于综合考量。结合政新社区私房出租户的管理现状,根据工作实践,紧紧围绕当前影社区安全和谐稳定的突出问题,主要考量私房出租户的六个方面因素,作为实施分级分类分色管理的主要依据:(1)户主是否主动登记、督促租住人员及时办证;(2)是否主动提供租住人员相关情况;(3)每月的发案情况;(4)邻里关系;(5)防范设施;(6)环境卫生。

三是分色基于标准参数。运用数学模型和系统分析原理,把私房出租户当成一个系统分析对象,根据得到的每个私房出租户的数据分类对照,然后进行分色,在分色的基础上再进行动态的分析和管控。对出租房屋管理的评定基本分为10分,对应上述六个方面,设定相应分值,实行积分制。对租住人员中,有重点人员、工作对象、高危地区人员的,分别减3分、2分和 1分;出租房屋中每发一起刑事案件、治安案件,相应减3 分、1分;户主是否主动帮助登记、主动提供线索破案的,相应得(减)2分、5分;根据是否有防盗门窗,相应得(减)3分;并依据邻里关系、环境卫生的好坏,相应得(减)1分。以此为评分标准,对临界分值低于6分、7分、8分的,相应落实红色、黄色、绿色标志管理,达到相应分值及时更换相应 — 2 —

标志,9分以上评定为“星级户”。

二、以三色四级为标识,探寻实施差别管理的“路径” 根据上述参考数据以及相应的出租户分色标准,给予每个出租户发放红色、黄色、绿色和星级出租户标志,分类管理,区别对待。

一是红色,列为“重点户”管理。对居住人员成分较复杂,且6个月内连续两次以上发生刑事案件的,则给予“红色”标志。(“红色”标志内容:本出租房内管理较乱、6个月内连续发生过刑事案件,请租房客注意人身财产安全)。对贴有“红色”标志后的出租户仍不落实整改措施、不配合公安机关做好管理工作的,将根据相关法律规定对该出租户进行处罚。

二是黄色,列为“关注户”管理。对不主动登记外来人口、不督促做好办证而出租户内管理又较乱,发生刑事案件或存在治安隐患的,给予“黄色”标志,并在醒目位臵进行张贴。(“黄色”标志的内容:本出租房内管理较乱,近期发生过刑事案件或存在治安隐患,请租客多加注意)对给予“黄色”标志的,房东要及时整改,增加相应管理措施,经整改后3个月内没再发生刑事案件或消除治安隐患的,可以撤销“黄色”标志,升级为“绿色”标志。

三是绿色,列为“放心户”管理。对于主动做好管理工作、治安秩序良好,居住人员稳定,在连续12个月内未发生刑事案件、无治安隐患的出租房,给予“绿色”标志。

四是星级,列为“扶植户”管理。在一年内主动配合公安 — 3 —

机关做好外来人员管理,没发生过刑事案件、无治安隐患的,且积极提供线索协助破获案件的出租户,给予“星级出租户”标志。获得“星级出租户”标志的,还将给予一定数额的奖励。

在实际工作中,民警充分发挥掌握外来人员信息的优势,将工作单位效益比较好、人员素质相对较高的人员优先推荐给贴有绿色、星级标志的出租户;对黄色标志的出租户,管理要求稍高,主要通过发放友情提醒书、整改通知书,增加检查次数来加强管理。对红色标志的出租户,群众在日常生活中也会多加关注,民警至少10天上门检查一次,协管员至少一个星期上门检查一次,还不定期安排管理力量晚上上门去突击检查,对租住的重点人员实施挤压,使租住人员相对减少。出租房分级分类分色管理后,对出租户户主来说,只有两种选择,要么降低房租;要么对出租房屋进行改造,增加安全防范措施,加强自主管理,争取向“绿色”、“星级”出租房转变。以此调动房主自发参与治安管理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据统计,红、黄、绿三色出租户数量,从2009年10月时的38户、87户、170户,分别转变为目前的25户、61户和206户,3户被评为星级户。

三、以信息应用为核心,探寻加快升级转型的“工具” 一是采集录入源头信息。首创实有人口、实有房屋、实有图像“三实”信息工作法。共采集并审核门牌号码信息1137户、单位信息149家、房屋图像1305份、人口信息13109条,为实施出租房屋分级分类分色管理打牢基层、提供信息支撑。

二是系统整合关联信息。在公安科技信息化手段和社区基础工作的有力支撑下,依托警务基础工作平台、社区警务地理信息、人房图关联系统,实行出租房屋分级分类分色管理的关联化、系统化、智能化和效能最大化。

三是广泛发布运用信息。对“三色四级四类”出租房屋,通过辖区路边村口宣传、村务公开栏、警务室公示和网上派出所、网上警务室、社区民警QQ群,利用网上网下两个阵地、两类途径,发布信息,广而告知,提高群众的知情权、参与权、监督权、评判权和受益权。

四、以各方多赢为目标,探寻提升警务效能的“驱动器” 一是警方得益,提高群防群治质态。新发展156名房东为义务巡防员、治安信息员,获取有价值线索7条,破获刑事案件7起、治安案件3起,抓获在逃人员1名。37家出租户自觉增加防范设施,新增设防盗门窗170扇,5家新安装技防设施。

二是房主收益,提高租房经济收入。推行出租房屋分级分类分色管理以来,绝大多数对安全期待值较高的外来人员会主动选择贴有绿色和星级出租户标志的出租房;一些长期租住的房客也会主动要求房主做好防范设施,否则将降低房租或者另行选择房屋租住;“绿色”、“星级”出租房因需求量大,房主还可以适当提高租金。经济利益与平安指数挂钩,一方面让出租户尝到平安也能带来经济效益的甜头,另一方面更能促进外来人员有序流动。据了解,出租房屋分级分类分色管理给辖区出租户租房经济年收入平均增加1200元,最高的增加2900 — 5 —

元。

三是社区获益,提高平安和谐指数。推行出租房屋分级分类分色管理就是抓住了出租房和外来人口这两个重点,既增强了群众的防范意识、提高了房东的租房收入,又增强了外来人员及本地村民的安全感,矛盾纠纷大为减少,有力推动了和谐安民工程、环境卫生长效管理和平安创建工作。今年以来,出租房屋发案9起、同比下降60%,矛盾纠纷下降45%。像跳板头自然村一户村民方某,去年发生案件后,除安装防盗门窗、更换门锁外,还督促外来人员轮流值日,搞好环保卫生工作,脏乱差现象得到了明显改变,收益也有所增加。

通过一年多的努力,出租房屋分级分类分色管理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还有许多工作需要进一步完善:一要进一步宣传发动群众,使出租房屋分级分类分色管理家喻户晓、深得人心。二要健全出租户每月例会制度、发破案告知制度、检查整改制度、互相监督制度、奖励处罚制度等。三要积极争取政府有关部门支持,进一步挖掘整合人、财、物和信息等社会资源,为创建平安街道和平安社区奠定基础。

分局首创的出租房屋分色分类管理的做法,2010年被作为我市流动人口服务管理工作的亮点之一,在全国政法工作会议上作了交流,得到国家相关领导的高度赞扬,并在全国公安系统中进行宣传推广。

第三篇:加强云和县实有人口服务管理的思考

加强云和县实有人口服务管理的思考

摘要:实有人口服务管理作为一个新概念,是对流动人口、常住人口服务管理的进一步提升。实有人口服务管理的重点和难点是做好流动人口的服务管理,目标是实现动态化管理,维护社会管理秩序,并以实有人口为服务对象,逐步扩大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逐步使大多数流动人口稳定下来,在城镇和农村各得其所。

关键词:云和县;实有人口;服务管理

中图分类号:D63-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2)17-0032-02

社会管理说到底是对人的管理和服务。实有人口服务管理作为一个新概念,是对流动人口、常住人口服务管理的进一步提升,近年来被中央综治委所倡导。实有人口是指在规定的标准时点上,一个地区内实际居留的人口,是一个动态概念;包括了该地区内的常住户籍人口、流动人口和境外人员。实有人口服务管理的重点和难点是做好流动人口的服务管理,目标是实现动态化管理,维护社会管理秩序,并以实有人口为服务对象,逐步扩大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逐步使大多数流动人口稳定下来,在城镇和农村各得其所。

一、云和县实施实有人口服务管理的意义

(一)实施实有人口服务管理是“小县大城”向“小县名城”转变的现实需要

云和县自2001年提出并实施“小县大城”发展战略以来,人口、资源不断向县城集聚,通过做大做强县城,带动全县的发展。经过十一年实践,城市化率达到60.4%,高于全国平均水平13个百分点,县城集聚了74%的人口、88%的学生和90%的企业。流动人口和进城农民这两个群体虽然常年生活在县城、服务于县城,但与城里人相比,基本公共服务还存在一定差距。如何让这两个群体更好地融入城市生活,加强对他们的服务和管理,是“小县大城”向“小县名城”转变必须要解决好的一个重大问题。

(二)实施实有人口服务管理是社会管理创新的必然要求

改革开放以来,“单位人”逐渐转变为“社会人”,人口的流动促进了生产力的极大解放;与此同时,也给延续了数十年的以户籍制度为主导的传统人口管理模式带来极大挑战。2011年9月,云和县在全市率先完成行政区划调整,将原云和镇的社会管理任务分解到新成立的4个街道,破解了行政体制方面的最大障碍,夯实了社会管理的机制保障。在户籍制度改革缓慢、城乡二元结构仍然存在的背景下,以实有人口作为政府的服务管理对象将是下阶段我县社会管理创新的重中之重,就是要在社会管理中坚持“温暖、亲和、透明、全覆盖和无差异”的阳光理念,克服原来“以户管人”的局限性,促进“以管为主”向“以服务为主”的转变,扩大政府服务的覆盖范围,从而更好地维护社会管理秩序,更好地促进经济社会发展,更好地推进“阳光政府”建设。

(三)实施实有人口服务管理是破解企业“用工荒”的切实要求

云和县的木制玩具、阀门、轴承行业对劳动力的依赖较大,近年来也逐渐出现普工与技术工招工难的问题。加强实有人口服务管理,有利于进一步优化务工环境,有利于促进城市的共建共享,是保障务工人员“进得来、留得住”的重要举措。

二、实有人口服务管理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管理体制难以适应现实需要

第一,人口管理制度仍停滞于户籍管理层面。户籍制度以静态管理为主,由于一些流动人口在居住地没有户籍登记,或是登记后没有随着居住状况及时更新,户籍制度的管理功能在这些人身上已经失效,大大降低了户籍管理在维护社会治安中发挥的效能。第二,居住证的作用尚未完全发挥。第三,基层社区管理力量有限,往往造成因力量不足而管不到底,管理措施不能有效落实。

(二)人口管理信息化水平较低

近年来,虽然各地、各部门人口管理信息化硬件建设水平都有很大提高,但缺乏统一的平台和系统整合,难以做到互联互通和信息共享,制约了信息化水平的提高。一是信息沟通渠道不畅。尽管各业务部门如公安、计划生育、人力社保、民政等部门都自行设立了数据库,但缺乏可参照实行的统一的人口信息标准规范,系统之间缺乏兼容性和关联性,造成多头输入、重复输入、数据交换困难的情况;流出地与流入地之间的信息互通、交流协作也是远远不够。二是数据库信息准确度不够,动态更新不及时。三是信息化应用水平参差不齐。各个部门、具体工作人员对信息资源的重视程度各不相同,在采集人口信息的方式方法和工作效率方面也有所差异。

(三)各部门之间职责尚未理顺

实有人口管理需要整合各方资源形成合力,但实际工作中,机构设置、职能分配、经费保障等方面还存在不足。一是部门职能交叉、缺乏合力。目前,与实有人口的管理与服务相联系的各部门仍处在条块分割、各自为政的状态,管理效能较低。二是缺乏有效制约措施。实有人口管理工作没有纳入部门、街道、乡镇考核目标,缺乏具体明确的管理职责、任务和指标,督促、考核措施不够。三是社会各方之间缺乏协调整合。大多数用工单位、房屋出租人,未能主动承担对流动人口协助服务管理的责任和义务,不登记,不上报。

三、加强实有人口服务管理的措施和对策

加强实有人口服务管理,要坚持以人为本,积极稳妥有序推进户籍制度改革,积极推进基本公务服务均等化。要立足“实有人口”和“实有房屋”全覆盖管理的目标,大力推广“以证管人、以房管人、以业管人”和“一站式”流动人口服务管理新模式,提升实有人口服务管理水平,推进“阳光政府”建设。

(一)坚持组织网络化,夯实服务管理基础

一是构建“三级网络”。建立健全县、乡镇(街道)、村(居委、社区、企业)流动人口服务管理组织网络,认真贯彻落实《浙江省流动人口登记条例》的有关工作职责,重点落实好宾馆、旅店、医院、用人单位、房屋出租人、物业服务单位的流动人口信息登记义务。二是配优协管队伍。乡镇(街道)建立专职协管员队伍,由民警、协警和信息录入管理员等人员组成。每个乡镇(街道)配备1名信息录入员,民警、协警的人数按乡镇(街道)流动人口数,由县公安局统一配备。村(居委、社区、企业)建立兼职协管员队伍,由治保(调解)干部、保安人员、计生服务员、出租房主、私营企业主等人员组成。协管员人数根据流动人口数和管辖区域的实际情况确定。

(二)坚持登记精细化,提高信息采集质量

健全的人口信息是流动人口(进城农民)服务管理的基础,要按照“底子清、情况明、反应快”的目标要求,全面提升信息登记率与合格率。一是注重普查。要按照“区不漏户、户不漏人、人不漏项”的工作要求,整合乡镇(街道)干部、公安民警、专管员、协管员等多种力量,开展以乡镇(街道)为单位的流动人口(进城农民)登记服务月活动,全方位摸清流动人口(进城农民)流出流入底数。二是突出排查。协管员建立本村(居委、社区、企业)流动人口排查登记档案,随时做到来有登记走有注销,确保底数清晰。三是加强稽查。县流动人口服务管理中心建立登记信息质量稽查考核机制,出台稽查考核办法,采取实地抽检、网上随机抽检等稽查方式,经常性地开展稽查活动,发现问题及时通报并督促整改。

(三)坚持管理信息化,提升社会管理水平

以信息化推进实有人口服务管理的科学化,在云和县流动人口服务管理中心设立专门科室,负责协调、指导流动人口(进城农民)信息采集、录入、提供和发布。一是建立“一网一线”的交流平台。依托“阳光政务”项目和县政府网站,建立流动人口信息专栏,提供网上信息服务,及时发布就业、教育、维权等方面信息;设立流动人口服务热线,提供咨询等服务。二是建立实有人口信息数据库。一方面,要完善公安专网流动人口信息数据库,确保公安职能的有效发挥;另一方面,要建立流动人口综合信息数据库,实现机关职能部门和各乡镇(街道)资源共享。三是建立乡镇(街道)流动人口信息直报点,直接将有关信息录入公安流动人口数据库。在医院、学校、中介部门、工商、农办等单位设立信息远程申报点,直接将流动人口基本信息报送县流动人口服务管理中心。

(四)坚持服务市民化,推进公共服务均等

一是不断优化公共服务。全县各级各部门要突破传统思想,牢固树立“新老居民一视同仁”的服务理念,在流动人口(进城农民)计划生育、子女入学、医疗卫生及居住生活等方面提供优质服务。二是切实加强教育培训。切实加强对流动人口(进城农民)职业技术、创业技能和安全生产等方面的培训指导,充分利用劳动力市场平台,为转移就业提供有效帮助。三是深化便民服务项目。四是推进社区志愿服务。五是全力落实维权帮扶。要切实加大劳动监察力度,健全日常巡查和劳动投诉举报、受理查处等各项制度,依法查处侵害流动人口(进城农民)合法权益的各种不法行为;开通用工投诉、工伤认定、工资清欠等绿色通道,努力打造“零欠薪”城市。

(五)坚持保障长效化,着力加强工作保障

一是搭建“一站式”平台。云和县前期已经整合了公安、计生、乡镇、人力社保等部门服务管理资源,在县行政服务中心大厅设立县流动人口服务管理窗口,下阶段要进一步加强调研,深入了解群众需求,不断优化服务项目,搭建行政服务中心、流动人口服务管理中心、乡镇(街道)阳光便民服务中心之间相互联动的“一站式”服务管理平台。二是健全长效制度保障。及时总结流动人口服务管理中心运行经验,完善各项制度,以制度促进服务水平提升和部门之间的协作,从人员管理、登记管理、稽查考核等方面,加强工作规范和监督。三是落实固定经费。流动人口(进城农民)服务管理工作经费要列入县、乡镇(街道)财政预算,具体做到“人员经费、考核经费、服务经费”三到位。

参考文献:

[1]林松跑,周文辉.“小县大城”:县城的人口集聚问题[J].浙江经济,2009,(7).[2]虞大才.小县大城战略的理论与实践――以云和县为例[J].浙江社会科学,2008,(11).

第四篇:辽宁省实有人口服务管理办法

【发布单位】辽宁省

【发布文号】辽宁省人民政府令2013年第281号 【发布日期】2013-02-04 【生效日期】2013-04-01 【失效日期】 【所属类别】地方法规 【文件来源】辽宁省人民政府

辽宁省实有人口服务管理办法 辽宁省人民政府令第281号

《辽宁省实有人口服务管理办法》业经2013年1月14日辽宁省第十一届人民政府第65次常务会议审议通过,现予公布,自2013年4月1日起施行。

省长陈政高

2013年2月4日

辽宁省实有人口服务管理办法

第一条 为了加强对实有人口的服务管理,保护实有人口的基本权益,完善实有人口公共服务保障机制,促进经济发展和社会和谐,根据有关法律、法规,结合我省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本办法适用于我省行政区域内实有人口的服务管理活动。

第三条 实有人口服务管理遵循保障权益和优化服务的原则,实行居住地管理。

第四条 省、市、县(含县级市、区,下同)公安机关及其所属公安派出机构负责实有人口登记、《居住证》发放工作,并负责采集实有人口的姓名、性别、民族、出生日期、户籍地址、现居住地址、公民身份号码、照片等个人基本身份信息和居住信息(以下简称实有人口基础信息)。

发展改革、财政、经济和信息化、人力资源社会保障、住房城乡建设、人口计生、教育、民政、卫生、工商、税务、司法等行政部门应当按照各自职责,共同做好实有人口的相关服务管理工作。

第五条 市、县人民政府应当加强对实有人口服务管理工作的领导,建立工作协调机制。

街道办事处、乡(镇)人民政府应当根据需要确定实有人口管理人员,协助公安机关做好实有人口基础信息采集等相关服务管理工作。

第六条 实有人口服务管理工作所需经费,纳入本级政府公共财政预算。

第七条 与实有人口基础信息登记有关的企业事业组织、民办非企业单位或者个人,应当依照本办法的规定履行实有人口登记义务。其履行实有人口登记义务的情况,依法纳入信用评价体系。

公安机关和有关单位、个人对在实有人口服务管理过程中知悉的个人信息,应当予以保密。

第八条 我省户籍人口到户籍所在地公安派出所办理户口登记的,应当遵守下列规定:

(一)新生婴儿由户主、亲属、抚养人申报出生登记;

(二)公民死亡的,由户主、亲属、抚养人、邻居申报死亡登记,未申报登记的,户籍所在地派出所依据居民委员会、村委委员会出具的证明并经调查核实后,注销户口;

(三)迁移户口的,由本人或者户主申报迁出、迁入登记;

(四)应征服兵役的,由本人、户主申报,注销户口;

(五)户口登记内容需要变更或者更正的,由户主或者本人申报变更或者更正登记。

第九条 寄住人口拟在寄住地居住1个月以上的,应当在到达居住地之日起7日内,持居民身份证或者其他有效身份证明,到居住地公安派出所或者受公安派出所委托的社区居民委员会申报寄住登记。

社区居民委员会可以接受公安机关委托开展实有人口相关服务管理工作。

第十条 流动人口拟在我省居住1个月以上的,应当在到达我省居住地之日起7日内,持居民身份证或者其他有效身份证明,到居住地公安派出所或者受公安派出所委托的社区居民委员会申报流动人口居住登记,并申领《居住证》。

就学、未满16周岁的人员不需办理《居住证》,但本人自愿申请办理的除外。

第十一条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只办理居住登记,不申领《居住证》:

(一)在旅馆住宿的人员,由旅馆负责登记;

(二)在医院住院就医的人员,由医院负责登记;

(三)在学校、培训机构寄宿就学或者培训的人员,由学校、培训机构负责登记;

(四)在救助站接受救助的人员,由救助站负责登记。

前款负责登记的机构或者单位应当定期将登记的信息报送所在地公安派出所。

第十二条 流动人口申领《居住证》,应当提供合法有效的身份证件、房屋租赁协议或者有关居住证明等材料。

第十三条 《居住证》登记内容发生变更的,应当自变更之日起7日内持本人有效身份证明,向《居住证》签发地公安派出所或者受公安派出所委托的社区居民委员会办理变更登记。

《居住证》有效期分为1年、2年和3年,由流动人口自愿选择有效期限。《居住证》有效期满需要延期的,持证人应当在有效期满30日前到居住地公安派出所申请延期。

《居住证》遗失、损坏的,应当及时申请补领、换领。

《居住证》申领、变更登记和延期、补领、换领免费。

本办法实施前已办理《居住证》的,持有效《居住证》可免费换领,其居住期限连续计算。

第十四条 用人单位聘用流动人口,职业中介服务机构为流动人口提供职业中介服务,房屋中介服务机构为承租人提供房屋中介服务,或者房屋合法使用人直接出租房屋的,应当登记相关人员的实有人口基础信息,并自登记之日起7日内,将信息报送所在地公安派出所。

第十五条 公安派出所和街道办事处、乡(镇)人民政府的实有人口管理人员,负责采集、核实实有人口基础信息。采集、核实时,可以采取上门询问、当场填报等方式进行。上门登记服务时,应当佩戴统一制发的标识,并主动出示工作证件。

实有人口管理人员的姓名、照片、证件号码、服务范围等信息应当在其工作区域内公示。

单位和个人对实有人口管理人员实施的信息采集和管理工作应当予以配合,并如实提供相关信息。

第十六条 在政府主导下,公安机关和发展改革、人口计生部门负责建立实有人口综合信息系统,征集和整合政府各部门实有人口信息资源,实现信息共享。

第十七条 申报寄住登记的寄住人口,可以在寄住地公安派出所申请开具居住证明、生存证明、有无犯罪记录证明。第十八条 流动人口凭本人《居住证》,在下列方面享有与常住人口同等的权益:

(一)依法参加社会保险,享受相关社会保障待遇;

(二)按规定申请政府公租房;

(三)申领机动车驾驶证,办理机动车和非机动车登记;

(四)办理港、澳商务签证、边境通行证件;

(五)办理工商登记、税务登记;

(六)按规定参加居住地专业技术职务的任职资格登记;

(七)与其共同居住的子女按规定参加我省义务教育、高中阶段教育和中考、高考;

(八)依法参加居住地社区组织和有关社会事务管理;

(九)依法要求有关部门调处纠纷,提供法律援助;

(十)申请开具生存证明、有无犯罪记录证明;

(十一)国家、省和居住地所在市人民政府规定的其他权益事项。

第十九条 流动人口在下列方面享受与常住人口同等的健康公共服务:

(一)免费参加有关人口与计划生育法律知识和生殖健康知识普及活动;

(二)免费接受孕前优生咨询和婴幼儿早期启蒙教育咨询指导;

(三)按照国家、省和市有关规定免费获得避孕药具,接受避孕节育检查和手术、终止妊娠手术以及计划生育手术并发症诊治等计划生育技术服务;

(四)在指定医疗机构接受实行限价收费的产前检查、住院分娩服务;

(五)与其共同居住的未成年子女接受儿童预防接种、计划免疫等服务;

(六)传染病防治;

(七)国家、省和居住地所在市人民政府规定的其他公共服务事项。

第二十条 市人民政府应当根据本地区实际情况,不断扩大保障流动人口基本权益和公共服务的范围,完善公共服务保障机制,逐步实现基本权益和公共服务的均等化。

第二十一条 违反本办法规定,寄住人口不申报寄住登记或者流动人口不申领《居住证》的,由所在地公安派出所责令其改正,限期补登补领;逾期仍不补登补领的,作为个人不良信用行为,记入个人信用档案。

第二十二条 违反本办法规定,用人单位、职业中介服务机构、房屋中介服务机构、房屋出租人,以及旅馆、医院、学校、培训机构、救助机构等谎报、瞒报或者未按时报送相关信息的,由所在地公安派出所责令限期改正;逾期不改正的,每谎报、瞒报一人由县公安机关处200元以上500元以下罚款,并作为企业或者个人不良信用行为,记入企业或者个人信用档案。

第二十三条 违反本办法规定,从事实有人口服务管理的工作人员有下列行为之一的,依法给予行政处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一)未按规定办理实有人口登记或者发放《居住证》的;

(二)违法收取《居住证》费用的;

(三)泄露、出售、非法使用或者提供在工作中知悉的个人信息的;

(四)其他玩忽职守、滥用职权、徇私舞弊行为的。

第二十四条 本办法所称实有人口,是指在我省行政区域内实际居住的人口,含常住人口、寄住人口、流动人口及境外来辽人员。

第二十五条 境外来辽人员的服务管理按照有关法律、法规规定执行。

第二十六条 本办法自2013年4月1日起施行。

本内容来源于政府官方网站,如需引用,请以正式文件为准。

第五篇:辽宁省实有人口服务管理办法(范文)

辽宁省人民政府令

第281号

《辽宁省实有人口服务管理办法》业经2013年1月14日辽宁省第十一届人民政府第65次常务会议审议通过,现予公布,自2013年4月1日起施行。

省长陈政高

2013年2月4日

辽宁省实有人口服务管理办法

第一条 为了加强对实有人口的服务管理,保护实有人口的基本权益,完善实有人口公共服务保障机制,促进经济发展和社会和谐,根据有关法律、法规,结合我省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本办法适用于我省行政区域内实有人口的服务管理活动。

第三条 实有人口服务管理遵循保障权益和优化服务的原则,实行居住地管理。

第四条 省、市、县(含县级市、区,下同)公安机关及其所属公安派出机构负责实有人口登记、《居住证》发放工作,并负责采集实有人口的姓名、性别、民族、出生日期、户籍地址、现居住地址、公民身份号码、照片等个人基本身份信息和居住信息(以下简称实有人口基础信息)。

发展改革、财政、经济和信息化、人力资源社会保障、住房城乡建设、人口计生、教育、民政、卫生、工商、税务、司法等行政部门应当按照各自职责,共同做好实有人口的相关服务管理工作。

第五条 市、县人民政府应当加强对实有人口服务管理工作的领导,建立工作协调机制。

街道办事处、乡(镇)人民政府应当根据需要确定实有人口管理人员,协助公安机关做好实有人口基础信息采集等相关服务管理工作。

第六条 实有人口服务管理工作所需经费,纳入本级政府公共财政预

—1—

算。

第七条 与实有人口基础信息登记有关的企业事业组织、民办非企业单位或者个人,应当依照本办法的规定履行实有人口登记义务。其履行实有人口登记义务的情况,依法纳入信用评价体系。

公安机关和有关单位、个人对在实有人口服务管理过程中知悉的个人信息,应当予以保密。

第八条 我省户籍人口到户籍所在地公安派出所办理户口登记的,应当遵守下列规定:

(一)新生婴儿由户主、亲属、抚养人申报出生登记;

(二)公民死亡的,由户主、亲属、抚养人、邻居申报死亡登记,未申报登记的,户籍所在地派出所依据居民委员会、村委委员会出具的证明并经调查核实后,注销户口;

(三)迁移户口的,由本人或者户主申报迁出、迁入登记;

(四)应征服兵役的,由本人、户主申报,注销户口;

(五)户口登记内容需要变更或者更正的,由户主或者本人申报变更或者更正登记。

第九条 寄住人口拟在寄住地居住1个月以上的,应当在到达居住地之日起7日内,持居民身份证或者其他有效身份证明,到居住地公安派出所或者受公安派出所委托的社区居民委员会申报寄住登记。

社区居民委员会可以接受公安机关委托开展实有人口相关服务管理工作。

第十条 流动人口拟在我省居住1个月以上的,应当在到达我省居住地之日起7日内,持居民身份证或者其他有效身份证明,到居住地公安派出所或者受公安派出所委托的社区居民委员会申报流动人口居住登记,并申领《居住证》。

就学、未满16周岁的人员不需办理《居住证》,但本人自愿申请办理的除外。

第十一条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只办理居住登记,不申领《居住证》:

(一)在旅馆住宿的人员,由旅馆负责登记;

(二)在医院住院就医的人员,由医院负责登记;

(三)在学校、培训机构寄宿就学或者培训的人员,由学校、培训机构负责登记;

—2—

(四)在救助站接受救助的人员,由救助站负责登记。

前款负责登记的机构或者单位应当定期将登记的信息报送所在地公安派出所。

第十二条 流动人口申领《居住证》,应当提供合法有效的身份证件、房屋租赁协议或者有关居住证明等材料。

第十三条 《居住证》登记内容发生变更的,应当自变更之日起7日内持本人有效身份证明,向《居住证》签发地公安派出所或者受公安派出所委托的社区居民委员会办理变更登记。

《居住证》有效期分为1年、2年和3年,由流动人口自愿选择有效期限。《居住证》有效期满需要延期的,持证人应当在有效期满30日前到居住地公安派出所申请延期。

《居住证》遗失、损坏的,应当及时申请补领、换领。

《居住证》申领、变更登记和延期、补领、换领免费。

本办法实施前已办理《居住证》的,持有效《居住证》可免费换领,其居住期限连续计算。

第十四条 用人单位聘用流动人口,职业中介服务机构为流动人口提供职业中介服务,房屋中介服务机构为承租人提供房屋中介服务,或者房屋合法使用人直接出租房屋的,应当登记相关人员的实有人口基础信息,并自登记之日起7日内,将信息报送所在地公安派出所。

第十五条 公安派出所和街道办事处、乡(镇)人民政府的实有人口管理人员,负责采集、核实实有人口基础信息。采集、核实时,可以采取上门询问、当场填报等方式进行。上门登记服务时,应当佩戴统一制发的标识,并主动出示工作证件。

实有人口管理人员的姓名、照片、证件号码、服务范围等信息应当在其工作区域内公示。

单位和个人对实有人口管理人员实施的信息采集和管理工作应当予以配合,并如实提供相关信息。

第十六条 在政府主导下,公安机关和发展改革、人口计生部门负责建立实有人口综合信息系统,征集和整合政府各部门实有人口信息资源,实现信息共享。

第十七条 申报寄住登记的寄住人口,可以在寄住地公安派出所申请开具居住证明、生存证明、有无犯罪记录证明。

—3—

第十八条 流动人口凭本人《居住证》,在下列方面享有与常住人口同等的权益:

(一)依法参加社会保险,享受相关社会保障待遇;

(二)按规定申请政府公租房;

(三)申领机动车驾驶证,办理机动车和非机动车登记;

(四)办理港、澳商务签证、边境通行证件;

(五)办理工商登记、税务登记;

(六)按规定参加居住地专业技术职务的任职资格登记;

(七)与其共同居住的子女按规定参加我省义务教育、高中阶段教育和中考、高考;

(八)依法参加居住地社区组织和有关社会事务管理;

(九)依法要求有关部门调处纠纷,提供法律援助;

(十)申请开具生存证明、有无犯罪记录证明;

(十一)国家、省和居住地所在市人民政府规定的其他权益事项。

第十九条 流动人口在下列方面享受与常住人口同等的健康公共服务:

(一)免费参加有关人口与计划生育法律知识和生殖健康知识普及活动;

(二)免费接受孕前优生咨询和婴幼儿早期启蒙教育咨询指导;

(三)按照国家、省和市有关规定免费获得避孕药具,接受避孕节育检查和手术、终止妊娠手术以及计划生育手术并发症诊治等计划生育技术服务;

(四)在指定医疗机构接受实行限价收费的产前检查、住院分娩服务;

(五)与其共同居住的未成年子女接受儿童预防接种、计划免疫等服务;

(六)传染病防治;

(七)国家、省和居住地所在市人民政府规定的其他公共服务事项。

第二十条 市人民政府应当根据本地区实际情况,不断扩大保障流动人口基本权益和公共服务的范围,完善公共服务保障机制,逐步实现基本权益和公共服务的均等化。

第二十一条 违反本办法规定,寄住人口不申报寄住登记或者流动人口不申领《居住证》的,由所在地公安派出所责令其改正,限期补登补领;

—4—

逾期仍不补登补领的,作为个人不良信用行为,记入个人信用档案。

第二十二条 违反本办法规定,用人单位、职业中介服务机构、房屋中介服务机构、房屋出租人,以及旅馆、医院、学校、培训机构、救助机构等谎报、瞒报或者未按时报送相关信息的,由所在地公安派出所责令限期改正;逾期不改正的,每谎报、瞒报一人由县公安机关处200元以上500元以下罚款,并作为企业或者个人不良信用行为,记入企业或者个人信用档案。

第二十三条 违反本办法规定,从事实有人口服务管理的工作人员有下列行为之一的,依法给予行政处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一)未按规定办理实有人口登记或者发放《居住证》的;

(二)违法收取《居住证》费用的;

(三)泄露、出售、非法使用或者提供在工作中知悉的个人信息的;

(四)其他玩忽职守、滥用职权、徇私舞弊行为的。

第二十四条 本办法所称实有人口,是指在我省行政区域内实际居住的人口,含常住人口、寄住人口、流动人口及境外来辽人员。

第二十五条 境外来辽人员的服务管理按照有关法律、法规规定执行。

第二十六条 本办法自2013年4月1日起施行。

—5—

下载创新城市实有人口服务管理模式(探索与思考)范文合集word格式文档
下载创新城市实有人口服务管理模式(探索与思考)范文合集.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模式创新与探索

    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模式创新与探索 2010-12-1 11:51 王成林 【大 中 小】【打印】【我要纠错】 摘要:“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而财务管理......

    城市社区人口与计划生育服务管理办法及探索经验(5篇)

    市社区人口与计划生育服务管理办法及探索经验一、社区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指导思想社区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要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落实科学发展观,树立“全市一盘棋”......

    提升城市规划管理模式探索思考

    近年来,城市的发展日新月异,每当我们漫步街头亲身感受宜人环境时,对城市建设成就的体会最为深刻。城市建设的档次标准在日益提高,城市规划作为城市建设的龙头,为此付出了千万的艰......

    冶山镇2012年实有人口服务管理工作计划

    冶政发[2012] 号 冶山镇2012年实有人口服务管理工作计划 各村(社区)、机关各部门、各企事业单位: 今年,为促进冶山经济、社会健康发展,我镇将对全镇实有人口进行服务式管理,这一......

    冶山镇2012年实有人口服务管理工作计划

    冶政发[2012]号冶山镇2012年实有人口服务管理工作计划 各村(社区)、机关各部门、各企事业单位: 今年,为促进冶山经济、社会健康发展,我镇将对全镇实有人口进行服务式管理,这一举措......

    房产局创新房产服务与管理模式经验材料

    **市房产局在当今房产业竞争日趋激烈的情况下,不断创新房产服务与管理模式,收到良好效果。今年1—10月份,已完成全年经济指标340余万元,成为衡阳市房产行业的佼佼者。其拆迁管理......

    创新爱国主义教育的探索与思考(大全)

    创新爱国主义教育的实践与思考 [摘 要] 爱国主义始终是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是中国先进文化的主题。纪念馆是开展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要阵地,创新纪念馆的爱国主义教育理念,更好地......

    创新管理模式强化服务方式

    创新管理模式强化服务方式推动社会管理创新工作取得新成效--互助县威远镇社会管理创新试点工作汇报材料(2011年7月11日)尊敬的各位领导:威远镇是互助县县城所在地,作为全县社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