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少年家庭教育方式与心理健康成长的研究工作计划2

时间:2019-05-12 07:19:59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青少年家庭教育方式与心理健康成长的研究工作计划2》,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青少年家庭教育方式与心理健康成长的研究工作计划2》。

第一篇:青少年家庭教育方式与心理健康成长的研究工作计划2

青少年家庭教育方式与心理健康成长的研究工作计划

一、前期调查问卷

调查目前的家庭教养方式、亲子沟通状况和青少年的心理健康状况,测试的研究工具将采用国内学者岳冬梅等修订的“父母教养方式评价量表”,Levenson的“IPC分量表”,和Rogers的“自我和谐量表”。

二、家长培训

1.家长学校讲座主题:

1)孩子青春期家长应对锦囊;

2)如何与孩子建立良好的亲子关系等等。

2.网上家长学校:网站或博客,分享亲子沟通成功案例。

3.家长经验交流会:邀请亲子沟通比较成功的家长进行经验交流。

4.亲子沟通之家长团队辅导:分小组进行经验交流、案例讨论和情景模拟。

5.亲子互助小组:以班为单位,一班分成几个小组,建立联系沟通渠道,以方便平时遇到问题时可以互相交流建议,出出主意。

6.成立家长义工队。

三、教师研讨会

1.教师关于家庭教养方式的经验交流会。

2.班主任培训:如何指导家长进行亲子沟通。

3.以“亲子沟通”或“感恩教育”为主题的班会。

四、活动

1.亲子活动(家长、学生、老师都参加)。

2.亲子真心话你知

1)学生心语:“爸爸妈妈,我想对您说”(演讲形式)

2)家长心语:“孩子,我想对您说”(演讲形式)

3.家长义工队和学生义工队一起做义工。

4.亲子趣味运动会。

五、家校互动

1.亲子沟通短信:通过家校通的短信平台向家长定期发送关于亲子沟通技巧的短信。

2.家长感受或心得体会:每个班至少三篇家长心得体会。

六、后期调查问卷

与前期的调查问卷进行对比。

七、成果展示:

1.数据支持:前期和后期的调查问卷进行数据分析和对比,记录家长和学生在一系列的活动之后在亲子沟通方法、技巧和亲子关系改善方面取得的进步。

2.家长感受或心得体会:每个班至少三篇家长心得体会。

3.班主任亲子沟通成功案例论文。

4.学生的心得体会。

第二篇:网络对青少年心理健康成长的影响研究

网络新媒介文化传播的利与弊研究

摘要:网络环境下青少年的健康成长问题,是事关培养社会主义事业接班人和国家长远发展的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对此探索性的调查、分析、研究,以期能够引导青少年在网络社会中趋利避害,在德智体美劳等各方面协调发展。关键词:网络 青少年 心理健康研究

21世纪是一个高度信息化的时代,互联网的快速发展对人类生活的各个领域将产生越来越重要的影响。在庞大的网民群体中,青少年占了很大的比例,并且还在逐步增多,青少年是网络使用、交往的重要主体。就网络与青少年成长之间的关系而言,一方面网络作为一种新的大众传播媒介、交往方式,极大地满足了人们信息资源共享、进行超越时空限制的交流等需求;但另一方面,网络也带来了阴暗丑恶的一面,网络环境往往较为复杂以及缺乏有效的管理。青少年身心发育和社会化尚未完成,他们对“网络文化”、网络环境和网络交往等信息的甄别往往缺乏深刻的认知。因此,在当前的教育环境下,过重的学习压力使得青少年极易在轻松的网络环境中寻求解脱与满足。网络成瘾不仅给青少年学生的身心健康造成严重损害,而且也直接影响到他们的学习与生活。

根据中国社科院的有关学者对北京、上海、广州、成都、长沙五城市青少年运用互联网状况情况进行了调查,青少年用户上网目的分为实用目的、娱乐目的、网络技术使用和信息查询。

青少年用户平均每周上网时间212分钟左右,如果平均到每日,约30分钟左右。37.0%的用户认为自己上网时间“正好”,认为“比较多还能满足”的用户占12.0%,认为“太多了”的仅为0.7%。31.7%的用户认为“比较少”,18.5%的青少年用户认为“太少了”。也就是说,50%的青少年用户对上网时间并不满足。58.8%的青少年用户在家里上网,31.5%的用户在亲戚朋友家上网,在网吧、咖啡厅或电子游戏厅上网的占20.45%,在父母或他人办公室上网的占15.0%,在学校上网的占10.8%。

青少年在上网时玩游戏占62%;使用聊天室占54.5%;收发电子邮件占48.6%;下载储存网页占39.7%;使用搜索引擎占25.0%;订阅新闻占21,9%;网络电话占14.7%;网上寻呼占14.3%;制作和更新个人网页占12.6%;上传文件占9.4%;公告板(BBS)占9.2%;代理服务器占2.3%。约50%的青少年用户有保持电子邮件联系的朋友;25.2%的青少年用户在聊天室或BBS上经常发言;37.6%的青少年用户使用ICQ与认识或不认识的朋友联系。青少年对互联网的需求主要是“获得新闻”、“满足个人爱好”、“提高学习效率”、“研究有兴趣的问题”以及“结交新朋友”。互联网已经成为青少年了解外面世界的一个主要窗口。

网络对青少年健康成长的影响是多层次、多方面的,概括地说是双重的一、网络对青少年健康成长的双重影响

1.积极影响

(1)、互联网为青少年提供了求知和学习的广阔校园。诸多的网上学校的陆续建立,为青少年的求知和学习提供了良好的途径和广阔的空间。

(2)、互联网为青少年获得各种信息提供了新的渠道。获取信息是青少年上网的第一目的。

当前青少年的关注点十分广泛,传统媒体已无法及时满足青少年这么多的兴趣点,互联网信息容量大的特点最大程度地满足了青少年的需求,为青少年提供了最为丰富的信息资源。

(3)、互联网有助于青少年不断提高自身技能。为青少年提供了一个广阔的学习空间,大大拓宽了青少年的求知途径,有助于青少年开阔视野、促进学业。

(4)、互联网有助于拓宽青少年的思路和视野,加强青少年之间的交流和沟通,增强青少年的社会参与度,开发青少年内在的潜能。

(5)、网络为青少年的自由、全面发展提供了越来越具优越性的文化环境。

首先网络文化改变了青少年的求知、学习方式,开发了智力和感官能力,极大地激发了他们的潜能;其次改变了青少年的娱乐、游戏方式。对孩子们来说,玩乐、游戏本身就是一种学习,通过游戏、玩耍,孩子们可以学习到交往的礼仪和规范,学习到规则意识并增强想象力。

(6)、次改变了青少年的交往方式。

越来越多的青少年热衷于进入网络世界,与和自己有着相同志趣、爱好的人结成一个亲密的社区,甚至与远在地球另一端的好友交谈,就像隔壁邻居一样亲近。

网络对青少年社会适应能力的积极影响主要体现为:网络技术的飞速发展和

信息传递的快捷,以及人机对话的平等的新型人际关系,有助于启发和引导青少年培养和形成学习、效率、平等、开放等现代观念;网络缩短了人与人之间的空间距离,有助于青少年扩大交往的范围;网上新型人际交往方式和社会关系的建立为青少年在现实社会中进行社会交往提供了一种缓冲的空间;网络还为青少年的社会化提供了角色的练兵场,有助于促进青少年的社会化网络使青少年的学习、生活、娱乐等各方面的个性特质都有可能得到更充分的尊重与满足,有助于青少年良好个性的发。

2.消极影响。

(1)、人生观、价值观,道德观的影响

网络对青少年思想品德素质的消极影响主要体现为:网上信息泛滥可能造成青少年信仰的缺失或价值观的多元化,影响青少年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互联网上信息接受和传播的隐蔽性,有可能引起青少年道德意识弱化、社会责任感下降;网络交流的隐藏性、无约束性,极容易使青少年做出一些违反常规的事情,甚至走上犯罪的道路。

(2)、荒废学业

网络对青少年智力素质的消极影响主要体现为:网络聊天是许多青少年上网的主要内容,这种散漫的聊天方式,容易影响青少年的逻辑思维能力和注意力;计算机网络挤占了青少年读书和思考的时间,这就大大降低了青少年学习的认真态度。

(3)、影响社交能力

网络对青少年社会适应能力的消极影响主要体现为:网络是一个虚拟的世界,人们网上交际主要依靠于抽象的数字、符号,青少年终日沉迷于这种人机对话的模式,会对社会适应行为和能力受到影响,青少年交往的对象、身份都不确定,这就减弱了青少年的社会角色的获得能力;网络交往的虚拟性、自由性,很容易导致人们行为的普遍失范,不利于青少年的社会化,甚至导致青少年社会化的失败。

(4)、互联网中的不良信息和网络犯罪对青少年的身心健康和安全构成危害和威胁。

某些人实施诸如诈骗或性侵害之类的犯罪;还有是黄色垃圾及暴力对青少年的危害。而在接触过网络上色情内容的青少年中,有90%以上有性犯罪行为或动机。据有关资料显示,目前互联网上大约有 100万个黄色电脑文件,其中大部分是短篇小说、录相剪辑和图片。淫秽色情制品通过网络对青少年造成“精神污

染”,这些网络“色情文化”严重摧残着青少年的身心健康,将他们引入歧途。

(5)、网络对青少年社会适应能力的消极影响主要体现为:

网络是一个虚拟的世界,人们网上交际主要依靠于抽象的数字、符号,青少年终日沉迷于这种人机对话的模式,会对社会适应行为和能力受到影响,更有甚者,有些青少年还可能患上“网络社交障碍症”;在网络环境下,青少年交往的对象、身份都不确定,这就减弱了青少年的社会角色的获得能力;网络交往的虚拟性、自由性,很容易导致人们行为的普遍失范,不利于青少年的社会化,甚至导致青少年社会化的失败

二、如何克服网络对青少年心理健康成长消极影响

1.营造绿色网络平台,促进青少年健康成长。

(1)、建设一批适合青少年浏览的网站,全面推进“青少年绿色上网工程” 把更多的青少年吸引过来。

(2)、可以通过学习、就业、交友、心理咨询、法律援助等青少年感兴趣的、能切实为青少年服务的形式,服务青少年、凝聚青少年。

2.建立学校绿色网站。

(1)、校方可以凭借熟悉学生心理特点、思想动态的优势,建成有吸引力的贴近学生的网站,吸引学生的眼球。比如学校在校园网里开辟 “校园聚焦”、师生对话“、“我爱我校”等栏目。

(2)、根据青少年自身的特点和本地区青少年工作的实际,坚持虚拟与现实的统一、个性张扬与社会约束统一的原则,组织网上活动。

3.加强对青少年利用网络的引导和监督

(1)、强化对青少年的教育引导,培养良好的上网习惯,是防止青少年在网络中“迷途”的根本保证。

(2)、针对青少年在上网中遇到的问题,重点实行“3W”(即为什么上网(why)、如何利用网络(how)、什么时候上网(when))引导,引导青少年正确对待上网、正确对待网上信息,培养良好的上网习惯。

(3)、积极发挥家长、学校、社会各层面的综合引导作用,形成贯穿各个层级、覆盖各个领域的强大合力。还要经常监督他们的上网时间和上网内容。

(4)、建立广泛的CA认证制度,使网络行为者身份可查询。改进网络服务器,使其具有对访问者的地址、访问时间和操作行为记录的功能,形成“若要人不知,除非己莫为”的客观条件。

4、加强网络道德建设。要构建网络道德规范,强化网络道德的软性惩罚机制。

(1)、对青少年认识网络、使用网络进行正确引导,改变青少年上网主要倾向于网络游戏和聊天的不良习惯,把其兴趣转移到提高计算机应用能力上,从而培养高水平的网络爱好者。

(2)、培养广大网民特别是青少年网民的科学、健康的上网习惯,使其自觉抵制各种不健康、不文明的内容和行为的侵蚀,做社会主义新时期的合格网民,最终使得网络上不健康的内容因为缺少成长的土壤而自行消灭。、加强青少年的组织建设,消解虚拟组织对现实组织的冲击

网络社会存在大量的虚拟组织,有社交类、消费类、职业类、娱乐类、学术类等等。主动地去了解各类网络组织,与其加强联系,并以有效的方式介入他们的运作、管理,各种虚拟组织可以为我所用,也可以通过网络形成利于青少年成长的健康组织。、加大网络立法力度,预防青少年网络犯罪

网络犯罪有多种形式。在《互联网上网服务营业场所管理条例》中,国家规定的是未成年人禁止进入网吧,并规定了由文化部门进行监管。各地文化部门要严格执行未成年人禁止进入网吧这一规定,加大对违反这一规定的网吧的管理和处罚力度。

7、学校应加强关注学生心灵和生命的教育。

从调查中可见,上网吧的学生很多是因在校学习压力太大,多次受挫,同时又没有知心的人可倾诉,不被人理解和接纳。其实,从我们的咨询实践和与学校教育合作中发现,只要我们多与学生沟通,了解他们的心理需求,多给他们些心灵关注,将心理辅导寓于教学和教育之中,学生出现的心理问题会得到很好的化解。

网络的现代化与多样化,使不少青少年迷失自我,沉溺其中不能自拔,他们的人生观、价值观与道德观的形成,完全不受传统教育的影响,在基本的是与非、美与丑、善与恶、荣与耻的判断上,离社会主流价值观念越来越远,有的已经演变为令人极其忧心的社会问题。因此,深入研究网络对青少年价值观的影响,尤其是负面影响,具有非常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总之,网络与其他一切科学技术一样,是把双刃剑,它究竟是给人类带来幸福还是带来灾难,关键取决于人们如何应用它。只要我们充分发挥网络的积极作用,积极预防和克服网络的消极影响,就一定能够应对信息时代给青少年教育带来的挑战,抓住机遇,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培育合格人才。

第三篇:网络与青少年健康成长

网络与青少年健康成长

随着经济的高速发展,网络在生活学习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网民数量逐日增多,然而青少年网民占网民总数的三分之一还要多,因此对青少年而言,网络俨然已成为他们的“生活必需品”。纵然现代社会的网络为青少年学习知识、交流思想、展现自我提供了一个绝好的舞台。但网络并不能代替教育者,不能代替生动活泼的实践和五彩缤纷的生活。而且在实际生活中,青少年学生对互联网的应用存在较为严重的失衡现象:娱乐化应用偏高,而作为学习工具的比例相对较低。其中不良文化所产生的“蝴蝶效应”对涉世不深,处于青春叛逆期的青少年产生了非常不利的影响,与此同时,网瘾问题和网络犯罪现象日益滋长。

面对着网络与青少年的健康成长的问题,实质上它与社会风气是相互影响的。我们都知道现在我市倡导一种平和安静,谦和大度,博爱真诚,感恩包容的“人文精神”。然而部分低俗网络文化的传播以及青少年不良网络行为的产生,这与我们当前所倡导的“人文精神”是背道而驰的。我在路上看到过这样一幅画面:一位年近七十的老太太在网吧门口“张望”着,她在找她的孙子,想让他回去吃顿饱饱的午饭。如果这个小男孩懂得一些感恩,那么他怎么会忍心让自己步履蹒跚的奶奶在网吧门外无奈的等候呢?还有在留言板上看到过这样一条内容:“好友买卖,贴车偷菜,学习学习,心情不赖”可见这些低级乏味的网络小游戏已使部分青少年丧失了对学习,对生活的乐观进取的态度。

网络在我们面前展示了一幅全新的生活画面,同时也是需要我们用自己的美德和文明共同创造的。因此,构建和谐的网络环境,促进青少年健康成长,首先要加强政策精神的宣传。可以利用演讲比赛和和征文活动等各种形式,扩大优秀精神的影响范围,提升青少年的人文素养和个人素质,从而促进精神文明建设,为营建和谐安全的网络环境奠定良好的基础。其次,要从各主体出发,在各行其职的基础上,要多管齐下,形成一股合力和凝聚力。青少年本身遵守网络道德规范,增强自控能力。各行政司法部门尽职尽责,做好监督管理和宣传工作。只有通过全社会的共同努力,才能让青少年真正成为信息时代的主人。

作为当代大学生的我们,更应该严于律己,提升自身素质。同时合理利用网络资源,争做网络文明的使者。为营建和谐安全的网络环境做出积极的贡献。

第四篇:青少年心理问题研究

当代青少年心理问题反思与回应对策

青少年在生理和心理发展上都处于人生关键而又特殊的时期。生理发育是心理发展的基础。青少年在生理上处于青春发育期,这一时期的最大特点是生理的蓬勃成长、急剧变化,特别是处于外形剧变、机能增强和性成熟的“三大巨变”中。青少年的心理发展也颇具特色。教育归根到底做的是人的工作,教师这一职业的主要劳动对象是人,而且是发展中的人,这就使得教师更要加强对学生的理解和认识。了解他们在想些什么,有什么样的困惑,教师应该从那些方面来做工作。于是,我选择了《青少年心理问题研究——当代青少年心理问题反思与回应对策》来进行阅读和学习。通过仔细的阅读和学习,感觉到收获颇丰和受益匪浅。本书的内容主要是概述了以下几个方面的知识点:

一、青少年在生理和心理上都处于人生关键而又特殊的时期。生理发育是心理发展的基础。青少年在心理上处于青春发育时期,这一时期最大特点是生理的蓬勃成长、急剧变化,特别是处于外形剧变、机能增强和性成熟的“三大巨变”中。青少年的心理发展也颇具特色,他们的智力迅速发展,突出表现在逻辑思维的发展上;他们的情绪情感比较强烈,常有明显的两极性,很容易“动感情”;他们的自我意识迅速增强,于是促进其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的逐步形成,以实现青少年的“社会化”。

二、青少年身心变化,集中表现出这个阶段过渡性(从幼稚过渡到成熟)、闭锁性、社会性和动荡性的四个特点。对青少年心理问题进行反思并采取相应的对策,即是一项值得研究的理论课题,又是教育实践中面临的实际问题,有着深刻的理论与现实意义。

三、反思是本书的主旋律。所谓反思,它不是形式上的简单检讨、认错和修正,而是理智上的思考、对质和鞭挞,即对过去的所思、所想、所做进行一场“革命”。这场“革命”就是要审视我们的教育理念、教育方式、教育工具、教育对策是否尊重了青少年的成长规律,是否尊重了青少年身心发展的特点。

四、在反思的基础上,本书针对当代青少年存在的心理问题提出了四种宏观方略:(1)更新教师与家长的教育观念;(2)掌握与当代青少年沟通的技巧;

(3)让青少年体会的我们的爱;(4)用“新眼睛”看世界。在此基础上又提出了三个对策:

1、正确帮助青少年上网;

2、牵手走过成长的烦恼;

3、引导青少年走过“独木桥”。

本书提出的这些对策能在正确引导当代青少年成长的过程中发挥积极的作用。本书的书名冠以“当代”二字,是因为全书试图折射出时代的光彩,让读者感触到时代的脉搏。这种鲜明的时代性首先表现在研究对象上。“当代”青少年:他们出生在70—80年代,被称为“信息时代的青年”。90年代后期出生的一代,现今基本上开始进入青春期,被称为“知识经济时代的少年”或当代“少年”。这种鲜明的时代性更主要体现在本书的研究内容与对象上。本书介绍了当代青少年的身心变化特点,阐述了知识经济时代当代青少年新的心理需求,剖析了互联网络给当代青少年带来的影响,分析了作为独生子女的青少年独特的心理感受。

心理健康指的是一种持续的良好的心理状态。在这种状态下,一个人具有生命的活力、积极的内心体验、良好的社会适应,能够有效地发挥个人的身心潜能。国内外学者的心理健康标准不尽相同,但大致可归纳出以下6种标准:(1)对现实的正确认识;(2)自我调控能力;(3)自知、自尊与自我接纳;(4)与人建立密切关系的能力;(5)人格结构的稳定与协调发展;(6)对生活有热情工作效率高。

针对目前我国中学生心理状况调查所显示出的严重性,我们教育工作者们应该对当前中学生的心理状况的现状有一个清楚的认识。同时在实际工作中自觉地把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渗透到教育教学中去,并且言注重落实,重视效果。

1、加强对学生的竞争意识、忧患意识和生存意识的教育

教师、家长乃至全社会必须认清形势,顾全大局,对学生加强个人生存教育,提高他们的竞争意识,培养学生坚强的意志品质,这是一个人立身处世必不可少的优良的心理品质。事实证明:一个缺乏竞争意识、忧患意识的民族是一个没有希望的民族。而我们国家当前的青少年学生由于所处的社会环境物质条件较为优越,基本上没有遇到过任何生活困难,所以他们的生存忧患意识相对淡薄。在培养教育孩子的过程中,要千方百计地告诉他们一粒米,一棵粮食都得来不易。培养他们从小养成节约的美德。此外,还要时刻注意要让孩子养成良好的生活自理习惯,自己用餐、收拾餐桌、刷洗碗筷。学会做力所能及的家务劳动,如拖洗地板、收拾房间、自己的衣物自己清洗等。平日里做事情要有条理,不要眼高手低或虎头蛇尾,而要善始善终。

2、加强挫折教育,培养学生坚强的意志品质

挫折是人生中常常遇到的,若不具备良好的耐挫折心理品质,走向社会难免不出问题。当代的孩子,大多是“小皇帝”、“小公主”,从小生长在一个宽容到及至的环境里。他们受到家人的过分溺爱,从没有受到过任何的委屈。可想而知,这样的孩子情感会是多么的脆弱。因此,促进学生自我意识的觉醒与发展,增强抗挫折能力,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帮助学生健康成长,培养他们独立思考、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是素质教育的重要一环。我们一方面帮助学生形成豁达开朗的而不是心胸偏狭的生活态度,一方面分析学生心理受挫的原因,引导他们正视挫折,使他们的行为朝着健康的方向发展。

3、培养学生较强的社会适应能力和社会活动能力

鼓励学生参与了解社会,重视生活技能的培养,重视学生个性的发展是 “以人为本” 素质教育中的核心内容。世界各主要国家都非常重视对学生社会适应能力的培养。一方面重视树立学生服务于社会的意识,另一方面培养了学生的个人能力。比如在美国,每一名中学生在完成中学课程之后,必须完成国家教育规定中的一定量的社会服务时限,学校才允许其毕业。而在国内,这一方面我们做的还远远不够。让学生参与社会活动,家长害怕学生能力不行,学校唯恐耽误学生的学习成绩而影响升学率。我们应该大胆借鉴先进国家的做法,要使学生动手、动脑大胆参与各种社会实践,提高学生各方面能力,使学校教育与社会生活接轨。

4、提高学生的劳动技能素质

当代的学生由于缺乏劳动能力的培养,因此他们的劳动技能素质几乎为零。马克思说:“劳动是人类生活的第一需要。” 所以,具有熟练全面的劳动技能是一个人生存的第一要素。在学校教育中,要提高学生对劳动意义重要性的认识。要让他们认识到,一个全面发展的人不仅要有正确的人生观,健康的身心和丰富的知识,而且要爱劳动,会劳动。此外还要尽可能地利用周围学校、社会上的环境和条件,给学生创造参见社会实践和锻炼自身劳动技能的机会,因为劳动技能是在实践的基础上培养得来的。同时,在劳动中,学生才可以把书本上学到的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中去,以此来激发学生的创造欲望和学以致用能力,为将来走上社会服务于社会打下牢固的技能基础。

5、提高学生的身体心理素质

当代的学生依赖性很强,独立性很差。事实上,一个人心理依赖性程度越高,心理承受力就越低下。因此,我们必须把培养学生的自主自立品质作为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内容来抓。第一,增强学生适应社会生活的能力,让学生掌握一些生活常识,逐步做到生活自理,以适应未来社会的竞争。第二,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推理能力和分类概括能力。第三,给学生主动权,要大胆放手让学生组织开展各类活动,给他们提供展示才能的机会,鼓励学生自我管理、自我约束和自我教育。第四,培养学生积极进取的心理品质。要培养学生活泼开朗的性格,防止心理封闭;通过合作教育,培养学生和谐健康的心理品质,创造友爱融洽的人际关系。以此来培养学生健康稳定的心境。

总之,《当代青少年心理问题反思与回应对策》是一本开展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指导书。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并不单纯是因为青少年出现了越来越多的心理问题,更重要的目的在于提高广大青少年学生的心理素质。我们的正确态度是坚持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的科学性。所以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关键是教育模式,而不是医学模式,最终的目的是:加强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培养学生坚韧不拔的意志、艰苦奋斗的精神,增强青少年适应社会生活的能力。

青少年心理问题研究自学报告

——当代青少年心理问题反思与回应对策

2011-7

第五篇:《社区青少年心理研究》读后感

心理分析

——《社区青少年心理研究》读后感

“为了明天工程社区青少年事务研究丛书”首次从社会学、社会工作学、心理学、教育学、法学和国际视野等多个视角深入研究社区青少年群体和社区青少年社会工作,是上海理论界紧密结合上海工作实践,研究探索出的第一套关于中国本土化的社区青少年社会工作理论和方法体系的系列丛书,也是上海理论界以国际化视野,第一次对海内外社区青少年社会工作进行全面、系统研究的最新理论成果。作为一名新进的社工,在学习了《社区青少年心理研究》一书后,顿时感到受益匪浅。

《社区青少年心理研究》一书的作者华东师范大学教育科学院心理学系教授、博士生导师、副系主任,中国心理学会发展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心理学教学工作委员会委员,上海市心理学会理事,上海市家庭教育研究会常务理事、基础理论专业委员会副主任桑标。在丛书导读时指出本书力图全方位揭示社区青少年心理的普遍规律与本质属性。全书包括社区青少年心理研究概述、认知特征—与偏差、情绪特征与问题、人格特征与障碍、行为特征与适应问题、人际关系与适应问题,以及影响社区青少年心理发展的因素、社区青少年心理咨询、心理矫正等九大部分。通过揭示社区青少年的普遍心理规律和社区青少年心理发展与外部成长环境的特殊性,重点探讨了社区青少年可能出现的心理问题或行为偏差,并结合案例深入分析了有助于社

区青少年心理问题咨询与矫正的常用理论与具体方法。本书对社区青少年心理多层面的调研成果,为读者提供了大量有价值的第一手翔实材料,为社区青少年心理问题的预防与矫正提供了理论借鉴与解决方法。

桑教授从五大领域、心理特征发展、社区青少年心理的普遍性与特殊性方面进行导读,对社区青少年的认知特征与认知偏差、社区青少年的情绪特征与情绪问题、社区青少年的人格特征与人格障碍、社区青少年的行为特征与行为适应问题、社区青少年的人际关系与人极适应问题进行了分析与讨论,并对影响社区青少年心力发展的因素进行了分析,从家庭生态系统对社区青少年心理的影响、人际互动网络对社区青少年心理的影响、社会支持系统对社区青少年心理的影响、个体成长经验对社区青少年心理的影响、主观心理体验对社区青少年心理的影响、信息网络对社区青少年心理的影响等六个方面具体对影响社区青少年心理发展的因素进行分析。

总之,在学习了《社区青少年心理研究》一书,为我的专业发展进行了培训,让我学习了很多准业知识,对我的帮助非常大。

下载青少年家庭教育方式与心理健康成长的研究工作计划2word格式文档
下载青少年家庭教育方式与心理健康成长的研究工作计划2.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浅谈家庭教育对青少年心理发展的影响

    浅谈家庭教育对青少年心理发展的影响 【摘 要】家庭教育是一切教育在基础,家庭教育对一个人的启蒙成长,成才起着不可估量的作用。青少年是个体从童年向成年发展的过渡时期,是最......

    家庭教育对青少年心理发展的影响

    家庭教育对青少年心理发展的影响 学院:生命科学学院 专业:学科教学(生物) 姓名:杨仕敏 学号:1626120005 目前,在我国的教育中,更多地注重对青少年进行知识教育和能力的培养,但是还有......

    关爱山区贫困学生 呵护青少年健康成长2

    关爱山区贫困学生 呵护青少年健康成长 ——厦大MBA联合会福州分会闽清公益助学活动 2013年的六一儿童节,帮助别人,快乐自己!5月18日,厦大MBA联合会福州分会携手合众公益福建俱乐......

    我国青少年家庭教育研究现状及反思(5篇范文)

    我国青少年家庭教育研究现状及反思 石 军 2013-2-24 5:05:59来源:《 光明日报 》( 2013年02月24日 07 版)石军在《预防青少年犯罪研究》2012年第12期撰文,对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学......

    青少年篮球运动员心理训练的研究与建议

    青少年篮球运动员心理训练的研究与建议 摘 要:本文通过阅读有关资料和对青少年篮球运动心理训练进行对比研究,探讨了青少年篮球运动员的个性心理特征,认为在训练中心理素质训练......

    网络对青少年健康成长的影响及对策研究

    互联网与青少年健康成长教育 骆驼城初级中学王欢 当今世界,网络化的信息技术日新月异,影响和改变着人们的工作、学习和生活。上网已成为人们学习、生活中一个必不可少的组成部......

    心理委员工作计划2

    心理委员工作计划 转眼间,我已经和大家共处了一个春秋,很高兴能有这个机会和大家一起学习一起生活,首先我想说感谢大家给我这个机会,让我担任这个心理委员,老实说,我对这份工作还......

    家庭教育与儿童的社会化的研究文献综述 2

    家庭教育对儿童的社会化的作用研究文献综述 家庭教育是实现儿童社会化基本内容的有效途径。有效的家庭教育能够促进儿童得社会生活的基本行为规范、培养儿童的亲近社会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