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省促进农业转移人口转变为城镇居民工作会召开

时间:2019-05-12 07:33:32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云南省促进农业转移人口转变为城镇居民工作会召开》,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云南省促进农业转移人口转变为城镇居民工作会召开》。

第一篇:云南省促进农业转移人口转变为城镇居民工作会召开

云南省促进农业转移人口转变为城镇居民工作会召开

11月2日,全省加大城乡统筹力度促进农业转移人口转变为城镇居民工作会议在昆明召开。会议明确了我省“十二五”期间乃至今后十年促进农业转移人口转变为城镇居民工作目标,研究部署今后一段时间的重点工作。

省委书记秦光荣出席会议并作重要讲话,省委副书记、代省长李纪恒主持会议并就贯彻落实会议精神提出要求,王学仁、杨应楠、仇和、晏友琼、孔垂柱等领导出席会议。州委副书记、州长何金平,州委副书记杨健,州人大主任字国顺,州政协副主席张树藩等我州领导出席大理分会场会议。

秦光荣在讲话中指出,农业转移人口转变为城镇居民是破解“三农”难题,加快城镇化进程需要解决好的突出问题,必须准确把握形势,增强促进农业转移人口转变为城镇居民工作的紧迫感和责任感。要创新政策措施,加大促进农业转移人口转变为城镇居民的进程。推进我省农业转移人口转变为城镇居民的工作,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为总体要求,以促进进城农民工、特别是新生代农民工在城镇落户为突破口,以稳定和维护农业转移人口原有的权利为着力点,以确保农村转户进城的居民与城市居民享有同等的权益和待遇为推手,以转变发展方式、加快城乡统筹协调发展为目的,着力完善各项制度和配套改革措施,逐步政策差异,形成科学的人口管理机制,畅通城乡要素的流转渠道,推动符合条件的农业转移人口转变为城镇居民,形成城乡区域人口的合理布局,加快云南城乡一体化发展的进程。当前,要抓住关键环节,着力解决好就业服务工作、提高改善居住条件、保障随迁子女接受公平教育、积极

稳妥地解决医疗和养老问题、大力发挥社区管理服务的重要作用、不断提高城镇基础服务能力这6个关键问题,精心组织实施,推动全省农业转移人口转变为城镇居民工作取得实实在在的效果。

秦光荣强调,今后一段时间,我省将按照“放宽城镇户籍、同享城乡待遇、自愿有偿转变、分类协调推进”的总体要求,推进农业转移人口转变为城镇居民工作。要按照促进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的原则,进一步降低进城农民落户的“门槛”,适度放松昆明主城区和州市政府所在地、进一步放宽县市区政府所在地、全面放开乡镇落户的条件;我省户籍管理制度要实行迁移落户条件、投靠落户的范围、户籍管理办法、外省农村人口的落户“四个放宽”。在同享城乡待遇方面,将通过政策创新,使农村转移人口在一段时间内兼有城、乡两种身份,享有农村土地承包及经营权等“五项保留”,提供住房、养老、医疗、就业、教育五项保障。实现自愿有偿的转变就是要坚持以人为本,坚持转户自主,坚持退地自愿,坚持退地有偿。要牢牢把握居民布局、重点群体、转户的进度等关键环节,采取分区域、分群体、分类型、分阶段的四分办法,因地制宜,分步推进我省农业转移人口转变为城镇居民,力争到2020年,共新增转户1000万人,城镇户籍人口占全省总人口的比重上升到36%左右,城镇化率达到50%左右。

第二篇:完善农业转移人口转变为城镇居民政策的建议

农业转移人口转变为城镇居民政策的建议

中共云南省委、省政府历来都把“三农”问题放在中心工作的位置,高度关心农民工进城打工,不断加大城乡统筹力度促进农业转移人口转变为城镇居民。云南省高度重视农民进城落户工作,自2011年11月省第九次党代会以来,全省农转城人数总量达到了370万人,户籍城镇化率由2011年底的16.5%提升到23.5%,全省转户人口数量居于全国前列。2012年,全省“农转城”人数已达到277万人、提前翻倍完成了年初确定的120万人的目标任务。今年已完成转户人口83万人,占全年目标的55.3%。云南农民进城落户走在了全国前面

我们在研究时发现,与公安部门加快办理农民进城落户不同步,解决已落户农民的医保、养老、就业、住房等却进展迟缓。为什么进城农民落户容易、享受城镇居民同等福利待遇却进展迟缓?据初步分析,大约有以下几个原因;

1.原因

2.一是由于一些地方宣传不到位,为数不少的干部群众存在的模糊认识。3.干部群众中存在的模糊认识,就干部方面看,不少人认为集中解决进城农民落户会降低现有城里人的既得利益;另有较多的人认为农民带着土地使用权和宅基地使用权进城,是“占了便宜”。就进城农民方面看,主要是对享受城镇医保、养老等存在误解,如有的农民认为“新农合”享受的医疗待遇高于城镇居民医保的说法,因而对于将“新农合”转为城镇居民医保并不积极。

4.二是附加在城镇户籍上的福利待遇所需财政资金不到位。

5.解决入籍农民工的社保、住房、子女教育等问题,需要国家、省、市州、县等四级财政分别增加公共支出,但是由于种种原因,国家财政增加的支出至今尚未落实,特别是学界连农民市民化过程中中央财政与地方财政分别要拿出多少钱都没有研究测算出来。

6.三是政策上仍有一些有待完善的条款。

7.例如,“省意见”和“省办法”均规定:“云南籍居民,在昆明市主城区有合法稳定职业满3年并有合法固定住所或者有合法稳定职业并缴纳城镇企业职工养老保险满3年的人员,本人及其共同居住生活的配偶、未婚子女、父母(含配偶父母),均可在实际居住地城区落户。”这实际上是以事先参加城镇社会保险作为落户的先决条件。而大多数农民工恰恰因为无法取得城镇户籍,在加入城镇社会保险方面也受到阻碍。这一规定不利于促进农民工市民化,建议取消参保这一先决条件,加快推进城乡户籍制度改革和社会保障全覆盖。

8.四是不少城镇用工企业对于为农民工办理医保并不积极。

9.例如,《云南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关于加大城乡统筹力度促进农业转移人口转变为城镇居民就业及社会保障实施细则(试行)》(自2012年7月1日起施行)第二十四条规定:“农村居民转变为城镇居民后,有稳定就业用人单位的,用人单位应按照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的规定为其办理参保手续,医疗保险费由用人单位和职工个人共同缴纳,并享受当地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待遇。”据我们调查,目前有的企业负担城镇职工社保缴费的主要部分,相当于工人工资的40%左右。很多劳动密集型小微企业雇用了大量农民工,如果全额缴费,对他们是一项沉重的负担。

10.五是户籍簿上仍保留歧视农民痕迹。

11.《云南省城乡统筹农转城居民权益保障有关政策问题解答》(云政办发〔2013〕104号)规定:“公安机关为转户居民办理‘农转城’户籍登记时,在新办《居民户口簿》内页打印签注‘农转城’字样,转户居民可持《居民户口簿》办理有关权益保障手续”。本来,这一次全省大规模办理农业转移人口转变为城镇居民,一举解决城乡二元结构,实现城乡居民平等福利待遇,但是在户口簿里此却保留了“农转城”这个歧视农民的痕迹。

12.六是子女受教育仍有歧视。

13.云南省一直在探索农民进城后子女受教育问题,但是解决这一问题的难度很大。截至目前,在全省义务教育阶段就读的外来务工人员随迁子女,以及父母因工作调动随迁子女一共有42万余人,包括小学34万人、初中8.4万余人,其中有一半学生分布在昆明市。在云南省内借读高中的外省随迁子女的数量尚未统计,但每年还是有部分学生因为户籍原因需回到原籍参加中、高考,一些学生因为不能参加异地高考而最终放弃了高考,选择出国留学等途径继续学习。其中义务教育已基本平等,不平等主要是在优质中学资源(所谓重点中学)和高考。

14.义务教育中的优质中学资源(所谓重点中学)不但进城农民子女无缘,即使是相当多的本地居民子女也“挤破头皮难进入”,有的不得不出高价让子女上学,有的则是拿着钱也挤不进去,进城农民的子女则是想都不要想。

15.七是进城农民住房问题要纳入规划与保证分配给农民,尚需有效措施。16.农民进城住房是全国性问题,据陈锡文的研究,2011年,全国进城农民工的住房有52%依靠用人单位提供集体宿舍,包括工地上的工棚,往往就是一个床位。47%租住“城中村”、城乡结合部或城近郊区的农民住房,在城镇拥有自有住房的农民工只有0.7%。所有农民工中缴纳住房公积金的人还不到3%。解决农民工转市民后的住房问题,缺口相当大。云南省已经下决心予以解决,2012年3月开始实施的《云南省公共租赁住房管理暂行办法》,就将符合条件的在城镇有稳定职业1年以上的云南省籍农业转移人口纳入了住房保障范围。从2012年以来,省住房城乡建设厅已要求各地充分考虑每年预计新增“农转城”居民的数量,并对其中需要住房保障的人群进行预测后,列入各地上报的当年城镇保障性住房建设计划,确保新增“农转城”居民保障房需求。

17.在此的问题是,从纳入城镇保障性住房建设计划到审批建成分配,有一个相当长的时间周期过程。此外,保障房无论是经适房或者是廉租房,现行的运作问题很多;一是考虑到需要租住廉租房的人(除了进城农民,还包括刚毕业大学生、城市城镇低收入群体等)都是没钱买车的,过去把保障房规划在偏远地段是非常糟糕的,应该规划到交通便利的位置,以便于收入较低群体使用;还要配套多条公共交通线路,方便他们上下班。二是先行保障房的分配机制到达不了需求者。据任志强引用REICO工作室基于2005年北京、太原、西安三地的数据研究显示,高达48%的经济适用房被用于出租。而普通商品房用于出租的比例,仅仅有20.55%。这项调查说明,出租和闲置的经济适用房超过了半数,也就是说半数以上购买经济适用房的家庭其实并不需要这项“保障”。根据任志强由此得出的结论,保障房的名义保障对象是城市中低收入家庭,从各地实践看,获得的往往是中高收入甚至高收入人员。而目前最需要保障的对象是农村进城打工人员和城市最低收入家庭,在更低收入家庭没有获得保障之前,优先给予中等收入家庭保障违反了起码的公平正义原则。特别是还极易滋生腐败。因此,制定一套真正能够到达进城农民手里的保障房分配制度,而不是沿用现在的制度,仍然是一个老大难问题。

18.19.三、若干建议 20.21.(一)从完成历史使命的高度,认识加快农业人口转变为城镇居民的重大意义

22.“省意见”深刻阐述了加快农业人口转变为城镇居民的重大意义,主要包括:有利于促进城乡共同发展,有利于促进发展方式转变,有利于促进新农村建设,有利于促进城镇化健康发展,有利于促进社会长治久安。我们的研究还认为,加快农业人口转变为城镇居民,是我们这代人历史使命。因此要务必使广大干部群众认识到,统筹城乡发展,让城乡居民自由迁徙,公平享受财政和社会福利待遇,这是现代国家与社会最基本的标志,世界上很多国家都做到了。我们是社会主义国家,理应在消除城乡二元结构、实现社会公平方面做的更好;然而,新中国建立后,我们不但没有在消除城乡差距方面作出有效努力,反而形成了一套极其严厉的城乡分割的二元体制。从现在开始,从我们手上改革、破除和结束这一套极其严厉的城乡分割的二元体制,历史意义非常重大,也非常光荣。

23.还应看到,加快农业人口转变为城镇居民,这是国家与社会对农民长期被剥夺的一种补偿,体现了社会对农民的公平与合理。谈到农民被剥夺,学界一致的看法是农民不得不为国家做出的贡献,这种贡献是无偿半无偿的,并不存在与农民的等价交换,因而有的学者直接归纳为被剥夺。农民为国家所作出的这种贡献的具体数字,学者们依据不同的资料和算法,有多种说法,但总体上是一个天文数字。(1949年到2003年累计征收农业税达3945.66亿元;农民上交集体的“三提五统”为农业税5倍;工农业产品交换“剪刀差”使农民损失7000——8000亿元。1959——1961年大饥荒上千万农民因为过度征粮被饿死。)改革开放以来,我们的农村政策才算是走上了正确的方向,对于多年来对农民的剥夺,城里人特别是学者们应该有一种反思、报恩、补偿的态度,对于给予农民的惠农政策,加快农业人口转变为城镇居民,不应该有所非难指责。

24.此外,农民进城享受市民待遇又不放弃家里承包土地,相对于城里人获得的巨大的财产改革好处(房改后城里人平均至少有一套私有产权房屋,而且还在不断地升值,目前北京三环房价已飙升至每平米5、6万元,省会城市环城路内房价也都在万元以上),仍然显得微不足道。这也就是说,城里人绝大多数都变成了有产阶级,至于那些贪官、“官二代”、“富二代”的财产,更是达到了不计其数的程度,怪不得财产公示制度迟迟出不了台呢!相对于城里人获得的巨大的财产改革好处,农民们除了极少数富裕了起来外,绝大多数仍处于贫穷状态,一个重要标志是没有财产。近几年来,学者们论证了农民承包土地林地使用权为物权,意在让农民享有财产权,进而享受改革红利。这一论证被决策层、立法者所采纳,这才有了农民进城享受市民待遇又不放弃家里承包土地的说法。

25.(二)建立由国家、省、市州、县四级财政分担公共支出的资金保证机制 26.解决农业人口转变为城镇居民后福利待遇问题,需要增加财政公共支出。钱从哪里来?国内专家学者的共识是,建立由国家、省、市州、县四级财政分担的资金保证机制。由此,我们建议组织专家学者,就省内农业人口转变为城镇居民所需资金,进行多方案的测算,应该由国家财政负担的部分,尽快向国务院写出申请报告。

27.问题是,省财政和中央财政从哪里筹措那么多的钱。一些专家学者建议,增加的支出可以由国有企业的红利上缴、对资源性和垄断性企业利润的征税、以及改革土地出让方式后的土地增值税收入解决,一部分可以从原来的中央对地方的专项转移支付筹措。并通过改革财政体制、改善政府支出结构,为社会保障和公共服务提供更充足的资金来源。只要能够切实改革财税体制和行政体制,实现政府支出合理化,社会保障和公共服务资金不足问题是完全可以在不增税的前提下解决的。28.更大的问题还在于大多数县级财政拿不出由他们分摊的那部分钱来,因为云南省内贫困县多,财政多年来都是入不敷出。为此,建议市州和省里乃至中央财政在计算分摊比例时,充分考虑贫困县的困难,让他们少分担或不分担。

29.(三)把进城农民住房列入城市城镇规划和建设的重要位置

30.在我们城乡二元经济结构中,城市和城镇的住房基本上是为城市和城镇的居民规划和建盖的,基本上没有为进城农民考虑过。早期传统的模式是前边办公楼后边家属院,后来大规模建盖的小区房价一个劲地上涨,有的连城里人也买不起。“省意见”和“省办法”都明确经济适用房和廉租房要面向进城农民,这是非常正确的。问题是经济适用房和廉租房由于原来不是为进城农民规划和建盖的,因此房源极少,远远满足不了要求。在这方面,我们要虚心向台湾学习,1980年代,台湾的城市化水平是65%,85%的人有自己的住房,只有15%的人是租房子住的。我们现在的城市化水平是52%,几乎25%的人没有自己的住房,再加上有城市户口而没有自己住房的,这个比例就更大了。因此,建议各城市、城镇要重新修订建设规划,把进城农民住房列入科目,作为主要保障对象。

31.为解决现在的保障房建设模式不可持续的问题,可考虑推广政府采购的方式。现在城市土地招标只能抬高地价,不断地出现新地王,土地成本高了,房子的卖价就一定高。采用政府采购的方式来建保障房,就是在同等技术标准、质量的情况下,谁报价最低就采购谁的。这样一来每一个企业就会考虑怎样降低成本,而不能够像现在这样,土地价格越炒越高,这样的话保障住房很难解决。

32.省办法解答规定:“廉租住房保障方式包括实物配租和租赁住房补贴(即货币补贴)2种方式。”实践证明,实物分配往往有漏洞,极易滋生腐败。建议改变现行实物分配方式为货币补贴方式,并张榜公布,以接受社会监督,杜绝腐败。

33.(四)让农民带着“土地产权”进城。

34.“省意见”与“省办法”明确规定进城农民工在农村的土地林地承包权及宅基地使用权,允许保留。这就彻底否定了社会上流行的那种试图剥夺农民财产权的土地承包权和宅基地使用权“双放弃”的错误理论和行为。一方面,要看到农民从整体上来说仍是社会弱势群体,除极少数外仍不富裕的事实。另一方面,在农村土地升值空间日益凸显、农村公共服务和社会保障不断完善的条件下,城市户口的“含金量”已经大为减小,仅凭城市户口的吸引力而试图让农民无偿放弃土地权利、“光着身子”进城,或者在土地权利体系得不到有效保障的情况下而“糊里糊涂”进城,他们宁愿选择目前的“两栖”流动而不进城。因此,农民是否真正带着土地财产权进城才是问题的关键,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农民进城的态度和现实选择。35.“省意见”与“省办法”也允许进城农民工在农村土地林地承包权及宅基地使用权有偿流转。允许进城农民一次性自愿有偿转让承包地和宅基地,有利于他们筹集在城市安家立业所需要的初始资金,也有利于农村土地资源的有效使用,促进土地规模化经营。

36.建议要区分农村自身的“土地流转”和进城落户农民涉及的在乡土地流转两种不同性质。按照“有偿、渐进、分类”原则,经济发达和靠近城市地区的进城落户农民工可通过市场流转机制退出承包土地和宅基地,允许经过一定期限过渡,彻底完成由农民向市民的转变。大多数边远和经济落后的农村地区,可探索进城落户农民自愿交出土地,国家和集体给予充分补偿,一方面避免出现城市流民阶层,另一方面自愿交出土地的农民进城后可以用补偿买到或租到保障房。国家补偿后,进城农民原承包土地和宅基地应归还农村集体或农村社区,解决农村人多地少,促进规模化问题经营。如果进城农民不愿交出土地,决不能强迫。

37.(五)积极探索并逐步解决农民进城随迁的子女受教育问题

38.建议积极探索义务教育阶段的优质资源的共享新方式。云南近几年实际实施的重点中学设立分校,受到家长们的欢迎。其他地方探索的优秀教师课程录像上网等,可以普遍推广。

39.云南关于随迁子女接受义务教育后在云南参加升学考试工作的《实施意见》所保留的歧视,仍然是不公平的,也是短时期内不得已的做法。要明白,我们的高等教育是为国家选送人才,农民子女中的佼佼者如果不能能接受高等教育,将可能埋没人才。建议有关部门要积极探索,逐步解决这一问题。作为过渡,对于参加全国高考的佼佼者,应不受《实施意见》的限制。

第三篇:新平县教育局关于加大城乡统筹力度促进农业转移人口转变为城镇居民工作进展情况报告(本站推荐)

新平县教育局关于加大城乡统筹力度促进农业转移

人口转变为城镇居民工作进展情况报告

为顺利推进我县加大城乡统筹力度促进农业转移人口转变为城镇居民工作,确保完成县人民政府下达的目标任务,根据县人民政府的统一安排部署,结合本部门的工作实际和职责要求,县教育局积极主动地开展了工作。

一、加强领导,成立机构

2012年6月16日,县教育局成立了以党委书记、局长为组长,分管副局长为副组长,中小学校园长、相关股室负责人为组员的“农转城”工作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在教育股,由张若迅任办公室主任,负责处理日常事务。

二、制定方案,明确责任

为了更好地落实责任,2012年6月16日,县教育局制定了《新平县教育系统加大城乡统筹力度促进农业转移人口转变为城镇居民工作实施方案》,将指导思想、工作目标、组织机构、各股室和中小学的工作职责等作了明确规定和要求。

三、全面动员,周密部署

6月18日,县教育局召开了“农专城”工作部署会,全县中小学长、幼儿园长、局领导、股室负责人共90多人参加,6月18日,县教育局召开“农转城”工作部署会,会议在县教育局一楼报告厅举行,全县中小学、幼儿园校(园)长、县教育局领导、科室负责人共90人参加会议。会议传达学习了《新平彝族傣族自治县人民政府关于加大城乡统筹力度促进农业转移人口转变 1

为城镇居民的实施意见》新政发(〔2012〕25号)、《新平县加大城乡统筹力度促进农业转移人口转变为城镇居民工作实施方案》新办发(〔2012〕37号)、《新平县教育系统加大城乡统筹力度促进农业转移人口转变为城镇居民工作实施方案》(新教字(〔2012〕52号)等文件。

县教育局党委书记、局长杨永祥到会并全面部署“农转城”工作,杨局长强调:为确保“农转城”工作的推进,保障其子女接受公平的义务教育,结合教育实际,要抓好几方面工作,一是要落实好对进入城镇的农业转移人口义务教育阶段子女与当地学生享有同等的“免补”有关政策,做好其收费、管理等与当地城镇居民子女完全相同的审核、监督、检查工作。二是要落实好进入城镇的农业转移人口子女,具有初中以上学历或同等学历,不受户籍限制,均可参加全省各级各类中等职业学校入学报名录取政策,做好与其它在校学生同等享受助学金、奖学金和减免学费政策的审核、监督、检查工作。

四、强化培训,努力提高政策水平

6月19日,县教育局召开“农转城”工作培训会,会议在县教育局一楼报告厅举行,县教育局全体干部职工、城区中小学校长共70余人参加了本次会议。

会上,县教育局副局长何永进传达学习了《新平彝族傣族自治县人民政府关于加大城乡统筹力度促进农业转移人口转变为城镇居民的实施意见》新政发(〔2012〕25号)、《新平县加大城乡统筹力度促进农业转移人口转变为城镇居民工作实施方案》新办发(〔2012〕37号)、《新平县教育系统加大城乡统筹力度促进农业转移人口转变为城镇居民工作实施方案》(新教字(〔2012〕52号)等文件。

会议强调,“农转城”工作是国家“十二五”规划纲要提出的推进我国城镇化工作的重要任务,也是我县目前抓紧落实的大事,它涉及教育工作中农村居民与城镇居民在享受国家义务教育学生各种免补政策、以及其它各级各类有关奖励和免补等等有关政策,我们要高度重视此项工作。

五、加大宣传工作力度,积极营造“农转城”工作氛围 为了将“农转城”这项惠民工作做实做好,县教育局加大了宣传工作力度,充分利用校长会、教职工会、校会、黑板报、校园之声等手段,全面宣传“农转城”惠民政策。

2012 年6月20日

第四篇:茨开镇加大城乡统筹力度促进农业转移人口转变为城镇居民情况汇报

茨开镇加大城乡统筹力度促进农业转移人口转变为城镇居民情况汇报

为进一步加快推进我镇城镇化,进一步加大城乡统筹力度,促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加快新农村建设,有效缓解城乡人力资源矛盾,促进农业转移人口转变为城镇居民各项工作积极、稳妥、有序、规范开展,切实提高人民群众物质文化生活水平。根据《云南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大城乡统筹力度促进农业转移人口转变为城镇居民的意见》(云政发[2号)和《云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云南省加大城乡统筹力度促进农业转移人口转变为城镇居民实施办法(试行)的通知》(云政发办[2011]195号)文件的精神和要求,我镇高度重视“农转城”工作,坚持“以人为本、自愿有偿、立足实际、突出重点、循序渐进”的工作方法,结合我镇实际,扎实组织开阵“农转城”工作。现将我镇加大城乡统筹力度促进农业转移人口转变为城镇居民工作情况汇报如下:

一、基本情况

茨开镇位于我县的中南部,距离县城1.6公里,是我县的政治、经济、文化和交通中心,辖六个村委会和两个居委会,57个自然小组,居住着独龙族、怒族、傈僳族、藏族、汉族、白族等九个民族,其中傈僳族人口居高。2011年末全镇总户

数4918户,14050人,其中农业人口2421 户7564人,占人口总数的53.84%。乡村劳动力5274人,占农业人口总数的69.72%;全镇享受农村最低生活保障人口有3886人,占农业人口总数的51.37%;有五保户98人,占农业人口总数的1.3%;我镇农村经济总收入2020万元,同比增13%;实现了农民人均纯收入2306元,同比增15%。

二、工作开展情况

(一)高度重视、提高认识

6月12日,我镇参加了贡山县农业转移人口转变为城镇居民会议,按照会上县委、县政府做出的重要指示及相关文件精神,我镇高度重视,将“农转城”工作摆上重要议事日程。通过召开镇“农转城”动员会议,组织全镇干部职工系统、完整、深入地学习相关文件,吃深、吃透政策目的,明确“农转城”工作重大意义,把思想统一到上级党委、政府的重大决策上来。准确把握各项优惠政策,不断增强工作的自觉性和主动性,保障好群众的权益,做好群众思想工作。

(二)明确职责、加强协调

及时成立由镇长任组长,分管副镇长任副组长,相关办公室、中心(所)为成员的农业转移人口转变为城镇居民工作领导小组,明确工作职责任务,建立和完善工作机制,形成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工作格局。格局我镇实际,提前介入,率先谋划,具体分析各村委会人口底数、分布情况

和现状,坚持突出重点、边试点边推进,研究制定工作方案,合理安排工作进度,有重点、分步骤地稳步推进,确保“农转城”工作顺利开展。今年全镇转户目标任务计划数为200人,通过对全镇“农转城”情况进行摸底排查,把任务计划数分解到月,切实做到了“任务、目标、责任”三明确。

(三)专题研究、全面部署

自“农转城”工作开展以来,我镇在每周一上午召开的例会上实行专题汇报制度,要求分管领导、各村工作组组长及边防、城区两所负责人汇报“农转城”工作进展情况,就下一步工作做全面部署。并对工作进程中出现的问题,多次召开专题党委会议研究部署。

通过精心组织,为我镇“农转城”工作的顺利开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初步形成县、镇、村、组齐动员的良好工作格局。

(四)强化宣传、营造氛围

组织全镇干部职工以“四群教育”活动为契机,在“农转城”工作中,创新工作方法,注重与“下基层、进农家”、“四群教育”等活动有机结合,进村入户,持续深入地广发宣传“农转城”的有关政策,抓好重点村寨、重点区域、重点人群相关工作。不断学习借鉴其他地方先进的作法和经验,结合我镇实际,拟定宣传实施方案,通过黑板报、标语、宣传资料等途径,向广大农村居民宣传讲解“农转城”政策,认真做好政策疏导和释疑解惑工作,引导群众积极进城落户。广泛宣传动员,努力做到“农转城”相关政策家喻户晓,充分尊重农户意见,按照自愿转户、自愿退耕、自愿参保原则,积极营造开展“农转城”工作的良好环境。

截止目前,78人农村流动人口顺利转为城镇居民。其中:城区派出所办理27人,边防派出所办理51人。

三、存在的困难和问题

我镇“农转城”工作存在的最大问题是,许多群众心存顾虑,抱有观望态度。虽在大的方面明确了“农转城”可享受的相关政策,但部分群众还是存在一些顾虑:一是大多数群众认为目前新行农村合作医疗保险比城镇居民医疗保险更方便实惠;二是现在享受农村低保的群众担心转户后不能继续享受农村低保金,又申请不到城镇居民低保,生活会更加困难,形成“两不管”的态势;三是国家加大了对农业农村的投入扶持力度,惠农资金已惠及每家每户,政府引导产业结构在不断调整,一些农民生活逐渐富裕起来,觉得农村的发展前景比城镇好,当农民同样能够致富,所以这一部分人也不愿意参与“农转城”工作;四是部分群众担心转为城镇居民后,国家给予农村老年人的各项补助政策是否依然执行;五是住房无法新建和加层的住房困难家庭,住房问题如何解决;六是国家给予农村学生的各项补助如何执行等。许多群众抱有观望态度,造成工作开展存在一定困难。

四、下步工作打算及建议

为了使农业转移人口转变为城镇居民工作进一步得到落实和实施,我镇将加大一下方面的工作力度。

(一)进一步强化领导和宣传发动。继续把“农转城”工作纳入重要工作日程,加大落实执行力度,对工作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要深入研究,及时提出对策措施。并在充分利用现有宣传方式的基础上,积极探索符合本地实际的宣传方式,确保宣传上不偏不离,保留本意,传话不走样。并且要确保宣传方式通俗易懂,让群众容易理解。做到让“农转城”政策家喻户晓、深入人心。

(二)要充分征求农民意见和基层干部意见,进一步明确工作目标任务。做到明确工作责任人,明确工作时间,明确转户重点群体,确保“农转城”工作按质按量完成。

(三)坚持政府服务,农民做主的原则,在农民转户过程中,要简化程序,及时办理,扎实做好服务工作。

二○一二年十二月十四日

第五篇:凉山乡农业转移人口转变为城镇居民工作开展情况报告

凉山乡农业转移人口转变为城镇居民工作开展

情况报告

县农办:

为进一步加大城乡统筹力度,促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加快新农村建设,让更多农民共享城市公共文明和公共服务,切实提高人民群众物质文化生活水平。按上级安排部署,我乡高度重视“农转城”工作,坚持“以人为本、立足实际、突出重点、循序渐进”的工作方法,结合本乡实际,扎实组织开展“农转城”工作。现将我乡“农转城”工作开展情况报告如下:

一、工作开展情况

(一)加强领导,落实责任。一是高度重视“农转城”工作,召开专题会议对“农转城”工作进行全面的安排部署,并安排专人具体负责。二是为切实加强“农转城”工作组织领导,及时成立了由乡长任组长,1名副乡长任副组长,相关站所主要负责人为成员的领导小组,及时研究解决工作中的重大问题,切实为“农转城”工作提供有力的组织保障。三是把目标任务分解到各村,由乡村组三级干部包村开展推进此项工作。四是从财政中划拨工作经费专项用于“农转城”工作。

(二)加大宣传,营造氛围。一是会议宣传。召开乡村干部职工会议、村组会议宣传县“农转城”工作动员会议精神,积极动员广大群众投入到“农转城”工作中来。二是利用开展“四群”教育、领导干部直接联系群众制度、烤烟工作包户人员进村入户

显。前阶段“农转城”宣传工作开展主要以发放宣传单和包村工作人员宣传为主,针对性不强,宣传效果不理想。二是绝大多数群众对政策理解还不够深入透彻,对“农转城”工作还存在一定的顾虑,普遍抱有观望态度,造成工作开展存在一定困难,工作推进效果不明显。

三、下步工作打算

(一)进一步加强宣传力度。在充分利用现有宣传方式的基础上,要积极探索符合当地实际的宣传方式,确保宣传上不偏不离,保留本意,传话不走样。并且要确保宣传方式通俗易懂,让群众容易理解。

(二)要充分征求农民意见和村组干部意见,进一步明确工作目标任务。做到明确工作责任人,明确工作时间,明确转户重点群体,确保“农转城”工作按质按量完成。

(三)坚持政府服务,农民作主的原则,成熟一人转一人,成熟一户转一户。上级政策制定了,要及时公布,及时宣传到位。在农民转户过程中,要简化程序,及时办理,扎实做好服务工作。

凉山乡人民政府 二〇一二年七月二十七日

下载云南省促进农业转移人口转变为城镇居民工作会召开word格式文档
下载云南省促进农业转移人口转变为城镇居民工作会召开.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在全镇加大城乡统筹力度促进农业转移人口转变为城镇居民工作推进会议上的讲话

    高度重视狠抓落实 全力推动农转城工作扎实开展 ——在全镇加大城乡统筹力度促进农业转移人口 转变为城镇居民工作推进会议上的讲话 XXX镇党委副书记 镇长 XXX (2012年5月7日)......

    镇沅县农业转移人口向城镇居民转变宣传单

    镇沅农业转移人口转变为城镇居民宣传单一、为什么要把农业转移人口转变为城镇居民? 答:加大城乡统筹力度,实现农业转移人口向城镇居民转变,是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转变发展......

    街道召开2011年度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会

    3月24日,阜新路街道召开2011年度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会议,表彰2010年度计生先进集体9个、先进个人13人,并与驻区企事业单位和社区签订了《人口与计划生育目标责任书》,街道召开20......

    加大城乡统筹力度促进农业转移人口(5篇模版)

    加大城乡统筹力度促进农业转移人口 转变为城镇居民工作开展情况 为进一步加快推进我县城镇化、农业产业化进程,有效缓解城乡人力资源矛盾,促进农业转移人口转变为城镇居民各项......

    长湖镇促进农业人口转变为城镇居民工作试点实施方案

    长湖镇促进农业人口转变为城镇居民工作 试点实施方案为全面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关于促进我省农业转移人口转变为城镇居民的工作要求,参照云政发[2011]188号文件《云南省人民......

    广元推动农业转移人口和其他常住人口

    广元市推动农业转移人口和其他常住人口 在城镇落户实施方案 为提升我市城镇化率水平,推动农业转移人口和其他常住人口在城镇落户,根据《四川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四川省推......

    四会农业转移人口民化工作方案

    四会市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工作方案 为贯彻落实中央、省和肇庆关于深入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的决策部署,加快我市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推进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按照《广东省政......

    农业转移人口的居住和落户的积极意义

    农业转移人口的居住和落户问题,对这些人在当地社会的融入及管理有哪些积极意义?就嘉善而言,从当前实际情况来看,推行新居民积分制,解决农业转移人口居住和落户问题,对于促进农村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