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市交通运输委2012年工作打算
市交通运输委2012年工作打算
2012年是“十二五”规划承上启下的重要一年。市交通运输委将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世界眼光、国际标准,发挥本土优势,推进重点项目建设,加强行业管理服务,缩小城乡交通差距,注重保障和改善民生,为加快建设宜居幸福的现代化国际城市提供强有力的服务保障。重点抓好以下几项工作:
一、服务于全市经济社会发展大局,创新工作思路和工作机制
主要围绕市委、市政府决策部署、2012年全市工作安排以及“十二五”规划目标,确立更高的发展标准和更高的工作目标,持之以恒地寻标、对标、达标、夺标。一是创新工作思路。从服务全市经济社会发展大局的高度来考虑交通工作,把缩小城乡交通差距、拓展城市发展空间、带动相关产业发展作为工作重点,力争我市交通专项指标、整体规模、发展质量达到全国先进水平。二是创新工作机制。在市政府领导和支持下,解决好综合交通管理体制和交通投融资体制问题。三是创造交通发展良好的外部环境。加强请示汇报,尽最大努力争取上级交通部门政策资金支持。四是提高工作效率。对于市委、市政府交办的各项工作,领导班子亲自部署、跟踪落实,对于矛盾和问题敢于触及、敢于破解,做到工作干一件成一件。
二、进一步提升管理水平,认真履行好交通运输委各项管理职能
交通工作一方面是建设,另一方面是管理,今后把管理和建设放在同等重要的位置,腾出更多的精力狠抓管理。行业管理方面,充分发挥大交通综合管理职能作用,加强与铁路、机场、地铁等部门的联系沟通,努力形成公路、港口、铁路、机场协调发展局面。运输市场管理方面,积极探索雾天引航新技术,加快推进山东(青岛)国际航运中心选址论证工作,支持航空公司开辟青岛航空运输市场,抓好以道路运输为重点的安全生产工作,放大客运出租行业“红飘带”品牌效应,做好春运、黄金周、啤酒节等重大节庆交通运输保障。加强政策研究,编制《青岛市航运发展规划》。工程质量管理方面,认真落实《青岛市交通工程质量和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办法》,完善工程质量监管体系,严格把好工程招投标、监理监督、竣工验收三个环节,建设经得起历史检验的优质精品工程。民生管理方面,继续实施公交优先发展和七区公交统筹战略,加快新能源公交车更新步伐,进一步优化完善市内四区公交线网,加大崂山、城阳、高新区新增线路和车辆的力度,创造条件多开通市区至部分郊区的公交线路,努力形成大公交发展格局。启动即墨市通村客运公交化改造。窗口管理方面,切实抓好机场、火车站、客运站、收费站、出租车、公交车等交通窗口管理服务,提升文明服务水平,展示青岛交通良好形象。交通立法方面,力争《青岛市出租汽车客运管理条例》、《青岛市公路路政管理条例》的修订列入地方性法规立法调研计划,《青岛市道路运输安全生产办法》、《青岛市城市公共交通车辆乘坐规定(修改)》列入政府规章立法计划。内部管理方面,加强机关作风整顿,切实提高工作效率。强化工程监管,确保交通干部廉洁勤政。
三、做好青岛市综合运输体系规划编制,全力支持城镇化建设
加快编制覆盖青岛11282平方公里的青岛市综合运输体系规划,包括高速公路、国省干线公路、农村公路、铁路、机场、港口等立体交通网络,明确发展目标、工作重点和实施步骤,指导综合交通运输协调发展。围绕全市城镇化建设,把握好城镇化建设目标和重点,发挥好交通主导性、基础性作用,以补助资金为抓手,督促区市政府进一步提升现有农村公路的养护管理水平,继续支持农村公路改造和连通工程建设。
四、继续抓好交通项目建设,增强现代化国际城市交通承载能力
(一)抓好公路重点项目建设。一是服务东部蓝色硅谷和世园会区域建设。开工建设贯通山东半岛的青龙高速公路。绿化改造滨海公路等国省干线公路和重要节点。围绕“办一届人民满意的世园会”,启动实施世园会周边相关国省干线公路改造,发挥好出入园区交通主动脉作用。二是带动中部大沽河流域发展。启动建设大小沽河327公里堤顶路和18座堤坝跨支流桥梁,适时启动建设大沽河东、西岸纵横向贯通主干道路,加快形成大沽河流域交通
网络。三是保障西部西海岸经济新区和董家口港区开发。建设管家楼收费站北迁工程。启动西部南北大通道前期工作,弥补我市西部缺乏南北向高等级公路的现状。加快建设董家口港区公用设施。四是继续实施国省干线公路大中修和拓宽改造工程。
(二)推进海港、机场、铁路项目建设。胶州湾内的前湾港区继续完善国际集装箱干线运输功能,老港区结合老城区企业搬迁和邮轮母港规划建设,发展邮轮经济;董家口港区继续加快项目引进和项目落地进程。协助做好新机场建设前期工作和一站四路铁路项目建设。
五、大力发展现代物流业,加快建设东北亚国际物流中心
切实加强政策引导,出台促进现代物流业进一步发展的意见,探索运用物流业股权投资引导基金方式,对集聚效应明显的物流园区、物流中心、配送中心基础设施建设项目予以支持。按照“政府扶持、市场运作”模式,加快建设全市物流公共信息服务平台和集聚区信息服务平台建设,推动传统物流园区向现代化物流集聚区转型升级,促进智慧物流城市建设。拓展内陆地区货源腹地,扩大青岛中韩陆海联运项目的货运量,保障项目的可持续发展,探索开展中韩之间整车运输的陆海联运物流模式,进一步扩大国际一体化物流合作。抓好物流品牌主体培育、物流定向招商、制造业与物流业联动发展。继续落实好鲜活农产品绿色通道政策,抓好冷链配送体系建设,加快农村物流发展,努力为保持物价总水平基本稳定作贡献。
第二篇:市城乡建设委2012年工作打算
市城乡建设委2012年工作打算
2012年,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按照“以世界眼光谋划未来,以国际标准提升工作,以本土优势彰显特色,建设宜居青岛、打造幸福城市”的总体要求,以迎办2014年世园会为契机,紧紧围绕“统筹城乡建设、完善城市功能、提升城市品质”的目标,牢牢把握扩大内需这一战略基点,把保障改善民生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把城镇化作为扩大内需的最大潜力和实现城乡统筹发展的最大动力,着力推动城建经济发展,积极促进社会和谐稳定。全市城乡建设领域计划总投资1060亿元,约占全市固定资产投资的26%,其中:城建项目投资230亿元、房地产开发投资760亿元、村镇建设投资70亿元。
总的思路是:通过加快实施基础设施建设、住房建设、低碳城市建设“三大建设”惠及民生;通过深入推进市容环境整治行动、世园会工程建设攻坚行动、城市精细化管理行动“三大行动”提升品质;通过全面提升行业发展水平、依法行政水平和机关建设水平“三个水平”促进发展,为建设幸福宜居现代化国际城市做出应有贡献。
(一)加快实施“三大建设”,切实保障和改善民生、提高综合承载力
一是加快基础设施建设。完成海湾大桥接线主线工程收尾工作;加快环湾大道坏境工程和新疆路高架快速路工程进度;推进重庆路快速路、福州路打通拆迁工作,有序展开工程建设;完成浮山新区劲松九路等道路打通工程;启动长沙路跨铁路桥梁和17处跨铁路立交桥涵工程、金水路改造、铁路沿线市区道路电力下地等9个续建项目建设;启动市区道路节点改造,开展胶宁高架银川路下桥口、宁夏路下桥口改造工程前期研究并力争开工。加强停车场规划建设,采取政府主导、社会参与、市场化运作模式,推进台东当代广场、第二体育场等公共停车场以及海伦广场、香港西路一号地块等“平战结合”停车场建设,继续开展停车资源挖潜,进一步缓解重点区域停车难。积极探索地方特色的城镇化发展模式,加强和谐乡镇、和谐村庄(社区)创建力度。以城镇基础设施建设推进新型城镇化,切实抓好重点中心镇的道路、供排水管网、污水处理厂等重大基础设施建设,加快推进农村垃圾处理工作,认真落实和谐城乡建设行动,进一步提高重点镇基础设施建设水平,增加重点中心镇的集聚能力和承载力。
二是加快住房建设。加快普通商品住房建设,扩大有效供给。按照“全力推进城中村改造、有序推进旧城区改造”的思路,继续抓好市区剩余城中村安置区开工建设工作、并遴选条件成熟的旧城区片进行改造;把加快安置房建设步伐、加快居民回迁安置作为重点,使已拆迁居民早日享受到改造发展的成果。初步计划新开工“两改”项目25个,惠及居民8000户;完成回迁项目18个,惠及居民8000户。继续实施农村住房建设与危房改造,五市启动城中村、城边村改造30个,2.5万套建房任务和4060户特殊困难群体的危房改造。
三是加快低碳城市建设。以建设领域节能减排为突破口,着力推进低碳城市建设。严格执行低能耗建筑节能标准,积极推广绿色建筑,开展绿色低碳区域建设,争取完成10个以上绿色建筑项目,以生态智慧城及即墨、胶州区域为重点,在全市继续加大可再生能源建筑规模化应用工作,完成300万平方米可再生能源建筑应用任务。完善大型公共建筑和政府办公建筑能耗监管体系建设,完成200栋能耗监测项目,推动能源合同管理,降低公建能耗。推进既有居住建筑节能改造,完成100万平方米的改造任务。加快发展住宅全产业化,全面推进住宅全装修工作。推动建筑废弃物再生产品的应用,力争在在政府投资工程方面实现突破,年综合利用建筑废弃物400万吨。
(二)深入推进“三大行动”,不断提升城市品质、优化人居环境
一是继续深入开展市容环境综合整治行动。在“大干200天市容环境整治行动”基础上,继续组织开展铁路两侧环境整治行动、园林绿化水平提升行动、市政道路及背街小巷整治行动、市区河道整治行动。铁路两侧环境整治:要确保完成由我市组织的42处居住建筑、公共建筑和工业建筑改造,完成绿化56万平方米,组织开展新建铁路栅栏、新建钢筋混凝土
挡墙、清洗声屏障和栏杆、排水沟改造等其他附属工程。火车站及栈桥周边环境整治:上半年完成全部环境整治任务,重点是加强建筑立面整治;规范设置广告发布系统、导向标识系统;完成交通设施建设,实现“人车分流、社会车辆与专用车辆分流、过境车辆与接送车辆分流”;加强游商浮贩管理力度;探索建立长效管理机制。园林绿化水平提升:计划新改建绿地200公顷、栽植各种乔灌木1000万株、立体绿化120处,推进13条绿道建设,深化浮山综合整治,加快太平山中央公园建设,全面启动山头公园改造,推进环湾大道、青银调整城区路段绿化水平提升。市政道路及背街小巷整治:实施市区超期服役和病害道路改造、路口交通优化等综合整治项目,集中整治市政道路15条,改造道路面积62万平方米,整治背街小巷约120处。市区河道整治:实施海泊河、李村河等主干河道整治改造及景观提升工程,计划整治河道长度10公里,对张村河等河道环境提升进行前期设计论证。
二是继续深入开展世园会工程建设攻坚行动。确保3月份园区全面开工建设,年底完成道路路基、市政管线、桥梁、隧道工程,完成主题馆、植物馆基础和主题施工,完成各片区地形整理和土建主体工程施工。确保园区外围基础配套工程同步按计划推进。建立世园会项目建设服务保障体系,落实各项扶持政策措施,进一步压缩审批时限、提高服务效率,加强技术指导与服务,强化监督管理力度。
三是继续深入开展城市精细化管理行动。全面推行“数字化、网格化、信息化”城管模式,加快构建“标准化、精细化、长效化”城管格局。重点做好“世园会环境整治、全市停车场规划建设管理、城镇容貌和环境卫生责任区制度达标”三项组织工作,完善“城市管理绩效考核、城市管理投诉服务热线”两项机制。
(三)全面提升“三个水平”,为建设事业科学发展提供坚实保障
一是全面提升行业发展水平。进一步夯实建筑业发展基础,推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深化工程质量标准化管理,全面提高工程质量,降低质量投诉率;提升工程交易信息化、科技化水平,提高对工程监理、招标代理、工程造价咨询等中介机构的监管水平;继续深入开展工程建设领域专项治理工作,扎实推进工程建设领域项目信息公开和诚信体系建设工作。坚持房地产调控政策不动摇,促进房价合理回归,促进房地产市场健康发展;进一步完善政策法规,建立协调有序、部门联动、运转高效的全市房地产开发管理系统,加大示范引导,促进项目的精品化;加强房屋征收和房屋拆除管理,创造稳定和谐的征收环境,持续规范拆除市场秩序。强化勘察设计质量管理,积极繁荣建筑设计创作,充分发挥工程勘察设计对提升城市形象和管理水平的重要作用。全面推进市政工程标准化工地建设,进一步完善掘路管理机制,提升市政设施行业监管工作水平。认真落实《青岛市城市绿化条例》,不断完善监督、检查、考核、评比机制,加强依法治绿、科学治绿,不断提升实现园林绿化管理水平。进一步规范地材、建材产品登记备案工作,加大监督管理力度,加快预拌砂浆产业和城市“禁现”工作发展。继续深入开展安全生产基层基础深化年活动,落实企业安全生产主体责任,加大建筑工程、市政道桥、园林绿化、房屋拆除工程施工安全生产监管力度,杜绝较大及以上生产安全事故,有效遏制一般事故发生,确保安全生产达标率100%。
二是全面提升依法行政水平。不断完善建设领域法规制度,加快推进国有土地上房屋征收补偿、建筑废弃物综合利用等方面立法工作,为建设事业发展提供法制保障。以整顿和规范市场秩序为重点,扎实做好行政处罚权网上规范透明运行。不断扩大政府信息公开的深度和广度,及时更新内容,保障群众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监督权。进一步改进行政审批管理模式,规范行政审批流程,打造复合型窗口,推行便捷高效的无缺位服务,提升服务效能和业务水平。加大业务知识教育培训力度,提高各类从业人员素质能力。着力畅通信访渠道,规范信访秩序,化解信访积案,努力促进社会和谐稳定。
三是全面提升机关建设水平。加强理论学习宣传教育工作,深入开展创先争优党建品牌创建系列活动,及时组织学习贯彻十八大精神,开展好干部教育培训工作;充分发挥基层党
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开展文明单位、文明机关等多种形式的创建活动;继续开展治理庸懒工作,加强干部队伍作风建设;积极推进党务公开,不断增强党组织工作的开放度和透明度。充分发挥廉政文化在反腐倡廉工作中的基础性作用,开展多种形式的廉政教育活动,营造良好的反腐倡廉舆论氛围,增强党员干部廉洁自律意识,确保建设事业健康、有序发展。
第三篇:市国资委工作总结暨工作打算
市国资委工作总结暨工作打算
2015年,市国资委切实按照省国资委关于进一步深化国资国企改革的工作部署,认真贯彻市委“奋力把经济搞上去,切实把作风正过来”的总体要求,紧紧围绕深化国资国企改革这根主线,完善国有资产管理体制,调整国有资产布局结构,健全现代企业制度,取得了一系列改革成果,增强了我市国有企业发展的后劲和活力。
一、2015年工作完成情况
(一)坚持市场化改革方向,积极推进国资国企改革
1、坚定不移地推进经营性国有资产集中统一监管。为实现对国有资产监管的“全覆盖”从2014年开始,我委对市属国有企业及市本级行政事业单位的经营性资产开展了全面清查。2015年,在全面摸清底数的基础上,按照资产不同类型,向市政府提出了相应管理措施。按照市委、市政府下发了《关于完善市本级国有资产统一监管运营工作的通知》精神,我委成立了3个资产核查小组,主动对接,上门服务,深入市直100多个部门和单位开展资产核查,确保资产移交不遗漏,实现监管“全覆盖”。截止目前,国有资产移交统一监管工作取得了良好成效。市非工口改制企业52宗应移交资产产权已统一划转至市国资公司。其中:市商务局原外贸系统、市物资集团、市水务局、市林业局8宗改制企业资产,已全部按要求统一划转和移交至市国资公司直接管理;市商务局、市粮食局、市建设局等44宗改制企业资产已由市国资委与原企业主管部门全部签订委托管理协议,明确了资产监管责任主体,纳入了统一监管运营范围。市直行政事业单位74宗经营性国有资产正在逐步移交,已完成产权移交的26宗、正在办理的17宗、因各种情况暂未办理资产移交手续的31宗。7家市直部门共持有8家企业的国有股权,投资金额合计103109.4万元。其中XX市燃气有限公司、萍乡水务有限公司的国有股权正在办理移交手续,其他部门持有的国有股权将分期分批在2016年底前完成移交。22家市直部门所属59户国有企业将按照市委、市政府规定的时间节点移交,其中市公安局所属的市蓝盾公司、市保安服务公司目前正在开展资产划转前的各项准备工作,在2016年6月底前全部完成移交,其他部门所属的国有企业,将分期分批在2016年底前完成移交。
2、紧紧把握市场化改革方向,增强国有企业活力。充分利用资本市场和产权市场优化国有企业资本结构,转换国有企业经营机制,推动市国资公司、市城投公司由投融资平台向资本运营公司转型,实行多元化经营,面向市场,做强做优。2015年,积极推动市城投公司开展劳动用工、干部人事、工资分配“三项”制度改革。一是聘请专业机构对公司部门重新设置,职能重新定位,人员实行优化组合,打破终身制,实行聘任制。二是开展薪酬分配制度改革。结合城投公司实际,确立了公司2015年经营目标,并签订了《市城投公司经营目标责任状》,对公司高管开展绩效评价和年薪考核,充分调动和激发管理者的积极性。城投公司已初步形成员工能进能出、岗位能上能下、收入能增能减的企业运行机制,建立起“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规范发展、激励与约束相结合”的激励约束机制。积极推动监管企业开展资本投资和多元化经营。经多方考察认证,市城投公司拟投资成立金融控股公司,开展金融服务及资本投资业务,拓展经营领域。市国资公司成立了XX市国新资产经营管理有限责任公司、XX市国丰投资管理有限责任公司、XX市通运建设有限公司三个全资子公司,对注入的国有资产进行优化组合,全方位开展资产租赁、融资担保、股权投资等多种经营业务。
3、改进国有资产监管方式和手段。围绕增强监管企业活力和提高效率,聚焦监管内容,以“放权、放开、放活和管少、管精、管好”为原则,以管资本为主优化国有资产监管方式,不干预企业自主经营权。该放的全部放开,切实增强企业活力。加大简政放权力度,梳理我委权力事项42项,责任事项32项,精简8项,删除2项,将监管企业子公司审批权限下放给母公司,县区一级国有资产管理职责全部下放县区国有资产管理部门,简化审批流程,缩短审批时限。该管的科学管好,严格防止国有资产流失。一是切实履行出资人职责。加强对监管企业战略规划的引领,优化国有资产布局结构;加强国有资本运营质量的监测和绩效考核,加强公司章程的管理,明确了企业重大事项必须报出资人批准。二是落实企业外派监事会监督和法律顾问制度。对2户企业都外派了监事和监事会主席,出台了《企业监事会工作规则》,推动外派监事会监督职能落到实处。加强风险防范意识,落实法律顾问制度,2户监管企业都聘请了法律顾问。三是加强财务监督。制定下发了《XX市国资委出资监管企业领导人员经济责任审计管理办法》,委托中介机构对市供水公司改制以来的资产增值情况开展了专项审计,组成检查组对市商务系统5年来资产处置收入情况开展了专项检查。四是建立完善国有资本经营预算制度。今年联合财政部门对市属国有及国有参股共9户企业开展了经营情况专项审计,组织召开了全市国有资本经营预算培训工作会议,指导市城投公司、市国资公司两户出资监管企业开展国有资本收益的申报。五是加强企业领导人履职待遇和业务支出管理。结合我市实际,制定了《XX市属国有企业领导人履职待遇和业务支出管理实施意见》,从公务用车、办公用房、培训等方面合理确定企业领导人履职待遇,从业务招待、国内差旅、因公出国(境)、通信等方面严格规范业务支出。
(二)全力盘活国有资产,积极推进项目建设
1、千方百计盘活资产。一是妥善解决了非工口改制企业遗留问题。我委牵头相关部门全面梳理了非工口改制遗留问题,对处理改制遗留问题费用进行了联审,所需资金774.71万元已拨付到位,改制企业资产已全部注入市国资公司。二是圆满解决了国有工业企业破产改制中的特殊债务问题。筹措资金602万元用于解决全市国有工业企业破产改制的“特殊债务”,涉及债权人400余人;筹措资金3.8万元解决了原麻山钢铁厂所欠周边农民工工程款。国有工业改制企业破产工作的顺利推进,为盘活资产扫清了障碍。三是加快已注入市国资公司资产的确权、办证、调规、变性工作。市国资公司已接收25户国有改制企业资产48宗,已过户办证房产面积16832平米,已办证土地面积453212平米。在符合城市总体规划的条件下,将77.28亩市织布厂、元件一厂、车辆厂、化肥厂(部分)四宗工业土地进行调规变性,出资17000万元以公开摘牌的形式取得商业土地开发权。四是一企一策开展资产盘活。市国资公司根据资产不同类型和性质制定资产盘活计划,取得资产处置变现收入8660.28万元。
2、倾力打造丹江工业平台。根据市政府第53次常务会议要求,我委牵头和市财政局、市规划局、市国土资源局、XX区人民政府、丹江街道办事处等相关单位、全力推进整合原市化工厂及周边土地打造市本级工业平台的各项工作。截止目前,市规划局已完成平台总体规划以及园区内详细规划初步方案;市国土资源局和市财政局已完成土地报批费用审核和土地报批工作,目前已报省国土资源厅审批;市国资委、市国资公司完成了厂区内租赁企业搬迁、补偿工作,对相关遗留问题进行了妥善处理,并组织将该项目向国家发改委进行了项目资金扶持申报;XX区丹江街道办事处正在进行厂区外土地房屋征收及安置等工作以及迁坟工作;市轻化纺行办已完成三化工厂原租赁企业红帆造型厂涉及拆迁资产的评估工作;市财政局完成了市化工厂租赁企业搬迁包干资金和丹江街征地包干资金的拨付工作,我委初步制定了《XX市丹江工业平台入园条件及优惠政策》。
3、确保代建项目的按时完工。市城投公司大力推进市党风廉政教育基地、市委新党校、市老年大学等代建项目建设,确保工程按时竣工。其中市党风廉政教育基地已于2015年9月28日正式交付市纪委试运行,教育楼一层廉政展馆工程12月可正式开馆,完成总产值约5700万元;市委新党校于2015年底前可全面完工并交付使用,完成总产值约9500万元;市老年大学已竣工验收,并于2015年8月正式交付使用,完成总产值4900万元。
4、全力保障南正街棚户区征拆资金的投入。根据市政府关于对南正街棚户区改造工作的总体安排,明确了市城投公司作为项目投资主体。市城投公司把南正街征拆资金联审及支付作为目前的重点工作,并成立了资金筹措组、联审工作组、资金支付工作组。截止目前,按照XX区对单户拆迁户的征拆资金分三次支付的要求,已完成第一次支付的拆迁户1232户,投入7.04亿元。拆迁户的第二次支付工作正在进行,并已完成了438户,投入4900万元。截止目前已投入7.56亿元,后续征拆资金将按照拆迁工作进度及时支付。
(三)加强央企对接合作,大力推进“央企入赣”工程
1、积极联系对接,推荐产业引进项目。2015年,我市各县区主要领导带队组建小分队开展全方位、多形式、多渠道的对接活动,先后走访了中节能集团、中材高新、华能集团等央企。截止目前,我市本已成功引进新的央企项目2个,在谈央企合作项目3个。新引进的项目为中节能集团下属太阳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投资的光伏发电项目和萍乡港华燃气有限公司扩建项目。其中中节能集团光伏发电项目投资总额5亿元,装机容量50兆瓦,占地面积1539亩,建设周期6个月,使用寿命25年,项目建成后年发电量将达4800万度,年创税收600万元。
2、提升服务水平,促项目落地见效。市委、市政府领导不定期地带队深入央企项目企业和项目落户地县区走访,帮助企业协调和解决实际问题,将部分央企建设项目纳入了市政府的重点项目予以推进。通过努力,央企落地成效明显。其中:中材科技风电叶片项目一期厂房已建成试产,第一支56.8米长的风电叶片已于2015年元月25日正式下线,2015年预计可实现销售收入5亿元,利润3000万元以上。新引进的中节能光伏发电项目,已完成了全部的基础设施建设,于2015年7月并网发电。6月27日,我国第一台二次再热发电机组——华能安源电厂新建工程1号机组顺利通过168小时连续满负荷试运行,成为我国首台正式投产发电的二次再热发电机组。按年设备利用小时5500小时计算,年发电将达73亿千瓦时,可实现产值35亿元,上缴税收约4亿元。
3、深入开展宣传推介,营造舆论氛围。为大力宣传我市“央企入赣”的工作成绩,充分展示我市“奋力把经济搞上去,切实把作风正过来”的新形象,我委制作了“转型发展·借力央企助腾飞”为主题的XX市“央企入赣”专题宣传片。通过新闻、网络等媒体宣传我市对接央企、服务央企的成绩和成果。5月份,在市电视台的大力支持下,江西卫视相继采访了华能集团、中材集团和中节能集团在我市投资的项目企业。萍乡日报、今日头条新闻网、中国江西网相继发表了我市引进央企项目、项目推进等方面的新闻报道,取得了良好的效应,营造了积极对接央企、服务央企的舆论氛围。
2015年,市国资委切实按照省国资委关于进一步深化国资国企改革的工作部署,认真贯彻市委“奋力把经济搞上去,切实把作风正过来”的总体要求,紧紧围绕深化国资国企改革这根主线,完善国有资产管理体制,调整国有资产布局结构,健全现代企业制度,取得了一系列改革成果,增强了我市国有企业发展的后劲和活力。
一、2015年工作完成情况
(一)坚持市场化改革方向,积极推进国资国企改革
1、坚定不移地推进经营性国有资产集中统一监管。为实现对国有资产监管的“全覆盖”从2014年开始,我委对市属国有企业及市本级行政事业单位的经营性资产开展了全面清查。2015年,在全面摸清底数的基础上,按照资产不同类型,向市政府提出了相应管理措施。按照市委、市政府下发了《关于完善市本级国有资产统一监管运营工作的通知》精神,我委成立了3个资产核查小组,主动对接,上门服务,深入市直100多个部门和单位开展资产核查,确保资产移交不遗漏,实现监管“全覆盖”。截止目前,国有资产移交统一监管工作取得了良好成效。市非工口改制企业52宗应移交资产产权已统一划转至市国资公司。其中:市商务局原外贸系统、市物资集团、市水务局、市林业局8宗改制企业资产,已全部按要求统一划转和移交至市国资公司直接管理;市商务局、市粮食局、市建设局等44宗改制企业资产已由市国资委与原企业主管部门全部签订委托管理协议,明确了资产监管责任主体,纳入了统一监管运营范围。市直行政事业单位74宗经营性国有资产正在逐步移交,已完成产权移交的26宗、正在办理的17宗、因各种情况暂未办理资产移交手续的31宗。7家市直部门共持有8家企业的国有股权,投资金额合计103109.4万元。其中XX市燃气有限公司、萍乡水务有限公司的国有股权正在办理移交手续,其他部门持有的国有股权将分期分批在2016年底前完成移交。22家市直部门所属59户国有企业将按照市委、市政府规定的时间节点移交,其中市公安局所属的市蓝盾公司、市保安服务公司目前正在开展资产划转前的各项准备工作,在2016年6月底前全部完成移交,其他部门所属的国有企业,将分期分批在2016年底前完成移交。
2、紧紧把握市场化改革方向,增强国有企业活力。充分利用资本市场和产权市场优化国有企业资本结构,转换国有企业经营机制,推动市国资公司、市城投公司由投融资平台向资本运营公司转型,实行多元化经营,面向市场,做强做优。2015年,积极推动市城投公司开展劳动用工、干部人事、工资分配“三项”制度改革。一是聘请专业机构对公司部门重新设置,职能重新定位,人员实行优化组合,打破终身制,实行聘任制。二是开展薪酬分配制度改革。结合城投公司实际,确立了公司2015年经营目标,并签订了《市城投公司经营目标责任状》,对公司高管开展绩效评价和年薪考核,充分调动和激发管理者的积极性。城投公司已初步形成员工能进能出、岗位能上能下、收入能增能减的企业运行机制,建立起“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规范发展、激励与约束相结合”的激励约束机制。积极推动监管企业开展资本投资和多元化经营。经多方考察认证,市城投公司拟投资成立金融控股公司,开展金融服务及资本投资业务,拓展经营领域。市国资公司成立了XX市国新资产经营管理有限责任公司、XX市国丰投资管理有限责任公司、XX市通运建设有限公司三个全资子公司,对注入的国有资产进行优化组合,全方位开展资产租赁、融资担保、股权投资等多种经营业务。
3、改进国有资产监管方式和手段。围绕增强监管企业活力和提高效率,聚焦监管内容,以“放权、放开、放活和管少、管精、管好”为原则,以管资本为主优化国有资产监管方式,不干预企业自主经营权。该放的全部放开,切实增强企业活力。加大简政放权力度,梳理我委权力事项42项,责任事项32项,精简8项,删除2项,将监管企业子公司审批权限下放给母公司,县区一级国有资产管理职责全部下放县区国有资产管理部门,简化审批流程,缩短审批时限。该管的科学管好,严格防止国有资产流失。一是切实履行出资人职责。加强对监管企业战略规划的引领,优化国有资产布局结构;加强国有资本运营质量的监测和绩效考核,加强公司章程的管理,明确了企业重大事项必须报出资人批准。二是落实企业外派监事会监督和法律顾问制度。对2户企业都外派了监事和监事会主席,出台了《企业监事会工作规则》,推动外派监事会监督职能落到实处。加强风险防范意识,落实法律顾问制度,2户监管企业都聘请了法律顾问。三是加强财务监督。制定下发了《XX市国资委出资监管企业领导人员经济责任审计管理办法》,委托中介机构对市供水公司改制以来的资产增值情况开展了专项审计,组成检查组对市商务系统5年来资产处置收入情况开展了专项检查。四是建立完善国有资本经营预算制度。今年联合财政部门对市属国有及国有参股共9户企业开展了经营情况专项审计,组织召开了全市国有资本经营预算培训工作会议,指导市城投公司、市国资公司两户出资监管企业开展国有资本收益的申报。五是加强企业领导人履职待遇和业务支出管理。结合我市实际,制定了《XX市属国有企业领导人履职待遇和业务支出管理实施意见》,从公务用车、办公用房、培训等方面合理确定企业领导人履职待遇,从业务招待、国内差旅、因公出国(境)、通信等方面严格规范业务支出。
(二)全力盘活国有资产,积极推进项目建设
1、千方百计盘活资产。一是妥善解决了非工口改制企业遗留问题。我委牵头相关部门全面梳理了非工口改制遗留问题,对处理改制遗留问题费用进行了联审,所需资金774.71万元已拨付到位,改制企业资产已全部注入市国资公司。二是圆满解决了国有工业企业破产改制中的特殊债务问题。筹措资金602万元用于解决全市国有工业企业破产改制的“特殊债务”,涉及债权人400余人;筹措资金3.8万元解决了原麻山钢铁厂所欠周边农民工工程款。国有工业改制企业破产工作的顺利推进,为盘活资产扫清了障碍。三是加快已注入市国资公司资产的确权、办证、调规、变性工作。市国资公司已接收25户国有改制企业资产48宗,已过户办证房产面积16832平米,已办证土地面积453212平米。在符合城市总体规划的条件下,将77.28亩市织布厂、元件一厂、车辆厂、化肥厂(部分)四宗工业土地进行调规变性,出资17000万元以公开摘牌的形式取得商业土地开发权。四是一企一策开展资产盘活。市国资公司根据资产不同类型和性质制定资产盘活计划,取得资产处置变现收入8660.28万元。
2、倾力打造丹江工业平台。根据市政府第53次常务会议要求,我委牵头和市财政局、市规划局、市国土资源局、XX区人民政府、丹江街道办事处等相关单位、全力推进整合原市化工厂及周边土地打造市本级工业平台的各项工作。截止目前,市规划局已完成平台总体规划以及园区内详细规划初步方案;市国土资源局和市财政局已完成土地报批费用审核和土地报批工作,目前已报省国土资源厅审批;市国资委、市国资公司完成了厂区内租赁企业搬迁、补偿工作,对相关遗留问题进行了妥善处理,并组织将该项目向国家发改委进行了项目资金扶持申报;XX区丹江街道办事处正在进行厂区外土地房屋征收及安置等工作以及迁坟工作;市轻化纺行办已完成三化工厂原租赁企业红帆造型厂涉及拆迁资产的评估工作;市财政局完成了市化工厂租赁企业搬迁包干资金和丹江街征地包干资金的拨付工作,我委初步制定了《XX市丹江工业平台入园条件及优惠政策》。
3、确保代建项目的按时完工。市城投公司大力推进市党风廉政教育基地、市委新党校、市老年大学等代建项目建设,确保工程按时竣工。其中市党风廉政教育基地已于2015年9月28日正式交付市纪委试运行,教育楼一层廉政展馆工程12月可正式开馆,完成总产值约5700万元;市委新党校于2015年底前可全面完工并交付使用,完成总产值约9500万元;市老年大学已竣工验收,并于2015年8月正式交付使用,完成总产值4900万元。
4、全力保障南正街棚户区征拆资金的投入。根据市政府关于对南正街棚户区改造工作的总体安排,明确了市城投公司作为项目投资主体。市城投公司把南正街征拆资金联审及支付作为目前的重点工作,并成立了资金筹措组、联审工作组、资金支付工作组。截止目前,按照XX区对单户拆迁户的征拆资金分三次支付的要求,已完成第一次支付的拆迁户1232户,投入7.04亿元。拆迁户的第二次支付工作正在进行,并已完成了438户,投入4900万元。截止目前已投入7.56亿元,后续征拆资金将按照拆迁工作进度及时支付。
(三)加强央企对接合作,大力推进“央企入赣”工程
1、积极联系对接,推荐产业引进项目。2015年,我市各县区主要领导带队组建小分队开展全方位、多形式、多渠道的对接活动,先后走访了中节能集团、中材高新、华能集团等央企。截止目前,我市本已成功引进新的央企项目2个,在谈央企合作项目3个。新引进的项目为中节能集团下属太阳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投资的光伏发电项目和萍乡港华燃气有限公司扩建项目。其中中节能集团光伏发电项目投资总额5亿元,装机容量50兆瓦,占地面积1539亩,建设周期6个月,使用寿命25年,项目建成后年发电量将达4800万度,年创税收600万元。
2、提升服务水平,促项目落地见效。市委、市政府领导不定期地带队深入央企项目企业和项目落户地县区走访,帮助企业协调和解决实际问题,将部分央企建设项目纳入了市政府的重点项目予以推进。通过努力,央企落地成效明显。其中:中材科技风电叶片项目一期厂房已建成试产,第一支56.8米长的风电叶片已于2015年元月25日正式下线,2015年预计可实现销售收入5亿元,利润3000万元以上。新引进的中节能光伏发电项目,已完成了全部的基础设施建设,于2015年7月并网发电。6月27日,我国第一台二次再热发电机组——华能安源电厂新建工程1号机组顺利通过168小时连续满负荷试运行,成为我国首台正式投产发电的二次再热发电机组。按年设备利用小时5500小时计算,年发电将达73亿千瓦时,可实现产值35亿元,上缴税收约4亿元。
3、深入开展宣传推介,营造舆论氛围。为大力宣传我市“央企入赣”的工作成绩,充分展示我市“奋力把经济搞上去,切实把作风正过来”的新形象,我委制作了“转型发展·借力央企助腾飞”为主题的XX市“央企入赣”专题宣传片。通过新闻、网络等媒体宣传我市对接央企、服务央企的成绩和成果。5月份,在市电视台的大力支持下,江西卫视相继采访了华能集团、中材集团和中节能集团在我市投资的项目企业。萍乡日报、今日头条新闻网、中国江西网相继发表了我市引进央企项目、项目推进等方面的新闻报道,取得了良好的效应,营造了积极对接央企、服务央企的舆论氛围。
(四)改进工作作风,加强国有企业党组织建设
1、进一步夯实国有企业党建工作基础。完善国有企业党组织建设,在城投公司和国资公司分别建立了党总支和党支部,进一步加强党员的日常教育监督管理,提高党性修养。坚持和完善“双向进入、交叉任职”的企业领导体制,形成了党组织参与重大问题决策的工作机制,按照参与决策、带头执行、有效监督的要求,充分发挥现代企业制度下的国有企业党组织的政治核心作用。
2、圆满完成了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按照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要求,对照“四风”对28条问题进行了全面落实整改,建立了群众路线活动长效机制。通过活动的开展,国资系统干部作风建设得到了明显加强,制度建设更加完善,党员在政治敏锐性、思想觉悟、工作作风、工作能力、廉洁自律等方面均有稳步提升,取得了实实在在的成效。
3、扎实开展“三严三实”专题教育活动。按照中央、省和市委的统一部署,认真开展了一系列专题活动。活动开展以来,共开展了7次专题学习,重点学习了习近平系列重要讲话精神。通过深入学习,准确把握“三严三实”的深刻内涵。认真查找领导班子存在的不严不实问题,切实加以整改,推动领导干部更加坚定理想信念,强化党性原则,增强纪律意识和规矩意识,努力在深化“四风”整治、巩固和拓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成果上见实效,在守纪律讲规矩、营造良好政治生态上见实效,在真抓实干、推动国有企业改革发展稳定上见实效。
4、深入开展国有企业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认真落实党风廉政建设党委主体责任,坚持把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与国资监管工作同部署、同实施、同检查。全年开展各种专题学习20余次,党委专题研究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10余次。结合国资监管工作,下发了《2015年市国资委出资监管企业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要点》,修订完善了《市国资委出资监管企业党风廉政建设主体责任检查考核办法》,与出资监管企业签订《党风廉政建设责任书》,将国有企业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倡廉工作的责任落到实处。委领导班子带领监管企业领导班子、各科室负责人30余人赴看守所、市廉政教育基地开展廉政警示教育,并组织观看了《反腐警示录》,进行深入剖析和反思,筑牢思想防线。
二、2016年工作打算
2016年是“十三五”规划的开局之年,也是深化国资国企改革的关键之年,全委的总体工作思路是:以党的十八大及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为指导,认真贯彻中央、省、市关于深化国有企业改革的总体部署,坚持市场化改革方向,完善国有资产管理体制,调整国有经济布局,以管资本为主加强国有资产监管,不断增强市属国有企业的活力、控制力好、影响力和抗风险能力,为促进萍乡城市转型增添动力。重点抓好以下几项工作:
(一)准确把握市国资委职能定位,以管资本为主加强国有资产监管。正确处理政府和市场的关系,政府部门不再管理经营性国有资产。市国资委代表市政府统一履行出资人职责,专司国有资产监管,不再行使政府公共管理职能,不干预企业自主经营权。加强国资监管队伍建设,做好国资委的自我改革。在监管方式和手段上,更多运用法制化、市场化监管方式,改变行政化管理方式,切实减少出资人审批事项。
(二)优化国有资产布局,努力打造市本级四大资本运营公司。按照不同功能定位,通过改组或新设,利用三到五年时间逐步形成以城建融资平台、项目管理板块、公用事业板块、资产资源经营板块为主业的XX市城市建设投资运营公司;以市本级经营性国有资产管理、战略性新兴产业投资为主业的XX市国有资本投资运营公司;以武功山旅游公司为龙头整合全市旅游资源的XX市旅游投资运营公司;以文化、传媒、资讯为主业的XX市文化投资运营公司等四大国有投资运营公司。到2020年,市本级国有资产规模达到500亿元,争取一至二家企业上市。
(三)大力实施科技创新、机制创新,提高国有资本运营水平。依托市科技创新基金,加大研发投入,建立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推进科技资源优化配置。强化知识产权意识,加强对知识产权的积累、应用和保护,不断增强出资企业自主创新能力、集成创新能力和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能力,有效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努力推动资源资产化、资产资本化、资本证券化,创新国有资本运营方式,确保国有资产保值增值。
(四)深化选人用人机制改革,实现人才强企目标。建立市场化选人用人机制,国资监管机构在市政府授权范围内重点管理董事会、监事会和企业领导班子成员,企业经理层由董事会选聘。全面推行企业领导人员任期制和契约化管理,明确责任、权利、义务,严格任期管理和目标考核,建立市场化退出机制。加强对董事会市场化选聘经理层工作的指导,明确选人用人标准,规范管理办法,完善配套措施。完善企业领导人员发现培养、选拔任用、考核评价、激励约束机制,建立一支勇于创新、敢于担当、勤于思考、严于律己的企业家队伍。
第四篇:市交通运输局关于工作总结和下步工作打算
市交通运输局关于工作总结和下步工作打算范文
今年以来,市交通运输局深入贯彻落实交通扶贫、乡村振兴、“六稳六保”等重要战略部署,紧盯全年工作目标,大力推进普通国省干线公路、农村公路等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强化靠前指导、对接协调、机制创新,着力打造“品质公路、绿色公路”,促进“四好农村路”高质量发展。主要工作如下:
一、扎实推进普通国省干线公路建设
(一)“六稳六保”、加快推进干线公路建设“满产超产”。按照市委市政府“六稳”“六保”统一部署,结合交通运输行业特点,突出交通项目“稳投资”关键作用,坚持打好“疫情防控+复产复工”组合拳,在抓好交通防疫工作的前提下,以加快项目前期、推进复工复产、争取上级支持为突破口,主动作为、全力攻坚,推动交通重大项目建设取得积极进展。——年,全市普通国省干线公路建设改造完成投资——亿元,占计划——亿元的——%,超序时进度。续建——个项目——公里,新开工——个项目——公里(——段公路、——公路),占计划——%,超额完成开工目标。
(二)建章立制、大力推进“品质工程、绿色公路”建设。印发出台《——市普通国省干线公路建设项目从业单位信用考核综合评分暂行规定》(——〔——〕——号),制定《——市普通公路建设项目质量安全约谈暂行规定》《——市普通公路建设项目勘察设计约谈暂行规定》(——〔——〕——号),进一步完善公路建设市场信用评价体系,促进普通公路建设各从业单位主体责任的落实,规范从业单位履职行为、有效地防范和遏制工程建设质量安全事故的发生,促进标准化建设水平提升。修订《——市公路工程勘察设计中介服务组织管理规定》,规范全市公路工程勘察设计中介服务组织的管理,提高公路工程设计质量,维护公路建设市场秩序和社会公共利益。推动创建品质工程、绿色公路,打造——段(品质工程、绿色公路)、——、——等示范项目。
二、大力推动“四好农村路”高质量发展
(一)组织有领导。建立“领导小组+三级路长”管理体系,成立——市“四好农村路”建设工作领导小组暨“四好农村路”示范市创建工作领导小组,结合县、乡、村三级路长和乡村道专管员,构建“政府主导、部门协同、群众参与、综合治理”的农村公路管理新格局,强化工作合力。——年,全市完成农村公路建设和改造——公里、安全生命防护工程——公里、危病桥改造——座,分别占计划的——%、——%、——%,均超额完成计划。全市乡镇基本实现通达三级及以上公路,——%以上的建制村通达双车道及以上公路,农村路网结构得到完善,农村交通出行条件进一步提高。
(二)业务有指导。开展“现场调研+示范观摩”交流活动,组织开展现场调研、座谈、观摩会等活动,总结、交流、推广各地典型经验做法,指导——市、——县、——等改善提升路况水平、路容路貌、公路文化等,融合地方特色,创建精品路段、示范区域。打造了——(——)、——(——)、——(——)等精品示范点,进一步强化党建引领,突出农村公路对县域经济、电商物流、美丽乡村、生态旅游等产业经济的促进作用。
(三)激励有引导。完善“绩效考核+示范创建”激励机制,将“四好农村路”建设成效纳入市对县、县对乡镇政府系列绩效考核,建立考核结果与资金补助挂钩的激励机制,鼓励“多干多得、干好多得”。组织开展示范乡镇创建评展,引导县级积极创建示范县,配套市级专项资金激励。全市共培育——个“四好农村路”全国示范县、——个省级示范县,选树——个市级示范乡(镇)。
(四)考核有约束。推行“信用考核+约谈”管理制度,制定出台《——市农村公路建设市场信用考核实施意见》《——市小规模农村公路建设项目信用考核暂行规定》《——市普通公路建设项目质量安全约谈暂行规定》等,在全省率先实现法定招标范围公路建设项目信用考核全覆盖,全面构筑市级交通运输部门季度检查、执法大队不定期抽检、项目监理常驻管理、沿线群众随时监督、问题项目重点约谈的质量监管“五道防线”,强化对农村公路在建项目施工质量、进度、安全文明等方面管理,有力促进项目建设从业单位强化工程质量把控,构建以质量为核心、以信用为基础的新型监管机制,营造良好建设市场环境。
(五)措施有创新。探索“智能检测+APP”养护模式,探索实行以信息化采集为手段的农村公路路况检测评定机制,运用智能一体化装备采集路况、识别公路病害,改变以往乡村道路况评定“凭经验、靠感觉”的传统方式,建立精准考核、结果导向的养护评价体系。依托“互联网+”,推广集农村公路病害调查、应急处置、路政管理、灾毁理赔等为一体的智慧路长APP手机应用,有效发挥专管员在农村一线的优势,将执法末端延伸到乡村“最后一公里”,弥补当前执法人员与监管农村公路面广线长不匹配的实际问题,各级路长、专管员、老百姓可随时随地参与到路产路权保护和养护监督等工作,形成“爱路护路,人人参与”的良好格局。
三、下一步工作计划
下一步,将继续认真贯彻省厅、市委市政府的工作部署,抓好普通公路项目建设管理,强化工程质量监管,提升工程建设管理水平。
(一)国省干线公路方面。一是加快打通“断头路”。续建——段公路、——段公路、——工程、——段、——工程等国省干线公路项目,扎实推进干线路网提级改造、贯通对接。二是提升标准化管理水平。继续实施普通公路信用考核,提升国省干线在建项目质量、进度、安全文明管理水平,打造更多品质工程、绿色公路示范项目。
(二)农村公路方面。以创建“四好农村路”示范市为抓手,深入推进路网提升、精细养护等重点工作,扎实推进“四好农村路”高质量发展。一是深入推进路网改造升级。继续实施农村公路提级改造工程、安全生命防护工程、危病桥改造工程,重点推进通村公路硬化拓宽,全面改善农村出行条件。二是扎实提升管理养护水平。深化农村公路管理体制改革,促进养护标准化、市场化、常态化,开展农村公路路域环境整治提升行动,深入推进“路田分家、路宅分家”,改善农村路容路貌,着力打造“路况优良、路域洁美、设施完善”的管养示范路线。三是深化改善运营服务品质。积极推广——县的镇村公交模式,提高山区县城公交运营或客运公交化运营比率,推动更多建制村通公交。完善县、乡、村三级农村物流服务体系,以交邮融合发展为契机,充分利用乡镇综合运输服务站、农村客运站、农村客运车辆等资源,实现资源互补,促进农村物流提质增效。四是积极推广示范典型经验。推进“四好农村路”示范市创建工作,继续打造一批市级示范乡镇、生态示范路,以点带面加快“四好农村路”建设,争取全国示范典型再上新台阶,为我市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提供有力支撑。
第五篇:市工信委工作总结和下年工作打算
市工信委工作总结和下年工作打算
**年以来,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我委全力实施“主攻项目,决战两区,做大总量,加快集聚”发展战略,以打造“千亿产业百亿企业”和**走廊为主攻方向,强力推进重大项目建设,大力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全市工业经济保持了平稳较快发展的势头。
一、**年工业经济
发展主要成效和做法
面对**年以来国际国内宏观经济的严峻形势,全市上下克服欧债危机等诸多不利因素影响,工业经济总量排位前移、增幅保持前列、投资再创新高,呈现出“总体平稳、增速回落、下行探底、企稳向好”的运行特征。**年全市规模工业增加值、主营业务收入、利税总额分别达到418.9亿元、**亿元和**亿元,同比分别增长15.6%、**%、35.6%。2012年全市工业固定资产投资额达到**亿元,同比增长14.7%。
一年来,我委突出抓了以下几项工作:
(一)加强宣传舆论造势,营造强攻工业氛围。一是创新工业宣传方式。今年在《井冈山报》开辟了“决战园区,工业强市”专栏,营造了良好的工业强市舆论氛围,每月2期,反响很好,得到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和社会各界的肯定。二是开展强攻工业百日大会战活动。通过大力实施“招大引强、产业发展、重大项目、企业帮扶”四大攻坚战,形成了强攻工业的良好态势,在全市上下形成了强攻工业的强大合力。三是完善考核激励措施。提请市政府出台了《全市工业园区发展考评奖励办法》,建立工业园区发展的激励机制,调动了各方面的工作积极性,推动全市园区经济提速进位、赶超发展。四是进一步促进全民创业。提请市委、市政府出台了《关于进一步促进全民创业的实施意见》,按照市委主要领导指示,会同市委宣传部组织创业代表在全市进行巡回宣讲,努力形成“百姓创家业、干部创事业、能人创企业、小企创大业”的生动局面。
(二)坚持加快培育新兴产业与改造传统产业并举,促进产业集聚发展。一方面,加快培育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着力培育壮大电子信息、高端装备制造、新能源、新材料、生物医药、绿色食品、文化创意等七大战略性新兴产业,出台了《2012年吉安市战略性新兴产业推进工作指导意见》;6月18日,全省战略性新兴产业推进工作现场会在我市顺利召开,得到省、市领导及各位参会代表的高度肯定。1——12月,全市战略性新兴产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980亿元,增长25.1%,占到规模工业的49%。另一方面,加快传统产业改造提升。着力振兴酒业、提振烟业、做大食品加工业,拟就了《加快全市酒业发展的实施意见》,待市政府审定后下发,重点是发挥现有品牌优势,全力做大堆花、做大井冈红米酒、做优保健酒,促进燕京和赣泉啤酒加快发展。正在起草《全市食品工业产业规划》,收集了全市食品行业龙头企业农业产业化对外合作意向,推进与台升集团、**煌上煌集团的对接。总投资15亿元、年产30万箱的**卷烟厂易地改造项目已正式启动,已确定项目用地选址,完成项目用地红线外的道路、供电、供水等基础设施配套和土地平整,**年2月将动工兴建。三是加快产业基地建设。在重点抓好吉泰走廊电子信息产业基地建设的同时,引导各县(市、区)立足现有基础,发挥特色优势,抓好产业基地建设。永丰县碳酸钙新材料、安福县机电产品(液压件)、**旅游产品3个产业基地**年通过省级产业基地认定并授牌。**县林化香料、新干县玻璃灯饰等已完成产业规划编制,正加快产业基地培育,完善申报省级基地条件。
(三)全力推进项目建设,增强工业发展后劲。始终把项目建设摆在首位,强化服务意识,全力推进项目建设。一是加快重大项目建设。坚持项目台帐、倒排工期、定期督查、现场办公等工作制度,加强工业重大项目调度,狠抓亿元以上重大项目和102个领导挂点工业重点项目,及时协调解决项目建设过程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有力地推动了重大工业项目的建设。1——12月,全市1000万元以上竣工、在建工业项目达到474个,其中亿元以上项目292个,博锐泰电融式触摸屏、源江特钢特种钢等277个项目(其中亿元以上项目132个)已竣工投产。井开区航盛车载电子产业、**区江西量一光电科技、吉安县先歌音响等一批超10亿元项目进展顺利。二是积极包装推介项目。组织筛选23个项目列入**2年江西省战略性新兴产业项目推介册,并到香港推介会上大力推介。抓紧编制全市铁尾矿资源综合利用项目规划和实施方案,积极整合产业链包装全市铁尾矿资源综合利用项目,对外进行招商。三是加大争资立项力度。组织了60多个项目向上争取国家和省资金扶持,目前已帮助思立科新材料、吉泰环保节能材料、普正药业等项目争取国家产业振兴和技术改造、中小企业技术改造、高新技术产业化扶持等各项扶持资金8000多万元。
(四)夯实园区平台建设,促进园区转型升级。注重园区的科学发展、可持续发展,积极引导产业向园区集中。一是大力推进园区扩区调区。引导工业园区利用省里开展省级开发区扩区调区的有利契机,大力推进扩区调区工作,为园区持续发展备足空间。目前,新干、吉水、吉州、遂川、万安等9个工业园区获得省里同意开展扩区调区前期工作的路条,泰和、吉安、永新等3个工业园区扩区调区申请已上报省里。二是加快推进配套基础设施建设。不断完善园区道路、供电、通讯、给排水、污水处理、绿化、标准厂房等配套设施,实现集中开发一块,整体配套一块,滚动发展一块。1——12月,全市工业园区完成基础设施投入43.1亿元,建成标准厂房**万平方米。三是加强园区土地管理。组织开展全市工业园区闲置厂房、土地调查摸底,草拟出台了《**市工业园区工业土地利用建设管理办法》,着力盘活土地资源,提高土地集约节约利用水平。四是加快推进生态园区和特色园区建设。组织安福、峡江、**工业园申报省级生态工业园创建试点,井开区、**工业园列入了第二批全省工业园区绿化提升试点和苗林一体化试点单位。组织井开区、万安工业园申报省级产业集群试点项目,推荐万安工业园、吉安工业园、河东经济开发区、永新工业园申报省级产业集群规划项目。2012年,全市园区实现工业增加值354.9亿元、主营业务收入**亿元、税金76.3亿元,同比分别增长16.4%、28.25%、26.86%。新增吉州区、青原区、吉水县、安福县4个主营业务收入过百亿元园区,全市过百亿元园区将由上年的5家增加到9家。积极编制吉泰走廊工业产业规划,推动走廊产业集聚,2012年,吉泰走廊区域规模工业增加值和上交税收分别完成229亿元,占全市规模工业比重的54.6%。
(五)强化技术创新和节能降耗,加快发展方式转变。一是加大技术创新力度。全市共建立17个省级企业技术中心(工程技术研究中心、重点实验室)。**年全市列入省级新产品试制计划项目46项,完成鉴定验收35项,再创历史新高。二是大力推进节能降耗。完善落实节能目标责任制,加强对省33户重点用能企业的日常监测;推进工业企业的节能技术改造,加快推行清洁生产工作步伐。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单位增加值能耗为0.86吨标煤,同比下降10%以上;全年工业企业节能约15万吨标煤,均超额完成省下达我市全年工业节能目标任务。
(六)夯实信息化建设基础,稳步推进“两化”融合。一是加强对政府网站建设的指导。指导各县(市、区)政府网站根据详细评估报告有针对性的进行整改。同时,积极配合市政府办、市信息中心筹划政府门户网站改版,力争*年网站评比位次前移。二是加快推进工程建设领域项目信息公开和诚信体系建设。加大工程建设领域项目信息公开工作力度,对重点单位加强督查、培训和技术辅导,全市工程建设领域信息公开数量从年初的倒数第一前进到中游水平。三是建立健全了网络运营管理机制。建立了网络运营管理联席会议制度,对加强网络运营管理的各项具体工作进行了布置,明确责任单位,各单位进一步细化到部门和个人。四是初步建立工业控制系统基本情况数据库。为摸清重要工业控制系统的基本情况,及时发现安全风险,堵塞安全漏洞,提高工业控制系统安全防护能力,对我市辖区内14家重点企业的重要工业控制系统作了调查,初步建立我市工业控制系统基本情况数据库。五是认真开展电信行业乱收费问题专项治理工作。按照“政府监管、企业自律、社会监督”的原则,牵头开展电信行业乱收费问题专项治理工作,强化责任意识,采取切实有效措施,严肃查处违规违法行为,规范电信资费收费,推动通信行业服务水平不断提升。
(七)强化企业帮扶服务,提升服务企业能力。一是扎实做好“一对一”帮扶。提请市委、市政府组织了212个帮扶工作组开展“一对一”帮扶企业;为做好工业和外贸促生产保增长工作,又组织了四个帮扶组深入各县(市、区)进行帮扶。二是帮助企业破解融资难。为缓解中小企业融资难,建立政府、园区、企业、战略合作银行、担保公司五位一体的合作模式,创新政银企对接机制。提请市政府召开了银企对接合作会,现场签约38.76亿元。积极组织项目申报争取省战略性新兴产业扶持引导资金,筛选了振宇达科技超薄LED背光源等30个项目上报争取省战略性新兴产业扶持引导资金支持。组织开展吉泰走廊创建中小企业信用示范区建设,《吉安市中小企业信用担保机构组建方案》正在征求相关单位意见,市本级成立注册资本5000万元的中小企业信用担保公司组建方案已报市政府。三是破解用地难题。积极包装、引进大项目,通过列入省战略性新兴产业重大项目协调推进会争取省重点项目用地指标,今年以来,我市共有20个战略性新兴产业项目争取用地指标**亩。同时,已筛选7个项目提交第六次省战略性新兴产业重大项目协调推进会,恳请帮助解决1199亩用地指标。四是帮助企业开拓本地市场。积极组织本地企业产品编入市政府采购目录,已组织第一批建材、电缆和电力设备、电子信息三大类26家企业的数百个产品申请列入市政府采购目录。
二、**年工作打算
**年,我们将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和中央、省、市经济工作会议精神,坚定不移地贯彻以工业化为核心的发展理念,以加快做大总量,不断提高增长质量和效益为中心,以平台发展转型为重点,以技术创新和管理创新为动力,以重大项目带动和产业集聚为支撑,全力推进1510工程建设,不断巩固和深化强攻工业百日大会战成果,推动吉安工业经济集聚发展、集优发展、绿色发展。预期目标是:辖区内规模工业增加值增长16%、达到*亿元,力争达到500亿元;主营业务收入增长20%、达到2400亿元,力争达到2500亿元;实现利税增长20%、达到250亿元;经济效益综合指数同比提高5个百分点。全市工业投资增长30%,新开工亿元以上项目160个,竣工投产亿元项目120个以上。力争全市13个工业园区全部进入百亿园区,新增2个重点省级工业园区。
围绕实现上述目标,我们将突出抓好六个方面的工作:
(一)深入实施重大项目带动战略,有力增强工业发展后劲。坚持规模扩张与做强做优相结合,引导各类要素向优势项目和龙头企业集聚。一是向上争资立项。结合国家和省支持原中央苏区振兴、打造吉泰走廊重要增长带的各项扶持政策,围绕重大工业基础设施、产业振兴、技术改造、节能减排和服务体系建设等,认真组织筛选包装项目,争取国家和省里的支持。二是招大引强。按照“巩固港澳、主攻台湾、拓展新韩”的思路,依托本地优势,围绕主导产业,瞄准引进世界500强、国内200强,采取以商招商、产业招商、配套基地招商、主题招商等形式,着力引进一批产业层次高、带动效应大、集聚能力强的龙头企业和特色园区。三是培植本土企业。深入推进“全民创业”,建立创业要素对接平台,开展创业要素对接活动,评选“十大优秀企业家”、“十大创业明星”和“百名创业能手”,引导能人创企业,小企创大业。四是抓好项目调度。重点抓好100个亿元以上领导挂点项目调度和服务。力促和大工业、映泰科技等一批带动力强、成长性好的项目加快建设尽早竣工投产。
(二)立足现有基础加快产业集聚,努力构建独具吉安特色的新型工业化产业体系。一手抓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培育壮大,一手抓传统产业的提升改造。一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运用先进适用技术和信息化手段改造提升食品、医药化工、冶金建材等传统产业。依托现有产业基础和资源优势,突出抓好烟业、酒业、茶业等高利税产业,重点抓好以堆花酒业、井冈红米酒、燕京啤酒、勃客保健酒为龙头的酒业振兴和**卷烟厂30万大箱卷烟异地改造,努力在做大绿色食品工业上取得突破。二是培育壮大战略性新兴产业。重点培育发展电子信息、生物医药、先进装备制造、新能源新材料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加快推进重大项目建设,推动产品终端化、品牌化、集成化。电子信息产业在扶持好原有三大产业链的同时,重点抓好联创光缆、大圣光纤、飞信光纤传感器、银驼铃光电转换器等具有广阔市场前景和高成长性光电设备产业发展;生物医药产业重点推进天人生态微生物农药新技术开发;先进装备制造产业重点推动杰克机床扩建提能和缝纫机产业转移;新能源产业重点加快长宜新能源项目建设。全市全年力争开工建设亿元以上战略性新兴产业项目80个,竣工投产60个。三是抓好资源型产业规划,延伸产业链进行精深加工,并对生态进行修复和环境进行治理。全面整合包装全市铁尾矿资源综合利用项目,积极申报争取列入国家级循环经济产业基地,梳理尾矿综合利用产业链对外进行招商,建设循环经济示范园区。四是加快产业基地建设。市本级重点抓好吉泰走廊电子信息产业国家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建设,争取今年获得国家授牌。同时,引导各县(市、区)抓好产业发展规划和抓好1-2个特色产业基地和食品工业发展,力争新增省级产业基地3个以上。
(三)突出园区发展转型,不断增强工业发展综合承载能力。一是加快生态园区建设。扩大园区绿化提升试点范围,盘活存量闲置用地,提高园区企业绿化覆盖率,改善园区生态环境。二是打造“产城融合”园区。加大园区道路、供电、通讯、给排水、污水处理、绿化、标准厂房建设,引导园区高位嫁接城市配套设施,改善园区公共交通、医院学校、保障性住房,宾馆酒店、商贸金融、货运物流、休闲娱乐等服务功能。全年完成基础设施投入30亿元,建成标准厂房150万平方米。三是围绕培训教育、管理咨询、技术创新、创业孵化、融资担保等不断加快服务平台建设。抓好吉泰走廊中小企业信用示范区建设,创新政府、园区、企业、战略合作银行、政策性担保机构“五位一体”的政银企合作机制。加快创业大学、中小企业服务中心、创业服务中心建设,为中小企业发展和全民创业提供全方位服务。抓好10小微企业创业基地建设。抓好吉水电镀集控区建设。四是按照“突出特色、板块对接、链式发展”的要求,加快特色园区建设。重点抓好台湾德昌精密制造产业园、深圳南山电子信息产业园、航盛车载电子产业园、六星通讯产业园和安福机电(液压)产业园建设,加速形成一批年主营业务收入超50亿元和百亿元的特色产业集群。力争全市新增两个省级重点工业园区,全市工业园区全部进入百亿园区行列。
(四)以破解要素制约为重点,不断提升服务水平。一是加强工业运行调度。突出抓好重点行业、重点企业、重点项目的动态监测,进一步完善工业数据库,加强调度分析,对经济运行中的苗头性问题及时采取应对措施。二是积极化解要素制约矛盾。继续实行“一对一”帮扶工作机制,充分利用省战略性新兴产业扶持引导资金和省战略性新兴产业重大项目协调推进会平台,帮助企业解决融资、用地、安评、环评等方面的困难;抓好融资服务平台建设,搞好政银企对接工作,帮助企业解决融资难题。三是培育规模以上企业。抓好工业经济增长点的培植工作,努力促进规模以下企业尽快成长为规模企业。四是抓节能降耗。加强源头监管,加快淘汰落后产能,推进能源资源循环利用、高效利用和清洁利用。加大资金投入,实施节能重点工程,切实提高我市高耗能行业能源利用水平。
(五)以信息化提升工业化,促进“两化”深度融合。一是提高企业信息化应用水平。支持和引导企业结合自身的特点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对企业信息资源进行开发和利用,提高企业生产、设计、经营、管理、决策的效率和水平,提高企业效益和竞争力。二是加快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依托重大建设项目和重点技术改造项目,突出重点、注重特色、以点带面,加快现代信息技术等高新技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三是组织企业积极申报物联网发展项目和“两化”融合项目。四是抓好数字城市建设。加快数据基地、光网城市、自然资源和空间地理信息系统等重大工程建设。开展数字园区建设,组织通讯企业加大我市园区和企业的信息化建设力度,树立一批信息化先进企业标兵,带动全市园区和企业信息化水平。
(六)以公共服务和创新驱动为核心,加快推进1510工程建设。
1、一个中小企业服务体系
2、五个中小企业服务平台
(1)创业大学为依托的培训教育平台
(2)创业服务中心为依托的创业服务平台
(3)中小企业服务中心为依托的企业服务平台
(4)政府科技创新公共服务体系和企业技术(工程)中心为核心的技术创新平台
(5)**走廊信用示范区建设为核心的融资担保平台
3、十项工程
(1)创业孵化工程:创业要素对接活动和10个小微企业创业园培育、十大创业明星、百名创业能手评选活动;
(2)**走廊中小企业信用示范区建设工程:企业征信系统、战略合作银行、政策性担保机构和政银企对接机制建设;选择十家上市后备企业进行辅导,开展战略合作投资银行、评级机构、法律顾问机构、会计师事务所、风险投资机构对接活动和产业资本投融资平台建设;
(3)**走廊“两化”深度融合示范区建设工程;
(4)技术创新“双十双百”工程:评选十佳技术创新企业、十个技术创新平台,百名优秀创新人才、百个优秀创新产品;
(5)企业家培养工程:评选十佳优秀企业家,开展EMBA教育,开展职业经理、财务总监、营销总监等专题培训;
(6)企业管理创新工程:在信息化应用、精益生产、6西格玛管理、绩效评价、供应链管理、企业文化等方面评选十佳管理创新企业;
(7)企业品牌创新工程:中国驰名商标、江西省着名商标、省级名牌产品,绿色有机食品认证等;iso9000质量体系认证、iso14000环境体系认证、iso22000食品安全管理体系认证等;
(8)园区发展提升工程:扩大园区绿化提升试点和资源型园区(企业)生态恢复和环境治理,产城互动、污水处理设施建设;
(9)扶优扶强工程:重点扶持10家成长型科技企业和10家食品企业;
(10)产业集聚工程:产业规划、产业链延伸和精加工,服务配套和10个特色产业基地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