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关于增加群众收入的情况汇报
各位领导:今年以来,全区上下认真落实市委八届三次、四次和区委五届三次、四次全会的各项部署,高标准做好经济工作,采取多项措施,做好就业和再就业工作,千方百计增加群众收入,主要经济指标继续保持较快的增长速度,增加群众收入工作呈现良好的发展势头。
一、当前经济运行主要情况1-8月份国内生产总值完成31.48亿元,同比增长25.6%,完成年度计划的62.7%;区级财政收入完成2.97亿元,同比增长4.3%,完成年度计划的62.8%;合同利用外资完成6787万美元,同比增长36%,完成年度计划的79%;外资实际到位2236万美元,同比增长31%,完成年度计划的58%;内联项目20个,合同利用内资5.06亿元,同比增长209%,完成年度计划的82%;内资实际到位2.25亿元,同比增长200%,完成年度计划的60%;外贸出口形势较好,完成外贸出口交货值18.19亿元,同比增长40%,完成年度计划80%。工业对经济的拉动作用明显增强。实现工业总产值70.3亿元,增加值18.3亿元,同比分别增长27.1%、27.9%,增速均比去年同期提高4个百分点,拉动全区经济增长9.5个百分点。9个骨干行业产值增幅均在35%以上,82家规模企业实现销售收入36.8亿元,增加值8.2亿元,同比分别增长37.5%和37.8%,拉动工业经济提高近25个百分点。固定资产投资增势强劲。完成投资8.57亿元,同比增长61.4%,增幅比去年同期提高22个百分点,完成年度预算的67%,为近年来同期最好水平。生产经营性投资比重增加,占总投资的70%,工业大项目增多,投资1000万元以上工业项目25个,3000万元以上项目4个,5000万元以上项目3个,1亿元以上项目5个。招商引资成效显著。累计新批外商投资项目15个。重点引资项目建设进度加快,投资3000万美元的天任自行车项目已经开始建厂;投资1.87亿元的头孢类药物项目,已完成14万平方米场平工程;增资3000万美元的日板安全玻璃项目资金已全部到位;增资2000万美元的高丽线路板项目、增资2000万美元的大宇微波炉项目、增资2000万美元的高丽电子项目、投资1000万美元的科美项目,已进行设备安装。个体私营经济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个体私营经济实现增加值18.6亿元,同比增长38%。个体私营企业户数、注册资本和从业人员分别比去年同期增长33.16%、54.15%和29.9%。第三产业增幅进一步回升。第三产业增加值完成12.43亿元,同比增长23.1%。商贸流通活跃,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8月份当月完成3.58亿元,比7月份增长27.8%,累计19.9亿元,同比增长9.9%,增幅与去年持平,完成年度计划的67.8%。
二、增加群众收入情况近年来,我们始终坚持把群众利益放在首位,千方百计提高城乡人民生活水平。2003年预计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12680元,同比增长12%;农民人均现金收入达到6260元,同比增长10%。今年1-8月份,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完成8185元,同比增长10.9%,完成年度计划的64.5%;农民人均现金收入完成4274元,同比增长9.9%,完成年度计划的68.2%。从我区城乡居民收入结构看,工资性收入是城乡居民收入的主要来源。1-8月份城市居民工资性收入为7728元,占可wenmi.net支配收入的94.4%;农民人均工资性收入为2329元,占现金收入的54.6%(加上年终奖金,年底这个比例可达到70%以上)。为此,我们把广开就业门路,实现充分就业作为增加群众收入、改善生活水平的根本途径,切实抓紧抓好。从我区劳动力构成看,全区劳动力资源总数22万人。其中城镇劳动力近15万人,含驻区国有企业职工10万人。农村劳动力5万人,有50%以上在乡镇企业就业,另外还有外来劳动力2万人。随着经济的加快发展,我区劳动力就业容量有扩大的趋势。今明两年几个大型工业项目投产,预计可以增加就业近万人;大学城建设规模不断扩大,几年内在校生规模将达到3万人,带动高教园区及周边第三产业发展预计可增加3000个就业岗位。今年以来,区委、区政府继续加强对就业和再就业工作的领导,成立区就业和再就业工作领导小组,严格落实工作目标责任制,千方百计挖掘就业岗位,扩大就业面。1-8月份共挖掘就业岗位3529个,安置社会失业人员3035人,超额完成了市下达我区的全年创造2500个就业岗位的目标,完成目标的121%,为增加群众收入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在看到成绩的同时,我们也看到了在增加群众收入方面存在的问题和差距。一是当前的就业和再就业形势不容乐观。全区现有登记失业人员4530人,登记失业率2.3%(不含协解人员);另有驻区企业协议解除劳动合同人员1.9万人。全区“4050”人员6803人(含协解人员),占失业和协议解除劳动合同人员总数的近30%,就业和再就业任务还较重。二是城乡居民收入差距仍然较大。2002年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比农民人均纯收入高122%,今年1-8月份高91.5%,城乡居民收入差距虽然略有缩小,但是差距仍然较大。
三、增加群众收入的措施我们把“人人增收入”作为改善全区人民生活的七件大事之一,采取一系列切实有效的措施,保证人民群众收入水平不断提高。
1、加快农村工业化和农业两个基地建设步伐,切实增加农民收入水平一是积极推进农村工业化。发展农村工业,就地转移农村劳动力,是提高农民收入的最有效手段。今年,我们加大农村工业化推进力度,加快开发建设农村工业小区,引进一批大项目,仅天任自行车项目,投产后就可以安排3000人就业。通过农村工业化带动,力争用3-5年时间,农民的工资性收入占农民现金收入的90%。二是进一步完善冬枣产业链。我区枣树种植面积已达10万亩,部分进入盛果期。我们把冬枣的保鲜增值、深加工增值,作为提高农民收入的重要渠道。今年冬枣产量预计为1000-1200吨,鲜枣销售占60
%,深加工占10%,保鲜储存占30%,鲜枣销售价格5元/斤,保鲜储存后到春节前后销售价格20元/斤左右。预计冬枣销售、储存今年将增加农民人均现金收入200-240元,拉动农民人均现金收入增长3.5-4.2个百分点。另外,我们还引导农民在枣林套种块茎类经济作物,利用枣林养蜂,既强化冬枣授粉,提高坐果率,又带动养蜂业发展。三是畜牧业走规模养殖与农户分散养殖相结合的路子。一方面通过建设畜牧养殖小区,发挥龙头带动作用;另一方面通过小额畜牧贷款支持农户家庭养殖。今年畜牧养殖成为我区农民增收的一个亮点,畜牧业收入占第一产业的收入的88%,1-8月份农民人均畜牧收入228元,比去年同期增长65%,拉动农民收入增长3.8百分点。四是大力发展水产养殖业。我区有淡水水面30万亩,34公里海岸线,发展海、淡水养殖的条件较好。今年我们建成水产养殖基地4个,海水养殖达到5万亩,水产品产量将达到1.6万吨。我们利用即将举办的海鲜艺术节,进一步带动水产养殖业,扩大水产品养殖规模,为增加农民收入开辟新的途径。
2、全面落实就业和再就业各项措施,扩大就业面,提高居民收入水平一是强化政府协调职能。政府设立“能者有其工”办公室,开通就业服务热线。加大资金投入力度,区财政2002年、2003年分别安排专项资金300万元和200万元,作为安置失业人员的岗位补贴,共安排680人就业。广业公司自筹资金240万元,建设综合市场,有摊位363个,解决363个下岗职工再就业。二是充分挖掘社区公益就业岗位。按照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局的安排,安置大龄失业人员从事卫生、保洁等公益性岗位就业1258人。积极组建“4050”人员劳动保障协管员队员,共招收148名协管员。三是积极搭建市场化就业平台。对新建企业和项目实行提前跟踪,上门服务,及时了解就业岗位信息。举办公益性招聘专场招聘会26场,共达成就业意向4309人次。四是大力发展劳服企业和非正规就业组织。今年新办劳服企业24家,安置260人,新办非正规就业组织66家,安置264人;目前,全区共有劳服企业103家,非正规就业组织155家,累计安置5727人就业。五是鼓励下岗失业人员自主创业。充分用好再就业优惠政策,发放再就业优惠证2484人,组织持证人员进行创业培训,为40多人办理小额贴息贷款,一批下岗失业人员免费领取个体营业执照,走上了自主创业和互助创业之路。六是加大劳动监察力度。区政府下发了《关于建立企业退工管理制度的意见》,对企业各种形式的退工实行严格管理,制定了以审批制度、谈话制度、培训制度、档案管理为内容的企业退工管理制度,保证了企业退工的规范化,缓解了社会再就业压力。以上汇报,如有不妥,请各位领导批评指正。
第二篇:关于增加群众收入的情况汇报
各位领导:今年以来,全区上下认真落实市委八届三次、四次和区委五届三次、四次全会的各项部署,高标准做好经济工作,采取多项措施,做好就业和再就业工作,千方百计增加群众收入,主要经济指标继续保持较快的增长速度,增加群众收入工作呈现良好的发展势头。
一、当前经济运行主要情况1-8月份国内生产总值完成31.48亿元,同比增长25.6%,完成计划的62.7%;区级财政收入完成2.97亿元,同比增长4.3%,完成计划的62.8%;合同利用外资完成6787万美元,同比增长36%,完成计划的79%;外资实际到位2236万美元,同比增长31%,完成计划的58%;内联项目20个,合同利用内资5.06亿元,同比增长209%,完成计划的82%;内资实际到位2.25亿元,同比增长200%,完成计划的60%;外贸出口形势较好,完成外贸出口交货值18.19亿元,同比增长40%,完成计划80%。工业对经济的拉动作用明显增强。实现工业总产值70.3亿元,增加值18.3亿元,同比分别增长27.1%、27.9%,增速均比去年同期提高4个百分点,拉动全区经济增长9.5个百分点。9个骨干行业产值增幅均在35%以上,82家规模企业实现销售收入36.8亿元,增加值8.2亿元,同比分别增长37.5%和37.8%,拉动工业经济提高近25个百分点。固定资产投资增势强劲。完成投资8.57亿元,同比增长61.4%,增幅比去年同期提高22个百分点,完成预算的67%,为近年来同期最好水平。生产经营性投资比重增加,占总投资的70%,工业大项目增多,投资1000万元以上工业项目25个,3000万元以上项目4个,5000万元以上项目3个,1亿元以上项目5个。招商引资成效显著。累计新批外商投资项目15个。重点引资项目建设进度加快,投资3000万美元的天任自行车项目已经开始建厂;投资1.87亿元的头孢类药物项目,已完成14万平方米场平工程;增资3000万美元的日板安全玻璃项目资金已全部到位;增资2000万美元的高丽线路板项目、增资2000万美元的大宇微波炉项目、增资2000万美元的高丽电子项目、投资1000万美元的科美项目,已进行设备安装。个体私营经济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个体私营经济实现增加值18.6亿元,同比增长38%。个体私营企业户数、注册资本和从业人员分别比去年同期增长33.16%、54.15%和29.9%。第三产业增幅进一步回升。第三产业增加值完成12.43亿元,同比增长23.1%。商贸流通活跃,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8月份当月完成3.58亿元,比7月份增长27.8%,累计19.9亿元,同比增长9.9%,增幅与去年持平,完成计划的67.8%。
二、增加群众收入情况近年来,我们始终坚持把群众利益放在首位,千方百计提高城乡人民生活水平。2003年预计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12680元,同比增长12%;农民人均现金收入达到6260元,同比增长10%。今年1-8月份,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完成8185元,同比增长10.9%,完成计划的64.5%;农民人均现金收入完成4274元,同比增长9.9%,完成计划的68.2%。从我区城乡居民收入结构看,工资性收入是城乡居民收入的主要来源。1-8月份城市居民工资性收入为7728元,占可支配收入的94.4%;农民人均工资性收入为2329元,占现金收入的54.6%(加上年终奖金,年底这个比例可达到70%以上)。为此,我们把广开就业门路,实现充分就业作为增加群众收入、改善生活水平的根本途径,切实抓紧抓好。从我区劳动力构成看,全区劳动力资源总数22万人。其中城镇劳动力近15万人,含驻区国有企业职工10万人。农村劳动力5万人,有50%以上在乡镇企业就业,另外还有外来劳动力2万人。随着经济的加快发展,我区劳动力就业容量有扩大的趋势。今明两年几个大型工业项目投产,预计可以增加就业近万人;大学城建设规模不断扩大,几年内在校生规模将达到3万人,带动高教园区及周边第三产业发展预计可增加3000个就业岗位。今年以来,区委、区政府继续加强对就业和再就业工作的领导,成立区就业和再就业工作领导小组,严格落实工作目标责任制,千方百计挖掘就业岗位,扩大就业面。1-8月份共挖掘就业岗位3529个,安置社会失业人员3035人,超额完成了市下达我区的全年创造2500个就业岗位的目标,完成目标的121%,为增加群众收入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在看到成绩的同时,我们也看到了在增加群众收入方面存在的问题和差距。一是当前的就业和再就业形势不容乐观。全区现有登记失业人员4530人,登记失业率2.3%(不含协解人员);另有驻区企业协议解除劳动合同人员1.9万人。全区“4050”人员6803人(含协解人员),占失业和协议解除劳动合同人员总数的近30%,就业和再就业任务还较重。二是城乡居民收入差距仍然较大。2002年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比农民人均纯收入高122%,今年1-8月份高91.5%,城乡居民收入差距虽然略有缩小,但是差距仍然较大。
三、增加群众收入的措施我们把“人人增收入”作为改善全区人民生活的七件大事之一,采取一系列切实有效的措施,保证人民群众收入水平不断提高。
1、加快农村工业化和农业两个基地建设步伐,切实增加农民收入水平一是积极推进农村工业化。发展农村工业,就地转移农村劳动力,是提高农民收入的最有效手段。今年,我们加大农村工业化推进力度,加快开发建设农村工业小区,引进一批大项目,仅天任自行车项目,投产后就可以安排3000人就业。通过农村工业化带动,力争用3-5年时间,农民的工资性收入占农民现金收入的90%。二是进一步完善冬枣产业链。我区枣树种植面积已达10万亩,部分进入盛果期。我们把冬枣的保鲜增值、深加工增值,作为提高农民收入的重要渠道。今年冬枣产量预计为1000-1200吨,鲜枣销售占60%,深加工占10%,保鲜储存占30%,鲜枣销售价格5元/斤,保鲜储存后到春节前后销售价格20元/斤左右。预计冬枣销售、储存今年将增加农民人均现金收入200-240元,拉动农民人均现金收入增长3.5-4.2个百分点。另外,我们还引导农民在枣林套种块茎类经济作物,利用枣林养蜂,既强化冬枣授粉,提高坐果率,又带动养蜂业发展。三是畜牧业走规模养殖与农户分散养殖相结合的路子。一方面通过建设畜牧养殖小区,发挥龙头带动作用;另一方面通过小额畜牧贷款支持农户家庭养殖。今年畜牧养殖成为我区农民增收的一个亮点,畜牧业收入占第一产业的收入的88%,1-8月份农民人均畜牧收入228元,比去年同期增长65%,拉动农民收入增长3.8百分点。四是大力发展水产养殖业。我区有淡水水面30万亩,34公里海岸线,发展海、淡水养殖的条件较好。今年我们建成水产养殖基地4个,海水养殖达到5万亩,水产品产量将达到1.6万吨。我们利用即将举办的海鲜艺术节,进一步带动水产养殖业,扩大水产品养殖规模,为增加农民收入开辟新的途径。
2、全面落实就业和再就业各项措施,扩大就业面,提高居民收入水平一是强化政府协调职能。政府设立“能者有其工”办公室,开通就业服务热线。加大资金投入力度,区财政2002年、2003年分别安排专项资金300万元和200万元,作为安置失业人员的岗位补贴,共安排680人就业。广业公司自筹资金240万元,建设综合市场,有摊位363个,解决363个下岗职工再就业。二是充分挖掘社区公益就业岗位。按照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局的安排,安置大龄失业人员从事卫生、保洁等公益性岗位就业1258人。积极组建“4050”人员劳动保障协管员队员,共招收148名协管员。三是积极搭建市场化就业平台。对新建企业和项目实行提前跟踪,上门服务,及时了解就业岗位信息。举办公益性招聘专场招聘会26场,共达成就业意向4309人次。四是大力发展劳服企业和非正规就业组织。今年新办劳服企业24家,安置260人,新办非正规就业组织66家,安置264人;目前,全区共有劳服企业103家,非正规就业组织155家,累计安置5727人就业。五是鼓励下岗失业人员自主创业。充分用好再就业优惠政策,发放再就业优惠证2484人,组织持证人员进行创业培训,为40多人办理小额贴息贷款,一批下岗失业人员免费领取个体营业执照,走上了自主创业和互助创业之路。六是加大劳动监察力度。区政府下发了《关于建立企业退工管理制度的意见》,对企业各种形式的退工实行严格管理,制定了以审批制度、谈话制度、培训制度、档案管理为内容的企业退工管理制度,保证了企业退工的规范化,缓解了社会再就业压力。以上汇报,如有不妥,请各位领导批评指正。
第三篇:关于增加群众收入的情况汇报
各位领导:
今年以来,全区上下认真落实市委八届三次、四次和区委五届三次、四次全会的各项部署,高标准做好经济工作,采取多项措施,做好就业和再就业工作,千方百计增加群众收入,主要经济指标继续保持较快的增长速度,增加群众收入工作呈现良好的发展势头。
一、当前经济运行主要情况
1-8月份国内生产总值完成31.48亿元,同比增长25.6,完成计划的62.7;区级财政收入完成2.97亿元,同比增长4.3,完成计划的62.8;合同利用外资完成6787万美元,同比增长36,完成计划的79;外资实际到位2236万美元,同比增长31,完成计划的58;内联项目20个,合同利用内资5.06亿元,同比增长209,完成计划的82;内资实际到位2.25亿元,同比增长200,完成计划的60;外贸出口形势较好,完成外贸出口交货值18.19亿元,同比增长40,完成计划80。
工业对经济的拉动作用明显增强。实现工业总产值70.3亿元,增加值18.3亿元,同比分别增长27.1、27.9,增速均比去年同期提高4个百分点,拉动全区经济增长9.5个百分点。9个骨干行业产值增幅均在35以上,82家规模企业实现销售收入36.8亿元,增加值8.2亿元,同比分别增长37.5和37.8,拉动工业经济提高近25个百分点。
固定资产投资增势强劲。完成投资8.57亿元,同比增长61.4,增幅比去年同期提高22个百分点,完成预算的67,为近年来同期最好水平。生产经营性投资比重增加,占总投资的70,工业大项目增多,投资1000万元以上工业项目25个,3000万元以上项目4个,5000万元以上项目3个,1亿元以上项目5个。
招商引资成效显著。累计新批外商投资项目15个。重点引资项目建设进度加快,投资3000万美元的天任自行车项目已经开始建厂;投资1.87亿元的头孢类药物项目,已完成14万平方米场平工程;增资3000万美元的日板安全玻璃项目资金已全部到位;增资2000万美元的高丽线路板项目、增资2000万美元的大宇微波炉项目、增资2000万美元的高丽电子项目、投资1000万美元的科美项目,已进行设备安装。
个体私营经济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个体私营经济实现增加值18.6亿元,同比增长38。个体私营企业户数、注册资本和从业人员分别比去年同期增长33.16、54.15和29.9。
第三产业增幅进一步回升。第三产业增加值完成12.43亿元,同比增长23.1。商贸流通活跃,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8月份当月完成3.58亿元,比7月份增长27.8,累计19.9亿元,同比增长9.9,增幅与去年持平,完成计划的67.8。
二、增加群众收入情况
近年来,我们始终坚持把群众利益放在首位,千方百计提高城乡人民生活水平。2003年预计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12680元,同比增长12;农民人均现金收入达到6260元,同比增长10。今年1-8月份,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完成8185元,同比增长10.9,完成计划的64.5;农民人均现金收入完成4274元,同比增长9.9,完成计划的68.2。
从我区城乡居民收入结构看,工资性收入是城乡居民收入的主要来源。1-8月份城市居民工资性收入为7728元,占可wenmi114.com支配收入的94.4;农民人均工资性收入为2329元,占现金收入的54.6(加上年终奖金,年底这个比例可达到70以上)。为此,我们把广开就业门路,实现充分就业作为增加群众收入、改善生活水平的根本途径,切实抓紧抓好。
从我区劳动力构成看,全区劳动力资源总数22万人。其中城镇劳动力近15万人,含驻区国有企业职工10万人。农村劳动力5万人,有50以上在乡镇企业就业,另外还有外来劳动力2万人。随着经济的加快发展,我区劳动力就业容量有扩大的趋势。今明两年几个大型工业项目投产,预计可以增加就业近万人;大学城建设规模不断扩大,几年内在校生规模将达到3万人,带动高教园区及周边第三产业发展预计可增加3000个就业岗位。
今年以来,区委、区政府继续加强对就业和再就业工作的领导,成立区就业和再就业工作领导小组,严格落实工作目标责任制,千方百计挖掘就业岗位,扩大就业面。1-8月份共挖掘就业岗位3529个,安置社会失业人员3035人,超额完成了市下达我区的全年创造2500个就业岗位的目标,完成目标的121,为增加群众收入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在看到成绩的同时,我们也看到了在增加群众收入方面存在的问题和差距。一是当前的就业和再就业形势不容乐观。全区现有登记失业人员4530人,登记失业率2.3(不含协解人员);另有驻区企业协议解除劳动合同人员1.9万人。全区“4050”人员6803人(含协解人员),占失业和协议解除劳动合同人员
第四篇:增加农牧民收入的建议
实现2010年农牧民增收的几点建议
1、构建农牧民增收的长效机制。加快发展现代农牧业,努力实现农牧民收入的突破性增长。通过大力发展现代畜牧业,巩固提升种植业,强势推进沙产业,开拓非农产业,突出发展劳务经济,大力发展农牧区一、二产业,加快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等措施,坚定不移地培育农牧民增收的支柱产业,构建农牧民增收的长效机制。通过完善农牧区社会化服务体系,健全农牧业科技创新与应用体系,建立和完善农畜产品质量安全体系,强化农牧业减灾防灾保障体系,加强农牧区市场体系建设,健全农牧区社会保障体系,来加强农牧业发展的综合配套体系建设。通过切实加强以农牧区水利建设为中心的基础设施建设,加强农村公共设施和环境建设,改善农牧民民生,来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改善农业发展环境。通过继续抓好新农村试点示范,加大扶贫开发力度,构建农村和谐社会,大力发展农村社会事业,来稳步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2、以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为契机,大力发展农村二、三产业,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新农村建设为农牧民增收创造了新的机遇,我们要进一步加强各项惠农政策的落实,积极增加农牧民政策性收入。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尽量吸收本地农牧民工,增加农牧民务工收入;进一步推动农村小城镇建设,以农村小城镇建设为突破口,加快农村人口向城镇流动和转移;积极鼓励农
村剩余劳动力发展二、三产业,增加二、三产业收入,拉动农村经济增长。同时,加强农牧民外出务工的引导和服务力度。要继续加大农村劳动力转移力度,提高农牧民外出务工的人数,保持农牧民工资性收入总量的较快增长。同时,加强对农牧民工权益的保障,提高就业农牧民工工资待遇。金融部门也要给予资金支持,适度提高小额贷款额度。
3、加强对农资生产资料的价格干预和监管。农资供应部门要加强管理,规范供货渠道,保障供给。同时,要加强价格管理,规范价格行为,遏制农资价格过快上涨。要采取行政干预措施,对农资规定最高限价,实行提价申报、调价备案、规定进销差率和利润率,控制价格过度上涨,保护农牧民利益。物价部门要加强对农资市场价格监测,健全监测网络、完善监测体系,认真开展种子、农药、化肥等农业生产资料价格专项检查。
4、积极拓宽农牧民就业渠道,引导资金、技术、人才、资源向农村倾斜。从提高他们生产性收入方面入手,加强政策、技能、信息服务,为其就业、生产经营营造良好的环境,使其谋生手段得到增强,从而促进其收入的稳步快速提高。因此,提高农牧民培训的针对性和有效性,优化农牧民就业服务,帮助农牧民实现就业增收。加强农牧区劳动力资源的开发和培养,用培养新型的农牧民人才发展农牧区经济。根据全旗农牧区的实际情况,引导资金、科学技术等资源向农牧区倾斜,建立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长效机制。鼓励城乡间的良性互动,进一步增强农牧区经济的发展活力。
5、加快畜牧业产业结构调整,切实做好牲畜品种改良工作。我们要将牲畜品种改良工作作为畜牧业结构调整的一项重要措施来抓,积极筹措资金购进牲畜品种改良设备,通过设备的更新和增加,提高各个乡镇畜牧兽医站的工作效率和质量。通过引进优良品种、推广普及奶牛冷配,小畜人工授精、加强硬件建设、培养高技能人才和培养农牧民技术人才等方面的措施,使畜牧业结构逐步实现由数量型向质量型、效益型转变,努力提高牲畜出栏率。加强对基层畜牧兽医技术推广站的规范化管理,并指派专人负责冻精管理工作,保证冻精和各种器材物资的质量。在牧区牛、羊较为集中的地点建立固定和临时配种站点,购买帐篷搭建临时冷配点,实施统一改良,促进农牧业科技服务活动的全面开展。
6、进一步加强设施农业发展,温室和拱棚兼顾,通过推广优良品种、节水灌溉、测土配方施肥、病虫害综合防治等良种良法综合配套技术,强化万亩蔬菜基地无公害生产,推动绿色蔬菜生产,开展有机蔬菜生产示范,拓宽销售市场,扩大生产输送基地。积极组建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大力发展订单农业,农民按订单组织生产,企业和其他经济组织按订单实行保护价收购,促进龙头企业和其他经济组织与农户形成相对稳定的购销关系和利益联结机制。落实好鲜活农产品流通“绿色通道”政策,确保城乡之间、区域之间、龙头企业与基地之间的鲜活农产品流通顺畅。
第五篇:在增加农牧民收入、改善民生调研会上的汇报材料
在增加农牧民收入、改善民生调研会上的发言材料
拜什艾日克镇距县城18公里,有27个行政村,总人口大约有4万人,人均耕地面积约2.9亩,是一个典型的人多地少的大镇。近年来,在县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我们结合实际,在增加农牧民收入,改善民生方面做了大量工作,取得了一定成效。
一、在增加农民收入方面
因为我镇人多地少,没有其他资源,农民增收渠道单一,镇村两级财力紧缺,收支矛盾突出。所以,我们只能从发展林果业、扩大畜牧业、做好季节性劳务输出、利用交通便利的条件发展农家乐旅游等几个方面着手,增加农民收入。
一是在林果业方面,我们通过召开现场交流观摩会、组织培训等形式,全面提高农民干部的种植、管理技术,积极做好对农民的宣传工作,引导农民加大对林果业的投入,提高林果产量,实现农民增收。
二是棉花种植方面,我们主要是积极推广棉花膜下滴灌技术,提高棉花产量。
三是在畜牧业方面,我们突出抓好品种改良和动物病防治工作,通过“以奖代贴”的贴息贷款方式,鼓励发展规模化养殖,因为地少,只能利用林带、边角地等地块种植饲料,解决牲畜饲料难问题,努力实现每家每户都要有畜禽,增加养殖效益。
四是在发业劳务输出方面,我们一方面做好季节性劳务输出,比如在拾棉花用工紧张期间,我们把家里地少,劳动力充足的农民,有组织地在就近村,或本县其他乡镇进行输出。去年收花费达2元多时,这些人不出县城就能挣到钱。另一方面,把年青人通过县职业学校进行培训,让他们掌握一定的技术,输出到县上的一些用工单位或鼓励自己创业,增加收加。
五是在发展旅游业方面,我们利用距阿克苏近、交通便利的条件,在果园、老大河边搞起农家乐,做一些农家饭,吸引外边人来度假,增加农民收入。
二、在改善民生方面
当前,农牧民群众最关心的是道路、住房、就医、土地平整和灌水等问题。我们紧紧抓住国家政策,深入动员宣传,不折不扣地落实到位。
一是在乡村道路建设方面,我镇基础设施较差,许多村组之间还是土路,所以,从去年开始,我们主要利用“一事一议”筹资筹劳的方式,对所有村组道路进行铺沙,能争取项目资金的,积极争取项目进行铺柏油路,改善农民出行难的问题。但目前不光是拜什艾日克镇,包括全县其他乡镇,乡村道路在全地区都很差,县财政很有困难,建议上级能为我县多增加乡村道路建设项目。
二是新农村建设方面,我们主要围绕富民安居、扶贫开发和“五清五改”工程建设,加大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投入,加快富民安居房建设,改善农民居住条件。目前,每户抗震房补助达26000元,大多数农民积极性较高。但我镇贫困户、困难户较多,在当前较高的建材市场下,补助的26000元还不够,我们缺少资金支持,这些低收入家庭确实没办法投入,所以建房有困难。建
议上级部门在进行抗震房补助时,能分最低限额,按照家庭收入标准,适当提高贫困家庭补助标准。
三是在就医方面,我们加大宣传力度,推进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和新型农村养老保险等工作,努力实现应保就保,提高覆盖面。但农村卫生事业仍然薄弱,新型卫生服务体系虽然已经建成,建设标准和基层卫生队伍的整素质能力还较低。望能进一步加大医疗设施投入力度,加强医疗队伍培训,提高他们业务技能。
四是土地平整和农田灌水方面,因为我们镇盐碱地较多,许多土地高低不平,灌水也存在一定问题。所以,近几年来,我们只能通过国家项目进行平整和防渗渠建设。但这些项目很有限,希望能进一步加大农业基础设施投入,进一步加强土地平整和防渗渠建设力度。
五是在推进农村社会事业发展方面,主要是巩固教育“两基”成果,加强“双语”教学,落实计划生育奖励优惠政策,实施防病、改水、改厕和沼气入户等工作。但在落实这些工作中,部分农牧民群众的素质不高,认识还不到位,所以我们须进一步加大宣传力度,转变思想,让他们真真看到国家好政策。
六是农村生态环境问题方面,乡村都没有污水、垃圾处理设施,望上级能结合小城镇建设工作,进行合理规划,完善乡村环保设施。
七是由于历史原因,部分矛盾纠纷还未得到根本解决,信访问题时有发生。望能严格落实信访“三级终结”制度,加强对无理、闹访的处理力度,保证社会和谐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