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对增加农民资产性收入的思考
农民从贫困到温饱,从温饱到基本小康,再从基本小康到全面小康,是一个渐进的、动态的过程。随着工业化进程的加快推进,农民收入单纯依靠农业收入、劳务收入、工资收入的增长,其空间已经越来越小。提升农民收入水平,尤其是增加资产性收入面临着许多新的课题。
一、**县农民收入现状分析
近年来**县牢牢抓住招商引资、项目投入、全民创业、亿元企业群打造、载体建设等重点工作不放松,全县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进入改革开放以来速度最快、质量最好的时期。gdp年均增长14.8%,三次产业结构已由“九五”末的27.1:37.5:35.4,调整为16.3:51:32.7。在全国县域经济社会发展综合实力排名中县位列124位,进入全国县域经济基本竞争力和中小城市综合实力双“百强县”行列。
经济的快速发展有效推动了农民收入的增加。“十五”期间,全县农民人均纯收入年均增幅8.1%,2006年农民人均纯收入达5900元,增长11%,增幅连续三年呈两位数增长。从农民收入来源来看,“十五”期间,全县农民全年家庭人均总收入分别为5882元、6047元、6082元、6775元和7050元,其中资产性收入(包含了家庭经营收入、财产性收入、转移性收入)占比分别为61.7%、58.8%、56.9%、56.6%、51.5%,呈逐年下降趋势,五年占比下降近10个百分点,而工资性收入则呈逐年上升趋势,占比分别为38.3%、41.2%、43.1%、43.4%、48.5%。2006年全县农民全年家庭人均总收入为7789元,其中资产性收入和工资性收入占比分别为52.5%和47.5%元,资产性收入占比略有上升,但总体上仍呈下降趋势。
二、制约农民增加资产性收入的主要因素
通过以上分析不难看出,全县农民增加资产性收入空间还很大。结合农村实际状况,目前制约农民资产性收入增加的主要因素有:
1、对农民现有资产的保障力度不够
城市化和工业化过程中,农民的农村集体所有土地被强制低价征用,本来应当属于农民的土地收益,很大程度上成了开发商的巨额利润、地方政府的财政收入和用地单位的低价资产。改革开放以来,工业化和城市化从农村征地中获取的价值10万亿以上,而返回给农民的不到7000亿。这些巨额资金,变成了马路,变成了住宅,变成了办公楼,变成了政府的开支;而没有变成能使农民致富的农村及小城镇中的小店铺、小加工厂、小餐饮店、运输工具等创业方式。另外,农民的土地,包括宅基地,不能随意转卖,不能抵押,不能入股办企业,农民拥有的巨大资产,无法变为资本发挥效益。在东亚国家中农民利用土地和土地上的商业用房和厂房等可以获得收入,并且占比较高,许多农民创业的资金积累,就来自于资产性收入。而我国,巨额的土地资产不但没有使农民致富,而且还因低价征地使许多农民成为“三无”农民,成为一个致贫的因素。因此,农民现有资产因缺乏强有力保障,对增加农民资产性收入的作用微乎其微。
2、监管环境造成农民资产性收入空间的压缩
资产性增收致富是中国农民最艰难的一条道路。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上世纪80年代和90年代前期,农民创业是全国创业的主力。当时政府部门对农民办企业监管并不严格,靠收费吃饭的政府部门少,收费罚款供养的行政执法等人员比现在少。一些非正规创业和就业空间较大,农民创业活动活跃。而进入上世纪90年代后期,政府管理越来越严格,一些适宜于农民致富的,如临时运输、小商小贩、自产自销、简单服务等非正规创业已经没有发展的空间了。一旦登记成正规的个体、中小运输、商业、服务等等企业后,由于农村、农业地区、经济不发达地区市场的不稳定、不持续和规模狭小等因素,数量大、规模小、不正规的创业和就业就被抑制了。
3、农民自身素质的制约
农民本身素质不高是导致农民资产性收入占比较低的一个重要因素。据统计,我国农民的平均受教育水平仅仅为7年。受教育水平低,影响到农民了解、学习和掌握新技术的能力、进行农业结构调整的能力,这样就不能最大限度地使现有资产增值。
三、**县农民增加资产性收入的几个范例
1、实行农村集体资产产权制度改革增加农民收入
城东镇泰宁村是**开发区所在村,大部分土地被征用,农民失去土地;村级经济基础较为雄厚,但是产权不够明晰。根据以上情况,泰宁村从有利于集体经济持续发展,有利于不断增加农民收入,有利于农村社会稳定的角度出发,进行了集体资产产权制度改革。认真清产核资,科学确认股民、股权,全村确认股民3943人,人均持股6398元,按组所在资产每人留1000元作为宅基地土地平整费用外,其余资金均作股金分配到股民,村股份合作社当年各项收入减去支出及管理费5%,余额提取公积金、风险金,20%用于扩
第二篇:对增加农民收入的一点思考
对家乡农民增收的一点思考
作者:程杨高二(18)
辅导教师:翟军 宣城中学
我出生在如诗似画的江南小镇,生长在中国绿茶之乡郎溪县,虽然我的家乡是一个贫困的农业县,但我热爱它。随着年龄的增长,也由于父母亲的工作职责,耳濡目染,我对“农业、农村、农民”逐渐有了一个较为系统的认识,不时有一种要写点什么的冲动。党中央提出要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这是一个催人奋进的目标,实现这个目标的重点、难点在农村,关键是增加农民收入。改革开放以来,我县农村经济有了长足的发展,城乡居民生活水平随经济的发展也有了很大的提高。党的十六大报告就明确提出:“要在本世纪头二十年,集中力量,全面建设十几亿人口的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为此,我们必须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战略高度来重视和解决“三农”问题。下面本人就当前农民增收问题谈点粗浅看法:
一、农民增收存在的问题
近年来,农民收入增长缓慢,已成为社会问题。突出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一是农民文化素质偏低,他们很难对诸多的市场供求信息做出较准确的判断,不能将先进的科技成果和先进技术运用到生产经营中去,迅速转化为生产力。二是农民的组织化程度低,农户的生产经营成为过于分散,处于“各自为战”的状态,要在这点土地上实现农业现代化是根本做不到的。三是农业技术人才匮乏,落后的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体系与现代农业生产要求不相适应,严重阻碍了农业技术成果的转化和农业科技的普及和推广。四是农业信息资源的开发利
用及服务水平低,不能满足农业信息化发展的要求,农业面对充满风险的市场只能凭经验、凭感觉做出经营决定,有很大的随意性和盲目性,其结果是投入多,效益少,有时甚至连成本也难收回,增收无从说起。
二、农民增收的对策
(一)培育主导产业,调整农村产业结构增收
培育优势主导产业,调整农村产业结构是增加农民收入的基本途径。一方面,要依托主导产业和特色产业,优化区域布局,促进优质高效农产品向优势区域集中。就我县而言,在水源充足区域保证水稻农作物种植面积外,应重点推进茶叶、水果、烤烟等经济作物种植,加强无公害绿色食品种植,引导畜牧业、渔业养殖,逐步形成“一村一品”,做大做强主导产业。另一方面,以市场为导向,依托资源优势,合理引导、配置农村劳动力资源,力争用5年时间,农村劳动力实现三个转移:即三分之一的农民从事种植业,三分之一的农民从事畜牧养殖业和多种经营生产,三分之一的农民外出打工或发展二、三产业。以劳动的合理配置促进产业结构的不断优化、产业化经营水平不断提高、规模经营不断扩大,从而实现农民收入多元化。
(二)加强教育和培训,提高农民素质增收
提高农民素质是进一步增加农民收入的关键。实践证明,在收入分配领域,受教育水平越高的人收入也越高。劳动者素质的高低与其教育水平有关,对广大农民而言,通过教育和培训提高其素质和技能,就会改变其就业和收入状况。据资料介绍,我国农民在校时间每增加一年,其收入就可增长3%-5%,如第一产业从业人员受教育水平
达到城市人口受教育水平,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可缩小15-20个百分点。为此,我们必须采取一切措施,千方百计地提高农民素质。近两年来,我县成立各种培训中心和培训基地,每年投入培训经费近百万元,免费培训出具有各种专业技能的劳动者2万余名,成立专门机构,与用工企业联系,两年来输送学员到江、浙等地打工,占全县农村劳动力的26%,实现劳务收入2.6亿元。
(三)提高农民组织化程度,发展适度规模经营增收
提高农民组织化程度,把千家万户的小生产与千变万化的大市场连接起来,是农民回避市场风险、实现增效的重要措施。一是根据农业生产特点及各地实际情况,大力组建“公司+协会+农户”式的农村经济合作组织。二是在长期稳定农村联产承包责任制基础上,根据依法自愿有偿的原则,建立土地使用权合理流转制度。三是提高农业产业化水平。首先要引龙头,通过招商引资把龙头企业引进来;其次要使龙头充分发挥资源优势,实现规模经营,增强龙头企业的牵动和辐射能力;再次要扶龙头,通过完善政策,为龙头企业创造宽松的发展环境,形成群龙起舞的大好局面。
(四)加大资金投入,改善农民的生活保障和基础设施
近年来,政府出台了一系列的惠农政策,如免征农业税、建立农民医保体制、种粮补贴、免收农村学校九年业务教育学费等。但农村农民的生产生活基础设施还相当落后,“村村通”工程农民集资部分在少数村因难筹集未能实施、农资价格逐年攀升等问题都需要国家拿出大笔资金解决。
第三篇:对增加农民收入的思考
《中共中央、xx关于促进农民增加收入若干政策的意见》极大地鼓舞了农民的积极性,为农业增效、农民增收提供了更为有力的保障,增加农民收入是农业和农村经济工作的出发点和依托,我们要从实践“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充分维护广大农民的根本利益,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的高度出发,认真地贯彻实施“多予、少娶放活”的方针,努力探索促进农民增收的新思路和新方法,全面贯彻落实中央关于促进农民增收的各项政策措施,加快制订农民收入持续稳定增长的有效机制,实现农民收入的较快增长,按照统筹兼顾、协调发展的工作要求,进一步促进农民收入的快速增长,我们认为:s0100
一、要认真落实促进农民增收的各项政策,进一步加大政策增收的工作力度。
认真贯彻落实《中共中央、xx关于促进农民增加收入若干政策的意见》,用足用全用好各项政策措施,大力促进农民增加收入。继续推进农村税费改革,巩固和发展税费改革的成果,进一步减轻农民的税费负担,为实现城乡税制的统一创造条件。同时要深化粮食流通体制的改革,全面放开粮食收购和销售市场,实行购销多渠道经营,真正把党在农村的各项方针、政策落实好,从而进一步改善农民增加收入的政策环境。与此同时,进一步落实好中央提出的“国债和新增财政资金的使用,要重点落实向‘三农’倾斜”的政策,积极争取和促进各级财政加大对农业和农村的投入力度,强化对农业的支持保护,不断提高农民增收的基础保障能力。
二、要强化对农民工的培训与服务,进一步增加农民外出务工的收入。
抓好农民外出就业的指导、协调和服务工作,为农民提供转移就业的信息,加强对农村劳动力合理流动的监控,防止盲目流动和上当受骗,从而促进农业富余劳动力的有序流动。各级组织要积极主动配合相关部门清理和取消针对农民进城就业的歧视性规定和不合理收费,及时兑现农民工工资,维护好农民工的合法权益,逐步建立城乡劳动力平等就业工作的有关制度。要进一步强化农民工的培训和农村劳动力的职业技能培训和技术鉴定等工作的力度,根据市场需求和农民的意愿,进行定点、订单、定向培训。根据各地特点,围绕用工量大的工业、建筑业、服务业等行业,依据不同的工种、岗位对从业人员的基本技能的要求,努力做好对他们的培训和各项服务工作。
三、要向种养业的深度和广度进军,进一步挖掘农业内部的增收潜力。
我们要依靠科技,面向市场,努力发挥比较优势,进一步加大农业结构调整的力度,按照优质、高产、高效、生态、安全的要求,大力发展优势农产品和特色产业,千方百计打牢农民增收的基矗努力做大做强粮食产业,加快发展经济作物特别是特色产品和园艺产品,积极培育种植业的新的增长点。要大力发展养殖业,积极推进专业化和规模化生产,积极发展集约化经营,进一步提高产品的市场竞争力和经营效益,充分发挥畜牧水产业的增收作用。大力推进农业科技进步,转变农业的增长方式。切实强化农产品的质量安全,加强动物防疫和重大病虫害的防治力度,落实防汛防旱的各项措施,不断提高抗灾救灾的能力,从根本上切实减轻农民的损失。
四、要大力发展农村二、三产业,进一步拓展农业的外部增收渠道。
要充分利用好农村的各种自然资源和生产要素,大力发展农村的非农产业,积极发展小城镇和区域经济,进一步搞活农村经济,努力增加农民的非农收入。积极发展农产品加工业,积极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加快乡镇企业的改革和调整力度,大力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搞活农村非公有制经济,努力增加农民的就业渠道。同时要进一步加大农产品的促销力度,健全农村的市场体制,搞活农村商品流通,改善好农民增收的市场化环境,让农民真正得到实惠。
总之,解决农业、农村、农民问题是全党工作中的重中之重的工作,增加农民收入又是我们党的核心工作,其意义重大,任重道远,让我们紧密团结在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周围,认真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坚定信心,奋力开拓,扎实工作,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而做出新的贡献。
第四篇:大力提高农民工资性收入 促进农民增收
大力提高农民工资性收入 促进农民增收
“三农”问题的核心是农民问题,农民问题的核心是收入问题,可见,农民收入问题非常重要。在这里就促进农民增收的有效途径是增加农民的工资性收入做一粗浅分析。
一、现阶段我镇农民收入的主要来源及构成情况
近几年来,在一系列惠农支农政策的实施下,我镇农民收入持续增长,农村经济进一步发展。从调查中可以看到,我镇农民的人均纯收入从2000年的1905.6元增加到了2009年的3180.9元,增长了1.67倍,增速超过了全国平均水平。从我镇农民收入结构来看,有以下特征:
(一)家庭经营收入目前仍然是我省农民收入的主要来源
从表一可以看到,家庭性收入仍然是我省农民收入的主体,基本上占到农民人均纯收入的50%以上,尤其是家庭经营中种植业和畜牧业的收入占到很大的比重,大约占到了35%以上。但家庭经营收入尤其是种植业收入所占比重过高,不利于我省农民增收。首先,我国的一个基本国情就是人口多,耕地少,人地关系十分紧张,我省也不例外,靠自己的一亩三分地来实现富裕是不可能的;其次,家庭经营收入主要依靠种植业和畜牧业收入为主,受生产条件、气候因素的影响大,表现为生产风险大、收益不确定,以农业收入为主要来源的经营收入也就呈现了增长的弱势,决定了农民收入增长质量不高,增速不快,丰年增收,灾年减收的局面。因此,单靠家庭经营收入的增长实现我省农民收入的真正提高是不现实的。
(二)工资性收入对我省农民收入的贡献越来越大
虽然家庭经营收入在我省农民收入中占有主要的地位,但是我省农民的收入增长出现了一些新的变化,那就是工资性收入在农民人均纯收入中所占比重在不断加大,而家庭经营收入比重则在下降,即我省农民收入结构发生了一些变化。在表一中,我省工资性收入所占比重从2000年的38.1%上升到了2006年的43.21%,上升了5个百分点,家庭经营收入却从58.44%下降到了51.02%,下降了7个百分点。而从表二的农民收入增量贡献率来看,工资性收入对农民收入增长的贡献率已经超过了家庭经营收入的贡献率。在2005年,我省工资性收入增量对农民增收的贡献率达到了63.25%,2006年达到了67.68%,而家庭经营收入增量的贡献率由22.03%下降到了20.43%。工资性收入成为我省农民增收的新的亮点。
二、工资性收入是造成农民内部、地区差距的重要因素,是增加农民收入的重要来源
(一)工资性收入是造成我省农民内部、我省与发达地区差距的重要因素
通过对表三的分析可以看到,我省高收入组农户的工资性收入占到总收入的30.37%,低收入组农户的工资性收入占到收入的13.72%,两者相差16个百分点。这说明:农户的收入越高,工资性收入发挥的作用越大;相反,农户的收入越低,工资性收入低,对家庭经营收入的依赖性大,尤其是对种植业收入的依赖程度很高。正是由于低收入农户对农业增产增效的依赖程度高,才使得农业形势对低收入农户增收的影响程度更大。因此,提高我省低收入农户的工资性收入显得更为迫切和重要。同时,工资性收入也是拉大我省农民与发达地区差距的重要原因。近几年来,我省农民的收入有了很大的提高,但是由于我省农民的收入来源主要还是靠农业内部收入,外部增收空间不大,与发达地区农民收入的差距逐渐拉大。如表四,从农民纯收入的绝对额上看,东部远远高于我省,两者相差约2000元,我省仅为东部的61%。从农民收入的结构看(如表五),工资性收入、家庭经营收入、财产及转移性收入的比例,东部大约为48:43:9,我省大约为43:51:6。可以看出,造成我省与发达地区差异的重要原因就在于东部农民的工资性收入所占比重较高,我省则恰恰相反。因此,要增加我省农民的收入,缩小我省与发达地区之间差距主要还是要靠调整农民的收入结构,增加农民的工资性收入。
(二)工资性收入是促进农村发展、增加农民收入的重要来源工资性收入的增长,可以给农民带来现金收入的增长,用来改善农业生产条件;可以有效缓解人地关系紧张的局面,实现家庭经营的规模化,从而整体提高农民收入;可以启动农村消费市场,扩大内需,繁荣农村经济;可以促进城乡统筹发展,有利于城乡一体化进程。
三、制约我省农民工资性收入增长的主要因素
(一)劳动力素质低
在我省,农村劳动力资源整体素质不高。目前,我省农村人口平均受教育年限只有7.3年,仅相当于初中一年级的水平。据2100户农村住户调查资料显示,2005年,全省农村劳动力文化程度文盲半文盲占
3.2%,小学文化程度占21.3%,初中文化程度占62.5%,高中以上文程度仅占13%。全省农村劳动力的文化水平还介于小学和初中之间;从专业技术素质看,全省农村2100户调查户中,接受过专业培训的人数仅581人,占农村劳动力总数的10%。农村人口文化素质低,加大了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难度,降低农民外出务工收入。
(二)我省非农产业发展滞后,导致农民向非农产业就业困难
东部发达地区农民收入高的原因主要就在于东部非农产业发达,据统计,东部地区非农产业产值占全国非农产业产值的1/3。在我省,近年来虽然大力调整农村产业结构,但农村三次产业中二三产业的发展仍显不足。据国家统计局山西调查总队农村住户抽样调查资料显示:来自非农产业收入所占比重仅为37%,远远低于发达省市,比如比北京市低19个百分点,比浙江省低12个百分点。
四、大力提高农民工资性收入的几点建议
(一)提高劳动力的知识技能水平
主要从提高劳动力的受教育程度、技能、劳动安全与保护、法律知识培训等方面着手。在技能培训方面,紧紧围绕县域支柱产业,根据不同市场需求和不同层次,开展多种形式的有特色、有针对性地职业教育和技能培训活动,力求做到供需结合,找准出口,实现就业,努力打造具有特色的县域劳务优势品牌。比如在东南沿海城市,由山西人自己创办的“九毛九”面馆,经过10年的发展,已拥有近10家分店,目前,“山西的面食师傅”在上海、广州等地已成为家喻户晓的品牌。除此之外,吃苦耐劳的山西泥瓦匠已占领了西部建筑市场等等。
(二)大力发展具有特色的县域经济,充分发挥政府的产业政策导向作用,紧密结合本地特色、深度挖掘,培育新的产业支撑点,对县域经济特色产业项目给予专项支持
制定优惠政策和扶持政策,促进本地乡镇企业的发展,鼓励农村能人进行创业,同时加大招商引资力度,结合产业转移,通过制定一系列的相关政策和法规,承接东部地区产业的转移。
(三)增加务工劳动力的工资水平和福利
据调查,十几年来,随着国民经济的增长,城市职工的工资也有了较大幅度的提高,但是农民工的工资几乎原地不动,廉价的劳动力苦干一年的工资还抵不上他们亲手所建的一平方米楼房值钱。因此,政府在此应发挥维护公平的职能,提高按劳分配的份额,要让农民工的工资报酬能够随着国民经济的增长不断提高,并且让劳动者的福利状况也随着经济的发展而不断得到改善。比如改善农民工的劳动条件,解决农民工的劳动安全、劳动时间问题,逐步把农民工纳入到社会保障体系中来,保障劳动者的合法权益不受侵害等等。
第五篇:收入证明样本 资产证明
个人经济收入证明
___________ _信用卡中心:
兹证明_________(身份证号)为本单位职工,已连续在我单位工作______年,学历为 毕业,目前其在我单位担任____________职业。近一年内该职工在我单位平均月收入(税后)为___________元,(大写:____万____仟____佰____拾____元整)。该职工身体状况____(良好、差)。
本单位谨此承诺上述证明是正确、真实的,如因上述证明与事实不符导致贵行经济损失,本单位保证承担赔偿等一切法律责任。
特此证明。
单位公章
****年**月**日
单位名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单位地址: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单位电话: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经 办 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职业、收入证明
______ ______信用卡中心:
兹有 同志,性别,身份证号码(军官证,护照)号码:,自 年 月 日至今一直在我单位工作,与我单位签订了劳动合同,合同期限为。目前在 部门担任 职务,税后月工资、薪金所得为人民币___________元,(大写:____万____仟____佰____拾____元整)。
特此证明。
单位公章(或人事劳资章)年 月 日
1、单位名称:
2、单位地址:
3、联系电话: 邮政编码:
4、人事(劳资)部门负责人姓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