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农民进城的思考(精选五篇)

时间:2019-05-15 13:18:41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对农民进城的思考》,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对农民进城的思考》。

第一篇:对农民进城的思考

对农民进城的思考

摘要;农民进城,为农村居民生活质量的提升创造了千载难逢的历史机遇。从长远看,符合农民的根本愿望,也符合社会发展的一般规律。但农民进城还存在不少问题,如何解决城镇化过程中的农民问题,最大限度地维护好、实现好、发展好农民的切身利益,是一个事关城镇化进程能否胜利推进的重大课题。

关键字:农民进城,生活状况,动因,障碍,政策建议

正文:

农民进城的基本生活现状

一、城市边缘人是进城农民的总体特征

进城农民离开了农村,选择进城谋生、居住,已经成为城市居民的一个组成部分,工作、生活的形态上已经开始和城市居民接轨,但并未完全转化为城市居民,他们与农村的关系是离而未离。从数据上分析,一方面他们的生活已经基本上和城市居民接轨,居住条件虽差,但一半以上的户在楼房居住,家庭主要设备拥有量虽低于城市居民,但远高于农民,厨房使用燃料以液化石油气为主,与城镇居民的使用比例基本相同;另一方面他们当中的绝大多数人仍保留了农村户口,绝大多数人希望进城后继续保留农村土承包地。总体上他们是属于居住在城里的农村人,农民中的城里人,是一个城市边缘人群体,完全融入城市还需要一定的时间。

二、吃苦耐劳和乐观向上是进城农民的基本品质

和社会其他人群相比,进城农民面临着更大的生存压力,但他们能克服各种困难,逐步的在城市这个陌生的环境下站稳脚跟,这首先得益于他们那种吃苦耐劳和乐观向上的精神品质。他们的平均收入水平、消费水平、居住条件等都低于城市居民的平均水平,创业环境也和城市居民有一定的差距,但他们在总体上没有什么怨言,精神面貌大多是积极的。

三、创业艰辛是制约农民进城的主要门槛

创业是农民进城的主要目的,也是他们在城市立足、生根的根本途径。但农民进城后,在创业中面临着极大的困难。从就业结构上看,务工户比例仅30%,充分说明工作岗位难找,农民进城大多需要拥有一定的资本积累,进城门槛高;从他们的经营状况和薪金收入看,都不甚理想,私经营者主要从事第三产业经营,注册资金在5万元以下的达50%,;而务工者也大多从事简单的体力劳动,工作强度大,收入水平较低。

四、体制障碍是农民进城后一系列困难的根源

农民进城后,面临着许多的困难,着重是住房、社保和因户籍关系引发的子女就学问题,造成这些困难和问题的深层次原因是体制障碍。住房是最大的问题,这和他们的经济收入水平有很大的关系,绝大多数的进城农民在住房消费上是有一定购买力的,他们虽难以承受商品房的消费,却具备购买经济适用房的能力,但户籍等体制性因素成了他们享受经济适用房政策的门槛,住房困难问题与其说是经济条件的原因,毋宁说是体制性障碍所致。子女就学是排位第二的问题,症结就在于户籍,由于进城后没有办理农转非落户,子女就近入学的愿望就面临着借读费和择校费的阻挡。农民不愿失去原承包土地权属、集体资产收益分配、农村自建房、计划生育政策等利益,因此不愿把户口转入城市。

农民进城的原因

农民为什么要进城?基本的原因当然是提高收入。中国经济结构是典型的发展中的二元经济,即同时存在落后的农业部门和以工业、服务业为主的现代城市部门。农业部门生产最重要的生产要素——土地,在土地给定的情况下,发展中国家的农业劳动力必然是过剩的。而在城市经济中,特别是工业和服务业,决定经济增长的关键要素是资本而非土地,资本的增长是无限的。这就决定了通过工业和服务业的增长来吸纳农村剩余劳动力,是农业劳动力提

高收入的主要途径。农民进城能够提高收入的另一个因素还在于,工业和服务业发展中的规模经济。对农民工来讲,他们进城时首先考虑进大城市是人之常情,因为这里收入更高,机会更多。与此同时,当他们离开农村和农业,进入城市,对农业部门也是有好处的。只有当大量农民转出的时候,剩余农民才可以在拥有更多人均资源——特别是土地——的情况下,逐步实现规模经营,从而提高收入。

农民进城的第二个原因是为公共服务。大量的公共服务提供是建立在地方财政基础上的,这就造成公共服务在城乡和地区之间有非常大的不均等。到大城市以后,农民工可以部分地分享这种服务。现在中国公共服务的享受有一部分是与户籍挂钩的,比如教育和医疗;但也有很多公共服务无法与户籍挂钩,比如说地铁、城市绿地、文化设施等。在大城市,公共服务的分享也可以提高生活质量。

农民进城的意义及所遇到的障碍

尽管农民进城会造成荒地现象、产业回落后,农民工定难适从等社会问题,但城镇化积极意义不可否认。

(一)增加了农民的收入,提高了农民的生活水平和自我发展能力。(二)推动了工业化、城市化进程,促进了城市经济的繁荣。(三)转变了观念,从根本上提高了农民素质。(四)加速了土地流转,促进了土地规模经营,推进了农业产业化。

当然,制约农民进城的因素依然存在。1发展水平的制约。经济的不发达,弱化了城市的集聚功能,难以更大规模地吸纳农村剩余劳动力。同时,乡镇企业的萎缩,也影响了农村劳动力到城镇就业。

2观念上的束缚。一是满足现状、小富即安。多数农民都可以靠耕种土地解决温饱问题,外出求生存的紧迫感和危机感不强。二是怕背井离乡。三是怕担风险。多数农民缺少风险意识。出外做事怕上当受骗,怕不安全。四是怕吃辛苦。

3.素质技能的限制。其一,文化程度低,进城农民知识结构也不完全适应城市企业的需要。其二,专业技术、技能低。农村劳动力受过中专以上教育的仅占农村劳动力总数的1.1%。其三,诚信度低。其四,掌握法律知识少。不会用法律武器来保护自己。进城农民受骗上当、干了活要不回工资的现象屡屡发生。

4.体制障碍。目前城乡二元管理体制和相关政策,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农民进城。其一,户籍制度限制,开户籍限制在落实上也仍然存在诸多问题。其二,用工政策限制。一些城市为了安排下岗职工,排斥农民进城就业。其三,教育体制限制。县城以上的城市适龄儿童上学多按户口所在地划分学区,进城农民的子女还不能就近上学。其四,城市管理限制。城市的一些管理部门和工作人员仍有歧视农民现象。一些没有户口的进城农民享受不到公共福利待遇,却要办理交纳各种证件和费用。其五,农村土地流转机制与城乡社会保障体系不健全,也是障碍农民进城的深层次原因。

5.就业环境不够优化。当前最突出的有三个问题:其一,想进城,无门路。主要是缺少市场信息。能够真正为农民进城务工经商开展服务的劳务中介组织还不多;县、乡政府也不能及时准确地为农民提供劳务信息和寻找就业岗位。其二,想提高,无条件。目前,城市职业、技工学校还没有完全面向农民招生;受财力制约,地方政府也拿不出更多的经费系统地培训农民。所以,多数进城农民只能靠出卖体力挣钱。其三,缺少法律援助,挨欺负,无人管。一些劳务输出管理机构、规章制度和配套设施尚未建立起来;农民进城就业签订的劳务合同还很不规范;劳动、公安、司法部门还没介入进城农民的合同纠纷。

针对农民进城的思考和建议

1、建立城乡统一的劳动力市场。为促进农村劳动力进城务工经商,必须冲破城乡分割的二元就业体制,实现城乡劳动力市场的一体化。在户籍制度改革基本完成后,城乡分割的二元就业体制的负面作用更为突出。为此,要加大体制改革的力度,建立起城乡统筹的就业制度,取消对劳动力就业的各项不合理限制,对城乡劳动力实行统一的劳动管理,提供统一的就业服务。目前尤要注重规范劳动力市场,建设覆盖城乡的劳动力市场的信息网络。

2、尽快建立适应进城农民工的社会保障制度。进城农民工享受的社会保障不够已经成为影响其稳定性的主要障碍之一。在进城农民中建立社会保障制度,重点是社会保险,有条件的地方可实行最低生活保障。而社会保障的重点又在于失业、工伤、医疗保险以及养老保险。至于经费来源,除坚持国家、单位、个人分担原则外,可尝试采取土地换保障的作法。

3、努力为进城农民工排忧解难。在市场经济格局下推进城市化,并不意味着政府在农民进城问题上可以缺位,相反更需要政府提供各种各样的帮助。目前尤要注重帮助解决的问题有:提供劳动力职业技术培训教育服务;提供维护正常的劳动关系的服务;提供小额贷款和市场信息服务;为其子女提供受教育机会的服务等。此外,各级政府尤应着力推动社区建设和农民工自组织建设,以帮助农民工适应城市生活,维护自身权益。

参考文献:

郑杭生《重视和发展城市农民工的社会保障事业》中国社会学年会论文 1994

陆益龙《户籍制度:控制与社会差别》商务印书馆 2003

陆益龙《 超越户口:解读中国户籍制度》中国社会科学2004

郑成功《社会保障学:理念 制度 实践与思辨》北京商务出版社 2000,9

李培林《农民工:中国进城农民工的社会经济分析》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2003

第二篇:农民进城存

结合我国加快城镇化进程的实际情况,请你谈谈农民进城存在的主要障碍及解决措施。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农村发生了巨大而深刻的变化,这种变化推动着整个社会结构的变化,特别是城乡结构的变化。农民工成为中国社会分层中正在形成和发展的一个特殊社会群体,许多农民已经进入城市。与此同时,农民进城成为了人们关注的热点问题。快节奏的城市生活,可能会给进城的农民带来哪些障碍呢?农民进城就业的组织化程度较低

每年将有大规模的农民工从农村涌入城市寻找生活;每年在城市中也大规模的发生了许多农民工问题,但每年有很多问题被搁浅。数量的规模化没有形成组织上的规模化,这造成许多问题没有解决。由于农民工进入城市没有组织,进城后没有相应的组织体系加以管理,使农民工在求职,福利待遇和一些正当权益受侵害。与此同时,对于这些行为还无法得以解决。长此以往,农民工只是城市劳动力的流动,永远无法成为城市的一员,成为建设城市的一分子,这就使农民工无法真正进入城市。体制障碍

众所周知,城市居民在购物消费等方面的特权已经在市场经济的改革中逐步取消,但农业户口在就业,社会保障,教育,住房的方面仍存在某些事实上的不平等,仍然没有取消。因此,农民工难以融入城市的原因是制度不合理的结合。农民工在进入城市后由于缺少平等性的福利待遇;使他们缺少对城市的归属感和责任感,同时加剧了他们生活的困难度,这样随之而来的又产生了许多社会问题。农村土地改革不彻底

农民工与土地关系也阻碍了他们与城市的融合。在户籍制度松动的今天,中国却出现了农民工的“城市梦”和农民工“依赖土地”不愿放弃农村土地经营权并存的奇特背反现象。农民工虽然进城打工,但在家乡他们仍都有义愤土地,这是他们生活的最后保障。被城市接受的农民工,进城打工的目的主要是增加现金收入,而且只能是增加现金收入;如果收入不理想,他们便可以回乡种田。

4政府部门的宏观管理和服务体系不健全以及法律制度的不建全。

据被访者反映,他们在外务工的后顾之忧较多。比如,子女入学较为困难,没有当地户口,就必须要拿出比本地学生高出4000---5000元的入学费方能入学;90%以上的被调查人员未

参加过各类教育培训机构组织的职业教育和培训,在就业上面临择业难的问题;有94%的务工人员根本不知道“劳动保障电话咨询服务”的电话号码等等。这说明,虽然中央出台了各类促进农民进城就业的相关政策措施,但因某些具体部门执行不利,故农民就业的服务体系尚未形成。

那么为了让农民能更有效地,真正地,更好地进入城市。我们因该怎么做呢?加强农民工管理主体的建设,设立城乡农民工代办处。

促进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特别是在引导农民进城就业上,尽管政府职能部门做了很大努力,尤其是订单转移的数量在逐年增加,但每年仍有大量的剩余劳动力在自发地盲目外出,常常导致较多的回流现象,造成了人力财力的浪费。因此,设立城市农民工代办处对实现农民工组织化是非常关键的。加强农民工职业技能培训

加大对农民工培训的投入,千方百计提高农民工的综合素质。劳务输出地和农民工就业地的政府及有关职能部门要建立符合农民工特点的培训机制,要在农民工培训上给予一定的人力、财力、物力和智力上的投入。要面对市场的需求,针对农民工自身素质的实际,进行文化知识和职业技能培训.加强法制建设,提高农民工法律意识

一方面建立和完善相关的法律、法规和政策,加强对农民工合法权益的保护,专门建立农民工法,让农民工问题的处理做到有法可依。另一方面要从维护农民工切身利益出发,利用各种形式向农民工传授有关法律、法规常识,使其能知法、懂法、用法,提高自我保护意识。4 加强农村土地政策改革

农民工一方面牵带一份土地,另一方面放弃土地耕作来城市务工。这不仅影响了农村现代化的实现,而且也阻碍了农民工更好地走进城市。因此,农民真正的融入城市必须切断其与土地的关联。进城务工人员必须放弃自己拥有的土地,当然这是一种有偿放弃。进城的农民工以合同的形式把土地的所有权和使用权转让给集体,由当地村委会统一承包给大农户实现土地规模化,机械化经营,而对于这些农民工每年可获得一定的补助。

农民工问题是一个当务之急的社会问题,也是“三农问题”的症结,也是城市化历程中的重要问题。农民工更好的走进城市是中国实现现代化,实现小康社会的重要一步。

第三篇:对漾濞县引导农民进城居住的思考

对漾濞县引导农民进城居住的思考

漾濞县委副书记张 晶

近年来,随着以核桃为主的绿色经济产业的发展,山区农民依靠产业发展富裕起来,“山盖坝”成为漾濞特殊的经济现象,部分山区群众已经具备到县城购房、建房的经济基础,加之城镇较为优越的生活环境、良好的教育条件和较宽的挣钱门路使农民进城的意愿强烈。但长期以来因受城乡分割体制制约,存在着户籍待遇、子女就学、各项保险、购房居住等一系列问题,农民后顾之忧较多。

一、影响农民进城定居的主要问题

影响农民进城定居主要存在以下五个方面问题:

(一)现行政策吸引力不足。现行的引导政策不够完善,对鼓励农民进城吸引力不强。

(二)进城农民管理的问题。农民两放弃进城后,缺乏相应的管理机构,农民应得利益没保障,直接影响农民进城积极性。

(三)文化程度低,专业技能缺,就业困难大。农村劳动力以初中文化程度者居多,整体受教育程度偏低,绝大多数农民都没有接受过正规的职业培训,只能从事建筑、运输、服务等强体力劳动,工作不稳定,收入不高。尤其对于长期生活在农村,文化水平较低,缺乏就业技能的大龄农民来说,甚至连竞争脏、苦、累的基础性岗位都困难。如果进城农民找不到工作,吃什么?怎么办?成为影响农民进城定居的关键因素。

(四)农民进城没活干。县内目前能够提供的就业岗位十分有限,农民进城面临着没活干的尴尬境地,这是制约和影响农民进城的重要因素。

(五)城镇承载能力不足,宣传力度不够。随着农民进城定居的人数不断增多,城区会越来越深地感受到人口增加带来的压力,教育、卫生、住房、就业、公共设施等问题将日益突出。在宣传发动上,群众对加快农民进城的理解和认识都不到位。

二、加快农民进城定居的对策建议

对加快农民进城定居,围绕漾濞实际,建议重点抓好以下六个方面的工作:

(一)健全激励机制,提高政策吸引力

要把健全激励机制作为吸引农民进城的着力点,用最优惠的政策引导农民进城,让农民“想进来”。一是做好县城的规划。抓住滇西中心城市建设的机遇,做好县城的总体规划,提高县城的承载能力,并逐步改善生产生活环境。二是做好住房保障问题。按片区规划建筑用地,以房地产开发为主要形式,开发建设基本满足进城农民居住需求的用房。建设相应数量的廉租房,使符合条件,但购不起商品房的进城农民能够进城。三是加强就业保障。建立政府引

导就业机制,将进城农民统一纳入城镇居民就业范畴,享受同等的就业和创业优惠政策。四是加强社会保障。对进城农民提供同等的城市社保、教育、卫生、文化等公共服务待遇。五是加快土地流转。依托漾濞核桃种植、畜牧养殖等优势产业,按照产权明晰和利益共享的原则,引导农民向专业合作社和种养大户有偿转让土地经营权,让农民以土地参股形式加入土地流转经营,保障农民既得利益,引导农民离开土地,进入城镇二次创业。

(二)坚持科学规划,积极推行社区管理

按照“科学谋划、合理布局、因地制宜”的原则,高起点、高标准、高质量的做好进城农民得管理工作。在农民进城居住的各个片区建立相应的社区服务中心,抓好进城农民的就业、就医、就学、参军、社保等各个方面管理工作,保障进城农民正当权益。苍山西镇党委政府要高度重视农民社区的管理,将其列入重点管理范围,保障各项政策措施及时宣传落实到位,加快进城农民向市民转变。

(三)搞好农民培训,提高农民就业能力

要充分发挥县职业中学的作用,通过办职业培训班、夜校、技术指导等方式,强化对进城农民的培训,提高农民素质,使进城农民“有技能”,提高农民择业就业能力。县财政拿出一定资金专门用于农民培训,参与农民培训的部门按照政策规定免费为农民提供更多培训机会。

(四)加大招商引资力度,拓宽农民就业渠道

引导农民进城定居,必须保障农民进城“有活干”。加大招商引资力度,着力引进一批大而强的劳动密集型企业,为进城农民广泛提供就业岗位。结合漾濞实际,引导农民群众做强做大核桃特色农业产业,不断拓宽山区群众从业渠道。积极发展生态旅游、餐饮住宿、房地产业等为重点的第三产业,广辟就业空间,吸引大批农民进城从事务工、经商等服务性工作。

(五)把握客观规律,尊重农民意愿

农民进城定居是一个庞大的系统工程,不可能一蹴而就。漾濞山区面积占98.4%,情况更为复杂,把握不好就会拔苗促长,伤害农民的积极性,所以要充分尊重农民意愿,探索更为宽松灵活的政策,鼓励农民进城定居。农民进城定居不是让农民到城里坐吃山空,也不是把农民聚在城里消遣,而是要让他们在更为广阔的天地里创造更多的社会财富,在享受城市建设成果的同时让自身得到更好的发展,因此对进城居住的农民,允许他们在进城定居的同时继续享受“三农”优惠政策,在山区继续搞种植、养殖和其他产业。并加快农村“村村通”公路建设和县乡道路的升级改造,形成县城辐射乡镇、村的三级路网结构。

(六)强化宣传引导,营造浓厚氛围

农民进城定居,要从提高农民群众思想认识着手。当前,山区农村中实实在在地存在着子女进城上学、进城创业发展、享受城市快速发展成果、老人随子女进城安享晚年等多种进城动因,之所以犹豫,是有后顾之忧。所以我们要以县级宣传部们和乡镇为主得深入开展形式多样的宣传活动,提高农民对优惠政策的知晓率,逐步推进农民进城定居。充分利用广播、电视、小册子、入户宣传等多种形式,大力宣传农民进城的重要意义、方法步骤、优惠政策、保障措施等,营造浓厚氛围。并要在县乡开通农民进城热线电话和咨询平台,随时接受群众咨询。

第四篇:对农村教师进城“热”的思考

对农村教师进城“热”的思考

近年来,一些地方陆续从农村学校选调中小学教师补充到城区学校。对于教师来说,此举可谓是一项“善举”,人人都有追求幸福生活的权利,希望能调到城市学校当教师是一种合乎情理的愿望,也是其人生价值的体现。可是这样一来,每年都有一批优秀的农村教师被调进城,这在客观上也的确调动了一部分农村教师的积极性。但对于农村教育而言,大量的优秀教师被选调到市区的举措,让很多农村家长忧心忡忡,担心孩子的学习会受到影响,渴望孩子就读的学校能留住优秀教师。

长此以往,农村教师向城市的单向流动所带来的弊病是显而易见的:

农村教育教学质量下滑。一些农村教师为了被“提拔”进城,把主要精力用在应付考试、提高考试成绩上,无心应对正常的教学工作,农村学校的教学质量受到影响。

增加了农村家庭的经济负担。由于优秀教师的进城,农村学生和家长对农村教育的发展看不到希望,为了孩子的未来,家长们省吃俭用,不惜花高费把自己的子女往城里送,不仅使农村家庭本来并不富裕的生活增加了更大的经济负担,而且也使一些城区学校不堪重负,“大班额”居高不下,并引发择校热。拉大城乡师资差距。优质师资的进城,使优秀教师越发集中到城市,农村的师资力量则越显薄弱,造成农村学校教师整体素质下降。而城乡师资水平的两极分化也导致了农村教育的不断萎缩,将使城乡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目标无法实现。面对农村中小学教师进城“热”的现象,恐怕不单单是掐断农村教师进城的路就能办到的,应该从源头上寻求破解之道,以防止农村教师的流失和短缺,从而促进城乡教育的均衡发展,更好的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服务。我认为:一是均衡配置教育资源,加大薄弱学校改造力度,切实缩小校际差距,切实加大农村教育投入,加大农村学校标准化和教师安居房建设力度,改善他们的生活条件和工作环境,提高农村教师的待遇,实行义务教育绩效工资向偏远农村倾斜机制,使他们安安心心的扎根于农村教育之中;二是完善农村教师培训保障机制,加大对农村教师的培训力度,加大投入,保障教师培训持续发展,设立培训专项经费,让农村教师进得来,留得住;三是建立城乡教师合理流动和城乡一体化的义务教育发展机制,统一城乡生均教育经费、办学条件和教师收入标准,在财政拨款、学校建设、教师配备和待遇等方面向农村倾斜;四是建立和完善对农村学校和教师的特殊激励机制,让农村和薄弱地区的教师有更高的待遇和发展机会;制定对农村教师特别是山区教师的配套优惠政策,发放岗位补贴、生活及交通补贴等;五是制定使农村教师优先享受职称评定等奖励政策,鼓励资教生到农村中小学支教,给农村中小学输入新鲜血液;六是组织城镇教师下派支教、农村教师上派研修和送教下乡等措施,逐步提升农村教师队伍的素质。

第五篇:关于镇坪县农民进城定居问题的思考

关于镇坪县农民进城定居问题的思考

作者:覃大鹏

近几年来,镇坪县紧紧咬定“发展绿色产业,建设人均强县,构建和谐镇坪”的发展战略,围绕“三个三分之一”(县城、集镇、扶贫新村分别居住两万人)城乡一体化规划加快发展,使县域经济实力明显增强,基础设施建设不断改善,城镇化步伐逐步加快,群众生活水平日益提高。但由于受交通、资金、地理位置等因素制约,工业落后、农业粗放、基础建设滞后状况还没有根本改变,鼓励农民进城定居面临不少挑战。抢抓新一轮西部大开发机遇,巧借陕南突破发展之力,充分吸收“三置换”(农村宅基地换城镇住房、农村承包地换城市社保、林地承包权换股份收益)等成功经验,探索制定适合贫困山区农民进城定居的城乡户籍管理、土地利用、产业发展、创业就业政策,让进城农民能够“进得了、稳得住、有尊严”,是党和政府的重大责任。

一、农民进城定居工作的障碍

——思想认识不解放,政策吸引力不够。一些干部认为,鼓励农民进城定居是工业化以后的事,镇坪作为一个工业“腿短”的贫困山区小县,城镇内尚有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忙都忙不过来,鼓励农民进城定居是不切实际的“大跃进”。不少农民也认为,现在宣传的鼓励农民进城定居的政策缺乏吸引力。“穷在闹市无人问,富在深山有远亲”。农村虽然落后一点,但有承包土地、房屋和林地做生活保障,农忙时在家务农,农闲时在外挣钱,不管收成好坏,保准衣食无忧。随着国家“三农”优惠政策的持续贯彻落实,农民的生产生活条件及

社会保障日臻完善,多数农民不愿“闯”,不敢“冒”,担心 “穷在闹市无人问”。

——文化程度低,专业技能缺,就业困难大。绝大多数农民都没有接受过正规的职业培训,只能从事建筑、运输、服务等强体力劳动,工作不稳定,收入不高。尤其对于长期生活在农村,文化水平较低,缺乏就业技能的大龄农民来说,甚至连竞争脏、苦、累的基础性岗位都十分困难。如果进城农民找不到工作, 吃什么?怎么办?成为影响农民进城定居的关键因素。

——城镇承载能力不足,制约农民进城定居。按照镇坪“三个三分之一”的人居规划,县城要容纳两万人左右,而现在县城常住人口不到一万人,县城的发展现状同容纳两万人的要求还有很大差距。现在人们就已经感受到:城区学校特别是小学校舍不足,活动场所狭小,教学设施落后,教学质量和教育效果令人担忧。随着农民进城定居工作的启动,城区会越来越深地感受到人口增加带来的压力,教育、卫生、住房、就业、公共设施等问题将日益突出。这些问题成为农民进城定居工作的软肋。

二、农民进城定居工作的思路

1、提高思想认识,摒弃落后观念。现在必须解决的一种思想认识问题是,认为农民进城定居是发达地区的事,镇坪开展农民进城定居工作是“赶新潮”、“瞎胡闹”。这种思想多存在于干部之中,其误区是看到事物发展的一般规律,而忽略了事物同样存在的特定条件下突变和跳跃式发展情况。反映在认识上,就是夸大了发展的不利条件,忽略了催生事物变化的有利因素。我国社会主义道路的选择、陕

南突破发展战略、镇坪生猪产业率先突破等成功事实无不证明,按部就班、四平八稳、消极被动的思维模式和工作方法对事业发展是有害的。把握机遇,迎难而上,是复杂条件下出奇制胜的法宝。当前,农民对进城定居并非没有兴趣,他们中实实在在地存在着子女进城上学、进城创业发展、享受城市快速发展成果、老人随子女进城安享晚年等多种进城动因,之所以犹豫,是有后顾之忧。因此,有针对性地破解难题,积极探索鼓励农民进城的途径和办法,并不是心血来潮,而是顺应挑战,主动作为。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内在要求,增加农民现实收入的重要途径,推进“三化”进程的必然选择。鼓励一部分有条件的农民先进城定居,腾出部分耕地等资源,通过流转,让有实力、懂技术、会管理、善经营的专业大户和龙头企业扩大产业规模,增加科技含量,才能从根本上改变传统农业的小打小闹,步入现代高效农业发展之路。同时,随着“人退林进”,减少深山人为活动,有利于更好的保护生态环境。

2、把握客观规律,尊重农民意愿。农民进城定居是一个庞大的系统工程,不可能一蹴而就。贫困山区情况更为复杂,把握不好就会拔苗促长,伤害农民的积极性。在坚持“政府引导、政策激励、市场拉动、多方促动”基础上,充分尊重农民意愿,探索更为宽松灵活的政策,是十分必要的。说到底,鼓励农民进城定居,其目的决不是让农民到城里坐吃山空,也不是把农民聚在城里打牌消遣,而是要让他们在更为广阔的天地里创造更多的社会财富,在享受城市建设成果的同时让自身得到更好的发展,因此让进城农民减少后顾之忧是题中应有之义。在具体做法上,可以考虑“两栖式”进城法,就是对于目前

“三置换”有困难、进城愿望强烈、有一定实力和条件的农民,让他们在进城定居的同时,保留或部分保留农村的“三权 ”,继续享受“三农”优惠政策。不要求他们急于变市民,允许有三至五年甚至更长的过渡期,让他们进退有余,轻装上阵;还可以考虑让进城农民享受生态移民、迁移式扶贫、危房改造等捆绑式“优惠套餐”,让激励政策更有吸引力;通过信用社、扶贫办、人劳社保局、农业银行等多渠道 “加油打气”,为进城农民创业起步提供强劲动力;发挥工商、税务、卫生、城管等市场管理部门“组合拳”优势,为进城农民兴业致富保驾护航。要通过制定一系列有效措施,切实解决“农民不敢进城”的问题。

3、发展绿色工业,增加就业岗位。工业化是兴县富民的必由之路,发展工业对农民进城定居的作用不言而喻。当绿色这个让世人趋之若鹜的元素和深藏巴山的镇坪紧密连接时,这就是镇坪不可复制的天然禀赋。在发达地区工业别无选择的面临淘汰落后产能发展高新技术的时候,新一轮西部大开发扑面而来,工业化向西部潮水般推进必指日可待,因此我们要充分论证,择优引进;又要敢于拒绝,把好“绿色关 ”。千万不可饥不择食,重蹈别人发展——污染——治理——发展怪圈而丧失我们的发展优势。镇坪是南接三峡到张家界,北连瀛湖抵西安,东走湖北神农架三条黄金旅游热线的重要“驿站”,县域周围景点分布众多,旅游产业前景十分广阔,充分利用镇坪优势,大力发展与旅游业相关的食品、工艺、服务等绿色产业群,把人流、物流、信息流吸引进来,走绿色可持续发展道路正当其时。通过科学组织实施“工业强县”战略,围绕特色优势,在做大规模,做精产品,做优质量,做强品牌上下功夫,不断提升核心竞争力,大量吸纳进城定居农民,让绿色工业成为“进城农民有事干”的坚强后盾。

4、加快城镇建设,提高承载能力。要未雨绸缪,用生态观念,着眼于未来数十年做规划搞建设,建立以县城为中心、重点镇、重点村梯次推进的城镇建设框架规划体系。坚持高起点规划、高质量建设、高效能管理。深入推进“三个三分之一”人居规划实施,集中力量率先突破县城建设。突出“山水园林精美县城”定位,广泛吸收地方特色民居元素,加快南江河景观建设和畅通、安居、美化、亮化等重点工程建设步伐。拉大县城骨架,完善城市功能,塑造人、城市、自然和谐共融的人居环境,增强城市对人口的吸纳能力。当前,要加快柿子树坪“民居小区”工程建设速度,尽快启动县城东扩(文采新区)规划建设前期工作,抓住国家重点扶持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机遇,在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已确定的建设用地范围内,采取政府引导、市场运作的方式,统一规划,统一设计,集中建设面向进城定居农民出售的经济适用房、廉租房,使符合政策的进城农民能享受到保障性住房待遇。鼓励企业、社会团体、个人在城市拓展区、产业集聚区、工业园区投资建设农民公租房、经济适用房,有效解决“进城农民有房住”的问题。

5、完善社区管理,提供优质服务。要认真解决进城农民的管理问题,在城区设立办事机构,对进城农民实行社区化管理;建立全覆盖的城镇公共服务和社会保障体系,在就业、医疗、养老保险等方面享有和城市居民同等的待遇;按照“一个都不能少”要求,积极主动抓好农民就业技能培训,特别是要有针对性的抓好进城农民工技能培

训,切实解决进城农民“会干事”的问题;站在新高度调整学校布局,扩大办学规模,整合教育资源,改善教学质量,尽快解决“大班额”等一切影响进城农民子女上学的问题;简化手续,完善服务,保障进城定居农民工子女接受平等教育,确保进城定居农民工子女的健康成长,让进城农民“有尊严”。

下载对农民进城的思考(精选五篇)word格式文档
下载对农民进城的思考(精选五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农民进城落户申请书

    农民进城落户申请书 东长沟党支部村委会: 我叫黄全兴,男,现年54岁,汉族,初中文化程度。住本村第一小组,全家五口人。 这次通过党和省、市有关文件精神,对于大力提倡农村有条件居民......

    农民进城务工常识

    农民进城务工常识求职时,除了亲戚朋友及熟人介绍的外,要到正规的职业介绍机构获取务工信息,向介绍机构出示相关证件,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寻求自己能胜任的工作。 与用人单位见面......

    农民进城(推荐五篇)

    关注两会报道——农民进城 随着社会的发展,如今越来越多的人开始涌进城市中。 农民进城的主要原因有: 1、中国人普遍认为城市里挣钱比农村多,所以进城挣钱是主要目的 2、想要出......

    农民进城打工对农村发展的影响

    农民进城打工对农村发展的影响 摘要:随着改革开放的实行,越来越多的农民开始离开土地,走向城市。本文就农民进城打工问作了一些分析,就农民进城打工对农村的发展的影响作了比较......

    浅谈农民进城对我国城市化发展的影响

    学号:姓名: 浅谈农民进城对我国城市化发展的影响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农村发生了巨大而深刻的变化,这种变化推动着整个社会结构的变化,特别是城乡结构的变化。农民工成为中国社会分......

    进城务工农民管理工作措施

    双龙湖街道绿茂社区 关于进城农民工管理工作措施为加强和规范进城民工的安全管理,保障民工的合法权益,维护社会稳定,预防安全事故,减少职业危害,增强民工安全生产意识,我社......

    农民进城政策[5篇范例]

    西部网讯近日,陕西省政府制定了《关于加大力度推进有条件的农村居民进城落户的意见》及一系列配套文件,农村居民进城落户将更加方便、快捷,那么,进城落户有哪些原则,又要达到什......

    对农民增收问题的思考

    对农民增收问题的思考 内容摘要: 中国是一个具有悠久历史的传统农业大国,又面临突显的二元经济结构,要全面建设包括百分之七十农业人口在内的十几亿人民的小康社会,关键在于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