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开封市政府工作报告

时间:2019-05-12 08:35:10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2009年开封市政府工作报告》,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2009年开封市政府工作报告》。

第一篇:2009年开封市政府工作报告

2010年开封市政府工作报告

——2010年2月26日开封市第十三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市人民政府,向大会作政府工作报告,请予审议,并请各位政协委员和列席人员提出意见。

一、2009年工作回顾2009年是新世纪以来我市经济社会发展最为困难、受到冲击最为严重的一年,也是我们经受严峻考验、在逆境中奋力跨越的一年。一年来,在省委、省政府和市委的坚强领导下,全市上下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积极应对国际金融危机,齐心协力破危局,集中精力谋发展,全面完成了市十三届人大一次会议确定的各项目标任务。——经济实现平稳较快发展。全市生产总值777.1亿元,增长12.6%;财政一般预算收入29.5亿元,增长13.1%,“双11”增长目标超额完成。农业生产战胜了新中国成立以来最严重的旱灾,粮食总产50.7亿斤,连续六年保持增长;文化旅游产业继续保持快速发展势头。经济企稳回升态势好于预期。

——跨越式发展良好态势得以保持。第三产业增加值、城镇固定资产投资、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市本级财政一般预算收入、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财政一般预算收入等主要经济指标增幅分别位居全省第一、第二、第三、第四、第五和第六位。经济发展速度连续两年超过全省平均水平。

——招商引资实现重大突破。全市共引进3000万元以上项目333个,到位资金175亿元;其中引进省外资金141亿元,增长22%,增幅居全省第四位。特别是引进了奇瑞汽车、河南煤化重装集团、开封新区基础设施BT项目等一批重大项目,必将对开封经济社会发展起到巨大的推动作用。

——重点项目建设取得新进展。全市209个重点项目完成投资205.6亿元,是2008年的1.6倍;其中120个工业项目完成投资126亿元。京源公司2×600MW发电机组、晋开集团合成氨净化系统改造等一批重大项目建成投产。全市城镇固定资产投资315.6亿元,增幅达到35.8%,危机之年继续保持了高位增长。

——民生得到进一步改善。在财政十分紧张的情况下,落实资金25.6亿元,圆满完成15件为民实事。全市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2318元,增长8.6%;农民人均纯收入4695元,增长7.8%。社会保障水平明显提高;教育、卫生、文化、体育等各项社会事业全面发展。——社会大局保持和谐稳定。认真办理人民群众来信来访,及时化解人民内部矛盾,妥善处置各类突发事件,严厉打击各种刑事犯罪,人民群众安全感明显提高;认真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安全生产形势总体平稳,全市社会大局和谐稳定。

一年来,我们主要做了以下工作:

(一)全力应对国际金融危机,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面对国际金融危机对我市经济发展带来的严重影响,坚持把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保持经济社会跨越式发展良好态势作为全市经济工作的首要任务,确立了“扩内需、促增长、调结构、抓项目、保态势”的总体思路,着力增强工作的前瞻性、预见性,及时把握不同时段经济运行的突出矛盾和问题,出台实施了促进经济增长“60条措施”,多次召开经济运行会议安排部署,强化工作指导;抓住市场开拓、企业服务、银企对接、投资拉动、招商引资、产业集聚区建设等关键环节,深入开展“企业服务年”、“百个亿元项目大招商”等活动。一系列应对举措最大限度地减轻了危机对我市的不利影响,迅速遏制了经济下滑,加快了经济企稳回暖势头,全市经济呈现出“一季度触底、二季度回升、下半年向好”的发展态势,实现了平稳较快发展的目标。

(二)强力推进工业强市战略,工业经济实力不断增强。坚持把保工业作为战危机、保增长的重点,着力加强企业服务,狠抓重点企业培育,积极推进企业上市,工业经济继续保持平稳较快发展。全市工业增加值319.3亿元,增长13%,其中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220.7亿元,增长17.8%。扎实开展企业服务年活动。确定了113户市重点服务企业和686户县区重点服务企业,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措施,帮助企业解决实际困难;多次召开银企洽谈会,落实贷款173亿元,全市金融机构新增贷款84.2亿元,较年初增长34.4%,是上年增量的3.7倍;着力抓好企业产销对接,签约金额31.7亿元;加快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建设,为中小企业直接融资近10亿元。狠抓重点企业培育。实施“双30计划”,对30户重点工业企业和30个产业升级项目在政策和生产要素等方面给予重点倾斜,30户重点工业企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161.9亿元,增长18.3%。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达到1178家,比2008年年底增加210家;其中主营业务收入超亿元企业189家。积极推进企业上市。“中阀科技”在美国纳斯达克主板市场成功上市;德意环保在美国成功路演。

(三)切实抓好“三农”工作,农业农村经济全面发展。紧紧围绕“稳粮、增收、强基础、重民生”的目标,毫不松懈地抓好农业生产,千方百计增加农民收入,保持了农业农村发展好形势。认真落实各项惠农政策。发放各项惠农补贴7亿元;提高粮食最低收购价标准,每斤平均提高0.11元;扩大家电下乡补贴品种,启动了汽车(摩托车)下乡,补贴资金8827万元。着力增强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狠抓农田水利基本建设,改善灌溉面积84.3万亩;提高农业机械化装备水平,农业机械化率达到67%;全力组织抗旱斗争,夺取了抗旱夺丰收决定性胜利,粮食生产再获丰收。大力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积极引进培育龙头企业,全市省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增加到10个;鼓励发展各类农民合作经济组织,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到1002家;积极推进畜牧产业化,全市标准化养殖小区达到486个,规模养殖场(户)超过4万个;肉、蛋、奶总产分别增长5.5%、11.5%和12.6%。不断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完成了1200个行政村村庄规划;改建农村公路786公里,解决了28.7万农村群众饮水安全问题,发展农村户用沼气3.5万户,新建农村连锁超市432个,改造农村卫生厕所3500座;完成扶贫开发整村推进村59个,脱贫人口6万人;累计完成106个示范村和637个整治村村容村貌整治,农村面貌明显改善。

(四)大力发展文化旅游业,第三产业支撑能力显著提升。以创建国家级文化产业示范

园区为契机,以促进文化旅游产业融合发展为重点,以实施文化旅游产业项目建设为抓手,不断加快文化旅游业发展步伐,有力带动了第三产业发展。着力办好重大文化旅游节会活动。精心谋划,认真组织,成功举办了“我们的节日—中国开封2009清明文化节”、中国开封第27届菊花花会暨第二届中国收藏文化(开封)论坛、“金秋汴梁游”、“中原文化宝岛行”等一系列重大文化旅游活动,推动了节会经济的发展。加大文化旅游项目建设力度。抓住国家实施适度宽松货币政策的机遇,深入实施宋都古城风貌保护与重现工程,贯通了水系二期工程,启动了城墙保护四期工程、繁塔·禹王台景区综合开发、大宋文化博物馆·开封城摞城新郑门遗址、刘青霞故居综合开发、延庆观玉皇阁顶升等一批重点文化旅游项目。深入实施旅游带动战略。出台了一系列促进旅游消费的政策措施,不断加大旅游推介力度,旅游业继续保持快速发展势头,全市旅游接待量和旅游综合收入分别增长22.4%和29.6%。文化旅游业的快速发展,有效带动了第三产业发展,全市第三产业增加值增长17.1%,增幅高于全省6.2个百分点,拉动全市经济增长5.7个百分点。

(五)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开封新区发展步伐明显加快。紧紧抓住省委、省政府全力打造“郑汴新区”,建设全省经济社会发展核心增长极的重大机遇,完善组织机构,创新体制机制,强力推进开封新区开发和建设。进一步完善规划编制。通过国际招标,编制了郑汴新区空间发展战略规划和总体规划;完成了开封新区中心区规划和修建性详规、职教园区建设规划以及新区基础设施、水系、管网、综合交通等专项规划。启动了《开封新区产业发展总体规划》编制,汽车及零部件产业园、空分特色产业园等产业建设规划基本完成。加大基础设施投入力度。成立了新区基础设施建设投资公司,融资近16亿元。投入12.7亿元,实施了新区一期、二期18条道路建设。总投资过百亿元的郑汴物流通道、黑岗口调蓄水库、连霍高速开封段拓宽、郑民高速开封段、郑州至开封城际铁路等重大基础设施项目相继开工建设。积极推进项目落地。河南煤化集团大型空分设备、铁塔橡胶工业园、郑开·森林半岛等项目建设进展顺利,奇瑞汽车项目正式启动,大河动漫城、河南移动公司生产楼、河南煤化集团研发中心等一批项目前期准备工作基本就绪。首批入驻职教园区的5所学校陆续开工建设。扎实推进迁村并居。闫砦、毛砦迁村并居工程进展顺利,瞿家砦、野厂迁村并居工程正式启动。开封新区被评为“中国最具投资潜力省级十强开发区”。

(六)不断深化改革开放,经济发展活力持续增强。抓住影响我市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矛盾,深入推进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努力提高对外开放水平,不断为经济社会发展增活力、添动力。强力推进国有企业改革。开封缝纫机总厂、麦芽厂、毛条厂、针织厂破产清算基本结束;开化集团、联合收割机厂、柴油机厂依法破产,职工安置工作接近尾声;开封农药厂关闭重组进入职工安置阶段;市棉麻总公司完成整体改制。扎实推进事业单位改革。积极推进文化旅游体制改革,完成了32家公益性文化事业单位内部三项改革和文艺院团、电影公司、电影院改革;组建了文化市场综合执法机构;筹建了市文化旅游投资集团有限公司。教育、卫生等事业单位实行了全员聘用和绩效工资制度。不断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新一轮政府机构改革全面启动;投资项目代理制进一步完善;涉企收费“一费制”正式实施;行政审批进一步规范,经济发展环境不断优化。大力开展招商引资。组织参加了豫港投洽会、第四届中博会、第五届河南国际投洽会、第四届豫商大会、中原文化澳洲行、港澳行等重大

经贸活动,扎实开展“承接产业转移引进百个亿元大项目”活动,签约亿元以上项目112个,总投资299.5亿元。签约项目数量和总投资额均为历年最多。

(七)着力转变发展方式,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把加快构建自主创新体系和环境保护作为转变发展方式的重要抓手,着力推进节约集约发展和可持续发展。加快构建自主创新体系。市级以上工程技术研究中心达到15家,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增加到5家;茂盛机械有限公司被确定为“国家粮食加工装备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实现了我市国家级工程技术中心零的突破。加强与中国农业大学、河南大学等院校的合作,开展技术合作项目30个,市校共建取得新成效。扎实推进节能减排工作。淘汰落后产能企业5家,淘汰5000吨标煤以上企业落后设备368台(套),全市单位GDP能耗下降5%;化学需氧量提前一年完成省下“十一五”污染减排目标。积极推进公共机构节能工作,实施绿色照明工程,推广节能灯34.5万只。加强土地资源管理调控,完成土地整理17.4万亩,连续11年保持耕地总量动态平衡。加强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启动了生活垃圾焚烧发电项目,关停、取缔“十五小”企业16家,关闭不符合国家产业政策企业5家,规范排污口32个。全市所有出境河流断面水质考核指标均达到省下目标要求,饮用水源地水质平均达标率继续保持100%。全年空气环境质量优良天数达到335天,优良率91.8%,大气环境质量明显改善。实施生态惠农工程,创建省级生态文明村12个、省级环境优美小城镇3个。扎实推进林业生态市建设,造林18.3万亩,绿化村庄949个。

(八)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和谐社会建设取得新成效。坚持把改善民生作为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围绕办好15件为民实事,加大公共支出,改善公共服务,解决了一批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加强就业和再就业工作。全年城镇新增就业6.5万人,实现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2.6万人,其中就业困难人员就业0.9万人;动态消除“零就业家庭”。培训农村劳动力15.1万人,其中免费培训4万人;全年输出劳动力81.5万人。健全社会保障体系。提高城市低保、农村低保和农村五保集中供养标准,基本实现应保尽保;全面推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新农合参保率达到93.28%;投入2830.7万元,解决3.8万名困难企业退休职工医疗保险问题;投入944万元,为1.1万名白内障患者免费实施复明手术;加大城乡医疗救助力度,救助困难群众25.4万人次,发放医疗救助资金1558万元;认真落实“四免一关怀”政策,发放艾滋病致孤及单亲人员救助资金147万元;有效开展救灾救济,救济人员17.9万人次。加大保障性住房建设力度。开工建设经济适用住房61.4万平方米,竣工51.5万平方米,全市具备购买条件的家庭一半以上购买到经济适用住房。开工新建和收购廉租住房2274套;为1.5万户低收入住房困难家庭发放租房补贴3342.7万元。大力发展文化教育体育事业。实施文化惠民工程,新改建11个乡镇综合文化站、230个农家书屋和209处农民体育健身工程;提高义务教育保障水平,农村中、小学义务教育学校生均公用经费标准分别提高到500元和300元;推进职业教育攻坚计划,开封大学顺利通过省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中期检查,新校区建设全面启动;成功举办了第三届郑开国际马拉松赛、“全民健身月”等群众性体育活动,全民健身运动深入开展。不断改善医疗卫生条件。市中医院病房楼主体工程竣工;完成了26个薄弱乡镇卫生院改造,改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5个、卫生服务站16个、标准化村卫生室514个、乡镇计生服务站28个;积极应对重大突发传染性疾病的挑战,手足口病、甲型H1N1流感等疾病防控取得良好效果。认真落实计划生育政策。全面实施计划生育家庭特别扶助制

度,计划生育奖励扶助标准提高到每人每年840元;扎实开展出生性别比和违法生育专项治理,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4.63‰。切实加强城市建设与管理。黄河大街南延、夷山大街南延工程建成通车,集英街北延、郑汴路改造等建设工程进展顺利。组建了宋都古城建设投资有限公司,融资8亿元启动了小李庄安置用房及老城区1号、2号地块改造前期工作。投入6700多万元,建成了智能交通指挥控制中心和城市报警与监控系统;投入1000万元,新增加58台公交车,调整6条公交线路;投入1048万元,新建水冲式公厕10座,改造老城区旱厕135座。深入开展“创三城”活动,城市居住环境进一步改善。着力构建和谐社会。深入推进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向纵深发展,积极开展机关干部下访、信访积案化解、“警民一家亲”等活动,平安开封建设取得新成效。严厉打击各种违法违规生产活动,深入开展食品药品安全专项整治。切实加强社区建设,推进基层民主政治建设,顺利完成127个社区居委会换届选举工作。加强精神文明建设,公众道德水平和城乡文明程度明显提升。拥军优属、拥政爱民工作取得新进展,军政军民团结进一步巩固,荣获全国全民国防教育先进单位。全面贯彻党的民族宗教政策,各民族和睦相处、和衷共济、和谐发展。

过去的一年,我们坚持不断强化政府自身建设。认真开展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讲党性修养、树良好作风、促科学发展”和大力弘扬焦裕禄精神等活动,持续推进“两转两提”,各级政府机关服务效能和工作水平进一步提升。坚持依法行政,自觉接受人大及其常委会监督,支持政协参政议政,认真办理人大代表议案、建议和政协提案。积极推进政府廉政建设,强化财政监察审计监督,政府系统反腐倡廉工作取得新成效。同时,外事、侨务、对台工作进一步加强,统计、档案、史志、气象、地震、人防、社会科学等工作都取得了新的成绩。对口援建江油工作进展顺利。

各位代表,2009年是新世纪以来经济形势最为复杂、发展最为艰难的一年,开封经济社会发展取得这样的成绩极其不易。这是省委、省政府和市委正确领导的结果,是市人大依法监督、市政协民主监督、社会各界大力支持的结果,是全市人民团结奋斗、顽强拼搏的结果。在此,我代表市人民政府,向全市广大工人、农民、知识分子和各级干部,向驻汴人民解放军指战员、武警官兵、公安民警,向关心和支持政府工作的各民主党派、工商联、各人民团体和社会各界人士,表示崇高的敬意和衷心的感谢!

在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也清醒地看到,我市经济社会发展和政府工作中还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主要是:经济回升的基础还不牢固,财政收支压力增大,就业形势依然严峻;经济总量仍然偏小,自主创新能力不强,结构调整任重道远;农业基础仍较薄弱,保持粮食稳定增产、农民持续增收难度增加;一些涉及群众切身利益的问题还没有解决好,保障和改善民生的机制尚不健全,保障水平还不高;安全生产、重大疫情防控、维护社会稳定等任务还相当艰巨;干部作风有待进一步转变,政府效率、执行能力亟待提高。对此,我们一定高度重视,采取有效措施,认真加以解决。

第二篇:2005年开封市政府工作报告

2006年开封市政府工作报告

政 府 工 作 报 告

——2006年2月22日在开封市第十二届人民代表大会

第三次会议上 市 长 刘长春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市人民政府,向大会作政府工作报告,请与《开封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草案)》一并审议,并请各位政协委员和列席人员提出意见。

一、2005年及“十五”期间全市经济社会发展回顾

2005年,市人民政府在省委、省政府和市委的领导下,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积极构建和谐社会,努力推进各项工作,较好地完成了市十二届人大二次会议确定的各项任务。

经济总量跃上新台阶。全市生产总值达到407亿元,比上年增长13.1%。其中,第一产业121.2亿元,增长9.6%;第二产业163.9亿元,增长16.5%;第三产业121.9亿元,增长12.3%。人均生产总值8533元。粮食总产203万吨,增长5.1%。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75.5亿元,实现利润10.4亿元,分别增长24%和111.3%。全社会用电量30.3亿千瓦时,增长21.5%。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54.2亿元,增长13.9%。

财政和金融实力明显增强。全市一般预算收入13.98亿元,在全省提升3个位次,增长38.2%。市本级一般预算收入6.05亿元,增长44%。金融机构存款余额315.1亿元,贷款余额203.8亿元,分别比年初增长9.9%和12.4%。

固定资产投资快速增长。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128.9亿元,增长48.6%。其中,城镇固定资产投资91.3亿元,增长48.7%。

对外开放步伐加快。进出口总额1.09亿美元,增长46%,其中出口创汇6795万美元,增长22%。利用外商直接投资2306万美元,增长28%;引进省外资金44.5亿元,居全省第3位。

人民生活进一步改善。城镇新增就业7.3万人;下岗失业人员实现再就业3.75万人,其中“4050”人员1.1万人。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7220元,增长9.3%;农民人均纯收入2714元,增长14%。

社会事业全面进步。科技、教育、文化、体育等社会事业全面发展。公共卫生体系建设得到加强。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5.5‰以内。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等各项工作取得了新成效。

2005年各项目标任务的完成,标志着“十五”期间开封发展实现了具有重要意义的阶段性跨越,站在了新的发展起点上,进入了提升产业层次、加快经济转型、统筹协调发展的新阶段。“十五”发展的成效突出表现在:

五年来,经济持续快速发展,综合实力明显增强。坚持把发展作为第一要务,加快工业化、城镇化进程,推进农业现代化和文化旅游产业化。与“九五”末相比,全市生产总值增长57.1%;

二、三产业比重提高2.3个百分点;一般预算收入增长1倍;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90.8%。城镇化率达到33%,比“九五”末提高4.5个百分点。县域经济发展较快,尉氏县、开封县、杞县一般预算收入均超过了亿元。优质粮食种植面积比“九五”末增加247万亩。新发展无公害农产品生产基地39万亩。人均畜牧业产值居全省第3位。农产品加工转化能力不断增强,粮食、肉类、乳制品加工能力分别达到50万吨、4.2万吨和1.3万吨。发展劳务经济,去年劳务输出达到95万人次,劳务收入达到46亿元。去年旅游接待量1641万人次,旅游总收入50.6亿元,比“九五”末分别增长133%和107%。全市国家4A级旅游景区(点)达到7个。龙亭湖、包公湖景区分别被授予全国文明风景旅游区创建工作先进单位、省文明风景旅游区。

五年来,固定资产投资增势强劲,重点项目建设成效显著。积极贯彻国家宏观调控政策,在发展中顺应调控,在调控中谋求发展。“十五”期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年均增长27.2%,累计完成369亿元,为“九五”时期的2.3倍。新建重点项目124个,完成投资143亿元。河南大学、黄河水利职业技术学院新校区建成使用。完成了黄蔡河、涡河、贾鲁河整治和黄河标准化堤防建设工程,实施了9项国家级和省级节水灌溉示范项目。农业综合开发投入近2亿元。城乡电网改造投资10.6亿元,新增电力装机容量27万千瓦、变电容量1086兆伏安。投入141.5亿元新改建公路3381公里,新增“村村通”行政村1666个。公路通车总里程7362公里,其中高速公路通车里程197公里。开展“空心村”、砖瓦窑场、工矿废弃地“三项整治”,盘活存量土地1605亩,保障了建设用地需要。

五年来,改革向纵深推进,体制机制不断创新。完成了行政区划调整工作,实行了“区带乡”体制。以产权制度改革为核心,积极引进战略投资者,国有企业改革取得重大突破,140家国有企业通过改组、改造、改制焕发出新的生机和活力。国有企业下岗职工全部出再就业服务中心。全面放开粮食购销市场和价格,国有粮食购销企业完成了改组、改制,粮食购销市场主体多元化格局初步形成。非公有制经济快速发展,非公有制经济增加值占生产总值的比重达到52%。完成了新一轮市、县(区)、乡(镇)机构改革。人事制度改革不断深入,事业单位改革稳步推进。建立了财政国库集中收付制度。农村税费改革、“乡财县管”体制改革、农村信用社改革不断深化。完成了干线公路养护体制等交通改革任务。市政、文化、旅游、科技、教育、卫生等领域的改革都迈出了新步伐。

五年来,经济发展环境持续改善和优化,对外开放进一步扩大。深入开展了万人评议机关、效能革命和窗口行业规范管理、优质服务竞赛活动,建立了外来投资企业“绿卡”服务制度,开通了企业信用网。成立了市行政服务中心、行政效能监察中心和投资项目代理办公室,在全省率先实行了以小时为单位的行政审批承诺。行政审批事项由1485项精简到207项。通过落实招商引资责任制和赴香港、厦门、大连、杭州、温州等地开展招商活动及举办菊会,广交了一批客商,签约了一批项目,引来了一批资金。“十五”期间,全市实际利用外商直接投资7804万美元,比“九五”期间增长57%。平煤集团、晋煤集团、北京汇源、杭州开元、南京雨润、吉林皓月、辅仁药业等一批知名企业投资开封。扩大对外贸易,“十五”期间全市累计出口创汇2.2亿美元,比“九五”期间增长59%。加强对外经济技术交流与合作,与韩国永川市缔结为友好城市。

五年来,城市规划、建设和管理力度加大,城市面貌明显改观。编制各类控制性详细规划100余项。投资30多亿元,完成了东京大道、内顺城路、大梁路和宋城路向西延伸等70多公里道路建设工程。郑汴城市间连接通道开工建设。整治了金明广场至东司门道路景观,改造市区背街84条。城市人均道路面积7.9平方米,比“九五”末增加3.7平方米。新增供水管网155公里、排水管网58.4公里、燃气管网291公里。新建了森林公园、午朝门广场、大梁门绿地和环城公园一期工程。人均公共绿地面积5.1平方米,比“九五”末增加1.1平方米。危旧房改造及经济适用房建设完成88.3万平方米。人均住宅面积27.4平方米,比“九五”末增加7平方米。出让土地5370亩,土地纯收益9.1亿元。理顺了城市管理体制,完善了城市管理机制,深入开展了创“三城”工作,提高了城市管理水平,荣获了省园林城市称号。

五年来,社会全面进步,和谐社会建设积极推进。社会事业蓬勃发展。实施科技计划911项,其中国家级23项、省级288项,43家企业被认定为省高新技术企业。我市与中国农业大学共建现代农业示范工程取得积极进展。各级各类教育全面协调发展。义务教育阶段全部推行了“一费制”收费办法,省政府下达的农村中小学D级危房改造任务全部完成。实施文化精品工程,文艺作品获省级以上金奖115个、银奖108个,歌舞剧《清明上河图》被列为郑汴洛文艺精品工程首批重点剧目。群众体育健身活动广泛开展,竞技体育水平不断提高,获得国家级比赛金牌8枚、省级比赛金牌300枚。夺取抗击“非典”重大胜利后,启动了疾病预防控制和医疗救治体系建设,市、县疾病预防控制体系建设基本完成,城镇医院和乡镇卫生院基础设施得到改善。尉氏县参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人口达到59.6万人,兰考县被确定为全省第二批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试点县。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工作不断加强,在全省率先推出了购买假冒伪劣药品先行“1+1”赔付的措施。广播电视、新闻出版、统计、对台、侨务、人防、气象、档案、史志、残疾人事业、防震减灾、社科研究等工作都取得了新的成绩。人口、资源和环境保护工作不断加强。五年来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5.8‰以内。加强了人口和计划生育基层基础工作,对农村部分计划生育家庭落实了奖励扶助政策。实行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连续五年实现了耕地占补平衡。从严查处环境违法行为,取缔、关闭“十五小”、“新五小”企业70家,生态环境进一步改善。各项惠民政策得到较好落实。城镇新增就业、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年均分别在5万人和3万人以上。为扶持下岗职工就业,累计发放小额贷款1.4亿元。国有企业下岗职工基本生活费和离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按时足额发放。建成了102个社区劳动保障工作平台。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实现了市级统筹,养老保险费年征收突破5亿元,失业保险费年征收突破4000万元。10.7万名城市居民享受到最低生活保障,8万多名农村特困群众享受到定期定量补助。对农村义务教育阶段贫困家庭学生实施“两免一补”政策,发放资金4324万元。免除了农业税,为种粮农民兑现直接补贴6480万元。农民工免费职业技能培训取得积极成效。取得了黄河兰考段抢险救灾的重大胜利,完成了兰考县谷营黄河滩区1.15万人的移民迁建工程。修建沼气池1.16万座。完成了145个村的整村推进扶贫开发工作。投入4881万元,解决了21.2万人的饮水安全问题。精神文明和民主法制建设得到加强。精神文明建设活动蓬勃开展,城乡文明程度不断提高。深入开展“双拥”工作,再次荣获省双拥模范城称号。完成了“四五”普法任务。自觉接受人大法律监督、工作监督和政协民主监督,认真办理人大议案、人大代表建议和政协提案。完成了第四届、第五届村委会换届选举。深化政务、厂务、村务“三公开”,加大审计、监察力度,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不断深入。开展了民族团结进步教育活动,依法管理宗教事务。坚持市、县、区领导信访接待日制度,组织干部驻村和下访,实行公安机关“开门大接访”,解决了一批信访积案和热点问题。以争创全省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先进市为目标,加强基层基础工作和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严厉打击各类违法犯罪活动,特别是打掉了一批涉黑、涉恶、涉霸犯罪团伙,有效治理了社会治安环境。强化安全生产和稳定工作责任制,安全生产形势平稳,社会大局保持稳定。

各位代表,过去的五年,是我市经济快速增长、改革开放成效显著、城乡面貌变化较大、人民生活明显改善的五年,是全市上下开拓创新,奋发有为,实现开封复兴迈出坚实步伐的五年。这是省委、省政府和市委正确领导的结果,是市人大、市政协大力支持的结果,是全市人民共同奋斗的结果。值此,我代表市人民政府,向全市人民和各界人士以及关心、支持开封发展的同志们、朋友们表示衷心的 感谢!

在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也清醒地看到开封发展中存在的突出矛盾和问题:经济实力和自主创新能力还不强;关系开封长远发展的体制性、结构性矛盾尚未根本消除,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任务很重;经济外向度较低,经济发展环境仍需改善;中心城市集聚和辐射能力亟待增强,城乡建设和管理水平有待提高;城乡发展不平衡和农民增收难的问题依然突出,一些群众的生产生活较为困难;安全生产基础比较薄弱,社会治安形势仍不容乐观;机关作风和效能建设需要进一步加强等。对这些问题,我们将高度重视,认真加以解决。

第三篇:2014年开封市政府工作报告

——2014年2月25日在开封市第十四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上

开封市市长 吉炳伟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市人民政府,向大会报告过去五年的政府工作,对今后五年及2014年工作提出建议,请予审议,并请各位政协委员和列席人员提出意见。

一、过去五年的工作

2009年以来,本届政府在省委、省政府和市委的正确领导下,在市人大、市政协的监督支持下,面对复杂的经济形势,积极作为,克难攻坚,全力打好“五大攻坚战”,较好地完成了市十三届人大确定的各项目标任务。全市生产总值从2008年的702.3亿元增加到2013年的1363.5亿元。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从191.4亿元增加到460.5亿元。固定资产投资从276.5亿元增加到941.7亿元。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从266.2亿元增加到577.8亿元。财政收入实现“183”目标,财政总收入从39.3亿元增加到103.9亿元,地方公共财政预算收入从26.1亿元增加到80.7亿元,市本级公共财政预算收入从11.1亿元增加到32.1亿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民人均纯收入分别从11342元和4355元增加到19492元和8355元。2013年,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固定资产投资、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地方公共财政预算收入、第三产业增加值、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幅均居全省第1位。

五年来,我们主要做了以下工作:

(一)科学有效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经济保持快速健康发展。面对国际金融危机严重冲击,坚持加快发展不动摇,注重发挥工业、文化旅游业、扩大投资、金融支持、县域发展对全市经济的拉动作用,准确把握不同时段经济运行的突出矛盾和问题,先后出台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增长的一系列措施,开展了重点项目建设年、企业服务年、重点产业大招商等活动,全市经济发展速度连续五年超过全省平均水平,主要经济指标增幅持续位居全省前列。

(二)坚定不移实施工业强市战略,工业经济实力显著增强。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达到1211家,比2008年增加446家,主营业务收入超10亿元企业达到24家。中阀科技、新大新材成功上市。积极培育主导产业,形成汽车(电动车)及零部件、装备、化工、新材料、食品、纺织服装、光伏、木业、生物医药、电子信息十大产业集群。重点项目建设实现新突破,五年来投资额以每年百亿元的速度递增,奇瑞汽车、瑞创农机、晋开集团、龙宇化工、横店东磁等一批重点工业项目建成投产,奇瑞集团、晋开集团主营业务收入分别突破40亿元和60亿元。按照“三规合一”、“四集一转”要求,规划建设8个产业集聚区,汴西、尉氏县、通许县产业集聚区分别被评为全省十强、十优、十快产业集聚区。

(三)着力打造经济社会发展核心增长极,开封新区建设及郑汴一体化发展取得新进展。开封经济开发区晋升为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金明区平稳并入开封新区。加大基础设施建设力度,完成投资118亿元,建成道路38条175公里,郑汴物流通道、郑开大道开封段拓宽、一至十二大街和十八大街等道路建成通车,新区启动区、铁南工业区基础设施进一步完善。中心商务区建设全面启动,迁村并居工程扎实推进,郑开大桥竣工通车,开封西湖基本完成开挖工程,一批中高档商住项目建成入住,学校、商贸广场等服务配套设施逐步完善,新区形象初步显现。主导产业培育力度加大,八个专业园区完成投资82.7亿元,新区入驻工业企业290家,汽车及零部件、农业机械、现代装备制造等主导产业初具规模。职业教育园区完成投资12.5亿元,入驻学校5所。港尉新区纳入郑州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规划。郑汴一体化取得实质性进展,交通、金融、电信同城顺利实现。

(四)强力推进国际文化旅游名城建设,城市品位明显提升。开封被正式认定为“八朝古都”。宋都古城文化产业园区被确定为国家级文化产业示范园区。中国菊花文化节上升为国家级节会。连续五年成功举办“两节一论坛一赛事”,高标准举办第十届中国菊花展览会、第22届中国厨师节等重大文化旅游活动,荣获 “中国菊花名城”和全国首座“中国收藏文化名城”称号。新增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6处。鼓楼复建、书店街改造、鼓楼街和寺后街街景整治、延庆观玉皇阁顶升、城墙保护四期、五期等一批文化旅游项目顺利完成,中原明珠文化旅游产业园、大宋文化博物馆·开封城摞城新郑门遗址、朱仙镇国家文化生态旅游示范区、清明上河城等一批文化产业项目启动实施,东京极地海洋馆建成开业,御河水系顺利通航,鼓楼街区荣膺 “中国著名商业街”称号,“一河两街三秀”成为开封文化旅游产业发展新亮点。完成龙亭湖景区周边综合整治,清明上河园荣膺国家5A级旅游景区。成功创建省级旅游标准化示范城市。全市旅游接待量、旅游综合收入分别从2529.4万人次和83.4亿元增加到4990.2万人次和207.8亿元,连续五年保持两位数增长。大力发展服务业,大润发综合购物广场、迪臣商业广场、开元商业广场、小宋城等建成开业,大商集团、金鑫珠宝等一批知名商业品牌入驻开封,商贸业态进一步提升。大力实施“万村千乡市场工程”,新建和改造农家店1552个,市场体系不断完善。(上接第一版)成功引进浦发银行、交通银行。市商业银行在郑州设立支行。全市金融机构各项存贷款余额分别从442.7亿元和244.6亿元增加到1134.3亿元和699.4亿元。邮递、电信、住宿、餐饮、交通运输和房地产业发展层次进一步提升,第三产业增加值占生产总值比重连续五年居全省前列。

(五)统筹城乡发展,新型城镇化建设迈出新步伐。坚持高标准规划建设城市,五年编制完成各类专项规划、控制性详细规划370项,中心城市建成区面积由94.5平方公里扩展到124平方公里,城市框架进一步拉大。城市基础设施更加完善,复兴大道、金耀路、集英街、内顺城路等一批主次道路建成通车。大力实施“两改一建”,两年征收改造房屋面积709万平方米。数字化城市管理系统建成投用。依法整治规范市区三轮车,三轮车乱象得到根治。犬类治理成效明显。深入推进“三城联创”工作,成功创建省级文明城市,城市面貌显著改善。郑民高速开封段、连霍高速开封段拓宽工程建成通车,郑开城际铁路、郑徐客运专线、郑民高速二期、新开铁路、商登高速、机西高速等项目开封段开工建设。县城“三年百楼”和“十个一”工程基本完成,县城面貌焕然一新。新型农村社区建设扎实推进,开工建设112个,38个达到入住条件。扎实开展“双改”工作,43万农民转为城镇居民。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新改建农村公路2104公里,改造农村危房40377户,解决144.1万农村居民、在校师生安全饮水问题。完成扶贫开发整村推进村270个,26.4万农村贫困人口实现脱贫。

(六)提升农业产业化水平,农业基础进一步巩固。全面落实各项支农惠农政策,粮食直补、农资综合直补,家电、汽车(摩托车)下乡等惠农支出累计达到42.5亿元。实施高标准粮田“百千万”建设工程,粮食总产272.5万吨,实现“十连增”。提高农业机械化装备水平,启动精准农业与智能装备实验示范区建设,农业机械化率达到79.3%。大力发展菊花产业,菊花高新产业园启动建设。完成三义寨、柳园口、赵口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等建设工程,新增改善灌溉除涝面积195万亩。实施现代农业产业化集群培育工程,省级农业产业化集群达到6个,省级以上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达到20个。积极发展现代畜牧业,全市标准化养殖场达到970个,规模养殖场达到 2.5万个,畜牧业整体规模化经营达到50%以上。加快推进农业合作化产业化经营,各类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发展到4468家。扎实推进林业生态市建设,完成造林73.5万亩。五县成功创建林业生态县。

(七)深入推进改革开放,发展动力和活力不断增强。企业改革成效显著,67家国有、集体企业改组、改制。鼓励、支持和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非公有制经济增加值占生产总值的比重达到62%。市县政府机构改革顺利实施。行政审批制度改革继续深化,五年精简行政审批事项247项。着力推进投融资体制改革,建立发投、城投、文投、新基投、交建五个市级投融资平台。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取得阶段性成果。国有文艺院团、文化市场综合执法等文化体制改革全面完成。警务机制改革、农村综合改革、集体林权制度改革成效明显。全部取消二级公路收费。深入开展大招商活动,在开封投资的世界及国内500强企业达到43家,五年利用外商直接投资12.4亿美元,引进省外资金1301亿元,进出口完成16.5亿美元,分别是上一个五年的6.3倍、3.5倍和2.7倍。加强对外交流与合作,与我市缔结友好关系的国外城市达到6个。

(八)着力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发展方式加快转变。进一步提高科技创新能力,实施省级以上科技计划136项,省级以上工程技术研究中心、重点实验室和企业研发中心达到32家,建成博士后、院士工作站6个,国家高新技术企业达到25家。柔性引进两院院士、国家“千人计划”、著名高校等高层次人才40人。加强与中国农业大学、河南大学等院校合作,市校共建取得新成效。我市被评为全国科技进步先进市。扎实推进节能减排,实施建筑节能、公共机构节能等八大节能工程,加强重点排污企业监管,提升污水处理厂配套管网建设,全市化学需氧量、氨氮、二氧化硫排放量分别削减4%、5%和6.8%,完成节能减排目标。城市生活垃圾焚烧发电项目建成运营。实时发布pM2.5监测数据。加强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全市出境河流断面水质考核指标达到省下目标,饮用水源地水质平均达标率保持100%。黄河滩区砖瓦窑厂全部关闭,全市完成土地整理42.8万亩,连续14年保持耕地总量占补平衡。

(九)更加关注和保障民生,幸福开封建设取得新成效。持续加大民生投入,连续五年办好为民实事,全市财政五年累计完成民生支出496亿元,占财政支出的68.2%。加强就业和社会保障工作,五年新增城镇就业38.1万人,农村劳动力新转移就业35万人以上。加大创业扶持力度,完成各类职业技能培训13.6万人,发放小额担保贷款38.1亿元。初步建立覆盖城乡的社会保障体系,城镇居民医保、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制度实现全覆盖,新农合参合率达到99.93%。企业退休人员养老金标准连年提高,城镇居民医保补助标准五年提高2.5倍,城乡低保、农村五保等社保对象待遇不断改善。积极发展老龄事业,养老机构床位达到5908张。市社会福利园区基本建成。落实法律援助,做到应援尽援。多层次住房保障体系初步形成,五年开工建设保障性住房5.06万套,基本建成3.2万套。大力推进文化惠民事业,一批标志性文化项目建成投用,刘青霞故居、市博物馆、汴京公园等一批文化设施免费开放,实现县县有图书馆、文化馆,乡乡有文化站,村村通广播电视、有农家书屋。五年来,全市教育支出从14.4亿元增加到38.7亿元,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顺利完成,新建、改扩建幼儿园450所,城乡免费义务教育全面实施,中小学校舍安全工程完成预期目标。开封大学新校区基本建成,整合新建开封文化艺术职业学院。着力提高人民群众健康水平,卫生机构新增病床6570张,12类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免费向城乡居民提供,重大传染病防控救治成效明显。加强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人口自然增长率连年低于全省平均水平。市人民体育场(馆)改造完成。全民健身运动广泛开展,竞技体育水平稳步提升。优先发展公共交通,更新城市公交车568辆,调整新增公交线路28条。妇女儿童、残疾人、慈善事业全面发展。城乡社区和基层自治组织服务功能进一步完善。以平安开封建设为主线,狠抓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严厉打击各类违法犯罪,切实加强信访稳定工作,信访形势总体平稳,安全生产、食品安全形势持续好转,社会大局保持和谐稳定。

五年来,我们自觉接受人大依法监督、政协民主监督和社会监督,认真办理人大议案、代表建议和政协提案5720件,满意率97.8%。深入推进依法治市和法制宣传教育,全社会法治意识不断增强。不断强化政府自身建设,持续推进“两转两提”,严格落实效能问责办法,政府职能和工作作风进一步转变,行政效能和公务员素质明显提高。坚持政务公开,强化行政监察和审计监督,扎实推进政府廉政建设。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学习教育和精神文明创建,公民道德素质和社会文明程度持续提高。大力开展国防教育和国防后备力量建设,扎实做好“双拥”工作,开封驻军和武警部队在支持开封经济建设、维护社会稳定等方面作出了重要贡献,我市第六次荣获全国“双拥模范城”称号。民族宗教工作进一步加强。统计、外事、侨务、对台、档案、史志、地震、人防、气象、社科研究等工作都取得了新的成绩。

各位代表!

过去的五年,是开封历史上发展速度最快、城乡面貌变化最大、人民群众得到实惠最多的五年。五年的实践和探索,留下了许多宝贵经验和有益启示:一是始终坚持加快发展。把加快发展作为开封快速崛起的第一要务,坚持一张蓝图绘到底,用符合实际的发展思路指导工作,用行之有效的发展举措解决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困难和问题,着力做大经济总量。二是始终坚持“五大攻坚战”。把工业作为强市之本,把文化旅游作为提升开封形象的新优势,把开封新区作为快速崛起的新希望,把新型城镇化作为改善开封面貌的新突破,把农业产业化作为县域经济发展的新亮点,心无旁骛,攻坚克难,强力推进。三是始终坚持改革开放。把改革创新和对外开放贯穿到经济社会发展的各个环节,以改革创新破除发展障碍,以扩大开放增强发展活力,进一步激发了经济社会发展动力。四是始终坚持抓好项目建设。坚持以大思路谋划大项目,大项目引领大投资,大投资促进大发展,正是一批重大项目的强力支撑,确保了我市发展速度不断加快、发展质量持续提升、经济实力显著增强。五是始终坚持改善民生。把发展经济与改善民生紧密结合起来,实实在在为人民群众办实事、谋福祉,不断提升人民群众的幸福感,让人民群众成为改革发展的现实受益者。六是始终坚持务实重干。面对困难不退缩,碰到矛盾不回避,踏实做事不浮夸,转变作风不松懈,凝神聚力,合力攻坚,营造了风清气正、求真务实的干事创业氛围。

五年的探索弥足珍贵,五年的成就鼓舞人心。这些成绩的取得,得益于省委、省政府和市委的正确领导,得益于市人大、市政协的监督支持,凝聚着全市人民的智慧和汗水。在此,我代表市人民政府,向全市工人、农民、知识分子、干部,向开封驻军指战员、武警官兵和公安民警,向各民主党派、工商联及社会各界人士致以崇高的敬意!向所有关心、支持开封发展的同志们、朋友们表示衷心的感谢!

在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也清醒地认识到,我市经济社会发展中还存在不少困难和问题:一是综合实力不强,总量小、底子薄、基础弱、人均水平低的基本市情尚未根本改变。二是经济结构不优,二、三产业比重小,经济外向度低,加快经济结构调整、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任务还十分繁重。三是城镇化水平低,城乡公共服务和基础设施薄弱,城乡居民收入水平总体不高,统筹城乡发展任重道远。四是资金、土地、环保、能耗等制约因素日益突出,发展瓶颈亟待破解。五是公共卫生、文化教育欠账较多,收入分配、房屋征收、食品安全等一批人民群众关心关注的问题尚未得到很好解决,水污染、雾霾等环境问题日益突出,民生工作仍需继续努力。六是少数部门职能和作风转变还不到位,政府自身建设仍需继续加强。对此,我们一定高度重视,采取有效措施,认真加以解决。

二、今后五年的目标任务

过去五年,开封的发展成效全省瞩目;未来五年,开封的发展前景更加美好。省委九届六次全会提出,开封要向河南省新兴副中心城市迈进,为今后开封发展指明了方向并寄予厚望。未来五年,是我市转型升级、跨越赶超的关键时期,更是向全省新兴副中心城市迈进的重要阶段。国家全面深化改革、中原经济区战略实施、郑汴一体化发展、郑州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建设等发展机遇叠加集聚开封,正在产生强大的综合效应,成为推动开封向全省新兴副中心城市迈进的强大动力。我市经过五年来的持续发展,生产总值突破1300亿元,财政总收入突破100亿元,综合竞争优势日益彰显,支撑发展体制机制日趋完备,为向全省新兴副中心城市迈进奠定了良好基础。全市上下政通人和,人心思进,发展自信越来越足,发展氛围越来越浓,建设全省新兴副中心城市的美好蓝图将进一步激发全市人民干事创业的豪情壮志,只要我们善于把握机遇,科学应对挑战,就一定能够赢得主动、赢得优势、赢得未来,谱写好迈向全省新兴副中心城市的锦绣篇章。

今后五年政府工作的总体要求是: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十八届三中全会和总书记系列讲话精神,坚持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紧紧围绕建设经济文化强市总目标,把改革创新、扩大开放、转型升级贯穿到经济社会发展各个领域各个环节,抢抓中原经济区战略实施、郑汴一体化发展、郑州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建设机遇,坚定不移打好“五大攻坚战”,努力建设实力开封、文化开封、美丽开封、幸福开封,加快向河南省新兴副中心城市迈进。

今后五年的预期目标是:

——实力开封建设迈上新台阶。生产总值年均增速高于全省平均水平,到2018年突破2000亿元;地方公共财政预算收入、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在2013年基础上翻一番,经济总量再上一个新台阶,辐射带动作用进一步增强。

——文化开封建设彰显新特色。文化软实力明显增强,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发展水平继续保持全省前列;文化特色更加鲜明,形成一批独具开封特色的文化产品;基本完成老城区改造,城市功能更加完善,“外在古典、内在时尚、宋韵彰显”的新宋风城市风格逐步形成;科教实力进一步提升,城市美誉度大幅提高。

——美丽开封建设展现新面貌。生态文明建设迈出坚实步伐,节能减排目标全面完成,水和大气质量明显改善,森林覆盖率达到22%,创建国家卫生城、文明城、园林城,建设天蓝地绿水净的美好家园。

——幸福开封建设取得新成效。城乡居民收入稳步增长,全市常住人口城镇化率达到52%,教育、医疗、文化等社会事业全面发展,就业、社保、医保、住房等社会保障体系更加健全,居民衣食住行用条件明显改善,社会更加和谐稳定,人民群众幸福指数显著提高。

三、2014年政府主要工作

2014年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的重要一年,是完成 “十二五”规划目标的关键一年。中央提出坚持“稳中求进”的工作总基调,省委提出“调中求进、变中取胜、转中促好、改中激活”的总要求,根据我市经济社会发展实际和市委统一部署,今年政府工作要围绕“一个主题”,就是“瞄准高端,全面升级,努力打造经济文化强市”;把握“一个基调”,就是“好中求快”。在工作中,坚持高端策划,加快转型升级步伐,更加注重科学发展,更加注重解决制约经济社会发展的深层次问题,更加注重发展质量和效益,把快速增长、健康发展、质量效益同步提升的良好势头延续下去。

2014年全市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是:在转型升级、优化结构、提高质量效益的基础上,生产总值增长11%左右;地方公共财政预算收入增长15%;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17%左右;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22%左右;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5%;引进市外、省外资金增长20%,外贸出口总额增长12%;实际利用外资增长11%;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民人均纯收入实际增长10%;城镇新增就业6万人以上;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6.5‰以内;居民消费价格涨幅控制在3.5%以内;节能减排完成省下达任务。

为实现上述目标,重点抓好十个方面的工作:

(一)加快转型升级,打好工业强市攻坚战。坚持工业强市不动摇,突出工业在转型升级中的重要地位,强力实施工业强市“8155工程”和“五个一”攻坚行动,不断壮大工业经济实力,走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人力资源优势充分发挥的新型工业化道路。加快产业集聚区建设。围绕提升“四集一转”水平,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做大做强主导产业,拉长产业链条,力争产业集聚区完成固定资产投资和主营业务收入增长25%以上。加快产业转型升级。改造提升装备、化工、纺织服装等传统优势产业,大力发展汽车(电动车)及零部件、电子信息、新材料、生物医药等战略新兴产业,不断壮大产业规模,力争十大产业集群完成主营业务收入1850亿元,增长15%。加快培育主导产业骨干企业。大力开展服务企业活动,用足用好国家支持老工业基地城市建设政策,以50家重点骨干企业、50家高成长型企业为龙头,着力推动企业科技创新、产品升级,培育30家主营业务收入超10亿元的企业。加快重大工业项目建设。抓好晋开集团100万吨液体肥料60万吨复合肥、龙宇化工三期6万吨聚甲醛、LED液晶电视、智能手机、精细化工产业园等重大工业项目建设,带动全年工业投资超500亿元。

(二)做大做强服务业,打好建设国际文化旅游名城攻坚战。充分发挥文化旅游资源优势,坚持文商旅融合发展,着力做大做强服务业,加快国际文化旅游名城建设步伐。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着力发展金融、文化、旅游、信息、电子商务等高成长性服务业,推动房地产、商贸流通、特色餐饮等传统服务业转型升级,培育发展健康服务、教育培训、商务服务、科技服务、养老及家庭服务等新兴服务业,提升现代物流、金融中介等生产性服务业水平,显著扩大产业规模和就业规模。坚持把中心商务区和特色商业区作为加快城区服务业发展的重要载体,实施双龙巷历史文化街区改造,建成七盛角民俗文化街区,规划建设开封汽车商贸城,努力建成一批大型城市综合体,培育一批金融服务、文化创意、商务中介、总部经济等特色楼宇经济,形成一批文商旅融合的特色商业街,改造一批现代物流、电子商务、会展等有机融合的专业市场。促进文化旅游产业快速发展。办好“两节一论坛一赛事”,提高“一河两街三秀”档次,高标准筹办好世界客属第27届恳亲大会。加快宋都古城文化产业示范园区建设,围绕“一城两环八区”空间布局,加快推进8大产业片区22个文化产业项目,抓好清明上河城、中原明珠文化旅游产业园、朱仙镇国家文化生态旅游示范区、大宋文化博物馆·开封城摞城新郑门遗址、刘青霞故居及汴京公园周边环境改造、艮岳宋代园林博物馆、客家文化交流中心和珠玑巷等项目建设。巩固省级旅游标准化示范城市成果,建设旅游集散中心,完善购物中心、星级酒店、停车场、旅游信息咨询网络体系等配套服务设施,做好御河、小宋城、皇宋大观文化园申报国家A级景区工作。启动黄河生态旅游规划,打造县域旅游新亮点,进一步拉长旅游产业链条。以“三城联创”为载体提升城市品位。深入开展“三城联创”工作,启动数字化城市管理系统二期工程,抓好农贸市场升级、早夜市整治、旱厕改造等薄弱环节,开工一批街心绿地、游园,严厉打击违法建设行为,加强城市交通秩序整治,强化城市精细化管理,着力提高市民文明素质,努力创建国家卫生城、园林城。

(三)加快推进郑汴融合,打好开封新区五年成规模攻坚战。主动对接,强力运作,打好开封新区五年成规模攻坚战。夯实发展基础,建设城乡一体化示范区。按照产城互动、综合配套的要求,重点推进启动区、铁南区、运粮河组团三大片区基础设施建设,同步完善供排水、供电、供气、供热、绿化、照明、污水处理等设施配套,确保完成基础设施投资30亿元以上。加快项目建设,培育新区发展新亮点。加快“八园一湖一中心”等137个重点项目建设,再筛选50个以上重大项目集中开工,带动全区完成固定资产投资200亿元以上。提高“八园”承载集聚服务功能,确保完成投资超过100亿元。快速推进开封西湖建设,力争早日蓄水成景。加快中心商务区项目建设,打造具有浓郁开封历史文化特色、古典时尚的中心商务区。进一步加大迁村并居工作力度,保障重大项目顺利实施。壮大主导产业,打造经济发展新引擎。加大招商引资力度,进一步壮大汽车及零部件、农业机械、空分设备三大制造基地规模,大力培育生物医药、电子信息、文化创意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在产业升级和大项目上实现新进展。积极发展金融、商贸和物流产业,打造区域性金融、商贸和物流中心。深度融合,放大郑汴一体化战略优势。深入推进“五同城一共享”,深化交通同城,实现郑汴城际铁路开通运营。做好电信同城、金融同城后续工作,对接郑汴信贷同城业务,谋划开封金融后台服务中心。加快产业同城,增强两市在产业链、技术链、产品链方面的衔接,实现互补共赢。推动生态同城。积极协调文化、旅游、教育、科技等公共服务资源共享。加快港尉新区建设,积极融入郑州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发展。

(四)科学推进城镇化,打好新型城镇化建设攻坚战。全面准确把握新型城镇化的内涵,坚持以人为本、传承文化、优化布局、产城互动、生态文明、科学有序的原则,着力构建“中心城市+县城+中心镇+新型农村社区”及“两核六组团”的新型城镇化发展格局。建好中心城市。统筹北区、东区、南区发展,完善规划,加快建设。严格执行城市总体规划,加大古城风貌保护力度,加快城区企业“退二进三”、“退城进园”,保护好传统街区,传承好古城文脉,着力打造“外在古典、内在时尚、宋韵彰显”的新宋风城市风格。实施城区“三贯通”工程,加快“两改一建”进度,市区完成棚户区城中村改造530万平方米。完善城市功能配套,启动机场北路、东平路等道路建设,完成迎宾路北延、新曹路、魏都路、文庙街、内顺城路、梁苑北路、夷山大街改造、官坊立交辅道及排水工程等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加快建设宋城路综合交通枢纽站,建成金明公交场站、仁和公交场站、城北旅游换乘站和新宋路污水提升泵站、汴京路雨水提升泵站。加快火车站周边开发改造。加强县城建设。坚持规划为引领、产业为支撑、商贸为载体、文化为灵魂、人居为根本,县城完成棚户区城中村改造220万平方米,启动实施规划提升、以产兴城等县城建设十大工程,提升县城品位,建设美丽宜居县城。发展中心镇。根据区位优势、自然生态、产业特色,着力抓好中心镇建设,不断增强中心镇辐射吸纳能力。完成市属乡镇总体规划修编,实施小城镇综合整治工程,提升小城镇整体发展水平。稳步推进新型农村社区建设。已建成的新型农村社区,建立健全可持续发展机制;已启动的新型农村社区加快建设,防止出现“半拉子”工程;未启动的新型农村社区,按照“五规合一”和“三集中”的要求稳妥推进。

(五)坚持做优农业,打好农业产业化提升攻坚战。坚持农业产业化道路,加快

土地流转,大力发展现代农业,促进农业生产经营专业化、标准化、规模化、集约化。继续实施高标准粮田“百千万”建设工程。持续推进粮食核心区建设,抓好高产万亩方、高标准粮田和四个百万亩优质特色农产品产业带建设,持续推进农业综合开发、土地整理和复垦开发,稳定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确保实现粮食“十一连丰”。继续实施现代农业产业化集群培育工程。大力培育农业产业集群,力争省级农业产业化集群达到8个以上,争取年收入超10亿元的产业化集群发展到15个。着力培育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重点扶持皓月、雏鹰、大用、天丰、禾丰、海壹食品等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加大农贸市场建设力度,再建10个高标准农产品批发市场。启动实施都市生态农业发展工程,在市区和县城周边,规划建设一批具有综合功能的农业生态园区。抓好水利基础设施建设。加强以抗旱除涝为重点的农田水利工程、引黄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中小河流治理、平原调蓄水库、病险水闸除险和小农水重点县等水利工程项目建设,完善引黄灌溉体系,确保新增改善有效灌溉面积30万亩以上,再解决34.9万农村居民、在校师生饮水安全问题。加快农业科技创新。抓好重大农业科技专项和重点科技计划项目实施,推进中国农业大学开封实验站、国家粮食加工装备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生物育种实验室、精准农业与智能装备实验示范区、晋开现代农业基地建设,促进农业科技成果转化和推广。加快推进基层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体系建设,力争主要农作物良种覆盖率在99%以上。加强气象现代化建设,提升为农气象服务水平。构建新型农业经营体系。深化农村经营体制改革,培育专业大户、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现代农业龙头企业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加快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步伐,力争新培育200家农业专业合作社、10家农机专业合作社,新增土地流转40万亩。

(六)加强基础支撑建设,培育发展新优势。持续强化基础支撑服务体系建设,增强经济社会发展后劲,提升发展层次,拓展发展空间。强化基础设施支撑。推进“三条高速”、“三条铁路”、“一站一出口”建设,构建城区“五环九横十二纵”大交通体系。加快干线公路、县乡道路升级改造,提高县乡道路通行能力,打造市县间半小时交通圈。优化能源结构和布局,新建改造一批110千伏、220千伏输变电工程,推动农村电网改造升级。强化项目支撑。实施重点项目“358”工程,组织实施300个以上重点项目,重点推进“五大攻坚战”重大项目,带动全市重点项目投资突破800亿元。强化创新支撑。加强与国内外科研机构和创新基地的合作,鼓励和支持重点龙头骨干企业建立高水平技术研发中心,推进国家空分设备质量检测中心建设,新建省、市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8家以上。加大省级创新型(试点)企业和高新技术企业培育力度,新培育高新技术企业10家以上。强化人力资源支撑。大力实施创新型科技人才建设工程、全民技能振兴工程、技能人才回归工程等十大人才工程,盘活用好本地人才资源,把人口优势转化为人力资源优势。坚持引资与引智并重,加快实现由单纯项目招商向“人、财、项目”打包引进模式转变,力争引进两院院士、国家“千人计划”等高层次人才取得新进展。支持河南大学、黄河水利职业技术学院等高校发展,全力做好开封大学升本工作,办好开封文化艺术职业学院,切实提高办学质量和水平。大力发展职业教育,启动实施职业教育攻坚二期工程,争取入驻职教园区学校达到7所。强化信息化支撑。加快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实施“宽带开封”工程,推动4G技术规模商用,吸引知名企业在我市布局数据基地。采用先进信息技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创建一批“两化”融合示范企业。加快电子商务发展,着力引进国内外知名电商入驻。提升城市信息系统综合应用水平,完成智慧城市顶层设计,加快智慧政务、智慧旅游、智慧交通、智慧医疗、智慧城管、智慧商务、智慧环保建设,实现市内公共服务区域WiFi全覆盖。

(七)加强生态环境建设,建设美丽开封。坚持节约资源与环境保护基本国策,加快建设天蓝地绿水净的美丽开封,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以实施“四大工程”为重点改善环境质量。实施“蓝天工程”,落实好国家大气污染防治十条措施,推动重点行业、重点部位大气污染防治,有效遏制雾霾污染。实施“碧水工程”,抓好新一轮城镇污水处理厂和产业集聚区污水处理厂建设,开展现有污水处理厂提标改造工作,确保达标排放。深化惠济河综合整治,启动贾鲁河综合整治工程。加强饮用水源地保护,确保全市人民饮水安全。实施“清洁工程”,确保城市生活垃圾焚烧发电项目高效运营,实现城市垃圾无害化、资源化处理。加强农村面源污染治理,推进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开展美丽乡村建设,改善人居环境。实施“安全工程”,健全环境防范体系,实施好环保专项行动,保障环境安全。以加强生态系统建设为重点提升生态自然修复能力。完善生态补偿机制,实行最严格的源头保护制度、损害赔偿制度、责任追究制度。实施林业生态市提升工程,完成造林9.3万亩,加快高速公路、干线道路两侧绿色生态廊道建设。以加强总量减排为重点强化环境容量控制。强化工程减排、结构减排和管理减排,深化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预算管理,完善污染物排放许可证制度,积极开展排污权有偿使用和交易试点工作。建立项目环评审批与当地环境容量挂钩机制,加快淘汰落后产能。以成功创建国家新能源示范城市为契机,大力发展清洁能源,取缔集中供热及天然气管道覆盖范围内的小型燃煤锅炉。以节能降耗为重点提高资源节约集约利用水平。实施能源消费总量预算管理,建立能源承载能力监察预警机制,全面实施节能降耗行动计划,推行节能降耗技术改造和公共领域节能。加强再生资源回收网络体系建设,积极推动节能环保和再生产品消费,大力发展循环经济。

(八)全面深化改革,不断增强经济发展内生动力。加快推进一批看得准、有权限的改革,着力在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取得实质性进展。深化行政体制改革。加快事业单位分类改革。创新政府公共服务提供方式,研究出台政府向社会组织购买服务的指导意见。推进工商注册制度便利化。推动交通运输管理体制和行政执法体制改革。改革完善食品药品监管体制。激发市场主体活力。坚持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深化企业内部制度改革,完善现代企业制度和法人治理结构,加强国有资产监管。支持非公有制经济健康发展,完善企业服务机制、政企沟通机制,及时解决民营企业和中小企业发展中的问题,鼓励非公有制企业参与国有企业改革。大力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扎实推进财税改革。完善预算体系,推进预算公开。清理规范税收优惠政策,全面落实国家“营改增”等改革政策。加强预算绩效管理,盘活财政存量资金。加强政府债务管理,有效防范和化解财政风险。推动投融资平台整合功能,提升投融资能力、资产管理能力和风险防范能力。深化金融改革。充分利用多层次资本市场、多种金融产品,推进企业上市融资。推动符合条件的县域农信社组建农商行,加快村镇银行组建步伐,努力实现村镇银行县域全覆盖。加大金融机构引进力度,健全金融体系。支持具备条件的民间资本依法发起设立金融机构。加强金融服务公司建设,为企业提供优质金融服务。建立风险补偿机制,优化小微企业融资环境。推进资源性产品价格改革。全面实施居民生活阶梯水价,加大差别电价、惩罚性电价实施力度,理顺天然气与可替代能源比价关系。推进大用户直购电试点、煤电价格联动机制改革,基本完成农电体制改革。深化土地管理制度改革。完成农村宅基地确权登记和颁证工作,探索宅基地有偿退出机制,积极争取开展宅基地制度改革试点。推进通许县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登记试点工作。(上接第二版)探索建立兼顾国家、集体、个人的土地增值收益分配机制,研究在符合规划和用途管制前提下,开展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进入市场流转试点。完善人地挂钩试点政策,拓展县域经济发展用地空间。探索实行租让结合、分阶段出让的工业用地供应制度。

(九)持续扩大对外开放,提高开放型经济水平。把2014年确定为对外开放提升年,持续推进重点产业大招商,围绕十大产业集群,瞄准短板,拉长链条,创新招商方式,确保对外开放工作实现新突破。注重招大引强。坚持把“招大引强”作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招商引资工作的重点,瞄准国内外500强、民营企业500强、央企和大型跨国公司、行业龙头企业,争取每个产业、每个产业集聚区引进、落户2~3个投资10亿元以上的战略支撑项目或龙头企业,每个县区争取引进1~2个投资2000万美元以上的外资企业。注重招优引新。立足转型升级,瞄准“高质、高新、高端”,更加侧重新兴产业和延长产业链条项目招商,围绕汽车(电动车)及零部件、电子信息、智能终端、生物医药、新材料、高端化工、航空物流、新型服务业等新兴产业,开展重点招商,加快推动产业结构转型升级。推动电动车、纺织、汽车及零部件产业基地争创省级出口基地,扩大对外贸易竞争优势。加大对利用外资的考核奖励力度,切实提升全市经济外向度。注重拓宽领域。抓住制约经济社会发展的关键环节,围绕文化旅游、两改一建、老城区改造、县城及“三区”建设、“三贯通”工程、社会事业、职业教育等关键领域,制定针对性招商方案,全力实施,重点突破。注重方式创新。突出专业化集群式招商,更加注重区域招商、中介招商、以商招商,更加注重发挥企业在招商引资中的主体作用和商会、协会的桥梁作用,积极探索“全链条、全要素、全服务、无障碍”的立体招商模式,走出一条招商引资新路子。

(十)切实保障和改善民生,建设幸福开封。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政府工作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继续加大民生投入,实施好“十项重点民生工程”。千方百计扩大就业。实施更加积极的就业政策,健全公共就业服务体系,重点做好高校毕业生、农村转移劳动力、下岗失业人员、退役军人就业工作,确保新增城镇就业6万人。加大困难就业群体帮扶力度,推动实现更高质量就业。切实加强社会保障。继续扩大社会保障覆盖范围,加强城镇职工医保、城镇居民医保、新农合制度建设。改革创新社保经办机构。进一步完善失业、医疗、工伤、生育保险市级统筹,建立待遇正常调整增长机制。进一步完善社会救助制度,不断提高救助标准。加大农村扶贫开发,完成30个贫困村整村推进任务,解决4万农村贫困人口脱贫问题。强力推进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开工建设公租房3202套、棚户区城中村改造安置住房9022套,完善保障房保障机制,着力缓解中低收入群体住房困难。持续改善居民生活条件。提升水、电、燃气、供热等公共服务水平,新增1200万立方米清洁能源,市区新增集中供热面积200万平方米。加快便民利民设施建设,再建设200家放心馒头店、50家便民菜店,建成一批公共体育设施。大力发展公共交通,进一步改善出行条件。加强居民小区物业管理工作,改善居住环境。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坚持教育优先发展战略,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全面实施学校精细化管理。不断加大教育投入,积极鼓励民间资本兴办教育。巩固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成果,提高办园水平。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抓好中小学布局调整、义务教育学校标准化建设、农村义务教育学校改造,推动普通高中教育内涵发展。支持民族教育和特殊教育发展。提高医疗卫生保障水平。巩固基本医疗保障制度,全面推广县级公立医院新农合按病种付费工作。深入实施基本药物制度,实现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基本药物制度全覆盖,提高基本药物配送率。加快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综合改革,继续深入做好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和重大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加强医疗急救网络体系建设,推进我市全科医生临床培养基地、中心医院、妇儿医院等重大卫生项目建设。支持中医药事业发展。抓好重大传染病防控。有序推进生育政策调整,促进人口长期均衡发展。健全市福利园区服务体系,加快县区福利中心建设,完善弱势群体保障功能。大力发展养老产业,积极发展社区居家养老服务,提高养老服务水平。扩大基本公共文化服务。支持市图书馆、市博物馆、市美术馆、市群艺馆等公共文化基础设施建设,扶持民间博物馆发展,不断充实和丰富公共文化服务内容。实施文化体育惠民工程,广泛开展全民健身运动,提高竞技体育水平,启动市体育中心建设,精心组织“舞台艺术送农民”活动、政府采购公益性演出活动、农村电影放映工程,继续推进公益性文化设施免费开放。大力倡导全民读书。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以平安开封建设为主线,深化安全生产管理体制改革,强化安全生产,坚决遏制重特大事故发生。提升食品药品安全监管水平,确保广大人民群众“舌尖上的安全”。加强诚信体系建设,发挥中介组织在社会管理中的作用。积极推进社区矫正和人民调解工作。扎实开展“六五”普法和法律援助工作。强化信访工作和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依法打击各种违法犯罪活动,确保社会大局和谐稳定。

继续加强国防动员、国防教育和国防后备力量建设,支持开封驻军、武警部队、预备役部队、民兵和人民防空建设,深入开展双拥共建,促进军地融合发展。支持工会、共青团、妇联、工商联等人民团体发挥桥梁纽带作用。全面贯彻党的民族宗教政策,依法管理民族宗教事务。认真做好第三次经济普查。继续做好外事、侨务、对台、史志、地震、社科研究等工作。

四、加强政府自身建设

把依法行政、转变职能、作风建设、廉政建设作为政府自身建设的关键,深入推进“两转两提”,不断提高政府工作水平。

(一)加快推进法治型政府建设。坚持依法治市,严格按照法定权限和程序履行职责,不断提高政府公信力和执行力。严格执行人大及其常委会决议决定,自觉接受法律和工作监督,主动接受人民政协民主监督,支持政协参政议政,扎实办理人大代表建议和政协提案,广泛听取民主党派、无党派人士和人民团体意见建议。强化政务信息公开,加强政府网站、市长专线建设,自觉接受社会监督和舆论监督。坚持科学民主依法决策,完善决策程序,健全合法性审查、集体讨论、专家论证、社会公示和听证、决策责任追究等制度。加强行政行为的规范和监督,确保严格执法、公正执法、文明执法,努力让老百姓在每一个行政执法行为中都能感受到公平和正义。

(二)加快推进服务型政府建设。加快政府职能转变,加强制度建设,推动政府职能向创造良好发展环境、提供优质公共服务、维护社会公平正义转变,努力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深入开展学习型机关创建,完善公务员培训、考核、奖惩机制,加强公务员队伍建设,不断提高为人民服务的能力和水平。开展好第二批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从群众反映最强烈的问题改起,从群众意见最集中的地方抓起,从群众最关心的事情干起,努力提供优质、均等、便捷的公共服务,让老百姓生活得更加幸福、更有尊严。

(三)加快推进效能型政府建设。继续开展效能建设年工作,不断完善效能问责办法,加大效能问责力度,进一步提高行政效能。以深化改革为契机,继续减少和下放一批审批事项,简化办事程序,创新审批方式,提高审批效率。强化行政服务中心功能,建成市民之家,建立部门审批事项目录清单制度并向社会公开,巩固完善“一个窗口集中办理”、“一站式办成”、“限时办结”的行政审批模式,持之以恒开展贴心服务、主动服务、承诺服务,千方百计让老百姓办事更加方便快捷、满意舒心。

(四)加快推进廉洁型政府建设。认真落实中央八项规定,严格执行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全面推进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建设。严格规范权力行使,健全权力运行制约和监督机制。完善目标考核评价办法,树立正确的考核导向。加强廉政监察和审计监督。加大违纪违法案件查处力度,严肃惩治不正之风和腐败行为。严格落实《党政机关厉行节约反对浪费条例》等规定,健全厉行节约反对浪费制度体系,确保“三公”经费只减不增,禁止新建政府性楼堂馆所。政府过紧日子,就是要让老百姓过上好日子。

各位代表!

打造河南省新兴副中心城市和经济文化强市的宏伟事业鼓舞着我们,全市人民的热切期望和殷殷重托激励着我们。让我们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紧密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在省委、省政府和市委的坚强领导下,解放思想,开拓创新,务实重干,克难攻坚,为早日把开封建成河南省新兴副中心城市和经济文化强市而努力奋斗!

第四篇:2006年开封市政府工作报告

2007年开封市政府工作报告

2007年2月4日在开封市第十二届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上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市人民政府,向大会作政府工作报告,请予审议,并请各位政协委员提出意见。

一、2006年工作回顾

2006年,市政府在省委、省政府和市委的正确领导下,在市人大、市政协的监督、帮助和支持下,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努力构建和谐社会,抢抓省委、省政府加快中原崛起、推进郑汴一体化发展的重大机遇,团结带领全市人民开拓进取,扎实工作,较好地完成了市十二届人大三次会议确定的各项任务,实现了“十一五”规划的良好开局。

——国民经济持续增长。全市生产总值完成472.4亿元,比上年增长13.1%,其中第一、第二、第三产业增加值分别达到131.2亿元、197.9亿元、143.3亿元,分别增长8.9%、15.7%、13.9%,人均生产总值近1万元;财政总收入完成53.9亿元,增长26%,总支出53.7亿元,增长25.9%;一般预算收入完成16.3亿元,增长16.3%,其中市本级完成7.2亿元,增长18.5%;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166.3亿元,增长38.5%;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77.5亿元,增长15.1%;城镇居民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8286元,增长14.8%;农民人均纯收入3172元,增长16.9%;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359亿元,增长13.9%;贷款余额229.5亿元,增长12.6%。

——工业强市成效进一步显现。工业布局进一步优化。规划并开始建设了杏花营高科技工业区、汪屯精细化工区、边村重工业区三个工业区,五县工业区建设初具规模。纺织、食品、化工、医药、机械设备制造等产业优势更加明显,五大产业增加值占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的比重达到57%。空分设备、空间结构、预应力、汽车配件等产业集群逐步形成,产业竞争能力进一步提高。工业发展后劲不断增强。新开工和续建重点工业项目53个,累计完成投资26.9亿元,其中投资3000万元以上的重点工业项目竣工25个,完成投资17亿元。工业运行速度和效益进一步提高。全市工业增加值完成179.7亿元,增长16.6%,其中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完成100.1亿元,增长22%,实现利税39.7亿元,增长77%。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扎实起步。按照“规划先行、突出重点、搞好试点、扎实推进”的总体思路,围绕发展农村经济和促进农民增收,开展了新农村建设31个示范村和300个整治村试点工作。全市粮、棉、油总产量分别达到233.8万吨、7万吨和34.4万吨,增长15.1%、16.5%和25.2%;肉、蛋、奶产量分别达到40.9万吨、24.5万吨和13.6万吨,增长8.6%、8.3%和50.9%。财政支农力度进一步加大。各级财政用于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的支出达14.5亿元。对种粮农民实行粮食直补、良种补贴、农机具购置补贴、农资综合直补等各项措施全部落实到位,共补贴资金1.7亿元。加大扶贫开发力度,完成了2.6万人脱贫。认真执行“两免一补”政策,发放资金5448万元,资助农村学生48万人次。农业结构调整深入推进。新发展优质专用小麦194万亩、优质专用玉米103万亩、优质水稻12万亩,农产品优质率达到39%;累计建成无公害农产品生产基地29个,总面积49万亩;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达到31个,农村专业合作组织发展到900多个;畜牧业规模养殖比重进一步提高,新发展养殖小区75个,重大动物疫病得到有效控制。农村生产生活条件不断改善。投资3.2亿元,完成了821个村1017公里“村村通”工程,建成了80个乡镇客运站,解决了13万人的饮水安全问题,改建24所乡镇卫生院,新建沼气池3.1万座。实施“万村千乡市场工程”,新改建连锁农家店769个,建成邮政服务网点1800个。农村通信、文化等社会事业取得了新的进展。

——各项改革不断深化。国有企业改革继续推进。完成了铁塔橡胶集团、宏达纺机公司、农药厂、涤纶厂等企业国有产权的整体转让,盘活资产4.2亿元,4500多名职工得到妥善安置;无线电一厂、针织内衣厂等企业的破产清算和职工安置工作进展顺利。农村综合改革深入推进。巩固乡镇机构改革成果,清理涉及乡镇的一票否决和评比达标项目,切实减轻乡镇负担;农村义务教育体制进一步完善,提高了农村中小学公用经费标准,建立了农村中小学校舍维修改造长效机制;以清收盘活不良贷款为重点,农村信用社改革不断深化。分配制度改革有序展开。稳步实施公务员法,认真做好公务员登记、工资制度改革和规范津贴补贴工作;近11万名企业离退休人员养老金调整工作如期完成,人均月增资191元,超过全省平均水平25元。其他领域改革取得新成效。财政国库管理制度改革步伐加快,市级已全面推行,县级改革范围进一步扩大;行政审批制度改革继续深化,行政审批事项精简至199项,为全省省辖市最少;干线公路养护体制改革顺利完成;交通规费征稽体制基本理顺;事业单位改革、旅游景区管理体制改革和市政公用行业改革进展顺利。

——对外开放力度进一步加大。招商引资成效显著。全年引进省外项目301个,合同资金总额165.9亿元,到位资金68亿元,增长52.9%;新批准外商投资企业16家,合同利用外资1.53亿美元,增长146%,实际利用外资3148万美元,增长37%。国内500强企业已有中国电力投资集团、安阳钢铁集团、平煤集团、深圳能源集团、晋煤集团、雨润集团和永煤集团等7家企业来我市投资发展。进出口贸易增长加快。全市进出口贸易额完成1.35亿美元,增长25%,其中出口7561万美元,增长11.3%。对外交流与合作进一步扩大。成功举办了中国开封第24届菊花花会;参加了2006杭州世界休闲博览会,开封馆以丰富多彩的展览内容和别具特色的文化活动被评为最佳展馆。与杭州市缔结为友好城市,与澳大利亚温格卡瑞比郡建立了友好合作关系。

——重点项目建设进展顺利。全市113个重点建设项目完成投资65.9亿元,其中省定13个重点项目完成投资30亿元。开封炭素年产2.2万吨超高功率石墨电极、申丰公司10万锭纺织等一批重点项目竣工投产,郑开大道、大广高速开封段和黄河特大桥建成通车,环城公园一期工程、大广高速东连接线拓宽改造完工,中原皓月现代肉牛产业工程、晋开“1830”工程、汇源三期、各县污水处理厂等项目建设进展顺利。

——城镇化进程加快推进。编制完成了汴西新区概念规划和郑开大道两侧功能区规划,启动宋都古城风貌保护与重现工程,加强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建成了黄河大街北段道路工程,全市城镇化率达到34.2%,比上年提高1.6个百分点。郑汴一体化发展迈出实质性步伐。与郑

州市签署了《关于建立协调发展机制 加快推进郑汴一体化的协定》。郑汴城际公交已经开通,郑开大道两侧产业布局逐渐展开,电信同城、旅游同城、商务同城、金融同城以及面向两市市民的互惠措施正在实施。汴西新区建设全面启动。投资7.2亿元,建成了宋城路西延3.8公里和区内1—6号路南段工程,管网、电网建设已经启动。汴西新区已进驻工业项目32个,总投资64.2亿元;已开工项目18个,总投资25.2亿元。小城镇建设步伐加快。完成了8个省定重点镇和部分乡镇的新一轮规划编制工作。加快县城和小城镇发展,促进企业向城镇集中,人口向城镇聚集,县以下建制镇常驻人口达到78.9万人,增长2.2%。

——文化旅游产业发展加快。推进文化体制改革,对市电影公司、人民会场、大众娱乐城等6家单位进行重组,成立了开封市影视娱乐集团;依托开封日报社,组建了神州圣火文化传播有限公司,扩大了开封报业“两报一网”的影响力。认真做好文物保护和景区创优工作,尉氏兴国寺塔、河南留学欧美预备学校旧址、刘青霞故居等6处文物被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开封府、铁塔公园和中国翰园碑林被评为国家4A级景区;朱仙镇木版年画入选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加强旅游宣传和推介,旅游年票发行工作已经启动,全年累计接待游客1891万人次,实现旅游总收入60.5亿元,分别增长15.2%和19.6%。

——各项社会事业全面发展。深入实施科教兴汴和人才强市战略,科学技术研究与推广步伐加快,科技对经济增长的支撑作用进一步增强,与中国农大合作建设的现代农业示范工程进展顺利。“两基”成果进一步巩固,新增市二十五中、尉氏三中、杞县高中、兰考一中4所省级示范性高中,职业教育、成人教育和高等教育发展加快。加大公共卫生投入,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建成投用,对重大疾病的预防控制能力增强;扩大农村合作医疗试点,尉氏县、兰考县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合率达到76.2%。全民健身活动深入开展,参加省十运会取得良好成绩。稳定低生育水平,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5‰以下,尉氏县被评为全国计划生育优质服务先进县。精神文明建设取得丰硕成果,窗口行业规范管理优质服务竞赛活动深入开展,科技、文化、卫生“三下乡”和科教、文体、卫生、法律“四进社区”活动扎实有效。水、大气污染治理取得新成效,生态环境进一步改善。新闻出版、广播电视、质量技术监督、食品药品监督、统计、审计、电力、电信、气象、烟草、保险、外事侨务、对台事务、民族宗教、社会科学、地方志、档案管理、地震监测、人民防空等工作都取得了新的成绩。

——和谐开封建设取得明显成效。就业再就业工作取得新进展。城镇新增就业7.7万人,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3.9万人,其中“4050”人员1.4万人,市区基本消除了“零就业”家庭。新发放小额担保贷款9653万元,居全省首位。完成劳务输出107万人次,实现劳务收入52亿元。社会保障体系进一步完善。全市企业养老、医疗保险参保人数分别达到30.5万人和28.5万人,比上年增加3.9万人和0.5万人;参加失业保险36.2万人。提高了最低生活保障标准,五县由100元提高到120元,五区由130元提高到150元。经济适用房竣工21.8万平方米,为2074户城市中低收入家庭解决了住房困难问题。加大农村困难群体救助帮扶力度,提高了农村特困人口最低补助标准和“五保户”集中供养率。社会大局保持稳定。全面构建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开展扫黑除恶和打击“两抢一盗”活动,打掉涉黑涉恶犯罪团伙64个,有力打击震慑了犯罪。建立健全矛盾纠纷排查调处机制,信访秩序进一步规范。严格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全年没有发生重特大事故,各类伤亡事故、经济损失分别下降25.6%和20.1%。深入开展全民国防教

育和“双拥”共建活动,促进了军政、军民团结。认真开展商业贿赂专项治理,反腐倡廉工作取得新进展。

各位代表:

过去的一年,是我市近年来经济社会发展最快最好的一年,我们实现了“十一五”规划、郑汴一体化发展和新农村建设的扎实起步。这些成绩的取得,得益于省委、省政府和市委的正确领导,得益于市人大、市政协的监督、支持和帮助,凝结着全市人民的心血和汗水。在此,我代表市人民政府,向全市广大工人、农民、知识分子、干部,向驻汴解放军、武警官兵和公安民警以及各界人士致以崇高的敬意!向所有关心、支持开封发展的同志们、朋友们表示衷心的感谢!

在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也清醒地看到,我市与先进地区的差距仍然较大,前进道路上还有不少困难和问题。一是产业结构不优,一产比重高于全省11.4个百分点,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只占生产总值的21.2%,低于全省12.1个百分点。二是经济增长方式粗放,自主创新能力不强,经济运行质量和效益不高,税收占生产总值的比重低于全省平均水平。三是固定资产投资不足,尤其是工业投入不足的问题仍很突出,随着建设用地趋紧等因素的制约,固定资产投资保持较高增幅难度加大。四是“三农”问题仍很突出,农民增收的长效机制还没有真正建立起来。五是财政基础薄弱,政府对社会事业等公共投入不足,社会保障能力不高,影响社会稳定的因素还比较多。六是影响持续发展的体制性机制性障碍尚未完全消除,一些地方和部门仍存在形式主义和官僚主义等现象,经济发展环境有待进一步优化。对这些问题,我们要高度重视并在今后工作中认真加以解决。

第五篇:2007年开封市政府工作报告

2008年开封市政府工作报告

——2008年4月26日在开封市第十二届人民代表大会第六次会议上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市人民政府,向大会作工作报告,请予审议,并请各位政协委员提出意见。

一、2007年政府工作回顾

2007年,市人民政府在省委、省政府和市委的正确领导下,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积极构建和谐社会,团结带领全市人民抢抓机遇,开拓创新,圆满完成了市十二届人大四次会议确定的各项目标任务。

——经济总量再上新台阶。2007年全市生产总值达到571.1亿元,比上年增长13.1%,其中一、二、三产业增加值分别增长6.5%、15.5%、15.9%。全部工业增加值达到219.7亿元,增长16.7%,其中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完成131.1亿元,增长22.2%;实现利润56.3亿元,增长97.7%,为历年来最高。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完成20.3亿元,增长24.9%,其中市本级完成8.55亿元,增长19%。

——投资、消费和出口快速增长。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220.3亿元,增长32.5%,其中城镇固定资产投资完成164.1亿元,增长32.4%;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09.1亿元,增长17.8%;外贸出口9204万美元,增长21.7%。

——财政收入质量明显提高。全市完成税收13.7亿元,增长42.9%,比上年提高30.9个百分点,增幅居全省第一;税收占财政一般预算收入的比重达到67.5%,比上年提高8.5个百分点。

——城乡居民收入大幅增加。全市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9693元,增长17%;农民人均纯收入3763元,增长18.6%。年末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余额292.9亿元。

——社会事业全面进步。基本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基本扫除青壮年文盲工作,代表河南省顺利通过国家验收;科技进步贡献率进一步提升;公共卫生体系不断健全;文化事业快速发展;社会保障体系由城市向农村延伸;人口自然增长率为5‰。

这些成绩的取得,标志着我市综合实力和发展后劲明显增强,已经具备了实现跨越式发展的基础和条件。一年来,我们主要做了以下工作:

(一)强力实施工业强市战略,工业经济发展实现新突破。园区建设取得新进展,杏花营高新技术产业区、边村重工业区、汪屯精细化工区基础设施建设全面铺开,入驻项目68个,总投资72.9亿元,已建成投产和新开工项目49个。各县工业园区初具规模。重点企业培育取得明显成效,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达到674家,比上年增加118家;销售收入超亿元的企业发展到111家,比上年增加27家,其中开封供电公司、烟草公司销售收入超过10亿元,千里机

械、空分设备、宏达拨叉等10家企业销售收入超过5亿元;16家重点工业企业的支撑和带动作用初步显现。产业优势进一步增强,机械设备制造、纺织、食品、化工和医药五大产业完成工业增加值81.2亿元,占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的比重达到61.9%,比上年增加近10个百分点。重点项目建设进展顺利,82个重点工业项目完成投资52.6亿元,其中40个重点工业项目竣工投产,投资45亿元的京源公司2×600MW超临界发电机组项目正式启动。企业上市实现零的突破,开封高压阀门有限公司成为我市首家上市企业。

(二)大力发展农村经济,新农村建设扎实推进。农业生产再获丰收,全年粮食总产244.8万吨,增长4.7%,再创历史新高;肉、蛋、奶总产分别达到31.2万吨、21.7万吨和17.4万吨,畜牧业生产综合评定居全省第四位。县域经济实力进一步增强,五县生产总值达到441.7亿元,其中尉氏县、杞县生产总值突破100亿元;五县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均超过亿元,其中尉氏县达到2.65亿元。新农村建设扎实推进,47个示范村和300个整治村发展思路更加清晰,村容村貌明显变化。

(三)突出发展文化旅游业,第三产业支撑作用不断增强。文化产业亮点纷呈,成功举办了中国开封第25届菊花花会暨首届中国收藏文化(开封)论坛;申办2010年第10届中国菊花博览会取得圆满成功;推出了《大宋·东京梦华》大型水上实景演出和歌舞剧《清明上河图》青春版;发行了《东京梦华·盛世经典》个性化邮票。旅游业发展迅速,接待国内外游客2254.5万人次,实现旅游总收入72.2亿元,分别增长19.2%和19.3%,为近年来最好水平。住宿、餐饮、会展等文化旅游基础设施进一步改善,开元名都大酒店、中州国际酒店、东京艺术中心等一批高档酒店和文化场馆相继建成开业。商贸、邮政、电信、交通运输和房地产业得到较快发展。2007年全市第三产业增加值达到177.7亿元,增长15.9%,拉动经济增长4.8个百分点。

(四)继续保持投资快速增长,投资结构明显改善。在国家宏观调控政策趋紧,我市高速公路建设项目相继完成的情况下,我们适时调整投资重点,集中实施了一批农业、能源和工业结构调整项目,保持固定资产投资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工业投资首次突破百亿元,全年完成投资108.9亿元,增长93.9%,比上年提高18个百分点。投资结构明显改善,工业投资占城镇固定资产投资的比重达到66.4%,比上年提高21.1个百分点,拉动投资增长42.6个百分点。工业投资的高速增长,进一步增强了我市经济发展的后劲。

(五)积极推进改革开放,招商引资成效显著。企业改革不断深入,空分集团由永煤集团全资控股,开化集团炼锌厂、中科印务公司等6家企业完成了产权制度改革,针织内衣厂、汴京机械厂等9家企业正在依法实施破产。非公有制经济持续增长,全年完成增加值323亿元,占全市生产总值的比重达到56.6%。金融体制改革取得重大突破,市农信社用足央行货币政策,为我市争取国家补助资金9.5亿元、企业解困资金16亿元;市商业银行与省投资集团等单位合作重组协议正式签订。城市管理体制不断创新,“两级政府、三级管理、四级网络”的运行模式基本建立。农村公路管理养护体制改革、农村综合改革顺利推进。教育、科技、文化、卫生等领域改革取得了新的进展。招商引资成效显著,引进500万元以上项目510个,总投资251亿元;内资到位147亿元,其中省外资金到位104亿元,居全省第六位;合同利用外资2.5亿美元,实际利用外资5207万美元,增长65%,增幅居全省第三位。尤其是先后引进了海马汽车配件、美国ETQ机电工业及配套、马来西亚大型综合购物广场和杞县聚甲醛等一批投资几

十亿元的重大项目,改变了我市长期以来缺少重大项目的状况,这些项目建成后,必将对我市经济发展产生重大影响。

(六)加快汴西新区建设步伐,郑汴一体化取得实质性进展。成立了汴西新区管委会,进一步理顺了管理体制。依据《郑汴产业带总体规划》,突出抓好汴西新区中心区8.5平方公里规划编制工作。编制完成了汴西新区水系总体规划、基础设施综合规划以及郑汴产业带开封段村庄整合并迁规划。市发投公司与省投资集团、郑州百瑞信托公司共同出资,成立了开封市基础设施建设开发有限公司,为新区建设搭建了投融资平台。汴西新区基础设施建设全面启动,宋城路西延、1—6号路部分路段建成通车;郑汴产业带开封段入驻和选址项目24个,总投资304亿元,其中郑开森林半岛商住综合楼项目已经奠基,麦德龙商贸物流中心等项目即将开工。阎砦、毛砦村庄整合并迁工程正式启动。

(七)全面发展各项社会事业,和谐社会建设取得新成效。组织实施科技计划164项,获国家专利授权180项。继续巩固和扩大“普九”成果,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各类学校办学水平进一步提高。科技、文化、卫生“三下乡”活动和社区文化活动深入开展。群众性体育活动和竞技体育健康发展,成功举办了首届郑汴国际马拉松赛和市第七届运动会。认真组织开展了产品质量和食品药品安全专项治理。切实加强环境保护和节能减排工作,关闭取缔重污染和落后产能企业35家,化学需氧量、二氧化硫排放量分别比上年削减7.2%和12.9%;大气质量明显改善,城市空气质量优良天数达到323天。军政军民团结不断加强,再次荣获全国双拥模范城荣誉称号。创“三城”工作取得阶段性成果,我市被评为全省创建工作先进城市。高度重视人民群众来信来访,积极开展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夯实公安基层基础,深入开展严打斗争和打击“两抢一盗”犯罪活动,社会治安明显好转。全面加强安全生产管理,安全生产形势总体平稳。自觉接受人大法律监督和工作监督,主动加强与人民政协的联系,广泛听取各民主党派、工商联、无党派人士和人民团体的意见。认真办理人大议案、代表建议和政协提案,全年共承办省、市人大议案、代表建议和政协提案1005件,办复率100%,满意率94.9%。认真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反腐败斗争不断深入。民族、宗教、统计、审计、外事、侨务、供销、人防、气象、广播电视、新闻出版、防震减灾等各项工作都取得了新的成绩。

(八)高度关注民生,向人民群众承诺的十五件实事全部落实。坚持公共财政向民生倾斜,切实解决群众在生产生活中的实际困难和问题。认真落实各项惠农政策,发放粮食直补和综合直补资金2.2亿元,直接受益农户93.9万户;切实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新改建农村公路1154公里,基本实现所有行政村通油路,新建农村户用沼气3.2万座,解决了16.9万人的农村饮水安全问题;认真执行“两免一补”政策,落实资金1.2亿元,受益学生110万人次,继续对城区困难家庭学生免杂费和免费提供教科书;提高了市属中小学公用经费标准,市属中小学公用经费分别由20元/生年、12元/生年提高到100元/生年和60元/生年;加强公共卫生体系和卫生基础设施建设,新增通许县、杞县、金明区三个新农合试点县(区),农民平均参合率达到80.5%,开工建设了市第一中医院病房楼;进一步繁荣农村文化事业,为农民放映电影4000场,建成了开封县图书馆新馆;实施农村劳动力技能就业计划、农村劳动力培训“阳光工程”,免费培训农村劳动力5.2万人,完成劳务输出115万人次,实现劳务收入63.9亿元;完善和落实就业再就业优惠政策,多渠道开发就业岗位,新增就业6.8万人,实现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

3.3万人,其中“4050”人员1.1万人,零就业家庭问题得到及时解决;提高城镇最低工资标准,城镇最低工资由320元/月提高到550元/月;加大对城乡困难群体的救助力度,农村五保户集中供养率提高到31.9%,农村低保由每人每月20元提高到30元,完成脱贫人口3.1万人;新开工建设经济适用房36万平方米,竣工35.3万平方米,为3000户特困家庭发放了廉租住房补贴;改造城市背街27条,为110多条背街安装了路灯,基本消除了城市背街无路灯现象;新建垃圾中转站4座、水冲式公厕10座,更新改造了部分道路环卫设施;投资700万元,调整新增5条公交线路,新增加公交车32台;惠济河、贾鲁河出境断面水质达到省定目标要求,各县污水处理厂和市垃圾处理场基本建成。此外,投资500万元,疏浚了东护城河和东干渠;投资650万元,对鼓楼街、寺后街进行了改造;为2954辆出租车发放燃油补贴676.8万元;为12.5万户养殖户(场)发放能繁母猪和奶牛补贴2246.2万元;为3598名农村计划生育家庭60岁以上老人发放奖励扶助金216万元;为社区工作人员提高了生活待遇,人均生活补贴由200元/月提高到600元/月。通过这些好事、实事的办理,缓解了群众住房难、出行难和就业难、就医难、就学难等问题,城乡居民的生活环境和生活质量也得到了较大改善。

各位代表,过去的一年,是我市近年来发展步伐最快的一年,发展质量和经济效益最好的一年,人民群众得到实惠最多的一年。这些成绩的取得,是市委正确领导的结果,是市人大、市政协大力支持和帮助的结果,是全市人民齐心协力、共同奋斗的结果。在此,我代表市人民政府,向全市人民和各民主党派、工商联、无党派人士以及社会各界,向关心、支持开封发展的同志们、朋友们表示衷心的感谢!

在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也清醒地认识到,我市经济社会发展中还存在不少问题,政府工作中还存在不少薄弱环节。一是经济运行中一些突出问题和深层次矛盾依然存在。工业经济虽然经过一定时期的恢复性增长,具备了由老工业基地向新型工业化城市跨越的基础条件,但规模偏小、发展方式粗放的问题仍然比较突出;第三产业虽然发展势头良好,增速高于全省平均水平,但总量仅占全省的4%;经济结构不合理,二、三产业增加值占生产总值的比重仍低于全省平均水平11.2个百分点;县域经济总体实力不强,农村经济发展不平衡,农民持续增收难度较大。二是涉及群众切身利益的诸多问题有待进一步解决。当前物价上涨是广大群众最为关注的问题,特别是食品和商品房价格涨幅过快,对群众特别是低收入群众生活影响较大,需要我们更加关心。同时,教育、就业、社会保障、医疗卫生、社会治安等方面都有不少问题需要下大力气予以解决。三是政府自身建设和管理需要加强。政府职能转变和机关作风建设与形势发展的要求还有一定差距,部分政府工作人员依法行政观念不强,工作效率不高,形式主义、官僚主义问题依然存在。对这些矛盾和问题,市政府将高度重视,采取有效措施,认真加以解决。

下载2009年开封市政府工作报告word格式文档
下载2009年开封市政府工作报告.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开封市人民政府

    开封市人民政府 关于印发开封市棚户区改造安置住房 管理意见的通知 汴政[ 2012 ] 49号各县、区人民政府,市人民政府各部门,各有关单位: 《开封市棚户区改造安置住房管理的意见......

    开封市教育科学(合集5篇)

    开封市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2014年度课题指南 一、学校管理类 1. 学校精细化管理的研究与实践 2.科研型学校的构建策略与研究 3.品牌学校创建的研究与实践 4.创三城形势下文......

    开封市绿化管理办法

    开封市城市绿化管理办法 开封市人民政府令 第9号 《开封市城市绿化管理办法》已经2005年2月16日市人民政府第12次常务会议通过,现予发布施行。 市长 刘长春 二○○五年四月十......

    开封市工作报告(5篇可选)

    今年是实施“十一五”规划的最后一年,也是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的关键之年,做好今年的政府工作,对奋力实现开封经济社会发展全面跨越,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总体上看,今年的发展形势要......

    开封市全民阅读倡议书

    开封市全民阅读倡议书 导语:中华民族历来就有“爱读书、读好书、善读书”的优良传统。面对新的形势和新的任务,要“学以立德、学以增智、学以致用、学以创业”,就要“爱读书、......

    开封市人力三轮车调查[大全]

    开封市人力三轮车调查 摘要:“开展开封三轮车集中整治工作,是机遇之需、民生之求、发展之要、政府之责。”开封市委书记祁金立说,“它更是改变开封的一场整治,是我们转变领导方......

    开封市旅游纪念品调查报告

    开 封 市 旅 游 纪 念 品 调 查 报 告开封市旅游纪念品调查报告 一、调查内容 1、开封市概况,包括地理特征和人文历史 2、开封的旅游业发展概况,主要景区景点及旅游发展规划 3......

    开封市广播电视大学文件

    开封市广播电视大学文件 汴电大校发 [2004]27 关于表彰2003年度优秀教职工的决定 学校各单位: 2003年是我校长足发展的一年,在这一年里,我校各方面工作都取得了很大成绩,为了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