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金县富县强镇调研报告

时间:2019-05-12 08:36:06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紫金县富县强镇调研报告》,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紫金县富县强镇调研报告》。

第一篇:紫金县富县强镇调研报告

紫金县富县强镇调研报告

去年以来,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我县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和全市富县强镇(东源)现场会精神,按照构建“三大主体功能区”的发展构想,致力实施“强工业,重‘三农’,兴科教,旺旅游,优环境,促和谐”六大战略,紧紧围绕“一二三四五”的富县强镇工作思路,进一步解放思想、苦干实干,扎实推进富县强镇工作,全县社会经济取得了明显成效。

一、富县强镇主要成效

2010年实现全县地区生产总值64.35亿元,人均地区生产总值8937元,分别比上年增长12.2%和13%。实现工业总产值85.3亿元,比增18%,工业经济对地区生产总值的贡献率提高到36.2%。农林牧渔业总产值27.83亿元,比增7.6%。三大产业结构由十五期末36.46:27.91:35.63调整为27.07:39.98:32.95。税收总收入3.9亿元,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2.5亿元,分别比增30.6%和21%。财政自给率达到40.7%。2010年我们紧紧围绕“实施西部带动,中部崛起、东部保护‘三大战略’,主抓河紫高速、扶贫双到、计生创优、信访维稳‘四项工作’提升科学发展、执政为民、狠抓落实、干净干事、构建和谐‘五种能力’”的工作重点,善谋实干,攻坚克难,全县经济社会态势良好。

(一)抓重点克难点促增长,经济实力显著提升

1、工业经济快速增长。积极落实省委、省政府“双转移”政策,突出以工业园区为主战场,按照“优规划、控土地、清项目、重经营、建基础、育产业、明责任、强队伍”的工作思路,加快建设临江、古竹、县城三个工业园,全力承接珠三角产业转移。2009年,顺利合并县城三镇,组建紫城工业园,全面启动“中部崛起”战略,与西部形成“双核驱动”发展格局。目前,三个工业园区规划总面积33.12平方公里,累计投入资金7亿多元,建成区10.2平方公里,落户企业109家,初步形成了制药、眼镜、钢铁、五金、电子、农副产品加工等六大产业。2010年,新引进项目9个,协恩塑胶、台金数控、鹏鑫电器、清华三新、创奇小区、超然汽车城等6个项目竣工投产,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达到58家。古竹新泰眼镜增资扩产,投资4亿元的汇骏光学城准备投产。投资4.5亿元的宝山天鸥矿业准备上市。投资2亿元的立国制药总部从深圳迁至蓝塘,成为我市新医药产业的龙头企业。全省最大的民营轧钢企业德润钢铁新增第二条生产线并投入运营。投资3亿元的龙头马项目开工建设。2010年,实现全社会工业总产值、增加值85.3亿元和24.1亿元,分别比上年增长18%和19.5%。

2、农业经济持续发展。按照“抓调整、固基础、建基地、创特色、扶龙头、强核心、兴科技、促流通”和“一减一缩进两市”(减少农民、缩小农村,农民进城市、农产品进超市)的农村工作思路,全面落实强农惠农政策,扎实推进农村综合改革,加快农业结构调整,产业化水平明显提升。县级以上农业龙头企业发展到47家,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发展到141个。建成国家商品粮基地和袁隆平两系法超级杂交稻示范推广基地。春甜桔、茶叶、山楂、柠檬、油茶等特色林果种植发展到5.9万亩,春甜桔被国家列为东江上游产业带建设项目。2010

年,把扶贫“双到”工作作为“三农”工作的重中之重,在全省率先召开扶贫开发“双到”工作现场会,争取各级单位帮扶资金9261万元,落实帮扶项目1139个,53个省定贫困村全部完成村集体脱贫目标,40%的贫困户实现脱贫。实现农林牧渔业总产值27.83亿元,比上年增长7.6%;农村人均纯收入比增13%。

3、第三产业不断壮大。强势推进旅游开发,全县旅游实现从点游向线游转变。御临门温泉度假村荣获“中国十大温泉养生基地”称号,被评为国家4A级景区,2010年引资20亿元建设二、三期工程,力争用3-5年建成国家5A级景区。修编越王山旅游区总体规划,建设越王山旅游大道。临江明湖生态旅游度假村、盘古原生态休闲度假区,古竹石窟风景区、潮沙玫瑰园等项目扎实推进。2010年全县旅游接待人次、旅游总收入达到58.1万人次和2.1亿元。在旅游业的带动下,商贸流通、餐饮住宿、房地产、保险等行业快速发展。投资100亿元的河源华南城已投入26亿元,首期建设的“十里东岸”项目已隆重开盘;二期物流项目正在开展征地等前期工作,建成后将成为粤东北最大商贸物流基地。科学经营土地和公共资源,2010年储备土地98.5万平方米,挂牌出让、转让4.9万平方米。

(二)抓基础增投入促后劲,发展环境日益优化

围绕“主攻高速,构建三网”的目标,坚持以交通建设为先导,大力推进基础设施建设,提升发展竞争力。紫金人民百年期盼的河紫高速公路已进行勘察设计招标,今年动工建设,三年建成通车。全县公路网络主骨架S120广下线和S242河汕线改造列入省“十二五”规划,行政村道硬底化改造全面完成,环市路紫金至龙川公路基本建成,城乡道路交通网络更加完善。电力电网建设有序推进,2010年投入7200万元改造城农配电网,全面解决无电村(点)群众用电问题。投资91亿元的东江沥口水利枢纽工程正在抓紧建设,今年底可建成试运行,未来15年紫金工业用电基本无忧。完成农田水利基本建设254宗,农村生产活条件有效改善。有线电视光纤网、移动传输网、宽带网覆盖面不断扩大,有线电视数字化整体转换工程进展顺利,实现“村村配电脑”、“村村通宽带”。加快县城和集镇建设,县城自来水工程、千家寨生态公园、中山公园扩建、杨屋墩大桥、紫五路、建国路改造等市政项目扎实推进。积极实施城乡清洁工程,全力开展创建省市卫生镇村工作,成功创建“省卫生县城”,县城市容市貌明显改观。

(三)抓规划重保护促协调,生态环境持续改善

大力践行“既要金山银山,更要绿水青山”发展理念,坚持“环保前置”审批原则,把好项目准入关,积极实施节能减排工作,加快环保基础设施建设,投资近1亿元的县城污水处理厂建成试运行,县城环保型垃圾中转站基本建成,临江、古竹污水处理厂正在建设。基本完成第二轮土地延包工作和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加大森林资源培育保护力度,加强对速生桉植的科学规划和严格管理,全县森林覆盖率达74.2%,成功创建“省林业生态县”。全县环境质量良好,环保责任考核连续7年被市委、市政府评为优良等次。

(四)抓民生保稳定促和谐,社会事业全面进步

广泛开展科技创新活动,“十五”以来增创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1家、省级工程技术研究开发中心2个、省级著名商标5个、省级专业镇2个。坚持“教育优先”发展战略,新建县四中、县四小、县青少年宫,全面完成农村义务教育学校C、D级危房改造,高中毛入学率由43%提高到86.6%,提前一年实现“普高”目标。教学质量不断提高,高考成绩连年稳居全市前列,紫中、县职校成功创建“国家级示范普通高中”和省级重点职业技术学校。严格按省的要求完成了教师“代转公”工作。充分挖掘和弘扬客家文化,花朝戏剧团入选省首批中华文化传承基地。加强红色文化的保护开发,开展苏区革命遗(旧)址群修复工作,红军亭、“血田”纪念广场、纪念堂、展览馆等一期工程建成开放,苏区海陆紫苏维埃政府旧址、古竹东江特委和后东江特委旧址的修缮工作已完成,“客家古邑•红色紫金”成为地方名片。孙中山纪念馆正在建设。在全市率先实施“农家书屋”工程并已建成159间。县文化活动中心建成并投入使用。成功举办第六届全县运动会和第二届职工运动会,黄塘激流回旋训练基地被认定为“国家高水平激流后备人才基地”。扎实开展计生攻坚,我县计生工作迈入全省二类地区管理行列;积极争创“省级计生优质服务县”。全面完成镇薄弱卫生院改造,县人民医院康复楼建成启用,县人民医院住院大楼、县妇幼保健院新院正在建设,医疗卫生条件得到改善。全面完成乡镇自动气象站建设,初步建立结构合理、布局适当的气象灾害监测网。加快建立城乡居民社会保障和救助体系,农村合作医疗覆盖面达到93%以上,五保、低保实现动态管理下的应保尽保。全面完成敬老院上等级改造,县光荣院儿童福利院、社会福利院建成使用。严厉打击违法犯罪,加强普法教育,推进公正司法,开展平安创建,群众安全感增强。综治工作考核连续5年被市评为优秀,县检察院荣获“全国精神文明建设工作先进单位”、“全国先进基层检察院”称号。组建县、镇综治信访维稳中心和村工作站,健全矛盾纠纷排查调处机制,完善镇委书记或镇长与县领导每月两天同步接访制度,在全市率先开通县领导和各镇各单位一把手“公仆信箱”,推动网上信访。信访工作连续3年被市评为先进。全面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和责任追究制,建立突发事件应急管理机制,有效防范和遏制了种类事故的发生。食品药品安全监管不断强化。国防教育、民兵预备役和双拥优抚安置工作有效加强。残疾人事业和老区建设扎实推进。群团组织建设稳步开展。其它各项社会事业全面进步。

(五)抓基层强队伍促廉洁,党的建设得到加强

始终坚持党要管党和从严治党方针,紧紧围绕提高执政能力这个中心,以改革创新精神全面推进党的建设。积极支持人大、政府、政协履行职能,大力实行党务、政务、村务公开,形成了协调各方、同心协力推进事业发展的良好局面。扎实推进解放思想大讨论、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提高执行力,奋力抓落实”作风建设等活动,全县党员干部素质全面提升、机关作风明显改进。加强基层组织建设,大力开展“创造争优”活动,积极推动“三级联创”和“两新”组织党建工作,率先在全市实行并推广农村群众事务党员代办制,党组织的凝聚力、影响力进一步增强。贯彻落实《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条例》和“四项监督制度”,扎实开展“提高选人用人公信度示范县”创建活动,坚持正确的用人导向,选拔任用了一批想干事、会干事、干成事的干部。加强对重大决策部署的监督检查,出台了森林防火、环境卫生、河紫高速、商贸物流城项目建设、扶贫“双到”工作等问责制,强化责任追究,确保各项措施落到实处。积极开展县级纪委“党内

开放日”、监察“社会开放周”活动,筑牢干部思想道德防线。加大农村基层党风廉政建设力度,完成纪检监察派驻机构统一管理工作,严肃查处违纪违法案件,营造了干事创业风清气正的氛围。

在富县强镇工作中,虽然取得了一定成效,但从整体上看,当前我县经济社会发展仍面临着诸多矛盾和问题,主要体现在如下几个方面:

一是经济总量太小,产业支柱效应不强,结构性、素质性等深层次问题较多,土地、资金、交通、人才等要素制约仍然突出。

二是工业化仍处于起步阶段,农业产业化程度低,财政增收、农民增收缓慢。三是城镇规划建设经营管理水平不高,宜居城乡建设任重道远。

四是影响社会和谐稳定的因素依然突出,加强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的要求更加迫切。

五是个别部门服务意识和行政效率有待提高,工作抓落实的力度有待加大,政府自身建设仍需不懈努力。

二、富县强镇工作措施

做强做优经济蛋糕,是紫金科学发展的头等大事,要紧紧抓住“城乡建设管理和重大项目推进年”之机,坚持以区域协调发展为主线,以项目、园区和集镇建设为载体,用足用好省直管县财政的有力政策,推进全面创业,加快产业聚集,培育对经济发展起支撑作用的医药、眼镜、电子信息、矿冶、物流、食品加工等六大支柱产业,全力开创县镇经济发展新局面。

(一)坚定不移抓招商引资,以区域发展加快富县强镇步伐

根据“三大主体功能区”和产业聚集区的定位,结合紫金的资源禀赋和发展现状,大力承接产业转移,形成“一个中心(紫城)、两条经济带(河紫城市经济带、河紫高速经济带)、三个主功能区(西部提升带动区、中部优化崛起区、东部保护开发区)和四个经济增长极(临古、紫城、蓝塘、龙窝经济增长极)”的发展格局。西部提升带动区以临江、古竹为龙头,重点发展工业,着重以“四新”产业为方向,全力发展先进制造业和高新技术产业,壮大支柱产业规模,增强辐射带动能力。中部优化崛起区以紫城、蓝塘为龙头,重点发展商贸旅游和现代服务业,适度发展工业。东部保护开发区以龙窝苏区为龙头,重点保护生态环境和红色资源,发展生态农业、生态旅游和红色旅游,适度发展资源加工制造业,开发风力、水力、瓷土等资源。建立健全招商引资激励机制,通过资源配置、财政转移、生态补偿、产业发展等方式激励各镇、各部门大力招商引资,以大招商推动大开放,以大开放推动大发展。

(二)坚定不移抓发展载体,以项目、园区和集镇建设加快富县强镇步伐。

一是推进项目建设。2011年,重点抓好245亿元投入的项目建设,六大项目推动紫金发力快跑,即是抓好投资110亿元的河紫高速,100亿元的河源华南城,20亿元的九和温泉二、三期工程,9亿元的古竹沥口电站,3亿元的龙头马乳业,3亿元的临江明湖生态旅游景区建设。同时,着重以“新泰工业园”和“汇骏光学城”为龙头,联合深圳光电子行业协会举办“光电子行业专题招商会”,力争引进2-3个眼镜制造及相关配套产业项目。继续落实县领导挂钩联系重点项目责任制,力争广东中投国际大酒店、上义飞云寨生态旅游度假村、敬梓江南温泉度假村、苏区腾邦电子商务研发中心、兴莱鞋业等在谈项目早日签约,力促在建项目早日竣工投产,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引进和发展大项目、好项目要树立“风物长宜放眼量”的思想,不要过分计较“一城一池”的得失,既要注重经济效益,增加财税收入,也要注重社会效益,集聚带旺人气。

二是加快园区建设。继续完善园区的产业发展规划,促进产业集聚,培育产业集群,使园区真正成为提速增效的重要平台;继续完善园区基础设施配套,加快园区标准化建设,全面增强园区接纳能力和核心竞争力;继续理顺园区管理体制,进一步明确园区管委会的职能和权限,提高园区服务水平。2011年重点抓好紫城工业园建设,充分吸取现有园区的开发经验,按照“规划先行,富民优先”的原则,超前做好用地规划、产业规划,使其成为县城发展工业、推动经济发展的主战场,成为“中部优化崛起”的动力源。同时,鼓励各镇特别是河紫高速公路沿线镇规划建设工业小区,加快镇级经济发展。

三是抓好集镇建设。按照“突出重点、分类指导、有序推进”的原则,坚持“镇当城建”,抓好集镇的规划、建设、管理和经营,完善城市功能,提升城建水平。把城建与产业发展结合起来,着力培育壮大集镇产业,让集镇建设成为县域经济发展的新亮点。加强土地清理、储备和经营力度,有序推进城镇房地产业发展,吸引农民进城务工、创业置业、安居乐业,不断增强城镇活力。

(三)坚定不移抓富民工程,以全民创业加快富县强镇步伐

认真落实全面创业政策,大力搭建全面创业平台,挖掘民智、吸引民资、释放民力,鼓励发展家庭小作坊、庭院经济。进一步落实扶持民营企业发展的政策措施,加强与民营企业的联系,改善民营企业发展环境,帮助企业加快技术管理、机制创新,通过资产重组、合作经营等多种途径,培育一批产业关联度大、带动力强的龙头企业。“十二五”期间,培育规模10亿元以上的企业5家、五亿元以上企业10家,2亿元以上企业20家,上市公司1-2家。

(四)坚定不移抓效益农业,以产业化加快富县强镇步伐

坚持做好农业产业规划,积极推进农产品基地建设,重点是以蓝塘、凤安、义容等镇为中心发展国家商品粮基地和袁隆平两系法超级杂交水稻示范推广基地,以蓝塘为中心发展春甜桔和蓝塘猪保种、选育、开发利用基地。以古竹临江为中心发展荔枝龙眼和无公害蔬菜基地。以龙窝为中心发展李梅、油茶基地,以紫城、中坝为中心发展茶叶、山楂基地,以水墩为中心发展板栗、高脂松基地,以上义、好义为中心发展三黄鸡基地。坚持以工业的理念、市场的办法抓农业,用规模化、产业化、生态化的思路经营农业,加快农业基本建设,加快农业结构

调整,加快农业机械化进程,完善农业服务体系,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扶持重点龙头企业,将特色农产品做大规模、做优品质、做响品牌,培育一批具有较强竞争优势的专业镇、特色村。2011年新培育县级以上农业龙头企业3家以上,省级优秀农民专业合作社经济组织1-2家。把扶贫“双到”工作与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基层组织建设和“双转移”工作有机结合起来,全力争取省、市和深圳龙岗区等帮扶单位的大力支持,充分整合各类涉农项目资金,加大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扎实推进“三清五改”工程,改善农村生活环境,提高农民生活质量,建设“田清、水秀、户净、水美”的新农村。

(五)坚定不移动抓优势聚集,以特色板块加快富县强镇步伐

推进富县强镇战略,必须坚持分类指导、重点突破,以特色建板块,以板块求集聚,促使比较优势成为强镇优势。鼓励紫城、临江、古竹、义容、蓝塘等年税收超千万的镇担当起率先发展的重任,进一步加快发展步伐,提升辐射带动能力。县城周边镇要发挥临城优势,积极融入县城,提升新型工业化、农业生态化、旅游产业化、农村城镇化水平;5个中心镇要牢固树立经营小城市的理念,推动集镇、园区和工业互动发展。同时,根据各镇资源禀赋和发展条件,按照“宜工则工、宜农则农、宜商则商、宜旅则旅”的原则,扬长避短,错位发展,集中力量发展具有比较优势的特色产业。主要是依托临江镇纳入广东省手机经济产业带的优势,承接市高新区的辐射带动,抢先引进一批相关联的配套企业,大力发展新兴电子产业;依托河源华南城“物流航母”以及西部具有高速公路过境、临近市区区位优势,大力发展商贸物流产业;依托古竹精细化工基地,承接大亚湾和揭阳等地区石化产业的下游产业,逐步形成精细化工产业集群;依托立国制药和正天药业,大力发展新医药产业;依托新泰工业园区和汇骏光学城,大力发展光学仪器制造业;依托天欧矿业和德润钢铁,科学开发利用矿产资源,培育资源型龙头企业;依托龙头马乳业,发展现代生态观光农业。借助御临门温泉二、三期工程建设,把九和打造成知名的旅游重镇;借助苏区革命遗址群建设,把苏区打造成红色旅游重镇。全面推进旅游资源开发和景点建设,整合古竹越王山和石窟风景区等生态旅游景点,连接九和休闲度假游、苏区红色教育游、中坝孙中山入粤始祖地历史人文游,实现旅游从线游到网游的转变,擦亮“五彩缤纷紫金游”品牌。在此基础上,培植以紫金八刀汤为主打品牌的客家美食和紫金名优特产品牌,建设县城五星级酒店,建立起适应社会发展的现代服务业体系。

第二篇:临江镇调研报告

临江镇调研报告

临江镇位于鹿城区西北部,瓯江中下游,因濒临瓯江得名,总土地面积29平方公里,人口约17500人。距温州市区26公里,下辖16个行政村,20个自然村。临江地形呈“七山、一水、二分田”的丘陵地带分布,生长着几千亩的森林及许多珍贵动植物。北面瓯江蕴藏着大量砂石资源,是建筑业的基础材料。沿江为砂土冲积平原,有着几千亩的耕地,是临江人民居住和发展经济的摇篮。

临江山清水秀,自然风光秀丽,境内有驿山风光、西洲岛、瓯江沙滩等自然景观。临江人杰地灵,人文景观众多,境内有白沙驿站、天王寺、岩庵寺、金山寺、圣旨亭、龙王庙旧址、加蓬外长祖居、瓯江翻水站等,临江还是世界散打冠军尤邦孟的家乡。

一目前发展现状

1、临江镇交通状况已大大改善,1997年330国道瓯青复线的竣工通车,1998年金温铁路和瓯江五桥的建成使用,以及金丽温的建成通车并在西洲岛附近设有出口等,使临江镇的交通设施已较为完善。

2、经济以工农业为主。临江镇有耕地4000余亩,其中以种植水稻为主,特色农产品有荸荠、杨梅、甘蔗、瓯柑等,主要农业生产基地和农业产业化组织有江南杨梅种植基地、驿头蔬菜大棚基地、山福果蔬合作社等。工业以服装、五金刀具、教玩具、电子、化工等五大产业,有中小型企业120余家,其中外贸服装加工已成为临江镇支柱产业。近几年招商引资力度明显加大,先后有德嘉木业公司、侨业塑胶有限公司等9家上规模企业落户临江。

3、利用全镇丰富的旅游资源,积极筹划“农家乐”、农业观光旅游以及驿头、西洲岛等旅游开发建设。充分利用沿山、沿江优势,开发与创办集观光、旅游为一体的休闲农业,如临江“农家乐”旅游节活动、驿头河抓鱼、捣年糕、参观让平故居、江南上村的农家乐等。

4、培植了以杨梅、荸荠、甘蔗、生猪、家禽为主的农业主导产业,在江南、驿头建立了杨梅种植、西洲本地鸡养殖、驿头肉猪生产、驿头蔬菜大棚等一批农业生产和示范基地。引进和推广东魁杨梅嫁接,荸荠优质高产栽培、杨梅无公害栽培、超级水稻栽培等农业生产和种植技术。并且大力引导发展绿色、无公害、有机农产品。

5、通过“千百工程”、“五整治一提高”等为重点的村容村貌整治,开展了以爱国卫生运动和清脏治乱活动为主的村容村貌整治及环境治理,大大改善了临江镇的人居环境,形成了颇具特色的文化艺术长栏、名人文化园等。

二制约发展因素及分析

1、“无工不富”,工业化上不去,经济总量就做不大,财政增长也快不了,但部分干部和群众受小农经济意识的影响,满足于现状,思想解放程度不够,发展欲望还不够强烈,使工业园区的征地成为工业发展的瓶颈。而且存在工业产业结构不合理,缺少技术含量高、竟争力强、税赋贡献大的主导性产业和主打型品牌;规模企业数量少,企业小、散、低的现象比较突出。

2、临江镇农业资源较为丰富,农业的发展潜力很大。但农产品的经济收益较差,农民在农业上难以达到致富的目的,出现了较严重的土地抛荒现象,尤其是冬季抛荒。且临江地处沿海,每年均有多次台风影响,造成农作物倒伏、水淹等自然灾害,虽经积极抗灾救灾仍造成较大的经济损失。农业产业特色还不明显,没有上规模、上品牌、有影响力的农业产品。

3、临江辖区内有卫生院一所,是当地卫生资源的核心,为辖区人民提供基本医疗、康复、健康教育、预防、保健、计划生育技术指导“六位一体”的社区卫生服务。由于经费得不到保障、效益不好造成卫生院投入不足,现有硬件设施落后(包括医疗设施和用房设施),人才队伍素质较低,致使该院医疗服务能力有限,难以适应临江镇群众的医疗卫生需求。

4、临江山清水秀,人杰地灵,具有较多的人文景观,“农家菜”颇具特色,但尚缺乏宣传力度,未能形成规模。驿头农家乐,西洲岛休闲旅游,江南特色饮食等,均有待进一步开发和宣传,以促进了经济繁荣和发展。

5、临江镇基础设施较为薄弱,目前尚有部分村庄未能通自来水,仍直接饮用山水。而且沙头村上方的水坝由于年久失修,已出现较严重的破口,每当台风或大雨均给水坝下方的住户带来生命、财产的威胁。

三、对临江可持续发展的建议

1、壮大工业经济,提升传统优势产业。临江镇环境优美,具有良好的人文景观,发展工业应以不破坏现有生态环境为前提,要大力改造提升服装、电子、五金、教玩具等传统产业,淘汰高污染、高消耗、高危险产业。选择一批产品有市

场、有一定规模、科技含量高、效益较好的骨干企业,实现高水平规模扩张,带动中小企业加快发展。对现有的中小型企业,要积极引导,加强管理,加快设备技术更新,提高产品档次,实现改造升级。优化要素资源配置,大力发展循环经济,支持和鼓励“低投入、低消耗、低排放、高效率”的企业优先发展,使全镇经济向资源节约型增长方式转变。大力扶持发展科技型、外向型和农产品加工型企业,支持企业体制创新、技术创新、管理创新,努力把经济增长方式转变到依靠技术进步和产业升级的轨道上来。加强引导,增强企业质量和品牌意识,实施品牌战略,鼓励企业进行质量体系认证和新产品开发,增强竞争力,打造名优企业、名牌产品。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好沙头工业区,使其成为招商引资和产业集群、产业发展的新平台,逐步实现工业生产和管理的生态化,逐步形成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各项资源优势都得到充分发挥的生态工业体系。

2、大力发展效益农业。“民以食为天”,农产品仍是当地农民的主要收入之一,因此应进一步加大重视力度,加强农业技术培训,提高农民种植技术,发展现代农业。临江镇农业发展潜力较大,要按照“做优农业”的要求,不断推进种植良种化、基地规模化、耕作机械化、服务网络化、经营产业化,加强农田水利设施建设,降低农业生产成本,调整产业结构,提升产业化水平。实现农业的优质、高产、高效,首先是加大科技兴农力度,用现代科学技术改造传统农业,发展现代农业,以标准化改善农产品的品质,以规模化实现农业产业的高效益,大力推广和应用荸荠优质高产栽培技术、杨梅无公害栽培技术、超级水稻栽培技术等现代农业技术,加大农业科技含量,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其次是大力发展生态高效农业,以农业规模化、基地化、产业化为主线,以临江杨梅、荸荠等农业基地为基础,规划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有机农产品生产区,引导农业适度集中规模经营。三是推进农业信息化建设。要适时举办临江杨梅节、临江果蔬节等活动,并积极参加有关单位举办的农业博览会等形式,加强信息资源的开发与利用,不断提高市场信息在现代农业发展中的作用。四是全面实施农产品市场准入制度,把好市场准入关,实现农产品生产、加工和销售各环节全程质量安全监控,强化临江杨梅、荸荠、柑橘、甘蔗等现有农产品的无公害认定认证及绿色食品认证制度。

3、加大旅游项目资金投入和宣传力度,拉动旅游经济快速发展,走出一条“以

城带乡、统筹城乡、城乡互动、相互促进”的城乡协调发展路子,结合农耕生活体验、“农家乐”景观旅游、拓展营活动,成为新型休闲旅游基地,亦成为旅游经济新的增长点,而且可以在解决农村农民增收,调整农业结构,吸收农村剩余劳动力等方面发挥重要的作用。积极鼓励社会资金参与旅游资源开发,加快旅游基础设施建设,尽快完成驿头农家乐休闲旅游和西洲岛度假区二大旅游区,使二大旅游区在功能上优势互补,在风格上各具特色,既体现山、岛、农的特点,又做到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的优化组合。要突出地方特色,推出高品位、有特色的旅游产品,尽快建成以风景游览、农业观光、生态旅游和文化旅游为主要特色的旅游景区,做到人无我有,人有我优,形成旅游业的产品优势。积极开展有创意、有影响、有实效的旅游活动载体,以活动造声势,以声势促旅游。

4、农村卫生资源较匮乏,“因病致贫”、“因病返贫”现象数不胜数,因此,应加大对卫生的投入,积极发展当地的卫生事业。加强对临江卫生院和各村卫生室的建设,完善医疗网络,提高农村基本医疗服务的可及性和公平性。积极发展农村合作医疗,不断提高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覆盖面和保障水平。抓住建设“新农村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及“健康城市”这个契机,与市区大医院进行结对帮扶,整合卫生资源,提高医疗技术水平,并以此为平台,加大卫生资源的投入力度,为当地群众提供优质的医疗、卫生、宣教等服务。

5、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加大资金投入力度,修复、加固已损水坝,以保障村民的生命、财产安全。做好农村饮用水工程建设,解决全镇村民吃水困难问题,完善全镇饮用水网络。

虽然派驻临江镇的时间还很短,对临江镇的具体情况了解还不够深入,但,希望通过临江镇政府及所有村民的共同努力,使我们临江镇能尽快走上致富的道路。在这派驻的两年时间里,我也会和大家一起为临江镇的发展添砖加瓦。

温医附一院驻临江镇科技特派员方建梅

2007-10-17

第三篇:修文镇调研报告

学习修文镇跨越发展的思考

——在修文镇挂职工作调研报告

(二〇一一年六月)

修文镇郭卫华

2010月6月,在组织的安排下,我本着深入基层,学习实践,了解农村现状,传播先进文化、理念的宗旨,来到榆次区修文镇任职党委副书记,开始了为期一年的工作。一年来,我分管民兵、共青团、妇联、水利和土地工作,通过查阅资料、学习相关知识、走村入户、实地走访、调查询问、参与决策,在镇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圆满完成了全年的工作任务,在工作中学习,在学习中工作,对修文的腾飞、修文的跨越发展进行了一些仔细的思考和学习。

一、修文镇基本概况和产业特点

修文镇位于榆次城区南口,地处潇河南岸,区位优势优越,有榆次“南大门”之称。全镇有21个行政村和1个社区,总人口31994人,其中,农业人口27643人,总户数7645户,耕地面积45240.7亩,辖区面积75平方公里。境内太长高速、108国道、榆长公路、南同蒲、太焦铁路穿镇而过,潇河水流经全镇。

该镇依托优越的区位优势,初步在东部形成了以中郝为核心,沿潇河发展休闲农业,实施农家乐工程的休闲农业群,在中部形成了以工业基地为依托,加大招商引资力度,促进企业落户,辐射带动周边剩余劳动力转移的“以工补农”产业格局,在西部形成了以菜牧为基础,不断提升科技含量,扩大产业规模的新型农业发展道 1

路。

2010年主要经济指标:全镇农村经济总收入完成24.5亿元,同比增长13.4%;工业总产值完成10.6亿元,同比增长17%;蔬菜总产值完成2.8亿元,同比增长22%;畜牧总产值完成3.9亿元,同比增长8%;其它产值完成7.1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8750元,同比增长13.4%。

二、修文镇发展的好经验、好做法

修文镇除地理、经济基础、人才资源等优势外,它的成功经验在于以发展的眼光、前瞻的思维、市场的手段对国家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战略决策的理解和运用,始终坚持“五个不动摇”。即:始终坚持团结发展不动摇、始终坚持科学发展不动摇、始终坚持统筹发展不动摇、始终坚持创新发展不动摇、始终坚持为民宗旨不动摇。目前,修文镇四个新型基地基本形成、城镇一体化建设稳步推进、新农村建设热情高涨、和谐修文建设深入推进、党的建设不断创新。

1、始终坚持团结发展不动摇

修文镇区划调整之初,镇党委把自身建设作为发展的重要推动因素,确立了团结拼搏的进取意识,快速、有效实施资源、城镇和人员整合,以建设廉洁高效、运转协调、行为规范的行政管理体制为目标,全面推进依法行政,转变政府管理方式,完善政府管理体制,增强政府调控市场经济的能力,迅速形成了全镇上下并镇齐心、政令畅通的氛围。面对前进中遇到的各种矛盾和困难,镇党委、政府团结和凝聚各方力量,不断抢抓机遇、迎难而上,全力跨越赶超,努力把发展的势头做得更猛,把争先的步伐迈得更大,实现了政通人和、风正业兴的良好局面。

2、始终坚持科学发展不动摇

该镇上下牢固树立了科学发展的创新精神,主动适应面临的新矛盾、新问题,各村率先垂范,始终坚持用创新的思路谋求发展后劲,用过硬的实绩诠释敢于争先的修文精神。针对地区经济之间的竞争愈演愈烈,积极顺应新形势,始终突出利用招商引资,大力发展农业、工业和三产服务业,扩大有效投入,促进镇村经济发展。全面实施科技兴农,积极推动科技成果转化,提升产业、农产品的科技含量。

3、始终坚持统筹发展不动摇

该镇主动融入榆次区发展大局,接受中心城区辐射的过程,统筹城乡一体发展。加大对农村教育、文化、体育、卫生、环保等的投入,基础设施建设得到加强。基本实现天更蓝、地更绿、水更清、居更佳这样一个人与自然高度和谐的生态环境。

4、始终坚持创新发展不动摇

一是创新观念,增强意识。修文镇面对不断变化的形势,认真分析本地区经济发展的状况和所面临的形势,抓住各种资源整合的有利时机,借助重点工程的东风,动员全体干部解放思想,牢固树立创新意识和机遇意识,增强发展的责任感和紧迫感,加快经济社会的发展步伐。

二是创新体制,消除障碍。为了消除经济发展的体制障碍,进行了一系列深层次的体制改革,解决了管理体制上的弊端。

三是创新结构,全民创业。不断完善发展民营经济的各项政策和配套措施,以引进实力强的企业入住为机遇,构建了一批规模大、起点高、实力强,在国内外有一定知名度的民营企业集团和企业群体。突出抓修文工业园建设,以此带动全镇经济发展。坚持把工业

园区建设作为加快发展的主要载体,采取强有力措施,全力予以推进。

四是创新方法,协调发展。更加注重工作措施和方法的创新,不断采取措施解决发展中遇到的问题。紧紧围绕中心工作,将重点工作任务层层分解,落实责任。通过责任制的实施,使每个干部都有工作目标,有工作责任,有工作压力,树立了干不好工作就无法向组织和人民交待的责任意识。

五是创新考核,加强管理。为加强干部的监督和管理,促进各项工作任务和目标责任落到实处,制定了科学合理,而且具有操作性的工作实绩考核办法。在考核内容和评分标准上突出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结合各行政村的实际,确定各项目标,同时兼顾社会事业和党风廉政建设等方面工作的考核,在考核办法上由镇考核领导小组对相关部门和人员进行考核,经检查审批后面向全镇通报考核情况,做到了考核的透明度。

5、始终坚持为民宗旨不动摇

镇党委政府始终坚定执政为民的服务信念,把富民惠民强农作为一切工作的落脚点,始终坚持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着重解决群众反映的热点难点。

三、修文镇发展中的一点不足

一是全镇的农业产业级次还有待提高,农民增收任重道远;二是经济发展环境有待进一步优化,服务意识、工作效率有待进一步提高;三是村集体经济发展不平衡,村集体积累不足,大部分村发展思路少办法少,短期行为严重;四是项目落地投资规模不够,发展后劲不足。

四、修文发展的一点尝试

1、解放思想,转变观念

要跳出修文看修文,树立宽广长远的眼光,以便更好地寻找和把握机遇;要看到自己优势,同时认清自己的短处,扬长避短地发展自己;要增强发展意识、市场意识、开放意识、创新意识和服务意识;要防止重思辨轻理念、重空喊轻务实、重眼前轻长远、重局部轻全局、重规范轻服务的思想和行为。

2、强化服务,优化环境

一是树立服务企业的战略意识,以最优质高效的服务为项目提供便利,为企业的落户、发展创造良好的条件;

二是出台优惠政策,加大招商引资力度;

三是提高工作效能。充分发挥镇政府的职能作用,把改善经济发展软环境作为招商引资的基础性、关键性工作来抓,着力营造公平、宽松、安定的社会环境。最主要的是推进政府职能转变,改进机关工作作风,本着项目至上,客商至尊的原则,提高服务水平和工作效率,努力营造“亲商、安商、富商”有利于发展的政策、人文和社会环境,在新一轮经济发展中抢占先机,赢得主动;

四是增强政府调控市场经济的能力。积极适应改革开放和发展的新形势,真正形成“市场调控企业,政府创造环境”的行政工作机制;

五是发挥镇、村的积极性。对于每一个落户该村的企业,镇、村除积极帮助跑办关系手续外,还尽可能提供土地、电力、水利等优惠条件。在各项重点项目上,通过现场办公,想方设法做通农民工作,在最短时间内解决企业占地、通水、通电、通路,保证项目的顺利运行。良好的投资环境和热情周到的服务,吸引更大投资项目正式签约落户,给修文镇带来发展机遇。某种程度上说环境就是

竞争力,就是生产力。

3、团结奋进、迎难而上

良好的精神状态、团结严谨的作风、攻坚克难的决心和永争第一是修文精神的体现,也是快速发展的动力所在。修文人要继续靠这种精神克服困难,度过难关,才能取得新的更大的成绩。要继续发扬整齐高效的干部队伍、扎实严谨的工作作风、团结奋斗的凝聚力和事争一流的进取心的优势,进一步提高村干部的素质和思想觉悟,能够自觉服从党委政府的领导,工作认真努力,有较强的责任心和事业心。要特别倡导作为产业带头人的村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继续发挥较强事业心和抓经济工作的能力,带动全村经济的发展和农民的致富。

短短的一年工作时间即将结束,通过学习了解和亲身体会,我感到收获很大,即解放了思想,开阔了眼界,增长了见识,也认识到了差距和不足,增加了工作压力和动力。感受之余,更多的是思考。修文的发展使我受到一种震撼,解放思想、转变观念、抢抓机遇、跨越赶超,修文必将迎来又好又快的大发展!

祝愿修文明天更美好!

第四篇:镇办公室调研报告

镇办公室工作调研报告

镇党政办公室在镇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各站股所相关部门的大力支持下,充分发挥办公室第一窗口、第一环境、第一形象的作用,以高标准、高质量、高水平、高效率的工作态度,完成上级领导交办的各项工作。现就党政办公室工作的开展情况作如下报告。

一、基本情况

办公室现有人员共有8名,5名为行政编制,3名为工勤编制;女1名,男7名(其中驾驶员2名),党员7名。

办公室配有电脑2台,传真机1台,复印机1台,打印机1台,照相机1台,文件柜2个等办公设施,基本满足办公室的日常工作需要。

二、建设情况

(一)强制度,保工作。

每年都继续加强建立和完善《岗位职责》、《车辆管理制度》、《档案管理制度》、《值班制度》、《办文、办会制度》、《保密制度》和《考勤制度》等相关办公室工作的制度,做到以制度管人,以制度保障工作顺利开展。

(二)强自身,谋进步。

1、加强办公室人员参谋力,求抓住工作关键。按照镇党委、政府的工作目标任务,密切关注和把握全镇工作重点和工作动态,前瞻思考,超前谋略,为党委政府提供富有实效的政务服务。

2、办文办会力求精品力作。公文代表着机关的形象,其质量高低,直接反映办公室工作的水平。会议代表着办公室人员的自身素质。以优质的办文和办会体现出办公室的综合能力。

3、信息力求又快又准。及时、准确、全面地为领导和上级机关报送信息,始终是办公室的重要职责。随着对信息要求的拓宽、速度加快、要求提高,我们在信息工作中努力做到“收集信息第一时间、报送信息第一时刻、处理信息第一时段”,确保信息快速报送。

三、办公室工作情况及发挥情况

党政办公室作为党委、政府的第一窗口,为保证办公室正常运转,现有的工作员身兼几职,工作任务加重,对工作人员服务能力的要求越来越高,个人素质和综合能力提出了严峻的考验。为此,我镇党政办公室工作人员在日常工作中不断增强自觉性,主动学习;有针对性的学习理论、学政策,不断提高理论政策水平和辩证思维能力,学习业务知识、学习相关知识,不断提高工作能力和服务水平;不断增强实效性,要坚持理论联系实际,学以致用,用有所成,联系工作实际来学,增强工作的原则性、预见性和创造性。

(一)着力提高谋划能力。

1、当好“调研员”,围绕党委、政府的中心工作和领导关注的重大问题,深入基层搞调查,深入实际摸实情,深入群众察民情,经过去粗存精、去伪存真、由此及彼、由表及里的加工提炼,客观地总结经验,辩证地分析问题,积极地提出针对性、操作性强的对策建议,真正为领导决策提供科学依据。

2、当好“信息员”,全面、及时、准确收集基层苗头性、倾向性、预测性信息和带有全局性的综合信息,进行综合分析,从现象中看本质,从一般中找规律,提出解决问题的办法,为领导决策提供优质的信息服务。

(二)着力提高办事能力。

1、会写。准确领会意图,找准文稿主题,选准表述方式,联系实际,语言朴实,内容详实;

2、会说。口头表达内容条理清晰,言辞合乎身份,语气张弛得体,传达清楚,汇报清楚。

3、会协调。对上协调严格程序,对左右协调谦虚周全,争取支持,对下协调把握分寸,做到督查、服务相结合。

(三)着力提高创新能力。

1、创新思想观念。坚决摒弃不合时宜的旧思想、旧观念,使思想更加贴近客观实际,观念更加贴近时代要求,树立主动服务的意识,树立时效优先意识。

2、创新思维方式。变经验性思维、习惯性思维为超前性思维、立体性思维,实现由常规服务向创造性服务转变,由滞后性服务向超前性服务转变,由被动服务向主动服务转变,使服务更加周到,效果更好,领导、职工和群众更满意。

3、创新服务方法。适应不断发展变化的新形势,不断改进工作方法,提高服务质量,围绕服务中心抓落实,提出新思路、新

建议,围绕群众搞服务,拓宽新领域、新渠道。

四、存在的问题

(一)“满”的问题。

满足于现有知识、满足于已取得的成绩,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差,对业务知识的学习满足于一知半解,不做深入的研究,导致理论水平低、业务能力差,不能完全适应办公室工作的需要。

(二)“难”的问题。

对一些难点问题,缺少章法、被动应付。在协调工作时有好人主义思想,怕得罪人;自主学习积极性不高;在解决信访问题上方法不多,主动性差。

(三)“慢”的问题。

主动服务、超前服务做得不够好,很多工作都要靠领导吩咐、等领导安排,参谋作用没有发挥好;主动调查研究开展少,对基层情况掌握不够及时,往往造成工作被动。完成工作任务时效性差,对工作没有养成立说立行、马上就办的作风,有时工作比较疲沓,有些工作任务不能及时完成。

(四)“旧”的问题。

从事文字材料写作的人员少,不愿写、怕写、任务落实多具体指导少,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办公室工作整体发展。

五、解决措施

(一)树立十种意识,提高整体素质。

树立并长期坚持 “十种意识”,即:大局意识、团结意识、服从意识、服务意识、纪律意识、责任意识、保密意识、廉洁自律意识、卫生意识、礼仪意识,不断加强自身素质,以自身素质促进整体素质的提高。

(二)实行“三零”标准,提高“办”的能力。

1、办文零毛病。办文就是对上面各种文件、明传、通知、信函的签收、拟办、督办、落实等情况的处理,汇报(拟办)及时、落实及时,不延误,突发事件要及时汇报,及时承办,不延误。拟发文件、通知要认真仔细,拟好之后反复核对,无误后经主要领导签批,再印发,不论拟发的是什么文件都要做好登记工作和存档工作。

2、办会零失误。认真办好每一次会议,无论规模大小、规格高低,都要认真对待,搞好会议(会前、会中、会后)服务。

3、办事零差错。做好与工作有关的一切事宜,做好统筹安排,梳理轻重缓急,逐一完善、落实,不顾此失彼。

第五篇:镇调研报告

庙宇镇民意调研

按照庙宇镇党委、政府的安排部署,镇党委于2011年9月中旬至9月下旬,安排我们四位选调生在全镇开展了2011庙宇镇民意调查。由于实习时间的短暂,我们仅针对农户对政策的了解程度和在万元增收工程上增收难度两个方面做了分析。

(一)农户缺少政策知识

(1)农户存在的主观上的判断。访问期间一个突出的问题就是很多老百姓不知道干部是否有贪污的情况,或者在没证据的情况下以自己的主观意识去判断干部克扣与贪污的情况,存在此现象的原因主要是农民对政策了解的不充分,农户相互之间传播仍然扮演着政策传播的重要角色,存在着对政策的误读。

(2)农户对政策拥护,却对政策落实的情况感到困惑。访问到政府所做的事情跟农户日常生活的关系密不密切时,很多村民都提到了国家给予了农民很多好的政策,却提出了不知道基层政府是怎养执行政策的,也不知道某些政策落实的情况。

(二)农户家庭收入增长空间有限

(1)资金和技术上的瓶颈。很多农户想从事养殖业,或者想扩大种养殖规模,但增收遇到的最大困难就是没有资本或者没有足够的资本投资。部分村上只有极少数的村民懂技术。

(2)劳动力短缺。特别是男性劳动力作为了很多农户家庭经济收入的依靠,对于一个农村家庭来说,劳动力偏少也导致了增收的困难。

(3)种养殖过程中的自然灾害。在受访的农户中,很多村民由于技术知识上的短缺,不懂得对病虫害的防治,在加上某些地方存在野猪害等情况,导致了粮食以及其他经济作物的减产。

(4)增收渠道窄。由于村民整体文化素质不高,就有一定数量的村民不懂文化技术,只能单纯的靠劳动力务工挣钱,或者只能在家利用有限的耕地种些粮食、养几头猪等,在收入上没有抵御风险的能力。

(5)身体健康问题。“健康是农民生存与发展的基础”,但在访问的少数农户中,家庭成员存在着一定的健康问题,增加了家庭负担,导致家中相对贫困。

(6)另外,调查发现:有养殖户担心市场销售问题,其中尤为关心市场的价格稳定和销售渠道的保障。

根据以上调查事实,为了让广大农民群众充分了解政策、享受政策,监督政策的落实,让各级党委、政府用好政策、用足政策。暂提出以下几点参考意见:

(一)落实支农惠农政策工作建议(1)支农惠农政策的宣传

除了媒体强力宣传外,分别组建镇、村宣讲团或利用赶场天或分赴村社,向群众具体解读支农惠农政策;面向乡镇和村社干部巡回展出县委县府严处贪污挪用支农惠农资金犯罪行为的典型案例。同时,大学生村官也可以围绕支农惠农政策,编排演出群众喜闻乐见的文娱节目,寓教于乐,增强宣传效果,同时也可丰富村民的文化生活。

(2)支农惠农政策的落实

各相关部门、村委把强农惠农政策的落实制度化、责任化、精细化,形成推动政策落实的有效机制。对落实的政策透明处理,加强监督,采取不定期检查,深入群众了解情况,使落实政策不走样,达到公开、公平、公正。对实施支农惠农项目质量较好,使用补贴(补助)资金发展产业取得较好成绩的乡(镇)、部门及先进个人给予通报表扬,推广其好的经验和做法,并采取适当方式予以奖励。对不按时、不按要求执行及存在问题要严肃查处,不能姑息迁就,确保支农惠农政策真正落到实处。

(二)农民增收工作的建议(1)大力发展现有特色农业

庙宇镇作为巫山的“粮仓”,在稳定和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的前提下,充分发挥各乡镇的区域优势,使优势农产品和特色农产品向优势区域集中,加快特优农产品的基地建设步伐,比如管理好现有的核桃树产业,提供技术,防治病中害的侵害;扶持养殖户扩大生产规模,以带动乡村经济,形成高山生态有机蔬菜产业带和生态畜牧产业带,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

(2)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加快农业产业化进程

利用庙宇镇得天独厚的地理条件,发展循环农业经济,利用各村的区域优势,充分利用各种资源,实行村与村的种养殖配套发展,积极引导和支持发展多种形式的农村专业合作组织,通过合作组织把千家万户的小生产与千变万化的大市场连接起来,提供产前、产中、产后的一体化服务;同时,积极发展订单农业、合同农业,引导农产品加工企业,通过各种形式与基地农户合作,形成以市场牵龙头、龙头带基地、基地连农户的农业产业化经营机制;加强品牌建设和宣传推介,积极申报农产品产地认定和名牌产品、无公害食品、绿色食品、有机食品认证,并积极组织产品参加各类展销会,推介会,提高市场占有率。

(3)加强对农村劳动力的职业技能培训。

结合“绿色证书”、“阳光工程”和“新型农民培训工程”等多种形式,加强对农民的职业技术培训,提高科技文化素质,使之不断适应农业产业化发展的需要。

(4)抓好扶贫开发工作

坚持开发式扶贫,大力发展特色经济,实现经济实力大幅提升与群众生活明显改善的协调发展。始终注重把开发与扶贫、强村与富民紧密结合起来,变输血式扶贫为造血式扶贫,变资源优势为经济优势,继续加大对贫困地区劳动力开展技术培训,进一步完善部门和个人挂钩扶贫工作,加强对村、社、户的联系,提出合理化的农业结构调整和农业生产发展建议,积极向上级争取扶贫资金,并积极争取社会各界力量广泛开展多种形式的社会扶贫活动。

下载紫金县富县强镇调研报告word格式文档
下载紫金县富县强镇调研报告.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镇宣传部门调研报告

    2011年以来,在镇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和上级部门的关心指导下,我镇的文化宣传工作始终坚持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党的十七大精神和省第十次党代会、市第十次党......

    镇工业企业调研报告

    **镇工业企业调研报告3月2日-23日,镇经委会同财政所部分人员对全镇部分工业企业进行了调研,先后深入**有限公司、**集团等数十家规模企业,就企业经营情况、人员结构、行业态势......

    吴桥镇调研报告

    吴 桥 镇 调 研 报 告我市户籍制度改革后,只有家庭户和集体户两种了,不再存在居民户口和农业户口之分。这对我们现行的建立在城乡二元户籍登记制度基础之上的计划生育政策带来......

    镇敬老院调研报告

    为丰富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充分发挥并不断提高“以文辅政”效能,深入基层,了解民生,为领导决策提供科学依据和数据支撑,近日, 通过走访、座谈、等形式对永城市十八里镇敬老......

    紫金街道办事处开展“家庭拒绝邪教”活动调研报告(推荐阅读)

    紫金街道办事处开展“家庭拒绝邪教”活动调研报告县委防范办:根据县委防范办[2011]1号《关于对全县开展“家庭拒绝邪教”活动进行调研的通知》和市、县“6.28”会议精神要求,紫......

    富强小学316整改报告

    学校发展水平督导评估“316工程”整改报告 汉滨区五里镇富强小学 汉滨区人民政府教育督导室: 2011年10月12日,我校接受了区政府教育督导室学校发展水平督导评估“316工程”督......

    富强供电系统申请改造报告

    镇雄富强煤业有限公司 供电系统改造申请报告镇雄县电力公司: 本矿井扩建后电力负荷;设备总容量:4064.95 kW;设备工作容量:3128.95kW 根据本矿井的电力负荷,矿井供电采用 10kV供......

    紫金学院电子实习报告(精选5篇)

    生产实习报告 姓名:班级:电科二班专业:电子科学与技术 一、实习目的: 丰富社会阅历,锻炼自己的能力,开阔视野,提高自己的实践能力,掌握社交技能;获取工作经验,感受企业文化;品味社会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