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镇敬老院调研报告
为丰富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充分发挥并不断提高“以文辅政”效能,深入基层,了解民生,为领导决策提供科学依据和数据支撑,近日,通过走访、座谈、等形式对永城市十八里镇敬老院的基本情况、经验做法、存在的问题、对策与启示等情况进行了专题调研,具体情况报告如下:
一、基本情况
十八里镇敬老院位于十八里镇正西约1公里处,十八里镇敬老院建于2006年,2009年市财政拨款260万进行扩建,总占地面积约22678平方米,建筑面积4300平方米,房屋134间。院内有门卫室、医务室、娱乐室、会议室、读书阅览室、餐厅、食堂、洗浴室、健身康复器和四幢两层坐北朝南橫向排列的花园式小楼,被依次划分为普通生活区、拥军优属区、特殊护理区,用来供身体条件较好、复员退伍军人以及身体不好需要特别护理的五保老人生活居住。2011年,十八里镇敬老院获得河南省文明示范敬老院;2012年获得了国家民政部创先争优活动优秀服务品牌称号。
十八里镇目前共有195人名老人享受五保待遇,管理服务人员15名,其中,在敬老院生活的老人有130名,平均年龄71岁,年龄最大的95岁。院方管理人员2名,服务人员13名。是一所集居住、生活、健身、医疗于一体的综合性敬老院。
二、具点做法
十八里镇敬老院建院之初,地域偏僻,经费不足,没有管理经验,服务人员极度缺乏,社会上质疑之声不绝于耳。为在困境中求得生存与发展,广泛争取社会上的理解、支持、信任和认可,镇敬老院迎难而上,不断创新探索,通过集体管理、民主决策、以副养院等方法措施,走出了一条以副业养院,自给自足的服务民生之路,具体做法如下:
1、领导重视 建章立制 成立了以主管民政工作的副镇长为组长,镇民政所长、司法所长、派出所长、综治办主任、国土所长等为成员的领导小组,全面负责支持协调敬老院的一切事务。在广泛征求供养对象的基础上,制定了院长责任制、管理人员岗位职责、值班制度、保卫管理制度、学习制度、炊事员岗位职责、人员管理规定、食堂管理、财务、卫生、医疗、安全预案、老人亲属、来访人员登记制度、老人外出报告和请假等一系列制度。使敬老院的管理工作有章可循、有据可依。
2、集体管理 民主决策 提倡、支持、鼓励、积极推动五保老人参加敬老院的各项工作。选择身体健康、有执行能力的老人代表参与选举或者罢免院长;监督院内各项财务开支;定期检查规章制度执行情况等日常事务管理;院民均可以就院内事务发表意见,表达看法,提出要求。积极参与建设、管理内部事务,积极为敬老院的生存发展出点子想办法。及时在公开栏、明白墙上公示收入、开支情况以及有重大影响的决策计划,广泛征求五保老人的意见和建议,接受他们的监督和质询。在敬老院内形成了一种积极、向上、平等、民主、轻松愉快的生活工作氛围。
3、注重学习强化服务 十八里镇敬老院除两名管理人员外,其余13名服务人员均是从社会上招募来的工作人员,年龄偏大,学历偏低,没受过专业技能培训,因此,定期开办学习班,邀请有关专家和医护人员讲解时事政策、法律知识和医疗陪护、饮食搭配常识等内容成为敬老院日常学习的必修课;周二、周五集中全院人员学习时事政治、听取有关道德品质方面的知识讲座。周一、周三、周五所有管理的服务人员抽出2小时时间听心理知识讲座,不断提升为五保老人做好服务工作的能力和水平。
积极改善入院五保老人的生活条件。把生活费由2012年每人每天7.4元提高到2013年的9.5元每人每天;每人每年发放冬、夏、春秋装三套和每月30元的零用钱;定期购买给老人洗漱用品;定期为老人理发洗澡。饮食方面,根据不同老人不同的饮食习惯,做到荤素搭配,对患有疾病的老人,指定专门的服务人员送饭送菜,对生活不能自理的病危老人设有特护区和专职服务人员进行24小时特别护理。敬老院管理人员更是注重在细节上下功夫,每逢传统佳节或者有老人过生日,敬老院都要天专门准备一桌饭菜和特定的日蛋糕等向老人表示祝贺,力争让每位老人都过得称心、舒心。五保老人生活的房间,包括冬天用的被褥,夏天用的凉席、空调、电扇等和各种生活用品一应俱全,年底还将开展为五保老人供暖活动,五保老人的生活质量得到了极大的改善和提高。
敬老院专门为五保老人建立健康档案,详细记录老人的身体状况、病史,基本情况等,遇到有五保老人住院还指派专人照料。定期走访分散供养的五保老人,了解他们的身体状况和生活需求,并做好帮扶记录。院里专门成立了丧葬小组,具体负责五保老人死后的丧葬事宜,解除五保老人对死后无人过问的担忧。该敬老院自建院以来共安葬32位五保老人,解决了丧葬费用7万余元,从根本上解除了五保老人对身后事的担忧。
4、以副养院 服务民生 由于五保老人多,镇政府每年扶持的6万元资金和上级主管部门为五保老人拨付的生活费用(每人每年3600元),在当前不断走高的物价水平下,除去吃饭、穿衣支出外,敬老院的电费、娱乐、院内设施维护和老人们的医疗和丧葬等费用支出根本无法得到保证。为了让五保老人吃好、住好、生活愉快、没有后顾之忧,管理服务人员自已动手将生活区后面20多亩闲置土地进行平整后,种上土豆、甘蔗、藕、辣椒、黄瓜、番茄、茄子、空心菜、大蒜、洋葱、韭菜等反季节大棚蔬菜架和红芋等农作物。在后面的小沟旁边,建起板房用来养羊、养猪、养鸭、养鹅,就连房子后面的小河沟里也废地利用,被管理人员用铁丝网圈住用来发展规模养鸡。不仅能保证五保老人吃上新鲜可口的蔬菜,还产生了良好的经济效益。通过种植高效经济作物和大力发展养殖业,十八里镇敬老院逐渐摸索出一条“以副养院”服务民生的生存发展之路。目前,敬老院每年养羊100多只,年创效益3万元;养猪82头,年创效益2.8万元;③养鸡3000多只,年创效益8.96万元;院内种植大棚蔬菜,年创效益4.6万元。敬老院还根据农村婚、丧、嫁、娶事情多的特点,购买了礼炮车向外出租,年创效益1.2万元;一年下来,纯副业收入达到20.56万元。利润的40%用于保证服务生产,10%用于服务奖励,其余50%全部用在改善院民的生活上,这种敞开怀抱面向社会极富特色的办院模式极大的改善了五保老人的生活条件,为当前形势下举步维艰的敬老院的生存和管理难题,探索出了一条切实可行的道路。
5、创新形式 形成合力 十八里镇敬老院从自身实际出发,努力实现与社会的互动,积极推动全社会关心支持敬老爱老工作,促进敬老院事业健康。在有关单位、部门的支持、协助下,镇里的企业及社会团体(华星粉业、聚鑫置业、友谊建筑公司、卢师傅食品公司、华标水泥厂、十八里镇中学、十八里教会、望堂教会、柘树教会)等,每逢传统节日都前来敬老院帮扶慰问,为老人们送去了爱心和真情。十八里敬老院积极争取社会上的力量,通过各种不同形式,表达对老人问题的关注关心,形成合力营造全社会敬老爱老的良好氛围。
三、存在的问题
十八里镇敬老院在实践中,通过积极探索找到一条符合自身实际极富特色的发展之路,但也存在一系列包括服务服务人员专业素质、编制以及年龄等亟待解决的问题。
1、缺少专业人才 人员年龄偏大 敬老院里现有的13名服务人员最大的将近70岁,最小的也过了30岁的年龄。其中小学及小学以下学历的占2人,初中学历的有5人,6人的学历是高中。他们都是从社会上招聘过来的,有的是退休后村干部,有的是附近村上的闲散劳动力,年龄偏大,学历偏低,没有接受过专业技能训练,虽然有工作热情,为老人们服务的愿望也很强烈,但从发展的角度看问题,缺少专业技能的服务人员,终将不利于敬老院的长远发展和健康成长,也难以在品质上为老人们提供更好更优质的服务。
2、人员编制较少 发展后劲不足 上级有关部门为敬老院核准的人员编制远远不能满足为五保老人提供服务工作的需要,也不利于敬老院今后的长远发展。
四、经验与对策
十八里镇敬老院面对经费不足、编制及人员缺少等现实困难与问题时,不等不靠不抱怨不伸手,而是立足实际,自力更生,创新形式,通过有限的空间,大力发展种植、养殖、出租等副业,充分发掘潜能,强化自身造血功能,在破解当前敬老院普遍存在的生存与发展难题上找到一条切实可行的路子,具有鲜明的推广示范意义。
1、政策支持 政府在财力和人员编制上为敬老院的生存、发展提供切实保障的同时,应在工商、税务、小额金融贷款发放等方面为出台优惠政策,支持有条件的敬老院发展第二产业,千方百计拓宽“以副养院”的路子。
2、提高素质 尽快引进受过专业训练、具有临床护理经验的新型人才,加强对现有聘用人员的综合服务技能培训,不断改善服务人员的年龄结构,向着年青化、知识化、专业化的方向发展。不断提高管理水平,向着人才要效益,向着思路要出路,向着观念要发展。
3、形式多样 企业或个人在履行社会义务,表达对老人的关爱时,可以采取多种形式,可以在年节或其它时间到敬老院慰问表示关爱,也可以支持敬老院上一些力所能及的小项目,帮助他们强化造血功能。有场地的可以免费或者优惠为老人们活动多提供场所,比方说,卫生医疗组织可以定期为老人提供免费上门的身体检查,客运和景区可以联手为五保老人提供免费出游活动,电影公司或都剧团登门为老人送艺术进敬老院等等。
4、示范推广 我国目前已经步入老龄化社会,老龄人群成为对发展有着重要影响的社会问题,如何实现老有所乐、老有所养是事关社会稳定的重要课题。十八里镇敬老院的做法,不仅对所有地处农村的敬老院有鲜明的示范意义,也对地处城区的敬老院的生存发展起着积极的表率引领作用。通过挖掘自身潜力,争取社会力量支持,从力所能及的小项目、小服务做起,抓住机会为敬老院的发展和自立拓宽道路。
第二篇:敬老院调研报告
最美不过夕阳红 —关于三和老年公寓的调研报告
调查人:李铮,邱月
调查方式:访谈,实地考察
调查对象:老年公寓主管,老人及其家人 调查地点:三和老年公寓及其周边环境 调查时间:2013年4月6日
一.前言
随着中国老年人口的增加,养老问题引起了普遍关注。而由于住房、工作、时间、伴侣等原因,到养老院养老成为了很多人的选择。老人们在养老院的生活如何,敬老院的接待能力怎样?······带着这些问题我们走进了三和老年公寓。
二.三和老年公寓简介
三和老年公寓坐落在北京市东城区东直门北小街民安小区内,于2006年由东城区北新桥街道办事处投资兴办,委托北京稻香村食品有限责任公司经营,是北京市首家政府投资、企业经营、公办民营的新模式老年福利院,接收生活自理的老人入院养老。建筑面积2600平方米,三层楼房,现有床位76张。机构名称中的“三和”蕴涵着和谐社会、和谐社区、和谐企业的意思。机构毗邻东二环路,交通便利,环境幽雅,公寓内各项设施设备健全,适宜养老居住。
收费标准
自理 双人间 1575
半护 双人间 2000
全护 双人间 2650 配套设施/娱乐设施: 健身房、书画室、棋牌室、图书报刊阅览室、综合娱乐活动室 交通路线:
(1)地铁二号线东直门下车即到。
(2)特2、75路、44内、44外、123路、800路到东直门北下车即到。
三.实地考察
2013年4月6日,我们乘坐地铁来到了三和老年公寓。
公寓在小区中,是三层楼房,类似别墅,那天阳光明媚,在经历了几乎一冬的雾霾天气之后,这种天气让人觉得尤其可贵。我们走进院子,看见一个老人在长椅上晒太阳,身边有一个护工。随后与她们交谈起来。然后进入室内,考查环境,与负责人员了解情况,到周边考察环境。通过交谈,我觉得老奶奶在这里生活很好,改变了我先前的认为老人们在养老院一定孤独寂寞的想法。老人在这里生活很满意。
(一)存在优点。老人能有这样的感受,与敬老院工作人员,家人,社会的支持是分不开的。
1.敬老院收费合理。经了解,现在这里的收费标准是1825元,地处二环,生活便利,与北京高昂的出租费相比,绝对是福利事业。这与敬老院的经营模式是密不可分的,公办民营,使得敬老院既履行社会责任,又能加入市场竞争中,实现良性发展。
2.人性化的服务。三餐营养搭配,娱乐设施完备,丰富生活,双人间老人们之间可以互相说话。活动时间规律,有弹性,符合老年人的生活状态。地板都做过防滑处理,过道也很方便老人们出入。
3.周边环境配套设施齐全。紧邻敬老院的是派出所办事处和社区医院,这对敬老院老人们的安全有了保障。由于是在小区中,休闲设施较全,天气好时老人们可以出去遛弯,对此老人们普遍比较满意。
4.家人时常来看望。来访登记表上每天有大约10人,节假日时更多一些。能看到自己的家人让老人们在这里生活的更加顺心。
(二)发现问题。虽然老人们在比较满意,但是我们还是发现了一些问题。
1. 养老院已经没有接受能力。现在所有76个床位已经住满,还有想入住很多想入住的老人,但养老院已没有接收能力。
2. 养老院工作人员水平不高。这里的工作人员称自己是服务员,负责照顾老人们的饮食起居,基本不能提供医疗服务。
3. 院外环境较嘈杂。养老院外是小商贩卖水果蔬菜,附近居民也过来买菜,像个小市场。
四.思考总结
新中国成立后,随着国家在卫生保健等领域的投入不断增加,人口的健康状况持续改善,人口出生率的降低滞后于死亡率的下降,造成了中国的人口年龄结构从年轻型、成年型到老年型的转变。到2000年第五次人口普查,中国65岁以上人口达到8811万,占总人口的6.96%,意味着中国已经进入了老龄化国家行列。2008年我国65岁及以上人口已占总人口的8.3%,与2000年第五次人口普查相比,又上升了1.3百分点。可以说是“未富先老”,养老就成为了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但就目前的情况来看,养老还存在着很多问题。在家中养老,子女因工作等问题不能常伴身边,就有了“空巢老人”。到敬老院养老,敬老院水平参差不齐,而且城镇和农村养老院发展还不成熟,现在养老院大多接收生活能自理的老人,那么生活不能自理的老人晚年该如何度过,诸如此类,还存在很多问题,导致老人们在敬老院不能安享晚年。此外,中国目前有大量“失独家庭”,没有子女的晚年,他们的养老问题该如何解决。通过此次调查与思考,得到一下几点解决措施和建议: 1.完善基本的养老制度健全管理机构,完善养老的有关法律制度,提高调节社会分配的水平。再者,要加快养老保险立法步伐,使养老保险各项措施都有法可依,以提高制度的稳定性。
2.完善社会保险制度,提高社会保险的标准。在养老保险方面,要逐步形成一套与工资增长和物价上涨相关的调整体制,也就是说,工资增长了,物价提高了,也要相应的提高社保的待遇,这样才能有养老的经济能力。而且要准备建立相关的最低养老保险金,并逐步提高医疗保险待遇水平。
3.建立城乡有别的养老保障模式。我国的社会养老制度体系有非缴费普惠性养老模式、缴费性基本养老保险模式、企业年金及个人寿险储蓄性养老模式和家庭养老等多层次构成。其中缴费性基本养老保险和商业寿险产品的目标主要是城镇从业人员,是养老保障发展的主体。企业和个人寿险储蓄安排的养老保障将成为城镇退休人员生活的补充性资金来源,也可以提高其晚年的生活质量。非缴费型养老保障可以使那些贫困的老人生活有所保障,同时,家庭养老和土地养老等有效的模式利于在有相应条件的地区发展。
4.提高个人参保意识,积极发展商业保险。采取自愿性,由政府提供政策,个人具有经济能力和偏好选择。通过提高个人的参保意识、加大执法力度等,不断提高参保率,并推行激励机制,对多缴费者给予相应较多的养老金。
5.加强社会舆论引导,大力弘扬中华民族传统美德,使孝老敬亲成为风尚。
五.结尾
通过此次敬老院调研,了解到了敬老院的一些具体情况,引发了对养老问题的思考,如何让老一代的中国人在幸福中死去,如何让夕阳最美,值得我们每一个人深思,付出努力去解决。
六.附录
资料来源:中央政府门户网站,统计局网站,中国人口现状
养老信息网,北京市东城区三和老年公寓
第三篇:敬老院服务管理工作调研报告
敬老院服务管理工作调研报告
一、敬老院基本情况
县目前共有2所敬老院,分别为县中心敬老院和县镇农村敬老院(2018年7月正式运营),其中县中心敬老院修建于2007年,占地面积1200㎡,为2层楼房,共有床位80张,入住老人16名,管理人员3名、服务人员5名,已办理法人证书和18位社会信用代码;县镇农村敬老院,项目总投资780万元,该项目位于镇呷拥社区,占地面积560㎡,建筑为4层楼房(带无障碍电梯),建筑面积2460㎡,共有房间80间。目前该项目已全面完成基础建设和部分设施设备采购,预计2018年7月正式运营。
二、加强敬老院管理主要做法和取得的成效
我县敬老院目前实行公办公营,每年由县财政配套60万元用于敬老院正常运营开支,在具体的工作中我们主要在以下几个方面来做好敬老院管理服务工作:
1、建立健全制度,做到有章可循。在工作中,我们根据《农村五保供养工作条例》和《农村敬老院管理暂行办法》的规定,结合敬老院工作实际,先后制定了《院长岗位职责》、《工作人员岗位职责》、《院民守则》、《卫生管理制度》、《食堂管理制度》、《财务管理制度》、《请假制度》、《安全消防制度》等十多项规章制度,实行目标管理,落实岗位责任制,既做到敬老院的规范管理,又充分调动了全体人员的工作积极性。
2、实行院长负责制,突出自我管理,体现以人为本原则。敬老院作为一个大家庭,为了营造和谐、温馨、生活有序“大家庭”氛围,我们在全面推行制度管理的基础上,突出抓好院民自我管理,全院形成周密的自我管理体系,从生产、生活到医疗出行等方面全部实行“院民自治、阳光操作”,提高了院民的自我管理、自我约束能力,增强了敬老院的凝聚力,营造了相互学习、相互帮助、和睦相处的良好氛围,有力地促进了敬老院的健康发展。
3、开展“争创”活动,调动一切积极因素。我们敬老院认真开展创先争优活动,组织评选出了一批“五好院民”,还给予奖励。切实调动了院民的积极性、主动性和自觉性,极大地激发了院民们的生活热情。
4、安全保障。敬老院制定突发事件应急预案,配备应急灯8盏、灭火器16个,实行敬老院定期走访制度、安全隐患排查常态化,重点检查用火、用电、用气和食物方面存在安全隐患问题,发现的问题及时整改,同时及时化解院民各类矛盾,从根本上消除各类安全事故隐患。
5、社会各界关心和支持。每年爱心企事业单位组织员工到敬老院开展献爱心志愿服务活动,部分企业每年为院民购置衣物,县医院组织医疗技术骨干为院民做全面免费体检,县委政府每年给老人们拜年并给院民送来慰问品和慰问金。
6、优化服务,竭力创建星级敬老院。在敬老院管理服务工作中,始终贯串着“爱心管理、亲情服务”这一宗旨。工作人员配备方面:管理服务人员都具备有爱心、有孝心的基本条件,服务人员挂牌上岗,工作主动热情文明,不怕脏不怕累,能耐心细致周到的为老人服务,院民普遍感觉满意;生活方面:每周更换食谱,并由指定供应商供应菜肉奶等生活用品,确保食物安全与质量;医疗方面:全院院民全部参加新型合作医疗,每月定期为五保老人检查身体,准确填写院民健康档案。做到小病不出院、大病有保障,切实做到“老有所医”、“老有所靠”;文化娱乐方面:院内设照料中心,配备电视音响等设备,每天组织跳锅庄等文化娱乐活动,切实做到“老有所养”、“老有所乐”。使全体院民切实享受到党和政府的温暖;思想教育方面:经常组织有文化的院民带领大家学习、收看电视,并加强对职工、院民思想道德和党的基本路线教育,正确引导职工作职工爱岗敬业、诚实守信的模范、院民主动作争创文明敬老院民,争当文明院民的标兵。
三、敬老院服务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原因分析 1.我县敬老院作为一个公办公营性质的事业单位机构,其经费全部由县财政负担,随着对敬老院服务质量上要求逐步提高,所需财政资金逐步加大,同时敬老院作为一个服务行业,有政府与敬老院、敬老院与院民、敬老院与院民家属等多重关系存在,各种不可预见性的因素较多,矛盾隐患突出,亟待法律法规对敬老院资金管理和服务管理进一步规范;
2.文化娱乐较为单一:入住院民主要的文化娱乐方式为跳锅庄,读书、看报等关内地区常见的老年人文娱方式基本没有,这一方面是由于入住院民普遍文化水平较低,另一方面由于敬老院管理服务人员无相应业务水平来院民开展丰富的文娱活动;
3.院民高原病较多,普遍体弱,护理难度大:目前我县敬老院共入住16名老人,其中生活部分自理5人、生活完全不能自理4人,我县敬老院护理人员只有4人,且全部为女性,因护理员工资比较低,招不到合格的男性护理工,在对入住院民的生活护理中多有不便。
四、做好敬老院服务管理工作的对策措施
一是加强财政和社会慈善资金投入,改善敬老院基础设施;
二是加强人才引进,提升服务管理软环境;
三是提高护理员工资,同时引导社工、志愿者等参与敬老院服务管理。
第四篇:醴陵市乡镇敬老院调研报告
浅析醴陵市乡镇敬老院现状及其发展
摘要
为了将农村五保老人集中供养,做到应保尽保,醴陵市先后筹资1亿余元,新建与改扩建敬老院,全市30个乡镇(街道)实现了“一乡一所敬老院”的目标。目前,全市共集中供养五保对象2200人,集中供养率达35%。2009被评为全省五保供养工作先进县(市),近年来,醴陵市全面推进农村敬老院建设工程。通过整合资源、政策倾斜,探索出“公办民营”、“民办公助”等特色办院之路,加快了敬老院建设步伐。党和政府的一系列举措保障了当地孤寡老人的基本生活所需。
关键词:农村五保 醴陵敬老院
一、引言
敬老院,为老年人养老服务的社会福利事业组织。又称养老院。中国的敬老院是在农村“五保户”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1956年农业合作化时期,农业生产合作社对缺乏劳动能力、生活没有依靠的鳏、寡、孤、独者,实行保吃、保穿、保烧、保医、保葬(儿童则为保教),简称“五保”。
在本次调研活动中,我们采用问卷调查与实地走访相结合的方式,深入了解醴陵市乡镇敬老院的现状。在当地敬老院实地走访过程中,我们了解到了敬老院老人的生活情况;在问卷调查中,我们与当地居民进行了良好的沟通并记录了有效信息,共完成问卷调查400余份,了解了当地居民对于老人生活现状及政府农村五保供养政策的看法。
二、醴陵市敬老院简介
醴陵市将敬老院建成集五保供养、托养寄养、健康娱乐、康复治疗于一体的农村社会福利服务中心,真正发挥其综合性、多功能作用,确保建设水平10年不落后。醴陵市还制订出台了相应的农村敬老院管理办法及农村五保户供养规定,落实好五保供养财政转移支付政策,集中供养每人每月不低于280元,散居供养不低于130元。所有五保对象由民政部门出资参加“新农合”,并纳入城乡大病救助范围。
三、敬老院走访调研结果
据悉,该乡建有一个设施较为完备、服务周到的敬老院,能满足老人们的基本生活需要,是部分老人养老的理想场所。7月14日,我院“暑期三下乡服务团”走访了“板杉乡八步桥村敬老院”看望老人,在敬老院工作人员的引领下,服务团成员与当地老人进行了更密切的交流。在交流中,我们得知板杉乡敬老院共住有70余位老人,他们基本上属于没有了子女、或身有残疾,或房屋倒塌无处居住的五保老人。老人们表示,在这里切切实实地感受到了党的好政策。老人们享受政府对基本生活所需的补贴,并受益于农村合作医疗保险制度,不用担心生病就医的问题,且逢年过节都会有乡村干部、企事业单位领导过来慰问,陪伴老人一起过节。
四、问卷调查结果及分析
我们在该村开展了有关敬老院及当地老人生活现状的问卷调查,深入了解人民最真实的感受。
1.当地居民除长期在外务工人员外,基本知道此敬老院的具体位置,其中40%的居民曾去过敬老院看望老人。
2.当问及老人住进敬老院的原因时,大家给出了不同的答案,有人认为是老人因为基本生活所需的补贴才自愿住进敬老院,以获得生活的基本保障;有人则认为是子女不孝,让老人老无所依,在没有选择的情况下入住敬老院。
3.就当地敬老院的设备条件及管理水平方面,70%曾去过敬老院的居民都表示,当地敬老院设备完善,有专职人员打理老人的生活,是一个理想的养老场所。
4.在走访过程中,我们还了解了青年人及中年人与老人相处的状况。40%的人表示,与老年人聊天缺少话题,并不常与老人沟通,但90%以上的调查对象表示,在有时间的情况下会参加定期去敬老院慰问老人的团体。5.此外,有60%的人担心老人在敬老院生活的精神状态,怕其没有子女和家人的陪伴会感到空虚。
五、改进提议
1.各乡镇府通过走访和集会等形式,组织宣讲党的农村五保政策、介绍当地兴建的敬老院,确保每家每户都对此有所了解。从而把实惠更好地带给人民群众并接受人民的监督。
2.进一步完善各个敬老院的管理,制定完善工作人员岗位责任、考勤制度、膳食管理制度、卫生制度、医务室管理制度、安全管理制度等规章制度,加强对工作人员的培训与管理,全面提高工作人员的工作效率和服务水平。并及时了解老人的想法,让老人住得舒心,吃得放心。
3.组织定期去敬老院探望老人的团体,丰富老人的精神生活,让老人感受到爱,生活得更加快乐;改善青年人与老人相处的情况,做到更好地沟通与交流。
第五篇:农村敬老院现状调研报告
园庄镇敬老院现状调研报告
近年来,在各级部门的关心支持下,镇党委、政府始终把解决五保户供养和老年人养老问题作为最大的民生,并以镇敬老院作为平台,大力支持、扶持家庭养老,推动了全镇养老事业健康发展,促进了社会和谐稳定,现将相关情况汇总如下:
一、基本情况
园庄镇辖16个行政村1个居委会,15796户,总人口61112人,其中60岁以上老年人口8276人,70岁以上老年人口3031人。全镇已享受五保供养人员62人,其中享受集中供养5人。
(一)镇敬老院基本情况:镇敬老院建于2017正式使用,现有建设面积近1500平方米,床位78张,实际入住30人,其中五保5人。现有管理及服务人员8名。
(二)设有棋牌室、聊天室、休息室、阅览室、厨房、餐厅等生活娱乐设施,其主要功能是为全镇60岁以上老人提供养老服务。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1、基础设施不齐全。一是由于受到资金的限制,敬老院在建设中只有基础性的设施,一些细化的功能性设施缺乏,如运动健身场地及器材。二是建设敬老院时未征用耕种土地,造成现在入住人员无地耕种,造血功能不足。2、入住率较低,有一点劳动能力的不愿入住,而完全丧失劳动能力以及部分丧失生活自理能力的高龄五保户又强烈要求入住,而敬老院目前又无力承担,矛盾重重。3、缺乏管理经验,敬老院作用未完全发挥。由于集中养老在农村属新生事物,加之宣传、引导不够,农村还主要依靠居家养老,其功能目前主要还只用于喝茶、聊天、打牌等娱乐功能上,对老年人医疗服务、精神慰藉、权益维护还没做到位,还处在启动探索阶段。
三、下一步工作计划
1、进一步高度重视农村养老工作,特别是五保老人和留守老人的养老工作。2、加强敬老院、等养老机构硬件投入,提高农村养老硬件水平。3、创新思维,大胆探索,吸取别人推进养老事业先进工作经验,提升服务水平,探索出一条适合实际的政府推进养老事业经验。4、强化资金保障,我们将一方面向上争取专项资金支持,另一方面将整合一切民政资金确保敬老院等养老机构正常运转,满足老年人正常养老生活所需。
四、几点建议
1、建议财政按一定规模和标准预算敬老院和其他农村养老机构管理人员工资。2、按照区别对待原则,分年龄段和实际身体状况,适当提高五保供养人员、特别是集中供养人员和完全丧失劳动能力和部分丧失生活自理人员的补助标准。3、上级应给予敬老院集中供养老人生活设施的规范配套。4、加大对农村养老机构管理人员培训和指导,以利于工作依法有序开展。5、加大对敬老院及农村养老机构硬件建设资金支持力度,不给乡镇留资金缺口。
加强农村敬老院建设与管理,改善农村五保群体的生活状况,是一项重要的民生工程,做好这项工作对解决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维护农村大局稳定、落实社会保障政策、促进社会和谐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近年来经过多方努力,有了快速发展,但随着社会的发展,人口老龄化现象的日渐显现,我镇农村敬老院的现状远不能够满足五保老人的需要,成为制约我镇五保供养工作进一步发展的“瓶颈”,我们相信在党和政府的坚强领导下,通过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我镇所有老年人定会老有所养、老有所乐、安享晚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