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积极主动做好扶贫开发金融服务工作
积极主动做好扶贫开发金融服务工作
推进扶贫开发,缓解和消除贫困,是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以人为本,实现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根本体现,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构建和谐社会,最终实现共同富裕的本质要求,是党和国家实现科学发展的重大战略。人民银行高度重视,积极发挥金融职能作用,加强货币信贷政策指导,大力营造金融生态环境,鼓励和引导金融机构在市场化运
作的基础上积极主动做好扶贫开发各项金融服务工作。
一、“十一五”期间金融支持扶贫开发工作取得明显成效
“十一五”期间,人民银行按照中央统一部署,以改革扶贫贴息贷款体制机制为着力点,以少数民族、边疆等地区为重点,以农民工、就业困难人员等贫困人群为突破口,以完善农村金融服务和改进农村金融生态环境为保障,努力发挥金融在扶贫开发中的重要作用。
(一)扶贫贴息贷款管理体制不断完善,有效促进扶贫贴息贷款投入大幅增加
自2001年《扶贫贴息贷款管理实施办法》(银发〔2001〕 185号)实施以来,人民银行联合国务院扶贫办等部门先后开展了 “到户贷款”、“项目贷款”改革试点和 “奖补资金”推进小额贷款到户试点等工作,不断推进扶贫贴息贷款投放力度。2006年,为继续深化扶贫贴息贷款管理体制改革,将到户贷款贴息资金全部下放到592个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承贷金融机构转变为由县选择金融机构发放,同时选择河北、黑龙江、江西、湖北、重庆、云南、陕西和甘肃8省(市)开展项目贷款贴息资金下放到省试点,允许试点省自行选择承贷金融机构。2008年,为进一步建立健全符合市场经济要求的信贷扶贫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按照“两下放、两改革”的改革思路,将扶贫贴息贷款和贴息资金的直接管理权限由中央下放到省,其中到户贷款和贴息资金管理权限下放到县;扶贫贷款全部改农业银行一家“独家经营”为市场运作;改固定利率为固定补贴,中央财政按贴息1年安排贴息资金,在贴息期内,到户贷款按年利率5%、项目贷款按年利率3%的标准给予贴息。
扶贫贴息管理体制的不断改革,对于调动金融机构积极性,完善扶贫贴息贷款良性循环发展机制,改善贫困地区人民生产生活条件,缩小地区贫富差距起到了重要作用。据人民银行初步统计,2010年末,全国扶贫贴息贷款余额246亿元,同比增长34.3%。
(二)加大对民族、边疆地区、革命老区和灾害高发区的政策倾斜,支持贫困地区经济发展取得实效
少数民族地区、边疆、革命老区和灾害高发区等地区由于语言、自然条件等各方面因素制约,一直是集中连片贫困重点地区,人民银行通过综合运用再贷款、优惠利率和信贷政策
指引等多种手段,引导和支持金融机构切实加大对这些地区的基础设施建设、特色产业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等领域的信贷支持力度。
一是继续对民族贸易和民族用品生产贷款执行优惠利率政策,有效促进少数民族地区贸易发展,带动少数民族地区致富。“十一五”期间,对民族贸易和民族特需商品定点生产企业的正常流动资金贷款利率实行优惠利率政策,全国累计贴息34.09亿元,带动金融机构向民贸民品企业发放贷款1200多亿元,有力地支持了贫困民族地区的发展。二是对西藏执行优惠的金融政策,有力保障了西藏地区经济稳定和贷款增长。包括单独编制和执行西藏货币、信贷计划,执行优惠利率政策,以及对农业银行西藏分行进行费用补贴等。2010年末,西藏人民币贷款余额301亿元,同比增长21.6%,高于全国平均增速1.7个百分点。三是加大对新疆地区的资金支持力度,大力促进新疆地区发展和稳定。截至2010年末,人民银行累计对新疆调增支农再贷款限额40亿元,并对新疆农村信用社共计安排资金支持额度18.6亿元,资金支持比例位居全国第一。2010年末,新疆人民币贷款余额4973亿元,同比增长31.3%,高于全国平均增速11.4个百分点。四是及时出台灾后重建各项优惠政策,支持汶川、玉树、舟曲等地区灾后因灾致贫人口就业和住房重建。各地灾害发生后,人民银行会同相关单位分别在第一时间出台了《关于汶川地震灾后重建金融支持和服务措施的意见》、《关于全力做好玉树地震灾区金融服务工作的紧急通知》、《关于全力做好甘肃、四川遭受特大山洪泥石流灾害地区住房重建金融支持和服务工作的指导意见》等多项指导意见,通过增加再贷款额度,对受灾贷款在规定时间内不催缴、不罚息、不做不良记录以及贷款优惠利率等政策支持因灾致贫人口重建家园,恢复生产经营。五是制定专项政策切实支持农村地区县域资金留在当地使用,有力保障县域经济发展所需资金。为加大对县域、贫困地区的支持,人民银行会同银监会出台《关于鼓励县域法人金融机构将新增存款一定比例用于当地贷款的考核办法(试行)》,通过对符合条件的县域法人金融机构执行较低存款准备金率、优惠利率支农再贷款、优先开设分支机构和新业务等政策,鼓励县域法人金融机构支持当地经济发展。
(三)突出对重点人群的支持,有效提升对就业困难人员、农民工等贫困人口创业增收的资金支持力度和金融服务水平
一是完善小额担保贷款政策,有力的支持了就业困难人员创业带动就业和贫困户脱贫致富。“十一五”期间,人民银行会同有关部门相继出台了《关于改进和完善小额担保贷款政策的通知》、《关于进一步改进和完善小额担保贷款管理积极推动创业促就业的通知》等文件,逐步将小额担保贷款借款人范围由符合一定条件的下岗失业人员扩大至城镇登记失业人员、就业困难人员等,个人小额担保贷款额度由2万元提高至5万元(妇女提高至8万元),劳动密集型小企业贷款额度由100万元提高到200万元。截至2010年末,小额担保贷款余额322.67亿元,同比增长71.01%。通过小额担保贷款,支持了一大批创业能手和致富带头人,有力的支持了贫困户创业带动就业并脱贫致富。
二是改进和加强对农民工金融服务工作,为贫困人口务工提供便利环境。进城务工是贫困农民改善生活,提高收入的重要方式。“十一五”期间,人民银行不断加强信贷政策指导,大力推广“农民工小额担保贷款”、“农民工返乡创业贷款”等贷款品种,有效提高农民工贷款可获得性,为其创业脱贫提供资金支持。同时逐步改进和完善金融机构代发农民工工资的业务管理,促进建立和完善农民工工资支付保障制度,有效保障农民工务工工资收入发放,提高务工积极性。截至2010年末,企业征信系统共收集2961户企业的拖欠工资信息,涉及金额约16.23亿元,涉及人数约36.23万人。从2006年起,人民银行组织在全国农村地区开展农民工银行卡特色服务工作,为农民工返乡创业资金调拨、异地汇款、存储现金提供便捷服务。截至2010年末,农民工银行卡发卡机构总数达195家,受理点达7.2万个,实现了湖南、河南等23个农民工输出大省的业务开通。2010年,农民工银行卡特色服务实现取款交易1405万笔,金额156亿元,同比分别增长47%和32%。
(四)以改进和提高农村地区金融服务为重点,支持和促进农村贫困人口脱贫致富 农村地区一直是扶贫攻坚的重要战场,据《中国统计年鉴》数据显示,2006年-2009年,农村居民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一直低于城镇居民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的1/3。加强农村地区包括金融服务在内的各项基础设施建设和社会服务,是提高贫困人口生活质量,拓宽其收入来源的重要前提。人民银行高度重视农村金融体制改革,着力建立多层次农村金融服务体系,加强农村支付体系和信用体系建设,切实改进和提高农村金融服务,助推农村贫困居民脱贫致富,构建幸福生活美好家园。
一是多层次、多主体农村金融服务体系逐步建立,农村贫困人口资金来源和金融服务渠道稳步增加。通过发行兑付农村信用社改革专项票据和专项借款,支持农村信用社改革取得阶段性成果,服务农村贫困地区能力和抗风险能力不断增强。农业银行改革顺利开展,“三农”服务水平稳步提升,2010年末,“三农”金融部贷款余额同比增长26.15%,高于全行
7.2个百分点。农业发展银行支农扶贫领域不断拓展,初步形成了以粮棉油收购贷款业务为主体、以农业产业化经营和农业农村中长期贷款业务为两翼、以中间业务为补充的多方位、宽领域支农格局。邮政储蓄银行试点贷款零售业务,邮储资金回流农村的市场机制不断完善。新型农村金融机构和小额贷款公司稳步发展,引导民间资本支持“三农”和扶贫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2010年11月末,全国已开业新型农村金融机构319家;其它新型农村金融组织的作用也逐步扩大,多层次、多主体农村金融组织体系进一步完善。
二是农村地区支付体系不断健全,农村支付便利性大幅提高。“十一五”期间,人民银行积极支持农村地区金融基础设施工作,积极指导并支持农村金融机构加入大、小额支付系统和全国支票影像交换系统,为农村金融机构向贫困地区提供快捷、高效的支付清算服务创造条件。截至2010年末,全国共有28886家农村信用社,1238家农村合作银行、1164家农村商业银行、261家村镇银行接入人民银行支付系统,畅通了农村地区异地汇划渠道。各地依托人民银行小额支付系统大力开展农村地区资金集中代收付业务,一些地区结合“家电下
乡”惠农政策,将补贴款直接抵扣货款,由财政部门定期将补贴款通过小额支付系统划给经销商,从而简化流程,便利农村地区消费支付。此外,人民银行还在部分金融机构网点空白乡镇开展POS小额取现试点业务,有效改善偏僻农村的支付服务环境,试点农村地区足不出村就能及时拿到政府各项补贴。
三是农村信用体系逐步发展,为贫困人口提高信贷资金获得性营造了良好条件。“十一五”期间,为有效解决“农户贷款难、银行难贷款”的问题,人民银行不断完善农村信用体系,实现政府支农政策与银行信贷政策的有机结合。2009年,印发了《关于推进农村信用体系建设工作的指导意见》等文件,积极推动农村征信体系的建设工作,为积极稳妥地发放并收回扶贫贷款营造良好的金融生态环境。截至2010年末,全国大部分地区开展了农户信用档案建设工作,个人征信系统采集农户信用档案约1.12亿户;逐步建立了农户信用评价体系,对超过8000万农户进行了信用评定,有效提高了农村贫困人口贷款的可获得性。
(五)定点扶贫工作稳步开展,有力支持对口贫困地区全方位发展
“十一五”期间,人民银行定点扶贫工作在总行党委的领导下,在地方党政部门的积极配合下,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制定的各项扶贫政策,积极创新扶贫思路,拓展扶贫途径,坚持以智力扶贫为先导,以帮助改善当地生产生活条件,增加贫困群众收入为着力点,扎实有效地开展扶贫工作。“十一五”期间,人民银行在定点帮扶的陕西铜川市印台区和宜君县,共完成各类投资684.6万元,协调扶贫无息、低息、贴息类贷款累计125万元,农村小额信贷资金规模1亿元。各类投资中,工程项目类投资421万元,主要用于道路修建、桥梁建设、人畜饮水、巷道硬化及排水工程;资助贫困大学生和开展技术培训投资44.6万元,捐赠物品折合84万元,慰问困难群众135万元。
二、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积极主动做好“十二五”扶贫开发金融服务工作
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明确提出,“十二五”期间要“深入推进开发式扶贫,逐步提高扶贫标准,加大扶贫投入,加快解决集中连片特殊困难地区的贫困问题”。人民银行将按照党中央、国务院的总体部署,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以扶贫开发贴息贷款为“抓手”,以边疆高原地区和国家扶贫重点县为着力点,以推动贫困地区金融生态环境为保障,以切实加大金融支持扶贫开发力度为标准,积极主动做好“十二五”扶贫开发各项金融服务工作。
(一)坚持以脱贫致富为根本,积极探索商业可持续的金融扶贫体制机制。扶贫贴息贷款能否真正实现帮扶贫困户成功实施生产项目、脱贫致富,资金支持是一方面,而项目选择、技术及市场信息等方面也很重要。要围绕项目开发,提供配套服务,探索将龙头企业引进贫困地区,实行“基地+农户”方式,由龙头企业带动贫困户致富,有效降低贫困户创业风险。探索试行“贴改保”,完善地方担保基金制度、完善农业保险体系,逐步建立起扶贫贴息贷
款的风险补偿和激励机制,不断提高金融机构发放扶贫贴息贷款积极性。进一步加强人民银行、金融机构、企业与政府相关部门的沟通合作,积极探索商业可持续的金融扶贫体制机制。
(二)坚持以新疆、西藏和四省藏区等边疆高原地区和国家扶贫重点县为着力点,切实发挥政策效力。按照“有保有控、区别对待”的精神,加强对不同地区致贫原因、地理地貌、产业特色的研究,不断完善对重点贫困地区的针对性金融服务政策,避免“撒胡椒面”和同质化政策。结合西部大开发等区域发展政策,切实加大货币信贷政策对西藏、新疆、四省藏区等边疆高原地区的支持力度,带动和促进这些国家重点扶持贫困地区的经济发展。
(三)坚持以深化金融体制改革和推动金融产品创新为主线,不断改进和提高农村贫困地区金融服务水平。发挥农业银行、农村信用社等传统金融机构实力雄厚、管理科学、经验丰富的特点,在加快农业现代化、支持贫困地区龙头企业、落实贫困地区重点项目、促进贫困地区经济发展等多方面发挥“主力军”作用。继续大力发展村镇银行、农村资金互助社等农村新型金融机构,规范发展小额贷款公司等农村小型金融组织。因地制宜推动金融产品和服务方式创新,较好适应贫困地区和贫困群体对金融的多样化需求。逐步建立传统金融机构,新型农村金融机构和农村小型金融组织相辅相成,适应贫困地区金融需求特点的多层次金融市场和金融产品服务体系。
(四)以培育农村信用体系建设为依托,积极改进农村地区金融生态环境。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环境下,资金的流动主要是由各地的信用环境和投资回报来决定的,区域之间的资金流动取决于地方的社会投资环境,社会信用条件好,资金就会流入。推动农村贫困地区经济发展的重要方面在于营造一个有利于吸引资金的社会信用环境。人民银行将积极推进农村贫困地区个人和企业征信体系建设,抓好信用社区建设试点工作,完善贷款担保体系,营造有利于农村贫困地区经济社会和谐发展的金融生态环境。
第二篇:郭庆平:积极主动做好扶贫开发金融服务工作
郭庆平:积极主动做好扶贫开发金融服务工作
推进扶贫开发,缓解和消除贫困,是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以人为本,实现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根本体现,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构建和谐社会,最终实现共同富裕的本质要求,是党和国家实现科学发展的重大战略。人民银行高度重视,积极发挥金融职能作用,加强货币信贷政策指导,大力营造金融生态环境,鼓励和引导金融机构在市场化运作的基础上积极主动做好扶贫开发各项金融服务工作。
一、“十一五”期间金融支持扶贫开发工作取得明显成效 “十一五”期间,人民银行按照中央统一部署,以改革扶贫贴息贷款体制机制为着力点,以少数民族、边疆等地区为重点,以农民工、就业困难人员等贫困人群为突破口,以完善农村金融服务和改进农村金融生态环境为保障,努力发挥金融在扶贫开发中的重要作用。
(一)扶贫贴息贷款管理体制不断完善,有效促进扶贫贴息贷款投入大幅增加
自2001年《扶贫贴息贷款管理实施办法》(银发〔2001〕 185号)实施以来,人民银行联合国务院扶贫办等部门先后开展了 “到户贷款”、“项目贷款”改革试点和 “奖补资金”推进小额贷款到户试点等工作,不断推进扶贫贴息贷款投放力度。2006年,为继续深化扶贫贴息贷款管理体制改革,将到户贷款贴息资金全部下放到592个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承贷金融机构转变为由县选择金融机构发放,同时选择河北、黑龙江、江西、湖北、重庆、云南、陕西和甘肃8省(市)开展项目贷款贴息资金下放到省试点,允许试点省自行选择承贷金融机构。2008年,为进一步建立健全符合市场经济要求的信贷扶贫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按照“两下放、两改革”的改革思路,将扶贫贴息贷款和贴息资金的直接管理权限由中央下放到省,其中到户贷款和贴息资金管理权限下放到县;扶贫贷款全部改农业银行一家“独家经营”为市场运作;改固定利率为固定补贴,中央财政按贴息1年安排贴息资金,在贴息期内,到户贷款按年利率5%、项目贷款按年利率3%的标准给予贴息。
扶贫贴息管理体制的不断改革,对于调动金融机构积极性,完善扶贫贴息贷款良性循环发展机制,改善贫困地区人民生产生活条件,缩小地区贫富差距起到了重要作用。据人民银行初步统计,2010年末,全国扶贫贴息贷款余额246亿元,同比增长34.3%。
(二)加大对民族、边疆地区、革命老区和灾害高发区的政策倾斜,支持贫困地区经济发展取得实效
少数民族地区、边疆、革命老区和灾害高发区等地区由于语言、自然条件等各方面因素制约,一直是集中连片贫困重点地区,人民银行通过综合运用再贷款、优惠利率和信贷政策指引等多种手段,引导和支持金融机构切实加大对这些地区的基础设施建设、特色产业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等领域的信贷支持力度。
一是继续对民族贸易和民族用品生产贷款执行优惠利率政策,有效促进少数民族地区贸易发展,带动少数民族地区致富。“十一五”期间,对民族贸易和民族特需商品定点生产企业的正常流动资金贷款利率实行优惠利率政策,全国累计贴息34.09亿元,带动金融机构向民贸民品企业发放贷款1200多亿元,有力地支持了贫困民族地区的发展。二是对西藏执行优惠的金融政策,有力保障了西藏地区经济稳定和贷款增长。包括单独编制和执行西藏货币、信贷计划,执行优惠利率政策,以及对农业银行西藏分行进行费用补贴等。2010年末,西藏人民币贷款余额301亿元,同比增长21.6%,高于全国平均增速1.7个百分点。三是加大对新疆地区的资金支持力度,大力促进新疆地区发展和稳定。截至2010年末,人民银行累计对新疆调增支农再贷款限额40亿元,并对新疆农村信用社共计安排资金支持额度18.6亿元,资金支持比例位居全国第一。2010年末,新疆人民币贷款余额4973亿元,同比增长31.3%,高于全国平均增速11.4个百分点。四是及时出台灾后重建各项优惠政策,支持汶川、玉树、舟曲等地区灾后因灾致贫人口就业和住房重建。各地灾害发生后,人民银行会同相关单位分别在第一时间出台了《关于汶川地震灾后重建金融支持和服务措施的意见》、《关于全力做好玉树地震灾区金融服务工作的紧急通知》、《关于全力做好甘肃、四川遭受特大山洪泥石流灾害地区住房重建金融支持和服务工作的指导意见》等多项指导意见,通过增加再贷款额度,对受灾贷款在规定时间内不催缴、不罚息、不做不良记录以及贷款优惠利率等政策支持因灾致贫人口重建家园,恢复生产经营。五是制定专项政策切实支持农村地区县域资金留在当地使用,有力保障县域经济发展所需资金。为加大对县域、贫困地区的支持,人民银行会同银监会出台《关于鼓励县域法人金融机构将新增存款一定比例用于当地贷款的考核办法(试行)》,通过对符合条件的县域法人金融机构执行较低存款准备金率、优惠利率支农再贷款、优先开设分支机构和新业务等政策,鼓励县域法人金融机构支持当地经济发展。
(三)突出对重点人群的支持,有效提升对就业困难人员、农民工等贫困人口创业增收的资金支持力度和金融服务水平
一是完善小额担保贷款政策,有力的支持了就业困难人员创业带动就业和贫困户脱贫致富。“十一五”期间,人民银行会同有关部门相继出台了《关于改进和完善小额担保贷款政策的通知》、《关于进一步改进和完善小额担保贷款管理积极推动创业促就业的通知》等文件,逐步将小额担保贷款借款人范围由符合一定条件的下岗失业人员扩大至城镇登记失业人员、就业困难人员等,个人小额担保贷款额度由2万元提高至5万元(妇女提高至8万元),劳动密集型小企业贷款额度由100万元提高到200万元。截至2010年末,小额担保贷款余额322.67亿元,同比增长71.01%。通过小额担保贷款,支持了一大批创业能手和致富带头人,有力的支持了贫困户创业带动就业并脱贫致富。
二是改进和加强对农民工金融服务工作,为贫困人口务工提供便利环境。进城务工是贫困农民改善生活,提高收入的重要方式。“十一五”期间,人民银行不断加强信贷政策指导,大力推广“农民工小额担保贷款”、“农民工返乡创业贷款”等贷款品种,有效提高农民工贷款可获得性,为其创业脱贫提供资金支持。同时逐步改进和完善金融机构代发农民工工资的业务管理,促进建立和完善农民工工资支付保障制度,有效保障农民工务工工资收入发放,提高务工积极性。截至2010年末,企业征信系统共收集2961户企业的拖欠工资信息,涉及金额约16.23亿元,涉及人数约36.23万人。从2006年起,人民银行组织在全国农村地区开展农民工银行卡特色服务工作,为农民工返乡创业资金调拨、异地汇款、存储现金提供便捷服务。截至2010年末,农民工银行卡发卡机构总数达195家,受理点达7.2万个,实现了湖南、河南等23个农民工输出大省的业务开通。2010年,农民工银行卡特色服务实现取款交易1405万笔,金额156亿元,同比分别增长47%和32%。
(四)以改进和提高农村地区金融服务为重点,支持和促进农村贫困人口脱贫致富
农村地区一直是扶贫攻坚的重要战场,据《中国统计年鉴》数据显示,2006年-2009年,农村居民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一直低于城镇居民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的1/3。加强农村地区包括金融服务在内的各项基础设施建设和社会服务,是提高贫困人口生活质量,拓宽其收入来源的重要前提。人民银行高度重视农村金融体制改革,着力建立多层次农村金融服务体系,加强农村支付体系和信用体系建设,切实改进和提高农村金融服务,助推农村贫困居民脱贫致富,构建幸福生活美好家园。
一是多层次、多主体农村金融服务体系逐步建立,农村贫困人口资金来源和金融服务渠道稳步增加。通过发行兑付农村信用社改革专项票据和专项借款,支持农村信用社改革取得阶段性成果,服务农村贫困地区能力和抗风险能力不断增强。农业银行改革顺利开展,“三农”服务水平稳步提升,2010年末,“三农”金融部贷款余额同比增长26.15%,高于全行7.2个百分点。农业发展银行支农扶贫领域不断拓展,初步形成了以粮棉油收购贷款业务为主体、以农业产业化经营和农业农村中长期贷款业务为两翼、以中间业务为补充的多方位、宽领域支农格局。邮政储蓄银行试点贷款零售业务,邮储资金回流农村的市场机制不断完善。新型农村金融机构和小额贷款公司稳步发展,引导民间资本支持“三农”和扶贫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2010年11月末,全国已开业新型农村金融机构319家;其它新型农村金融组织的作用也逐步扩大,多层次、多主体农村金融组织体系进一步完善。二是农村地区支付体系不断健全,农村支付便利性大幅提高。“十一五”期间,人民银行积极支持农村地区金融基础设施工作,积极指导并支持农村金融机构加入大、小额支付系统和全国支票影像交换系统,为农村金融机构向贫困地区提供快捷、高效的支付清算服务创造条件。截至2010年末,全国共有28886家农村信用社,1238家农村合作银行、1164家农村商业银行、261家村镇银行接入人民银行支付系统,畅通了农村地区异地汇划渠道。各地依托人民银行小额支付系统大力开展农村地区资金集中代收付业务,一些地区结合“家电下乡”惠农政策,将补贴款直接抵扣货款,由财政部门定期将补贴款通过小额支付系统划给经销商,从而简化流程,便利农村地区消费支付。此外,人民银行还在部分金融机构网点空白乡镇开展POS小额取现试点业务,有效改善偏僻农村的支付服务环境,试点农村地区足不出村就能及时拿到政府各项补贴。
三是农村信用体系逐步发展,为贫困人口提高信贷资金获得性营造了良好条件。“十一五”期间,为有效解决“农户贷款难、银行难贷款”的问题,人民银行不断完善农村信用体系,实现政府支农政策与银行信贷政策的有机结合。2009年,印发了《关于推进农村信用体系建设工作的指导意见》等文件,积极推动农村征信体系的建设工作,为积极稳妥地发放并收回扶贫贷款营造良好的金融生态环境。截至2010年末,全国大部分地区开展了农户信用档案建设工作,个人征信系统采集农户信用档案约1.12亿户;逐步建立了农户信用评价体系,对超过8000万农户进行了信用评定,有效提高了农村贫困人口贷款的可获得性。
(五)定点扶贫工作稳步开展,有力支持对口贫困地区全方位发展
“十一五”期间,人民银行定点扶贫工作在总行党委的领导下,在地方党政部门的积极配合下,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制定的各项扶贫政策,积极创新扶贫思路,拓展扶贫途径,坚持以智力扶贫为先导,以帮助改善当地生产生活条件,增加贫困群众收入为着力点,扎实有效地开展扶贫工作。“十一五”期间,人民银行在定点帮扶的陕西铜川市印台区和宜君县,共完成各类投资684.6万元,协调扶贫无息、低息、贴息类贷款累计125万元,农村小额信贷资金规模1亿元。各类投资中,工程项目类投资421万元,主要用于道路修建、桥梁建设、人畜饮水、巷道硬化及排水工程;资助贫困大学生和开展技术培训投资44.6万元,捐赠物品折合84万元,慰问困难群众135万元。
二、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积极主动做好“十二五”扶贫开发金融服务工作
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明确提出,“十二五”期间要“深入推进开发式扶贫,逐步提高扶贫标准,加大扶贫投入,加快解决集中连片特殊困难地区的贫困问题”。人民银行将按照党中央、国务院的总体部署,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以扶贫开发贴息贷款为“抓手”,以边疆高原地区和国家扶贫重点县为着力点,以推动贫困地区金融生态环境为保障,以切实加大金融支持扶贫开发力度为标准,积极主动做好“十二五”扶贫开发各项金融服务工作。
(一)坚持以脱贫致富为根本,积极探索商业可持续的金融扶贫体制机制。扶贫贴息贷款能否真正实现帮扶贫困户成功实施生产项目、脱贫致富,资金支持是一方面,而项目选择、技术及市场信息等方面也很重要。要围绕项目开发,提供配套服务,探索将龙头企业引进贫困地区,实行“基地+农户”方式,由龙头企业带动贫困户致富,有效降低贫困户创业风险。探索试行“贴改保”,完善地方担保基金制度、完善农业保险体系,逐步建立起扶贫贴息贷款的风险补偿和激励机制,不断提高金融机构发放扶贫贴息贷款积极性。进一步加强人民银行、金融机构、企业与政府相关部门的沟通合作,积极探索商业可持续的金融扶贫体制机制。
(二)坚持以新疆、西藏和四省藏区等边疆高原地区和国家扶贫重点县为着力点,切实发挥政策效力。按照“有保有控、区别对待”的精神,加强对不同地区致贫原因、地理地貌、产业特色的研究,不断完善对重点贫困地区的针对性金融服务政策,避免“撒胡椒面”和同质化政策。结合西部大开发等区域发展政策,切实加大货币信贷政策对西藏、新疆、四省藏区等边疆高原地区的支持力度,带动和促进这些国家重点扶持贫困地区的经济发展。
(三)坚持以深化金融体制改革和推动金融产品创新为主线,不断改进和提高农村贫困地区金融服务水平。发挥农业银行、农村信用社等传统金融机构实力雄厚、管理科学、经验丰富的特点,在加快农业现代化、支持贫困地区龙头企业、落实贫困地区重点项目、促进贫困地区经济发展等多方面发挥“主力军”作用。继续大力发展村镇银行、农村资金互助社等农村新型金融机构,规范发展小额贷款公司等农村小型金融组织。因地制宜推动金融产品和服务方式创新,较好适应贫困地区和贫困群体对金融的多样化需求。逐步建立传统金融机构,新型农村金融机构和农村小型金融组织相辅相成,适应贫困地区金融需求特点的多层次金融市场和金融产品服务体系。
(四)以培育农村信用体系建设为依托,积极改进农村地区金融生态环境。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环境下,资金的流动主要是由各地的信用环境和投资回报来决定的,区域之间的资金流动取决于地方的社会投资环境,社会信用条件好,资金就会流入。推动农村贫困地区经济发展的重要方面在于营造一个有利于吸引资金的社会信用环境。人民银行将积极推进农村贫困地区个人和企业征信体系建设,抓好信用社区建设试点工作,完善贷款担保体系,营造有利于农村贫困地区经济社会和谐发展的金融生态环境。
第三篇:做好新时期扶贫开发工作
做好新时期扶贫开发工作
党的十七大十分重视解决民生问题,更加着力促进社会和谐。报告中三次提到扶贫开发工作,报告即肯定了扶贫开发所取得的成绩,又对今后的扶贫开发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更体现了对贫困地区人民群众的关怀。十七大报告强调要“逐步提高扶贫标准”、“加大扶贫投入”、“提高扶贫开发水平”、在五年内“绝对贫困现象基本消除”,对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重要内容的扶贫开发提出了新目标、新任务和新要求,是我们进一步做好新时期扶贫开发事业的行动纲领。我们要按照“减少贫困,增加收入,缩小差距,构建和谐”总体目标,以十七大精神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努力提高贫困人口素质与技能、努力提高贫困人口收入、努力提高贫困地区经济社会发展水平为主要任务,以贫困地区为重点、贫困村为基本单元、贫困人口为扶持对象,以扶贫开发整村推进、贫困劳动力转移培训、产业化扶贫等重点工作为切入点,凝聚各方力量,整合各类资源,进一步加大综合扶贫开发力度,加快脱贫致富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进程。
一、在指导思想上,要以党的十七大精神为指导,以学发展观为统领,全面落实扶贫开发各项政策措施,全力整合资源,开拓创新,扎实工作,努力做到扶贫开发与新农村建设相结合,改善农村生产条件与建设现代化农业,改善生活条件与促进农民增收相结合。奋力开创扶贫开发工作新局面,推动贫困地区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促进镇远经济全面振兴。
二、在任务目标上,继续以增加贫困群众收入为核心,以贫困村基础设施和公益事业建设为重点,通过扶贫开发,扶持的贫困户有一项以上的稳定增收项目,使贫困村的群众提高生产生活水平,提高乡风文明水平,提高民主管理水平面,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奠定坚实的基础。
三、在工作落实上,要按照指导思想和任务目标,总结经验,开拓创新。今后的扶贫开发要突出做好以下几项工作。一是整村推进要与新农村建设紧密结合。使扶贫开发整村推进的内容更加符合新农村建设要求。二是要加大资金整合强度,确保高投入。整村推进的难点在于扶贫资源的整合,要构建起党委、政府主导、部门协同、社会参与的扶贫开发工作格局,整合资源高投入,保证整村推进高标准高质量地顺利实施。三是要确保整村推进建设高标准、高质量,努力实现扶贫开发项目建设的高质量,真正造福于贫困群众。四是要充分调动群众参与扶贫开发的热情。贫困村的群众既是扶贫开发的受益主体,又是扶贫开发的实施主体。要树立扶贫为了群众,扶贫依靠群众,扶贫成果由群众共享的理念,充分发挥群众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使之积极参与项目建设,扶贫开发才能获得成功。为此,我们必须在民主公选贫困户和脱贫项目时,由群众“说了算”;在扶贫项目建设中,广泛动员群众出工出劳,让“群众参与干”;在实施扶贫项目时,让“群众监督干”,充分调动群众参与扶贫项目建设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使群众真正树立起自力更生、艰苦奋斗、依靠自己的力量建设美好家园,实现脱贫致富的自觉性,真正发挥群众在扶贫开发中的主体作用。
四、在工作思路上,要把握国家扶贫开发工作的新动向,针对我县贫困现状,按照省委加大新阶段扶贫开发力度的要求,不断创新工作方式,积极争取各类扶贫资金,精心组织实施扶贫项目,扎扎实实地搞好新世纪扶贫开发工作。
(一)积极调整工作思路开展扶贫工作。围绕集中力量帮助贫困群众重点解决好改善生产生活条件、拓宽基本增收门路、提高基本素质这“三个基本”问题来申报项目,要从实际情况出发,从群众要求最迫切的问题入手,全面规划建设内容,要把有限的资金用在解决制约该区域发展的根本问题上,集中力量改善基本生产生活条件和生态环境,围绕“整村推进、产业化扶贫、劳动力转移培训”扶贫开发三大任务,把解决生存问题和提高发展能力相结合,努力构建“和谐农村”。
(二)以整村推进为重点,加强贫困村的基础设施建设。由于“八七”扶贫攻坚计划期间,我县得到国家投入相对较少,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比贫困县普遍滞后,贫困乡村户对改善生产生活条件有关的基础设施建设期望较为迫切。整村推进将以贫困村基础设施建设为重点,集中人力、物力、财力,千方百计帮助贫困农户改善生产、生活、生存环境,因地自宜帮助发展种养殖业和其他产业,不断促使农民群众增收致富。
(三)坚持因地制宜搞好产业化扶贫工程。我县农村农民生活主要依靠传统的农业,产业结构单一,缺乏优势的支柱产业,农民收入增长缓慢。近年来我县烤烟生产已形成了一定的优势,但烤烟生产属计划种植,我县种植计
划较少,同时烤烟对宜地条件要求严格,不能覆盖我县农村。我县将产业结构调整作为扶贫开发的一项重要措施来抓,在养殖业上充分利用我县丰富的草山资源和扶贫开发龙头企业贵州喀斯特山乡牛业公司为依托发展牛、羊养殖,同时抓住国家正在实施东桑西移优惠政策的大好时机,发展栽桑养蚕。通过产业化扶贫,使牛羊养殖和栽桑养蚕两大产业作为烤烟之后我县贫困群众脱贫致富和农村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柱。
(四)加大技术培训力度,以适应新阶段扶贫开发的需要。由于贫困人群大多是生存环境较差少数民族和居住边远贫困村寨。受教育程度差,人口素质相对较低,掌握的生产技能水平低,种养殖项目(特别是养殖业项目)需要一定的专业知识,项目的技术支撑主要靠乡镇农牧站,乡镇农牧站人员较少,项目技术指导有一定困难,影响项目实施的效果。一是观念的培训,开拓视野,转变安于贫困现状的落后观念,建立进取心,以推动扶贫开发发展速度。二是加强农村实用的技术的培训,使广大贫困农户尽快掌握1—2门实用技术,为脱贫致富打下基础。三是搞好项目实施的专业技术培训,在加强项目实施技术指导的同时,对项目实施农户有针对性进行专业技术培训,提高项目实施的效果。四是加大劳动力转移培训的力度,劳务开发收入已成为农民增收的主要来源,要以县中等职业技术学校作为县劳动力转移就业培训基地,整合各种教育资源,开展不同类型的劳务扶贫培训,逐步提高农民工素质,加大农村人口的转移力度,实现转移脱贫。
第四篇:怎样才能积极主动地做好工作
怎样才能积极主动地做好工作
----读《把信送给加西亚》有感
化工部 张超
自拿到这本书的当天晚上,我就一口气粗粗地读了一遍。之后,在弄明白书的结构的基础上,又较仔细地阅读了该书。感到这本书确实是一本给人力量,催人上进的书。从不同的角度读这本书会有不同的感受,我就其中的一点----怎样才能积极主动地做好工作,谈谈感想。
一、具备主人翁意识,把组织当成自己的家,尽心尽力,才会积极主动工作
任何一个有理智的人对自己的家庭都是悉心呵护的,想使自己的家庭幸福美满,生活越过越富有。为这个家,他知道怎么尽心尽力。组织其实就是由更多的人组成的一个大家庭,如果每一个员工都能象精心呵护自己的小家庭一样对待组织这个大家庭,与大家庭荣辱与共,他怎么可能不积极工作使这个大家庭越来越兴旺发达?怎么可能还要在别人的监督下才干事呢?
二、摆正个人与组织的关系
一个人活在世上应该有抱负,并且为之去努力奋斗。当然,有能力经过奋斗成为组织的老板,成就辉煌事业的人也为数不少,但我们绝大多数人却还是需要在一个组织中做具体的事情。这时,把个人的抱负同组织的目标很好结合,才能做到积极主动工作。“投入才有回报;忠诚才有信任;主动才有创新”,当你把个人的抱负融入组织的目标之中,对工作全力以赴、尽职尽责时,组织的目标达到了,个人的抱负也会实现。否则,只是追求个人抱负,眼高手低,工作敷衍了事,谁能信任你重用你?迟早会被组织淘汰,怎么能够实现抱负?
三、具备良好的思想品德才会积极主动工作
书中写到:“毫无疑问,并不是安德鲁·罗文中尉杰出的军事才能,而是他崇高的品德,才使他永远为人们所铭记。” 罗文中尉能够克服重重困难完成送信任务,表现出他“忠于职守、履行承诺、敬业、忠诚、主动和荣誉” 的崇高品德。思想品德是人的素质中最宝贵的,具备优良的思想品德,你就会不讲价钱、不计报酬、积极主动地去完成任务。而当你出色地完成任务,会得到认可,也会得到厚报,不是你争来的,而是你靠行动赢得的。
当然,良好的思想品德是一生中造就的,无论孩提时代、青少年期、成年期、老年期都需要历练。正象我国古代思想家孔老夫子所说:“自天子以至于庶人,皆以修身为本。”造就自身良好的思想品德,才会对社会、对组织负有责任感,忠诚于组织和上级,积极主动工作。
四、做自己分内之事,使“不好”变“好” 在现实生活中,无论社会、组织都不是完美无缺的,肯定会有阴暗面。对于这些不完美的、阴暗的方面,如果只会牢骚满腹、怨声载道、愤愤不平,怎么可能积极主动去工作?要知道,牢骚怪话只会损害你的心情,损害你的形象,不会改变不完美的、阴暗的方面。要知道你也会有不完美。还是面对现实,用自己的行动,树立好的榜样,壮大美好的方面,缩小不完美的、阴暗的方面,使“不好”变“好”。
我想,我会努力争取去做一个“把信送给加西亚”的人。
责任与忠诚是你成为值得信赖的人
读《把信送给加西亚》有感
机电系 宁振武
《把信送给加西亚》讲述的是一个很简单的故事:当美西战争将要爆发时,美国必须立即跟西班牙的反抗军首领加西亚取得联系。加西亚在古巴丛林的山里,没有人知道确切的地点,也没有任何邮件或电报能够送到他手中,而美国总统又必须尽快地得到他的合作,当一位名叫罗文的军人接到总统的任务--给加西亚将军送一封决定整个战争命运的信时,他没有任何的推委,而是以其绝对的忠诚、责任感和创造奇迹的主动性完成了“这件不可能的任务”。
显然罗文也不知道加西亚在什么地方,但是在他接过这封信的时候,他就以一个军人的高度责任感接过了这一神圣的任务,也许他会因为这个任务付出生命。但他什么也没有说,他所想到的只是如何把信送给加西亚。
在当今社会,我们常常看到,浮躁、追求名利似乎成为一种时尚,一些人不是以社会、工作为己任,而是,以善于研究政策、钻政策空子、投机取巧为荣。教师不以提高教学质量为己任,不以自我提高去满足学校生存的需求,而是,把自己的名利(特别是眼前利益)看得高于一切。当然,我不是说自己就一定工作起来废寝忘食,但至少我能努力做到恪尽职守,忠诚党的教育事业,认真对待自己的工作,不怕困难,积极地采取行动去面对和努力完成任务。
粗看之,我也一度认为《把信送给加西亚》是一本站在领导角度写出的书,其某些观点有失偏颇,甚至对生活在底层的人是不公平的。但深思之,忠诚和敬业是对于每一个人的,并不仅仅有益于单位领导或老板,最大的收益者是我们自己。一种职业的责任感和对事业高度的忠诚一旦养成,会让你成为一个值得信赖的人,会被委以重任。这种人永远会被领导所重用(否则,领导不是一个称职的领导),永远不会失去自己。而那些懒惰的、投机钻营的、终日抱怨和四处诽谤的人,即使自己得一时名利,但是将失去自己,即便是将来独立创业,也无法改变这些恶习而获得成功。
《把信送给加西亚》读后感
电子系 郭永锋
读过《把信送给加西亚》后,在三个方面有一些感想。作为领导、作为下级及怎样做一个成功的人。
作为领导应努力培养更多能够“把信送给加西亚”的人
作为管理者,必然会有许多“信”要写要送。在这里,“信”成了工作任务的代名词,进而也成了决策的代名词。要注意决策,而且一定要把决策放在首位。好的、正确的决策,职工才能更自觉、更主动的送“信”。
作为管理者,要能及时发现及提拔、使用送信的人,给以激励和奖励。
作为管理者,必须更多地考虑为职工创造让被管理者“忠诚”、“敬业”、“服从”、“信用”的环境。
作为下级应努力成为罗文式的“敬业、忠诚、自信”的人
罗文是个英雄,那么是什么成就了一个英雄?重要的还是理念:忠诚、自信、敬业、乐观。他将这项任务当作是一种使命,一种荣誉,一种对国家的承诺。罗文般的敬业精神应该作为每个人自身的敬业标准,对于工作任务不计得失、不怕困难、积极采取行动,全心全意地工作,高效地完成任务,将这种敬业精神渗透于每一项任务当中。
忠诚和敬业并不仅仅有益于领导,最大的受益者是我们自己,是整个社会。一种职业的责任感和对事业高度的忠诚一旦养成,会让你成为一个值得信赖的人,会被委以重任。这种人永远会被领导所看重,永远不会失业。而那些懒惰的、终日抱怨和四处诽谤的人,即使自己独立创业,也无法改变这些恶习获得成功的。
做一个成功人的素质
罗文是个英雄,一个成功者,那么成功的基本素质是什么?《把信送给加西亚》给出了答案,我觉得有道理,罗列如下:
有坚定的信念(理想); 专注于目标;
知道自己的工作目标且拥有达到目标的充分知识;
有一个好身体,以便全力以赴奔向目标;
一种素质,热爱自己的国家、单位,从而产生干劲;
运用头脑、发挥聪明才智,去克服困难;
坚忍不拔的精神,从不放弃,下定决心,努力达到最后的胜利;
团结协作,顾全大局的精神。
《把信送给加西亚》读后感
中职部 钟晓莉
“ 投入才有回报;忠诚才有信任;主动才有创新;敬业才有荣誉”,读完《把信送给加西亚》一书以后,这句话久久回旋在我的脑际,使我深感罗文中尉取得成功重要的因素并不是因为他杰出的军事才干,而是在于他崇高的道德品质。然而,我们在这方面到底又做的怎样呢?我们是一个合格的“信使”吗?能成为一个合格的“信使”吗?
该书的感人之处还不仅仅是在于前面的几句话,却还在于:当罗文中尉接到麦金莱总统的任务——给加西亚将军送一封决定战争命运的信时,他没有任何推诿,而是以其绝对的忠诚、责任感和创造奇迹的主动性完成了这件“不可能的任务”。同时还在于:人们都知道他是历尽艰辛完成的一项了不起的任务,可当人们在他面前谈起这件事的时候,他却谦虚地说:“只是遇到了一些障碍的困扰”而已,没有丝毫的自我吹嘘。
罗文中尉带给我们的启迪是巨大的。在当今世界都在谈论着“变化”、“创新”等等时髦的概念时,重提“忠诚”、“敬业”、“服从”、“信用”之类的话题似孚显得有点陈旧。然而,我们却又无法回避。员工们的忠诚、敬业、道德伦理无时不在困扰着我们的各级领导,在我们的周围常常可以看到这样的现象,有的人以善于投机取巧为荣耀,以频繁跳槽为能事。领导面前工作头头是道,领导一转身就闲怠下来,没有监督就没有工作。工作时推诿塞责,划地自封;不思自省,却以种种借口来遮掩自己所缺乏的责任心。懒散、消极、怀疑、抱怨,以及与己有利的事,打破脑袋也要抢到手,说到奉献就嗤之以鼻,做了芝麻大一点事就吹嘘夸耀,邀功领赏等等。
通过《把信送给加西亚》一书的学习,从罗文中尉身上我深深地体会到,做人还是要有一点精神,而精神的培养、心灵的净化、人格的升华,都表现在平时的一点一滴的工作中。我们应该清楚地认识到“做事先做人”的道理,一个人的人生准则应该是:拥有了一份工作,就得为此全力以赴。尤其是在教育市场竞争日益激烈的形势面前,我们怎么雕琢精品,独树一帜?我们怎样在教育市场上占有应该占有的份额?我们时时面临着严峻的挑战,形势逼人,不可能过舒舒服服的“休闲”日子。可以这样说,在当前的教育形势和物质条件下,职教中心的发展,更要靠全体教职工艰苦奋斗、顽强拼搏。奋斗和拼搏需要团结合作、需要集体的力量、需要踏实敬业的作风、需要淡薄名利的奉献精神。作为一名中层干部,我不敢保证在自身的工作有多少创新精神,但我会努力成为一个把信送给加西亚的人,我将努力引导中职部的全体员工,比成绩,讲贡献,把艰苦奋斗的拼搏精神、大力协同的合作精神、爱岗敬业的奉献精神、勇攀高峰的钻研精神,深深植入我们员工的心中。
爱岗敬业 积极主动
——《把信送给加西亚》读后感
读了《把信送给加西亚》这本书,我深受感动。我想这本书之所以在全球那么畅销,是因为它概括总结了许多人生哲理,就象作者阿尔伯特·哈伯德在书中所说的那样:这个故事传达的理念影响力足以超越任何理论说教,它不局限个人、企业、机关和一个国家,我相信只要是阅读过此书的人都会从中受益,得到启发并激发其上进,因为这本书告诫了人们这样一个真理:无论是个人还是一个企业要想得到成功,达到个人目标的实现,就必须忠诚、积极主动、有高度的责任感。
我们酒店也不例外,酒店要想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就需要我们全体员工对企业忠诚,爱岗敬业,视店为家,踏实勤奋,只有这样我们的酒店才能够蒸蒸日上。
我们酒店有罗文吗?有,但是太少了,就拿我们中层管理者来说吧,对待工作有多少是积极主动地去完成落实的呢?这值得我们每个管理者去思考,我原来认为自己的工作做得已经很不错了,如为了害怕客房管理出现差错,下班也很少回家,自认为对企业的忠诚和敬业方面做得很不错,而读过这本书以后,我意识到做一个合格的管理者,仅有这些是不够的,因为酒店行业不同于其它行业,做的是人的生意,要想使我们的产品被客人认可,就要求我们的管理者,不断地研究客房产品,研究宾客需求,根据市场变化和宾客需求,来提高客房的产品质量,以增强顾客的忠诚度和满意度。另外,还要教育员工对待工作要真情投入,因为服务是由员工的劳务以及在劳务中所表现出来的技能、智慧、情感所构成,要想提高客人的满意度并形成一个难忘的经历,要让员工树立正确服务观念,要有一种积极向上的工作态度,不仅要做到礼貌、热情、主动,而且还要让服务员用心服务,认真观察客人的一举一动,收集客人信息,在规范化的基础上,创造性的去为宾客服务等。
总之,不论是管理者,还是普通员工,只有将罗文精神贯穿于工作始终,国贸的前景才会一片光明。
现在很多单位都在学习《致加西亚的一封信》,我们也是。[图] [ 回复本贴 ] [ 跟从标题 ] [ 关闭本窗口 ] [ 首页 ] [ 乐趣短信 ]
本贴内容为转载作品,版权为原转载处所有,内容观点不代表乐趣园立场。一篇不错的读后感。
敬业、忠诚、勤奋
读完了《致加西亚的一封信》,我长长的松了口气。主人公罗文中尉在根本无法预知环境恶劣程度的情况下,冒着生命危险,终于不辱使命,把信送到了加西亚将军手里。
就是这么一个简单、平实、不足百页的小册子,讲述了一个流传已久的励志故事,阐述了一个关于敬业、忠诚与勤奋的理念,将罗文中尉忠于职守、不屈不挠的性格刻画得形象而生动,他的故事打动了许多的人的心,也深深的感染了我。
我们提倡敬业
敬业是一种人生态度,是一种道德的光辉所在,是珍视生命、珍视未来,是全心全意地投入,是脚踏实地,是一种对自己自内而外形态的关注与升华。
敬业,首先要爱业,要树立强烈的事业心和责任感。哥伦布在他每天的航海日志上最后一句总是写着:“我们继续前进!”这句话看似平凡,实则包含无比的信心和毅力,包含着哥伦布对航海事业的热爱和对人生的态度。就凭着这一股精神,他们向着茫茫不可知的前途挺进,横跨惊涛骇浪,历经蛮荒野地,克服了无数的艰难险阻,终于发现了新大陆,完成了历史上惊人的壮举。
我们经常说:今天不爱业,明天就会失业。每一份工作都来之不易,所以我们就应该本着“努力、努力、再努力,实践、实践、再实践”的精神,树立强烈的事业心。因为干一项事业,没有强烈的事业心和责任感,就难入佳境,难出成绩。而且,往往事业心比知识更重要,因为没有使命之感,没有敬业之心,没有锐意进取的勇气,知识就只是摆设,终不能转化为能力和成绩。
敬业,还要有恒心和毅力,要有不怕吃苦的精神。每个人都渴望成功,但是世上没有不劳而获的事,就像天上不可能掉下馅饼一样,成功是靠百折不挠的进取意志,靠坚持不懈的努力和拼搏得来的。正如《致加西亚的一封信》中所讲:“年轻人所需要的不只是学习书本上的知识,也不只是聆听他人种种的指导,而是更需要一种敬业精神,对上级的托付,立即采取行动,全心全意去完成任务——把信送给加西亚”。
我们提倡敬业,还应该搞好团结。尊敬领导,团结同志,有令必行,有禁必止,其实也是敬业精神在日常琐事中的具体体现。
我们提倡忠诚
服从命令是军人的天职,罗文中尉就是怀着对自己祖国的热爱、对自己祖国的忠诚,完成了一个军人应该完成的任务,而且没有丝毫怨言,没有丝毫退却。我们要时刻严格要求自己,忠于国家、忠于人民,忠于集体、忠于事业,时刻牢记,集体的利益永远高于个人的利益。
当然,只靠简单的服从是不能成为一名优秀的“送信人”的,我们正处在一个信息化、知识化的多元社会,服从的精神加上创新的思想,才能更好的完成“送信”的任务。
我们提倡勤奋
在工作上要勤奋。国外有位名叫杰克·韦尔奇的CEO这样说过:“没有什么细节因细小而不值得你去挥汗,也没有什么大事难到尽了力还不能办到”。工作中,即使再细小再细小的事情,我们都应该尽心尽力、勤勤恳恳的去完成;只要我们尽心尽力、勤勤恳恳的去做了,就会成功。成功不是三分钟的热情所能实现的,也不是一时的冲动所能造就的,它靠的是百分之九十九的汗水加上百分之一的灵感。
在学习上要勤奋。现今的时代是一个不断发展变化的时代,科技的飞速发展、竞争的异常激烈,需要一专多能、多才多艺的“复合型”人才来应对。作为一名普通的工作人员,要想不被时代淘汰,要想取得更大的发展,就要不断地学习,不断地充实自己。俗话说得好:“活到老,学到老”。我们都还年轻,趁着年轻,更应该多学习多思考,多方面的充实自己,全方位的提高自己,跟上时代的步伐,做时代的追随者,而不是时代的淘汰者。
让我们一起行动起来,开拓创新,与时俱进,敬业、勤业、精业、创业,做一个“把信送给加西亚”的人。
第五篇:全国扶贫开发金融服务工作会议召开
全国扶贫开发金融服务工作会议召开
4月9日,人民银行、财政部、银监会、证监会、保监会、扶贫办和共青团中央七部门联合召开全国扶贫开发金融服务工作电视电话会议。会议深入学习了党的十八大、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总书记关于扶贫开发工作的重要指示和政府工作报告对扶贫开发工作的部署要求,介绍交流了扶贫开发金融服务工作情况和经验,安排部署了七部门《关于全面做好扶贫开发金融服务工作的指导意见》(银发〔2014〕65号)的贯彻落实工作。会议由人民银行党委委员、副行长刘士余主持,国务院扶贫办主任刘永富,团中央书记处书记徐晓,人民银行党委委员、行长助理郭庆平出席会议并讲话。财政部、银监会、证监会、保监会有关负责同志出席了会议。
国家开发银行、农业银行、中国邮政储蓄银行、中国人民财产保险股份有限公司负责同志介绍了本系统扶贫开发金融服务工作情况和经验。人民银行有关司局负责同志,在京的全国性银行业金融机构和有关保险公司的负责同志参加了会议。会议在省、地、县设立了分会场,各级人民银行、财政、银监、证监、保监、扶贫办和共青团的相关负责同志以及辖区内有关金融机构的负责同志参加了分会场会议。
(本刊根据中央政府门户网站资料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