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修武县三季度工业生产形势持续好转
修武县三季度工业生产形势持续好转
前三季度,修武县72家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累计完成增加值21.3亿元,同比增长15.2%;其中:高技术产业增加值1136万元,增长12.3倍,工业生产继续保持稳步增长态势。且三季度工业生产累计增速由上半年的14.4%逐月回升至7、8、9月的14.6%、14.7%、15.2%,在六县市的位次也由上半年的第六位,逐步提升至7、8月份的第五位,9月底累计增速位次升至第四位,全县工业生产总体呈现逐月向好、持续好转态势。
主要运行特点:
一是龙头带动作用增强。10家重点企业,除大通化工(因资金问题已持续停产一年)、云台纺织(受市场影响库存增加、生产下滑)、六和饲料(市场趋于饱和、上升空间不大)外,其余7家均为高速增长态势,前三季度累计完成工业增加值8.6亿元,增长40.3%,高于全县平均水平25.1个百分点,拉动全县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14.2个百分点,贡献率93.4%。
分企业规模看,大用实业和东方金铅两家大型企业前三季度累计完成工业增加值2.36亿元,增长22.4%;华芳纺织、同心电缆、云台纺织、武源纺织、电业局、大通化工和嘉信陶瓷等7家中型企业完成3.29亿元,增长67.4%;63家小型企业完成15.65亿元,增长
6.3%,大中型企业增速明显快于小型企业,龙头带动作用明显增强。二是主导产业和乡镇间发展不均衡。前三季度,全县四大支柱产业累计完成工业增加值15.49亿元,同比增长26.7%,拉动规模以
上工业增长17.8个百分点,贡献率117.2%。其中,6家纺织工业累计完成工业增加值3.1亿元,增长125.3%;7家铝工业完成增加值
3.22亿元,增长22.1%;16家装备工业完成增加值3.35亿元,增长8.0%;15家食品工业完成增加值5.82亿元,增长10.5%。
分乡镇看,郇封镇完成工业增加值3.96亿元,增长33.6%;七贤镇完成1.06亿元,增长26.3%;小营工贸区完成4.92亿元,增长20.8%;这三个乡镇目前增幅已超额完成目标任务,五里源乡目前增幅为18.8%,仅低于目标0.2个百分点,年终完成目标难度不大。其余4个乡镇增速明显低于县定目标,形势不容乐观。
分析工业生产增速不高的原因除了新的增长点少外,主要有:
纺织工业、装备制造等支柱行业生产经营不景气。截止9月底,全县亏损企业6家,亏损额1778万元,增长5.1%。分别是:云台纺织-1220万元、嘉信陶瓷-189万元、同心电缆-154万元、华凯铸锻-130万元、恒成橡胶-62万元、中凯矿山-24万元。纺织行业、装备制造业目前销售市场普遍不景气,云台纺织9月底产成品库存仍高达2318万元,占全部流资的20.8%。这其中有市场因素、安全因素,也为人员因素,各乡镇和有关部门要高度重视,及时制定整改措施,尽快扭转亏损局面。
二、完成市定目标情况。前三季度,全县72家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累计完成工业增加值21.3亿元,增长15.2%,居六县市第四位,比上月提高0.5个百分点,低于市定目标3.8个百分点。最高的沁阳增长16.7%,全市平均增长12.9%,均未完成市定目标,这主要是国际国内经济大环境普遍不景气和焦作工业用电量下降影响。建议:政府职能部门要进一步采取措施,继续培育壮大主导工业企业,毫不动摇地实施工业强县战略,加快推进修武工业化进程。各乡镇、产业集聚区和工信局等有关部门要协调做好新投产企业的申报入库工作。前三季度,全县仅奇力新电子、金格塑业两家成功申报入库。目前,云翔纺织、铝鑫铝业、艾柯泡塑、鑫锐超硬材料、吉百氏酒业、富德利电器、中德液压等新投产企业的申报材料已上报省局,等待审批通过,11月可进入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名录库,下一步要重点做好恒牧机械、振林磁业、矿山机械、双龙瓷业、众光瓷业等新成长企业的年度申报入库工作,确保全县工业经济的持续、快速、健康发展。
第二篇:促进安全生产形势持续稳定好转的意见
国务院关于坚持科学发展安全发展 促进安全生产形势持续稳定好转的意见
国发 „2011‟ 40 号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国务院各部委、各直属机构:
安全生产事关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事关改革开放、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大局,事关党和政府形象和声誉。为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实现安全发展,促进全国安全生产形势持续稳定好转,提出以下意见:
一、充分认识坚持科学发展安全发展的重大意义
(一)坚持科学发展安全发展是对安全生产实践经验的科学总结。多年来,各地区、各部门、各单位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按照党中央、国务院的决策部署,大力推进安全发展,全国安全生产工作取得了积极进展和明显成效。“十一五”期间,事故总量和重特大事故大幅度下降,全国各类事故死亡人数年均减少约1万人,反映安全生产状况的各项指标显著改善,安全生产形势持续稳定好转。实践表明,坚持科学发展安全发展,是对新时期安全生产客观规律的科学认识和准确把握,是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的必然选择。
(二)坚持科学发展安全发展是解决安全生产问题的根本途径。我国正处于工业化、城镇化快速发展进程中,处于生产安全事故易发多发的高峰期,安全基础仍然比较薄弱,重特大事故尚未得到有效遏制,非法违法生产经营建设行为屡禁不止,安全责任不落实、防范和监督管理不到位等问题在一些地方和企业还比较突出。安全生产工作既要解决长期积累的深层次、结构性和区域性问题,又要应对不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根本出路在于坚持科学发展安全发展。要把这一重要思想和理念落实到生产经营建设的每一个环节,使之成为衡量各行业领域、各生产经营单位安全生产工作的基本标准,自觉做到不安全不生产,实现安全与发展的有机统一。
(三)坚持科学发展安全发展是经济发展社会进步的必然要求。随着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全社会对安全生产的期待不断提高,广大从业人员“体面劳动”意识不断增强,对加强安全监管监察、改善作业环境、保障职业安全健康权益等方面的要求越来越高。这就要求各地区、各部门、各单位必须始终把安全生产摆在经济社会发展重中之重的位置,自觉坚持科学发展安全发展,把安全真正作为发展的前提和基础,使经济社会发展切实建立在安全保障能力不断增强、劳动者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得到切实保障的基础之上,确保人民群众平安幸福地享有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成果。
二、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
(四)指导思想。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牢固树立以人为本、安全发展的理念,始终把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放在首位,大力实施安全发展战略,紧紧围绕科学发展主题和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主线,自觉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方针,坚持速度、质量、效益与安全的有机统一,以强化和落实企业主体责任为重点,以事故预防为主攻方向,以规范生产为保障,以科技进步为支撑,认真落实安全生产各项措施,标本兼治、综合治理,有效防范和坚决遏制重特大事故,促进安全生产与经济社会同步协调发展。
(五)基本原则。——统筹兼顾,协调发展。正确处理安全生产与经济社会发展、与速度质量效益的关系,坚持把安全生产放在首要位置,促进区域、行业领域的科学、安全、可持续发展。——依法治安,综合治理。健全完善安全生产法律法规、制度标准体系,严格安全生产执法,严厉打击非法违法行为,综合运用法律、行政、经济等手段,推动安全生产工作规范、有序、高效开展。——突出预防,落实责任。加大安全投入,严格安全准入,深化隐患排查治理,筑牢安全生产基础,全面落实企业安全生产主体责任、政府及部门监管责任和属地管理责任。——依靠科技,创新管理。加快安全科技研发应用,加强专业技术人才队伍和高素质的职工队伍培养,创新安全管理体制机制和方式方法,不断提升安全保障能力和安全管理水平。
三、进一步加强安全生产法制建设
(六)健全完善安全生产法律制度体系。加快推进安全生产法等相关法律法规的修订制定工作。适应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的新要求,制定高速铁路、高速公路、大型桥梁隧道、超高层建筑、城市轨道交通和地下管网等建设、运行、管理方面的安全法规规章。根据技术进步和产业升级需要,抓紧修订完善国家和行业安全技术标准,尽快健全覆盖各行业领域的安全生产标准体系。进一步建立完善安全生产激励约束、督促检查、行政问责、区域联动等制度,形成规范有力的制度保障体系。
(七)加大安全生产普法执法力度。加强安全生产法制教育,普及安全生产法律知识,提高全民安全法制意识,增强依法生产经营建设的自觉性。加强安全生产日常执法、重点执法和跟踪执法,强化相关部门及与司法机关的联合执法,确保执法实效。继续依法严厉打击各类非法违法生产经营建设行为,切实落实停产整顿、关闭取缔、严格问责的惩治措施。强化地方人民政府特别是县乡级人民政府责任,对打击非法生产不力的,要严肃追究责任。
(八)依法严肃查处各类事故。严格按照“科学严谨、依法依规、实事求是、注重实效”的原则,认真调查处理每一起事故,查明原因,依法严肃追究事故单位和有关责任人的责任,严厉查处事故背后的腐败行为,及时向社会公布调查进展和处理结果。认真落实事故查处分级挂牌督办、跟踪督办、警示通报、诫勉约谈和现场分析制度,深刻吸取事故教训,查找安全漏洞,完善相关管理措施,切实改进安全生产工作。
四、全面落实安全生产责任
(九)认真落实企业安全生产主体责任。企业必须严格遵守和执行安全生产法律法规、规章制度与技术标准,依法依规加强安全生产,加大安全投入,健全安全管理机构,加强班组安全建设,保持安全设备设施完好有效。企业主要负责人、实际控制人要切实承担安全生产第一责任人的责任,带头执行现场带班制度,加强现场安全管理。强化企业技术负责人技术决策和指挥权,注重发挥注册安全工程师对企业安全状况诊断、评估、整改方面的作用。企业主要负责人、安全管理人员、特种作业人员一律经严格考核、持证上岗。企业用工要严格依照劳动合同法与职工签订劳动合同,职工必须全部经培训合格后上岗。
(十)强化地方人民政府安全监管责任。地方各级人民政府要健全完善安全生产责任制,把安全生产作为衡量地方经济发展、社会管理、文明建设成效的重要指标,切实履行属地管理职责,对辖区内各类企业包括中央、省属企业实施严格的安全生产监督检查和管理。严格落实地方行政首长安全生产第一责任人的责任,建立健全政府领导班子成员安全生产“一岗双责”制度。省、市、县级政府主要负责人要定期研究部署安全生产工作,组织解决安全生产重点难点问题。
(十一)切实履行部门安全生产管理和监督职责。健全完善安全生产综合监管与行业监管相结合的工作机制,强化安全生产监管部门对安全生产的综合监管,全面落实行业主管部门的专业监管、行业管理和指导职责。相关部门、境内投资主体和派出企业要切实加强对境外中资企业安全生产工作的指导和管理。要不断探索创新与经济运行、社会管理相适应的安全监管模式,建立健全与企业信誉、项目核准、用地审批、证券融资、银行贷款等方面相挂钩的安全生产约束机制。
五、着力强化安全生产基础
(十二)严格安全生产准入条件。要认真执行安全生产许可制度和产业政策,严格技术和安全质量标准,严把行业安全准入关。强化建设项目安全核准,把安全生产条件作为高危行业建设项目审批的前置条件,未通过安全评估的不准立项;未经批准擅自开工建设的,要依法取缔。严格执行建设项目安全设施“三同时”(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产和使用)制度。制定和实施高危行业从业人员资格标准。加强对安全生产专业服务机构管理,实行严格的资格认证制度,确保其评价、检测结果的专业性和客观性。
(十三)加强安全生产风险监控管理。充分运用科技和信息手段,建立健全安全生产隐患排查治理体系,强化监测监控、预报预警,及时发现和消除安全隐患。企业要定期进行安全风险评估分析,重大隐患要及时报安全监管监察和行业主管部门备案。各级政府要对重大隐患实行挂牌督办,确保监控、整改、防范等措施落实到位。各地区要建立重大危险源管理档案,实施动态全程监控。
(十四)推进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在工矿商贸和交通运输行业领域普遍开展岗位达标、专业达标和企业达标建设,对在规定期限内未实现达标的企业,要依据有关规定暂扣其生产许可证、安全生产许可证,责令停产整顿;对整改逾期仍未达标的,要依法予以关闭。加强安全标准化分级考核评价,将评价结果向银行、证券、保险、担保等主管部门通报,作为企业信用评级的重要参考依据。
(十五)加强职业病危害防治工作。要严格执行职业病防治法,认真实施国家职业病防治规划,深入落实职业危害防护设施“三同时”制度,切实抓好煤(矽)尘、热害、高毒物质等职业危害防范治理。对可能产生职业病危害的建设项目,必须进行严格的职业病危害预评价,未提交预评价报告或预评价报告未经审核同意的,一律不得批准建设;对职业病危害防控措施不到位的企业,要依法责令其整改,情节严重的要依法予以关闭。切实做好职业病诊断、鉴定和治疗,保障职工安全健康权益。
六、深化重点行业领域安全专项整治
(十六)深入推进煤矿瓦斯防治和整合技改。加快建设“通风可靠、抽采达标、监控有效、管理到位”的瓦斯综合治理工作体系,完善落实瓦斯抽采利用扶持政策,推进瓦斯防治技术创新。严格控制高瓦斯和煤与瓦斯突出矿井建设项目审批。建立完善煤矿瓦斯防治能力评估制度,对不具备防治能力的高瓦斯和煤与瓦斯突出矿井,要严格按规定停产整改、重组或依法关闭。继续运用中央预算内投资扶持煤矿安全技术改造,支持煤矿整顿关闭和兼并重组。加强对整合技改煤矿的安全管理,加快推进煤矿井下安全避险系统建设和小煤矿机械化改造。
(十七)加大交通运输安全综合治理力度。加强道路长途客运安全管理,修订完善长途客运车辆安全技术标准,逐步淘汰安全性能差的运营车型。强化交通运输企业安全主体责任,禁止客运车辆挂靠运营,禁止非法改装车辆从事旅客运输。严格长途客运、危险品车辆驾驶人资格准入,研究建立长途客车驾驶人强制休息制度,持续严厉整治超载、超限、超速、酒后驾驶、高速公路违规停车等违法行为。加强道路运输车辆动态监管,严格按规定强制安装具有行驶记录功能的卫星定位装置并实行联网联控。提高道路建设质量,完善安全防护设施,加强桥梁、隧道、码头安全隐患排查治理。加强高速铁路和城市轨道交通建设运营安全管理。继续强化民航、农村和山区交通、水上交通的安全监管,特别要抓紧完善校车安全法规和标准,依法强化校车安全监管。
(十八)严格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全面开展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现状普查评估,建立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信息系统。科学规划化工园区,优化化工企业布局,严格控制城镇涉及危险化学品的建设项目。各地区要积极研究制定鼓励支持政策,加快城区高风险危险化学品生产、储存企业搬迁。地方各级人民政府要组织开展地下危险化学品输送管道设施安全整治,加强和规范城镇地面开挖作业管理。继续推进化工装置自动控制系统改造。切实加强烟花爆竹和民用爆炸物品的安全监管,深入开展“三超一改”(超范围、超定员、超药量和擅自改变工房用途)和礼花弹等高危产品专项治理。
(十九)深化非煤矿山安全整治。进一步完善矿产资源开发整合常态化管理机制,制定实施非煤矿山主要矿种最小开采规模和最低服务年限标准。研究制定充填开采标准和规定。积极推行尾矿库一次性筑坝、在线监测技术,搞好尾矿综合利用。全面加强矿井安全避险系统建设,组织实施非煤矿山采空区监测监控等科技示范工程。加强陆地和海洋石油天然气勘探开采的安全管理,重点防范井喷失控、硫化氢中毒、海上溢油等事故。
(二十)加强建筑施工安全生产管理。按照“谁发证、谁审批、谁负责”的原则,进一步落实建筑工程招投标、资质审批、施工许可、现场作业等各环节安全监管责任。强化建筑工程参建各方企业安全生产主体责任。严密排查治理起重机、吊罐、脚手架等设施设备安全隐患。建立建筑工程安全生产信息系统,健全施工企业和从业人员安全信用体系,完善失信惩戒制度。建立完善铁路、公路、水利、核电等重点工程项目安全风险评估制度。严厉打击超越资质范围承揽工程、违法分包转包工程等不法行为。
(二十一)加强消防、冶金等其他行业领域的安全监管。地方各级人民政府要把消防规划纳入当地城乡规划,切实加强公共消防设施建设。大力实施社会消防安全“防火墙”工程,落实建设项目消防安全设计审核、验收和备案抽查制度,严禁使用不符合消防安全要求的装修装饰材料和建筑外保温材料。严格落实人员密集场所、大型集会活动等安全责任制,严防拥挤踩踏事故。加强冶金、有色等其他工贸行业企业安全专项治理,严格执行压力容器、电梯、游乐设施等特种设备安全管理制度,加强电力、农机和渔船安全管理。
七、大力加强安全保障能力建设
(二十二)持续加大安全生产投入。探索建立中央、地方、企业和社会共同承担的安全生产长效投入机制,加大对贫困地区和高危行业领域倾斜。完善有利于安全生产的财政、税收、信贷政策,强化政府投资对安全生产投入的引导和带动作用。企业在财务预算中必须确定必要的安全投入,提足用好安全生产费用。完善落实工伤保险制度,积极稳妥推行安全生产责任保险制度,发挥保险机制的预防和促进作用。
(二十三)充分发挥科技支撑作用。整合安全科技优势资源,建立完善以企业为主体、以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用相结合的安全技术创新体系。加快推进安全生产关键技术及装备的研发,在事故预防预警、防治控制、抢险处置等方面尽快推出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科技成果。积极推广应用安全性能可靠、先进适用的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和新材料。企业必须加快国家规定的各项安全系统和装备建设,提高生产安全防护水平。加强安全生产信息化建设,建立健全信息科技支撑服务体系。
(二十四)加强产业政策引导。加大高危行业企业重组力度,进一步整合浪费资源、安全保障低的落后产能,加快淘汰不符合安全标准、职业危害严重、危及安全生产的落后技术、工艺和装备。地方各级人民政府要制定相关政策,遏制安全水平低、保障能力差的项目的建设和延续。对存在落后技术设备、构成重大安全隐患的企业,要予以公布,责令其限期整改,逾期未整改的依法予以关闭。把安全产业纳入国家重点支持的战略产业,积极发展安全装备融资租赁业务,促进企业加快提升安全装备水平。
(二十五)加强安全人才和监管监察队伍建设。加强安全科学与工程学科建设,办好安全工程类高等教育和职业教育,重点培养中高级安全工程与管理人才。鼓励高等院校、职业学校进一步落实完善校企合作办学、对口单招、订单式培养等政策,加快培养高危行业专业人才和生产一线急需技能型人才。加快建设专业化的安全监管监察队伍,建立以岗位职责为基础的能力评价体系,加强在岗人员业务培训。进一步充实基层监管力量,改善监管监察装备和条件,创新安全监管监察机制,切实做到严格、公正、廉洁、文明执法。
八、建设更加高效的应急救援体系
(二十六)加强应急救援队伍和基地建设。抓紧7个国家级、14个区域性矿山应急救援基地建设,加快推进重点行业领域的专业应急救援队伍建设。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要结合实际,整合应急资源,依托大型企业、公安消防等救援力量,加强本地区应急救援队伍建设。建立紧急医学救援体系,提升事故医疗救治能力。建立救援队伍社会化服务补偿机制,鼓励和引导社会力量参与应急救援。
(二十七)完善应急救援机制和基础条件。健全省、市、县及中央企业安全生产应急管理体系,加快建设应急平台,完善应急救援协调联动机制。建立健全自然灾害预报预警联合处置机制,加强安监、气象、地震、海洋等部门的协调配合,严防自然灾害引发事故灾难。建立完善企业安全生产动态监控及预警预报体系。加强应急救援装备建设,强化应急物资和紧急运输能力储备,提高应急处置效率。
(二十八)加强预案管理和应急演练。建立健全安全生产应急预案体系,加强动态修订完善。落实省、市、县三级安全生产预案报备制度,加强企业预案与政府相关应急预案的衔接。定期开展应急预案演练,切实提高事故救援实战能力。企业生产现场带班人员、班组长和调度人员在遇到险情时,要按照预案规定,立即组织停产撤人。
九、积极推进安全文化建设
(二十九)加强安全知识普及和技能培训。加强安全教育基地建设,充分利用电视、互联网、报纸、广播等多种形式和手段普及安全常识,增强全社会科学发展、安全发展的思想意识。在中小学广泛普及安全基础教育,加强防灾避险演练。全面开展安全生产、应急避险和职业健康知识进企业、进学校、进乡村、进社区、进家庭活动,努力提升全民安全素质。大力开展企业全员安全培训,重点强化高危行业和中小企业一线员工安全培训。完善农民工向产业工人转化过程中的安全教育培训机制。建立完善安全技术人员继续教育制度。大型企业要建立健全职业教育和培训机构。加强地方政府安全生产分管领导干部的安全培训,提高安全管理水平。(三十)推动安全文化发展繁荣。充分利用社会资源和市场机制,培育发展安全文化产业,打造安全文化精品,促进安全文化市场繁荣。加强安全公益宣传,大力倡导“关注安全、关爱生命”的安全文化。建设安全文化主题公园、主题街道和安全社区,创建若干安全文化示范企业和安全发展示范城市。推进安全文化理论和建设手段创新,构建自我约束、持续改进的长效机制,不断提高安全文化建设水平,切实发挥其对安全生产工作的引领和推动作用。
十、切实加强组织领导和监督
(三十一)健全完善安全生产工作格局。各地区要进一步健全完善政府统一领导、部门依法监管、企业全面负责、群众参与监督、全社会广泛支持的安全生产工作格局,形成各方面齐抓共管的合力。要切实加强安全生产工作的组织领导,充分发挥各级政府安全生产委员会及其办公室的指导协调作用,落实各成员单位工作责任。县级以上人民政府要依法健全完善安全生产、职业健康监管体系,安全生产任务较重的乡镇要加强安全监管力量建设,确保事有人做、责有人负。
(三十二)加强安全生产绩效考核。把安全生产考核控制指标纳入经济社会发展考核评价指标体系,加大各级领导干部政绩业绩考核中安全生产的权重和考核力度。把安全生产工作纳入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和党风廉政建设、社会管理综合治理体系之中。制定完善安全生产奖惩制度,对成效显著的单位和个人要以适当形式予以表扬和奖励,对违法违规、失职渎职的,依法严格追究责任。
(三十三)发挥社会公众的参与监督作用。推进安全生产政务公开,健全行政许可网上申请、受理、审批制度。落实安全生产新闻发布制度和救援工作报道机制,完善隐患、事故举报奖励制度,加强社会监督、舆论监督和群众监督。支持各级工会、共青团、妇联等群众组织动员广大职工开展群众性安全生产监督和隐患排查,落实职工岗位安全责任,推进群防群治。
国务院
二○一一年十一月二十六日
第三篇:坚持科学发展安全发展促进安全生产形势持续稳定好转的实施方案
坚持科学发展安全发展促进安全生产形势持续稳定好转的实施方案
为认真贯彻落实《吉林省人民政府关于坚持科学发展安全发展促进安全生产形势持续稳定好转的实施意见》(吉政发„2012‟号)精神,进一步加强我省环境安全工作,保障人民群众财产和社会稳定,现制定如下方案:
一、指导思想
树立以人为本,安全发展的理念,把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放在首位,大力实施安全发展战略,紧紧保障环境安全主线,自觉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方针,以强化和落实企业主体为重点,以事故预防为主攻方向,以科技进步为支撑,认真落实环境安全各项要求,标本兼治、综合治理,有效防范和坚决遏制重特大突发环境事故,确保环境安全,为全省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提供环境保障。
二、主要任务
(一)认真落实企业环境安全主体责任。各地要明确环境安全责任主体为企业,企业必须严格遵守和执行环境安全相关法律法规、规章制度与技术标准,依法依规加强环境安全相关法律法规、规章制度与技术标准,依法依规加强环境安全隐患排查,加大环境安全投入,健全环境安全管理机构,确保突发环境事件应急处置设施完好有效。要求企业必须按要求编制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并组织评审,报环保部门备案。企业法人,主要负责人是企业环境安全的第一责任人,要加强现场管理。强化企业环境应急人员决策和指挥能力,注重发挥专业人员对企业环境安全状况评估、整改和事件处置方面的作用。
(二)深入开展各项环保专项行动。一是开展“执法效能年活动”开展“打超标、抓偷排、保达标”的环境执法效能年活动,全面推进污染减排任务的落实。建立重点流域环境质量达标倒逼机制,突出解决出省界断面水质超标问题,严厉打击工业企业污染治理设施运行部稳定等环境违法行为,切实解决群众关注的环境难点热点问题,提高各级环保部门执法能力和水平,树立执法权威,确保环境安全。二是开展环境安全百日大检查活动。按照安委会有关要求,结合环保部活动安排,开展环境安全百日大检查活动,重点对化学品检查中被评估重大环境风险单位的企业、化工园区和各市确定的示范城市集中式地表饮用水水源地的环境安全情况进行检查。督促相关企业先期自查,对涉及重大环境风险的,督促及时整改并组织评估。三是开展饮用水源地环境风险防范体系建设。强化对引用水源保护区的环境监管,组织开展后督促,确保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水质达标,确保群众饮水安全。四是加大对松花江、辽河等重点流域及伊通河、饮马河、辉发河、条子河、招苏台河等重要支流违法排污的整治力度。落实属地监管责任,采取行政处罚、挂牌督办、限期整改、停产整顿、取缔关闭等措施,避免发生因污染治理设施不正常运行、擅自停用、恶意偷排等环境违法行为导致的突发环境事件。
(三)加强对相关行业规划环评审查。落实“十二五”规划环评要求,严格《规划环境影响评价条例》落实,强化对规划环评审查监管力度。把环境安全作为环评审批的重要内容,对生产储存危险物品的建设项目,按有关条件开展环境安全评价。符合环境安全作为高危行业建设项目建设项目进行环评审批的前置条件,有效发挥规划环评从决策源头上预防和控制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的作用。
(四)继续加强环境应急能力建设。一是不断加强应急能力建设。各地要进一步加强环境应急机构建设,按国家要求开展应急机构标准化建设,力争在市本级和辖区环境风险隐患突出的各县设立专职的环境应急管理机构,解决基层环境应急管理力量不足等问题。二是加强环境信息标准化建设。要建立环境信息化平台,逐步加强环境管理信息化,切实提高环境保护科学管理水平。
三、组织领导
为保障《坚持科学发展、安全发展促进安全生产形势持续稳定好转的实施方案》落实,我局成立工作领导小组。
组 长: 副组长: 成 员:
办公室设在省环境应急指挥中心,主任由省环境应急指挥中心主任孙伟义副巡视员兼任。
四、措施要求
一是加强组织领导。结合相关工作实际,制定具体实施方案,明确时间进度、工作内容和具体要求,突出重点,落实责任,保障环境安全,确保坚持科学发展安全发展促进安全生产形势持续稳定好转任务的圆满完成。
二是加大查处力度。严格履行监管职责,强化监管措施,综合运用法律、经济和行政手段,加大对各项专项行动的开展力度,做到检查到位、查处到位、整改到位。
三是强化责任追究。要将群众反映强烈、影响群众健康、造成流域区域严重污染的环境风险企业作为查处重点,加强监督检查,严肃责任追究。对不依法履行职责,失职渎职造成严重后果的,将实行责任“双追究”。
四是做好绩效考核。进一步加强环境安全绩效考核,省厅将环境安全作为各地环保局工作考核重点,制定完善的奖惩制度,对成绩显著的单位和个人给予表扬和奖励,对违法违规、失职渎职的依法严格追究责任。对发生重大及以上级别突发环境事件负有责任的地区环保部门,考核实行“一票否决”
第四篇:国务院关于坚持科学发展安全发展促进安全生产形势持续稳定好转的意见
国务院关于坚持科学发展安全发展促进安全生产形势持续稳定好转的意见
国发〔2011〕40号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国务院各部委、各直属机构:
安全生产事关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事关改革开放、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大局,事关党和政府形象和声誉。为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实现安全发展,促进全国安全生产形势持续稳定好转,提出以下意见:
一、充分认识坚持科学发展安全发展的重大意义
(一)坚持科学发展安全发展是对安全生产实践经验的科学总结。多年来,各地区、各部门、各单位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按照党中央、国务院的决策部署,大力推进安全发展,全国安全生产工作取得了积极进展和明显成效。“十一五”期间,事故总量和重特大事故大幅度下降,全国各类事故死亡人数年均减少约1万人,反映安全生产状况的各项指标显著改善,安全生产形势持续稳定好转。实践表明,坚持科学发展安全发展,是对新时期安全生产客观规律的科学认识和准确把握,是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的必然选择。
(二)坚持科学发展安全发展是解决安全生产问题的根本途径。我国正处于工业化、城镇化快速发展进程中,处于生产安全事故易发多发的高峰期,安全基础仍然比较薄弱,重特大事故尚未得到有效遏制,非法违法生产经营建设行为屡禁不止,安全责任不落实、防范和监督管理不到位等问题在一些地方和企业还比较突出。安全生产工作既要解决长期积累的深层次、结构性和区域性问题,又要应对不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根本出路在于坚持科学发展安全发展。要把这一重要思想和理念落实到生产经营建设的每一个环节,使之成为衡量各行业领域、各生产经营单位安全生产工作的基本标准,自觉做到不安全不生产,实现安全与发展的有机统一。
(三)坚持科学发展安全发展是经济发展社会进步的必然要求。随着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全社会对安全生产的期待不断提高,广大从业人员“体面劳动”意识不断增强,对加强安全监管监察、改善作业环境、保障职业安全健康权益等方面的要求越来越高。这就要求各地区、各部门、各单位必须始终把安全生产摆在经济社会发展重中之重的位置,自觉坚持科学发展安全发展,把安全真正作为发展的前提和基础,使经济社会发展切实建立在安全保障能力不断增强、劳动者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得到切实保障的基础之上,确保人民群众平安幸福地享有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成果。
二、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
(四)指导思想。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牢固树立以人为本、安全发展的理念,始终把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放在首位,大力实施安全发展战略,紧紧围绕科学发展主题和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主线,自觉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方针,坚持速度、质量、效益与安全的有机统一,以强化和落实企业主体责任为重点,以事故预防为主攻方向,以规范生产为保障,以科技进步为支撑,认真落实安全生产各项措施,标本兼治、综合治理,有效防范和坚决遏制重特大事故,促进安全生产与经济社会同步协调发展。
(五)基本原则。
——统筹兼顾,协调发展。正确处理安全生产与经济社会发展、与速度质量效益的关系,坚持把安全生产放在首要位置,促进区域、行业领域的科学、安全、可持续发展。
——依法治安,综合治理。健全完善安全生产法律法规、制度标准体系,严格安全生产执法,严厉打击非法违法行为,综合运用法律、行政、经济等手段,推动安全生产工作规范、有序、高效开展。
——突出预防,落实责任。加大安全投入,严格安全准入,深化隐患排查治理,筑牢安全生产基础,全面落实企业安全生产主体责任、政府及部门监管责任和属地管理责任。
——依靠科技,创新管理。加快安全科技研发应用,加强专业技术人才队伍和高素质的职工队伍培养,创新安全管理体制机制和方式方法,不断提升安全保障能力和安全管理水平。
三、进一步加强安全生产法制建设
(六)健全完善安全生产法律制度体系。加快推进安全生产法等相关法律法规的修订制定工作。适
价结果向银行、证券、保险、担保等主管部门通报,作为企业信用评级的重要参考依据。
(十五)加强职业病危害防治工作。要严格执行职业病防治法,认真实施国家职业病防治规划,深入落实职业危害防护设施“三同时”制度,切实抓好煤(矽)尘、热害、高毒物质等职业危害防范治理。对可能产生职业病危害的建设项目,必须进行严格的职业病危害预评价,未提交预评价报告或预评价报告未经审核同意的,一律不得批准建设;对职业病危害防控措施不到位的企业,要依法责令其整改,情节严重的要依法予以关闭。切实做好职业病诊断、鉴定和治疗,保障职工安全健康权益。
六、深化重点行业领域安全专项整治
(十六)深入推进煤矿瓦斯防治和整合技改。加快建设“通风可靠、抽采达标、监控有效、管理到位”的瓦斯综合治理工作体系,完善落实瓦斯抽采利用扶持政策,推进瓦斯防治技术创新。严格控制高瓦斯和煤与瓦斯突出矿井建设项目审批。建立完善煤矿瓦斯防治能力评估制度,对不具备防治能力的高瓦斯和煤与瓦斯突出矿井,要严格按规定停产整改、重组或依法关闭。继续运用中央预算内投资扶持煤矿安全技术改造,支持煤矿整顿关闭和兼并重组。加强对整合技改煤矿的安全管理,加快推进煤矿井下安全避险系统建设和小煤矿机械化改造。
(十七)加大交通运输安全综合治理力度。加强道路长途客运安全管理,修订完善长途客运车辆安全技术标准,逐步淘汰安全性能差的运营车型。强化交通运输企业安全主体责任,禁止客运车辆挂靠运营,禁止非法改装车辆从事旅客运输。严格长途客运、危险品车辆驾驶人资格准入,研究建立长途客车驾驶人强制休息制度,持续严厉整治超载、超限、超速、酒后驾驶、高速公路违规停车等违法行为。加强道路运输车辆动态监管,严格按规定强制安装具有行驶记录功能的卫星定位装置并实行联网联控。提高道路建设质量,完善安全防护设施,加强桥梁、隧道、码头安全隐患排查治理。加强高速铁路和城市轨道交通建设运营安全管理。继续强化民航、农村和山区交通、水上交通的安全监管,特别要抓紧完善校车安全法规和标准,依法强化校车安全监管。
(十八)严格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全面开展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现状普查评估,建立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信息系统。科学规划化工园区,优化化工企业布局,严格控制城镇涉及危险化学品的建设项目。各地区要积极研究制定鼓励支持政策,加快城区高风险危险化学品生产、储存企业搬迁。地方各级人民政府要组织开展地下危险化学品输送管道设施安全整治,加强和规范城镇地面开挖作业管理。继续推进化工装置自动控制系统改造。切实加强烟花爆竹和民用爆炸物品的安全监管,深入开展“三超一改”(超范围、超定员、超药量和擅自改变工房用途)和礼花弹等高危产品专项治理。
(十九)深化非煤矿山安全整治。进一步完善矿产资源开发整合常态化管理机制,制定实施非煤矿山主要矿种最小开采规模和最低服务年限标准。研究制定充填开采标准和规定。积极推行尾矿库一次性筑坝、在线监测技术,搞好尾矿综合利用。全面加强矿井安全避险系统建设,组织实施非煤矿山采空区监测监控等科技示范工程。加强陆地和海洋石油天然气勘探开采的安全管理,重点防范井喷失控、硫化氢中毒、海上溢油等事故。
(二十)加强建筑施工安全生产管理。按照“谁发证、谁审批、谁负责”的原则,进一步落实建筑工程招投标、资质审批、施工许可、现场作业等各环节安全监管责任。强化建筑工程参建各方企业安全生产主体责任。严密排查治理起重机、吊罐、脚手架等设施设备安全隐患。建立建筑工程安全生产信息系统,健全施工企业和从业人员安全信用体系,完善失信惩戒制度。建立完善铁路、公路、水利、核电等重点工程项目安全风险评估制度。严厉打击超越资质范围承揽工程、违法分包转包工程等不法行为。
(二十一)加强消防、冶金等其他行业领域的安全监管。地方各级人民政府要把消防规划纳入当地城乡规划,切实加强公共消防设施建设。大力实施社会消防安全“防火墙”工程,落实建设项目消防安全设计审核、验收和备案抽查制度,严禁使用不符合消防安全要求的装修装饰材料和建筑外保温材料。严格落实人员密集场所、大型集会活动等安全责任制,严防拥挤踩踏事故。加强冶金、有色等其他工贸行业企业安全专项治理,严格执行压力容器、电梯、游乐设施等特种设备安全管理制度,加强电力、农机和渔船安全管理。
七、大力加强安全保障能力建设
(二十二)持续加大安全生产投入。探索建立中央、地方、企业和社会共同承担的安全生产长效投入机制,加大对贫困地区和高危行业领域倾斜。完善有利于安全生产的财政、税收、信贷政策,强化政
(三十一)健全完善安全生产工作格局。各地区要进一步健全完善政府统一领导、部门依法监管、企业全面负责、群众参与监督、全社会广泛支持的安全生产工作格局,形成各方面齐抓共管的合力。要切实加强安全生产工作的组织领导,充分发挥各级政府安全生产委员会及其办公室的指导协调作用,落实各成员单位工作责任。县级以上人民政府要依法健全完善安全生产、职业健康监管体系,安全生产任务较重的乡镇要加强安全监管力量建设,确保事有人做、责有人负。
(三十二)加强安全生产绩效考核。把安全生产考核控制指标纳入经济社会发展考核评价指标体系,加大各级领导干部政绩业绩考核中安全生产的权重和考核力度。把安全生产工作纳入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和党风廉政建设、社会管理综合治理体系之中。制定完善安全生产奖惩制度,对成效显著的单位和个人要以适当形式予以表扬和奖励,对违法违规、失职渎职的,依法严格追究责任。
(三十三)发挥社会公众的参与监督作用。推进安全生产政务公开,健全行政许可网上申请、受理、审批制度。落实安全生产新闻发布制度和救援工作报道机制,完善隐患、事故举报奖励制度,加强社会监督、舆论监督和群众监督。支持各级工会、共青团、妇联等群众组织动员广大职工开展群众性安全生产监督和隐患排查,落实职工岗位安全责任,推进群防群治。
国 务 院
二○一一年十一月二十六日
黄毅就国务院《意见》答记者问
http://www.xiexiebang.com 2011-12-07 08:56:20 中国安全生产报
牢固树立安全发展的科学理念从全局和整体上推进加强安全生产工作
——黄毅就《国务院关于坚持科学发展安全发展促进安全生产形势持续稳定好转的意见》答记者问
2011年11月26日,国务院印发了《国务院关于坚持科学发展安全发展促进安全生产形势持续稳定好转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这是继2004年《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安全生产工作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2010年《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企业安全生产工作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之后,以国务院名义下发的关于安全生产工作的又一重要文件。国家安监总局党组成员、总工程师、新闻发言人黄毅,就相关问题接受了本报记者专访。
记者:请问《意见》出台的背景是什么?如何理解《意见》出台的重大意义?
黄毅:《意见》是在“十一五”时期安全生产工作取得显著成效,“十二五”开局之年全国安全生产状况继续保持稳定好转的发展态势,但形势依然严峻、安全发展任务十分艰巨繁重的背景下出台的。《意见》是与国务院2004年《决定》相继承,与国务院2010年《通知》相补充,与《安全生产“十二五”规划》相配套,对“十二五”乃至更长时间内的安全生产工作具有重要指导作用,从全局和整体上推进加强安全生产工作的纲领性、规范性文件。
今年“7•23”甬温线特别重大铁路交通事故发生后,党中央、国务院对安全生产工作相继作出一系列重大决策部署。8月,中央领导同志在全国政协副主席、民进中央常务副主席罗富和同志向党中央提出的《关于落实科学发展观、确立安全发展理念的建议》上作出重要批示,要求认真研究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科学发展、安全发展的有关问题。国家安监总局党组在认真学习领会中央领导同志重要指示精神和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安全生产工作的一系列重大决策部署的基础上,围绕坚持科学发展、安
认识和准确把握,也体现了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在工业化进程中必然度过一个“事故易发期”,这是所有工业化国家都经历的一个不可逾越的历史阶段。把握这个规律性认识,有助于我们始终保持清醒的头脑,采取更加有力的政策措施,尽量缩短“易发期”进程,实现安全生产状况的根本好转。
五是提出大力实施安全发展战略。战略泛指统领性的、全局性的、左右胜败的谋略和对策。把安全发展作为一项战略来实施,这是中央在科学把握现阶段社会特征和安全生产规律基础上,有效应对新情况新问题,而作出的重大决策。《意见》在确认“事故易发期理论”的基础上,明确提出,安全生产工作既要解决长期积累的深层次、结构性和区域性问题,又要应对不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根本出路在于坚持科学发展安全发展。为此,《意见》在指导思想中明确提出“大力实施安全发展战略”。
六是进一步完善了安全生产的宏观思路。《意见》站在大力实施安全发展战略的高度,明确了安全生产工作的指导思想,提出四条基本原则,即统筹兼顾、协调发展;依法治安、综合治理;突出预防、落实责任;依靠科技、创新管理。这些原则,既体现了党的安全生产方针的基本要求,又切中安全生产的主要矛盾和问题,具有很强的针对性和指导性,是带有规律性的理论概括。
记者:《意见》建立和完善了哪些主要制度?
黄毅:《意见》在继承发扬以往各项行之有效对策措施的同时,建立和完善了以下10项制度。
(1)安全生产政府行政首长负责制和政府领导班子成员“一岗双责”制度。明确省、市、县各级地方政府主要负责人是安全生产第一责任人,要求定期研究部署安全生产工作,组织解决安全生产重点难点问题。建立健全政府领导班子成员安全生产“一岗双责”制度,做好分管范围的安全生产工作。
(2)高危行业建设项目审批安全许可前置制度。要求严格执行安全生产许可制度和产业政策,严把行业安全准入关,强化建设项目安全核准,把安全生产条件作为高危行业建设项目审批的前置条件,未通过安全评估的不准立项;未经批准擅自开工建设的,要依法取缔。尤其要求建立完善铁路、公路、水利、核电等重点工程项目的安全风险评估制度。同时,制定和实施高危行业从业人员资格标准。
(3)安全生产全员培训制度。要求企业主要负责人、安全管理人员、特种作业人员一律经严格考核、持证上岗。企业用工要严格按照劳动合同法与职工签订劳动合同,职工必须全部经培训合格后上岗。重点强化高危行业和中小企业一线员工安全培训。完善农民工向产业工人转化过程中的安全教育培训机制。加强地方政府安全生产分管领导干部的安全培训,提高安全管理水平。
(4)加强公路客运和校车安全监管制度。要求修订完善长途客运车辆安全技术标准,逐步淘汰安全性能差的运营车型,禁止客运车辆挂靠运营,研究建立长途客车驾驶人强制休息制度;特别要抓紧完善校车安全法规和标准,依法强化校车安全监管。这些规定和要求,都深刻吸取了一个时期来发生的道路交通重特大事故血的教训,具有很强的现实针对性和事故防范作用。
(5)非煤矿山主要矿种最小开采规模和最低服务年限制度。同时要求进一步完善矿产资源开发整合常态化管理机制,研究制定充填开采标准和规定,提高矿山企业集约化程度和安全生产水平。
(6)职业危害防护设施“三同时”制度。要求对可能产生职业病危害的建设项目,必须进行严格的职业病危害预评价,未提交预评价报告或预评价报告未经审核同意的,一律不得批准该建设项目;对职业病危害防控措施不到位的企业,要依法责令整改,情节严重的要依法予以关闭。
(7)政府引导带动、各方共同承担的安全生产投入制度。要求探索建立中央、地方、社会和企业共同承担的安全生产长效投入机制,加大对贫困地区和高危行业领域的倾斜,完善有利于安全生产的财政、税收、信贷政策,强化政府投资对安全生产投入的引导和带动作用。
(8)安全生产失信惩戒制度。把安全生产作为企业信用评级的重要参考依据,继续大力推动企业安全生产诚信建设,建立健全各类企业及其从业人员的安全信用体系,依法依规惩处安全生产失信行为。建立健全与企业信誉、项目核准、用地审批、证券融资、银行贷款等方面相挂钩的安全生产约束机制。
(9)安全生产绩效考核奖惩制度。规定把安全生产考核控制指标纳入经济社会发展考核评价指标体系,加大各级领导干部政绩业绩考核中安全生产的权重和考核力度;把安全生产工作纳入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和党风廉政建设、社会管理综合治理体系之中,制定完善安全生产奖惩制度,对成效显著的单位和个人要以适当形式予以表扬和奖励,对违法违规、失职渎职的要依法严格追究责任。
(10)安全生产监督制度。要求推进安全生产政务公开,健全行政许可网上申请、受理、审批制度,落实安全生产新闻发布制度和救援工作报道机制,完善隐患、事故举报奖励制度,加强对安全生产工作
国煤矿安全生产形势继续保持了总体稳定、持续好转的发展态势。前三季度,全国煤矿事故起数和死亡人数同比分别下降18.7%和27.6%,较大事故同比分别下降19.3%和17.3%,重大事故同比分别下降25%和28.1%,没有发生特别重大事故,煤矿百万吨死亡率同比下降32.2%。但是,煤矿安全生产形势依然严峻。一是非法违法行为导致的事故突出。据初步统计,今年以来发生的18起重大煤矿事故中,因非法违法生产造成的有8起、死亡120人,分别占44.4%和42.1%,同时还发生了多起瞒报事故和没有严格执行矿领导下井带班制度的事故。二是瓦斯、水害事故突出。18起重大煤矿事故中,瓦斯和水害事故有17起、死亡257人,分别占94.4%和90.2%。三是个别地区重大事故多发。18起重大煤矿事故中,贵州、湖南两省就发生7起、死亡124人,分别占38.9%和43.5%。
特别是进入10月份以来,全国煤矿接连发生了6起重大事故、死亡101人,其中最近三天内连续发生了2起重大事故,分别是:
10月27日, 河南省煤化工集团焦煤集团公司九里山矿发生重大煤与瓦斯突出事故,造成14人死亡、4人下落不明。初步分析,事故原因是该矿“四位一体”综合防突措施落实不到位,没有从根本上消除煤与瓦斯突出危险,导致事故发生。
10月29日,湖南省衡阳市霞流冲煤矿发生重大瓦斯爆炸事故,造成29人死亡。初步分析,事故原因是该矿未采取区域防突措施,掘进工作面放炮诱导瓦斯突出,并引起瓦斯爆炸。该事故暴露出以下问题:一是该矿拒不执行停产指令,违法组织生产;二是未执行两个“四位一体”综合防突措施,瓦斯抽采不达标;三是没有执行矿领导下井带班制度,应急处置不力,发生煤与瓦斯突出后没有及时有效组织撤人;四是职工培训教育不到位,职工对避灾设施和避灾路线不熟悉,自救互救能力不足。
综合分析当前事故集中发生的主要原因是,一些地方政府及其有关部门对煤矿安全生产工作重视不够、盲目乐观,没有正确处理好安全与生产、安全与发展、安全与效益的关系,打击非法违法生产不力,非法违法生产经营建设行为屡禁不止;一些煤矿企业安全生产主体责任落实不到位,隐患排查治理不深入、防范措施不落实、现场管理混乱等问题突出,一些重大隐患得不到及时治理,最终酿成事故,教训极其深刻。依据有关规定,国务院安委会已对上述两起重大事故查处实行挂牌督办,查处结果将及时向社会公布。
党中央、国务院对安全生产工作始终高度重视,胡锦涛总书记在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上对安全生产工作作出重要指示;温家宝总理多次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对安全生产工作进行部署,强调要加强煤矿等重点领域的安全生产工作;张德江副总理多次主持召开国务院安委会全体会议,进行专门部署,并作出重要批示,强调各地区要认真落实煤矿安全生产责任制,采取有效措施,坚决遏制煤矿重特大事故发生。为深入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重大决策部署和中央领导同志重要指示精神,深刻吸取事故教训,认真落实安全生产责任,不断强化防范措施,扎实做好煤矿安全生产工作,现就有关要求通知如下:
一、切实提高对煤矿安全生产工作极端重要性和当前安全生产形势严峻性的认识,进一步增强做好煤矿安全生产工作的责任感、紧迫感和使命感
煤矿安全始终是安全生产工作的重中之重,各地区、各有关部门和单位务必保持清醒认识和高度警觉,认真学习、深刻领会、全面贯彻中央领导同志重要指示和国务院常务会议、国务院安委会全体会议精神,自觉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中央对安全生产形势的分析判断和对安全生产工作的决策部署上来。要充分认识煤矿安全生产形势的严峻性、复杂性、长期性和反复性,进一步增强责任感、紧迫感和使命感,正确处理好安全与生产、安全与发展、安全与效益的关系,始终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方针,坚持不安全不生产,切实做到警钟长鸣、常抓不懈。全系统各级领导干部要按照10月21日召开的全国安全生产(季度)视频会议的具体要求,进一步转变工作作风,深入基层、深入现场,以更加务实的精神、更加严厉的手段、更加有力的措施,切实把煤矿安全生产工作抓细、抓实、抓好,有效防范和坚决遏制重特大事故的发生。
二、全面开展好煤矿安全生产大检查,深入排查治理安全隐患
生产工作的通知》(国发〔2010〕23号)、《国务院办公厅关于继续深化“安全生产年”活动的通知》(国办发〔2011〕11号)和国办发〔2011〕26号文件精神,进一步强化煤矿企业安全生产主体责任,健全企业安全生产责任制,完善安全生产规章制度,把安全生产责任层层落实到区队、班组和每一个生产环节、每一个工作岗位;要强化法定代表人、实际控制人安全生产第一责任人的责任,认真落实煤矿领导带班下井制度并加强监督检查,领导带班下井时要深入重点采掘工作面,解决实际问题。要加强对员工的安全培训和教育,定期组织应急演练,增强员工的安全意识和自救互救能力。要切实加强煤矿井下现场管理和技术管理,严防违章指挥、违章作业和违反劳动纪律行为,现场遇到险情后必须第一时间停产撤人。
六、严格安全监管监察执法,严肃安全生产责任追究
各地区、各有关部门要认真执行煤矿安全生产许可制度和煤炭产业政策,严把煤矿准入关口;要严格执行安全设施“三同时”制度,强化煤矿建设项目审批和管理,对未经批准擅自开工建设的煤矿,依法从严查处。要继续大力推进小煤矿整顿关闭、兼并重组、整合技改工作,强化日常监管,淘汰落后生产能力,扎实推进煤炭工业结构调整和优化,提升煤矿安全保障水平。要加强组织领导,加快事故调查处理进度,依法严厉追究事故煤矿及相关责任人员的责任,并及时向社会公布查处结果;认真落实事故查处分级挂牌督办和非法违法、瞒报谎报事故查处跟踪督办制度,加强对事故查处和责任追究落实情况的督导;加大对煤矿事故举报信息的核查力度,依法严厉打击瞒报谎报事故及事故后逃逸行为。
请地方各级煤矿安全监管部门立即将本通知精神传达到辖区内有关地方政府和所有煤矿企业,并认真督促抓好贯彻落实。
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 国家煤矿安全监察局 二○一一年十月三十日
阳关大道与悬崖边缘
前几天某矿举办安全演讲活动,听到一位演讲人说,在通往幸福的道路上,遵章守纪走的是阳关大道,发生“三违”就是到了悬崖边缘。闻听此言,笔者感到这些朴素的话语,字字蕴含着深刻的安全哲理。
安全事故的发生大都与“三违”现象密切相关。选择一条阳关大道,实现安全生产,相信每名职工都不会走错。可是,不少安全案例却告诉我们,虽然企业在安全生产工作中采取了加强领导、强化落实、完善监管、严格奖惩等措施,但个别职工言行不一,口口声声安全第一,规章至尊,面对任务目标,却出于侥幸、逞能、从众的错误心理,没有抵御住急功近利带来的“诱惑”,步入“三违”歧途,造成了事故的危险源和诱发因素,发生了悔恨终身的事故。安全生产没有捷径。企业发展,家庭幸福,就要树立正确的安全观,摆正安全与发展、安全与生产、安全与效益的关系。
工作中,我们一定要在安全的前提下实现生产任务,摒弃侥幸、逞能、从众等错误心理,时刻绷紧安全弦,坚守安全底线,走一步看一步想一步。任何情况下都不能把违章指挥,违章操作,违反劳动纪律作为筹码、代价,换取时间、进尺、产量,用实际行动来塑造本质安全人、打造本质安全岗,形成良好的劳动环境和工作秩序,有效地消除隐患,防范事故,推进企业健康发展。
云南省:坚持安全发展必须剔除带血的GDP http://www.xiexiebang.com 2011-08-10 09:30:38 云南省安监局
责任。由于生命无比尊贵,保护生命就成为人类的一种共同责任。避免劳动者在生产经营过程中因事故而付出生命的代价,也就成为政府、社会组织、企业、劳动者的共同责任。正如片中所说,安全责任重如泰山。
片中有一句振聋发聩的话,“任何生产安全事故背后都有一个巨大的黑洞,那就是责任的缺失”,这句话点中了问题的要害。在一些事故多发的地区,一些隐患重重的企业,责任的缺失无疑才是最大的隐患;而造成责任缺失的原因,说到底是不能够正确处理安全与发展、安全与利润的关系,没有把人的生命放在至高无上的地位,是一种道德缺失。
本片运用大量的理论和事例,深刻阐释了政府的监管责任及企业主体责任的内涵,可以说是一本有关安全责任的教科书,足为安全工作者鉴,为责任缺失者戒。
行动。“安全责任,重在落实”是今年安全生产月的主题。落实靠什么?两个字,行动。当我们理解了生命的价值时,当我们明确了肩负的责任时,我们也就应该明白,我们需要的不是豪言壮语,而是行动,扎扎实实的行动。
最后,笔者想引用片中的一句话作为文章的结尾,“用责任呵护生命,用行动担当责任”。(杨占科)
《求是》:在确保安全的基础上高效发展核电
三、中国核电发展要走安全高效的道路
今后,我国要实现核电的又好又快发展,关键是处理好五个重要关系。处理好安全与发展的关系。核电对安全的要求远远高于其他行业,一旦出现严重核事故,不仅当前发展的好势头将不复存在,而且会危及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和社会稳定。经过10多年努力,我国已经建立了符合国际标准、比较完善的核安全监督管理体系,核电建设和运行总体上保持了安全稳定。目前,处理好安全与发展的关系,关键是落实好中央已经明确的技术路线,新建项目应尽可能选择安全性最高的机型,集中力量对AP1000三代核电技术进行消化吸收再创新,力争在较短时间内形成建设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和国际竞争力的核电站的能力。
处理好高效发展与高速发展的关系。核电发展在注重规模和速度的同时,更要注重质量和效益的提高。目前,国家核准建设的核电机组有34台,已经开工建设28台,占全球在建规模的40%。随着我国在建和拟建的核电项目规模不断扩大,人才、燃料、装备制造、安全监管等制约因素开始凸显。如果不顾实际条件,过多过快上马核电项目,无疑会牺牲技术先进性和长期安全性。因此,处理好高效发展与高速发展的关系,关键是从实际出发、量力而行、稳步推进,根据需要与可能,在确保高效发展的前提下,合理确定不同时期核电建设的规模和结构。
处理好自主创新与国际合作的关系。自主创新与国际合作是密不可分的。从历史上看,除了美、俄拥有原创技术,法、日、韩等世界核电强国都是在引进先进技术的基础上,通过消化吸收再创新而发展起来的。从现实看,世界核电强国正在抓紧组建跨国技术联盟,开发新一代核能技术。我国核电自主研发和国际合作的实践也表明,国际合作越全面越深入,越有利于我们掌握世界先进技术,实现持续创新。当前,处理好自主创新与国际合作的关系,需要进一步扩大核电领域的对外开放,特别是同技术原创方进行持久深入的合作,同时加快对引进技术的消化吸收再创新,在更高的起点上参与世界核电的竞争。
第五篇:上半年持续低迷下半年难见好转
上半年持续低迷下半年难见好转
2014-07-07 08:53:20 中国煤炭报
【摘要】经济增长进一步放缓,能源、原材料需求继续减弱,煤炭需求整体疲软。这种背景下,国内煤炭生产和煤炭进口双双告别长期以来的快速增长势头。尽管如此,国内各环节煤炭库存仍处于高位,国内煤价整体再度走低。
煤炭需求整体疲软
煤炭作为基础能源,其需求形势与宏观经济形势息息相关。今年上半年,国内经济增长进一步放缓。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按可比价格计算,一季度GDP同比增长7.4%,较去年同期回落0.3个百分点。1月至5月,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17.2%,增速较去年同期回落3.2个百分点;1月至5月,进出口总额同比下降1%,2013年同期增长14%。投资和进出口增速回落,经济增长进一步放缓,是导致今年上半年我国煤炭需求整体疲软的主要原因。
分行业来看,发电行业用煤增长乏力。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今年1月至5月,发电量合计21489亿千瓦时,同比增长5.7%,较去年同期提高1.7个百分点。尽管发电量同比增速超过5%,但由于水电出力较多,水电发电量增长较快,1月至5月火电发电量同比仅增长4.2%。在经济增长放缓的背景下,火电发电量增长4.2%也是不错的结果,如果发电耗煤量能够保持同样增幅,必定也能对动力煤市场起到一定提振作用。但事实上,受发电煤耗下降等因素影响,发电耗煤量增幅远不及火电发电量增幅。截至6月10日,全国重点电厂今年累计耗煤56715万吨,同比减少129万吨,下降0.23%。
1月至5月,钢铁行业用煤需求同比略有下降。由于上半年固定资产投资增长继续放缓,房地产开发投资增速回落,房屋施工面积增速大幅下滑,钢材需求增长受到明显抑制。受此影响,生铁、粗钢产量仅是略有增长,焦炭产量甚至出现小幅下降。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1月至5月,生铁和粗钢产量同比分别增长0.2%和2.7%,较去年同期分别回落5.9个百分点和5.3个百分点;焦炭产量同比下降1.6%,而去年同期焦炭产量同比增长8.0%。钢铁行业用煤主要是炼焦用煤、烧结用煤和高炉喷吹用煤。焦炭产量下降意味着焦煤需求有所减少,生铁产量仅增长0.2%则意味着烧结用煤和高炉喷吹用煤需求很难出现明显增长。因此,总体来看,上半年钢铁行业用煤总量与去年同期相比略有下降。
建材行业用煤需求略有增加。建材行业中耗煤量最大的是水泥,目前水泥耗煤量占建材行业煤炭消费总量的比重超过90%。今年上半年,受固定资产投资增长放缓影响,水泥需求量和产量增速也明显放缓。1月至5月,全国水泥产量同比仅增长4.1%,较去年同期回落4.8个百分点。如果再考虑到水泥产品单位能耗不断下降,上半年水泥及整个建材行业用煤需求也仅是略有增加。
化肥用煤需求基本平稳,化工用煤需求增长较快。合成氨和甲醇分别是化肥、化工行业两大主要耗煤产品,前者年耗煤量超过6000万吨,后者超过4000万吨,二者合计占化肥、化工行业耗煤总量的比重超过60%。今年1月至5月,合成氨产量2335.8万吨,同比下降1.56%。即便考虑到年初天然气供应紧张,气头企业开工率下降较多,煤头企业开工率相对较高,1月至5月合成氨耗煤总量同比也只是基本保持平稳,难以实现明显增长。目前甲醇原料主要有煤、天然气和焦炉煤气,其中以煤为原料的甲醇产能占总产能的比重超过60%。1月至5月精甲醇产量1421.5万吨,同比增长21.3%。考虑到今年以来焦炭产量不增反降,天然气供应偏紧,1月至5月以煤为原料的甲醇产量无疑保持了较快增长势头,甲醇用煤需求增长较快。
原煤产量暂别增长
受煤炭需求疲软影响,今年上半年国内煤炭生产很有可能暂时告别增长势头,原煤产量同比小幅下降。国家发改委网站发文称,今年1月至5月,全国煤炭产量略有下降。
从山西、内蒙古和陕西三大煤炭主产省区公布的数据来看,今年以来三省区原煤产量有增有降,但总体呈下降态势。其中,1月至5月,山西省原煤产量38671万吨,同比增加576万吨,增长1.4%;内蒙古原煤产量37748万吨,同比减少870万吨,下降2.3%;陕西省原煤产量16843万吨,同比减少897万吨,下降5.1%。山西、内蒙古、陕西前5个月合计生产原煤93262万吨,同比减少约1191万吨,下降1.3%。
近年来,全国原煤产量增量主要集中在以上三省区,其原煤产量占全国总产量的比重早已超过60%。2013年三省区产量合计占全国总产量的比重已经接近68%,因此,山西、内蒙古和陕西三省区原煤产量的变化对国内煤炭总产量影响重大,三省区原煤产量下降也意味着今年前5个月全国原煤产量很难实现增长。
煤炭进口总体持平
由于国内需求疲软,煤价持续走低,进口煤市场风险增加,今年上半年煤炭进口终结了连续多年的快速增长势头。海关数据显示,1月至5月,我国累计进口煤炭13514万吨,较去年同期减少103万吨,下降0.8%。考虑到去年6月煤炭进口量只有2235万吨,今年6月煤炭进口量同比势必将有所增加,预计整个上半年煤炭进口量同比将基本持平或略有增长。
在煤炭进口终结快速增长的同时,煤炭出口仍在下降。海关数据显示,1月至5月我国累计出口煤炭276万吨,同比减少83万吨,下降23.1%。与庞大的国内煤炭产销量相比,煤炭出口已经可以忽略。面对已经失去的市场,即便有关部门未来完全取消煤炭出口暂定关税,能否追回失去的市场,估计国内煤企也没有把握。
煤炭库存始终处于高位
虽然国内原煤产量和煤炭进口均告别了快速增长势头,但是,由于煤炭需求整体疲软,上半年从煤矿到港口,再到终端用户,煤炭库存均始终处于高位。
煤矿煤炭库存处于高位。数据显示,5月末,全国国有重点煤矿煤炭库存高达4936万吨,较去年同期增加394万吨,增长8.7%;较去年年末增加1081万吨,增长28.0%。
主要中转港口煤炭库存处于高位。5月末,秦皇岛港、国投曹妃甸港和国投京唐港三港煤炭库存总量合计1222万吨,较去年同期增加70万吨,增长6.1%;较去年年末增加224万吨,增长22.5%。5月末,南方主要接卸港广州港煤炭库存高达320万吨,而去年同期和去年年末,广州港煤炭库存则均在260万吨左右。
重点用户煤炭库存也处于相对高位。有关数据显示,截止到6月10日,全国重点电厂煤炭库存合计为7608万吨,平均可用23天。库存量虽然较去年年末减少了551万吨,但较去年同期仍增加132万吨,增长1.8%。我的钢铁网数据显示,截止到5月末,国内样本钢厂及独立焦化厂炼焦煤库存总量1029万吨,虽然较去年年末减少了280万吨左右,但较去年同期仍增加53万吨,增长5.5%。
煤炭价格整体走低 煤炭需求增长乏力,库存高企,上半年,各煤种期、现货价格均普遍走低。期货方面,年初以来,炼焦煤和动力煤价格均出现大幅下滑。来自大商所和郑商所的数据显示,6月11日,炼焦煤和动力煤主力合约收盘价分别为每吨824元和每吨503.6元,与2013年最后一个交易日收盘价相比,每吨分别下降181元和58.4元,降幅分别为18%和10.4%。
现货方面,无论是中转地,还是主产区,上半年,各煤种价格也均出现较大幅度下滑。海运煤炭网数据显示,截止到6月11日,最新一期的环渤海5500大卡动力煤平均价格为532元/吨,年初以来累计下降99元,降幅达15.7%。太原煤炭交易中心数据显示,6月9日,最新的一期中国太原煤炭交易综合价格指数为85.48点,年初以来累计下降13.65点,降幅为13.8%。其中,动力煤、炼焦煤、喷吹煤和化工煤指数分别为82.28点、76点、91.3点和130.46点,年初以来分别累计下跌11.25点、15.42点、12.72点和16.99点,降幅分别达到12.0%、16.9%、12.2%和11.5%。
煤炭需求难改疲软态势
下半年经济增长将继续面临下行压力。一方面,固定资产投资增长或将进一步放缓,特别是由于房地产市场不确定性增大,房地产开发投资可能会受到较大制约;另一方面,受国内劳动力成本提高,世界经济形势日趋复杂等因素影响,进出口增长仍将面临不小压力。经济下行无疑将使能源、原材料价格继续承压。另外,出于环保考虑,各地已经、正在或即将出台各种各样的限煤措施,煤炭需求也将因此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
分行业看,预计发电和取暖用煤需求增长乏力。经济增长放缓导致全社会特别是工业用电需求增长放缓,是发电用煤增长乏力的主要原因。除此之外,水电出力增长较快,落后产能淘汰力度的不断加大,以及单位能耗下降也会制约发电用煤需求增长。而在冬季取暖期,各大城市加大气代煤力度则会抑制取暖用煤总量增长。
钢铁行业用煤需求难改疲软态势。受固定资产投资增长放缓,特别是房地产市场不确定性加大等因素影响,预计下半年钢材需求形势难以出现根本好转,生铁、焦炭产量也难以出现明显增长,钢铁行业用煤需求难改疲软态势。
水泥行业用煤需求增长也将有所放缓。一方面,水泥是重要的建材产品,如果房地产投资增速大幅回落,水泥产销量及水泥行业用煤需求难免进一步受到影响;另一方面,随着节能减排和落后产能淘汰力度的加大,水泥产品单位能耗也将继续下降,用煤需求也会受到一定影响。
化肥行业用煤需求继续疲软,化工用煤保持增长势头。氮肥产量难以大幅增长决定了化肥用煤需求将继续疲软。由于多个以褐煤和烟煤为原料的新建大型合成氨—尿素装置陆续投产,以无烟块煤为原料,但缺乏原料优势的独立、中小氮肥企业将遭遇生存危机,无烟块煤需求可能会相对减少。化肥用烟煤和褐煤需求将有所增加,但化肥用煤总量难以出现明显增长。另外,随着煤制甲醇、煤制烯烃、煤制天然气装置的不断投产,新型煤化工用煤需求将继续保持适度增长。
煤炭产量将继续被压制
目前国内煤炭产能是充裕的,而且新增产能还在陆续释放,如果需求增加,煤炭产量增长是有基础的。但是,考虑到煤炭需求难改疲软态势,下半年煤炭产量将继续被压制,全年全国原煤产量同比将基本持平。
分区域看,不同区域煤炭产能释放程度会存在较大差别。对于中东部多数煤炭调入区而言,由于区域内煤炭供应不能实现自我满足,且自产煤炭物流成本相对较低,与区域外调入煤炭相比,具有相对竞争优势,煤炭产能应该能够较充分释放。对于煤炭主产区来说,特别是山西、内蒙古和陕西三省区,其煤炭产能释放将受到明显制约。近年来煤炭行业投资热情高涨,新增产能主要集中在以上地区,且目前仍然不断有新增产能释放,可以说目前国内过剩的煤炭产能也主要集中在这些地区。在煤炭需求整体疲软、外运需求增长乏力的情况下,这些地区煤炭产量必然会受到压制,煤炭产能释放受限。可以预见,在煤炭产能释放整体受限的情况下,山西、内蒙古、陕西三省区之间及该区域内各大企业之间的竞争也将更加激烈。
煤炭进口总体趋于平稳 在煤炭需求疲软,产量遭到抑制的情况下,能够让国内煤炭企业略感欣慰的是,下半年煤炭进口总量将趋于平稳,不会再度出现大幅增长,全年煤炭进口总量同比或将基本持平。预计下半年月煤炭进口量仍将保持在2600万吨至2800万吨,全年煤炭进口量仍将在3.2亿吨左右,同比基本持平。因为煤炭进口相对趋于平稳,所以,与前几年相比,未来进口煤对国内煤市的冲击将相对减弱。
有消息称,相关部门正在制定商品煤质量管理办法,并很可能在年内推出。依据管理办法,将对进口煤进行更加严格的检验检测。但是,我们认为,相关办法对煤炭进口的影响可能并没有想象的大。
之所以说未来煤炭进口不再快速增长,进口煤对国内煤市的冲击相对减弱,并不是因为国内煤企限制煤炭进口的呼吁发挥了作用,而是前几年煤炭进口快速增长之后的必然结果。因为前几年煤炭进口持续快速增长,给国内煤市造成了较大冲击,国内外煤炭市场逐步趋于均衡。未来煤炭进口既难以再现快速增长,也不大可能出现显著下降,而是有望总体趋于平稳。
煤炭价格继续保持弱势
在煤炭需求疲软的情况下,预计下半年煤炭价格整体仍将保持弱势,但是,也不排除部分时段因为需求阶段性增加,部分煤种价格出现短暂企稳回升。
之所以预计下半年煤价整体将继续保持弱势,原因主要有两方面,一是煤炭产能过剩明显,而且还在不断增加,过剩压力不断加大。据睿能咨询调研统计,目前国内在产和实质性在建的煤炭的年总产能接近60亿吨。今年1月至4月煤炭行业固定资产投资虽然有所回落,但投资额仍然达到了860.1亿元。大量投资意味着新增产能将继续增加,未来市场过剩压力可能进一步加大。二是目前很多企业仍然有利润。很多人说,目前煤价已经逼近企业成本了,成本对煤价的支撑在逐渐增强。这种说法有一定道理,因为亏损的企业数在逐步增加。但值得注意的是,当前煤价下,很多企业仍然是盈利的。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据也显示了这一点。1月至4月煤炭行业利润总额为411.7亿元,同比下降42%;2004家亏损企业亏损额累计达到247.4亿元,同比增长43.5%;据前面两项测算,1月至4月煤炭行业4990家盈利企业的利润总额仍然高达659.1亿元,这几乎相当于2006年全年煤炭行业的利润总额。在有利润的情况下,相信没有企业愿意轻易停产。
总而言之,在煤炭需求疲软的大背景下,产能过剩,加上有利可图,你不生产,别的企业会生产,你不降价,别的企业会主动降价以增加销量,直到煤价跌到真正的均衡点。
(由于上半年数据还没有发布,因此文中许多数据为前5个月数据。笔者认为,6月已经过去,市场没有太大变化,因此用前5个月数据来说明上半年情况也是能够成立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