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市人民政府关于保持我市工业生产持续健康发展若干措施的通知

时间:2019-05-15 04:17:19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深圳市人民政府关于保持我市工业生产持续健康发展若干措施的通知》,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深圳市人民政府关于保持我市工业生产持续健康发展若干措施的通知》。

第一篇:深圳市人民政府关于保持我市工业生产持续健康发展若干措施的通知

【发布单位】81908 【发布文号】

【发布日期】1995-06-24 【生效日期】1995-06-24 【失效日期】 【所属类别】地方法规 【文件来源】中国法院网

深圳市人民政府关于保持我市工业生产持续

健康发展若干措施的通知

(1995年6月24日深圳市人民政府发布)

各区人民政府,市政府各部门,市属有关单位,驻深局以上单位:

今年1―5月,我市工业生产形势严峻,增长速度比去年同期下降21.5个百分点,是近年来的最低水平,也低于同期全国、全省平均增幅。对此问题如不认真、及时地加以解决,将会影响我市国民经济健康发展和经济发展的后劲,各级政府和有关部门、企业必须引起高度的重视,积极主动地采取有效措施,遏制工业滑坡趋势。为了保持我市工业生产持续、健康、快速地发展,现制定若干措施,通知如下:

一、一、采取有效措施重点支持骨干企业和拳头产品的生产

市政府确定的24家大中型骨干企业和12种拳头产品的生产,对我市工业生产具有重要影响,各有关部门必须给予重点支持和扶持。市经发局要会同计划局、统计局、投资管理公司、人行深圳分行及各专业银行,每月召开一次骨干企业和拳头产品生产运行分析联席会议,共同协调解决企业生产经营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对骨干企业和拳头产品的生产所需流动资金,由经发局、人民银行共同协调各金融机构优先安排,重点解决。

二、二、改善和优化投资环境加强招商引资工作

(一)进一步改善投资环境特别是软环境。切实改进政府机关工作作风,提高办事效率,积极为企业排忧解难。各有关职能部门要强化为企业服务的意识,对企业申报的事项要在规定的办文、办事时限内办理。市工商局、外资办、规划国土局等有关部门,要尽快建立联合办公制度,减少办事环节,对企业的立项申请、注册登记、用地审批等实行“一站式”审批。各级政府和市政府各部门要按照《关于进一步开展制止和纠正乱收费工作的通知》(深府〔1995〕136号)要求和市政府的统一部署,对“三乱”现象进行一次彻底的治理。

(二)进一步搞好扩大招商引资工作。市外资办、经发局、贸发局等部门要筛选出一批好的项目,尽快研究制定出具有吸引力的招商引资措施。对“三来一补”企业,要继续贯彻“稳定、发展、提高”的方针,切实落实市政府制定的17条措施。下半年,各区及有关企业要选择利用境内外若干地区举办的各种类型的招商洽谈会、投资环境和“三来一补”产品介绍会,有计划地开展招商引资活动。

(三)稳定现有外商投资企业。市外资办、经发局、台办、侨办、外商投资企业协会等部门要联合召开各种类型的外商座谈会,并形成制度。要深入企业调查研究,认真听取外商的意见,宣传政策,研究制定改进工作的措施,特别要解决“办事难”的问题。对计划外迁的生产企业,由市经发局负责做进一步调查摸底,分析原因,分类排队,对那些经济效益好、对我市经济具有较大影响的企业,要认真帮助其解决实际困难,尽力予以挽留。

三、三、调整有关政策减轻企业负担

(一)调整社会劳动保障有关政策。市劳动局、社会保险局要根据我市劳动人口特点、企业结构及经济发展水平,按照各类企业的不同情况和实际承受能力,研究制定相应的社会劳动保障制度和有关政策,尽量减少社会保障制度改革对企业产生的负效应。

(二)调整和落实工业用地政策。市规划国土局、经发局、住宅局等部门要从长远利益出发,共同研究制定有利于稳定和促进我市工业发展的用地政策、住房政策;进一步做好工业用地的规划布局和审批工作,确保工业用地的落实。

(三)整顿和规范供水、供电管理“中间层”。市能源、供电、供水、物价等部门,要尽快研究制定平抑水、电价格方案,颁布《“中间层”管理实施细则》,严格规范供水、供电中间管理层的行为和收费,逐步实现抄表到户。严肃查处超标准乱收费的单位,抑制水、电费非正常因素的增长。

(四)改进出口退税工作,简化退税手续。市国税局、贸发局等部门要研究提出具体办法,切实解决目前存在的企业出口退税环节多、手续繁、时间长、退税指标少等问题。鉴于目前国家出口退税额未到位的情况,为支持、鼓励企业产品出口,由市贸发局和人民银行共同研究如何利用我市外贸出口基金提供贷款担保的办法,缓解企业资金困难。

(五)完善出口配额管理办法。市贸发局要进一步加强出口配额的管理,增加透明度,同时积极向国家争取更多配额指标。

(六)做好改革的配套和衔接工作。税务、体改等部门要进一步研究税制改革对企业造成的影响,堵塞漏洞,避免企业不合理的税赋增加。市经发局要与海关做好协调工作,争取暂缓实施向企业收取合同风险保证金、预收内销产品税收等措施。

四、四、加强开拓国内外市场的组织工作

(一)市、区政府要有计划地组织企业到境内外举办产品展销会,讲求实效,提高办展质量。同时,要清理、整顿多头办展销,以办展销牟利的现象。

(二)市经发局、贸发局、经协办等部门要帮助工业企业合资组建股份制大型商业集团,利用群体优势,有选择、有计划地在内地大、中城市建立我市的展销中心、批发中心和连锁店,形成深圳产品的销售网络。

(三)市经发局、贸发局等部门要指导企业组建强有力的营销队伍,采取灵活机动的营销策略,加强售后服务。对市场竞争激烈的产品,金融部门要积极支持企业试行“卖方信贷”。

五、五、盘活存量资产加速资金周转

结合清产核资工作,对企业的库存积压情况进一步摸底分类,有针对性地组织企业开展促销活动,扩大产品销售地域和层次,注意开辟广大农村市场;对确实无市场竞争力的产品下决心停产、限产;协助企业开展清欠追欠工作,防止坏帐损失;对纺织、建材、自行车等困难行业、企业,研究采取专门的政策措施,帮助其摆脱困境。

六、六、加大企业技术改造力度促进企业技术进步

(一)尽快颁布鼓励企业开发、生产优秀新产品的政策法规。鼓励企业加快新产品、新技术的研究和开发,加速产品更新换代,着力建立起以市场为导向、以产品为龙头,科研与开发、技术与产品相互结合、相互促进的企业技术进步机制,全面提高企业的技术素质。

(二)加大企业技术改造力度,增强企业发展后劲。市计划、金融、财政、投资管理公司等部门,要根据市二届人大政府工作报告提出的加大技术改造资金投入比重的要求,调整我市今年的技改资金计划,从投资安排和信贷规模上保证工业企业技改资金的落实,确保今年安排的21个重点技改项目的资金按时到位,并逐年增大技改投入,争取到“九・五”期末,我市技改资金投入达到当年固定资产投入的25%左右。同时,政府有关部门和企业要加强与国家经贸委和各工业主管部门的联系,争取将我市的重大技改项目列入国家和行业的技改计划,获取支持。

七、七、结合开展“管理年”活动加强企业的自身建设

各有关部门和企业要按照市政府《关于在全市范围内开展“企业管理年”活动的意见》的部署要求,针对企业生产经营中的突出问题,围绕提高经济效益这一中心,着重抓好质量、资金、成本、营销等基础管理工作,要进一步建立和完善对企业的监督约束机制。所有企业都要苦练内功,建立健全内部约束机制。当前要特别加强对企业资金的核算和管理,银行、投资管理公司要掌握资金运作情况,调控资金的结构和流向,防止企业盲目向内地和房地产业投资。各企业要努力盘活资金,提高资金周转率和使用效益,把有限的资金切实用在发展生产上。具备条件的大型企业集团公司要积极争取成立内部财务公司或结算中心。

八、八、加强企业领导班子的建设

企业领导班子的强弱、优劣,直接关系到企业的兴衰。因此,要特别重视企业领导班子的建设。从7月份开始,由市组织人事部门、资产及行业主管部门共同组织若干个小组,对市属企业领导班子状况进行考察,对那些确实影响企业经营和发展甚至造成严重亏损的领导班子,采取果断的组织措施予以调整。市属一、二类公司也要加强下属公司领导班子建设,对问题严重的要及时调整。

九、九、调整优化工业产业结构、产品结构和企业组织结构

要认真贯彻落实市委、市政府颁布的《深圳市“九・五”及2010年工业主导产业发展规划纲要》,着重抓好重点产业、重点企业、重点产品、重点项目的发展。进一步搞好我市工业发展规划与珠江三角洲发展规划和香港回归的衔接工作,尽快制定调整优化我市产业结构的实施方案,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和先进工业,加快现有传统工业的改造升级,加大技术含量;实施“名牌战略”和“规模战略”,对我市确定的25种重点发展产品予以扶持,提高其知名度和市场占有率,加快形成规模生产;按照“优胜劣汰”、“扶优扶强”的原则,重点扶持发展8个产值超百亿、10个产值超50亿的大型企业集团,优化资产组合。

十、十、加大工业的长期投入――增强工业发展后劲。

“九・五”期间,要加大工业的投入,确保工业企业的固定资产投资不低于同期全市固定资产投资总额的45%,工业企业流动资金增长幅度不低于同期工业产值的增长幅度。加快70个重点、骨干工业项目的建设,建立“重点工业项目建设联席会议制度”,由主管市领导召集,市计划局、经发局、规划国土局、投资管理公司、银行等部门参加,每季度召开一次,对项目的建设进展情况进行跟踪,及时协调解决项目在洽谈、引进、组织筹建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和困难,要积极争取国外大财团、跨国公司参与对我市重大工业项目的投资,加快龙岗大工业区和市高新技术园区(含高新技术工业村)的规划与建设步伐,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

各级政府及其经济主管部门、金融部门要建立和完善工业经济运行分析预测联席会议制度,每季度召开一次工业生产形势分析会,每半年召开一次各区工业生产情况现场会,及时掌握生产动态,协调解决企业生产经营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促进我市工业及整个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

本内容来源于政府官方网站,如需引用,请以正式文件为准。

第二篇:福州市人民政府关于促进我市房地产开发持续健康发展若干意见的通知

【发布单位】81305 【发布文号】

【发布日期】1996-05-13 【生效日期】1996-05-13 【失效日期】 【所属类别】地方法规 【文件来源】中国法院网

福州市人民政府关于促进我市房地产开发

持续健康发展若干意见的通知

(一九九六年五月十三日)

为深入贯彻“抓住机遇,深化改革,扩大开放,促进发展,保持稳定”的方针,进一步加快我市旧城改造和新城区建设步伐,经研究,特提出如下促进我市房地产开发持续健康的若干意见:

一、一、加强土地供应的宏观调控,适度控制地产一级市场。房地产开发纳入全市经济发展的规模,宏观控制房地产用地供应量,确保土地开发供求平衡。

二、二、加强政策扶持,促进房地产开发。

旧城改造项目,按照“对等替换”的原则,对原有电、水容量免收福州市征收的相应的增容费,使用性质和规模改变的补交差额部分。

旧城改造项目,地段差、配套实行分期缴交,首期缴交比例为30%,余款在六个月内缴清。

各行政机关、财政全额拨款或拨补的事业单位计划兴建的办公楼、宿舍,应尽可能通过购置商品房解决。按照互惠互利的原则,以适当价格和形式,帮助消化开发商滞销的商品房。市计委、建委、房管局应编制计划,将现有房价等方面条件适合的积压的商品住宅调整为“安居工程”、“广厦工程”,并积极为供需双方牵线搭桥,促进销售。

三、三、放宽商品房预售及转让许可条件。

开发企业在完成项目用地的征地拆迁,领取“建筑工程规划许可证”、“建筑施工许可证”,开始房屋基础全面施工,并已确定施工进度和竣工交付日期的,可给予办理商品房预售审批手续,并发给《商品房预售许可证》。对大宗房地产开发项目(总投资1000万美元以上),可按实际开发建设进度,分2至3次发给许可证,预售收入资金由监管银行监督使用,确保用于工程建设。

购买预售商品房在按规定付足首期购房款并向房地产交易管理部门办理相应的手续后,可按国家法律规定在房屋竣工交付使用前办理预购商品房的转让手续。

四、四、放宽房地产开发经营的主骨限制。

允许现有的房地主开发企业在投资完成地面物拆迁、落实安置方案并取得土地使用权后,按照优势互补的原则与其他经济组织成立合资、合作开发经营,有关单位应予支持办理变更手续。

市土地、房产管理部门应加强地产、房产信息工作和地产、房产交易市场建设。建立地产、房产市场信息定期发布制度,定期发布商品房交易、土地出让的相关信息,定期召开交易会,为取得商品房开发和土地使用开发的伙伴。土地使用权单位可向市地产市场发布,寻找合作伙伴,以促进地产地合理流通。

五、五、鼓励和支持银行开展抵押信贷业务。

按照中国人民银行、国务院房改领导小组、财政部制定的《 政策性住房信贷业务管理暂行规定》,由市政府委托市建设银行、工商银行银行开展市区职工个人住房抵押贷款,对市区房改单位的公有住房和市政确定的解困房、廉价房、安置房的销售额给予重点支持,发放政策性住房抵押贷款。积极为投资结构合理、发展前景好、价格合理的楼宇提供购房抵押贷款,引导城镇居民的住宅消费,完善住宅抵押市场。各家商业银行在房地产专项贷款规模或固定资产贷款规模内开发房地产贷款,以加快我市解困房、廉价房、普通商品房的建设,提高城市居民对住房的承购能力,促进我市商品住房建设和销售持续、稳定发展。要尽快对商品房购房抵押贷款作出具体规定,保障购售双方和贷款银行的合法权益。

六、六、清理税外收费,减轻企业负担。

结合外商投资企业税外收费清理工作,继续对我市房地产开发行业的税外收费进行全面清理,省市对外资历房地产企业税外费清理和规范的所有规定适用于内资房地产企业。今后将对经过清理保留的收费项目统一予以公布,增强收费透明度;近期内将逐步对涉及房地产开发建设的税外收费实行“一个窗口”集中收费;严格控制项目须经省以上有权机关审批后才准于实施。

调整税外收费缴交比例及期限。对开发周期长、规模大的成片房地产开发项目涉及的水、电等大宗收费,按照房地产开发项目的实际开发进度情况,实行分期缴纳,具体办法另行颁布。

七、七、鼓励境内外人士购买市区商品房。境内外人士在本通知发布后一次性购买福州商品房价值500万元以上,且付清全部购房款的,凭有关证明可办理一辆私家汽车牌照。

八、八、鼓励房地产转让。

凡将购买的商品房转让,五年内又重新购买商品房的业主,可与上一道所缴纳交易奠证费相抵销,差价部分给予补足。

对个人因工作调动或改善居住条件而转让原自住房,凡居住满三年未满五年的,减半征收土地增值税。

对已获得经营资质的房地产中介公司,其代销、包销的商品房在办理合同登记备案奠证手续后转让销售的,视同开发企业的销售,仅对差价部分征收交易奠证费。

九、九、改进服务,促进开发。

市政府将定期研究和协调解决房地产开发行业的重大问题;各有关部门及时收集处理房地产企业的投诉,及时了解和协调解决房地产企业开发中的问题。要创造条件以实行房地产项目建立“一栋楼办公,一条龙审批”制度,提高审批效率,具体实施办法另行颁布。

十、十、进一步规范对房地产开发企业及项目施工现场的检查程序,同一职能系统内各级职能部门进行执法检查,应做好统一组织、集中检查,不允许同一内容的分级重复检查。检查人员必须出示履行检查的有关证件,告知检查的目的、内容、方法。在检查后发现违反法律、法规的严重问题,依法必须责令停业、停工的必须出示责令停业、停工的书面通知,告知当事企业处罚的依据和理由。经检查须对企业处予罚款的,由作出处罚决定的行政机关发给统一的处罚决定通知书。严禁检查执法人员随意罚款和提高罚款金额。企业对行政部门所作出的处罚决定不服的,可依法向上级主管机关申请复议,或向法院起诉。十一、十一、本通知自下发之日起实行,各县(市)、区可参照本通知精神制定相应的实施办法。

本内容来源于政府官方网站,如需引用,请以正式文件为准。

第三篇:切实保持经济持续快速协调健康发展

当前,坚持发展这个第一要务可以说已经深入人心了,以经济建设为中心,这可以说是发展的硬道理。但我们也应看到伴随着经济的飞速发展,一些问题和矛盾也出现了,这在一定程度上不仅影响了经济的发展,甚至导至一些社会矛盾的激化,一些地方的生态环境遭到了严重的破坏,至使当地的人并没有感受到发展带来的好处,这些问题如果处理不好,将会造成及其严重的后果。

一、对我们来说解决好“三农”问题是保持经济持续快速协调健康发展的关键

农业生产力的提高是农业发展、农民增收的基础条件。加大农业投入,以科技兴农是农业生产力提高的前提。目前相对于劳动力各要素中,土地要素更为稀缺,我们应推进以替代土地为主的生物化学技术的进步。

同时,农业的发展也离不开政府的引导和观念的转变。农村税费改革的完成推动政府职能由管理型向服务型转变。政府应该注意引导农村产业结构调整,改变“小农”观念,树立大局意识。以科学发展观贯穿农业发展的全局,谋求农业发展的新思路。

要发挥出比较优势。从全国来看,我国幅员辽阔,地貌,气候,生态具有多样性。有的地方适合发展牧业,有的地方适合发展林业,这就要求我们要因地制宜,要认真研究本地区的比较优势。改变"大而全,小而全"的传统经营模式.集中发展优势产业,形成区域特色,只有找准了我们的优势,找准了发展的思路,才能发挥好自己的优势。

要富裕农民,必须减少农民,繁荣农村必须加快推进城镇化和工业化的进程。2003年我国人口城镇化率为39.1%,而世界平均水平是80%,可见我们的城镇化率远远落后,这也直接影响到了农业的发展。我们应该清醒地认识到,三农问题的解决必须依托城镇化的进一步发展。

通过城镇把大量富余劳动力从生产力剩余的农业部门解放出来。使这部分转移出来的劳动力从农产品供给者变成农产品需求者,这就可以扩大对农产品的需求。另外留在农业部门的劳动力人均土地面积就会增大,农产品需求就会增加,相对于其它产品,农产品的价格必然上升,从而使农业人口的收入得到增加。农业人口收入增加后,他们对工业产品的需求也会增大,从而促进工业的发展。随着工业的发展,又会加强对农村富余劳动力的吸纳能力。

要强化乡镇政府的行政能力

首先,要强化执政意识。近年来,我们看到群众们对乡镇政权组织的依赖性在降低,对乡镇干部素质的要求在提高,这一低一高的新变化对乡镇组织行政能力提出了挑战。随着农村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农民的自主性更大了,对乡镇的依赖越来越弱化。一些乡镇干部反映:“现在的群众是‘没有事情不理你,出了事情才找你,解决不了就骂你’,对乡镇的依赖度越来越低”。同时,随着农村形势的发展,广大群众对乡镇干部勤政、廉政、依法行政等方面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不少群众心中渴望的好干部不仅要懂科技、懂经济、懂信息,更要讲政策、讲法律、讲民主。这种“一低一高”的现实变化,对新形势下乡镇政权组织做好群众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

其次,要提高执政素质。近年来,农民靠土地致富的热情在退减,从事非农产业增加收入的愿望在增加,这一减一加的新变化对乡镇政权组织引导群众发家致富能力提出了挑战。随着农村产业结构的调整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加上农业效益低下,农民依靠土地实现富裕的希望难以实现,致使过去作为农民“命根子”的土地遭到冷漠,农民离土离乡从事非农产业以增加收入的愿望不断增强。凡是搞得好的,不是村支两委的战斗力、凝聚力强,就是党员干部的先锋模范作用发挥得好;不是富裕大户的思想境界高,带动效应强,就是村级经济新型合作组织的贡献大。而怎么才能让他们更好发挥出作用,就需要我们乡镇政府的引导和鼓励了。

二、生态良性发展是保持经济持续快速稳定健康发展的前提

第一,要大力发展循环经济

中国的发展成本远高于世界平均发展成本。中国科学院算了一笔账,干同一件事,在世界平均状况下每花1美元,在中国就要花1.25美元。循环经济是国际社会推进可持续发展的一种实践模式,它强调最有效利用资源和保护环境,表现为“资源——产品——再生资源--再生产品”的经济增长方式,做到生产和消费“污染排放最小化、废物资源化和无害化”,以最小成本获得最大的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循环经济真的能起这样大的作用吗?答案是肯定的。

我们现在正处在国家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的机遇期,是我们实现工业立市的最关键时期,如何发展工业,是走老路,还是走新路。无论从现在的形势和发展的长远来看,我们都别无选择的得走新型工业化道路,而这条路的具体体现就是发展循环经济。发展的可持续可以说有三大支柱,分别是经济发展、社会进步和环境保护,循环经济为我们处理好这三大支柱之间的关系指明了方向。循环经济要求按照生态规律组织整个生产、消费和废物处理过程,它的本质实质上就是一种生态经济。与传统经济模式相比,循环经济具有三个重要的特点和优势:

第一个优势是循环经济可以充分提高资源和能源的利用效率.传统经济是由“资源——产品——污染排放”所构成的单向物质流动的经济。在这种经济中,人们以越来越高的强度把自然资源和能源开采出来,在生产加工和消费过程中又把污染和废物大量地排放到环境中去,对资源的利用常常是粗放的和一次性的。循环经济倡导建立在物质循环利用基础上的经济模式,它通过资源输入的减量、延长产品和服务的使用寿命、使废物成为再生资源,把经济活动组织成一个“资源——产品——再生资源——再生产品”的循环流动过程,使得整个经济系统从生产到消费的全过程基本上不产生或者少产生废弃物,最大限度地减少废物末端处理。

第二个优势是循环经济可以实现社会发展、经济发展和环境发展的“共赢”。传统经济通过把资源持续不断地变成废物来实现经济增长,忽视了经济结构内部各产业之间的有机联系和共生关系,忽视了社会经济系统与自然生态系统间的物质、能量和信息的传递、迁移、循环等规律,形成高开采、高消耗、高排放、低利用“三高一低”的线性经济发展模式,导致许多自然资源的短缺与枯竭,产生大量和严重的环境污染,造成社会经济、人体健康重大损害。循环经济以协调人与自然关系为准则,模拟自然生态系统运行方式和规律,实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使社会生产从物质增长转变为服务增长,从数量型的增长转变成质量型的增长;同时,循环经济还拉长生产链,推动环保产业和其他新型产业的发展,增加就业机会,促进社会发展。

第三个优势是循环经济将生产和消费纳入到一个有机的可持续发展框架中。传统的发展方式将物质生产和消费割裂开来,形成大量生产、大量消费和大量废弃的恶性循环。

第二,保持生态良性发展政府要做好招商选资工作

从招商引资到招商选资,虽是一字之差,但却蕴涵了丰富的含义。首先是一个发展理念的变化。我们看到一些地方干部是“捡到篮里都是菜”,对外来投资不加分析,不问良莠,一概欢迎。有的甚至以引进外资多少“论英雄”,全民总动员,层层压指标,仿佛政府的惟一工作就是招商引资。为了引进外资,没有什么条件不敢给的。可以想象,这种盲目引来的资,会是什么样的资?大多数是一些技术含量小、能源消耗高、大量占用土地、污染环境严重的产业,不仅没能促进当地经济的发展,反而大量浪费了当地的资源,付出成本太大,严重影响了当地的可持续发展。这是不符合科学发展观要求的。前不久,江苏镇江市因污染因素婉拒了一个2.76亿美元的大项目,而一江之隔的扬州市,自去年以来,已否决了119个污染项目。

科学发展观要求的是经济、社会和自然的协调和可持续发展,表现在引资上,就是强调引资的质量而不单是数量。引来的外资要符合国家的产业政策,要考虑当地的社会效应和生态效应,特别是不能以牺牲人民的健康和其他福利来求得一时的经济增长。那种引来一家企业却毁了一条江的事情是不应该发生的。这就必然要求我们在招商时,不仅要“引”,更要“选”。

三、发挥好政府的职能作用是保持经济持续快速稳定健康发展的保证

一是要实现政事分开。市场经济要求我们把政策制定(掌舵)同服务提供(划浆)分开,因此,在实施过程中也要求我们把高层管理和具体操作分开,即把决策权和事权分开,也就是我们说的政事分开。无论是政府的各项决策、各项行政法规的制定,都必须严格遵守国家的宪法和法律,决不允许有任何一级政府的决策、制定的行政法规与国家的宪法和法律、与上一级政府的决策和行政法规相抵触、相冲突的现象存在。否则,将不是社会、企业的原因使社会、企业失去了政府的控制,而是政府本身把社会搞乱了。这是地方主义,各自为政现象产生的根源。强调这一点,对于建立统一的市场和市场经济的新秩序极为重要。

二是要实现政企分开,就要把企业生产经营管理的权力切实交给企业。这一点自改革开放以来就开始做了,但为什么没有从根本上真正实现政企分开呢?关键还在于没有弄清楚政府不能象企业那样来运作。政府和企业是根本不同的两种机构组织:企业的行为动机是最大限度地获取利润,政府的行为动机是使社会既充满生机和活力,又保持在“秩序”的范围以内;企业的收人大部分来自顾客,政府的大部分收入则来自纳税人;企业的动力通常来自社会竞争,政府则来自垄断。因此,作为民主的和开放式的政府而言,其基本的使命是“办好事”,决定社会的前途,而不是挣钱。政府必须经常提供能满足社会、企业和个人所需求的行为,并不问其支付能力与否,这样政府也就做不到象企业那样的市场效率。但政府的效率是通过企业、社会的效率而体现的,是一种社会效益。因而政府也就不应该有其自身的利益,更不应该参与到生产经营的经济行业。政府是以裁判者的身份参与到经济活动之中,但却不能与“运动员”分享比赛奖品。

三是要充分发挥社会组织的作用。市场、政府和社会组织三者之间是互补、互动的关系,从治理国家来讲,政府是主导;而从管理社会来讲,社会组织才是主力。当前,社会组织应当努力克服依赖性,增强自主意识;政府应当大力扶持社会组织,伸出双手欢迎社会组织的参与。

四是县级政府要在县域经济发展中做到定位准确

在县域经济发展中,政府如何看待县域内的资源状况,如何评价县域内的生产要素,如何将要素激活,使其最大限度地发挥作用,这是政府履行经济职能的主要任务。在县(本文权属文秘之音所有,更多文章请登陆www.xiexiebang.com查看)域范围内,除自然资源,如土地、矿产等相对确定外,其它要素具有不确定性,如资本、技术、人才等,培育要素、整合要素、激活要素、运作要素应成为政府的任务。如果把激活生产要素单纯看成是微观主体的事情,政府不发挥调控、聚合功能,那么,县域经济发展将会受到很大制约。

当前,我们正处在一个非常关键的发展时期,如何抓住机遇,发挥优势,突出特色,加快发展,是我们面临的一项重要而紧迫的任务。我们要着眼于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全面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全力构建和谐稳定的社会环境。围绕加快县域经济发展,转变作风,真抓实干,维护好群众利益,妥善解决各种矛盾和问题,确保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协调、快速发展。

第四篇:安徽省人民政府关于促进房地产市场持续健康发展的通知

安徽省人民政府关于促进房地产市场持续健康发展的通知

皖政[2004]17号

各市、县人民政府,省政府各部门、各直属机构:

根据《国务院关于促进房地产市场持续健康发展的通知》(国发[2003]18号)精神,结合我省实际,现就促进我省房地产市场持续健康发展问题通知如下:

一、充分认识房地产市场持续健康发展的重要意义

房地产业关联度高,带动力强。促进房地产市场持续健康发展,对于拉动投资增长,促进消费,提高居民住房水平,改善居住条件,保持国民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也是加快我省城镇化进程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必然要求。各地各有关部门必须遵循市场规律,坚持住房市场化方向,不断完善房地产市场体系,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坚持以需求为导向,调整供应结构,满足不同收入家庭的住房需要;坚持深化改革,不断消除影响居民住房消费的体制性和政策性障碍,加快建立和完善全省住房保障制度;坚持加强宏观调控,努力实现房地产市场总量基本平衡,结构基本合理,价格基本稳定,到2020年基本实现“户均一套功能配套、宽敞舒适的住房”的目标。

二、完善住房供应政策,调整供应结构

(一)增加普通商品住房供应。优化房地产开发用地供应结构,优先满足普通商品住房建设合理发展的用地要求,合理确定普通商品住房用地在房地产开发用地供应计划中的比例。普通商品住房供不应求、房价涨幅过高的市、县,可以适当调剂增加土地供应量。土地供应过量、闲置土地过多的地区,必须限制新的土地供应。对普通商品住房建设,要调控土地供应,控制土地价格,综合考虑规划设计方案、土地价格、商品住房最高售价等因素,确定开发建设单位。

(二)加强经济适用住房建设与管理。经济适用住房是具有保障性质的政策性商品住房,其供应对象实行申请、审批和公示制度,具体办法由市、县人民政府制定。各地各有关部门要认真落实经济适用住房建设土地划拨、减免行政事业性收费、政府承担小区外基础设施建设、控制开发贷款利率、税收优惠等政策措施,切实降低经济适用住房建设成本。经济适用住房建设套型应控制在中小套型,严格审定销售价格。各地要根据居民住房状况和收入水平的变化,合理确定经济适用住房供应量。经济适用住房项目开发建设单位由市、县建设、房地产管理部门会同有关部门通过招标方式确定。鼓励对符合保障对象的低收入住房困难家庭在购买商品住房时发放专项补贴,变暗补为明补。未实行经济适用住房专项补贴的市、县,不得停止经济适用住房建设,应根据居民需要,建设适量经济适用住房。

(三)规范集资、合作建房。集资、合作建房是针对无货币补贴资金的困难企业利用自有存量土地解决本单位无房职工住房问题的一项措施。对集资、合作建房要规范管理、从严审批,严禁任何单位借集资、合作建房名义,变相搞住房实物分配或房地产开发经营。集资、合作建房单位必须持存量土地使用权证书到所在市、县房改部门办理集资人员资格、建设标准、资金到位情况审查,并由房改部门跟踪监管,不得超户数、超面积建设,不得向社会销售。

(四)建立和完善廉租住房制度。各级政府要把解决城市最低收入住房困难家庭住房作为一项重要任务,尽快制定、完善廉租住房管理办法,以财政预算资金为主,多渠道筹措资金,形成稳定规范的住房保障资金来源;结合地方财力、职工收入、住房特困居民的实际情况,合理确定保障水平。对纳入廉租住房保障的对象,实行发放租金补贴为主、实物配租和租金核减为辅。

(五)规范发展房屋租赁业务。鼓励居民出租自有闲置房屋,支持房地产开发企业开发

专门用于租赁的商品住房、出租空置商品房。各地要建立以房地产管理部门牵头,税务、工商、公安等部门参加的房屋租赁协调机构,对有关房屋租赁事项实行联合审批,统一收费。积极发展房屋租赁置换储备机构,为出租和承租住房提供中介服务。市、县人民政府应根据当地房屋租赁市场情况,制定并定期公布出租房屋的阶段性市场指导租金,作为税费征管的依据。

三、努力提高住宅建设水平,推进住宅产业现代化

(一)坚持综合开发、配套建设。积极引导房地产开发企业建设规模适当、功能齐全、设施配套的现代化住宅小区。鼓励以房地产开发带动危旧房改造,加快旧城区成街成片改造,做到统一规划、统一开发、统一配套,严格控制零星建设。对较大规模的住宅小区和危旧住房改造项目,市、县政府应给予适当的政策倾斜。

(二)坚持高起点规划、高水平设计、高质量施工。对规划、设计、施工和监理等单位,要通过招标等方式确定,不得搞行业与地区垄断。新的住宅小区建设要注重生态环境建设和住宅内部功能设计,完善各类基础设施和配套设施,提高住宅综合质量,营造优美的人居环境。

(三)推进住宅产业现代化。各地要积极营造平等竞争的市场环境,支持有资信和品牌优势的房地产企业通过兼并、收购和重组等形式,形成有较强竞争力的大型企业和企业集团,提高产业集中度。制定和完善住宅产业经济、技术政策,鼓励企业研发和推广先进适用的建筑成套技术、产品和材料,推动住宅产业技术进步。完善住宅性能认定、住宅产品认证和淘汰制度,保证住宅质量。

四、深化城镇住房制度改革,落实各项房改政策

(一)加快现有公有住房清理出售,严格房改纪律。各地要结合国有资产清理、企业改制和事业单位机构改革,对尚未出售的公有住房进行清理。除危房、有历史保护价值的住房和政府作为廉租房源的住房外,现有公有住房应全部向现住户或职工出售。对租住两套以上公有住房的现住户,可以向产权单位申请购买,超面积部分按市场价计算;对非成套住房,在保证居住安全的前提下可以出售;对权属有争议的公有住房,由现房屋管理单位出具书面具结保证后,向职工出售,售房款暂由售房单位管理,待房屋确权后再明确归属。要严格执行停止住房实物分配的相关政策,禁止任何单位以任何方式新建或购买住房分配给职工。按房改政策购买现有公有住房、享受无房户住房补贴、参加集资与合作建房三种住房分配方式,职工不能重复享受。

(二)落实资金,兑现住房补贴。要进一步加大资金筹措力度,理顺现有资金渠道,落实住房补贴资金政策。对直管公房和财政负担单位公房出售的净收入,要按照收支两条线管理的有关规定,统筹用于发放住房补贴。已购公房和经济适用住房上市交易时,按规定上交财政和返还单位的相当于土地出让金的价款,以及单位公房出售收入必须专项用于发放住房补贴。企业使用售房款发放住房补贴,不足部分按规定审批后可以计入企业成本(费用)。改制企业在资产清算时应安排资金兑现职工住房补贴,有售房款的应首先保证职工住房补贴;企业可用处置自有闲置土地所得收益发放住房补贴。财政负担单位的住房补贴按《关于进一步落实住房补贴资金加快住房分配货币化的通知》(皖房组字[2000)13号)规定列支,不足部分由财政根据财力分安排,有条件的地方应尽快安排,按月补贴要列入职工工资。各地可根据当地住房价格、居民家庭收入等情况的变化,适时调整住房补贴标准,报省人民政府批准后执行。

(三)加强住房公积金归集和管理。全面实施住房公积金制度,加大住房公积金归集的执法力度,依法督促单位按时足额为职工缴存住房公积金。凡用人单位招聘职工,必须承担缴存住房公积金的义务,切实维护职工权益。大力发展住房公积金委托贷款业务,放宽贷款条件,扩大贷款范围,简化贷款手续,提高贷款使用效率,降低担保、评估、抵押登记、保

险、公证等费用,取消不合理收费,提供优质高效服务。

五、采取有效措施,进一步激活房地产市场

(一)调整有关收费政策。从2004年4月1日起,调整物业管理专项维修资金归集比例,商品住房、经济适用住房、住宅小区内的非住宅用房按销售价格的1.5%收取物业管理专项维修资金(高层仍按原标准执行)。要尽快完善制度.加大归集力度。提高资金使用率,严禁将物业管理专项维修资金挪作他用。

(二)搞活住房二级市场。要积极鼓励居民换购住房,除法律、法规另有规定或原公房出售合同另有约定外.任何部门和单位不得擅自设置上市交易限制条件。各地可适当降低已购公有住房上市出售土地收益缴纳标准;以房改成本价购买的公有住房上市出售时,原产权单位原则上不再参与所得收益分配。要采取优惠政策,鼓励和支持开展置业担保、房屋收购、置换业务的中介机构和企业的发展。同时,要建立健全房地产中介服务市场规则.进一步规范市场行为。

(三)加快房地产交易中心建设。努力提高服务水平,使房地产交易中心成为办理政策咨询、档案查询、合同签订、房地产测绘、交易、信贷、抵押等方面业务的交汇中心,切实方便群众。

六、加强市场监管,整顿规范市场秩序

(一)强化用地管理。对经营性房地产开发项目,必须采取招标拍卖挂牌方式供应土地,并将企业资质等级与信誉作为确定土地受让者的条件之一,提高透明度,杜绝明招暗定、明挂暗定现象。土地出让后规划设计条件不得随意变更,确需变更的,需依法报批。未经批准擅自改变土地用途的,依法收回土地使用权,重新组织拍卖。

(二)加强房地产开发建设管理。从2004年4月1日起,省辖市新设立房地产开发企业,注册资本必须达到800万元,其中货币资本不低于500万元。房地产开发用地在出让或划拨前,市、县人民政府规划和房地产开发主管部门要对项目性质、规模和开发期限、城市规划设计条件、基础设施、公共设施的建设要求、基础设施建成后的产权界定、项目补偿、安置要求等提出意见,作为土地使用权出让或划拨的依据之一。要加快建立房地产开发项目资本金制度,资本金占项目总投资比例不得低于20%,高档商品房项目可适当提高,房地产开发主管部门要会同金融机构联合做好资本金监管工作。房地产开发项目必须经过竣工验收合格后方可交付使用,其中2万平方米以上的住宅小区或组团必须经房地产开发主管部门组织综合验收合格后方可交付使用。市、县人民政府要根据有关法律法规规定,综合制定有关规划、建设、房屋权属等具体管理办法,进一步强化城市规划区内集体土地上的建房管理。

(三)规范商品房销售管理。从2004年4月1日起,房地产开发企业预售商品房时,除达到《城市房地产开发经营管理条例》(国务院令第248号)规定的条件外,在形象进度上还要完成一层施工。商品房预(销)售合同,须约定套内建筑面积发生误差的解决方式。要规范房地产开发企业销售行为,实行明码标价,禁止价外收费。禁止向房地产开发企业乱收费、乱摊派行为。

(四)加快房地产信用建设。全面建立房地产企业和执业从业人员信用档案系统,实行房地产企业信誉等级评定制度和不良行为公示制度,强化社会监督。

七、加强房地产市场宏观调控

(一)发挥计划引导作用。市、县人民政府要编制并及时修订完善房地产业和住房建设发展中长期规划,加强对房地产业的指导。要组织有关部门编制房地产开发中长期计划、计划,确定住宅建设与房地产业发展目标和任务;根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土地利用计划、城市总体规划、房地产开发中长期计划、计划及房地产市场供求状况等,编制房地产开发用地计划,合理确定房地产开发用地供应总量、布局和结构,并及时向社会公开发布。要

充分发挥城乡规划的调控作用,在城市总体规划和近期建设规划中,要合理确定各类房地产用地的布局和比例,优先落实经济适用住房、普通商品住房、危旧房改造和城市基础设施建设中的拆迁安置用房建设项目,合理配置市政配套设施。

(二)建立健全房地产市场信息系统和预警预报系统。各级建设、房地产管理、计划和统计部门要加强对房地产开发统计工作的监督指导;建立和完善存量房地产交易、物业管理、房地产中介等方面的统计调查制度,满足国民经济核算需要。建立健全房地产市场信息系统与预警预报系统,增强房地产市场的透明度和公开性,引导理性投资和消费。房地产市场信息系统和预警预报体系中需要政府承担的费用,由各地财政结合信息化系统和电子政务建设一并落实。

(三)加强协调领导。各级政府要从践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高度,切实加强协调和领导,采取有效措施,推动房地产市场持续健康发展。市、县人民政府应成立房地产业工作协调领导小组,及时研究解决当地房地产业发展中的重大问题,建设、规划、房地产管理、计划、国土资源、财政、税务、物价、金融、工商、公安、统计等部门要加强协调配合,明确职责,按照简化、归并、规范、公开的原则,建立房地产开发与经营审批制度。省建设行政主管部门要根据本通知精神,会同有关部门抓紧制定有关具体实施办法,促进我省房地产市场持续健康发展。

二○○四年三月八日

第五篇:下大力气抓好项目建设 保持经济持续健康发展

下大力气抓好项目建设 保持经济持续健康发展

总书记在湖南考察时指出,要坚持稳中求进的工作总基调,坚持稳增长、调结构、促改革、保民生,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加快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推动经济继续保持良好发展势头。前不久,李克强总理在听取湖南经济工作汇报时,对湖南经济社会发展特别是推进重大项目建设提出了明确要求。全省各级各部门要认真学习领会好、贯彻落实好习总书记的重要讲话精神,结合李克强总理的指示精神,坚持把项目建设牢牢抓在手上,推动经济社会平稳持续健康发展,更加奋发有为地把湖南建设好、发展好。

项目是发展的载体、发展的支撑,在湖南目前的发展阶段尤其如此。抓发展必须抓项目,抓好项目、大项目,不抓项目一切都无从谈起。湖南发展成就显著,抓项目是关键的一步棋。湖南发展要行稳致远,项目不多、不大、不好是瓶颈制约。今年一季度,我省经济运行总体平稳、开局良好,呈现稳中有进、稳中有优的态势,但面临的矛盾和问题不少,经济下行压力较大,其中项目不足、大项目不多、投资乏力表现尤为突出。客观地说,各地抓项目的意识不能说不强,劲头也不能说不足,关键是怎么抓、抓什么,如何确保抓对路、抓到位,抓出“吹糠见米”的效果来。全省各级各部门要牢牢牵住项目建设这个“牛鼻子”,始终坚持以项目建设带投资、促发展、看实绩,加大改革开放力度,切实简政放权,引导、支持、服务地方和企业改善投资环境、优化投资结构、加大有效投入,在全省上下进一步形成齐心协力抓项目的生动局面。

一要分类指导抓项目。全省各方面的建设项目还是不少的,可以说大大小小、多种多样,涵盖面非常广。但上项目、抓项目是有方法的,不能眉毛胡子一把抓,不分轻重缓急抓,这样,到头来什么都抓不住,也抓不好。必须分门别类、分类施策,不能大而化之、笼而统之。能有新项目、好项目马上启动固然好,但切忌以为新上项目才是抓项目。首先对已建项目要加强服务,强化保障,主动为项目投资主体或企业排忧解难,积极引导和推动投资主体遵循市场规律、适应市场需求扩大生产规模、延长产业链条、提高附加价值,实现持续开发、滚动开发,进一步做大做强。对在建项目要加强协调调度,加快建设进度,在保证建设质量的前提下尽快竣工、尽快投产、尽快达效,切实做到建设一个就要建好一个、见效一个。对拟建项目要坚持从快原则,减少行政审批环节,提前介入、主动服务、提高效率,尽早启动、尽早开工、尽早形成实物工作量。对签约项目要抓履约、抓落地,着力提高项目履约率、落地率、开工率、竣工投产率,切实使项目落地生根、开花结果,不能停留在“签约单”上、“剪彩仪式”上。

二要突出重点抓项目。要全力以赴推进重大项目建设,以重大项目支撑和带动全省经济社会发展。重大项目偏少是一个长期制约我省发展的突出问题。我省亿元以上项目个数和对全省固定资产投资的贡献率都明显偏低。要把抓重大项目作为项目建设的核心和关键,牢牢抓在手上丝毫不能放松。今年要重点围绕“9312”投资促进计划,大力推进9大领域300多个重大产业项目建设、100多个重大基础设施项目建设和50多个重大民生项目建设,带动全省固定资产投资完成2万亿元以上。要下大力气抓项目特别是大项目储备。向内立足湖南实际开发一批、向上加强部省合作对接一批、向外承接产业转移引进一批大项目、好项目,围绕“一带一部”以及长江经济带、丝绸之路经济带、洞庭湖生态经济区、武陵山和罗霄山片区扶贫攻 坚、新型城镇化等战略规划开发储备一批大项目、好项目,积极破解我省重大项目不多、发展后劲不足的难题。

三要因地制宜抓项目。全省各市州、各县市区情况千差万别,条件优势各有千秋,推进项目建设必须从实际出发,因地制宜。既不能好高骛远、不切实际,也不能坐井观天、自满自足。抓项目,特别是新上项目,一定要坚持资源节约、生态保护、不破坏环境的要求,根据各地资源禀赋、产业基础、总体布局、优势特色、区域政策等方面的实际,做到向上争得来、对外引得进、自身抓得紧、建设上得快,还要有质量、有效益、可 持续。要强化区域发展功能定位抓项目,长株潭地区要坚持两型理念,重点围绕先进制造业、战略性新兴产业、现代服务业推进项目建设;洞庭湖地区要重点围绕建设生态经济区推进基础设施建设,着力抓好长江经济带、沿湖经济圈骨干企业、现代农业等项目建设;湘南地区要重点围绕承接产业转移推进项目建设;大湘西地区要重点围绕扶贫攻坚推进特色优势项目建设。要突出资源禀赋和优势特色抓项目,立足本地资源优势和发展特色,找准项目建设着力点、突破口,宜工则工、宜农则农、宜商则商,适合发展旅游产业的就抓旅游项目,适合发展文化产业的就抓文化项目,决不能一哄而起、无序竞争,决不能盲目铺摊子、违背自然规律和经济规律乱上项目。

四要深化改革抓项目。无论基础设施项目、产业项目,还是民生项目,融资难、用地难是在相当时期内面临的两个突出问题。解决这两个难题,根本出路在改革。要深化投融资体制改革,在继续用好用活政府投资、银行贷款等传统投融资方式的同时,大胆探索实施新的投融资方式,大力推进国有资本、集体资本和非公有资本交叉持股、多元持股、相互融合,健全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特别是对民间投资进入公共建设项目,要作为改革重点,突出以市场化为方向,分类推动民间资本参与公共建设。对经营性领域,以市场化运营为主;对回报较高的准经营性领域,大力推行特许经营;对收益不高的准经营性领域,通过政府补贴吸引民资;对纯公益性领域,推动政府购买服务。在严格招投标、科学管控风险、兼顾各方利益的基础上,大力推行多种积极有效的合作模式,比如BT(建设-移交)、BOT(建设-经营-移交)、TOT(移交-经营-移交)、PPP(公共私营合作制)、基金投入、股权融资、资产证券化等,不断扩大民间投资的项目建设领域。要深化土地制度改革,着力盘活存量土地,合理开发低丘缓坡未利用土地,以及部分不宜农业耕作、养殖的低效土地等,探索试点区域合作“飞地经济”模式,加快建立城乡统一的建设用地市场,保证项目建设用地需求。

五要优化环境抓项目。要强化组织领导,狠抓工作落实,发扬钉钉子的精神抓项目,各个领域的项目都要落实到具体的责任领导、责任部门和责任个人,每一个项目都要有专人负责,明确责任分工,强化部门合作,加强督查考核,确保各个项目扎实有序推进。要加强要素保障,项目建设所需资金、土地、用工、能源等都要有着落,不能因为缺钱、缺地、缺人、缺电等因素影响建设进度。要优化发展环境,把开展第二批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与推进项目建设有机结合起来,着力反对项目建设方面的“四风”问题,以好的作风、铁的纪律和硬的措施优化项目建设环境,对影响湖南项目建设的行为“零容忍”,敢于“鸣枪亮剑”,敢于“动真碰硬”,发现问题决不姑息,坚决查处。要加强新闻宣传,密切关注项目建设情况,广泛宣传发动和跟踪报道,在全省上下营造议项目、谋项目、上项目、抓项目的良好氛围。

下载深圳市人民政府关于保持我市工业生产持续健康发展若干措施的通知word格式文档
下载深圳市人民政府关于保持我市工业生产持续健康发展若干措施的通知.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