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与人才

时间:2019-05-12 08:09:34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教育与人才》,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教育与人才》。

第一篇:教育与人才

教育与人才

从古至今,名仕辈出。何谓人才?可以说,符合时代特点之人皆为人才:远古时期,会打猎、会种地就是人才;战国时期,能带兵打仗就是人才;唐宋时期,善舞文弄墨的就是人才;民国时期,有理想有抱负的就是人才;解放初期,吃苦耐劳的就是人才。当今这个时代,又需要什么类型的人才呢?

首先,当今社会所需的人才是有内涵、有深度、有品质的人。而恰恰不是“金于其外,败絮其中”的表面人物,应该正如贾平凹先生的《丑石》里的那块丑石一样,不被物欲横流的社会所同化,而注重于彰显自己的内在品德和个人修养,有着“众人皆躁我独静”思想境界的高尚人士。

其次,当今社会需要全面型人才——这也是我国人才欠缺的关键。学习固然重要,但并不意味着全部。一个只会读书写字的人在当今这个高度现代化的世界上是站不住脚的。没有博闻、没有动手能力、没有特长,这样的“三无”产品又怎么能够“销售”?跨领域的合作重要性正在愈渐趋于成熟完善,也显得尤为重要。没有一定的课外知识储备,是无以应对的。

我们再来论一论如何培养人才?

当今社会中的“伯乐”不是领导、不是老师,而是教育体制与方法。举个例子来说,美国的中小学在于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独立意识,以参加各种社交活动中去体味人生,发掘自己的潜能。而到了大学,则是“宽进严出”,这正与中国的某些大学中的“严进宽出”相悖。无疑,中国的许多学生就是在这一环上远远落后于欧美诸国的。只有做到优势互补,提倡个性化理念教学,才能真正改变中国教育的现状。

总而言之,当今社会的人才培养需要从基础教育抓起,从理论联系实际做起。我想,有了这种对教育不断探索发现,终会筑就出像爱因斯坦、牛顿这样的伟人,从而实现我国伟大复兴的强国梦!

实验中学八年五班戴致鹏

第二篇:人才与教育

人才与教育:实现“十二五”规划的关键

要全面实现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目标,需要方方面面的努力和各种条件的有力支撑。其中,关键靠人才,基础在教育。

人类文明发展的进程表明,人才是推动社会进步的重要力量,人才兴则民族兴,人才强则国家强,有了人才就能创造人间奇迹。在知识更新速度日益加快、世界范围的综合国力竞争越来越依靠于国民素质的提升、知识经济日益成为提高各国国际竞争力的重要因素的今天,人才已经成为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第一战略资源。

国以才立,政以才治,业以才兴。人才是事业发展最可宝贵的财富,也是我们实现“十二五”规划目标的关键。完成“十二五”规划提出的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要靠人才;促进经济增长向依靠消费、投资、出口协调拉动转变,向依靠第一、第二、第三产业协同带动转变,也需要大批掌握核心技术、能够对传统产业进行改造升级、懂得现代经营管理的高级人才。有关部门研究认为,目前绝大部分发达国家的第三产业所占比重在70%左右,而大部分发展中国家在50%左右。我国的第三产业比重,长期徘徊在30%-40%之间,而且多以商业餐饮、交通运输等传统服务业为主。要改变我们的这种经济结构,需要大力扶持和发展以金融、物流、信息、研发、工业设计、商务、节能环保等新兴产业为主的现代服务业。为此,需要有大批掌握核心技术的科学家和工程师、大批掌握互联网等现代信息技术和懂得经营管理的高级专门人才。只有储备并不断培养出这些人才,我们才能把经济发展转变到主要依靠技术进步而不是资源消耗上来。

完成“十二五”规划提出的加快建设创新型国家的任务,也要靠人才。有关研究认为,跨入创新型国家行列,至少应具备这样几个条件:一是创新投入高,国家的研发投人占GDP的比例一般在2%以上;二是科技进步贡献率达70%以上;三是自主创新能力强,能培养和汇聚大批创新型人才,并且国家的对外技术依存度指标在30%以下;四是创新产出高。这四个条件汇聚起来,就是要有掌握发明创造的高科技创新人才。目前,世界上公认的20个左右的创新型国家所拥有的发明专利数量已占世界总数的99%。这些创新型科技人才是新知识的创造者、新技术的发明者、新学科的创建者,是科技新突破、发展新途径的引领者和开拓者。当今世界,人才的争夺越来越激烈,一些国家和知名企业,都在想方设法培养和引进创新型的尖端人才,大力加强科技创新人力资源建设。“千军易得,一将难求”。科技创新人才,尤其是国际一流的科技尖子人才、国际级科学大师、科技领军人物,可以带出高水平的创新型科技人才和团队,可以创造世界领先的重大科技成就,可以催生出具有强大竞争力的企业和产业。建设创新型国家,需要宏大的创新型人才队伍。培养、吸引、凝聚和用好人才特别是创新型人才,是建设创新型国家的时代要求。

完成“十二五”规划提出的各项任务,要靠人才。目前,我国现代化建设已进入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市场化、国际化的快速发展阶段,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以及生态文明建设正在全面推进,人口、资源、环境压力日益加大,各类人才的需求也更加凸显。无论是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建设创新型国家,还是“十二五”规划提出的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以及加快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提高生态文明、推动文化繁荣和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等,都迫切需要人才。据初步测算,目前我国35岁以下的农村富余劳动力近2亿人,并以每年1300万人的速度递增,但其中接受过职业教育和技能培训的不足10%。可以看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急缺的是人才。“功以才成,业由才广”。实现“十二五”规划提出的其他目标,也急需大批各类的高素质人才。

人才培养,基础在教育。在科技日新月异、知识创新迅速发展的当代社会,教育在经济社会发展中更具有基础性、先导性、全局性作用。教育决定着国民素质的高低,无论是科学技术进步还是实现各项事业的发展,都要以国民素质的提高和人才的储备为前提。教育兴、人才兴,也才有经济兴和国力兴。正是由于教育在各国的发展中承担着培养和输送人才的重要使命,所以自20世纪以来,世界各国都把发展教育尤其是高等教育放在十分重要的位置,使教育成为各国实现赶超的强大推进器。

党的十六大以来,我国全面落实科教兴国战略和人才强国战略,实现了九年义务教育的全面普及、高等教育的大众化及职业教育的快速发展,使15岁以上人口平均受教育年限超过9.5年,新增劳动力平均受教育年限接近12.4年。目前,我国具有高等教育文化程度的人口已达8200万,实现了从人口大国向人力资源大国的转变。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快速增长的一个重要因素,就是得益于这些年来我国教育发展向各行各业培养和输送了一批批高素质的劳动者和各类优秀专门人才。

强国需先强教,只有一流的教育,才能培养出一流的人才和建设起一流的国家。实现“十二五”规划目标,需要稳步提升全民受教育程度,不断提高全民族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健康素质;需要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向依靠科技进步、劳动者素质提高、管理创新转变;需要数以亿计的高素质劳动者、数以千万计的专门人才和一大批拔尖创新人才奠定坚实的科技和人力资源基础。而这些,都需要依靠优先发展教育来进行。

落实“十二五”规划,就要坚持教育优先发展和人才优先发展战略,加快建设教育强国和人力资源强国,才能为完成“十二五”规划的各项任务提供人才保证和智力支持。

坚持教育优先发展,就要按胡锦涛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上的讲话要求,全面贯彻落实《国家中长期教育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坚持育人为本,以改革创新为动力,以促进公平为重点,以提高质量为核心,切实做到“五个必须”,即必须把优先发展教育作为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要求,切实保证经济社会发展规划优先安排教育发展、财政资金优先保障教育投入、公共资源优先满足教育和人力资源开发需要,大幅度增加教育投入,确保2012年实现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支出占国内生产总值的4%,并保持稳定增长。必须坚持以人为本,把全面实施素质教育作为教育改革和发展的战略主题,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切实解决好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的重大问题。必须坚持改革创新,加快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步伐,进一步消除制约教育发展和创新的体制机制障碍,形成有利于科学发展的教育体制机制。必须促进教育公平,坚持教育的公益性和普惠性,把促进公平作为国家基本教育政策,着力促进公共教育资源配置公平,加快缩小城乡、区域教育发展差距,推动教育公平不断迈上新台阶。必须重视教育质量,把提高质量作为教育改革和发展的核心任务,树立以提高质量为核心的教育发展观。强调这五个“必须”,就是要着力解决上学难、素质教育推进困难和创新型人才紧缺等问题,坚持教育优先发展。

坚持人才优先发展,就要按照胡锦涛总书记在全国人才工作会议上的讲话要求,坚持服务发展、人才优先、以用为本、创新机制、高端引领、整体开发的指导方针。要紧紧围绕党和国家工作大局,把服务科学发展作为人才工作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实现2020年培养出结构优化、布局合理、素质优良的人才队伍、人才竞争比较优势和进入世界人才强国目标打下基础。同时,要全面贯彻落实《国家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提出的实行人才投资优先、人才资源能力建设、人才结构调整、造就高素质的人才队伍、大力吸引海外高层次人才,以及加快人才工作的法制建设和党对人才工作的领导等。

建设人才强国,目前应重点做好以下四方面工作:第一,确立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的观念。坚持人才资源优先开发、人才结构优先调整、人才投资优先保证、人才制度优先创新,加大人才培养的力度,创新人才培养的模式,提高人才培养的质量,大幅度提升各类人才的整体素质。第二,坚持人才结构优先调整,根据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大力推进人才结构战略性调整,促进人才结构与经济社会发展相协调,特别是充分发挥市场在人才资源配置中的作用,改善人才发展的宏观调控,谋划和率先调整人才专业素质结构、层级结构、分布结构,以适应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产业结构升级及区域协调发展的要求。第三,树立人才投入是效益最好投入的观念。健全政府、用人单位、个人和社会的人才发展投入机制,加大对人才发展投入力度,促进人才优先发展。第四,完善人才管理体制机制和人才培养模式,实现各类人才协调发展。坚持高端引领,培养一批善于治国理政的领导人才、一批管理水平高和市场开拓能力强的优秀企业家、一批世界级水平的科学家和工程师及哲学社会科学专家等。(编辑:南方网林湄)

第三篇:物流人才的培养与教育

物流人才的培养与教育

2006-12-26 10:32:57

古代《管子·权修》里说:“一年之计,莫如树谷;十年之计,莫如树木;终身之计,莫如树人。”意思是种粮食是为当年打算的,种树是为十年后打算的,培育人才是为长远的将来打算的。比喻培养人才是长久之计,也表示培养人才必须提前准备。古人明白的道理,现代社会的人们自然更清楚。本讲主要谈物流人才的培养与教育。

一、物流人才培养教育的紧迫性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就是说,培养出一个人才,不是一朝一夕的事,而要提前打算,从长计议,“临时抱佛脚”是不行的。目前我国拥有国际权威认证机构颁发的物流专业管理资格证书的职业经理人不足百人,物流相关专业毕业生不足10万人,而我国目前急需的专业物流人才至少50万人,2010年以后,至少也需二三十万物流高级人才。

2002年,当许多城市把物流作为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急于上大型物流项目时却突然发现,能真正胜任的高级物流专业人才实在太少了。既懂物流理论,又有实践经验;既能进行物流管理,又具有一定物流技术专长;既具备现代经济头脑,又善于开拓进取的复合型人才难以寻觅。物流综合管理、物流规划设计、物流系统操作人才,城市物流解决方案、第三方物流流程再造、供应链物流结构分析人才以及能把储存、运输、装卸搬运、包装、货代、通关、金融、保险、电子商务等项工作融合到现代物流中去的人才,更是大浪淘金。我国加入WTO后的第一年,物流人才匮乏的矛盾愈发凸现,不仅国内企业招聘物流人才困难,外商投资企业和外国驻华机构招聘物流人才也很难。2002年各大城市的人才招聘会上,物流人才成为企业争夺的热点,有的企业开出30万人民币年薪的高价招聘物流经理;在某城市的一次人才招聘会上,招聘本科以上学历、精通英语、有一定实践经验的物流管理人员,在进场的40 000人中,符合应聘条件的不足百人;某高校在社会上招聘物流讲师,700个应聘者中,只有一人从事过与物流有关的工作。目前,政府机关、行业团体、科研单位急需物流专业人才;制造企业、加工企业、物流专业企业、第三方物流企业、商业零售企业、外贸进出口企业、外商投资企业、邮政快递企业、通讯企业、IT企业等也急需物流专业人才。物流人才紧缺现象,不仅反应出我国物流业蓬勃发展的态势,也明显地提示我们培养物流人才教育工作的紧迫性。因此,为了尽快疏通这一制约物流业发展的“瓶颈”,重视物流人才培养教育,加大这项工作的力度,十分必要。

二、我国物流人才培养教育的形式与做法

人才培养教育一般可分为学历教育与非学历教育两类。学历教育是在学校里学习基础知识、理论和实践方法,侧重基础性和知识性;非学历教育一般由社会团体、研究及企事业单位、咨询机构承担,以培训、讲座、研修等形式进行。学历教育面向在校生,主要是完成学业,学习课程系统性较强,学习时间较长;非学历教育面向在职人员,侧重人员的培养训练,重点放在专业技术水平的提高以及职业资格认证、职级晋升等。

1、学历教育

1980年,北京经济学院王之泰教授第一个把物流概念带入大学课堂;1984年,北方交通大学材料技术供应专业改为物资管理专业,同年,全国第一个把硕士培养方向改为物流管理工程方向;1985年,北京科技大学吴清一教授、社科院数量与技术经济研究所吴润涛研究员开始辅导物流研究生;1993年,国家教委新修订的大学本科专业目录,将“仓储运输管理”等专业改为“物流管理”专业。北京工商大学设立“物流管理”专业,北京科技大学设立“物流工程”专业,北京物资学院、北方交通大学、郑州工程学院、华中科技大学等陆续开办“物流管理”专业,培养本科、硕士、博士生;1998年,教育部第四次修改本科专业目录,将500多个专业压缩到不足250个,“物流管理”专业被并到“市场营销”专业中去;2001年4月,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成立后,会长陆江、常务副会长丁俊发十分关注此事,同年8月,该联合会在华中科技大学组织召开了“首届全国高校物流教学研讨会”,并向教育部提交了“恢复物流管理专业的建议”。教育部很快就批准北京物资学院、西南交通大学设立物流管理专业,北方交通大学、北京工商大学、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后勤学院也分别向教育部、解放军总后勤部申请设立物流管理专业;2002年,已有北方交通大学、北京工商大学、北京物

资学院、同济大学、上海财经大学、西南交通大学、大连海事大学、武汉理工大学、哈尔滨商业大学、长安大学、四川工业学院、中山大学岭南学院等40所高校招收物流管理专业本科生。大约有60所重点高校招收物流管理、物流工程、供应链管理或相关方向的博士、硕士研究生。一些重点高校的MBA、EMBA培养计划中也增加了物流管理方向教学课程。

2002年8月,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又在大连海事大学组织召开了“第二届全国高校物流教学研讨会”,参会高校达40多所,比第一届会议增加了25%,说明高校对物流人才教育的极大关注和高涨热情。2002年11月,教育部在北方交通大学举办了“全国高校物流管理专业教学与课程建设培训班”,参加培训班的有200多所大专院校,教师人数达300多名。目前,又有许多院校,包括中等专业学校,都在新增或准备新设物流专业课程,全国已出现了热气腾腾的物流教育新局面。据北京工商大学商学院教授、我国著名物流学者何明珂和清华大学经管学院教授李飞估计,2002年我国物流本科生人数有2000人,硕士研究生500人,博士研究生100人,加上专科和高职学生400人,合计约有3000人规模。正规物流课程教育(以讲课一门或一门以上2学分物流专业课程为标准)的在校生规模已达到10 000人左右。

2、非学历教育

这里讲的非学历教育,主要指的是物流职业教育。由于近几年物流“热”持续升温,物流业蓬勃发展导致对物流人才的迫切需求,各企业用人单位求贤若渴。由于物流人才严重缺乏,在目前我国高校毕业生普遍就业求职难的情况下,2002年却出现了一些高校三年级的物流专业在校生被预订一空的现象。据权威人士讲,我国企业有1 000万家,真正利用现代物流管理方法的企业还不到10 000家。北京有物流企业15~20万家,有20万左右的物流人才缺口,而一个高校每年的物流专业毕业生仅有几百名,离实际需求相差太远。所以从2001年起,社会办学、各种企事业单位开办的长、短期物流培训班、讲座如火如荼,越办越“火”。这些物流职业教育,有的面向高层次物流管理决策者或综合规划设计高职人员,有的面向企业部门经理,也有的面向现场作业管理人员。在培训内容方面,有侧重第三方物流的,有侧重物流园区、配送中心的,有侧重企业内部物流管理的,也有侧重运输、保管、包装、装卸搬运、流通加工、配送及信息处理等各物流环节的,还有侧重供应链和物流成本的。各类培

训活动的组织者,有的是国家级学会、协会、联合会、研究会等社会团体,有的是正规高校或职业中专,有的是有一定名望的研究院、所或杂志社等媒体,也有的是顾问咨询机构。人们已明显地感觉到物流教育正越来越被重视。

国家级物流行业团体,如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中国仓储协会、中国交通运输协会、中国机械工程学会、中国交通企业协会、中国物资储运协会、中国公路学会、中国铁道学会、中国船东协会、中国港口协会、中国民用航空协会、中国国际货运代理协会、中国船舶代理协会等都在以不同的方式培训物流专业人才。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常务副会长丁俊发多次呼吁“加快启动物流人才教育工程”。他认为21世纪是我国物流业大发展的时期,对人才的需求非常迫切,要把物流人才培养和教育作为一个工程项目来抓。要从学历教育、继续教育和岗位培训三个方面制订物流人才培养计划。他还建议建立多层次物流高等教育体系,强化物流职业教育,加强物流师资与教材建设,物流人才培养教育要产、学、研相结合。2002年,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中国仓储协会和中国交通运输协会等国家级行业协会纷纷启动物流证书培训工程。国家劳动与社会保障部已于2003年1月正式颁布实施《物流师国家职业标准》,并委托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编写培训教程。该标准规定,物流师国家职业标准分为助理物流师、物流师和高级物流师三个等级。

各地开办各种物流培训班的做法各具特色,一般都请知名教授、专家和企业决策者授课,大学和研究所以及外国专家备受青睐。有些网站也在开办物流课程,企业请专家教授开办讲座或举行报告会的做法也屡见不鲜。

三、国外物流人才培养教育简况?

在物流成为“21世纪最大的行业”的新经济形势下,国外的物流专业人才享有很高地位和待遇,物流职业再也不是过去传统的概念。根据《2001年中国物流发展报告》记载,美国奥尔良州立大学主持的一项为期20年的物流职业类型调查,统计了物流管理者的受教育程度情况,大约92%的被调查者有学士学位,41%的被调查者有硕士学位,22%的被调查者有正式从业资格证书。国外高等院校从20世纪70年代陆续开展物流教育,已形成了一套比较完整的教育培训体系,有全面系统的教学资料和规定程序。据美国物流管理协议会的资料,1997年,美国、欧洲、亚洲国家和地区合计有180多所高校开展物流教学。2000年5月,欧洲物流协会在雅典召开的“2000年物流教育工作者会议”上,欧盟各国物流专家发布了对欧洲物流教育的调查结果,欧洲当时已有87所大学开设物流课程,其中约1/3有物流管理或供应链管理本科专业培养方案。英国的克兰菲尔德商学院、卡迪夫商学院、法国的波尔多商学院、德国的科隆大学、多德蒙特大学、意大利的波哥尼大学、瑞典的斯德哥尔摩经济学院、丹麦的哥本哈根商学院、荷兰的鹿特丹伊拉兹马斯大学、希腊的雅典潘廷大学等都在开展世界顶级的物流研究。美国约有50所大学开设有物流管理或供应链管理专业课程。著名的美国哈佛大学、宾夕法尼亚沃顿商学院、麻省理工学院斯隆管理学院、迈哈密大学等高校都十分重视物流人才培养教育。日本早稻田大学、流通经济大学等也设有物流管理专业。日本的一些大型物流企业,如日本通运、山九株式会社等都非常重视物流人才教育,并为我国提供过物流人才培训机会。日本最权威的物流团体——社团法人日本物流系统协会,从上世纪70年代起就开办“物流管理士”、“国际物流管理士”等资格培训班、研修班,三十多年来,规模越办越大,参加的人越来越多。培训突出实用性、多样性、灵活性,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课堂教学与现场考察兼顾,脱产培训与不脱产培训并举,结业后发给资格证书,对学员实际工作很有帮助,非常受学员欢迎。

四、当前我国物流人才培养教育应注意的问题

目前,各部门、各行业、各企事业单位都重视物流人才培养和教育。争相办学,广开渠道是好事,但是也出现了一些不良倾向,需要及时纠正,以确保我国物流人才培养教育健康有序发展。

1、物流人才培养教育单位资格审定

因为物流本身还是一个不断发展中的边缘科学,国际上尚没有对物流学作出统一标准界定,美国、德国、日本等各发达国家之间,在物流的学术研究方面还有若干分歧;我国引进物流概念不仅时间短,渠道也大相径庭。所以,国家应联合相关行业团体,研究制定一个物

流人才培养教育标准,根据这个标准筛选一些大专院校、团体、研究单位作为物流人才培养教育的指定单位,统一管理、统一布置、统一课程、统一考试标准。凡不具备物流人才培养教育资格的单位一律不准办学。这样,既可保证教学的质量,又可避免一哄而上,恶性竞争,搅乱市场。

2、加强物流专业教材建设

教材是教学的基础,全国应该统一。可是现在我国使用的物流教材版本很多,有美国式、日本式、英国式、德国式,五花八门,很不正规。而且相互间还存在矛盾,有些教材本身有严重的观点错误;有些教材内容与物流“风马牛不相及”;也有些培训课程标新立异,独出心裁。物流人才培养教育如初始阶段就各行其事,杂乱无章,以后就更难以规范。国家权威机关应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研究编写标准教学大纲和标准教材,全国统一使用。这种教材要准确、适用、专业,理论与实际结合,既吸收国外精华,又符合我国国情。

3、物流人才培养要有计划、分层次

人才培养是百年大计,物流人才培养不仅是为了满足目前需要,还要兼顾长远利益。国家应统筹规划,有计划,有步骤地抓好这项工作。搞规划是一种战略措施,一定要根据我国的经济发展和世界政治经济前景等情况对物流的发展进行分析预测,再根据分析预测结果制订物流人才培养教育计划。只有有计划地推进我国的物流人才培养,才能避免短期行为,少走弯路。同时物流人才的培养,应该分层次地进行。学历教育有专科生、本科生、硕士生和博士生之分,非学历教育也应分高、中、低层次。还应按照培训对象划分业务种类。这样,学员可各得其所,事半功倍,较快适应客观实际的需要。

第四篇:创新型人才与教育创新

创新型人才与教育创新

浙江大学教育学院常务副院长,教授 徐小洲

(根据录音整理,未经本人审阅)

今天我来到这个会场,和大家共同探讨什么是教育界的责任,我们肩负的使命是什么

近60年来,我们的教育获得了很大的发展,这些发展让我们沉浸在喜悦当中.确然,有很多成就值得我们去继承,但今天我要说的是,我们的未来还面临着一些挑战,我们的教育发展还存在很多问题.在引入到这个话题的时候,我想到一个对大家来说都非常熟悉的人,其非常有社会责任感,对推动社会发展也做出了重要贡献,他就是被称为“中国导弹之父”的钱学森.媒体上曾报道过他的重要讲话,也比较系统的阐述过他的教育看法.钱学森曾说:“党和国家都很重视科技创新问题,投了不少钱搞什么”创新工程“,”创新计划“等等,这是必要的.但我觉得更重要的是要具有创新思想的人才”.他还接着说“中国还没有一所大学能够按照培养科学技术发明创造人才的模式去办学,都是些人云亦云,一般化的,没有自己独特的创新东西,受封建思想的影响,一直是这个样子.我看,这是中国当前的一个很大问题.”这里,他说的是大学.同志们,放眼望去,我们的中小学,整个教育系统有没有这个问题 我们有没有考虑过社会需要什么样的人才 作为教育者,我们应该担当什么样的责任

下面,我围绕三个方面,来谈一下对这个问题的认识.一,时代诉求与素质教育核心

(一)国际创新竞争的时代

这是一个什么样的时代 教育者承担的是什么责任 教育工作者应该做一些什么 这是一个国际竞争的时代,创新能力是国际核心竞争力.中华民族要走向辉煌,就必须注重人才,注重创新.世界上大多数国家都是创新型国家,大势所趋,中国也必须走创新型国家的道路,我们国家希望能够在2010年建成创新型国家.但是,我们也要看到,中国和世界强国还是有差距的.国庆刚演习过,演戏上我们通过各种科技力量的展示,展现了我们的这六十年的发展成果,我们发展很快,对此也很自豪,但是我们在这些关键性的军事技术上和美国等国家存在巨大的差距.对具体有多少差距,说法不同,有人说差距15年,有人说差距30年.30年是什么

概念 你可以想像30年的差距有多久吗 简单地说,就是刚改革开放初期和现在的概念,我们甚至可以体会到30年翻天覆地的变化与差距.我们很看好我们的科学技术,我们科学产量占世界的4.3%,人口占1/10.建国60年来,大家都很高兴中国的经济发展,但我们的技术大多是靠引进对外技术,依靠率达到50%,美国的对外技术依靠率只有5%.2008年,美国有一个全球综合国力的排名,中国排到第4位.大家可以看一下,中国经济总体排在第3位,而教育是排在第10位.再看一下具体的数字可以发现,中国的人均GDP是2400元,再看美国,看看日本,看看德国,我们与他们的差距很大.美国的面积和中国差不多,GDP是大陆的3.4倍,日本地域面积相当于中国的云南,但是他的人均GDP是中国的14倍.中国现在的科技实力相当于美国的20%,教育实力相当于美国12%.这就是我们现在面临的任务,这就是教育者要去弥补这个差距的责任.60年了,我们重大的科技原创只有十几项,美国是几千项,很多技术原创几乎是零,这里有很多数据,比如,研发投入占GDP总量上,国际公认为2%,美国,日本的为2.2%,韩国为2.4%,中国仅为1.4%;在对外技术的依存度上,国际公认为20%,美日为2%,中国为50%.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工业总产值比重上,发达国家为40%,中国仅为8%;SCI平均每篇论文被引用率世界平均值为9.56,中国为4.6;在科技成果转化率上,发达国家为45%,中国仅为15%.所有这些都可以说明这个问题,差距非常大.在军事力量方面,中国仅为美国的5%.中国在轨卫星一共20颗,且中国官方一直声称都是民用卫星,最多也就是军民两用.美国的卫星数量超过400颗,占世界卫星总量的一半以上,军用卫星超过100颗;空军上,中国仅为美国的20%.中国空军22万人,各型作战飞机3000余架,直升机250架,600座地对空中程导弹发射装置,2000门高炮.美国空军38.26万人,配备预警机52架,战斗机2674架,战略轰炸机174架,侦察机57架,运输机846架,加油机607架,教练机1225架,直升机220架.另外,美国民用直升机在1万架以上;海军上,中国仅为美国的15%.中国海军30万人,配备74艘主战舰艇,55艘柴电潜艇,6艘核潜艇,55艘中型和重型两栖攻击舰.美国海军57万人,配备潜艇95艘,航空母舰12艘,导弹巡洋舰30艘,导弹驱逐舰57艘等.这就是我们跟美国的差距.我们都有一个耳熟能详的话“落后就会挨打”.放到现在依然是至理名言.中国的南沙群岛几十个,这么多的岛屿,归属权是属于中国的,但是,现在中国大陆占8个,台湾1个,加起来是9个,但是别的国家占的数量相当的多,越南占领了28个,菲律宾占领了7个,马来西亚占领了3个,印尼占领2个,文莱占领1个.大家可以想想,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现象 是因为我们还不够强大,我们的科技实力还不够威慑,而我们这个民族的责任要靠谁来承担

(二)未来创新的责任在教育

2003年的时候,有个统计,每万人中研发人员的数量.结果显示,中国研发人员是15个,法国是127个,韩国是81个,德国是122个.未来的责任在哪里 在于我们的教育.我们要把这个数据拉近,回头再看看我们的教育,我们可以自问,按照目前这种教育状况,能够给未来带来多大的竞争优势,如果我们的教育不革新,不改革,按照这个样子,大家想想看,能敢超这些发达国家吗

(三)素质教育的核心是创新素质

我们讲素质教育讲了多年,大家都在讲,素质教育到底应该抓什么 我认为,重要的方向是要培养创新型人才.这里所说的创新型人才并没有说把经济都放在知识和能力上,我要说的主要是人才.人是有人性的,还要有才华,这才叫“人才”.在教育下一代的时候,我们要知道,仅仅做好人是不够的,还要做创新型人才.创新能力是多维的,创新型人才是多元化,不是让少数人上少数的重点大学.教育的使命是什么呢 有一句话说“不让一个人落后”.二,创新型人才及其基本素质

(一)创新力与创新型人才

创新力具有多维性,创新型人才不是宝塔尖.几十年以前,美国有个著名的科学家,心理学家吉尔福特(Guilford,1897-1987)早于1950年就发表了著名演说“创造力”.他基于因素分析法提出,“人人都有创造力”,只是在表现方式或创造力等级方面并不相同.也就是说创造力不仅在少数的人身上,创造是多维度的,只是每一个人的创造力等级不一样.美国著名心理学家,耶鲁大学心理系斯腾伯格(Robert J.Sternberg,1949-)教授提出创造力 “三侧面模型”.他认为,创造力由三个既相互独立又相互联系得侧面构成:智力,智力风格与人格特征,每个侧面又包含更多的子因素.这三种维度相互结合的过程,成分,方面以及各维度所起的作用等有所区别,呈现出创造力的复杂多样.(二)创新型人才基本素质

创新是非常复杂的,就科学技术创新人才培养的问题,在不同的系统,始终是不一样的.一个创新型人才的基本素质是什么 创新型人才包括四方面基本素质:思想品德,科学知识素质,综合能力素质,身体和心理素质.具体可以细化到管理能力和学习能力,拓展能力,良好的体魄,健康的心理等180个因素,概括地说,就是,创新型人才因素是多维的.从这里我们也可以知道,创新力这些因素里与知识有关的占了多少 我们的普通教育有多少跟这些有关

三,基于创新素质培养的教育创新

(一)基础教育是创新力培养的关键期

美国创新教育家,心理学家托兰斯(Torrance,1962-)在美国明尼苏达州对小学一年级学生至成人开展大规模创造性思维测验.测验表明,儿童至成人的创造性思维发展呈犬齿形曲线:小学一至三年级呈直线上升状态;四年级下跌;五年级又回升;六年级至初一第二次下降.初一到高二或高三又持续上升.高二或高三以后,青少年的创造力基本保持不变,甚至有下降趋势.后来又通过调查发现,创造型学生行为特征包括:好奇心,不断地提问;思维和行动的独创性;思维和行动的独立性,个人主义;想象力丰富,喜欢叙述;不随大流,不过分依赖集体的意志;主意多,喜欢搞试验;顽强,坚韧,喜欢虚构,富于幻想.而且通过调查,显示:基础教育是创新力培养的关键期.基于上面的认识,创新素质培养是教育创新的问题,基础教育是创新与培养的关键事情.创造性的培养不一定是学校的责任,但创造性培养的基础在教育者的身上.(二)教育创新的基本策略

我向来反对过早的教育,人的成长是有阶段性的,并不是越早越好,知识不是学得越多越好,是吸收得越多越好.有人说,中国的中小学质量是最好的,读中小学应该在中国.正确地说法应该是,中国的中小学培养学生的考试制度是最好的,但考试分数高是衡量质量的标准吗 我们要培养的是人才,最后发现,美国的学生创造力非常高.到底,我们该重视什么问题呢 有很多实验表明,好奇心,独特性,独立性,不随大流,主意很多,喜欢冒险,富于想象,这些素质都是创新力培养的重要组成部分.那么作为教育者,创新教育应该怎么搞 我们需要哪些创新教育策略呢 具有创造性思维的特点是什么 这里我有几点策略建议:

1.培养创新型教师.创新型教师应能够理解创新力,掌握创新教学方法和技能,能够形成师生创新团队.作为一个创新型的教师有几个基本的要求,首先理解创新能力,国外有很多的实例,创新型的教师基本要求是教师要理解创新,其次是要善于创新,不理解创新怎么搞创新教育,自己没有创新思维,怎样搞创新型教育.我一直有个梦想,希望中国创新型教师,都来自于最好的大学.创新型意识教师,是一个互相学习的团体,不仅是由教师制定教学内容,我们要做合作教学,我们要做互相探求的团队.2.创新教学.要做到“三要”,“三不要”.即,要自主学习,鼓励探究,重视个性;不唯教材,不唯分数,不唯考试.很多人都不了解自己的学生是怎么学习的.就创新教育学来说,要提出“三要,三不要”:一要让孩子自己学习,培养孩子的主动性,在学习中成为主人翁,不是被动的,接受式的;二要鼓励学生开展研究型的学习,鼓励学生多问问题.中国教育非常大的问题是“没有问题”,这很可怕.在国外的研讨会里,我跑了很多国家,最后的问题非常多,要从小养成探究的个性.三要重视个性.3.打造着眼于创新素质培养的整体环境.即通过形成崇尚创新的社会氛围,制订与完善鼓励创新的教育政策,建立基于创新素质培养的教育评价体系三个方面形成联动圈,共同缔造着眼于创新素质培养的整体环境.在当前社会当中,把目光盯住在考试,分数上,中国的教育是走不出怪圈的,培养不出创造力的人.但是不走出去,我们是不能和日本和美国竞争的,我们要把中国建设成一个有竞争的国家,我们一定要改革!我们应该鼓励创新,全力打造成从小创新的社会环境氛围.政府应该制定和完善鼓励政策,建立基于创新素质培养的教育评价体系.不要以为拿到最好的考分,进最好的大学就是最好的学生.最后依旧用我心目中值得我敬畏的科学家——钱老的话做结束语,即“所谓优秀的学生,就是要有创新,没有创新死记硬背,考试成绩再好也不是优秀的学生”.这是我们教育应具有的衡量标准与理念.我非常希望我们大家用生命哺育一代又一代的灵魂,希望我们所有的教育者,携起手共同托起中华民族未来的太阳.

第五篇:教育人才工作总结

教育人才工作总结

一、加强对人才工作的领导,努力优化人才工作基础与人才工作环境

1.认真贯彻落实人才工作有关会议的精神和人才规划,结合全国教育工作会议精神,及时研究人才工作,制定人才工作目标任务。

2.重视优秀人才服务工作。及时帮助协调解决优秀人才的后顾之忧。召开优秀人才座谈会,认真听取他们的意见和建议。关注优秀人才的身心健康。

3.做好面向社会认定教师资格工作,为优秀人才进入教师队伍做好基础性工作。

4.及时开展教育人才队伍现状调研。

5.建立人才信息库

二、不断完善教育人才管理制度,及时做好教师补充和调配工作。

1.继续做好学校教师缺员补充工作,制订中小学教师补充计划,并配合人事部门做好公开招聘教师工作;通过“特岗教师”招聘,将专业教师安置到农村中小学;招聘教育部直属师范大学师范生,充实到县城学校任教。通过引进优秀毕业生,带动全县教师队伍素质的整体提高。

2.根据《吉林省乡村教师支持计划(2015-2020)》(吉政办发[2015]71号)要求,经过调研,制定《乡村教师支持计划实施方案》,做好教师交流调配工作,促进师资资源合理均衡配置。

3.改善校长考核和中层干部选拔任用制度,择优选聘。

4.做好教师专业技术职务评审工作,强化职称评审在促进教师专业化成长方面的杠杆与导向作用。

5.做好城镇教师到农村或薄弱学校支教工作,带动学校整体教师素质的提高,促进教育均衡发展。

三、努力加强教育人才培训与培养工作,不断提高人才素质

1.举办各类教师培训,积极参加省、市组织的各项培训,做好“国培计划”的推荐和培训工作,提高教师素质。

2.开设受教师欢迎的教师继续教育培训课程,将农村教师培训需求作为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利用网络平台开展县级网络远程培训,提高培训效益。

3.通过远程信息教育、举办校长培训班、参加上级部门和市有关部门举办的培训班等多种方式,培训教育管理干部,提高教育管理队伍整体素质。

4、不断提高教学质量,提升高考、中考水平,抓好职业学校招生和教育教学工作,实现培养高层次人才和培养当地实用性人才两不误。

5.加强骨干教师队伍建设,对骨干教师、学科带头人实行目标管理,定期考核。组织骨干教师开展结对子、送课下乡活动,充分发挥各级骨干教师的传、帮、带作用、示范和辐射作用,以优秀的名师群体带动学校整个团队,充分激发广大教职工创先争优的进取精神,充分调动广大教职工教书育人的积极性,努力建设一支高素质的教师队伍。

四、开展主题教育实践活动,构建教师不断提高自身素质的长效机制

1.深入开展主题教育实践活动,进一步提高广大教师思想素质。

2.开展教学业务竞赛活动。着重通过开展教学基本功大赛、优质课评选等系列活动,着力提升教师业务素质。

3.积极做好有关优秀人才的推荐、评选、表彰和事迹宣传工作,营造有利于优秀教师脱颖而出的氛围。

五、大力发展职业教育中心专业技能的人才培养工作。

开设对口、适用专业(焊接、机械加工、数控、汽车维修和酒店管理等专业)。促进与企业的联合,建立合作关系。为学生到企业实习实训、就业等打下良好的基础。加大专业课教师的培养力度,安排教师参加省级、国家级培训,不断提高专业技能。

六、保障措施

1.建立相关制度,健全人才竞争机制和激励机制,落实人才工作相关措施,为各类人才在其位、尽其职、显其智、倾其力创造良好的内外环境。

2.广泛宣传人才工作政策,在人才的培养、引进、使用、激励等方面的政策、措施,利用系统活动宣传优秀人才的先进事迹,努力营造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的良好社会氛围。

下载教育与人才word格式文档
下载教育与人才.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教育培训与人才评价调研书面材料

    ××××发电股份有限公司××××发电厂 教育培训与人才评价调研书面材料 接到××××发电股份公司转发集团公司关于开展教育培训与人才评价调研工作的通知后,××××发电......

    8-6自考与复合型人才教育发展趋势

    自考与复合型人才发展趋势国务委员陈立志在第五届全国考委第一次会议上的讲话中提出:为适应继续教育和终生教育发展的需要,在办好自考学历教育的同时,应积极拓展非学历教育的证......

    企业与人才

    企业与人才 根据“人事处长的困惑”案例,我们小组进行了以下的分工: 材料的收集与整理部分:全体成员 Word制作部分:黄丽萍、周清泉、周湘盛 PPT制作部分:王力维、龙虹娟根据讨论,......

    人才与环境

    纵观世界各国的发展史,无不说明,经济的竞争就是科技的竞争,归根到底是人才的竞争,人才优势是真正的优势。而人才的竞争从现实意义上讲就是人才环境的竞争。近年来,从世界范围内的......

    人才与环境

    中国开启人才回流时代 顶尖人才流失却居世界首位人民日报:我国流失顶尖人才数居世界首位在过去三十多年里,中国通过改革开放而迅速崛起成为世界第二经济大国,其核心竞争力主要......

    最新2010.10.13教育人才工作经验材料

    以教师为本 靠人才强教市教育局党委 近年来,我市教育系统以人才队伍建设为根本,落实人才强市战略,坚持靠人才促质量提高,靠人才强教育发展,不断创新人才培养和开发机制,积极培养和......

    教育培训与农场人才管理工作总结供借鉴

    教育培训与农场人才管理工作总结供借鉴今年以来,为进一步加强我县农业人才队伍建设,我科室紧紧围绕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要求,认真扎实开展人才培育工作,积极倡导“学以致用、为民服......

    人才复制与教育高峰会主持稿(共5则)

    第八届亚洲美业学习型论坛 体育馆讲课篇主持稿 主持———————————————————————————————————————— 介绍嘉宾入场 12:00-12:50(音乐,4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