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情社会中的执行隐患及对策

时间:2019-05-12 08:03:18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人情社会中的执行隐患及对策》,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人情社会中的执行隐患及对策》。

第一篇:人情社会中的执行隐患及对策

“求真务实促发展”实践小分队 援权:论文网在线

在这次调查中我们发现,几乎90%以上的村民都披露“好经被念歪”的现象。丝毫没有人去怀疑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正确性,只是置疑落实的情况罢了。到底是什么原因让“好经”被“念歪”了呢?或许原因很多,而我们仅仅想从“人情”方面去探究一些原因,以求能找到突破“执行”瓶颈的对策!

长期以来,中国一直是个人情气氛很浓的国家,这种靠血缘伦理关系维持的社会,缺乏法理契约型社会的传统,因而轻法治重人情。一系列的法律法规在执行过程中,缺少深入贯彻的社会气氛,往往在人情面前大打折扣。从人际关系方面看,“重人情,讲面子”是中国人维系关系的一条准则,我们无法置疑它的优点,但往往人们处于自身利益的考虑,极易引发歪曲评价,他们评价的不是一个人有没有真正的办事能力,而是能不能“做人”,会不会“做人”,根本上说就是能不能“不得罪我”。因此,这种评价助长了“不得罪人”,“做老好人”的处事风格,形成了现在“讲人情”的社会风气。而作为一个社会性的人,又必然要受到这种社会风气和舆论的影响,这种影响会无情地把一个具有果断坚定性格的人放在错误的人情环境中加以考量,这种考量的压力很可能使人变得唯唯诺诺,凡事先考虑人情,这样一旦缺乏监督就无法保证执行的得力,甚至可能包庇萌佑,最终会监守自盗,酿成腐败!——这或许也应该算是腐败的一大社会根源吧!

另一方面,这一种社会风气常常带来一种错觉,反应在行为处事态度上,就是“要立身必须先织好人情网”。“熟人好说话,熟人好办事”这是当代人的一大口头禅,凡事不找关系就办不成,因而往往形成恶习,本来个人能做的事也千方百计找人情,助长了社会的依赖思想,使社会丧失活力。“宁愿钱受罪,不让人受罪”“一切向‘钱’看”,无形之中又给“权力寻租”提供了空间,滋生了腐败。同时也容易形成一种马太效应:有钱人,人情广好办事,所有问题托个关系便解决,即便解决不了的也大可“开后门亮红灯钻空子”;而对于广大弱势群众,人情窄难办事,甚至办不了事,许多急需解决的问题迟迟难以解决,因而就调查情况反应,群众怨声载道。许多基层问题被积压,矛盾日趋激化,群众忍气吞声,有苦难言,尤其是广大边远农村,至今仍然存在“当家不做主”的现象。这种权力不能真正有效地实现人民的利益,长此以往,社会将丧失公平,政党将失去信任,甚至引发执政危机。这样看来,人情问题真的是挡了执行的道。

有人说懂得人情的人才宜为官。姑且不论是对是错,从调查中反应,某某人的为官之路即可见一斑。有的人无才无德却屡屡高升,有的人尽职尽责却屡屡受挫,这种现象在基层的选举中造成“贿选”“送礼”,其情况极为恶劣。“好官得罪人”的现象也屡见不鲜。因此,这种陋习得不到根治,就不利于基层民主政治的发展,就不利于党风廉正建设的开展,更不利于全社会形成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的社会风尚。

诚如所言,中国是一个典型的人情社会,缺乏民主化与法治化的氛围,缺乏规范化的社会意识,缺乏正确的评价机制和考核体系,社会监控体系有待加强。基于以上知识,我们的政治体制改革有必要唤起更多人来关注和正视这一社会性的陋习,深入持久地开展各项工作来加以规范。就制度层面而言,我们认为有必要从以下四个方面做一些深入的规划与安排。

第一,必须进一步完善立法程序,推动法治化建设。从当前看来,我国法制建设的一大缺陷就是法律的总体指导与执行过程中的技术程序性设计失衡,程序化建设明显不足,中国的一系列子制度还不完善,使法律漏洞经常存在。因此,我国立法的方向应该事实在着力制订宏观性立法的同时,要深入地进行细节性、持久性规章制度的完善。适度处理好法律的刚性与弹性,杜绝执行中的人为性、随意性现象,使人情难以进入。

第二,必须要强化规范意识,推动社会监督体系建设。要在全社会构建一个全方位、多角度、立体化的社会监控体系,尤其要深入加强对执行全过程的监督,大力推行公开公示制度,增强执行的透明度和法制化,使一切活动处于社会性的监督之中。

第三,必须突出职能意识,规范政府行为,推动执行文化建设。要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推进政府职能转变和效能的提高。规范社会人才评价体系,在全社会形成一种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的文化氛围,加强公推直选工作,完善政绩业绩考核机制,大力选拔有执行能力、执行勇气、执行决心的务实勤政型人才,从心理上抵制人情的左右,要深入持久地推动以效能为核心的执行文化建设,努力加强先进性教育。

第四,必须要引入长效机制,实现执行工作的常态化,要渐进持久地推动“执行要求”向“执行习惯”的转变,杜绝形式化走过场的现象,要构建社会参与机制,畅通信息渠道,动员广大群众参与监督与管理,保持长效的管理状态,不打突击式,运动式的游击战术。

总之,只要全社会都能更加理性地对待执行过程中的人情问题,主动规避执行中的不当行为,执行就不会受到人情的干扰,人情也不该成为执行的隐患!

第二篇:浅谈社会中群体腐败的原因及防治对策

浅谈社会中群体腐败的原因及防治对策

内容摘要:本文针对当前我国社会中存在的腐败现象的主体特征,提出了“群体腐败”的概念,并从法律,道德和社会学的角度分别剖析其实质,阐明这种腐败现象的特征及危害性。通过对群体腐败与一般腐败现象产生原因的共性分析以及产生群体腐败的具体原因的进一步探析,提出了遏制这种腐败现象的治理方法。关键词:社会群体腐败腐败现象原因防治对策

正文:

一、群体腐败的概念和特征

㈠群体腐败的概念

群体腐败同其它腐败现象一样归根结底就是以权谋私,只不过在行为主体和手段上与众不同:它的行为主体是群体,手段是联合、互利。从法学角度看,群体腐败本质上是国家工作人员的一种共同腐败行为,构成犯罪的群体腐败在法律上归属共同犯罪。八届人大五次会议刚刚通过的新《刑法》规定:共同犯罪是指二人以上共同故意犯罪〔1〕。构成犯罪的群体腐败适用于此,原因在于满足共同犯罪的构成要件:对犯罪有共同的故意,有共同的犯罪行为。在群体腐败犯罪行为中,尽管各个行为人所处的地位、具体分工、参加程度和时间各不相同,但他们的行为都是围绕着共同犯罪目标——谋私利,通过彼此联系、相互配合,对所产生的危害结果都起了一定作用。从社会学角度看,群体腐败本质上是一种集群行为。社会学意义上的集群行为是指人们在相对自发的、未经组织和不稳定情况下,因某种共同的影响和刺激而发生的行为〔2〕。个别腐败分子在相对自发、不稳定情况下,因谋求私利的刺激而联合行动,这便是群体腐败。㈡群体腐败的特征:

1.终极目的个体化

它的首要特征是:在群体的形式下追求个体的最大私利。

2.谋利形式群体化

群体作为群体腐败的行为实施主体,只是一种相对稳定的整体。正所谓“成员本是同林鸟、大难临头各自飞”,这使得群体腐败的谋利形式呈现群体化特征。

3.成员的互利性

互利性是群体腐败最鲜明的特征,腐败群体的成员往往是或主动或被动地结合,因为在这种结合所产生的联合行动中他们彼此利用、各自得利,相互帮助、相互提携,为腐败大开方便之门

4.极大的隐蔽性和欺骗性

群体腐败具有隐蔽性,主要是指它的发现和处理困难、复杂。

5.渐趋恶化性

群体腐败的发展会在质和量两个方面形成恶性发展。集群行为的特征使其质的恶性发展表现在,成员间的相互联合经过屡次反复后,便会在他们中间形成一种较紧密的结合,导致群体稳定性加大。这样发展的结果,便会最终产生一个有组织性目标、有实体形式的腐败集体。

二、群体性职务犯罪成因

群体性职务犯罪是指在同一单位、机构或案件中,拥有公共权力的一些人或集体成员,利用手中的权力谋取团体成员或个人私利的犯罪行为。通过对此类案件的调查分析,其产生的原因主要有:

(一)道德修养的不足

由于适应市场经济体制的新价值观、道德观还未形成,加之近几年来,由于许多地方和单位放松了思想政治教育,致使一部分党员和干部价值取向发生错位,拜金主义、享乐主义和极端个人主义思想滋长,导致一些人私欲膨胀,滑向腐败的泥潭。群体腐败产生的原因及对策

(二)法制观念淡薄

一些领导干部法制观念淡薄,抱着“别人能捞,我也能捞”的错误心理,将手中权力资本化、商品化,肆无忌惮地进行贪污受贿等犯罪。如某县社会劳动保险事业管理所所长何某、副所长蓝某和黄某在任职期间,利用职务上便利,通过订购挂历虚开发票、虚拟拨款等手段,违法套取本单位所管理的国有资产23万余元私分给全所职员。

(三)认识上的误区

发生群体性职务犯罪案件的单位,其单位的负责人和单位职工都是事后才知道他们侵吞私分国有资产的行为构成了犯罪。事前均认为是为单位职工谋“福利”,而且是单位领导集体研究决定的,人人都有份,不会构成犯罪。某县电业

公司虚列无电村工程款42万余元,在春节前以发劳务费、奖金名义集体私分。直至检察机关立案侦查,该公司领导干部职工还不认为是犯罪行为。

(四)对国家机关工作人员职务犯罪的打击不力

有的检察机关在查办的私分国有资产以及共同贪污等群体性职务犯罪案件中,除了依法追缴非法所得上缴国库外,数额不是很大,影响不是很坏的,能够作不诉的就在检察环节消化掉;数额较大,影响较坏的,就诉到法院。而法院也是能轻判就轻判,首先是考虑免除刑事处分,免不了的即考虑判缓判;数额很大,影响很坏的,法院也只是在最低量判幅度内判决:量刑幅度3至7年的,判3年而不是判7年。打击不力助长了个体性职务犯罪和群体性职务犯罪的发生。

(五)管理制度薄弱 一个单位内部管理制度不严密或执行不力,让犯罪分子有机可乘,成为引发和诱发犯罪的重要原因。从查处的案件来看,虽然单位内部各方面也有一些规章制度,但大都不完善或形同虚设,内部管理混乱,财务账目不清。主要表现在小金库仍然屡禁不止,致使单位资金监管失控;财务制度形同虚设,领导个人说了算,资金体外循环现象普遍。近年来,某县所查处的涉嫌群体性职务犯罪的单位,无一不设有小金库。

三、预防与治理群体性腐败的对策

㈠国家层面

1.加强思想教育

应该把加强各级领导班子思想政治教育经常化、制度化,逐步构建不愿腐败的自律机制。一是要不断加强对党员干部马克思主义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教育,自觉抵制各种腐朽思想和生活方式的侵蚀。二是充分运用典型的案例和本地本部门查处的案例,积极开展法纪教育。三是要开展艰苦奋斗教育。实践证明,要保持党的作风建设与时俱进,务必“苦”字当头。四是要建立健全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领导干部道德规范体系。

2.建立健全约束机制,遏制权力的滥用。

建立外部制约机制。在具体工作中我们注意把握好四点:一是广泛性。凡是群众办事经常碰到的制度,要全部向社会公开;二是科学性。制度要切合实际,简便易行,具有可操作性;三是彻底性。凡是与群众直接有关的制度,无论对部门利益有无影响,都必须公开;四是严肃性。注意抓制度的检查落实,出台一项,落实一项。

建立内部约束机制。归纳起来主要有:一是完善干部管理制度,消除产生腐败现象的环境条件。二是适度分解权力,形成相互制约的新格局。针对一些基层单位、部门和个人集权过重又缺乏制约的情况,对人、财、物等容易发生腐败行为的权力进行适度分解,改变单一的个人说了算的权力结构,从而达到遏制或减少腐败行为发生的目的。三是实行管理交叉。即对同一工作分别给不同的单位、部门和个人以一定的管理或检查职能,起到了相互监督的作用。

3.加大群体腐败案件的查处力度

以查处大要案为着力点,逐步构建不敢腐败的惩处机制。一是要多渠道多层次深挖案件线索,扩大案源。二是要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当前反腐败工作的重点,从对象上讲就是要把管钱管物、管人的部门、领导机关、领导干部的违法违纪案件作为打击的重点,因为这类案件影响大、危害也大;从行业上来讲要把垄断性行业和执法监督部门作为重点,从问题上讲要把反贪污受贿、行贿诈骗、严重以权谋私和挥霍浪费作为查处的重点。三是要动真碰硬,一查到底。查处群体违纪案件是一项艰苦任务,特别是查处“能人”、“红人”、“名人”存在的群体腐败问题,困难多,难度也大。解决这个问题,党委要支持纪委工作,纪检监察机关和纪检监察干部既要敢于碰硬,坚持原则,秉公执纪,又要善于办案,讲究政策和策略,提高办案水平。

㈡大学生方面

作为当代大学生,在遇到腐败现象是,拒绝诱惑并且勇于与其作斗争,在强权、利益前做到不低头,永远坚持廉洁修身。现在的大学遇着小社会志称,而这小社会有着与大社会一样的腐败。父母给予的学费、生活费用在大吃大喝、赌博等事上面着实令人汗颜。大学生不仅要动的学习廉洁修身知道,也要运用所学的知识教育他人。具体应做到:

1:围绕学生工作、加强反腐倡廉建设

作为学生干部更加牢固地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进一步理解“一切为了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的工作宗旨,增强自我约束、自我控制和自觉抵制腐朽文化的袭击、加强“以廉为荣、以贪为耻”的意识,把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与学生个人成长结合起来。

2:加强思想教育

积极学习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加强思想道德建设,积极学习法律知识,增强法制观念,当自己的权利受到侵害时,依法实行自己的权利。为反腐倡廉做出自己的努力。

注释:

〔1〕新《刑法》第25条。

〔2〕《当代社会科学大词典》社会学部分,南京大学出版社1995年版,第282页。

蒋云根著.《政治人的心理世界》[M],上海:学林出版社,2002.3.王浦劬主编.《政治学原理》[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2.308-309.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选集》[M]第一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72.603.朱永新,袁振国.《政治心理学》,北京:知识出版社1990.34.蒋云根.《政治人的心理世界 》[M],上海:学林出版社2002.38.

第三篇:浅谈社会中群体腐败的原因及治理的对策

浅谈社会中群体腐败的原因及治理的对策

内容摘要:本文针对当前我国社会中存在的腐败现象的主体特征,提出了“群体腐败”的概念,并从法律,道德和社会学的角度分别剖析其实质,阐明这种腐败现象的特征及危害性。通过对群体腐败与一般腐败现象产生原因的共性分析以及产生群体腐败的具体原因的进一步探析,提出了遏制这种腐败现象的治理方法。关键词:社会群体腐败腐败现象治理对策

正文:当前,理论界依主体不同将腐败划分为个体腐败和集体腐败。然而,近年来随着我国反腐败斗争不断深入,在揭露出的形形色色的腐败现象中占有相当比例的“窝案”、“串案”却无法简单归属于其中任何一种类型,这个问题不解决便无法对各类腐败现象“对症下药”。事实上,“窝案”、“串案”都是典型的群体腐败。对这一点人们尚未充分认识,这与反腐倡廉形势发展要求有很大差距。本文旨在对群体腐败现象进行理论分析,认清其本质和成因,探求遏制住这种极具危害性的腐败现象的理论基础和治理方法。

一、群体腐败的概念和特征

㈠群体腐败的概念

群体腐败同其它腐败现象一样归根结底就是以权谋私,只不过在行为主体和手段上与众不同:它的行为主体是群体,手段是联合、互利。从法学角度看,群体腐败本质上是国家工作人员的一种共同腐败行为,构成犯罪的群体腐败在法律上归属共同犯罪。八届人大五次会议刚刚通过的新《刑法》规定:共同犯罪是指二人以上共同故意犯罪〔1〕。构成犯罪的群体腐败适用于此,原因在于满足共同犯罪的构成要件:对犯罪有共同的故意,有共同的犯罪行为。在群体腐败犯罪行为中,尽管各个行为人所处的地位、具体分工、参加程度和时间各不相同,但他们的行为都是围绕着共同犯罪目标——谋私利,通过彼此联系、相互配合,对所产生的危害结果都起了一定作用。从社会学角度看,群体腐败本质上是一种集群行为。社会学意义上的集群行为是指人们在相对自发的、未经组织和不稳定情况下,因某种共同的影响和刺激而发生的行为〔2〕。个别腐败分子在相对自发、不稳定情况下,因谋求私利的刺激而联合行动,这便是群体腐败。㈡群体腐败的特征:

1.终极目的个体化

它的首要特征是:在群体的形式下追求个体的最大私利。

2.谋利形式群体化

群体作为群体腐败的行为实施主体,只是一种相对稳定的整体。正所谓“成员本是同林鸟、大难临头各自飞”,这使得群体腐败的谋利形式呈现群体化特征。

3.成员的互利性

互利性是群体腐败最鲜明的特征,腐败群体的成员往往是或主动或被动地结合,因为在这种结合所产生的联合行动中他们彼此利用、各自得利,相互帮助、相互提携,为腐败大开方便之门

4.极大的隐蔽性和欺骗性

群体腐败具有隐蔽性,主要是指它的发现和处理困难、复杂。

5.渐趋恶化性

群体腐败的发展会在质和量两个方面形成恶性发展。集群行为的特征使其质的恶性发展表现在,成员间的相互联合经过屡次反复后,便会在他们中间形成一种较紧密的结合,导致群体稳定性加大。这样发展的结果,便会最终产生一个有组织性目标、有实体形式的腐败集体。

二、群体性职务犯罪成因

群体性职务犯罪是指在同一单位、机构或案件中,拥有公共权力的一些人或集体成员,利用手中的权力谋取团体成员或个人私利的犯罪行为。通过对此类案件的调查分析,其产生的原因主要有:

(一)道德修养的不足

由于适应市场经济体制的新价值观、道德观还未形成,加之近几年来,由于许多地方和单位放松了思想政治教育,致使一部分党员和干部价值取向发生错位,拜金主义、享乐主义和极端个人主义思想滋长,导致一些人私欲膨胀,滑向腐败的泥潭。群体腐败产生的原因及对策

(二)法制观念淡薄

一些领导干部法制观念淡薄,抱着“别人能捞,我也能捞”的错误心理,将手中权力资本化、商品化,肆无忌惮地进行贪污受贿等犯罪。如某县社会劳动保险事业管理所所长何某、副所长蓝某和黄某在任职期间,利用职务上便利,通过订购挂历虚开发票、虚拟拨款等手段,违法套取本单位所管理的国有资产23万余元私分给全所职员。

(三)认识上的误区

发生群体性职务犯罪案件的单位,其单位的负责人和单位职工都是事后才知道他们侵吞私分国有资产的行为构成了犯罪。事前均认为是为单位职工谋“福利”,而且是单位领导集体研究决定的,人人都有份,不会构成犯罪。某县电业公司虚列无电村工程款42万余元,在春节前以发劳务费、奖金名义集体私分。直至检察机关立案侦查,该公司领导干部职工还不认为是犯罪行为。

(四)对国家机关工作人员职务犯罪的打击不力

有的检察机关在查办的私分国有资产以及共同贪污等群体性职务犯罪案件中,除了依法追缴非法所得上缴国库外,数额不是很大,影响不是很坏的,能够作不诉的就在检察环节消化掉;数额较大,影响较坏的,就诉到法院。而法院也是能轻判就轻判,首先是考虑免除刑事处分,免不了的即考虑判缓判;数额很大,影响很坏的,法院也只是在最低量判幅度内判决:量刑幅度3至7年的,判3年而不是判7年。打击不力助长了个体性职务犯罪和群体性职务犯罪的发生。

(五)管理制度薄弱

一个单位内部管理制度不严密或执行不力,让犯罪分子有机可乘,成为引发和诱发犯罪的重要原因。从查处的案件来看,虽然单位内部各方面也有一些规章制度,但大都不完善或形同虚设,内部管理混乱,财务账目不清。主要表现在小金库仍然屡禁不止,致使单位资金监管失控;财务制度形同虚设,领导个人说了算,资金体外循环现象普遍。近年来,某县所查处的涉嫌群体性职务犯罪的单位,无一不设有小金库。

三、预防与治理群体性腐败的对策

㈠国家层面

1.加强思想教育

应该把加强各级领导班子思想政治教育经常化、制度化,逐步构建不愿腐败的自律机制。一是要不断加强对党员干部马克思主义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教育,自觉抵制各种腐朽思想和生活方式的侵蚀。二是充分运用典型的案例和本地本部门查处的案例,积极开展法纪教育。三是要开展艰苦奋斗教育。实践证明,要保持党的作风建设与时俱进,务必“苦”字当头。四是要建立健全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领导干部道德规范体系。

2.建立健全约束机制,遏制权力的滥用

要防止权力的滥用,遏制群体腐败,当前和今后的一项重要任务是健全、完善和强化权力制约机制,构建不能腐败的防范机制。

建立外部制约机制。在具体工作中我们注意把握好四点:一是广泛性。凡是群众办事经常碰到的制度,要全部向社会公开;二是科学性。制度要切合实际,简便易行,具有可操作性;三是彻底性。凡是与群众直接有关的制度,无论对部门利益有无影响,都必须公开;四是严肃性。注意抓制度的检查落实,出台一项,落实一项。

建立内部约束机制。归纳起来主要有:一是完善干部管理制度,消除产生腐败现象的环境条件。为了消除这一弊端,我们先后建立了亲属回避、干部交流、岗位轮换等制度,通过调整干部的工作领域,铲除腐败现象滋生的社会基础,有效地限制了权力的滥用。二是适度分解权力,形成相互制约的新格局。针对一些基层单位、部门和个人集权过重又缺乏制约的情况,对人、财、物等容易发生腐败行为的权力进行适度分解,改变单一的个人说了算的权力结构,从而达到遏制或减少腐败行为发生的目的。三是实行管理交叉。即对同一工作分别给不同的单位、部门和个人以一定的管理或检查职能,起到了相互监督的作用。

3.加大群体腐败案件的查处力度

以查处大要案为着力点,逐步构建不敢腐败的惩处机制。一是要多渠道多层次深挖案件线索,扩大案源。二是要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当前反腐败工作的重点,从对象上讲就是要把管钱管物、管人的部门、领导机关、领导干部的违法违纪案件作为打击的重点,因为这类案件影响大、危害也大;从行业上来讲要把垄断性行业和执法监督部门作为重点,从问题上讲要把反贪污受贿、行贿诈骗、严重以权谋私和挥霍浪费作为查处的重点。三是要动真碰硬,一查到底。查处群体违纪案件是一项艰苦任务,特别是查处“能人”、“红人”、“名人”存在的群体腐败问题,困难多,难度也大。解决这个问题,党委要支持纪委工作,纪检监察机关和纪检监察干部既要敢于碰硬,坚持原则,秉公执纪,又要善于办案,讲究政策和策略,提高办案水平。

㈡大学生方面

作为当代大学生,在遇到腐败现象是,拒绝诱惑并且勇于与其作斗争,在强权、利益前做到不低头,永远坚持廉洁修身。现在的大学遇着小社会志称,而这小社会有着与大社会一样的腐败。父母给予的学费、生活费用在大吃大喝、赌博等事上面着实令人汗颜。大学生不仅要动的学习廉洁修身知道,也要运用所学的知识教育他人。具体应做到:

1:围绕学生工作、加强反腐倡廉建设

作为学生干部更加牢固地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进一步理解“一切为了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的工作宗旨,增强自我约束、自我控制和自觉抵制腐朽文化的袭击、加强“以廉为荣、以贪为耻”的意识,把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与学生个人成长结合起来。

2:加强思想教育

积极学习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加强思想道德建设,积极学习法律知识,增强法制观念,当自己的权利受到侵害时,依法实行自己的权利。为反腐倡廉做出自己的努力。

注释:

〔1〕新《刑法》第25条。

〔2〕《当代社会科学大词典》社会学部分,南京大学出版社1995年版,第282页。

第四篇:论文:人情执法的误区与对策

“人情执法”的误区与制约对策 ●安徽省广德县林业局林科所陈兴福

林业行政执法是林业行政主管部门依法进行林业行政管理并作出林业行政处罚决定的一系列活动。其依据是指林业行政主体对破坏森林资源违法行为进行认定和处罚、并做出具体行政行为的法律依据,包括所有有关森林资源保护的法律规定。实施林业行政处罚必须具备三个要件:违法事实清楚、适用法律准确、执行程序合法。林业行政执法要坚持合法性、合理性、适当性原则,做到合法、合情、合理,严禁违法行政、越权行政和“人情执法”。然而在林业行政执法执行程序和系列活动中,仍存在一些违反法律、超越职权、徇私舞弊、弄虚作假、强奸民意的“人情执法”误区。主要表现在人大于法、权大于法、违规暗箱操作、变相贪占、滥用职权、任意处罚、疏忽失职、徇私舞弊、量罚不

一、显失公平、人情关系网怪圈等。

一、“人情执法”的误区

一是人大于法,权大于法。以人情和权力凌驾、操纵法律,视法律如儿戏,为谋取个人、小团体私利,凭主观想象推断、捏造、歪曲事实,凭空想象乱处罚,以权谋私干预、扰乱执法,行政干预较多,以权任意递条子、加码子、施压力,造成林业行政执法无法正常执行,严重影响执法公平公正。如发生在2006年宣城某县某山区乡的一棵胸径45cm的银杏树,被不法分子以某国营苗圃的名义非法无证无任何批报手续外运,当村民向县林业局及公安分局举报后,某乡林业派

出所却开方便之门私自放行,事后追查却借口有外运手续,不了了之,再查此树早已到了浙江泗安了。

二是滥用职权,以权谋私。因对具体行政行为与法定职权认识误差、曲解、主观偏差、人为不公等,缺乏大公无私、为民服务意识,严重超越林业行政职权、管辖、裁量权限范围,违法任意处罚,侵害被执法人员的合法权益,造成冤案、错案、假案、偏案、积案。如宣城某国家森林公园发生盗伐野生树木13棵3。7m3事件,经举报后由城郊森林派出所立案调查处理,一番活动之后,却变成了某小股长擅自作主让其砍伐的,又有某纪检书记分管插手做人情,竞说成是内部违纪、只是在内部口头检讨了结,对盗伐、滥伐事件竞然放任不管了,咨询到市“绿盾行动”指挥部,答复说不便插手,归县林业公安直管,此等严重后果却又化为乌有,没人敢过问了。

三是违规暗箱操作。因受利益驱使和人情关系网怪圈影响,把法律和处罚当作人情的法码、交易的尺度,任意伸缩和篡改,对各种票证规格标准范围等自行认定裁决,不按统一执法尺度平等对待一切违法者,不愿接受人民群众、社会各界和新闻单位的监督,造成林业行政执法显失公平、公开、公正。

四是变相贪占,吃拿卡要。把违法者和被执法者当作谋取私利、泄愤出气、卖弄人情、权钱交易的工具,无视法律规定和执法纪律,恣意妄为,凭空想象自行处罚,交钱就放行,有权便让过,平头百姓随便罚,吃拿卡要成了这些林业行政执法者的工作习惯、赚钱工具和量刑手段,以致被社会上骂为“车匪路霸”等。

二、形成“人情执法”误区的原因

形成“人情执法”误区的主要原因有:林业行政执法人员法制观念淡薄、依法执法意识不浓、执法素质与水平不高、自我约束修养不够、缺乏公仆意识与服务意识、工作作风不扎实、人情社会关系网怪圈与利益权势关系心理作祟、地方保护主义和各级行政干预过多、行业管理放松、社会监督与综合监管力度太弱、弄虚作假风气日盛、“路匪霸气”思想意识作怪、勾结不法分子权钱交易等。最突出因素是视法律如儿戏,没有法律平等意识,执法监管力度不够,为民服务意识、责任意识太差,经济利益作祟,权钱交易等。

三、对“人情执法”误区的改正对策

(一)强化法律意识,严守执法原则。林业行政执法的一切活动必须严格依照法律、法规、规章的规定行使职权,严禁违法行政、越权行政、“人情执法”。要坚持合法性、合理性、适当性原则,即程序合法与法定、权限法定、处罚依据合法、具有公正公开性、情理性、适当性、量罚一致等。

(二)提高执法素质与水平,维护司法公正。科学掌握法律适用和处罚裁量标准范围,坚持实事求是、客观公正、大公无私,严谨办案,不能有丝毫偏差和出入,更不能凭主观想象推断、捏造事实、任意怀疑和猜测,做到“以事实为依据,以法律为准绳”,切实保障当事人合法权益。

(三)规范执法制度,加强执法监管。加强执法审查、监管制度,把住“人情执法”关口,及时查处并追究林业行政执法侵权赔偿

责任,将“人情执法”公布于众,铲除“人情执法”的生存环境。改善执法作风,提高服务意识。杜绝弄虚作假、欺上瞒下、徇私舞弊、玩忽职守、敲诈勒索、变相贪占、吃拿卡要、违规暗箱操作、权钱交易等,及时查处车匪路霸、“三乱”等,强化公仆意识、为民服务意识,改善执法环境,强化责任意识,整顿队伍作风,树立行业良好形象,倡导实事求是、严谨执法的工作作风,建立内部监督谐调沟通机制。

(四)严厉查处“人情执法”中的权钱交易、经济犯罪、非法经营、行政干预、利益怪圈、地方保护主义、官本位等。对滥用职权、违法犯罪的“人情执法”人员,要严惩不贷,绳之以法。(陈兴福,安徽广德县林业局,242200)

0563—6050307,***,cxfcxf1964@163.com。

作者简介

陈兴福(1964年~),男,祖籍安徽当涂,原籍江苏高淳,现居安徽广德,在县林业局(林科所、森林公园)工作,大专文化,林学专业,安徽省作协会员、林业高级工程师,在竹类栽培研究上持续三十年有所建树,专攻竹类栽培及竹文化历史研究及文学创作等,业余专门致力于竹类系列课题研究,曾业余创办一个笋用林研究所、一个竹类丰产示范林场,曾建有当时全省最大的私营“当年紫”丰产样板基地。已获得5项省级科技成果,7项省地市科技进步奖、星火奖二、三、四等奖,有技术专著3部即《毛竹培育与利用》、《笋用林实用栽

培技术》、《紫竹栽培与开发利用》,在省级以上学术刊物上发表林业、竹类学术论文50余篇60多万字,自费参加省部级以上林业、竹类、竹产业、林学会等学术研讨会议交流9次。2009年出版长篇历史小说《金龙长啸》(王金林传奇),在文学创作上发表短篇小说、小小说、诗、散文、小品、小戏、杂文、科普文章、新闻作品、报告文学、民间文学等多篇,戏剧小品获市级奖,是多家报刊杂志的特约通讯员、记者、业余撰稿人,是安徽省作协会员,已主编《广德年鉴》(2008、2009、2010版)、《广德地名考》、《广德地名故事精选》,参与主编《广德商会百年》等,近期又将推出《水神——祠山大帝张渤传奇》、《广德民俗》、《桐川十三太保》等,以及竹类专著《竹类鉴赏与培育》。

第五篇:护理记录纠纷隐患及对策

护理记录纠纷隐患及对策

在临床护理工作中,护理记录单是处理医疗纠纷的重要依据之一,也是护理工作的真实写照。为适应新的《医疗事故处理条例》,防范护理纠纷的发生,我院护理部从

开始要求针对每位患者的护理过程进行客观地记录,通过临床应用,效果良好,但由于部分护理人员法律意识淡薄,自我保护意识不强,在护理记录书写中存在着纠纷隐患。现将出现的问题分析如下。

临床资料

对书写一般护理记录单共230份进行检查统计结果:漏记内容26处、记录内容欠准确20处、涂改35处、报告医生记录未按规定书写20处、重抄36份、记录内容缺乏连续性5处、缺少内容及丢失页数2份。

问题分析

1.漏记内容:因书写护理记录意识不强,没有养成及时记录的习惯或因工作繁忙,而将患者病情及治疗护理过程的情况漏记。例:根据每日的护理查房,通过询问了解的主诉和告知患者与疾病相关的的知识内容、注意事项或为患者进行的功能锻炼及健康宣教内容,记录单未能完整地记录。

2.记录内容欠准确:医疗文件在书写时要求使用医学术语,字迹工整、清晰,表达准确,标点正确。但在记录单中常出现,如生命体征平稳、血压平稳等内容,使用词语含糊,未对患者病情进行真实、客观的描写,未记录可体现病情平稳的真实数值。

3.涂改:在记录中出现了错字或笔误,有些护理人员使用涂改液、刀片刮除原字迹或在错字处反复描涂。这样做会给人一种不真实或想隐藏信息的感觉。一旦发生纠纷,病人家属就会认为院方有掩饰错误的企图。

4.报告医生记录未按规定书写:在护理工作中,一些年轻护士因经验不足,病人出现病情变化时,虽已口头报告医生,但未做记录。例:夜班护士发现患者病情变化,通知值班医生,遵医嘱未做特殊处理,但未将此过程记录下来。

5.重抄:因出现字迹模糊、潦草不清、漏记重要病情,记录单被弄脏,反复涂改等现象时,而导致重抄。

6.记录内容缺乏连续性:对每位患者的护理工作都是依靠护理人员通力合作完成的,护理记录尤其要体现护理工作的连续性。例:护士记录了一位患者入院时带有表浅褥疮,两天后,记录褥疮颜色变浅、面积减小等内容。通过记录内容很难看出褥疮转归的原因,其中缺少对原褥疮所采取的护理措施的记录,记录单未能将护理的连续过程完整地反映出来。

7.缺少内容及丢失页数:护理记录对患者病情记录是有连续性的,但在患者转科后护理记录单未随病案转出,原因是护士没有对病案是否完整进行检查,出现缺少内容及页数的现象,导致病人诊疗护理过程的记录不完整。

对策

1.加强护理人员的法律意识:在继续教育中增强相关的法律课程,让每位护士熟知国家法律条文,以便在医疗行为中自觉地做到遵纪守法,并用法律来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维护法律的尊严,提高护理质量。

2.增强护理人员的责任心:病情的观察、基础护理工作,都是易发生差错事故的重要环节。对每一项护理工作,都应准确、如实、完整地进行记录,这样可使护理人员明白自身的职责、义务和护理质量的标准,养成严谨的工作作风,并加强责任心。

3.提高专业技术水平护士:既要掌握书写护理记录单的基本功能,又要深入病房认真细致地观察病情,还要具备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只有通过学习(如:学历教育、业务培训等)不断提高业务水平,才能避免疏漏。

4.正确修改书写错误:若出现书写错误,应在保持原记录的同时,在错字上画两条横线,并在错字的上方写出正确的字,并签全名。禁止使用涂改液及刀片刮除或在原字处反复涂描。

5.重抄须谨慎:若需要重抄时,不能按自己的需要调改护理记录内容,以导致原始资料失真。应要求按照不同班次、不同人的笔迹重抄内容。规范护理记录 防范护理纠纷

护理记录是具有法律意义的原始文件依据,特别是涉及到医疗纠纷案件时,它是支持医院、医生、护士的公正评价事实之最关键证据。

护理记录是病人在医院治疗过程中,护士对病人病情观察、治疗、护理的真实记录,它是病案的重要内容,也是医院医疗、护理、教学、科研的重要文件,能为医院的管理提供科学依据。

根据《医疗事故处理条例》相关规定,护理记录为客观记录,是可以被病人及家属复印保存的,护理记录和其他病历一样具有相当重要的地位。为了防范医疗纠纷,加强病案管理,维护医院、医护人员、病人的合法权益,应加强护理记录的书写管理。

护理记录之常见问题

1、护理级别与病情不相符

按照常规,医生会根据住院病人的病情决定护理等级,下达医嘱。护理级别分为特级、一级、二级、三级护理,护理人员根据病情做出标识,并实施相应护理。然而在实际工作中,由于种种原因,病人病情好转,医生未能及时更改医嘱,很可能由此埋下医疗纠纷隐患。

例如,今年3月30日央视《经济与法》栏目播出的“坠落的生命”有一案例:某病人因感觉气悸、气短,并且不断咳嗽,到某医院检查,诊断为高血压、心脏病、气管炎。在医生建议下,病人立即住院治疗。经4天治疗,病人症状有所缓解。不料,住院第5天,病人跳楼身亡。后来,病人家属查阅病历发现,病人出事当天,医院对其进行的是一级护理。在医院的分级护理制度中这样规定:一级护理要求应每隔15~30分钟巡视病人1次,密切观察病情变化和生命体征。病人家属认为,医院没有做到这一点:医生早晚各巡视1次,1天总共2次;其他时候都是打针、换液。法院认为,病人的坠楼身亡与医院护理行为存在缺陷、监管行为不到位有一定的关系,最终判决医院承担部分责任。

2、护士执行医嘱不规范

按照规定,医嘱下达后,护士执行医嘱。实际工作中,中、高年资医生由于工作忙、上手术等原因,医嘱往往由实习医生或进修医生下达。但由于上级医生手术,而病人急于治疗,若不及时处理医嘱,病人不满意;若及时执行医嘱,则不符合医疗规范,由此给医疗、护理埋下安全隐患。

3、护理记录不及时

护士在操作后,均应按照规范做真实记录,要体现时效性、真实性、原始性、完整性。而实际工作中,尤其是早晨、中午、晚间是护士最忙的时候,往往是1~2名值班护士负责全病房病人的护理等,加上有危重病人、急诊病人,护士往往无暇顾及护理记录,不能及时记录,这也可能成为日后医疗纠纷的导火索。

4、护理记录不规范

护理记录存在漏项、涂改,药物阳性未记录,住院日期不规范,医嘱签字不及时,护理记录单描述不客观或错误,病情变化处理无结果反馈,护理记录中病情记录不全,手术护理记录单有空项,首次护理记录无入院时间,护理记录语句不通顺等。这些都有可能成为医疗纠纷的导火索。

5、医生、护士对同一病人病情描述不符

由于对疾病的了解不全面,以及受专业水平的制约等因素,有时医生、护士对同一病人的病情描述不符,也容易出现医疗纠纷。

护理记录之质控措施:

1、加强学习,严格执行医嘱:加强对医护人员医德教育的同时,学习医疗法律法规、医院核心制度、规章制度,加强护士责任心的教育。

2、医生应根据病人的病情制订相应的护理级别,并随病人病情的变化及时修订护理级别。至于医生对护理级别的认知程度与护理工作存在差别的问题,此前有人建议,由中高级护士下护嘱,笔者认为,其可行性、科学性有待于进一步科学论证。

3、执行医嘱规范化

医嘱下达后,必须有医生签字方可执行。但现实工作中,医生交接班后上手术或出门诊等,导致开出医嘱后未签名。医院、科主任应加强这方面的管理,禁止此类现象。

5、护理记录体现“四性” 护理记录为原始医疗文书,应体现时效性、真实性、原始性、完整性。护理人员在书写护理记录时应予重视,不但要及时、客观,还要与医生的病历保持一致,用规范的行为保护病人的生命健康,同时用规范的行为减少医疗纠纷和保护自我。

6、护理记录规范化

护理记录是原始的医疗文件,具有与医疗文件同等的法律效应,因此一定要认真记录。记录自己所观察到的、记录自己所做的治疗及护理。绝不能有缺项、漏项,项目内容应完整。不得使用简化字、错别字,更不能随意涂改护理记录,注意病人客观体征的描述,语句要通顺,措辞要得当,要经得起推敲,严防医疗纠纷的发生。

加强环节质控:

1、个人自查:按照护理记录规范自己检查,每完成一项护理记录后应检查核对一遍,保证每班、每人无误。

2、科室质控:发挥科室质控员、护士长的一级质控作用,每天检查急、危、重症患者的护理记录和出科病历的质量,发现问题及时纠正并告之责任人,最大限度地把不安全因素控制在科室内,保证归档护理记录的质量。

3、加强护理部三级质控的指导作用:护理部按计划组织相关护士长不定期对现有护理病历和归档病历中的危重患者护理记录、死亡病历记录进行检查,对存在的问题记录在案,将非共性问题向所在科室的护士长或责任人指出,督促其及时纠正;对共性问题则利用定期的护理业务学习进行讲解、纠正,提高护理记录的书写质量。

4、加强医护沟通:医疗、护理记录的不相符,主要是医护双方在收集患者的资料过程中因信息来源的误差而产生的。因此,护士应与医生多多交流沟通,在发现医生的记录与自己的不一致时,应找医生予以核实,避免医护记录不符。

5、完善人员配置

业内众所周知的是,长期以来,护士编制少,超负荷工作,身心疲惫,没有足够的时间和充沛的精力去完善各项护理文件记录。因此,护理部应合理配置人力资源,保证临床护理人员数量适宜,各类职称、各层次护理人员比例适当。可通过实行弹性排班制,提高管理效能,并积极为护士解决实际问题,如提供免费午餐、增加夜班补助等,使护士身心健康得到保障,从而可以全身心投入到工作中去,以减少医疗护理纠纷的发生。

小结:

护理记录和医疗文书一样,作为医疗纠纷中的重要物证,在鉴定过程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在医患矛盾日益突出、医患关系日渐紧张的情况下,护士应从护理记录的书写入手,学会自我保护、自我监督。

护士如何应对护理纠纷

如何避免或减少护理纠纷一直是护理人员关注的焦点,如何避免,护理人员正在实践中不断地探索„„

强化细节服务

强化细节理念提高纠纷识别能力首先,做好宣传教育及培训工作,强化对细节工作重要性的认识。修正和改造护理人员的不良行为,从细节入手,提高护士队伍整体素质,保证为病人提供优质的整体护理服务。分析各类差错事故的发生,都是因细节服务不够完善,由小细节小隐患而引起的,因此,要求每位护理人员重视细节、关注细节,充分认识细节服务的重要性。深刻认识及领会从安全管理上把握细节,是事关病人生命利益、护患关系和谐、医院稳定发展的大事。

完善细节服务流程减少安全隐患发生进一步简化服务流程,提供良好的就医环境,充分体现安全、快捷的服务流程。对一些存在安全隐患的环节进行流程再造或流程重建。如发药流程,在治疗车上设置专用发药杯、服药本,并准备温开水,按时将药物送到病人床前,床边再次核对后,嘱病人服药后方能离开。护理部不定时巡查和督导,并将各项制度及流程和表格装订成册,提供给各病区学习。定期考核,使护士执行操作流程的自觉性、准确性和规范性不断提高。

增强细节服务意识重视团队精神通过个人认识的提高和护士长进行护理程序查房。评价护理质量,对优质的护理质量及时做出激励性措施。优质服务是服务对象亲身感受到并认为物有所值的满意服务,体现到服务的每个环节,牵涉到接受服务的每个人。要使团队中每一名护理人员在任何环节都能够提供优质服务,必须强化细节服务意识,包括尊重病人的人格权、隐私权、诊疗服务知情同意权。强化“以病人为中心”的理念,推崇个体化整体护理服务。护理工作具有很强的协作性,发挥团队的作用对护理质量的全面提高至关重要。

重视细节服务提供人文关怀必须重视满足病人的期望,做病人所想的,想病人所需的,为病人提供温馨、舒适、满意的就医环境。定期检查病房设备,不断改善护理装备,如地面积水易滑、床位不稳松脱、输液架损坏、厕所扶手松脱等。落实安全操作程序,预见性地发现问题并及时消除隐患。“向病人多伸一把手”,“对病人多说一句问候”,将维护病人尊严和隐私贯穿到服务全过程。了解不同文化背景、不同层次病人的心理需求,主动与病人沟通,耐心地解释、交流,使护患能够相互理解。

加强护患沟通

良好护患关系需要护患双方共同建立和维护作为患者,不仅要主动配合,而且要积极参与对自己治疗护理的讨论,这就需要通过沟通,才能一步步实现;作为护士,要树立以人为本的服务理念,增强护士角色意识,如接收新入院的患者时起身微笑,主动问好;对由轮椅平车推送的急症患者,快速安排好床位并联系医生诊断;对于扶送的患者,改由护士亲自扶送入病房,并运用亲情化的称呼,使患者备感亲切,耐心详细地做好入院宣教,包括当病人遇到困难时该找谁,如何找,使患者尽快适应区环镜,进入患者角色,是建立良好护患关系的开端。

掌握沟通技巧消除纠纷隐患在与病人进行语言的交往中,护士要善于控制自己的情感,规范自己的行为,使用规范性语言,要注意说话的语音、语调,并让患者能听懂。在沟通过程中态度要真诚,交谈时不要只顾自己说话,要不时观察患者的反应,留给患者说话的机会,切勿打断或转换话题以免影响谈话的深入。要善于倾听,有效地倾听是沟通技巧的核心部分,适时引导,可使患者畅所欲言。在回答患者的问题时,应以实是求是的态度,适可而止的回答,不知道的,查阅有关资料后再回答,避免信口开河,埋下纠纷隐患。

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要全面了解患者的情况,与患者和家属沟通,收集相关信息,商讨有关的健康问题、措施及护理目标。利用一切巡视、观察、操作、治疗、护理的机会与患者沟通,如晨会交接班时多问候患者,操作前多解释,操作后多安慰,要充分体现爱心、细心、耐心、责任心,将沟通与交流技巧运用到每一项护理服务之中,争取每一次的护理行为都能了解患者更多的病情及心理方面的情况,全方位了解患者最不满意和最期盼的服务,要做到换位思考,站在患者的角度去考虑,充分体谅,与其他护理人员针对问题进行讨论,分析造成不满意的原因,制定出相应的防范措施,杜绝类似现象再次发生,尽力方便和满足患者,消除纠纷隐患。

增强法律意识

加强职业教育,提高护士整体素质护理职业是人类崇高的事业,救人于危难之中,护理人员应具备高尚的情操,牢固树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思想,把患者的痛苦和生命放在首位,同时加强法律知识教育,将卫生法规贯穿于护理行为之中,使护理行为由道德规范与法制规范共同约束。

增强法律意识,做好护理工作在增强法律意识的过程中,应将法律知识教育纳入继续教育的范畴,使广大护理人员必须增强法律意识,认真学好相关的法律知识。对在职护士要抓好基础法律知识和卫生法规的学习,自觉执行法律、法规,护理人员要知法、懂法、用法律武器保护自己。

重新认识医护关系,分清职责,避免越权行事护士执行医嘱时,如患者对医嘱提出疑问,护士应及时核对医嘱的准确性,如患者发生病情变化,应及时告知医生,在抢救患者时,执行口头医嘱必须慎重,确信无误时方可执行,并及时记录医嘱时间、内容及患者情况等。

树立良好的医德医风,建立和谐的护患关系优质服务是护患关系的基础,护理人员服务要热情、细致、周到,并有严谨的工作态度和高度的责任感。用语礼貌,举止文雅,结合开展以患者为中心的整体护理,把优质服务贯穿于护理的全过程。对患者及家属提出的各种疑问和要求,应及时提供帮助和查询,要做到尊重事实和科学,对患者负责,不可违反原则,树立关心患者就是保护自己的意识。在临床护理工作中,护理人员应不断学法、守法,不断增强法律意识,保护患者和自身的合法权益。

提高护士的沟通水平,清除纠纷隐患当前正在开展以人为本的人性化服务,在优化护患关系中,沟通及其重要,提高护士的沟通技巧已刻不容缓。没有沟通,护理人员就无法评估患者,无法采集资料和信息,无法发现潜在的护患矛盾。要求护士在进行护患沟通时,要用通俗、清晰、准确、人性化的语言并结合患者实际情况,向患者说明诊断计划、检查、治疗及手术需要注意的情况,并认真倾听患者的意见并回答,以便取得患者的信任,在任何情况下要以情感人、以理服人,提高患者对护理工作的顺应性和信任度。

通过职业保险,降低职业风险目前,世界上多数国家的护士几乎都参加职业责任保险。参加职业保险,可被认为是对护理人员自身利益的一种保护,也有助于降低职业风险。

加强安全管理

规范护理行为据调查资料证明,患者满意率50%来自服务性活动。因此,搞好护患关系是预防护理纠纷的前提。护士要有耐心地指导患者及家属遵守医院规章制度,解答患者提出的问题。对患者及家属的过激言行要理解、同情。尽可能满足他们的需求,取得他们的理解和信任。

加强学习,提高护理质量护理人员要不断更新知识,提高技术水平和应急能力。遇到危重患者要沉着、冷静,有条不紊。在最短的时间内完成抢救、治疗和护理等操作,减少纠纷的发生。

健全和落实各项规章制度脱岗和离岗会延误或失去抢救患者的机会,粗心、疏忽会发生差错事故。“在岗和尽职”二者统一才能完成救死扶伤的使命。

严格执行医嘱和各项制度不得随意更改医嘱,有疑问时及时检查,必要时执行口头医嘱,过后要及时补全,严格执行护理技术操作规程是预防和判断差错事故的要求,也是解决护理纠纷的依据。交班时要做到“三交”、“三清”、“三接”,即书面交、口头交、床头交,书面写清、口头交清、床边看清,患者病情交接、治疗情况交接、抢救器械使用交接。

加强护士道德修养,培养护士慎独精神护士很多工作是在无人监督下独立完成的。培养护士慎独精神,以高度的责任感,认真完成各项工作。

防范护理缺陷出现的高发因素、高发时间:双休日、节假日及每日下班后、后半夜。高发地点:急诊室、重症监护室、手术室、产房及儿科。高发人员:护龄短、责任心不强、身心状态不佳者。高发客观条件:停电、停水、器械故障。对上述高发因素要警惕,严加防范,及时避免。

重视护士缺编的负效应护士工作量大,加上过度缺编,易使身心疲惫感加重,直接影响护理质量,可采取弹性排班加以解决。

下载人情社会中的执行隐患及对策word格式文档
下载人情社会中的执行隐患及对策.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高层建筑火灾隐患分析及对策

    高层建筑火灾隐患分析及对策 摘 要:高层民用建筑火灾已成为一个重要的客题,笔者根据多年工作实际,就高层建筑的火灾隐患和应采取的对策进行探讨,相应提出了预防措施。 关键词;高......

    智能手机安全保密隐患及对策

    智能手机安全保密隐患及对策 作者:admin 来源: 浏览量:37 时间:2013-10-14 14:47:30 智能手机(Smart Phone),是指像个人电脑一样,具有独立操作系统,可由用户自行安装各种软件来不......

    宗教活动场所火灾隐患及防治对策

    宗教活动场所历来是消防安全工作的重点区域,及时消除宗教活动场所内的火灾隐患,预防火灾事故的发生,创造稳定有序的宗教活动环境,是广大信教群众极为关心的一件大事,也是各级消防......

    宗教活动场所火灾隐患及防治对策

    宗教活动场所历来是消防安全工作的重点区域,及时消除宗教活动场所内的火灾隐患,预防火灾事故的发生,创造稳定有序的宗教活动环境,是广大信教群众极为关心的一件大事,也是各级消防......

    我市海洋渔业安全生产隐患及其对策

    统一思想 明确责任 狠抓落实 进一步加强海洋渔业安全生产管理――我市海洋渔业安全生产隐患及其对策我市地处黄海、东海、长江三水交汇处,是出江入海的重要门户。全市现有江......

    浅谈当前校车交通安全的隐患及对策

    浅谈当前校车交通安全的隐患及对策 当前,全市公安机关认真贯彻落实各级党委政府、省厅、市局和支队开展的校园安全保卫工作,作为校园安全保卫工作中一项重要内容的校车交通安......

    古建筑建构材料火灾隐患及防火对策[本站推荐]

    【中国期刊库】——接受各类学术论文发表、投稿,和各学术论文评奖评优,教育教学类论文尤为欢迎。 古建筑建构材料火灾隐患及防火对策孙伟 摘 要:古建筑是我国古代历史文化遗产......

    浅谈网吧存在的火灾隐患及对策

    浅谈网吧存在的火灾隐患及对策 网吧作为人们交流思想、联络感情、陶冶情操、休闲娱乐的一种高雅性文化娱乐场所在一些中小城市骤然兴起,每个网吧中,网民们来来往往,中青年男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