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浅论《劳动合同法》执行难点及对策081107
浅论《劳动合同法》执行难点及对策
摘要:2008年1月1日实施的《劳动合同法》引起了较大争议,更有不少企业以集体裁员来规避该法。针对某些具体条款出现的含义模糊、操作性差的问题,9月18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实施条列》公布并实行。其主旨是劳动者权益的保护,但决不意味着阻碍企业的发展。《劳动合同法》消除的是不守法企业的“不当得利”,是对守法企业的保护。对企业而言,要做的应该是主动转变经营理念和管理理念,把以往的以低劳动成本为基本竞争手段的发展模式转变为构建企业和谐劳动关系、提高企业创新能力为基本手段的发展模式。应该说,新法在维护员工利益,促进员工职业发展方面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但不可避免地出现了一些问题。这需要我们在执行法律过程中正视问题,积极采取有效应对措施,充分发挥新法在依法治区,建设和谐张店中的国家制度作用,确保其顺利贯彻实施。
一、《劳动合同法》的执行难点
自2008年1月1日始,《劳动合同法》已实施10余月,在维护员工利益,促进员工职业发展方面显现出诸多正面效应。但不可否认,在其实施过程中也出现了一些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五个方面:
就业门槛高。《劳动合同法》中的种种限制,对眼光长远的企业,不会成为太大的问题,因为他们会主动求变,采
取各种先进的管理手段提高绩效。但对于相当一部分中小企业而言,为了控制劳动成本,企业和员工签订劳动合同会更为谨慎,尽一切可能压缩用工单位、加大劳动强度或更多地使用先进的生产技术。这样做的结果就是:就业机会减少,就业门槛提高,从而大大增加那些尚未就业、流动就业及失业后准备再就业的劳动者就业的难度。
劳动合同的解除引发诸多问题。劳动合同解除的相关规定主要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首先,《劳动合同法》规定可以通过“协议解除”、“过错解除”、“不胜任解除”和“不可抗力解除”等方式解雇员工。同时规定,在试用期间劳动者被证明不符合录用条件的,用人单位可以解除劳动合同。因而许多用人单位认为只要不满意,在试用期间便可任意解除劳动合同。如此一来,劳动者权益必然受损。其次,当雇主命令雇员从事违法行为时,雇员理应有权拒绝,且雇主不能以此理由解除劳动合同。但是《劳动合同法》并没有把这种情形包含在内,这显然对劳动动者不公平。再次,《劳动合同法》规定用人单位违法解除劳动合同时,赔偿数额规定为合同依法解除时经济补偿标准的2倍,这就用以导致用人单位尽早解除合同,因为劳动者已工作时间越短,雇主的赔偿金额就越少。
劳动派遣管理有待规范。《劳动合同法》明确规定了派遣单位和用工单位之间的责任和义务,但还无法完全保障派
遣工人的权利,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首先,劳务派遣存在的主要问题是派遣单位和用工单位之间推卸责任,劳动者无法享有用工单位直接受雇员工的权利。例如,用工单位将报酬支付给派遣单位,由其支付给被派遣劳动者,就难以判断是否同工同酬,也难以阻止派遣单位克扣被派遣劳动者的报酬。其次,《劳动合同法》对异地参保没有限制,没有明确规定被派遣人员应在用工单位所在地参保,因此劳务派遣公司可以为派遣人员在经济水平相对较低的地区投保,从而侵害劳动者权益。
非全日制用工与其它用工区分不明确。为提高经济效益同时减少人事劳动纠纷,很多企业会减少固定劳动用工,更多采用非全日制用工的方式。《劳动合同法》对非全日制用工有特别的规定,但对非全日制用工和已完成一定工作任务的劳动合同这两种用工并没有明确区分。由于这两种用工有不同的规定,这就给了用人单位可以逃避责任、侵害劳动者权益的机会。
可操作性仍需加强。《劳动合同法》对于指导实践具有很强作用,但一些条款在实际操作时亟须细化,即使目前出台了劳动合同法实施条例,其可操作性仍需增强。例如,《劳动合同法》对保障劳动者及时足额获得相应的报酬做出了明确规定,但该规定并没有赋予劳动者诉权,而是依赖于行政机关的作为。当行政机关不能及时准确了解企业的违法情形
时,劳动者的权益必然受到侵害。此外,关于劳动者加班的规定也类似,其主动权——即如何操作完成掌握在企业手里,因而一旦发生纠纷,劳动者举证十分困难。
二、几点对策建议
针对以上问题,我们应积极采取有效应对措施,确保《劳动合同法》的胜利贯彻实施,下面是我的几点对策建议。第一,要大力做好《劳动合同法》的宣传培训工作。首先,领导干部要认真学习并研究《劳动合同法》,理性评价《劳动合同法》的贯彻实施,克服思想认识偏差。必须树立并坚持两个观点:树立可持续发展的政绩观,正确处理企业利益和职工利益、眼前利益和长远利益的关系,坚持有法必依,维护《劳动合同法》的法律尊严。企业只有依法规范劳动关系,才能保障社会劳动力的可持续发展,从而实现企业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同时要树立民生为本的责任观,正确处理优化经济环境与保障职工合法利益、发展地方经济与保持社会稳定的关系,坚持违法必究,促进《劳动合同法》的贯彻实施。
其次,教育引导企业负责人树立社会责任意识,走出认识误区,自觉贯彻实施《劳动合同法》。应当明确《劳动合同法》对企业用工成本直接涉及的社会保险、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试用期、劳务派遣、解除和终止劳动合同经济补偿金、违约金和双倍支付劳动者工资等作出的规范,实际上是
对《劳动法》实施以来的劳动法律、法规和政策的系统化认定,是我国企业应当承担的用工成本。《劳动合同法》实施前企业逃避的社会保险、解除和终止劳动合同经济补偿金等用工成本在《劳动合同法》实施后的执行到位,本质上是企业用工成本的理性回归。
再次,劳动保障部门要着重抓好用人单位行政“一把手”和人力资源干部《劳动合同法》的宣传教育,强化其自觉执法意识和社会责任意识,这是《劳动合同法》顺利实施的根本。劳动保障部门要联合工作共同抓好企业职工和工会干部《劳动合同法》的学习宣传,明确各自的权利和义务,切实提高广大职工对自身劳动经济权益的依法维护意识和广大工会干部的依法维权能力。
第二,要加强劳动监察的执法力度。
目前我区正处于工业化和城镇化的快速发展阶段,就业形势非常严峻,加大了劳动者权益的保障难度,由于基层工会组织的力量比较薄弱,政府的劳动监察职责就显得更为重要。劳动合同法进一步明确了政府的劳动监察职责,以及劳动监察的事项与程序,并对劳动行政部门和其他主管部门失职的法律责任作了规定。当前我区应充实劳动监察队伍,理顺监察理念,改善监察水平,切实维护劳动力市场的运行秩序。政府要加大劳动保障监察的人力投入,增加必要的人员编制,确保有人办事;加大一定的财力投入,增加必要的经
费预算,确保有钱办事。劳动保障监察部门要民主执法、科学执法,确保成功办事。要坚持有法必依,违法必究,坚决消除《劳动合同法》贯彻实施的“盲点”和“特区”。
第三,要加大《劳动合同法》贯彻实施的机制建设力度。市政府要根据上级发展和谐劳动关系的意见》的要求,探索尝试建立“企业联合会”,消除我区劳动关系三方协商机制建设的障碍,以便我区参照国家和省建立和完善由政府劳动保障、工会及企业联合会/企业家协会三方组成的“协商会议制度”,通过“三方协商工作平台”促进《劳动合同法》贯彻落实到位与和谐劳动关系的建立。
工会应加强对劳动者权益保障的参与性,要积极主动参与协调,督促企业自我纠正,避免矛盾升级并激化成讼。要切实履行帮助和指导职工签订劳动合同的工作职责,努力提高劳动合同的履约率。要加强工会劳动法律监督机制建设,完善工会劳动法律监督组织网络,切实推行“两书”制度,即对违反劳动法律法规和政策的用人单位,要向其发出《工会劳动法律监督意见书》,督促该用人单位限期改正。若该用人单位不履行限期改正义务,则向同级劳动保障监察部门发出《工会劳动法律监督建议书》,建议对该用人单位给予劳动保障行政处罚。
第四,加强法院与仲裁机构、劳动行政部门的沟通与衔接。
首先,劳动仲裁机构应积极争取党委的大力支持,加大投入,配足配强专业仲裁员,完善内部管理考评监督机制,努力提高仲裁业务水平;其次,法院要加强与仲裁机构、劳动行政部门的沟通和衔接,发挥各自优势,共同研讨解决和防范纠纷的办法和机制;第三,法院要充分发挥司法建议的作用,对审判工作中反映出来的行政执法问题,及时向劳动行政机关提出司法建议,促其依法行政。
第五,抓紧制定相关法律法规,不断完善劳动合同法律制度。
劳动合同法虽然经过多次征求意见与修改,但仍存在一些有待明确的概念和法律漏洞,需要以行政法规或法院司法解释的名义来填补。如第十四条规定,劳动者在该用人单位连续工作满十年,用人单位有义务签订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其中“连续工作”需要进一步解释。要抓紧做好配套实施法规规章的制定工作,清理与劳动合同法不一致的规定,以保证劳动合同法的顺利贯彻实施。而且还要及时对劳动合同法实施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进行调查研究,以不断完善劳动合同法律制度。
第二篇:节能法执行情况汇报
关于《节约能源法》贯彻实施情况的汇报
伊犁州经贸委副主任 朱晓波
(2009年4月7日)
伊犁州人大常委会:
本人现将《中华人民共和国节约能源法》在州直地区的执行情况,向参加本次会议的人大代表汇报,请予审议。
一、《节约能源法》贯彻执行情况
近年来,我委把学习、贯彻、实施《节约能源法》作为落实科学发展观、推动州直经济快速发展和构建和谐社会的一项重要工作来抓,并进一步加强了节能管理力度,加快了落后产能的淘汰,拓宽了节能新工艺、新设备的推广力度,州直节能工作取得了明显成效。2006年,州直实现生产总值235亿元,比上年增长13.8%,当年能源消费总量445万吨标准煤,万元GDP能耗2.32吨标准煤/万元,比2005年下降0.82%,2007年,州直实现生产总值291亿元,同比增长14.5%,能源消费总量491万吨标准煤,万元GDP能耗2.25吨标准煤/万元,比2006年下降3.21%,2008年的数据还未公布。
(一)分解落实重点用能企业“十一五”期间节能目标。“十一五”期间,自治区人民政府确定了我州重点耗能企业31家,总节能量29.62万吨标准煤。根据目标任务,结合耗 能企业实际,我委与重点耗能企业签订了目标责任书,分解了目标,落实了责任。2007年州经贸委被评为自治区级节能工作单位,2008年伊犁四方糖业有限责任公司分别被评为自治区级节能工作先进集体。
(二)强化企业的责任主体意识,抓好重点耗能企业的节能降耗工作。重点耗能企业是节能工作的重中之重,关系节能工作的成败。为了督促企业做好节能降耗工作,我们对企业遵守节能环保法律法规和标准情况进行重点检查,对其能源利用状况实施重点监控。
(三)建立节能工作协调机制,明确责任分工,定期召开会议,研究解决重大问题。为加强对节能工作的组织领导和指导协调,2006年我州成立了自治州节能工作领导小组,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州经贸委,负责州直节能减排工作的组织协调。2007年底我委制定出台《伊犁哈萨克自治州节能减排综合性工作方案》提出了节能减排工作的措施和要求,明确了节能减排领导小组成员单位和有关部门的责任。
(四)积极开展节能降耗调研摸底工作,及时了解企业节能现况及存在的问题,并对企业节能工作进行监督和检查。为认真贯彻和落实科学的发展观,全面了解州直近几年来节能降耗工作的开展情况以及存在的主要问题,力争以最少的能源消耗获取最大的经济社会效益,保持州直经济快速、健康、可持续发展。根据州人民政府有关会议的安排,组织经贸、统计、发展计划和质监局等部门人员深入到州直属县市31户重点耗能企业,通过听汇报、相互座谈讨论、实地察看等方式,对企业节能降耗工作进行了认真的调查研究。并对企业节能工作进行监督检查。
(五)开展节能宣传和培训工作。我委把加强节能宣传和培训作为节能工作的重要内容加以重视,根据每年节能宣传周的主题要求,我委积极组织宣传活动,借助板报、电视、报刊广泛宣传节能政策,大力倡导节约风气,配合宣传发放了《工业节能手册》《生活节能手册》等,取得良好的效果。
在培训方面,我委围绕企业能源审计、规划编制、能源统计、计量管理、能源管理等专业知识培训和有关政策法规宣传。州直重点耗能企业的主管人员基本完成相关知识的轮训。
(六)组织申报节能专项资金。随着国家对节能减排工作重视力度加大,国家和自治区对节能减排项目资金扶持力度也在逐年增加,2007年中央财政安排节能技术改造项目资金达70亿,2008年达75亿元。资源节约与环境保护项目上2007年资金扶持力度为99亿元,2008年达148亿,今年为拉动内需国家还将加大扶持力度。为了争取国家专项资金的支持,我委积极组织企业申报项目,2007年,州直有4家企业申报项目资金400万元,2008年,州直有10家企业申报节能减排项目,通过国家节能减排专项资金的有1家,获得 360万元的资金扶持。
(七)明确责任,加强管理,严格执行建筑节能强制性标准。建筑节能标准已在城市和县市全面实施,强制性标准执行率完成100%.2007年伊宁市、奎屯市新增居住建筑面积87.6万平方米,公共建筑面积17.53万平方米,全部按节能标准施工,各别建制镇正在逐步推行,施工中严把材料进场关,重点检查围护结构保温层厚度及构造做法,保证其质量符合建筑节能设计及施工技术操作规程和施工质量验收规范要求。
(八)节能产品的推广应用。根据国家发改委、财政部《关于下达财政补贴高效照明产品推广任务(第一批)的通知》(发改环资[2008]1127号)和《新疆维吾尔自治区2008年实施中央财政补贴高效照明产品推广实施方案》(新经贸环资[2008]391号)的要求,州直16万只节能灯的推广任务,我委按照各县市的实际情况,将任务分解下达,并超额完成了节能灯的推广任务,得到自治区经贸委、财政厅的认可。
二、存在的问题
(一)宣传教育力度需进一步加强,全民节能意识有待提高。个别部门和基层的领导对节能工作的重要性、必要性和紧迫性认识不足,还没有把节能提到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高度来认识,责任落实不到位。
(二)节能技术推广力度不够,创新能力比较薄弱。目 前,州直重点耗能企业中部分企业装备、工艺比较落后,存在技改资金投入不足、技术改造缓慢的问题;
(三)节能基础工作不扎实。目前,我州的节能基础工作远未走上制度化、规范化的轨道。特别是在一些中小企业,能源计量器具的配备率,完好率还不能完全适应能源统计和考核的要求,能源统计制度也不够完善,内容不全、上报不及时,大部分企业没有开展能源审计工作及节能规划编制工作,给决策部门及时准确的掌握相关信息、制订能源消耗定额、分解能耗指标、考核节能工作带来一定影响。
(四)节能检测、服务机构不完善。我州的节能监察支队尚未成立,目前节能检测工作是空白。根据自治区人民政府的要求全疆3个地区成立节能监察队伍,目前已成立2个队伍,一是自治区节能监察中心,第二个是南疆巴州地区节能监察支队,作为北疆重镇伊犁暂无执法队伍。因此,根据自治区要求我委已上报成立节能监察支队的相关材料。伊犁州节能监察支队将承担全州节能行政执法和监察职能,逐步形成节能执法的机构框架,落实《节约能源法》为伊犁州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保驾护航。
三、今后工作重点
(一)加强宣传学习,进一步强化全社会的节能意识。要采取多种有效形式,进一步加大对新《节约能源法》的宣传力度,使宣传的内容更富有针对性,形式更加通俗化,发 挥典型示范带动作用,不断扩大法律和条例的覆盖面和影响力。
(二)优化经济结构,进一步加快节约型产业体系建设。积极实施三次产业结构调整,大力加强和扶持现代服务业发展,提高第三产业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加快工业结构调整,积极鼓励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和清洁生产,提高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加强企业产品结构调整,积极开展以余热余压利用、集中供热、变频调速技术、系统能源优化等为主的节能技术改造,着力降低产品能耗水平,控制高耗能企业低水平扩张。切实加强源头管理,建立高耗能行业准入制度,严肃查处违法用能、浪费能源的行为,坚决淘汰落后工艺设备。
(四)完善政策措施,进一步加大政策扶持力度。充分发挥财政资金的引导作用,按照节能法律法规要求,安排节能专项资金列入财政预算。加强对企业技改的引导和扶持,通过设立节能奖励基金等形式调动企业开展节能技改的积极性。对在节能发明创造、节能挖潜革新等工作中取得成绩的集体和个人及时予以奖励。
(五)细化考核指标,进一步落实目标责任。要按照新《节约能源法》的要求,建立节能工作综合协调机制,整合各相关部门的力量,明确工作要求,增强工作合力。建立健全节能工作责任制和问责制,加大节能工作在考核体系中的 权重,完善节能评价考核体系,改进考核办法,建立奖惩制度。要强化各县市(区)万元GDP能耗的目标管理,努力实现能耗增幅低于GDP增幅。根据节能目标实际完成进度,切实抓好计划的分解落实,确保“十一五”节能目标的实现。
(六)尽快建立健全节能执法队伍,为适应当前形势发展的需要,承担起州直节能监察和监测执法工作。各位领导、各位委员,贯彻实施《节约能源法》是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是实现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客观要求。我们要以此为契机,认真接受人大的监督指导,进一步加大工作力度,完善措施,落实责任,在巩固原有节能成果的基础上,充分调动各级各部门、社会各行业的积极性,形成更加浓厚的社会氛围,形成更加强大的社会合力,全力推进节能减排工作,确保完成“十一五”期间的节能目标任务,为州直实现科学发展、和谐发展、做出积极贡献。
第三篇:劳动合同法执法检查组检查报告
关于《劳动合同法》实施情况的调研报告
区人大常委会常务副主任 王闫根
2012年11月10日
《劳动合同法》涉及到广大劳动者的切身利益,也是重大的民生问题。为了更好地维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推动《劳动合同法》在我区的有效实施,结合这次中心组的学习内容,我带领区人大常委会人事工委工作人员,抽取了部分人大代表,组成调研组于2012年7月至10月底,对《劳动合同法》的贯彻落实情况进行了深入调研,先后深入到同盛学校、现代女子医院、海姿焦化厂等13家企事业单位和各劳动保障部门,采取听汇报、召开座谈会、实地察看资料等形式,对全区企业用工情况有了一个较为全面、客观的认识和掌握。具体调研情况如下:
一、基本情况
劳动合同法实施四年来,区政府及人社局、工会、区人民法院、工商联、各类企业协会等相关部门高度重视,加强领导,健全组织,落实责任,加大工作力度,努力解决法律实施中的问题,劳动合同法的贯彻实施取得了显著成效。总的来看,劳动合同法已经得到企业和劳动者的普遍认同,在建立和谐劳动关系、保护和促进企业健康发展、维护劳动者合法权益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1、开展法律宣传培训,促进社会就业。区人社局、工会等相关部门多次对用人单位和从业人员进行涉及劳动方面的法律、法规的宣传培训,并汇编了《劳动者维权知识简易读本》及劳动保障监察法律、法规、规章明白卡,免费发放到用人单位和从业人员手中。通过多种形式的宣传培训,全社会劳动合同法制观念得到普遍提高,劳动者依法维权意识得到明显增强。与此同时,为了促进就业,区政府及有关部门充分落实就业政策,开发就业岗位,确保失业人员、就业困难人员再就业。目前,尧都区共有各类用人单位14413家,劳动就业人员达到18.38万人。
2、劳动合同签订率稳步提高。为了全面贯彻落实劳动合同法,区政府及有关部门深入到厂矿、企业,发放劳动用工指导手册、工资集体协商指导手册以及简易劳动合同文本等资料,指导用人单位与劳动者签订劳动合同,从而大大提高了建筑业、住宿和餐饮业、制造业、采矿业以及居民服务业、农民工劳动合同签订率。目前,全区共检查社会用人单位3130家,全部办理了劳动用工备案手续,用人单位签订劳动合同3.8万余份,劳动合同签订率达到98%以上。
3、各项社会保险征缴面逐年扩大。“五险一金”参保人数、缴费人数和基金征缴同步增长,基本形成了五大险种齐全,功能基本完备,规模逐步扩大,制度不断完善的社会保险体系。截止10月份,我区各类社会保险参保人数达506311人次,各类社会保险基金征缴任务完成23389.88万元。
4、劳动合同集体协商制度建设有序推进。2012年,区人社局和总工会启动了联动机制,充分发挥工会的桥梁和纽带作用,组织全区各基层工会签署集体合同,同时签订了工资集体协商协议、劳动安全卫生集体协商协议和女职工权益专项集体合同三项专项合同,目前共签订集体劳动合同301份,覆盖职工49588人。
5、执法监察和法律监督得到强化。区人社局劳动监察大队通过开展日常巡查、书面审查、举报投诉专查和专项整治,查处各类违法行为。2012年,人社局、工会等部门共受理投诉举报案件70起,涉及1500余人,已结案66起,共为近千名劳动者追回拖欠工资上千万元,结案率保持在95%以上,有力地保护了劳动者的合法权益,促进了社会的和谐稳定。
6、劳动争议的依法处理力度进一步加大。劳动合同法实施以来,区政府和人社局根据劳动争议案件大量增加的情况,着力推进基层调解组织和仲裁办案机构实体化建设,完善调解仲裁工作制度,提高劳动争议处理效能。2012年区人社局劳动争议调解组织和仲裁机构共受理劳动争议案件38件,劳动争议仲裁机构克服人少案多的矛盾,加大工作力度,解决处理劳动争议案件37件,提交区人民法院依法审理案件1件,保证了劳动争议案件快速和公平公正的处理,有效维护了劳动者合法权益。
二、存在的问题 一是部分用人单位和职工对《劳动合同法》的认识仍有差距,部分劳动密集型中小企业和非公企业劳动合同签订率偏低,政府对小企业劳动用工缺少管理手段,一些用人单位用工难,人员变动频繁,导致政府对企业用工和劳动合同签订情况底子不清,难以实施动态监管和有效指导。调研过程中发现,一些用人单位为规避法定义务,不愿与劳动者签订劳动合同,有的单位劳动合同不够规范,条款内容比较简单、空洞,涉及职工切身利益的问题如劳动时间、加班工资、福利待遇等没有列入,或表述不具体。有的职工不愿与企业签订劳动合同,或不认真、不完全履行与用人单位签定的劳动合同,擅自违约、毁约的行为时有发生。部分中小企业和非公企业,因经营规模小、基础管理工作薄弱、社会配套服务缺失、经营者劳动合同法律意识淡薄,劳动合同签订率仍比较低,已签劳动合同也存在必备条款不齐、变更解除不规范以及不缴或者少缴社会保险费等问题。
二是劳务派遣在部分单位不规范。检查发现,一些用工单位用工有不少超出临时性、辅助性、替代性岗位范围、在主营业务岗位长期使用劳务派遣人员;劳务派遣人员同工不同酬、不予参加社会保险或少缴社会保险费,参加工会和参与企业民主管理等权利得不到保障,利益诉求表达渠道不畅。
三是集体合同签订率和履约质量有待进一步提升。集体合同覆盖范围不够广,集体协商工作仍存在“企业不愿谈、职工不敢谈、双方不会谈”和“重签订、轻协商,重文本、轻履行”的问题。
四是劳动保障监察执法队伍建设滞后。我区现有劳动保障执法专职监察员32人,平均每人需面对450多户用人单位、近6000名劳动者,与所承担的执法任务相比,基层机构设置不全、专职劳动保障监察人员不足、执法装备落后等问题十分突出。调解仲裁服务能力难以满足维权需要,存在案多人少的矛盾。
五是社会保障工作经费不足,财政配套经费不能足额拨付到位,社会保险征缴仍存空白区域。目前我区社会保险的征缴、管理与发放已全部实现网上办公,由于工作经费不足,无力支付办公软件经费,已严重影响到各种基金的按时发放;财政配套经费如2%的失业保险费2012年分文未拨,对失业保险的支付能力造成了较大影响。部分企事业单位只为职工支付了个别保险,全区大部分机关事业单位未缴纳生育保险,职工的合法权益不能得到有效维护。
三、几点建议
根据调研情况和存在问题,建议区政府及有关部门:
(一)进一步加强宣传教育,提高用人单位和职工对《劳动合同法》的认识。建议采取有效措施,抓好职校学生、劳动密集型企业、非公企业、中小企业经营者和农民工群体的法律知识普及;继续加大对企业社会责任和集体协商理念的宣传教育力度,对用工单位、劳务派遣企业及劳务派遣人员开展劳务派遣法律知识的教育培训,对工会和职工代表开展 专业性的协商技能培训。
(二)继续完善相关配套政策措施。建议针对劳动合同法实施过程中存在问题比较突出的行业和劳动者群体,及时制定、修订和提供符合其特点和当前劳动者维权需要的劳动合同示范文本,指导劳动密集型企业、非公企业、中小企业和进城务工人员签订和履行劳动合同,出台鼓励企业参加各项社会保险的具体措施。
(三)强化劳动保障监察,提高服务企业水平。在强化劳动保障监察队伍建设的基础上,全面落实劳动保障监察“网络化、网格化”建设要求,积极运用各种检查方式,及时严肃查处用人单位的违法行为。进一步扩大劳动合同、集体合同签订和各项保险征缴的覆盖范围,发挥街道、乡镇政府和工会在小微企业职工维权方面的作用。提高政府服务企业水平,及时掌握企业用工信息,职业教育要与区内企业需求相对接,以合同委培形式,为企业输送合适的人才。要进一步加强劳动争议协调处理工作,加大劳动关系协调力度,充分发挥工会、工商联、企业协会、人民法院等机构的作用,强化劳动仲裁员队伍专业培训,特别是调解技能与技巧培训,完善办案制度,提高争议处理效能,防止和减少影响社会和谐的群体性纠纷发生。
第四篇:中华人民共和国动物防疫法执行情况汇报
文章标题:中华人民共和国动物防疫法执行情况汇报
《中华人民共和国动物防疫法》、《贵州省动物防疫条例》执行情况汇报
县人大:
《中华人民共和国动物防疫法》、《贵州省动物防疫条例》的颁布与实施,将动物防疫纳入了法制化管理的轨道。在六年多的《动物防疫法》和一年多的《动物防疫条例》实施过程中,对我县动物疫病的预防、控制、扑灭和动物、动物产品的检疫起到了积极的作用,有效地保障了养殖业的健康发展和广大人民的食肉安全。现将我县近年来动物防疫法律法规的实行情况汇报如下:
一、贯彻实施动物防疫法律法规的基本情况
《动物防疫法》和《贵州省防疫条例》颁布实施以来,县政府及畜牧部门认真贯彻实施,结合本地本部门实际,采取有力措施,依法防疫,积累了一些经验,取得了一定成效。
(一)各级政府重视,把依法做好动物防疫摆在了重要的位置。
近年来,随着国内外口蹄疫、疯牛病、高致病性禽流感等疫病的不断发生,县政府对动物防疫越来越重视,把动物防疫摆在了重要位置,坚持一手抓发展、一手抓防疫。特别是去年我国发生高致病性禽流感以来,县政府高度重视,采取有力措施,积极做好重大动物疫病防控。一是加强领导,健全组织,建立健全动物防疫领导组织指挥机构,组织协调有关部门做好动物防疫。二是建立健全动物防疫各项管理制度及制定应急预案,应对突发疫情。三是增加投入,搞好储备。县政府增加了对动物防疫经费的投入,为防治禽流感等重大动物疫病提供了资金和物资保障。
(二)广泛宣传动物防疫法律法规,为动物防疫营造了良好的法制环境。
《动物防疫法》、《贵州省动物防疫条例》颁布后,县畜牧局及时组织干部学习、宣传、贯彻落实,采取多种形式进行广泛宣传。一是利用各种新闻媒体、集巿面向社会广泛宣传。二是对养殖户和村级防疫员进行重点培训。仅2005年县畜牧局举办动物防疫知识培训班16期,覆盖全县屠商和规模养殖场(户)。三是深入农村进行宣传,组织县局、乡镇、村组干部进村入户宣讲,覆盖全县17个乡镇170个村1189个组,通过广泛宣传和培训教育,提高了广大干部群众依法防疫意识,普及了动物防疫科技知识,增强了法制观念和依法防疫的自觉性。
(三)健全完善规章制度,突出重点,强化执法。
为保障动物防疫法律法规在我县的有效贯彻实施,县政府先后颁布实施了动物免疫、动物产地检疫等管理办法;县畜牧局制定了动物防疫员、动物免疫标识使用管理等办法,动物疫情报告、动物疫情监测制度等10多个规范性文件。在健全完善规章制度的同时,突出重点,加强执法,狠抓落实。
1、预防为主,强制免疫。各级政府和畜牧部门把动物免疫作为防疫的重点,采取措施,提高免疫密度。一是推行“双轨防疫责任制”。各级政府层层签订动物防疫责任书,确保防疫落到实处,确保免疫密度;畜牧防疫部门层层签订责任状,确保免疫质量。二是建立动物防疫档案,实行一场一档,一户一档。三是实行无缝隙覆盖制。按照“县不漏乡、乡不漏村、村不漏组、组不漏户、户不漏畜、畜不漏针”的原则,搞好动物免疫注射,彻底消灭免疫死角。去年我县共免疫畜禽160多万针次,其中强制免疫100万针次,常规免疫60多万针次。
2、加强检疫,以检促防。加强动物及动物产品的检疫,有效的防止病害动物及产品流入市场。一是强化动物产地检疫。凡没有免疫标识的动物一律不准出栏,2005年我县产地检疫数为10万余头。二是严把屠宰检疫关。在定点屠宰场派驻检疫员,严格查证验物,确保动物产品安全,2005年我县屠宰检疫数为4.9万头(只)。三是加强出县境检疫,严防疫病传入或输出,对进出境的动物及动物产品进行查证验物和车辆消毒,确保动物疫病不输出、不传入,去年我县出县境检疫数为1.2万余头。检疫动物11多万头(只)、检疫动物产品45吨;
3、加强疫情监测,及时控制和扑灭疫情。以县兽防站和乡镇兽医站为疫情监测站,落实专人负责疫情信息收集、上报,每村设立一名动物疫情观察员,加强监测密度,扩大监测范围,密切注意疫情变化,准确作出预报,及时组织防控。禽流感期间,我县启动了县、乡、村三级网络和畜牧业务部门、政府系统两条线的疫情报告机制,实行疫情日报告和零报告制度,确保早发现、早预防、早扑灭。
(四)加强动物防疫队伍建设
1、我县基层兽医站的现状
机构设置及人员编制。2003年,县畜牧局从农业局中分设出来,成立我县畜牧局(加挂我县畜牧水产发展促进中心牌子),设立17个乡镇畜牧兽医水产站,村级设立39个产地检疫报检点(兼畜牧兽医综合服务点)。全县乡镇站共有畜牧兽医技术干部53人(局机关30人,共83人),缺编43人,均为事业编制。极级兽医员105人,聘用制。
乡镇基层站的建设和基础设施投入。2003年县畜牧
局分设出来后,明确了基层站的性质、职责、经费(经费来源属于财政拨款)、人员和资产等,实行人、财、物“三权归县”、“双重领导”的管理体制。基层的畜牧兽医(水产)站,在县畜牧局指导下负责其辖区范围内动物疫病的防治、监测、诊断、控制、扑灭和动物及动物产品检疫等兽医公益性职能,同时负责农户养殖技术指导、品种改良和牧草种植等畜牧公益职能。
2、加强动物防疫体系建设,提高人员素质。一是建立动物防疫监测机构,建立了基本适应动物防疫需要的疫病监测诊断实验室,去年获得“冷链”项目后实验室技术支撑体系已初具规模。积极筹措资金,改进基层条件和基础设施。二是加强了对执法人员培训和考核,2005年以来,我县畜牧局共举办法律培训班10多期、技术培训班50多期,有130多名动物防疫监督员、检疫员和助检员参加了培训并进行资格考试,提高了业务素质。三是加强基层动物防疫队伍建设,长期在基层一线服务的兽医人员的素质关系到整个动物防疫的好坏,因此,为了适应不断发展变化的动物防疫新形势,县畜牧局在经费有限有情况下挤出部分经费每年组织村级兽医员进行两次学习培训。2005共培训基层防疫员340人次。
(五)加强监督,依法查处违法案件。动物防疫监督机构加大执法力度,对W病、禽流感等实施了强制免疫措施,对猪瘟和新城疫等实施了计划免疫制度,仅2005年以来,检出不合格动物70多头(只)、不合格动物产品3000多公斤;查处动物防疫违法案件28件,3人被移送公安机关行政处罚。
(六)动物防疫法律法规的贯彻实施,促进了畜牧业的发展,保障了人体健康。
1、有效地控制了重大动物疫病。通过贯彻实施动物防疫法律法规,落实各项防疫措施,提高了动物疫病控制能力和防治水平。有效地控制了牲畜W病、禽流感、猪瘟、新城疫等严重威胁畜牧业生产和人民群众生命安全的重大动物疫病,避免了疫情的暴发流行,去年又成功地阻击了高致病性禽流感。经过坚持不懈的努力,许多疫情都得到了有效控制,动物的发病率和死亡率逐年降低,去年,全县生猪死亡率为4.7%,比1997年下降了2.7个百分点;牛马大家畜死亡率为0.92,比1997年下降了5.6个百分点,家禽死亡率为11.1%,比1997年下降了5.5个百分点。有效地促进了畜牧业发展,全县猪、牛、羊、禽饲养量分别由1997年的10.23万头、6.54万头、2.15万只、42.14万羽发展到2005年的16.51万头、7.01万头、2.86万只、61万羽,分别增加61.39、7.18、33.02、44.76。畜牧业已成为我县农村经济的主导产业、促进农民增收和加快小康建设的重要途径。
2、有效地保护了人体健康。一是县畜牧局重视畜产品质量,对人畜共患病加强监测、积极预防,较好的控制了布鲁氏菌病、结核病、炭疽病等人畜共患疫病,有效的保护了人体健康。二是对查获的病害肉尸及检疫不合格的动物和动物产品依法进行无害化处理,保障了广大消费者真正吃上“放心肉”。三是积极指导养殖企业创造条件通过无公害产地认证,为社会提供了放心畜产品。
二、贯彻实施动物防疫法律法规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虽然我县在贯彻实施动物防疫法律法规中做了大量,取得了一定成效,但是在实施动物防疫法律法规过程中,还存在一些具体问题:如有些条款实施处罚难度大,前有规定后无处罚条款,还有些问题在法律中没有规定或根本起不到惩戒作用等等,影响了《动物防疫法》的全面贯彻实施,亟待修订和完善。
(一)依法防疫意识有待提高。一是领导重视不够,尤其是乡镇的领导,没有真正贯彻落实“政府保密度”。二是农民认识不高,相当一部分农民对动物防疫法律法规不熟悉,拒绝免疫、逃避检疫等违法行为时有发生;疫情发生后,隐瞒疫情,阻碍执法现象严重,病死动物尸体不能依法处理,传染源不能得到有效控制,造成了农村动物防疫执法困难;同时受经济条件和农村“重养轻防,轻防重治”传统思想的影响,动物防疫观念淡薄,许多人还没有自觉接受动物防疫的自觉性,防疫人员上门防疫被拒之门外,甚至遭围攻、谩骂的情况时有发生。
(二)基层动物防疫队伍不稳定,大部分素质偏低。我县的基层防疫员工资于2001年纳入县财政预算后一直未变(乡兽医864元/年,村防疫员400元/年),以现今物价衡量待遇较低,导致部分年富力强技术好的防疫员流失,所以从今年春防开始,我县同时为配合村级兽医室建设,取消了乡兽医,从新选聘105名(精减人员提高待遇,1000元/年)村级兽医员进驻村级兽医室从事基层防疫、动物疫病治疗等。虽然通过精减人员来提高收入,但量也增大了,仍无法找到优秀的防疫人员和提高村级兽医员的积极性。导致大部分村级兽医防疫员文化程度低,年龄偏大,技术较差;有些村主要靠子承父业,在一个封闭的圈子中,素质得不到提高,诊疗水平、防疫检疫水平较低,一些生产实践中出现的问题不能得到及时有效地解决,一些常见的疫病不会诊断,一些新出现的疫病不了解,致使疫情出现后,得不到及时诊断和处理,使疫情范围扩大。
(三)动物防疫监督机构职能未能发挥应有的作用。动物防疫法律法规明确规定“定点屠宰,集中检疫”。由于商贸部门管理定点屠宰、畜牧部门管检疫、工商部门管打假(“注水肉”等),一头猪从进屠宰场到上巿经营有三个部门在管,当配合出现问题时易造成“白板肉”、“注水肉”上巿,无法让老百姓吃上“放心肉”。特别是基层兽医站职责不分,既履行防疫、检疫公益职能,又从事诊疗、治病经营服务,在一定程度上弱化了动物防疫监督职能。
(四)动物防疫经费投入不足。一是经费没有保障,依照法律规定动物防疫经费应当列入中央和地方财政预算。但由于县级财政和大部分乡镇财政困难,根本保证不了防疫经费的投入,因此达不到较高的防疫密度和较好的防疫效果。二是基础设施差。近年来,政府虽然不断的投资完善基层站建设,但总体上基础设施投入不足。部分基层站没有办公用房、住房,条件差,只能租用房子进行办公;大部分基层兽医站检测设备匮乏,诊疗技术落后,检疫靠肉眼观察,治疗凭经验诊断,难以正常开展防疫、检疫;无交通工具,而目前我县农村畜禽养殖主要是千家万户分散饲养,面广量大,基层兽医站缺乏必要的交通工具,限制了其服务范围及质量;办公经费不足,无法为养殖户服务提供便利服务,在一些乡镇,当地老百姓把兽医站人员戏称为:“远看像要饭的,近看像烧炭的,仔细一看原来是兽医站的。”
(五)动物防疫监督管理尚不到位。有的基层执法人员素质不高,不敢执法、不善执法,对拒免、拒检、拒缴免检费的不能依法处理,使一些未检动物及产品流入市场。检疫执法难度大,巿场检疫中个体商贩的素质参差不齐,故意刁难检疫人员和暴力抗检的现象屡有发生,检疫部门在一定程度上较难取得其他执法部门的大力协助,又无执法服装,最终导致市场检疫困难重重。
(六)《动物防疫法》存在的问题。
1、机构设置上存在问题。《动物防疫法》至今颁布实施6年多,动物防疫监督机构的设置仍然没有一个统一的格式,有的防治、动检、监督各自单设;有的其中两者合设。在单位名称上也各不相同,在单位性质上有的为全额事业单位,有的为差额事业单位,还有的为自收自支事业单位,也有少数归行政系列。这些不统一性已严重影响了动物防疫、检疫、监督的正常开展,在职能划分上没有一个明确的规定,开展各自为政,甚至互相扯皮,本来是统一的法律,由于没有统一健全的机构和执法队伍,造成监管不力、混乱,损害了防疫执法的形象。
2、《动物防疫法》规定,国家对严重危害人体健康和养殖业生产的动物疾病实行计划免疫,实施强制免疫。但强制免疫造成的损害又缺乏应有的赔偿保障机制,在实际中,补偿给畜民的补偿费严重偏低,导致养殖户拒绝免疫现象时有发生。根本达不到强制免疫的目的。
3、《动物防疫法》没有把如宠物防疫、禽蛋检疫等没有纳入动物防疫范围。对无《动物诊疗许可证》从事动物诊疗活动无处罚规定,尽管规定对兽医从业人员实行资格考试,对从业活动实行许可证制度,但由于《动物防疫法》对无证从业活动如何查处和追究没有规定法律责任,动物诊疗管理秩序始终无法建立和维持。
4、《动物防疫法》对大量存在的违法行为处理力度过低或无处罚措施。《动物防疫法》第46条规定的3种违规行为没有罚款规定,处理力度太低,违法行为人对处理费用由自己承担的规定不屑一顾。在实际中,造成了拒绝免疫、不按程序免疫,不按规定清洗消毒动物运载工具、垫料、包装物,不按规定处置染病动物及其排泄物、病死动物尸体的情况大量发生,严重影响了动物防疫更好地开展。第49条规定对拒检、逃检的违法行为没有处罚规定,动物防疫监督机构在查处此类违法行为时,只能补检,而不能惩处,缺乏打击手段和力度,致使拒检、逃检、转移、销售染疫动物(动物产品)等现象多次发生。第3条解释了动物是指家畜家禽和人工饲养、合法捕获的其他动物,并没有明确解释种用动物及非种用动物,从外省购进仔猪、禽苗等进行饲养一段时间后卖出屠宰是不是种用动物?
5、《动物防疫法》和《动物检疫管理办法》对检疫程序和检疫票证填写上没有明晰,如在出县境检疫上要明确“出县境动物产品检疫合格证明”上的有效期(本证自签发之日起XX日内有效)是指为运输期间的有效期,还是整个检疫行为的有效期?当检疫员开展检疫结束后,但经营户拒绝交检疫费或少交费时如何处罚?
6、《动物防疫法》对个人瞒报动物疫情无
第五篇:2011年农技推广法执行情况汇报
七山乡关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农机推广法》的执行
情况汇报
中共七山乡委员会 七山乡人民政府
(2011年9月14日)
各位领导:
今天,县人大张主任一行来我乡检查对《中华人民共和国农机推广法》的执行情况,这是对我乡工作的极大鼓励和鞭策。在此,我代表全乡广大干部群众表示衷心感谢。下面,我就七山乡贯彻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技术推广法》情况作一汇报。不妥之处,请各位领导批评指正。
一、基本情况
七山乡位于永登县西南部,总面积683平方公里,是全县重点干旱贫困乡镇之一。现辖9个行政村,71个村民小组,总人口8065人,其中:农业人口7868人。全乡总耕地面积6.72万亩,其中旱地6.5万亩,占总耕地的96.73%。年均降水量240毫米,其中50%集中在7、8、9三个月,降水季节错位,时空分布不均,是典型的旱作农业区。近年来,七山乡持续遭遇旱灾,年均降水量不足200毫米,农业减产严重,人畜饮水紧张,导致山上无草、窖里无水、仓中无粮,群众生产、生活十分困难,纷纷举家外迁。为改变这一不利局面,2006年以来,乡党委、乡政府认真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技术推广法》的要求,大力调整农业种植结构,着力推广全膜双垄沟播技术,努力提升旱作农业发展水平,基本扭转了缺粮短草、农户外迁、七山羊大量 外流的局面,走出了一条集雨、抗旱、增粮、兴牧的旱作农业发展之路,实现了由靠天吃饭向科技抗旱、由被动抗旱向主动抗旱的转变,形成了以双垄玉米、地膜西瓜、大接杏等高效经济作物为主要产业体系的现代农业生产模式,达到了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目的,取得了良好的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
二、主要做法
(一)抓实验对比,着力探索增产增收的有效路子
一是大力推广全膜双垄沟播技术,努力提升旱作农业发展水平。2006年,我们在多方学习考察论证的基础上,示范种植全膜双垄玉米822亩。尽管大旱之年其它农作物大部分绝收,但玉米产量仍然可观,亩产玉米200多公斤、饲草1000多公斤,示范种植全膜双垄沟播玉米取得了成功。这一试验对比,使我们看到了旱作农业增产的潜力和希望,从而坚定了推广这一技术的信心和决心。2007年推广2.22万亩,2008年推广3.51万亩,2009年推广4.51万亩,2010年推广4.8万亩,年均亩产玉米300公斤以上,年均增产粮食400多万公斤,年均增收800多万元,人均增收1200多元。2011年,乡上进一步加大这项富民工程的推广力度,计划推广5万亩,实际完成50110亩,重点发展集中连片示范点42处3万多亩,其中:500以上连片示范点13处1.6万多亩;100亩以上连片示范点29处1.4万多亩。二是大力实施科技兴牧,积极推广玉米秸秆青贮技术。2007年以来,乡政府在大力推广全膜双垄沟播玉米,实现增粮的同时,积极引导群众推广玉米秸杆青贮技术,发展舍饲圈养,把种植业和养殖业有机结合起来,实现增粮 兴牧良性互动、互促共进。五年来累计建成玉米秸秆青贮池1078座,其中永久性青贮池250座,年青贮玉米秸秆8千多吨,为畜牧业发展提供了充足的饲料,促进了全乡养殖业的稳定、持续、健康发展。2010年,全乡肉羊存栏4万多只,羊肉产量250多吨,牧业产值达到750多万元,肉羊产业已成为我乡的主导产业之一。三是因地制宜发展特色高效农业,努力实现群众多渠道增收。五年来,我们积极引导和鼓励农民巩固发展特色产业,在官川村发展设施农业50多亩,其中:设施蔬菜30多亩、设施红提20多亩,每年为民创收80多万元;在苏家峡、地沟两村推广地膜西瓜4000多亩,每年为民创收600多万元;在长沟、岢岱两村种植大接杏4000多亩,预计全部挂果后平均亩产可达到200公斤以上,每年为种植户亩均增收1000多元;今年,我们在官川村试种核桃1000亩,预计三年后进入产果期将实现年增收200多万元。
(二)抓宣传培训,着力调动广大群众的种植积极性
在推广过程中,为了提高广大群众对全膜双垄沟播技术的认知率,充分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我们把宣传引导和技术培训作为首要工作来抓,邀请市、县技术人员开展各种指导、培训活动,广泛宣传全膜双垄沟播技术的种植效益和技术要点。2007年,组织领导班子、村“两委”班子、部分党员和农户代表前往榆中北山考察观摩,实地调研了全膜双垄玉米的推广情况,学到了成功经验。2008年,组织部分乡人大代表和农户代表现场观摩了我乡长沟、庞沟两个村的全膜双垄沟播技术推广情况,用事实教育群众,用典型引导农户,极大地调 动了群众的推广积极性。2009年以来,乡上加大技术培训力度,邀请市、县农技人员举办集中培训和现场指导30次,发放宣传材料3000多份、种植技术光盘80张、培训农民3000多人次,使这项技术很快被广大群众所掌握,实现了由2006年的被动推广到2010年农民自愿种植的巨大转变,推广面积由五年前的不足千亩发展到当年超4.5万亩的规模。今年,我们在去年工作的基础上,进一步加大宣传力度,强化指导培训,发动农民早安排、早动手,实施顶凌覆膜,在全乡90%以上的播种耕地上推广了全膜双垄沟播技术。
(三)抓示范带动,着力加快全膜双垄沟播技术的推广进度 为了大面积推广这项农业新技术,我们坚持示范带动、典型引路,狠抓集中连片种植。2006年,在长沟、庞沟、雄湾3个村示范种植全膜双垄玉米822亩取得成功,为集中连片种植奠定了基础。2007年,乡上出台奖励政策,重奖集中连片种植户,进一步激发了群众扩大种植的热情,全乡连片种植面积达到6500多亩。2008年,乡党委、乡政府把推广基础较好的长沟、庞沟、雄湾、岢岱四个村作为集中连片示范点来抓,通过租赁种植、雇佣种植等多种形式抓集中连片种植,全乡集中连片种植面积达到1.1万亩。2009年以来,各村党员充分发挥先锋模范作用,带头实施顶凌覆膜,为全面推广双垄沟播技术起到了积极的带动作用,进一步夯实了全膜双垄沟播技术推广基础。今年,为了扶持困难群众开展集中连片种植,乡政府优先考虑困难户的农资筹备和技术指导,乡村干部主动帮助劳力不足的困难户进行覆膜作业,从而充分调动了困难群众的推广积极性,确保了集中连片覆膜面积的落实,使全乡集中连片推广面积达到5.01万亩。
(四)抓超前谋划,着力扩大春季顶凌覆膜面积
自去年8月以来,七山遭受持续干旱,耕地失墒严重,直接影响到全乡的春耕生产。为了最大限度减轻土壤墒情损失,我们争取主动,抢前抓早,积极动员广大群众,大力开展春季顶凌覆膜工作。一是春节前后,利用各村开展党员冬训的有利时机,召开由包村领导、包村干部以及村社干部和党员、群众代表参加的顶凌覆膜动员会,宣传了顶凌覆膜的重要意义和技术要求,千方百计动员群众落实种植面积,抢墒顶凌覆膜。二是通过积极争取省、市、县支持和动员群众自筹以及乡政府自筹等措施,筹备地膜275吨、玉米籽种10万公斤、化肥300多吨、农药4.8吨、起垄机180台,及时下发到户,从农资上给予种植户大力支持,从而充分调动了群众的覆膜积极性,有效促进了推广工作。三是制定下发了《七山乡推广全膜双垄沟播顶凌覆膜技术实施方案》,提出“任务落实到地块、干部指导到田间、技术服务到地头”的要求,并印发顶凌覆膜技术操作规范2000多份,开展现场培训30次,培训农民600人,使顶凌覆膜技术很快被广大群众所掌握,加快了推广进度。四是成立了由党政主要领导任组长,各包村领导、包村干部和村干部为成员的顶凌覆膜工作领导小组,实行领导包地块、包落实,干部包技术、包服务的“双包”责任制。全乡干部从正月初八开始,一律取消双休日,连续奋战2个月,深入农户广泛发动、落实面积、督促进度,乡党委、乡政府主要负责人每天深入村社,了解顶凌覆膜情况,对落实不力、进展缓慢的村进行现场督促,有力地促进了春季顶凌覆膜工作。五是高标准、严要求,狠抓覆膜质量。覆膜期间,我们要求农户根据覆膜工序合理安排时间,在晴天中午气温较高 的12时-14时,地块尚冻将消时集中进行起垄,其余时间地冻无法起垄则安排喷药、施肥、覆膜等工序,大大提高了顶凌覆膜的效率。
(五)抓产业链拓展延伸,着力推动畜牧业快速发展
全膜双垄玉米的推广种植,不仅稳定提高了粮食产量,同时也带动了畜牧业的发展。养殖业是七山乡的特色产业,七山羊肉一度走俏兰州、永登市场。但由于连年干旱,导致山上无草,圈里少羊,养殖业萎靡不振,2006年底全乡肉羊存栏不到1万只。2007年以来,我们在大力推广双垄玉米,实现增粮的同时,积极引导群众推广玉米秸杆青贮技术,发展舍饲圈养,把种植业和养殖业有机结合起来,实现增粮兴牧良性互动、互促共进。2007年,在上级有关部门的大力扶持下,全乡建成玉米秸杆青贮示范点27处,有效解决了养羊大户备草难的问题。2008年,乡上把推广玉米秸杆青贮技术作为拓展延伸全膜双垄沟播技术的产业链来抓,加大宣传力度,强化培训服务,实行四户联保、农机共享的激励机制,充分调动了群众建设青贮池的积极性,全乡共建成青贮池701座,青贮玉米秸杆8000多吨,超额完成全年青贮池建设任务,肉羊存栏3.3万多只、出栏2万多只,呈现出“家家种玉米、户户养肉羊”的良好局面。2009年,我们在进一步加大玉米秸杆青贮技术推广力度的基础上,把发展农村沼气作为拓展延伸全膜双垄沟播技术的又一产业链来抓,新建青贮池357座,其中永久性青贮池200座,使青贮池建设累计达到1078座,同时在长沟、庞沟、官川三个村建设户用沼气池160座。通过建设农村沼气项目,进一步带动了生态畜牧产业的发展,也加快了种养沼三位一体生态循环农业的发展。今年,乡政府将继续加大青贮技术的推广力度,一要充分发挥现有青贮 池的作用,抓好青贮技术的指导培训工作,从秸秆粉碎、配料添加、青贮方法、青贮管理、青贮饲料使用等环节加强培训和指导,确保青贮质量。二要重点抓好机械化青贮工作,引进大型揉丝粉碎机,在全乡养殖大户中推进机械化青贮作业,加大青贮规模,加快青贮速度,实现青贮秸秆1万多吨,发展肉羊4万多只的目标,促进养殖业向舍饲圈养、品种改良发展。三要重点抓好玉米秸秆青贮打包出售工作,在玉米成熟季节抢抓秸秆打包,并积极联系客商,开辟订单销路,努力实现青贮秸秆商品化。
三、当前存在的主要问题及下一步打算
1、严重干旱导致全膜双垄作物大面积受灾,减产严重。去年8月底以来,我乡降雨偏少。2010年8月26日至12月31日累计降雨34.2毫米,无5毫米以上降雨。今年1月至7月底,累计降雨104.4毫米,其中:10毫米以上有效降雨1次,5—10毫米降雨5次累计40.8毫米,5毫米以下降雨19次累计49.6毫米。虽然自8月14日起开始降雨,但由于前期严重干旱和高温天气影响,致使我乡土壤墒情极差,农作物生长受到一定影响。
2、资金短缺。推广双垄全膜玉米必需大量的地膜、化肥、籽种等物资支持,而我乡是全县重点干旱贫困乡镇之一,群众自筹地膜、化肥、籽种十分困难,乡财力又非常有限,无力解决推广资金。
3、由于近六年来,连续大面积推广全膜双垄玉米,造成土壤肥力下降,难以实现稳定增产,所以必须适时调整种植种类,进行换茬种植。
4、随着我乡全膜双垄沟播技术的大面积推广应用,每年产生了大 量废旧地膜,由于缺乏有效的回收利用机制,农户或就地焚烧,或堆放路边,既污染了乡村环境卫生又阻碍了交通,严重影响到我乡的生态文明建设。
一是产业化程度较低,产业链薄弱,带动能力不强。近年来,我乡通过推广双垄玉米,有力地促进了畜牧业向舍饲圈养的发展,但由于养殖规模小,基本上以家庭经营为主,没有形成相应的产业基地,过剩的玉米秸秆得不到充分利用,双垄玉米的产业效应没有得到有效发挥,本应长足发展的畜牧业受到瓶颈制约。二是推广全膜双垄沟播技术所产生的大量废旧地膜,由于缺乏有效的回收利用机制,形成了白色污染。三是推广全膜双垄沟播技术必需大量的地膜、化肥、籽种等物资支持。而我乡是全县重点干旱贫困乡镇之一,群众自筹地膜、化肥、籽种十分困难;乡政府财力又非常有限,不能完全解决推广资金,必须争取上级有关部门的大力支持。四是受传统粗放式耕作思想的影响,农户对双垄作物的后期管护意识不强,施肥、除草、病虫害防治等措施不到位,造成个别地块农作物长势不良。五是由于连续五年种植双垄玉米,土壤肥力减弱,双垄玉米亩产量有逐年下降趋势,必须适时调整种植种类,换茬增肥增效。
针对以上问题,下一步,我们将继续把推广全膜双垄沟播技术作为各项工作的重中之重来抓,一要进一步加大工作力度,采取有力措施,动员群众自力更生、生产自救,全力以赴抓好玉米秸秆青贮工作,努力减少旱灾损失,增加农民收入。二要进一步加大宣传引导力度,通过算账对比、实例分析等办法,认真做好群众思想工作,使农户充分认识秋季覆膜和顶凌覆膜的好处,为今年秋季覆膜和明年顶凌覆膜 做好准备。三要进一步抓好全膜双垄沟播技术产业链的拓展延伸工作,有效利用各种惠农政策资金,支持养殖业发展,重点扶持肉羊产业的发展,努力在规模养殖上实现新突破。四要大力整治农村环境卫生,建设和谐优美新农村,利用已建成的废旧地膜再利用项目,加强废旧地膜回收加工再利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