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潍坊市寿光市2010年政府工作报告
潍坊市寿光市2010年政府工作报告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市政府向大会作工作报告,请予审议,并请各位政协委员和其他列席会议的同志提出意见。
一、2009年工作回顾
刚刚过去的一年,是极不平凡的一年。面对复杂多变的经济形势和前所未有的严峻挑战,我们在市委的正确领导下,在市人大及其常委会的依法监督和市政协的大力支持下,团结带领全市人民,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紧紧围绕“一二三四五”的总体部署,解放思想,振奋精神,积极应对,迎难而上,圆满完成市十五届人大二次、三次会议确定的目标任务,实现了经济社会平稳较快发展。
(一)综合实力迈上新台阶
全年预计实现地区生产总值420亿元,同比增长13%;财政总收入45.6亿元,其中地方财政收入25.1亿元,同比分别增长12.7%和19.6%;预计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222.2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8700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0000元以上;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326.6亿元。
工业经济企稳向好。面对金融危机的冲击,及时制定促进工业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意见,出台加快中小企业发展的办法,全年用于企业贷款贴息、发展奖励、参展摊位和援企稳岗补贴等市级扶持资金2.4亿元。深入开展“服务企业年”活动,成立经济运行调度中心,加强企业运行监管服务,全市工业经济从6月份开始止跌回升。预计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770亿元、利税70亿元、利润50亿元,同比分别增长16%、10%和11%。主营业务收入过亿元的企业达到64家,利税过千万元的企业达到49家,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达到643家。
农业基础更加稳固。大力发展品牌农业、安全农业、示范农业,全年流转土地2.2万亩,新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175个、潍坊市级以上农业龙头企业13家,新建改建标准化饲养小区506个,新认定 “三品”基地8.5万亩,认证“三品”农产品147个,桂河芹菜、独根红韭菜申报成为国家地理标志产品。加强村头地边市场整顿,健全蔬菜质量检测体系,蔬菜质量抽检合格率继续在全国名列前茅,蔬菜质量监管模式在全国推广。设立全省首家蔬菜院士工作站,成功选育出2个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蔬菜新品种。第十届菜博会取得圆满成功,展示菜果品种2000多个,实现贸易额161亿元。
现代服务业繁荣发展。突出服务业载体建设,农产品物流园一期建成启用,银座商城、东城全福元等投入运营,全福元生鲜冷链配送中心等一批过亿元服务业项目顺利推进,全市营业面积1万平方米以上的商场达到10个,销售收入过亿元的商贸企业发展到8家。新建工业盐电子交易市场,日交易量超过100万吨,蔬菜电子交易市场年交易额突破330亿元。软件园建设完成投资5.1亿元,成为山东省服务外包示范基地。积极推进“万村千乡”、“汽车下乡”工程,新建改造各类农家店200家,全市汽车保有量达到31万辆,其中轿车9.2万辆。全面推进“数字寿光”建设,互联网用户达到12.5万户。蔬菜博物馆、弥河生态湿地治理工程开工建设,蔬菜高科技示范园和弥河生态农业观光园分别创建为4A和3A级旅游景区,我市顺利通过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复核验收。全年预计实现服务业增加值142亿元、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09亿元,同比分别增长14.2%和18.6%。
(二)经济结构实现新优化
有效投入势头良好。坚持把项目建设作为调结构、增实力的关键,积极抢抓机遇,全力向上对接,共争取中央扩大内需项目39个、省调控资金项目15个、扶持资金2.2亿元,7个项目获国家和省发改委立项,5个项目入围2010年省重点建设项目。深入实施大项目带动战略,对确定的51项重点工程、重点工作加强调度,晨鸣高档纸、凯马汽车扩产、鲁丽螺纹钢等一批大项目顺利推进。全年开工建设投资过千万元项目280个,其中过亿元项目83个、过10亿元项目6个,累计完成工业投入110.2亿元。
科技创新不断进步。积极引进高层次人才,大力推进企业自主创新。全年预计完成高新技术产业投资69亿元,同比增长234.5%,高新技术产业产值比重达到23%,较年初提高4个百分点。新增省级以上高新技术企业11家、潍坊市级以上技术中心和工程中心13个,获得省、潍坊市科技进步奖项目28个,列入国家、省科技计划项目14个。申请专利650件,同比增长44%。新创“鲁丽”等驰(著)名商标7件、新龙电化聚氯乙烯等山东省名牌产品8个。累计参与制订国家和行业标准14项。我市入选首批全国知识产权百强县,被评为全国科技进步示范市。
节能减排成效明显。严格执行新建项目“三同时”和新增能耗等量淘汰制度,执行率达到100%。积极推进清洁生产和新能源应用,加快实施循环经济节能工程,沼气用户发展到9400户,安装太阳能11.5万户,获得省和潍坊市资源综合利用认定的企业18家。投资4.6亿元,开工建设8处城镇污水处理厂和5处脱硫工程,污染物处理能力较年初翻一番。预计全年万元GDp能耗同比下降7.5%,COD和二氧化硫排放量分别削减14%和12%,我市被确定为全省循环经济示范市。
(三)发展活力得到新提升
各项改革不断深化。扎实推进金融创新,在全国率先推出以蔬菜大棚、农村住房和土地使用权作抵押的新型贷款模式,成立全省首家农村商业银行,组建5家大型担保公司和1家小额贷款公司,积极开展银企对接活动,金融机构全年新增贷款69.5亿元,我市被评为中国金融生态城市。豪源集团在美国纳斯达克主板上市,融资7500万美元,涉农中小企业集合票据获准发行,融资5亿元。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将84项权利下放到镇。加快文化体制改革,成立文化新闻出版局、文化市场综合执法局和国有文化资产经营公司,在全省县级率先组建广播影视集团。
对外开放持续扩大。精心组织节会招商、外出招商,狠抓签约项目跟踪落实,先后引进100万吨液化气深加工、贝尔光电产业园等一批大高外项目,全市实际利用外资2.1亿美元,其中利用外商直接投资1亿美元,同比分别增长130%和141%。潍坊海关驻寿光办事处开关运行,省级木制品质量安全监管示范区通过验收,新办自营进出口权企业72家,有出口实绩的企业达到157家。预计全年完成外贸进出口总值10.5亿美元,其中出口7亿美元。
寿北开发加快推进。抢抓“三区”建设机遇,加快寿北开发进程。渤海化工园二期、临港工业园和侯镇项目区东扩工程全面启动,“大西环”、滨海大道一期、联盟路东伸和化工园二期园区道路建成通车,侯镇项目区和渤海化工园污水处理厂基本完工,龙泽水务引水一期工程建成供水,清水湖水库加快施工,园区承载能力显著增强。全力推进重点项目建设,国华寿光电厂完成注册,双王城水库工程全面启动,万吨级船舶制造基地已落户造船企业6家。寿北园区累计落实投资过千万元工业项目129个,完成工业投入95.2亿元。
(四)城乡环境展现新变化
城市功能日趋完善。实行市级班子成员包靠制度,全面推进城市七大片区开发。全年动工建设过千万元城建项目117个,已建、在建高层楼宇179栋,房地产开复工面积257.4万平方米,商品房销售面积102万平方米,同比分别增长57.2%和136%,中央华府、中南世纪城等居住小区基本竣工,左岸绿洲、新城明珠等重点项目动工建设。组织实施市政工程81项,开工建设城东热源厂,新修改造城区道路14.9公里、排水管道68公里,安装路灯1850盏,新增城市绿化面积174公顷。加快城中村改造,11个村完成和正在进行整体拆迁,35个村开工建设公寓楼。扎实开展城市环境综合整治,加快数字化城管平台建设,逐步推进城乡环卫一体化,中国人居环境奖创建工作进展顺利。
农村面貌焕然一新。以开展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工作为契机,积极推进迁村并点和社区建设。全年共有54个村启动楼房村建设工程,20多个村进行整体搬迁,建成农村社区112个,完成农村基础设施投入2.8亿元。大力推进农村饮水安全示范县工程建设,新铺设主管道38公里,建成营里、台头2座加压站。全面实施小城镇设施配套、拆旧改丑、绿化亮化等工程,全年累计投入12亿元,新修改造道路331公里,新建供排水管道1300公里,安装路灯8100盏,小城镇面貌显著改观。
生态建设进程加快。实施丹河林场、清水泊林场等10项农村重点绿化工程,全年完成成片造林3.6万亩,新建和完善农田林网21万亩,总植树1250万株,林木覆盖率达到16%以上。强化6条过境河流监管治理,依法关停拆除重污染小企业54家、小火电机组15.6万千瓦,建成4个国家级、4个省级环境优美乡镇,国家生态市创建取得阶段性成果。
(五)人民生活有了新改善
民生工程有力推进。市民健身中心体育场、文化中心、社会福利中心、残疾人综合服务中心、老年服务中心四期、农民工综合服务中心等民生项目全部完工,新建桥学校、新市立医院、新汽车站、高层次人才创业园等重点工程进展较快。粮食直补等惠农政策全部落实,“惠农一卡通”试点工作扎实开展,共为农民补贴资金2.5亿元。全年用于民生领域的财政支出达到10.9亿元,占地方财政支出的39.7%,同比增长20.5%。
保障体系更加健全。积极拓宽就业渠道,新增城镇就业再就业2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1.9%以内。扩大城镇居民医疗保险覆盖面,启动新型农村养老保险试点,我市被确定为全国新型农村养老保险试点市,全年各类社会保险征缴总额达到9.5亿元,同比增长37%。不断提升社会保障水平,新农合人均筹资额提高到110元,城镇低保标准每人每月提高到280元,农村低保和五保集中供养标准每人每年分别提高到1300元、2600元,五保集中供养率达到80%以上。大力开展社会救助、慈善救助活动,累计发放各类救助金1778万元。
社会事业协调共进。标准化学校建设完成投入6亿元,35名学生获得全国奥赛一等奖,17名学生考取清华、北大,教育均衡发展继续走在全国前列。新建省级标准化卫生室117处、省级标准计生服务室200处;加强手足口病、甲型H1N1流感等重点传染病防控,我市未出现传染病暴发流行。新建村级标准化文化大院200个,安装农民健身设施145处;双王城盐业遗址被列为全国十大考古发现;在第十一届全运会上,寿光籍运动员奚爱华、孙文利等勇夺5金1银,我市被评为全国群众体育先进单位,顺利通过全国文化先进县验收。支援北川灾后重建取得明显成效,对口支持安塞取得实质性进展。物价、气象、民兵、人防、档案、史志、妇女儿童、民族宗教等工作也实现了较快发展。
社会环境安定有序。深化法治寿光建设,领导干部学法用法经验在全国推广。扎实开展市级班子成员大接访活动,严格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创新信息预警、矛盾纠纷排查调处和治安防控机制,圆满完成国庆60周年和十一届全运会安保任务,全年刑事发案同比下降11.1%,信访总量下降25.1%,实现了社会和谐稳定。
(六)政府自身建设取得新成效
认真贯彻落实市委决策,主动接受人大监督,积极征求政协、各民主党派和社会各界的意见、建议,认真办理人大议案、建议和政协提案158件,按时办结率达到100%。深入推进网上审批、现场审批和审批代理,限时办结率达到100%。启动“网上评议”系统,完善“寿光民声”平台,规范市长公开电话、行风热线受理程序,社情民意诉求和解决渠道更加畅通。出台建设项目一口收费标准,规范中介机构服务行为,压缩行政审批时限,行政审批效率进一步提高。扎实开展“勤廉双诺双述双评”活动,加强预算资金管理,强化政府投资审计和经济责任审计,实行建设工程招投标和土地招拍挂制度,政务工作更加公开透明。完善工作落实机制,坚持周一市长办公例会制度,加强重点工作、重点项目的调度督查。强化公务员队伍和政府部门作风建设,营造了清廉务实、团结干事的良好氛围。
各位代表,在2009年国内外经济环境复杂多变的严峻形势下,全市各项工作取得很大进步,成绩来之不易。这是全市人民在市委的正确领导下,攻坚克难、开拓创新、实干创业的结果,是市人大、市政协积极参与、严格监督、热情支持的结果,也是社会各界和衷共济、精诚团结、通力协作的结果。在此,我代表市政府向各位代表、各位委员,并通过大家向全市工人、农民、知识分子、机关工作人员和企业家,向各民主党派、工商联、人民团体和社会各界人士,向驻寿部队、武警官兵、公安民警,向所有关心、支持、参与寿光发展的海内外朋友致以崇高的敬意,并表示衷心的感谢!
在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也清醒地看到工作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当前经济回升基础还不稳固,外贸形势依然严峻;高新技术产业比重偏低,节能减排压力较大,自主创新能力亟待提升,转方式、调结构的任务十分艰巨;城乡发展还不够平衡,新农村建设任务依然繁重;社会保障整体水平不高,民生事业还需加强;政府社会管理、公共服务水平和依法行政能力有待进一步提高,等等。对这些问题,我们将采取有效措施,认真加以解决。
二、2010年工作目标及总体要求
2010年是实施“十一五”规划的最后一年,也是我市加快转型升级、增创发展优势的关键一年。做好全年工作,对巩固经济回升态势,为“十二五”发展奠定坚实基础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当前,世界经济复苏缓慢曲折,我国经济回升的基础还不牢固,发展中仍然存在很多新老矛盾和问题,结构调整和发展方式转变难度很大。受经济大环境影响,我市经济全面恢复稳定较快增长的压力依然较大。但是我们也要看到,中央保持宏观经济政策的连续性和稳定性,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为我们应对严峻形势、稳固回升势头创造了良好的外部环境;全省推进“三区”建设,潍坊市实施北部沿海开发,为我们发挥区位优势、加快经济发展提供了难得的历史机遇。我们更应看到,我市产业基础雄厚、优势突出、特色鲜明,三次产业结构日趋优化,抗击风险的能力相对较强;我市投资环境良好、社会和谐稳定,对外商投资具有较强的吸引力;多年来,全市上下积累了在复杂环境下从容应对、攻坚克难的宝贵经验,具备了在形势变化中抢抓机遇、乘势而上的发展本领,形成了在新的起点上干事创业、奋力赶超的强大合力。只要我们牢牢把握加快发展的主基调,坚持把转方式、调结构作为主攻方向,以科学的眼光分析形势,以创新的举措应对挑战,以务实的态度狠抓落实,就一定能够在新一轮竞争中抢得先机、赢得主动,实现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今年政府工作的总体要求是:全面贯彻党的十七大、十七届三中、四中全会和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深入落实科学发展观,按照市委“一二三四五”的总体部署,围绕经济平稳较快增长、社会和谐稳定两大主题,突出结构调整、城乡一体、农业提升、民生改善、生态文明、改革创新六个重点,统筹处理好促增长、调结构、惠民生、保稳定的关系,加快发展方式转变,全面提升发展质量,努力争创“三区”建设示范样板,全力打造城乡一体均衡寿光。综合考虑各种因素,今年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为:完成地区生产总值470亿元;财政总收入52.7亿元,其中地方财政收入28.9亿元,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265亿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21000元,农民人均纯收入突破9000元。
在今年的政府工作中,我们将牢牢把握以下四条原则:
一是始终突出解放思想,创新思维,科学发展。坚持以思想解放为先导,发扬创新精神,营造创新氛围,加快推进观念创新、制度创新和科技创新,依靠创新促进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二是始终突出经济中心,抢抓机遇,加快发展。坚持发展第一要务,科学研判形势,善于抢抓机遇,用足用好各项政策,加快产业优化升级,转变发展方式,提高发展质量,努力在新一轮发展中率先胜出。
三是始终突出协调理念,统筹各方,均衡发展。坚持统筹兼顾,按照城乡一体化和公共服务均等化的要求,调动各方资源和力量,逐步打破城乡二元结构,努力实现速度、质量、效益相统一,经济、资源、环境相协调,城市、农村共发展。
四是始终突出执政为民,共建共享,和谐发展。坚持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政府工作的根本追求,认真落实富民惠民的各项政策措施,大力发展社会事业,健全为民办实事长效机制,不断提高群众生活质量,让发展成果普惠于民。
三、2010年主要工作任务
新的一年,我们将按照市委确定的工作思路,把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作为全年工作的首要任务,把转变发展方式作为经济工作的主攻方向,全面分析、准确判断,科学决策、积极应对,努力实现在发展中促转变,在转变中谋发展。具体实践中,将突出抓好六个方面的工作:
(一)围绕三区开发建设,致力于打基础、增后劲,有效拓展区域发展空间
黄河三角洲开发已上升为国家战略,“两区”建设也在快速推进。我市处在“三区”交叠的重要节点位置,更利于获取政策支持和外部资源,我们理应在“三区”开发上有所作为,率先突破。
高效推动设施配套。编制完成“三区”开发总体规划,细化完善27个专项规划,初步扎起“三区”开发基本框架。继续完善寿北基础设施,突出抓好羊口新港、双王城水库建设,积极运作黄大铁路、德大铁路等重大设施项目,加快推进弥河跨河大桥和滨海大道二期建设,统筹解决“三区”开发中的道路交通、水利供应、能源保障等关键问题,不断增强寿北地区的承载力和吸引力。
狠抓猛促项目建设。坚持把项目建设作为“三区”开发的突破口来抓,以项目建设促有效投入,以有效投入促经济发展。对正在建设的晨鸣高档纸、东方宏业液化气深加工等50个过亿元工业项目,强化措施,全力推进,确保年内有25个建成投产,形成一批新的经济增长点。对尚未开工的联盟煤制乙二醇、乙撑胺及碳4深加工等38个重点项目,抓紧完善前期工作,力争尽快开工建设。筛选论证一批符合国家政策和投资导向的重点项目,积极争取上级扶持资金,确保全年完成工业投入150亿元。
集中培植优势产业。按照“发展优势产业,打造核心企业,延伸产业链条,培育产业集群”的工作要求,立足现有产业基础,完善专项扶持政策,努力打造主营业务收入过百亿元的主导产业集群。汽车制造产业,重点抓好凯马20万辆汽车扩产、康跃15万台高档车增压器等项目建设,带动发展一批汽车配件、橡胶轮胎等关联企业,尽快形成链条完整的支柱产业。海洋化工产业,依托联盟化工、鲁清防水等骨干企业,着力开发高附加值产品,争取年内海洋化工产业销售收入突破200亿元。船舶制造业,坚持打造龙头与完善链条并重,加大项目引进力度,年内新引进造船企业6家以上,造船产能突破100万载重吨。新能源产业,培强做大新龙电化有机硅项目,加快实施海上风能发电工程,着力引进太阳能、光伏电等新能源企业,全力培育新能源基地。现代渔业,深入实施渔业修复计划,着力搞好近海滩涂养殖,大力发展远洋渔业捕捞,加快羊口中心渔港建设,配套一批冷藏企业,积极培育产、供、销一体的现代渔业链条,全面振兴渔业发展,努力把寿北打造成结构调整的主战场和优势产业的聚集区。
(二)围绕转变发展方式,致力于调结构、促转型,全力保障经济协调运行
转方式、调结构是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确定的重要任务。具体到我市来看,发展方式还较粗放,经济结构仍欠合理,我们必须痛下决心,狠下功夫,切实采取措施,努力实现突破。
大力发展创新型经济。深入实施“高新技术赶超战略”,引导优势企业加大研发投入,鼓励中小企业开展联合创新,组织有条件的企业参与国家和行业标准制订,力争再创3个省以上名牌产品和4件驰(著)名商标,尽快形成寿光品牌群体。继续推进县域经济信息化试点工作,重点加强企业信息技术推广应用,为企业发展提供强力支撑。着力抓好研发中心建设,确保年内新增潍坊市级以上工程中心6个、技术中心3个,不断完善科技创新体系。充分发挥博士后科研工作站、高层次人才创业园等研发平台作用,大力实施人才智力引进工程,积极推进产学研三方联合,精心组织重大技术攻关和成果转化项目,着力培育科技创新型企业,确保年内新认定高新技术企业6家,高新技术产业产值比重达到24%以上。
全力提升传统制造业。建立保障工业运行联席会议制度,加强企业运行分析预测,切实帮助企业解决运行中的难题,确保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完成主营业务收入850亿元、利税80亿元、利润55亿元。加强企业合作,支持关联产业、上下游企业兼并重组,尽快实现低成本扩张。引导传统骨干企业准确把握市场动态,抓住经济政策宽松的有利时机,积极引进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加快产业升级、企业转型、产品换代,推动传统产业向绿色低碳转型。继续实施中小企业成长计划,对符合产业政策、成长性好的中小企业,在资金、土地等生产要素上重点倾斜,促其尽快做大做强,确保年内新增规模以上企业60家。
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突出抓好农产品物流园二期建设,全力做好客户招商和市场管理工作,确保稳定繁荣发展。加快推进渤海物流园、临港物流园、晨鸣物流园等物流基地项目,全面完成新汽车站建设,稳步实施蔬菜批发市场原址开发,尽快启动五金建材市场,全力打造现代物流板块,强势发展“城市经济”。积极扶持重点商贸企业发展,切实抓好缤纷五洲商城、全福元银海店等商业网点建设,探索实施农户直供超市的“农超对接”销售模式,大力发展购物中心、仓储式商场等多种业态,确保年内销售收入过亿元的商贸企业发展到9家,实现服务业增加值160亿元、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25亿元。加大旅游产业融资力度,发挥生态湿地旅游开发公司和旅游专业合作社的带动作用,重点推出海上观光、湿地旅游等精品线路,积极抓好宣传推介,着力打造寿光旅游品牌。鼓励发展软件研发、中介咨询、创意策划等新兴服务业态,继续推进蔬菜电子交易市场和工业盐电子交易市场建设,积极扶持软件园运营发展,力争年内实现“软件产值超亿元,入园企业过百家,软件人才逾千名”的发展目标。
继续抓好生态市建设。认真落实节能减排目标责任制,严格执行新上项目能评、环评审批前置,从源头上严把节能减排关。加快渤海化工园和羊口、稻田、台头镇区污水处理厂建设,完成侯镇项目区污水处理厂技术改造,开工化龙、纪台、孙家集等污水处理项目,配套完善城乡污水处理管网,尽快实现全市污水处理全覆盖。继续强化对重点用能和排放企业的全程监测,加快实施新龙电化离子膜烧碱节能改造、鲁丽钢厂脱硫工程等30个节能减排项目,切实搞好过境河流治理和空气质量检测,积极开展环境污染综合整治专项行动,严厉打击环境违法行为,确保全市万元GDp能耗同比下降5%,COD和二氧化硫排放量分别削减4%和2%。突出土地集约利用,狠抓土地违法检查,提高土地利用水平。大力开展植树造林,积极推进城区绿化,确保全年新增城市绿地300公顷,完成成片造林2万亩,植树1500万株,林木覆盖率达到17%以上。扎实开展绿色创建活动,力争创成国家级环境优美乡镇2个,积极争创国家生态市。
(三)围绕城乡统筹发展,致力于扎框架、提品位,切实加快城乡一体进程
以争创中国人居环境奖为总抓手,突出现代、生态、文化特色,强化以人为本、城乡统筹、集约发展理念,坚持规划科学化、建设精品化、管理高效化取向,全面加快新型城镇化步伐。
以超前思维编制城乡规划。按照适度超前、布局合理、特色鲜明的原则,综合规划道路管线、电力通讯、垃圾处理等公共设施,形成指导城乡统筹发展的科学规划体系。年内,城区重点抓好金光街东伸、弥河两岸等重要地段、重要节点的修建性详规,城镇重点完成镇区控规编制工作,实现城乡规划全覆盖。坚持实行“阳光规划”,加强规划批后管理,严查规划违法行为,切实维护规划的严肃性、权威性。
以精品意识加速城乡建设。按照单体讲景观、局部讲风格、整体讲协调的城市建设理念,积极推进七大片区开发,突出抓好左岸绿洲、中南城市金典、凯宝皇都商会中心等城建重点项目,力求把每个项目建成精品工程,体现文化底蕴、彰显寿光特色。继续调整完善房地产业优惠政策,鼓励发展高层建筑,确保年内完成房地产开发投资30亿元,开复工面积300万平方米以上。大力推广太阳能建筑一体化、地源热泵等新技术,积极发展节能、节地生态环保住宅,全力争创国家康居示范工程。稳步实施旧城区和老住宅区改造,加快推进赵仕、东付等10个城中村建设,逐步解决旧城区停车困难、设施落后等问题,持续改善人居环境。开工建设铁路西移工程,切实抓好学院路南伸、北环路改造等15条城市道路和大沂路、李大路等24条县乡道路建设,加快构建城乡一体化交通体系。突出抓好道路亮化,逐步实行雨污分流,稳妥推进供热分户计量改造,加快实施城东热源厂、中石油天然气寿光支线建设工程,不断提高城市公共服务能力。持续抓好小城镇建设提升,积极探索多元化投入机制,完善小城镇道路交通、电力通讯等基础设施,统筹抓好垃圾处理、拆旧改丑等环境整治,切实增强小城镇载体功能和辐射带动能力。充分利用土地挂钩政策,积极探索多村联建、集中迁建、村企共建等多种模式,加快合村并点和社区建设步伐,稳步推进农村住房建设及危房改造,全力提升新农村建设水平。
以便民理念完善城乡管理。继续推进数字寿光地理信息公共服务平台、城建服务热线和数字化城市管理平台建设,尽快实现信息资源共建共享。深入开展城市环境综合整治,合理规划城区市场布局,加快建设便民服务市场,引导流动摊贩进“场”入“市”,满足部分群体谋生和广大市民生活需要,提高人性化管理水平。严格执行工程建设强制性标准,切实提高建筑工程质量。全面推行道路机械化清扫作业,抓好垃圾处理厂、镇街道垃圾中转站和村庄垃圾容器建设,推进城管执法向镇村延伸,逐步建立“村镇街道定点收集、市集中清运处理”的垃圾治理模式,加快城乡管理、城乡环卫一体化进程。
(四)围绕农民持续增收,致力于抓特色、创品牌,扎实推动农村经济繁荣
始终把“三农”工作作为重中之重,创新“三农”工作举措,转变农业发展方式,促进农业稳定发展、农民持续增收、农村更加繁荣。
大力发展现代农业。积极推进农业结构调整,加快建设农业标准化示范区,年内新认定“三品”基地5万亩,新认证“三品”农产品80个,建成万亩现代生态绿色示范园区。巩固蔬菜交易市场整治成果,加大农资市场整治力度,推广农资直营配送模式,规范农业投入品管理,从源头上把好农产品质量关。健全完善蔬菜质量监测体系,加大蔬菜质量抽检的广度和深度,积极创建国家级农产品质量检测中心,确保在蔬菜质量抽检中继续保持全国前列。全力办好第十一届菜博会,加快蔬菜良种研发和推广,大力发展蔬菜种苗产业,力争年内推出2个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蔬菜新品种。充分利用寿北地区资源优势,培强做大畜牧加工企业,带动发展畜禽养殖,确保年内新建标准化饲养小区300个,重大动物疫病免疫率始终保持100%。扎实推进农村饮水安全示范县、小型农田水利重点县等水利工程,搞好上口、道口2处加压站建设,完善镇村供水管网,解决20万人口的安全饮水问题,尽快实现农村安全饮水全覆盖。
持续促进农民增收。严格落实支农惠农政策,及时兑现各项涉农补贴,切实减轻农民负担。积极推进设施农业发展,大力推广玉米秸秆还田、小麦免耕播种技术,不断提高农业机械化水平。加大对农业龙头企业的扶持力度,提高农民组织化程度,争取年内新增潍坊市级以上农业龙头企业10家、农民专业合作社60个,新增土地流转面积1.5万亩,使农民在产业化经营中得到更多实惠。大力开展新型农民培训、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和农业实用技术培训,力争年内培训农民3万人次,转移农村劳动力1万人。加快农业防灾体系建设,做好抗旱防汛工作,健全海洋渔业动态监控体系,提高气象为农服务水平,增强农业可持续发展能力。
繁荣发展镇域经济。按照融入全局、扬长避短、形成特色、错位发展的理念,引导各镇街道因地制宜,选准优势,择业重点发展,着力培植工业带动型、商贸流通型、农业支撑型、资源开发型等特色镇街道。鼓励蔬菜大镇走标准化生产、专业化发展的路子,根据传统种植习惯,集中发展优势品种,创建蔬菜品牌,逐步打造“一镇一业、一村一品”的产业格局,尽快形成经济优势和竞争优势,确保年内地方财政收入过亿元的镇街道达到5个。
(五)围绕深化改革开放,致力于增动力、激活力,全面提升持续发展能力
不断深化各项改革。积极推进农村经济组织体制、农村生产社会化、农村土地管理、金融保险等领域改革,巩固扩大镇级扩权成果,探索建立符合中央精神、创新地方实践的办法措施,加快创建有利于农村发展的保障体系,全力打造农村综合配套改革“寿光模式”。深入开展“惠农一卡通”试点工作,继续深化农村金融创新,全面推行新型抵押贷款模式,切实解决农民贷款“担保难”问题。扎实开展基本药物制度改革试点工作,稳步推进医疗卫生体制改革,逐步解决人民群众“看病难、看病贵”问题。做好“十二五”规划编制工作,为今后发展理清思路,明确目标,指明方向。
努力扩大对外开放。坚持科学招商理念,完善招商考核办法,充分调动各方面的招商引资积极性。灵活采用区域招商、代理招商等多种方式,精心组织长三角、珠三角、菜博会等重点招商活动,围绕骨干企业、支柱产业和优势资源,集中推介一批重点项目。加大对投资总量大、科技含量高和产业链缺失类项目的扶持力度,推动“招商引资”向“择商选资”转变,确保全年利用外商直接投资1.1亿美元。积极发挥海关办事处作用,认真落实国家出口贸易政策,引导外贸出口企业根据市场变化,及时调整出口产品结构,努力保持对外贸易稳定增长,力争全年实现外贸进出口总值12.1亿美元,其中出口7.7亿美元。
强化财税金融支撑。加大财源建设力度,坚持实行依法治税,严格税费减免政策,严惩偷逃漏税行为,确保财税收入稳步增长。充分发挥财政资金的导向作用,强化重大设施项目融资,吸引社会资本参与经济发展和社会建设。积极组织银企对接活动,引导金融机构创新服务方式,提高信贷额度,全力支持地方发展。加快推进博润实业、墨龙石油机械等企业上市融资,稳妥做好债券发行工作,争取年内引进、组建2家金融机构,新增上市股票2支,完成10亿元治污减排债券发行,确保新增贷款80亿元以上。
(六)围绕改善民生民计,致力于解民忧、造民福,积极构建和谐文明社会
坚持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经济发展的最终目的,认真落实民生政策,加快发展社会事业,妥善解决群众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切实让人民群众共享改革发展成果。
协调发展社会事业。加快推进新建桥学校、新文家初中等学校建设,稳步实施中小学校舍安全工程,全面完成标准化学校创建任务,着力抓好城区薄弱学校改造升级,不断优化义务教育资源配置。统筹发展学前教育、职业教育、高等教育等各类教育,强化教育信息技术应用,努力在特色学校和教育品牌建设上取得新突破。尽快启动康复中心、皮防站综合大楼等卫生设施建设,完成市立医院整体搬迁,新建改建103处标准化村卫生室,不断加强村级医疗队伍建设,逐步提高农村医疗服务水平。认真做好重大疾病防控工作,扎实开展食品药品安全整治,确保人民群众生命安全。积极抓好市民健身中心、电影大厦、报业大厦、文化园等文体项目建设,规范提升镇级标准化文化中心,新建100处村级文化大院、50处农民体育健身设施,实现“农家书屋”全覆盖。扎实开展“市民素质提升年”活动,高度重视未成年人保护工作,切实抓好数字电视整转平移,精心组织首届农圣文化艺术节,积极开展大型群众文化活动、国民体质监测和全民健身运动,最大限度地满足广大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全面打造文化强市。
完善社会保障体系。深化完善“五险合一、一票征缴”保险制度,全面推行新型农村养老保险试点工作,继续扩大城镇居民医疗保险覆盖范围,确保年内新增企业养老保险和医疗保险参保人员各1万人,各种社会保险基金征缴额增长30%以上。巩固发展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切实加强定点医疗机构的监督管理,新农合人均筹资额提高到130元,不断提高农民医疗保障水平。扎实开展就业服务活动,继续落实就业扶持政策,鼓励企业积极吸纳就业,力争大中专毕业生就业率达到90%,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1.8%以内。加强职工技能培训工作,强化劳动执法监察,维护劳动者合法权益。稳步推进农村居民健康档案试点工作,争取年内60%的农业人口建立健康档案。加快推进保障性住房建设,继续开展城乡低保提标扩面工作,重点保障社会福利中心运行,大力实施慈善救助工程,切实抓好全国残疾人社区康复示范市创建,统筹解决五保老人、困难家庭、残疾人的生活问题,全力维护农民工等弱势群体的正当权益。认真组织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活动,加强计划生育综合治理,集中清查历史遗留问题,确保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5.6‰以内。
深化平安菜乡建设。不断完善社会治安防控体系,推行有警出警、无警巡逻的巡防模式,建立常态化布警、全天候防控动态警务机制,严厉打击严重暴力、霸痞恶势力、偷盗抢劫等违法犯罪行为。健全基层综治机构,强化矛盾纠纷排查,妥善处理人民来信来访,全力维护社会稳定。加强安全标准化建设和高危行业监管,坚决杜绝重特大事故发生。继续完善应急管理机制,提高应对突发事件能力,努力为人民群众创造和谐稳定的社会环境。
四、全面加强政府自身建设
复杂严峻的经济形势和艰巨繁重的发展任务,对政府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我们将始终坚持执政为民理念,大力发扬“寿光精神”,创新管理,优化服务,提高效率,不断增强政府执行力和公信力,切实肩负起推动经济社会科学发展的历史重任。
(一)坚持以开放的思维推动工作创新。始终把解放思想、锐意创新贯穿于政府工作的全过程,破除陈旧的传统观念、思维定势,努力使思想认识有新飞跃,工作方式有新创造。强化敢为人先、勇争一流的进取观念,发扬敢闯敢干、干就干好的执着精神,在更大范围、更广领域、更高层次上迎接挑战、参与竞争,努力使各项工作创出经验、成为亮点、形成特色。积极稳妥地推进行政管理体制改革,激发各级工作干劲和创新活力。
(二)坚持以务实的精神狠抓工作落实。弘扬“伯祥精神”,树立正确的事业观、工作观、政绩观,静下心来埋头苦干,扑下身子真抓实干。完善工作推进机制,明确目标、细化责任、确定时限,对重点工作、重点项目,加强调度,强化督查,高效率、快节奏地抓好落实。加快集中收费中心和投资服务中心建设,完善市镇一体化行政服务办公系统和网上审批服务系统,加大现场审批力度,提升行政服务效能,更好地为群众和企业服务。
(三)坚持以民主的理念推进依法行政。深入开展法治寿光创建活动,认真落实行政执法责任制、执法过错责任追究制和政风行风评议考核制,规范执法行为。完善重大事项集体决策、重大决策专家咨询、社会听证和合法性审查等制度,提高科学民主决策水平。自觉接受人大法律监督、工作监督和政协民主监督,认真办理人大议案、建议和政协提案;加大监察、审计等专门监督力度,强化对建设工程、土地出让、政府采购等重点领域监管;广泛听取社会各界和群众意见建议,主动接受社会监督和舆论监督。推进政务公开,加快电子政务建设,发挥“寿光民声”、行风热线、市长公开电话作用,畅通民意表达渠道,保障人民群众知情权、参与权、监督权。
(四)坚持以良好的作风提升政府形象。继续推行一线工作法,深入现场、深入基层、深入群众,多解决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多办顺民心、解民忧、惠民生的实事好事,做到问政于民、问需于民、问计于民。推进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建设,运用科技手段强化预防腐败工作。认真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强化“一岗双责”,抓好班子,管好队伍。切实加强软环境建设,严肃查处违法违纪案件,坚决纠正损害群众利益的不正之风。牢固树立过紧日子的思想,大力压减一般性支出,集中财力支持经济和民生事业发展,努力建设人民满意政府。
各位代表,发展征程任重道远,光荣使命催人奋进。让我们在市委的坚强领导下,团结和依靠全市百万人民,坚定信心,奋力拼搏,攻坚克难,真抓实干,为建设富裕文明和谐的魅力寿光而努力奋斗!
第二篇:2012年潍坊市政府工作报告
政府工作报告
--2012年2月10日潍坊市第十六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
潍坊市代市长 刘曙光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市人民政府,向大会报告工作,请予审议,并请市政协委员和其他列席会议的同志提出意见。
一、过去四年工作回顾
2008年以来,在省委、省政府和中共潍坊市委的坚强领导下,在市人大及其常委会、市政协的监督支持下,市政府和全市人民一起,始终突出科学发展主题,牢牢把握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主线,紧紧围绕富民强市目标,解放思想、创新实干、团结奋斗,全面完成了“十一五”任务目标,实现了“十二五”良好开局。
经济保持平稳较快发展,综合实力大幅提升。2011年,全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3541.85亿元,年均增长12.6%;完成财政总收入466.8亿元,地方财政收入253.9亿元,固定资产投资2603.2亿元,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349.8亿元,年均分别增长20.1%、23.1%、23.9%和18.9%,均比2007年翻了一番以上;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22508元,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10409元,分别比2007年增加8792元和4131元。
结构调整步伐加快,产业优势更加突出。三次产业比例由11.6:57.4:31调整到10.1:55.4:34.5。粮食总产连续三年超过百亿斤,优质农产品基地发展到520万亩、品牌1604个,销售收入过亿元农业龙头企业发展到167家,畜牧产业链销售收入突破千亿元。2011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完成主营业务收入9377.9亿元、利税792.9亿元,均比2007年翻了一番。主营业务收入过千亿元产业达到4个、过百亿元企业由4家增加到12家。获省长质量奖6个,中国驰名商标和山东名牌数量居全省前列。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的比重达到24.9%,高新区“63513”工程被确定为全省新兴高端产业发展示范工程。服务业增加值由637.5亿元增加到1221.2亿元,年均增长14.3%。银行业存贷款增量增幅、资产质量和效益保持全省先进水平。旅游业总收入由98.6亿元增加到315.2亿元。年交易额过10亿元的市场达到36个。自主创新能力进一步增强,培育重大科技成果516项,申请国家专利2.54万件,盛瑞8AT项目获中国专利金奖。连续被评为全国科技进步先进市。全面完成了省政府下达的节能减排任务。
新型城镇化扎实推进,城乡面貌发生显著变化。中心城市建成区面积扩大到149平方公里。文化艺术中心、奥体公园体育场、鲁台会展中心、白浪绿洲湿地公园等重点城建项目顺利实施。改造旧小区73个、背街小巷249条。建成区绿化覆盖率达到40.3%。创建为国家卫生城市、国家园林城市,荣获“中国人居环境奖”。县域经济实力显著增强,小城镇发展明显加快。农村社区建设实现全覆盖,基本实现村村通自来水、有线电视、柏油路和客运班车。全市林木覆盖率达到35.2%。
“蓝黄”战略加快实施,沿海开发率先突破。全境纳入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沿海三区市纳入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国家批准临朐县参照执行中部地区有关政策。确立了“一带、一体、两翼、多点”的蓝色经济区发展规划布局。举全市之力加快北部沿海开发,完成规模以上固定资产投资1330亿元。滨海区升级为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一城四园”基础设施配套面积达到160平方公里。潍坊港实现一类口岸开放和对台直航;沿海防护堤等重大基础设施建设进展顺利。潍坊滨海海洋经济新区和中外合作产业园列入全省重点支持项目。
综合配套改革进一步深化,对外开放成果丰硕。五大领域123项改革取得重要阶段性成果。组建了全省首家村镇银行、首批农村商业银行和首个文化产权交易所,设立了天津股权交易所潍坊交易中心。上市公司发展到33家、股票37只。小额贷款公司发展到39家,数量居全省首位。公立医院改革取得实质性进展。被评为全国文化体制改革工作先进地区。荣获全国教育改革创新特别奖。进出口总额达到141亿美元,累计实际到账外资26亿美元。出口加工区升级为国家级综合保税区。对外合作和对口支援工作进展顺利,青潍合作取得新的成果,援川和援鄄任务圆满完成。
民生持续改善,社会更加和谐稳定。民生支出占财政总支出的比重达到52.2%。市政府每年承诺为群众办好的10件实事全面落实。累计实现城镇就业50.5万人,转移农村劳动力48.4万人。连续七年提高企业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水平,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实现全覆盖;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制度全面建立,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政府补助标准 和住院报销比例大幅提高。提供保障性住房9539套,改造棚户区1.4万户。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更加完善,文化产业增加值突破100亿元。全面实现城乡免费义务教育,中小学校舍安全工程基本完成,素质教育走在全国前列。在潍高校发展到17所,在校生17.3万人。城乡卫生服务体系更加健全,国家基本药物制度全面落实。社会大局持续稳定。连续创建为全国双拥模范城。人口计生、外事侨务、民族宗教、妇女儿童、老龄、残疾人、审计、统计、人防、地震、气象、史志、档案、海事等工作实现了新的发展。
民主法制和政府自身建设得到加强,发展环境更加优化。圆满完成“五五”普法、“四五”依法治市、“四五”依法行政任务。累计办理人大代表议案建议561件,政协委员提案1272件。新一轮政府机构改革全面完成。行政审批制度改革不断深化,电子政务建设和政务公开工作依法推进。执法监察、行政效能监察、审计监督和纠风治理工作有效开展,政府服务质量、行政效率进一步提升。
2011年,全市上下按照“一九五一”的目标任务和思路举措,全力转方式、调结构、惠民生、促和谐,经济社会各项事业迈上了新的台阶。全市地区生产总值、地方财政收入分别增长11%和25.4%,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固定资产投资、外贸进出口总额分别增长17.3%、22.9%和19.9%。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3.13%,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农民人均纯收入分别增长14.4%和17.3%,居民消费价格涨幅控制在4.4%,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3.56‰。
各位代表,过去四年不平凡的实践与探索,使我们深深体会到,应对各种复杂局面和重大挑战,保持经济社会平稳较快发展,必须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全局,坚定不移地贯彻落实党中央和省委、省政府的重大决策部署,创造性地做好上级精神与潍坊实际结合的文章,在实践中探索具有潍坊特色的发展路子。必须始终清醒地把握宏观形势和潍坊发展的特点,紧紧抓住事关全局的重大问题全力突破,为未来发展打好基础、铺平道路。必须准确认识机遇,善于抢抓机遇,用足用好机遇,尤其要注重争取和用好国家、省实施一系列重大发展战略的机遇,形成加快发展新格局。必须坚定不移地深化改革、扩大开放、创新发展,利用一切机会先行先试,推动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增强发展的动力和活力。必须坚持民生为本,倾心尽力为群众谋福祉,让人民群众更多地享受改革发展成果,激发全市人民共建美好家园的积极性。必须锤炼作风、科学实干,大力加强公务员队伍建设,为科学发展、跨越发展提供坚强保障。这些经验,来自实践,弥足珍贵,我们要倍加珍惜,不断发扬光大!
各位代表,回顾四年的发展历程,我们深深感到,潍坊取得的一切成就,归功于省委、省政府和市委的坚强领导,归功于历届领导班子和老同志打下的良好基础,归功于市人大及其常委会、市政协、各民主党派、工商联、各人民团体及社会各界的监督支持,归功于海内外朋友的真诚关心、大力支持和广泛参与,归功于驻潍部队、武警官兵的无私奉献,归功于全市910万干部群众的团结奋斗、拼搏努力。在此,我代表市政府,向所有为潍坊改革发展作出贡献的各位领导、各位同志、各位朋友和全市广大干部群众,致以崇高的敬意和衷心的感谢!
在看到成绩的同时,我们也清醒地认识到,我市经济社会发展中还存在一系列深层次矛盾和问题。主要是:综合实力不够强,人均占有水平还比较低;发展方式粗放问题依然突出,自主创新能力还不够强,生态环境亟需改善;城镇化进程不快,中心城市辐射带动能力有待提升;城乡、区域之间发展仍不平衡;社会保障水平还不够高,一些群众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需要继续认真解决,政府公共服务与人民群众的期望还有差距,社会管理亟需创新完善,等等。对这些问题,我们一定高度重视,采取有力措施,认真加以解决。
二、今后五年的总体要求和目标任务
刚刚闭幕的中国共产党潍坊市第十一次代表大会,提出了今后五年的宏伟目标和基本要求,为今后的发展指明了方向。今后五年,是我市全面贯彻市十一次党代会精神、全面落实“十二五”规划、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是我市加快转方式调结构、再创科学发展新优势的重大机遇期,也是我市顺势应变、乘势而上,进一步提升在区域发展中地位的攻坚时期。我们面临的形势复杂多变,区域竞争更加激烈,转方式调结构的任务艰巨繁重。同时,我们也清醒地看到,世界新一轮产业和科技革命进程加快,国际产业转移和结构调整力度加大;国内经济社会发展长期向好的基本态势没有改变;我市仍处在工业化、城镇化快速发展期,“蓝黄”两大国家战略在我市交汇融合,省委省政府对我市的发展寄予厚望。特别是经过多年的探索实践,我市的发展思路更加明晰,发展基础更加坚实,全市人 民团结奋进、建设美好家园的热情空前高涨。我们坚信,只要抓住机遇、科学谋划,万众一心、拼搏实干,就一定能够实现科学发展的新跨越、谱写富民强市的新篇章!
今后五年政府工作的总体要求是,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以富民强市为目标,以改革创新为动力,加快建设创新潍坊、文化潍坊、生态潍坊、幸福潍坊,全面实现“十二五”规划和市十一次党代会确定的各项目标任务,为建设现代化经济文化强市而努力奋斗。
经过五年努力,实现下列奋斗目标:
——综合经济实力实现新的跨越。地区生产总值年均增长11%;地方财政收入实现翻番,达到500亿元;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年均增长16%,进出口总额突破250亿美元,人均地区生产总值超过10000美元,成为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的重要增长极。
——全社会创新能力显著增强。“创新潍坊”建设取得重大进展,全社会创新意识全面提升,创新体系更加完善,创新环境整体优化。综合配套改革加快推进,争做全省综合配套改革的排头兵。取得一批重大科技成果,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的比重、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分别达到30%和12%,科技进步贡献率达到60%。
——文化软实力大幅度提升。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更加健全,国民素质全面提升,城市特色更加彰显,潍坊精神更加发扬光大,市民的城市认同感、归属感显著增强;市域历史文化资源开发广泛展开,培育一批有影响力的文化企业、文化产业和文化品牌,文化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影响力、贡献度和潍坊的知名度大幅度提升。
——生态环境的承载力更加坚实。生态文明、绿色低碳发展理念成为共识,基本形成节约能源资源和保护生态环境的产业结构、增长方式和消费方式,城乡环境更加宜居宜业。节能减排指标大幅下降,林木覆盖率稳定在35%以上,展现出绿满城乡、天蓝水清的优美画卷。
——人民生活更加殷实幸福。保障和改善民生的制度安排更加完善,公共财政对民生的支出持续扩大,城乡基本公共服务更加优质均等。就业创业服务体系更加健全,收入分配更加合理,城乡居民收入与经济发展同步增长。城乡居民保障水平明显提高。人民群众权益得到切实维护,社会和谐稳定。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农民人均纯收入力争翻番。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以内。居民的幸福指数明显提高。
各位代表,国际国内经济形势的新变化、宏观经济政策的新调整、区域竞争发展的新格局、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新期待、我市经济社会发展的新阶段,特别是建设“四个潍坊”的新目标,都要求我们必须更加突出主题主线,加快转变发展方式,走创新驱动、转型发展的道路,为全面实现市十一次党代会提出的各项目标任务提供可靠的保证。
转型发展,必须大力推进产业转型。产业是富民强市的关键。建设“四个潍坊”,必须以产业转型为基础。大力实施高端高质高效产业发展战略,推动一、二、三次产业转型升级。巩固提升我市农业的优势地位,突出农产品质量安全、产出效率和品牌培育,大力推进农业区域化布局、规模化生产、产业化经营、标准化管理和品牌化运作,争做高效生态农业发展的排头兵。以工业化理念引领农业,以现代服务业提升农业,着力打造国内重要的农副产品生产物流基地、食品加工基地和农业服务业融合发展的示范基地。依靠科技和政策引领,大力推动农业发展模式创新,努力打造农业创新发展示范区。大力实施工业提升计划。加快高新技术改造传统产业步伐,着力提高传统产业中高新技术的比重;加快重点行业、企业由一般制造向价值链高端延伸,着力提高非加工环节在制造业中的比重;加快发展“四新一海”等战略性新兴产业,集中优势资源,打造有竞争力的特色新兴产业集群,着力提高新兴产业在制造业中的比重;加快优化工业布局,推进有条件的企业向大型企业集团迈进,产业向特色园区聚集。支持潍柴动力、北汽福田等骨干企业打造国际化企业集团。把突破服务业作为再创我市发展新优势的战略性举措,深度谋划、强力推进。拓展视野发展服务业,立足潍坊、辐射周边、面向全国,对我市服务业发展进行科学布局;选准优势产业倾力培育,经过三至五年的努力,着力形成一批优势服务产业集群;积极培育和引进领军企业及知名品牌,加快服务业集团化、网络化、品牌化步伐;综合运用产业带动、市场驱动、消费拉动、宣传促动、政策撬动等措施,形 成合力,加快发展,努力把我市建成国内有影响力的区域性物流中心、旅游集散中心、特色文化艺术品交易中心、健康产业创新发展中心。
转型发展,必须大力推进城市转型。城市是引领区域发展的载体。建设“四个潍坊”,必须以城市转型为先导。要更加注重生态。牢固树立生态优先的理念,把生态作为最珍贵的资源、最重要的环境,扎实推进“生态潍坊”建设,着力打造有竞争力的自然生态环境。更加注重城市品质。大力培育城市文化,完善城市功能,提升城市内涵,建设精神富足、朝气蓬勃的宜居家园。更加注重繁荣城市经济。大力发展新兴高端产业,增强城市综合实力和辐射带动能力。更加注重城乡统筹发展。加快推进新型城镇化,构建以城带乡、相向发展、整体提升的新格局。更加注重城市资源整合。彰显城市特色,塑造城市形象,打造城市品牌,提升城市价值,切实增强城市对人才的凝聚力、资本的吸引力、创新的推动力。
转型发展,必须大力推进社会管理转型。社会管理是社会和谐发展的基本条件。建设“四个潍坊”,必须以社会管理转型为保障。加快推进社会管理创新,以管理创新促进和谐社会建设。更加注重安全管理,把安全放在高于一切、先于一切、重于一切的位置,作为全社会的共同责任、共同目标。更加注重人性化管理,坚持以人为本、服务为先,寓管理于服务之中,着力完善公共服务体系,全面提升公共服务水平。更加注重民主管理,建立更为完善的民主决策、管理、监督机制,广泛集中民智、凝聚民力。大力强化基层基础工作,更好地发挥基层自治组织、社会组织的管理服务功能,夯实社会管理基础。建立健全社会风险评估机制,准确把握社会动态,及时发现和解决苗头性问题。大力推进社会管理信息化、网络化,着力打造数字城市。
三、2012年重点工作
2012年是我市实施“十二五”规划承上启下的重要一年,也是落实市十一次党代会各项目标任务的起步之年,做好今年的工作意义重大。必须紧紧围绕“主题主线”,全面贯彻“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按照“四个牢牢把握”和“四个着力”的基本要求,全面落实市委“一**三”的思路目标和任务举措。
综合各方面因素,今年全市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是:地区生产总值增长10.5%,地方财政收入增长15%,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6%,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8%,外贸进出口总额增长11%,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3.8%以内,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民人均纯收入均增长11%,居民消费价格涨幅控制在4%左右,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5.2‰以内。突出做好八个方面的工作:
(一)着力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在强化投入扩大消费上实现新突破
以强化投入为基础,以扩大消费为关键,努力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
促进投资稳定增长。继续发挥投资对扩大内需的重要作用,进一步优化投向、扩大投量、提高投效,确保全年完成固定资产投资3000亿元以上。加大先进制造业、战略性新兴产业、现代服务业、现代农业、文化产业和社会民生等重点领域的投资,优化投资结构,以好的增量优化存量,提高投资效益。深入开展“项目提升年”活动,以项目为抓手,促进有效投入,突出抓好北汽福田山东多功能汽车厂、歌尔光电产业园、潍柴大功率船用柴油机及配套产业基地等1496个投资过亿元的重点项目建设,超前谋划一批符合国家产业政策和投资导向的项目,形成“投产一批、在建一批、开工一批、储备一批、开发一批”的发展格局。
着力扩大居民消费。把扩大消费作为拉动经济发展的增长点,分阶段、分领域精心策划促进消费的相关政策措施,促进消费有效增长。全面落实企业最低工资标准制度,建立完善职工工资正常增长机制,增加城乡居民特别是低收入群体收入,努力提高居民消费能力。实施好5个国家级试点项目,组织好“国民休闲汇”活动,培育休闲旅游、体育健身、文化娱乐、网络购物等新的消费热点,开拓新的消费领域。继续开展“满意消费惠万家”活动,深入推进“万村千乡”市场工程和“农超对接”,实施好“居民卡”便民工程,改善居民消费条件。严厉打击侵犯知识产权和制假售假等违法行为,切实让群众放心消费。
强化财税金融保障。统筹财政收入和政府融资,正确处理产业发展、城市建设和民生投入的关系,突出产业发展的基础地位。大力加强财源建设,推进财税库银联网,构建综合治税长效机制。继续实施“22620”工程,深入推进金融六大体系建设。开展金融专题招商活动,鼓励各金融机构在我市设立区域总部、功能总部。加快推动企业上 市,力争年内新增3家以上企业首发上市,10家以上企业在天交所潍坊中心挂牌。加大债券融资力度,发行企业债券、区域集优债等20亿元以上。加强政府债务管理,规范发展民间信贷,有效防范和化解金融风险。
(二)着力调整经济结构,在加快转型发展上实现新突破
突出做强做优实体经济,加快推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努力提高经济发展的质量和效益。
推动工业做强做大。培育壮大新兴高端产业,深入实施“63513”新兴高端产业发展示范工程,着力打造特色产业链,确保9个新兴产业主营业务收入增长30%以上,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的比重达到25.9%。技改投资增长15%以上,占工业投资比重达到80%以上;继续深入实施“85311”工程,进一步完善8条产业链,初步形成集群化发展格局。启动工业园区“两化”融合试点,实施好第三批“两化”融合示范工程。大力实施中小企业“四五六服务工程”和“千百十转型升级工程”,全面落实国务院支持小微企业发展各项措施,推广应用潍坊地税发票“E票通”,支持中小微企业加快发展。
促进服务业发展振兴。实施服务业振兴计划,形成服务业繁荣发展新格局,力争服务业增加值占生产总值的比重提高2个百分点。大力发展金融、现代物流、科技信息、商务服务等生产性服务业,繁荣发展文化旅游、商贸流通、社区服务、社会养老等生活性服务业,积极培育创意设计、服务外包等新兴服务业,开拓发展农村服务业。加快服务业向高端发展,引导企业创建国家、省级服务标准化试点,打造服务品牌。大力推进服务业载体建设,对服务业发展重点城区、行业、园区、镇街予以扶持。培育壮大骨干企业,加快形成新的主导产业和领军企业。
打好节能减排和环境保护攻坚战。大力淘汰落后产能,严格控制新上“两高一资”项目。加强空气重点污染源治理,全年空气优良天数达到270天以上。继续推进河道综合整治,23条重点河流水质改善率平均达到25%以上。开展国土资源节约集约利用模范县(市)建设,盘活存量建设用地1.5万亩以上。加快建设北部沿海防护林体系,新增造林28万亩以上。顺利通过国家环保模范城市复核。
强化质量、科技和人才支撑。制定新一轮品牌培育计划,深入开展“品牌建设年”活动。引导企业积极参与标准制订修订,加快建设潍坊质检中心和6个在建省质检中心。进一步增强技术创新和成果转化能力。在北部沿海地区建设10个海洋科技研发平台,在高新区建设完善10个专业研发平台。新建10家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和30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组织实施国家、省重大科技专项120项以上。支持盛瑞8AT、蓝光外延炉等20个具有自主知识产权产品的产业化。精心谋划和实施新一轮人才发展规划,有计划地引进和培育全市改革发展急需人才。探索建立“一站式”人才服务体系,为优秀人才成功发展提供全方位服务。深入实施各类人才培训工程。贯彻落实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努力提高劳动者素质。
(三)着力支持和服务“三农”,在现代农业发展上实现新突破
更加关注农民,大力发展农业,繁荣提升农村,全面提高我市“三农”工作水平。
大力推进农业科技创新。广泛开展“农业科技促进年”活动,加快构建农业技术创新体系,争创国家级农业高新技术产业区。着力突破种苗产业,制定种苗产业发展计划,引进开发一批新品种,培育一批骨干种苗企业,探索开展种苗产业国际合作,打造我国北方重要的种苗繁育基地。制定新型农业发展计划,加快发展都市农业、功能农业、信息农业、循环农业等新型农业。大力发展农业产业园区、科技园区,每个县(市、区、镇、村)分别抓好1至2个现代农业示范区(园、点)。深化农科院改革。加强农技推广体系建设,推进农业科技进村入户。培训农民1.5万人以上。
切实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管理。农产品质量是我市农业的生命,一定要高度重视。落实严格的责任制,对禁用农业投入品实行最严格监管。大力推进农产品生产规模化和主体公司化(合作化、农场化),切实加强标准管理和过程控制。全面落实各级政府和各类市场主体的监管责任,建立严格的监管制度、市场准入制度和质量追溯制度。继续做好“三品一标”认证和监管工作,探索建立农产品质量等级管理办法。加快推进农产品质量安全区建设,创建出口农产品质量安全示范区。搞好重大动物疫病防控。
加快培育壮大农业市场主体。实施农业龙头企业提升工程,着力培育大型农业集团,年内销售收入过亿元企业达到185家。实施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发展工程,着力扩大农民合作组织的规模和数量。深入实施蔬菜、渔业、畜 牧、果业、苗木花卉等五大产业振兴规划,打造优势农产品产业集群。搞好黄河三角洲高端畜产品加工区和中凯冷链物流中心建设。探索大宗农产品期货交易。
进一步改善农业农村基础设施条件。编制潍坊现代水网建设规划。完成规划内中小河流治理任务。扎实推进潍河、弥河治理,改善水系生态。加快生态文明乡村建设,解决农村30万人饮水安全问题,完成1500个村的村容村貌整治。
深化农村改革,进一步激发农业农村发展活力。深化农村产权制度改革。搞好集体林权配套改革。积极有序推进土地流转,加快农业适度规模经营。建立农村集体经济组织产权制度,加强农村新成立经营机构的监管。统筹推进农村合作金融机构改革和新型农村金融机构建设,构建农村金融服务体系。
(四)着力加快“蓝黄”两区建设,在实施国家战略上实现新突破
以加快实施“蓝黄”两大战略为引擎,全面提升我市经济发展水平,全力打造“蓝黄”两区发展的重要增长极。
全面落实“蓝黄”规划。制定“蓝黄”两区一体化发展意见,设立专项资金,完善落实国家规划的推进机制。用足用好优惠政策。加快推进“一区两园”(潍坊滨海海洋经济新区、海洋特色产业园、高效生态经济特色产业园)建设。积极推进青潍日城镇组团建设,加强与周边城市的交流合作。
全力推进滨海开发。突破重点基础设施建设。推进中港区3个2万吨级泊位建设,实施好沿海防护堤、北部水网等重点工程。加快壮大特色主导产业,推动装备制造、石化盐化、临港物流加工等产业聚集发展。加快建设滨海水城。落实黄河三角洲生态环境控制功能区划,加强海洋保护区建设,促进滨海区域可持续发展。
推动高新区快速发展。加快建设国家创新型科技园区、国家知识产权试点园区,着力构建国内一流的区域性产品检测和创新平台,支撑特色新兴产业集群式发展。建设“人才特区”,吸引更多海内外人才聚集创业发展。实施“二次退城进园”,加快推进产业转型。大力发展科技服务业,打造高技术人才创新创业的良好环境。
加快各类园区转型升级。研究制定促进各类开发园区转型升级、协调发展的政策意见。支持综合保税区发挥功能优势,打造国际物流、加工贸易和特色商品定价交易中心。支持峡山区加快建设国家可持续发展实验区。推动各省级开发区向蓝色和高端转型,提高投资强度和要素集聚能力。
加强重大基础设施建设。超前谋划和加快推进重大基础设施建设,着力突破潍坊港,加快推进潍日高速、机场迁建等重点项目,加快构筑完善的交通、能源、水利、信息等基础设施体系。
(五)着力统筹城乡发展,在新型城镇化建设上实现新突破
统筹推进中心城、县城、小城镇和农村社区建设,全面提升新型城镇化水平,确保城镇化率提高1个百分点以上。
大力提升中心城市价值。进一步优化城市规划布局,提升产业层次、功能品质和环境形象。抓好城市总体规划报批和实施,深化综合交通规划和地下空间规划,搞好重点区域规划设计,加强城市形象策划和宣传推介。完成白浪河北辰绿洲建设和虞河上游整治,建成鲁台会展中心,基本建成文化艺术中心;加快火车站站南广场和军埠口片区开发。建设完善城市外环交通,继续实施城区街巷整治畅通工程,支持公共交通优先发展。加快餐厨废弃物收运处理项目建设。实施数字化城管系统续建工程。
不断壮大县域经济实力。整体推进县域经济发展,研究制定新一轮支持政策。支持各县市区着力抓好大企业带动、产业集群培育和园区建设,实现特色化、差异化发展,增强综合实力。支持临朐县用好沂蒙革命老区政策。提升县城和重点乡镇规划建设水平,促进县城向中等城市发展,重点城镇向小城市发展。加强新农村建设,完善农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提高城乡统筹发展水平。
加快发展新型小城镇。深入推进和谐城乡建设行动。大力发展镇域产业,提升小城镇经济实力。加快小城镇驻地改造提升,增强发展承载能力。落实扩权强镇各项措施,扶持23个省以上重点镇加快发展。加强农村集中居住区建设管理,新建住房4万套以上。
(六)着力深化改革开放,在体制机制创新上实现新突破
突出抓好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加快经济市场化、国际化步伐。
继续深化综合配套改革试点。完善市区一体化发展机制,探索建立独立的开发区管理体制。组建排污权交易中心,开展区域生态补偿试点。分类推进事业单位改革。深化校长职级制改革,多渠道吸引社会资金办学。完成市属公立医院综合改革,启动县级公立医院综合改革试点。培育发展公益类社会服务机构,建立现代社工制度。
着力推进对外开放。全球市场需求低迷可能成为常态。我们必须立足现实、积极作为,着力稳定和扩大出口。建立4家外贸出口公共服务平台,创建8个外贸转型升级示范基地。建立130家骨干企业联系制度,指导企业稳定出口。坚持市场多元化战略,在巩固日韩等亚洲市场的同时,加快向欧美及新兴经济体市场进军。要以进口带出口,以关键设备和零部件进口提升产业竞争力。坚持积极“引进来”与加快“走出去”相结合,开展“双百”经贸招商活动和“双百”外交使节潍坊行活动,推动更多有条件的企业“走出去”,开发资源、拓展市场、协同发展。创新办好风筝会、鲁台会等重大节会,努力提高对外开放水平。
(七)着力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在文化改革发展上实现新突破
充分发挥我市的文化资源优势,促进文化事业全面繁荣、文化产业快速发展。
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国民教育、精神文明建设全过程,夯实全市人民团结奋进的思想基础。充分挖掘我市优秀传统文化资源,培育和塑造新时期潍坊精神。扎实开展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争创全国文明城市。建立健全社会征信系统,努力打造“诚信潍坊”。
加快发展文化事业。大力推进城乡公共文化服务一体化,深入开展文化惠民“五大工程”,完善县(市)、乡(镇)、村(社区)三级公共文化设施网络,构建城乡20分钟公共文化服务圈,创建国家级公共文化服务示范区。精心组织“三下乡”、“四进社区”活动。加强文物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搞好国家级潍水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规划建设,抓好十笏园修复工程。
大力发展文化产业。突出抓好重点园区、重点项目、重点企业,推动文化产业上规模、上水平,文化产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达到4%以上。设立文化产业投资基金,引导文化产业投入增长20%以上。抓好潍坊创意产业园、潍坊文化产业孵化器等10个重点文化产业园区,带动全市形成50个左右的专业文化产业园区,形成一批优势文化产业集群。精心筹备我市承办的第十届中国文化艺术节、第二届中国画节和第五届文化艺术展示交易会。
(八)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在幸福潍坊建设上实现新突破
坚持积极作为、量力而行,进一步健全完善社会保障体系,继续办好一批民生实事,让人民群众得到更多实惠。
完善就业促进体系。抓好高校毕业生、进城务工人员、城镇就业困难群体、失地农民和退役人员等重点人群就业。完善鼓励扶持全民创业的政策,建立健全创业服务体系。加强舆论引导,在全社会营造崇尚创业、鼓励致富的良好氛围。搭建创业平台,重点扶持就业容量大、创业成功率高的各类小微企业,建设一批就业载体。
提高社会保障水平。加快医疗、失业、工伤保险市级统筹,启动生育保险市级统筹。提高企业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10%左右。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和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政府补助标准提高到每人每年不低于240元。中心城区城市低保标准提高到每人每月360元,农村低保标准提高到每人每年不低于2000元,农村五保集中供养、分散供养标准分别提高到每人每年不低于3000元和2200元。对7岁以下残疾儿童实施康复训练救助,为智力、精神和重度残疾人提供机构和居家托养服务。
全面发展各项社会事业。加快建立现代教育制度。落实学前教育发展3年行动计划。扎实推进中小学办学条件标准化建设,加快解决城区学校大班额问题。推进国家职业教育创新发展试验区建设,打造10个职业教育特色专业品牌。免除全市特殊教育学校在校残疾学生生活费。加强城乡公共卫生体系建设。实施乡村医生队伍建设工程。抓好国家卫生城市复审迎查工作。筹备第二十一届中日韩青少年运动会,加快建设体育运动重点学校和重点比赛场馆。把食品药品安全作为保障民生的重要内容,强化源头治理,落实监管责任,着力解决影响群众健康的食品药品安全突出问题。毫不放松地抓好人口计生工作。大力发展慈善事业,增强全民慈善意识。加强科普宣传教育。
搞好房地产市场调控和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落实房地产调控政策,促进房地产业稳定健康发展。鼓励开发高品质的商业地产、工业地产、科技地产和旅游地产,提高房地产业层次和水平。新开工各类保障房21764套、竣工9000套,完善保障性住房分配细则,确保质量安全和分配公平。
切实维护社会和谐稳定。深化“平安潍坊”建设,积极开展矛盾纠纷大排查、大化解。建立社会稳定风险评估机制,强化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深入开展“安全生产基础管理深化年”活动和安全生产百日集中整治行动,坚决遏制重特大事故发生。重视和加强防灾减灾救灾能力建设。加强市场价格监管,保持物价基本稳定。
加强国防动员和国防后备力量建设,扎实做好双拥工作。积极做好对口支援、扶贫协作、民族宗教、对台、侨务、人防、气象、地震、统计、史志、档案等工作。
各位代表,今年市政府将继续办好10件民生实事。
①对中心城区10吨以下小型燃煤锅炉进行集中整治,进一步改善空气质量。②多形式配备新型安全校车1500辆,基本实现全覆盖。③在市以上统一规划设置的村卫生室全面推行基本药物制度。④完成400所农村小学办学条件标准化建设,推进教育均衡发展。⑤继续实施农村集中供水工程,集中供水覆盖人口达到70%以上。⑥新建、改造农村公路1500公里。⑦加快城乡环卫一体化步伐,年内全部乡镇、街道建成垃圾转运站或垃圾转运设施,实现镇街垃圾统一转运处理。⑧为200名农村贫困残疾人危房户建设新房。实现贫困残疾学生和贫困残疾人子女助学全覆盖。建立“三无”(无法定赡养抚养人、无劳动能力、无生活来源)人员生活救助制度。对全市城乡低保家庭学生和孤残学生实施高中免费教育。⑨通过发放小额担保贷款、落实贷款贴息等措施,支持、带动3000名以上人员自主创业。⑩建立完善“12343”家政服务体系,建设100个综合性社区家政服务中心,将服务网络延伸到县市。
四、关于加强政府自身建设
全面完成今年和今后五年的目标任务,必须大力加强政府自身建设,全面提高行政能力和水平,更好地担负起组织和推动现代化经济文化强市建设的职责。
牢记宗旨使命,建设责任政府。以深化创先争优活动为抓手,引导政府各部门及其工作人员,始终牢记肩负的使命,不辜负组织和人民的重托,带着强烈的责任感、使命感,履行职责,行使权力。要把人民利益放在至高无上的位置,依靠制度建设和以身作则,更好地倾听群众呼声,关注群众需求,尊重群众权利,维护群众利益,打造人民群众满意的政府。
坚持依法行政,建设法治政府。把依法行政贯穿于政府工作的全过程,依法行使权力、履行职责、管理事务。认真落实依法行政“五五”规划。严格规范行政程序,集中清理行政执法主体资格。加强行政复议工作。自觉执行人大及其常委会的决议、决定,认真办理人大代表议案建议和政协委员提案。主动听取各民主党派、工商联、各人民团体和人民群众的意见建议。
完善科学管理,建设效能政府。及时借鉴和采用先进的管理方法,大力提升科学化管理水平。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积极推进“两集中、两到位”和市区审批一体化改革。加快电子政务集约共享建设,网上审批办件比例达到60%以上。改进政府信息公开方式,完善专家咨询论证、合法性审查、风险评估、社会公示与听证制度。深化软环境建设,着力解决影响发展的突出问题。
加强和改进学习,建设创新政府。把学习作为政府建设的基本任务,切实加强对法律法规、方针政策、现代经济等知识的学习,及时学习借鉴先进的发展理念和经验,切实增强履行职责的能力水平。要开阔视野、提升境界、更新观念,在宽视野中把握定位,谋划全局,推动发展,注重用创新的思路解决问题、推动工作,及时有效地推进关键领域改革,开展重大问题调研,对重大发展问题进行深度谋划。严格自律,建设廉洁政府。严格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加快建设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加强审计监督、行政监察和行政层级监督。严格行政问责,坚决查处违纪违法案件,保持公务员队伍的纯洁。坚决反对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和铺张浪费行为。
各位代表,新的形势、新的任务、新的征程,要求我们以新的姿态、新的作为,奋力开创潍坊科学发展的新局面。让我们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周围,在中共潍坊市委的坚强领导下,解放思想、奋发有为、开拓进取,为建设更加富强文明幸福的新潍坊而努力奋斗!
第三篇:潍坊市2010年政府工作报告摘要
潍坊市2010年政府工作报告摘要
2月24日上午,许立全市长在市十五届人大三次会议上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2009年是很不平凡的一年。面对国际金融危机的严峻考验,在市委的正确领导下,在市人大、市政协的监督支持下,市政府团结带领全市人民,以党的十七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决执行中央和省应对国际金融危机、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增长的一系列政策措施,按照“一三六三四”的思路举措,积极作为、科学务实,以为化危、以为求机,较好地完成了市十五届人大二次会议确定的各项任务。
(一)扩内需保增长成效明显。坚持扩大投资、刺激消费、支持企业并举,全力以赴保增长。围绕产业发展、生态建设、公共服务三大重点强化科学投入,完成规模以上固定资产投资1858.8亿元,增长23.9%。累计争取四批中央扩内需新增投资项目410个、资金7.15亿元,省调控资金项目156个、资金19.5亿元。加强重大投资项目资金调度、审计监督,前三批中央新增投资项目实现开工率、资金配套率、问题整改率“三个百分之百”。积极落实家电、汽车下乡和以旧换新等政策,大力推进“万村千乡”市场工程建设,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988.5亿元,增长19.1%。坚持“保企业就是保增长”,通过落实出口退税等税式支出和结构性减税政策,累计减轻企业和社会负担85.5亿元;采取减免行政事业性收费、奖励补助金融机构、设立企业贷款“过桥”资金等措施,保证了企业资金链安全。
(二)结构调整步伐加快。编制实施十大工业及28个特色产业调整振兴规划,全市完成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1500亿元,增长15.1%。制定出台企业技改投资导向计划,完成技改投入679.7亿元,增长17%,重点骨干企业与国内外优势企业的战略合作迈出新步伐。潍柴动力荣获省长质量奖。8家企业荣获山东百家领袖品牌称号。大力培育“四大载体”,服务业完成增加值861.2亿元,增长14%,成为保增长、保民生的重要支撑。银行业机构各项存贷款增量、增幅继续保持全省先进水平,银行业利润居全省第一位,有4家股份制银行获准在我市设立分支机构;旅游总收入、游客人数增幅均在23%以上,旅游业“三年突破”目标顺利实现;年物流额过50亿元企业达到18家。坚定不移实施高新技术产业赶超战略,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的比重达到30.35%,提高2.26个百分点。高新区成为国家创新型科技园区和国家级动力机械特色产业基地。我市被列为全国“十城万盏”半导体照明应用工程试点城市,入选2009中国十大最具创新力城市。坚持把节能减排作为结构调整的重要抓手,狠抓对标降耗、行业监管、重点治理等关键措施,万元地区生产总值能耗、化学需氧量和二氧化硫减排量均超额完成任务。滨海区顺利通过国家生态工业示范园区验收。
(三)新农村建设扎实推进。现代农业快速发展。粮食连续七年增产,总产达520.8万吨,创1997年以来最高水平;农产品质量稳步提升,优质农产品基地发展到495万亩,标准化畜产品场区发展到5000个,出口食品农产品质量安全区域化建设走在全国前列。全市销售收入过亿元龙头企业达到146家。成功举办了第七届中国花卉博览会。农村生产生活条件不断改善。建设农村公路2960公里,解决了750个行政村、45万人的饮水安全问题,新增沼气用户3.6万户。启动农村住房建设和危房改造工程,农村贫困残疾人危房改造任务超额完成。病险水库除险加固、骨干河道综合治理、北部水网建设等工程进展顺利。成片造林50.3万亩,百处林场建设成效明显。提高了农村低保、五保供养、新农合筹资标准。兑付各项惠农补贴13.7亿元。农村社区基本实现全覆盖。
(四)城镇化水平不断提高。科学编制重点片区规划和各类专项规划,城镇规划体系不断完善。中心城市新改扩建玄武街等主干道路10条,改造旧小区6个,整治背街小巷45条;高水平完成了白浪河上游湿地、奥体公园体育场、潍坊学院体育馆、市植物园、安顺广场等一批城建重点项目;市民文化艺术中心、市民健康中心加快推进,城市规划艺术馆建成开放。建成区绿化覆盖率达到39.6%,成功创建为国家园林城市。“数字潍坊”建设进展顺利。城区
新增集中供热面积190万平方米。“三区”建设全面启动。北部沿海确定了“一个城市轴心,九个特色产业园区”的开发框架,新引进项目264个,到位资金228亿元。潍坊森达美港口岸正式对外开放,疏港公路建成通车,沿海防护堤顺利合龙。交通基础设施建设进展顺利,潍胶路、新海路、潍峡路、潍坊至青州快速通道竣工通车,长深高速潍坊段开工建设,潍日高速、机场迁建、疏港铁路等重大工程前期工作加快推进。小城镇建设提升成效明显,60个重点镇完成村镇建设投资85亿元,综合承载能力进一步增强。
(五)改革开放继续深化。综合配套改革试点工作全面展开,全市确定了5个领域、26个改革项目、123项改革专题,关键环节和重点领域改革取得实质进展。积极推进农村物权资本化,集体林权和农村集体经济组织产权制度改革试点进展顺利。第二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修编圆满完成,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试点稳步推进。农村合作银行改制及村镇银行试点有序开展。加快企业股份制改造,101家企业改制为股份有限公司。成功发行10亿元中小企业集合票据。2家企业首发上市,2家企业转板美国纳斯达克市场,共募集资金16.2亿元。努力克服金融危机、贸易壁垒等不利因素影响,完成进出口总额80.8亿美元,降幅逐季收窄。利用外资实现新突破,到账外资6.8亿美元,增长39.8%。风筝会、鲁台会、(青岛)潍坊周等节会活动成功举办,对台招商取得显著成效。
(六)文化建设成效明显。以文明城市创建为龙头,广泛开展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城市公共文明指数列全国地级市第31位。积极实施“文化惠民”工程,所有镇街全部建成规范化综合文化站,新建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规范化基层服务站点254个,农家书屋、农村电影放映覆盖率分别达到68%和90%。新增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22项,创作生产了一批文艺精品。文化体制改革实现突破,组建了潍坊报业集团、广播影视集团和文化资产经营公司,5家文艺院团完成改制,我市被评为全国文化体制改革工作先进地区。文化产业规模不断扩大,完成投入445.9亿元,增长91.9%,增幅居全省首位。成功举办了第二届文展会。
(七)民本民生持续改善。实施更加积极的就业政策,全市新增城镇就业11.6万人,转移农村劳动力11.4万人,登记失业率控制在3.28%。社会保险扩面净增37.6万人,提高了企业退休人员养老金、失业救济金和城乡低保标准,降低了灵活就业人员的缴费基数,企业退休人员遗属补助和老工伤待遇实现社会统筹发放。将各类学校在校生纳入城镇居民医疗保险,参保人数达到77万。启动中小学校舍安全工程,新建改造维修校舍179万平方米。圆满完成了农村小学每校新进一名英语教师计划,救助贫困学生18万人次。甲型H1N1流感和手足口病疫情得到有效控制,城市社区卫生服务覆盖率达到100%。解决了3468户城市低收入家庭住房困难,城镇住房保障体系全面建立。市政府承诺的10件实事全部落实到位。
(八)社会事业更加繁荣。组织实施市级以上科技计划项目285项,新增国家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处、院士工作站4个,被评为全国科技进步先进市、全国知识产权示范城市。大力推进城乡教育均衡发展,中小学教育教学质量保持全省领先,职业教育技能大赛名列全省第一。创新教育公共服务机制,荣获首届全国教育改革创新特别奖。全面完成了承担的全国普及基本医疗卫生制度试点工作,我市被确定为公立医院改革国家联系试点城市。全民健身和竞技体育取得新成绩。农村社区体育设施覆盖率达到100%;圆满完成了十一届全运会部分赛事承办任务,我市运动员在本届全运会上夺得9枚金牌。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2.93‰。“平安潍坊”建设扎实推进,安全生产形势持续稳定,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得到提升。军政军民团结进一步巩固。援藏、援川、援鄄工作走在全省前列,援安工作成效显著。新闻出版、外事侨务、民族宗教、妇女儿童、老龄、残疾人、审计、统计、人防、地震、气象、档案、史志、海事、打私等工作都取得了新进展。
2010年工作总体要求和目标任务
今年政府工作的总体要求是:全面贯彻党的十七大和十七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按照市委“一三**一”的思路举措,继续把握积极作为、科学务实的工作基调,力求在转方式、调结构、促增长、惠民生上有新突破,增强发展后劲,打造发展新优势,圆满完成“十一五”任务目标,为顺利开启“十二五”规划、实现科学发展新跨越打下坚实基础。主要预期目标是:地区生产总值增长11%;地方财政收入增长13%,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20%,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6%,外贸进出口和实际利用外资实现恢复性增长,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3.8%以内,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民人均纯收入均增长8%,居民消费价格涨幅控制在3%。主要约束性指标是:万元地区生产总值能耗、化学需氧量和二氧化硫减排量全面完成“十一五”规划目标。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5.85‰以内。
全力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增长
经济增长是转方式、调结构、惠民生的重要基础。必须进一步加大投入、扩大消费、稳定出口,协调拉动经济增长。
(一)加大科学投入。把握好国家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的机遇,主动适应政策的针对性和灵活性,全力保持投资较快增长。一是优化投资结构。在投入领域上,重点向先进制造业、现代服务业、现代农业、文化产业、节能环保、民生等六大领域倾斜。在区域上,重点投向北部沿海、各级各类开发区、市县两级中心城区和重点小城镇等。二是抓好建设项目。实施重大项目带动工程,重点抓好一批投资过亿元项目。三是加大招商引资力度。改进招商方式,讲求招商效果。
(二)扩大消费需求。一是增强消费能力。研究采取综合措施,多渠道增加城乡居民特别是中低收入者收入。进一步健全最低工资制度,完善企业职工工资正常增长机制。二是培育消费热点。三是优化消费环境。
(三)稳定发展对外贸易。一是实施市场多元化战略。二是调整优化进出口结构。三是加快“走出去”步伐。四是提高外贸工作服务质量。
(四)强化要素保障。一是扩大融资规模。二是搞好土地供应。三是加大财政支持。发挥好财政政策的导向作用,加大对重点领域、重点投入的支持,确保重点建设的资金需求。四是优化发展环境。扎实开展“企业服务年”活动,为企业创造宽松的发展环境。
坚决打好转方式、调结构这场硬仗
要坚持把转方式、调结构作为当前经济工作的重大任务,痛下决心,狠下功夫,坚定不移地加以推进。
(一)着力推进工业由大变强。一是优化提升传统产业。二是培育壮大战略性新兴产业。三是推动骨干产业集群发展。四是加快企业管理创新步伐。
(二)着力推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按照“稳粮保供给、增收惠民生、改革促统筹、强基增后劲”的基本思路,毫不松懈地抓好“三农”工作。一是增强农业综合竞争力。二是增强农业发展支撑能力。抓好水利建设十大工程,加强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全面完成病险水库除险加固任务。搞好羊口、下营、滨海三大渔港建设。提高农业机械化和农业科技服务水平,做好重大动植物疫病防控和防灾减灾工作。三是多渠道增加农民收入。
(三)着力推进服务业繁荣发展。坚持市场化、产业化、社会化发展方向,促进服务业拓宽领域、扩大总量、增强功能、优化结构、提升层次。一是突出发展生产性服务业。重点推动金融、物流、会展、信息服务、创意研发、总部经济等高端服务业聚集发展。二是积极发展生活性服务业。重点抓好商贸服务、餐饮住宿、社区服务、休闲健身、家政服务等业态发展。
(四)着力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一是实施一批重大科技专项。二是加快创新载体建设。三是构筑创新服务平台。四是强化智力支撑。
(五)着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一是继续抓好节能减排。二是提高环境承载能力。三是科学利用各类资源。
加快推进重点区域发展
要抓住全省加快实施重点区域带动战略的重大机遇,充分发挥我市“三区”功能叠加优势,奋力实现重点区域发展和城镇化建设的新突破。
(一)统筹推进“三区”建设。一是加快规划编制和落实。二是合理布局、重点突破。中心城区,重点打造区域产业发展高地和商务服务中心;滨海区,打造“三区”建设先行区和科学发展示范区;高新区,建设新兴、高端产业核心区和示范区;峡山区,发展高效生态农业和水生态旅游业;出口加工区,加快申报国家综合保税区,打造国际物流、加工贸易中心;经济区和其他省级开发区,加快向高新技术产业园区转型,促进新兴、高端产业聚集发展。各县市区积极融入“三区”建设,明确各自功能定位,构建错位发展、优势互补、多点突破、一体化发展格局。三是进一步加强区域合作。积极建立与省内沿海各市及环渤海经济圈城市的联动发展机制,深入推进青潍一体化发展。扎实做好对口支援西藏、鄄城、安塞工作,基本完成援建北川任务。
(二)全力突破北部沿海开发。统筹抓好产业聚集、港口发展和新城建设,全年完成投入400亿元以上。一是培育蓝色高端产业集群。二是推进基础设施建设。三是加快打造滨海新城。四是强化生态保护。
(三)增强中心城市辐射带动能力。一是强化规划龙头作用。二是抓好重点项目建设。推进潍高路扩建、宝通街东延、北海路南伸、城区至滨海区东部高等级公路建设等重点工程,继续完善提升中心城区主次干道。推进白浪河整治一期工程滨水区域重点板块开发,实施二期工程和下游整治,开工建设湿地体育公园。加快市民文化艺术中心、市民健康中心建设,积极推进奥体公园二期和鲁台经贸中心工程。抓好火车站南广场、十笏园等旧城片区改造开发,加快旧小区、背街小巷和城中村改造步伐,逐步推开近郊村改造。建成虞河污水处理厂,开工建设城西污水处理厂。三是实施精细化城市管理。
(四)切实抓好小城镇建设提升。一是加强基础设施建设。二是加快产业发展。三是健全长效发展机制,促进小城镇持续快速发展。四是坚持城镇化与新农村建设协调推进,大力提升农村社区建设和服务水平。
深入推进改革创新
要围绕构建充满活力、富有效率、更加开放、有利于科学发展的体制机制,积极推进综合配套改革试点,努力在一些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取得新突破。
(一)深化农村体制改革。积极推进农村产权制度改革,扩大农村集体经济股份合作制试点范围,扩大农村有效抵押物贷款范围,基本完成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加快建立现代农业经营体制,大力发展新型农村合作组织,研究出台规范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的意见和鼓励社会资本参与农村开发、建设、经营的政策。探索实行有利于农民向城镇转移的户籍政策,引导农民向城镇和社区中心村聚集,扩大合村并点试点范围。
(二)深化企业和科技体制改革。进一步完善现代企业制度,加快企业股份制改造,推行上市公司职业经理人制度,建立企业资产储备管理有限公司。加快建设科技成果转化交易服务平台,实施创新人才集聚工程。创新企业发展服务体系。
(三)深化要素市场改革。加快推进以县域金融为重点的农村金融服务体系建设,扩大村镇银行等新型农村金融机构和小额贷款公司试点,推进农村信用社改革,加快发展担保公司。完善市级耕地储备库。拓宽民间投资领域和渠道。推行政府投资项目代建制。建立国有资本退转机制。逐步建立全市统一的产权交易市场。
(四)深化社会领域改革。积极推进教育综合改革,加快建立现代学校制度,完善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政策体系和进城务工人员子女教育平等就学制度,完成全国中小学教师职称改
革试点工作。全面推开医药卫生体制改革,重点推进公立医院改革试点。深化文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加快文艺院团改革步伐。推进市政公用事业市场化改革和机关事业单位后勤服务社会化改革。
(五)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搞好政府机构改革,加快转变政府职能。推进市县、市区管理体制创新,赋予县级更大的发展自主权。探索有利于各级开发区发展、更加灵活高效的管理体制。推进中心城区行政审批资源集中和行政审批县镇一体化,进一步优化投资服务体系。开展相对集中行政复议审理权试点。在农业、资源环境、交通运输等管理领域探索实行相对集中行政处罚权。开展公务用车和公务接待改革试点。
繁荣发展社会事业
(一)继续推进文化强市建设。一是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深化以文明城市创建为龙头的群众性文明创建活动,积极开展“提升市民文明素质十大行动”,在党政机关和公共服务行业打造一批为民服务品牌。二是全面提升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水平。发挥文化事业发展专项基金的引导作用,加大文化事业发展投入,加快公共文化服务设施建设。三是大力发展文化产业。制定实施文化产业振兴规划。加快发展现代传媒、印刷发行、文化创意、网络动漫等现代文化产业,积极发展风筝、年画、奇石等民俗文化产业,融合发展文化旅游经济。抓好文化产业示范基地和园区建设,争创2家省级以上文化产业示范基地。办好风筝会、文展会。
(二)优先发展教育事业。统筹城乡教育资源,大力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全面实施中小学校舍安全工程,乡镇中心学校建设全部实现标准化;整合资源、科学规划布点,加快中小学、幼儿园配套建设,努力解决市区中小学大班额问题。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整合市属职业教育资源。改善高校办学条件。
(三)大力发展卫生事业。巩固完善新农合制度。逐步扩大基本药物制度实施区域。进一步完善基层卫生服务体系。促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逐步均等化,实施好居民健康档案、儿童保健等9项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和贫困白内障患者复明、农村集中供水点水质监测等5项重大公共卫生服务项目。积极推进中医药事业发展。突出抓好重点传染病防控,确保不发生重大传染病暴发流行。
(四)积极发展人口与计划生育、体育等事业。稳定低生育水平,统筹解决人口问题;全面推进缺陷干预工程,出生缺陷发生率下降到4%以下。搞好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进一步完善全民健身服务体系,搞好体育场馆运营管理,推动竞技体育、群众体育和体育产业协调发展。继续关心支持妇女儿童、残疾人和老龄工作。积极推进民族宗教、外事侨务、对台、档案、史志、统计、气象、海事、防震减灾等工作。扎实开展双拥共建,做好国防教育、经济动员、人民防空、民兵预备役等工作。
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
要把保障和改善民生放到更加突出的位置,进一步明确政府责任,增加投入,优化机制,突出重点,全面推进,切实做到真心关注、真正落实、真见成效。
(一)努力扩大就业。把促进就业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优先目标,继续实施积极的就业政策,年内新增城镇就业10万人。落实各项促进就业再就业政策,继续做好援企稳岗工作。探索建立公共投资带动就业增长机制,深入挖掘城镇化带动就业增长潜力,努力扩大城镇和中小企业吸纳就业容量。深入实施创业促进就业计划,积极开展创业型城市创建活动。全力做好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重点针对零就业家庭、残疾人、低保对象、破产企业职工,开发更多的社会公益岗位,积极做好就业援助。强化公共就业服务,健全失业动态监测体系,建立统一规范的城乡人力资源市场。
(二)健全城乡社会保障体系。高度重视农村社会保障制度建设,稳妥推进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试点。加快社会保险市级统筹步伐,启动失业保险和中心城区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
险市级统筹。完善企业养老保险待遇调整机制,妥善解决关闭破产企业退休人员等困难群体的医疗保障问题。完善社会救助体系,建立城乡低保标准和农村五保供养标准自然增长机制,重点提升农村困难群众救助水平。继续开展各类慈善救助活动,推进社会福利和慈善事业发展。
(三)加大住房保障力度。全面落实住房保障政策,以廉租住房制度建设为重点,健全完善货币补贴保障机制。加快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
(四)切实加强社会管理。坚持不懈地抓好安全生产,对高危行业、重点企业和重点领域,实行安全生产诚信和承诺制度,强化政府安全监管职责,落实企业安全生产主体责任,遏制重特大事故发生。严厉打击食品药品制假售假行为,杜绝不合格产品进入市场。加强市场价格监管,搞好重要商品储备,努力保持物价基本稳定。积极推进基层民主建设,完善民主管理制度,保障人民群众的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和监督权。认真组织好第十届村委会换届选举。扎实推进“平安潍坊”建设。加强信访工作,畅通群众诉求渠道,及时解决涉及群众利益的热点难点问题。进一步完善维护社会稳定的体制机制,积极预防和妥善处理各类群体性、突发性公共事件,确保社会大局稳定。
突出抓好密切关系民生的10件实事
今年,我们将按照“群众急需解决、财力能够承受、年内基本完成”的原则,在各项工作推进中,突出抓好密切关系民生的10件实事的落实:
①企业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提高10%左右。②农村低保标准提高到每人每年1200元,中心城区城镇居民低保标准提高到每人每月300元,城乡低保保持动态管理下的“应保尽保”。③“新农合”政府补助标准提高到100元以上,最高支付限额提高到农民人均纯收入的6倍以上。④完成938所中小学校舍新建、改建和加固任务。⑤改造提升900所村卫生室服务能力。⑥城乡居民人均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经费标准提高到15元以上。⑦投资1.3亿元,解决420个行政村、25万人饮水安全问题。⑧新建、改造农村公路1500公里。⑨新发展农村沼气用户3.5万户,大型沼气工程8处以上。⑩政府补贴1300万元,中心城区新购绿色环保公交车100台。
扎实推进服务型政府建设
在巩固扩大应对国际金融危机成果、促进经济社会平稳较快增长、打好转方式调结构硬仗的关键时期,各级政府必须进一步创新管理和服务方式,提高领导科学发展的能力,切实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有力保障。
一要强化责任意识,奋力抢抓机遇。各级政府及公务员必须进一步增强历史责任感,时刻保持奋发有为、昂扬向上的精神状态。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正确研判形势,科学审视工作,精心谋划发展,创造性地落实好市委“一三**一”的思路举措。二要加快转变政府职能,努力提高行政效率。以新一轮机构改革为契机,深入推进政企、政资、政事、政府与中介组织分开,更加注重履行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能,更加注重公平与效率,努力为各类市场主体提供优质公共服务。三要全面推进依法行政,不断提升科学决策水平。自觉接受人大及其常委会法律监督、政协民主监督和社会监督,主动听取民主党派、工商联、人民团体和各界人士的意见。认真做好人大代表议案、建议和政协委员提案的办理工作。进一步健全重大事项集体决策、专家咨询、社会公示与听证等制度,推进科学民主决策。认真总结“十一五”规划执行情况,科学编制好“十二五”规划。四要切实改进作风,狠抓工作落实。坚持求真务实,不浮躁、不懈怠、不折腾。精减会议、文件,减少各类应酬,腾出更多时间和精力谋发展、促发展。全面推行一线工作法,做到情况在一线掌握、措施在一线落实、问题在一线解决。进一步完善绩效考核体系,推进工作落实。五要坚持勤俭办事,始终做到清正廉洁。各级政府和各部门主要负责人带头严格执行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推动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取得新成效。
第四篇:2017年2月24日潍坊市政府工作报告
政府工作报告
—2017年2月24日潍坊市第十七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市人民政府向大会报告工作,请予审议,并请市政协委员和其他列席会议的同志提出意见。
一、过去五年的政府工作
2012年以来,市政府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委、省政府决策部署,潍坊南绕城高速顺利推进。新建改造国省道项目15个。国华寿光电厂建成投用,“特高压入潍”工程进展顺利。引黄入峡、引黄入白等工程建成运营,在连年干旱形势下,保障了用水安全。
这是环保整治全面展开、生态环境显著改善的五年。启动实施“三八六”环保行动和环境治理“十大工程”,PM2.5、PM10、二氧化硫、二氧化氮浓度分别比2013年下降32.8%、23.9%、52.9%、18.6%。新建乡镇污水处理厂55座,市控以上重点河流基本消除劣五类水体。在市委正确领导下,紧紧依靠全市人民,拼搏进取、扎实工作,顺利完成市十六届人大历次会议确定的目标任务。
这是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综合实力大幅提升的五年。地区生产总值由3541.9亿元增加到5522.7亿元,年均增长9.3%。一般公共预算收入由253.9亿元增加到521.5亿元,翻了一番多。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到2514.9亿元,年均增长12.3%。累计实施投资过亿元项目8260个,完成固定资产投资20041亿元。在全省科学发展综合考核中持续名列前茅。
这是产业转型加快推进、现代产业体系日趋完善的五年。三次产业比例由10.1:55.4:34.5调整为8.6:46.4:45。新增“三品一标”农产品809个,新发展新型农业经营主体2.69万家,创建为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市。规模以上工业主营业务收入跃上1.3万亿台阶,利润、利税年均增长10.2%和10.8%。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比达到33.1%,提升7.6个百分点。建立各类总部基地38处,培育引进企事业单位总部(分支机构)2079家。电商交易额年均增长43.6%,成为国家电子商务示范城市、山东省跨境电商综合试验区。5A级物流企业、5A级旅游景区、国际品牌酒店实现零的突破。2016年旅游消费总额达到677.2亿元。
这是创新创业协调推进、发展动能加快转换的五年。全社会研发投入占GDP比重预计达到2.6%。发明专利授权量、国际专利申请量分别增长3.09倍和3.35倍。盛瑞8AT研发及产业化项目获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高新区获批建设山东半岛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综合实力居全国高新区第23位。引进培育“千人计划”“万人计划”专家86名,泰山产业领军人才达到34名。新增1个国家重点实验室、2个国家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4个国家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建成市级以上科技企业孵化器54家、191万平方米。一批高水平的合作创新平台落户建设。省级产品质量检验中心达到10家。连续被评为全国科技进步先进市,创建为国家知识产权示范城市。建成全省首家实体创业大学。累计新登记各类市场主体49万户,其中企业14.1万户。
这是改革开放不断深入、发展活力显著增强的五年。累计承担78项中央、省改革试点任务。完成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宅基地和农村集体建设用地确权登记颁证工作。齐鲁农村产权交易中心建成运营,新型农村合作金融模式在全省推广。在全国先行实施财政资金金融化管理。在全省率先实现市县两级PPP中心全覆盖。探索推行产业竞争性用地、工业用地弹性年期出让、房屋征收“裁执分离”等一系列改革。进出口总额跃居全省第3位,年均增长6.4%。累计到账外资45.4亿美元。建立境外营销中心113家、海外园区3处,达成国际产能合作项目70个。东亚畜牧交易所正式上线启动,进口澳大利亚活体肉牛指定口岸、进口肉类和冰鲜水产品指定口岸获批建设,鲁辽陆海货滚甩挂运输大通道、“一带一路”潍坊国际多式联运大通道、“鲁新欧·青州号”国际货运班列开通运营。全国首个自贸协定出口实施示范区创建取得重要成果。成为中欧城镇化伙伴关系城市和中美低碳生态试点城市。风筝会、鲁台会影响力进一步提升,成功举办两届中日韩产业博览会。
这是城乡区域统筹发展、新型城镇化水平快速提升的五年。深入实施“海城河”统筹发展战略,全市常住人口城镇化率达到58.15%,年均提高2个百分点。坚持陆海统筹、产城融合,举全市之力建设滨海,现代化海洋经济新区发展格局初步形成。中心城市“四个提升”成效显著。建成“潍V”智慧城市云服务平台,创建为全国首批信息惠民试点市和信息消费试点市。“两河”开发十大工程项目完成投资165亿元。县域经济竞争力进一步增强,特色镇建设快速推进,建成农村新型社区220个。重大基础设施加快建设。潍坊港开通国际集装箱业务,3.5万吨级航道通航,年吞吐量突破3700万吨。潍坊机场开通国际航线,年客运量突破50万人次。争取京沪高铁二线途经潍坊,济青高铁、潍莱高铁开工建设,被确定为全国100个区域性高铁枢纽城市和36个高铁物流枢纽城市之一。潍日高速、济青高速改扩建、实施县市区空气质量生态补偿、流域生态补偿制度。中心城区和县城实现公共自行车系统全覆盖,年骑行量超过7300万人次,新能源公交车占比超过50%。新增城市绿地2900万平方米,建设人工湿地57处,累计造林67万亩,创建为国家森林城市。
这是民生福祉持续增进、社会保持和谐稳定的五年。民生支出占财政支出比重由75.3%提高到80%,承诺办好的民生实事全部落实到位。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增长49.3%和54.7%。42.4万农村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实现脱贫,309个省定扶贫重点村摘帽。累计新增城乡就业114.6万人。社会保障水平逐年提升,可量化项目保障标准全部达到或超过省均水平。新开工各类保障房3万套,改造棚户区9.6万套。新建改造农村公路1.2万公里,完成道路安防工程3936公里。规模化集中供水覆盖率达到94.7%,农村全部实现了饮水安全。336个中心村完成电网改造。新改扩建幼儿园1246所,中小学标准化率由40%提高到100%。提前两年基本完成国家确定的农村薄弱学校改造任务,所有县市区通过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县国家验收。被确定为全国养老服务综合改革试点市,成为社会办医国家联系点。全面两孩政策顺利实施,人均预期寿命达到78.5岁。公共文化场馆全部免费向市民开放。农村“七改”成效显著,实现城乡环卫一体化。创建为全国文明城市。被授予“中国画都”称号。国家食品安全城市创建群众满意度和现场检查验收均取得全省最好成绩。安全生产总体平稳,群众安全感测评居全省前列。连续获评全国双拥模范城、全国法治宣传教育先进城市。外事侨务、民族宗教、妇女儿童、老龄、残疾人、审计、统计、人防、地震、气象、史志、档案、海事等工作实现了新的发展。
这是政府职能加快转变、发展环境持续优化的五年。在全省率先发布“三张清单”,压减63%的市级权力。率先推行“五证合一”商事制度改革。探索实行建设工程项目模块化审批、非制造业建设工程项目审批告知承诺制。市县两级行政许可事项全部实现网上办理,政务服务热线实现整合。综合行政执法体制改革扎实推进。开展降低企业成本“711”专项行动,为企业减负161亿元,化解历史遗留问题7728件。制定出台5个政府规章,配合制定3件实体地方性法规。认真执行市人大及其常委会决议决定,自觉把民主政治协商纳入决策程序,共办理人大代表议案建议和政协委员提案2294件。扎实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三严三实”专题教育、“两学一做”学习教育。深入开展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全市纪检监察机关审查违纪案件10445件,给予党纪政纪处分9958人。
2016年,面对复杂的国内外经济形势,市政府主动适应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坚持稳中求进总基调,全面落实新发展理念,统筹做好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防风险各项工作,圆满完成了市十六届人大五次会议确定的目标任务。地区生产总值增长8%,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9.1%,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3.2%,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0.4%,进出口总额增长6.3%,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增长8.2%和8.1%,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2.9%,居民消费价格上涨2.4%,全面完成省政府下达的约束性指标,实现了“十三五”良好开局。
各位代表,五年奋斗,硕果累累。这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的结果,是市委团结带领全市人民开拓创新、埋头苦干的结果,是市人大、市政协和社会各界鼎力支持、共同奋斗的结果。在此,谨代表市人民政府,向全市各族人民,向市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向各界人士、驻潍人民解放军指战员、武警官兵和公安干警致以崇高敬意!向关心支持潍坊发展的老领导、老同志和海内外朋友表示衷心感谢!
我们也清醒地看到,发展中还存在不少矛盾和问题。主要是,经济下行压力依然较大,结构性矛盾仍然突出,行业企业分化现象明显。创新能力不够强,中心城市辐射带动力偏弱,资源环境约束趋紧,民生领域存在短板。维护稳定、防控风险压力较大。部分政府工作人员法治观念、服务意识、担当精神、专业能力不强。我们将高度重视这些问题,采取针对性措施,认真加以解决。
二、今后五年的总体要求和目标任务
刚刚闭幕的中国共产党潍坊市第十二次代表大会,提出了今后五年的奋斗目标,谋划了美好发展蓝图。市政府将紧紧围绕市委的总体部署,全力抓好落实。总的要求是:全面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会精神,深入贯彻落实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和视察山东重要讲话、重要批示精神,认真贯彻党中央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紧紧围绕市委“一三四七”目标任务、战略重点和全面从严治党新要求,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自觉践行新发展理念,坚持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推动更高质量新发展,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加快建设富裕文明充满活力的现代化强市。
今后五年,市政府将始终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进一步拉长优势、补齐短板,统筹推进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全面完成“十三五”规划目标任务,促进经济实力和竞争力大幅提升、社会文明水平全面提高、人民生活更加富裕幸福,全力实现建设富裕文明充满活力的现代化强市的总目标。始终坚持准确把握新常态新阶段新方位,抢抓新机遇,应对新挑战,以更高的发展定位和标准要求,促进各方面工作创先争优,确保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程中走在全省全国前列,在贯彻新发展理念、推动转型发展进程中走在全省全国前列,在深化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进程中走在全省全国前列。始终坚持产业转型升级不动摇,努力构筑现代产业体系,打造国内一流的农业现代化基地、国内重要的高端制造业基地和特色服务业基地,大幅提升产业整体实力和竞争力,促进产业迈向中高端,形成10个以上千亿级产业链和产业集群,规模以上工业主营业务收入突破2万亿,着力打造“产业强市”。始终坚持繁荣发展先进文化,全面实施文明提升工程、文化惠民工程、文化产业培育工程、文化传承发展工程、文化品牌打造工程,促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更加深入人心,城市文明程度位居全国前列,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基本建立,文化产业、文化旅游和文化品牌在国内外的影响力和知名度全面提升,着力打造“文化名市”。始终坚持创新发展,进一步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基本建立开放型经济新体制,基本形成科技创新为引领的全面创新,加快构筑现代城镇体系,在增强发展动力和活力、发展动能接续转换、区域城乡协调发展上实现新突破,大幅提升市场活力、创新创业活力、城乡发展活力,着力打造“活力城市”。始终坚持品质立市,全面实施高端高质高效战略,大力弘扬“工匠精神”,把绿色发展理念融入经济社会发展各方面,着力构筑民生保障体系和现代社会治理体系,全面提高农产品、工业品、服务产品质量,大力提升城乡规划建设管理、生态环境、社会文明、市民生活品质,着力打造“品质城市”。
实现这些目标,必须以新发展理念为指导,崇尚创新、注重协调、倡导绿色、厚植开放、推进共享,努力在各项工作中取得新突破。必须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统筹做好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防风险各项工作,促进经济平稳健康发展和社会和谐稳定。必须深入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在供需两端发力,加快培育新动能、发展新经济,不断扩大高质量产品和服务供给。必须坚持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以只争朝夕的紧迫感,加快集聚高端要素、拉长优势产业、发展高端产业,着力以创新引领转型升级。必须坚持改革开放,靠改革增活力,靠开放促发展,靠创新解难题,最大限度释放经济社会发展动力。我们一定要按照市委部署要求,凝神聚力、奋发有为、真抓实干,努力开创政府工作新局面。
三、2017年政府工作安排
综合考虑各方面因素,今年经济社会发展主要预期目标是:地区生产总值增长8%左右,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1%左右,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0.5%左右,进出口总额增长5%左右,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8.5%左右,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3.8%以内,居民消费价格上涨3%左右,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增长8%左右和8.5%左右。全面完成省下达的约束性指标。
(一)着力完成“三去一降一补”任务。“三去一降一补”是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要抓手和重点任务。要分类施策去产能,根据行业、企业情况,主动退出一批、倒逼出清一批、优化整合一批、转移消化一批、改造提升一批,钢铁、水泥、炼油、轮胎4个行业产能利用率稳定在80%以上。稳妥推进企业兼并重组、破产清算,加快“僵尸企业”市场出清。要突出重点去库存,制定促进房地产业转型发展的意见,加快消化商业地产和地下车位库存。提升规划设计、开
发建设和物业管理水平,促进房地产业转型升级、健康发展。推进工业产品去库存,全面提升产销率。要多措并举去杠杆,着手实施资本市场“千亿融资计划”,规模企业规范化公司制改制任务完成率达到80%以上,力争新增上市、挂牌企业200家。进一步规范政府举债行为,控制政府性债务过快增长。要坚持不懈降成本,深入落实降低企业成本80条措施,研究制定新的政策措施,进一步降低企业成本,打造有竞争力的营商环境。要加大力度补短板,着力补好服务业占比、重大基础设施建设、教育资源配置、扶贫攻坚等方面的短板。
(二)着力加快产业转型升级。瞄准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服务化方向,积极构建现代产业体系,促进产业迈向中高端,加快建设产业强市。
深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实施高效特色农业提升行动和绿色农业计划,加快提升农副产品加工率、附加值,增加绿色优质农产品供给。实施农业品牌引领工程,集中推出一批农业区域公用品牌和产品品牌,重点抓好潍县萝卜、寿光蔬菜、青州花卉等特色农产品品质提升和品牌打造。进一步健全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体系,争创国家农产品质量安全市。积极培育新型经营主体、服务主体和新型农民。实施农业龙头企业(合作社、大户)培育工程,加快构建与潍坊农业发展水平相适应的新型农业生产经营体系和社会化服务体系。鼓励扶持新产业新业态,拓展农业产业链价值链,加快培育“新六产”。年内新建改建多功能现代农业示范园区50处。加快海洋牧场项目建设。深入实施“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严守耕地红线,建设粮食高产创建田270万亩,确保粮食生产稳定。做好防汛抗旱工作。
做强优势产业。机械装备、汽车制造、石化盐化、纺织服装、食品加工、造纸包装等产业是我市的优势产业,也是产业转型的重点和关键。要深入落实好6个优势产业转型升级计划和重点项目,加快建设传统优势产业转型发展示范区。继续加大技改力度,滚动实施亿元以上技改项目500项,技改投资增长9%以上。加快工业化与信息化深度融合,持续推进智能制造,重点抓好高端柴油机智能工厂、可穿戴智能工厂等20个智能制造示范项目,支持企业申报国家和省两化融合管理体系贯标试点,争创“中国制造2025”示范城市。实施重点产业品牌培育行动,逐行业制定质量品牌提升计划,推动产品档次、质量、品牌一体化升级。支持企业在全球范围内对标、达标、提标,加大品牌创建和国际并购力度,培育一批行业“隐形冠军”。进一步提升潍柴、雷沃、歌尔、盛瑞、晨鸣、豪迈、孚日、希努尔、得利斯等品牌价值和影响力,加快打造“好品潍坊”。优化产业布局,实施聚焦战略,打造特色产业聚集区。鼓励支持龙头企业领办特色产业园区和专业配套园区,加快推进自动变速器、军民融合产业园等园区建设。出台全市化工企业规范发展转型升级意见和化工园区认定管理办法,推动化工产业集聚发展、高端发展、绿色发展,加快建设大型、特大型化工基地。
培育壮大新兴产业。落实好6个重点新兴产业培育方案和计划,集中抓好电子信息、生物医药、生物基新材料三个1000亿级和智能装备、节能环保、新能源汽车三个300亿级新兴产业集群培育工作。强化龙头带动,根据企业需求,制定个性化政策,促进资源要素向龙头企业集聚,鼓励支持歌尔、帅克、迈赫、金丝达、大洋泊车等龙头企业做大做强。强化园区承载,着力推进福田互联网汽车、歌尔虚拟现实、生物基新材料、通用航空、测绘地理信息等重点产业园区建设,促进新兴产业集聚发展。强化项目支撑,突出抓好163个重点项目,年内完成投资177亿元。强化基金支持,积极争取国家战略性产业发展基金和先进制造产业投资基金支持,进一步扩大市级新兴产业基金规模。
促进重点服务业提速发展。深入落实9个重点服务业转型升级方案和计划,促进生产性服务业与生活性服务业共同繁荣,传统服务业升级与新兴服务业培育齐头并进,年内服务业增加值增长9%左右。打造区域性总部基地,加快建设潍坊总部基地、食品谷总部基地、港口物流基地及远成·潍坊国际智慧物流城、海王医药等总部基地重点项目,年内新引进企事业单位总部(分支机构)100家以上。大力发展现代物流业,落实全市物流业发展规划,加快建设6个专业化物流园区和16个特色物流园,着力打造东北亚重要物流枢纽。繁荣文化创意产业,积极推进文化消费,在民间艺术品、书画、文创等领域加快培育一批文化骨干企业,建设一批特色文化小镇,促进文化与科技、金融、旅游、教育等深度融合,加快建设创意设计中心。整合提升旅游业,扎实推进旅游业创新发展三年行动计划,加快旅游集散中心建设,促进文化旅游、乡村旅游、工业旅游和生态旅游发展,跑意识,进一步完善金融风险防控化解机制,压实金融风险属地管理打造全域旅游品牌。加快发展电子商务,深入实施电子商务跨越发展责任,提升依法处置化解金融风险的能力,严守不发生系统性、区域工程,电商交易额增长25%以上。积极培育物联网、健康养老、运动性金融风险的底线。加快事业单位改革。落实中央关于加强和改进休闲等新兴服务业,大力发展软件、研发、金融、政府服务等领域的行业事业单位领导人员管理的“五个办法”。清理规范“僵尸”事业服务外包。单位,深化公立医院和高校人员控制总量备案管理,抓好公立医院、(三)着力推动创新创业。始终把创新作为引领经济社会发展的科研院所法人治理结构建设。统筹推进教育、医疗、社保等社会事第一动力。业改革。扎实做好公务员职务与职级并行制度试点工作。
提升科技创新水平。制定实施科技创新三年行动计划,全社会研(五)着力扩大对外开放。开放是转型发展的必由之路。要进一发投入占生产总值比重提高到2.65%,科技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步强化开放发展理念,充分用好“两个市场、两种资源”。深入落实达到58%。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大力实施“小升高”科技计划,国际化四年工作计划,突出“六个领域”“六个重点”“三大布局”,新认定高新技术企业50家以上,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比提高1个百大力提升开放发展水平。多措并举稳外贸。实施外贸转型升级专项分点。加大招院引校力度,加快建设潍坊市科教创新园,支持有条件行动,落实和完善稳定出口的政策措施,实施“千企百展”市场开拓的县市区建设科教聚集区,年内引进高等教育机构10家以上。鼓励计划。支持发展跨境电商、外贸综合服务、市场采购贸易等新业态。发展新型研发机构。突出人才引领,深化鸢都产业领军人才工程,实加快线上“单一窗口”和线下“综合支撑”平台建设,着力打造跨境施海内外专家引进计划和国内高层次人才集聚工程。研究制定人才电商综合试验区。积极参与鲁贸名品展示中心建设。推广安丘自贸强企若干政策措施和引进顶尖人才“一事一议”实施办法。加强企协定出口实施示范区模式,力争全域整建制创建全国自贸协定出口业家队伍建设,健全完善企业家关爱机制,大力弘扬企业家精神。进实施示范市。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实施利用外资“十项计划”,调整一步提升合作创新水平,实施国际合作创新行动计划,鼓励企业在重完善招商引资政策,改进招商体制机制。强化专业招商、以商招商、点国家和地区建立研发机构和孵化基地,落实好“十大科技国际化工精准招商,发挥龙头企业在产业链招商中的主体作用,进一步提升招程”。完善科技成果转移转化机制,建立技术创新公共信息服务平台,商引资成效。深入实施与世界500强、行业领军企业及知名院所机培育一批有影响的科技中介服务品牌。加快推进市科技孵化中心、构合作行动方案,开展“外企服务促进年”活动,落实“服务大使”“专蓝色智谷等创新型孵化器建设,年内新建和改造提升10家科技孵化家顾问小组”等制度。有重点地“走出去”。深度参与“一带一路”器,新增孵化器面积20万平方米。强化平台支撑,设立重大科技创新建设,加快建立海外战略支点城市网络。支持优势企业拓展海外高端基金,支持重大科技项目和平台建设。加快建设海洋化工等八大产业工程市场,引导企业向设计咨询、运营服务等高附加值领域拓展,带技术创新联盟。支持高新区推进山东半岛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建设,动装备、技术、产能走出去。大力推进“潍营满欧”“潍青欧”海铁打造全市高新技术产业引领区。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做好国家知识产联运大通道建设,提升“鲁新欧·青州号”国际货运班列运营能力。权强市创建、知识产权区域布局试点工作,加快“两中心一平台”建推广潍柴动力海外并购经验。支持有条件的企业建设境外生产装配设。基地、资源开发基地、种植养殖基地。打造开放合作平台。发挥高大力促进产业创新。坚持围绕产业链打造创新链,加快建设农业新区、滨海区对外对内开放龙头作用。完善综合保税区服务功能,打十大创新公共基地,支持寿光争创国家农业高新技术开发区,全力打造全市外向型经济服务区。深化开发区体制机制改革,加快开发区转造现代农业创新发展中心。建设好工业研究院,加快打造十大产业创型升级。提升中日韩产业博览会市场化运作水平。建成涉外部门联新中心。着手组建十大未来产业创新发展中心,抢占创新发展主动权。合服务“网上大厅”。积极对接引进国际规则和服务体系,加快规划深入推进大众创业。制定众创空间发展规划,加快构建以众创空建设国际社区、国际学校、国际医疗机构等配套服务设施。加强与间、众创政策、众创服务、众创制度为重点的众创体系,打造特色创青岛在规划、重大基础设施等方面的合作,推进青潍协同发展。做好业孵化集聚区。鼓励社会力量投资建设众创空间,新增创客空间5家,援疆、援藏等对口支援工作。创客团队80个,新增市级创业孵化示范基地(园区)20处。完善“鸢(六)着力提升新型城镇化水平。深入推进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都创业证”制度,健全“创业大学+高校+辅导站+实训基地”培训体镇化,进一步完善市民化“1+N”政策体系,实现外来务工人员市民化系。推进“双创”政策进高校、进院所、进企业、进社区,支持大学9.4万人、就地转移人口市民化3.6万人、城中村城边村原有居民市生、退役军人、转岗职工、进城务工人员等投身创业,鼓励各类专业民化12.3万人。常住人口城镇化率提高2个百分点左右。人才引领创业,激励在外人才回乡创业。深入实施蓝色经济区发展规划。全域统筹,突出滨海,着手编制深化智慧城市建设。完善智慧潍坊基础设施,形成集政务应用和海岸带规划,抓好大家洼、央子、港口经济区等重点片区建设,大力社会应用于一体的云计算中心,实现城区主要道路和重点区域免费推进海洋科技大学等27个重大支撑项目建设。突出抓好临港经济、WiFi全覆盖。打造“潍V”智慧城市应用品牌,构建智慧民生服务体海洋动力、绿色化工、海洋生物医药、滨海旅游等重点产业,打造陆系。以“互联网+政务服务”为抓手,统筹推进智慧政务建设和应用。海统筹、产城融合发展示范区,加快建设滨海海洋经济新区。创新大数据、物联网建设运营模式,争创全省大数据交易中心。突出中心引领。实施新一轮提升市区计划,落实好“十大专项行(四)着力深化重点领域改革。坚持问题导向,什么制约发展就改动”。扎实推进242个重点提升项目。加快高铁新片区、站南广场、革什么,什么影响效能就突破什么,积极推进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改中央商务区、中国食品谷、医疗健康城等重点片区规划建设,大力推革。深化农业农村改革。扎实推进农业综合改革试验区建设。深化进金融小镇、梦幻小镇、坊茨小镇等特色聚集区建设。扎实开展“七农村土地所有权、承包权和经营权“三权分置”,稳步实施农村集体项专项整治”,提升城市网格化、精细化、法治化、智慧化管理水平。产权制度改革。探索开展农民住房财产权抵押贷款。继续深化供销推进“一体两翼”。推动“七城”一体布局、相向发展。拉长县社综合改革。依法稳妥推进合村并点。搞好财税体制改革。统筹推域经济优势,支持县域竞相发展。开展中小城市试点,加快推进省级进预算管理、税收制度改革和市县两级事权与支出责任划分,加快构示范镇和特色小镇建设,集中培育1个国家级特色小镇、5个省级特建现代财政制度。有序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逐步实现基本民生色小镇。深入推进“两区”同建,集中打造100个“四全一特”示范标准、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待遇、工资性收入政策、运转经费标准社区,不断增强社区自治和服务功能。加快实施城镇棚户区改造三年和公共设施建设标准“五个基本统一”。继续扩大PPP模式应用,年计划,年内改造棚户区8.6万套以上。积极推动镇改街、村改居,转内全市集中运作项目30个以上,吸引社会投资300亿元以上。进一变城中村、城边村和农村新建社区管理模式。深入落实农村“七改”步完善招投标办法,规范公共资源交易平台,提高资源配置的透明度、计划,新建改造农村公路1300公里,改造农厕12.8万户,完成农村存公平性。加大金融改革力度。制定实施新一轮金融创新发展计划,打量危房改造,50%的村庄达到美丽乡村建设标准。造金融高地。加大金融对实体经济的支持力度,加快建设产业金融创强化基础支撑。加快潍坊港2个航道、11个泊位及业务码头建新中心。鼓励各类企业和银行开拓资本市场,进一步提高直接融资比设,协调推进疏港铁路、鲁辽陆海货滚甩挂运输大通道建设。加快推重。推动地方金融机构加快发展,组建地方法人保险机构,支持多样进济青高铁、潍莱高铁及枢纽配套工程。潍日高速北段、宝通街东化、特色化金融机构发展。健全完善政府融资担保体系。深化新型延项目建成通车。潍坊南绕城高速、两条市区外环路开工建设。潍农村合作金融试点改革。提升东亚畜牧交易所、齐鲁农村产权交易日高速南段、济青高速改扩建工程加快建设。加快推进新机场审批中心、潍坊文化产权交易中心等交易平台运营水平。增强同风险赛立项,同步启动工程设计和征地拆迁。结合城市重点片区规划建设,优化完善实施中心城区交通组织方案,加快推进城市快速路建设。榆横-潍坊、扎鲁特-青州特高压工程建成投运,完成农村电网改造升级“两年攻坚战”。加快黄水东调、引黄入峡后续工程建设。
(七)着力做好民生保障和社会治理。民生和社会治理工作是社会建设的两大根本任务。今年,民生支出达到535亿元以上。进一步加大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力度,确保剩余28个省定扶贫重点村全部摘帽,1.1万农村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全部脱贫。统筹解决城市贫困问题。做好高校毕业生、就业困难人员和去产能转岗再就业职工等重点群体就业工作,落实农民工职业技能提升、权益保障和公共服务3项“三年行动计划”,新增城镇就业10万人。进一步改善办学条件,均衡配置各类教育资源,全市新改扩建中小学77所、普惠性幼儿园117所。完成破解中小学“大班额”和“全面改薄”任务。深化管办评改革,扩大学校办学自主权,全面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适应高考综合改革,加快普通高中创新发展。深入推进国家职业教育创新发展试验区建设,加快实施高校特色发展计划和重点建设工程。推进基层医疗机构标准化建设,年内基本设备配置标准化率达到100%,新型农村社区卫生室规范化建设完成总体目标的80%。继续深化完善分级诊疗制度。统筹城乡养老均衡发展、居家和社区养老协调发展,年内城市社区日间照料中心实现全覆盖,每个县市区建成养老服务信息平台。深入实施全民参保登记计划,实现应保尽保。加快建立与基本医疗保险、大额医疗保险紧密衔接的职工大病保险制度。开展残疾人精准康复服务行动。推进全民健身活动场馆建设,建成523处全民健身工程。完善防灾减灾救灾体制机制,大力发展慈善事业,提高社会救助能力。健全农村留守儿童、妇女、老人关爱服务体系。
扎实推进文化名市建设。大力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深入推进公民思想道德建设,深化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做好全国文明城市复查迎测工作。规划建设市博物馆群、市美术馆群,建成60个以上公共图书馆、文化馆基层分馆站点。实施基层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提升工程,农村社区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达标率和省定贫困村文化大院建成率均达到90%以上。我市文化资源丰富、特色鲜明,要传承弘扬优秀传统文化,深度挖掘潍坊文化历史价值,讲好潍坊故事,传播好潍坊声音。扎实推进潍水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建设,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着手启动创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联合国手工艺与民间艺术之都。深化市县广播电视台改革。办好第七届中国画节、第十届文展会和第二届市民艺术节。
进一步加大生态环境治理力度。深入实施绿色发展“十大工程”,统筹推进环境治理、能源结构优化、绿色产业发展和生态文明制度完善。PM2.5、PM10平均浓度分别下降5%和16%,二氧化硫、二氧化氮平均浓度达到国家二级标准并持续改善,市控以上重点河流全面消除劣五类水体。落实减煤、抑尘、控车、除味、增绿等措施,实施民用散煤综合治理,打好大气污染防治攻坚战。开展全民节水行动,加快建设节水型城市。落实水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加强重点涉水企业环境监管,全面推行“河长制”。深入实施农药化肥零增长行动,推广水肥一体化、测土配方施肥、病虫害统防统治等节药节肥新技术,推进秸秆、残膜、畜禽粪便等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加大农业面源污染治理力度。开展重污染土壤治理和修复试点。开展绿色建筑发展三年行动,积极推进建筑产业现代化,80%的城镇新建建筑达到绿色建筑标准。优先发展绿色公交系统,提升新能源公交车比例。健全网格化环境监管机制,加快建立生态环保责任制。对环保案件实施“一案多查”、联合惩戒,形成对环境违法行为的高压震慑。
全面落实“七五”普法、依法治理两个规划。深化社会组织管理制度改革,健全完善专业社会工作人才培养使用机制。大力推进政务诚信、商务诚信、社会诚信建设,建成市级公共信用信息平台和“信用潍坊”网站,健全守信激励和失信惩戒联动机制,争创国家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示范城市。严格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加强风险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双重机制建设,坚决扼制重特大事故发生。创新食品药品安全治理机制,落实各项保障措施,严防严管严控食品安全风险,争创国家食品安全示范城市。加快构建以科技信息化为牵引的社会治安防控体系,深入推进“平安潍坊”建设。进一步提高社会矛盾预防化解处置能力。全面实施城乡社区治理三年行动计划,完善“四社联动”服务机制,提升社区治理水平。建立“一村一法律顾问”“一村一警务助理”制度。大力支持国防建设和军队改革,加强国防动员和后备力量建设,扎实做好新时期双拥工作。
四、全面加强政府自身建设
打铁还需自身硬。面对改革发展的艰巨任务,市政府必须增强政治意识、大局意识、核心意识、看齐意识,坚决贯彻落实中央、省和市委决策部署,牢固树立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以服务型政府建设为引领,进一步提高政府自身建设水平。
狠抓工作落实,建设高效政府。强化落实意识,以“踏石留印、抓铁有痕”的劲头和“钉钉子”精神抓好各项工作落实。扎实开展“作风建设年”活动,持续推动政风转变,大力提升行政效能。层层分解任务目标,层层压实工作责任,强化目标任务督查落实,对重点工作任务对账督查,形成各司其责、齐抓共管的工作落实机制。把抓项目落地作为提升政府效率的“试金石”,以项目看能力、看政绩、看担当。加强政府职业能力建设,真正把学习作为每名公务人员的责任、本领和精神追求,努力克服知识恐慌、本领恐慌,用专业思维、专业素养、专业方法推进工作落实。
强化宗旨意识,建设责任政府。始终牢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强化政府服务职能,全面提升服务发展、服务企业、服务群众的能力和水平。认真落实密切联系群众、深入基层调研等工作制度。畅通民情民意表达渠道,坚持开门决策,多方汇集民智,真正使政府决策建立在广泛的民意基础上。尽心尽力解决事关群众切身利益的环保、教育、医疗等热点难点问题。进一步提升12345政务热线服务质量,完善诉求办理和督查督办机制,保证群众诉求“事事有回音、件件有着落”。大力整肃庸政懒政怠政行为,着力克服不作为、慢作为现象。把真抓实干作为重要政治品质,把干事创业作为最大政治责任,健全正向激励和容错纠错机制,坚决查处诬告陷害行为,旗帜鲜明地为担当者担当、对负责者负责。
严格依法行政,建设法治政府。坚持“法定职责必须为,法无授权不可为”,落实法治政府建设实施纲要,自觉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推动工作。提升政府立法水平,促进立法和各项改革决策相衔接。深化“放管服”改革,进一步简政放权,加强事中事后监管。深化行政执法体制改革,推动跨部门综合执法和执法力量向基层下沉。强化法治教育,提升各级政府和公务员队伍的法治意识、执法能力和社会治理能力。加强和改进政府信访工作,依法稳妥化解矛盾纠纷,切实维护群众合法权益。严格执行市人大及其常委会决议决定,自觉接受人大法律监督、工作监督和政协民主监督,主动听取民主党派、人民团体和社会各界意见建议,认真办理人大代表议案建议和政协委员提案。
着力反腐倡廉,建设廉洁政府。严格落实全面从严治党重大政治责任,压紧压实政府系统各级党组织的主体责任。严格落实“一岗双责”,严肃党内政治生活,运用好监督执纪“四种形态”。深入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驰而不息纠正“四风”,严格遵守党的政治纪律和廉洁自律相关规定。加强党风廉政教育,强化权力约束和源头治理。扎实推进审计监督全覆盖,强化行政监察和行政执法监督。加大部门预决算和“三公”经费预决算公开力度。严格公共资金、公共资产、公共资源和国有资产监管。始终把纪律和规矩挺在前面,坚持用制度管权管事管人,坚决惩治腐败,努力实现干部清正、政府清廉、政治清明。
各位代表,实干托起梦想,奋斗赢得未来。让我们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在省委、省政府和市委坚强领导下,锐意进取、奋发有为,干在实处、走在前列,为建设富裕文明充满活力的现代化强市而努力奋斗,以优异成绩迎接党的十九大胜利召开!
第五篇:潍坊市2012年政府工作报告(打印排版)
潍坊市人民政府
关于印发2012年《政府工作报告》的通知
潍政发„2012‟1号
各县市区人民政府,市属各开发区管委会,市政府各部门、单位,各重点企业,各高等院校,各人民团体:
刘曙光同志代表市政府所作的2012年《政府工作报告》,已经潍坊市第十六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审议通过,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组织贯彻落实。
二Ο一二年二月十七日
政府工作报告
——2012年2月10日在潍坊市第十六届人民代表大会
第一次会议上
潍坊市代理市长 刘曙光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市人民政府,向大会报告工作,请予审议,并请市政协委员和其他列席会议的同志提出意见。
一、过去四年工作回顾
2008年以来,在省委、省政府和中共潍坊市委的坚强领导下,在市人大及其常委会、市政协的监督支持下,市政府和全市人民一起,始终突出科学发展主题,牢牢把握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主线,紧紧围绕富民强市目标,解放思想、创新实干、团结奋斗,全面完成了“十一五”任务目标,实现了“十二五”良好开局。
经济保持平稳较快发展,综合实力大幅提升。2011年,全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3541.85亿元,年均增长12.6%;完成财政总收入466.8亿元,地方财政收入253.9亿元,固定资产投资2603.2亿元,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349.8亿元,年均 分别增长20.1%、23.1%、23.9%和18.9%,均比2007年翻了一番以上;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22508元,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10409元,分别比2007年增加8792元和4131元。
结构调整步伐加快,产业优势更加突出。三次产业比例由11.6:57.4:31调整到10.1:55.4:34.5。粮食总产连续三年超过百亿斤,优质农产品基地发展到520万亩、品牌1604个,销售收入过亿元农业龙头企业发展到167家,畜牧产业链销售收入突破千亿元。2011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完成主营业务收入9377.9亿元、利税792.9亿元,均比2007年翻了一番。主营业务收入过千亿元产业达到4个、过百亿元企业由4家增加到12家。获省长质量奖6个,中国驰名商标和山东名牌数量居全省前列。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的比重达到24.9%,高新区“63513”工程被确定为全省新兴高端产业发展示范工程。服务业增加值由637.5亿元增加到1221.2亿元,年均增长14.3%。银行业存贷款增量增幅、资产质量和效益保持全省先进水平。旅游业总收入由98.6亿元增加到315.2亿元。年交易额过10亿元的市场达到36个。自主创新能力进一步增强,培育重大科技成果516项,申请国家专利2.54万件,盛瑞8AT项目获中国专利金奖。连续被评为全国科技进步先进市。全面完成了省政府下达的节能减排任务。
新型城镇化扎实推进,城乡面貌发生显著变化。中心城市建成区面积扩大到149平方公里。文化艺术中心、奥体公园体育场、鲁台会展中心、白浪绿洲湿地公园等重点城建项目顺利实施。改造旧小区73个、背街小巷249条。建成区绿化覆盖率达到40.3%。创建为国家卫生城市、国家园林城市,荣获“中国人居环境奖”。县域经济实力显著增强,小城镇发展明显加快。农村社区建设实现全覆盖,基本实现村村通自来水、有线电视、柏油路和客运班车。全市林木覆盖率达到35.2%。
“蓝黄”战略加快实施,沿海开发率先突破。全境纳入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沿海三区市纳入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国家批准临朐县参照执行中部地区有关政策。确立了“一带、一体、两翼、多点”的蓝色经济区发展规划布局。举全市之力加快北部沿海开发,完成规模以上固定资产投资1330亿元。滨海区升级为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一城四园”基础设施配套面积达到160平方公 里。潍坊港实现一类口岸开放和对台直航;沿海防护堤等重大基础设施建设进展顺利。潍坊滨海海洋经济新区和中外合作产业园列入全省重点支持项目。
综合配套改革进一步深化,对外开放成果丰硕。五大领域123项改革取得重要阶段性成果。组建了全省首家村镇银行、首批农村商业银行和首个文化产权交易所,设立了天津股权交易所潍坊交易中心。上市公司发展到33家、股票37只。小额贷款公司发展到39家,数量居全省首位。公立医院改革取得实质性进展。被评为全国文化体制改革工作先进地区。荣获全国教育改革创新特别奖。进出口总额达到141亿美元,累计实际到账外资26亿美元。出口加工区升级为国家级综合保税区。对外合作和对口支援工作进展顺利,青潍合作取得新的成果,援川和援鄄任务圆满完成。
民生持续改善,社会更加和谐稳定。民生支出占财政总支出的比重达到52.2%。市政府每年承诺为群众办好的10件实事全面落实。累计实现城镇就业50.5万人,转移农村劳动力48.4万人。连续七年提高企业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水平,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实现全覆盖;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制度全面建立,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政府补助标准和住院报销比例大幅提高。提供保障性住房9539套,改造棚户区1.4万户。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更加完善,文化产业增加值突破100亿元。全面实现城乡免费义务教育,中小学校舍安全工程基本完成,素质教育走在全国前列。在潍高校发展到17所,在校生17.3万人。城乡卫生服务体系更加健全,国家基本药物制度全面落实。社会大局持续稳定。连续创建为全国双拥模范城。人口计生、外事侨务、民族宗教、妇女儿童、老龄、残疾人、审计、统计、人防、地震、气象、史志、档案、海事等工作实现了新的发展。
民主法制和政府自身建设得到加强,发展环境更加优化。圆满完成“五五”普法、“四五”依法治市、“四五”依法行政任务。累计办理人大代表议案建议561件,政协委员提案1272件。新一轮政府机构改革全面完成。行政审批制度改革不断深化,电子政务建设和政务公开工作依法推进。执法监察、行政效能监察、审计监督和纠风治理工作有效开展,政府服务质量、行政效率进一步提升。
2011年,全市上下按照“一九五一”的目标任务和思路举措,全力转方式、调结构、惠民生、促和谐,经济社会各项事业迈上了新的台阶。全市地区生产总 值、地方财政收入分别增长11%和25.4%,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固定资产投资、外贸进出口总额分别增长17.3%、22.9%和19.9%。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3.13%,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农民人均纯收入分别增长14.4%和17.3%,居民消费价格涨幅控制在4.4%,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3.56‰。
各位代表,过去四年不平凡的实践与探索,使我们深深体会到,应对各种复杂局面和重大挑战,保持经济社会平稳较快发展,必须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全局,坚定不移地贯彻落实党中央和省委、省政府的重大决策部署,创造性地做好上级精神与潍坊实际结合的文章,在实践中探索具有潍坊特色的发展路子。必须始终清醒地把握宏观形势和潍坊发展的特点,紧紧抓住事关全局的重大问题全力突破,为未来发展打好基础、铺平道路。必须准确认识机遇,善于抢抓机遇,用足用好机遇,尤其要注重争取和用好国家、省实施一系列重大发展战略的机遇,形成加快发展新格局。必须坚定不移地深化改革、扩大开放、创新发展,利用一切机会先行先试,推动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增强发展的动力和活力。必须坚持民生为本,倾心尽力为群众谋福祉,让人民群众更多地享受改革发展成果,激发全市人民共建美好家园的积极性。必须锤炼作风、科学实干,大力加强公务员队伍建设,为科学发展、跨越发展提供坚强保障。这些经验,来自实践,弥足珍贵,我们要倍加珍惜,不断发扬光大!
各位代表,回顾四年的发展历程,我们深深感到,潍坊取得的一切成就,归功于省委、省政府和市委的坚强领导,归功于历届领导班子和老同志打下的良好基础,归功于市人大及其常委会、市政协、各民主党派、工商联、各人民团体及社会各界的监督支持,归功于海内外朋友的真诚关心、大力支持和广泛参与,归功于驻潍部队、武警官兵的无私奉献,归功于全市910万干部群众的团结奋斗、拼搏努力。在此,我代表市政府,向所有为潍坊改革发展作出贡献的各位领导、各位同志、各位朋友和全市广大干部群众,致以崇高的敬意和衷心的感谢!
在看到成绩的同时,我们也清醒地认识到,我市经济社会发展中还存在一系列深层次矛盾和问题。主要是:综合实力不够强,人均占有水平还比较低;发展方式粗放问题依然突出,自主创新能力还不够强,生态环境亟需改善;城镇化进程不快,中心城市辐射带动能力有待提升;城乡、区域之间发展仍不平衡;社会保障 水平还不够高,一些群众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需要继续认真解决;政府公共服务与人民群众的期望还有差距,社会管理亟需创新完善,等等。对这些问题,我们一定高度重视,采取有力措施,认真加以解决。
二、今后五年的总体要求和目标任务
刚刚闭幕的中国共产党潍坊市第十一次代表大会,提出了今后五年的宏伟目标和基本要求,为今后的发展指明了方向。今后五年,是我市全面贯彻市十一次党代会精神、全面落实“十二五”规划、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是我市加快转方式调结构、再创科学发展新优势的重大机遇期,也是我市顺势应变、乘势而上,进一步提升在区域发展中地位的攻坚时期。我们面临的形势复杂多变,区域竞争更加激烈,转方式调结构的任务艰巨繁重。同时,我们也清醒地看到,世界新一轮产业和科技革命进程加快,国际产业转移和结构调整力度加大;国内经济社会发展长期向好的基本态势没有改变;我市仍处在工业化、城镇化快速发展期,“蓝黄”两大国家战略在我市交汇融合,省委省政府对我市的发展寄予厚望。特别是经过多年的探索实践,我市的发展思路更加明晰,发展基础更加坚实,全市人民团结奋进、建设美好家园的热情空前高涨。我们坚信,只要抓住机遇、科学谋划,万众一心、拼搏实干,就一定能够实现科学发展的新跨越、谱写富民强市的新篇章!
今后五年政府工作的总体要求是,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以富民强市为目标,以改革创新为动力,加快建设创新潍坊、文化潍坊、生态潍坊、幸福潍坊,全面实现“十二五”规划和市十一次党代会确定的各项目标任务,为建设现代化经济文化强市而努力奋斗。
经过五年努力,实现下列奋斗目标:
——综合经济实力实现新的跨越。地区生产总值年均增长11%;地方财政收入实现翻番,达到500亿元;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年均增长16%,进出口总额突破250亿美元,人均地区生产总值超过10000美元,成为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的重要增长极。
——全社会创新能力显著增强。“创新潍坊”建设取得重大进展,全社会创新意识全面提升,创新体系更加完善,创新环境整体优化。综合配套改革加快推进,争做全省综合配套改革的排头兵。取得一批重大科技成果,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的比重、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分别达到30%和12%,科技进步贡献率达到60%。
——文化软实力大幅度提升。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更加健全,国民素质全面提升,城市特色更加彰显,潍坊精神更加发扬光大,市民的城市认同感、归属感显著增强;市域历史文化资源开发广泛展开,培育一批有影响力的文化企业、文化产业和文化品牌,文化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影响力、贡献度和潍坊的知名度大幅度提升。
——生态环境的承载力更加坚实。生态文明、绿色低碳发展理念成为共识,基本形成节约能源资源和保护生态环境的产业结构、增长方式和消费方式,城乡环境更加宜居宜业。节能减排指标大幅下降,林木覆盖率稳定在35%以上,展现出绿满城乡、天蓝水清的优美画卷。
——人民生活更加殷实幸福。保障和改善民生的制度安排更加完善,公共财政对民生的支出持续扩大,城乡基本公共服务更加优质均等。就业创业服务体系更加健全,收入分配更加合理,城乡居民收入与经济发展同步增长。城乡居民保障水平明显提高。人民群众权益得到切实维护,社会和谐稳定。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农民人均纯收入力争翻番。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以内。居民的幸福指数明显提高。
各位代表,国际国内经济形势的新变化、宏观经济政策的新调整、区域竞争发展的新格局、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新期待、我市经济社会发展的新阶段,特别是建设“四个潍坊”的新目标,都要求我们必须更加突出主题主线,加快转变发展方式,走创新驱动、转型发展的道路,为全面实现市十一次党代会提出的各项目标任务提供可靠的保证。
转型发展,必须大力推进产业转型。产业是富民强市的关键。建设“四个潍坊”,必须以产业转型为基础。大力实施高端高质高效产业发展战略,推动一、二、三次产业转型升级。巩固提升我市农业的优势地位,突出农产品质量安全、产出效率和品牌培育,大力推进农业区域化布局、规模化生产、产业化经营、标准化管理和品牌化运作,争做高效生态农业发展的排头兵。以工业化理念引领农业,以现代服务业提升农业,着力打造国内重要的农副产品生产物流基地、食品加工基地和农业服务业融合发展的示范基地。依靠科技和政策引领,大力推动农业发展模式创新,努力打造农业创新发展示范区。大力实施工业提升计划。加快高新技术改造传统产业步伐,着力提高传统产业中高新技术的比重;加快重点行业、企业由一般制造向价值链高端延伸,着力提高非加工环节在制造业中的比重;加快发展“四新一海”等战略性新兴产业,集中优势资源,打造有竞争力的特色新兴产业集群,着力提高新兴产业在制造业中的比重;加快优化工业布局,推进有条件的企业向大型企业集团迈进,产业向特色园区聚集。支持潍柴动力、北汽福田等骨干企业打造国际化企业集团。把突破服务业作为再创我市发展新优势的战略性举措,深度谋划、强力推进。拓展视野发展服务业,立足潍坊、辐射周边、面向全国,对我市服务业发展进行科学布局;选准优势产业倾力培育,经过三至五年的努力,着力形成一批优势服务产业集群;积极培育和引进领军企业及知名品牌,加快服务业集团化、网络化、品牌化步伐;综合运用产业带动、市场驱动、消费拉动、宣传促动、政策撬动等措施,形成合力,加快发展,努力把我市建成国内有影响力的区域性物流中心、旅游集散中心、特色文化艺术品交易中心、健康产业创新发展中心。
转型发展,必须大力推进城市转型。城市是引领区域发展的载体。建设“四个潍坊”,必须以城市转型为先导。要更加注重生态。牢固树立生态优先的理念,把生态作为最珍贵的资源、最重要的环境,扎实推进“生态潍坊”建设,着力打造有竞争力的自然生态环境。更加注重城市品质。大力培育城市文化,完善城市功能,提升城市内涵,建设精神富足、朝气蓬勃的宜居家园。更加注重繁荣城市经济。大力发展新兴高端产业,增强城市综合实力和辐射带动能力。更加注重城乡统筹发展。加快推进新型城镇化,构建以城带乡、相向发展、整体提升的新格局。更加注重城市资源整合。彰显城市特色,塑造城市形象,打造城市品牌,提升城市价值,切实增强城市对人才的凝聚力、资本的吸引力、创新的推动力。
转型发展,必须大力推进社会管理转型。社会管理是社会和谐发展的基本条件。建设“四个潍坊”,必须以社会管理转型为保障。加快推进社会管理创新,以管理创新促进和谐社会建设。更加注重安全管理,把安全放在高于一切、先于一切、重于一切的位臵,作为全社会的共同责任、共同目标。更加注重人性化管理,坚持以人为本、服务为先,寓管理于服务之中,着力完善公共服务体系,全面提升公共服务水平。更加注重民主管理,建立更为完善的民主决策、管理、监督机制,广泛集中民智、凝聚民力。大力强化基层基础工作,更好地发挥基层自治组织、社会组织的管理服务功能,夯实社会管理基础。建立健全社会风险评估机制,准确把握社会动态,及时发现和解决苗头性问题。大力推进社会管理信息化、网络化,着力打造数字城市。
三、2012年重点工作
2012年是我市实施“十二五”规划承上启下的重要一年,也是落实市十一次党代会各项目标任务的起步之年,做好今年的工作意义重大。必须紧紧围绕“主题主线”,全面贯彻“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按照“四个牢牢把握”和“四个着力”的基本要求,全面落实市委“一**三”的思路目标和任务举措。
综合各方面因素,今年全市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是:地区生产总值增长10.5%,地方财政收入增长15%,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6%,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8%,外贸进出口总额增长11%,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3.8%以内,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民人均纯收入均增长11%,居民消费价格涨幅控制在4%左右,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5.2‰以内。突出做好八个方面的工作:
(一)着力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在强化投入扩大消费上实现新突破
以强化投入为基础,以扩大消费为关键,努力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
促进投资稳定增长。继续发挥投资对扩大内需的重要作用,进一步优化投向、扩大投量、提高投效,确保全年完成固定资产投资3000亿元以上。加大先进制造业、战略性新兴产业、现代服务业、现代农业、文化产业和社会民生等重点领域的投资,优化投资结构,以好的增量优化存量,提高投资效益。深入开展“项目提升年”活动,以项目为抓手,促进有效投入,突出抓好北汽福田山东多功能汽车厂、歌尔光电产业园、潍柴大功率船用柴油机及配套产业基地等1496个 投资过亿元的重点项目建设,超前谋划一批符合国家产业政策和投资导向的项目,形成“投产一批、在建一批、开工一批、储备一批、开发一批”的发展格局。
着力扩大居民消费。把扩大消费作为拉动经济发展的增长点,分阶段、分领域精心策划促进消费的相关政策措施,促进消费有效增长。全面落实企业最低工资标准制度,建立完善职工工资正常增长机制,增加城乡居民特别是低收入群体收入,努力提高居民消费能力。实施好5个国家级试点项目,组织好“国民休闲汇”活动,培育休闲旅游、体育健身、文化娱乐、网络购物等新的消费热点,开拓新的消费领域。继续开展“满意消费惠万家”活动,深入推进“万村千乡”市场工程和“农超对接”,实施好“居民卡”便民工程,改善居民消费条件。严厉打击侵犯知识产权和制假售假等违法行为,切实让群众放心消费。
强化财税金融保障。统筹财政收入和政府融资,正确处理产业发展、城市建设和民生投入的关系,突出产业发展的基础地位。大力加强财源建设,推进财税库银联网,构建综合治税长效机制。继续实施“22620”工程,深入推进金融六大体系建设。开展金融专题招商活动,鼓励各金融机构在我市设立区域总部、功能总部。加快推动企业上市,力争年内新增3家以上企业首发上市,10家以上企业在天交所潍坊中心挂牌。加大债券融资力度,发行企业债券、区域集优债等20亿元以上。加强政府债务管理,规范发展民间信贷,有效防范和化解金融风险。
(二)着力调整经济结构,在加快转型发展上实现新突破
突出做强做优实体经济,加快推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努力提高经济发展的质量和效益。
推动工业做强做大。培育壮大新兴高端产业,深入实施“63513”新兴高端产业发展示范工程,着力打造特色产业链,确保9个新兴产业主营业务收入增长30%以上,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的比重达到25.9%。技改投资增长15%以上,占工业投资比重达到80%以上;继续深入实施“85311”工程,进一步完善8条产业链,初步形成集群化发展格局。启动工业园区“两化”融合试点,实施好第三批“两化”融合示范工程。大力实施中小企业“四五六服务工程”和“千百十转型升级工程”,全面落实国务院支持小微企业发展各项措施,推广应用潍坊地税发票“E票通”,支持中小微企业加快发展。
促进服务业发展振兴。实施服务业振兴计划,形成服务业繁荣发展新格局,力争服务业增加值占生产总值的比重提高2个百分点。大力发展金融、现代物流、科技信息、商务服务等生产性服务业,繁荣发展文化旅游、商贸流通、社区服务、社会养老等生活性服务业,积极培育创意设计、服务外包等新兴服务业,开拓发展农村服务业。加快服务业向高端发展,引导企业创建国家、省级服务标准化试点,打造服务品牌。大力推进服务业载体建设,对服务业发展重点城区、行业、园区、镇街予以扶持。培育壮大骨干企业,加快形成新的主导产业和领军企业。
打好节能减排和环境保护攻坚战。大力淘汰落后产能,严格控制新上“两高一资”项目。加强空气重点污染源治理,全年空气优良天数达到270天以上。继续推进河道综合整治,23条重点河流水质改善率平均达到25%以上。开展国土资源节约集约利用模范县(市)建设,盘活存量建设用地1.5万亩以上。加快建设北部沿海防护林体系,新增造林28万亩以上。顺利通过国家环保模范城市复核。
强化质量、科技和人才支撑。制定新一轮品牌培育计划,深入开展“品牌建设年”活动。引导企业积极参与标准制订修订,加快建设潍坊质检中心和6个在建省质检中心。进一步增强技术创新和成果转化能力。在北部沿海地区建设10个海洋科技研发平台,在高新区建设完善10个专业研发平台。新建10家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和30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组织实施国家、省重大科技专项120项以上。支持盛瑞8AT、蓝光外延炉等20个具有自主知识产权产品的产业化。精心谋划和实施新一轮人才发展规划,有计划地引进和培育全市改革发展急需人才。探索建立“一站式”人才服务体系,为优秀人才成功发展提供全方位服务。深入实施各类人才培训工程。贯彻落实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努力提高劳动者素质。
(三)着力支持和服务“三农”,在现代农业发展上实现新突破
更加关注农民,大力发展农业,繁荣提升农村,全面提高我市“三农”工作水平。
大力推进农业科技创新。广泛开展“农业科技促进年”活动,加快构建农业技术创新体系,争创国家级农业高新技术产业区。着力突破种苗产业,制定种苗 产业发展计划,引进开发一批新品种,培育一批骨干种苗企业,探索开展种苗产业国际合作,打造我国北方重要的种苗繁育基地。制定新型农业发展计划,加快发展都市农业、功能农业、信息农业、循环农业等新型农业。大力发展农业产业园区、科技园区,每个县(市、区、镇、村)分别抓好1至2个现代农业示范区(园、点)。深化农科院改革。加强农技推广体系建设,推进农业科技进村入户。培训农民1.5万人以上。
切实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管理。农产品质量是我市农业的生命,一定要高度重视。落实严格的责任制,对禁用农业投入品实行最严格监管。大力推进农产品生产规模化和主体公司化(合作化、农场化),切实加强标准管理和过程控制。全面落实各级政府和各类市场主体的监管责任,建立严格的监管制度、市场准入制度和质量追溯制度。继续做好“三品一标”认证和监管工作,探索建立农产品质量等级管理办法。加快推进农产品质量安全区建设,创建出口农产品质量安全示范区。搞好重大动物疫病防控。
加快培育壮大农业市场主体。实施农业龙头企业提升工程,着力培育大型农业集团,年内销售收入过亿元企业达到185家。实施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发展工程,着力扩大农民合作组织的规模和数量。深入实施蔬菜、渔业、畜牧、果业、苗木花卉等五大产业振兴规划,打造优势农产品产业集群。搞好黄河三角洲高端畜产品加工区和中凯冷链物流中心建设。探索大宗农产品期货交易。
进一步改善农业农村基础设施条件。编制潍坊现代水网建设规划。完成规划内中小河流治理任务。扎实推进潍河、弥河治理,改善水系生态。加快生态文明乡村建设,解决农村30万人饮水安全问题,完成1500个村的村容村貌整治。
深化农村改革,进一步激发农业农村发展活力。深化农村产权制度改革。搞好集体林权配套改革。积极有序推进土地流转,加快农业适度规模经营。建立农村集体经济组织产权制度,加强农村新成立经营机构的监管。统筹推进农村合作金融机构改革和新型农村金融机构建设,构建农村金融服务体系。
(四)着力加快“蓝黄”两区建设,在实施国家战略上实现新突破
以加快实施“蓝黄”两大战略为引擎,全面提升我市经济发展水平,全力打造“蓝黄”两区发展的重要增长极。
全面落实“蓝黄”规划。制定“蓝黄”两区一体化发展意见,设立专项资金,完善落实国家规划的推进机制。用足用好优惠政策。加快推进“一区两园”(潍坊滨海海洋经济新区、海洋特色产业园、高效生态经济特色产业园)建设。积极推进青潍日城镇组团建设,加强与周边城市的交流合作。
全力推进滨海开发。突破重点基础设施建设。推进中港区3个2万吨级泊位建设,实施好沿海防护堤、北部水网等重点工程。加快壮大特色主导产业,推动装备制造、石化盐化、临港物流加工等产业聚集发展。加快建设滨海水城。落实黄河三角洲生态环境控制功能区划,加强海洋保护区建设,促进滨海区域可持续发展。
推动高新区快速发展。加快建设国家创新型科技园区、国家知识产权试点园区,着力构建国内一流的区域性产品检测和创新平台,支撑特色新兴产业集群式发展。建设“人才特区”,吸引更多海内外人才聚集创业发展。实施“二次退城进园”,加快推进产业转型。大力发展科技服务业,打造高技术人才创新创业的良好环境。
加快各类园区转型升级。研究制定促进各类开发园区转型升级、协调发展的政策意见。支持综合保税区发挥功能优势,打造国际物流、加工贸易和特色商品定价交易中心。支持峡山区加快建设国家可持续发展实验区。推动各省级开发区向蓝色和高端转型,提高投资强度和要素集聚能力。
加强重大基础设施建设。超前谋划和加快推进重大基础设施建设,着力突破潍坊港,加快推进潍日高速、机场迁建等重点项目,加快构筑完善的交通、能源、水利、信息等基础设施体系。
(五)着力统筹城乡发展,在新型城镇化建设上实现新突破
统筹推进中心城、县城、小城镇和农村社区建设,全面提升新型城镇化水平,确保城镇化率提高1个百分点以上。
大力提升中心城市价值。进一步优化城市规划布局,提升产业层次、功能品质和环境形象。抓好城市总体规划报批和实施,深化综合交通规划和地下空间规划,搞好重点区域规划设计,加强城市形象策划和宣传推介。完成白浪河北辰绿洲建设和虞河上游整治,建成鲁台会展中心,基本建成文化艺术中心;加快火车 站站南广场和军埠口片区开发。建设完善城市外环交通,继续实施城区街巷整治畅通工程,支持公共交通优先发展。加快餐厨废弃物收运处理项目建设。实施数字化城管系统续建工程。
不断壮大县域经济实力。整体推进县域经济发展,研究制定新一轮支持政策。支持各县市区着力抓好大企业带动、产业集群培育和园区建设,实现特色化、差异化发展,增强综合实力。支持临朐县用好沂蒙革命老区政策。提升县城和重点乡镇规划建设水平,促进县城向中等城市发展,重点城镇向小城市发展。加强新农村建设,完善农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提高城乡统筹发展水平。
加快发展新型小城镇。深入推进和谐城乡建设行动。大力发展镇域产业,提升小城镇经济实力。加快小城镇驻地改造提升,增强发展承载能力。落实扩权强镇各项措施,扶持23个省以上重点镇加快发展。加强农村集中居住区建设管理,新建住房4万套以上。
(六)着力深化改革开放,在体制机制创新上实现新突破
突出抓好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加快经济市场化、国际化步伐。
继续深化综合配套改革试点。完善市区一体化发展机制,探索建立独立的开发区管理体制。组建排污权交易中心,开展区域生态补偿试点。分类推进事业单位改革。深化校长职级制改革,多渠道吸引社会资金办学。完成市属公立医院综合改革,启动县级公立医院综合改革试点。培育发展公益类社会服务机构,建立现代社工制度。
着力推进对外开放。全球市场需求低迷可能成为常态。我们必须立足现实、积极作为,着力稳定和扩大出口。建立4家外贸出口公共服务平台,创建8个外贸转型升级示范基地。建立130家骨干企业联系制度,指导企业稳定出口。坚持市场多元化战略,在巩固日韩等亚洲市场的同时,加快向欧美及新兴经济体市场进军。要以进口带出口,以关键设备和零部件进口提升产业竞争力。坚持积极“引进来”与加快“走出去”相结合,开展“双百”经贸招商活动和“双百”外交使节潍坊行活动,推动更多有条件的企业“走出去”,开发资源、拓展市场、协同发展。创新办好风筝会、鲁台会等重大节会,努力提高对外开放水平。
(七)着力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在文化改革发展上实现新突破
充分发挥我市的文化资源优势,促进文化事业全面繁荣、文化产业快速发展。
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国民教育、精神文明建设全过程,夯实全市人民团结奋进的思想基础。充分挖掘我市优秀传统文化资源,培育和塑造新时期潍坊精神。扎实开展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争创全国文明城市。建立健全社会征信系统,努力打造“诚信潍坊”。
加快发展文化事业。大力推进城乡公共文化服务一体化,深入开展文化惠民“五大工程”,完善县(市)、乡(镇)、村(社区)三级公共文化设施网络,构建城乡20分钟公共文化服务圈,创建国家级公共文化服务示范区。精心组织“三下乡”、“四进社区”活动。加强文物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搞好国家级潍水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规划建设,抓好十笏园修复工程。
大力发展文化产业。突出抓好重点园区、重点项目、重点企业,推动文化产业上规模、上水平,文化产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达到4%以上。设立文化产业投资基金,引导文化产业投入增长20%以上。抓好潍坊创意产业园、潍坊文化产业孵化器等10个重点文化产业园区,带动全市形成50个左右的专业文化产业园区,形成一批优势文化产业集群。精心筹备我市承办的第十届中国文化艺术节、第二届中国画节和第五届文化艺术展示交易会。
(八)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在幸福潍坊建设上实现新突破
坚持积极作为、量力而行,进一步健全完善社会保障体系,继续办好一批民生实事,让人民群众得到更多实惠。
完善就业促进体系。抓好高校毕业生、进城务工人员、城镇就业困难群体、失地农民和退役人员等重点人群就业。完善鼓励扶持全民创业的政策,建立健全创业服务体系。加强舆论引导,在全社会营造崇尚创业、鼓励致富的良好氛围。搭建创业平台,重点扶持就业容量大、创业成功率高的各类小微企业,建设一批就业载体。
提高社会保障水平。加快医疗、失业、工伤保险市级统筹,启动生育保险市级统筹。提高企业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10%左右。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和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政府补助标准提高到每人每年不低于240元。中心城区城市低保 标准提高到每人每月360元,农村低保标准提高到每人每年不低于2000元,农村五保集中供养、分散供养标准分别提高到每人每年不低于3000元和2200元。对7岁以下残疾儿童实施康复训练救助,为智力、精神和重度残疾人提供机构和居家托养服务。
全面发展各项社会事业。加快建立现代教育制度。落实学前教育发展3年行动计划。扎实推进中小学办学条件标准化建设,加快解决城区学校大班额问题。推进国家职业教育创新发展试验区建设,打造10个职业教育特色专业品牌。免除全市特殊教育学校在校残疾学生生活费。加强城乡公共卫生体系建设。实施乡村医生队伍建设工程。抓好国家卫生城市复审迎查工作。筹备第二十一届中日韩青少年运动会,加快建设体育运动重点学校和重点比赛场馆。把食品药品安全作为保障民生的重要内容,强化源头治理,落实监管责任,着力解决影响群众健康的食品药品安全突出问题。毫不放松地抓好人口计生工作。大力发展慈善事业,增强全民慈善意识。加强科普宣传教育。
搞好房地产市场调控和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落实房地产调控政策,促进房地产业稳定健康发展。鼓励开发高品质的商业地产、工业地产、科技地产和旅游地产,提高房地产业层次和水平。新开工各类保障房21764套、竣工9000套,完善保障性住房分配细则,确保质量安全和分配公平。
切实维护社会和谐稳定。深化“平安潍坊”建设,积极开展矛盾纠纷大排查、大化解。建立社会稳定风险评估机制,强化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深入开展“安全生产基础管理深化年”活动和安全生产百日集中整治行动,坚决遏制重特大事故发生。重视和加强防灾减灾救灾能力建设。加强市场价格监管,保持物价基本稳定。
加强国防动员和国防后备力量建设,扎实做好双拥工作。积极做好对口支援、扶贫协作、民族宗教、对台、侨务、人防、气象、地震、统计、史志、档案等工作。
各位代表,今年市政府将继续办好10件民生实事。
①对中心城区10吨以下小型燃煤锅炉进行集中整治,进一步改善空气质量。②多形式配备新型安全校车1500辆,基本实现全覆盖。③在市以上统一规划设 置的村卫生室全面推行基本药物制度。④完成400所农村小学办学条件标准化建设,推进教育均衡发展。⑤继续实施农村集中供水工程,集中供水覆盖人口达到70%以上。⑥新建、改造农村公路1500公里。⑦加快城乡环卫一体化步伐,年内全部乡镇、街道建成垃圾转运站或垃圾转运设施,实现镇街垃圾统一转运处理。⑧为200名农村贫困残疾人危房户建设新房。实现贫困残疾学生和贫困残疾人子女助学全覆盖。建立“三无”(无法定赡养抚养人、无劳动能力、无生活来源)人员生活救助制度。对全市城乡低保家庭学生和孤残学生实施高中免费教育。⑨通过发放小额担保贷款、落实贷款贴息等措施,支持、带动3000名以上人员自主创业。滌滜建立完善“12343”家政服务体系,建设100个综合性社区家政服务中心,将服务网络延伸到县市。
四、关于加强政府自身建设
全面完成今年和今后五年的目标任务,必须大力加强政府自身建设,全面提高行政能力和水平,更好地担负起组织和推动现代化经济文化强市建设的职责。
牢记宗旨使命,建设责任政府。以深化创先争优活动为抓手,引导政府各部门及其工作人员,始终牢记肩负的使命,不辜负组织和人民的重托,带着强烈的责任感、使命感,履行职责,行使权力。要把人民利益放在至高无上的位臵,依靠制度建设和以身作则,更好地倾听群众呼声,关注群众需求,尊重群众权利,维护群众利益,打造人民群众满意的政府。
坚持依法行政,建设法治政府。把依法行政贯穿于政府工作的全过程,依法行使权力、履行职责、管理事务。认真落实依法行政“五五”规划。严格规范行政程序,集中清理行政执法主体资格。加强行政复议工作。自觉执行人大及其常委会的决议、决定,认真办理人大代表议案建议和政协委员提案。主动听取各民主党派、工商联、各人民团体和人民群众的意见建议。
完善科学管理,建设效能政府。及时借鉴和采用先进的管理方法,大力提升科学化管理水平。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积极推进“两集中、两到位”和市区审批一体化改革。加快电子政务集约共享建设,网上审批办件比例达到60%以上。改进政府信息公开方式,完善专家咨询论证、合法性审查、风险评估、社会公示与听证制度。深化软环境建设,着力解决影响发展的突出问题。
加强和改进学习,建设创新政府。把学习作为政府建设的基本任务,切实加强对法律法规、方针政策、现代经济等知识的学习,及时学习借鉴先进的发展理念和经验,切实增强履行职责的能力水平。要开阔视野、提升境界、更新观念,在宽视野中把握定位,谋划全局,推动发展,注重用创新的思路解决问题、推动工作,及时有效地推进关键领域改革,开展重大问题调研,对重大发展问题进行深度谋划。
严格自律,建设廉洁政府。严格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加快建设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加强审计监督、行政监察和行政层级监督。严格行政问责,坚决查处违纪违法案件,保持公务员队伍的纯洁。坚决反对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和铺张浪费行为。
各位代表,新的形势、新的任务、新的征程,要求我们以新的姿态、新的作为,奋力开创潍坊科学发展的新局面。让我们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周围,在中共潍坊市委的坚强领导下,解放思想、奋发有为、开拓进取,为建设更加富强文明幸福的新潍坊而努力奋斗!
附件:
政府工作报告有关事项说明
1、优质农产品基地(P3)
指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有机食品生产基地。
2、“63513”工程(P3)
围绕发展新装备、新光源、新能源汽车、新信息、新能源、新医药等“六新”产业,着力提升30家骨干企业,突出抓好50个重点项目,新增投入1000亿元以上,到2015年新兴高端产业产值突破3000亿元,形成现代装备制造、光电、新能源汽车3条千亿级产业链,建成全国重要的绿色动力、新能源汽车、LED照明、激光和LED电视生产基地。
3、“蓝黄”战略(P4)
指建设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和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两个国家战略。
4、国家批准临朐县参照执行中部地区有关政策(P4)
2011年10月,国务院办公厅下发《关于山东沂蒙革命老区参照执行中部地区有关政策的通知》(国办函„2011‟100号),确定对沂蒙革命老区18个县市区,在安排中央预算内投资等资金时,参照执行国家扶持中部地区的有关政策。这18个县市区包括:临沂全市,淄博市的沂源县,潍坊市的临朐县,济宁市的泗水县,泰安市的新泰市,日照市的五莲县、莒县。有关政策包括:在农业农村、基础设施、产业发展、社会事业、扶贫开发、生态建设等6个方面,加大中央预算内资金、中央转移支付以及其他相关资金扶持力度,适当降低中央投资项目的地方投资比例。
5、“一带、一体、两翼、多点”(P4)
根据《潍坊市蓝色经济区发展规划》,我市蓝色经济区发展的总体布局为“一带、一体、两翼、多点”。“一带”,即把北部沿海地区作为全市海洋产业和临港、涉海产业的隆起带和核心带动带。“一体”,即以中心城区和寿光、昌邑、安丘、昌乐、潍坊滨海五个“卫星城”组团形成的半小时经济圈,作为全市蓝色高端产业发展的引领主体。“两翼”,即以诸城—高密组团和青州—临朐组团为两翼。“多点”,即各县市区和重点园区围绕蓝色经济发展,发挥优势,整合资源,突出特色,全面向蓝色经济和高端产业转型,形成对蓝色经济区建设的多点支撑。
6、“一城四园”(P4)
“一城”,指滨海水城;“四园”,指先进制造业产业园、海洋化工产业园、海港物流园和新能源产业园。
7、五大领域123项改革(P4)
2008年,我市被省委、省政府确定为全省唯一的综合性改革试点城市。2009年9月省政府批复《潍坊市深化经济体制综合配套改革试点总体方案》,方案中提出了深化企业和科技体制改革、农村经济体制改革、要素市场体制改革、社会领域改革、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等五大领域,包括123项改革专题。
8、天津股权交易所潍坊交易中心(P4)
天津股权交易所(简称为天交所)于2008年9月在天津滨海新区注册营业,是继上海证券交易所、深圳证券交易所之后大陆第三家证券交易所,其定位为非 上市公司股权交易市场(即场外交易市场)。天交所潍坊交易中心于2011年11月1日正式揭牌开业,是面向区域内企业、区域内自然人以及全国投资机构的区域市场,也是天交所在山东省内的第一家分市场。
9、综合保税区(P5)
综合保税区是经国务院批准设立在内陆地区的功能最全的海关特殊监管区域,具有五大功能:保税加工、保税物流、货物贸易、服务贸易、虚拟口岸。优惠政策主要有:进境保税,入区退税,区内自由,区间保税,放宽管制,区港直通,集中申报,快速中转等。潍坊出口加工区自2009年6月开始申报转型升级综合保税区,2011年1月25日获得国务院批复。目前全国有19个综合保税区,全省仅潍坊1家。
10、“一**三”(P13)
一个目标:主要经济指标增幅高于全省平均水平,确保完成固定资产投资、节能减排、安全生产、人口控制刚性目标,努力在转方式调结构上取得新进展,进一步提高发展的质量和水平;在推进改革创新上取得新突破,进一步增强发展的动力和活力;在改善民生上取得新成效,进一步提高群众幸福感和满意度,促进社会和谐稳定。
六个重点:突出做大好的增量,确保实现产业优化升级的新突破;突出重点区域开发,确保实现蓝黄两区建设的新突破;突出城市价值提升和带动,确保实现城乡统筹发展的新突破;突出抓好节能环保,确保实现生态文明建设的新突破;突出壮大文化产业,确保实现文化强市建设的新突破;突出实施惠民工程,确保实现民生改善的新突破。
四个支撑:强化金融财政、质量、科技、人才支撑。
三大保障:改革创新,和谐创建,作风建设。
11、“国民休闲汇”(P15)
2011年7月,省政府印发了《山东省国民休闲发展纲要》,在“开展群众性休闲活动”部分,提出举办“国民休闲汇”,每年8月至10月,集中举办乡村休闲、健身养生休闲、旅游休闲、文化休闲、夜间休闲、节事休闲、蓝色休闲、黄河休闲、修学休闲等群众喜闻乐见的休闲活动。
12、“满意消费惠万家”活动(P15)
为推动商贸发展、扩大消费、改善民生,2009年省政府提出开展此项活动,并将其作为全省商贸流通工作的总抓手。该活动的主题是“政府促消费、商家增效益、百姓得实惠、社会齐参与”,主线是搞活流通、便民利民、扩大消费、促进增长。主要内容包括培育骨干企业、完善城乡市场体系、创新经营业态、创建商业示范社区、繁荣餐饮服务业、开展节日促销活动、拓展便民惠民服务项目、加强市场运行调控、建设诚信商务信用体系、规范经济秩序等。
13、“万村千乡”市场工程(P15)
2005年2月,商务部启动“万村千乡”市场工程,主要通过在农村逐步推行连锁经营,构建城区店为龙头、乡镇店为骨干、村级店为基础的农村现代流通网络,满足农民消费需求,改善农村消费环境,促进农业产业化发展。该工程实施以来,我市已累计建设配送中心8处,新建改建农家店6011家,日用消费品、农资店乡级覆盖率均达到100%,村级覆盖率已达到65%,在全省全国处于领先地位。
14、“居民卡”便民工程(P15)
“居民卡”是由政府发放给居民的用于处理个人相关事务(包括公共交通、水电气暖、校园社区、旅游休闲、购物娱乐、有线电视、通信及其他小额消费等)和享受相关公共服务(包括社会保障、医疗卫生、教育文化、民政救助、人口计生等)的集成电路卡(IC卡)。实施“居民卡”便民工程,实现潍坊市域内“一卡通”,对于居民享受便捷的公共服务,方便生活消费,促进服务业发展,提升城市品质,加快区域经济一体化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15、“22620”工程(P15)
建设“两个中心”,着力把潍坊建成国内最具活力的金融创新中心、具有鲜明特色的金融后台服务中心;打造“两区”,使潍坊成为具有较强吸引力的金融资源聚集区、信誉良好的金融生态环境示范区;完善“六个体系”,即金融机构、要素金融市场、债券市场、扶持政策、服务监管和社会诚信体系;推进“20项重点金融工作”。
16、区域集优债(P15)
指一定区域内具有核心技术、产品具有良好市场前景的中小非金融企业,通 过政府专项风险缓释措施的支持,在银行间债券市场发行中小企业集合票的债务融资方式。
17、“85311”工程(P16)
突出汽车、装备制造、石油化工、纺织服装、特种钢材、食品加工、新能源和电子信息8大产业,每个产业重点扶持5家行业龙头企业,利用3年左右的时间,实施百亿元投资计划,打造千亿级产业链或产业集群。该工程于2010年开始组织实施。
18、中小企业“四五六服务工程”(P16)
实施四个计划:自主创新计划、企业家成长计划、中小企业培育计划、产业集群提升计划。打造五大平台:融资协作平台、ERP实训基地、创新创业辅导基地、公共技术服务平台、法律援助团。创建六型企业:学习创新型、品牌效益型、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本质安全型、和谐进步型。
19、中小企业“千百十转型升级工程”(P16)
推动不少于1000户个体工商户转型升级为个人独资企业、合伙企业和有限公司,培育发展不少于100户股份公司,登记不少于10户大型企业集团。
20、潍坊地税发票“E票通”(P16)
是我市地税部门探索开展的一项发票管理服务改革,纳税人通过“潍坊地税E票通”发票管理服务网络平台,即可实现地税发票的申领、配送、开具、缴销、兑奖、验真、代开等全部发票业务。
21、“农业科技促进年”(P17)
为贯彻落实2012年中央一号文件精神,农业部决定今年在全国开展“农业科技促进年”活动,落实四大方面主要任务,即:加快自主创新,提高科技支撑产业发展能力;强化推广应用,提升科技服务能力;加强人才培养,提升农业从业者素质;夯实基础条件,提升农业公共服务能力。
22、“三品一标”(P18)
指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有机食品和农产品地理标志。
23、国家可持续发展实验区(P20)
从1986年开始,由原国家科委会同原国家体改委和原国家计委等部门共同推动的一项地方性可持续发展综合示范试点工作,旨在依靠科技进步、机制创新和制度建设,全面提高实验区的可持续发展能力,探索不同类型地区经济、社会和资源环境协调发展的机制和模式,为不同类型地区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提供示范。2011年2月,峡山区被科技部等18部委批准为国家可持续发展实验区。
24、城区街巷整治畅通工程(P21)
在实现路平、灯亮、下水通、小绿化的基础上,着力打通“断头路”,消灭“瓶颈路”,改善“微循环”,加大支路密度,优化路网结构,缓解交通拥堵,让市民出行更加安全便捷。
25、数字化城管系统续建工程(P21)
我市数字化城管系统一期工程已于2011年建设完成,主要建设了以城市供热、供水、供气、污水处理为主要内容的公用产品质量在线监测监控系统,以GPS监控和市政设施视频监控为主要内容的市政工作状态管理系统,以城市网格化管理为主要内容的市容秩序管理系统和与之相配套的城市管理质量考核评价系统。
2012年,我市将在一期工程的基础上,着重建设城区污水处理运行监控系统、环卫垃圾转运监控系统、在建工地视频监控系统、城市管理展报系统和全民城管系统,加大城市管理巡查监控密度,全面提升网格化城市管理水平。
26、“双百”经贸招商活动和“双百”外交使节潍坊行活动(P22)
“双百”经贸招商活动,是指组织100家企业到以德国为主的欧盟国家考察推介,邀请欧盟100名企业家来我市对接洽谈。“双百”外交使节潍坊行活动,是指邀请我国驻外使馆大使、商务参赞等100名驻外使节,邀请外国驻华使馆大使、商务参赞、商会会长、世界500强驻华机构代表等100名驻华代表,来潍实地考察。
27、国家级潍水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P23)
国家级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是指以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为核心,对历史文化积淀深厚、存续状态良好,具有重要价值和鲜明特色的文化形态进行整体性保护,并经文化部批准设立的特定区域。“十一五”期间,文化部在全国批准设立 了10个国家级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我市潍水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是全省唯一获批项目。
28、“12343”家政服务体系(P26)
是我市按“政府主导、企业承办、社会参与、市场运作、市民受益”的原则,在全国率先创建的一种家政服务模式。该体系主要包括四个系统:一是“12343”家政服务供需对接平台系统,通过呼叫平台、网络平台、短信平台、传媒资讯、服务大厅5个平台实现市民需求与企业服务的快速匹配,免费为市民和企业提供家庭服务、维修服务、养老服务、社区导购等13大类120余项供需对接服务;二是家庭日用品直流配送系统;三是“12343一键通”居家养老服务系统;四是“12343”社区家政服务站系统。
29、“两集中、两到位”和市区审批一体化改革(P27)
“两集中”是指部门许可审批职能向一个科室集中,审批科室向公共服务中心集中;“两到位”是指审批和服务事项进中心到位,部门对窗口授权到位;市区审批一体化改革是指将投资审批过程中需要中心城区初审的23个审批事项,统一纳入市级服务大厅集中办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