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英语学困生写作技能培养实践研究的研究报告

时间:2019-05-12 01:21:34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高中英语学困生写作技能培养实践研究的研究报告》,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高中英语学困生写作技能培养实践研究的研究报告》。

第一篇:高中英语学困生写作技能培养实践研究的研究报告

高中英语学困生写作技能培养实践研究的研究报告

南充二中代莲高绯南充市顺庆区教育局教研室 范昌鸿

一、问题的提出

(一)现状和问题

我校学生学习基础较差,学习习惯不好,学习兴趣也不高,而英语学科又表现得尤为突出。每次在批阅一叠叠的学生英语作文时,我们都感到非常地失望,因为学生作文中存在的错误实在是太多了,可以说是五花八门,无奇不有。比如:名词前不考虑冠词的使用;动词后不体现相应的人称、时态、语态和数的变化;不能正确使用相关短语;句子成分残缺,满篇的中文式英语,很多同学甚至连五种基本句型都未能掌握,更别提复杂句的使用,文章的连贯、通顺和优美。这样一来,我们经常在批改学生作文时很难理解学生到底想要表达什么意思,一篇文章批改下来,相当于帮学生重新写了一遍,几乎就要完全变成我们老师自己的文章了。同样,每次批改英语考试的试卷也让我们苦不堪言。高分段文章算得上是凤毛麟角,能获得及格分数的文章也不多。更有胜者,很多学生直接在写作部分留空白,干脆放弃完成作文。但是写作在高中英语中占有相当重要的位置,英语的听、说、读、写四者密切相关,互为基础,又成螺旋式提高。难以想象,一个在写作方面错误百出的学生,能在阅读、听力和口头表达方面达到较高的水平。作为教师,面对这种现状,我们只有想尽千方百计,采取各种措施和尝试不同的方法,尽可能的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和培养学生的写作技能。

(二)思考与假设

英语写作就像一面镜子,它能把学生的英语知识水平反映得淋漓尽致。多年以来,写作部分在高考英语中的分值也一直是居高临下。而大部分学困生对它简直是望而生畏,在平时做练习时敷衍了事,考试得分更是少得可怜。怎样才能改变这种令人堪忧的现状,怎样才能切实有效地提高学困生的英语写作水平,让他们能把平时所学用在笔下,变成自己的东西,从而在考试中少丢分多得分。1

据此,我们小组拟在高中一、二年级3个班的部分学困生中进行英语写作技能培养实践研究,假设通过实践研究可以逐步提高学生的英语写作水平,让英语写作不再成为令学生头痛的一个大难题,甚至还能让学困生重拾英语学习的信心,从而全面提高英语成绩。该实践研究假设依据如下:

1.词汇。即英语单词。单词是构成英语文章最基本的单位。而如今我们面对的状况是学生词汇量相当匮乏。我们要帮助学生有效地记忆单词,积累词汇量,并且让他们在写作中正确灵活地运用词汇。一旦词汇不再是问题,那么做好连词成句,连句成篇将变成可能。

2.句子。句子是写作的基本框架。我们要训练学生掌握好五大基本句型结构,并在这五大基本句型的基础上加以润色和进一步拓展。当学生能根据写作要求,运用正确的句型来表达写作内容,写好一篇完整的英语文章就相对容易了。

3.篇章。要写出一篇行文流畅、结构紧凑的英语作文,句子与段落间的过渡和衔接自然是非常重要的。我们要训练学生摘抄优美英语句子,背诵优秀英语范文,从而让学生最终写出开头醒目,中间过渡衔接自然,结尾精彩的好文章。

二、研究的目标

1.通过对本课题的研究,寻找出影响高中阶段英语学困生写作技能的因素。

2.探索出提高高中一、二年级英语学困生写作技能的具体方法与措施。

3.将本课题的最终研究成果运用到高中阶段英语写作技能培养的具体课堂教学中,从而使学生的英语写作技能得到有效地提高。

三、研究的方法与时间

(一)研究的方法

1.文献法:查阅相关文献资料,吸收其中适用于本课题研究的有益成分,为课题的顺利实施提供有力支撑。

2.调查法:通过问卷调查来了解高中一、二年级英语学困生在英语写作方面的相关情况。通过对部分学生进行教学效果的访谈,了解学生英语写作取得的进步和还依旧存在哪些问题。

3.分析研究法:对学生平时习作和考试作文进行整理分类,分析研究。

4.行动研究法:通过对学生作文的分析,制定出切实可行的措施,运用于英语课堂教学中,研究探讨出真正有效的提高学生英语写作技能的方法和措施。

(二)研究的时间:2013年10月至2014年6月

四、研究的过程

(一)第一阶段:通过问卷调查收集学生在英语写作方面存在的相关具体问题。

问卷分两部分,第一部分调查学困生对英语写作的态度和写作中的具体问题。统计结果(见《南充二中高中英语学困生写作现状问卷调查结果分析》)表明:

1、学生对英语学习的兴趣不足,觉得写作很难,很容易失分,存在畏难情绪,但信心还是比较足。

2、在写作中学生感觉最难的方面是词汇量的不足和句型结构的不易掌握,最容易犯的错误是时态和句子结构。

3、对学生写作水平的提高有帮助的方法是教师有效的指导和系统的训练,并且要有巩固落实的措施。

4、学生的良好写作习惯需要纠正和养成,例如摘录好词好句,熟读背诵课文等方法还需要鼓励和引导。

第二部分学生针对自己的问题提出对老师的意见或建议。统计结果如下:

1、严抓基础,从基础的知识抓起。

2、老师要多注意教学方法,多向学生提问。尤其要活跃课堂氛围,最好还能有点幽默感,以吸引学生注意力。

3、老师只讲半节课,让学生劳逸结合,多组织课堂小活动。

4、多进行对单词、句子的理解和应用,比如多听写,多进行句型训练,多欣赏和背诵优美英语范文。

5、因材施教。针对不同的学生制定不同的教学策略。

6、在课堂上多介绍英美国家的文化和风俗习惯。

7、要求学生写英语日记。

8、纠正学生容易受汉语表达习惯影响的这一状况。

(二)第二阶段:分组实践研究如何提高学困生的英语写作能力。

步骤一:高一高二年级3个班的两位老师对学生进行词汇训练:指导学生掌握高效的词汇记忆方法,并举行听写、默写等比赛。鼓励学生积累丰富的词汇量。

步骤二:让学生摘抄精彩的英语句子,熟读成诵,并鼓励他们将句子运用到自己的习作中去。“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写诗也会吟”,英语作文也是如此。平时多朗读多背诵优秀的英语句子、谚语、俗语等,在写作文时就能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

步骤三:句子训练。对学生进行五种基本句型的讲解和反复操练。(见有关五种基本句型的教案和课件)。让学生牢记五种基本句型结构并不断加以运用。掌握了五种基本句型后,指导学生就课文内容进行长句短写,短句详写等书面练习,并帮助学生熟练地掌握英语中常用动词和句子结构的变化,了解单句和复句的异同以及词义的具体区别,让学生逐渐在心理上树立和养成用英语来造句表意的信心与习惯。

步骤四:短文练习和仿写训练。结合课文,补充材料,采用多种形式来指导学生进行改写、缩写、连词完成短文和填词完成短文的练习。把写作训练进一步延伸向范文,在仿照范文写作过程中,让学生学习语篇章法和表达技巧。进行局部的,片段的和整体的仿写。

步骤五:限时作文,当场批改点评。在课堂上给出一个命题作文,让学生立即写作,完成后进行当场批改点评。还让学生相互批改作文。批改别人的英语作文对于学生来说,其难度并不亚于自己写一篇作文。学生在批改时仍然会碰到许多实际问题,无法做出准确的判断。我们在学生之间巡回走动,随时进行督促和指导,并鼓励学生敢于质疑别人的文章,不要因害怕出错而畏手畏脚。我们要求学生把两稿(初稿和批改后的修改稿)一起上交,然后进行综合分析与纵向比较,掌握学生提高写作水平的过程。同时,还将学生的作文进行横向比较,指出各自的特点、易犯的错误以及应注意的问题。

步骤六:对学生进行四种类型作文的讲解和训练。两位老师分组对学生进行了记叙文、议论文、说明文和应用文这四种类型作文的讲解和练习。(见教学设计和教学反思)

步骤七:举行英语作文竞赛,展示学生的优秀英语作文。(见学生习作)

(三)第三阶段:通过学生访谈记录来分析学生的收获与不足,并对访谈所收集到的信息进行分析总结和提出有针对性的改进措施。通过分析我们得知:

1.绝大多数学生对英语写作从态度上发生了很大的变化,由被动消极变得主动有信心了。

2.在写作训练中大部分同学能按要求独立完成作文。

3.大部分同学从词汇量到句型结构有了很大进步。

4.几乎所有同学都养成了摘抄诵读优美英语句子的良好习惯。

5.对于复杂句型,比如从句的使用,大部分同学还存在一定的问题。

6.在词汇量方面,绝大多数同学还有待进一步加强。

7.我们还有必要提高和增加写作训练的频率和强度。

五、研究的结论

(一)课题研究取得的成效:

通过对高中一、二年级的学困生进行英语写作技能的培养,我们让绝大多数学生对英语写作从态度上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从排斥、厌倦英语写作乃至英语学科的学习,到如今对写作和学习产生兴趣以及成绩的进步,都充分的呈现了我们工作的价值。现在大部分学困生能按要求独立完成写作,并且写作水平也有了长足的进步,再也不会出现以前那种一碰到写作就咬笔杆子的情况了,学生的自信心也得到了很大程度的培养。学生从词汇量到句型结构都有了很大的进步,几乎所有同学都养成了摘抄诵读优美句子的好习惯,还有部分同学现在喜欢上了阅读英文原版书籍。我们课题组三位主研人员通过对这一微型课题的细心研究,从教

育教学理论方面,教学理论实践方面,与学生的交流沟通方面都取得了不小的心得体会和收获,全面的提高了教育科研能力和自身的综合素质。

(一)课题研究的反思:

虽然这段时间取得了不错的效果,但仍然有少数学困生的英语写作水平未能得到同步的提高,在接下来的工作中,我们还要继续深入探索这种教学模式和方法,摒弃不好的方法和路子,进一步使用前面总结出来的优秀经验和方法,争取能够取得更大的效果和成绩。另外,对于词汇量和复杂句型的掌握和使用,还要鼓励学生再接再厉,做好打持久战的准备,多阅读、多记忆、多训练,每天争取有收获,每周争取小收获,每月争取大收获,以求最后写作能力的大丰收。通过这次课题研究,我进一步的感受到一个道理,只要舍得全心的投入教学工作,细心分析总结教学情况,努力提高自身科研能力和教学水平,耐心的和学生交流,抓好教学的每一个环节,不管学生的基础水平好坏,总会有让人惊喜的效果。

第二篇:《学生好习惯培养研究与实践》研究报告

《学生好习惯培养研究与实践》

研究报告

承担单位:五龙桥小学小学课题组

一 课题研究的背景及意义

1.2004年2月,为全面提高未成年人的思想道德素质,中共中央国务院提出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意见》从社会发展、国家建设、民族振兴及国内外形势等多方面对当前未成年人的思想道德状况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要求。鲜明地阐述了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是一项重大而紧迫的战略任务。培养小学生责任意识,使学生具有良好的行为习惯,是基础教育的首要任务,也是时代发展的需要。

2.我校地处偏远的农村,距离县城约24公里。服务区域覆盖前尖岩村、清水村、双桥村、建兴村。学生居住范围广,所服务区域交通不太便利,经济发展缓慢,经济条件相对较差。有的学生有惰性,不爱学习;有的学习上花了工夫,但事半功倍;有的聪明好学而品行令人担忧;有的受家长读书无用论影响较深,缺乏良好的学习习惯;有的无视校纪班规,蛮横放肆;还有少数学生个人卫生存在问题,缺乏良好卫生习惯,致使校园环境卫生及保持较差等。极大地阻碍了学生身心健康的发展,极不利于学校全面实施素质教育,让我们深感培养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小学生良好日常行为习惯的培养具有长期性、反复性和持久性。同样一个习惯可能在学校就保持的好,在家中又变了样;还可能一段 时间保持的好,过些日子又出现了不良行为习惯的反复。希望通过研究,能充分调动班主任、任课教师、学生、家长的积极性;建设良好的校园风气,改善班级面貌,唤醒学生责任意识,激发学生对自己的行为负责,使之成为高素质的新世纪人才。

基于以上原因,我校成立课题组,确定了“小学生好习惯培养研究与实践”的课题研究与实践。通过本课题的研究,切实改进学校德育工作,净化育人环境,提高学校德育水平,提升学生思想道德水平,培养学生良好道德品质和文明行为。

3、理论意义:

在理论上,将进一步丰富国内关于好习惯教育的理论和儿童道德发展和形成的理论研究,为实施以德治国的重大方略架起新的支点。为学校德育以及家庭教育提供新观念和新思想,并在操作层面上,提供相应的切实可行的方法和措施。

二、国内外相关研究综述 1.国内

近年来,从行为习惯入手来研究少年儿童德育也开始受到国内学术界的关注。如中国科学院心理所的王极盛教授就进行过1560例少年儿童不良行为习惯的研究;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孙云晓研究员也曾主持过关于杰出青年的童年教育研究,以及培养独生子女健康人格的研究;北京教育学院关鸿羽教授进行过关于儿童养成教育的研究。2001年10月26日,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在北京举办了“道德教育与习惯养成”大型论坛。来自全国17个省共316名中小学教育工作 者及心理学、教育学、伦理学等领域的专家,出席了本次论坛,深入地探讨了少年儿童德育与习惯养成的问题,提出了诸多有价值的见解。

2.国外

在国外,有关这方面的研究已相当成熟,产生了一些影响广泛的理论成果。这些理论一般都注重儿童道德认知和道德情感等方面的研究,而忽视行为习惯的研究。如瑞士学者皮亚杰(JEAN PIAGET)提出的儿童道德认知发展理论(详细研究了儿童道德判断的发展和形成)和柯尔伯格(L.KOHLBERG)的儿童道德认知发展理论(对皮亚杰的理论进行了进一步研究),着重研究了儿童道德认知问题。国外的这些研究成果,为我们开展儿童行为习惯养成研究提供了可资借鉴的理论基础。

三、课题研究基础及依据:

近年来,从行为习惯入手来研究少年儿童德育也开始受到国内学术界的关注,全国青少年研究中心提出的“好习惯培养计划”被正式列为国家级重点课题,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已经进行过多项相关研究。主要成果 :出版专著《杰出青年的童年与教育》;《培养独生子女的健康人格》,《走进学习时代》丛书。出版专著《儿童的想像与幻想》及《打开想像力之门》。

我们研究课题学习的主要依据《少年儿童研究》、《小学生健康教育》、《中小学德育》、《中小学体育卫生管理》、《辅导员》、《小学德育活动》。我校十分重视学生行为习惯教育,开展了系列的主题教育,学校以《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小学生守则》和《小学生礼仪守则》为行为习惯培养的教材,以好习惯教育为主狠抓学生行为规范训练,以开展文明班评比为主线来强化德育管理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学生已基本形成习惯,在原有的基础上再加以完善,逐步走出一条以好习惯教育夯实学校德育的有效之路。

四、课题核心概念的界定

“良好行为”具体讲就是指人们在社会公共生活中按照社会公德去处理日常生活中的道德关系的行为,是必须遵守的起码的公共生活准则,是作为一个公民最基本的行为规范。

“习惯”是指由无数次的生息重复或练习而逐步固定下来、变成自动化或半自动化的行为方式。

“培养研究与实践”是指培养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并用于自己学习和生活实践。用比较概括的话来讲,良好的行为习惯养成就是培养学生按照社会公德去处理他所能涉及到的社会公共日常生活中的道德关系,并经过多次重复或练习而固定下来、外在的良好文明行为习惯。

五、研究目标及内容 1.本课题研究的基本目标

(1)通过研究,让小学生知道应该养成哪些良好行为习惯。

(2)通过研究,探索小学生养成良好行为习惯的方法和途径,进而使小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3)通过该课题研究,提高教师对于小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养成的教育水平。

2.本课题研究的基本内容

(1)小学生应该具有的良好行为习惯。良好的文明行为习惯。

把文明行为习惯的教育和训练作为学校教育的基础性工作,加强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教育、社会公德教育和诚信教育,引导学生追求真善美,摒弃假恶丑;开展多种形式的礼仪、礼节、礼貌活动,引导学生增强文明意识,不断提高自身道德修养。

良好的安全行为习惯。

安全是生命的保障。牢固树立“安全大于天,责任重于泰山”的安全意识,对学生的健康和生命负责。加强安全管理,认真开展安全知识教育,让学生掌握必要的安全常识,要高度重视学生安全行为习惯养成教育,让学生形成较强的自我保护意识和自我防范能力。

良好的生活习惯。

良好的生活习惯对于一个人的健康成长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是使人终身受益的品质。培养学生良好的生活习惯要注意引导他们在生活中身体力行,与生活实践相联系,切实从小事做起,从身边做起。要特别重视对学生进行个性心理品质教育,培养学生自尊自信、自强自立、积极进取的精神,提高学生抵抗挫折、克服困难的能力。

良好的学习习惯。

拥有良好的学习习惯是一个学生成绩进步的法宝,抓好对学生良 好学习习惯的养成教育也是有效提升教育教学质量的重要途径。在深入推进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过程中,要加强研究和实现教师教学行为的转变,同时要注重对学生自主学习意识的培养,科学学习方法的获得和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引导学生主动学习,主动发展;要以形成良好学习习惯为切人点,抓好普遍性学习习惯和不同学科学习习惯的养成,努力培养出有较强的学习兴趣,良好的学习习惯,乐于发现和探究,且具有正确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学生。

六、研究对象

五龙桥小学一至六年级学生。七.课题的研究方法

(1)调查研究法:一是调查分析学生行为习惯的现状,以及影响行为习惯的主要因素,为研究教育对策提供依据;二是调查一些家庭,了解他们在习惯培养方面的经验和做法,为指导家庭与学校的配合提供依据。

(2)文献资料法:在调查分析的基础上,应用教育教学原理,分析以往的成功经验,借鉴已有的研究成果,对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研究,总结出学生行为习惯养成的教育对策和具体的方法、途径。

(3)个案研究法:选取一些典型个案进行跟踪研究。(4)行动研究法:以“在家做个好孩子,在校做个好学生,在社会做个好公民”为具体目标进行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的研究和实践,同时加以理论指导。

(5)经验总结法:边实践边总结经验,以进一步推动研究工作 的发展。

八、阶段性研究结果

1、升华了学校对养成教育的实践和认识。

通过对小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的深入研究,无论是学校领导、班主任、科任教师,还是广大学生家长,对养成教育以及学校对养成教育的组织、实施、意义、价值、方法、途径等均有了新的认识,产生了关于养成教育的相关理论。

2、构建了较为完善的养成教育体系。

学校作为养成教育组织,实施的主阵地,有效的教育途径和方法是实现养成教育的根本保证。我们主要通过八个方面进行组织实施:以课堂教学为抓手;以少先队活动为突破;以环境塑造为熏陶;以各种制度为约束;以日常管理为监管;以家庭教育为补充;以社会表现为映射;以评优树先为激励,来达到强化学生行为习惯的养成的目的

3、提升了班级管理的水平。

一个班级就是一个团队,班主任就是这个团队的核心和灵魂。随着课题研究的深入实践,班主任通过组织实施教育活动,逐渐建立了威严,树立了威信,及时给孩子们以指导和帮助。班级逐渐形成了良好的风貌,班级德育工作能有效开展,养成教育日渐深入,学生身心得到全面发展,有效提升了班级管理的水平。

4、提升了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

参加课题实验工作,我们发现教师的习惯改变了。教师“身正为范”的思想占据了主导,要求学生做到的教师首先做到,能够做到用 自身行为修养表现出为人师表的另一面,给学生以潜移默化的影响。

5、收到了良好的教育效果。

培养了学生良好道德品质、认真学习、遵守学校规章制度、参加集体活动、文明礼貌、诚实守信,热情待人等良好的品质习惯,提高了和别人交往的能力,使他们具备成功者的心态,提高了学生的综合素质。

表现在:学生的环保意识增强,如学校的草坪,看不到学生上去踩踏,地上的废纸也不见了;文明礼仪程度提高,能主动和老师打招呼,甚至向来校的陌生人问好;学生劳动的意识增强,不少家长反映,自己的孩子在家能主动帮家长做家务;学生的服务意识增强,班干部认真负责,热心帮助同学等。

6、增强了学校的育人效果。

由于我校紧紧围绕教育教学目标,把各项工作紧密结合,使养成教育开展成为推动其他工作的突破口,收到较好的效果。2011年以来,学校先后被评为“垫江县教学示范学校”、“垫江县学校工作先进单位”、“垫江县教学工作先进单位”等荣誉称号。

九、课题研究的影响与效果

(一)本课题研究的基本进程

1、以课堂教学为抓手,强化学生行为习惯的养成

课堂是对学生德育渗透进而形成良好品德、养成良好行为习惯的主渠道。我们在成立课题组的时候,对课题组成员就进行了认真的挑选,课题组成员的现任职务和任教科目的丰富性,为全体教师的有效 参与提供了强大的组织保证和实施保证。每学期,教导处组织各科教师制定德育渗透工作计划,并按照既定计划组织教材培训,通过各学科的德育渗透,让学生时刻接受到美的熏陶,让美占据学生的心灵。学校还成立了考核小组,对各科教师的德育渗透工作落实情况进行考核量化。除此之外,我们安排了12个礼仪教育单元,内容包括:1.上下课应注意的礼仪、2.仪表礼仪、3.尊敬老师的礼仪、4.同学之间的礼仪、5.升旗礼仪、6.校内公共场所的礼仪、7.家庭礼仪、8.文明行路、9.礼尚往来、10.涉外礼仪等,并且有专人上课,这也强化了对学生行为习惯的规范和养成教育。

2、以少先队活动为突破,强化学生行为习惯的养成

(1)我们每年都在学生中开展多次文体活动。通过开展“庆祝六一国际儿童节文艺汇演”、“庆祝建党90周年书画展”、“第七、八届艺术节展演”,连续六届“校园集体舞、广播体操比赛”,每年的“拔河比赛”、“春季田径运动会”和秋季的“阳光运动周暨秋季趣味运动会”等丰富多彩的活动,增强了学生的集体荣誉感,培养了学生的兴趣特长,陶冶了学生良好品行。

(2)在学生中开展主题教育月活动。我们每年在学生中开展文明礼貌主题教育月、环保主题教育月、诚信主题教育月、安全主题教育月、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主题教育月、行为规范主题教育月、科普主题教育月、法制主题教育月等8个主题教育,每一个主题教育,我们都通过举行隆重的启动仪式,开展黑板报比赛、手抄报比赛、绘画比赛、讲故事演讲比赛、征文比赛等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学生活动,在这些活动中让良好的品德占据学生的心灵,让优秀的习惯在活动中逐渐养成。

(3)在学生中开展各种主题实践活动。如到社区开展义务劳动、手拉手献爱心活动、到清水村养蚕实验基地体验劳动等,这些活动的开展让学生懂得珍惜今天来之不易的幸福生活,增强了学生的爱国情怀,增长了学生的知识,开阔了学生的视野,明确了学习的方向,随着学生知识面的增加,使学生明白了许多道理,增强了明辨是非的能力。

(4)学校利用红领巾广播、板报、班会等形式,让学生学习品德习惯、行为习惯、学习习惯、健康习惯、劳动习惯、文明习惯等。在学习的过程中让学生明确哪些应该做,哪些不应该做。

(5)利用主题队会强化学生对良好行为习惯的内化。学习活动的创建,提高学生的思想认识。

3、以环境塑造为熏陶,强化学生行为习惯的养成

我们学校实施了让每一面墙壁会说话的墙壁文化建设;学校将校内外墙壁6000余平方墙壁进行了粉刷。校门两侧大墙书写了“让每一个孩子接受更好的教育”和“让每一位学生成人、成才、成功”宣传标语,在教学楼前排平房后墙上绘制了17幅传统美德故事壁画,确立了“明礼诚信、敏而好学”的校园文化主题。新建了大型影壁墙;制作了大型宣传喷绘。新安装了内容丰富的宣传、阅报栏。让学生在校园文化无声的熏陶中懂得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达到环境育人的目的。

4、以各种制度为约束,强化学生行为习惯的养成

学校除了《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小学生守则》之外,还积极落实县教体局制定的《小学生学习习惯二十条》等规定;另外,学校根据实际情况研究制定了《五龙桥小学学生养成教育实施细则》等一系列相应的管理制度,用制度来约束学生的不良行为。

5、以日常管理为监管,强化学生行为习惯的养成

我们充分发挥少先队的先锋作用,成立大队委、学生检查组、红领巾文明礼仪监督岗,定期对大队部、各中队的小干部、值周班的学生进行培训。通过培训让学生明确应该怎么对学生进行管理。做到日检查,周统计,月累计、学期总结。开展文明班级评比活动。提高学生的积极性和集体荣誉感。学校对学生的操作情况进行督促、检查,纠正学生的不良行为。

6、以家庭教育为补充,强化学生行为习惯的养成

学校成立家长委员会,充分发挥家长委员会的作用。学校利用家长会,家庭教育报告会提高家庭教育的质量。让家长配合学校做好学生的思想教育,约束学生的不良行为。使学校和家庭教育紧密的结合起来。提高了教育的效果。

7、以社会表现为映射,强化学生行为习惯的养成

让学生走进社会,了解社会上的一些不文明现象,并把自己看到的讲给同学听,同学们在一个个反面案例中懂得美与丑,对与错。

8、以评优树先为激励,强化学生行为习惯的养成

学校通过以上活动的开展,对学生做的好的同学,树为榜样,并 给予口头表扬、发放红、黄菜单、班级加分和物质奖励,开展争当“星级少年”,争创“星级文明班级”。通过这个手段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学有榜样,赶有目标,增强集体荣誉感,使整个班级共同进步,争相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以上这些做法大大提高了学生的文明行为程度,表现在:学生的环保意识增强,如学校的草坪,看不到学生上去踩踏,地上的废纸也不见了;文明礼仪程度提高,能主动和老师打招呼,甚至向来校的陌生人问好;学生劳动的意识增强,不少家长反映,自己的孩子在家能主动帮家长做家务;学生的服务意识增强,班干部认真负责,热心帮助同学等。

(二)本课题研究过程中举行的重要研讨活动

1、组织课题组成员及班主任教师到外地学习养成教育经验及菜单式即时性评价操作办法。

2、课题组组长参加重庆市中小学德育管理与班主任工作技能提升研修班。

3、学习《决定孩子命运的12个习惯》、《帮助孩子迈向成功》、《小学生样该养成的108个好习惯》、《现代教育科学》等专著、理论杂志。

4、参加省市县组织的课题研究学习活动。

5、召开专题会议,研究解决课题准备阶段、实施阶段遇到的问题。

十、问题与讨论

1、养成教育作为学校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不能靠一两年就能做好,是一个需要长期坚持的工作,具有反复训练性,首先要学校、教师不厌其烦,把教育活动做足做细,营造养成教育的氛围和环境,充分调动全校的力量加倍关注和努力。

2、学校开展养成教育工作要树立良好的教育观,本着一切为了学生,从学校实际出发,尽量利用学生在校、在家的一切时间,家校结合,使学生时时处处感受、接受养成教育。

3、养成教育的内容一定要与形式有机结合,根据教育内容采用多种教育形式。养成教育对孩子的身心发展、人格形成有着重要的作用,灵活、多样的形式对养成教育的效果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十一、下阶段研究工作计划与思路

1、继续深化研究,修订完善相关管理和评价办法,针对新形势下 产生的新问题,不断创新工作模式,提高养成教育实效。

2、进一步挖掘开发养成教育资源,优化养成教育环境,创新养成教育活动的形式和内容,充分开拓更广阔的养成教育空间。

3、进一步做好养成教育工作,注重行为习惯养成,改变学校教育“分数第一”的思想观念,注重“成人”教育。

4、着重抓好养成教育的科研工作,以科研提高教师的工作能力,班级管理水平,充分发挥行为习惯养成教育在素质教育工作中的重要作用。

参考文献:

专著《杰出青年的童年与教育》;《培养独生子女的健康人格》,《走进学习时代》丛书。专著《儿童的想像与幻想》及《打开想像力之门》。

《决定孩子命运的12个习惯》、《帮助孩子迈向成功》、《小学生样该养成的108个好习惯》、《现代教育科学》等专著、理论杂志。

研究的主要依据《少年儿童研究》、《小学生健康教育》、《中小学德育》、《中小学体育卫生管理》、《辅导员》、《小学德育活动》。

第三篇:高中英语学困生转化有效性研究封面

高中英语学困生转化有效性研究

林岚 彭美林 陈海燕

一、课题的现实背景及意义

1.、在经济全球化、文化多元化、社会信息化的今天,伴随着中国加入WTO 及

2008年奥运会的即将举办,我国各方面与国际交融的速度在加快。英语作为信息传播交流的媒介工具,在全世界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掌握英语,就等于打开了一扇通向世界的窗口

2.现在大多数小学开设了英语课,但由于课本内容简单句型较少,总的说来整体难度不是很大,学生的英语水平都差不多。进入初中后,由于新课标的实施,词汇量加大,加之初中科目的增多难度的加大,相当一部分学生疲于完成各科作业,缺少自由支配的时间,无暇顾及弱科又缺乏学习的积极性,久而久之,不同程度的出现“分化”现象,好的越好,差得越差,严重者会逐渐丧失学习的信心,甚至弃学回家,个别学校学生流失严重,某种程度上正是这种原因造成普通中学 “学困生”、“厌学生”渐多的主要原因,严重地影响了教学质量。

3.普通中学的学生生源素质差,特别是英语学习兴趣和能力普遍低,有相当一

部分普高学生在英语学习方面存在着严重的学习心理障碍,没有信心,没有兴趣,英语学习成绩不理想,无奈成了学困生。这种状况严重的阻碍了普高英语教学质量的整体提高,也与“办让人民满意的教育”背道而驰。

4.通过本课题的研究,寻找造成学困生现状的各种原因以及改变现状的方法,从而达到提高教学质量。同时推进素质教育的实施探寻符合现代教育理论的、符合教育教学的规律的、符合素质教育的学困生转化教学策略,使学困生逐步培养自主学习、独立学习、探究学习能力,从而全面提高我校学生的整体英语素质及其他各方面素质。从而让学困生真正摆脱对于英语学习的胆怯心理, 从而树立学好英语的信心, 并能在老师的引导下掌握英语的学习方法,继而实现从知识向能力的转化,达到“授人以渔”的目的,共同为“构建现代化的国民教育体系和终身教育体系,建设学习型社会,全面推进素质教育”而努力。

二、本课题在国内外的研究现状

我们认为:儿童学习困难是指智力基本正常的学龄期儿童学业成绩明显落后的一类综合征。一般是指有适当学习机会的学龄期儿童,由于环境、心理和素质等方面的问题,致使学习技能的获得或发展出现障碍。表现为经常性的学业成绩不良,无法达到课程标准的目标,甚至远远低于课程标准的要求。狭义的学习困难儿童一般无智力缺陷,智商(IQ)在70分以上。学困生这个定义至今国际上还没有十分统一的概念,在我国曾被称为差生或中下生,前苏联称其为学习不良的学生,而美国称其为学习无能者,在上世纪六十年代将学习困难儿童列为特殊教育对象。

国外最早研究学困生这一问题的专家是摩根,他是英国的一位眼科医生,源于他在工作中发现了“词盲现象”;赞科夫从情感、意志等特点分析差等生,布德威克、韦纳等人研究学困生的失败归因特征;罗杰斯的人本主义理论认为,学困生的实质是学习个体自信心缺乏与自我概念的消极,布鲁姆认为学困生学业成绩差的主要原因是由于教师不正确的学生观及不恰当的教学方法造成的等等。

我国对学习困难的研究起步较晚。二十世纪六十年代以后才开始重视对学困生的研究,真正引起重视是在1978年以后。戴湘华,吴祥帧,王铁军,徐仁德等人对差生的心理特点进行了较为详细的经验型或分析型研究。钟启泉从国外差生研究的理论与实践成果为依据,从原因诊断的角度、治疗的角度、教学论和性格学分析的角度以及预防教育的角度,综合地考察差生问题,揭示现代差生概念的内涵,并提出相应的教学方略。

近年来,我国在学困生领域的研究已经进入一个新的阶段,研究的重点已从

1探讨学习困难儿童的特点及原因,转变到如何通过教育干预切实改善他们落后的学习状况,以便大面积提高我国义务教育质量上来,同时也在更加深入地探讨如何指导帮助学习困难儿童成功地迈入社会。为此3,我国教育工作者从家庭教育、教育教学、学科教育、认知心理学等多领域入手,做了大量的干预研究,取得了显著的成效。迄今为止在各级、各类书刊上发表的文章大约有千余篇。前人的这些研究,为我们课题的开展提供了坚实的理论基础和实践基础:

三、理论假设与研究目标

1.研究如何摆脱学困生的学习障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学生学习英语的信心和意志。

2.研究如何指导学生的学习方法,促使学生学会学习,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从“接受学习”发展成为“创新学习”。

3.构建农村学生合作学习的学习模式。通过学生之间相互学习、相互督促学习,克服农村学生缺少英语学习氛围的现状,减轻教师花费过多时间和精力来辅导学生负担,形成学生由师管——生管-—自管的转变。

4.使学困生能够做好学习常规工作,夯实双基,逐步缩短与其他学生的学习差

距。从而 渐培养他们的学习兴趣,养成良好的英语学习习惯,提高学习成绩。

5.通过研究,探索出一套行之有效的学困生转化的教学之路。

四、本课题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

1.通过本课题的研究,寻找造成学困生现状的各种原因以及改变现状的方法,从而达到提高教学质量,推进素质教育的实施。

2.通过本课题的研究,探寻符合现代教育理论的、符合教育教学的规律的、符合素质教育的学困生转化教学策略,使学困生逐步培养自主学习、独立学习、探究学习能力,从而全面提高我校职业类学生的整体英语素质及其他各方面素质。

3.题的研究,让学困生真正摆脱对于英语学习的胆怯心理, 从而树立学好英语的信心,并能在老师的引导下掌握英语的学习方法,继而实现从知识向能力的转化,达到“授人以渔”的目的,共同为“构建现代化的国民教育体系和终身教育体系,建设学习型社会,全面推进素质教育”而努力。

五、课题研究内容的设计

1、学困生的形成原因分析;、2、英语学困生的预习习惯的培养;

3、如何让学困生在课堂学习中得到学习成功的体验

4、研究如何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开展英语互动教学的活动课

5、如何抓好英语学困生的作业检查与订正;

6、如何做实学困生的英语重点词汇、句型的识记工作

7、英语学困生的学习过程管理研究;

8、研究适合普通高中英语学困生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的策略

六、课题研究的对象

2007年9月入学的高一(1)班15位英语学困生

七、课题研究方法

1.调查法、问卷法:在研究过程中,通过设计有效的调查问卷,通过对学生本人、家长、任课教师的访谈,综合分析,找出学困生的成因,对学困生的发展状况进行及时地反馈,积累资料,积极做出调整,控制研究效果。

2.文献资料研究法: 通过网络、教育杂志、专家访谈、理论书籍等多种渠

道查阅文献资料,了解国内外此类研究状况及成果,搜集相关理论依据与资料,最大限度地为课题提供理论支持,把握研究方向,从而了解如何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

3.行动研究法:在学困生课题的实施中,通过“实践——总结——再实践”的科学认识理论来指导本课题的研究,采用“在实践中研究,在研究中实践”的方法来展开具体而有针对性的研究如何让学困生在课堂学习中得到学习成功的体验,找到适合普通高中英语学困生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的策略

4.经验总结法:由课题组实施成员总结自己在研究过程中的体会与得失,筛

选、探求出在学困生研究中的有益经验并形成有价值的成果。

5.个案研究:对具有典型特征的学困生,进行调查、跟踪,从个性到共性揭

示一般规律。

八、研究过程设计

根据上述研究目标和研究内容,本课题计划用一年时间完成,大致分如下三个阶段进行:

第一阶段:准备阶段

1.解有关学困生的理论知识,收集整理有关文献资料,成立课题领导小组;

2、搜集研究资料,讨论制定课题实验方案,进行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课题立项申报工作。

第二阶段:研究与实验阶段

1、确定个案:在调查研究、前测的基础上,在英语,数学等学科选择一定数

量、有代表性的学困生,建立个体档案。

2、研究成因,采取对策:及时记录实验情况(特别是学困生个案跟踪情况)、结果、感想、体会,分析处理相注意追踪分析,探求共性特征,分析各类学生学习障碍的形成原因。有目的有计划的采取多种方法进行实验,以摸索、形成、积累克服学习障碍的有益经验。

3、探索、积累经验,总结出带普遍性、具有可行性、既有时代特点,又有较

强操作性的做法、经验上升的理论。撰写一批有指导意义、辐射性较强的经验论文,进行阶段性交流现场会和实验工作阶段小结

第三阶段:研究总结阶段。整理数据和资料,总结和反馈。

九、课题研究的预期成果。

1.总体目标:

通过本课题的研究,能有效地逐渐改善我校“学困生”、“厌学生”,教学质量不够理想,英语教学方面的突出问题,构建出适合我校的较高效的教学模式,让学生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过程中,养成愿学、乐学、会学、善学的习惯,从而提高我校英语教学的有效性。

2.分期目标及其表达形式

①初期成果(准备阶段):课题调查论证、课题研究申请书、申报立项、研究总体方案、课堂教学实施方案。

②中期成果(研究与实验阶段):调查报告、实验报告、案例研究报告、教改心得体会文章、教学论文、阶段总结。

③最终成果(总结与验收阶段):实验课教学模式展示、教学成绩展示、教学论文、结题报告。

十、研究基础

1..具有良好的办学条件

我校拥有良好的办学条件,学校校园环境优美,布局合理,教学设备设施比较健全,学校配置多媒体教学平台,开通了校园网以及能够上网的电脑室和软件制作室,每位教 师基本都有电脑,这些硬件为教育科研的开发提供了物质的保证。

2.校领导的高度重视

我校领导班子非常重视学校的教改科研工作,充分认识到只有走教改科研之路才能从根本上提高学校的教育质量。因此,学校的教改科研工作从来没放松过。

3.拥有较好的师资队伍

本课题组拥有较好的师资队伍,教师本科学历达标率100%,是一支年青又富有经验,且富于创新精神的师资队伍,他们都是学校的中青年骨干教师,在学校担任学科科组长、学科带头人,为学校创设了浓郁的教科研氛围,为开展教科研工作提供了可靠的人力保证。

4.有一定的教科研基础

我校近几年在科研方面取得很大的进展,很多教师论文获奖,有些老师身博爱的课题还送到市里去申报。本学期,课题组的老师进行了大量的单元教学

设计、案例研究、教学反思等一系列的教育教学研究,积累了大量的、丰富的一线教学资料,为进一步开展教科研工作奠定了一定的基础。一直以来的学困生的转化的经验为课题研究提供了宝贵的资源。

十一、课 题 组 成 员

第四篇:《技能大赛与学生素质培养的研究》研究报告

《技能大赛与学生素质培养的研究》研究报告

2014年2月,我们承担了校本研究课题《技能大赛与学生素质的研究》的研究任务,课题组全体人员经过近一年的研究与实践,已完成了该课题的预定研究任务,现将研究工作向课题组汇报如下:

一、课题立项研究的基本情况

1、课题研究背景

经过多年的快速发展,中国已成为世界上的制造业大国,“中国制造”的产品畅销世界各地,越来越多的产品正走向世界。我国制造业现在虽已得到快速发展,但还不是制造强国。要建设现代制造业基地,要真正成为“世界制造中心”,迫切需要培养和造就大批生产、管理、销售与服务领域的高素质劳动者和高技能人才,职业学校正是培养此类技能人才的基地和摇篮。近年来轰轰烈烈开展的技能大赛,已经成为培养、选拔高水平技能型人才的一个重要平台。在政府、学校、企业及社会的广泛关注下,已基本形成了“校校有比赛,层层有选拔,国家有大赛”的局面,“技能大赛”在职教领域已经成了热名词。中等职业学校技能大赛经过近几年的探索和实践,对职业教育课程目标的确定,内容的选择和组织、师资建设、学生综合素质培养与提升等方面都具有一定的促进作用。一方面,职业技能大赛检测着职业教育改革和发展的成果,展现出职业学校师生良好的精神风貌和娴熟的职业技能;另一方面,技能大赛也像杠杆一样“撬动”了职业教育各个方面的改革和创新。其中,职业教育对学生的培养方式和培养方向也在发生巨大的变化。

我校一向重视各类职业技能大赛,也在大赛的参与和建设上投入了大量精力与财力。不仅成为举办市级技能大赛的重点举办单位,而且在市级技能大赛的赛制建设和标准、规则制定上处于全市的前列。这一切便利的条件与丰富的举办经验为我们进行此课题的研究创造了得天独厚的条件。

2、课题研究目的

通过本课题的研究,总结技能大赛对学生培养方面的促进作用,促使教师逐渐转变传统的教学观念,转变自己的教学方式,实现学生学习方式转变的新突破。通过研究,也使我们教师对课堂的教学方式进行探索和实践,以学生能力培养为主,使学生的学习方式发生转变,逐步实现学生能够不在外力作用下积极主动的、自觉自愿去学习,实现我要学、我能学、我会学,全面提高学生素质。

3、课题研究的内容

(1)、课堂教学设计理念和设计方式的研究。以技能大赛为背景,以培养学生能力为主导,以能力为本位,转变教师以“我教什么”、“我怎么教”为中心的课堂教学设计,要以“社会需要什么”、“学生怎样学”为中心进行多种教学思路的课堂教学设计,注重学生状况和社会需求分析,从不同层次学生的实际出发,研究教学目标的合理性,研究教师组织、引导下的学生学习策略和方式方法,研究课程实训资源的挖掘和合理使用,围绕适合于培养学生能力、有利于学生能力发展等方面进行必要的增删和重组,实现对课程的二次开发。

(2)、探索高效合适的教学模式,促进学生学习方式多样化的研究。以技能大赛为蓝本,要以培养学生实践能力为主,改变传统职业教育教学内容深奥苦涩、强调知识的传授与灌输的教学模式,着重探究教师课堂教学组织方式的转变,研究教师的引导方式与学生探究学习的策略、途径与方法等,使学生主动参与学习过程;让学生在参加大赛和实践的过程中将理论知识转化为动手能力,加深书本知识的理解,进一步提升学生素质。

(3)、课堂教学中师生关系及师生互动的研究。转变教师“权威”、“领导”的角色,探索在平等、民主、和谐的师生关系中的教师行为,教师与学生交往中相互沟通、对话交流的方式,如何形成“师”与“生”、“教”与“学”和谐发展的课堂教学氛围。

(4)、引导学生参与知识建构过程的基本策略和途径的研究。通过课堂教学实践探索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全程参与获取新知识的策略;探索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和解决问题的有效途径和方法。

(三)、对课题实施过程设计和主要措施的论证

1、研究过程

第一阶段:研究准备阶段(2014年3月25日2014年4月20日):成立课题领导小组,制定课题实验方案,对实验课题进行论证,制定课题实施方案和实施计划,做好课题前期的准备工作,包括文献搜集工作、调研工作等。

第二阶段:研究实施阶段(2014年4月---2014年12月):按照课题方案和研究计划全面开展课题研究,建立课题资料档案。组织理论学习、研讨工作,制订课题研究方案。调查研究大赛的实施情况,形成成调查报告。开展实验探究,以例会的方式开展课题研究的研讨活动,定期组织成员探讨涉及课题的方方面面,进行教学设计和教学案例的交流,进行课题研究的阶段性总结与评估。撰写课题实验研究报告、论文,不断修改和完善课题研究计划。实验过程中不断完善课题研究方案。

第三阶段:成果总结阶段(2014年12月---2014年1月):初步进行课题总结、撰写研究报告,申请专家进行指导,将成功的经验以常规形成确定下来,大面积实施研究成果,验证研究成果。收集实验记录,撰写课题研究结题报告、论文,最终做好课题实验成果总结工作。

2、研究方法:

调查研究法:调查教师的心理状况和学生技能学习状况,发现问题,确定操作变量。为教学提供实例依据,并反馈、调整实际操作

行动研究法:通过操作变量的实施,观察变化,前后实践对比,分析因果关系,使认识由感性上升到理性,再用理性结论指导教学实践 文献研究法:借鉴已有的理论成果,支撑和构建本课题的理论框架和方法论,转变教育思想,调整教学思路。研究者注意对实验对象的长期观察并形成一定的个案,为实验的实施顺利进行提供信息,保证课题评价的客观公正。

观察记录法:在课题研究期间,经常对学生的言、行进行有目的地观察并定期做好记录,了解学生在校园环境建设的不同时期,学生道德行为的具体情况,指导下阶段工作。

经验总结法:通过对课题研究过程说明中具体情况和控制,进行归纳、分析、综合,使之系统化,提炼经验,形成理论。

此外,本课题研究还采用了调查法,实验法及文献法,吸取国内外德育教育先进教育思想及成功教育经验,结合我校实际情况进行综合研究。



二、研究工作的具体过程

(一)建立健全组织机构,全力支持课题研究

为了确保课题研究的顺利开展,我们将课题研究列入日常的工作计划,成立了以机电部长刘幕圆为组长的课题研究领导小组,选拔安排参加过国家骨干教师培训和近年来一直带队参加全国、省、市技能大赛的机电部副部长和学生科副科长方利民共同主持该课题的研究工作,一直担任大赛辅导优秀教师和骨干教师担任实验教师,接着我们成立了课题研究小组,按教师个人特长进行具体分工,同时还建立完善的课题制度,如资料搜集制度、人员奖惩制度等,从参与人员与程序管理上确保课题的研究质量。

(二)、分析整合学校资源,搭建实践活动平台

2014年3月,课题组成员对学校资源进行了分析。我校为国家级重点职业学校,历年被评为市教育质量先进单位。近年来学校非常重视技能大赛建设,加大了投资力度,使教学实训和大赛设施达到了市一流水平。除了拥有丰厚的物力资源外,学校还拥有大量的优质人力资源。课题组的老师决定充分挖掘利用学校的各种资源开展调查研究,为学生素质培养搭建好了校内校外平台,让这一研究实践活动成为新课程改革的亮点真正亮起来。

(三)、利用注重教师培训优势,加强教研力度。

因为我们学校十分重视师资培训,坚持内培和外培相结合的原则,不失时机地到外地和兄弟学校学习经验,拓宽培训渠道。这就为使课题研究落到实处,形成了特色。我们在课题研究的时间里,采用网络主题教研、发放学习材料、专题培训讨论等形式定期举行专题学习,每月都要进行课题研究情况分析会,并带动相关教师参与课题研究。

我们还采取了定期集体教研的方式,召开综合实践活动汇报课、研讨课,组织实验教师认真参加研讨活动,及时研讨教研中出现的问题、相互交流经验和体会,开拓思路,以求在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中不断提高自身素质。

(四)、实施科学严谨的调研方法,确保研究质量

基于上述种种原因,此课题的确立与研究将把中职学生从面临的厌学困境中解救出来,变“没兴趣”为“很积极”;变“不参与” 为“争第一”,变“学不会”为“当标兵”;同时这次课题的确立与研究也能促使教师本人进一步钻研学生、研究大赛标准、研究素质培养目标,对提高教师的业务能力和教学水平有很大的促进作用。

这次研究实践活动中,我们主要采用了以下研究方法和实践教学方法:

1、问卷调查:在课题研究的开始、中间及最后阶段,为了了解中职学生学习实训的现状和需求,掌握第一手研究资料,我们采用过口头回答、举手表决和书面问卷等方法,从最现实、最棘手的问题入手做有效研究。问卷调查的时间放在了2014年4月10日,正是对此课题开展自主研究的前面。问卷调查的方式采用记名或不记名皆可两种,问卷调查对象既有13级机电14级机电13数控等11个班,调查的内容包括:“

1、你对你目前的学习现状满意吗?原因是什么?

2、你觉得职业技能的兴趣应该如何培养?

3、你希望参加技能大赛吗?你觉得能成为获胜者关键是什么?

4、你觉得技能大赛对你们的素质提高有影响吗?

5、你觉得职业学校的学生职业技能和职业素质水平怎样才能提高?你希望老师怎么做?

6、你的专业课老师是如何提高你们的专业课水平的?你对他(她)的做法满意吗?共六个方面。对于第一个问题百分之九十五左右的学生对自己的学习现状不满意,原因主要在于专业课内容枯燥,知识与实践脱节;对于第二题几乎所有的学生寄希望于老师学校;对于第三题的回答,大部分学生都想参加大赛,无论学校、市级还是省级的,还有相当一部分同学有获得过这样的经历,认为大赛增加了自己的专业技能和综合素质。回答第六个问题时学生大多采用无记名回答,认为专业课老师应该少讲多练,具有真才实学,能够帮助他们提高能力,同时希望老师多指导操作技巧方法、多介绍专业课的相关知识、经常开展系列专题训练。

2、组织访谈:为了进一步了解中职学生的学习现状及当前心理,我们特地在2014年的4月15日,也就是调查问卷进行过5天,趁热打铁又组织了几个学习层次不同的同学进行了访谈实录,主要由学生们提出他们认为困惑的问题,由我们部长和有丰富实践经验的骨干教师进行指导和解答,学生问的问题主要集中在:怎样提高实践技能?参加技能大赛需要什么样的专业技能?技能大赛和以后的职业有帮助吗?

针对学生问卷调查和访谈中暴露出的问题和感到的困惑,我们积极采取有效行动,查找很多相关研究理论,如制定相应对策即“激发兴趣,职业憧憬→找准结合点,以操带动→指导方法,讲练结合→能力迁移,规范操作→阶段总结,以赛促练→及时评价,肯定成绩→形成能力,潜移默化”。

3、课题研讨及开展活动:带着学生能力培养中出现的主要问题,我们将理论与实际行动紧密结合,始终做到研究的开始、过程、结束都有理论指引,都有行动跟上,将学、研、做三者结合,让理论做指引,不走弯路。通过上网查阅相关资料、阅读有关专业书籍、吸取名家思想精髓作为理论支撑,且注意用教材的权威,去规范,去约束,去导航。在研究过程中针对学生现状和素质培养需求开设专题指导课和专题讲座,做到在行动中研究,在研究中再行动,解决研究过程中遇到的实际问题,提高研究的有效度和实用价值。平常只要有任何一处能够让学生动手能力的机会我们都不会放过,如每次的实训课,我们都要求学生按大赛的要求去做,以练促赛,以赛带练。

4、实践检验:因为课题组的老师们都是专业课老师,我们利用所带班级的便利、所在专业组组老师的团结、协作和学校的大力支持,同年级同层次班、实施课题研究的班级与非实施班级使得研究过程中可以进行多向比照:得出真实有效的结论是:此课题的研究是有价值的,成功的。我们把我们所教的6个班从研究开始到结束都当作实验班级来对待,所以只能是和同年级非实施班作比较。一年多来,在课题的引领下,6个实验班学生的综合素质取得了明显的提高,而且在各类技能大赛中也取得了不错的成绩,这样的结果令人欣喜,从中也可看出这一课题的现实性、时效性和生命力。边教边研,教,学,做三者合一,也增强了职业教育的教学研究意识,寻到了一些能力迁移训练的最佳结合点和最佳方式,努力实践素质教学中知识与实践结合有效性。在研究过程中我们既能遵循序列性原则,注意知识结构的难易梯度,循序渐进,由易而难,由浅而深,顺应学生掌握知识的规律。实践证明,具体操作中可以获取只属于自我的独特感觉,可以印证别人的经验,也可以积累自己的经验;只有通过训练,才能让学生把直接或间接得来的专业知识和操作转变为专业技能。当然操作应有“量”的要求。在每次的训练时间里,操作应落在实处,向时间要效益,课外还要有适当配合。要能够兼及重要的知识点和常见技能素质的结合。没有数量保证,自然就没有效果的保证。操作还要做到“具体”,按照大赛的模式,每次训练要有明确的目的,要设计得体的内容,要安排合理的程序,要制订可行的验收标准,等等。

实践教学方法主要有:(附件2)

1、项目教学法

2行为导向教学法

3、任务驱动教学法

4、理实一体化教学法

5、问题教学法

三、课题研究的结果及其分析

1、技能大赛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的综合技能 由于社会对中职教育的偏见,职业教育成了差生群体的无奈选择,职业教育被社会看成了“次等教育”。学生的学习也是被动接受,学习动力不足。而学生也是渴望成功,渴望被肯定,积极寻找能够展示自我的机会。技能大赛正好为实现他们的愿望搭建了平台,中职学校的学生很重视参加技能大赛,把参加技能大赛作为一种至高无上的荣耀,把在大赛上取得好成绩作为自己专业学习的目标,进一步提高了学习动力。基于此,我们的研究课题将技能与大赛地结合在一起,做到立足于“大赛”,着眼于“技能”。为了将“技能”的训练目标落实好,我们在日常教学中融入大赛的思想,将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的掌握体现在每一次的训练和评比中,利用这一平台,让各类各级技能比赛作为对选手们的一次全面检验,它不仅比理论、比技能、比职业素质。同时,它还是选手们心理素质、综合体能的一次大较量。比如,2014年河南省中职技能大赛机电设计师比赛,其理论和技能方面的内容涵盖了电工、电子、模数转化、电机与控制传感器技术、变频技术、plc应用技术等近十门课程,为此,我们部的参赛选手进行了为期两个月的艰苦的集训,在此期间我们老师和学生共同完成了近5000道理论题及20多个实操项目的训练,共同解决训练中遇到的问题和困难,参与课题研究的老师随时记录发生的情况,每天的训练时间长达15小时,选手们还经常自觉学习到凌晨二、三点钟,决赛期间更是不眠不休。一分耕耘,一分收获,辛劳付出最终迎来的是成功的喜悦。我们学校的参赛选手在面对全省400多名竞争对手的激烈竞争中全部获奖,并取得了5个第一名和11个第二名的优异成绩。

2、通过技能大赛,可以形成学习技能氛围,加速综合素质的提升

技能大赛的基本目的是通过这些学生的技能比赛来引领全体学生的职业技能提升,通过选拔,让相关专业的每个学生都参与到某一技能比赛。学校先在各专业内部展开普遍的实训和选拔赛,通过动员、培训、初赛选拔出一定数量的学生(我们今年共选拔了148名学生)。然后对初赛选拔的学生进行综合培训和复赛,选拔出代表学校参赛的学生,对选拔出的学生,学校给予一定的荣誉奖励,这样使技能教学氛围得到大大改善。参赛选手参加比赛所显示的是一个集体的实力,包括学生自身、教师、学校等多方面的因素。这样使学生和教师有了共同的荣辱观,为了共同的目标,师生相互信赖、相互协作、相互勉励,可以提升教学质量。实践证明,通过技能大赛,缩小了教师和学生之间的距离,学生也更确立了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关系和谐了,气氛融洽了,学习效率提高了。形成以赛促改、以赛促教、以赛促练、以赛促建的氛围,和“比、学、赶、帮”校园风气。参加过比赛的学生都认为,比赛不仅考验了选手们的专业技能,也考验了他们的毅力。与其他学校的高手同台竞技,交流经验,看到了自身的不足,发现了自身有许多应该加强的地方,也为今后的素质提高提供了动力。从而达到了激励广大师生奋发向上、锐意进取的目的。他们的言传身教也会在他们周围形成学习技能氛围,加速职业学校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

学生参加技能比赛本身就是一种学习,大赛的主角是学生,受益最大的是学生,受影响最大的也是学生。比赛项目都是经过具有丰富实践经验的专家经过认真挑选和精心设计的,通过大赛让选手在学习阶段就能接触到将来的工作内容,清楚将来工作中需要什么,学习时也就能做到有的放矢。技能比赛可以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可以使学生更有主动学习的动力,由被动地学变成自主地学习,由“要我学”变成“我要学”。通过参赛学生的带动作用和感染力,以及获胜选手的良好就业机会和丰厚的就业待遇,加上我们老师的及时点拨,会逐步感染周围的还处于犹豫不定以及找不到锻炼自己和提高自己的学生,形成学习知识,锻炼能力的良好氛围,加速综合素质的提升。

3、通过技能大赛,促进课程建设,推动学生综合素质的合理发展 各类技能大赛的每个项目都体现了专业综合应用能力,对选手们的一次全面检验,包含了多种学科的知识,它不仅比理论、比技能、还比职业素质。学生通过技能大赛,可以考察出选手的基本技能、岗位技能和职业综合能力,进而反映出技能人才培养的质量状况和存在的问题等。我们根据往年参赛的反馈信息和与兄弟学校的经验交流,研究阶段我们加强了技能综合实训,帮助学生建构知识网络,学生即要对整个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全盘了解,又要有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通过按行业、企业的标准以培训、比赛的方式,逐步置换、淘汰目前学校采用的传统课程和教材,修改或调整目前不适应当前技能比赛或技能教学的教材,使学生在校学到的知识能运用到日后的工作中去,工作中需要什么学校就教什么,真正做到学以致用,提高了学生的综合素质。同时,专业课老师在对比实验班还大力进行课程内容改革,补充和完善相关的技能,以适应岗位要求,突出实践性、技能性的特点,以技术能力形成和综合素质的培养为主线。重心放在解决现场技术问题的能力和必要的相关技能培养,重视实用技术的传授,强调实践知识的体验。学生对整个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全盘了解,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大大提高,使课程设置更加贴近企业、贴近岗位技能要求。

4、技能大赛提高了实训师资水平,为学生素质的提升创造更大的空间 技能大赛看似是对学生进行考核,但实际上是从一个侧面对学校的教育教学质量进行考核,也是对教师综合素质的全面考核。大赛的题目设置往往与企业生产实际相结合,这就要求课程内容和实训的组织必须贴近生产实际顺序。在技能大赛中,每一个参赛项目都不是一门课,一个教师可以承担的,它是综合的,需要多名老师互相配合才能很好的完成。这就要求课程内容以“工作任务为核心”来进行组织。大赛要求参赛选手既要有较深的理论知识,又要有较强的动手能力和新知识、新技术的获取能力,参赛选手的成绩如何,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的指导水平。整体提高学生的技能,不仅需要不断改进学校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而且还需要教师在教学中融入最新的专业知识和技能。那么,新知识、新技能哪里来,职业技能大赛就是教师学习的“窗口”之一,是促进教师技能学习的良好平台。指导学生参加职业技能大赛,职业学校一般都会组织一些集训,指导教师会接触到很多新设备、新技术、新技能。许多教师原来掌握的仅是教学层面的知识、技能,他们要想很好地指导学生就必须先于学生掌握新设备、新技术、新技能,这样就提升了教师的能力,开阔了教师的视野。这样在新课程改革中,教师才能更好地领会新课程(工作过程课程体系)的精神实质,提高自己的实施能力,从而有助于课程改革的顺利进行。

所以,技能大赛呼唤的是高水平的双师型教师。中职学校应以此为契机,引领专业教师学习新知识、掌握新技能,不断提高自己的技能水平,力争成为技术能手和技能名师。通过技能竞赛,使教师有更多的机会了解企业流程,提高自身业务水平。由于竞赛紧紧围绕各类企业的实际运作,这就要求指导教师必须具有企业一样的工作流程和技术要求,同时,在指导学生的过程中也会不断拓宽知识面,不断丰富实践,这样使指导教师的业务素质提高更快,从而推动师资队伍建设,为学生素质的提升创造更大的空间。通过大赛也使我们更相信:没有一流的师资就没有一流的中职学校,也就没有一流的职业教育。

目前,职业教育中最大的弱项在于很多教师重理论、轻实践。通过参加各类技能大赛,以赛促教,以赛促学,教赛结合,逐渐形成面向能力培养、面向岗位就业的创新教学模式,使指导教师了解、学习到行业企业的新技术和新要求,同时也提高了指导教师的实训教学水平,进一步保证了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

5、以比赛为平台,找到企业需求与自己努力方向的最佳契合点,促使中职学校学生注重自身素质的提升。

随着各类技能比赛的不断完善和发展,技能比赛的赛项设置和要求与企业的衔接越来越紧密,已逐渐得到全社会的认可,企业通过赞助的方式积极参与到比赛中来,和各行业后备人才进行近距离接触,而这些企业今后在挑选优秀技能人才时就很容易、方便,知道哪些技能人才(参赛选手)适合自己,做到有的放矢。技能比赛是中职教育的一次检阅,通过大赛不仅涌现了一大批高技能人才,还通过赛前训练等,有效地提高了中职学校师生的整体素质,形成有利于技能人才成长的良好社会氛围,各地、各行业通过竞赛和表彰,在全社会营造尊重技能、尊重人才的良好氛围,为学生营造出崇尚技能的浓郁气氛,也激励和带动了广大学生积极参加技能学习和技艺提升的积极性。因此,参加技能比赛的学生选手,特别是在比赛中获奖的学生选手,往往成为企业用人的首选目标。而这样的反馈信息又促使学校注重学生素质和综合能力的提高,这样的培养目标又可以提高就业面,提高就业质量。在各级大赛中获奖和提高就业质量,是每一位参赛选手的愿望。这是对自己知识和能力最好的认可方式,代表了对技能掌握一定的高度。通过技能比赛,对获奖的选来说,就业资本迅速增加,在就业单位的选择上有更大的空间,无形中提高就业质量。即使不是获奖的选手或没有参加大赛的学生,如果有过这样的比赛经历和经验,在技能素质和心理素质上也会有很大提高。比赛选手都知道,我们不是为赛而赛,而是通过比赛,了解行业企业的新技术和新要求,然后在日常的学习和训练中有意识地加强这些方面的素养,为以后的就业和发展铺路。

通过技能比赛,提高了自身素质,可以使优秀毕业生脱颖而出,并提前找到合适的工作岗位。各类技能竞赛都需要具有良好的理论知识和过硬的实践动手能力,特别是具有创新意识和团队精神使学生有施展自己才能的空间。而这样的榜样作用,又能够对其他同学起到引领和促进作用。比赛选手们就不会死读书,读死书,而是善于思考,积极创造,要用知识武装自己,用实力证明自己,通过比赛的洗礼,使他们在各方面都更加成熟。参加2014年中职学校技能大赛竞赛的3名学生,在比赛结束后就被合作企业所招聘。这些学生的成才,也在低年级学生中产生了良好的辐射作用,让学生更有信心地学习。在竞赛现场用人单位的高薪诚聘对中职学校学生技能的认可也极大地刺激了学生的技能学习积极性。

四、研究工作的体会

通过一年的研究,我们深深体会到要保证研究的顺利进行,需要做到以下几点:学校的领导要重视;研究组全体参与研究的策划、组织与实施;保障实验的人力与物力的投入;学校即要营造浓厚的科研氛围,又要通过多种方式调动教师参与研究的积极性。研究即要主动争取专家的指导,为教师提供理论上的支持与帮助,又要与有关单位结成共建关系,建立校外实践基地,为学生的实践活动和研究搭建更加广阔的平台。同时尽可能与家长建立有效的联系,吸引家长参与活动,得到家长的大力支持。



五、研究工作的反思

通过课题的研究,我们发现技能大赛与学生素质提高的研究为素质技能的培养教学注入了新的活力。但是,由于我们在实验过程中,在一些具体环节中还存在着不足。(1)有些师生因思想观念的限制而没有完全“活”起来,部分活动的课题内容受到局限,没能深入到更深的的层面。(2)由于时间太短,我们的研究只能近一年的大赛之间研究,不可避免的带有一定的局限性,无论在哪一个班级总存在着相应的且数量不在少数的顽固低素质“差生”。通过学优生的感染,班级内的优差生之间的距离进一步拉大。如何抓好顽固“差生”的辅导与转化是下一阶段的重点研究工作,尝试运用“分层教学”的策略,降低对“差生”的要求,给予更多的关照和表现的机会,让每个层面的学生都得到最程度的发展。所以,今后我们要在已有经验的基础上,继续巩固研究成果,力求比过去做得更好。

通过本课题的研究,我们也深深体会到,如果能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在大赛中锻炼,在活动中体验,就能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动探索者,就能把学生的潜能充分发掘出来,将大赛的影响普及的更广,是学生的素质得到更大的提高,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定基础。也给我们自己的视野上了一个台阶,似乎又有一个新的课题放在了自己的眼前,这就是我们的经验和探索能否上升到理论的层面,为提高职业学校学生综合素质作点贡献,让所有的学生一个不落队的整体进步作为我们课题研究者的理想目标,我们也会将在今后的教育教学教研中继续努力,直至完美理想的实现。

具体做到以下几个方面:

(一)稳固研究网络,开展课题研究活动



我们将继续在课题组负责人刘墓园部长的带领下,在张耀鹏张晓素副部长和课题组骨干老师的带动下,定期活动,以推动课题向更高更深的方面的发展。

(二)加强科研力量,扩充课题组成员

由于相关学科和研究范围的扩大,课题组研究人员必须扩充。要精心挑选人员,把思想素质高、责任心强、科研基础好的优秀教师吸收进课题组,使课题研究不断深入。

(三)提高自身素质,提高科研水平,兢兢业业,再接再厉,为我们学校的发展和科研水平再上新台阶增砖添瓦。

二〇一五年一月六日



第五篇:学困生转化策略研究第一阶段研究报告

课题《学困生转化与方法策略研究》第一阶段总结

课题负责人 :姬福霞,宋艳霞

本课题研究在近期的工作中取得了初步效果,为了更好的总结经验,把这项工作做的更好,现将开题以来研究成果总结如下:

一、深刻认识本课题研究的意义

新课程的核心思想之一就是“人本主义”教育思想,新课程要求我们在教育的过程中必须关心和尊重每一个学生,重视学生各方面的成长,用发展的眼光来看待学生。以学生为本,就是要面向全体学生,尊重学生的个性、个体差异,既要认清学生实际发展的潜能,又要正视学生现实存在的某些缺陷和成长中不可避免的失误,在任何情况下都能以乐观公正的态度善待每一个学生,鼓舞每一个学生,并能根据不同的学生个体确定不同的培养方式,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得到健康发展。使他们具有健全的人格和品质,使之成为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因此,我们希望通过学习困难学生的心理研究,明确学校、家庭、社会教育因素对儿童学习心理的影响作用,促进教师改变教育理念,改革教学方式方法,最大限度地减少由于教育不当而产生的学习困难学生,更希望其研究成果对教育教学能产生指导意义。

二、明确研究对象和内容

(一)研究对象

本人任教班级数学学科所有的学困生。他们主要表现为学习态度不端正,缺乏自信,学习方法欠妥,学习被动,学习习惯较差,在正常的教学要求下,对学习感到困难,对完成学习任务有一定的困难。

(二)研究内容

1、学困生的认知特点及规律,寻求有效的教学对策。

2、造成农村学习困难的原因,包括社会文化对学困生影响、家庭教育氛围与家庭结构对学困生影响、学困生与家长关系等。

3、怎样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有效的转化学困生。

4、对学困生进行个案辅导的有效途径和方法。

5、如何通过密切家校联系转化学困生。

三、阶段性成果

(一)、根据学困生具体情况,制订初步的研究方法:

1、文献法:了解国内此类研究状况及成果,搜集相关理论与资料,为课题提供理论支持。

2、调查法:有问卷调查和跟踪调查,分析学生学习现象,确保研究对策,进行定量定性分析。

3、实验法:注重案例分析,采用教育激励,心理疏导,学习辅导等措施促进学习顺利克服学习障碍,进行有效学习。

4、个案研究:对具有典型特点的学生,进行调查、跟踪,从个性到共性揭示一般规律。

5、经验总结:从感性材料中注意提炼,及时总结,以形成有价值的成果。五种方法互相结合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二)、在帮困活动中做到“五个一”:每周必须找学困生谈一次心;每周给学困生提供一次表现机会;每周发现并表扬学困生的一个优点;每月必须与学困生家长联系一次,通报学困生进步的情况;每月教会学困生一个具体可行的学习方法;每班为学困生的转化提供一个良好的环境(将其座位由教室角落调至前排,取消惩罚性作业等)。切实做到及时了解学生的思想状况、学习情况,增强了学困生转化工作的针对性。

(三)、坚持学困生转化的四个基本原则:

1、差异性原则

坚持因材施教,掌握他们的特征,针对不同学困生提出不同的要求,使学生在原有基础上均有不同程度提高。

2、激励性原则

发现学困生的点滴进步与闪光点,及时给以适当的鼓励,让他们体验成功的快乐,营造积极向上的心态。

3、尊重与严格要求原则

情感是基础,是对学生发自内心的帮扶,实验过程中对学困生要以情感人,以诚相待,对研究对象严格保密,以免无意中伤害学生自尊心。同时对他们的不良行为一定要严格要求,使他们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和心理品质。

4、合理期待原则

对学困生的转化工作难度大,见效慢,学困生进步易反复,必须通过系统的反复的教育过程,才能促进学困生。

(四)、通过问卷调查和个案分析了解学困生的成因。

1、学生自身原因 ①非智力因素发展不良

具体表现在:对学习无兴趣或兴趣的持久性差;学习动机不强烈,抱着无所谓的态度;缺乏坚强的意志,不愿动脑学习,遇到一点困难就动摇、退缩;缺乏学习自信心,常因成绩上不去而产生自卑心理,没有向上的学习动力;课堂上缺乏自制力,对非学习行为缺乏有效的制约。久而久之,他们不能掌握每节课应要掌握的内容,逐步成为学困生。

②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缺失

学生掌握的知识与技能前后联系密切,环环相扣,一旦一环中断连接不上,多处中断便不能形成系统,前后失去联系,有没有得到及时的弥补,造成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欠缺。直接影响后续的学习,形成恶性循环,逐渐形成学困生。

③不正确的自我归因

这些学生往往把自己在学习中的失败、挫折归为自己内在的稳定因素,如能力和天赋等。这将产生一系列的消极影响,比如消极地评价自己,自我感觉不良,感觉自己低人一等,甚至一蹶不振;认为自己天赋不行,不是学习数学的料,拼命学习其他学科来弥补数学的漏洞。

④学习方法不当,没有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差异不大的个人智商,成绩却判然有别,这其中学习方法就显得格外重要,学习主要是在课堂上,“向40分钟要效益”几乎已成师生共识。但个别学生却逆其道而行之,缺乏良好的学习习惯,不注重学习方法,结果事倍功半。

2、家庭原因 农村学校的学生大多来自知识层次较低的家庭,由于家长的思想觉悟低,知识水平有限,又忙于做农活或挣钱,对孩子的学习漠不关心、放任自流;有的家长只给孩子物资上的关怀,忽视对孩子的教育、引导,对其学习不闻不问;认为教育孩子是老师的事,宁可玩扑克、麻将也不关心孩子学习;产生读书无用的思想,认为识几个字能打工挣钱就行,对孩子没有正确的引导,也没有一定的期望;很多父母都在外打工,将孩子丢给爷爷奶奶或外公外婆带,隔代教育的弊端造成了学困生的增多。

3、学校、教师的原因

学校教育投入的不足,是造成学困生的重要原因。部分教师关爱学困生不足。有的教师对学生不够尊重、不够耐心、评价偏颇,损伤了学生的自尊心。有的教师教育观念陈旧,教学方法单

一、枯燥,不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4、社会的原因

社会不良风气的影响,社会上读书无用论的影响,学校周围不良环境的影响——如网吧等。

(五)、针对不同学困生的成因,初步探究转化学困生实施方案。

1、转化基础较差的学困生的办法是分层教学,因材施教。这类型学生一般听课是没问题的,老师讲的他们都能明白,只是需要动用转换思维,或者需要阅读理解题意时就出现了困难。这样,我在做习题时段的教学中,布置一些难度较大的习题给一些基础好的学生做,而另外设计一份有针对性的难度相应降低的题目给学习有困难的学生做,并及时给予关注指导,包括相关的知识的讲解和分析等。课内解决不了的,甚至延伸到课外。

2、对于学习方法不当的学困生要在教学过程中及课外辅导中加以指导。

在向学生传授知识的同时,对他们的学习方法进行指导,“受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学法指导是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的核心因素,但是学生掌握学习方法需要一个过程,并逐渐通过培养形成能力。上课开始即向学生灌输抽象的学习方法是很难被学生接受的。因此教师可以让学生从自己的教学中感知学习方法,领悟学习方法。这就要求教师的示范过程必须做到两点:①教师的教应做到规范、条理明确、层次清楚,便于学生发现和领悟学习方法;②教师的教应做到难易适度,便于学生尝试和运用学习方法。

3、对学习无兴趣、动机缺乏的学困生要努力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

这类学生往往基础知识薄弱,“欠帐”太多,无明确的学习目的,缺乏动机推动力。他们面临的主要问题是,由旧知识向新知识过渡的通路阻断,知识链缺失严重,没有必要的知识迁移能力。偶有学习愿望,却又无路可走。对这类学生,我一般会用体谅和温暖的爱心帮助他们补课,诱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只要他们打通了学习道路,就等于在他们面前架起了一座知识的大桥。教师应当及时引导,引起他们学习的兴趣。可以从以下几点尝试:

1、以身边的人和事激发学生的学习信心和兴趣

2、以成功体验激发“学困生”的学习兴趣

3、精心创设学习情景,激发“学困生”对学习的兴趣

当前我县农村地区初中“学困生”学习数学的成因是个体差异大,两极分化严重,学习方法不当,对偏科学科无学习乐趣,没有学习动机,怕苦,无耐心,意志薄弱,只凭自己的喜好来学习,有严重的偏科思想,对前途感到暗淡。对其转化策略,主要做到两个方面,即学科基础较差的学困生是要积极创造条件激发兴趣,要分层教学,因材施教;对于学习方法不当的学困生的对策,是要在教学过程中及课外辅导中加以方法指导。

下载高中英语学困生写作技能培养实践研究的研究报告word格式文档
下载高中英语学困生写作技能培养实践研究的研究报告.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英语学困生学习兴趣培养的研究报告

    莱阳市2011年小课题研究《初二英语学困生学习兴趣培养》 研究报告工作单位:莱阳市城厢中心中学 课题主持人:李巧燕 课题组成员:李巧燕谢海燕陈垒娜 报告执笔人:李巧燕 [摘要]:没有......

    深化实践教学 加强 技能培养

    深化烹饪教学 加强技能培养作者姓名: 单位:通讯地址:邮政编码:联系电话:深化烹饪教学 加强技能培养内容提要 “物竞天择,适者生存”,实力、能力的培养当为职业教育的重中之重。优化......

    转化高中英语学困生的研究的中期报告(合集5篇)

    对高中英语“学困生”进行转化教育的研究中期报告 一、课题概述(课题名称、来源、编号、负责人) 2011年10月,东光三中高中英语组响应沧州市交易科学规划领导小组的号召,成立了课......

    《初中物理学困生转化策略研究》中期研究报告

    课题中期研究报告 薛埠中学吴晓丹 一、 开题以来课题组所做的工作 “一切为了每一个学生的发展”、提高全体学生的科学素养为核心的新课程教育教学理念,指导着每一位教师逐步......

    高中英语学困生的现状分析及转化策略研究[合集5篇]

    课题 高中英语学困生的现状分析及转化策略研究 课题研究的背景和意义 素质教育的重要职能是培养多层次、全方位、社会主义现代会建设事业的人才,要使每位受教育者的潜能都能......

    高中英语TBL写作教学模式实践及反思

    高中英语TBL写作教学模式实践及反思 【摘 要】 任务型写作教学(TBL)完全符合新课改理念的要求,它倡导让学生以任务为依托,在写作中通过小组互动、讨论、自评、互评等方式来完成......

    “翻转课堂”在高中英语语言技能教学中的应用及实践研究

    “翻转课堂”在高中英语语言技能教学中的应用及实践研究 摘 要:就我国的英语教学现状来看,高中英语教学有了前所未有的跨越性进步,但也出现了许多突出性教学问题,例如,部分英语教......

    小学生写作兴趣的培养研究

    提升小学生写作兴趣的研究 研究目标: 1.对每次习作具有浓厚兴趣,能按要求,按一定的顺序完成习作。 2.能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习作,并能大胆朗诵自己的习作。 3.学会帮同学修改习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