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深化实践教学 加强 技能培养
深化烹饪教学 加强技能培养
作者姓名:
单位:通讯地址:邮政编码:联系电话:
深化烹饪教学 加强技能培养
内容提要 “物竞天择,适者生存”,实力、能力的培养当为职业教育的重中之重。优化实践教学,突出职业技能,培养符合职业能力标准,适应专业需求的技能型人才,成为了烹饪专业教学改革和发展研究的主题。
关键词 烹饪教育 教学改革 技能培养 教学体系 教材教法
近几年来,职业教育改革的呼声风起云涌,立课题,搞教研,激奋而强烈。审视新形势下的烹饪教育,个人深感专业实践的现实性、教学改革的迫切性、技能培养的重要性,觉得有必要从实际出发,结合烹饪专业的特殊规律,对烹饪专业实践教学进行尝试性探索。
一、强调专业特殊性、实践教学的重要性,以管理促发展。
对烹饪专业发展的必要性、烹饪教育的现实性及教学改革的迫切性要有足够的认识,真正立足于烹饪专业改革及餐饮业快速发展的实际,正确认识烹饪专业的教学现状,勇于直面现实,承认差距,统一思想,以就业、立业、创业为出发点,树立以技能培养为主线、能力为本位的教育思想,抓机遇,促发展,以经济发展和市场需求为导向,切实研究烹饪教育的特殊性,强调实践教学的重要性,深化整体改革,强化教学管理,真正发挥学校领导及广大教职员工的主人翁优势,发挥其主体作用。重视符合烹饪发展需求,体现专业特点的内、外环境建设,建立烹饪教育试点,实施相应先进的管理及考核机制,深入研究人才能力培养模式,优化实践教学环节,大力加强专业师资、教学方法、教学环节、管理制度、教学考核等方面的发展与改革,加强与产业、行业合作,增强专业竞争力,努力促进烹饪专业向专业化、规范化、现代化和市场化发展。
二、强调理论性、制度化建设,更要注重实践创新总结、应用及推广。
传统烹饪教育始终关注理论性、制度化方面的规范建设,完善的管理制度、系统化的教学体系,自然是教学过程得以实施的重要保障,对此本无可厚非。但过分强调理论性制度规范,而忽视了教师、学生个体的创造性,忽略了教师的主观能动性和潜在的创新能力,使得很多有益的教学改革创新成果未能得以及时推广。诸如我院情景教学、课件教学、实践课创新、优质课评比,每年都搞得如火如荼,甚至有些课件、教学方法创新等都在省市获过一、二等奖,可真正能够运用于日常教学的又有多少,真正能够推广的更是少之又少,很多好的甚至是独具特色的实践教学模式即便即时得以认可,也很难得以具体实施及全面推广,也因此消退了很多有为教师的积极性。为此应充分认识烹饪专业已有的教学特长,现存的教学弊端,对已有或正在尝试的被实践证明了的超越某种规范的实践创新加以认真总结,实质性的规范推广,应用于实践教学。与此同时,亦应以积极的态度、宽阔的胸襟去正视其间的某些教学弊端,当改则改,并要意志坚决。
三、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突出实践,素质与能力培养突出技能。
近几年,很多学校及个人针对如何培养复合型烹饪技术人才,进行了积极的研究和探索。“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作为班级化的烹饪专业教育,很难使每个人均能成为职
业、行业的“状元”。但能使之在不同道路上,取得不同方式的发挥,使每个人都能有所提高,学有所获,才是专业教学最大的成功。适应学生的多元化需求,构建学生具有个性化的知识和能力结构。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不应过度强调知识,而忽略了知识的应用,最重要的是用吸收与了解的专业知识,培养适合自己有效的运用知识能力即实践动手能力,将理论知识转化为自己实践的指导者;重视职业素质的培养,但不能忽略实力、能力是烹饪教学最终、最主要的培养方向。注重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技术能力及知识的综合应用能力是烹饪教学的根本所在。
四、以职业能力培养为重心,突出职业素质培养。
职业教育,突出的是职业,专业教育。职业需求应以所具备的能力为标准,综合其应具备的职业技能为主要能力标准,以此制定相应的教学模式、教育目标和方向。
1、以职业能力培养为重心,优化教学科目,强化理论性的实践教学。
突出专业性、适应性和综合性,选择最能反映专业本质特点、基本原理、基本方法、基本技能的内容作为核心课程。强调操作性,实用性,适当缩减操作性不强、文化基础深、理解难度大的教学课程,以能力培养为中心, 以实践性教学环节为线索,对职业岗位、技术型人才知识和技能结构优化设计,构建与理论教学体系相结合的实践教学体系。强调以“能力本位”组织教学,保证学生通过演示、多媒体、教学实验、实习等多种教学形式,达成专业基本能力、专业技能训练的各项目标要求。
2、强化职业素质训导,培养职业适应能力。
以职业素质培养为主线,把职业素质教育贯穿于理论教学、实践教学和日常生活中;突出职业技能训练,充分考虑职业教育与市场经营的相关性,将职业、专业能力与市场经营相结合,强化教学细节,抓严抓细抓到位。将职业礼仪、专业双语用语、口语对话、晨会、例会、班组制、监督制、岗位职责、操作规程等餐饮市场常见、常用的日常组织管理细化并分解应用于日常的实践和理论教学,强化学生的职业行为、职业习惯养成等,以生动的个案对学生加以有效的引导,培植其适应能力、动手操作及创新能力。
3、强调实践教学的阶段性,突出职业技能考核的特殊性。
以就业需求和职业发展为目的,优化职业资格多元化的实践考核目标教学体系。将职业资格证书的训练内容和考试要求列入教学计划和课程内容之中,并结合实践教学模块,将其分解为阶段考核、模块化考核等知识点,进行跟踪考核。
五、以职业技能而设计模块,综合设课,整体优化,形成以基本技能训练、专业技能训练和综合应用与创新能力训练为主线的实践技能培养体系。
1、强化烹饪专业基本功训练,提高专业基本技能。
设置烹饪基本功训练室,购置必需的基本训练器具,训导学生的刀工、勺工、糊浆处理、炝锅、焯水、勾芡、滑油、数量、尺寸、成本核算等专业单项技术,并进行阶段性考核,实行开放式管理,随时有实践指导教师值班,甚至可以交给学生自己管理,打破传统的学生按照教师事先布置好的内容和程序,按部就班进行训练的基本实践教学模式,学生
可以自由选择实训项目和设备进行基本训练,充分发挥其主动性和创造性。依据考核结果,实施分层次教学,强调基本功训练的时效性、达标化和基础性。
2、强化模块化专项技术训练,提高专业技能。
与专业理论知识紧密结合,着重培养学生掌握烹饪专业岗位群所常用的技术,包括原料的鉴别加工处理技术、烹调方法、食品雕刻、菜肴装饰、冷菜拼摆、面点制作、西餐工艺等专业操作技术,并按其内容划分相应的实习模块,分阶段,定指标,按一体化进行实践教学,并相应减少专业技术课课堂讲授的时间和内容。实践技术性课程直接在操作室或演示室进行,让学生学中习,习中学。加强专业操作技能、技艺和重要烹饪方法的反复性、强化型训练,改革传统烹饪教学中过分强调多授菜点,以数量为主的模式,建立教学示范菜点的规范化指标,保证实习操作菜点的代表性、经营性和发展性。
3、强化培养学生技术应用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提高综合实践技能。
应用所学基本技能及专业技能,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综合能力,包括原料成席、作品设计、创新制作、毕业设计、菜肴制作、筵席设计与制作、专业岗位工作能力、厨房各岗位操作技术运用、新技术应用、菜肴创新、开发与制作等综合应用实训等,并制定相应的规范化要求,实施相应模块化考核。强调在职业环境下,经营能力和应变能力的培养,培养学生综合运用相关知识和技术解决综合性实际问题的能力、技术应用能力和创新能力。
六、满足专业发展与模块化、工位式教学要求,加强教学设备、设施建设。
以热菜、冷菜、雕刻、西餐、面点、西点为实习室划分模式,体现模块化、工位式教学特色,突出综合性能,加强实习室建设,完善教学设施,使其现代化、体系化。建设相应的教师教学研究室、热菜教学室、冷菜教学室、雕刻教学室、西餐教学室、中式面点教学室、西点教学室、烹饪标本室、烹调模拟基本功训练室,充分体现烹饪的综合性、现代化、标志性及专业特色,各教学室理论、实习教学均具相应的功能,亦可做为小型多媒体演示室用,作为现代化标准烹饪专业教学室,能够实现教学做合一、责任制管理、小专业分流、工位式教学、定项性实习、兴趣性学习、交替式选修。各教学室配备相应的专项教师办公室,与班主任同室办公,实习教学改为班主任班级负责制,全面负责实习及教学管理的有关事宜。高标准建设一条龙式模拟饭店经营操作室,不同专项的学生可自由搭配,模拟酒店经营进行相关项目的训练,同时为筵席设计与制作提供优良的环境及操作条件,可极大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及合作意识,充分发挥学生的潜能及迎新管理能力,为学生的社会实习奠定良好的基础,提高学生的自我管理及厨房组织能力。
七、根据学生实际,结合多年教学经验,调整理论与实践教学顺序按排的合理性,强调实践教学的连续性,教学课时的阶段性。
强化实习教学,规范运作过程。调整实习教学的校内实习时间及顺序,增强实习的连续性,让学生在相应的理论指导下去完成有关的实践模块内容实习,进而进行较为深入的理论学习,再用所学的理论进一歩去体会实践,在总结中让学生逐渐提高,增加其对烹饪专业的系统理解,进而形成自己对有关烹饪实践内容认识的系统化,进而指导专业操作。
第一学期开始就可按排与实践有关的模块化的专业理论知识,而不以系统的专业教材为教学依据,以专业基本技能为主要培养目的,充分利用学生刚入职业教育的新鲜感,培养学生的专业学习兴趣。将刀工、勺工、糊浆处理、勾芡、滑油、专业素质等项目细化,纳入正常的课时教学。第二学期开始组织实习专用周,加强实习教学,提高学生的实习兴趣,保证实习效果,提高学生综合实践的能力。将实习时间由现在的间隔式改为集中式,并应结合学生的身体健康及心理疲劳等情况,注意调整实习时的休息与总结时间。
八、强调烹饪专业实践教学的有效性,规范教材、教法。
改革实践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及多方面适应能力。优化实践教学过程,突破“以教师、教室、教材为中心”的传统教学模式,完成由课程计划的执行者到课程建构者的转变,由教学的管理者变为学生发展的指导者、合作者,充分利用学生的好奇心理,采用案例教学法、点式教学法、行为引导教学法,激发学生探知、求知的迫切愿望。实践教学中注意设置学生创新思维的空间和内容,采用“每周一辩”法;实践考核增加内容的主观题,并创建多方式考核手段,采用“每月一考”法;实习教学中采用“每周一菜”法,菜肴设计主张多方案重复设计。充分利用好课堂45分钟时间,将属于学生的课余时间放给学生,即使是某些选修课程,亦应利用正常课时时间完成,让学生尽情利用职业教育的宽松优势,在自由坦荡中享受专业学习的乐趣,在兴趣中提高学习的有效性。
加大投资力度,加速专业教学的信息化发展,充分建设并使用完备的网络系统,促进办学的改革与教学时效。建立烹饪专业教学区域及多媒体专业教学平台,购置多媒体移动平台,多媒体设备覆盖烹饪专业全部教学场所,实现数码影像质量的VOD服务点播系统。不断丰富专业教育教学资源,完善网络题库,实行教师网上备课、网络教学,丰富“主题性网络资源”,促进研究性学习方式的开展。充分利用电化教学、课件教学、仿真教学,使有限的“原料”培养更多的优秀学生。利用较现代的教学工具,借助VCD等现代化设备进行教学,使口语表述直观化,提高学生对实践基础内容的掌握。不妨大胆地想象,可否将现有的教师先演示,尔后学生实习,调整为学生先看相关的VCD资料,结合老师讲解后学生实习,最后老师再演示,由学生自己对已有的实践过程的好与坏、对与错进行针对性分析,并加以认真总结。
九、增强专业的社会化及市场观念,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教学改革的主体是教师,具体实施者亦是教师,教师的意识、能力、思想是决定教学改革成败及实践教学和技能培养质量的关键因素。中国加入WTO后,与世界的交流越来越频繁,西方饮食文化以及快餐文化正在溶入中国的饮食生活。酒店层出不穷,经营特色和风格各不相同,风味流派推陈出新,经营管理、菜肴品种日新月异,针对新的饮食消费理念,新的餐饮市场,作为教师应加强专业知识的再学习、再提高,对以往“传统”“正宗”的烹饪方式、方法加以重新认识,不仅要有较深的理论知识,还要有坚实过硬的实践操作技能,并时刻强调与社会的发展的相接性,保证实践教学品种的经营性、发展性和社会性。积极地创造和珍惜机会,自觉地承担相应的教科研课题,在新的职教形势和课程调配环境
下,在探索实践中提高自身的教科研能力。作为单位,应因人、因学科、因阶段培养青年教师,为提高教师的专业教学能力和为教师适应专业化发展提供条件。定期、定任务、定人员,就中、西餐教学与市场经营进行学习与交流,促进教师的专业知识、专业能力、专业情意、实践技能的发展与提高。积极发现并扶持教师的创新精神和创新实践能力,进而总结推广应用于专业实践教学。积极与其他学校、企业合作办学,实施学校与学校、学校与企业单位互派教师制度,从而促进教师对专业社会性、市场化有最深刻的理解。同时,外聘专业课高级教师或行业专家、高级专业技术人员、管理人员等做学校的专、兼职教师,走出去,请进来,传授新品种、新制法、新技巧等,开阔师生眼界,扩大知识面,加强与市场的结合,促进教师的社会化发展。
第二篇:浅谈国内外师范生教学技能培养
浅谈国内外师范生教学技能培养
摘 要 当前教学技能是每个师范生在应聘中需要面对的问题,教学技能的发展也是现今新课改的要求。各国在教学技能培养方面都投注了大量的关注。本文主要研究各国在教学技能研究过程,以及与我国教学技能培养做对比,以期达到对我国教学技能培养的模式做出新的探索。
关键词 师范生 教学技能 培养
教学技能是一个随着时代不断变化和发展的概念,教学技能是指教师运用已有的教学理论知识,通过练习而形成的稳固、复杂的教学行为系统。它既包括在教学理论基础上,按照一定方式进行反复练习或由于模仿而形成的初级教学技能,也包括在教学理论基础上因多次练习而形成的,达到自动化水平的高级教学技能,即教学技巧。教学技能是教师必备的教育教学技巧,它对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实现教学的创新,具有积极的作用。
教学技能对外表现为成功地、创造性地完成既定的教学任务,卓有成效地达到教学目的和获得有效的教学方法;对内表现为保证完成教学任务的知识、技巧、心理特征和个性特征的功能体系、是教师的个性、创造性与教学要求的内在统一。
教学技能是地理教学技能的上位概念。李家清先生认为,“地理教学技能有狭义和广义之分:狭义的地理教学技能只要指教师在地理课堂教学运用中运用的教学技能,是地理教师在地理课堂教学中,运用于地理教学相关的知识与经验,为促进学生学习、实现教学目标而采取的一系列行为方式。广义的地理教学技能包括教师课内的教学技能和课外教学技能(包括地理活动课教学、地理观察、地理调查、地理参观和地理课程资源开发等)。因此广义的地理教学技能是指地理教师为实现地理教学的‘三维目标’(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有效的将地理教学内容和学习地理的方法传授给学生,并以提高学生地理技能和思维能力为着眼点的教育者应具备的教学本领和技巧的总称’。”
一、国外教学技能培养
(一)美国。
1963年,美国教育学博士德瓦埃·特·爱伦首创微格教学,主要用于师范生和在职教师的教学技能训练。他认为微格教学:“是一个缩小了的、课控制的教学环境,它使准备成为或已经是教师的人有可能集中掌握某一特定的教学技能和教学内容”这种微型的课堂训练方式很快推向世界,许多国家纷纷引进使用,获得良好效果。但是有人说微格教学“过分强调‘基本技能’,过于简单,同教学的总体目标割裂了。”为了避免割裂总体目标,人们开始转向综合考量教学情境。
20世纪70年代,欧美国家兴起了一场“以能力为本位”的教师教育,在强调教师理论知识素养的同时,更注重培养教师的实际教学能力。1990年代中期以来伴随着日渐升温的教师专业化研究与实践,教师教学技能被置于一个更为广阔视野中进行研究。
20世纪90年代以来,美国高等师范院校从事师范教育的研究者开始研究以普通学校为基地的师范教育。“课堂组织、行为管理、个别化教学、教学模式等课题是在夏季去普通中学参观学习的,向有经验的教师学习如何编写教案、课程计划理论和实际设计。”
目前,美国的教师技能培训主要通过设立教师培训中心为教师提供广泛帮助,使新教师掌握教育技术。
(二)英国。
英国的微格教学起步较为晚一些,是在20世纪60年代末引入的。“英国的教育和科学署在‘教师职前培训改革’中,突出强调培训教师职业技能。”在英国的培养体系中,教师培训管理署主要负责按教育法对各种教师培训机构的资格进行把关;英国女王的首席学校督导官领导的教育标准办公室对学校工作进行独立的常规性督导,以检查地方教育部门以及高校中的教师培训课程及质量等,并且建议高等师范院校为每位师范生建立个人教学技能档案袋,用来跟踪并记载师范生在教学技能形成的各个阶段出现的各种状态。自2000年9月开始,英国所有师范生为了获得教师资格,必须通过教师资格检测,检测通过则可获得维持5年的教师资格,否则只能被聘为不合格教师。
(三)印度。
1978年印度的一份政策性文件《师范课程:一种框架》指出:教师专业发展必须置身于生活之中,通过能动的交互作用,不断地拓宽视野,从而培养出具有责任感和强烈社会意识的教师,该文件标志着印度教师专业发展目标的正式形成。1985年的《全国教师委员会报告》,1986年的《国家教育政策》对教师的使命和教师专业发展的内容都有明确的规定。1998年,印度全国教师教育委员会制定了新的教师专业发展框架。
澳大利亚:澳大利也成立了富有特色的民间的全国性大学质量监督局(auqa),该组织为了评价和考核大学培养教师工作的质量,设计了一系列的评价细则和目标,并对大学毕业生进行循环持续评价,起到对教师技能培养工作的督促作用。
新加坡:新加坡的教师隶属于公务员,想要进入教师队伍,必须接受为期一年的职前培训,他们的培训主要是依照新加坡教育部制定的“理想教育成果”和教育的“ask”模式来进行。培训的目的是通过指导和灌输,使教师和校长具备良好的教学技能和优质的态度。培养有三个特点:1.培训是国家行为,带有强制性,已经形成规模化和制度化;2.培训内容系统化;3.特别注意态度、技能与知识。
(四)日本。
20世纪60年代末70年代初,随着“教师专门职业论”在日本的出现,日本社会对教师职业就开始有了新的认识,许多人意识到应把教师职业当成一种专门性职业加以建设。从20世纪70年代以后,日本开展了一系列卓有成效的推进教师专业化的举措,而且,在长期的实践中,也逐渐摸索出了一条适合本国国情的教师专业化路子,形成了有别于他国的、富有日本特色的教师专业化模式。为确保教育教学的专业化,日本十分注重对教师实际教育教学能力的培养与提高。修改后的《许可法》,对获得教师资格所必须修满的教职专业最低学分作了很大调整,要求教师教育课程开设一般教师素养科目、学科教育专业科目、教育专业科目。修改后的教师培养课程与以往相比,不仅在门类上增加了,而且在学分要求上也大大提高,特别是对教育专业科目的学分要求提高了近1/3。此外,还较大幅度地提高了实习学分数,把小学教师的实习从4学分增至8学分,中学教师的实习从2学分增至6学分。日本不仅仅对教师专业素养要求严格,并且在实践教学这一部分也在逐步加大要求力度。
二、国内教学技能的发展和研究现状
国内对于教学技能的研究开始的比较迟,真正的开始应该是在20世纪80年代,国外研究人员来国内的讲学和培养机制的建立,很大程度上推动了我国教学技能的研究和发展。一线教师对自身教学经验的总结和研究,并且发表了一系列的论文和专著;各地师范院校对师范生教学技能的重视和培养,大大促进了师
范生教学技能的发展。
朱元春在上海师范大学的实践教学改革中提出见习、实习、研习三阶段的教育实习方法,三阶段的定位各不相同,见习定位是了解教师,实习定位为学做教师,研习定位于做好教师,通过这种改革,在整合效应上完善了师范生的课堂教学技能。
刘晓红、段作章提出两段式螺旋上升的教育实习方法,即将理论的简单应用模式按学生的认识顺序扩展为感性经验——理论认识——实践应用——理论提高的模式,并提出具体的操作方法。
四川师范学院郭三清提出,师范性技能包括教学技能和教育技能两个方面。师范性技能的形成和发展要经过认知定向、初步形成、协调完善、熟练自动等四个阶段,要重视和研究师范性技能的培养途径和主要方法,应从“三个不断”方面去实施,即不断提供多种渠道的活动场所,不断提供多刺激多变量的训练目标,不断探索科学的训练方法。
黄兆信在温州师范学院经过三年多的积极探索和实践中提出了教育见习、模拟实习、暑期和毕业实习三阶段的教育实习方法来培养师范生的课堂教学技能。
胡亚玲、荣司平提出从“从做中学”的教育思想出发,教育实习应贯穿高师教育全过程,并提出改“一次集中实习”为“多次集中实习”和高师院校与中小学联办高师教育的两种方案培养和提高师范生的课堂教学技能。
三、结论
综上所述,国外教学技能培养起步早、模式灵活多样,已经成为一项立法规定的制度,对教师的专业化和师范生的培养都有严格的监督和管理,形成了比较成熟的有本国特色的教学技能培养模式。其中,对教育实习和教学技能的培养相当重视,有些国家的实践教学时间很长,有的可以达到一年,为培养优秀的教师提供了良好的社会氛围和广阔的平台。和国外相比,我国对教学技能的研究起步较晚,研究多停留在理论阶段,实施起来的困难还比较大,对于师范生理论学习和实践探索的时间安排还有一定的矛盾。与我国的国情以及新课改的要求差距较大,全国高校应该积极探索一条适合师范生的培养体系,为我国的师范生培养提供更全面广阔的平台。
参考文献:
[1]李家清.新理念地理教学技能训练[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0,(3).[2]饶淑园.国外教师职业技能的研究和训练状况概述[j].外国教育研究,1998,(3):14-16.[3]肖锋.学会教学:课堂教学技能的理解与实践[m].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2002:3-4.
第三篇:什么是教学技能及其培养途径
什么是教学技能及其培养途径
(一)什么是教学技能
教学技能是指教师运用已有的教学理论知识,通过练习而形成的稳固、复杂的教学行为系统。它即包括在教学理论基础上,按照一定方式进行反 复练习或由于模仿而形成的初级教学技能,也包括在教学理论基础上因多 次练习而形成的,达到自动化水平的高级教学技能,即教学技巧。教学技 能是教师必备的教育教学技巧,它对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实现教学的创 新,具有积极的作用。教学技能对外表现为成功地、创造性地完成既定的教学任务,卓有成效 地达到教学目的和获得有效的教学方法;对内表现为保证完成教学任务的 知识、技巧、心理特征和个性特征的功能体系、是教师的个性、创造性与 教学要求的内在统一。从表面上看,教学技能是教师在教学活动中有效促进学生学习的活动 方式。从深层剖析,它是教师职业个性品格和专业修养外化的表征,是教 学能力的重要标志。每一位教师要想形成自己的教学风格,达到艺术化教 学的水平,就必须遵循教学技能发展的规律,在熟练掌握教学技能的基础 上,不断探索、不断创新。
(二)教学技能的特征
教学包括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是一种发杂而富有创造性的活动。教 学技能作为一项发杂的职业技能,不仅具有 一般职业技能的共同特征,还 有很强的专业特征。
1、教学技能的综合性 教学技能是教与学技能的综合体现,具有鲜明的综合性。从结构上看,教的技能是教师表达、判断、组织、管理等方面能力的综合;学的技能则 是阅读=分析、理记忆等多方面能力的综合。在教学实践中,教学技能的形 成依赖于两个方面:一是教师的教与学的学。教师善教能引导学生善学,使他们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学生善学则“师逸而功倍”,为教师省出更多的 时间去钻研教法,有利于更好的开展教学工作。二是教师自身的教与学。善教源于善学,不善学就不可能贮存丰富的知识信息,因而教就会成为无 源之水、无本之木,善教也无从谈起。因此,善学促进善教,善学又必然 要求善学。
2、教学技能的智能性与精神性 教学技能不同于一般的手工技能,通过简单地重复、模仿就可掌握。教学技能包含对教学信息的吸收、消化和反输出的发杂过程,需要教师充 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对他人的言传身教细加揣摩,依据教学实践灵活使用、改进、乃至创新。另外,教师掌握教学技能的目的是教书育人,这一目的 决定了教学技能的运用必然是灵活多样的。教学过程是师生情感交流的过 程,在教学中,不仅教师的爱憎、好恶能强烈地感染学生,
课堂上学生的 情绪好坏也同样会对教师产生明显的影响。教学技能的作用还在于以情动
情、以智激情和传情启智。实践证明,没有高涨的激情就不会迸发出智慧 的闪光。优秀的教师,正是充分运用了情绪的互动作用,才将无数学生引 向成功的彼岸。
3、教学技能的专业性 教学技能具有很强的专业指向性,比如数学、语文、物理、美术、舞 蹈、体育等,它们各自的教学技能一般是不能互换和替代的。教学的目的 是要建立学科知识与学生的练习,因而教师一定要精通所教科目的教学技 能。
4、教学技能的培养中的不可代替性和知识的不可或缺性 联系在技能的形成过程中具有不可替代性,这是技能与知识的重要区 别。教学技能不等同于教学理论知识和规则,它不是通过讲授的方式习得 的,而是通过多种条件、不同方式的练习逐步形成和熟练掌握的。练习时 技能训练中不可缺少的环节,知识在教学技能的形成过程中也同样是必不 可少的一个环节。忽视知识对技能形成的作用,不仅会导致技能训练的盲 目性和机械模仿,也难以从知识与技能的联系中揭示教学技能的实质。所 以,在教学技能的形成过程中,练习的不可替代性和知识的不可或缺性等 量齐观。
(三)教学技能的分类
美国微格教学专家盖奇在分析课堂教学中教师的教学行为方面,提出了教学 技能分类的方法。盖奇认为:“教学研究的全盘宏观方法已遭失败,因此教育家应采 用科学家分析微分子的方法来作为理解复杂现象的手段。” 原国家教委在 1994 年下发的《高等师范学校学生的教师职业技能训练大纲》 中,把教学技能分为五类:(1)教学设计技能;(2)使用教学媒体技能;(3)课堂教学技 能;(4)组织和指导课外活动技能;(5)教学研究技能。基本课堂教学技能包括九项 基本技能:①导入技能;②板书板画技能;③演示技能;④讲解技能;⑤提问技能;⑥ 反馈和强化技能;⑦组织教学技能;⑧变化技能;⑨结束技能。
(四)师范生教学技能的培养途径
1、注重实用性,调整教学内容
教学论课程涉及面广,内容庞杂,我们从旨在提高教学技能出发,调整教学 内容。(1)选择能体现现代教学理念的教材。现行教学论课程教材版本较多,其 中不少教材对理论叙述过多,学生感到对教学技能提高帮助不大。因此,首先应 该选择英文版、实用性强的高教出版社的教学论教材。(2)根据本门课程的培养 目标,用教学改革试验的新成果,用基于教学实践的新理论、新方法、新设计、新思路、新方法充实教学内容;整合现有教材内容,重点讲授实用性强、学生参 与性强、能发挥学生主观能动性的内容。
。采用用教材教,而不照教教材的方法。(3)选择典型的教学实录和教学示范录像作为教学的补充内容。
2、改进教学方法
(1)改革单向灌输的教学模式。教学的方式会影响学习的方式,学习的方式会
影响知识运用的方式。让学生通过参与、实践、合作的方式建构教学理论和教学 技能。(2)采用任务型教学途径,把教学内容设计成任务的形式,通过完成任务 来掌握知识,获得技能,如把备课、讲课、评课、说课的技能掌握设计成具体的 任务,让学生带着明确的目的,在一定情景下,经过实际操作过程,达到掌握这 些技能的结果。教学多以小组或对子活动的形式进行。(3)加强互动,相互交流。人的认知结构与经验背景的不同会导致个体对外部世界理解的差异; 个体对事物 的认识受限于自己的知识经验。(4)在学生掌握必要的教学理论知识的基础上,组织学生分析教学案例(包括文字案例和视频案例)让学生带着问题进行讨论,在生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认识教学行为和英语教学的特征,明确在教学中怎样体 现新课程理念,怎样把教学理论转化为教学行为,如何创造教学情景,思考如 何应对教学中出现的问题。(5)回顾中学优秀英语教师的教学特点,回想他们是 如何组织英语课堂、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哪些行为能使学生的学习和成长受益。另外,回想效果不良的教学情景和原因,让学生通过切身体验建构对现代英语教 学的认识。(6)走出去,请进来。请优秀中学英语教师进行示范讲课,然后列 专题讨论,如让学生思考如果让自己上节课,会怎样处理教材,怎样设计教学活 动和教学过程。(7)调整完善师范生习惯性思维。实践证明,虽然师范生在课堂 上获得了教学知识,但在实际教学中学生往往还是按照自己已有的直觉或仅限于 模仿原来认可的教师的教学方法和模式施教,仍然很难将学到的新知识付诸于教 学实践。(8)运用多媒体的教学方式。教学中利用多媒体技术具有兼容性强的 特点,通过声音、图像、文字、动画等一体化界面加大对学生感官的刺激,使得 教学变得更加形象化、立体化、生动化,有效地促进学生对多媒体教学技能的掌 握。
3、加强实践,强化技能
教师职业技能是教师在不同教学情景中能够顺利自如完成复杂任务的心智 和能力。教师教学技能的形成只能通过教学实践和反思。教学实践证明,教学 理论不结合教学实践,师范生获得的只能是一些空泛的难以应用到教学实践中的 僵化知识。我们大实践教学,让学生在教学实践中学会应用教学理论指导教学 行为。在观看示范教学
、分析优秀教案的基础上,让学生从新编英语教材中选 课、备课、写教案。讲课先以小组形式进行,然后在班上试讲,进行评议,训练 讲课技能。要求学生在掌握说课稿撰写方法的基础上写说课稿,进行说课练习。通过不同形式的实践训练,使学生把教学理论知识转化为教学能力。
4、改革评价方式,促进技能培养
首先以培养学生灵活运用知识解决教学问题为着眼点改革考试方式。考试 既要有知识性和技能性的内容,还要有运用知识分析、解决教学问题的能力方面 的内容。考查学生创造性思维的试题在试卷中也占有一定的比例。注重学生学习的过程评价。过程评价和期末考试相结合,考试的方式尽量多样化、综合化。
5、反思性教育实习
美国学者波斯纳研究总结出一个教师成长的公式:经验+反思=成长。我 国学者也认识到,使教师成为一个优秀教师的不是她的知识和方法,而是教师 对自己、对学生、对他们的目的、意图和教学任务的反思能力。在教育实习期间,我们倡导反思性教育实习。实习前让学生观察他人的教学行为,组织学生看录
像,其中包括获奖的优质课,指导学生按一定的观察角度进行教学评议,训练 学生对教学行为进行观察和分析的方法。实习中要求学生写教学实习总结,开 展小组讨论,内容涉及备课、讲课、评课等各种教学活动。实习后要求学生回 顾实习,反思实习中成功和不成功的事例,将教学实践经验与所学的理论知识 相联系,建构对教学理论的认识,把教育实习变为学生应用所学知识提高自己教 学技能的有效途径。
第四篇:关于深化党员与技术骨干双向培养实践研究
关于深化党员与技术骨干双向培养实践研究
新疆分公司 赵青峰 杨建平
【摘 要】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要坚持党管人才原则,聚天下英才而用之,加快建设人才强国。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国有企业党的建设会议上指出:“全面从严治党要在国有企业落实落地,必须从基本组织、基本队伍、基本制度严起。要把党员日常教育管理的基础性工作抓紧抓好。”本文以工程技术服务企业“党员与技术骨干双向培养实践”为研究方向,从双向培养现状及存在的问题以及人才的培养提升、筛选储备、岗位历练、发展等多角度入手,积极构建“技术骨干—党员”、“党员—技术骨干”的双向培养工作机制,不断厚植党管人才优势,让人才得得到了更加充分的培养和提升空间。
【关键词】党管人才 基本队伍 双向培养 工作机制
人才是第一生产力,是推动社会进步的重要力量。习近平总书记始终视人才为第一资源。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人才工作会议讲话中指出,在百年奋斗历程中,我们党始终重视培养人才、团结人才、引领人才、成就人才,团结和支持各方面人才为党和人民事业建功立业。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作出人才是实现民族振兴、赢得国际竞争主动的战略资源的重大判断,作出全方位培养、引进、使用人才的重大部署,推动新时代人才工作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全国国有企业党建工作会议以来,企业党建的地位和作用提升到了新的高端,面临的形势和任务、承担的责任使命发生了深刻变化。千秋基业,人才为本。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干部工作也好、人才工作也好,本质上是用人问题。”坚持党的领导、加强党的建设是国有企业的“根”和“魂”。习近平总书记在明确提出加强国有企业党的建设总要求的同时,也深刻阐明了国有企业的企业性与社会主义属性之间、政治性与经济性之间的内在联系,从六个层面,通过“有机结合”、“统一”、“对接”、“融入”、“纳入”、“内嵌”、“无缝衔接”“有效覆盖”、“跟进到哪里”、“到位”、“同步”等和“融合”内涵接近或等同的关联词及概念,对两大工作的深度融合提出了系统的阐述和具体的要求。
集体公司基层党建工作推进会指出:要强化政治引领,把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批示精神、落实党中央重大决策部署一贯到底,筑牢企业坚强战斗堡垒;强化管理提升,在严格执行制度、全面落实岗位责任制、打牢安全环保基础、维护和谐稳定上下功夫,构筑高质量发展的稳固基石;强化队伍素质,建设高素质专业化干部队伍、一流人才队伍、素质优良员工队伍、过硬党员队伍,打造堪当时代重任的石油铁军。
坚持党员教育与员工基本功训练有机结合。注重把生产技术骨干培养成党员、把党员培养成生产技术骨干、把党员骨干输送充实到重要岗位。将岗位练兵、导师带徒、业务竞赛、应急演练等融入党员教育培训,激励党员争当技术骨干;在员工技能培训中融入党的基本知识、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等学习内容,做好一线生产技术骨干、青年员工联系培养,不断激发员工向党组织靠拢的思想自觉、行动自觉。
把优秀党员培养成生产技术骨干,把生产技术骨干培养成优秀党员,进而通过党员带动员工共同进步。这一实践证明,只有把党建工作与生产经营有机结合、深度融合,把党的政治优势转化成国有企业的发展优势,把党组织的战斗力、凝聚力和创造力转化为企业的现实生产力和潜在增长点,把党建工作的成效转化为企业发展的成效,才能真正实现国有企业党组织自身存在的价值。
一、课题的提出
本课题的提出主要源于对新疆分公司2021年党员、生产技术骨干现状情况的调研与分析。
调研总体情况:当前,新疆分公司现有员工1347人,合同化、市场化员工926人,其中一般管理人员、专业技术人员506人,工程师以上职称人员365人,技能操作人员420人,技师以上人员60人;党员总数364人,在岗党员310人(占合同化、市场化员工总人数比例的33.24%,平均年龄44.8岁,45岁以下党员158人,35岁以下党员47人),中层领导人员党员人数7人,基层领导人员党员人数64人,一般管理人员党员人数48人(平均年龄47.29岁,45岁以下党员18人,35岁以下党员7人),技能操作人员党员人数56人(平均年龄46.82岁,45岁以下党员20人,35岁以下党员6人),专业技术人员党员135人,占党员总数37.09%(平均年龄43.95岁,45岁以下党员67人,35岁以下党员26人);第三方员工421人,专业技术人员36人,党员人数是1人。调研结果主要反映出两个方面的问题。
1.近年来,分公司党的基层组织建设普遍加强,党员队伍素质整体有所提高,各项工作取得成效明显。但同时也应看到,当前,党员队伍建设中还存在一些与新形势和新任务不相适应的问题,主要是党员队伍结构不尽合理;年龄老化问题日益突出;党员的人数占职工总数的比例低,专业技术人员党员人数占比低;党员的教育培训手段单一,内容偏窄,重思想品德、理想信念教育而轻能力素质、专业技术方面知识的培训;发展党员工作重点不够突出,在确定培养对象时普遍存在重思想政治表现而轻生产技术本领的现象;党员队伍的整体素质也存在与国有企业改革发展需要不相适应的问题等。班班有党员还未全部覆盖到。
2.存在党员自身业务不够熟悉,经验不够丰富,党员干部表率作用有待加强,而且有些业务标兵没能成为党员,以及某些党员先锋模范带头作用亟待加强。只有让党员干部要成为管理表率,一般党员要成为工作表率、业务标兵,充分发挥党建工作作用,通过表率、引领、示范效应,实现人力资源增值。把党的政治优势转化成企业的发展优势,把党组织的战斗力、凝聚力和创造力转化为企业的现实生产力和潜在增长点,把党建工作的成效转化为企业发展的成效。对于企业的广大党员而言,如何体现先进性,最直接的表现在党员自身对技术的广泛掌握、技能的娴熟应用上。职工群众看到一名党员的先进性,也往往通过党员业务是否过硬、业绩是否一流、作用是否突出来实现。党的基层组织建设普遍加强,党员整体素质有所提高,党员联系和服务群众的工作不断改善,各项工作得到明显促进。但同时也应当清醒地认识到,党员的教育培训、管理和发展工作是一项长期的任务,需要长期坚持不懈付出艰巨的努力。
调查显示出:当前,分公司进入改革发展的关键时期,如何把党建工作与生产经营中心任务有效结合,使党员队伍真正成为推动公司生产经营和改革发展稳定目标的最优秀的人力资源,认真开展党员和生产经营骨干的双培养工作,“把党员培养成生产技术骨干,把生产技术骨干培养成党员”,对分公司党员和生产技术骨干这两个先进群体实施双向培养,有利于保证分公司生产经营任务顺利高效的完成;有利于改善分公司党员队伍的结构和分布;有利于探索党员教育发展、人力资源开发利用的新路子,全面提分升分公司党员素质,从而带动员工队伍的整体素质的提高。
二、构建党员和技术骨干“双培养”机制内涵与主要做法
《中国共产党党员教育管理工作条例》要求,坚持党要管党、全面从严治党,将严的要求落实到党员教育管理工作全过程和各方面,党员领导干部带头接受教育管理;注重知识技能教育,根据党员岗位职责要求和工作需要,组织引导党员学习掌握业务知识、科技知识、实用技术等,帮助党员提高综合素质和履职能力,增强服务本领。《中国共产党国有企业基层组织工作条例(试行)》要求,坚持把政治标准放在首位,重视在生产经营一线、青年职工和高知识群体中发展党员,力争每个班组都有党员。注重把生产经营骨干培养成党员,把党员培养成生产经营骨干。对技术能手、青年专家等优秀人才,党组织应当加强联系、重点培养。
建立“双培养”机制,就是坚持党员教育与员工基本功训练有机结合,就是将从事测井、射孔技术专业的技术、技能队伍中的党员培养成技术骨干,把党员骨干输送充实到重要岗位。将岗位练兵、导师带徒、业务竞赛、应急演练等融入党员教育培训,激励党员争当业务骨干,建立高素质党员队伍,改善党员队伍结构;在员工技术、技能培训中融入党的基本知识、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等学习内容,做好一线生产经营骨干、高知群体、青年员工联系培养,不断激发员工向党组织靠拢的思想自觉、行动自觉。在技术、技能操作队伍中按照“控制总量、优化结构、提高质量、发挥作用”的原则,“选苗子”,从源头上把好党员的“入口关”,把政治坚定、道德高尚、技术扎实、业绩突出的技术骨干列为入党积极分子、确定为党员的培养对象,吸收到党组织中来,增强党组织的活力,逐步建立健全党员教育和发展的长效机制。
(一)建立“双培养”制度体系
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指导,认真贯彻《中国共产党国有企业基层组织工作条例(试行)》、《中国共产党党员教育管理工作条例》和《中共中国石油集团测井有限公司委员会关于推进基层党建“三基本”建设与“三基”工作有机融合实施方案》,按照分公司党委党建工作总体部署,紧紧围绕分公司生产经营中心任务和改革发展稳定大局,全面开展和实施党员队伍建设“双培养”工程,即:把党员培养成生产经营骨干,把生产经营骨干培养成党员。通过“双培养”,不断提升党员队伍的整体素质,使党员队伍成为分公司最优质的人力资源;改善和优化党员队伍的结构及分布,增强党员队伍的生机与活力。形成围绕生产经营抓党建的正确导向,积极探索符合分公司特点的党员队伍建设的新途径,逐步建立健全党员教育和发展的长效机制。
1.分公司党委切实加强对“双培养”工程的领导,党委牵头组织实施,行政积极支持配合,把“双培养”工程作为一项战略性、基础性工作列入重要议事日程,统筹兼顾,整体部署。分公司党委组织部门牵头、实训与信息中心和基层党支部共同负责,切实抓好这项工作的落实,制定“双培养”工程实施方案、提出具体要求和目标。为确保“双向培养”模式的扎实推进,作为“双培养”工程实施的主体,基层党支部建立由支部书记和项目部领导组成的领导小组,并邀请主管部门、职工代表参与活动的开展和监督,形成从党支部领导到作业队职工全方位推进的组织体系。
2.分公司党委组织部门牵头,各基层党支部对支部党员队伍、生产经营骨干的思想状况、年龄、知识结构、作用发挥等方面的基本情况进行详细的调查,摸清底数,建立两库两帐,即建立党员信息库,生产技术骨干信息库,建立党员中生产经营骨干增减台帐,生产经营骨干中党员增减台帐,对“双培养”对象实行动态管理。在此基础上,要按照“双培养”工程实施方案的总体部署,特别要对照定性目标和数量目标中所提出的具体要求,全面分析本分公司员工队伍现状、党员队伍现状,找出薄弱环节,突出工作重点,研究制定符合分公司实际的“双培养”工程实施方案,对党员和技术骨干,根据各自的不同情况制订了《“双向培养”双方培养计划和内容》,这样就使党员和骨干在开展活动时,能做到重点明确,方式得当,有的放矢。确保这项工作有步骤、有计划地向前推进,逐年实现规划目标确定的任务。
3.制订“双向培养”的考核考评方法,由分公司党委组织部门组织党员和技术骨干按照培养双方签订的协议、培养计划和内容,按规定的期限进行检查和考核,对圆满完成任务的党员、技术骨干双方进行一定的奖励,并根据骨干的思想素质、理论素质提高情况,考虑对其进一步进行培养。
(二)把党员培养成技术骨干、技术尖子
把党员培养成生产技术骨干,要着力提高党员的知识层次、专业技术水平、适应岗位要求的专业技术、技能以及带领群众改革创新的能力,同时不断提高其思想政治素质和理论水平,充分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结合目前分公司的实际情况,应把握好以下环节:
1.扎实做好党员的教育管理,从思想上从严,树立“党员表率”,基层党支部严格“三会一课”制度,把加强党员的党性锻炼作为“双培养”的重要内容,强化理想信念和党的纪律教育,引导党员树立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根据干部党员、一般党员划分层次、各有侧重,广泛开展政治理论、业务范围内专业技术知识、法律知识、管理知识的培训。要把党员学习教育情况纳入党组织对党员考评的指标体系,作为党员评先创优的重要依据。
2.新疆分公司制定三年培训工作方案,搭建分公司培训体系,以分公司发展和员工培训需求为出发点,内部资源和外部资源相结合,通过与中国石油大学克拉玛依分校区联合办班的形式,通过多维度的培训,逐步提升分公司员工在采集、解释方面的专业技术水平;2021年形成分公司特殊的培训管理模式,构建标准化培训体系平台;2022年建成分公司实训基地,打造工厂化培训模式;2023年员工能力和意识得到大幅度提升,全面提升员工专业素质和生产安全管理水平。
3.培养党员骨干,重“育才子”。按照因人施教、分类培养的原则,通过筑平台,抓过程,将党员培养成技术中坚力量,把党员培养成生产技术管理骨干,力争实现“四个一”目标,即:每个党员能掌握一种以上生产操作技能;完成一项以上革新项目;结对帮扶一名以上职工群众,联系带动一批生产业务骨干。分公司在编制培训计划时,要根据一个时期分公司改革发展对党员素质和能力提出的要求,进行全面、科学的预测分析,根据分公司发展形势和生产经营任务的要求,按照“缺什么、补什么、用什么、学什么”的原则,同步制定党员教育培训规划,党员发展职业规划,逐步地推动党员岗位业务和操作技能培训,2021年,分公司制定了各类培训计划69项,其中涉及工程技术、法律法规、党务知识方面的共44项,较好的满足了党员学技术、学管理,提素质的需求。
案例1:测井第二项目部党支部铸造党员先锋,学以致用,要求党员走在前。近年来,项目部党支部开展“政治觉悟高、思想品德好、岗位技能精、工作业绩优”活动,把党员培养成技术骨干,党员队长崔新、宋强都是这样涌现出来的,在工作中他们都能自觉加压,刻苦学习与钻研,在学习与实践中快速成长,正是这种主动精神和主体意识,宋强现在已经成为项目部全面掌握LOGIQ测井系列常规、特殊项目测井作业能力的第一人,并已经朝着项目部第一支具备全满贯(包括MaxisLOGIQThrubit)测井作业能力作业队迈进,个人2021年也获评公司首席技师的称号,成为项目部技术中坚力量,年轻人中的领头人。
4.建立健全党员典型引路机制。党员管理骨干、技术骨干区别于群众管理骨干、技术骨干、技术尖子一个显著的特征,就是能够引导、激励、带动和影响职工群众。分公司实施党员“一岗双责”,坚持开展“党员先锋岗”、“党员责任区”、“党员身边无事故”、“党员安全巡检”等行之有效的党性实践系列活动,充分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既为党员提高在职工群众的带动力号召力创造了有利的条件,又为党员增强技能、展现先进性提供了广阔的舞台。
5.进一步深化党员“亮身份”管理;让全体员工及时掌握党支部动态和党员情况;使党员“亮身份”活动更具体、更实际。利用党员相互监督的平台,进一步强化党员的角色意识和形象意识,在党员的管理上把党员日常考核与岗位绩效考核结合起来,在评优表彰工作中,重点参考党员责任形象考核和岗位绩效考核结果,选择优秀率高的党员作为推荐对象,使争先创优更具说服力。通过细化党员队伍管理,使基层党支部更有创造力,更有凝聚力,更有战斗力。使党员安全生产、质量管理等方面成为了骨干。用身边事教育身边人,深入挖掘、选树和宣传优秀共产党员先进典型,通过新媒体、宣传栏、网站等形式加大宣传力度,充分发挥先进典型的示范引领作用。使“双培养”对象学有榜样,赶有目标,推进“双培养”工程向纵深发展。
(三)全面开展“双培养”工程,把管理骨干、技术骨干培养成党员
开展“双培养”工程,是基层党组织的一项重要的工作职责,是“围绕发展抓党建、抓好党建促发展”的实现形式。
1.加强积极分子队伍建设,既要把思想政治素质好的吸纳为积极分子,又要注意在管理骨干、技术骨干中发展积极分子,注意在专业技术人员、青年职工中发展积极分子。要积极主动地开展教育引导工作,采取多种行之有效的方式,不断提高积极分子的思想政治素质和业务水平。要坚持对积极分子队伍与党员队伍的同步管理,同步开展教育和培养,在抓好业务能力提高的同时,重点进行党章、党的基本知识、党史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教育,着力提高其思想政治素质,使其逐步达到入党条件。
2.把住党员“入口关”,严格遵循“坚持标准、保证质量、改善结构、慎重发展”的方针,要进一步统一对党员标准的认识。衡量企业党员政治上是否合格,既要看思想政治素质,又要看业务技能素质。前者是前提,后者是关键。要严格按照新党章的规定,坚持标准不走样。要严格工作程序。按照党员标准成熟一个,发展一个,确保新党员的质量。防止和避免突击发展、长期不发展、发展数量大起大落等不正常现象,防止和纠正“分指标、卡比例”等错误做法。
3.精选人员,优选党性观念强、思想素质高的党员与各方面综合素质高、在生产关键岗位上的技术骨干结成培养对子。在确定培养对象后,积极创造各种条件,组织各种活动来推动双方培养目标的实现及协作能力的增强。
(1)实行联系人机制,对骨干及时掌握动态,分析他们向党组织汇报思想、递交入党申请的情况,通过定期谈话,引导他们坚定信心,自觉用党员标准要求自己。尤其对青年骨干,在明确工作岗位的同时,进一步落实培养计划,制定培养目标,对每位青年骨干专门指派一名党员作为其培养联系人,要求联系人要对青年骨干在学习、工作和生活方面进行指导和关心,加强对青年骨干的培养,青年骨干也要多向联系人汇报工作和思想情况,加快青年骨干的健康成长。
(2)坚持“推优”和集中培训制度。充分发挥共青团组织的桥梁和纽带作用,坚持基层党建带团建、共青团组织推荐优秀团员为入党积极分子制度;对入党积极分子实行集中培训,在其入党前要取得党校培训合格证书。
(3)强化“压担子”培养。积极实行岗位交流与岗位轮岗等,组织实施主题实践活动,促使生产经营骨干在实践锻炼中成长和成熟。
4.严格发展程序
(1)严格考察现实表现。生产经营骨干中的优秀分子被确定为发展对象的初步人选后,基层党组织要对其进行严格考察。
(2)是严格审查,强化监督,认真执行发展党员公示制。对党支部上报的拟发展对象,分公司党委要进行严格的审查把关,重点审查培养时间、现实表现和有关材料及手续,审查合格的确定为发展对象。发展对象在被吸收为预备党员之前要进行公示,广泛听取意见,接受广大党员和群众的监督。
(3)是强化责任,坚持实行发展党员责任追究制。对入党积极分子的培养、考察和审批等重点环节,要明确责任,落实到人。实行发展党员票决制和责任追究制。
案列:测井第七项目部党支部全面摸排青年骨干,对生产经营中的优秀分子进行谈心谈话,了解思想动态,开展政治教育和培养,引导他们坚定理想信念,积极向党组织靠拢,今年,项目部已培养4名年轻生产骨干为入党积极分子,这4名入党积极分子,在生产中积极发挥带头作用,全部成为作业队长,使基层党支部更有创造力,更有凝聚力,更有战斗力。
总之,“双向培养”机制确实是基层党建和生产经营紧密结合的一个有效载体,把“双向培养”作为一个党员、技术骨干再教育、再培养的机制长期开展下去,有利于提高党员队伍的技术素质和技术能力,有利于党员在生产中发挥先锋模范作用,有利于提高技术骨干的理论水平和思想觉悟,不断改善党员队伍的结构和分布,始终保持生机与活力,整体提升党员队伍的知识层次、业务能力和工作水平。坚持长抓不懈,不断创新,努力实现“双培养”工程的科学化、规范化和制度化,以“双培养”强化分公司党建基础,促进分公司高质量发展。
第五篇:教学技能理论与实践
《教学技能理论与实践》
17世纪末教师教育机构开始萌芽。(判断)20世纪90年代以来,教师选择恰当的行为方式和创造性解决问题的能力技巧。(判断)第一章教学技能概述
1教学技能是教师在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上,通过实践练习和反思体悟而形成的一系列教学行为方式和心智活动方式。(判断)有三层含义:①教学技能是一系列教学行为方式和心智活动方式的整体体现②教学技能的形成是内外兼修的结果③教学技能是在教师已有知识经验的基础上形成和发展起来的 教学技巧、教学技艺、教学艺术是教学技能不同发展阶段的三种形态。教学艺术是教学技能发展的最高形态。
教学技能既表现为教师个体的经验,又是教师群体经验的结晶,它根植于个体经验,又不是个体经验的简单描述。
教学技能的特点:示范性、复杂性、发展性、操作性、整体性。(多选)
美国的德瓦特。艾伦提出了微格教学法。
教学技能分为:备课技能、教学设计技能、课堂教学技能、教学方法技能、教学语言表达技能、教学媒体选用技能、学法指导技能、检查学习效果技能、说课与听评课技能、教学评价技能、教学研究技能和教学反思技能
教学训练的基本原则:目的性原则、分解原则、示范原则、反馈原则、训练与自我完善相结合原则(多选)分解原则是指把复杂的教学技能分解成若干简单的构成成分或基本动作。
教学技能训练的常用方法:观察法、书面作业法、对镜练习法、录音训练法、角色扮演法
微格教学法是一个有控制的实习系统,它使师范生有可能集中解决某一特定的教学行为,或在有控制的条件下进行学习。
微格教学的特点:
1、强调理论与实践的紧密结合;
2、技能训练针对性强;
3、信息反馈及时有效。微格教学的操作过程:
1、理论学习和研究;
2、确定要训练的教学技能;
3、提供示范;
4、组织讨论;
5、编写教案;
6、微格教学实践和记录。
7、反馈评价;
8、修改教案,再循环。
微格教学不能代替教育教学实习和实际的现场操作练习,而只能培养和训练教学技能的方法之一。(判断)
第二章 备课技能
备课是教学的起点和前提,是决定课堂教学质量的高低的关键一环。(判断)
1备课是指教师在充分地学习课程标准、钻研教材和了解学生的基础上,弄清为什么教、教什么、怎么教以及学生怎么学,创造性地设计出目的明确、方法适当的教学方案的过程。
备课的类型:
1、个人备课和集体备课;
2、学期备课、单元备课和课时备课;
3、课前备课和课后备课。(多选)
根据备课把握的内容,可以把备课分为学期备课、单元备课和课时备课。
根据备课的时间先后,可以将备课分为课前备课和课后备课。
5钻研教材的基本要求:(简答)
①通览教材,全面理解②精读教材,深层领会③精细加工,再创教材使其适应本地区的实际情况和学生的特点。
难点是学生难以理解和掌握的内容或者学生容易出现错误或混淆的内容。
按照教学时间,可以把教学进度计划分为学期(学年)教学进度计划、单元教学进度计划和课时教学进度计划(即教案)。(判断)
教学目标是学校教学的出发点和归宿,是教学的灵魂,支配着教学的全过程,并规定教与学的方向。(判断)
教育目标的具体化是课程标准,而课程标准的具体化就是教学目标。
“三维”教学目标中,知识和技能是基础性目标,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是终极目标,过程与方法是关键性目标。
可以说知识与技能是物质载体,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是动力,过程与方法是策略。(判断)
教学目标的表达必须是外显的而不是内隐的。(判断)教学目标是课程目标的进一步具体化,是指导、实施、评价教学的基本依据。(判断)
学期(学年)教学进度计划一般有标题、说明部分和教学进度三部分构成(判断)
制定学期(学年)进度计划的要求:(简答)
1、要通读教材;
2、内容项目要齐全;
3、分析要准确深入;
4、教学目标要明确,进度要合理科学;
5、措施要得力。
教案的基本内容: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课时安排;教法学法;教学过程;板书设计;教学后记或教学反思。
教学进程主要包括导入、讲解、小结等
电子教案是指采用电子设备和软件工具设计、制作、使用与储存的一种多媒体教案。(单选)
电子教案特点有:①形象生动②数字化③便于交互操作④便于改作课件⑤便于携带与传输⑥便于提取与管理(多选)
课件是电子教案中的一个独立的部分。(判断)课件与电子教案的区别在于:电子教案主要为教师使用;课件不仅教师可以使用,学生也可以使用。11编写教案的基本要求:(09年考过简答)①要高度重视,端正态度②要切合实际,坚持“五性”(科学性、主体性、教育性、经济性和实用性)③要优选教法,精设课型④要重视“正本”,关注“附件”⑤要认真备课,纠正“背课”⑥要内容全面,并及时调整。教案的编写要注重五性:科学性、主体性、教育性、经济型和实用性。第三章 课堂教学技能
课堂教学技能是整个教学技能的核心。
根据课堂教学技能的功能和作用的不同,把课堂教学技能分为课堂导入技能、课堂讲授技能、课堂提问技能、课堂倾听技能、课堂对话技能、课堂板书技能、教学回馈和强化技能、结课技能、布置和批改作业技能。
好的开端扥与成功的一半,导入
课堂导入的作用:
1、集中注意;
2、引发兴趣;
3、进入课题。(多选)
直接导入是最简单和最常用的一种导入方法。(单选)问题导入是指教师通过提出富有启发性的问题,引起学生回忆、联想、思考,从而激发学生产生学习和探究欲望,进而导入新的教学内容的一种导入方法。4课堂导入的基本要求:①要有针对性②要有启发性③要有趣味性④要恰当把握导入的“度”⑤ 要有艺术性(简答)
讲授是课堂教学最主要在、最常用的方式。5课堂讲授的类型分为讲述、讲解、讲读和讲演四种基本类型。(判断)
6课堂讲授的基本要求(简答)
①语言要规范、简明、生动②要时刻关注学生的反馈信息③要与板书、体态语相配合 ④紧密联系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课堂提问是教师在课堂教学中,通过创设问题情境,设置疑问引导和促进学生学习的教学行为方式。(单选)
根据布鲁姆的分类,课堂提问分为:回忆提问、理解提问、应用提问、分析提问、综合提问和评价提问。(多选)
根据提问的信息交流形式不同把提问分为:特指性提问、泛指性提问、重复式提问、反诘式提问和自答式提问。(多选)
理解提问是检查学生对事物本质和内部联系的把握程度的提问。(单选)
综合提问是要求学生发现只是之间的内在联系,并在此基础上把教材中的概念、规则等重新组合的提问。8课堂提问的基本要求:(简答)
①根据教学目标,合理地设计问题②要面向全体学生提问③要目的明确④提问的语言要准确,⑤提问的态度要温和自然⑥要及时进行评价和总结
9课堂倾听是指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把感官、感情和智力综合起来,用心去理解和感受学生的各类语言涵义的智力和情感过程。
教育过程是教育者与受教育者相互倾听与应答的过程。(判断)
10课堂倾听的内容:(09年考过)①学生的回答与讨论②学生的提问和质疑③学生的需要和情感④学生的思想和心声
11课堂倾听的类型:介入型倾听、非介入型倾听(多选)
13课堂对话是指在课堂教学中,通过教师、学生、文本材料之间的相互交流和沟通,有效地实现教学目标的行为方式。
课堂对话不同于漫无目的的闲谈,是教师和学生以教材内容为“话题”或“谈资”共同生成“文本”和创造“意义”的过程。(判断)课堂对话有一定的目的性。
14课堂对话的特点:民主性、生成性、多边性、开放性、倾听性等。(多选)
在教学中,“最重要的不是述说而是倾听-无条件的、全身心的、共情的倾听”(判断)
15课堂对话的作用:(了解)①课堂对话使教学关系发生了深刻的变革②课堂对话使学生得道多方面的发展③课堂对话使教师的教学能力得到了提高 16课堂对话的类型:人与客体的对话、人与人的对话、人与自身的对话。(多选)
人与自身的对话是一种高级形态的对话,相当于自省,是指个体对自身内在经验和外部世界的回味、认识和探究。(单选)
从本质上看,自我对话就是对自我的反省理解,对自己过去所积淀的经验、历史、思想等方面的所进行的探究。(判断)
课堂对话基本要求:①营造对话的气氛②选择适当的对话话题③真情地倾听学生言说④要及时指导和修正对话(简答)
没有了对话,就没有交流;没有了交流,也就没有真正的教育。(判断)
18课堂板书是指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为了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知识,配合讲授,把设计好的教学要点书写在黑板上的教学行为。
好的板书,线索明确、逻辑严密、层次清楚、简洁明了。
19课堂板书的特点:①直观形象性②高度概括性③艺术性(多选)课堂板书的基本要求:①要精选内容,突出重点②要条理清晰,层次分明③要形式灵活,布局合理④要文字精当⑤要书写规范⑥时机要恰当(简答)具有启发性的的知识,应超前板书,写在推导过程之前;盐酸、推理板书采用并进式;结论性板书,应滞后(判断)
教学过程也是一个系统的信息往返过程,是师生之间相互沟通,相互作用的过程。
教学反馈在课堂教学中的作用表现激励、调控、媒介和预测四个方面。教学反馈的基本要求:①反馈要以促进学生的学习为目的②要多途径获得学生的反馈信息③反馈必须及时④反馈必须准确⑤指导学生学会自我反馈 26 教学强化的类型:教学强化分为语言强化、标志强化、动作强化、活动强化四种类型。
根据强化的性质和方向可以分为:正强化和负强化。27 教学强化的基本要求:(简答)
①强化目标要明确②强化态度要诚恳③强化实际要恰当④强化方式要灵活⑤强化要与反馈有机结合 悬念结课是指教师通过设置疑问、留下悬念以启发学生思考的一种方法。(单选)⑤拓展延伸结课是指教师通过把教学内容作进一步延伸和拓展进行结课的一种方法。
结课的基本要求(了解):①结课要有针对性②结课要有全面性和深刻性③结课要简洁明快④结课要有趣味性。
按照作业的难易程度,可以把作业分为基础性作业和发展性作业两种类型。(多选)
34布置作业的基本要求:①内容要精心选择②难易要适度③数量要适当④题目要有启发性⑤形式要灵活(简答 常考)
第四章检查学习效果技能
1课堂观察是指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运用目光,从学生的动作、表情和情绪的变化中获得学生的认知、情感和技能方面变化的教学行为。(单选)
课堂观察的影响因素:
1、学习成绩;
2、光环效应;
3、期望效应;
4、刻板效应。课堂观察的基本要求:①要养成良好的观察习惯②把全面观察与重点观察结合起来③要保持观察的自然状态④要尽可能排除各种主观倾向
学生作业中主要包含两种信息:显性信息;隐性信息 随堂学绩测验从反应方式分为:操作测验和书面测验;从编制方式可以分为标准化测验和教师自编测验,最常用的是书面性的教师自编测验。
按照考试的性质和功能可以分为选拔性考试(如招生考试)、水平考试(如毕业考试)和诊断性考试(多选)
试卷设计是对试卷作全局性的安排,主要解决试题内容分布、试题教学目标分布和题型分布三个问题。(判断)
编制试题的一般要求:
一是要符合考试大纲。二是要充分反映考试内容。三是在同一试卷中,同类试题的编写格式应规范统一。四是试题必须具有实际意义,试题内容的表达必须用
词恰当,文字精练,表意准确清楚。五是实体应便于施测、作答,阅卷评分省时省力。
试卷分析主要从定量分析和定性分析两个方面进行(多选)。
区分度是指试题对不同水平的学生加以区分的能力。(单选)
试卷信度是指试卷的可靠性与稳定性。(单选)④试卷效度:是指试卷的有效性和准确性程度,(单选)
第五章教学语言表达技能
教学语言是指:教学口语、书面语言(如板书、作业批改)、体态语言(如示范性或示意性动作)1 教学口语是指教师在从事教育教学活动的过程中所使用的专业口头用语,是教学信息的载体。
教学口语的基本特征:教育性、科学性、针对性、规范性、口头性、启发性、可接受性。根据教学口语的信息流向分为:单向传输语言、双向对话语言和多向交流语言(多选)2 教学口语的构成要素:①教学口语是由语音和吐字、音量和响度、语速、语调和节奏、词汇、语法等几个相互制约的要素所构成的。(多选考过)课堂教学的语速以学生接受语言信息合适为准,一般平均每分钟200左右。
教态语言的特征:
1、辅助性;
2、连续性;
3、表情性;
4、动作性;
5、情境性。(多选09年考过判断)6 教态语言的功能:①教育功能②传递信息功能③激励功能④调控功能⑤强化功能(多选掌握 重要)7 教师的教态语言主要分为身姿变化、面部表情和外表修饰三个方面。(多选)教态语言的基本要求:①身姿要稳重端庄②表情要真实自然③衣着要朴实整洁 第六章学法指导技能
学法指导的基本要求:
1、要明确目的;
2、要遵循学习规律;
3、要着眼于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