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学校计算机学科总结

时间:2019-05-12 01:30:50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职业学校计算机学科总结》,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职业学校计算机学科总结》。

第一篇:职业学校计算机学科总结

2012-2013学年第一学期计算机

学科工作总结

根据学校安排,本学期我担任民一班的《电脑综合应用》这门课。下面就结合自己的实际教学对本学年的工作进行总结:

一、思想方面

本人能认真学习党的路线、方针和政策,在思想上严于律己,热爱党的教育事业,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严格要求自己,鞭策自己。积极参加学校组织的一系列政治活动,将学到的理论知识切实运用到工作实践中。一学期来,我服从学校的工作安排,配合学校和老师们做好各项工作。

二、教学方面:

认真揣摩教学目标,提前备好课,写好教案。备课时认真钻研教材,力求吃透教材,找准重、难点。上好课的前提是做好课前准备,本学科主要内容都需要上机完成,所以每节课都要提前做好上机准备,检查机器状态。上课认真讲课,力求抓住重点,突破难点,精讲精练,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学生真正成为“主体”,在学习过程中充分发挥学生个人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在掌握基础知识的前提下,使学生独立掌握所学内容。通过一节课的教授使他们他们每一节课都有收获,在学生完成上机任务时,在各台电脑前巡回检查学生的掌握程度,完成情况,并注意辅导,及时找出不足。

教课同时注重于因材施教,让不同学生得到不同的发展。在上课

期间,不同学生表现出不同的兴趣,那么对于课堂任务,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情况去选做,这样子,不仅一节课下来在计算机方面收获不小,而且从中体会到了成功的喜悦。

1、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

教师作为教学的主导,必须全面熟练地掌握所用的教材,然后,精心地对它进行加工处理,并且有目的地收集有关资料,与所用教材有机结合,因为计算机的发展变化真可谓日新月异,教材中难免出现“陈旧过时”、甚至错误的内容。现在的学生具有较强的独立思考能力,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充分认识到学生是有能动性的教学对象,他们是教学的主体,教师除了课堂的讲解和实践的指导,还应该鼓励学生多使用相关的计算机辅助教学。

2.以应用为目的,以兴趣为动力

对于大多数职业学生来说,将不会从事计算机的科研与开发,而是把计算机作为一种工具,来解决或辅助解决实际问题.所以,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目标的确定,就是本着以应用为目的,使学生在走上工作岗位之前,就具备一定计算机基础知识和应用能力。教学过程的实施,包括教师的讲授,要求学生完成的作业以及对学生的成绩考核,应本着应用为目的,以解决实际问题为教学的线索,靠这根线索把有关的知识点有机地串联起来。

3.以实践为基础,以理论为台阶

学习计算机,特别是以应用为目的学习,如果没有实践作为基础,如同在空中楼阁。我认为学习计算机,比较行之有效的方法是;先知

其然,再循序渐进知其所以然。对于一个即将走上工作岗位的职业学生来说,动手能力的培养确实很重要,但是,也不能忽视理论知识的学习和提高,这些理论知识的学习会帮助他们更加得心应手地应用计算机解决实际问题,理论的提高能帮助他们站在更高的高度使用计算机这种人类的工具,从而指导他们在各自的领域发挥更大的作用。

三、需要努力的方面:

1、加强专业知识学习,努力提高自身素材和教育教学水平。

2、尽量让课堂充满新意,让学生更有兴趣去学习,利用各种方法训练提高教学效果。

3、加强机房纪律和机器使用道德方面的教育,使学生能够严格约束自己。

在今后的教育教学工作中,我将立足实际,认真分析和研究好教材、大纲,研究好学生,使工作有所开拓,有所进取,更加严格要求自己,努力工作,发扬优点,改正缺点,开拓前进。

秦江

2013年1月9日

第二篇:计算机学科概论知识点总结

1.计算机的定义:计算机是一种能够按照事先存储的程序,自动、高速的对数据进行输入、处理、输出和存储的系统。

2.计算机的工作过程就是运行程序的过程,也就是执行指令的过程。3.计算机系统由计算机硬件和计算机软件构成,计算机的硬件是指构成计算机系统的所有物理器件、部件和设备(控制器、运算器、存储器、输入输出设备)的集合;计算机软件是指程序设计语言编写的程序,及运行程序所需的文档和数据的集合。

4.计算机的主要特点是:运算速度快、运算精度高、存储容量大、计算自动化、连接与网络化、通用性强。

5.计算机系统的分层结构为:硬件层(机器层、物理层)、软件层(通信层、应用软件层、系统软件层)

6.计算机学科的定义:计算机学科是对描述和变换信息的算法过程,包括对其理论、分析、设计、效率、实现和应用等进行的系统研究。它后来源于对算法理论、数据逻辑、计算模型、自动计算机器的研究,并于存储式电子计算机的发明一起形成与20世纪40年代初期。7.图灵对计算的理解:所谓计算就是计算者对一条可以无限延长的工作带上的符号串执行命令,一步一步的改变工作带上的符号串,经过有限步骤的,最后得到一个满足预先规定的符号串的变换过程。

8.GOTO语句问题导致了程序设计方法学的产生。

9.可以在多项式时间内验证的问题成为NP问题。需要指数时间求解的问题是难解问题。10.计算机学科的三个形态:抽象、理论、设计。

11.用连续形式表示的信息称为模拟信息。用离散形式表示的数字化信息称为数字信息。11.所谓命题是一个有具体意义切能判断真假的陈述句,命题分为原子命题和复合命题。12.按进位的原则进行计数的方法称为进位计数制,简称进制。

13.补码是一种使用广泛的整数表示方法,其编码规则为:正数的补码其符号位为0,其余各位与数的绝对值相同,负数的补码其符号位为1,其余各位是数的绝对值取反,然后再最末位加1。(1000101---01000101

-1000101---10111011)

14.计算机采用二进制的原因:技术实现简单、简化运算规则、适合逻辑运算、易于进行转换、用二进制表示数据具有抗干扰能力强,可靠性高等优点。15.存储容量是指存储器可以容纳的二进制信息总量。存储器的最小存储单位是位,8位为一个字节。

16.内存储器有两种,随机存储器RAM和只读存储器ROM;外存储器也称辅助存储器,简称外存、辅存,有硬盘、光盘、优盘、移动硬盘、磁带等。

17.总线是计算机内部传输指令、数据和各种控制信息的公共信息通道,是计算机的骨架。18.运算器又称算术逻辑单元,是计算机对数据进行加工处理的部件。

19.控制器是计算机的“中枢神经”,用来控制计算机各部件协调工作。控制器从内存中指定单元取指令进行译码,然后根据该指令的功能向有关部件发出控制命令,执行该指令,另外控制器在工作过程中还要接收各部件反馈回来的信息。20.存储器的层次结构:CPU--高速缓存--内存储器--外存储器(容量越来越大,速度越来越慢)有利于正确理解计算机系统的工作过程,明确软件,硬件在计算机系统中的地位和作用。21.存储单元是可管理的最小单位,典型的存储单元是一个字节,每个存储单元的编号称为地址,地址具有唯一标识存储单元的作用。22.程序是能够实现特定功能的指令的有限序列,是描述对某一问题的求解步骤(定义)。23.程序设计是给出特定问题的程序的过程,是软件构造活动中的重要组成部分,程序设计往往以某种程序设计语言为工具,给出这种语言下的程序。

24.程序设计的关键是数据的表示和数据处理。数据表示完成的任务是从问题抽象出数据模型,并将该模型从机外表示转换成机内表示;数据处理完成的任务是对问题的求解方法进行抽象描述,即设计算法。

25.数据是指所有能输入到计算机中兵能被计算机程序识别和处理的符号集合,是计算机程序加工处理的对象。数据结构是指相互之间存在一定的关系的数据元素的集合。

26.顺序存储是指用一组连续的存储单元依次存储数据元素,数据元素之间的逻辑关系有元素的存储位置来表示。链接存储是指用一组任意的存储单元存储数据元素,数据元素之间的逻辑关系用指针来表示。

27.算法是对特定问题求解步骤的一种描述,是指令的有限序列,算法的五个重要特性:输入、输入、有穷、可行、确定性。

28.算法分析指的是对算法所需的两种计算机资源——时间和空间进行估算。

29.机器语言使用内置在计算机电路中的指令,计算机能够执行的全部指令集合构成计算机指令系统。

30.汇编语言使用助记符表示每条机器语言的指令。

31.程序设计的环境是指利用程序设计语言进行程序开发的编程环境。

32.程序设计语言发展阶段:第一代 机器语言、第二代 汇编语言、第三代 高级语言、第四代非过程式语言、第五代 知识型语言。

33.操作系统定义(功能):操作系统是负责管理计算机的软硬件资源、提高计算机资源的使用效率、方便用户使用的程序集合。

34.操作系统的三个主要作用:方便性、有效性、提供应用软件的运行环境(应用软件的兼容性通常由硬件和操作系统共同定义)。

35.操作系统的用户界面:命令行用户界面、图形用户界面(直观、人性化,代价高)。36.操作系统的核心指令成为内核。启动操作系统实质上是将操作系统的内核加载到内存中。37.操作系统的分类:

(1)微机操作系统是指配置在微型计算机上的操作系统(任务指的是计算机完成的一项工作,计算机执行一个任务通常就对应着运行一个应用程序)

(2)网络操作系统是用户和计算机网络之间的接口,用户通过网络操作系统使用计算机网络资源。

(3)分布式操作系统是指在分布式系统上配置的操作系统。(4)嵌入式操作系统是指在嵌入式系统上配置的操作系统。38.进程是程序在一个数据集合上的一次运行过程。

39.主流操作系统:Windows、Linux(开源)、Unix(可移植性强、拥有一套功能强大的工具、设备无关性)

40.数据库是能够被统一管理的相关数据集合,这些数据具有一定的结构,能够长期存储,具有较小的冗余度、较高的数据独立性和易扩展性,并可为多个用户共享(特点)。41.数据管理系统是为数据库的建立、使用和维护而配置的系统软件。

42.数据库管理系统主要采取数据库语言作为数据库存取语言和标准接口(SQL)。43.关系模型的基本思想是把实体以及实体之间的联系都看成是关系,以二维表的形式描述,成为数据表。44.数据库的操作:数据查询、数据更新、数据控制。

45.数据库系统主要从安全性、完整性、并发控制、故障恢复等方面保护数据库。46.数据库的安全性主要通过控制数据库的访问权限,防止非法入侵和破坏。

47.数据库的完整性在于保证数据库中的数据语义是正确的,在对数据库进行操作时首先要进行完整性约束检验。

48.软件危机是指在计算机软件的开发和维护过程中遇到的一系列严重问题。软件危机的表现:软件开发成本和进度无法预测、用户对已经完成的软件系统不满意、软件可靠性没有保证、软件没有适当的文档资料、软件维护费用不断上升。

49.软件开发的复杂性:开发环境复杂、用户需求多样、技术手段综合、软件的复杂、程序的不可见、无法保障软件的正确性。

50.软件工程的定义:软件工程是研究和应用如何以系统的、规范的、可定量的工程化方法去开发和维护软件,把经过时间考验而证明正确的管理技术和当前能够得到的最好的技术方法结合起来。

51.软件工程三大要素:方法(完成软件开发各项任务的技术方法)、工具(为软件工程方法的运用提供自动或半自动的软件支撑环境)、过程(为了获得高质量的软件所需的一些列任务框架)。

52.软件生命周期:是指一个软件从提出开发要求开始,到开发完成投入使用,直至废弃为止的整个时期。软件生命周期有两个要点:分阶段(软件定义阶段、软件开发阶段、软件维护阶段)和文档(以某种形式存在的技术资料和管理资料)。53.软件开发模型:瀑布模型、快速原型模型、增量模型。

54.软件质量:是指软件明确叙述的功能和性能需求、明确描述的开发标准以及任何专业开发的软件产品都应该具有的隐含特征相一致的程度。

55.软件质量的六个特性:功能性、可靠性、可用性、有效性、可维护性、可移植性。56.软件测试是保证软件质量的关键步骤,它是对软件规格说明、设计和编码的最终审核。

57.人机交互:是指人与计算机之间使用某种对话语言,以一定的交互方式。为完成确定任务而进行的人与计算机之间的信息交换过程。

58.人机交互的基本形式:数据交换、语音交换、图像交换、行为交换。

59.人机交互的用户界面:命令行交互界面、图形交互界面、多媒体交互界面、虚拟现实交互界面。

60.人工智能是研究如何使用计算机具有智能或如何利用计算机实现智能的理论、方法和技术。

61.专家系统是一个智能的计算机系统,它应用于某一专门领域,运用知识和推理来解决只有专家才能解决的复杂问题。

62.在计算机通信系统中,通信的源头称为信源,通信的目的地称为信宿,信息以电子、电磁、光等不同形式的信号在信道上传输。

63.网络节点之间的通信需要一种通信双方都能理解的通用语言,遵守一些事先约定好的规则,这种通用语言和规则就是通讯协议。

64.信号分为模拟信号、数字信号;模拟信号是一种连续变化的波,数字信号是一系列的脉冲。

65.电话网络是为传送语音设计的,只能传送模拟信号,所以,在发送端要把数字信号转换为模拟信号(即调制),接收端再把模拟信号还原为数字信号(即解调),完成调制和解调的设备也叫做调制解调器。也称Modem。

66.三种基本的调制方法:调幅(通过改变载波信号的振幅)、调频(通过改变载波信号的频率)、调相(通过改变载波信号的相位变化)。67.信道就是传送信号的通路,也就是传输介质。68.带宽指的是通信信道能够通过信号的频率范围。

69.传输介质分为有线介质(双绞线、同轴电缆、光纤)和无线介质(微波、卫星)70.数据交换是指信号在通信网络中的整个传输过程(线路交换、存储转发交换)。

71.从存储转发交换的方式是分组交换,即把要传输的数据分割成比较小的一个个分组独立传送。

72.虚电路交换首先建立一条连接源地和目的地的线路,每个数据分组都沿着这条线路传输,在中间交换设备不再进行路径选择。

73.数据报方式是一种无连接方式,各个数据分组都可以沿着不同的传输路径到达目的地。74.所谓通讯方向是指两个网络节点设备之间的数据流向,通常有三种流向:单工、半双工、全双工。

75.为保证信息传输的正常进行,网络中的每一个主机都有一个物理地址,也称为硬件地址或MAC地址,是一个全局地址,且保证世界范围唯一(48为二进制)。76.IP地址是在Internet上某台主机的唯一标识(32位二进制)。77.域名地址

78.数据从一个通信节点到达另一个通信节点的路径选择过程称为路由,完成路由选择的设备成为路由器。

79.数据到达路由器后,路由器从数据的分组结构中取出源地址和目的地址,与路由器中存储的路由表进行对照,定位出口并将数据传送到该出口。

80.计算机网络的定义:是把分布在不同地理位置的、具有自主功能的多个计算机系统通过各种通信介质和通信设备连接起来,实现信息交换、资源共享或协同工作的计算机集合。81.计算机网络的分类:局域网(覆盖范围在几百米的计算机网络)、城域网(覆盖范围相当于一座城市的规模)、广域网(覆盖范围从几十千米到几千千米不等)、因特网(有许多已经存在的网络互联而成)。

82.计算机网络的拓扑结构:总线型网络拓扑结构(优:结构简单、联网方便、易于扩充、成本低;缺:实时性差)、环形网络拓扑结构(优:结构简单、路径选择方便;缺:可靠性差、网络管理复杂)、星型网络拓扑结构(优:结构简单、联网方便、易于管控制和管理;缺:中心节点负担重、可靠性差)、网状型网络拓扑结构(优:可靠性高;缺:网络控制管理负杂)。

83.计算机网络有两个组成部分:网络硬件系统(主机系统、传输介质、网络接口设备、网络互联设备(集线器、交换机、路由器))和网络软件系统(网络操作系统、网络通信协议、网络管理软件以及网络工具软件)。

84.计算机网络是一个十分庞大而复杂的系统,从系统思维的角度,讲一个复杂的系统分解成若干个容易处理的子系统,然后分而治之,是计算机学科的典型方法。网络体系结构是层次画的系统结构,其实质是将大量的、各种类型的协议合理的组织起来,并按功能进行逻辑分层,相邻层之间提供接口,每一层都通过接口直接使用其低层提供的服务,完成自身的功能,然后向其高层提供“增值”服务。

85.网络层次结构模型:应用层、表示层、会话层、传输层、网络层、数据链路层、物理层。86.TCP/IP分层模型:应用层(HHTP、SMTP、FTP、Telnet)对应OSI模型的应用层,为用户提供各种网络应用程序及应用层协议、传输层(TCP、UDP)对应OSI模型中的表示层、会话层和传输层,提供应用层之间的通信、网络层(IP)对应网络层,解决两个不同计算机之间的通信问题、物理层(LAN、MAN、WAN)对应数据链路层和物理层,负责接收数据并把数据发送到指定网络上。

87.Internet上的服务:电子邮件、文件和打印服务、即时通信、www服务、远程登录服务、信息检索。

88.网络安全是指为保护网络不受任何损害而采取的所有措施的综合,一般包括网络的保密性、完整性、可用性。

89.黑客是指通过网络非法的进入他人系统,截取或篡改计算机数据,危害信息安全的计算机入侵者或入侵行为。

90.常见的网络安全问题:病毒、木马、黑客、系统的漏洞和后门、内部威胁和无意破坏。91.所谓信息加密就是使用数学方法来重新组织、变换数据,达到信息隐藏的作用(对称加密、非对称加密)。

92.防火墙是一种用来加强网络之间访问控制的特殊网络互联设备,它对网络之间传输的数据包和链接方式按照一定的安全策略进行检查,依次决定网络之间的通信是否被允许。93.入侵检测是指主动的从计算机网络系统中的若干个关键点收集信息并分析这些信息,确定网络中是否有违反安全策略的行为和收到攻击的迹象,并有针对性的进行防范。

第三篇:浅谈中等职业学校计算机教学

浅谈中等职业学校计算机教学

罗定市中等职业技术学校陈树生

摘要

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对中等职业学校学生的计算机学习也提出了新的挑战,同时对教师也是较大的挑战。本文在分析了目前中等职业学校计算机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的基础上,如教学模式的落后、教师专业技能的匮乏等,提出了几点有效的措施,从而保证中等职业学校中的学生更好的适应社会的发展,增强学生的社会竞争力。

关键字 中等职业学校 计算机教学 问题 改进

引言

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使得市场对人才的需求也不断的发生着变化,这样也在很大程度上使得就业问题越来越严重;计算机技术的迅猛发展,各个学科对计算机技术的不断应用,都要求我们必须很好的掌握计算机这一工具,只有这样才能够赶上信息时代的步伐,在本领域中不会被淘汰。为更好地适应社会发展,培养一批实用型的人才,对中等职业学校的计算机教学也提出了新的挑战和要求。通过各种计算机教学方法的改进,使得学生能够学有专长,从而适应不断发展的经济和社会对中等职业人才的需求。中等职业学校计算机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1教学模式落后

虽然计算机的不断发展,但是在计算机的教学中仍然普遍采用传统的教学模式,即“教师讲课学生听,教师演示学生观看”的模式。并且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讲授的内容也以课本的内容为主,讲授的内容较浅。在该过程中学生只是被动的模仿,这样造成的结果压抑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不能有效的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这样在进行计算机实践教学时,学生将大部分的时间都浪费在上网、打游戏上,浪费了宝贵的教学资源和教学时间。

1.2实践教学没有得到充分重视

计算机课程较抽象,这样对于中等职业学校的学生来讲就难以理解。采用传统的教学模式,即在教室中进行教材、讲义的模式,这样学生好像听懂了,但是在真正实践、上机过程中却什么也不会。因为计算机是一门实践性较强的课程,所以在计算机的教学过程中应该加强学生的动手能力,不断进行上机操作,只有这样才能在实践的过程中发现问题,从而有效的解决问题,不断地进步。目前在大部分的中等职业学校计算机教学过程中,理论和实践各占一半,甚至在某些学校中理论比实践课的内容还重,这样就造成了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较差。最终的结果是就业困难,即使找到工作也很难在较短的时间内适应工作的需要。

1.3教师能力适应的问题

教师的业务能力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教学效果的好坏。目前,虽然大部分中等职业学校的计算机教师是本科毕业,但是教师所学的很多内容已经不能很好地适应计算机的飞速发展,很多知识已经被淘汰,因此教师应该积极主动地学习计算机的先进技术,从而更好的适应中等职业学校学生的认知水平。另外,大多数中职学校讲授的计算机软件版本内容已经不能跟上计算机软、硬件发展的迅速发展。例如,PhotoShop已出现12.0,但很多学校仍然使用PhotoShop 8.0版本。同时,很多教师都是毕业直接进行授课,自己并没有相应的工作实践经验,这样在教学过程中就缺乏权威性、真实性。中等职业学校计算机教学改进方法

2.1 实施分层教学

中等职业学校中的学生的水平存在较大的差异。有些学生思维能力较好,这样其动手能力就较强;有些学生抽象思维的能力较强,这样对理论学习能较好的掌握。在正常的讲学过程中,教师应该能够较好的把握学生的最近发展,学生在教师的有效引导下进行自觉、主动的学习。但是在目前中等职业学校中上课的模式仍然采用大班的教学模式,这样教师很难把握学生之间的差异,就使得授课内容和过程不能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需要。针对该种情况,应该有效地改进教学模式,针对不同学生的不同特点,实行分层的教学方式,制定不同的教学目标、教学计划,根据学生的个性差异和不同潜质实施教学。在进行班级安排时,可以将学习能力相近的学生安排在同一个班级,这样教师在讲授的过程中可以兼顾大多数学生的求知需要,有利于学生学习动力的激发。同时由于班级中学生的能力差异不大,优势、弱势差距也较小,这样可以使暂时处于弱势的学生能够较快的进入优势的行列,从而促进学生的共同进步。

2.2 重视实践教学

因计算机本身所具有的特点,即实践性较强,这就要求通过不断的上机练习,依靠实践来掌握相应的技能。因此,教师在授课过程中要精讲多练,不断提高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这样不仅可以很大程度上帮助学生较快的适应未来的工作,同时具有一定的实践经验,可以更好的适应企业的要求。

2.3提高教师业务水平

教师在计算机的教学过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应该充分把握计算机的发展趋势,不断加强自身专业能力的提高。在条件许可的情况下,深入企业,准确的了解、把握企业对计算机人才的需求情况,并争取参与到企业的一些项目中去,这样可以更好的培养学生的适应社会性,从而有效的为社会服务。

结论

计算机是一门与实际接轨较强并且不断更新发展的学科,教师多掌握的专业知识的更新速度也同样与计算机的发展有着密切的联系。在中等职业学校的计算机的教学过程中除了要不断加强师资力量以外,还要在教学方法、教学能力上也应该不断的改进。同时中等职业学校也应该不断加强学校的硬件建设,争取培养更多的创新型人才。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充分重视计算机的实用性、应用性,加强计算机教学的改革力度,不断的创新,提高学生的计算机的动手操作能力,从而提高学生社会的竞争力。

参考文献

[1] 鞠花,王久祥.浅谈中等职业学校计算机教学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方法[J].中等职业教育(理论).2010(12)

[2] 崔柏林.浅谈中等职业学校计算机教学改革[J].河南职业技术师范学院学报(职业教育版)2009(5)

[3] 白鲜霞.计算机教学中创新能力的培养[J].2007(13)

[4] 于正宁.中等职业学校计算机基础教学改革思路[J].大众科技.2011(7)

第四篇:职业学校计算机教学探究

职业学校计算机教学探究

[摘要]在职业学校计算机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利用辅助软件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要活跃课堂气氛,创设积极的心理环境,要精讲多练,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更要注重课堂语言,营造愉悦的学习环境,只有这样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全面提高学生整体素质。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教学中,教师要经常善于运用各种各样的教学方法和手段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营造积极的心理环境和良好的学习氛围,努力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1、利用辅助软件,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作为一名计算机教师,怎样才能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呢? 将深奥的计算机知识巧妙地传授给学生,那就必须在钻研教材教法、了解学生认知心理、熟悉课堂教学结构上下功夫。如:在讲到键盘操作与指法练习的时候,初次接触计算机的学生都有好奇心理,很想亲手试一试。但是,由于键盘不熟悉,寻找字母比较困难,故而显得无从下手。如果教师运用计算机辅助教学软件(CAI)通过输送到每一台学生机,学生就可按照教材和软件的要求进行练习。按错字母键,计算机会提示。CAI软件里还设计了符合学生思维发展的内容,同时也考虑到学生间的个别差异,设计了适应个别化教学程序,加上教师精心的指点,指出不正确的操作方法,解决了学生中普遍存在的问题,体现了教师的主导作用,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同时,调动了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使整体教学效果更加好。

2、活跃课堂气氛,创设积极的心理环境

计算机学科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在上机的实践过程中,应使学生感到在玩中学、学中玩。学生刚开始学习时还有兴趣,但慢慢地热情逐渐下降,甚至不感兴趣。这就要求教师必须采用多种多样的教学方法来激活课堂。比如新生第一个学期刚开始学习五笔字型时,兴趣高涨,但真正练习打字速度时,却又感到枯燥无味、不耐烦、。为活跃课堂气氛,教师可采用、WT英语打字软件、金山打字通、教师 1

用VF自制的打字软件、小竞赛等供学生练习,以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用这样的方法使原来枯燥乏味的课堂,变得生动活泼,从而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3、精讲多练,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我们知道以前那种满堂灌的教学方式早已成为教学改革的对象,尤其是对于实践性很强的计算机课而言更是如此。现在计算机教材大都简明、通俗且图文并茂,大部分学生都能看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起的是贯通点拨的作用,教师在授课进只讲解一些难懂的、易错的地方,课堂中要发挥学生学习的自觉性和主动性。例如我们在PowerPoint的教学过程中,理论课只讲一些难懂的知识。如:超链接、影片和声音、切换方式的设置等。至于文本编辑、图片插入等由于学生有WORD2003的基础,且书上写得很详细、易懂。所以只是一概不讲,留给学生课后去自学并上机进行实际操作。在授课时不必要讲满一节课,留下一些时间回答学生在上机中遇到的问题。而上机课只是在一些难懂的地方演示一遍给学生看,其他时间留给学生去摸索创造,这样的学习效果往往比学生从头到尾在教师安排、讲解、监视下学习效果要好得多。

4、注重课堂语言,营造愉悦学习环境

教学语言是课堂教学中师生之间进行交流思想的重要工具。教师在课堂上的一席谈吐,对学生的思想、情感、行为以及对知识理解的深度和掌握程度有着不可估量的影响。学生在学习中出现错误是难免的,此时,教师若厉声厉语,指责批评,容易使学生产生逆反心理或口服心不服。如果教师采用温和、含蓄或幽默的语言去解决问题。会使学生消除窘态,缓和气氛,跳出困境。一次,我在批改作业时,发现有几个学生抄袭作业,面对这种现象应该怎么处理呢?在课上我讲了这样一段话:人们常说,天底下没有两片叶子是完全相同的。可是我却在这次的批改作业时,发现一个非常奇怪的现象,天工造物,奇妙无比,有好几个人的面孔都是一模一样的,就像是用克隆技术克隆出来的一样,简直把我惊呆了,难道克隆技术已经普及到我们中等职

业学校了吗?请你们帮助我解答这个问题。开始学生都很有兴趣地听着,听着听着那几个抄袭作业的学生表情就显得紧张起来了,当大多数学生笑着说出“抄”字时,他们的表情就更不自然了。至此,一个“抄”字正是教师批评的主题,借学生之口点了出来,基本目的已达到了,教师这时就可以顺势而下,点到为止。从始至终没有点名批评,也没有厉声指责,而是用含蓄的语言开导学生,让他们在和谐,愉悦的气氛中认识到自己的错误,达到批评教育的目的。

计算机学科是一门发展迅速的新兴学科,它的灵活性和多变性,决定了教学方法的灵活多样。在计算机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想方设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变“要我学”为“我要学”。同时,还要注重理论联系实践,要让学生自己去发现规律,进而认识规律反过来指导今后的学习。唯有这样,学生才能学得有趣,学得轻松,学得主动,学生的个性、特长才能自由发挥,学生的素质也才能得以全面地提高。

第五篇:浅谈中等职业学校计算机教学改革

浅谈中职学校计算机专业教学改革

摘要:本文主要就中职学校计算机专业教学的目标、内容、方法和评价几方面发表一些看法,提出中职计算机专业教学要注重培养学生能力、培养出更有社会竞争力的学生的观点。

关键词:计算机专业教学改革,培养能力

随着计算机应用的普及,计算机专业的教育取得了很大的成功。但由于计算机发展日新月异,与之相应的计算机应用教育显得相对滞后,与社会的需求有一定的差距,特别是现在中职计算机专业教育的教学目标、专业设置、专业课程的内容以及教学方法,不能适应社会的需求,造成教育和社会需求的脱节,因此,计算机专业教学改革势在必行,只有进行调整和改革,才能使中职计算机教育培养出来的学生在社会上有一定的竞争力,使中职的计算机专业教育事业更加蓬勃发展。

一、教学目标改革:

1、树立“能力本位”观念,以培养实践能力为目标

中职计算机专业教学的目标是培养具有实践能力的人才,应树立“以能力为本位”的观念,以培养具备专业的实践操作技能、具有较强的知识运用能力和学习新知识的能力的人才作为教学目标。

就目前社会对中等职业学校毕业生的要求和未来发展趋势来看,中职学生的计算机能力至少应包含以下几个方面:

(1)、在不同操作系统环境下的计算机操作能力;

(2)、熟练运用文字处理及表格处理、图形图象处理软件;

(3)、硬件维护维修能力;

(4)、软、硬件常见故障的检测和处理能力;

(5)、检测和消除计算机病毒的能力;

(6)、常用软件的安装、系统的调试和使用能力;

(7)、计算机网络通信、多媒体技术、利用Internet浏览、检索信息、文件下载,收发E-mail的能力。

这些能力的培养,着重开展“以学生为中心,在实验与实践中学习”的教学方式,围绕“动”字展开工作,即教学生动、学习主动、沟通互动。使我们的学生学会生存、学会学习、学会创新。

2、树立全新观念,以培养创新能力为终身教育目标。

“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由此可见,提高民族创新素质已成为当代的首要任务。创新是一种旨在提高全民族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教育思想和行为。只有明白了这一点,才能使我们的教育承担起创新的使命,才能把创新教育主阵地定位于课堂,才会有让创新教育落实到每节课的想法和具体行为。

素质教育是以提高民族素质为宗旨的教育,是以面向全体学生、全面提高学生的基本素质的教育。素质教育的实施,应以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为重点。创新能力需要终身培养,创新动机需要终身激励,因而创新教育也是终身教育。

二、教学内容的改革

1、根据硬、软件的发展,课程内容尽量“新”。

目前中等职校的计算机教育可分三个层次:

(1)、计算机基础课程

让学生掌握必备的计算机基础知识与技能,以便学生毕业后在信息社会里更好的工作与学习,其中包括网络、多媒体、办公自动化和互联网的使用常识等;

(2)、计算机技术课程:

让学生掌握基础的软硬件技术,包括硬件设备的选购、配置、安装、调试,软件的安装和调试等;

(3)、计算机应用能力课程

让学生掌握不同操作系统环境下的计算机操作能力,熟练运用文字处理、表格处理、图形图象处理软件;

这几个层次的教学内容,在选择教材时,应遵照“广泛优化、偏重应用,应用课程追踪先进”的原则,保持先进性和前瞻性。应该选购最新的教材,安装最新软件,了解最新发展动态,让学生去学习、去实践和体会。

2、根据教学实际,进行课程内容的整合根据中职计算机教学的实际,进行课程内容的整合,来实现由以知识为本位向以能力为本位的转变。所谓整合,不是把有关内容机械地拼接,而是根据中职生的学习心理特点、认知、能力水平以及中职毕业生面向的就业岗位对人才知识结构的要求来进行课程内容的整合。紧贴社会的要求进行课程体系的设置,把社会的需求和学生学习的需求有机统一

3、以能力为本位进行课程内容的整合。

这一类的课程整合主要是以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为目的,在设计和制定课程任务时,把知识点和中职学生不需要系统学习但需要部分掌握的内容融入其中,使学习过程成为学生参与的创造实践活动,注重的不是最终的结果,而是完成任务的实践过程。

三、教学方法改革:

现代教育的要求必须改变教学方式,坚持启发式教学,注重学生的参与,倡导讨论式教学,促进教学互动(民主教育的特征:富有爱心、尊重个性、追求自由、体现平等、强调法治、倡导宽容、讲究妥协、激发创造),注重学生的体验性学习和研究性学习,加强教学的实践环节等方式进行改革。

1、实施教学模式的改革

现代教育技术的应用,使传统的教学组织形式和教学方法产生了重大变革。首先,传统的班级教学已经发展成为班级教学、小组教学、个别化教学、多元化教学、远程教学、网络教学等多种组织形式的教学。其次,以教师为中心的知识讲授式教学方法转变为于“情景创设”、“主动探索”、“协作学习”、“问题提出”等多种新型教学方法与学习方法的综合运用。

2、实施分层教学,兼顾学生能力差异

中职计算机专业学生的特点之一就是起点参差不齐,而且有的学生由于兴趣所在,学习效果差异较大,发展不均衡。目前,我们仍然是实行班级授课制,以大班教学为主,教师的教学设计很难同时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需要。因而出现在课堂教学中特有的一个“怪现象”,就是差生不听课,好学的学生也不听课。针对这一普遍存在的问题,实行分层施教,效果较好。将起点和能力接近的学生分在一起进行教学,有利于教师激发学生的内部学习动机。由于班中的优势和弱势差距不大,处于弱势的学生通过努力存在着从弱势进入优势的可能,便于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引入良性的竞争,实行因人施教。

3、推行互动式教学,调动主观能动性

互动式教学就是在教学活动中利用各种教学手法,使教、学双方都发挥自身的主观能动性,以创造和谐的互动氛围,使教师在“教”中探学求学、学生在“学”中挖潜增智,从而达到相互促动、共同完成教学任务的教学方法。“互动”可以包括三个方面:教师与学生互动、学生与学生互动、学生与信息技术媒体互动。在教学中,应将三个方面的互动相互联系并综合应用,而不应片面地孤立某一种互动。通过教师与学生互动,找到他们恰当的学习起点,建构最适应他们需求的教学模式;学生与学生到动,可以互取所长,学习新知,发现新知,弥补了学生之间的学习差异,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学生与信息技术媒体互动可以创建一个良好的人机互动学习环境。这种教学方式在计算机操作课中效果很好。

四、教学评价改革:

传统的计算机教学考核多数是以一两次书面考试或者操作考试作为学生的成绩评定,我认为这样的评价不符合计算机课程的特点。由于学生在掌握知识技能过程中,他们对所学知识的来源,技能的熟练程度,是一个动态过程,所以教师不仅要注重对学生学习结果的评价,更要强化过程评价,注重评价的激励功能,更多地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强调促进其主动学习,从而获得进步。

1、在评价内容上,既关注学习内容也要关注非学习内容。

将平时的上机训练等同于考核,视为考核内容的一部分。我的学生每次训练都有成绩登记,我将其作为期末成绩的40%。针对计算机课程的特点,无论考核或训练,都以上机实践为主,笔试这样的考核只作为考核的一个次要组成部分。此外,在学生学习过程中所体现出来的诸如学习兴趣、动机、自信心、意志力、合作精神等也列入评价内容中。

2、采用多样化的评价方式,用发展的眼光评价学生。

在评价学生时,不再以我个人对学生的评价作为成绩评定的唯一参考,而将学生本人与同学的意见也列入参考范围。这样,评价更具全面性,使学生能看到自己的长处与短处,扬长避短,努力学习,在原有基础上不断进步。客观公正地看待学生的闪光点与不足,学生若在学习过程中有创造性的认识、发现和行为便及时的给予其鼓励。

时代的发展对具有自主性、创造性的人才需要日显急迫。在中等职业学校计算机课程的教学中,我们需要不断关注学生计算机能力的培养,使他们毕业后走上工作岗位,能够真正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成为受社会欢迎的生产第一线的技术应用型人才。

下载职业学校计算机学科总结word格式文档
下载职业学校计算机学科总结.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计算机学科工作计划

    计算机学科工作计划 一、指导思想: 根据《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指导纲要》的精神,培养学生对信息技术的兴趣和意识,让学生了解和掌握信息技术的基本知识和技能;使学生经过系统的、......

    计算机信息科学学科

    计算机与信息科学类下设: 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电子与信息技术、信息安全、信息科学技术、应用电子技术、电子信息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电子科学与技术、软件工程、计算......

    职业学校2011年度总结大全

    江苏省射阳中等专业学校 2011年度工作总结本年度,是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继续稳步推进的一年。在市县教育主管部门的领导下,全体教职工按照上级部门的总体部署,认真落实科学发展思......

    职业学校计算机基础教学改革新思路

    职业学校计算机基础教学改革新思路——考证促学我在职业学校从事计算机教学工作已经近四年了,作为一名职业中学的计算机老师,我的教学对象绝大多数是计算机专业的学生,在这几年......

    浅谈计算机学科以及如何学好专业

    浅谈计算机学科以及如何学好专业好的学习计算机的方法。 关键词:计算机、学习方法、研究方向 姓名: 班级: 学号:摘要:计算机领域知识覆盖面广,跟新速度快,要想全面、切实的掌握相关......

    中等职业学校骨干教师(计算机应用专业)省级培训 总结

    培训总结 我非常荣幸的参加了在成都师范学院举办的*******中等职业学校计算机应用骨干教师的培训与学习。在此我首先说几个感谢:首先感谢省教育部门为我们提供的这次学习机会......

    浅析中等职业学校计算机应用课程教学改革

    浅析中等职业学校计算机应用课程教学改革 晋江职业中专学校吴婉玲 [摘 要] 主要针对《计算机应用课程》在职业中专学校实际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和探讨,结合教学实际,......

    职业学校计算机专业现状及发展展望

    技工院校计算机专业现状及发展展望 【摘要】计算机已成为现代社会最高效、最科学的实用工具,计算机网络的覆盖也使计算机应用渗透到社会的方方面面。自上世纪九十年代至今,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