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语文阅读教学中学生自主学习活动计》实验研究主体报告
《语文阅读教学中学生自主学习活动计》实验研究主体报告
崇州市“十五”科研课题
一、课题的提出
实施素质教育,提高教学质量必须紧紧抓住课堂教学这个主战场,而阅读教学在小语课堂教学中对让学生受到爱国主义、社会主义思想品德教育和科学思想方法的启蒙教育、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培养学生爱美情趣、发展健康个性,养成良好的意志品质等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阅读教学最根本的任务是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目前的小语阅读教学,还不同度地存在着串讲串问、一牵到底的教学模式。教师主导、学生主体成了一句空话,教师教得累、学生学得苦,教学走进了高耗低效的怪圈。学生不但阅读能力提高甚微,而且对阅读课失去兴趣。本来富有人文精神的阅读教学的课堂,却失去了生命的活力。其原因之一,是学生在阅读教学中的主体地位没有被真正确立。具体表现在教师在备课时,只重视教法设计而忽略了学法指导的研究,即学生自主学习活动的设计不够。小语新课标对阅读教学提出了新要求,强调重视学生自主的语文实践活动,注重学生创新精神的培养和促进学生的主动发展。全国小语学会秘书长崔峦在《全面认识和体现语文学科性质——对提高中小学语文教学效率的思考》一文中曾大声疾呼:“在语文教学中,教师要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使学生自主学习,通过能动的、主动的、独立的活动,受到语言训练,培养语文能力。”因此,重视和设计好贯穿阅读教学全过程的学生自主学习活动不仅迫在眉睫,而且也是提高阅读教学质量的根本出路。本课题的实施就是依据新课标、现代课堂教学理论,改变应试教育下阅读教学的种种弊端,真正实施素质教育,改革阅读教学结构,优化阅读教学过程,让学生在形式多样的自主学习活动中进行充满富有个性和积极思维的语文学习活动,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动机和能力。培养阅读兴趣,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掌握一定的阅读方法和技能,培养创新意识,形成基本的自学能力等。为学生终身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一)关于阅读
所谓“阅读”,指的是运用视觉,看别人用文字(书面语言)写出来的东西。阅读是人类复杂的行为之一,是一个用多种技巧解决问题的过程。
(二)关于阅读教学
所谓“阅读教学”,是指教师为了重点培养学生理解书面语言能力(即阅读能力)而进行的一系列训练。阅读教学在整个语文教学中有着特殊的重要地位和作用。要通过教学使学生对阅读有兴趣,阅读程度适合的文章,能理解主要内容,体会思想感情领悟表达的一些方法,注意积累语言材料。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默读有一定速度,边读边思考。要结合课文的阅读,逐步引导学生学会朗读、默读和复述,学习精读、略读、浏览,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学习利用阅览室、图书馆网络等查阅资料,培养初步的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阅读教学最根本的任务是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
(三)对阅读教学中学生自主学习的思考
当前我国的中小学课堂教学大多是在教师严格控制下学生被动地完成一个又一个指令的学习过程。课堂是由教师设计并负责组织施教的,教师课上的自主权要比学生大得多。让学生自主学习是构建教师和学生互动,共同参与课堂活动的新模式。自主学习的含义是要把教学过程尽量安排成在教师激励和指导下学生自主学习的过程。阅读教学中学生自主学习是指要切实由教师的“教”(包括不必要的讲、满堂问、过多的控制和限制等)出发,转到由学生的“学”出发。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是:学生学习任务的设计者,学生学习情境的创设者,学生学习的合作者,学生学习实践的管理者、监控者、调整者,学习情况评价的组织者„„学生是主体,是主人。“教”完全是为了学生的“学”,要服从于、服务于学生的“学”。学生的自主学习要贯穿教学的全过程,从面来说,是全员,每个学生;从时间来说,是全程,体现在阅读教学的各个方面;从形式上说,读、思、议、写、画、演等多种多样。要在教学中充满富有个性和积极思维的语文学习活动。
(四)其他一些相关的理论问题。
阅读教学中学生自主学习活动设计的最大特点是要充分保证学生自主学习活动的时间,充分保证学生自主学习的活动量。
(1)学生自主学习活动设计,能真正体现教师主导、学生主体的现代课堂教学思想。
(2)学生自主学习活动设计,能从根本上改变目前从“教”出发为从“学”出发,使教师真正把时间、空间、机会、舞台还给学生。
(3)自主学习可以培养学生独立思考、主动参与的心理,培养学生的独立人格。
(4)自主学习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造能力。学生在自主学习的过程中,必然会产生一些疑问,让学生质疑问难,自己解决问题,可以有效地发展学生的发散思维、求异思维,实际上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造能力。
关于学习的心理问题
1、学习首先是一个心理过程,其次才是一种活动变化过程。据心理学家的统计,人用于实际生活工作中的知识和技能有三分之二是靠自主学习获得的。
2、学习是一种愉悦的活动,造成学生学习不愉快的最大障碍就是教师管得太死,导得太多,包办太多,个体的自主性太少,“以人为本”的现代教育思想只停留在口头和书面上,还没有从教师的观念中得到充分的认可并付诸于实践。
3、怎样指导学生进行阅读教学的自主学习,不少教师还显得办法不多,尤其是在指导学生阅读有效阅读的过程中怎样具体操作等,这些问题都迫在眉睫,急需解决。基于以上认识,我们确定了这个课题。
二、实验目标
1、精心设计教学方法,激发学生参与阅读的兴趣。(1)创设轻松愉快和谐民主的课堂教学气氛,消除心理障碍。(2)精心设计课堂教学的环节、程序、步骤,摒弃串讲串问,巧妙使用多种教学媒体(手段),调动学生主观能动性,培养学生阅读兴趣。
2、设立集体授课学习、小组合作学习、学生自学三种基本教学组织形式,保证学生充分自主的学习活动。使全体学生在目前大班额形式下都有参与学习的机会,进一步培养学生阅读自学能力和合作探究精神。
3、根据教材内容、教学目标和学生的实际认知水平,灵活运用不同的教学方法、手段,让学生在丰富多样的读、思、议、写等实践活动中,掌握一定的阅读方法、技能和自学能力。
4、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良好的阅读习惯(课前预习、课后复习、阅读课外书、作摘录笔记或写读书笔记等。)和阅读能力。
5、让学生在读写训练中,在训练语言的同时培养语感,培养提问的能力,训练思维,激发丰富的想象力,教给学习方法,培养学生学习能力,为学生终身学习打下良好基础。
6、通过实验,探索出具有一定指导性、具体、可操作的阅读教学中学生自主学习活动方式、方法(模式、模块)。
三、实验对象
中心校四、五、六年级,天国小学四、五、六年级,益善小学四、五、六年级,甘河小学六年级,凤鸣小学一年级。
四、实验方法
1、经验总结法。
(1)实验教师应在实验过程中,不断地总结经验教训,总结得失,自觉地将自己的实践与相关理论进行有机结合,在理论指导下,不断地修订实验方案,改进实验的操作方法、手段。
(2)收集别人已成功的经验做法,加以利用、改进再实践。
2、自然实验法。
3、调查研究法。主要调查学生在实验过程中,其阅读兴趣、阅读习惯、阅读能力等是否有变化,变化是否是良性的,在异常情况下又如何调控等。
4、对比实验法。选择合适的对比班级进行横向和纵向的对比实验,并适时进行分析、比较。
五、实验原则
1、以新课标为指导思想。
2、以先进的教育教学理论为理论支撑。即以素质教育理论、现代课堂教学理论、创新教育理论和当代儿童心理学等教育理论作为实验的理论基础。
3、自主学习原则。
4、主体性参与原则。
5、以人为本、民主合作原则。
六、实验进程
本课题研究周期为三个阶段,时间为三年。
第一阶段:制定方案、初步研究(2000年9月——2001年12月)
第二阶段:深入研究阶段(2002年2月——2003年2月)
第三阶段:研究总结补充阶段(2003年3月——2003年10月)
七、实验保证
1、争取市教研室、进修校等有关方面的指导,广泛吸取有关方面的已有经验。
2、采取派出去学习、请进来指导的办法提高有关人员。
3、由学校后勤提供必要的经济和物质保障。
4、成立本实验课题的领导班子和稳定的研究队伍。
八、实验措施
1、成立实验小组
课题总负责人:杨德全
课题组长:王世伦
课题副组长:杨维富
特请指导教师:李银辉方孟琦周英等
课题组主研人员:杨军、宋光明、罗丽群、刘林、罗丽、羊德友、冷静。
课题组其他研究成员:三郎小学其他语文教师。
2、制定实验方案。
3、制定各阶段实施计划。
4、师资培训:通过教育教学理论学习、观摩学习、教研等渠道,不断积累资料,供学习及研究。
5、实验成果形成及完成:实验方案、课题研究报告、计划、总结、经验论文、照片、学生作业等均为实验成果。
九、实验成果
(一)教学质量明显提高
由于在教学加强了学生活动设计,教师讲得少了,但更精彩了;学生活动多了,兴趣更高了,活动形式更多了。课堂教学质量得到了一定的提高。课题组教师已基本克服了原有的“教师讲得多、学生活动少、教师问得多,学生想得少”等课堂教学的种种弊端,课堂教学
中学生活动的设计思想不仅表现在:一个中心、二个着力点、三个体现、四个突破。(即以学生为中心,变以前的以教师活动为中心为学生活动为中心;以教给方法、培养能力为着力点;体现了新课标精神之核心——以人为本的思想,体现了现代课程改革思想——课内外结合的大课堂观,体现了“二个面向”——面向学生实际、面向全体学生的学生观;在备课改革方面有突破,在时空转让方面有突破,在角色转换方面有突破,在板书设计方面有突破。)而且表现在:“以学生发展为核心——活动要为学生发展服务,不搞花架子;以教材创新为关键——没有教材的创新,就不可能设计出高效而多彩的活动;以自主活动为主要形式”——活动要尽可能是自主的,合作的和探究的形式。这样,教师在设计一堂课的教、学活动时,首先考虑的是学生的发展,这是新课程标准的精神所在。教师不仅重视了学生在一节课中的发展,更重视了为学生今后的发展打好基础;不仅重视语文能力的发展,也重视综合能力的发展;不仅重视学生知识素养的发展,也重视学生情感、态度、兴趣和行为习惯的发展;在教材的创新上,逐渐突破了教材对教师的束缚,体现了创新教材,使教材适应学生的发展的需要,使教材适应教师的教学特色的需要,使教材适应设计学生自主活动、合作探究活动的需要。
课堂教学的变化,使学生在课堂上的自主学习活动时间从少到多、形式从单一呆板到多向互动、生动,从被动发展到较主动和谐地发展、学生的自主学习活动设计在第二阶段基础上更有成效。下面是第三阶段研究工作结束时的学生部份素质情况统计表,从中可以看到,通过一期的阅读教学实验后,学生的综合素质得到了大幅度的提高,个别项目的提高是很明显的。
学生阅读兴趣、习惯情况调查统计表(表一)
项目内容班级 阅读兴趣 阅读习惯
喜欢 一般 不喜欢 好 较好 一般
人数 % 人数 % 人数 % 人数 % 人数 % 人数 %
罗丽群老师的实验班 一阶段 41 58 22 31 8 11 41 58 22 31 8 11
二阶段 35 71 8 16 6 14 35 71 8 16 6 14
三阶段 40 82 5 10 4 8 40 82 5 10 4 8
罗丽老师的实验班 一阶段 30 45 16 45 5 10 30 45 16 45 5 10
二阶段 16 40 18 45 6 15 16 40 18 45 6 15
三阶段 13 33 20 48 6 19 13 33 20 48 6 19
宋光明老师的实验班 一阶段 17 40 13 30 13 30 17 40 13 30 13 30
二阶段 22 50 13 30 8 20 22 50 13 30 8 20
三阶段 26 60 13 30 4 10 26 60 13 30 4 10
刘林老师的实验班 一阶段 10 22 17 38 18 40 10 22 17 38 18 40
二阶段 15 36 20 48 7 16 15 36 20 48 7 16
三阶段 10 18 15 27 30 55 10 18 15 27 30 55
羊德友老师的实验班 一阶段 7 27 11 43 8 30 7 27 11 43 8 30
二阶段 12 36 16 48 5 15 12 41 11 39 6 20
三阶段 12 41 11 39 6 20 12 41 11 39 6 20
冷静老师的实验班 一阶段 19 86 2 9 1 5 19 86 2 9 1 5
二阶段 18 62 11 38 0 0 18 62 11 38 0 0
三阶段 8 55 5 33 2 12 8 55 5 33 2 12
杨军老师的实验班 一阶段 20 35 24 41 12 24 20 35 24 41 12 2
4二阶段 24 42 25 43 9 15 24 42 25 43 9 15
三阶段 20 30 24 35 24 35 20 30 24 35 24 3
5学生阅读成绩统计表(表二)
项目内容班级 阅读成绩
人数 合格率 优良率
应考 实考 人数 % 人数 %
罗丽群老师的实验班 一阶段 71 71 71 100 42 60
二阶段 49 49 47 95 34 70
三阶段 49 49 48 98 42 84
罗丽老师的实验班 一阶段 40 40 38 92 25 64
二阶段 30 30 29 97 24 80
三阶段 49 49 47 95 30 60
宋光明老师的实验班 一阶段 40 40 38 95 16 40
二阶段 40 40 39 97 20 50
三阶段 40 40 40 100 24 60
刘林老师的实验班 一阶段 45 45 43 96 17 37
二阶段 43 43 42 97 17 40
三阶段 55 55 53 96 15 27
羊德友老师的实验班 一阶段 26 26 24 92 12 46
二阶段 29 29 27 93 13 45
三阶段 29 29 28 97 14 46
冷静老师的实验班 一阶段 30 30 28 93 10 33
二阶段 30 30 28 93 12 40
三阶段 15 15 14 94 9 60
杨军老师的实验班 一阶段 58 58 55 94 18 31
二阶段 58 58 57 98 25 42
三阶段 60 60 57 95 10 17
(二)论文多质量较高,初步形成了各类课文阅读教学中,学生自主学习活动的设计模式。
经过三个阶段的实验,参研教师对自己的科研实践认真进行总结提炼,先后写出了数十篇质量较高的论文,并出了一本市级“十五”教育科研课题研究专辑、四本校内论文专辑。在实验过程中,有二十余篇论文分获崇州市论文交流评选一、二、三等奖,如:宋光明老师撰写的《结合教材特点,设计学生活动》、《童话教学中学生自主学习活动的设计》、《小议童话教学中的“演”》,杨军老师撰写的《构建“交互式”的教学模式初探》、《让学生动起来》、《让学生在充分的自主学习活动中和谐发展》,罗丽群老师撰写的《怎样让学生真正动起来》、《“把教师活动转化为学生活动”初探》,羊德友老师撰写的《课堂教学中的板块活动设计》,刘林老师撰写的《讨论教学法刍议》,罗丽老师撰写的《谈低年级写作教学中学生活动的设计》、《谈阅读教学中学生自主学习活动的设计》等。在此基础上,我们已经形成了各类课文阅读教学中学生自主学习活动的设计模式——“背→读→议→演→画→品”的诗歌教学活动模式;“听→读→议→演→编”的童话教学活动模式;“读→听→议→演(画)→读”的写景状物类课文教学活动模式;“自读质疑→合作探究→汇报交流→朗读感悟”的写人叙事类课文教学活动模式。
(三)教师素质整体提高
1、参研教师综合素质的提高
通过本阶段的实验,坚持不懈的理论学习,参研教师无论是课堂教学、还是在理论素养、研究水平上都有较明显的提高。在我校2002年推荐的五名“成都市青年骨干教师后备人选”中,有四名为课题组成员,一名为课件组成员。语文课题组有:杨军、宋光明、罗丽群等三人。同时,还涌现了罗丽、刘林、冷静、杨德友等新星。课题组成了名师的“摇篮”。
2、科研带动教研,全员参与,促进了全体教师素质的提高
科研促进了广大教师教研热情、教研水平的提高。其他教师通过看、听、评等方式,在科研成员的带动下,积极在平时的教学中进行探索。不少教师从“安于原状”到“有所触动”到“尝试改进”再到“初尝成果”。不只是年轻教师,部分中、老年教师的课堂教学质量、教学教育水平都有较大提高。
十、对今后工作的展望
虽然经过课题组教师的辛苦努力,我们在阅读教学的实践研究中取得了一些成绩,但还远远不够,我们在阅读教学中学生自主学习活动设计方面的实验,从某种程度上说才刚刚入门。实验中我们也产生了不少困惑,如:在大班额的教学中怎样将学生充分的自主学习活动与良好的学习纪律协调好,怎样做到学生阅读能力与基础知识的和谐发展(避免走入学生的能力提高快,但考试成绩下降的怪圈。)等等。都有待我们在今后的教学实践中进一步探索!
三郎小学课题组
三郎小学教科室
二○○三年十二月四日
第二篇: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学生自主学习活动设计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学生自主学习活动设计
所谓“阅读”,指的是运用视觉,看别人用文字(书面语言)写出来的东西。阅读是人类复杂的行为之一,是一个用多种技巧解决问题的过程。所谓“阅读教学”,是指教师为了重点培养学生能够理解书面语言能力(即阅读能力)而进行的一系列训练。阅读教学在整个语文教学中有着特殊的重要地位和作用。要通过教学使学生对阅读有兴趣,阅读适度的文章,能理解主要内容,体会思想感情领悟表达的一些方法,注重积累语言材料。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默读有一定速度,边读边思考。要结合课文的阅读,逐步引导学生学会朗读、默读和复述,学习精读、略读、浏览,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学习利用阅览室、图书馆网络等查阅资料,培养初步的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下面就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各类文章的教学活动设计谈谈我的看法:
一、关于诗歌教学中学生自主学习活动设计
我国素有“诗乡”、“诗国”的美称。远在黄帝时期就有著名的《弹歌》,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就出现了我国文学史上的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战国后又出现了第二部诗歌总集——《楚辞》,其代表作是屈原的《离骚》、《天问》、《九章》等。两汉时期出现了“乐府诗”,魏晋南北朝时期曹氏父子和“竹林七贤”的诗在艺术上都有较高的成就,唐代是我国诗歌最繁荣的黄金时代,出现了李白、杜甫、白居易等伟大的诗人。
诗歌教学在小学阶段有着非常重要的地位,通过学习学生可以了解我国优秀的文化遗产,积累语言,陶冶爱美情趣。小学诗歌教学中如何设计学生自主学习活动呢?
首先,“背”以背引入,重视积累,创设情景。
心理学认为:人性中最本质的需求就是渴望被尊重和欣赏,就精神生命而言每个孩子仿佛都是为了得到赏识而来到人世间的。孩子们进行了课前预习,希望能得到老师和同伴们的认同和赏识,教者就该因势利导,充分地给他们展示自己的机会。一个人在体验到一次成
功的喜悦后,便会激起无休止的追求意念和力量。以“背”引入新课并提出适当建议,才能保障这一环节的实效性。如:“在开始背之前,老师有一个小小的要求,当同学在背的时候要尊重别人,认真听,如果背错了,也要等他背完了以后再指出来……”当一同学背出自己知道的诗后,如有出错,老师先别忙于纠正,要将机会让给孩子们,再集体背诵……这样的课堂活而不乱,一切教学活动只有在有序的环境下才能收到最大限度的效果。课堂过渡语,使课堂环节实现“软着落”,同时激发学习兴趣。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这就是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
其次,“读”读中感悟,体现自我。
阅读教学重在读,课堂上学生通过各种形式的读,如默读、轻声读、朗读等来理解、积累、内化课文语言,把握课文主要内容,体会课文的思想感情,古有“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读书百遍,其意自现”……之说。诗歌教学中的“读”,笔者认为应分为初读、细读和品读
(一)、初读 创设情境,引读全诗,初知诗意。
学生的任何学习愿望都是在一定的情境下产生的,诗歌教学中,情境的创设非常重要。教师要根据不同的课例特点,结合自身的教学特色,巧妙地创设富于激发性的情境,让学生很快地进入最佳学习状态。如,一个富有情趣的谜语、一幅优美的图画、富有竞争的背诵展示、一段意味深长的故事等,都能让学生兴奋起来,产生学习新知的强烈愿望。
(二)、细读 理解关键词句,读出诗境。
学生通过一系列的学习,理解了关键词句的意思后,就要指导学生进行细读,读出对诗句的理解,读出诗的意境。此时的读就已融入了学生对诗句的理解和对作者情感的体验,也就是学生对新知识重新建构并用语言表现出来的过程。细读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1)、细读环节的安排时机,应当在学生通过一系列的自主学习活动,理解了诗句内容,对诗句内容有了新的感受,急于用朗读来抒发的情况下安排。(2)、细读形式。读的形式要多样,个人竞读,小组朗读,集体朗读,男女分组竞读,自由朗读等,依学生的习惯、兴趣而定。还可创设一定的朗读氛围,让学生充满激情进行细读,读出真情实感,读出诗句的激昂、婉约、诗情、画意。(3)、细读时应尊重学生的个性,不追求同一,因为不同的个体有不同的生活经验、体验、知识层次等。
(三)、品读 凭借情感、经验体验语感,诵出诗韵。学生理解了诗句内容,领悟了诗句情感,就要让学生对诗句进行品读,凭借情感、经验体验语感,诵出诗的韵味。品读也就是让学生带着体验、情感进行吟诵,此时学生与作者产生强烈的共鸣,课文的美与学生领悟到的美融合在一起,所以“诵之不辍”,其境愈熟,其味愈长。反复的吟诵中,孩子对祖国语言文字的精妙产生浓厚的兴趣,同时受到美的熏陶。品读还要创设情境,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真情流露。情境的创设要依诗的内容而定,借着孩子们对诗歌的浓厚兴趣,让他们对新课内容进行初读感知,在自己的初读中体现自己对诗歌的理解,待大家读完后,可让学生个体竞读,看谁读得好,读得有感情,由学生去评价去模仿。还可以让学生分成小组轮流读:一组读,一组看画面。通过这种多形式的读,学生对诗句内容有了一个初步的感知。
再次,“议”小组合作探究,体现自我
加涅认为:“学习的每一个动作,如果要完成,就需要反馈”。反馈是一个过程,它贯穿于整个学习的各个环节,在此过程中教师可以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学生可以知道自己新学到了些什么,这对学生的求知心、自信心的培养非常重要。“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同样的学习,每个孩子获得的信息是肯定不一样的。组织好学生的交流活动非常重要,让孩子们面对自己,用自己的话说说诗句的意思——交流自己的信息再引导学生总结出大家普遍认同的几类答案——实现共享。教师要当好旁观者、组织者和促进者,要适当
点拨,必要时对少数活动后进的小组要进行指导,时间要给足,充分地活动,活动目的明确、内容适当、共同参与。“议”就是学生带着“背”中产生的激情兴趣盎然地“读”后进行的小组合作探究活动为主的自主学习活动。
(一)、提出问题,作好合作学习准备。古人云:“学贵有疑,大疑则大悟,小疑则小悟,不疑则不悟,疑者,觉悟之机也”。陶行知先生也曾说:“发明千千万,起点在一问……人力胜天工,只在每事问。”教学中指导学生提出有价值的问题,先创设一个和谐、民主、愉悦的氛围,让学生敢问;
(二)、要通过长期的训练,培养学生的质疑能力,让他们逐渐学会提问题;对于学生提出的问题,老师一定要控制自己的冲动,不要忙于进行解答,可以将机会让给孩子,学生不能解答时,老师可进行适当点拨、启发,引导学生找到答案,甚至可让学生根据老师的提示再进行小组合作探究,找出答案。表面看来,似乎比直接告诉孩子答案多花了很多时间,但实际效果却是难以估计的——既培养了孩子们合作探究的习惯、精神、能力,又教给了学习方法,更重要的是让他们体验了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成功,这对学生而言太重要了。孩子们对诗句内容有了富有个性化的理解,与此同时也有了疑问,孩子们进入了“愤悱”状态,“不愤不悱,不启不发”,此时让孩子们说出自己的见解,道出自己的困惑,是安排孩子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最好时机
学生自主学习活动设计总结与反思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最终目的是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与理解能力,丰富学生的语言积累,让学生“好读书,会读书,读好书”,从而为学生终生的发展奠定下良好的基础。我从事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已有数年,当前的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乘着新课改的春风,在专家学者的引领和一线教师的实践探索中,呈现出“百家争鸣,百花齐放”的精彩局面,但由于种种原因,也还存在着许多需要改进的问题,现简单地总结如下:
1.教学中的拓展阅读进行得不够深入和广泛。拓展阅读是有效的引导学生进行广泛的课外阅读的关键。可是在很多常态课堂上,同主题的或关联主题的拓展阅读往往进行得不够深入或不够广泛。教师的阅读积累不够广泛和丰富,学校提供给教师和学生的阅读条件不够理想等原因是导致该问题的主要因素。
2.学生阅读兴趣不高,学校或班级中没有形成一种良好的读书氛围。由于家庭因素,学生很少买书;再加上学校图书室设备的不齐全,仅有班级图书角,没有开设培养学生阅读能力的时间和空间,导致学生的课内外阅读囫囫吞枣,受益不深,因而感受不到阅读给他们带来的快乐,所以达不到预期效果。
3.由于部分教师对“主题单元”的编写意图不理解,对相应的教学策略和方法缺乏研究,因而在实际教学中出现了只教主体课文,没有处理好“主体课文”与“语文天地”中“阅读材料”的教学关系,往往是把二者割裂开来,没有引领学生进行迁移性、拓展性阅读,养成学生阅读的习惯,增强学生阅读的能力本。
4.教育观念陈旧,教学方法单一,阅读教学时间分配随意性很大,教学空间封闭。由于教育评价制度的“考试化”导致了部分教师把阅读教学课变成分析课。课上教师滔滔不绝、繁琐的讲解、分析、提问、解答,不见学生的读书和思考,没给学生留下必要的读、思的时间和机会,不可忽略的读书活动则被排挤到课外,造成课堂教学效率低。
第三篇:语文教学中学生如何进行自主合作探究学习
语文教学中学生如何进行自主合作探究学习
在语文阅读教学中,学生该如何进行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呢?
首先,语文教师要更新观念,转换角色,确定学生的主体地位。
新课程的核心理念是“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这就意味着老师一定要改变“一言堂”的教学模式,变传授者为学生学习和发展的促进者、引导者、组织者和协调者。在阅读教学中自觉为学生创设自由、民主、和谐的学习氛围,使学生要学、想学、乐学,积极有效地参与到学习中来。在学生学习的过程中,老师要善于组织、引导,培养学生的独立性、自主性和创造性,引导学生学会质疑,增强探究和创新意识,提高学生的阅读水平,提高语文课堂的教学效率。
二、指导学生自主学习,初步整体感知课文。
“自主学习”能唤醒学生的主动意识,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学生独立性、积极性、主动性等良好心理品质的发展,可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真正地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
要将学习的主动权真正地交还给学生,导学案的模式为我们提供了很好的平台。每份导学案都有明确的教学目标和重难点,这就为学生指明了方向,学生可根据目标,结合课文前的预习提示和课后的“研讨与练习”,以及手头所具备的资料,认真阅读课文,搜集信息,做上记号,初步整理。同时教师可在导学案“自主测评”这一块设计一些题目引导学生有目的地自学课文。以小说为例,可安排这几方面的问题:文学文化常识、生字难词、故事情节等。同时再给学生一个自由学习的空间,即设计一个题目,指导学生就阅读中遇到的疑难问题提出来,放到小组中去讨论,如小说中的主要人物及形象分析、环境描写的作用、小说的主题、写法揣摩等。并对有创新性的问题给予鼓励,让学生在自主学习中增强自信,体验成功的喜悦。学生在此基础上,逐步掌握了初步感知小说的方法,为以后阅读小说打下了基础。
三、指导学生合作学习,讨论交流,全面、深刻地理解课文。
传统的教学只是师生单项交流,就我们这种大班式的课堂,根本不可能关注到每位学生,真正学习有困难的学生就不常参与课堂互动。这样,就造成很多学生滥芋充数,不懂装懂,也就越发失去学习的兴趣。
在阅读教学中,教师可组织学生先小组讨论自主学习中提出的有价值的疑难问题以及导学案“合作探究”中设计的问题,比如,小说的主要人物形象,小说是如何刻画的,文中有哪些环境描写、各有什么作用小说的主题是什么,你认为文中最精彩的段落与语言是哪些等等问题。然后各小组在班上展示,全班同学讨论交流。这样,通过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等方式的交流,使每个学生都有了语言实践和自我表现的机会并将自己的阅读信息在小组中交换,互为补充、修正,从而获得更全面、更系统、更深刻的阅读知识。
小组讨论中,教师绝不是旁观者,而应是学生合作的指导者、组织者,并且以平等的身份参与其中。
四、指导学生探究学习,探讨信息内涵,拓展知识外延。
“探究”是指在实践中进行学习,要求教师在课堂学习中,借助课文情景,创设主动、互动、生动的学习氛围,在师生互动、生生互动中,给各类学生提供适合各自发展的听、说、读、写的实践机会,让学生在实践中发现问题、培养探究问题的意识。
当然,要达到这一目的,首先要学生学会质疑。质疑是学生主动求知、主动学习的生动体现,也是培养学生创造性学习的重要途径。因此,在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应注重启发学生学会质疑方法。(1)抓住课题质疑。揭题时,让学生抓住课题关键词质疑,有利于学生运用推测,猜想的方法去理解课文思路,以进一步学习课文的表达方法。如教《星星变奏曲》一课,就可质疑题目中的“变奏”是什么意思?作者为何用“变奏”一词?这样,学生能去查阅资料,从而解决两节诗的结构和语言上的异同。(2)从课后精心设计的问题学习质疑,这些都是质疑的典范,学生可以思考这些问题提出的角度方法,学会提问。(3)抓重点语句质疑。对语言的揣摩赏析是中学语文教学的重点,要多让学生在品词赏句中提出问题。(4)从矛盾中质疑。如教《死海不死》一文,教师应启发学生从矛盾处提问,让学生猜一猜为何称“死海”,为何又说“不死”。(5)从课文写作特点上质疑。
学生学会了提出问题,还要知道怎样解决疑难问题。这时教师可对学生启发引导,让学生自行解答。方法有:(1)联系上下文读读想想,从课文中找到解疑的依据;(2)展开想象;
(3)新旧知识结合;(4)运用比较,区别异同;(5)举一反三。
同时,在解决了问题后,在深刻理解信息内涵的基础上,根据课堂容量及授课时间适度拓展知识的外延,有助于形成学生的能力。如:在理解了以物喻人的表现方法后,要求学生就“粉笔、蜡烛、杨柳、梅花”等事物展开联想尝试在课外练笔中运用;以线索贯穿全文组织材料的写法在《台阶》、《背影》等课文中均有运用,启发学生举一反三,触类旁通,并在今后的写作中加以运用;在综合了不同文中环境描写的不同作用后,可以让学生的运用在习作中。
探究式的教学改变了学生接受式学习的被动局面,学生在解决问题时感受了成功的喜悦,充满自豪感,并从探究过程中学会学习、学会思考、学会合作、学会探究。
最后,教师归纳总结,学生整理内化,使知识系统化。
教师对全文的归纳总结,一方面依据教学目标,一方面结合课文的文体特点,再一次让学生明确学习该类问题的课文从哪些方面突破。因此,此步骤不仅是对本课的总结,更是交给学生的必不可少的环节。学生的课堂笔记的整理,是内化所学知识,形成能力的一个有效措施。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语文的阅读教学不应为教而教,而是要教给学生阅读的方法,所以教师应更新观念,转变角色,灵活运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培养学生自主合作的阅读习惯,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性,提高学生学习能力,促进学生语文素质的全面提高,真正让学生喜欢语文、会学语文。
第四篇:浅谈语文教学中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
浅谈语文教学中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
贵州省瓮安县玉华中学:王明祥
摘要:高效课堂所追求的是学生全员参与,如何让学生全员参与呢,那就要培养学生
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能力,就要建立语文教学的自主教育观,确立
学生自主学习的地位,变“教学”为“导学”,营造良好和谐的课堂氛围,激发
学生自主学习的热情,使学生体验自主学习的成功,开拓学生自主学习的时间
和空间,真正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为学生身学习和未来发展打下良好基础。
关键词:自主、合作、探究学习
新课程所倡导的学习方式是: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因此、语文教师要切实加强对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所谓“自主学习”,就是“自我导向,自我激情,自我监控”的学习,是指在教师的正确引导下,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通过自学,质疑、讨论等方式深入理解课文内容,并获得语言文字综合训练的阅读实践活动,它的核心是启迪学生的思维,从而达到主动、创造性地学习。它能使学生积极地参与到学习过程中,从学习中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有效地促进学生发展。
自主学习的特点是:
1、自主学习是一种主动学习,学习过程有内在动力的支持,能从学习中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
2、自主学习是一种独立学习。独立性是自主学习的核心品质。
3、自主学习是一种无认知监控的学习。
那么,在语文教学中,应如何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呢?我认为语文教师应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一、建立语文教学的自主教育观,确立学生自主学习的地位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学会生存》一书中明确指出:“未来的学校必须把教育变成为自己教育自己的主体,受教育的人必须成为教育他自己的人,别人的教育必须成为这个人自己的教育”,使学习者“成为他们获得知识的主人而不是消极接受者。”叶圣陶先生也说过:“教育的最终目的在学生自学自励。”教育学认为学生具有主观能动性,学生不仅接受教育同时自觉主动地进行自我教育和处我发展。教育的目的就是要造就终身爱好学习的自主习者。因此,语文教师必须从思想上彻底转变指导观念,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真正确立自主学习的地位。这是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重要前提。
二、要摆正教师的主导地位,变“教学”为“导学”
现代教育理论告诉我们,学生是认识和学习活动的主体,他们的活动主要源于内部动机,他们的学习是一种“内在的学习。”早在二千多年前,我国最早的教育论著《学记》就提出“道而弗牵;强而弗仰;开而弗达”的教育主张。语文教师的职责不在于“教”,而在于指导学生“学”不能满足学生“学会”,更要满足学生“会学。”教学中学生不应是消极的听众,而应是主动的求知者、探索者。因此、语文教师在教学中要逐步引导学生对自己的主体地位形成正确的认识,培养起学生的自主意识和自学能力,要让学生参与作者的创造,去对作品“未定点”与“空白”进行创造性的补充与组成,从而形成自己新颖独特的见解,而不被前人、专家的定论所束缚。
三、教师要营造良好和谐的课堂氛围,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热情
良好的课堂教学氛围是实现主体性教学和培养创新精神的基本前提。因此、教师必须改变传统的压抑学生创造性的教学环境,支特学生发表不同的意见,鼓励学生积极探索,为创造性人才成长创造好的氛围,语文教师要创造力具有“人文”特色的课堂硬环境,语文教师还要营造“人性化”的课堂软环境,摒弃传统教育观所一贯主张的“师道尊严”,重生定位师生角色,进行角色转换,构建一种新型的民主和谐的师生关系。
四、要循序渐进、使学生体验自主学习的成功
无论是掌握知识还是领会方法,都不能一蹴而就,必须尊循正确的规律和方法。要从实际出发,切不可脱离具体的教学过程,单纯地教条式地讲授思维方法。学习的过程是一个探索的过程,教师应在教学过程中设法创设情境,让学生有机会动脑思维,自己领悟,逐步体会其中之味。
五、教师要充分允许学生自主选择和分析
语文教师要让学生自已选择学习方法,每个学生或多或少都有自己比较熟悉的学习方法,学生在独立学习的时候,尽可能鼓励学生用自己熟悉的学习方法去学习,使其在学习中学会学习,而不能用一种方法去限制学生,同时还要尽可能让学生自己选择学习的难度,每个人是有差异的,因此,教学也得因人而异,不能强迫学生,否则达不到预想的效果,其次,教师还应该尊重学生的观点,不管他们对与不对,但他们都反映了学生自主思维和判断的行为参与,仅就这一点讲也是值得教师表扬和肯定的。
六、要开拓学生自主学习的时间和空间
新课程倡导学生带着问题学,但是让学生带着什么问题学,问题由谁提出来是值得研究的。教学中比较多的问题是由教师提出来的,如果老师提出的思考题只是让学生从课文中找出答案来回答提出的问题,那么,学生的思路跟着老师的思路走,在老师设计的框框里转,学习还是被动的。因此、要从学生的学习实际出发,让学生谈谈有哪些不明白不清楚的问题,然后让大家一起解决问题,这样学生独立思考的空间比较大,能体现学生的主体性,学习中学生往往是从不同的方面、不同的角度,不同的层次提出问题的,有的是表面的、肤浅的;有的是比较有深度、有广度的。教师必须要加以梳理,组织,分别对待并解决,但注意问题无论是老师提出的还是学生提出的,教师都要给学生一定的思考时间。
实践证明,学生自学能力的高低,直接关系到学生语文能力的高低。因此、在语文教学中教师应坚持“学生为主”、“自学为主”的原则,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引导学生善思,会思、努力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我相信只要我们语文教师转变观念,有意识地在课堂控制中运用各种策略,培养学生学会发展,学会探索、学会创新,那么语文课堂教学就能勃发出生机和活力,就能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真正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为学生身学习和未来发展打下良好基础。
第五篇:浅谈小学语文教学中学生自主学习的探究
浅谈小学语文教学中学生自主学习的探究平潭县流水中心小学高木兰
自主学习是指为学生获得终身学习能力和发展能力打好基础,是把学生作为主动的求知者在学习中培养其主动学习、自主探讨、主动运用的能力,使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体。在此结合自己平时的教学经验,对小学语文教学中的自主学习提出了几点浅见。
一、引导学生学会质疑,大胆质疑。
古人说“学贵有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意思是说,在读书的时候能提出疑问是大有好处的,有一分疑问,就会有一分长进。古今中外的一些发明家,大都是从问题开始,敢于质疑问难,所以提出问题比回答问题更有价值。从小培养学生养成善于提问的习惯,边读边想,用“发现疑问”的眼光多问几个为什么是教师教学的技巧,也使学生在学习中灵活思考与解决问题。
现在的语文课堂教学,多数老师都是在开课之始就课文内容提出问题,其实,质疑的方式有很多种。譬如从文章题目中发问。我们阅读时,可引导学生针对文章题目提出一些问题。如《赵州桥》,可从题目入手,解题激疑:看了题目,你们想了解些什么?赵州桥是怎样一座桥?它位于哪里?它是由谁建造的,它有什么特点?如果我们能让学生带着这些问题去读书,课文的主要内容就能较快的掌握。或者从含义深刻的句子和难以理解的词语发问。课文中有些句子包含着深刻的意思,学生要多加思考,才能从中发现问题。例如《一个小村庄的故事》中的“山坡上的树木不断减少,裸露的土地不断扩大……”
怎样才叫“裸露”?为什么要这样说呢?我们如果能带着这些问题,联系上下文认真阅读,根据学生的动作或找相近的词语,就能迎刃而解。还有针对课文中的难点质疑。有些课文,由于我们知识面不广,往往会弄不懂,或者不好理解。学生可能会提出一些“不可思议”的问题。遇到这样情况,要鼓励学生敢于质疑。这些学生能提出问题,说明他们读书是非常认真的,教师应积极鼓励,引导他们以各种方式丰富知识,开拓思维。
二、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课堂教学应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让学生在探究、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学习,真正成为会学习、会思考、能创新的主人。现代教学理论认为,问题的解决并不是教学的终点,不能满足于学生已经掌握了多少个问题的答案,而是应该在获得结论的同时,自主地提出新的问题,带着新的问题走出教材,并试图通过自己的努力或者协作,学生相互交流、相互帮助、相互质疑、共同探究去解决这些新的问题。如在教《一夜的工作》中可以运用这样的教学理念:首先,让学生自主学习。围绕本课教学的重点——“他是多么劳苦,多么简朴!”这句话深入理解课文内容。围绕这个重点,教师多次安排学生自读、讨论,学生在不断探索问题过程中深入理解课文。这样在广泛的师生互动和学生互动的过程中,把学习的主动权、选择权还给了学生,使学生真正成为了学习的主人,使每一个学生都获得充分、自主的发展。其次,引导学生探究学习。在学科教学不断走向综合的今天,学科教学的任务不只是传授知识,更在于引导学生探究知识。显然,语文教
学还要让学生学会在阅读中发现问题,提高围绕问题搜索信息的能力。在《一夜的工作》的教学中,教师引导学生围绕“哪些具体事例表现了周总理的劳苦和简朴?”这个中心问题进行阅读、讨论,学生在不断学习讨论中获取相关信息,使问题逐渐明朗,同时也培养了自主学习的能力。
三、让学生学会听、学会说,让学生自己获得正确答案
老师要营造一种民主的评议气氛,即让学生自己来评价。我在提问题时采用指名回答与主动回答相结合,逐步培养学生听完老师提问自动起立“我来回答……”,“我来说……”,其余学生如果有意见就自动起立“我有不同意见……”,“我有补充……”。老师及时给以表扬肯定,这样由部分好的学生带动大家共同参与学习过程。对于胆子比较小的学生则较多的采用指名回答,并及时表扬,逐步培养他们自动回答的习惯。如果是小组讨论,汇报结果时用“我们小组来汇报……”、“我们小组的意见是……”“我们小组讨论的结果是……”来回答。允许学生发表自己的看法和见解,使课堂气氛活跃,热烈。“自信心是前进的内驱力”,所以在课堂中营造和谐氛围,有利于增强学生的自信心。教师一定要使学生处于愉快的学习情境中,用激励的语言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学习。如:老师相信你们一定会做得很出色;看谁做得又对又快;这次我们比一比,看谁能得第一……教师要善于运用亲切的眼神、细微的动作、和蔼的态度、热情的赞语,让学生感到老师时刻在关注着他;教师必须善于运用语言的艺术及时作出积极正面的评价,不管结果怎样,首先对于学生积极的学习行为表
示高兴、骄傲、自豪。“你回答得真好,……”对于结果不完全对时,“你努力想了,说得差不多;你说对了一半,再好好想想……”对于结果不正确时,教师也绝不可训斥或贬低,而要委婉地说:“你动脑了,再听听别的小朋友的意见,好吗?”对与众不同的观点、做法,应调动学生为之喝彩。这样,学生体验到了成功的愉快,更增强了自信心。总而言之,自主学习是课程改革的一个方向,是将课程改革融入课堂的一把标尺。只有我们的课堂充满乐趣,才会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去挖掘知识宝藏,完成学习任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