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水与喷泉——初中阅读与写作之我见(精选五篇)

时间:2019-05-12 01:47:34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活水与喷泉——初中阅读与写作之我见》,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活水与喷泉——初中阅读与写作之我见》。

第一篇:活水与喷泉——初中阅读与写作之我见

活水与喷泉——初中阅读与写作之我见

肖稳定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活水”来自于课外阅读,写作就是这股活水形成的“喷泉”,只有“活水”源源不断,“喷泉”才能常开不谢。因此,语文教师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课外阅读习惯,引导学生从阅读中来,到写作中去。

一、激发读书兴趣

爱因斯坦说过:“兴趣和爱好是获取知识的动力”。为此,教师首先要重视培养学生阅读的兴趣,以兴趣这把钥匙去打开学生的心扉,让学生在知识的海洋中自由自在地遨翔。、学习榜样。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初中学生的模仿性强,根据学生敬佩英雄、崇拜高考状元的特点,我常常给他们讲一些名人及高考状元爱读书的故事,鼓励他们热爱书籍,从书籍中汲取知识。同时,我还有意识地向学生介绍鲁迅、朱自清、冰心等名人,张俊逸等高考状元热爱读书的一些故事。、塑造形象。课外时间,我也常常与学生一起读书,一起诵读古诗,这对学生可以达到“润物细无声 ”作用。阅读时,老师所流露出的激情、趣味和快乐,对学生有着强烈的吸引力和感染力,学生在浓浓的读书氛围中,体会到老师对阅读的重视,从而自觉地进行阅读活动。我还经常给学生讲自己是怎么阅读的,并给学生肯定的启示是:阅读是非常有乐趣的。能激起学生强烈的阅读兴趣。学生一旦兴趣培养起来了,不仅眼前受益,还将伴随学生整个人生。、推荐好书。由于中学生善于想象思维的特点,可选择《钢铁是怎样炼成的 》、《朝花夕拾》、《哈利波特》、《骆驼祥子》等等,学生被吸引,就会主动地去阅读,这样有效地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使他们爱读书、想读书、要读书。、亮出成果。苏霍姆林斯基说:成功的欢乐是一种巨大的情绪力量,它可以促进学生好好学习的愿望。我经常召开读书展览会,如利用早会赏读、交流所摘录的好词妙句;举行班级诗歌朗诵会;评选“故事大王”;摘抄本展览;开展“小记者”活动,让学生谈天说地、谈古论今。并及时对学生进行奖励,让学生体验到成功的喜悦,激发学生爱读书的热情,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猎取知识,使学生逐渐把读书作为精神生活中必不可少的内容。

二、指导方法,使学生会读书

课外阅读应是课堂教学的延伸和发展,要以课内带课外,课外促课内的方法,课内学方法,课外求发展。而课外阅读书籍的种类不同,且题材丰富,文章的内容深浅不一,学生理解能力也高低有别。为了防止只追求故事情节,忽视文章中心及语言描绘,我注重以下几种阅读方法指导:、学生做读书笔记的指导。要求学生摘抄词句、摘录佳句、精彩片段、名人名言,写读后感,养成“不动笔墨不读书”的良好习惯。、学生读书方法的指导。

(1)泛读。泛读即广泛阅读,指读书的面要广,要广泛涉猎各方面的知识,具备一般常识。不仅要读自然科学方面的书,也要读社会科学方面的书,古今中外各种不同风格的优秀作品都应广泛地阅读,以博采众家之长,开拓思路。

(2)精读。朱熹在《读书之要》中说:“大抵读书,须先熟读,使其言皆若出于吾之口;继以精思,使其言皆若出于吾之心,然后可以省得尔。”这里“熟

读而精思”,即是精读的含义。也就是说,要细读多思,反复琢磨,反复研究,边分析边评价,务求明白透彻,了解于心,以便吸取精华。可以说精读是最重要的一种读书方法.(3)通读。通读即对书报杂志从头到尾阅读,通览一遍,意在读懂,读通,了解全貌,以求一个完整的印象,取得“鸟瞰全景”的效果。

(4)速读。这是一种快速读书的方法,即陶渊明提倡的“好读书,不求甚解”。可以采取扫描法,一目十行,对文章迅速浏览一遍,只了解文章大意即可。这种方法是新课标要求学生能熟练地运用。它既可以加快阅读速度,还可以扩大阅读量。

(5)略读。这是一种粗略读书的方法。阅读时可以随便翻翻,略观大意;也可以只抓住评论的关键性语句,弄清主要观点,了解主要事实或典型事例。

三、开展活动,促学生读好书

增加阅读量,提倡少做题、多读书,这已是共识。但光一遍又一遍地死读,只能让学生感到乏味、疲劳。引导应该巧妙,醉翁之意不在酒,旨在“哄”他们读好书。、讲。我坚持每上课之前用 5 - 10 分钟的听说训练,让学生轮流上台,交流课余时间阅读中搜集的语言材料,让大家或说一则新闻,或讲一件趣事,或背一首古诗,或读一段好词佳句。学生课外阅读量增加了,词汇丰富了,说话妙语连珠,写文章得心应手。、练。组织学生3 – 5人一组自办手抄小报活动,深受学生的喜爱。手抄小报的内容广泛:国家大事、校园生活、环保教育、科学世界等。学生根据需求,独立命题、编辑材料,设计版面,并配以彩色插图。如围绕60年国庆大庆这一内容,学生就办出了《阅兵有感》、《伟大的祖国》;校园生活中就有《我爱板板房》等等。、比。我利用节日举办故事会、诗歌朗诵会、手抄报比赛活动。有时进行快速阅读比赛、读书报告会等,使学生在活动中体会到课外阅读的乐趣,体验到成功的喜悦。

“活水”引出来了,又如何设计“喷泉”呢?我是这样做的——

一、抓准结合点,提高训练的针对性

读写结合训练就是利用课文这个语言载体,从课文本身的内容出发,设计与课文有密切联系的“写”的训练内容,将阅读、写作、思维训练融为一体。因此,在指导学生读写训练时,必须抓准读写的结合点。读写的结合点,要根据课文的表达特点、学生的实际、单元主题和课后“研讨与练习”来确定。

1、根据课文表达特点

“语文教材无非是例子,凭借这个例子要是学生能够举一反三,练成阅读与作文的熟练技能……”(叶圣陶语)一篇篇课文是读写结合的载体,是学习、积累语言文字的例子,也是学习表达的例子:学习作者运用语言文字来表情达意的经验,学习作者如何遣词造句、连句成段、构段成篇等。学习《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一课,学生可以从中领悟到许多表达的方法,如课文的结构与题目,从整体到局部的写景方法,使用一系列动词准确描述活动过程,强调句式“不必说……也不必说……单是……”。这些都可作为读写的结合点。当然,课文的表达特点不同,读写结合点自然有别。如《看云识天气》以说明性的语言文字为主,学生能够从课文学习一些新的表达,如第一段的排比句式,文章采用的打比方、分类别、作引用等说明方法。又如《春》是一篇写景的散文,调动多种感官观察、正

面侧面相结合、运用多种修辞手法写景等方法,则是学生学习表达的重点。

2、切合学生生活实际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教学“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学生生理、心理以及语言能力的发展具有阶段性特征……应该根据不同学段学生的特点……采取合适的教学策略”。学生的家庭背景、文化环境、生活经历、年龄特点等都是制约学生从课文学习表达的因素,所以,学习课文的表达不可能面面俱到,既要考虑学生的生活实际,又须根据学生学习表达的阶段性特点。有研究表明,中学生的表达发展经历三个阶段:简单叙述阶段、初级表述阶段和复杂表达阶段。七年级学生处于简单叙述阶段,主要学习记叙生活经历和表达对生活的感受、认识。七年级学生刚进入中学,他们作文水平的实际是“能写简单的记实作文和想像作文,内容具体,感情真实。能根据内容表达的需要,分段表述。”“根据表达需要,正确使用常用的标点符号。”这些都制约了读写结合点的确定。

3、结合单元训练主题

课文虽然可以作为读写结合的载体,但其主要方面还是阅读。因此,读写结合点的确定应与单元阅读训练的重点一致。《春》在七年级上册第三单元,在整体感知内容大意的基础上,揣摩、欣赏精彩句段和词语是其重点。《看云识天气》在七年级上册第四单元,单元训练重点是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练习概括课文的内容要点。但是,如果仅仅考虑阅读训练重点,不从这个单元整体把握,有可能偏重阅读。前面提到,人教版七年级语文教科书的“写作•口语交际•综合性学习”与“阅读”单元,或主题相同,或对某一篇课文内容加以深化,这就要求我们在确定某一篇课文的读写结合点时,还应与“写作•口语交际•综合性学习”一致,这样就能相得益彰,发挥整体效益,促进语文能力的全面提高。

4、紧扣课后研讨与练习

课后的“研讨与练习”是为了帮助学生从整体上把握课文,学习课文最精彩之处。在设计上与课文紧密结合,大量开展口语交际与书面语表达的实践活动,实现听、读与说、写的结合,从而在语文实践活动中培养学生的语文能力。如,《走一步,再走一步》的“研讨与练习”安排了三题:1.朗读课文,复述故事情节,说说你从中悟出什么生活哲理。2.在下边两种情况下,你将分别说些什么,做些什么?说出来与同学交流一下。(1)假如“我”的父亲没有来,你作为“我”的同学将怎么办?(2)假如你是“我”,孤身一人在悬崖上,将怎么办?3.生活中难免遇到困难。你遇到过什么困难?是怎样处理的?有什么经验教训?写出来,班里出一期专栏。像这样的口语交际和写作练习,在七年级语文课后“研讨与练习”中安排了二三十次。因此,教学时要扣住课后“研讨与练习”中的表达(说、写)训练,设计读写结合点。

二、形式多样化,增强训练的实效性

读写结合常用“以读带写”和“以写促读”两类方法。“以读带写”,即指导学生把从阅读中习得的基本功,运用到自己的表达中去。“以写促读”,即让学生根据要求先写作文,然后在教师的指点下,带着写作中存在的问题,对照着学习课文(或提供的范文)。为提高读写结合的实效性,通常可采用以下几种方法。

1、模仿法

语言学习总是从模仿开始的,要模仿写和说,日积月累,丰富语言,提高语言表达能力。在阅读的基础上,教师可引导学生体会课文的精彩之处、具有示范作用之处等,组织学生进行句子仿写、片断仿写、选材模仿、组材模仿等训练,既帮助学生学习、积累表达的形式、知识和方法,又有利于学生加深对课文的理解。还可以从观察、分析、立意等方面引导学生模仿。如学习《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一课,可结合课后“研讨与练习”第二题,设计课内练笔:用“不必说……也不必说……单是……”仿写一段话;结合课后“研讨与练习”第三题,布置学生记叙一次活动,用一系列动词准确描述活动过程。再如,学习《济南的冬天》,教师可以在课后“研讨与练习”第一题、第四题的基础上设计写作练习:向远在外地的亲朋好友介绍家乡的冬天、春天、夏天或秋天(选择一个你最喜欢的季节),要求借鉴课文的材料选择、组织方法,编拟写作提纲,并运用课文的写景方法,描写最有特点的景物。

2、扩续法

指导学生根据课文的内容,结合自己的经历,展开联想、想像,进行扩写、续写、补写等训练。一方面,可以从学生的练笔中了解学生与文本对话的状况,调整教学设计;一方面,可以借此培养学生的联想、想像能力和表达能力。如,教学《最后一课》,可以设计续写练笔:以《下课之后》为题,以小弗郎士的口气续写他当天课后发生的事情。再如,教学《皇帝的新装》,可以布置学生就课文第一段进行扩写,先说一说对每句话的想像,课后再把自己的想像写下来。

3、变通法

以课文为依据,组织学生进行改写练习。不仅可以进一步熟悉文章内容和思想情感,也让学生体会不同的表现方法等。如教学《最后一课》,让学生完成课后“研讨与练习”第三题:“试以韩麦尔先生为第一人称,改写课文从上课到下课部分的内容。”再如,将《钱塘江春行》改写成一篇记叙性的文章或写景类的文章。也可以根据课文,进行简要复述或缩写练习,帮助学生把握主要内容的同时体会概括叙述与详细记叙之间的区别和各自的作用等。如教学《伟大的悲剧》和《登上地球之巅》等记叙类长文章时,可让学生写写故事梗概。

4、评议法

在学生研读课文的同时,或理解课文内容和表达特点之后,引领学生进行研讨、探究、议论、评价,写“读书笔记”或“读后感”类文章,抒写学习所得、所思等,既有利于培养学生批评性阅读习惯,更有利于提升学生的表达思维和思想认识水平。如学习《伤仲永》,组织学生根据课后“研讨与练习”第四题的要求展开讨论,并写下来。也可以就课后“研讨与练习”中安排的比较阅读练习,让学生先写出来,再在小组内、全班交流。

5、延伸法

凭借课文,引发开去,写话题作文、材料作文或其他。这样做,既是为了达成阅读教学之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还是学生练习表达的好时机。比如学生从《从三到万》一文中学习了从一个故事引出论点的写法,就要求学生仍以《从三到万》这个故事为材料,看看还可以从哪些角度拟出论点。有的从富翁这个角度拟出了“兼听则明,偏听则暗”、“凡事应三思而后行”的观点,有的从老师的角度拟出了“为人师者应对自己的学生负责”的观点,有的从富翁儿子的角度拟出了“浅尝辄止害自己”、“简单的类推必然导致失败”的观点,也有的拟出了“这个故事到底讽刺谁”这一观点。这样,整篇文章教完,受到的就是读(包括听)、写(包括说)、思维三位一体的训练,既有模仿借鉴,也有延伸与创新。

三、厚积而薄发,注重阅读的广泛性

要提高写作水平,就需要更多的占有真实、丰富的写作材料。而广泛阅读就是搜集生活材料、积累写作素材的重要途径之一。苏霍姆林斯基就非常重视阅读的思想教育意义。他认为阅读是“丰富精神世界的源泉”,不能仅仅归结为掌握阅读能力。应该把阅读作为一个开端,使学生学会“借助书本来观察和认识世界和自我”,“攀登上智育和美育的顶峰”。当代中学生的生活阅历较浅,必须每天阅读,获取和博贮信息,造成一种势能,使胸中有故事。进而把阅读获得的信息转化为创造能力,产生不吐不快的写作欲望。可向学生推荐《语文报》、《中国青年报》、《中学语文》、《读者文摘》、《读者俱乐部》、《意林》、《故事会》等杂志,让他们订阅,并经常给他们介绍、评价最新书籍和报刊上的文章,传播新信息,并广泛开展“每日一读”,“文学晚餐”等活动,从而使学生扩大了阅读面,增加了阅读量,积累丰富的写作素材。除此,在大量阅读的过程中,还应注意把文章中的格言、警句、优美精彩句段和词语摘抄下来,辑成小册子,以丰富自己的语言积累,做到厚积薄发。

(本文曾获市一等奖)

第二篇:信息技术与初中数学整合之我见

信息技术与初中数学整合之我见

保定市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贤台乡中学

【摘要】: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信息技术已经越来越多的运用于教学中,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已成为教育改革中的一个亮点,成为教师教书的一个重要手段。信息技术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作用不容小觑,它以特有的声像同步、动画演示以及图形、动画、声音、文字等信息功能综合于一体,直观形象地展示着知识的形成过程,让教学氛围更活跃,学生也更乐于学习。信息技术与初中数学学科的整合作为深化教育改革的“突破口”,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广泛关注,但在信息技术与数学教学的整合过程中,也存在着盲目性,形式化,暴露出各种各样的问题,对这些存在的问题,我们有必要进行深刻的反思和探究。

【关键词】:信息技术 整合 数学 网络互动 信息技术环境 学习资源

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以计算机、多媒体和网络技术为核心的现代教育技术受到了教育界的普遍关注,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已成为教育改革中的一个亮点。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是指在课程教学过程中把信息技术、信息资源、信息方法、人力资源和课程教学内容有机结合,共同完成课程教学任务的一种新型的教学方式。有机的将信息技术与数学教学整合,会使学习内容丰富多彩,直观形象学生学习兴趣高涨,能让学生在民主、和谐、轻松、愉悦的气氛中更好的学好数学,从而提高教学效果,发展学生各方面的能力。

一、信息技术与数学教学整合的几个方面(1)信息技术与数学教学内容的整合

计算机多媒体辅助教学的一大特点就是将抽象的用形象的展现出来,把变化快的过程变慢下来,让学生观察得更仔细,这样就有效的降低了学生理解的难度,达到了突出重点和突破难点的教学目的,我们多数数学教师都会运用Word、Excel、PowerPoint、Flash、几何画板等几个常用软件,就是这些简单的技术、知识基础,如会“适时、适当、适度”地应用,在数学教学时也会使教学手段产生飞跃。在多媒体与数学课堂教学内容整合时,一定要紧扣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要根据不同的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的特点去选择、运用不同的信息技术,结合软件的特点编制不同的教学课件,充分发挥其在教学上的优势。

(2)信息技术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整合

兴趣是在好奇心的驱使下,在研究活动中培养而发展起来的。激发学习兴趣,是形成学习动机的条件。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关键是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现代信息技术以其本身的特有的功能而具备了趣味性的特点,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有着极高的价值。利用信息技术的动画、图像、解说、文字、音乐等多种信息,能使学生通过电脑手段,观其境、闻其声、触景生情,充分调动了积极性、主动性,为强化课堂教学的效果,提高教学质量,创造了很好的条件,即所谓的“寓教于乐”。

例如:九年级《圆》第一课时,教学一开始,就借助现代信息技术的优势,设计一组马拉车的画面,车轮分别采用正方形、正多边形、圆形„„,画面生动有趣,让学生感受为什么车轮必须是圆形的?让学生迅速地进入本堂课的教学情境中。这时,学生一看,倍感亲切,由此所设置的情景自然而然地把学生引入本课的学习之中,从而激起学生思维的火花和强烈的求知欲望及探索热情。使学生“课伊始,趣亦生”。并带着探求新知识的欲望全身心地投入到《圆》这一章节的学习、通过信息技术与数学教学有机地整合,同学们跃跃欲试,言之有物,兴趣盎然,在教师的指导下积极参与,充分发挥多种感官功能,动耳听,动眼看,动脑想,动口说,为学生提供自我表现的机会和空间,让课堂充满活跃的学习氛围。

(3)信息技术与课堂教学氛围的整合

从数学的学科性质来看,数学课堂要讲究教学氛围。专心致志、积极思考的课堂气氛是教师所深切希望达到的,教师都要求学生在上课时既思维活跃又严肃沉稳,既富于创造又认真踏实。而多媒体的优点就是能使教学环境美化、丰富、形象。因此在使用多媒体技术时应注意:1)在教学设计时就考虑因素与媒体信息的介入与有机结合;2)创设一种具有感染性的情景引入问题宣饰氛围,使学生把注意力投向其中;3)制造一种错误紧张氛围,以使学生保持适度的警惕。

(4)信息技术与自主学习的整合

我们现在的教育宜在开启和增强学生的主体意识和创新能力,培养和发展学生的能力,塑造和弘扬学生的人格。只有使学生成为教育活动和自身发展的真正主体,才能在未来的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信息技术具有资源共享等功能,为学生提供多感官参与学习活动,从而拓展了想象力,开拓了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造能力,培养了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教师在教学中,可以结合教材,先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再引导学生运用各种方法进行自主学习,营造一个交流与合作的学习氛围。即可以引导学生上网查找相关的资料,包括了解数学史,解题思路和方法,通过交流学习心得体会、开展研究性学习,而且让学生把网上学到的知识输入电脑,让全体学生得到共享,这充分体现了学生主体参与的教学要求。在这样的学习环境中,学生学习有了动力,发挥了学生的创新精神,实现了学生的自我反馈。在教学中体现学生自主学习,在合作中学,在实践中学。使课堂教学能充分地面向全体学生,广大学生在合作学习中互相关心,增进同学间的友爱,使学生不仅学会知识,而且学会做人,也使教师在课堂中成为学生合作的伙伴、讨论的对手、交心的朋友。

二、信息技术与数学教学如何整合

(1)信息技术要和数学学科的特点结合,不断提升学生的“数学化”能力

数学是一门推理演绎的科学,高度的抽象性和严密的逻辑性是数学的学科特点。传统的数学教学强调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强调以数学基本概念、原理为骨架和知识体系的构建,追求绝对的逻辑化、形式化。因此这样的教学往往以“会解题”为终极目的,很少站在数学思想、数学文化和数学审美这一层面上,充分体现和展示数学课程对人的品性和人格养成方面的育人功能。

我们说,数学教育的目标是无止境的,是不断从低层理解走向深层理解,从具体做法提升到思维模式直至树立观念的过程,是将数学能力迁移并泛化的过程,是追求提高数学地组织客观世界即“数学化”的过程。正如特级教师马明所说,数学教学有四个层次:解题术,解题方法,数学思想,数学观念„„,我们追求的不能是低层次而是所有层次。

信息技术可把数学知识的产生、形成和发展的过程充分地展示给学生,如通过生动的视听创设情境进行概念教学,使某些抽象的概念几何化、直观化;通过动画表现出一般与特殊、运动与变化,让学生领悟解题教学中的数学思想和数学方法。具体来讲,从常量到变量的过渡问题,如代数中的函数教学;从静态到动态的过渡问题,如圆锥曲线概念教学;从平面图形向空间图形的过渡问题,如立体几何的教学;逻辑思维与形象思维的结合问题,如数形结合教学等,都可以“融合”多媒体技术去解决,使学生从“听”数学变为教师指导下“做”数学,突出他们的主体地位,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

概括地说,数学学科“融合”信息技术,提升学生的“数学化”能力过程中,既要重视解决具体问题的方法技能,也要不断追求方法技能的观念化、策略化,甚至于哲学化。使学生不仅更快地掌握基本技能,而且形成良好的思维习惯、模式,塑造健全的精神品格,而不是将数学教学的目标固化于“会解题”。

(2)充分利用信息资源环境,以人为本,关注学生的“现实”

我们赞同这样的观点,引入一个新概念,却缺乏足够的具体事实作为基础,或者反复介绍一个概念,却没有具体的应用,这都无法使学生产生求知的冲动;过早地形式化不可能有效果,而过早地抽象化也会引起学生的抵触情绪;因为他们希望知道这究竟有什么用处,又为什么是互相关联的。因此数学教学必须关注学生的“现实”,因材施教,利用多媒体信息集成技术、超文本技术、网络传输技术,构筑数字化的学习环境,将信息技术作为学生的认知工具,指导学生在“现实”中自主地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从而也在探索中学习数学技能,形成数学观。

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可以用计算机来模拟现实世界、刻画数量关系、描绘空间图形、推证公式定理、演示数学实验等,使学生有更多的时间观察、分析日常生活现象,解决生活中可能遇到的实际问题,考虑如何探

索获取更多的知识,同时也使得有更多的内容以方便的形式介入学生的学习过程中,尤其是一些现代数学的内容能够及时地渗透到中学数学内容体系之中,真正实现数学内容的弹性化、学生发展空间的扩大化。网上的信息资源浩如烟海,学生可在世界范围内的许多数学网站上有指向地获取数学知识,重新建构自己的知识结构。借助于计算机,学生可以根据自身情况自主选择学习,在实际中形成概念,掌握技能,解决实际问题,对数学的理解逐步走向深层次,从而提升“数学化”水平。真正做到体现数学新课程标准的理念:“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须的数学;不同个体的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

(3)合理运用信息技术,尝试多种教与学方法的优化组合

当前数学教育改革的核心是学生数学学习方式的变革,是变被动接受的学习为主动参与的学习,使学生有机会在一种真实的、体现数学发明与证明过程的环境中接受挑战性的学习任务,进行实验、研究和发现。在这一过程中,很多时候需要运用直观的支撑,合理地运用信息技术,尝试多种教与学方法的优化组合显得尤为重要。

具体要求为:①要与先进的教育理论相结合,有几种理论是数学教学中要注意的,如“信息传播论”、“系统论”、“最优化理论”和强调以学生为中心,在一定“情境”中,通过“协作”与“会话”实现“意义建构”的“建构主义理论”等;②教学容量要符合学生实际,重点、难点处要给学生充分时间思考、理解和记录,师生互动要把握分寸;③教学中,教师必须充分考虑学生的实际情况,注意信息反馈,及时调整教学进度和教学方法,掌握适当的教学节奏;④根据教学内容的性质和特点来选择合适的技术手段和表现形式,不能只为了照顾信息化教学的特点而忽略了数学的严谨性;⑤尽量与传统教学相结合,现在提倡现代教育技术,决不是要否定传统教学。各种教学手段都具有其各自的特点和独特的功能,在教学中,他们是相互补充、取长补短的关系,只有将现代教育技术与其他教学手段结合起来才会获得更好的教学效果;⑥尽量将课件设计成开放性的超媒体系统,让教师比较容易按自己的教学路径选择材料组织课件,也能方便地对内容进行补充、调整、修改、删除。

(4)建立科学合理的评价机制,促进评价的多元化

目前,数学信息化教学的评价体系还不健全,不恰当的评价体系往往引发功利行为。有的学校,甚至把是否应用了现代教育技术手段作为评价一堂课质量高低的主要依据。我们知道,传统教学和现代教学的本质区别是:把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变为以学生为中心的学,把以教师为主体的教学实践过程变成以学生为主体的学习实践过程。所以,评价一节课优劣的标准应该看它是否以学生互动、师生互动为主体;是否体现了教师和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地位;是否从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同化或顺应,形成了新的认知结构。

具体说来,评价一节课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成功与否,可从教育性、科学性、技术性、艺术性、实用性等多元化角度进行衡量,应具备下列基本条件:①重点、难点突出,利于学生理解知识,有利于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有利于学生的思维和技能训练,有创新性,注重能力的培养;②内容正确,逻辑严谨,层次清楚,模拟仿真形象,课件的演示符合现代教育理念;③媒体多样,选材适度,设置恰当,创意新颖,构思巧妙,节奏合理,界面简洁,不花哨;④能创造一个轻松、自然、活泼的教学环境,教学效果良好。

(5)加强适应信息化教学需要的高素质教师的培养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是教育信息化的需要,是时代的潮流,也是当前教学改革的必然走向。要开发制作出优秀的计算机辅助教学课件,除了计算机技术外,还必须对课件所表现的学科内容有深刻的理解;有先进的教学思想和丰富的学科教学经验;能灵活地运用教育学、心理学、学科教学论的有关原理。所以,为适应信息化教学需要有必要培养具有一定知识结构和能力结构层次的学科教师群体,各成员的知识结构和能力结构互补,彼此交流,互相学习。数学虽然是一门基础课程,但它的专业性很强,课件开发中的教学设计、脚本编写、编辑制作还是要以数学教师为核心,因为计算机辅助教学的出发点不是使用计算机,而是课程和教学。在信息技术快速发展的今

天,要求数学教师精通计算机是不现实的,也是不必要的。但他们应掌握必要的现代信息技术,能熟练地运用互联网查阅和访问世界各地的教育资源,对选择出的教育教学信息资料进行分析、加工、组合、储存和运用,会运用多种教学软件实现教学的最佳化。只有这样,才能适应信息化教学的需要,更有效的发挥现代教育技术的作用。

总之,信息技术与数学教学的有机整合,是数学教学改革中的一种新型教学手段,是初中数学教育工作者需要掌握并应用于实际教学的基本技能,作为新时代的教师,要为之去努力,去研究,使我们的教育教学工作更加符合《新课程标准》,让学生轻松、愉快地获取数学知识,让数学教学的明天更加灿烂辉煌。

参考文献:

1、祝智庭:《现代教育技术》 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1年第一版

2、何克抗:《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建构主义学习环境》,《教育传播与技术》,3、张锦,靳颖:《网络信息资源的搜集与组织》 2000(9)

年第3期(总第12期)1996

第三篇:03-流程管道与知识活水

流程管道与知识活水

知识管理和流程管理之间是“流水”与“管道”的关系,在相互促进的同时,也相互制约,即“流程管道,知识活水”。也有人把业务流程比做人的血液,而知识流就对应人的神经系统,可见两者之间不是简单的关系。从流程管理的生命周期来看,有关流程的设计、执行和改善等流程管理各个阶段都需要知识的支持,流程团队成员之间的知识共享使他们能够更高效地协调,从而改善了流程的绩效。通过知识管理,才能理清业务流程中的知识流和知识地图,实现知识真正的共享和重用,达到提高企业效率和智能的目的。流程的变革,很大程度上是对执行流程活动所需知识的更新。许多业务流程变革失败的重要原因也在于业务流程模型对流程知识重视不足,在流程的优化同时没注意到知识流的梳理。从这个意义上说,知识管理是流程管理的推进剂。另一方面,流程是知识存在的媒介。专业化的分工(professional divisions)、部门的隔阂(compartmentalisation)阻碍了知识的共享,而流程打破了岗位、部门、甚至企业之间的界限,给知识管理一个“落地点”,也为知识管理提供了组织、制度、文化基础,使知识在业务流程中顺畅地流转。脱离了文化、绩效和流程的知识管理很难取得实际成效。

具体来说,流程观点也为知识管理带来一系列好处,如把知识管理和价值链联系起来,可以把流程管理方法运用到知识流程中。此外,流程也为各种复杂的企业知识分类、管理提供了一个参考系。一个粗放、管理不规范的流程,会导致流程中的知识零散存放。业务流程的梳理使知识流变得通畅,知识才能有机融入企业业务之中。流程的改进、组织的扁平化也为知识管理提供了催化剂,促进了流程各岗位、各部门之间的知识共享和交流,从而增强了组织学习的能力。这里的流程既包括业务流程,也包括战略决策流程,不过本书更关心的是业务流程。企业的研发、营销、顾客服务和销售等都已成为知识管理的用武之地。通过知识管理,可以有效地把握经营相关的各个环节知识的存在方式和强弱,以便采取相应的措施来沉淀、共享和创新,提供知识交流和应用的环境,为提高流程的绩效提供价值。业务流程和知识管理流程的结合,既支持流程的高效运行、改造和创新,使知识管理落实到实处。

流程知识大多是容易交流、存在业务运作的浅层,也有一些知识存在企业的深层,表现为一些隐性知识,难以获取和管理,但对企业的运营和变革起着不可或缺的作用。将来当信息技术逐渐日用品化后,信息技术可能不再重要,而流程的创新会取代信息技术成为企业获得持续竞争优势的源泉。企业的发展正是处于深层的流程知识支撑和促进浅层的流程运作。

从上可见,业务流程的运行和变革都离不开知识管理:

1、业务流程的优化是企业知识活动的结果,利用过去积累的各种运营知识,对环境因素进行分析,参考以往类似环境的应变策略知识,针对新问题设计流程的结构。

2、业务流程本身是企业知识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流程描述,记录了企业在什么条件下、如何进行应变策略设计,应变策略如何实施,将获得什么样的预期结果。因此业务流程是企业知识的重要形式,是企业知识的一种动态的载体。

3、业务流程是知识积累的载体。从信息的角度看,业务流程的运作过程是信息积累并转变为有用知识的过程,通过对这些运作数据、信息的分析可以积累新的业务运作规律,最终转变吸收为企业知识。此外,流程运营中可能遇到原来设计阶段所未能充分预料的问题,这些问题的解决过程就是一种经验知识,对业务流程运作的评价则形成了对知识运用效果的注解。因此从知识管理的角度看,业务流程的设计可以看成企业以流程为载体,实现知识不断更新的过程。

《流程管理》 作者:赵卫东 俞东慧著ISBN: 9787801987020 知识产权出版社 2007年4月

【王玉荣.流程管道知识活水】流程上的反刍使人进步 问题的提出

近日和某大型建筑施工企业的领导沟通,他们说,最头疼的问题就是,“自己犯过的错还在犯,别人犯过的错同样还在犯”,具体的错有哪些呢?可能是施工现场上的一个墙面裂缝的技术处理在重复出错,也可能是安全管理上人命关天的大错一铸再铸。本来,为了花钱买教训也有情可原,可这花钱不止一次、同样的教训学费交了许多次,就委实让人头疼了。

那我们不禁要问了,不是企业里都有“失误总结会”、“项目经验交流会”吗,是否这些都流于了形式?交流下来,果然是这样,各行业的企业都和我们谈到了一些阻力和难点,归结在这里:

“失误的人会把问题捂住,他不愿意放在桌面上来谈„„”

“业绩压力都忙着呢,领导们和业务部门人员都扑业务、投标去了,没有时间来真正坐下来反思„„” “团队成员之间不愿诚意相互批评,不能坦诚谈到底„„”

“很多经验难以清晰表达,复杂的经验不容易分析提炼出来,难以找到容易记忆、容易学会的办法来提醒下次不要犯错„„”

看来中国人的老话“谦虚使人进步”在这里不奏效了,光有“吾日三省吾身”的大原则也不够了,如何真正“使人进步、使企业进步、不再多次交学费呢”?我们注意到,国内外一些行业纷纷在摸索一些更实效的反思方式、方法,我们权且把这些都称为“反刍式管理”,来看一些具体的例子吧。

问题的对策一问题的对策二问题的对策三

江苏淮安国税局:梳理过错项目,逐个反刍美国军方:先AAR再SAR,反刍挽救的是鲜血和生命瑞士IMD商学院:研发管理中的反刍总结水平,可以划分为五级

共性:(1)都结合了流程,不是闷头对着局部一小块进行反思,而是反复咀嚼全程(2)都通过反刍提炼了宝贵的知识和经验,再将这些知识经验运用到以后的工作中去。

问题的对策一

在国税系统,“如何让纳税人满意”一直是和老大难问题,纳税人经常抱怨:税务人员工作过错多、执法效率低、要多次跑多头跑排长队才能解决问题。

针对这些抱怨,淮安国税局的做法是:围绕税收事务处理中的重点部位、关键环节,逐条梳理,在“受理、审核、发票、发证”等174条工作流中共找出654个关键控点,采取举措

(一):对可量化的关键控制点进行控制指标的设置,其中准入性指标60个、强制性指标65个、提示性指标46个,增强了监控针对性;举措

(二):在工作流处理过程中,领导或职能部门可通过“流程追踪”进行监控,下一节点发现上一节点的执法过错,可退回工作流;举措

(三)对可能出现的执法过错,共梳理342个过错项目、48个过错类别,分6个过错级次,并固化于系统中,系统不仅记录执法结果,而且记录执法轨迹,实行人机结合的考核和责任追究追究。

淮安国税的流程梳理和过错分类反刍的做法,得到了纳税人、国税总局的认可,现在,不仅流程简化了,办税环节由原来的200个减少到80个,平均办税时间缩短了60%,对纳税户调查、检查次数减少了一半了,而且从很多信息源头上降低了出错、犯错的概率,现在从纳税人首次到税务机关办理“税务登记”时,就一次性采集纳税人所有的涉税信息资料近300条,避免纳税人在办理不同涉税事物,需提供各种材料、证明结果导致信息处理繁琐继而交叉出错。2003年10月12日,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节目对淮安国税局的改革进行了专题报道。

问题的对策二

事后总结(AAR,After Action Review)的方法是美国军方在70年代首创的,作为军队执行行动之后的总结方法。这种方法操作非常简单,基本分为如下六个步骤:

1、准备阶段,主持人介绍基本规则(Introduction and rules)

2、我们预期发生什么?(What was supposed to happen?)

3、实际发生了什么?(What actually happened?)

4、造成这种差异的原因是什么?(Why did it happen that way?)

5、如何在下次改进?(What will we do to improve the way we do it next time?)

6、记录供下次使用的评价和建议。Closing comments and agreement on next steps

如果你有机会看到几个身着迷彩装、面涂土色颜料的美国大兵正在散兵坑的旁边热烈的讨论,四周硝烟弥漫,那么很有可能这就是一个AAR的现场。美军上校沃瑞这样解释说:“AAR是在军队行动结束时参与者立即集合在一起,可能在山坡上、教室里、树荫下,来讨论‘我们开始打算做什么?我们实际做了什么?为什么有差异?’ ”。

1994年美军侵入海地和新近的伊拉克战争中,美军都普遍采用这种事后总结的学习方式。包括这次911事件调查,也是典型的正式的长期的AAR(最后检讨犯了错误,以及可以采取的37条行动)。

海地战争中,通过AAR每周都会产生许多记录,中层官员的工作便会从中提取精华并形成学习材料,然后按照两个途径传播这些信息,一是平级分发,发给其他分队的对应中层官员;二是垂直传播,传给高层军官,最后形成在全军分发的学习材料。这些宝贵的知识和经验被提炼出来,运用于下一次、下下一次的战斗行动中,一位师长回忆说:“我们到达之前,第一批军队已经总结了24个主要经验,我们训练了运用这些经验的训练,结果在海地,训练的24个情节我实际用到了23个!”

不仅是AAR,美国军方还重视在AAR中 充分利用资深人士的作用。资深人员会提出一些当事人不能思考到的问题,以及从旁观者的觉得来看待正反方面的问题。利用自己的经验为总结小组提供非常有价值的特定行动建议(SAR,Specific Actionable Recommendations),作为正在行动中的小组的下一步行动指南。

问题的对策三

重复出错,在企业的研发管理中同样是一个难题。2000-2001年瑞士IMD商学院做了一项调查,发现40多家企业和12个行业的欧、美、日一流企业的研发经理中,充分开展项目事后回顾(PPR,post-project review)的企业不到1/4,研发经验的传递多还是靠人员的项目间流动、文件记录这样传统的方式。

那么什么是PPR呢、怎么开展PPR呢?瑞士IMD总结了这样一些要点:

1.将PPR视为一种小型项目;

2.训练有素的独立会议主持人;

3.团队成员的充分准备;

4.适当的环境和时间;

5.邀请目前及将来项目的利益相关者参与;

6.撰写总结性文件,指出后续改进的实施负责人

瑞士IMD还认为,PPR的开展水平是有高有低的,具体可以分为5级,读者可以对照下图,来分析自己所熟悉的企事业单位的研发管理是哪个水平级别。

调查研究中也总结了研发项目PPR的一些最佳实践,包括:安捷伦(跨部门的基层会议)、SAP(没有固定日程的“头脑风暴法”)、杜邦(职业俱乐部)、HP(来自于公司其他部门的外来人士参与项目结题会议、阶段性的项目回顾会议。HP在1989年提出项目管理计划,将PPR程序视为核心能力)、Schindler(投产、客户反馈后才PPR)等等,有兴趣的读者可以进一步了解、借鉴。

第四篇:写作之我见

写作

写作是运用语言文字符号反映客观事物、表达思想感情、传递知识信息的创造性脑力劳动过程。写作活动具有如下一些显著特征:

1、目的性;

2、创新性;

3、综合性;

4、实践性。写作活动的主要作用和意义在于:

1、表达感情、交流思想、传递信息;

2、现代人才必须具备较高的写作能力,才能从容应对日常工作生活中的诸多问题;

3、写作关系到全民族文化素质和综合国力的提高。我国是一个具有13亿人口的大国,但由于历史的原因,我国仍有近四分之一的文盲和半文盲。一个民族文化水平低,读、写水平不高,是难以进入经济高度发展的文明社会的,也难以立足于世界民族之林。

写作是一种复杂的创造性的脑力劳动过程。从现代信息论、系统论的角度来看,写作是一个收集、加工、输出信息的整体系统。作为一个完整的系统过程,写作活动是有阶段性的。大致可分为采集——构思——表述三个阶段。具体又可分为采集、立意、谋篇、用语、修改等五个环节。每个阶段和环节都有自身的特点、规律和要求。如果人们的写作活动符合这些规律和要求,就有可能“妙笔生花”,写出文质兼备的好文章、好作品。

写作作为一种富有创造性的脑力劳动过程,不仅仅存在于文学创作领域,还广泛出现于应用写作领域(包括公文写作、经济写作、广告写作、军事写作、法律写作、科技写作等)。就当下而言,学科意义上的“写作”概念已越来越多地指向应用写作这一遍及社会生活各个角落的实践活动。美国未来学家约翰·奈斯比特在其著作《大趋势》中曾断言:“在这个文字愈来愈密集的社会,我们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需要读写技巧。”这里的“写”主要是指应用写作而非文学创作。

另外,文字对每个人都会有影响,一篇好的文章,不但是作者的成就,进一步讲,是对全人类文明和思想的贡献。

可以说,写作也是一种文化艺术。

写作的作用 宿雪岗

古往今来,写作历来是用于考察人的思维能力和检验人的德才表现的最有效手段。在我国,不管是过去皇室选精,还是现如今国家选英,都毫不例外的考试其写作能力,这是因为,对于一个国家工作人员,你可以不精通专业知识,但是你绝对不可以头脑糊涂、思维浑沌、语无伦次和错字连篇。如果一个国家工作人员,连最基本的字、词、句、篇都不能掌握,是不可能用语言正确表达心中所想,用文章指挥别人如何去做,甚至与常人保持正常的交流与沟通都可能出现问题。因此,国家对于工作人员的文化素质要求逐步提高,现如今的国家公务员招生和录用,一般都具有大学本科以上学历,有较高的文化水平和相对应的专业技术技能,有通顺的语言表达能力,有较高的文学鉴赏能力,有与岗位要求相匹配的文化修养,有一定的公文写作能力,从而保证了国家工作人员,能够代表政府公众形象,展现其应有的工作能力。

建国近六十年来,党和国家十分重视国家工作人员的素质培养,尤其是三代领导集体中的杰出代表毛泽东、周恩来、刘少奇、邓小平、江泽民,都特别重视领导干部的教育学习,牢牢抓住中央党校这个教育培训基地,善于用理论武装干部头脑,用理论文章教育广大干部群众,用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来指导工作实践。尤其是毛泽东、周恩来、刘少奇、邓小平等,具有高深的理论修养,同时又是学习与实践的杰出代表。他们不仅出版有文选文集,还以世纪伟人的特别专著,教育和影响着中国的历史进程。近二十年来,江泽民同志,不仅在百忙之中写了大量文章,而且首创了政治局委员集体学习制度,鼓励党的高级干部拿起笔来写作,并且对干部的写作,曾作过一个精辟的论述,他指出:“在说、写、干中,写是基础,是一个干部综合能力的反映,干部的写作过程,是运用政策思考和总结问题、理清工作思路的过程,而思路清晰,就会为说和干奠定扎实基础。写如品质、如能力、如觉悟、如作风就是这个道理”。胡锦涛同志也是学习和写作的楷模,他不仅亲笔写了大量理论文章,而且非常重视领导干部的教育学习,亲自主持起草了多个中央政治、经济工作报告,他提出的加强干部作风建设,倡导八种良好风气,八荣八耻,和谐社会建设等观点,是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的实践与应用,继承与发展,是对马列宁主义理论宝库的重要贡献。一般地可以认为,写作是思维的反映,它能够体会人生百味、感觉世间真理、荡涤良知劣行。写作的作用很多,概括地讲就有五个方面十项作用。

写作使人观察思考,多思敏感。社会生活是写作的源泉,作品是社会生活的缩影,一篇好的作品,以能够反映社会现实,弘扬真理和正气,反对丑陋和恶行,耐人深思寻味,吸引读者阅读为标准,它要求写作人员深入社会底层,挖掘事情真相,接触普通百姓,勤于观察和思考,对社会反映的热点、焦点、难点热心关注,对现行政策了如指掌,只有这样,才能让见解和议论与时代合拍,与大众产生共鸣,抓住要害抨击时弊,起到教育感化人的作用。而经常从事写作的人,就训练和养成了观察思考、多思敏感习惯,养成有正义感、有责任心、了解群众反映的习惯。一个好的作者,会自觉的关心国家大事,关心社会经济和政治生活,对社会现象有独到的见解和评论,才能写出好的作品,才能够生产出有理有据、有节有度、晓之以理、动之以情、感悟人生、鞭辟入里的时代佳作。如果一个人没有养成观察思考和多思敏感的习惯,那么应当多读书、多写读书笔记、多写日记,否则是不会对社会有所感悟和写出好的文章来的。

写作使人明辨是非,领悟人生。所有作品的基本功能是一样的,那就是教育感化人的作用。不管是小说、报告文学、诗歌、舞台剧本、论文、公文,虽然体裁各不相同,但是它们的宣传对象都是人,都是为了教育感化人,所以,作品都是以惩恶扬善、明辨是非为出发点。一个好的作品是能够较好的起到教育人感化人的作用的。就如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毛泽东的文章一样,能够改造人的行为和世界观,会影响人类的进程和变化的节奏。好的作品就会有很大的作用,它不仅对别人是一个教育,让读者明辨是非,对自己也是一个教育,让自己领悟人生,形同伟大的作品能够放射出伟大的光芒,必然出自伟大的作者一样,作者在生产作品的同时,必然首先涤荡自己的心灵,让别人改造行为和心灵的同时,自己也将得到潜心修行。所以,我们的党和国家,历来大兴调查研究之风,鼓励文学文艺作品的生产和争鸣,尤其提倡领导干部拿起笔来,学会写作和多生产作品,掌握教育别人和感悟自己的武器。

写作使人沉思稳重,扩大影响。作者的写作过程就是自我的修炼过程,作品在追求完善、完美的同时,自己也将得到完善和完美。长期从事写作的作者,是能够改变自己急躁、粗鲁、邋遢、冒失等性格毛病的。如果一个青少年的性格粗野、惹事、多动、懒散、放荡,读书、写作、练字是最好的药方,如果他能够坚持每天读书、写作、练字,半年以后性格就能有很大的改变。所以,我们常常会把文人与沉思稳重联系在一起,把没文化没修养与文盲联系在一起。写作还有一个不可小视的作用,就是能够提高知名度,现今有不少人在因特网上建立了博客,在那里可以发表文章,上传照片,以文会友,亲朋好友只要在中文浏览器上输入他的名字,就能看到他的文章和照片,如同自己的文章在报纸上发表一样,特别方便地就可以阅读。现如今的职称评定依然把理论水平,作为评定条件之一,中级职称以上的专家、教授,必须在公开媒体上发表文章多篇,才能参与资格评审,如果没有理论成果,高级职称是不可能取得的。写作使人至善至美,自强自律。好的作品是思想政治工作的最好武器,一个人如果不明事理要读书,如果性情暴躁要读书,不知天下大事和要事要读书,不懂得历史要读书,不知道未来的发展方向也要读书,这就是人们常说的“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一个男人,如果没有文化和文学修养,就不能称为良才;一个女人,如果文化和文学修养,就不能称为才女;一个武将如果没有理论头脑,那只能是一介武夫和莽撞小子;一个公司老总如果不懂得经济理论,那只能是一个阔老板和暴发户;一个演员如果不懂得学艺理论,那他最多也就是一个优秀演员;就是一个运动员,如果没有文化和理论头脑,也不能称其为著名运动员;一个著名级的教师、医生、书法家、画家,都是需要有专业理论来支撑,不懂得专业理论就不能称为著名。这就是普通与专家,一般与著名的区别所在。写作是自律的好办法,把写作的过程作为修炼自身的过程,就会收到端正言行和扶正袪邪功效。目前的监狱劳教手段,就是很好的证明,他们组织劳改对象实行半军事化管理,只能改造劳教者的日常行为,而学法律、读报纸、练书法、写日记、写家信,才是潜移默化,改造其心灵的好办法。

写作使人多愁善感,品味人生。有一种社会现象,应当引起全社会的关注,那就是文人墨客的多愁善感,生活情趣的缺乏症。由于作者本身养成了观察思考、慎言善辩、日省吾身的习惯,所以他们没有兴趣也没有时间参与交际和娱乐活动,他们一般不善于同外界交流和沟通,在别人眼里,他们是另类是怪物,是书呆子是臭架子,是不可理喻的书生。其实,写文章的人也有自己丰富的内心世界,也需要与别人交流和沟通,更需要社会的理解与关心。一般地说做学问的人心底善良、行为端正、爱憎分明,但他们的语言比较刻薄,好争论和得理不让人,为一点小的不良行为而表示不满,知心朋友较少,这些都是正常的,应当得到社会的理解与关心,得到各级领导者的信任与厚爱。众所周知,写作的过程是思维的过程。是了解社会品味人生的过程。同时,写作的过程又是一项复杂的脑力劳动,甚至也是一项体力劳动,有些调研文章就是要经过调查研究的,一些数据的采集和群众的反映,是需要作者深入实际的。一篇文章的完成,尤其一篇理论文章,一篇有份量的公文,是对作者逻辑思维、参谋决策、组织指挥、统筹协调、布局谋篇等能力的全面检验,所以,文字工作者并不是单纯和简单的。

第五篇:材料与人类文明之我见

材料与人类文明之我见

大家都知道,人类区别于其他动物的一个重要特征就是,人类会使用和制造工具,而工具又是由不同的材料组成的,所以,材料与人类的文明息息相关。材料的定义的是:制造物品、器件或其他产品的物质。材料有很多种,在不同的时期,不同的材料有不同的地位。

在人类刚刚学会使用工具的时候,他们还不会自己制造,只能从自然界获取,那时候的工具,大部分是木质和石质的,经过一段时期的发展,他们开始磨制骨器。他们用那些简单易得的材料制造的工具,相对来说,很粗糙,只能勉强用用,难以形成特定的制作工艺和样式。但是那些工具也发挥了很重要的作用,让人类远祖得以生存。他们用动物的骨头做了一些武器,那些武器就是冷兵器的雏形。

大约在5000年至6000年前,在古巴比伦两河流域就出现了青铜器。而在中国,夏代始有青铜容器和兵器。商中期,青铜器品种已很丰富,并出现了铭文和精细的花纹。商晚期至西周早期,是青铜器发展的鼎盛时期,器型多种多样,浑厚凝重,铭文逐渐加长,花纹繁缛富丽。青铜是当时人类发现的最好加工的硬的材料。虽然当时铁的储量要远远大于铜,但是当时的生产力水平不足以支撑人类对铁的开发利用。相比之下,铜有很多优点,它沸点低,容易锻造成型,而且相对稀有,更能体现奴隶主的地位,而且,铜相对不活泼,有利于保存。中国的青铜器制造水平,领先世界,有很多流传下来,享誉世界的作品,像司母茂鼎、四羊方尊等。

在青铜器出现后,经过几千年的发展,生产力水平提高,科技进步了很多,能支撑人类对铁的开发利用,大约在公元前1400年,人类开始陆续进入铁器时代,中国开始使用铁器的年代目前尚无定论。考古发现最早的铁器属于春秋时代,其中多数发现于湖南省长沙地区。战国中期以后,出土的铁器遍及当时的七国地区,应用到社会生产和生活的各个方面,在农业、手工业部门中并已占居主要地位,楚、燕等地区的军队,装备基本上也以铁制武器为主。战国时期的铁器还经由朝鲜传入日本。西汉时期,应用铁器的地域更为辽阔,器类、数量显著增加,质量又有提高。东汉时期铁器最终取代了青铜器。在这之后,青铜器的使用和改进一般来说就只有乐器和铜镜了。

在这之后,其他的金属材料也开始大量出现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金属材料通常分为黑色金属、有色金属和特种金属材料。

①黑色金属又称钢铁材料,包括含铁90%以上的工业纯铁,含碳 2%~4%的铸铁,含碳小于 2%的碳钢,以及各种用途的结构钢、不锈钢、耐热钢、高温合金、精密合金等。广义的黑色金属还包括铬、锰及其合金。

②有色金属是指除铁、铬、锰以外的所有金属及其合金,通常分为轻金属、重金属、贵金属、半金属、稀有金属和稀土金属等,有色合金的强度和硬度一般比纯金属高,并且电阻大、电阻温度系数小。

③特种金属材料包括不同用途的结构金属材料和功能金属材料。其中有通过快速冷凝工艺获得的非晶态金属材料,以及准晶、微晶、纳米晶金属材料等;还有隐身、抗氢、超导、形状记忆、耐磨、减振阻尼等特殊功能合金以及金属基复合材料等。

那些材料应用于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很多便利,让人类能更好的利用自然和保护自然,在形形色色的企业中,都占有重要地位。在脱离了金属材料后,人类的文明史要倒退好几千年。

在当代有涌现了很多特殊材料,它们有别于传统材料,它们在一些特殊领域,发挥着至关重要、不可取代的作用。例如纳米材料、有机材料、记忆材料、智能材料、复合材料等。它们都是在最近几百年发现的,它们反映了人类最新的高科技,在新兴行业大量应用,像航空航天行业,电磁行业等。每一种材料的出现、利用,都是人类的智慧结晶的体现,进过几千年的发展,材料的利用方面已经很成熟,但是我们不能忘记我们的祖先在古代对各种材料的探索,他们进过很多次的教训,才给我们留下不可磨灭的财富,而且,在材料领域还有很多的未知领域等着我们去发现,所以我们要更努力的学习,不可自满,勇于探索,找到那些还没有被发现的更好的材料。

机械37班

李威

2130101158 2014年5月16日

下载活水与喷泉——初中阅读与写作之我见(精选五篇)word格式文档
下载活水与喷泉——初中阅读与写作之我见(精选五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初中记叙文写作教学与评价

    初中记叙文写作教学与评价 毛洪其(北京教育学院通州分院, 中学高级) 课程内容 记叙文写作教学我们花了很大的功夫,相对于议论文、应用文体的写作教学也取得了较好的成绩,这可能是......

    初中写作教学新思路与实践

    真情书写人生,信笔彰显个性 ——初中语文写作教学新思路与实践 一、新课程写作教学的基本要求与思路 写作教学是语言教学的半壁河山,如何让学生写出文质兼美、富有个性、具有......

    初中数学作业的布置与批改之我见

    初中数学作业的布置与批改之我见 【摘要】作业和课堂教学一样,也是一种学习活动,理应担负起发展学生智能的重任。就传统初中数学作业布置、批改方面存在的问题及其应对策略进......

    信息技术与初中数学教学的整合之我见

    附件1:甘肃省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中小学德育、心理健康教育)优秀论文与教学设计封面 甘肃省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中小学德育、心理健康教育)优秀论文与教学设计评选 类别: 论文 题......

    初中作文教学的困惑与策略之我见

    初中作文教学的困惑与策略之我见 作文不仅是技能训练和知识掌握,还是素养的提高和心灵的丰富。如果学生生活体验深、情感丰富、有话可说,就觉得写作是件趣事,就会带着愉悦的心......

    通讯写作之我见

    通讯写作之我见 一时豪兴,想检验下自己对于新闻业务或者说新闻理论的记忆力,就写下了这些东东.其实,在写作的过程中使自己提高了不少。 话说什么是通讯?通讯是运用叙述、描写、......

    初中语文写作之我见

    初中语文写作之我见 摘 要:目前我们都在提倡素质教育,语文素质分为语文素养和语文能力,而语文能力的培养,重在听、说、读、写等能力的训练,这些能力的综合反映,在语文教学中即是学......

    育人与创新之我见

    育人与创新之我见 冕宁县青纳小学 李永平《教育规划纲要》早已下发学习,贯彻实施,读罢《纲要》作为一名在边远贫困农村学校任教的教师,心中最大的感悟就是:育人为本,改革创新,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