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如何在课堂上体现学生主体性
如何在课堂上体现学生主体性
摘要:[1]“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语文教学应致力于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和积极性,使学生真正成为课堂学习的主人。全面尊重学生主体性,促进学生发展,激发学习兴趣,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并通过创设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情境,让课堂焕发生命的活力。本论文主要针对探讨体现学生主体性的重要性,分析造成问题的原因分析以及找到解决的方法等方面进行阐述。
关键词:教师学生课堂主体性新基础教育
一、发挥学生主体性的重要性
1.小学语文教学中体现学生主体性,就是通过建构学生为主体的高效语文教学模式,唤醒学生的主体意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展示学生的主体人格,体现学生的主体价值,让学生在主动参与中学会学习。每一个学生不是带着空白的脑子走进课堂的,而是有自己独特的生活和情感体验,因此课堂教学就是要充分尊重学生的独特情感体验,基于学生的原有认知之上进行启发和迁移。
2.教师所传授的知识,技能和施加的思想影响,只有通过学生的观察、思考、练习和应用才能内化,转化自己的东西。[2]学生学习的目的是将所学的知识能够运用、更新、改造,只有这样才能推动学生的发展和整个社会的进步。因此在课堂教学中要充分发挥学生的创造性、主动性和自主性,使他们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教师积极创设各种有利于开发学生创造思维的教育情景,引导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独立思考和相互启发。有利于培养学生敢于求知、求异的探索态度,培养学生发散性的思维方式和创造性的操作能力。
3.教师是平等中的首席。在课堂上发挥学生的主体性,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课堂效率,鼓励发展学生的言语智能,创新思维,在学生的自由交流和对话中不断碰撞出思想的火花,使课堂生成超越课前预设。而缺乏学生全身心参与的课堂是呆板的,犹如一潭死水,没有活力,没有生机。我在上《普罗米修斯》时,整堂课看似很顺畅,各个环节也都显得很完整,但上完课后发现,这样的课无法给学生和老师留下深刻的印象,因为没有思想的碰撞,没有精彩的课堂生成。究其原因,这堂课缺少学生的“主体性”体现,学生的回答都在我的预设范围之内,没有出彩的地方,每个环节和课堂思路都是由老师“牵”下来的,学生成了配合课堂配合老师设计的配角,没有主动创新、探究创造的余地。
二、造成问题的原因
1.课堂教学内容过多,担心时间不够,无法完成教学目标和教学任务。某老师在上四年级略读课文《文成公主进藏》时,从文成公公主进藏前,进藏途中,进藏后三个部分都进行
了具体分析,样样都讲,样样有不深入,整堂课就像是“一盘散沙”,教师和学生都没有抓住教学重难点,备课抓的点太多,太详,面面俱到,反而没有给予学生充分的时间思考并深入重点,交流并参与课堂。
2.教师无法调动学生的上课积极性,尤其是高年级学生,由于心理结构认知的因素,上课发言不积极,教师无法充分调动学生上课积极性,导致学生课上缺少热情,失去参与课堂的兴趣。
3.教师观念没有更新,认为在有限的时间内,自己尽可能把更过的知识传授给学生,这就造成了传统的接受学习。而缺乏启发式教学,忽略学生的原有认知结构。
三、解决问题方案
(一)聚焦重点 为学生留出思考时间
1.聚焦重点段,重点突出。提升自身处理和整合教材的能力,实现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在备课过程中,不求面面俱到,能抓住不同文章的特点和特色,进行精讲。如语言优美可以抓语言,让学生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感受语言的美;如二年级的《找春天》、五年级《桂花雨》等等,引导学生通过朗读、感受语言的美;如果结构和写作手法有特色,可以引导学生发现结构的特色和技巧,也可适当模仿写作;如二年级上册的《黄山奇石》、三年级上册的《美丽的大兴安岭》、六年级上册的《索溪峪的“野”》等等,都是典型的总分结构段,可把“总分结构” 阅读理解或习作的训练作为教学重点。同样对于过渡段、过渡句很有特色的课文,可以把过渡段或过渡句的教学作为重点,围绕“过渡段或过渡句”的教学来分段、概括段意、概括主要内容、领会中心。如果文章思想内容深刻,也可通过自品自悟,在思想方面得以提升„„
2.要留给学生自主学习的时间和空间。①时间上要有宽度。因为学生主体性的发挥,情感的勃发,需要时间的保证。所以课前预习显得尤为重要,如果学生能对课堂的重点知识有所思考和准备,那么在课堂上开展自主活动时,学生就能积极参与活动,展现自己。②活动上要有广度。可提倡全班内进行小组讨论,学生参与的广泛性充分调动了所有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特别是学习能力偏低的学生体会到了公平和信任,他们学习也越来越主动了。③内容上要有深度,问题有梯度。教学内容要达到一定的深度,教师的问题要经过精心设计,保证有深度,也能适合不同水平的学生回答。具体建议:一是表达要清楚,指向要明确;二是对学生的阅读、思考和回答要有一定的启发性;三是要有利于不同层次、不同家庭背景、不同表达习惯的学生进行思考和回答。只有提问少了、精了,教学才能集中,主题才能鲜明,课文也才会有“整体感”。通过引导学生对知识系统连贯地理解和把握,多给学生提供机会,使学生的思维积极活动起来。学生一旦养成了连贯思维和发散思维的好习惯,就基本具备了有效自主学习的能力。
(二)改善师生关系,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1.在课堂教学中,改善师生关系,实行教学民主,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高年级的学生自我意识个人意识会比较强,自尊心也会很强。老师首先要尊重学生的独立人格,教师与学生在人格上是平等的,尽量营造轻松、平等、民主的课堂气氛。允许提出不同的见解,有思想的碰撞,才能激起课堂的火花。只有教师关心和信任学生,鼓励学生带着一种良好的心境,来提高学习的信心和积极性,教师的主导与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就有机地结合起来了,从而更好地发挥了学生的主体意识和创造精神教师必须尊重学生的人格。课堂教学中一定要保持师生之间的和谐,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发展学生的智力。因此,在课堂上,我们应充分发扬民主。
2.组织课堂形式多样化,提高学生参与度。在语文课堂上,其实组织形式可以是多种多样的、丰富多彩的。比如通过朗读,感受语言文字的内涵,可以朗读多样化,通过男女读、指生读、小组比赛读、分角色读等等,提高学生的参交与度。还可以把课堂交给学生,鼓励学生自读自悟,相互评价,构建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情景。[3]特级教师于永正在上《全神贯注》一课时,充分体现了学生的主体性,采取多种朗读方式激起学生的兴趣,有分组读、比赛读,师生竞赛读。分组读,怎么读,都是在学生互帮的过程中完成。面向全体学生,对不同层次的学生有不同层次的要求,整个读书过程都体现了由不会到会的过程。如:开始指名读得不好的同学读,通过大家的带、助,让其读好(暗中带动了其余读得不好的)又如:小组长辅导小组读。又如:每次老师的示范读都是在学生困难之处。满足了不同层次朗读水平的同学。结合我的课堂——《普罗米修斯》,其实最缺少的就是个性化朗读。整堂课都是通过齐读来表现,使得课堂失去了活力。其实课文中也有很典型的对话,在火神和普罗米修斯对话这部分,完全可以通过学生的个性化朗读来体现,请生表演读,深入其人物性格。另外,也可通过学生的相互评价,鼓励创设一种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3.根据课堂信息反馈,进行恰当评价。教师的评价语对于学生很有激励作用,到位的、精辟的评价很容易激发学生参与课堂的激情。不妨,在课堂上多谢鼓励,多谢包容,多些尊重。窦桂梅老师在每一堂课上都有非常精彩的课堂评价。[4]在执教《再见了,亲人》时,真实妙语连珠啊!“祝贺你,对你爱在细节。你用的成语无微不至来形容爱。眼神里已经透露这个爱了。”不但肯定了学生,还提示通过眼神表达情感。“向你祝贺。你善于读生活中的书,这也是一种学习。”“就像她这样讲,抓重点句子„„你看呢,这样语言就有色彩了,说服
力就够大了„„”,这又是一种学习方法的渗透,用这样精彩的评价语,不但激起了学生的课堂表现欲,也充分体现了学生的主体性。
营造这种民主氛围,让学生真正进入主体角色,培养其主体意识,形成师生、生生之间的伙伴型合作关系,以树立小学生学习的自尊、自信、自强、自立、自主的意识,便于自主性学习和合作性学习,让课堂真正焕发生命的活力。
(三)教师及时更新教学理念,重视学生原有认知
陶行知说过“先生的责任不在教,而在教学,而在教学生学。”教师要转变自己的传统观念,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重视教师的主导作用,全面提升自身素质,及时更新教学理念。积极地从多方面、多渠道充实自己,时时关注着学科发展的动态学习先进的理念。鼓励学生主动参与学习,对学生进行有效教学。及时适应课堂中学生个体和集体的学习需要,满足学生的基本心理需要,创设宽容、理解、温暖的课堂氛围。[5]真正落实好新基础教育的“四个还给”:(1)把课堂还给学生,让课堂焕发出生命的活力;(2)把班级还给学生,让班级充满成长气息;(3)把创造还给教师,让教育充满智慧的挑战;(4)把精神发展的主动权还给师生,让学校充满勃勃生机。
一堂真正的好课,在课堂中应有教师和学生情感、智慧、思维和精力的投入,有互动的过程,气氛相当活跃。在这个过程中,既有资源的生成,又有过程状态生成,这样的课可称为丰实的课。
[6]教师的教是为了学生更好地学,在课堂教学中,不管学生爱听不爱听,听得懂听不懂,反正从头到尾讲下来,不顾实际地讲课,这种“填鸭式”不利于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所以,教师在教学方法的选择上更要注重学法,教师不但要把学生领入知识的殿堂,更要把知识宝库的钥匙交给学生。古人云:“授人以鱼,不如教人以渔”。教师教导学生不仅要知道“是什么”,还要多问几个“为什么”。启发诱导,学生边听边想,使教师的讲引起学生的联想、回忆、判断、推理,讲要讲得发人深思,引人入胜,学生觉得余音未绝。激发了学习兴趣,调动了学习的积极性,学生自觉主动学习,让他们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总之,教学活动是师生互动的一个有机整体,只有真正树立以学生为主体的教育观念,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作用,素质教育才能真正落到实处。让教育成为师生互动的教育,就是追求师生共同发展。
参考文献:
[1]《小学语文课程标准》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2001年7月第1版
[2]“课堂教学如何体现学生主体性”《新课程研究-基础教育》(2007-11)
[3]于永正《全神贯注》课堂实录
[4]窦桂梅《再见了,亲人》课堂实录
[5] 叶澜“新基础教育:为学生夯实发展基础 ” 《文汇报》2004年4月
[6]《教师角色与教师发展新探》叶澜教育科学出版社(2001-01出版)
[7]
[9]/trainingcentre/viewClassAnswer.html?answerId=229870&classId=746938
第二篇:在课堂中国体现学生的主体性
在课堂中国体现学生的主体性
随着我国基础教育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发展,我们知道,要真正地把素质教育落实到英语课堂教学,通过英语课堂教学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通过英语课堂教学使学生充分认识自我,通过英语课堂教学让学生主动发展,就应通过英语课堂教学促进学生主体性发展,增强学生的主体意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这是新课程改革的要求,也是新时期摆在我们广大教师面前需要努力探索的问题。
主体性是主体在主客体关系中所表现出来的本质属性,可以说是人的独立性、创造性和主观能动性的高度集中和概括。教育中的主体性是指学生在主体意识指导下,主动参与教育活动的能动性。当前,中学英语课在很多方面是符合素质教育要求的,如在目标上,教师注重培养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注重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在教法上,力求多样,并能从视听入手,进行听说训练,教学过程强调由浅入深,由易到难,有一定的层次性等等。但仍然存在着不利于落实素质教育要求的问题,如:教师不能很好地把握教学目标的全面性、层次性,教学要求“齐步走”,致使部分学生在一开始接触英语学习时就掉队,过早出现两级分化,为学生进一步学习造成障碍,在组织教学活动方面注重形式,学生参与的深度不够,学生的主体性得不到充分体现。
主体教育强调基础教育要满足每个学生终身发展的需要,培养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培养学生终身学习的愿望和能力,真正体现出他们学习的主体性。那么如何在英语课堂教学中体现学生的主体性呢?
第一、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激发主体参与欲。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强调在英语课堂教学中要尊重和发展学生的主体意识和主动精神,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教师不能把学生看作是简单的认知体,要把他们看成是有完整生命的人。在教学中更重要的是唤醒学生的自主意识,让他们懂得教师只是他们的疏导
者和助学者。教师要通过多种途径引导学生从被动地接受中走出来,把自身当作认知的对象。经调查研究发现影响外语学习的几个主要因素(动机、才能、智力)中,动机占三分之一。因此在英语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帮助学生树立明确的学习动机,使其在主观上产生动力,要让每位学生认识到自己既是知识传播的客体,也是掌握知识的主体,教师要帮助学生强化自己的主体意识,帮助学生对自己的英语学习提出适当的要求,督促自己主动学习,以发展自己的自主性。
第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激发学生的主体情感,满足其主体成就感。
兴趣是推动学习的内在力量,学生的学习兴趣是学习的强大动力。布鲁纳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实际上兴趣是一种积极的认识倾向,是一种复杂的个性品质,可以推动人去探求新的知识,发展新的能力,使学生获得持久的兴趣,是促其主体性发展的基础条件。
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方法很多,教师可从采用多种教法入手,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在教学中充分运用创设情景教学法,利用电教手段和直观教具形象地、有层次地将所学内容展现在学生面前,将传统教学媒体(如语言、教材、板书、实物、挂图、模型等)与现代教学媒体(如电视、录音、电脑等)相结合,强化学生的视听感觉,尽量做到能听的让他们听,能看的让他们看,能摸的让他们摸,充分发挥多种器官的作用,让学生全身心地投入到教学活动中,引发兴趣,激发求知欲,使学生在愉快和谐的教学气氛中满怀激情地学习。
适宜的情感能唤起相应的激情,人处于相应的乐观的情境中可以产生愉快的情感。英语教学是语言教学活动也是交际活动。交际中充满情感和乐趣,可以使教学气氛变得轻松、愉快,从而消除学生紧张的心理和记单词的乏味感,使学生对英语产生兴趣,并且主动投入学习。那么,如何激发学生的主体情感呢?教师是学生学习情绪的主导者,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首先要求教师在课堂上要情绪饱满,对上课充满信心,带着轻松自信的情绪走进课堂,以良好的情绪影响学生。在教学过程中对学生充满信心,缩短师生间的距离,多看学生优点,当学生出现小错误,或者由于胆小、害羞而不敢开口时,教师要给予充分的谅解和适度的宽容,不要嫌他们“不聪明”、“耽误时间”,不要怪他们不能如教师所愿,而要引导他们,鼓励他们,使他们在自己的学习中,在成功的体验中增加信心,为学生主体性的发展创设良好的氛围和条件。
第三、精心设计主体活动,努力提高学生的主体积极性。
英语教学的实质是交际。活动是更新教学观念,开创英语教学新局面的一个重要支撑点;活动是转变教学方式的关键。英语课堂教学中主体作用的发挥更是通过学生参与的主体活动实现的,因此要精心设计主体活动。
按照中学英语英语课堂教学的一般程序,活动可分为:a.呈现活动;b.练习活动;c.交际活动。教师在设计这些活动时要考虑到:(1)呈现活动的设计要以旧带新,在复习旧课的基础上创造情景,呈现新的教学内容,要力求生动形象,使学生处于积极状态,人人都想要参与。(2)练习活动的设计要多层面,要考虑不同程度学生参与英语课堂教学的可能性,要创造适合每个学生的练习活动。无论在学习内容还是在参与形式上,让不同层面的学生都有一个机会可锻炼,都有机会展现自我。(3)交际活动要从培养交际意识逐步过渡到培养交际能力,教师要善于在英语课堂教学中开展师生互动、生生活动,使交际活动在模拟的或英语课堂教学本身真实的环境中展开,让学生有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
在上《Where is the post office ?》这一课时,把整个课堂变成一个交际情景:学生四人一个小组,地上画地图,墙上画路标,多媒体演示问路背景,桌子上摆放着各种各样自制道具,老师走入学生当中一起充当一个角色,学生自导自演,从学生单独讲演,到两人对话,到四人一组演小话剧,直至全班参与,整堂课气氛融融,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其主体意识、对英语的浓厚兴趣、以及学生对知识的渴望程度都表露无疑。这就成功的让学生的主体性在英语课堂教学中充分体现出来。
第四、完善课堂评价体系,培养学生自我评价能力,提高主体意识。
学生参与课堂评价,这也是学生的主体性在英语课堂教学中的一种体现,通过自评,让学生们能自己认识到自己的优点,树立信心。同时也容易发现自己的不足之处,及时努力改进。通过同学互评,能有效地提高自我评价能力,学他人之长,补己之短,通过师评则可以作为自评、互评的有效补充,这种师评、自评、他评的有效综合的评价体系,更客观、更全面,学生乐于接受,乐于参与。让学生感受到学会的乐趣,让学生获得成功的体验,满足其主体成就感,学生的“求新”、“求异”的心理得到满足。另外,教师鼓励性的语言会让学生充满自信,调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使学习活动真正成为主体活动。第五、营造良好外部环境,增强学生的主体能动性,从而增强课堂的主体性。
从普通语言学和社会语言学角度分析,语言环境对学生的口语能力,乃至整体掌握一门外语的影响很大。为此,我们必须想方设法为学生的外语学习创造有利的环境(包括课堂小环境和课外大环境),以便使我们的教学事半功倍,使学生能在良好的学习环境中更快速、更高效地掌握一门外语。学生最重要也是最有效的学习环境是学校,应该营造一个有着浓厚外语氛围的校园环境,把校园变成一个大课堂,能够让学生更加积极主动地学习外语并且行之有效的快速提高外语水平。
第三篇:数学课堂如何体现学生的主体性
数学课堂如何体现学生的主体性
听数学课堂教学研讨会后的感想张以广 新课标明确指出“学生是学习的主人”、“以学为中心”、“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课堂教学中要充分体现学生是主体性是我们现在面对的现实问题。在数学课堂中如何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性呢?下面就听了学校的数学课堂教学研讨会后谈谈本人的感想。
一、注重“情境”创设,以“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1、数学是一门比较抽象的学科。所以学生学习数学需要激励、需要推动他们学习的内部动力,从而达到学习目的,而这种内部动力产生于学习需要。只有当学生有了学习数学的需要和愿望,才会出现一种激情推动自己去学习数学的心理力量,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活动。为了满足这种需要和愿望,在数学教学过程中,应从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考虑,结合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生活经验,设计富有情趣的数学教学活动,创设个性化情境,诱发学生的学习情感。如以故事、游戏或者逗乐等形式使数学生活化,情趣化,使他们喜欢数学课堂,有更多的机会从周围熟悉的事物中学习数学、理解数学。
2、设置问题情景,激发学生主动参与。为了使学生对学习产生情趣,教师须有意识地创设问题情景,只有当学生对问题产生了兴趣,有了学习数学的意识和愿望时,他们才会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活动。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实际及他们所掌握的知识状况,设置问题情景,引起学生认知上的冲突,促使学生产生解决问题的愿望和需要,激发学生主动参与教学的意识。但在设置问题情景时,要把握一定的“尺度”。如果设置的问题过于简单,无法形成认知上的冲突,就引不起学生的兴趣,也不利于能力的培养。如果设置的问题难度太大,就会使学生产生退缩心理,失去参与的热情和信心。因此,要恰到好处地设置问题情景,设置的问题应既是学生可接受的,也应具有一定的障碍性、探究性,还要有生活性、趣味性等,以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激发他们积极思考,排除障碍,寻求解决问题的思想方法。
二、重视学习过程,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
从学生生活经验出发,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让学生通过自己的经验来建构认识;引发学生产生问题,促进学生思考、探究;把知识学习、能力培养与情感体验、态度价值观的养成有机地结合起来。学生的学习生活占生活经验来源的主要部分,要激发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就要起用他们的生活经验,起用的过程就是教学活动的过程。知识是人们社会实践的总结,是对大自然认识的结晶。但这只是看到知识的“静态”。如果根据这个观点,教学时只要把结果告诉学生,让学生记住或者作反复的练习就行了。这样的教学就扼杀了学生诸多方面的发展。因此,在数学教学中,不但要看到了知识的“静态”存在,更能用“动态”的观点引导学生考察知识,即知识不但是认识的“结果”,更包括认识的“过程”。学生不仅“知其然”,还能“知其所以然”。这样,学生学到的知识不但可以更加巩固,也便于灵活运用。学生在如此的教学过程中,不仅掌握了新知识,而且也
掌握了探索研究问题的方法,有利于培养学生探索和创新的精神。要坚持以学生为主,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就应让学生自主地进行尝试、操作、观察、想象、讨论、质疑等探究活动,从而亲自发现数学问题潜在的神奇奥秘,领略数学美的真谛。
三、课堂中重视学生的“说”。
语言是思维的工具。“说”对学生理解数学、探索数学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说”对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也起着重要作用:学生可以通过“说”激发思维,理顺自己的思路,总结学习方法;教师可以通过“说”了解学生的思维方式和思考过程,有利于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四、教师的语言的表达形式也很重要。
课堂中能不能体现学生学习的主体性,教师的引导至关重要,而恰到好处地引导,语言表达的恰当更是关键。不同的教学内容、不同的教学时机,提出什么样的问题,想要学生达到什么样的心理状态,做出什么样的反应,教师语言的轻、重、缓、急及肢体语言的表现形式等亦不可忽视。
五、教学中注重实践和恰当的激励性的评价。
根据数与形的关系,使教学内容尽量具体、直观、形象化,变抽象为具体,让学生通过动手实践、交流、合作,在动态化中得到体悟,对表现出色的同学,给予恰当形式的激励性的评价,这样,不但体现学习的主体性,更能激发学习兴趣。
总之,体现学生的主体性方法很多,只要我们注重经验的积累和运用,数学课堂中就能更好地体现学生学习主体性。
第四篇:上体附中“党建在课堂,发展在课堂”实施方案
上体附中“党建在课堂,发展在课堂”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学习宣传和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精神,坚持科学发展观,努力构建和谐校园。紧密围绕学校中心工作,以“聚焦课堂抓师德教育与岗位责任的落实;聚焦学习型团队与精神文明创建活动的落实;聚焦廉洁奉公与优质服务的行动落实;进一步探索新时期 “党建在课堂,成长在课堂”,“党建在课堂,发展在课堂”的学校党建工作新模式。
二、目标要求
积极探索“党建在课堂,发展在课堂”新时期学校党建工作新模式,以创建“学习型”党支部为目标,不断深化新时期党员干部先锋作用的内涵,认真履行“一岗双能”职责;即教学岗位教书育人的师德与育德能力和教育岗位的协调与管理能力,坚持做到“四个带头”:①带头上一堂示范课②带头参与一项课题研究③带头参与学校或组室的一次专题发言④带头撰写一篇教育教学论文。充分发挥“三个作用”党员示范作用,骨干引领作用,干部带头作用。努力打造党员、干部的党建文化与学习文化,坚持党建促教学,教学促发展,支建设一支思想政治过硬,工作作风扎实、岗位技能精良,师德、服务优秀的党员干部和教师队伍。
三、保障措施
1、实施 “党建在课堂,发展在课堂”的党政主题教育论坛制度
开展《党建与师生文化》的主题系列教育活动,即《文化体育人》、《和谐校园与师生成长》、《以学论教,教学相长》、《团队建设与班级文化建设》为努力实践教育、教学、服务“五环节”提供理论与思想,教育与方法上的指导,达成共识,认同目标,落实行动,努力营造师生共同成长的文化学习氛围。
2、实施“党建在课堂,发展在课堂”的听课、评课、说课制度
开展《党建与教学文化》的听课、评课、说课教育、教学系列活动,即聚焦课堂教学“五环节”,落实课堂教学改进计划;聚焦学生学习“五环节”落实班主任第一责任人的指导学习计划。整合班级资源,形成教育合力,在落实党建与教学文化等项目整体推进中,不断提高教师师德与育德能力。
3、实施“党建在课堂,发展在课堂”的师德、师能教育、评比制度开展《党建与师德教育》的主题系列教育与师德评比活动,即“红旗
颂”团体操、体院附中“好党员”、体院附中“形象大使”、“读书、师德、人生”论坛开展 “我心中的好教师”,等教育评比活动。
4、实施“党建在课堂,发展在课堂”的班级文化创建制度
开展党团员“牵手助学”活动,以指导学生“五环节”为主要内容,以班级精神文化与文化学习的整合为抓手,以党课教育活动与体育社团项目实践引领推进。积极探索体教结合背景下的校本德育教材,努力在课堂学习中焕发出生命活力和学生的学习热情。
四、阶段实施
(一)学习实践阶段(2007、1——2007、12)
1、制定“党建在课堂,发展在课堂”的学习计划
2、开展主题教育
(1)党课教育《党员在构建和谐校园中的积极作用》、《党员在课堂教学中的价值作用》。
(2)师德教育《有效教学与有效学习》、《师德师能与岗位实践》。
(3)团队建设《教育教学论坛》、《理想、岗位、责任——演讲》、《论
语——读书》、《岁月如歌——读书》。
(4)廉政建设《班子民主生活会》、《党员民主生活会》、《党政述学
述廉》、《群众评议》
(5)干部教育与作风建设《工作反思与干部要求》、《思想交流与自我剖析》。
3、落实“党建在课堂,发展在课堂”的听课任务
(1)制定《“党建在课堂,发展在课堂”听课、评课目标与要求》、《规
范课堂教学五环节的若干意见》、《教师指导学生学习五环的具体
要求》。
(2)布置 “党建在课堂,发展在课堂”党、团员中层干部听课任务。
(3)开展单周听课、双周评课活动和每月评课分析交流活动。
(4)开展每双周课程组、班主任联席会议,检测“教学五环节”,“学习五环节”的落实情况。
(5)开展 “教学五环节”、“学习五环节”问卷调研活动。
4、开展党建论坛活动
(1)开展《党建在课堂,成长在课堂》党建论坛活动。
(2)开展《在党建视野下——创建体教结合特色,提升德育实效性的思
考与实践》德育论坛活动。
(3)开展《党建在课堂,发展在课堂》党建论坛活动。
(二)、发展探索阶段(2008、1——2009、12)
主题实践:“党建在课堂,发展在课堂”的实践研究。
1、巩固教学五环节,学习五环节、服务五环节,进一步落实党员、干部带教责任制度,进一步开展“带教助学”系列活动。
(1)、进一步制定“带教助学”阶段性计划。落实“带教助学”阶段
性任务,明确“带教助学”阶段性目标要求。
(2)进一步落实党员、干部带教“听、说、评课责任制”的专人、专题发言制度,积极开展优秀教案及带教成果的教师评选活动。
2、建立资源整合运作机制。实施杨浦少体校、足校党建联席、联谊、联动一体化发展的服务网络。
(1)定期召开“学习、训练”信息发布会
(2)定期召开“教育、指导、分析”交流会,“定向培养”学校、少、足校、家长恳谈会。
3、积极开展党的十七大“进课堂、进教材、进头脑”三进活动。
(1)开展学习十七大党建、团建论坛系列活动。
(2)开展学习十七大报告与课堂学科、社团教育等系列活动。
(三)、创新发展阶段(2010、1——2010、12)
主题实践:“党建依托高校”的实践教育活动。
(1)高校党团员与我校党团员听课、说课、评课、学习、交流、参观
等系列活动。
(2)高校党团员与我校党团员社团项目设置上的学习与交流活动。
(3)联席开展党建、团建论坛活动与体育文化的学习论坛活动。
五、评价机制
1、绩效评价——定期组织开展家长、学生、教师的问卷调查活动。
2、激励评价——积极开展校“好党员”评比活动。
3、互动评价——进行党内民主评议、教职工民主评议活动。
4、过程评价——有党建意识、参加党建论坛、重视党建探究,推动党建工作,着眼在常态课教学实践与校本研修中,积极主动开设并参与示范课、探究课、课题研究、爱心助学等活动,充分发挥党员在组内的示范辐射功能。
第五篇:初中数学教学中体现学生主体性的几点尝试
初中数学教学中体现学生主体性的几点尝试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在“课程基本理念”中明确提出:数学教学活动,特别是课堂教学应激发学生兴趣,调动学生积极性,引发学生的数学思考,鼓励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要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使学生掌握恰当的数学学习方法。
一、重视课堂生成激发学生学习激情
一位著名企业家在作报告时,在黑板上画了一个留有缺口的圆,说:“你们问我为什么会取得辉煌的业绩,道理很简单:我不会把事情做得很圆满,就像画个句号,一定要留个缺口,让我的下属去填满它。”在教育教学中,学生有时不需要太圆满的知识,圆满的教学反而会让学生无所适从。因为学生天生好奇,他们的快乐是在探求知识生成的过程中有一个个新发现,破解一个个新知识的奥秘。在他们能够“自力更生”的时候,教师就要引导他们“艰苦奋斗”。留个缺口给学生,不仅是一种教育的智慧,更是一种更高层次上带有全局性的圆满。
二、优化教学过程改变学生学习方式
传统教学并非一无是处,但是操作不当容易滑入老师“包讲包会”的窠臼,学生不用预习,反正老师会讲,学生不用探究,反正老师会教。一切依赖老师的教,学生探究学习的积极性逐渐萎缩,学生的奇思妙想逐渐泯灭。《玉溪市中小学深化教学改革指导意见》提出:各学科课堂教学要遵循“以学定教、先学后教、以学评教”的原则,建立教师引导、合作探究、多维互动的教学模式。学习方式转变,学生走上了自主、合作、探究的道路,逐渐体会到了学习的魅力和乐趣。
三、学生设计习题丰富学生学习任务
赞可夫说:“教学方法如果触及学生的情绪和意志领域,触及学生的心理需要,这种教学会变得高度有效。”让学生设计习题,学生设计习题前要细心揣摩,要构建起自己的知识框架,想到的问题或题型并用自己的话准确地表达出来。让学生设计习题,觉得自己的地位在悄悄地发生变化,感到很新奇,变传统的压抑为开放,变厌烦为乐意,投入的激情也必然会高涨,做起来也特别认真。我在报纸上看到有关报道:某校有一位英语老师就是用这样的方法改变了班上从不做作业的3名男生,随之还把他们的作业粘贴到班级的学习园地中进行表扬。
如:学了因式分解后,我的学生设计这样一组作业:
①请你从下列各式中,任意选择两式作差,并将得到的结果因式分解:
②请写出一个三项式,使它能先提公因式,再运用公式法来因式分解,你编的三项式是,分解因式的结果是。
两个作业题概括了本节内容的重点,还能兼顾学生的成绩差异,第一题,成绩稍弱的学生选9a2与1的差或1与4b2的差分解因式,成绩稍好的选9a2与(x+y)2的差、(x+y)2与4b2的差或9a2与4b2的差分解因式。第二题成绩稍弱的学生提公因式是单独一个数字或一个字母,而成绩稍好的是一个数字与字母合成的单项式。
四、重视一题多解培养学生发散思维
例如,我教人教版义务教育教科书数学七年级上册,《1.2.2数轴》这节,为了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他们用数学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我让学生完成下面这道题:
一儿童节那天,小天使乐乐要到学校、书店、儿童医院给孩子们送健康与快乐。她的家与学校、书店依次坐落在一条东西走向的大街上,家位于学校西边300米处,书店位于学校东边200米处,乐乐先到学校和书店,接着又向西走了700米来到儿童医院。你能帮乐乐找出家A、学校B、书店C、儿童医院D在数轴上所对应的数吗?
学生的解题方法多种多样,有以“家”为原点画数轴,有以“书店”为原点画数轴,还有以“医院”为原点画数轴,不论哪种画数轴的方法,都可以找到家A,学校B,书店C,儿童医院D在数轴上对应的数,能很好的解决问题。
五、撰写学习小结帮助学生自主建构
正是受课程改革中教师写教后反思的启示,我试着让学生在上完每一节课后,坚持撰写学习小结。主要基于以下几点考虑:㈠、根据艾宾浩斯遗忘曲线,学生及时复习,有利于对当堂课教学内容的回忆与记忆;㈡、目前开放性试题比重明显增加,对学生的书面表达能力的要求较高,这种方法有利于发展学生写的能力;㈢、通过这种渠道与学生交流思想,可以增进师生友情,培养学生情商,指导学生做人、做事、做学问。
小结每节课时的内容,有的把知识点以提纲式整理,有的整理出本节的重点题型和一题多解的方法,有的学生写出了疑点和困惑,还有的学生联系生活,展开了小研究,写出一个个小论文。
例如,上完有理数加减混合运算,(-20)+(+3)-(-5)-(+7),转化成(-20)+(+3)+(+5)+(-7),学生都能做,省略加号和括号是-20+3+5-7,学生能理解来龙去脉,但一时不能很好的接受。我在批?学生小结时,有个学生是这样说的:老师,我认为写起来简单,但算起来费劲儿,为了保证不出错,我还是要带上括号和加号,但在一个周内,我一定能掌握简写这一种方法,并主动请您考查,可以吗?
学生能对比两种方法的优劣,并与老师进行思想交流,这样的教和学都很轻松。
再比如,我上完人教版义务教育教科书数学七年级下册第十章,《数据的收集、整理与描述》,学生这样写道:学数学真好!
我为我爸解决难题!我家承包了一个很大的鱼塘,鱼类的繁殖很快,爸爸决定出售整个鱼塘。里面有多少条鱼?一共有多少千克?这个问题一直困惑着我爸爸,今天,我爸数学课堂上学到的知识给爸爸讲了:今天捞出100条鱼,称出重量和作上记号,任何放回鱼塘,过了几天,再用这样的方法重复试验,就能估计鱼塘鱼的数量和质量。爸爸就可以放心出售鱼塘啦!
事实上,老师的思维与学生的思维当然不在同一水平上,每一个数学教师在数学的教学上已有多年,他们对数学概念的理解与数学的各种方法已了然在胸,对于一些题目特别是重复了好几年的数学题只需看一下标题即可知道此题的解题思路。学生的学习小结必然引发教师更为深刻的教学反思,这样就能更加有效的促进教学相长。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明确指出:“学生应当有足够的时间和空间经历观察、实验、猜测、计算、推理、验证等活动过程。”新课改下的数学教学,需要教师在进行教学时,要重视发挥知识形成过程的价值,鼓励自主探索,让学生亲身经历数学知识的生成、设计、展示和反思的过程,让学生“再发现”地学习数学,在数学学习的活动中感受到数学发展的乐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