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浅谈低年级学生识字写字能力的培养
浅谈低年级学生识字写字能力的培养
“人生聪明识字始”,识字、写字是阅读和写作的基础,是学习能力的基础,是创新能力的基础。因此,小学低年级识字教学显得十分重要。是语文教学的一项重要任务。新课标在识字、写字方面,实行“认写分开”,提出“认识”、“学会”两种要求,在第一学段明确提出要“多认少写”。“多认”,有利于学生尽早、尽快、尽可能多地认字,以便尽早进入汉字阅读阶段。这无论对培养阅读能力,还是对培养获取信息的能力都有重要意义。教师不仅要教学生识字写字,更要教学生识字写字方法,培养学生自主识字的能力。如何培养低年级的识字能力,巩固提高识字效果,一直都是老师需要探索的问题。
根据新课标教学大纲的要求,小学生必须学会2500个左右的常用汉字,在低年级就要掌握2000个左右。如此大的识字量,怎样才能做到认得快、不遗忘?德国著名心理学家艾宾浩斯对遗忘规律进行测试:第一天学的知识,第二天保持率只剩33.3%,第三天保持27.8%,第六天保持率降到25.4%,其遗忘规律是从快到慢过渡的。遗忘是有特征的,而记忆也是有规律的。心理学指出完整的记忆过程,必须包括识记、保持、再认或回忆三个环节,识记和保持是再认和回忆的前提,再认和回忆是识记和保持的结果和表现。教师的教学如果符合学生记忆方面的心理活动规律,其教学效果就好,不然就将是事倍功半。因此,只有科学地抓住遗忘规律进行反遗忘识字教学,才能扬长避短,才能进行有效的因材施教,达到预期的教学目标。通过对新课程理念的学习和自己的实践,我对低年级的识字教学有了些体会。
心理学告诉我们:能力是一种个性心理特征,这种心理特征是和人的活动联系在一起的。我就是依靠各种精心设计的识字活动,培养起学生自主识字的能力。
中国汉字是方形的,这在世界上是独一无二的。与其他国家和民族相比来说,我们的文字也是较复杂的,指导学生寻找汉字笔画的变化规律,掌握汉字的结构特点,能帮助学生养成认真观察、善于发现的学习习惯和能力。我不断探索和改进识字写字教学,寻求一套切实可行的识字写字教学方法。我在教学时设计了以下几个环节:
一、“眼看”与“手写”结合,重视观察过程。
认识总是从感性上升到理性,没有丰富的感性基础,是不可能自觉地去总结规律,从而提高识字、写字水平的。汉字字形繁杂,字义广泛,对于学生记忆来说,无疑是有难度的。
我首先教学生学会如何观察田字格中的范字。
从时间先后来看一是写前观察。看范字点画形态的结构布局的特点,揣摩笔画间呼应的妙处。这种看是写前的准备,写前观察越仔细,范字在头脑中的印象就越深刻。眼中的字变成心中的字,书写起来自然就准确、顺当。二是写中观察。进一步指导学生把范字点画在田字格中的位置看清楚,在书写时做到眼到、手到,不要写一笔看一笔。在写字练习中,指导学生仔细观察,有助于他们逐步养成严格的学风,敏锐的眼力。三是写后观察。指导学生把自己写的字与范字进行比较,重新审视自己所写的点画、结构,找出不足之处,进行改正。学生在这样的比较中,就能不断地提高观察力,审美力和书写能力。
在教不同结构字时又有针对性的指导观察。在教独体字时我会让学生找出字的关键笔画,而教合体字时则要求学生能够注意到整个字在结构上的安排,如上下结构的字有时上紧下松,有时上宽下窄;左右结构的字左右大小不均等。引导学生认真观察这些字的笔划、结构,以及各部分的位置,并努力记住它,让学生养成先观察再动笔的书写习惯。写字是识字的延伸,虽说学生能把所有生字的字形记住,但千万莫让学生草率动笔。要让学生通过观察分析,抓住每个字的笔画及结构的特点。然后,通过生生或师生之间的交流,来加深对每个汉字的笔画及结构特点的认识,最后才让学生动笔。在学生书写时,我也会不断地巡视,及时发现学生书写时出现的错误。
其次是教学生学会对比观察,能自己区分形近字的细微差别。这一点是学生掌握好字的关键所在。学生错字主要就错在形近字、笔划多的字上,而要减少这种错误,就必须培养学生具有敏锐的观察力。对于结构类似,部件相同的字,我便具体指导一个带动一类字,让学生举一反三,会写其他的字。对于易错的笔画或部件,则加以强调,引起学生的注意。
同时,学生的注意点应当落在观察老师的范写上。教师的范写是最直接的指导,针对小学生思维富于具体性、形象性及善于模仿的特点,在教学中,我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结合范字,边讲边做示范,使学生对写字产生兴趣,注意笔画
书写的笔势和力度,行笔的位置,动作的快慢,收笔的方法等等。引导学生看清每一笔的运笔方法,并试着这样写。这既是指导书写的过程,也是巩固识字成果的过程。
二、“脑思”与“手写”结合,重视思维过程。
无论做什么事都要用心,记字、写字当然也如此。低年级学生观察事物不精细,对结构复杂的字形不容易记住,识记生字的字形也就成为教学中的重点、难点。尽管汉字的字形复杂千变万化,但只要遵循汉字的规律,掌握识字方法,学生就可以很轻松的记忆字形,体会记字的乐趣。当学生具备了一定的识字经验,就放手让学生自己想办法记字形,然后帮助学生总结记字方法。学生很快就学会将生字与熟字联系起来,进行比较记忆了。学生惊喜地发现记字形可以利用熟字加加减减的方法。此时,引导学生总结出自己发现的识字方法,如“加法”“减法”“换法”。至于有的独体字,则引导学生说出“笔顺法”,稍难的字则是几种方法的“合法”。学生运用自己发现的识记方法,记起生字来,简单有效,学习生字也可以变得轻松自如。
在教学时我不仅仅满足于学生用拆部件、换部件等方法记字形,而是试着引导学生把观察到的字形通过大脑的加工与生活经验、已有知识联系起来,得出最好的记忆方法,储存在大脑中,发挥思维作用。这里要特别强调与生活经验的联系,经过这种联系,字就记得特别牢。如编故事法,让学生在听故事的轻松愉快氛围中不知不觉的把字形永久的保存在脑海中。“兽”这个字低年级学生不容易记,教师可以告诉学生“头上两只角,整日田里跑,张着一大口,凶猛又可怕。” 如联系实物法,课本中“日、月、水”这一类象形字与实物有许多相似之处,可以先让学生观察实物或实物图片,学生记忆起来就比较容易。如教学“日、月、水”等象形字时,我是按以下步骤进行的:第一步,展示图片:圆圆的太阳光芒四射,弯弯的月亮如一只小船,小溪里的水潺潺流动着„„接着,在黑板上画出这些物体的简笔画,让这些画面增强学生对事物的感性认识。第二步,如在教“月”时,我把关于“月”的图片及简笔画与篆文的“月”、楷书的“月”放在一起,学生通过观察,发现汉字的“月”与生活中的月亮是一脉相通的,他们看着图中的那轮弯月,手写着由月亮演变而来的“月”字,内心充满了发现新联系的喜悦。在此基础上,乘机引导学生联系生活描绘出月亮朦胧、秀美的形象。这样一来,抽象的“月”字逐渐被学生头脑中鲜明生动的“月”所取代,而且学生今后只要一想到月亮的外形,就很容易联想到“月”字的写法,这就达到了提高记忆效果的目的,比强制性的让学生机械记忆“月”的字形,效果要好得多。
再如,教学“鱼”字时,我首先让学生想想鱼的外形,其次让学生说说这个“鱼”字的每一部分像什么?(“刀”是鱼的头,“田”是鱼的身体,“一”是尾巴。)一条活灵活现的鱼儿便出现在学生眼前,这个字也轻易被学生记住了。“鱼”字的造字特点诱发了学生们对生活实际的联系,既使他们对汉字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又丰富了他们的想象。学生在写字时也写得特别认真,同时这些字也不容易写错。
有时候一个汉字有不同的记忆方法就让学生比一比谁的方法最好,学生的兴趣更浓了,识字也成了一件有趣的事。同时这一环节也为正确的写字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三、“口说”与“手写”结合,重视表达过程。
表达是小学生相对薄弱的环节,因为表达要经过几个过程。首先,表达要以观察为基础,没有观察得到的表象,表达就无从进行。其次,表达要有思维的基础,没有头脑的加工、整理,表达就不可能全面、有条理。最后,语言是表达的外显形式,有了观察的思维的基础,还得看你能不能说出来。因此表达得不好,未必就是掌握得不好,但表达得好,则肯定掌握得好。教学中,我着重从以下几方面来训练学生。
⑴说字形
说说自己是怎样记住这个字的,并要求学生按照一定的格式来说。例如分析合体字“秋”,学生会这样说:“‘秋’是左右结构,左边是‘禾木旁’,右边是‘火’,‘禾木旁’加‘火’合成‘秋’,‘秋天’的‘秋’。”上下结构和包围结构的字亦是如此。
⑵评价
主要对其他同学说的记忆方法、书写的字,用自己已有的知识、经验进行评说。这不仅要求学生认真听别人的发言,还要求学生对此进行比较整理,得出自己的结论并表达出来。在教“田野”的“田”字时,有的学生认为“田”字像窗户,而有的则认为“田”是由“口”和“十”组成的,原本我并未意识到这种识记方
法有何不妥,没想到马上有一个小朋友举手指出他这样的识记方法容易把笔顺写颠倒。说明这个小朋友不但听得很仔细而且还善于分析,虽然目前班中的小朋友还不可能人人都象他那样善于分析,但学生听的过程、比较整理的过程、表达的过程都是学习,这样同一个字反复作用于大脑,印象自然深刻。
⑶说写法
说一说这个字在田字格的什么位置,找到每个字的关键笔画,这些关键笔画从哪里起笔又从哪里收笔,每一笔的粗细是否一样,每个字的部件写在哪里,写时应注意什么„„这些不仅是指导书写的过程,同时也是巩固识字成果的过程。
四、“评”与“改”结合,重视互动。
对写的评、改,这一环节应贯穿整个写的过程,是写的延续和提高。同时评和改也是相伴相随的。教师要创建完善的评价机制,充分调动学生写字的积极性,开展自评、互评、点评。自评就是让学生及时拿自己写的字与范字及同学的字作比较,学会发现别人的长处,同时发现自己写得不好的地方及时修改。培养学生诚实勇于改正的品质。互评就是让同学之间互相评,当然教师要明确评价标准,如结构是否合理、关键笔画是否突出等。也可以是师生之间的互评。教师在范写的时候,有意把字写得不够漂亮,让学生来评老师,给老师提出修改意见。这时教师再虚心接受建议,即时改正。老师知错就改的勇气和惊人的进步为学生做了榜样,也增添了他们的信心。在学生写字的过程中,教师要及时作好点评。点评的内容应是多方面的,如写字姿势、握笔资势、字的位置、字的结构、字的笔画等。教师的点评可以是针对个别的,也可以是针对全体的,视情况而定。教师的点评往往起到关键作用,教师要善于发现学生的闪光点,作恰当正确的评价,对学生的不足之处要委婉指出,帮助其改进。为了提高评的效果教师可以奖给做的好的学生小星星,还可以开展小组竞赛,比一比哪个小组得的星星多。学生的积极性被调动起来,写字的质量也就提高了。学生的写字就在评与改中不断地完善提高,与此同时还强化了学生识记的准确性,提高了学生写好字的自觉性,培养了学生的观察分析能力和口语交际能力。
教学生字,主要不是把现成知识教给学生,而是把学习方法教给学生,学生就可以受用一辈子。教师授之以鱼,同时更授之以渔,在识字写字课上,教给
学生学习方法,使学生由学习客体变成学习主体,通过“眼、脑、口”三者与“手”的结合,不断提高学生的读写能力。
鲁迅先生曾说,汉字具三美:音美、形美、义美。所以在小学识字写字教学中,应充分利用汉字的审美特性对学生进行审美教育。我将着重通过识字方法的多样化使学生感知美、欣赏美;通过写字训练的经常化使学生表现美、创造美。使学生在美育中不仅能较好地完成识字任务,更能提高学书写水平,促进其文化素质的提高。
第二篇:低年级学生自主识字能力培养
《低年级学生自主识字能力培养》研究阶段总结
从2013年
月起,我在班级开展了“学生自主识字能力培养”小课题研究,现对课题研究情况进行阶段总结。
为了让学生多识字,有主动识字的愿望,感受阅读的乐趣。激发学生识字兴趣,拓宽识字途径,让学生具有一定的自主识字能力,我在本学期的识字教学中 采用了“探究识字方法,拓展识字途径”等方法,并通过开展丰富多彩的实践活动,让学生展示识字。
具体做法如下:
一、根据儿童的思维特点,把抽象的符号具体形象化,让汉字“生动形象”些。
识字本身是枯燥无味的,而对这样的事物,很难激发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如果让学生们一味地被动识字,不仅识字的效率低,而且还在一定程度上束缚了思维的发展。因此,作为教师一定要在起步阶段通过多种途径来营造识字教学的良好氛围,让汉字更加“生动形象”些,充分调动起儿童识字的兴趣,不断激发学生去体验识字的乐趣,只有这样,学生才能乐于识字、主动识字。具体具体做:
动作识记法
这种方法特别适合表示动作的字。如:“跳”字的字形比较复杂,若要学生做一个跳的动作,然后再出示这个字,通过认读加上学生前面做的动作,他们一定记得很牢。同样的方法还适用于趴、推、眨等许多表示动作的字词。图画记忆法
比如:教学“网”字,我是这样做的:请学生回忆看到过的网,然后画一画。不一会儿,学生画出了鱼网、蜘蛛网,有的还画出了一个小男孩正坐在电脑前上网。不知不觉中,学生已经将这个“网”字深深的印在了脑海里。字形联想记忆法
我们的汉字虽说是表意文字,但是是经过象形文字演化而来的。所以在教学中可以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帮助识记字形。例如:“帘”字,让学生想象:上面的穴宝盖就像一扇窗子,下面的这个“巾”就像挂在窗户上的布帘,所以这个字是窗帘的帘。
二、利用游戏的形式,调动学生学习抽象文字的兴趣,让汉字“有趣”些。
游戏是儿童喜闻乐见的形式,儿童喜欢模仿,喜欢表现。教师在教学中要利用游戏的形式调动学生学习抽象文字符号的兴趣,不断采用儿童喜闻乐见的形式来进行教学,可以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具体的方法有: 加一加
就是两个或几个熟字相加变成一个新字。为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教这类字时,相邻的同学就分别代表一个熟字,然后运用加法熟记。如教学“好”字,让相邻的学生分别代表“女”和“子”,口中还一边念“我是女,”“我是子”“女加子就是好”,“你好,你好,大家好!”这种由旧知识引出的新知识学生不但掌握了生字,又掌握了学习方法,而且学习兴趣也很浓。
减一减
就是用合体字减去一个独体字变成一个新字。在教学这类字时,相邻两个同学分别代表一个熟字,然后运用减法熟记。如教学:“代”字,让相邻两个同学分别代表“袋”和“衣”,边念“我是袋,袋鼠的袋”“我是衣,衣服的衣”“袋鼠减衣等于代表的代”。这种方法学生不仅兴趣浓厚,而且学得快,记得牢。换一换
偏旁是构成汉字的重要部件,学生掌握了偏旁从一定意义上说就基本知道了这个字的意思。在教学中如何利用这个优势帮助学生识字呢?可以让学生这样做:
让两个同学分别代表两个形近字,采用边说边换位置的方法来帮助记忆。如教学“请”字,把“请”的言字旁换成目字旁,就变成了“睛”。
编顺口溜记忆法
这种方法不仅学生喜欢,而且效果很好,经常引导学生编一编识字顺口溜可以促进学生思考,发展学生的思维。特别是一些形近字的辨别,可以起到很好的效果。
比如:间、间,小日回家大门关。问、问,小口敲门别开门。
牛羊吃草,草儿青;吃完喝水,河水清。告:一口咬掉牛尾巴,小牛要去告妈妈。
三、教师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在生活中识字,让汉字与孩子的生活“更近”些。
利用与小学生生活密切相关的电视、广告、招牌以及商标等为媒体,引导儿童识字。
如:学了“点”字后,引导学生思考:在什么地方见到过?学生一下子想起来了:这是“好吃点”的“点”。
这样的例子还有很多,比如:“洋”是“洋洋百货”的“洋”,“张开翅膀”的“张”是“开张大吉”的张。„„ 这样的学习,不仅提高了学生的识字量,还能发展学生的观察能力,让他们明白“时时处处皆语文”,从而学会在生活中学语文。
四、自做“识字课本”,引导学生把教材向课外延伸,让孩子们的学习更“自主”些。
识字教学需要课本,这是学习语文的凭借。然而识字仅仅靠几册课本是远远不够的,因为课本能容纳的东西实在是太有限了。至于生字的多义性,要在有限的课本中多次体现,更是比较困难的事情。因此,教师必须引导学生把教材的学习向课外延伸,把学生学习生字与现实生活结合起来。让学生把生活中接触到的广告牌、商品包装物,还有各种报刊杂志,让他们收集起来,剪剪、画画、贴贴,就成了图文并茂的“识字课本”。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动手、动脑,体会收集、整理、编排的创造乐趣。
经过以上识字教学的尝试,班里学生的识字兴趣开始高涨。特别是识字展示活动,孩子们喜闻乐见,都愿意把自己课外认识的字展示出来。班级整体的识字量也有明显增加。我决定继续深入研究,总结识字教学经验,正确取得成果。
《低年级学生自主识字能力培养》
---研究阶段总结
实验二校二年三班
迟晓霞
2013-05-20
第三篇:怎样培养低年级学生的识字能力
怎样培养低年级学生的识字能力
——张苹
低年级的识字教学是整个教学的基础,也是最重要的环节之一,它为今后的阅读和写作起着决定性的作用。提高低年级学生的识字能力是学好语文这门学科的前提。因此,在教学中就得让学生有积极的识字意识,这就要求我们教师在上课前认真备课,不断总结经验,在课堂上出现的每一个生字,要采用灵活的教学方法来引导学生识字。努力培养学生的识字兴趣,充分发挥学生的自生识字能力,让他们轻松的记下每一课所要掌握的生字。
下面,就怎样培养低年级学生的识字能力谈谈几点建议:
一、创设情境,充分利用教学资源。
小学生好奇心强,有强烈的求知欲望,因此,在教学之前,可有意创设生动的情境,来触动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我在教学“泉水”的“泉”字时,我充分利用教学资源,让学生从多媒体上观看,泉水从石缝里、从山腰上流下来时的美景,让学生在愉快的环境中识字。在如:我在教学“笋芽儿”的“笋”字时,先让学生观看多媒体上美丽的竹林,接下来再观看春天“笋芽儿”从地下钻出来时的情境,然后告诉学生,竹子刚从地下钻出来的时候叫做“笋芽儿”,所以“笋芽儿”的“笋”字是竹字头。它和竹子有关。
二、采用“加一加、减一减”的方法识字
在汉字大家庭中,加加减减、换偏旁更是成了识字的重要能手。采用“加一加”的方法识字。例如:“日”可以先让学生想一想,“日”字加上一笔,可以变成哪些字,让学生交流、讨论之后得出结论:“日”字加一笔可以变成“白、田、目、由、甲、申”等字。采用“减一减”的方法识字,“白、田、目、由、甲、申”这些字,如果减去一笔,它们又变回原来的“日”字了,这样反复训练,学生的识字能力得到相应的提高。
三、利用偏旁归类识字
利用偏旁部首归类识字,是低年级教学的一大优势。通过分析汉字结构特点来帮助学生认识汉字。如:在教学生认识草字头、三点水、木字旁、足字旁后,引导学生观察“草、花、苗”等这些字都跟什么有关。(花、草)所以这些字都是(草字头);三点水的字,如:江、河、海、清等和水有关,所以它们偏旁都是三点水;木字旁的字,如:树、棵、柏、松等和树木有关,所以它们也都是木子旁;足字旁的字,如:跳、跑等,做这些动作都要用什么来完成(脚),所以它们都是“足字旁”。在教学中,帮助学生找出规律,再给生字归类,这样教学起来,学生学习生字就会感觉到轻松多了。
四、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力识字
学生在认识一定汉字的基础上,可以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能力来帮助识字。例如:在教学“告”字时,可采用猜谜语的方式进行教学,让学生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教师先说
一、两个谜语让学生猜,如:“左边绿,右边红”(秋);“一点一横长,小口在中央,大口张开嘴,小口在里藏”(商)。让学生猜一猜是什么字,然后再让学生说一说平时收集的有关猜字谜的谜语来考考老师和其他同学。这样一来,既活跃了课堂气氛,又培养了学生的识字能力。日积月累,学生认识的汉字也就自然增加了。
五、形近字、多音字的认识
小学生年龄小,对于一些形近字容易混淆。在教学中,赢采取多种方法进行教学。如:当“晴、清、请、情”等这些形近字同时出现时,可以让学生根据这些字的偏旁来进行辨认,同时教师可以提示,日出万里无云,言来互相尊重,心志令人感动,来帮助学生记住字形,区分字义。在教学多音字时,让学生先观察这个字在句子中的不同意义。如:“好”这个多音字的教学,“小明是个好学生,他对这件事很好奇。”在这个句子中,有两个“好”字,但是它的读音完全不同,第一个读“háo”,第二个读“hào”,让学生感受多音字的不同用意。
六、在生活中识字
在信息时代十分发达的今天,电视、电话、网络都是学生识字的背景和舞台,只要正确引导,可让学生从电视、电话、网络中获得大量的识字机会。如:学生从最喜欢看的动画片中,可以得到很大的识字机会;在给外地打工的父母发信息时,也可以获得认识生字的机会;在网络中,只要正确引导学生学习,从中也可以认识到大量的生字,除了这些,到商场购物也是最好的识字场所,蔬菜名字、水果名称、玩具模型等等,都是学生识字的大好机会。
以上几点,是我在多年教学中积累的点滴经验。在识字教学中,方法灵活多样,在不同的年龄阶段,采取不同的方法教学,特别是新课改以来,“以人为本”、“为了每一个学生的发展”而更应该因地制宜、因材施教,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在轻松愉快的环境中区认识生字、记忆生字,掌握生字,更好地应用生字。
【课程简介】
语文教学的高耗低效成因复杂,对学情的忽视是一个重要原因。很多教师对学生在母语环境中的习得在语文学习中的重要支撑作用缺乏认识,低估学生对文本的自读能力,造成语文课堂教学低端设计、串讲串问、费时低效的状况。
《把握学情是语文有效教学的基石》专题主要从关注、把握学情的角度,探讨语文有效教学的问题,内容由三部分构成:
①“学情观照应真正走进教师的备课视野”部分,主要引入“教育心理学”的学习理论、“语文教学解释学”的阅读理论及学生语言习得的典型案例,阐释重视学情和 学生阅读体验对提高阅读教学效率和文本意义的重要建构作用。
②“准确把握学情是有效教学的基石”部分,详细介绍学情调研的方法、途径与策略,并针对了解到的学情如何进行实证分析进行指导和提供成功案例。
③“学情观照下的语文备课设计”部分,列举大量鲜活的课例,呈现学情调研基础上有针对性的优秀教学设计及课堂教学的创意与灵动。
《把握学情是语文有效教学的基石》专题讲座,通过理论阐释、调研实证及课堂实践,与教师探讨把握学情对提高语文课堂教学实效的重要意义,提出“ 学情是教师研读教材的动力、是教师备课灵感的触点、是教师创新教学的清源”等 鲜明教学主张与课例。
【学习要求】
① 了解本专题讲座内容的基本框架,理解三个章节的主要内容及相互间的逻辑支撑关系。
② 学习时,认真回顾检索自己在教学实践中遇到的有价值的教学故事,丰富、补充本章节的典型案例,加强该问题的存在感和认同感。
③ 认真阅读思考并尝试本专题提供的学情调研方法,针对调研上来的学情进行分析思考,结合教材研读,学习确定教学重难点的策略。
④ 配合课例阅读相关的课文内容与课后阅读提示,对比思考,体会学情观照对别开生面的备课设计的重要作用。新课程强调关注学生,因此教学设计中“学情分析”被摆到了突出位置,但坦率地说,学情分析是我们的薄弱环节,在一线的教学设计中能看到不少如出一辙的学情分析:一方面都从学生所处的年龄阶段特点出发来作分析,如学生处在叛逆期,自我意识强,不容易体察父母之爱;另一方面从学生语文学习能力的总体倾向角度来分析,如具备初步的整体感知能力和赏析能力,具备一定的概括能力,观察力强反应快等。这样的学情分析,对学生学习情况的把握模糊、笼统、雷同,与其他文章的教学相比,对具有不同学习特点的学生来说似乎没有太大的差别。用这样的“学情分析”作为教学设计的依据,几乎形同虚设,很难真正促进教学的有效实施。
那么,怎样理解教学设计中的学情分析?用什么样的方法进行学情调查与分析才能真正成为有效教学的依据?这里提供北京市的具体的案例,做一些粗浅的分析。
案例1:在学情分析中寻找学生与学习材料之间的情感纽带
“我不喜欢《背影》,因为……”
——《背影》一课的学情调查与分析
(北京171中学张颖的《“有趣”和“有用”——初中一年级语言教育的一些尝试》)
课前留了预习作业:学生自读《背影》。课上询问学生读后的感受。
甲学生说不喜欢这篇文章。因为这篇文章过于沉闷,朱自清先生在文章中表达了太多的思念与懊悔,读起来很沉重。
乙学生也说不喜欢。因为这篇文章的语言半文半白,有的地方读不明白。
丙学生说朱自清离开父亲的时候已经上大学了,是个大人了,为什么还那么难过?
调查结果是大多数学生都不喜欢读这篇文章。为什么呢?我认为大概是因为《背影》所承载的内容和情感距离学生太远了吧。那么,当代的学生与现代的朱自清在情感上沟通的途径是什么呢?《背影》所承载的最基本的情感是父子亲情,这种感情是我们的学生能够感受的。于是,我就从这里入手来引导学生。在教学中,我运用孙道临先生的朗诵作为拉近学生与作者心灵距离的媒介。课上,让学生四听课文录音,第一次要求学生划出自己不懂的语句;第二次要求学生回答听出了什么情感;第三次要求学生带着体会到的情感重新感受文中父亲的形象;第四次要求学生边听边联想自己生活中亲人的背影。
学情调查与分析方法提示:运用预习作业的方式,课前让学生自读《背影》,课上询问读后感受。这种调查方法与日常教学常规相一致,不增加教师额外负担。在学生自读《背影》之后询问其读后感受,一方面保证了学生学习新内容的原生状态;另一方面因为问题比较开放,较好地保护了学生学习的个性特征。
点评:教师通过调查,了解到学生对学习内容的态度是普遍不喜欢。分析这些问题后,确定教学设计的思路首先要从扭转学生对本文的态度入手,抓住“父子亲情”这一人类的共同情感纽带,通过表演艺术家的朗诵一方面帮助学生疏通了半文半白的语体障碍,一方面把书面文字转化成有声语言,降低了情感传递的难度,进而拉近了学生与作者的距离。教学中,在听最后两次录音时,学生脸上的表情有些凝重。最后,教师让学生记下想到的亲人的背影。有的学生写外婆,有的学生写父亲,学生带着晶莹的泪花宣读自己的“作品”,教与学达到了和谐状态。
案例2:让“死”知识“活”起来——在学情分析中探寻方法与人文内涵在知识教学中的意义
学生平时是怎样记生字的?
——关于识字方法的学情分析
(北京市密云区西田各庄中学卜晓涛《让识字教学活起来》。)
初一语文第一次月考和第一次期中考试,其中看拼音写汉字、形似字注音组词两道基础题,共计14分,但两项累计得分在7分以下的将近20人。
看着学生的成绩,我陷入了思考。平时每学一篇课文,都要让学生抄写生字词,不定期地进行听写默写,可为什么学生的基础知识成绩还是不行呢?学生是怎样识记生字的呢?为了弄清这个问题,我展开了一项小调查:在学习新
课之前我问学生平时是怎样记生字的。结果是:死记硬背的有13人;把生字抄在本上反复写的有15人;有一人说把汉字拆开记忆。我让学生分别说说效果,有20人说常常背、写,但记不牢,考试前还得费劲复习。我又问学生学过的汉字中,有没有到现在还记忆犹新的。有一个学生说到“界”字,小学老师教他这样记:一座城里十万兵,出去八万兵,还剩两万兵。这个学生刚开了个头,就有几个学生举起了手,学生依次说出“聪”、“攀”、“碧”等字的记法。我问学生为什么这些字给他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他们说用了窍门,我又问学生是所有的字都用窍门记吗?他们说只是一两个。我问为什么不多用用,他们说不习惯。
经过这次小调查,我开始反思自己的教学:以往的教学中,我只要求学生记住字的音形义,很少给予指导。在深入学习季苹教授“关于知识的四个层面”理论(详见季苹著《教什么知识》,教育科学出版社,2009年9月第1版)后,我意识到以前的教学,只触及汉字的音、形、义的事实及概念层面,忽略了汉字中蕴含的构字思维方法和人文内涵。学生学习汉字的过程只是机械记忆,怎么会有快乐可言呢?我决心改进自己的汉字教学。首先走出识字教学的误区,转变机械记忆汉字的教学方法。其次将初中三年的识字教学作为一个系统,有计划地分阶段地进行,在循序渐进的过程中,使学生养成良好的识字习惯,形成独立识字的能力。
学情调查与分析方法提示:通过课堂询问的方法(访谈)对学生识字方法、认字习惯等展开调研。访谈问题的设计比较有层次性,提问的方式比较自然,易于学生接受。对学生认字问题的判断比较准确,同时积极向专家求教,保证了改进措施的有效性。
点评:对学生的调查直接促成了教师对教学的反思,进而教师对教学进行了改进。一是完善了知识教学的维度,更加注重方法层面的教学,注入人文内涵,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例如,学习《伽利略不轻信权威》一课中“卷帙(zhì)”一词,卜老师改变以往教法,利用学生在历史课上学过的有关中国古代“帛书”的知识,引导学生理解“巾”字旁与丝绸有关,通过反复阅读原句,学生揣摩出“帙”字应与书籍有关,再让学生看课下注解或查字典验证一下,这样的识字教学调动了学生主动探寻的积极性,学生很容易记住“卷帙”的字形和字义,同时更深入地理解了“帙”字的由来以及其中所蕴含的中国古典文化。识字教学的维度增加了。二是系统地设计教学,将初中三年的识字教学作为一个整体设计进行,收到了较好的效果。
关于语文学科学情分析的思考与建议
1.关于学情调查的方法
上述两个案例分别利用询问学生阅读感受、课堂访谈等方式,对学生展开了具体、实际的调查。调查均与日常教学常规相一致,不必增加教师额外负担。调查运用如“你有什么样的感受?”“你什么地方读得懂,什么地方读不懂?”“你
用什么方法记生字?”这样比较开放的题目,最大化地保持学生学习的自然状态及个性化学习特点,从而能够最大限度地反映学生初学的原生状态。
2.关于学情分析与教学设计的有效结合上述两个案例显示,在调查基础上所做的学情分析实际上是发现学生问题的过程。发现学生学习中存在的问题,在教学中寻找恰当的教学策略解决学生的问题,这就是学情分析与教学设计有效结合的内在逻辑。看学情分析是否具有促进教学的功效,就是要看通过调查分析所得到的学生的问题是否是“真”问题,看教学策略的选择是否能够真正解决学生的问题。两个案例中,通过调查了解到学生对所学材料在态度、方法、能力方面存在的问题,并通过寻找相应的教学策略加以解决,从反馈上看,教学策略的选择遵循了学生学习语文的规律,有效地促进了语文教学。
第四篇:双语低年级学生写字识字能力研究课题方案
“培养双语班低年级学生识字写字能力的研究”
课题方案
一、问题的提出
新课标指出:“规范、端正、整洁地书写汉字,是学生终身学习能力的基础。养成良好的写字习惯,具备熟练的写字技能,具有初步的书法欣赏能力,是现代中国公民应有的基本素养。”世界教科文卫组织专家组成员王宝顺先生认为:只有方方正正写字,才能堂堂正正做人。字定得规范端正,好比人的衣着整洁,作风严谨,面目可亲,是一种文明,是一种气质,是对别人的尊重,也是对自己负责的表现。所以,我们不仅要让学生学会写一手漂亮的汉字,还要让学生在书法的教育中学会做人的道理。
我校是一所规模较大的农村双语学校,共有双语班6个,学生近200多名,均为少数民族学生。其中很大一部分学生自幼生活在比较闭塞的坏境里,没有学习汉语的大坏境,再加上大多都是在民族乡镇和纯民族班里学习,在汉语听说及认读方面的积累甚少,交际能力较低,尤其是一部分学生没有接受学前教育,长期只用母语交流,学汉语非常吃力,不要说说汉语,就连基础的汉语都听不懂(主要表现在低年级),更何况认字写字了。另一方面是由于教师的教学理念、教学手段、教学水平有一定差距,虽然在教学中渗透汉语识字写字教学,但由于教者不得法,教师教学行为、教学策略不足,忽视对学生进行识字写字方法的培养,一味盲目地让学生写,不注重对学生进行写法指导,忽视学生识字写字能力的目的性,从而直接导致学生识字写字能力弱。因此,我们尽力在这一薄弱环节进行研究,以便使我们的学生更加全面的发展。在我们学校这样的氛围下,结合我校双语教学实际,结合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进一步进行研究探索,我校双语教学能更上一个新台阶。
二、文献综述
小学语文教学改革多姿多彩,其中识字改革尤其活跃,取得的成果也最为突出。1978年以来,我国广大小学语文教师在集中识字、分散识字实验的基础上,根据儿童的认知特点,按照汉字字音、字形和字义的某些规律,创造出了注音识字、字理识字、韵语识字等多种多样的识字教学法。据统计,目前有定称的识字教学方法三十多种。这些识字教学方法大多数取得了明显的识字效果,现在已经有很多方法应用到小学语文教科书识字写字教学内容的编写之中。但是,我们不能否认,任何一种方法都存在着局限性,如这些方法大多重“识”轻“写”,与现行教材并不是完全同步。加上我们一线教师本身对识字写字教学存在着认识上的偏差,对这些方法的了解并不全面,所以在实际的教学运用中存在一定的弊病。比如有方法却不知,好方法不会用,方法用得不适当等等。
我们将借助于“新课程背景下识字写字教学指导策略的研究”这一课题研究,着眼于现行小学语文教材,着眼于一线识字写字的课堂,着眼于一线教师,力求端正一线教师对于识字写字教学的认识,将原有的识字写字教学方法与课堂教学紧密结合,吸收精华,探索出实际教学操作性更强的切实有效的识字写字教学方法,提高识字写字教学效率,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识字写字习惯,培养自主识字写字的能力。
四、课题研究的理论依据
本课题研究从识字写字实际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出发,结合以往的相关研究成果,进行识字写字有效教学方法的研究。本课题研究依据为:
1.汉字的科学性:汉字音形义的统一表征以及汉字象形、会意、指示、形声等构字方法,对于学生识记、书写和运用汉字有重要作用。结合以往的研究成果分散识字、集中识字、注音识字、部件识字、韵语识字、字理识字等提高实际教学效率。
2.《小学语文课程标准》:识字教学要注意儿童心里特点,将学生熟识的语言因素作为主要材料,结合学生的生活经验,引导孩子利用各种机会主动识字,力求识用结合。还要注意运用多种形象直观的教学手段,创设丰富多彩的教学情境提高识字教学效率。写字教学要重视对学生写字姿势的指导,引导学生掌握基本的书写技能,养成良好的书写习惯,要在每天的语文课中安排10分钟随堂练字提高练字效果。
3.现代教育理论和认知学习理论:学生的学习是一个不断形成和激发学习需要和动机的过程,其成效受学习策略、动机、兴趣、智力与非智力因素的制约,同时也受学生年龄特征,个性差异的影响。但教学的终极目标还是使学生成为独立、自主的学习者。陶行知认为“教是为了不教”,这样,教师就势必要将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并在学生学习的动力不足时给学生添柴加油,使学生学习的火焰保持永久的旺盛。
三、研究目标、内容
1、研究目标:
(1)探索识字写字的有效教学方法,优化学生语文实践活动,提高学生素养。
(2)引导学生自主识字、写字,化被动接受为主动获取,养成主动求知、认真细致的好习惯。
(3)引导学生勤于观察、善于观察。在观察中学会比较、辨析,发现规律,掌握识字、写字的方法。
(4)端正实验校教师对识字写字教学的认识,促进教师对汉字识写规律的研究,提升教师个人教学智慧,提高语文教学质量。
2、研究内容:
(1)围绕“典型课例”评课议课,探讨核心问题。
(2)利用形式多样的识字方法,激发识字写字兴趣,培养自主识字能力。
(3)养成良好的识字写字习惯。
(4)鼓励课外识字,生活中识字,并有积极展示自我的欲望。
识字写字教学是小学低段的教学重点,贯穿于整个小学阶段。每个学段各有其教学侧重点。因此,我们精心组织全体语文老师,进行集体备课议课,要求全体语文教师参加听课活动,围绕典型课例探讨识字写字教学的核心问题:如何培养学生自主识字、正确书写的能力,如何教给学生仔细观察、巧妙识字的方法,如何保持学生浓厚的识写兴趣,如何养成学生良好的识字写字的习惯,同时关注学生课外的自主识写情况。从中提炼有效的教学方法。
四、研究方法
(一)研究对象
根据我校的实际情况,综合低年级学生的状态,以现一、二、三、四年级为研究主体。
(二)研究方法
1、调查法:通过深入学生、老师、课堂教学现状的调查,弄清当前我校低年级语文课堂教师识字教学的现状以及学生现有识字资源、识字心态和识字能力,从中发现问题。为解决问题,探索和改进当前课堂教学现状,力求激发起学生的自主识字的愿望,提出合理实用的要求提供相关依据,以便有针对性的研究,以此实现教学的最优性和实效性。
2、行为研究法:以低年级班级为单位,开展识字的实践活动,如生字卡展示、读标牌、猜字谜等活动,在活动中调研,跟踪部分教师的课堂教学。在实践研究中,不断反思和总结,把组内成员的研究结果及时交流汇总,适时调整系列活动的进程。
3、文献法:搜集有关文献资料作为课题研究的理论指导实施材料。对其进行查阅、分析、整理,并试图寻找课堂内外识字活动、提高农村小学低年级学生识字能力的识字规律。
4、经验总结法:在课题实验和研究的基础上,随时积累材料,在与教师和学生的交流沟通中探索有效举措,总结得失,找到更为科学合理的策略。
5、个案法:观察记录特殊学生识字习惯、识字能力的纵向变化情况,与整体趋势比较,具体问题具体分析,适时调控。
6、测验法:根据教学进程,对学生的识字情况做随堂测验和周期测验,掌握学生的真实水平。不求一次通过率,在多次多层次的测验中保证学生的最低识字量。
五、小课题研究的组织与实施
(一)课题成员几分工 课题负责人: 实验教师:
(二)实施步骤
第一阶段:前期准备阶段(2014年3月)提出课题,设计方案阶段
1、加强学习,丰富理论素养。研读教材,收集与学习有关培养学生听力方面的理论与书籍。
2、分析现阶段学生识字写字能力及出现的问题。
3、制定研究计划,商讨实施步骤,撰写课题方案,申报立项。第二阶段:实施阶段(2014年4月~2015年4月)进行研究,具体实施阶段
1、每学期举行校级1~2次大型课题研讨活动,做有关“培养双语班低年级学生识字写字能力”方面的专题培训,每次活动都围绕研究重点设置一个研讨的主题(按教学内容设置),安排1~2节课题研究课。
2、结合“集体备课”“同课异构”,分析、讨论一些常用的识字写字方法,探索运用不同识字写字方法的利、弊,提高学生识字写字的兴趣。总结出多种培养有效的识字写字能力的方法与途径,以提高学生的识字写字能力,并选取其中几节课,形成个案分析。
3、加强案例设计和收集,及时反思、交流。
第三阶段:总结阶段(2014年4月~2015年4月)成果汇报,总结阶段。
主要任务是运用抽样测试法、经验总结法,进一步归纳和提升研 究成果,将总结提炼出的研究成果应用于教学实践,进行反复验证和完善,整理好课题研究资料,撰写研究报告,做好课题结题准备。
1、抽样测试,提炼方法。
2、汇总各种研究资料,分析比较,汇编成果专集,全面检测评估研究效果,完成课题研究报告和鉴定工作。(论文、案例)
六、完成本课题研究的保障措施
1、整个团队具有理念融通,合作共进的良好氛围。
2、参加本课题的成员大多数都是学校骨干教师,汉语能力和教科研能力较强,学习主动,积极努力。
七、预期研究成果(成果形式)1.小课题结题报告;
2.教师教学公开课、教师论文、教学案例。(汇编成果专集)
坎尔孜中心校“培养双语班低年级学生
识字写字能力的研究”课题方案
奇台县坎尔孜中心学校语文组 2014.3.21
第五篇:低年级语文识字写字教学策略及计算能力培养策略
低年级语文识字写字教学策略
通过我在低年级语文教学,实践发现低年级语文教学问题还是集中在识字写字教学上。识字写字教学问题进行归纳整理,主要集中在三大问题上,一是面对教材中的识字量之大,如何提高学生的识字效率?二是如何更好地解决生字回生的问题?三是如何有效地指导写字,保证学生的书写质量?
问题一:面对教材中的识字量之大,如何提高学生的识字效率? “教材中的识字量之大,如何提高学生的识字效率?”这个问题在刚使用课标实验教材的时候就提到过,使用多年以后,低年级语文教学中最突出的、最困惑老师的问题依旧是这个问题。六年识字量的一半都要在低年级完成,确实很大。课程专家们之所以要安排这么大的识字量,大家都知道是为学生的阅读打下基础,是为了让学生及早地进入阅读。既然如此,对低年级语文老师来说,识字教学任务真的是重任在身啊!识字教学做不好,她将成为语文学习的拦路虎、绊脚石,所以,这么大的识字量任务是必须得完成的。“面对教材中的识字量之大,如何提高学生的识字效率?”这个问题,我提出以下五点做法:
1.识字备课要细致,识字教学时间要充足。
要谈识字教学,首先要谈备课,老师备课时不可轻视每一课要求认识的字,不要只重备课文的理解、分析,还要备到课后要求认识的每一个字,并且要备细,像这个字的读音是什么,是什么字形结构、偏旁部首是什么,要记忆它,可以用到哪些识字方法,学生容易把它和哪个字混淆,怎么指导学生进行区分等等,还有这一课的这些字中,哪几个字的字形复杂,学生不好记忆,是重点指导的,哪个字学生不常见,怎么帮助学生记住它等等这些都要备到,只有备得细致了,在教学时才能心中有数、才能指导到位!
2.归类识字是提高课堂识字效率的途径之一。
归类识字是很好的识字方法和指导方法。在教材中,一课少则有七八个汉字的识记任务,多则有十五六个汉字的识记任务,如果只是带着学生一个字一个字地认读、记忆,说完这个字说下一个字,确实不便于学生进行记忆。但是如果能把要认的这些字归归类、分分组的话,就会好得多了!比如,这一课的生字中有几个字可以用同样的识字方法进行记忆,那么学生在说出其中一个字的识字方法时老师就可以顺势引导说出同种方法记忆的另几个字;再比如,在要认的这些生字中有几个字的结构、偏旁是一样的,也可以把他们归为一类指导学生记忆;另外像一课中同时出现了两个同音字或形近字,也可以把他们放在一起,通过让学生比较进行记忆,在《小鱼的梦》一课中就要求认识“被”和“波”,这两个字就容易混淆,教学的时候就把这两个字放在一起,让学生从读音、从字形分别进行比较,说说哪儿相同哪儿不同,再通过组词、语境中选字训练进行区分……其实,随便翻看教材每一课后面的生字,都可以找出有几个字有相同或相似的地方,1 都可以把它们按归类的方法进行指导,所以,这样归类指导识字也是可以提高课堂识字效率的。
3.识字指导要有轻重之分。
除了归类是好办法外,我认为识字指导的重点要突出。字字都详教,字字都平均用力,那是眉毛胡子一把抓,效果并不佳!学生对简单的、常见的字能记住,但对那些字形复杂的、陌生不常用的字就很难深刻记住了,所以,老师们一定要先在课前心中有数,这一课中的这些字,哪几个字是学生难记的,哪几个字是学生熟悉的,在教学时就要重点指导记忆那些难记的字,想出一些更好的、更巧妙的方法帮助记忆它,而对那些熟悉的字不必花费太长的时间下功夫。
4.语境识字便于加强巩固记忆。
字不离词,词不离句,所以,对认识的这些字的学习,还要引导学生用它多来组组词、说说话,通过组词说话加强对字的认识和使用。除此之外,老师还可以有意地出示一些含有这些字的语句,指名学生通过读语句,在语境中辨析、巩固记忆这些字,也是提高识字效率的途径之一。
5、通过磨课,不断提升识字写字教学质量。低年级将主要任务确定在识字写字教学上。如何磨:磨目标、磨教材、磨环节、磨学生、磨细节。教师在确定磨课主题后可以上网搜集资料,阅读名家课例,进行个体研究,设计教案,尝试教学,之后通过小组研究,完善设计,再次实践,最后群体总结,资源共享,个体提升。在这种教研活动中,不断提升识字写字教学质量。
问题二:如何更好地解决生字回生的问题?
其实,这是一个普遍存在的问题,学生出现生字回生的现象也是非常正常的。对这个问题的解决办法没有捷径,只有不断地巩固、不断地复现。每天的语文课,老师不要一上课就急于带着学生进入新课的学习,急于完成本节课的教学任务,一定要把每节课的前几分钟留出来用在复习生字上。
问题三:如何有效地指导写字,保证学生的书写质量?
在谈这个大问题之前,我想先就“书写质量”这四个字谈一下自己的看法:对低年级的写字教学来说,“书写质量”应该涵盖三个方面,第一是字写得是否正确;第二是字写得是否规范(“规范”指的是字的间架结构、字的笔顺、每一笔的占位等等);第三个方面就是写字的习惯怎么样。如果让我们来衡量学生的书写质量的时候,就要从这三个方面来衡量。
针对低年级语文生字书写指导这个问题,我概括为: 当堂指导、当堂书写、当堂反馈
保证在课堂上有充足的书写指导、书写时间
2014年10月提高学生计算能力培养的策略
计算能力是思维能力和计算技能的结合,是一种集算理、算法、计算、推理、转化等多种数学思想方法于一体的综合性能力。计算包括对数字的计算、估算和近似计算,对式子的组合变形与分解变形,对图形各量之间的计算求解等.计算能力包括分析计算条件、探究计算方向、选择计算公式、确定计算程序等一系列过程中的思维能力,也包括在实施运算过程中遇到障碍而调整运算的能力.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已成为数学教学中普遍关注的问题之一。
问题:目前学生在数学学习中暴露出:(1)方法会但计算结果不对,低级错误多;(2)、计算繁琐的问题半途而废或直接不做;(3)计算过程繁冗不堪,计算速度慢。
原因一:学生解决问题时,“懒”字当头,只满足于打开解题思路,只列式不运算或者不想运算,老师也常常为了让学生思路更加活跃,为了让学生思考更多的问题,把学生运算能力的培养放到次要的位置,把培养学生运算能力的训练看成是浪费时间。
原因二: 学生缺乏比较意识,做题时往往找到一种方法就抱着死做下去,即使繁冗也不在乎,认为做对就行。
原因三: 老师的要求不到位,学生习惯的养成不到位。针对以上情况我认为在教学中应做到以下几点:
一、使学生从思想上重视运算。
重视口算、心算、笔算能力培养,作为老师我首先严格要求自己,给学生做出榜样,加强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教学,具体就是要求学生要做到:(1)熟记必要的一些重要的定义、定理、数学公式和法则,采取一些比赛激励学生去记忆。(2)正确理解概念,并能掌握公式的推导。(3)老师不能急于求成,应多关注后进生。(4)每次测试后要求学生作出统计,对于那些由于计算不准确的失分做准确的统计,使学生由此感到心痛,从思想上重视运算。
二、加强解题训练
通过解题训练逐步达到对学生计算能力的三要求:
①计算的准确性
计算的准确性是对学生计算能力的基本要求,课堂教学中老师做
好示范作用,每解一个题,认真审题,每个题粗读一遍,至少细读一遍,然后整理条件分析方法,把解题过程详细写出,不单重过程而且重视结果的准确性,先慢来,逐步形成学生的基本解题能力,同时严格要求学生,养成认真细心做题的好习惯。如何做到细心呢?我相信这不是一朝一夕的事,要做到经常化、反复化,帮学生总结经验,归纳方法,坚持四对:一对抄题,二对竖式,三对计算,四对得数。其次老师要做好示范和表率。让他们把每做一道题完完整整的做下来,直到做正确。
②计算的合理、简捷、迅速
计算的合理、简捷、迅速是对学生计算能力的较高要求,(1)课堂教学中采用一题多解和一题多变来训练学生,通过方法的选择让学生体会题目如何做更合理,用什么样的方法更简捷更迅速。(2)不定期不定时地让学生限时解题,训练学生们的解题能力,如课前5分钟做三个选择题,看谁做得快且准确,或课后10分钟解一道综合的解答题,看谁在最短的时间里表达的方法最好且结果最正确。(3)顺口溜辅助教学。如在估算中,出示估算歌:要想快速验算,试着用用估算;先估估,后算算,四舍五入是关键。重视估算,估算在计算的准确性、迅速性方面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③计算的技巧性、灵活性
计算的技巧性、灵活性是对学生计算能力的高标准要求,在这方面我们是这样做的,每学一部分内容时,一要掌握它独特的东西,而且要寻找它和其他知识的联系,它有哪些不同的表达方式,它可以解决哪些问题。讲解例题时,教给学生如何审题,如何多角度观察,如何抓住已知条件,如何计算才是最优的。
③老师在讲评试题时,重视多种解法当中简捷方法的优先性.
三、建立纠错集
在平时的教学中,学习是一个不断出错的过程,错误出现了,要及时反思和改正,总结成功的经验以免再犯。好记性不如烂笔头,及时把错误记录下来,避免再犯,最大限度地减少解题的错误,可以提高自己的学习效率,提高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从根本上掌握好所学的知识,进而端正学习态度,促进良好的学习心态的养成,树立信 心,向更高远的目标迈进。
这个目标实现的前提是建立“纠错集”。
所谓“纠错集”,顾名思义,主要是指做作业或考试以后,把做错的题记录下来,分析错误,并找到产生错误的原因,避免以后再犯。当然,还包括对其他一些题目的收集。
那么,怎样建立 “纠错集”呢?应注意下面几点:
(一)、要搞清楚一个概念,即“纠错集”不只是收集错题,还要注意收集一些正确的题。有些题目做对了,但或许是你猜的;或在做题过程中有点犹豫,有点迟疑,有点拿不准;还有些很典型“好”题,包括有多种解法的题目,或是一时想不到更好解答方法的题目。这些都需要你记录下来,使你的知识点更牢固。当然,也不能将所有错题都抄下来,如果经过思考做出来了,而且以后也应该不会重犯类似的错误,这样的错题就没必要再记下来,否则会影响学习效率;也不能一个题目不抄,这样以后复习时没有反思的载体。总之,过分纠错不注意方法,只会加重学习的负担;过分强调方法而不注意纠错,便可能影响对方法的掌握。
(二)、搜集错题时,可以用“抄题”或“剪贴”的方法,最好将这些题目按考点归类,而且每次都要注明错因分析。这样到总复习时相当于易错类型的题都兼顾了,便能做到有的放矢,合理分配时间,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纠正错题时,包括找错、析错、改错和防错几个步骤。即剖析错解,反思错误成因,分析解题思路,写出正确解答过程,注明注意事项和相关题型。这样可以正视自己当时的错误思维,加深对这类题型的印象,通过对一个错误的解读便可以去复习旧的知识,巩固新的知识,培养正确的解题习惯,以便举一反三。
(四)、纠正错题时,最好用不同颜色的笔注明。纠正错题的这栏最好不要太拥挤,方便今后在阅读过程中加入注释、反思或是心得等。
(五)、学会在纠错本中“淘金”。即在空闲时间或准备下一次考试时,要经常拿出“纠错本”浏览一下,对着错题栏再做一遍,这样就会使“纠错本”真正发挥出其最大效果。时间一长,可以大胆地 划去已经很有把握的部分,这样“纠错本”上的错题就会不断地变少。这样经常温故知错、持之以恒,成绩一定会有大幅度的提高。
(六)、相互切磋,从同伴那里吸取教训。由于每位学生的基础不同,因此所建立的“纠错本”也不同。课外要多多交流和切磋,从别的同学的错误中吸取教训,得到启发,以此可以警示自己不犯同样的错误,从而提高解题的准确性,也可以互相提醒、互相借鉴、共同提高。
(七)、当然,做这些一定要坚持。遇到典型的错题,一定要在当天写进“纠错本”,及时纠正。建立“纠错本”是一个持续性工作,要求有耐心和毅力,做到持之以恒;不能仅凭一时热情,要长期坚持下去。只有这样,才能达到目标。
所以,只有我们教师和学生共同努力,有计划、有步骤,在时间上讲求速度,在数量上讲究密度,在形式上、内容上要注意灵活新颖,持之以恒,才有可能收到成效。
2014年10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