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李希红2014鹤壁现代教育观摩课学习体会
2014鹤壁现代教育观摩课学习体会
付庄小学李希红
2014年4月16日,我有幸参加了在福田举行的小学数学教学观摩活动。期间,听了三名鹤壁名师的教学观摩课,感受很深,受益匪浅。
其中,印象最深的是程玉芹老师执教的五年级《解决问题的策略》一课,使我有种耳目一新、豁然开朗的感觉,“原来数学课可以这么上”。
本课以“变魔术”开课,徐老师拿一张纸在背后撕开,让学生猜撕成了几片?这里主要是让学生说撕成几片判断的根据。然后问:4片纸这样撕下去,能撕成2010、2011、2012片吗?最后从最简单的数据开始,发现规律,应用规律:1、4、7、10、„„从而引出本课的指导思想:华罗庚的知难而“退”,即他强调要教给学生数学思想——知难而“退”,在本节课中就是知难而退、退、退、退、进、进、进,回头看,找规律。
在徐老师的课堂上,感受到了民主、和谐的环境,充满童趣、乐趣的课堂;看到了一个人人参与、个个
思考的空间。这节课教师对学生的把握上,非常有“度”。不断刺激学生,保持课堂的情趣盎然。教师在学生遇到问题时,径直把矛盾丢给了学生,自己退到台后,让学生自发探究,此时学生思维达到了最高潮,也达到了这节课最精彩之处。台下掌声一片,为孩子,也为老师。整节课活动、游戏中,矛盾—突破—升华,无出不显现出教师的智慧和学生思维火花的迸发,课堂成为创造智慧的场所。这些,都为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其次,教师王方执教的《速度》一课,也让我深受启发:他的课堂客容量虽然很大,但教学效果却非常好。他的教学层层深入,环环相扣。
听了名师的课,觉得他们的课犹如春风拂面,给我带来一种从未有过的力量!“大师”就是“大师”,真是与众不同。这些大师们幽默、睿智的语言让人折服;让人听了为之感动!大师的课堂给我们带来的不是简单的模仿,而是更多的理性思考。如何使我们的数学课堂愈发显得真实、自然、厚重而又充满着人情味,作为数学老师我们更要关注的是蕴藏在数学课堂中那些只可意会、不可言传,只有身临其境的教师和
孩子们才能分享的东西,要关注那些伴随着师生共同进行的探究、交流所衍生的积极的情感体验。
这次观摩学习,让我站在了一个崭新的平台上审视了我的教学,使我对今后的工作有了明确的方向。总之,通过学习,让我领略了许多名师的教学风采。让我真切的感受到自己在教学上更新观念、提高能力的紧迫性。
第二篇:李爱红学习体会
业务学习心得体会
王庄镇花园小学 李爱红
假期业务学习期间,我精心研读了小学视导分析报告、《2011语文课程标准》和《中小学幼儿教师专业标准》三项内容。深入学习新《课标》,理清语文课程性质,把握语文课程特点,弄清语文课程内涵,从而彰显语文教学特色,改进语文教学实践措施,进而大面积提高教学实效,促进全体学生的健康发展、主动发展、和谐发展。
我对新课程标准有了一定的认识和理解,也使自己的教学理念又得到进一步提升。下面就来谈谈我学习后的粗浅的体会:
通过对课程标准的学习,使我更深刻地感觉到在新课程教学中我们教师应树立新的教材观,本次新课程突出了综合性,教育内容正在由单一知识向跨学科知识、由学术知识向体验性知识、由内容知识向方法性知识转化。所以新的教材观应该是:教科书不只是传递知识信息的载体,更重要的功能是学生进行学习活动所凭借的话题、范例。新课程教材是开放的,给教学留下很多空间,使教师能够联系当地和学生的实际,及时地把社会中新的信息或成果、学生生活中新的问题和现象等吸收到课程内容中去,不断提高教育教学的针对性、实践性和和开放性,从而实现生活、教学、发展的三位一体。
在本课程中,教师要由单纯的知识传授者转变为儿童活动的指导者、支持者和合作者。我们教师要善于从学生的生活中敏感地捕捉有教育价值的课题,开展学生喜欢的活动,指导学生在积极主动的参与中,生活得到充实,情感得到熏陶,品格得到发展,身心得到健康地
成长。
教学中我们应树立教与学的新观念是:要善用启发式的教学方式,帮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培养态度和能力。其次,要教会学生如何做人、如何处事、如何与人相处。教学不是偏重单纯的知识能力的提高,而是为了促进学生知识、技能、能力、态度、情感、价值观等方面的整体性发展。
学习后,了解到新《课标》对“课程性质”的界定就清晰明确多了。新《课标》关于“课程性质”是这样描述的:“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义务教育阶段的语文课程,应使学生初步学会运用祖国语言文字进行交流沟通,吸收古今中外优秀文化,提高思想文化修养,促进自身精神成长。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
总之,《新课标》给了我们很大的启发,给我们提供了更为科学的教学理论和教学方法。相信有了《新课标》的指导,我们的教学会更有方向性和科学性!
第三篇:2018观摩课学习体会
案例观摩课学习体会
关防乡九年一贯制学校
宋仕丽
10月8日上午郧西县物理教研活动在城北中学顺利召开,我们首先观摩了武汉市特级教师蔡武林老师主讲的八年级下册物理第七章第1节《力》的课堂实录,看的过程中我收获颇多,学习体会如下:
一、教学目标定位明确。挖掘教材中的重难点,罗列成五条板书在课件左侧,知识主线清晰,结构完整,在教学过程中学生围绕五条目标自主构建知识结构,课堂中始终以导学案为主,实时通过导学案来检测学习情况。
二、教学活动组织完美,重视过程与方法的落实。教学手段运用围绕“从生活走向物理”,整堂课,活动贯穿始终,都是以身边的实物来引出知识点,如老师拍桌子,两名同学互推,老师随手揉纸,请同学拉黑板,举拖把等等,看起来是生活中的一些小物品,小事情,但很直观形象的表达了所要讲述的知识点,学生参与积极,学习热情高。网络资源运用熟练有创意,如玩打地鼠游戏,学生在游戏中掌握力的作用效果。教学方式多样:导学案体现先自主学习,再集体讲评,以及展示交流环节;动画、视频的适时运用,解决了学生的疑惑点;学生没有达到预设的教学情境时,鼓励学生小组合作讨论解决问题;知识点的呈现都是通过教师创设的情境引出,体现了教师的引导作用,如揉纸引出力的作用效果,弹扑克牌、拉黑板、举拖把引出力的三要素,“物理学中怎样描述力”引出力的示意图等等。
三、教学效果达成目标,课前通过“预习检测”让学生有目标地自主学习,教学过程中,每一个知识点都有对应的问题检测或活动检测,体现教学的“先学后教”,生完成后有作品展示和集体评价,针对有问题的地方,通过多媒体资源或者实践活动来突破难点,整堂课学生都参与积极,在活动中学习,在巩固练习中提升,课堂时间安排合理,课堂容量完整,达到预期效果。
在今后教学中,我要注意多观察,多思考,运用生活中的物品和实例来直观的描述知识点,使学生积极主动的参与到课堂活动中来,同时我也要积极主动地学习网络资源,学习高科技,课堂中多运用一些有创意的活动来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努力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第四篇:观摩课学习体会
第14届现代与经典全国小学数学教学观摩研讨会学习心得体会
四月十九日,我有幸前往南京参加第14届《现代与经典》全国小学数学教学观摩研讨会。20日到22日我走进南京人民大会堂的会场聆听名师授课。本次活动汇集了全国十多名著名教师的观摩课,无论是上课的老师,还是学生无不令人叹服。刘德武、贲友林、华应龙、徐斌、刘松等教师开放的课堂,让我们到会教师初次领略了“生本”课堂的精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课堂上他们俨然是一个个小老师,精彩的发言与表现让现场的老师不时报以热烈的掌声,精彩的背后折射出教师的辛苦与付出,更彰显出教师浑厚的功底。本次活动中郑毓信、刘德武、郑杰等知名教授的报告,如沐春风,名师独到的见解,让我对数学教学有了更深层次的思考。从教二十几年的我在这里不但开了眼界,而且增长了见识,真正感悟到小学数学课堂的魅力和真谛,让我受益匪浅。坐在大会堂的下面,近距离的观看各位名师的教学,心里特别激动,但激动的背后是真正体会到了什么是名家,也学到了很多的东西,下面简单谈谈我的几点体会和感悟与大家分享:
一、专家现代而又经典的专题报告,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和思考。
首先是南京大学哲学系教授及博士生导师、人民教育出版社义务教育新教材顾问郑毓信教授的《关于小学数学教育的最新思考》的报告。在这场报告开始时,郑教授就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年迈的他忍着伤痛扭伤的疼痛,坚持给我们讲课,这种对教育的追求和敬业的精神,留给我的是震撼,更多的是感动。
郑毓信教授用生动形象、简单易懂的例子让我们了解了教师的三项基本功的重要性。他结合教学中的具体事例,论述了数学教师的三大基本功,诠释了小学数学教育的新理念,这三项基本功并不单单一般教师所具有的基本素养和简单的技能,而是数学教师还应具有的特殊的素养和技能,主要指数学教师应具备的专业能力——善于举例、善于提问、善于优化。他从善于举例、善于提问以及善于优化三个方面谈了与数学教学的关系,他提出作为一名数学教师,如何帮助学生理解抽象的数学知识,那就要举出适当的实例来帮助学生理解,举出的例子要具有典型性,利于学生接受,这样才有利于实现理解学习。他还分析了“问题”对于数学和数学教学的特殊重要性,是实现“双中心”的关键,既要以学生为中心,又要以老师为中心,如何处理“预设性”与“生成性”之间的关系,也就是如何围绕核心问题去进行教学,使之真正成为学生自己的问题,这就需要我们教师做到“善于提问”,提出有价值的问题,提出有挑战性的问题,提出有启发性的问题,引导学生动脑思考,从而不断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适当的举例与提问促进学生的总结与反思,并在此基础上加强比较,不断优化,让优化成为数学学习的基本形式。数学教师的“三项基本功”不是完全独立、互不相干的,三者之间存在着十分重要的联系。“优化”在很大程度上可被看成为数学教师在教学中应当如何去“举例”与“提问”指明了努力方向,而“举例”与“提问”则是数学教学中帮助学生实现“优化”的两个基本途径。郑毓信教授如同一盏路灯,为我们一线教师指明了方向。他渊博的知识、高尚的人品更体现了长者风范。
再一个是特级教师刘德武的报告《如何创造性使用教材》,刘老师在报告中提到“充分理解教材设计意图中的深层次内涵”,可以往我们在使用教材的时候都是拿过来直接用,没有真正理解它的内涵。刘德武老师的报告让我们懂得如何理解教材,深层次挖掘。其中举了一个小学一年级数学教材中连减的例子“8-2-2=”,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他说,一位教师把原题改为“9-3-2=”,出示课件:9个小鸡图,先走了3只(3只小鸡到一旁),又走了2只(2只小鸡再到一旁),教师问现在有几只?教师再讲算理。刘老师说,图上明明分开来是4只,再让讲算理学生想听吗?教学效果可想而知,如果把“全直观图”改为“半直观图”:一个小房子,9只小鸡放进去,先出来3只,再出来2只,小房子里还有几只?讲完算理,再把房子里的小鸡出示来验证,这样教学效果肯定不一样。通过听刘老师的报告,不仅使我对教材的深层次内涵有了新的理解,对教材的编排有了新的思考,使我知道,读懂了教材,读懂了学生,就读懂了课堂。
一个问题的解决需要一个系统的策略,刘松老师的报告《解决问题教学的若干策略》,给了大家一个很好的策略缘由:
1、素材服务于策略需要;
2、经历策略的形成过程;
3、体验策略的独特价值;
4、提升学生的数学思想。他支持“三不教”理论,Ⅰ凡学生自己看书能懂,不教;Ⅱ凡看书不懂但自己想想能够弄懂,不教;Ⅲ想想也不懂,但经过学生之间讨论能弄懂,也不教。这实际上是就教与学的关系立下的三条规则,终能导致学生自学成才能力的显著增强。那么教师需要教的是什么呢?刘老师用“三教”加以概括,Ⅰ学生易混易错的地方;Ⅱ学生自己学最困难的地方;Ⅲ学生打死也想不到的地方。正是这些精湛的教学理念,我们的数学课堂得到了丰富„„
二、名师的精彩纷呈的表演,妙趣横生的课堂,让我回味无穷。给我们上观摩课的有特级教师、全国赛课一等奖获得者、市区的骨干教师,有年轻的,也有年老的,上课的类型和形式多种多样。
第一节课听的是刘德武老师的《可能性》。我是第一次听刘老师的课,在主持人介绍刘老师已经60多岁,但还仍然活跃在讲台上时,我的内心受到很大的触动。一直以来自己认为课堂教学实践是年轻教师的专利,老教师只是做个报告,给年轻人领路就可以了。当刘德武老师迈着轻盈的步伐,精神矍铄的走上讲台时,我突然发现自己一直以来的观点是错误的。果然他独具匠心的设计,亲切到位的评价,像一位和蔼可亲的爷爷,在娓娓道来中让孩子学到知识和方法。
在刘德武老师执教的《可能性》这节课上,本来是人教版三年级的内容,可是用的是南师附小二年级生本实验班的孩子上的,一开始我还有点担心怕二年级的孩子接受不了,可是一堂课下来,效果非常好。刘老师的课让我感觉耳目一新,原来这么难处理的知识,如此教学竟然这样的水到渠成。我想,刘德武老师的这种精神是对“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的最好诠释。我很喜欢刘德武老师执教的这节课,虽然不是深度的贯彻“生本”的思想,但是刘老师亲和的语言感染着学生也感染着我。这节课也体现了刘老师创造性地使用教材。一句“读懂教材,读懂学生,就读懂了课堂”让我陷入深深的思考。
听了浙江省特级教师刘松执教的《解决问题》,使我领略了大师的风采,刘松老师的课如行云流水,他精彩的课堂设计,独特的语言魅力及大家风范让我终身难忘,刘松老师的语言幽默诙谐。如,“车库是死的,人是活的”,引得孩子们哄堂大笑,课堂氛围一下子变得轻松,和谐。鼓励语言更是别具一格,如:“你真是个高人”,“你太有想法了”,“这个同学特别会“听话”呀,明白了吗,真的明白了吗?如此等等,听起来既亲切又有鼓动性,使学生的兴趣被“挑逗”得一波高过一波„„让学生在轻松愉快中掌握了知识。刘松老师幽默诙谐的语言,正是我们在平时教学中所忽略的教学语言的艺术,值得我好好学习和领悟。
南师附小的贲友林老师执教的《商不变的规律》完全让学生自己研究并上台讲解,教师只在旁偶尔引导,充分体现以学生为中心,对教学重新设计,学生的精彩发言赢得台下阵阵掌声。南京市北京东路小学的张齐华老师执教的《认识负数》,整个课堂精彩纷呈,教师的语言激情四射,让课堂充满了活力。还有江苏省特级教师徐斌执教的《解决问题的策略》让学生通过纸上画图到脑中画图再到纸上验证画图的策略,寻找发现解决问题的规律。让学生解决问题更理性,提升了数学思想。
三、南师附小的孩子们让我流连忘返。
在这两天半的学习中我见识了“生本课堂”的精彩,但我更折服南师附小的孩子们,他们成了课堂的真正主人,在这样的课堂上他们个个生龙活虎俨然是一个个小老师,他们精彩的提问和发言,让听课的老师不时报以热烈的掌声,为他们精彩的解答和巧妙的构思而喝彩,南师附小的孩子们真不简单,他们的精彩表现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让我流连忘返。
四、教师扎实的基本功和自身的素养让我折服。
良好的教学基本功是一堂课成功的关键。专家们风趣幽默的语调,生动精练、吊人胃口的讲解,名师们精湛的教学艺术,深厚的教学功底,点拨、启发、引导、调控、驾驭、评价,放得开,收得回,轻松、娴熟、游刃有余,师生交融,情感共鸣,情趣盎然,高潮迭起。特级教师刘德武,一位白发苍苍的老者,他对教学的认真和执着值得我们学习。刘老师的语言幽默、知识渊博,他的课堂让人感到轻松自然。他的报告《如何创造性的使用教材》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作为一名普通的数学教师,虽没有大师们的精湛演艺,但给我们深刻的启迪,那就是不能就课上课,完成教学任务就行了,我们要深入挖掘教材,认真学习,提高自身修养,这样才能激发学生的发展思维,而不误人子弟。
三天的学习是紧张和艰苦的,但“苦”中也尝到了其中的“甜”,能参加这样的学习是幸运的,在兴奋与感动中我深深体会到这次学习是何等的珍贵,活到老,学到老,不断充实自己。通过这次珍贵的学习,我学到了许多,也明白了许多。教学幽默是课堂的调味剂,好的课堂教学应该是快乐而幸福的。精巧的教学设计犹如一根神奇的魔棒,激活着学生的思维,使学生一次次的在冲突中发挥想象力,在一次次地碰撞中将思维推向高潮。教师在课堂上对学生精彩的评价让人感觉到恰到好处。这些都是值得我们老师去学习的地方。
研讨会结束了,但是留给我的却是理念上的冲击和思索。正如专家所言,现在的教师应该静静地思考,如何成为专业人员。我们要从最根本上提高自身的教学能力。
总之,通过三天的学习,我深深体会到名师的课堂令人陶醉,名师的智慧令人敬佩,走进名师,才知道自己知识的缺乏,需要学习的知识还很多。在以后的教学中,我将更加努力地工作,深入的钻研专业知识,不断提高自己的专业素养。认真对待每一节课,带着新的思考,践行名师的教学理念,张扬自己的教学风格,不断反思,不断总结,以更加积极的态度、饱满的热情投入到教育教学工作之中。希望在条件允许的前提下,以后学校还能为我们创造这样宝贵的学习机会。
第五篇:现代教育理论学习体会
现代教育理论学习体会
现代教育理论学习心得
新世纪教育事业的快速发展,使我们在教育战线工作的人感到欣慰的同时,更感到了压力。要想跟上时代的步伐,必须要加强自身学习,提高自身素质。在自己认真研读以后,真的感到这一决定是非常正确的,的确如前言所说,选取的是目前全国教育理论专家在教育思想、教育理念方面的精华,既有超前意识的思考,也有从现实出发的呼唤。作为一名教师确实应该全面掌握本专业知识及发展动向,同时还必须要有先进的教育理念、高尚的师德修养。否则就很难适应新世纪的教学需求。
教师、教书育人,被誉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教师劳动的知识性、专业性、艺术性、创造性、复杂性、长期性和示范性的特点,决定了教师素质构成的特殊性。教师的素质包括身体素质、文化知识素质与心理素质等。诸项素质缺一不可,实际工作让我深切感受到道德素质的力量,这一力量常会发挥意想不到的功效。我体会到你对学生付出真诚、付出了爱,学生总有被感动的时候,一旦他们从心底里产生震撼、自发的产生积极向上的精神,这时再加以引导,就有水到渠成的感觉。在读〈新时代教师的法制观念与师德修养〉这篇时,有很多感触,更有很多收获。“师爱为魂、学高为师、身正为范”这是对师德的高度概括。“师爱”是教师对学生无私的爱,是师德的核心即“师德”,实践证明教师只有热爱学生,尊重学生才能去精心的培养学生,只有情谊厚,才能认真耐心、细心地对学生进行教育。热爱学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让学生体会教师的爱就更加困难,所以在爱的教育中要注重艺术,掌握方法,把握时机。作为班主任我经常讲做人的道理、学习的方法、集体的形成。爱是教师教育学生的感情基础,学生一旦体会到这种感情,就会“亲其师”从而“信其道”,也正是在这个过程中,教育实现了其根本的功能。
我深深的懂得了“师爱为魂”这四个字的涵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