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参加市“初中语文观摩研讨活动”的评课发言
各位专家、各位老师:
首先感谢市教研室给我们基层的语文教师提供了这样一个高层次、最实用的学习机会。
说是“高层次”,本次执教的教师都是语文教研员,他们都是我们市内语文界颇有影响的语文学科带头人,他们的课堂教学代表了了我们连云港市语文教学的最高水平。说是“最实用”,因为执教的教研员都是我们语文教学的指导者,是语文新课程标准的推行者,是平时语文考试的命题人,更是语文中考的命题成员库的人员。他们的语文教学代表了他们对语文教学的思考,通过这样的听课,我们可以进一步理解语文新课程标准,通过他们对语文课堂知识的把握,了解我市语文考试的新动向。这对于我们基层的语文教师来说是“最实用”。
由于忙于会务安排,我听了今天三节课中的两节,在这两节课中,我最大的感觉是受到了“心灵的震憾”。我觉得至少有以下四点收获:
第一、老师生动的讲。语文课要上出语文的味道,老师的“讲”是至关重要的,老师在课堂上要讲语言、讲文学、讲写作,而不是去讲思想道德、讲国际风云等等。今天的课堂上,两位老师都的“讲”都很生动。
东海县教研室张法庄老师的课堂上,注重情感氛围的营造,教师情感表达细腻,语言有文采,深深的打动着课堂里的每一个学生。其中一位女生和教师进行对话时,感动的泪流满面,这就是最好的证明。这样打动学生心灵的课堂就是我们所要追求的生动的语文课。
新浦区教研员张永春老师在课堂上语言幽默,和学生对话的过程中,始终面带微笑,教学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进行,教师睿智的语言表达,让学生如坐春风,这样的也是我所说的生动的语文课。再有营养的饭食要好吃才能下咽,才能有助于身体健康。不好吃的饭菜不会打动人们的胃口的。所以语文课堂首先要生动。
第二、学生高声的读。读书是感悟语文的重要途径,出声朗读更是语文课堂必不可少的手段。在两位教研员的课堂上,我们都多次听到了学生饱含感情的读书声,教师还指导学生朗读的方法,体现了新课程标准所倡导的人学生自主读书、自主感悟的思想,让学生在自己的阅读体验中寻找独特的感悟。
东海县教研室张法庄老师在课堂上注重朗读、齐读、散读,不拘形式的朗读让学生很快的融入文本的氛围里。新浦区教研员张永春老师也把学生的朗读运用的恰如其分,达到了“读”的目的。
第三、学生思考的“深”。授课教师通过问题的预设引导学生走进文本,比如张法庄老师让学生找一个自己喜欢的段落、句子、词语,并围绕所找到的句子进行深入挖掘,启发学生多元思维。张永春老师抓住重点段落进行反复诵读,从不同的角度引导学生赏析文本,让学生走进文本,和作者进行心灵的对话。这样的深入的思考在今天的语文课堂上还有很多,这里就不一一叙述了。
第四、学生练的“实”。也许有的老师说:今天的语文课上没看到教师出什么题目给学生做啊,怎么能说练的“实”呢?我觉得这是我们教师对新课程观照下的语文测试练习的一种误读,在传统的语文考试中,总是把“知识点”作为考试训练的重点,但是,今天这样的观点已经过时了,我们的语文训练必须从“知识点”转到“书面表达”和“口头表达”的训练上,这是提高语文素养的关键,也是今天语文考试的要点。
在两个老师的课堂上,我们都看到了他们特别注重学生的口头表达,让学生站起来说话,表达自己的思想,有时还有专门的书面表达,比如张永春老师就专门让学生把自己对课文感悟写出来,这样的训练是针对学生语文素养提升的训练,是治“本”的做法,而不是我们通常的知识点训练,这是我们要深入领会的。
除了收获,还有几点疑问提出来向专家请教,并和同仁一起交流。
第一、语文课堂上要不要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我听了两位教研员的语文课上都没有运用任何的教学辅助手段,这是不是向我们基层语文教师传达一种导向?如果是,是不是和今天我们的优质资源进课堂有矛盾呢?
第二、教师该如何评价学生的课堂行为?今天听的一节课上,学生站起来回答问题后,我发现授课教师多次简单的评价是“不对”、“你思考的不全面”、“我的意思你没听懂”等类似的评价,这样的评价是否值得商榷?
第三、课堂上,提问的面不是过于狭窄?我大概数了一下两位教研员提问的学生,80%以上都集中在前三排,特别是第一排,似乎每个学生都被提问了,有的还有三四次机会,第三排以后的学生基本没有交流的机会,这可能和今天听课的人很多,教师无法走动有关系,但这里是不是还需要扩大提问的面,让参与的学生更多呢?
好了,我就说这么多,说的不对的地方请专家、同仁批评指正。谢谢大家。
第二篇:参加市“初中语文观摩研讨活动”的评课发言稿
篇一:参加市“初中语文观摩研讨活动”的评课发言
各位专家、各位老师:
首先感谢市教研室给我们基层的语文教师提供了这样一个高层次、最实用的学习机会。
说是“高层次”,本次执教的教师都是语文教研员,他们都是我们市内语文界颇有影响的语文学科带头人,他们的课堂教学代表了了我们连云港市语文教学的最高水平。说是“最实用”,因为执教的教研员都是我们语文教学的指导者,是语文新课程标准的推行者,是平时语文考试的命题人,更是语文中考的命题成员库的人员。他们的语文教学代表了他们对语文教学的思考,通过这样的听课,我们可以进一步理解语文新课程标准,通过他们对语文课堂知识的把握,了解我市语文考试的新动向。这对于我们基层的语文教师来说是“最实用”。
由于忙于会务安排,我听了今天三节课中的两节,在这两节课中,我最大的感觉是受到了“心灵的震憾”。我觉得至少有以下四点收获:
第一、老师生动的讲。语文课要上出语文的味道,老师的“讲”是至关重要的,老师在课堂上要讲语言、讲文学、讲写作,而不是去讲思想道德、讲国际风云等等。今天的课堂上,两位老师都的“讲”都很生动。
东海县教研室张法庄老师的课堂上,注重情感氛围的营造,教师情感表达细腻,语言有文采,深深的打动着课堂里的每一个学生。其中一位女生和教师进行对话时,感动的泪流满面,这就是最好的证明。这样打动学生心灵的课堂就是我们所要追求的生动的语文课。
新浦区教研员张永春老师在课堂上语言幽默,和学生对话的过程中,始终面带微笑,教学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进行,教师睿智的语言表达,让学生如坐春风,这样的也是我所说的生动的语文课。再有营养的饭食要好吃才能下咽,才能有助于身体健康。不好吃的饭菜不会打动人们的胃口的。所以语文课堂首先要生动。
第二、学生高声的读。读书是感悟语文的重要途径,出声朗读更是语文课堂必不可少的手段。在两位教研员的课堂上,我们都多次听到了学生饱含感情的读书声,教师还指导学生朗读的方法,体现了新课程标准所倡导的人学生自主读书、自主感悟的思想,让学生在自己的阅读体验中寻找独特的感悟。
东海县教研室张法庄老师在课堂上注重朗读、齐读、散读,不拘形式的朗读让学生很快的融入文本的氛围里。新浦区教研员张永春老师也把学生的朗读运用的恰如其分,达到了“读”的目的。
第三、学生思考的“深”。授课教师通过问题的预设引导学生走进文本,比如张法庄老师让学生找一个自己喜欢的段落、句子、词语,并围绕所找到的句子进行深入挖掘,启发学生多元思维。张永春老师抓住重点段落进行反复诵读,从不同的角度引导学生赏析文本,让学生走进文本,和作者进行心灵的对话。这样的深入的思考在今天的语文课堂上还有很多,这里就不一一叙述了。
第四、学生练的“实”。也许有的老师说:今天的语文课上没看到教师出什么题目给学生做啊,怎么能说练的“实”呢?我觉得这是我们教师对新课程观照下的语文测试练习的一种误读,在传统的语文考试中,总是把“知识点”作为考试训练的重点,但是,今天这样的观点已经过时了,我们的语文训练必须从“知识点”转到“书面表达”和“口头表达”的训练上,这是提高语文素养的关键,也是今天语文考试的要点。
在两个老师的课堂上,我们都看到了他们特别注重学生的口头表达,让学生站起来说话,表达自己的思想,有时还有专门的书面表达,比如张永春老师就专门让学生把自己对课文感悟写出来,这样的训练是针对学生语文素养提升的训练,是治“本”的做法,而不是我们通常的知识点训练,这是我们要深入领会的。
除了收获,还有几点疑问提出来向专家请教,并和同仁一起交流。
第一、语文课堂上要不要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我听了两位教研员的语文课上都没有运用任何的教学辅助手段,这是不是向我们基层语文教师传达一种导向?如果是,是不是和今天我们的优质资源进课堂有矛盾呢?
第二、教师该如何评价学生的课堂行为?今天听的一节课上,学生站起来回答问题后,我发现授课教师多次简单的评价是“不对”、“你思考的不全面”、“我的意思你没听懂”等类似的评价,这样的评价是否值得商榷?
第三、课堂上,提问的面不是过于狭窄?我大概数了一下两位教研员提问的学生,80%以上都集中在前三排,特别是第一排,似乎每个学生都被提问了,有的还有三四次机会,第三排以后的学生基本没有交流的机会,这可能和今天听课的人很多,教师无法走动有关系,但这里是不是还需要扩大提问的面,让参与的学生更多呢?
好了,我就说这么多,说的不对的地方请专家、同仁批评指正。谢谢大家。
篇二:参加市初中语文观摩研讨活动的评课发言
各位专家、各位老师:
首先感谢市教研室给我们基层的语文教师提供了这样一个高层次、最实用的学习机会。
说是“高层次”,本次执教的教师都是语文教研员,他们都是我们市内语文界颇有影响的语文学科带头人,他们的课堂教学代表了了我们连云港市语文教学的最高水平。说是“最实用”,因为执教的教研员都是我们语文教学的指导者,是语文新课程标准的推行者,是平时语文考试的命题人,更是语文中考的命题成员库的人员。他们的语文教学代表了他们对语文教学的思考,通过这样的听课,我们可以进一步理解语文新课程标准,通过他们对语文课堂知识的把握,了解我市语文考试的新动向。这对于我们基层的语文教师来说是“最实用”。
由于忙于会务安排,我听了今天三节课中的两节,在这两节课中,我最大的感觉是受到了“心灵的震憾”。我觉得至少有以下四点收获:
新浦区教研员张永春老师在课堂上语言幽默,和学生对话的过程中,始终面带微笑,教学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进行,教师睿智的语言表达,让学生如坐春风,这样的也是我所说的生动的语文课。再有营养的饭食要好吃才能下咽,才能有助于身体健康。不好吃的饭菜不会打动人们的胃口的。所以语文课堂首先要生动。
“知识点”转到“书面表达”和“口头表达”的训练上,这是提高语文素养的关键,也是今天语文考试的要点。
在两个老师的课堂上,我们都看到了他们特别注重学生的口头表达,让学生站起来说话,表达自己的思想,有时还有专门的书面表达,比如张永春老师就专门让学生把自己对课文感悟写出来,这样的训练是针对学生语文素养提升的训练,是治“本”的做法,而不是我们通常的知识点训练,这是我们要深入领会的。
除了收获,还有几点疑问提出来向专家请教,并和同仁一起交流。
第三篇:初中语文教学观摩研讨活动总结
初中语文教学观摩研讨活动总结
(二)谯城中学
陈萍
2014年5月15下午,我和同事郑莉老师一同前往利辛,参加16日在利辛中学举行的“亳州市初中语文教学观摩研讨活动”。本次活动的主题是:课堂教学实现“新”与“活”的同时走向“实”与“深”----现代文、文言文阅读教学有效性研究。现代文、文言文的阅读教学是初中语文的教学重点也是难点,我在以往的教学中虽积累了点滴经验但也有不少困惑,所以此次学校派我去参加这次活动,我很荣幸,希望能通过这次活动解除我的一些困惑。
16日上午8点到利辛中学报道,此次活动内容是:上午安排了4节观摩课,分别是利辛中学的沈艳老师执教的《泥人张》、龚娜老师的《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利辛二中的李雪娇执教的《端午的鸭蛋》、黄敬轩老师的《满井游记》。下午安排的是说课与评课。
第一节课是沈艳老师的《泥人张》。对于本课的阅读教学,沈老师设置了两个环节:素读课文、意读课文,素读环节首先对学生的预习做了一个检测,然后让学生说课文,即是对文章内容的概述。为后续的意读做了一个很好的铺垫。意读环节,是本课最出彩的部分,沈老师引导学生品析“奇”人物,品味“俗”语言,从人物的动作、语言、细节等方面深入品析人物、感受语言的魅力。特别是泥人张智斗海张五的情节,沈老师引导学生分角色表演,让学生切身体会人物的心理和情感,对人物形象有了深刻的理解。本节课整个教学流程如行云流水,各个环节衔接自然、不着痕迹,沈老师对于文本的独特的解读,驾驭课堂的能力都是值得称道和学习的。
第二节课利辛二中的李雪娇老师解读《端午的鸭蛋》一文。本节课首先从谈论传统节日入手引入新课,展示学习目标,然后检查预习。对文本的解读通过整体感知和品味语言两个活动来进行。这节课的亮点之一是对文章语言的品读,李老师引导学生从重读、音调、语气、语速等方面品味语言。学生积极性很高,参与度较高。另一个亮点是拓展环节,让学生为家乡的美食写一段广告词,学生表现出色。本节课设计的学生活动,达到了对学生听说读写能力的培养这一教学目的。
第三节是文言文的阅读教学,利辛二中的黄敬轩老师带领学生品读《满井游记》。黄老师从作者入手引入新课,首先指导学生学习文言文的方法:读、品、悟、诵,然后带领学生借助工具书疏通文意,提示重点字词,让学生通过多种形式的阅读对本文内容有一初步的了解。黄老师重点引导学生赏析满井春景,并在赏析的基础上,归纳写景方法,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本节课最值得称道的是在诵读环节,黄老师先是带领大家欣赏美景,之后采用图文对照的形式指导学生背诵,视觉的感受有助于对本文内容的理解和记忆。可见黄老师在备课环节下了一番功夫,这一点很值得我学习。
最后一节是利辛中学的龚娜讲解《茅屋为秋风所破歌》。龚老师采用了“微电影记忆法”旨在帮助学生当堂成诵。诗歌内容构思成四幅画面,移步换景分别进行品析,边看、边读、边悟,最后在悟中诵读。龚老师采用的教学方法很具有创新精神,值得我们借鉴和学习。这四位老师的教学都体现了本次语文教学活动的主题,实现了教学方法的“新”与“活”,同时深入浅出的对文本进行了恰当的解读。让学生既掌握了文本内容又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这次活动让我受益匪浅。在今后的语文教学中,这些老师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对我都将有一定的指导作用,我将在理论指导的基础上结合教学实际总结出自己的一套教学模式。
第四篇:初中语文评课稿
初中语文评课稿范文
《爱莲说》选自新教材八年级上册,本文借花喻人,托物言志。巧妙地把莲花的生活环境,特殊性状和君子的高尚品德联系起来,描绘赞美莲,表达了作者不慕名利、洁身自好的生活态度,也表达了作者对追名逐利、趋炎附势的恶浊世风的鄙弃。
听了X老师的《爱莲说》一课,我想起了这样一句话:“教师讲的再多,也是教师的;学生学的再少,也是学生的。”X老师在这一堂课中贯彻了一条很有价值的教学理念:培养学生创新阅读的习惯。
这种教学要求学生在阅读过程中“能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初步领悟作品的内涵,从中获得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有益启示。对作品的思想感情倾向,能联系文化背景作出自己的评价;对作品中感人的情境和形象,能说出自己的体验;品味作品中富于表现力的语言。”在整个教学过程中,X老师着重处理好以下三个关系:
第一,学生和教师的关系。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师是学习活动的引导者和组织者,这是新课标、新理念对师生关系的重新定位,语文新课标也明确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因此,X老师贯穿在课堂中的一条主线就是让学生去阅读去品味。X老师既把阅读的主动权交给学生,又积极发挥帮学作用。课前准备的关于莲花的图片为学生提供更多的阅读体验。
X老师把阅读作了五个阶段的安排:
第一阶段:师高声朗读,整体把握。
第二阶段:放录音,学生跟读。
第三阶段:生齐读,自渎后解决字、词、句。
X老师采用学生质疑这一手段,让学生读出新的感受、新的体验和个性化的理解。在阅读过程中,既要交给学生必要的阅读方法,解决学生阅读中遇到的困难,更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这样教师就不是作者的传声筒了,也不是高高在上的主宰者,而是学生阅读的伙伴,是阅读集体中能力略强的一员。在这一阶段,X老师大胆的向课文录音中的“蔓”字的读音提出了不同的见解,这种敢于说“不”的精神值得学习和借鉴。
第三阶段:品读探究,正确评价。这里有“个人思考”“集体讨论”“师生合作”“教师点拨”等几种方式。教师设计几个关键的问题:
(1、翻译句子。
2、表现莲高洁的句子还有哪些?
3、找出文中告诉概括莲高洁的句子。)让学生去探究、去评价。
第四阶段:齐读课文、小组讨论释疑。
在这一阶段学生提出了几个有代表性的问题。
1、作者为何“独爱莲”?
2、结尾为什么顺序发生了改变,最后说牡丹之爱? X老师尽量让学生自己解决,教师做以适当点拨。
第五阶段:学习托物言志的写法,再读课文,生谈收获,齐读结束。
第二,师生与作者的关系。阅读本是一种创造性的劳动,如果读者只是咀嚼作者的口中之食,岂不索然寡味?只要是个性化的阅读,读者总会读出新信息来,许多好作品不是作者写出来的,而是作者和读者共同劳动的结果。所以,无论是教师还是学生,都不应该把迎合当作尊重,也不要把阅读的主动权交给作者,须知:书在谁的手里,谁就是书的主人。因此,我认为X老师让学生去多读课文,这本身就是一种个性化的阅读和创造性的劳动。
第三,阅读和生活的关系。文学是生活的反映,阅读是生活的组成部分,阅读和生活的关系是非常密切的,所以应当树立为人生而阅读的观念,既要关照别人的生活,更要关注自己的生活;既要为今天的应试去认知和理解,更要为明天的发展去批判和创新。X老师让学生去写读后感正是连接阅读和生活的关系的一条有效途径。
当然,上好一堂课,教师的激情非常重要。假如能多一些激情,这堂课会更有价值。
第五篇:初中语文评课稿
初中语文课文《三顾茅庐》评课稿
今天听了陈老师执教的《三顾茅庐》这一课,整节课教者都落实新课程理念,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课堂开放而有活力。具体表现如下:
1、本课中紧紧围绕刘备的求贤若渴、礼贤下士,在教学前先出示诸葛亮的《出师表》,并在课中播放《三顾茅庐》的动画片,最后推荐看《三国演义》,形成了课前引导——课中指导——课后延伸“的整体探究教学模式,突出了以课本为凭借,课内打基础、课外求发展的现代教学理论。
2.以学生为主体,教师尽可能地给学生充分的自主学习的时间和空间,搜集信息、整体把握、对比研读、引导阅读,各个环节都是以人为本的,教学结构紧凑、扎实、有效。这堂课中,学生和老师的关系是非常融洽的,孩子们自由找句子,自由合作,自由讨论,自由使用不同方法理解句子、领会中心,最后还自由组合汇报。但是在如此“自由”的情况下,看似形散但神却不散,因为孩子们始终围绕着“刘备诚心诚意”这一主线展开学习的,万变不离其中。
3.以读代讲。学习课文时,教师抓住文中的关键词“诚心诚意”,通过学生自读课文、指导读课文、齐读、男女声读、师生分角色读等多种读法,让学生从读中理解课文中的刘备“诚心诚意”是真的。从中体会了教师着力于学生积极性的调动,引导学生人人参与学习,注重思维训练能力的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