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开启学生的“话匣子” 让学生说出自己的想法
开启学生的“话匣子” 让学生说出自己的想法
《语文课程标准》倡导综合性学习,旨在改变过去那种学生单纯接受教师传授知识的学习方式,为学生构建开放的学习环境,提供多渠道、多层面的学习机会,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综合实践能力,促进学生综合发展,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语文素养是学生学好其他课程的基础,也是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的基础。而学生能否结合活动口头表达自己的见闻或想法,更是学生语文素养中非常重要的一项,因此,在小学语文教
学中加强口头表达能力的训练,愉快地说出自己的见闻或想法,是非常有必要的。
学生在入学前已经具有一定的口头表达的基础,但是由于他们缺少规范地指导以及正式地交流,所以说话时往往会害羞或紧张,漫无边际、不能准确地、有条理地表达自己的见闻和想法。在实际教学中,我针对学生的这些特点,注意激发他们说话的兴趣,增强他们说话的信心,并适时进行说法指导,以激发学生主动、积极的交流兴趣为基础,以促进师生之间的交流为手段,以提高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为目标,注重培养和提高学生的综合表达能力,取得了较为理想的效果。
一、巧立兴趣,激发学生想说。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有了兴趣,学生就会变被动为主动。为激发学生“说”的兴趣,我注意从内容和鼓励两个方面入手,让学生把自己想说的话说出来。美国心理学家布鲁纳说过:“学习的最好刺激乃是对所学材料感兴趣。”也就是说学生只有在心情愉快、兴趣高昂的时候才会 “畅所欲言”。要使学生想说、乐说,首先要调动学生说的兴趣。在进行口头表达能力训练时,注重选择学生感兴趣的内容,即一切要适合儿童年龄特征和心理需求。《语文课程标准》告诉我们:“语文是母语教育课程,学习资源和实践机会无处不在,无时不有。”在内容的选择上,我没有完全让学生按教材中的口语交际主题进行交流,而是注意从学生的生活入手,选一些如“说说我自己”、“介绍我的朋友或家人” “爸爸小时候的趣事”“今天我当家” “家庭联欢会”等这些比较贴近学生生活,学生又有话可说的内容,来激发他们与人交流、沟通的兴趣,同时也让他们感受到说出自己的想法和见闻,其实就和我们平时跟别人说话一样,人人都在自觉或不自觉地进行。
语言的实践需要大量的活动作基础,有道是“得法于课内,得益于课外”。口头表达训练在课外有更广阔的天地。因而我设计了许多学生喜欢的活动,我们可以带学生走出校门,春游、秋游、参加社会公益活动、或进行参观访问;节假日,鼓励学生与家长外出旅游;组织学生作社会调查等,教师要引导学生扎根在社会生活这个天然教室之中,发挥语文的交际功能、传播功能。我们的祖国地大物博,风景秀丽,不少家庭在节假日纷纷带孩子外出游玩,开拓了学生的视野,这给学生的见闻见识的积累提供了丰富的内容。我常让学生把自己在游玩时看到的或感受到的讲出来。在“五一”假期结束后,我班开展了“开心的一天”口语交流活动,同学们兴趣盎然,跃跃欲试。有一名叫亿康的小男孩是这样描述黄山的:那里真是太神奇了!有我从没见过从没走过的天桥!有那么多奇松怪石,有那么多我玩不够的地方!翻滚的云海,让我觉得自己仿佛置身于仙境„„听到学生绘声绘色地描述,我知道我要做的只是鼓励他们说出来,然后倾听,必要时再指导他们,让其说得尽量有条理。
在教学中我们经常会遇到这种情况:学生想说,但又怕说不好,不敢说,既表现出跃跃欲试的样子,又流露出缩手缩脚的姿态。这时怎么办呢?教师的爱是开启学生心灵的金钥匙。教师的爱,教师的鼓励,哪怕只是一个
会心的微笑、一个赞赏的眼神都会使学生充满信心。我们班有一名小女孩叫任可心,她是全班公认的最勇敢的孩子,每次讲故事或介绍事物时,她总是第一个上台。其实最初的她也并不是这么勇敢的。在第一次举行故事会时,她扭扭捏捏地第一个上了台,可我给了她极高的评价,对她大加赞赏,夸她是全班最勇敢的孩子,说得也很好。以后每次交流,她总是抢先上台。其实,每一个学生都有在众人面前表现自己的欲望,关键在于我们能不能充分调动他们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抓住时机来引领他们进步。所以说在口语表达训练中,教师应抓住学生想说的心理,及时给予他们鼓励,同时进行适当的引导,一定会使他们的“话匣子”彻底打开。
要想消除学生“怕说错”的心理,还必须为学生创设一个融洽的交流氛围。在每天上课前,我总是坐在学生中间,向他们讲述自己遇到的事或看过的幽默笑话,来营造一个和谐的氛围,同时倾听他们最急于表达的话语。他们既可以表露自己对各种学科的喜厌,也可以讲述同学之间的离合;既可以诉说家中的酸甜苦辣,也可以描绘动画片中的惊险曲折。总之,使学生在轻松自由的氛围中无拘无束地进行交流,让他们不再惧怕、紧张,从而增强自信心。
二、妙设情境,引导学生敢说。
学生有了乐于说的内容,还需要有乐于说的形式。因此,我安排了一些形式多样、生动活泼的口语训练活动来开启学生的“话匣子”。我经常利用活动课、课前交流这些时间,让学生讲故事、说笑话、自我介绍、说见闻趣事、谈游戏后的感受等,给学生创造一个融洽的交流氛围,让每个同学都能感到无拘无束,都有发言的机会,以此提高学生参与的积极性,让学生想说、乐说。如在学习了《小书架》一课后,我让学生先画画自己家里的书架,再让他们在小组里展示图画,边展示边介绍,最后再让几位同学在全班展示介绍。学了《两只小狮子》一文,在学生读熟全文,了解内容的基础上,让他们畅谈自己对两只小狮子的看法。学了《景阳冈》一课后,我让学生讨论“在现代社会中,我们还打不打虎?”“我们还有没有必要读武松打虎这样的文章呢?”学了《黄山奇石》《草原》《美丽的小兴安岭》《观潮》等写景类课文后,模拟创设“导游”与“游客”对话交流的形式,介绍黄山、草原、小兴安岭和钱塘江大潮等美丽壮观的景色,也可模仿电视节目主持人采访游客;学了《新型玻璃》可以让学生当各种“新型玻璃”的推销员,当众推销自己的新产品。这不仅深化了对内容的理解,也引导学生对已生成的资源有选择地重组,提升和扬弃,在开放的目标中弹性地加入新知识、新思维和新方法。这些角色安排、自我推荐、转述、自我介绍、表演等多项内容于一体,极富生活化,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活动中自由交流,在交流中发展合作精神,提升了口头表达的能力。
保加利亚暗示学家g.洛扎诺夫指出:“我们是被我们生活的环境教学和教育的,也是为了它才受教学和教育的。”儿童学习语言是以内隐认知为主的,在实践中希德是学习语言的主要途径。根据教学的需要可以创设情景,安排适当的表演,为学生构建一个口头表达的舞台,展开真实的交际活动。这样的活动设计,生活与教学融为一体,使学生能在不知不觉中进入角色,引起学生积极的、健康的情感体验,让学生觉得说出自己的想法是一件多么快乐的事情。如《我们能做点什么》一课的教学,已开始教师就播放风景优美的录像:湛蓝湛蓝的天空下面,一片绿毯市的草地,草地上盛开着五颜六色的小花。鲜花簇簇,争奇斗艳,赏心悦目„„一排排现代化的商住楼鳞次栉比,小区里环
境优美„„ “看完录像,你们有什么想说的吗?”在学生们纷纷发表意见后,教师充满深情地说:“这么美的环境,我们多么喜欢啊!可是有一天,他却被破坏了,从我们的生活中消失了。你们看——”接着教师播放垃圾成山、环境被污染、山上树木被砍伐的录像和图片。学生看完后,教师过渡:“地球爷爷生病了,他多痛苦
啊!(铁地球爷爷生病的表情图)到底是什么让他生病的呢?”此时此刻学生对不爱护环境,随地乱扔垃圾的行为产生了强烈的不满。教师抓住这个契机,及时引出口语交际的课题,学生将会带着浓厚的兴趣展开话题。,三、善用方法,指导学生会说。
想说、敢说是口头表达的前提,让学生会说才是我们的根本目的。苏霍姆林斯基认为:“让学生通过自己的努力去理解的东西,才能成为他自己的东西,才是他真正掌握的东西。”这也就是说,我们强行教给他们东西,不如让他们在实践中摸索更易于掌握。低年级学生在口语交际中都有想说的欲望,但有时却不知如何去说,也不知道从哪里开始说,说的话就东一句,西一句,想到哪说到哪,缺少必要的条理性。要解决这个问题,教师必须注意方法指导。“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教师是学习活动的引导者和组织者。”在口语表达中更是如此。教师要做的就是引导学生怎样说才能准确、恰当地表达自己的意思,让别人听清楚,听明白。但这种引导绝不是单纯地说教,而是要利用各种方式进行具体地指导。
常言说的好:有对比才会有甄别。对于同一话题可进行你说与我说、学生说与老师说、大人说与小孩说等形式进行对比,让学生感受不同之处,学习别人的优点,找出自己在交流中的不足,从而了解如何说才能更准确地表达自己的意思。这种感悟比单纯地说教更易于学生理解与掌握。如在“我的妈妈”口语交流活动中,许多学生只有一句话:“妈妈很疼我”、“妈妈很漂亮”、“妈妈很爱我”„„面对这种情况,我做了一次示范,抓住妈妈苍白的头发、粗糙的手、关切的话语、慈祥的笑容等进行描述,让学生感知到在介绍人物时要具体,要抓特点。还可以让学生通过看电视、上网、读报等形式听、看别人是如何围绕一个问题进行讲述的,同时学习别人如何运用动作、神态等一些辅助的手段进行表达。长此以往的耳濡目染,会对学生的交际起到很大的帮助作用。在此基础上注意指导,让学生学以致用,立足实际与他人进行交流,在实践中提高自己的口语表达水平。
总之,我们要指导学生有条理地进行交流,大胆地说出自己的见闻和想法。使其在交流中进一步丰富自己的语言积累,规范自己的口头语言,掌握一定的技能技巧,提高自己的口头表达能力。让学生想说、敢说、会说是我们的根本目标,要达成这个目标就需要教师创设恰当的情境和融洽的氛围,以及丰富多彩的活动,加强交流方法的指导,同时又要注意指导的方式和方法,让学生乐于接受,从而尽快地提高其口头表达的水平。当然教无定法,每个人可依据自己学生的爱好与特点采取相应的教学方法。教师所要做的就是送一把“金钥匙”给学生,让他们进入交流分享的乐园,愉快地说出自己见闻和想法。
第二篇:让学生打开“话匣子”
让学生打开“话匣子”
侯岗乡新村小学 吴保国
随着社会的发展、社会交际活动的广泛、活跃、频繁,口语交际能力成为现代公民必备的能力要求。“口语交际”成为小学语文教学一个重要而崭新的课型。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口语的目标是:具有日常交际的基本能力,在各种交际活动中学会倾听、表达和交流,初步学会文明地进行人际沟通与社会交往,发展合作精神。提高口语交际能力是“口语交际”的重要任务,然而在实际的教学中学生交际能力提高不尽人意。“口语交际”成为语文教学的难点之一。
针对当前小学口语教学和小学生口语交际能力的特征,如何改进口语教学,提高学生口语交际的能力和水平,针对平时的教学实践,我觉得可以按年级段由低到高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选取如下对策:
(一)开发资源,引出话“源”,打开学生的“话匣子”。要引导小学生“对感兴趣的人物和事件有自己的感受和想法,并乐于与人交流;能简要讲述自己感兴趣的见闻;积极参加讨论,能就感兴趣话题发表自己的意见;对周围事物有好奇心,能就感兴趣的内容提出问题,结合课外阅读,共同讨论”。教师做到教学语言亲切、诚恳、贴近学生年龄特点,站在学生的立场,与学生一起说、一起想,缩短师生之间的距离。经常与学生共同“拉家常”、聊天,一起讲故事,续编故事,使学生的口语交际有“源”而发。尤其是通过谈论动画片、童话故事,更能打开学生的话匣子,引起学生的共鸣,丰富口语交际的内容,增大口语交际面。如在读了童话故事〈白雪公主〉后,我就会与同学们聊一聊:这个故事中你们喜欢谁?讨厌谁?为什么?孩子们就会打开话匣子,兴高采烈地讲起来。
(二)抓住活动,创设情境,促进学生在口语交际中听说能力的提高。
1.在活动中培养口语交际能力
活动是小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教师要根据儿童的心理特征,精心设计和组织各种有趣的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锻炼口语交际能力。组织生动有趣的游戏活动。如组织“瞎子击鼓”、“贴鼻子”、“画嘴巴”等游戏,用较短的时间完成简单的游戏,然后指导说;可提示:游戏开始我们做什么?过程怎样?结果怎样?你觉得哪部分最有趣?为什么有趣?观众的反应怎样?组织劳动竞赛活动。如组织“钉扣子”等比赛。然后按先后顺序说说活动的经过、结果及自己的感受。
组织手工剪、贴、画活动。由教师提供几个简单的图形或符号,让学生通过手工剪、贴、画后,再向同学们介绍自己所完成的过程及其内容。
2.在情景中培养口语交际能力。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口语交际是听和说双方的互动过程,教学活动主要应在具体的交际情境中进行,要在课内创设多种多样的交际情境。” 苏联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儿童是用形象、色彩、声音来思维的。”教师可以充分运用现代多媒体设备,通过播放声音媒体、视频录像、演示逼真图画等,给学生创设生动、形象、逼真、充满感情色彩的口语交际环境,让学生在身临其境的口语交际情境中激活语言思维,自觉融入交际情境。利用幻灯片制作一个或几个动物图片或场景,创设一个故事的开头,然后让学生充分发挥想象,编童话故事。或者教师事先做好录音,叙述一个故事的结尾,让学生想象故事的前一部分。在叙述的过程中,可适当地加入动作表演,引发兴趣,从而有效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在情景导引下,要注意三点:一是要让每一位学生“动”起来;二是要特别关注“开口难”的学生;三是鼓励创新,不人云亦云。如一次想象故事中,我说了一个开头:第一次龟兔赛跑,兔子失败后,很不服气,于是决定进行第二次比赛,这一天乌龟和兔子又来到了赛场„„同学们争先恐后,对比赛结果有了不同的安排,尤其是对比赛过程中兔子心理活动的描述更是生动。
3.在操作中培养口语交际能力。
在口语交际教学中,不可能仅停留在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的对白与简单表达中,更应注意针对低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增强口语交际的操作性,以强化训练效果。在《谁的本领大》一课中,我让学生展开辩论:到底是谁的本领大,要说出充分的理由;在《推荐或自我推荐》一课中,我让学生想一想:班里同学谁适合担任班委?为什么?考虑好了,在班上发表自己的意见。如果你觉得自己适合担任某一项事务,也可以自我推荐。大家纷纷发表了自己的看法,有理有据,虽说语言还不够成熟,但他们的表达能力得到了提高。
为了更好地锻炼学生交际能力,可以在班内设“周末你我他”一栏目,在活动中,教师主动与学生融为一体,共同扮演角色,共同完成口语交际内容。学生台上表演,台下学生给其“配音”,台下学生“发令”,台上学生表演;教师表演,学生给老师的动作“配音”,形成互动。不定期地开设“畅想栏目”。如:《当我离开母校的时候》、《20年后我们再相聚》、《假如我是„„》。让学生大胆地无拘无束地想象,用个性化的语言进行表达,显示自己的个性特点。
4.在课余中培养口语交际能力。
“家庭是学生的第一所学校,父母是他们的第一任教师。学生说话能力的形成在很大程度上受到家庭语言环境的影响” [10]。如果说课堂是学生生命中的一部分,那么家庭则是孩子生命中的另一部分。一方面,通过各种途径,提醒家长重视对孩子进行早期口语交际训练,要求家长忙里偷闲做孩子的忠实听众,可以让孩子把自己一天的所见所闻(班级、路上听到、看到的新鲜事),说来听,内容不限,形式不拘。学生是最愿意和自己的亲人交谈的,特别是性格内向的学生,这是语言训练的最有效的办法之一。家长及时纠正孩子口语中的毛病,在与孩子谈话的过程中,要注意送给孩子最好的赞美、家长本人更应当善于倾听并有良好的习惯。二是设计一些口语家庭作业,让学生在家庭中进行口语交际训练。布置家庭作业“打电话”(模拟):让孩子和妈妈“打”电话,爸爸做评委;让孩子和爸爸“打”电话,妈妈做评委;让爸爸和妈妈“打”电话,孩子做评委。模拟家里有客人的场景,提供孩子口语交际的机会。让学生在家庭中多交流、多表达,注意运用礼貌用语,久而久之,他们便会性格开朗,语言流畅,有自己的见解。
(三)加强实践、突出互动,多形式提高口语交际综合能力。教科书是重要的教学内容,但不是教学内容的全部。语文是教育资源最丰富、与现实生活联系最紧密的学科。培养口语交际能力也不例外,教师要充分利用语文实践活动,创造性地设计口语交际的内容。为了使学生练在平时,练在全体,可以把每日每节语文课前五分钟设为“五分钟演讲”时间。形式不拘,内容不限。阅读收获、亲历趣事、今日要闻、诗歌故事等,把它做为锻炼学生口语交际的一个机会。同学说完,下面的同学给予评议。刚开始,学生评议时可能前言不搭后语,时间一长,从每个小评论员嘴中都能说出一套流利的话。随着时间的推移,对学生“说”的要求应当不断提高,开始从语调高低、音色圆润、有表情、声音抑扬顿挫等方面对学生进行严格要求,使学生在听说能力方面得到了长足的发展,同时也积累了丰富的习作素材。
1.以听导说
小学生最感兴趣的是听故事。根据学生这个心理特点,可以组织学生收听有较强趣味的录音故事,并要求学生说出重点,交互设疑、解惑,复述故事。总之,不拘一格,尽量让学生“八仙过海,各显神通”,为口语交际创造好一切条件。布置学生在校外留心大人们的对话,辨析人们口语交际中的“毛病”,学习幽默风趣的对话。在“语文活动课”中常开展“听进去,说出来”的小型活动,努力促成向生活、向周边群众学习口语和交际的方式方法。
2.以看引说
看是自外而内的输入,而说则是自内而外的输出,两者相辅相成,互为促进。让学生多看课外书,能帮助他们积累知识,拓宽视野、活跃思维、发展语言。可在班级建立 “图书角”,开设课外阅读交流课,并通过故事会、演讲会、朗读比赛等活动形式,把看课外书的所得讲述出来,并把这种训练形式扩展到课余观看影视节目,生活见闻之中。
3.以读学说
朗读是学生口头表达的基础,它既能让学生积累表达规范的语言,又能让学生体验到“规范”语言的价值,进而建立起学习语言的目标。重视朗读的训练,一方面让学生多听录音朗读和教师范读,通过直接感受语调、语气的变化和体态语言去深刻感受语言的情感;另一方面在学生理解课文的基础上,训练将作者的思想感情转化成学生自己的“口头语”去充分表达发挥。如分角色朗读、换角色演讲、“课本剧”表演、想象延伸等都是口语练习的好形式。长期训练,学生不仅可以积累丰富而规范的语汇,而且能不断增强语感,促学生水到渠成的准确用语、表情达意。
(四)关注过程、积极评价,激励交际信心。
“口语交际”是一个多向互动的过程中,在互动中不仅要发展学生的表达能力,能阐明自己的观点和见解,还要求学生具有良好的倾听能力和应对能力。既要专心致志地听人发言,并对稍纵即逝的语言内容作出快速反应,明白对方说话的意图,捕捉说话者的观点,并经过加工形成自己的观点,又要表达自己的看法,在这一复杂的过程中,需要老师时刻关注过程、引导、激励,使交际活动顺序进行。
1、定优秀,感受成功。口语交际教师的评价应以肯定和表扬为主,以自己宽大的胸怀去呵护学生在交际中的细微进步。“你观察得真仔细”、“你说得真棒”、“你听得真认真”这样激励的语言,使学生感受到被赏识,看到自身在交际中的价值,增强交际的信心。
2、鼓励落后,树立信心。在交际中常有些同学沉默不语,有些同学词不达意。针对这种情况,我常讲些科学家、伟人大器晚成的故事,唤醒他们的自信心,并在交际中注意观察,有意识地提供机会,多加鼓励,树立交际的信心。
总之,培养学生口语交际能力是素质教育和21世纪对高素质人才的需要,我们不仅要在教学中去发掘口语交际的丰富素材,而且生活实践同时也是对口语教学的巩固和延伸,是口语教学的最终目的。学生生活在群体之中,生活在社会之中,与人打交道的际遇无处不在,我们要鼓励学生利用各种机会,打开“话匣子”。做一个落落大方,说话得体,做事受人欢迎的小学生。
第三篇:让学生信服自己
《让学生信服自己》有感
曾经的郭老师也是极不情愿地做了一名教师,不得已而为师后,各种浮躁心理在生日之际有了转机。其实我刚为师的那段日子也很迷茫,心理落差极大,一时无法接受,随之而来的就是沮丧,但很快我发现自己的学生很可爱。一路走到今天,已十个年头过去了,教学经验是积累了不少,但争强上进的劲头大不如从前了,很多的生活锁事和工作中的惰性共同作用,使自己成了一个不求上进的人,虽然也能认真地完成教学任务和各种学校事务,但原来求真向上的劲头没了,年龄不饶人,三十二和二十二心态绝然是不一样的。现在女儿也上小学了,应该说我接近学生的内心世界了,但有时学生的各种想法还是不能理解,人与人的距离在教育方面也张显很激烈,不过通过女儿的各种表现我对学校教育的期望值是越来越低了,所以做为老师让学生信服自己,让家长配合自己更为重要。
教师不仅仅是在用学识教育人,而且更重要的是用自己的品格育人,用严于律已的人格魅力来教化学生。人最难战胜的就是自己,克服自己的缺点和惰性是件很不容易的事。错误,人人都会犯,但承认错误,改下错误,却不是人人都能做到的,特别是对于做为老师的我而言,承认错误不但不会影响老师在学生心中的形象,而且处理的巧妙还会在学生眼中更高大,更完美。承认错误是心智成熟,内心强大的表现,自信的人才有可能勇敢的面于错误,接受自己的缺点,再改进,并能承担错误所带来的各种后果和责任。
对于我们每个人来说,教师都是我们生命历程中一段抹不去的记忆,一个难以忘怀的亲切的称谓。由郭老师的一本好书,让我又一次回顾了做为教师的精彩瞬间,和做为学生的点点滴滴,也收获了成长路上的点滴幸福,无论是做为学生还是做为老师,一幅幅幸福的画面永远定格在脑海中,装点着回忆。
第四篇:让学生闪亮自己
让学生闪亮自己
丰润区新军屯镇河浃溜小学陈建民
工作将近十个年头了,发生在自己身边的事还真挺多,教过的学生也有几百名了,自认为什么样的学生自己都能应付,然而有一名学生却让我费尽了脑汁,却怎么也不能和他建立起好的师生关系,直到发生了一件偶然的事情„„
我担任的是我们学校四年级的英语课,说真的,对于我这样一个“侃班”出身的英语教师而言,绝对是个挑战,加上自己是一名男老师,与学生的关系就不如女老师容易相处了。这个班的学生最大的特点就是成绩差,哪门学科都差,学差生比较多,而小雨就是这些学差生中比较难搞的一个,无论在什么课上,都能看到他搞小动作的身影,简直就是班里的“老大”,我的课也不例外,他也是总能惹出一些麻烦。老师们都说,这个孩子太不听话了,如果这个班里没有他,那可以清静一大片呢,我当时也有这种同感。但在一次不经意的谈话中,我改变了我的看法。那是在一个即将上英语课的课间,我提前到了教室,他也在,由于他平时爱惹事,所以他的座位在第一桌,看见我来了,他说“老师好。”
我说“你好,你怎么不去玩呀?”
他说:“我有些累,不想去玩。”
小孩也会累,我看到他们的精力可旺盛了,于是我好奇的问:“那你干什么去着?” “噢,这几天我的爸妈没在家,我一个人自己得做饭,还得喂养几头牛。”
“你这么小就能自己一个人在家,还喂牛,真不简单呀!”
听到我的夸奖,他不好意思的低下了头,嘴角还带着一些微笑。
他说:“老师,我也想好好学习,可是自己太笨了,而且还管不住自己,所以„„。” “那你愿意帮老师干些事吗?”
“什么事?”小雨抬头看着我,眼里充满了自信的目光。
“我想让你当科代表,帮老师管理咱们全班同学的作业,你看行吗?”
“当然行,我一定把作业管理好。”
这时,上课的铃声响了。一上课,我宣布了让小雨当科代表的决定,学生们没什么反映,我趁这个机会赶紧说:“既然同学们不反对,就这么决定了。”
小雨第一次送作业时,脸上挂着得意的笑容,作业本收拾得整整齐齐,一本不缺,根本就不像一个坏孩子能干出的活。我也觉得挺开心,毕竟他能做些有意义的事了。在以后的日子里,小雨就负责给我收发作业,而且每次都是那么的及时,作业也都经过他的手变得平整了。也许是出于我对他的关心,他的英语成绩有所提高,虽然不是很理想,但总算有了一定的进步。
人与人之间是需要交流的,教师和学生之间更应如此,作为一名科任教师,不但要教好所任学科,还要关心学生,把自己的爱洒向全体学生,这样才能建立起和谐的师生关系,从而发现他们的闪光点,给他们自信,让他们在自己的人生道路上闪亮自己,发出耀眼的光,照亮自己,也照亮别人!
第五篇:让阅读开启学生的智慧
让阅读开启学生的智慧
苏霍姆林斯基说:“让学生变聪明的方法不是补课,不是增加作业量,而是阅读,阅读,再阅读。”阅读对学生来说至关重要,甚至可以说是学生的第二次生命。作为语文教师的我们,应该致力于引领学生开启人类智慧的大门,畅游人类文化的大观园,接受文明精神的洗礼,享受丰盛的中华文化大餐。
经过一学期的观察,对学生的阅读状况有了一个大致的了解。
1.不爱阅读。对于享受着科技成果出生的00后一代,他们的休闲时间几乎完全被电脑、手机、游戏机侵占,静下心来读一本书是非常难能可贵的。2.爱阅读但不会选书。大多数学生在自由选择读物时,只看一些漫画、杂志或者期刊,更有甚者,女生爱看言情小说,男生则对网络武侠、玄幻小说痴迷,经典名著则遭到冷落。
3.不会读整本书。大部分学生拿到一本书只是随便翻看自己喜欢看的一部分;或浏览式的阅读,缺乏独立思考、独立阅读的能力,更没有“不动笔墨不读书”的习惯。
以上情况表明,如果不对学生的阅读加以正确、积极的引导,学生是很难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的,更别说培养语文综合素养了。针对这些情况,在接下来的时间里,有必要进行有计划的课外阅读指导。
一、让学生会读书,指导学生阅读的方法。
常有家长说:“老师,我给孩子买了许多书,而他也都喜欢看,可怎么就没觉得他有提高呢?”问题大多由于学生的阅读方法不对。因此,有必要教给学生一定的课外阅读技巧:如,精读与浏览结合,默读与朗读并行。遇到精彩片段,还要做点摘抄,反复朗读甚至达到背诵的程度。对于重难点部分,还可以作注释,写读后感等等。总之读课外书也要做到“手脑并用”阅读才将会变得更精彩、更有实效。
二、让学生有书读,创造愉快的阅读氛围。
除了学校的图书馆、阅览室外,还可以借助学生和家长的力量办班级图书角。力求学生喜欢的各种类型的图书都能涉及到,并制定借阅制度,确保有足够的图书让孩子们借阅。在教室里设置“小作家园地”、“书海拾贝”等,学生不定期展出读后感、读书摘记、收集的格言警句,创作的日记、作文、诗歌、童话,编成的手抄报、剪报等。他们在阅读中获得成功的喜悦,这种喜悦的情感又将激发他们更好地去阅读,对课外阅读产生持久的自觉性,使他们慢慢意识到读书是一种享受,而且还是有收获的。第三,开展读书评比活动,促进良好阅读习惯的养成。
对学生的课外阅读必须进行定期检查,了解学生阅读的情况,肯定课外阅读的收获,发现存在的问题,以便更有效的指导课外阅读。可以利用课前3分钟,让每个学生都用简短的话来说说自己读的书或者文章,既交流了收获,开阔视野,又锻炼说话能力。开展读书竞赛、读书博文写作和网络小说创作竞赛等形式多样的活动来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培养他们良好的阅读习惯。教材是学习语言文字的范例,教材中有著名作家老舍、朱自清、鲁迅等写的优美隽永的文章,向学生介绍作家的同时,还让学生知道他们的其它作品,从课内向课外延伸。在学习《海伦•凯勒》时,可以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去读一读《假如给我三天光明》;学习了《绿色蝈蝈》时,可以及时创造机会让学生去读法布尔的《昆虫记》„„这样,课内外结合,从而使学生课内“精耕细作”,课外“跃马平川”,确保课外阅读活动有效开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