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中小学教育中存在的问题
中小学教育中存在那些问题
一、进行安全教育
安全教育是多方面的。能否做好学校安全稳定工作,不仅影响教育自身的发展,而且影响全社会的发展。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和各级各类学校要深刻认识做好学校安全稳定工作的极端重要性、艰巨性和长期性。一是学校应该防患于未然,加强后勤部门对场地、设施的合理配置、安全检查、更新维修,做到不留下有安全隐患的场地。如发现不安全的地方,也应及时隔离,或树立醒目的标示。利用黑板报、宣传栏、橱窗、校报、校园广播站、校园电视台、校园网等阵地,宣传有关学校安全工作的法律法规和安全知识。在醒目的地方张贴安全教育宣传口号。二是进行安全防范的提示与指导,体育教师是主导,体育教师的安全意识尤其重要。三是对学生进行安全教育,利用集会、媒体等向学生灌输安全知识。四是向家长提出指导孩子增强安全意识的要求。
二、有备无患
教师是体育活动的指导者,大部分时间是指导学生练习。因此,教师应明确职责,体育教师必须非常清楚本职工作是为了促进青少年的健康成长,保护学生身体不因参加体育锻炼而受伤害是任何时候都不可忽略的。这种意识越强,体育安全的保障系数就越大。应该做到早准备,准备应该包含以下几个方面。一是认真备课,充分考虑到学生体质状况、运动技术水平、气候、场地设备、教学分组、运动负荷等与体育安全相关的因素。许多案例提示我们,上述环节无不影响学生在参加体育锻炼时的安全,稍一疏忽,就可能发生意外伤害事故。例如,不了解学生的运动技术水平盲目安排超水平的教学内容,其潜在的伤害因素就会显现出来;不根据学生的身体素质基础安排超负荷的运动练习就极易造成运动创伤。因此,必须适度地安排教学内容和运动负荷。二是重视课前场地设备的安全检查。场地的平整度、器械的稳定性、器材的牢固性等都直接影响锻炼时的安全,必须经检查确认后投入使用。当检查后发现隐患时,一定要及时排除,确保使用的安全。三是重视日常检查。千万不能让那些摇摇欲坠的篮球板,缺腿少脚的跳跃器、固定不稳的单双杠、填沙不满露出坑边的沙坑等严重威胁练习者安全的器械设备出现在校园之中。一经发现,必须及时处理,该换就换,该修即修。一时解决不了的,立即将其封闭,以免祸害伤人。
三、教学中经常性的安全教育
学生的体育安全意识需要教师经常不断地灌输和提醒。体育教师有责任向学生传授体育锻炼时如何预防运动创伤和发生运动创伤后正确的急救方法。教育的方法有很多,可以在开学时进行一次安全教育,在以后的上课过程中,对于一些安全上的隐患应及时地让学生知道。在课前的热身运动中,一般学生会对其产生一些不理解,为什么每次都要做这些无聊的事,这时就应该讲解热身运动的重要性,在其中插入一些预防运动创伤的知识。在遇到下雨等上室内课的时候也应该经常讲解发生运动受伤后正确的急救方法。安全教育一刻都不能疏忽,在发现苗头时一定要及时地制止,不要等发生后再亡羊补牢。同时,安全知识,防护、救护知识与能力等,是现代人所必具的基本知识和能力。现在许多学校结合本校的实际,运用各种途径、方法大力开展学生安全教育。结合体育教学的特点,对学生进行必要的安全教育、防护与救护教育是体育教学自身的需要,也是现代体育教学“健康第一”教育思想所提出的要求,有着深远的意义。
四、个别对待
学生之间有较大差异,教师不要统一要求。有些动作也许对于一些体育有专长的人来说很容易,但是对于体质相对较弱的学生来说就很难,不安全的因素就多了一份。这时就要求教师个别对待,在教学目标与要求方面应有所不同,争取做到“一人一个要求、一人一个目标”。
五、循序渐进
体育本身就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教师不能在某个方面为了寻求突破,而忽视了学生的能力,应该遵循体育教学的规律,关注学生发展从低到高、从慢到快、从简单到复杂这样一个过程。教学中应该考虑到学生的个体差异,尽量了解每一个学生的身体素质情况,降低学生受伤的风险。因此,教师在上体育课中切记跳跃试的教学模式
第二篇: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中存在的问题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中存在的问题
(1)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在不同地区之间发展很不平衡。
少数民族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几乎是空白,大中城市、沿海地区心理健康教育发展速度较快,水平较高,而一些经济相对不发达地区心理健康教育发展则比较落后。
(2)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学科化倾向
有些学校把心理健康教育纳入到学校的正规课程中,在课堂上系统讲述心理学的概念、理论,方式单调、乏味,有的还安排学生进行心理健康课的考试。由于考试的压力,使学生的身心健康受到伤害,出现了适得其反的结果。
(3)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医学化倾向
“治疗”和“指导”意识较强,选择心理障碍的较多,选择发展性问题的较少,把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医学化。有的学校让校医充当心理辅导人员,像医院里记录病历一样来对学生情况进行登记。不少学校的领导、教师对学生进行了错误的宣传,使学生认为只有当心理有疾病时才能去心理咨询室。中小学生的心理从总体上来说是健康的,只是在发展过程中遇到了一些适应性的问题,不能和医学意义上的心理疾病、心理障碍简单地混为一谈。
(4)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片面化倾向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在实施过程中出现了片面化的倾向。有人过多地关注各种心理测验,依赖测验所得到的分数,这给学生的心理造成了很大的压力。有的学生参加心理测验后由于分数较低,不仅受到同学的嘲笑,在自己内心也留下了深深的阴影,把自己归为“异类”,结果导致心理真的出现了问题。
在教育对象的选择上,教育者趋向于选择中学生,忽视了小学生和毕业班的学生。在人们的传统观念中,小学生由于年龄小,不会有什么心理问题,而毕业班的学生面临升学,没有时间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因而出现了教育对象上的片面化。
在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上,主要关注学生的生活心理教育,如青春期教育、人际关系能力培养、耐挫能力培养以及学生的性格、情绪等方
面内容,而忽视学生的学习心理(学习动机、学习兴趣、学习能力、考试心理、学习适应性等)教育和职业心理教育(为学生在职业定向、升学考试及职业分析、兴趣的了解与测试方面提供咨询服务)。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偏重心理咨询、轻视心理辅导,偏重学生个体、忽视学生群体,重视调适性心理咨询、轻视发展性心理辅导,这和心理健康教育的目标是背道而驰的。
(5)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形式化倾向
心理健康教育的形式化倾向表现为,有些学校虽然名义上设立了心理咨询室,开设了心理健康课,配备了教师,但是由于教育者自身教育观念的影响,往往用传统的教育思想和一般的思想政治工作方法来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再加上宣传上的不力,心理咨询室、心理健康课并没有真正发挥作用,心理咨询室形同虚设,前来咨询的学生寥寥无几,仅是作为应付上级检查的“硬件”之一。另一种表现是把心理健康教育和德育混为一谈,把心理问题和思想品德问题混为一谈,用德育的方法来对待心理问题。
(6)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孤立化倾向
主要是针对学生的,而忽视了教师的心理健康。教师的情绪、情感会影响到学生的情绪、情感。
第三篇:中小学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学校管理学》结业论文
题目:姓名:刘珊珊年级:学院:化学化工学院专业:化学(师范)学号: 2012级
***
《中小学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原因及对策》中小学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原因及对策
摘要:众所周知,管理包括许多方面,而对于中小学管理,其中存在着许多问题,虽然我们在实行教育改革的过程中不断地探索,试图改变这些问题,使中小学教育管理变得更加完善,但事实证明,收效甚微。那么要想彻底解决这些问题,就得从根本出发,寻求解决办法。关键词:安全管理
班级管理
教室规模管理 一:安全管理问题:
安全是学校平安和谐的前提和保障,是学校各项工作的基础,是一切任务的重中之重,只有将安全落实到实处,落实到细节,其他的工作方可以具体展开。那么在学校安全管理方面又存在着哪些问题?
先让我们看一则报道:2003年3月19日上午,宝润公司向8所小学陪送了首批共4320袋豆奶。随后在喝奶的学生中出现了腹痛、头晕甚至昏厥等症状。最后统计结果,具有中毒特征的学生有2556人。这就是众所周知的海城豆奶中毒事件。如此严重的有关乎生命安全的事件为什么发生的这么猖獗?原因包括许多方面。尽管海城政府采取了一些紧急措施,但在信息披露方面却出现给外界一道隔离墙。这充分说明了管理者在安全问题的认识上并不到位。没有意识到学生生命所遭受到的强烈威胁,一味地只看重自身的利益。而最终的结果,却犹如一记重重的耳光打在了这些以学生生命为儿戏的领导者的脸上。
曾经看到一篇小学生的作文如是写道:液晶屏幕上的照片让我惊呼不已:一幢伤痕累累贴着“百年大计,教育为本”字样的教学楼坍塌成了“山”字形,四周的树木经不住校舍庞大的身躯已经匍匐在了地面。地面四周全部是碎石和土灰,还隐隐约约露出一星半点的衣服的碎片„„这就是我们的学校,经历了地震后的学校,我被深深地惊住了,教学楼外墙的表面贴着朱红色的瓷砖似一面镜子时时刻刻反应着学生的礼仪,楼梯的扶手光滑似玉,蓝色的墙壁犹如湛蓝的天空让人心旷神怡。
走进教室,整齐的桌椅和花般地色彩让我们万份惊喜,新的黑板、新的电脑、新的环境,在被新事物包围的喜悦之中我们庆幸不已。
我们不禁想起了2008年5月12日的汶川大地震。想起了伤痕累累到处坍塌的教学楼。想起了哭泣的同胞。
2009年4月一日国务院总理温家宝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决定正式启动全国中小学校舍安全工程,并说出了“三年完成全国中小学校舍安全工程”的话语。
2009年5月8日,全国中小学校舍安全工程电视电话会议在国务院小礼堂召开,国务委员刘延东说:“提高认识,履行职责。抓紧抓好校舍安全实施工作。我想这不仅仅只是喊口号那么简单的问题。更是每个管理者应当积极解决的重大问题。二班级管理问题
班级管理是老师管理和学生自我管理的过程,学生几乎没人参与过制定班务计划或总结工作,其实,而真正有效的管理是学生自我管理,不调动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创造性,怎么发挥学生的自我教育力量,怎样培养学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的能力呢?二是学生对教师和班级管理的不满意。学生对班集体的不满意也有诸多因素,但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对教师的不满意而引起的,尤其是班主任。班主任在处理班级事务时有时会居高临下,义气用事,有偏见对学习成绩好的会网开一面,这是学生最忌讳的。
在目前的班级管理中,许多班主任缺乏明确的班级管理目标,仅凭经验,凭自己的主观意愿来管理班级。要知道班级教育管理是育人的系统工程,几乎涉及到一切与人有关的科学领域,因此,作为班主任需要掌握的理论涉及范围也很广,其中与班级管理密切联系的主要有教育学、心理学、教育管理学以及这些学科交叉研究产生的边缘学科。当前,中学班级管理中缺乏理论的指导,班主任掌握的专业知识远远不能满足现代教育的需要,甚至可以说仍停留在传统的师徒经验传递的水平上,造成目前这种状况的原因主要有三个:一是学校领导不重视班主任的培训工作,认为学生从师范学校毕业就自然能胜任中学班主任工作。二是“应试教育”的枷锁,加重了班主任的负担,使班主任无暇学习教育理论。在“应试教育”思想体制的影响下,考分和升学率直接影响学校的声誉,教育行政部门及整个社会都把它作为衡量学校与教师的标准。
其次,重形式、轻落实,存在于学校管理的诸多的方面。在学校政工作中的计划总结管理,教学工作中的教研活动管理,德育工作中的思想教育管理等方面,普遍存在着这种重计划、轻落实、重总结的“两头重、中间轻”的现象,到头来只能是搞文字游戏、做表面文章的形式主义。
有些问题之所以是形式化了,是因为我们自己对这些问题给予足够的重视。看起来是淡化了具体落实,实际上是淡化了责任意识。在我们学校管理中,有很多的问题不是不可为的,而是我们不去为之罢了,说到底是主观上的轻视。实际中应付了事,得过且过,工作作风不扎实,反而抱怨形式化的东西太多。其实世间本没有形式化的东西,任何东西都以一种形式存在,任何事物的发生、发展和结果都有其对应的形式,只要我们把不应该形式化的东西千万不形式化也就够了。
三.教室规模管理问题
迄今中国大陆地区的中小学的班级规模过大,是一个众所周知的现象,事实上已经成为基础教育提高质量的瓶颈。教室是按照标准班级规模设计的,按照我国有关办学标准,中小学班级人数应当是45人,不过实际上这个标准在全国大多数地方形同虚设。许多学校,尤其是家长和学生所向往的“重点”学校。无论是中学还是小学,往往在一间按照标准45人设计的标准教室内要坐满50名甚至70名学生。课桌之间仅能够侧身走过的狭窄过道,随着学生走动不时落地的书本铅笔盒,多人长时间共处一室时特有的浑浊空气,教师每天面对的厚厚的本子,批改作业的超重负荷,早已为人所诟病。班级规模的问题,当然源于基础教育改革,主管部门应当负责。
(1)班级文化环境对学生的影响
在大班额中,班内学生众多,学生间的个体差异,学生难免发生冲突,有时甚至干扰教学的正常进行。从课堂组织的角度来看,学生越多,教师对课堂的控制就越难,为维持纪律花费的精力就越多,而用于实际教学的时间和精力就越少。在大班额课堂中,虽然存在着师生互动,但往往华而不实,有互动的形式而无实质性的内容,表现为教师一呼、学生百应,但对学生智慧活动没有多大激发作用的互动形式。(2)班级心理环境对学生的影响
班级规模越大,成员间交往的频率就越低,相互了解就越少建立集体规范就越困难,成员间合作就越不易进行,集体的任务难以接受和完成,对班集体管理越难,对管理技能的要求也越高。班级规模越大,内部越容易形成各种非正式小群体,而这些小群体又常违背班集体的目标,影响课堂教学目标的实现,长此以往,就会影响到学生的社会化,影响到学生的个性健康发展。
此外,大班额还会影响教育教学改革。在大班额的沉重负担下, 老师基本处于应付状态, 完成教学活动已很困难, 一般只能实行满堂灌的教学方式,无法试行自主性、互动式等教学方法, 更谈不上进行教育教学改革。还会影响老师健康和成长。一方面工作压力大, 任务超负荷, 心理负担重, 影响教师身心健康, 一方面教师没有时间进行业务进修, 不利于其教学业务能力和学识的自学提高。
(3)解决大班额问题的对策
1.各级政府要切实承担发展城区义务教育的责任。教育优先发展、协调发展是社会文明进步的标志,是一个城市或地区可持续发展的战略需要, 也是加快构建和谐社会、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迫切需要。在加快城镇建设步伐的同时, 各级政府应该以更多的精力, 以更多的财力来支持教育事业的发展, 承担起教育发展的责任。
2.科学布局,统筹规划城区学校建设。一是科学预测城区人口增加的趋势, 合理规划城区学校布局和建设。二是抓好现有城区学校扩容建设。结合城市改造, 在学校用地上给予倾斜, 并将城市教育附加费用于城区学校扩容工程, 同时对学校建设在工程立项、环境保护、税费减免等方面给予优惠, 为城区学校建设创造条件, 使现有城区学校容量得到扩充, 缓解燃眉之急。
3.加快薄弱学校改造步伐,提升农村学校办学水平。首先, 要加大农村教育投入;第二, 要加强农村学校师资队伍建设;第三, 加大城区对农村、强校对弱校的教育扶持力度。4.大力发展民办教育,推行多元化办学体制.中小学管理中存在许多问题,需要各级管理部门负责将其统筹规划,这样才能及时解决学校管理中的这些问题,使得学校的发展呈现一片欣欣向荣的景象。
参考文献:《沉默的权威》——中国基础教研组织 从立新
著
《现代学校管理学》 程志龙 著 百度百科
第四篇:中小学教育管理存在的问题(原创)
中小学教育管理存在的问题
现代中小学教育管理中普遍的问题就是没有实际从学生的角度出发来进行问题的解决。
学校进行的教学活动与所提倡的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概念大相径庭。学校也只对考试有关的科目重视,对于美术、音乐、德育这些课就觉得不重要。这样就出现了课表上是校本、综合、兴趣活动课等等的课被不同的任课老师安排。下课后为了自己的教学进程也拖堂。换言之,学生就是学习的工具。
反之,教师又怎么样呢?较多数学生在学校里没有很好的得到自我的肯定,教师更多的事关注成绩较好的,或许因为家庭经济等各方面原因,没有站在一个教师该拥有的职业角度来对待不同的学生,换一句话来说就是没有尊重学生。学校教师趋于老龄化,勤学业务的自觉性、主动性较差,存在得过且过、不思进取的思想,知识蜕化、观念保守、素质薄弱,以“抄教案、搬教参、老样子、老方法”来维持现状,教学方法陈旧,还是原来的“满堂灌”注入式的教学方法。课堂教学效益低下,致使学生基础知识不牢固,学习能力差,知识面狭窄。新教师或许能创新,变着法吸引学生,但是经验不足,对待不同学生一样的方式,不能从更好的层次上引导学生。
班主任和学生相处的时间比任课老师更多,有些学校鼓励让新教师当班主任,在没有经验的情况下,遇到不符合自己想法的事件时常常想的是学生不争气,没给他们长脸。课堂上就乱发脾气,说学生怎样吵闹,自己不要脸什么的,对学生的精神进行摧残。
这些应该是每个学校都会遇到的问题,作为管理者,为了让学校的升学率甚至其它的更完美就一味地只让学生学习的方法正确吗?还有了解每一个老师的教学吗?大多数答案都是否定的,那么应该怎么去改变呢?
我觉得最重要的还是让各位教师再一次真正认真地学习一遍《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让他们明白怎样才是上面的爱国守法、敬业奉献、热爱学生、教书育人、为人师表和终生学习。让所有老师畅谈自己的体会,加深教师自己加深印象。接下来就是落实占课情况,让教师只按课表上进行授课。课外活动课应让学生自己班级组织活动,邀请老师参与其中,可以成立兴趣小组,让大家一起分享。就算与学习无关的,但有助于学生成长,拓展知识面的都可以,因为不是所有的人都是爱因斯坦,莫扎特。每个人都有自己所擅长的,一颗拒绝在春天发芽的种子不一定是坏种子,作为教师应该及时发现学生的优点。
新教师没有充分的教学经验且管理方面薄弱,学校应倡导“老帮新”风气。现在很多教师都暗自拼斗,眼里容不下一颗沙子。教书育人,终极目标都是让学生更加完善发展。新教师要以诚恳的态度请教,老教师也应把自己积累的经验毫无保留地传承下去,双方可以互补。
教师的方面做了工作,还要得到广大家长的认同。由于各方面原因,家长对孩子的关心只满足于物质的需求,没有从精神角度进行关怀。对于孩子在学校的生活关心也只局限于成绩。要做的就是呼吁所有家长配合老师的改变,同时也提醒家长自己和孩子多交流。
从学校、家庭多方面因素出发来改变学校管理中的问题。让更多的学生体验到自我存在的价值,自己不是差生,在老师家长眼中都是最可爱的人。
第五篇:中小学电教中存在的问题及对
中小学电教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面对日新月异的信息时代,我们在全面总结过去中小学电化教育成功经验的同时,也必须冷静地看到中小学电化教育发展中存在的若干不容忽视的问题和潜在的隐患,用辩证的眼光正视和处理好这些问题,对于中小学电化教育在新的世纪得到更快更好地发展,无疑会起到巨大的推动作用。
一、存在的基本问题
1.见物不见人
许多学校购置的电教设备无专职教师管理,即使配有专职电教人员,很多学校的领导也只是把他们当作“保管员”和“修理工”来使用,没有发挥其应有的作用。学校对电化教育知识缺乏必要的培训,一些学科教师甚至对常规电教器材的性能,使用方法都知之甚少,因而对电教设备的使用望而却步,很少问津,电教设备在学校成了名符其实的摆设、上级领导参观的“展览品”。
2.重建轻管
很多学校花钱购置了不少电教设备,但科学管理跟不上,电教设备无法发挥出应有的效益,主要表现在,电教机构不健全、电教规章制度和评价体系不完善等,硬件得不到及时维护而不能正常运行,电教资料得不到科学保管而严重受损。另外,许多学校在电教发展中,没有切实可行的规划和、学期工作计划,导致电教发展的盲目性和随意性,短期行为较为突出,给学校电教发展带来了潜在的隐患。
3.软硬失衡
硬件、软件建设往往顾此失被,投资出现严重倾斜。学校领导缺乏电教资源综合配制意识,心甘情愿地花重金购置电教硬件设备,而花几百元钱购置电教教材也得“精打细算”、“忍痛割爱”,造成学校“有车无货”、“有枪无弹”,电教设备无法发挥整体效能,这也是造成电教资源浪费现象的很重要的原因。
4.喜新厌旧
有些学校领导或为了追赶时代潮流或为了应付上级领导检查,总是绞尽脑汁,千方百计“推陈出新”,不顾学校现状,不断购买新设备,添置新家当,任课教师也紧随其后大加效仿,教学总是以用高新设备为荣,因而常规电教器材被打人冷宫,很少有人光顾,严重违反了电化教育的实用性、经济性原则。
5.有用无评
学校只管教师用不用电教设备,而不理会教师用得怎么样,缺少必要的电化教学评价体系,导致许多教师电教课上得华而不实。有的教师新瓶装旧药,有的教师电教知识缺乏,电教技能不熟练,课前没有充分的准备,因而在课堂上手忙脚乱,洋相百出。凡此种种现象,不一而足,与电化教学根本目的大相径庭。
二、解决问题的策略
1.加强领导,建立科学有效的电教管理机制
学校电化教育是学校教育中一个庞大而复杂的系统,涉及到人、财、物等要素。根据系统论的观点,这几个要素只有优化组合,形成有序的结构,才能保证电化教育发挥出最佳效益,做到这一点,成立
严密有力的组织领导机构,建立科学有效的管理机制是必不可少的。学校领导机构可由主管学校教学的副校长挂帅,教务主任、总务主任、专职电教教师、学科骨干教师等共同参加,负责研究制定学校电教发展的近、中及长远规划及保障规划实施的详尽方案和措施,做好全面的协调工作。制定科学合理的竞争激励机制及学校电教考核评价体系,同时学校还应建立电教中心或电教教研组等基层组织机构,根据电教规划,制定详细明确的学期、学电教工作计划,建立完善的各种电教管理制度,举办各种类型的电教讲座及电教技能培训,指导学科教师用好各种电教设备。
2.硬件和软件建设并重,保证电化教育协调发展
硬件和软件如同两根支柱,共同支撑起电化教育庞大的躯体。如果偏爱一方而忽视另一方,就会造成电化教育的畸形发展。对一般学校来说应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量力而行。可采用分阶段,递进式的发展策略,从最基本最实用的电教设施建设人手,分步实施,逐步提高。每一步建设都要瞻前顾后,既要考虑到目前的使用,又要为以后的发展留有升级的余地,防止电教设施建设中过冷过热等短期行为现象发生。
电教软件建设必须与硬件发展同步进行,使硬、软件在品类、现格、层次、比例上协调一致,做到电教资源配置的科学化。鉴于我国目前电教教材的生产状况,只靠购买远不能满足学科教师的教学需求,必须拓宽多种渠道来丰富电教资料,如可加强与兄弟学校单位的交流,互通有无,实现软件共享,也可让教师结合所教内容自制软件。
另外,中国教育电视台和因特网也为学校开展电教提供了丰富的教育资源,有条件的学校也可根据学校情况定期录制和下载有关内容供教师使用。需要指出的是,学校配置电教教材时一定要注意实用性,切忌用一些与教学无关的软件“滥竽充数”,再者学校配置电教教材要有长远的计划性。通过日积月累,努力使学校的各类电教教材形成多媒化、系列化,最终建立起与本校文字教材相配套的声像资料库。
3.努力建设一支高素质的教师队伍
“未来教育面临的最大挑战不是技术,不是资源,而是教师的素质”。学校发展电化教育的根本战略应该是提高广大教师的素质。有了钱,机器设备可以到位,可人才的培养确实需要一个过程,这就要求学校积极创造条件,采取各种有效措施逐步去实现。
(1)转变教师的观念和态度
转变教师的观念和态度,有效的措施就是学校领导带头学习现代教育理论。通过有计划、有目的地邀请校外电教专家举办学术报告会,组织本校专职教师定期开展电教讲座或经常性地派出电教骨干教师到各地参加学术活动,进一步加深教师对现代教育技术的认识,用现代教育理论武装头脑,树立起正确的教育观、人才观。同时,也可让他们认识到现代教育技术对人们生活、学习方式带来的革命性变化,增强他们的紧迫感、危机感,使他们受到心灵的震撼,从而把运用现代教育技术内化为自我发展的一种需要,变“要我用”为“我要用”。
(2)抓好教师电教技能的培训
教师是学校开展电化教育的主体,教师整体电教素质的高低可以
说是衡量学校电化教育水平的一种标志。抓好教师电教技能培训,一要注重实用性。选择的培训内容要与教师的实际需要相结合,开展一些周期短、见效快的培训活动,让教师们尝到甜头,增强学习兴趣,调动学习的积极性,二要提高培训效率,学校要制定切实可行的培训计划、制度和目标,使整个培训工作有条不紊地进行。同时要把培训成绩与教师的奖金、评优、晋级等挂起钩来,保证培训质量和效率。三要讲究策略,电教培训不要搞平均主义、一刀切,要因人而宜,分出层次,对不同年龄段的教师提出不同目标,培训内容可分为普及型和提高型,使整个培训工作在普及基础上提高档次,在提高的基础上推动电教工作步步深入。
(3)举办丰富多彩的电教活动
电化教育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很难想象在学校中推进电化教育,通过集中的理论学习就可以获得很好的效果,必须结合学校一学期或一学年总的教学安排,组织有效的电教活动。如课堂电化教学说课、评课活动、优秀电教论文评比、电教教材制作评比、电教经验交流会等活动为广大教师创造和提供更多的实践与参与机会,通过实践活动,发现自身的不足与差距,学习别人的长处和经验,发展自我,提高自我。组织和开展这些活动应充分了解教师的实际状况和需求,使活动具有针对性;根据不同的活动对象、不同的活动内容举办不同类型的电教活动,使活动具有多样性;同时,开展电教活动还得有明确的计划,递进举行,使活动具有层次性。另外,学校在开展电教活动时还应建立起科学合理的评价体系和竞争激励机制,保证每项
活动评价结果科学、公正,评比结果应做为一项重要指标纳人教师考核、评优、晋级中,增强外部进取的驱动力,强化他们参与竞争活动的积极性。
(4)积极开展学科电化教学实验研究
面对信息时代的挑战,教师仅凭经验进行教学已不能适应新形势发展的需要,必须从传统意义下繁重的教学模式中解放出来,结合学科教学从事教育科研,实现由“教学匠”向“科研型”教师角色的转变。教师开展电教实验研究,不能脱离学科教学,选题要适应深化学科教学改革的需要,边教学边研究,用电教促教改,用教改发展电教。在电教实验中,重新认识现代信息技术环境影响下学生的学习特点、规律,概括提炼新的电教理论,构建新的学科教学模式,充分运用现代教育技术发掘学生的智慧潜力,发展学生的独创性,培养符合知识经济时代需求的新型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