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农村中小学新课改中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01
浅淡农村中小学实施新课改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单位:天祝安远教育辅导站 姓名:秦玉莲 赵建文 联系地址:天祝县安远教育辅导站 邮编:733203
【关键词】新课改;问题;对策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已经进行了几年,改变了原有的课程体系和课程观念,从根本上摇撼了传统旧有的课程与教学方式。但在很多农村学校,却因种种原因,课程改革却不容乐观,进展缓慢,似乎是在“穿新鞋走老路”,新课改的理念无法渗透到教学当中去,很大程度上阻碍了新课改推进的步伐。
一、贫困地区农村中小学实施新课改存在的问题
1、教育设施陈旧落后,“巧妇难为无米之炊”。
农村中小学普遍呈现规模小,生源少,大部分学校教育经费严重不足,无力于教育教学设施的更新和改善,部分教学设施时至今日已陈旧落后,导致新课程呼唤的新理念、新思想,特别是新的方式方法教师难以实施。主要表现为:一是教学设施简陋。活动课没有场所,艺术课没有设备,实验课没有器材。二是教具学具匮乏,教辅资料不配套。为培养学生的动手、动脑能力,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新课改教材在编写上十分注重情景教学,更重视过程与方法的讲授。但是,缺少了教具和学具的农村小学课堂,只能是“纸上谈兵”。当然,自制教具和学具是一个办法,但由于农村小学教师的配备都十分紧张,靠师生自制是不现实的。再就是缺少和新课程同步、并与农村小学教学条件相适应的教学挂图、投影片等,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很难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
2、教师专业化水平低下和落后的教学方法,实施新课改“心有余而力不足”。现在使用的是新教材,对教育者提出了新的要求。新课程要求教师转变教育观念,创新教学手段与方法,改革评价方式,具备一定的课程整合能力、设计能力和开发能力以及
育,扎扎实实搞应试教育”仍为农村中小学的普遍现象,大部分学校权衡教师业绩的法码仍是学生的考试分数。现实中就有这种现象一位教师大胆推行素质教育,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学生的整体素质有所提高,但是在年终统考中学生的成绩却给任课教师不能带来好运,在年终考评中没有得到好的名次。而一位教师忽略了学生的全面发展而只抓教学成绩,他却能劳有所获。诸多因素的影响使农村中小学教师难以修成实施新课改的“正果”,影响了新课改的顺利实施。
5、经济状况影响着新课改的顺利进行
近年来农村经济虽然在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逐步有所提高,但并不富裕,家庭给孩子上学的投资远远不能满足教学的需要。课改实验教材需要学生动手操作和实践。而有些家长给孩子连一盒彩笔也舍不得买,孩子学习中需要的材料得不到供给,致使有些课只能听,学生无法亲自操作和实践。而学校的教学器材相对匮乏,有些实践性、操作性的课程,也只能纸上谈兵。
6、落后的信息技术阻碍着新课改的实施
新课改是适应时代的发展、科技的进步、教育现代化的产物。有了信息技术的现代化,才能给新课改带来生机和活力。而现代化信息技术的落后,无形中影响着新课改的有效实施。例如,现在大部分农村学校网络尚未连通,这为教师查阅资料,借鉴先进教师的教法,了解教育信息等都是“望尘莫及”。教师所用的教学辅助工具无非是一本“教参”而已。学生更谈不上从网络上去广泛地涉猎,无法获得更多的知识。
二、贫困地区农村小学新课改的对策
1、加大政府投入,缩小城乡教育差异
课程改革是一个系统工程,涉及方方面面,需要社会各部门积极参与和大力支持。加大农村教育投入,提高教师素质,全面贯彻落实“以县为主”的管理体制,真正落实县级政府对教育的投入,在切实做到“保工资,保运转,保稳定”的同时,实行教育政策倾斜,加
新课改实施在学校,关系到社会、家庭等方方面面,全社会的积极关注是新课改不断深化的保障。因此,要加强舆论宣传,营造良好的氛围,让家长、社会明白新课程改革的意义,明白新课改对孩子终身发展的巨大影响,引导和激发他们关心教育、支持教育的情感,为课改献计献策,使课改沿着正确的航向前进。
新课改已进一步向纵深发展,农村中小学的新课改步履艰难,任重道远,只要全体实验教师都以极大的热情投入新课程改革,开拓进取,积极探索,扎实工作。师资安排和设施配备向农村中小学倾斜,农村中小学的教育也将随着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而不断发展。
第二篇:农村中小学艺术教育存在问题及对策[范文]
农村中小学艺术教育存在问题及对策
在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推进新课程改革的今天,目前,很多学校强调学生的考试成绩,并以此作为衡量一个学生优秀与否的重要条件。这使得学生重视文化课,囫囵吞枣般消化书面知识,而忽视了自身艺术素质的培养。而农村中小学艺术教育仍旧是教育的一个“盲区”,艺术教育发展依然面临着严峻的挑战。抓艺术教育大多停留在应付比赛、评比、庆典等活动的层面上,很难从实质上深入艺术课程改革和从根本上实施素质教育。因此,应试教育升学模式不改变,艺术教育不被重视的问题也就很难从根本上得到改变。现在就这问题存在的原因及采取的对策谈谈看法。
一、存在问题
1、受应试教育负面影响,艺术教育被忽视。
虽然我国早已倡导从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轨,但在高考的“指挥棒”下,中小学教学目标仍然是一切以高考为中心,艺术教育在中小学中的地位,一直是一个“争而未决”的问题。尽管教育大纲有着明确规定:“中小学体、音、美课是九年义务教育阶段一门必修的艺术文化课程,是学校实施美育的重要途径,它对于陶冶情操,提高美术文化素养,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有重要作用。”但是实际执行却不尽如人意,长期以
来,艺术教育处于一个最不显眼的位置,相对于“主课”来说,它是“副课”;相对于升学的“硬任务”来说,它是“软任务”,正由于对艺术教育的认识不足,所以形成了中小学美术课“小学凑合,初中压缩,高中取消”的局面。学校虽然开设有美术、音乐等课程,但大多是作为副课的形式存在,大多是每周安排一次艺术课,而在这仅有的一节课程中,教师只是简单地介绍书本知识,教会学生唱一首歌或画一种动、植物。这种做法使得学生缺少艺术的熏陶,缺乏对艺术的喜爱,更重要的是缺失了提升素质的重要手段。很多艺术师范专业的学生,毕业分配到了中小学任艺术教师,却根据学校的安排都改上了其他课程。尤其是农村学校仍然把音乐、美术课看成是“杂课”,将艺术课变成自由活动课,艺术课变成随意唱歌、“涂画”课,甚至被语、数、外等课占用,音乐课、美术课形同虚设。加上学校领导长期的不重视,打击了艺术教师的积极性、主动性。教师拔苗助长、家长急功近利,只重技能,不注意孩子综合艺术素质培养的不良状况普遍存在,孩子学习艺术的兴趣与热情被挫伤甚至逆反的情况时有发生。
2、农村艺术专业人才缺乏,教师对新教材不熟悉。受乡村经济、生活条件、文化氛围、个人发展等诸多因素的影响农村学校多数教师来源、年龄相对老化,水平较低,因上不好主要科目,学校就安排他们上艺术课,有的还让语、数教师兼任。由于没有艺术专业教师正确引导,学生无法学习新教材的思想精髓,不利于培养个性和创造才能。尽管相对前几年有所改善,但状况仍不容乐观,城市中学还有一些高校毕业的专业美术教师,小学几乎全部是“师范”毕业的兼职教员,而农村中小学基本是空白。而且,这些教师中很大一部分人是既没有在理论上上升到美学教育的高度,在实践上又没有较强的实际美术创作和教学能力。所以,中小学生普遍无法接受系统的审美艺术教育,因而缺乏较好的审美意识。我们也必须认识到:艺术教育工作如果要上档次、上水平,就要求老师们具有相应的理论水平、知识、能力、专长、经验、基础,既要考虑教师的研究热情,又要考虑教师的研究能力。
3、受传统观念影响,学生家长认识不足。
农村学生家长大都见识少、文化低、思想封闭、观念陈旧,加上长期受到升学考试负面影响,因此只是关心升学率,关心语文、数学等主要科目的成绩,更为严重的是认为自己子女根本不是“艺术家”的料,音乐、美术课开不开、上不上、学不学无关紧要。
4、学校教学设备严重缺乏
农村中小学校艺术教学设备的配置,虽然在“普九”中得到一定改善,但还达不到真正实施新的课程改革艺术教育教科书所需要的完整教学设备。一些学校为了提高学生的成绩,取消音美课,一些设备只能作为应付上级检查的摆设,还有的闲置,几个月甚至一个学期没用过,特别是村级以下小学,艺术教育教学设备还远远达不到配备要求。学生说 “我们很喜欢音乐,但不喜欢音乐课”。这其中存在着诸多原因,有教师教学方面的原因,有教材、教法的原因,有教学条件的原因,也有来自社会影响的原因,但不可不提到的是,在应试教育升学的压力下,来自学校、“主课”教师及家长的阻碍,也是造成学生欲喜爱而不能的重要原因,这种状况在小学、初中学生中尤为普遍。
二、采取对策
1、实行艺术教师先培训,后上岗,树立全新的教学理念。
教育行政领导和学校领导要树立全新的教学理念,重视对艺术教师和有特长教师的选拔和培养,从大中专艺校选拔艺术人才充实到教师队伍中。加强美术教师队伍的培养,首先是加强师范类艺术专业的建设。师范类美术专业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师范类学校中的艺术术教育专业,二是综合类大学中艺术系美术教育专业或美术学院中的美术师范专业。一是从师范类学校抓起,师范学校是培养教师的摇篮,我们培养的这支队伍素质的高低,直接影响到所辐射的受教人群,影响到中小学生的全面成长。二是抓好综合类大学中艺术系或美术学院中的艺术师范专业的建设,培养艺术教育人才队
伍作为补充,弥补目前美术教育人才队伍的不足。同时,学校要选送有特长的教师到艺术学校或教育学院去培训,以适应新教材的教学需要。
2、开齐、开足、开好艺术课,提高艺术教师待遇。农村中小学校要严格按照规定的课程计划,开齐、开足音乐、美术课。同时各学校要拿出一定经费支持艺术教师开展各种教研活动,给予参加观摩一些大型的文艺表演和优质课比赛,扩大艺术教师的视野。各学校还要注意提高艺术教师待遇,克服歧视艺术教师的不良风气。
3、加强硬件设施建设。
农村中小学设施普遍简陋,没有专门的教室,更谈不上音、美器材的配置。大多数连已被淘汰的风琴也不具备,教学音响设备、多媒体音乐教学设备对大多数学校的音乐教师来讲,仍然是“赖蛤蟆想吃天鹅肉”的梦想。教育行政部门应从每年的教育费附加中拔出一定的经费,给农村中小学校逐步建立各种功能室,配置音、美教学器材,让学校的音、美器材配备上规模、上档次,以便顺利地实施新教材的艺术教育。
4、开展丰富多彩文艺活动,营造良好艺术教育氛围。艺术本身来源于生活,直接影响人的身心健康发展,学校要通过艺术展示等方式,争取社会、家长的支持与配合,营造良好的、广泛的艺术教育氛围。要经常开展丰富多彩的艺术活动,鼓励学生发挥艺术才能,通过体验艺术美中发现美、欣赏美,从而主动去探索美,并创造美。
第三篇:浅谈农村中小学图书室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浅谈农村中小学图书室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摘要:学校图书室作用巨大,意义深远:是学校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学校报刊、图书资料的中心,是教师教学科研的助手,是学生课堂教育的延伸和补充,是一个多功能的课堂,它不但可帮助学生巩固课堂所学到的知识,还有陶冶情操、涵养品德、增长知识、发展智力及特长等教育作用。农村中小学图书管理中的主要问题:管理不规范,学校、师生的认识不够,缺乏专业的管理人员,图书保存设施落后、保存条件差,书籍内容陈旧、更新缓慢,图书结构单一凌乱等。
关键词:农村;中小学;图书室;管理;问题;对策
时代呼唤素质教育,祖国的未来需要真正的、全面的实施素质教育,更好发挥图书馆(室)在新课程教学中的作用是图书馆(室)建设的根本目标,在充分认识图书室建设重要性的基础上。必须坚持把图书室建设好,利用好。中小学图书馆(室)是学校报刊、图书资料的中心,是教师教学科研的助手,是学生课堂教育的延伸和补充,是一个多功能的课堂。图书馆(室)是课外阅读活动作为课堂教学的自然延伸和补充,它不但可帮助学生巩固课堂所学到的知识,还有陶冶情操、涵养品德、增长知识、发展智力及特长等教育作用,可以弥补课堂教学的许多不足。这些在信息相对闭塞,教育资源匮乏的广大农村中小学显得尤为重要。中小学图书馆(室)作为我国图书馆事业的有机组成部分,是为学校教育、教学研究提供文献资料的阵地,担负着配合课程、辅助教学、扩大学生知识面、对广大青少年进行思想行为和道德情操教育的重要职责。在当前,许多农村中小学普遍地存着图书管理上的缺陷与不足,存在着对图书室的作用认识不够,把图书馆看成是可有可无的装饰品。这种状况的存在,严重影响了图书室功能的充分发挥。那么,在农村中小学中具体有哪些图书室管理中的问题需要我们去思考和解决呢?下面我就图书室管理中常见的问题做一简单的陈述:
一、思想上的认识不够
由于学校,师生在思想上不够重视图书室的管理,许多学校图书室缺乏完善的管理制度和科学的借阅程序,导致了许多图书的流逝和损坏,图书室形同虚设。
二、师资紧缺
农村中小学的快速发展一直被教师资源的紧缺所影响,图书室管理也不例外。由于没有或没有专业的管理人员,加之图书室管理人员的频繁替换,图书室管理断断续续,甚至无人管理。
三、高考、中考指挥棒以及网络的影响
学校、学生、教师、家长都在为孩子们的考试忙碌着,学生在校的时间、周末甚至是假期时间都排的满满的,学生没有时间去图书室。加之,网络在乡村的慢慢普及以及手机网络的兴起,使得许多孩子沉迷于网络游戏,使得图书室图书无人问津。
针对上述问题,我们该采取什么样的措施,有效改善这些状况,切实激发学生们的阅读积极性,提高图书的使用率,充分发挥图书室的学习和教育教学功能?
一、提高认识、创新管理,改革图书室管理机制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无论是一个国家、一个学校,还是一个图书室,都一样需要。图书室没有了制度,就不能保证图书室的正确使用。制定一系列规章制度,包括《图书馆管理制度》、《图书借阅制度》、《图书维护与赔偿制度》等等,逐步将图书室管理工作规范化、科学化,为正确、高效地使用图书室、阅览室提高有利的保障。
二、组建一支专业的管理团队
图书室的管理需要科学的方法和专业的人才去管理,这样才能保证图书室各项功能的有效发挥。尽管农村中小学缺乏专业的管理人员,但我们可以通过培养,培训,学习等方法使图书管理逐步走向专业化。另外,我们可以尝试寻找图书管理志愿者和培养学生图书管理员来分担人员不足的问题。
三、为学生阅读打开一扇时间的大门。
在保证学生完成课业任务的同时我们也应该为学生创设一些他们自由的时间,一些进图书室阅读(学习)的时间,因为那里的“天地”更加辽阔!另外我们也可以在周末或假期开放我们的图书室,让我们的图书室能真正成为孩子们的第二课堂,唤回那些沉溺于“网游”里的孩子们,让他们在知识的海洋里遨游。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孩子的健康成长和发展与父母的教育紧密相关。在广大的农村,大部分学生家长文化水平低、知识结构单
一、教育孩子时存在着许多不科学的方法,不利于孩子的健康成长。为此,我们也可以试着为家长开放我们的图书室,因为书籍――人类进步的阶梯,它是人类血汗和智慧的结晶,是全人类的共同财富。只有家庭教育、社会教育和学校教育的和谐发展才会使得我们的教育更加的完美。
总之,农村中小学图书室工作应充分考虑农村学校、农村学生的实际,把多方面的积极性调动起来,根据学校自身条件和师生的实际情况,完善管理,坚持以读者为本、以服务学校教育教学工作为宗旨,创造性的开展图书室的管理工作,努力为师生的阅读创造条件,真正做到服务于教学,服务于学生,让学校图书室发挥其应有的功能和作用,以充分发挥图书室资源的效益。中小学生打下会利用图书室的基础,这对孩子们的一生都会有重大作用。相信随着教育改革的深入和知识经济的不断发展,农村中小学图书室的建设将会有长足发展,它将会在中小学教育中发挥着越来越大的作用,而在有效利用图书室的基础上,孩子们的中国梦也将会插上飞翔的翅膀。
第四篇:浅谈农村中小学新课改的困惑和对策
浅谈农村中学语文新课改的困惑和对策
【论文摘要】 在新一轮课程改革过程中,面对农村和农民在我国人口占据比例较高的现状,农村中小学课改的成与败,对整个国家人才培养的关系极大。就目前的实际情况而言,在农村的课改试验中,教师的整体素质与新课程标准的实施要求仍有较大的差距,实施中还存在诸多不尽如人意的地方,亟待提高和完善。希望有关方面能重视并行动,建立起助跑课改的有效机制,通过各种手段使广大农村中小学教师,又好又快地适应我国新一轮课程改革形势发展的需要。
【关键词】 课改 困惑 对策
目前,新一轮课改正如火如荼地在全国开展着,而做为基础教育的中小学,特别是农村中小学课改以前所未有的力度和速度在进行,新课改的理念逐渐深入师生心,也取得明显的成效,同时由于农村教育的特殊性,在实施的过程中也产生的诸多困惑,作为在农村课改一线的参与者,以自己所经历,所思,以微观的视角对困惑的产生和对策做以总结,同时尽可能有宏观的作用,就困惑产生的根源以实际工作体会和所了解的相关讯息分为两大类:
一:现状与要求
1、师资力量。新课改对教师的综合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农村中小学,特别是小学的师资,主要以曾为农村基础教育立下汗马功劳的民办教师组成,且近年来还存在大量教学经验丰富,教学成绩优异的教师向城市转移,造成农村学校教师配备不足,致坚守在农村教育阵地的教师,课业多,任务重,同时由于历史原因形成的专业知识领域先天不足,对新课改是时间,精力不够,显得力不从心。
2、评价体系。从应试教育到素质教育(即实施新课改的目的)其评价体系也应发生很大变化,但新体系尚未完全建立,或还不完善,成熟,旧评价体系仍在延续,从而影响新课改热情。
3、基础设施。新课改不仅对教师和学生要求提高,而且对学校的基础设施提出新要求,从音、体、美器材的配备到现代化的教学工具,据了解,仍有不到位的现象存在,同样阻碍了新课改的步伐。
4、社会环境。主要以学生家长为主。对学生(孩子)没有摆脱以分数高低论英雄的观念,也将分数的高低做为衡量教师优与否的唯一标准,使教师积极新课改的信心锐减。
5、生源流失。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思想,导致对农村学校的教育产生偏见,生源基本素质受到影响,制约了新课改效果的显现,以致对新课改的效果产生怀疑。
二、.新与旧的碰撞。
1、观念。旧观念经长期沉淀.积累,根深蒂固,其中不乏有视若财富的经验,不愿舍弃,当与所应树立的新观念相遇时,惯性思维导致对新事物的排斥,从而产生困惑。比如,对学生的管,过去可以说是保姆式,也习惯了,而按新要求,管多了,怕影响学生个性发展,管少了,怕戴上对工作不负责任的帽子,进退维谷。
2、行动。思想是行动的风向标,由于对新课改要求尚需进一步学习,理解,领会。当思想状态处于两难境地时,行动便会严重滞后,愈加迷茫不知该如何做,同时,作为新课改实施的另一主体——学生,求知的方式也发生了质的改变,从被动接受到主动学习,感觉难度陡然增加,严重不适应,也表现的无所适从,反过来又影响到教师,面对新课改,师生共同的想法变成了“敢问路在何方”。
3、教材。新教材部分内容与农村社会发展不相适应 主要表现为:A、教材起点高,不适应农村学校与学生的实际。B、教材内容新,但脱离学生的生活实际。C、教材份量加重,教学任务无法完成。
4、延续的急功近利的思想。用旧方法检验新课改,穿新鞋走老路,违背新事物发展的科学的客观规律,拔苗助长,与新课改的要求背道而驰。此现象以教师本身居多,亦可列入观念之范畴。
对策:
1、大力加强新课改的宣传力度,转变社会、家长的观念。做到社会,家长,师生达成共识,形成合力,营造出了解新课改,支持新课改,服务新课改的良好 氛围。并深刻认识到新课改的成败关系到国家的前途和未来、民族的兴旺与发展。通过报刊、杂志、新闻媒体做宣传,做意识正引导,或通过家长学校、家长会、家访和请家长进课堂听课等形式,向家长宣传新课程改革,使家长明白新课改是教育界的新举措,是教育的重大改革,使家长与学校在一定程度上形成共识,取得家长对课改的理解和支持。同时让家长树立正确的育人观和人才观,掌握科学的教育方法。
2、建立新的与新课改相适应的评价体系。新课程,新要求,是对课堂教育模式和课程价值观的重大调整,因此,必须对原有教育质量的评价体系要做出相应的调整,以激励教师转变育人观念,改进教学方法,为出发点,建立教师教育教学综合量化管理办法。打破以分定论,全面,综合评估教师工作,突出以学生德智体美劳的均衡发展,过程和结果相结合,以学生个性有无被激发,学习能力是否得到提高,综合素质怎样作为主要的评价指标,从而达到助推新课改的目的和作用。
3、切实加大对学校的投入。
课程改革是一项系统性工程,涉及点多,面广,具有长期性,学校所承担的新任务,需要增加各种费用明显增加,比如教研活动、师资培训、配套设施等诸多事项都开支,加大学校的投入力度,刻不容缓,是当前课改工作的当务之急。
4、建立多种教师培训机制,提高农村中小学教师素质。
根据农村现实,农村中小学教师的培训方式应以岗位培训为主,坚持“教学研结合”与“教学做合一”的培训原则,改变“培训即办班”的单一模式,开展丰富多彩的岗位培训。
(1)专题讲座与示范课结合。可采用三种形式:课改专家讲专题并上示范课;地方进修院校的教师讲专题,并上示范课;骨干教师讲专题并上示范课。
(2)送教下乡,上示范课。教育研究部门可组织一批有经验、教学实践能力强的教师直接送教上门,上示范课,并进行咨询指导。
(3)观摩培训。各校可采用走出去或请进来的方式观摩优质课、高级教师示范课以及当地优秀教师的观摩课。观摩后要求教师进行研究,对照别人找差距,提出自我改进、提高的思路或设想。
(4)校本培训。现在的校本培训基本还是秉承上级有关部门的意思,针对性和实效性都不强。各校可针对本校教师在实施新课改过程中的突出问题,确定合理的培训内容和方法。教育行政部门应给学校更多的自主权。
(5)自我培训。教师自发组织的集体听课、评课、研讨或自我讲专题。这种活动的准备过程和实施过程就是一种很好的学习。
(6)交流培训。农村学校的办学条件差,信息交流差,我们在鼓励教师岗位提高的同时,也应组织教师“交流”,即一些相对落后的农村学校有计划、有组织地派遣几名教师到实施课改较好的学校边任教边学习。实施课改较好的学校则派高素质教师到农村学校任教一两年,起示范作用和兼职培训作用。
5、学校和教育管理部门要留与教师相对宽松的环境和空间
新课改的实施需要较长的时间,在实践中探究,摸索,应该允许教师在工作中出现小失误,鼓励老师打破常规,尝试新方法,创新思路。譬如,长期以来我国的基础教育阶段过于重视教科书,重视课程知识传递,课程发展以“一纲一本”为主,偏重于书本,视课本为唯一的或主要的课程资源,学习局限于书本。新课改,可以让教师大胆创新,从课堂内容,形式,重新设计,只要把握好一个原则,真正做到发展学生思维、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形式不拘一格,出现问题及时纠正就行。
6.转变观念。避免为课改而课改,应着眼长久,转变培训模式,建立新型农村教师继续教育的体系。继续教育是农村教师实现终身学习和专业发展的重要途径,也是农村学校教育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障,面对建设全民终身学习的学习型社会的新要求和基础教育的新变革,农村教师继续教育机构的观念职能,工作重点,工作内容,工作方式都应相应调整和转变,应确定为农村教师终身学习,专业发展的大教育观,大培训观,赋予农村教师培训进修机构以更丰富的职能,承担起教师教育理论学习,价值观引导,师德培养,科研指导,情感教育,心理健康教育等一系列关系到教师专业发展,执教水平的重要工作。
农村中小学教育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基础,也是前提,新课改又是农村中小学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开展的成功与否,直接关乎着农民的素质,农村的发展,所以新课改与“三农”的未来有着密切的关系,也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中农村建设中的重要一环,因此,我们要站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战略高度,在新形势下,以高度的责任感和紧迫感,全身心地投入新课改,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贡献自己的力量,可以肯定的是,在新课改初期我们会遇到许许多多的困难和各种挑战,但只要我们持之以恒,勤修内功,假以时日,必将成功
2、师资力量薄弱
最主要的原因是受经济发展水平的制约,由于农村环境及生活条件较差,不能吸引优秀人才,难以注入“新鲜血液”,使得一些学校不得不临时招聘代课教师以解燃眉之急。另外,必要的教师辅导用书的缺少及新课程的教学经验的不足,使一部分教师在设计一堂课时往往感到力不从心。再次,由于农村学校信息闭塞,使得许多教师不能完整系统地吸收、理解新课程实施中的思想、目标及方法,仅凭为数不多的几次课程培训和观摩学习,所得十分有限,无法很好地应用于教学实践。
3、应试教育色彩浓郁,师生不堪重负
由于旧人才观,质量观的影响“以分论人,以分量才”的片面现象长期存在,社会评价学校的教育质量是以升学率的高低作为标准,学校领导评价教师的水平高低,工作好坏是以所教班级学生的升学度、合格率为依据,教师检验学生是否获得了系统的知识,甄别好学生与差学生,是以考试分数为准则。上级管理部门不断地组织统考统测,并且给各个学校排名排队,至使学校领导给教师加压。学校为了在社会上留下好名声,为了下一年能有较好的生源,想方设法提高学校的知名度。提高分数和录取率最直接,最有效的方法就是一切与经济挂钩,与晋升考核挂钩,用经济这根杠杆来达到这一目的,于是就设立高考奖、会考奖。达不到标准,非但一分钱拿不到,还要在教师大会上点名挨批评,这样一来,教师即使不为奖金,也要为面子拼命干。要想学生考得好,教师明知不符合教育规律,不利于发展学生个性,有碍于学生健康成长,却还一味乐此不疲地采用“注入式”,“填鸭式”教学法,以教师为中心,以课堂为中心,以课本为中心,在人才培养目标上重共性,轻个性;重理论,轻实践;重模仿,轻创造。它严重制约了学生主观能动性的发挥,单靠死死地抓住学生,反复操练,死记硬背,机械重复,带来的结果只能是高分低能。
4、初中学生流失现象时有发生
除学生家庭经济困难这一主要客观原因外,还有教师敬业精神差、教学理念落后、教学方法陈旧、教学质量低下等,也是导致学生厌学进而流失的一些主要原因。
5、留守儿童增多,缺乏必要的引导和良好的家庭环境
笔者所在的乡镇,煤炭和烟花是地方的两大支柱产业,由于国家对煤矿开采和烟花制作门槛的提高,加之产业技术水平的不断革新,富余的劳动力都流往城市。而一直存在的城乡二元状况使大量农民工选择将孩子留在农村,并托付给其他人照看。父母出去给留守儿童带来的诸如心理关怀缺失,情感发育不良;脱离父母监护,安全隐患凸显;智力发展滞后,学习成绩不佳;缺乏家庭管教,日常行为不良等问题十分严重。
二、对策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发展必须依靠国家和各级政府的主导作用,加大和重视教育投入;同时,教师和家庭也必须提高自身的教育水平和思想素质,为农村中小学生成长营造一个良好的教育氛围。
1、加大农村教育资源的投入,最大限度地改变农村教育资源不足的状况。首先要把教育经费的挪用作为重点抓,把有限的教育资源用到实处。迅速成立一个调查小组,查清农村中小学的负债状况以及教师的工资待遇落实情况,对因负债建校舍的,要通过财政拨款支付,使学校能较好地运转;其次完善对农村教育投资的监督机制,严防中间环节的克、挪、卡、要,确保专款专用,并且还要力保各校将有限的经费用在刀刃上,从而逐步完善以县为主的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
2、建立稳定的教师供给渠道。一是每年聘用一批师范类大中专毕业生,补充“新鲜血液”;二是从城镇学校富余人员中选派部分教师下到边远穷乡支教;三是成立教育人才交流中心,统一管理,随时向各农村小学提供推介服务,使教师队伍建设有“源头”。
3、加强教师教育。实施“农村教师素质提高工程”,以新课程、新知识、新技术、新方法为重点,以提高教师实际教学能力和接受计算机基础知识为主要内容,开展好教师全员培训和继续教育,使教师成为学会学习、热爱学习、终身学习的楷模,成为全社会的表率。
4、端正学校办学思想,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思想是行动的先导,观念是行动的灵魂。农村中小学教育要健康发展,从地方行政领导到学校校长、教师、家长,都要先从思想上认识到小学教育对孩子一生的重要性,认识到实施素质教育对孩子发展的必要性,认识到为高等教育输送新生不应成为基础教育的惟一目标。要通过各种媒体加大宣传,将先进教育理念深入人心;多给校长、教师提供一些外出学习的机会开阔视野。
5、一方面要加大义务教育宣传和实施力度,确保困难学生不会因贫失学;一方面要推进教育教学改革,提高课堂教学质量,活跃课堂气氛,促进学生乐学善学,确保学生不会因厌学而辍学。同时,要完善学校办学水平评估机制,切实把“减负控辍”工作纳入教育督导评估序列并不断提高评价指数。从而把“减负控辍”工作纳入政府、学校、家庭、社会四位一体的一盘棋工程,最大限度的控制学生流失。
6、整合政府、社会、学校、家庭的力量,解决好留守儿童教育问题。一是政府要针对留守儿童现状,发挥其主导作用,改革现存的城乡二元体制结构和创新现在教育模式,使留守儿童能够尽量在城市享受到与城市儿童同等的教育;二是学校应该开设针对留守儿童自立自强的课程,经常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培养他们的学习兴趣。并配备专业性心理教师,可以选取学校教师参加系统性培训,解决好留守儿童的心理问题;三是要净化留守儿童周边环境的空气,严格控制网吧、游戏厅等场所的设立,多管齐下,为留守儿童创造有利的外部环境;四是外出的家长要经常和子女联系,关心其身心健康,尤其是要积极主动地和班主任、监护人、代理家长及时沟通,共同配合他们作好留守儿童的教育工作。
参考文献:
[1]王景英.农村初中学生辍学问题研究 [M].长春: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
[2]袁桂林.农村义务教育“以县为主”管理体制现状及多元化发展模式初探 [J].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1).
[3]张玉林.分级办学制度下的教育资源分配与城乡教育差距——关于教育机会均等问题的 政治经济学探讨 [J].中国农村观察,2003(1):26 [4]李伦娥.一个乡村教师的困惑 [N].中国教育报.2002-9-1(3)[5]《教育蓝皮书:深入推进教育公平(2008)》
第五篇:浅谈农村财务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2z085327张琪_浅谈农村财务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_屈佳_助教
摘 要
农村财务管理不仅是一项经济工作,同时也是一项严肃的政治工作,是农村基层组织、思想、政权建设的需要。农村经济是农业大县的经济主体,行政村的经济管理好坏对农村经济至关重要。当前,农村财务管理较为混乱,阻碍了农村经济和社会各项事业的发展,也在一定程序上恶化了党群、干群关系,影响了农村社会稳定。文章针对当前农村财务管理中存在的主要问题进行了分析,并对今后如何提高农村财务管理人员素质,健全农村财务制度及强化内部控制等有关方面提出了相应的解决对策。
关键词:农村;财务管理;对策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