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农村新课改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优秀范文5篇]

时间:2019-05-14 05:02:06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浅谈农村新课改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浅谈农村新课改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第一篇:浅谈农村新课改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浅谈农村新课改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洞口县醪田镇中心小学 尹茜

一、农村新课改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是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提高民族素质的一项重要举措。2003年3月4日——12日,教育部课程评估组组织进行了对全国12个课改实验区实验进展的调查评估,其问卷结果显示:新课改在农村的实施情况不容乐观。例如,按照从省会、市县、乡镇到农村的顺序进行排列,对新课改“完全适应”的教师的百分比依次为35.7%,30.6%,21.3%和11.1%;而认为自己的业务能力与新课改所要求的“还存在一定的差距”的比例依次为3.2%,4.3%,5.0%和23.5%。并且根据我国人口的实际情况显示,有64%的人口在农村。所以,新课改必须先从农村抓起,而新课改在实施过程中还存在着以下几个问题:

(一)教师队伍整体素质不高,难以适应基础教育课程改革

l.教师学历合格率偏低,整体素质跟不上课改形式

目前,农村学校教师结构基本上由民办、代课转正和年龄偏大的教师构成。而他们的起点一般较低,整体素质不高。因此这些教师的教育观念、方法、水平越来越不适应现代化新课程改革。像我以前就读的明家小学的教师,年龄偏大,大部分教师没有合格学历。近五年来没有几个师范毕业生分配进来,原有的外乡镇的几个师范生也调走了,现在基本上是一些老高中生在唱主角。相比较,小学一年级的情况相对好一点,教师具有师范类合格学历的也只占60%,30岁以下的仅占30%。

2.城乡教师待遇与生活条件的差别使好教师很难留住

我国多数县、市通过公开择优选调的方式,将农村的优秀教师调到城区任教。这有利于调动农村教师的积极性。但每年从农村调走的一批优秀教师,必然导致农村教育质量越来越低,这对于那些渴望汲取知识的孩子们来说是不公平的。再加上农村人口分散,学校规模小,人生不旺,一个教师要教多个年级多个班,效率不高。另外,现在的年轻教师只想往城镇方向调动,造成农村学校骨干教师紧缺,带来了农村教师年龄的老化。

(二)农村孩子知识面窄

l.生活的环境

由于农村孩子生活在闭塞的环境里,与外界的接触少,知识面比城里的孩子要窄的多。对各种新知识接受起来相对困难些。大多数农村孩子没有接受良好的学前教育,基础不是很好,又得不到良师的指导。所以他们的独立自主能力比较差;不善于与他人沟通;遇到难题时不会主动问同学和老师,目前使用的人教版课改材料,起点高,容量大,中小学生学起来很吃力。

2.农村经济条件的制约

农村学生缺少获取材料以外知识和信息的途径,知识面窄,见识有限,难以参与以多种信息和直接经验方式为载体的综合实践活动课,也无处搜集资料。导致学生们的学习渠道狭窄,获取知识的能力有限。另外,大部分学生属于“留守儿童”,一般由爷爷奶奶、外公外婆抚养,而老人们根本不明白新课改是怎么一回事,学校新的理念和新的做法难以得到他们的理解和认同。

(三)新型师生关系没有完全形成

在我国社会主义条件下,人与人之间的平等关系为建立新的师生关系提供了社会基础。现在,师生关系在一定程度上打破了传统的模式。但由于封建思想根深蒂固,新型师生关系还存在着如下一些问题。

l.师生之间相互对立

师生关系相互疏远,紧张对立。教师不允许学生有不同的意见,往往都是教师自己说了算。教师说对那就是对,就算是错的也依然要执行。这样一来,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经常受到制约,思维受到阻碍,不被允许有自己的想法和见解。这使师生之间教和学的关系易受到破坏,容易发生冲突,形成对立。2.学生过分依赖老师

师生之间的关系平稳,没有基本冲突。在中小学里,教师包揽一切活动。以至学生跟着老师铺好的路走,习惯采取服从的态度,缺乏学习的主动性和创造性,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差。

3.课堂自由懒散

一些教师把“自主”变成了“自由”,在课堂教学中,对学生不加“限制”,没有严格要求学生完成应该完成的任务。而学生自制力薄弱,没有了管束,对学习采取自由态度。由于教师对学生的生活、学习等方面不能给予正确的指导,不认真检查教育的效果,造成“你教我学”“你不教我就不学”的简单职业关系。

(四)办学经费的紧缺是新课改面临的最大难题

教育经费是中央和地方财政预算中实际用于教育事业的经费,以及社会各种力量和个人直接用于教育的费用。它是发展教育事业,提高教育质量的物质保证。l.缺乏教学设备

现在乡、村彻底与学校脱节,不拿一分钱投入到学校建设。教育主管部门留给学校的人头费每生每期只有10多元,正常的办学开支都不能保证,改善办学条件从何谈起?我们没有学生获取知识和信息的重要社区来源——图书馆;没有拓展学生视野,增强学生对学科教学形象直观理解的场所——科技馆;没有加强学生思想品德理想信念教育的历史文化宝库——博物馆,没有改变现代社会人们生活、工作和学习方式的优越条件——网络资源。

2.教师缺少培训

由于学校在教育经费上的投入不足,教师外出学习,观摩困难.提高教师素质困难重重.面对课程改革,很多教师迫切希望到外面学习、充电;参加培训,但能如愿以偿的只有少数。我们醪田学区去年暑假到市里参加通识培训的只有十多个人。时间只有两天,其效果很有限。这样不仅打击了教师积极性,而且效率也不高。

3.新教材内容的开放性与教材配套资源不足存在矛盾

在实施新课改中,教师普遍认为新课程比原有教材的内容更具综合性、现代性、开放性和灵活性。又加之资料的不足,教师们一时还难以驾驭教材,也就把握不好课堂教学的结构,常常受到旧有教案的束缚,不经意地围绕传递知识的框框转。像语文学科,新课改要求学生进行大量的课外阅读积累,由于学校图书室藏书有限,又不对学生开放,学生个人大量购买图书又需要资金,而没有大量的书籍可供参考,课标规定的阅读篇目也很难完成。

(五)新课改的本身存在着最根本的问题

l.设计过于理想化,脱离了我国国情

第一,课程设计不具可行性。如科学课、艺术课、综合实践课的设计。在不改变分科教学的大环境条件(如师资来源、课程衔接等)下,盲目在中小学开设这些综合课程是不现实的,在许多中小学里,音乐、美术等艺术性课程都被语文、数学或是其他科目所代替;第二,目标设计过于庞大,缺乏实现的基础。如能力培养、创新精神和能力的培养等,致使新课改目标分散,虽然面面俱到,但不够深入。

2.课程门类和课时太多

课程门类较多,教师专业与《新计划》难以形成对应。在农村中小学,教师平均兼课至少有二到三门,这样精力就会分散,导致顾此失彼或者疲于应付。新课程的专业教师不多,因而,有些课程形同虚设,小学只重视语、数,初中则重视语、数、外、物、化等主课,其他毕业不考的课程无暇顾及。可见,实施新课程计划一时难以落实。

3.评价机制不够完善

新课改所倡导的评价制度与旧有的评价制度并行,存在虚化改革的危险。有的学者提出,新课改评价正处于“两难困境”;一边是全新的新课程评价理论,另一边则是原先的课程评价实践。到现在为止,评价教师业绩时,仍以“分数”这根指挥棒进行评价,同时在考试方式上仍没有多大的变化。这种评价机制和考试方法严重束缚了教师的思想,甚至扼杀了教师的大胆想法。由于各个学校都是刚进入新课改,对教师的评价几乎还是老一套,以分数的高低来评价教师,从根本上否定了素质教育,所以,在这种情况下教师们会产生“别人怎么教,我就怎么教”的思想。每个教师都不愿意在同行的评价中甘处下风,所以,在教学中不敢或不愿实施自己的想法。

二、改善农村新课改的对策

既然新课改存在着这么多的问题。那么,新课改还能不能发展下去呢?我认为,从运动学的角度看,任何事物一旦抛射出去,再想收回来是不可能的。同样。新课改既然已经实施,而且已经对我国的教育产生了影响,因此,必定会沿着它应该运行的轨迹走完它该走的历程。新课程将怎样继续进行下去?这取决于现在和将来我们围绕新课改所实施的具体行为。对此,本人对今后的新课程改革提出如下几点对策:

(一)提高教师素质,做好教师培训工作

l.教师要有人格魅力

首先教师要具有人格魅力。教育家夸美纽斯说过:“教师的职业是用自己的榜样教育学生”。因此教师在学生的面前要树立好自己的形象,做出为人师表的表率。教师的生命价值是在学生的身上得到延伸的;其次教师要有法律意识。不能变相体罚学生,有的学生上课不认真听讲,老师就不准他上课;有的学生迟到,老师会罚钱、罚站等,这些都是违法的。教师不能剥夺学生的受教育权,要尊重学生的人格尊严权。

2.做好教师培训工作是新课改顺利实施的基础

在新课程培训中,要继续坚持“先培训、后上岗;不培训,不上岗”的原则,组织好不同层次的教师培训,坚持通盘培训和学科培训相结合,参与式培训与讲座相结合,岗 4

前培训与过程中培训相结合的方针。在培训方式上,要倡导培训者与教师的平等交流

[5]对话,了解他们的疑惑和困难,并结合教师的教学实际,增强针对性和实效性。

(二)遵循因材施教原则进行教学

因材施教原则是指教学要从学生的实际出发,使教学的深度,广度,进度既适合大多数学生的知识水平和接受能力,同时又照顾到所教学生的个性特点和个性差异。使每个学生都能充分展现出自己的特色。学生不敢提问题,教师应该引导培养学生的提问意识,对此可以这样做:(1)营造平等的心理氛围,鼓励学生提问。平等对待一切学生,如果学生提出的问题不够合理,不应直接否定,首先要表扬学生勇敢提出问题,然后告诉学生应该怎样提出问题;(2)创造情境,激励学生勤于提出问题。就某一问题或事件,让学生提出自己的观点;(3)点拨提问技巧,引导学生善于提出问题。只有先提出问题,才能解决问题,掌握问题。

至于农村孩子知识面窄,胆子小的问题,这虽然是事实,但这不能成为农村学校推进新课改的制约因素。农村孩子朴实,能吃苦耐劳,只要教师们有耐心、有爱心,因地制宜,因材施教,积极开发校本课程,充分利用自身特点,就一定能很好的解决这个问题。

(三)更新教育教学观念

随着社会经济日新月异的发展,新课改对每一位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改变观念,与学生构建一种新型的“朋友式”的宽松、民主、和谐的师生关系,让学生在一种愉快、轻松的环境中保持最佳的学习状态,身心得到健康发展。

新课改强调:教学过程中的交往不再是教师教、学生学的机械相加。而是人人参与的平等对话、合作交流的意义建筑,要实现课堂教学中的师生平等交往,教师应主动转换角色,由传统的知识传授者转为学习的促进者。

1.以人为本,体现人本主义

人本理念要求一切社会活动,必须以人并满足人的发展为出发点和归宿。(1)关注每一位学生,关注的实质是尊重、关心、牵挂;可以从日常小事做起,尽力帮助学生解决生活中的一些问题;(2)关注学生的情绪生活和情感体验。要求教师精心设计教学内容、教学过程,使教学过程成为学生一段愉快的情绪生活和积极的情感体验,帮助学生树立学习的自信心;(3)关注学生的道德生活和人格养成。教师不仅要充分挖掘和展示教学中的各种道德因素,还要积极关注和引导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各种道德表现和道德发展,帮助学生建立爱心、同情心、责任感。

2.把学生看成“整体人”

首先要建立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在教育中,教师不要以“权威”自居,不搞“一人堂”,对学生要一视同仁,不歧视差生;以亲切的态度,饱满的情绪和热情真诚地职业道德和学生交往,关心学生,缩短师生间心灵的差距。

其次要尊重学生。学生是在依法成立或国家法律认可的学校及其他教育机构按规定条件具有或取得学籍,并在其中接受教育的公民。在社会活动交往中,相互尊重,这是人与人应有的基本行为准则。学生作为一个有独立人格尊严权的人,他们也需要老师的尊重。事实证明:尊重学生不但可以提高教师的威信,而且能够增进教学效果,另外,学生感受到老师的尊重就会更加的尊重老师,这样才能改善好师生关系。

(四)依法治教,加大教育投入

为确保教师工资能按时发放。省政府应继续根据中小学教职工编制标准,逐县核实财力。对财力不足,发放财政供养教职工还没有达到合理比例的县,要继续通过调整财政体制和财政支出结构,加大财政转移支付,帮助县级人民政府化解财政困难。政府应适时提高教师的福利待遇,提高其工作的积极性。

l.政府要加大对农村教育的投入

在实施课程改革的过程中,政府要实行对教育政策倾斜,加大对农村教育经费的投入,不断地缩小城乡教育条件的差异。俗话说:‘有舍就有得’。政府要舍得投入,为学校添置必要的教学辅助设施。给教师们进行新的教学资源开发和课程改革实践提供较好的环境。另外,增加农村学校的教师编制和必要的教学设施,努力解决班级过大和教师负担过重的问题。是落实新课程教学理念的重要环节。

2.尽力改善办学条件

现在我们国家越来越重视教育,对教育的投入逐年增加,农村学校要用好政府的投入资金,把钱花在刀刃上,采用多媒体教学,同时,订购大量教学资料,为教师学习创造条件。例如,我的母校——醪田中学,积极筹措资金,配置了40多台电脑,学校利用节假日,对大部分教师进行信息技术培训,提高了教师的自身素质。

(五)改善新课改的管理

一元化的视角是新课改问题研究文献中比较明显的缺陷之一,新课改是一个涉及诸多因素、受到很多制约的社会系统工程。所以,要以多元化的视角看待问题。近一百多年来的中国现代化进程就是不断学习发达国家经验的历史进程,这种借鉴不仅是对发达国家经验的梳理与总结,同时更能为我国这样的发展中国家提供一个可供选择的模式,只有确立了多元视角,才能对新课改中存在的问题有一个全面而辩证的认识,才能对新课改有一个全面而辩证的认识。

l.抓紧完善新课改的设计方案

新课改在设计上还存在着一些漏洞,要及时查漏补缺,努力降低教师们参与改革的难度。新课改的设计必须遵循三个原则,即合目的性、合科学性、合发展性,如制定各种评价制度,明确和完善中考、高考等各项考试制度;在教学方式上可以采用“开放式”课堂教学。把教学活动置于一个开放的环境中来设计,突破教材的文本限制,让学生自主探究学习,有利于学生创新精神的培养。

2.调整课程的门类和课时

中国现行的教学计划规定中小学要开设20多门课程,由于门类过多,分科过细,造成了教育内容条块分割。因此,应减少一些暂时不具备实施条件的课程课时,如 一些综合课程、综合实践活动和一些地方课程等。减轻教师和学生的负担。

3.完善教育评价机制

为了完善教育评价机制,应该从以往的以考试为核心的教师业绩考评制度上开始改革。在对学生评价上,把以分数高低论成败改为注重学生德智体美劳等全面发展;把终结性评价改为终结性评价与过程性评价相结合,注重过程性评价。以学生个性的激发、能力的高低、综合素质的提高作为主要的评价指标。在对教师的评价上,关注教师的发展,鼓励教师终身学习,把教学作为师生互动,交往,学习的过程,不断促进教师像研究型、发展型转化。

总之,在现有条件下,农村课改还存在着许多问题。只有继续加大教育投入;切实改善办学条件;加强学校校长和教师队伍建设;提高我们实施新课改的能力和水平;为实施新课程创造良好的教育环境,才会使农村学校的新课程实施工作真正呈现出生机和活力。

第二篇:高中历史新课改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高中历史新课改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2008年秋季,高中新课程改革在河南省范围内全面铺开,至此已经整整经历了一个三年教学周期循环,作为一名工作在教学一线的历史教师,在三年的新课程实验与探索中,我深深地感受到教师是新课改的最终实施者,课改实验的成败系于教师。因此,作为一名历史教师只有不断的更新教学观念,提高自身的业务水平才能适应新的形势、新的需要、新的发展。此次新课程改革中历史课程与教材的变化之大是前所未有的,无论从学科体系还是内容设计等方面都进行了全新的编排,它能否在实践中顺利实施,能否达到预期效果,令人关注。及时总结新课程实施中的经验和问题,成为历史新课改的当务之急,现就笔者在新课改实施的过程中发现的一些问题及对策略陈管见,不当之处敬请批评指正!

一、历史必修教材内容太深、容量太大与现有的课时少之间的矛盾

新教材用模块专题的方式来编写教材,本意是使教学内容精练,突出重点主题,但导致跨度大、跳跃大、难度高、内容多等特点,知识点之间缺乏联系,历史发展的基本线索被弱化,教师忙于系统的串线,课堂完不成教学任务。增加了教师把握和驾驭教材的难度,展开讲,时间不够;不展开,学生不知所以然。

新课程非常强调初中阶段的历史基础知识,而在实际上初中历史教学大都开展的较为薄弱,学生的历史素养普遍较低。因而,初中的基础知识与高中专题教学之间很难衔接,学生的历史基础知识储备严重不足,历史素养普遍缺乏等,高中教师在上课时,就需要不断补充知识,使高中教学进度偏紧,课时严重不足现象严重,这是一个具有普遍性的问题。而在教学方式上,以学生为主学习,把课堂交给学生,学生调动不起来,学生学习费劲。学生也是“被动”地参与到“主动学习”中,其知识储备、能力水平、经验积累等都不足以在新课程的教学中发挥出“主体”的作用,从而造成教学中新的误区。

二、“用教材教”与“教教材”的问题 一标多本下的教材,任何一种教材都不能够成为教学设计和开展教学的唯一依据,教材仅仅是一本材料或一种资源,甚至是一种帮助学生学习的工具。但是,在新课改下,部分教师仍然采用传统的教学模式,照本宣科,视教材如圣经,不敢越雷池一步。实际上,教师在备课时完全可以而且应该根据课标要求,结合学生的情况来处理教材。教师要创造性的用教材,要融入自己的科学精神和智慧,对教材知识进行教学重组和整合,选取更好的内容对教材深加工,设计出活生生的、丰富多彩的课题。充分有效地将教材的知识激活,形成有教师教学个性的教材知识。既要有能力把问题简明扼要地阐述清楚,同时也要有能力引导学生去探索,去自主学习。

三、部分教师的历史课程意识淡薄和专业功底不深 在传统的历史教学的影响下,历史教师的课程意识相当薄弱。主要表现在教学理念陈旧与迷失。在新课程理念下,仍用老方法讲课,穿新鞋走老路,进行详细的知识点讲解,有的教师在使用新教材时还大量的为学生补充知识点。这些都说明历史教师对新课程不理解,对新教材不会用,没有课程资源意识和课程生成意识。

在新课程改革实践中,暴露出一些普遍性的问题,其中最大的问题是教师专业功底不足。在表述和解释历史史实方面都存在不准确,甚至有些表述是错误的,不能向学生传达准确的历史信息。

究其原因是部分教师在教学实践中没有重视理论的学习,没有把更新观念和意识作为首要任务,尤其对历史课程认识不足,没有深入理解历史课程理论,对历史课程意识问题和历史课程结构问题没有清醒的认识和研究,缺乏历史课程意识,缺乏对课程标准和教材的深层次理解,没有真正掌握历史课程结构和逻辑。

四、对课程标准的要求和对教材的解读和处理把握不准 首先对高中历史课程结构、体系把握不准。由《历史教学大纲》到《历史课程标准》,是此次课程改革的最重要的成果之一。但《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非常笼统,缺乏实际的可操作性,广大一线的教师突然从传统的历史课程结构一下子转为新的课程结构的教学,非常不适应,仍然留恋旧的历史课程结构,对新课程结构,在教学中不好把握。

其次对新课程标准、新教材把握不准。新课程标准在内容标准的编写上,非常宽泛、模糊,使教师难于把握。新教材内容多,材料的选择多,使教师在教材处理上出现问题,同时对教材内部衔接问题,关于教材的整合、处理上问题,关于新课程中部分内容的教学把握程度掌握不准,有些内容讲到什么程度适当,教师把握不好。

对策

一、进一步更新观念,树立新课程的理念

首先关于教材使用的观念必须更新。完不成教学任务,还是观念问题。在教材的使用和处理上必须大胆,敢于取舍,正确取舍,正确整合。其次,在对待学生上,解放手脚,放手发动学生,把学习的主动权教给学生,相信学生是学习的主人,相信学生的学习能力。再次,高考越来越以新课程理念为指导,以能力立意更加明确,考查能力越来越多。

对策

二、深入研究课程标准,明确课程目标要求,加强教师自身专业素养 历史教师必须在教学中真正确立以课程标准为教学依据的思想。高中历史课程标准反映的是国家意志,体现了国家对不同阶段的学生在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历史学习的基本要求,是高中历史教学活动的依据。新课标呈现的许多思想、观念同我们以往的有很大的不同,传统的教育思想和观念是难以适应新课程的需要的。长期以来,有一种轻大纲、重教材的倾向,导致教师大纲意识淡漠,甚至备课都不看大纲。新的课程标准比原来的大纲更系统、更全面,教学中的许多问题在新的课程标准中都有具体的阐述,因而对教学的指导作用更强了。教师只有通过对课程标准的学习,才能了解本课程的性质、基本理念、设计思路、课程目标,以及本课程的内容标准、教学建议等。只有了解了这些内容,教师才能更好地把握教材,指导教学。

教师的素质状况决定教学的效果。针对新的挑战、新的要求,广大教师必须加强自身学习。既要学习理论知识,也要加强业务学习,拓展自己的专业知识。目前大多数教师只掌握了所教学科的基础知识,没能很好地掌握学科知识的内在联系、学科研究方法和思维特点等,这显然是不能适应新课程教学需要的。所以,新课程下的教师必须刻苦钻研业务,努力学习,自觉地主动地适应课程改革发展的需要。

对策

三、科学地解读教材,加强高中历史新教材内容的整合

新的高中历史课程改革的突出特征之一,就是教材内容的变化,如跨度大、跳跃大、难度高,内容多、课时少等。关于教学内容多的问题,解决的方法主要有:注重多媒体辅助教学;注重内容、材料以及重点取舍问题,每一个历史事件,不是从头讲到尾,而是注意内容的轻重,材料的取舍;注重问题的设计,看哪些是本课重点,围绕重点设计问题,把其它的历史问题纳入其中;可以通过预习,解决内容多的问题。

科学解读和处理教材,加强高中历史新教材内容的整合,教师要逐步改变教材是教学唯一依据的观念,而将其仅仅看作为教学的重要工具;告别“教教材”的旧认识,树立“用教材教”的新思想。“用教材教”的观念是将教材看作为教学的文本材料,视教材为工具。只有当教材所用的材料和表达的观念能为学生所接受,并能够实现教学目标时,教材才有使用的价值。但是,教师对课程资源的整合、开发和利用,必须以课程标准为指导,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和教材具体内容出发,使在有效时间内完成课堂教学内容。

对策

四、注重集体备课,加强教学研究

注重集体备课活动,借助集体智慧来克服教学困难。加强集体教研、集体备课是解决新课程教学中存在问题的重要措施,可以集思广益,充分发挥集体的智慧,也充分体现合作精神。从实际出发,及时建立以校为本的教师教研机制,是促进教师专业发展、促进教师教学能力与水平不断提高的一条重要途径。校本教研的过程既是经验总结、规律探索、理论提升的过程,也是教师专业学习、发展、提高的过程。校本教研在重视教师个人学习和反思的同时,特别强调教师集体的作用,强调教师之间的专业切磋、协调与合作,互相学习,彼此支持,共同分享经验。学校要尽量为学科教师进行校本教研提供平台,为教师参加教研和培训提供条件支持。

总之,新课改对每一位教师来说任重而道远。课改是一种必然趋势,只有教师去适应新课程,而不存在新课程去适应教师,因此我们需要抓住机遇,迎接挑战,力争与时俱进,转换观念,把握角色定位,积极实践,大胆探索,勇于创新,全面推进新课程改革。

第三篇:浅析农村党员干部远程教育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浅析农村党员干部远程教育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周云

农村党员现代远程教育是党中央站在全局和战略高度作出的一项重大决策,对于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巩固党在农村的执政基础、提高农民收入、全面推进小康社会建设,具有重要而深远的意义。自“农村党员远程教育”落实到各村以来,各级党委、政府高度重视远程教育的利用,极大的提高了党员群众的思想政治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开阔了山区广大农民的视野,拓宽了山里人发家致富的门路,可谓造福万家。

一、农村党员干部远程教育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任何新生事物在其发展过程中都难免存在这样那样的问题,远程教育仍是新生事物,处于起步时期,很多深层次的问题都需要在实践中进一步思考和解决。

1、村级管理人员文化素质不高,对接受设备较陌生

落实到村上的党员远程教育设备多在各村的支部活动室内,管理人员基本上为各村支书和村长,普遍存在谁有空谁接收现象。而由于村两委干部文化素质不高,具有高中文化程度以上的只为少数,普遍为初中文化程度,且在这一部分人中,以前接触电脑和卫星接收设备较少,致使在使用过程中由于操作不当,造成设备不可用或毁坏时有发生。

2、基层重视程度不够,宣传不到位

一些村子对远程教育的作用认识不到位,远程教育设备在村民活动室里成为摆设,乡镇有培训和检查才打开用一下,很多村民甚至不知远程教育是为何物,更不用说“让干部经常受教育,使农民长期得实惠”了。一些村两委也表示工作过于繁忙没有对远程教育进行宣传。

3、内容缺乏针对性,流于形式

我国农村地域广袤,各地区的气候条件、经济发展模式和农业水平不尽相同,就算是在同一个乡,每个村的经济作物都不尽相同,而农村党员远程教育基本上都是县市统筹,缺乏针对性。一些地方甚至只是流于形式,没有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没有全心全意为民众着想。

4、缺乏相应考核评比制度,应付了事

部分乡镇没有对农村党员远程教育建立一整套的考核评比制度,对各村的具体落实情况没有进行充分的调查和了解,甚至在知道各村没有具体落实的情况下不闻不问,各村也是应付了事。

5、客观条件的制约

农村党员现代远程教育自实施以来,截止目前,基本上每村都有一套设备,但就总体而言,广大农村地处山地,地形较为复杂,居住较为分散,这就为党员群众观看远程教育节目增加了难度。

二、对策和建议

1、集中培训与“一帮一”辅导相结合,着力提升管理人员素质

各乡镇应根据实际情况,为每村的“远程教育小组”配备文化素质较高,学习能力较强的“全国农村党员干部远程教育系统管理员”,并加强对管理员的培训。在对管理员进行集中培训的基础上,有条件的乡镇,可为每村落实一名大学生,对管理员进行“一帮一”辅导,并协助领导小组负责人管理远程教育及相关资料,负责对系统的维护,安排广大党员群众通过远程教育进行学习,指导负责人如何正确实用设备,争取在一年的时间内,负责人可以单独使用和维护。

2、以点带面,解决宣传瓶颈

各乡镇党委、政府要切实指导各村加强宣传,要求各村通过召开村组会议,张贴标语,在场镇设立咨询点,发放传单等传统形式,大面积“铺天盖地”式的宣传,大力介绍远程教育,营造学习远程教育的气氛,以求做到家喻户晓,人尽皆知。各村要充分发挥组长和党员的带头作用,对各村的种植大户、养殖大户和致富能手进行培训以点带面,将远程教育的好通过人,一传十,十传百,提高广大党员和群众对远程教育的认识。

3、应地制宜,增强教育针对性

各乡镇要根据各村实际,精选适合本地实情的关于种植和养殖的节目,有针对性的进行教育,确保教育内容具有很强的针对性,确保远程教育能给农民兄弟带来实效,确保远程教育能实现“让干部经常受教育,使农民长期得实惠”的目标。

4、建立健全考核评比制度

各乡镇要建立健全相关考核评比制度,对各村的远程教育落实情况纳入对各村工作的考核评比中来,对落实好的村支部进行一定的奖励,防止各村流于形式,确保各村把党员远程教育这一惠民工程落到实处,发挥其应有之义。

5、实施流动“远教”,解决客观条件制约

各乡镇指导辖下各村设立远程教育视频资料库,把整理好的视频资料分门别类,刻录成VCD、DVD光盘,免费供村民借用。同时制定完备的“远程教育视频资料库管理办法”,规定借用手续,归还时限,损坏赔偿等具体内容,保障视频资料的正常流转和充分有效利用。对有电脑的村民,应随时开放远程教育设备,允许其可随时用优盘到村民活动室考取资料信息。

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是一项全新而意义重大的事业,在实践中仍会遇到许多新情况、新问题,只有勇于实践、大胆创新,在发展中解决问题,才能让远程教育事业风正帆满,真正“让干部经常受教育、使农民长期得实惠”。

作者单位:湾溪乡人民政府

第四篇:中学新课改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村中学新课改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我校实施新课程改革,教师经历了通识培训、学科培训等多次培训,高一年级教师开始走上了传授新思想、新理念的讲台。一学期结束了,课改的进程怎样,效果如何?总起来说,实施新课改任重而道远。在课改过程中,还存在着这样那样的问题,有些甚至是相当难以解决的问题。

一、实施新课改中存在的问题(一)是课堂教学改革力度不大。

在课下,一说起新课改,每位农村学校教师都能说上几句“行话”,如:要推行“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要“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但是这些教育理念一旦运用到课堂教学的实践中,便只留下了新课改理念的空壳。

1、是对课程改革认识肤浅:学生的座位排列由“排排坐”变成“方阵坐”就是合作学习与分组讨论;把过去的“你坐下”改为“嗨、嗨,你真棒”就是尊重学生人格、提高学生自信心;不切实际滥用多媒体就是运用先进的电教手段。

2、是教师对新教材的内涵挖掘不深入。现在使用的教材,内容简单了,难度有所降低,但覆盖面广了,对教师和学生的要求却更高了。相当多的教师教育观念不适应。面对国家对基础教育课程和教材的重大变革,相当多的农村教师思想准备不足,特别是在观念上不适应,生硬灌输、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等传统教学理念和教学模式根深蒂固,形成一种难以扭转的巨大惯性,而且学习新课程理念也是生搬硬套。老教法不灵了,新的教法又找不到,进入到行动的“盲区”。有些人“旧瓶装新酒”,自觉不自觉地把新课程装进了“应试教育”的“笼子”里,使新课改的效果大打折扣。

(二)是还不能建立与新课程相适应的评价制度。

传统的教学注重量化评价,各阶段性考试或终结性考试可一锤定音,新课改虽然进行量化评价,但更注重质性评价,教学过程既注重知识与能力,更关注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是三位一体的目标导向。教学中花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对学生进行后两个方面的学习与实践,而在考试中却难以操作,对学生的议价常常感到惘然,常常觉得无以入手。期末等终结考试中也很难以体现,学生学习中成效如何,教师施教效果怎样等难以分析,教学中的自我反思时问题觉得如在雾中,评价太难。

(三)硬件设施缺乏

城市学校有的多媒体我们还没有,相应的参考书籍也没有.教师没有电脑可去查阅,看看外界是如何课改的.学生也没有钱去订阅各种刊物,更有有电脑可供学习和外界是不通的.二、解决问题的建议和对策

(一)是建立教学研究制度和培训制度。

1、建立骨干教师支教帮扶制度。农村学校缺乏优秀的课改骨干教师(带头人)是一个不争的事实,短时间内解决这一问题也不切合实际,但为了让新课程改革在农村中学稳妥、健康地发展下去,建议上级主管部门应建立县城骨干教师支教帮扶农村中学课改的教师交流机制。借鉴体育项目中的引进“外援”措施,实行县城和农村中学教师互相交流,让农村中学的骨干教师在县城中学先进、浓厚的课改环境中中尽快成长,让县城的骨干教师在农村中学中促进、带动新课改的步伐。也可以成立“课改讲师团”,遴选全县课改优秀教师组成讲课组,实行“送教下乡”,让农村教师在家门口便可以学到先进的课改经验。

2、加大教师的培训力度与密度。上级业务部门应经常调度课改中面上存在的问题,分科召开研讨会,及时解决课改中出现的问题。

(二)是加大投资,不断增加学校内部设施,努力改善学校教学条件,丰富师生教学、学习资料,为实施新课改创造良好的硬件环境。(三)是建立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管理与评价机制。

1、改变现行的教学常规管理办法,具体做法是:对每位教师的备课、上课、听评课、作业、进行一次全面综合评定,每学期结束后,进行一次全面综合评定,将所有能反映一个学期以来教师在教育教学各环节中的所有案头材料如各种形式的备课、听评课记录、教学反思、作业批改、教学随记、理论学习等进行集中检评,具体操作同备课。

2、评定结果的使用。第一可以结合其他方面的评定结果,进行××优教师的评选,并进行表彰奖励(要公平合理,不能只看上课热闹),另外在进行教师业务、荣誉系列评选时作为条件之一。第二可根据等次划分记入教师工作量化考核中。第三是作为档案材料存入教师发展性评价档案中。

总之、新课程改革是一个不断探索、不断深化的过程,它具有地域性、针对性、时代性和现实性、探究性、实践性的特征,我们应注重课程目标人本取向和社会取向的紧密结合,在培养学生竞争意识、创新意识的同时,充分注重对学生社会责任感和社会实践能力,让新课程改革在实践中不断完善和发展。

农村中学课改存在的一些问题

上传: 姚丽华 更新时间:2012-5-25 21:08:35 经过几年来的课程改革实施,我们在思想意识上、教学方法方式上都有了很大的改观,其收益也不少,但同时存在的的问题也很多,特别是农村中小学课改更是难上加难。为加快农村中小学新课程改革,使学校在管理理念,教师在教育理念,学生的学习方式发生根本性的转变,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培养综合性的优秀人才,以适应时代发展的要求,全方位改善农村教育现状,增强农村中小学在新课改中的动力。本人根据近几年所得所感谈一谈农村中小学实施课改中存在的一些问题与困难加以剖析,以找出相应的对策。不妥之处,请大家批评指正。

一、评价体制不变,课改动力不足

评价体制未变,许多农村中小学课改仍浮于表面,其教育教学模式仍沿袭过去的管理方式,新课程带来的新理念、新方法在很大程度上还是被老的运行方式所左右,这是因为传统评价体系注重学生学习成绩,学生成绩的好差关系着学校生存,老百姓问的是孩子的分数,看重的是孩子结果,如果小升初、中考升学率低,农村很多优生就会流入城市名校或民办好的学校,象五府山中小学,流入外校的优生占50%,没有优生、没有学生何谈课改,因此学校考核重点还是抓教学成绩,否则面临巨大的竞争压力和生存问题,而课改毕竟是培养学生长远的目标,在短时间内并不能直接反映出教师的个人贡献,大多数教师看重是现实,衷于考试的成绩好差,因此此种评价因素导致教师参与课改的动力不足,无论新课程怎么改,只要是教学质量永远是人们关心的首要指标,学校课改将畏首畏尾,处处受制。

二、教师的自身素质不高,影响课改的实施

教师始终站在教育教学的第一线,他们是教育教学的主力,也是落实素质教育、实现课程改革的关键和依据,教师教育理念、认知能力以及自身的素质严重影响着农村中小学课改的实施。

1、目前农村中小学教师年龄结构偏大占多数,长期受传统教学思想影响严重,习惯于运用传统教学模式,思想相对滞后,存在思想守旧、观念落后、普遍教师认为自己都教了几十年了,教学质量也可以,所教学生走上社会也很不错,现在年纪一大把,突然要一下子改变教学方法,有畏难情绪,只有听之任之,改革创新意识不强,严重缺乏实施新课程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所以课改中除了教材是新的,其他在指导思想上、行为操作上,可以说一切依旧,标准的是换汤不换药,这种现象在农村中小学尤为突出,以至严重影响了课改在农村中小学的推行。

2、尽管从国家到地方进行了如“携手助学”、“国培”、每年的老师继续教育等各种教师培训,学校也购买、观看了不少专家阐释课改的影碟与理论材料,并且也采取了“走出去,请进来”的办法,帮助教师提高课改教学水平,教师感触很深,也自内心发出感叹“课改好”,但由于教师本身素质和能力的限制,学历、教学经验在教师队伍素质参差不齐,培训中学到的理论一接触到课堂实践,便又产生了许多新的问题,这些问题又一下子难以解决,往往又出现穿新鞋走老路的局面。课改的教育理念再好,实施中还要看教师的水平。

3、目前打造教育名县,教育城镇化,很多年轻有为、有教学经验教师都考入了县城中小学校,县城及县城周边学校教师严重超编,而边远的农村中小学校师资力量相当欠缺,老的老、少的少;在学科结构方面又配套不齐,多数农村中小学缺少音、体、美、计算机专职教师,只能安排教师兼任。要上好这些课程,也是不大现实的,怎能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至于语、数、英等学科,绝大教师还是习惯了照搬教科书和教参书。以至还要备课、上课、制作导学案、教学案、作业批改、教研活动开展,超负荷工作累得喘不过气来。要想提高学生综合素质,要想让教师有更多的时间参与课改的研究,那是极其可微的,所以课改的步伐很慢。

4、在当今经济社会浪潮中,物价飞涨,农村中小学教师只有那么一点死工资,又没有其它收入来源,与当地老百姓做工相比收入还低,五府山镇小工每天80-100元,技术工人120-160元,而教师也算是一个技术工吧才50-60元,教师牢骚满腹,在这种环境氛围下课改能有成效吗?其次课改的深入必然要借助于教研,而农村中小学规模太小,年段班级数少,特别是小学教学点多,人力分散,很难集中进行课改研究,每学期学校、教务处、各教研组计划中安排的大量教研活动在教学研讨实际操作中,很难形成氛围,等同虚设。所以没有一定的物质经济基础的保证,何谈课改。

5、目前新招聘的“三支一扶”、“特岗”充实到农村中小学的教师,学历高、能力强、思想活跃,善与学生打成一片,也学着用各种新的教学模式进行尝试,如“问题导学,互动探究”也使用“导学案” 注重让学生自己提出问题,自己解决问题。帮助学生找到解决问题的途径,各种手段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从而让学生乐于参与探索过程,结果出现两种情况: 一是课堂气氛活跃,忽视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培养和训练,课堂教学中,主要精力用在了如何让课堂气氛“热闹”上。于是,我们看到,如在语文课上组织学生分组讨论,比赛朗读课文,而最重要的语言学习却没有丝毫的涉及。课后,进行测试,学生竟然连课文的生字生词都不会写,连最基本的词语都不会解释。

二是不分青红皂白,一律分组讨论,搞“合作学习”。一些教师将“合作学习”仅仅当作 “体现课标精神”的标签,不管需要不需要,应该不应该,合适不合适,一概用上,不仅语文课、历史课要分组讨论,而且数学课、物理课、化学课也要讨论,不仅在教学的难点、重点处要讨论,而且一些显而易见的问题也提出来让学生讨论,结果导致课堂教学表面上是全员参与,实际上则是一盘散沙。特别是对于低年级的学生,如果问题提得过易过多,容易滋长学生随心所欲、混水摸鱼的学习倾向,使教学出现随意性和盲目性。

结果导致的情况是:课堂教学中学生的参与,呈现出一片“生机勃勃”、“热闹繁荣”的景象:相当一部分学生散漫、随意,由于教学经验不足,课堂纪律就成问题,特别是每次考试成绩与自己的辛劳不成正比,而感到失望。也严重影响课改的积极性。

6、新教材以崭新的面目出现,出发点是重视学生能力的发展,注重让学生自己提出问题,自己解决问题。教学过程教师主要是帮助学生找到解决问题的途径,重视学习的过程,而不是学习的结果。这就需要教师改变传统的教学方式方法,灵活多变地通过各种手段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从而让学生乐于参与探索过程。

而农村大部分中小学教师习惯了老教材,对新教材的出现不仅不够甚解,甚至牢骚满腹,这是什么教材,一个探究问题出现让学生动手动脑查资料、同学间互相讨论,这种教材不适应农村中小学生,他们不能跟城市学生比从小就见多识广,有一定的基础,而农村中小学生各方面条件受到很大的限制,上语文课70%没有字典,别说上网查资料。新教材仍是摆设,很多老教师备课时还是用老教材,上课还是用老教材,一些教师还认为课改只是搞形式。而不善于挖掘新教材的内涵,不注意新教材新特点。较多只留下新课改理念的空壳。对课程改革认识肤浅,所以教师教育理念的差异拖着课改的后腿。

三、农村中小学生自身素质、学习方式方法等存在的问题,抑制着课改发展。

1、农村小学教学点多、人口分散、边远的信息闭塞,接触的新事物不多,有些教学点还是请的代课老师,加入有些老百姓思想观念陈旧,重男轻女,把孩子养大了就可以,至于会不会读书,读了多少书并不重要,学生自身素质明显参差不齐。

2、当前社会重新泛起的金钱物欲和“读书无用论”,对中学生的负面影响不可低估,以至于部分学生对学习产生抵触情绪。处于成长阶段的中学生,其内在的生理变化和心理变化,加之外界的刺激干扰,必然引起其情绪、情感、性格、意志的变化,使自控力和辨析力差的学生产生不利于学习的思想和行为,调查中发现,许多学生上课时注意力不能持久,容易涣散,处于一种失神状态,沉于幻想,时常是书也不翻,笔也不动,或者趴在座位上睡觉;或者在桌面及书上胡乱涂鸦;或者做与本堂课无关的作业。

3、现在的中学生信息来源很广泛,外界的诱惑非常大,兴趣往往转移到课外,如网络、电子游戏、动画片等。在这个年龄段往往他们缺乏抑制力,经常偷着上网、玩游戏等,致使学习没有兴趣降低,学习动力不足。

其次是大部分学生虽然有了几年或多年的读书学习经历,却没有形成或掌握一套适合自己的、正确科学的学习方法,相当一部分学生不会学习,在学习上存在不同程度的困难。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学习目标不明确,不会科学利用时间。有些学生整天疲于应付作业,缺乏合理的时间安排,学习起来顾此失彼,学习结束仍是心中无数;有些学生成天抱着书本不放,读死书,死读书,总是抱怨时间不够用;有的学生平时懒懒散散,应付了事,一到考试就手忙脚乱。疲惫不堪地读书、做作业,考试成绩又不理想,花了大量时间,最终还受老师、家长的批评,身心受到摧残,从而从小就产生厌学情绪。

2、对老师是否喜欢,学科兴趣不同,是学生学习的普遍现象,学生因性别、年龄、师友影响、家庭教育、学习氛围、生活环境等的不同,其学习态度和喜好呈现出此冷彼热的现象。学生对于自己尊崇、亲近的教师,就会对其所授科目感兴趣,把这门学科作为自己的主攻科目,产生强大的学习动力,从而大大提高学习效率;反之,就会感到该学科乏味,学习效率低下,导致学科成绩下降。

以上这些现状在农村中小学普遍存在,面对这些问题在今后的课改道途中,我们要采取相应的有效对策。从个人角度来说: 一是加强学校对新课程改革的组织和领导,促使农村课改有主动地位,校长要从事务型向业务型转化,要对新课程进行系统的研究,对课改的方方面面有全面细致的了解和掌握,更要亲身参与实践和体验,与教师一起研究和解决实践中遇到的新问题和新情况。

二是建立旨在促进教师专业成长的考评制度。在考评内容的制定上,应体现课改精神,要能反映教师创造性劳动的性质、角色转换的要求和教改积极性,要把教师教学研究、教改实验、创造性教学和校本课程研究以及师生关系引入考评内容,从而进一步提高认识、更新观念,真正实施素质教育,切实推进新课改的进程。

三是首先必须提高教师思想、道德、文化素质,知识专业化。强化课程专业引领作用做好教师培训工作,充分发挥骨干教师的带动作用和辐射作用,实实在在地把课改的理念真正贯穿到课堂之中。

四是积极引导学生的学习理念,积极做好学生的思想工作,在学生的学习方法上多下功夫,提高课堂实效。

摘要:面对新课程改革,很多农村教师的并没有固守以往那些落后的教学方式方法,而是以饱满的热情,信心百倍的投入到了这场教学改革当中,他们抱着认真积极的态度,参加各种培训,更新教育理念,转换教学思维,了解新课程,研读新课标,触摸新的教学方法和学习方式,并进行现场教学观摩活动,使自己的教学方式在传承中创新。

关键词:新课改 问题

目前的新课程改革方案在农村的实施状况并不乐观,尤其在我们经济欠发达的农村地区更困难重重。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一)农村学习环境难以支持

从学生方面来看,新课标提倡自主,合作,探究等全新的学习模式,但大多数农村孩子在小学时接受的就是“满堂灌”的教学方式,不善交流与合作,自主意识较差,创造性解决问题的素养偏低。在新课改实施的过程中发现,农村学生普遍没怎么见过世面,胆子小,基础差,自信心不足,如果让他们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由于前面存在的一系列问题,使得他们的基础较差,根本无法适应新课改形式下的教学方式。同时,现在许多农村学校的家长忙于家务与农活,甚至是外出务工,无暇照顾和教育子女,大量留守儿童的存在也是形成学生普遍信心不足的原因。

(二)教育观念更新较慢

农村落后的教育理念阻碍新课改的推行,它与传统的教育观念相比,新课改所倡导的是一种全新的教育理念。这种崭新的教育理念和长期以来在农村形成的传统教育理念格格不入,和“应试教育”的价值取向不相一致,在实施过程中必然遭到种种抵触。我们现在的一些农村学校教育仍然是落后的传统教学模式,不是以学生为本,而是以知识为本,以教师为本。完全忽视了学生这个“主体”,被动的教育方式始终压制着学生。尽管针对新课程改革,省市县也组织了大量的培训,但是参加培训和学习的往往一线的教师特别是农村学校的教师较少。同时由于新课程改革点多面广,参训的教师数量有限,大部分教师只好“摸石头过河”难免“岸边瞧瞧,远处看看”,教学“穿的是新鞋,走的是老路”新课程的目的、要求、自然无法达到。所以要使新课改在农村学校全面启动,首先要提高观念更新的速度,增强对新课改的认识,使我们农村学校的全体教育工作者能够用全新的教育理念去直面新课改。

(三)、课程内容和农村实际不相符合

实施新课改遇到的又一难题体现在课程内容和农村实际不相适应,课程标准本身缺乏关怀农村的价值取向。新课改虽然顺了当今知识经济时代、信息化社会、终身学习思潮的要求,但具有明显的“城市中心取向”,无形中漠视了农村的现状,使农村在新课改中被边缘化。强调与国际接轨,却忽视了与国内实际的链接,农村学校的现实条件与此相差甚远。新课改从教学形式上特别强调学生的参与性,师生互动。但对于校舍、师资严重不足的村校来说,很难做到起倡导的“上下互动,一一对应”的个性化教学。

课改教材倾向于城市化,是农村学校面临的难题之一,教材是教师把握课改精神的重要凭据之一,但其编写却主要集中在教育较发达的几个省市,编写专家也是来自大学及中心城市的特级教师。他们对农村教育现实了解太少,许多课程内容与农村生活的实际,农村学生的需求不相适应,没有突出农村特色。

(四)课程资源开发困难重重

课程资源的充分开发于利用是实施新课程的重要方式。但是农村学校课程资源匮乏,大部分农村中小学教育经费不足,学校对图书的投入很少,有的学校虽有部分图书,但时隔久远内容陈旧,在由于缺乏认识,管理不善,有的学校连图书室都没有,更不用说配套有报纸杂志,很多设备实施与新课改的教材不配套,没有课程资源的广泛支持,再好的课程改革设想也难变成教师的实际教育成果,同时,很多农村学校地处偏远山村,与外界的沟通非常困难。校内外课程资源的不足给农村学校教师对课程资源的挖掘、开发带来了难度,限制了农村学校教师对教材的创性使用。

(五)教师队伍整体素质不高

在新课改中,课程概念、课程结构、课堂模式都有实质性的改变,教师的角色将由“传道授业、解惑”转变为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合作者,组织者”。新课程呼唤大批观念新、素质高的师资,这是新课程改革成功的关键。新课程的实施,不仅要求教师具备较高的业务素质和完善的能力结构,要适应新的教学要求,要有丰富的学识,还要有较强的组织能力、协调能力、研究能力,对新的教育问题、方法等进行多方面的探索和创造。然而在农村地区中往往因文化,经济条件的制约,教育水平相对滞后,信息闭塞,教育手段缺乏,教师驾驭课程水平程度较低,教师队伍的素质待亟提高。

当前农村教师队伍面临的现状是,一些素质高的老师要么“孔雀东南飞”,要么应聘进城,还有一些是代课,工资低,责任心不强。农村师资严重不足,教师素质又不高,这样的教师在实施新课改中,他们的信息闭塞,自身素质、业务能力偏低,不能给学生“注入时代的新鲜血液”,同时由于客观原因,农村教师工资远远低于城市教师,决定了其经济地位相差很大,也严重制约了农村教育的经费保障。农村教师教学压力过重,繁重的教学工作和沉重的生活负担耗去其“业余时间”许多乡村教师几年难得去一趟县城,都是用几十年的教法,不少村校缺编严重,代课教师多,师生比例严重超负。教师们全部包班上课,哪有时间交流搞课改。其次,农村教师对课改教材掌握不充分,知识老化,方法陈旧,不能适应新课程的教学要求。那么新课程改革实验在农村学校则难以得到有效实施,农村中小学要使新课改获得成功,关键在于提高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水平,以适应新课改的要求。

面对现实,农村中学教师一方面要实施和推行新课程理念,另一方面要应付来自社会、家长、学校的不全面的评价压力,实在是左右为难。新课程改革必须全体动员。但就目前而言,教师实施新课改能够得到的支持甚少。农村社会目前普遍缺乏对新课改的关注,新课改似乎与其无关,又怎能奢望他们对新课改的支持与配合?

受农村经济条件、文化环境的限制,教师教学水平和整体素质偏低,学生家庭经济条件和环境欠佳,学校提供的教学资源匮乏,因而制约了农村课改的正常发展。教师学习培训的机会几乎只是靠文件传达式,教师们感到茫然。农村教师亟待需要社会各方面的扶持,能否充分满足农村教师的学习需要是关键,进一步与农村教师交流课改新理念,探讨新课改实施对策迫在眉睫。

第五篇:高中英语新课改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高中英语新课改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转眼间,在高二年级代课已有一年了,高二年级是我校实施新课改的第一个年级。一年的学习后,师生都获益良多,我从最初到这个年级时对新课改抱有的怀疑,陌生感已逐渐被理解所代替。但是实际情况中我还是遇到很多无法解决的问题。

随着教材的改版,新课改对学生和教师的要求也随之发生一些变化,从旧教学教师讲解为主,学生被动接受转化为教师引导为主,学生主动,积极探索。随着教学要求的改变,教师教学方法和学生学习方法也发生一系列变化。

一.教师教学方法发生变化。以前教师上课前需备好课,选择重难点,在课堂上直接讲解;现在教师上课前不仅需备好课,选择重难点,还要将这些重难点设置成问题,由浅入深,分层分级引导学生。在新课改的教学方法下,引导学生比教授学生显得更加重要,那么教师的重点就应该放在如何更好的引导学生。

二.学生学习方法的转化。以前学生只需要被动听讲,做好笔记,现在要求学生在认真听讲前,根据教师的引导或资料自觉主动的学习,研究每单元重难点,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将被动听转化为主动学。

那么在课改的要求下,我校学生是否能够完成这些基本转变呢?高二年级是我校实施新课改的第一个年级,在整个年级教师和学生的努力下,新课改给学生带来了一些积极的变化,如学生能够有意识的预习课文,能够积极,主动的质疑,讨论和解决问题,但是相对于新课改的要求,我校新课改还有很多问题,使师生无法更好的落实新课改的要求和方法。

一.硬件方面存在的问题。我校缺乏综合性的可供师生使用的图书馆及便利的网络设施。新课改很多内容与大学英语内容链接,特别是涉及到英语文化背景相关的知识,学生在上课之前就更应该掌握。而高中学生对于这些知识储备是完全不够的,他们以前所学的知识根本未涉及这些内容,如英语选修八unit4单元标题为Pygmalion(皮格马丽翁),是根据萧伯纳的剧作Pygmalion(皮格马丽翁)改编的,而名为Fair Lady(窈窕淑女),又译作《卖花女》的电影即是萧伯纳这部著名的剧作Pygmalion, 很多学生没看过甚至没听过这部电影,根本不了解故事的发展情节,上课前预习无从下手,不知道这样无头无尾的一篇阅读放这里到底要表达什么主题;此外,卖花女之前说了很多错误的粗俗的英语,也会对学生产生一定的误导作用,让他们以为书本上的这些错误本身正确的,却不知这是作者为了情节发展需要而特意安排的。学生连这些浅显的知识都无从查找,更不要说标题Pygmalion(皮格马丽翁)了,相信很多学生都会有这样的疑问,为什么这篇阅读是这个标题呢?文章没有一个人物叫这个名字的呀,这是什么意思呢?其实这是与英语背景文化密切相关的知识,涉及圣经故事。学生提出这个问题,若能及时通过自己的努力找出答案,既能促进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又能增加学生的自信心。很可惜,学校现有的书籍太少,过于陈旧,且不对学生开放,各个班也没有利于学生查找资料的网络资源,学生没有机会通过自己的努力找出答案,没有办法预习课文,只能按照传统的模式由教师讲解,学生被动接受。

二.时间方面存在的问题。我校学生作息时间从早上自习六点半开始到中午十二点左右,午间就餐加休息两个半左右,从下午两点半上课到五点半左右结束,晚餐一个半小时,晚自习七点至十点左右,这是学校规定学生在课堂的时间,除去这些时间,学生还要花时间消化课堂上的知识,应付大量的练习,还有各种生活琐事。而新课改恰恰需要学生在上课前花大量的时间预习准备和思考,很多

学生基本的睡眠都保证不了,更不要说让他们慢慢思考课前要求,自然地,他们也不可能提出具有深层含义的问题,也不会讨论并领悟这些文章的精髓。

三.学生素质方面存在的问题。教育家苏河姆林斯基说: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求,就是希望感到自己是个发现者,研究者。但是我校学生基本上都是安陆地区的学生,农村学生占大部分。从小学开始这些学生就接受“教师满堂讲,学生被动听”的教学模式,他们的思维基本上已经被固定,缺乏创造性,没有积极主动的去探索知识的习惯和兴趣,不会因为自主的学到新知识而感到快乐和充实。新课改要求我们的学生在教师教授知识之前自主的探索,但是现在要挖掘出学生这种 “根深蒂固的需求”是很难的,不是一朝一夕可以改变的。需要教师想办法引导学生,同时学校对于教师的引导应积极配合,及时给予相应的奖励鼓励政策。学生也应该正视自身的缺点,主动配合老师,改变传统的学习模式,提升自身素质。

四.教师观念方面存在的问题。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中,教师发挥着主导作用,很多教师教授了很多年的书,基本上是习惯了自己上台讲,学生做好笔记,通过练习让学生自己去领悟,巩固知识。但新课改要求教师重在引导,课堂时间尽可能教给学生去发挥,展示。很多教师包括我自身在最初教学过程中就很不习惯学生花费很长的时间讲解一些很浅显的问题却还分析不清楚,时间久了,很多同学就不愿听学生讲解,教师也觉得浪费时间,教学进度没办法按时完成,就渐渐地不愿坚持新的教学方式。

针对这些问题,我想过很多次解决办法,在实施的时候确实有所改善,但是要从根本上落实新课改的教学要求和教学方法,还需要学校以及社会的配合,以下就是我针对我校学生提出的一些不成熟的想法。

一.学校要尽快完善图书室基础资源建设和基本教学资源供给。很多大学都建有资源丰富的图书馆,不仅可以丰富学生的业余生活,扩展学生眼界和知识面,也方便学生对于专业知识的学习和探索。从某种程度上说,图书馆是衡量一个学校综合实力的很重要的一方面。在国家提倡新课改,培养学生自主探索精神的同时,一个资源丰富的图书馆对于一个学校落实新课改精神显得尤为重要。它给学生提供了便利的解决问题的途径,同时,学生在扩展知识,培养兴趣的时候也逐渐的发现了读书的乐趣,提升了自身的文化素养。当然,对于高中学校来说,建立一个很完善的图书馆从目前来说还是有一定难度的,从学校长远发展来说,这还是有必要的。目前,学校可以提供学生免费获取网络资源的机会,能够使学生非常方便的从网上寻找资源。

除了图书馆之外,我校基本教学设备也不是很齐全。学校响应国家号召新课改,便于老师备课,给在校老师配备电脑,很多老师精心准备了一节课最终却无法在教室实施,因为教室连最基本的投影设备都没有,单凭一台电脑,如何把自己精心准备的内容呈现给学生去引导学生呢?如英语选修七unit4讲述的是作者去非洲支教的经历,书中呈现给学生的只是很模糊的几张图片,根本不足以引起学生对于支教这个话题的感触和深层的探索。教师可以在网上找到很多图片和视频,都是作者的亲身经历,在上课前,如果能够通过投影仪或其他设备展示给学生,使学生对于支教这个话题产生兴趣,那么文章作者的感受和亲历相信很多学生可以自主挖掘出来。

二.既然国家提倡新课改,鼓励发展学生的创造性思维,那么就应该给学生充足的时间来思考和探索,国家也应该调整应试的方法,如可在应试的同时,通过面试来评价学生的实际能力。当然,涉及这些大政策的调整不是我们可以左

右的,但是真正落实新课改精神,无论国家,学校还是个人都应当作出相应的调整。

三.对于部分积极主动探索的学生,学校应积极给予奖励鼓励政策。我校在这方面有一些做的很好的地方,如,定期更换“板书之星”, “评讲之星”等,这些能够很好的鼓励带动学生。但是在具体到每节课时,每班都采用评分记分制,并承诺给学生作出相应的奖励政策。最初,学生都很积极,但是时间久了,奖励政策没有落实,学生也慢慢失去了热情,觉得分多分少没有什么区别。其实,奖励并不是需要很多物质上的,可以给学生一些小奖品或者证书等精神上的鼓励,使学生保持这份进取心。

以上只是我的一些很不成熟的想法,真正落实新课改的精神,不管是个人还是学校,以及国家都还有很长一段路要走。新课改只是在探索阶段,希望各种观点或想法都对新课改有所帮助。

张岚岚

2011-6-16

下载浅谈农村新课改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优秀范文5篇]word格式文档
下载浅谈农村新课改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优秀范文5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农村基层组织存在问题及对策

    ***区农村基层组织存在问题及对策 ****** 为落实中央、省市委关于后进村整顿文件精神,全面掌握村级组织工作现状,提升我区村级组织建设水平,加强村级党组织核心作用,***区委就......

    企业所得税法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5篇范文

    企业所得税法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2010-04-22姚秋云叶少华《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所得税法》及其实施条例从2008年1月1日起施行,对营造各类企业公平竞争的税收环境,推进税......

    教学论文:农村中学英语新课改在实施过程中遇到的问题与对策

    农村中学英语新课改在实施过程中遇到的问题与对策 Content summary: In the article, the writer showed four problems of rural English teaching. They are: 1、English t......

    廉租房制度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廉租房制度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摘要:“房价高、住房难”已成为困扰中国居民的三大难题之一,住房困难说明我国当前的住房制度存在缺陷。改善住房保障的核心是大规模......

    酒店营销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酒店营销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酒店营销过程, 酒店营销, 酒店营销策略, 酒店营销问题, 酒店营销问题处理 酒店营销就是为了满足客户的合理要求,为使酒店盈利而进行的一系列......

    农村中学音乐课程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农村中学音乐课程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农村中学音乐课程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一位艺术大师说过,“没有艺术修养的人,是不健全的人”。由此可见艺术教育的重要性。随着新一......

    高中新课改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对策

    高中新课改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对策 黄大 天 当前,教育领域综合改革已进入“攻坚期”和“深水区”,改革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随着课改的深入,各种教学困惑也接踵而来,亟需我们破解......

    行动导向教学法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推荐阅读]

    行动导向教学法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摘 要: 行动的导向教学法的实施过程中出现了教师设计的活动与课程内容联系不紧密、课涣散、只有少数学生在行动的问题。针对这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