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教学论文:农村中学英语新课改在实施过程中遇到的问题与对策
农村中学英语新课改在实施过程中遇到的问题与对策
Content summary:
In the article, the writer showed four problems of rural English teaching.They are:
1、English teachers of rural middle school can’t understand the new English teaching theory and make some mistakes in teaching.2、Their team—work consciousness is bad。
3、Their English level and teaching skills aren’t high。
4、Their task is very hard.They feel tired and anxious.The writer also showed three ways to solve the problems.They are:.Train rural English teachers free.2.Improve many rural middle School teachers’ judgement mechanism.3.Improve pupils’ English level and make Students’ Book of middle school easier.The writer believe the problems must be solved.Key words: Rural middle school
teaching theory
Teaching skills
新课改的实施,新的教学理念,教学方法对农村学校的基础教育的冲击巨大,尤其对农村中学英语教师是一次严峻的挑战。为了帮助农村中学英语教师们正确实施新课改,从事英语教研的领导、专家们“与日月为伴,以教师为伍” “送教下乡”、“课堂比武”、“实地调研”、活动组织一个接一个。农村的英语教师们不负重托,与时俱进,教研教改形势喜人。但新课改在农村中学英语教学中广泛实施,进一步推进,还有如下几个方面的问题亟待解决。
问题一 对新教育理念的理解误区多
新的英语课堂要求完成三大教学目标,即知识目标、技能目标和情感目标,强调知识传授与情感教育有机结合,达到既教书又育人的理想境界。可许多农村中学英语教师认为记单词、背课文是英语教学的主要任务,认为重在知识传授,所谓情感教育纯属“花架子”,具体表现在新制的教案本上“情感教育”这一栏目要么是空白,要么随意写上两个单词。新的英语课堂讲究轻松、愉快,要求把握“实”与“活”的关系,要求教师引导学生“动中学”“乐中学”可部分英语教师片面理解新课堂的趣味性忽视课堂的实效性,把课堂当成了“游乐场”,严重影响了教育教学质量。
新的教学理念强调以人为本,强调民主、平等,弘扬学生的主体性。部分教师错误地认为强调学生的主体性,就是把学生当主人、教师当仆人。学生可以不尊重老师,不遵守纪律,为所欲为。农村孩子本身就不懂规矩,没有严格的纪律,基础学科的教学尤其是英语课堂教学难以进行。故反其道而行,因此“体罚学生”的行为在农村中学还缕缕发生。
问题二 团队合作意识不强
新课改是一发而动全身的教育改革,要求参与者有很强的合作意识,英语教学研究要求从事英语教研的领导、专家,从事英语教学的教师精诚合作,共同探讨,互相交流,而农村中学的部分教师因考试制度和过度竞争的压和,排斥心理、妒忌心理、自卑心理严重,不愿与同事合作、交流,“闭关自守”。因此偏远山区学校教研课题成功率低,参加英语课堂教学比武,农村中学英语教师获胜者少。笔者曾在一所农村中学先后两次代表该校参加县教研部门组织的英语课堂教学比武,两堂课自始至终都没有得到其它英语教师的任何指点和帮助,只有少数人的讽刺、讥笑。学校领导要求在比武的前一天做一次试讲,意在听取英语组其它教师改进性的意见,希望这堂课能体现教研组的集体智慧与水平,可结果令人大失所望,评价皆是“高度赞扬”,需改进的地方一处也没有。第二天,参加比武的成绩也可想而知。学校上示范课也一样,评课全是些吹捧之词,结果教者没有提高,听者无收获。这种对待学术研究的态度很不正常,也很令人担忧。
问题三 教师自身的专业素质整体偏低
新教材,新课堂对英语教师的专业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新教材要求英语教师有较强的口语、听说能力,有较强的交际语言和教学语言的运用能力,还要有创造性使用教材的能力。新教材要求教师给学生“一杯水”,自己要有“一池水”,要是“自来水”。新课堂除了要求教师有很强的知识功底还必须有较强的教学技能。要求能准确地把握教学目标、科学地设计教学流程,能借助多媒体、体态语言、简笔画、音乐、舞蹈创造语言环境,激发和延续学生的英语学习兴趣,最好能集绘画、表演于一身。而农村中学的英语教师尤其部分“半路出家”的英语教师,知识水平仅限于借助英汉词典、教辅资料的帮助读准单词,正确翻译,力求避免知识性错误。在教学技能方面,还只能适用“填鸭式”、“一言堂”、“用母语教外语”,“讲解——翻译——领读”这些与新教材、新课堂格格不入的老模式,教师们感到从未有过的紧迫和忧虑,想急起直追,却力不从心,他们渴望得到组织的关心与帮助。
问题四
教学负担过重
目前农村中学英语教师少数有三个班的教学任务,多数是两个班。大部分农村学校英语周课时是四节。与其它科的教师相比,教三个班的英语课稍高于学校平均量,教两个班的英语课低于学校平均工作量。表面上看英语教师应该较轻松,可实际上相反,英语教师们的教学负担相当重,压力相当大,10位英语教师有9位声音嘶哑。究其原因,主要有如下几个方面:
1、学生小学英语基础太差。
因多方条件的限制,农村绝大部分的小学无法开设英语课,只有中心小学从三年级开始学英语。可英语教师一般是半月、一月的短期培训速成,有些甚至是语文或数学教师兼任。因小学英语不考试,每周的两节课常被语文、数学或自然挤占。笔者曾对所教初一学生的英语进行摸底,能按顺序读出26个字母,按格式写出26个字母的学生不及15%。而现在初中的英语教材“新课标”起点高、要求高,单词量特别大,仅外国小朋友的人名都足以让这些0起点的学生头昏目眩。
2、英语课时量少。
时代的发展、社会的进步,对英语学习的要求越来越高。中学阶段既要加强学生的听、说能力的训练,又要加强阅读与写作能力的培养。完成常规教学任务,提高多方面的能力最需要的是时间。可部分农村中学还在用1987年老教材的课时标准,一周4课时,加早、晚自习每天不到一节课的英语学习时间。对农村学生而言,英语教师是他们英语学习的唯一的辅助者,英语课是他们全部的学习时间。英语知识的新授、巩固、能力的提高都只能在这几节课内完成。英语教师为了赶进度,完成起码的知识传授任务,不得不抢占上课前、下课后、午休甚至节假日的时间。这种做法,不仅不能提高教学质量,反而使学生们丧失了英语学习兴趣。
针对以上问题,特提出如下建议:
1、免费办班,提高农村英语教师的综合素质。
教育要振兴,关键在教师。提高农村英语教师的综合素质,是实施新课改的重要前提和保证。而提高教师综合素质最可行的办法是办培训班。办好农村英语教师培训班要做到如下三点:一是免费。因为农村英语教师远离城市,参加一次培训,车费、住宿费、生活费、学费花费上千元,各种资格证的培训已让家境困难、工资有限的农村教师叫苦连天。只有免费办班,才能减轻教师们因经济负担带来的压力,激发教师的学习热情。二是做到有目的、有计划。也就是根据培训教师的具体情况分期分批,分地域或者授课年级进行。三是内容要有针对性。针对农村中学英语教师偏低的专业素质,加强口语、听力强化训练;针对新课堂的需要,教师教学技能的不足,加强简笔画,多媒体的运用,课件制作等方面的培训;针对教师们理念上的误区,引导教师学习新理念、新教法,解读新教材。只有这样,才能保证培训质量,达到预期效果,使农村英语教师的整体素质得到真正提高。
2、改变教师评价机制,加强农村中学英语教师的团队意识。
部分学校行政“凭名次论英雄”的评价方式对教师们团队意识的培养不利,对教师的健康成长不利,也与素质教育的要求不符。学校行政所建立的评价机制应有助于教师们和平共处、团结互助,积极进取,有助于“比、学、赶、帮”教学氛围的形成。如:鼓励教师们“结对子”,即:经验丰富的教师与经验不足的年轻教师结对子;知识水平高的教师与知识水平低的教师结对子,促使他们互敬互爱,互帮互学,共同提高。再如“集体备课”,教相同年级和相同科目的教师,针对同一个教学内容在备课前共同解读教材,共同确定教学目标,共同设计教学流程,制作教学课件,在备课的过程中,共同探讨,相互解疑。这样,既有利于团队意识的培养,又有利于教学水平的共同提高。
3、提高小学英语教学质量,降低初中教材难度。
减轻农村中学英语教与学的负担,首先要尽可能提高小学英语教学质量。通过从农村学生中定向培养农村中小学英语教师,充实加强农村中小学的教师队伍,让所有农村小学都开设英语课,为初中英语学习打下一定的基础。其次对已开设英语课的学校,建立考查制度,从学生英语学习兴趣的培养,学习习惯的培养,英语知识的掌握多方面进行综合考察。考察结果列入英语教师的考核内容。这样,不仅能引起家长和学生对英语的重视,而且能加强教师的责任心。另外,建议对初中教材做适当的调整和修改,适当降低教材难度,使之接近农村学生的基础,接近农村学生的生活。从而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增强学生学好英语的信心,使农村中学英语教学质量得到进一步提高。
综上所述,新课改在农村中学英语教学中的实施过程中遇到了许多问题,解决这些问题还须付出很大努力。但笔者坚信,有党和政府对农村基础教育工作的高度重视,有英语教研部门的领导和专家们的正确指导,所有问题都将得到很好的解决。新课改一定会在农村中学的英语教学中得以广泛实施与推进,农村中学的基础教育一定会有一个光辉灿烂的明天。
以上纯属一位在偏远贫困的农村中学从事英语教学工作20多年的教师所见所感。乃管中窥豹,还请领导、专家及各位同仁爷正。
参考文献:
1.《怎样选用新课标7-9年级英语教材》 郑中和著 《中国教育报》2008年1月14日
2.《农村中学英语教学现状与对策》 邱斌著 《桃源县课程改革实验通讯》第7期
第二篇:浅谈农村新课改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浅谈农村新课改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洞口县醪田镇中心小学 尹茜
一、农村新课改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是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提高民族素质的一项重要举措。2003年3月4日——12日,教育部课程评估组组织进行了对全国12个课改实验区实验进展的调查评估,其问卷结果显示:新课改在农村的实施情况不容乐观。例如,按照从省会、市县、乡镇到农村的顺序进行排列,对新课改“完全适应”的教师的百分比依次为35.7%,30.6%,21.3%和11.1%;而认为自己的业务能力与新课改所要求的“还存在一定的差距”的比例依次为3.2%,4.3%,5.0%和23.5%。并且根据我国人口的实际情况显示,有64%的人口在农村。所以,新课改必须先从农村抓起,而新课改在实施过程中还存在着以下几个问题:
(一)教师队伍整体素质不高,难以适应基础教育课程改革
l.教师学历合格率偏低,整体素质跟不上课改形式
目前,农村学校教师结构基本上由民办、代课转正和年龄偏大的教师构成。而他们的起点一般较低,整体素质不高。因此这些教师的教育观念、方法、水平越来越不适应现代化新课程改革。像我以前就读的明家小学的教师,年龄偏大,大部分教师没有合格学历。近五年来没有几个师范毕业生分配进来,原有的外乡镇的几个师范生也调走了,现在基本上是一些老高中生在唱主角。相比较,小学一年级的情况相对好一点,教师具有师范类合格学历的也只占60%,30岁以下的仅占30%。
2.城乡教师待遇与生活条件的差别使好教师很难留住
我国多数县、市通过公开择优选调的方式,将农村的优秀教师调到城区任教。这有利于调动农村教师的积极性。但每年从农村调走的一批优秀教师,必然导致农村教育质量越来越低,这对于那些渴望汲取知识的孩子们来说是不公平的。再加上农村人口分散,学校规模小,人生不旺,一个教师要教多个年级多个班,效率不高。另外,现在的年轻教师只想往城镇方向调动,造成农村学校骨干教师紧缺,带来了农村教师年龄的老化。
(二)农村孩子知识面窄
l.生活的环境
由于农村孩子生活在闭塞的环境里,与外界的接触少,知识面比城里的孩子要窄的多。对各种新知识接受起来相对困难些。大多数农村孩子没有接受良好的学前教育,基础不是很好,又得不到良师的指导。所以他们的独立自主能力比较差;不善于与他人沟通;遇到难题时不会主动问同学和老师,目前使用的人教版课改材料,起点高,容量大,中小学生学起来很吃力。
2.农村经济条件的制约
农村学生缺少获取材料以外知识和信息的途径,知识面窄,见识有限,难以参与以多种信息和直接经验方式为载体的综合实践活动课,也无处搜集资料。导致学生们的学习渠道狭窄,获取知识的能力有限。另外,大部分学生属于“留守儿童”,一般由爷爷奶奶、外公外婆抚养,而老人们根本不明白新课改是怎么一回事,学校新的理念和新的做法难以得到他们的理解和认同。
(三)新型师生关系没有完全形成
在我国社会主义条件下,人与人之间的平等关系为建立新的师生关系提供了社会基础。现在,师生关系在一定程度上打破了传统的模式。但由于封建思想根深蒂固,新型师生关系还存在着如下一些问题。
l.师生之间相互对立
师生关系相互疏远,紧张对立。教师不允许学生有不同的意见,往往都是教师自己说了算。教师说对那就是对,就算是错的也依然要执行。这样一来,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经常受到制约,思维受到阻碍,不被允许有自己的想法和见解。这使师生之间教和学的关系易受到破坏,容易发生冲突,形成对立。2.学生过分依赖老师
师生之间的关系平稳,没有基本冲突。在中小学里,教师包揽一切活动。以至学生跟着老师铺好的路走,习惯采取服从的态度,缺乏学习的主动性和创造性,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差。
3.课堂自由懒散
一些教师把“自主”变成了“自由”,在课堂教学中,对学生不加“限制”,没有严格要求学生完成应该完成的任务。而学生自制力薄弱,没有了管束,对学习采取自由态度。由于教师对学生的生活、学习等方面不能给予正确的指导,不认真检查教育的效果,造成“你教我学”“你不教我就不学”的简单职业关系。
(四)办学经费的紧缺是新课改面临的最大难题
教育经费是中央和地方财政预算中实际用于教育事业的经费,以及社会各种力量和个人直接用于教育的费用。它是发展教育事业,提高教育质量的物质保证。l.缺乏教学设备
现在乡、村彻底与学校脱节,不拿一分钱投入到学校建设。教育主管部门留给学校的人头费每生每期只有10多元,正常的办学开支都不能保证,改善办学条件从何谈起?我们没有学生获取知识和信息的重要社区来源——图书馆;没有拓展学生视野,增强学生对学科教学形象直观理解的场所——科技馆;没有加强学生思想品德理想信念教育的历史文化宝库——博物馆,没有改变现代社会人们生活、工作和学习方式的优越条件——网络资源。
2.教师缺少培训
由于学校在教育经费上的投入不足,教师外出学习,观摩困难.提高教师素质困难重重.面对课程改革,很多教师迫切希望到外面学习、充电;参加培训,但能如愿以偿的只有少数。我们醪田学区去年暑假到市里参加通识培训的只有十多个人。时间只有两天,其效果很有限。这样不仅打击了教师积极性,而且效率也不高。
3.新教材内容的开放性与教材配套资源不足存在矛盾
在实施新课改中,教师普遍认为新课程比原有教材的内容更具综合性、现代性、开放性和灵活性。又加之资料的不足,教师们一时还难以驾驭教材,也就把握不好课堂教学的结构,常常受到旧有教案的束缚,不经意地围绕传递知识的框框转。像语文学科,新课改要求学生进行大量的课外阅读积累,由于学校图书室藏书有限,又不对学生开放,学生个人大量购买图书又需要资金,而没有大量的书籍可供参考,课标规定的阅读篇目也很难完成。
(五)新课改的本身存在着最根本的问题
l.设计过于理想化,脱离了我国国情
第一,课程设计不具可行性。如科学课、艺术课、综合实践课的设计。在不改变分科教学的大环境条件(如师资来源、课程衔接等)下,盲目在中小学开设这些综合课程是不现实的,在许多中小学里,音乐、美术等艺术性课程都被语文、数学或是其他科目所代替;第二,目标设计过于庞大,缺乏实现的基础。如能力培养、创新精神和能力的培养等,致使新课改目标分散,虽然面面俱到,但不够深入。
2.课程门类和课时太多
课程门类较多,教师专业与《新计划》难以形成对应。在农村中小学,教师平均兼课至少有二到三门,这样精力就会分散,导致顾此失彼或者疲于应付。新课程的专业教师不多,因而,有些课程形同虚设,小学只重视语、数,初中则重视语、数、外、物、化等主课,其他毕业不考的课程无暇顾及。可见,实施新课程计划一时难以落实。
3.评价机制不够完善
新课改所倡导的评价制度与旧有的评价制度并行,存在虚化改革的危险。有的学者提出,新课改评价正处于“两难困境”;一边是全新的新课程评价理论,另一边则是原先的课程评价实践。到现在为止,评价教师业绩时,仍以“分数”这根指挥棒进行评价,同时在考试方式上仍没有多大的变化。这种评价机制和考试方法严重束缚了教师的思想,甚至扼杀了教师的大胆想法。由于各个学校都是刚进入新课改,对教师的评价几乎还是老一套,以分数的高低来评价教师,从根本上否定了素质教育,所以,在这种情况下教师们会产生“别人怎么教,我就怎么教”的思想。每个教师都不愿意在同行的评价中甘处下风,所以,在教学中不敢或不愿实施自己的想法。
二、改善农村新课改的对策
既然新课改存在着这么多的问题。那么,新课改还能不能发展下去呢?我认为,从运动学的角度看,任何事物一旦抛射出去,再想收回来是不可能的。同样。新课改既然已经实施,而且已经对我国的教育产生了影响,因此,必定会沿着它应该运行的轨迹走完它该走的历程。新课程将怎样继续进行下去?这取决于现在和将来我们围绕新课改所实施的具体行为。对此,本人对今后的新课程改革提出如下几点对策:
(一)提高教师素质,做好教师培训工作
l.教师要有人格魅力
首先教师要具有人格魅力。教育家夸美纽斯说过:“教师的职业是用自己的榜样教育学生”。因此教师在学生的面前要树立好自己的形象,做出为人师表的表率。教师的生命价值是在学生的身上得到延伸的;其次教师要有法律意识。不能变相体罚学生,有的学生上课不认真听讲,老师就不准他上课;有的学生迟到,老师会罚钱、罚站等,这些都是违法的。教师不能剥夺学生的受教育权,要尊重学生的人格尊严权。
2.做好教师培训工作是新课改顺利实施的基础
在新课程培训中,要继续坚持“先培训、后上岗;不培训,不上岗”的原则,组织好不同层次的教师培训,坚持通盘培训和学科培训相结合,参与式培训与讲座相结合,岗 4
前培训与过程中培训相结合的方针。在培训方式上,要倡导培训者与教师的平等交流
[5]对话,了解他们的疑惑和困难,并结合教师的教学实际,增强针对性和实效性。
(二)遵循因材施教原则进行教学
因材施教原则是指教学要从学生的实际出发,使教学的深度,广度,进度既适合大多数学生的知识水平和接受能力,同时又照顾到所教学生的个性特点和个性差异。使每个学生都能充分展现出自己的特色。学生不敢提问题,教师应该引导培养学生的提问意识,对此可以这样做:(1)营造平等的心理氛围,鼓励学生提问。平等对待一切学生,如果学生提出的问题不够合理,不应直接否定,首先要表扬学生勇敢提出问题,然后告诉学生应该怎样提出问题;(2)创造情境,激励学生勤于提出问题。就某一问题或事件,让学生提出自己的观点;(3)点拨提问技巧,引导学生善于提出问题。只有先提出问题,才能解决问题,掌握问题。
至于农村孩子知识面窄,胆子小的问题,这虽然是事实,但这不能成为农村学校推进新课改的制约因素。农村孩子朴实,能吃苦耐劳,只要教师们有耐心、有爱心,因地制宜,因材施教,积极开发校本课程,充分利用自身特点,就一定能很好的解决这个问题。
(三)更新教育教学观念
随着社会经济日新月异的发展,新课改对每一位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改变观念,与学生构建一种新型的“朋友式”的宽松、民主、和谐的师生关系,让学生在一种愉快、轻松的环境中保持最佳的学习状态,身心得到健康发展。
新课改强调:教学过程中的交往不再是教师教、学生学的机械相加。而是人人参与的平等对话、合作交流的意义建筑,要实现课堂教学中的师生平等交往,教师应主动转换角色,由传统的知识传授者转为学习的促进者。
1.以人为本,体现人本主义
人本理念要求一切社会活动,必须以人并满足人的发展为出发点和归宿。(1)关注每一位学生,关注的实质是尊重、关心、牵挂;可以从日常小事做起,尽力帮助学生解决生活中的一些问题;(2)关注学生的情绪生活和情感体验。要求教师精心设计教学内容、教学过程,使教学过程成为学生一段愉快的情绪生活和积极的情感体验,帮助学生树立学习的自信心;(3)关注学生的道德生活和人格养成。教师不仅要充分挖掘和展示教学中的各种道德因素,还要积极关注和引导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各种道德表现和道德发展,帮助学生建立爱心、同情心、责任感。
2.把学生看成“整体人”
首先要建立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在教育中,教师不要以“权威”自居,不搞“一人堂”,对学生要一视同仁,不歧视差生;以亲切的态度,饱满的情绪和热情真诚地职业道德和学生交往,关心学生,缩短师生间心灵的差距。
其次要尊重学生。学生是在依法成立或国家法律认可的学校及其他教育机构按规定条件具有或取得学籍,并在其中接受教育的公民。在社会活动交往中,相互尊重,这是人与人应有的基本行为准则。学生作为一个有独立人格尊严权的人,他们也需要老师的尊重。事实证明:尊重学生不但可以提高教师的威信,而且能够增进教学效果,另外,学生感受到老师的尊重就会更加的尊重老师,这样才能改善好师生关系。
(四)依法治教,加大教育投入
为确保教师工资能按时发放。省政府应继续根据中小学教职工编制标准,逐县核实财力。对财力不足,发放财政供养教职工还没有达到合理比例的县,要继续通过调整财政体制和财政支出结构,加大财政转移支付,帮助县级人民政府化解财政困难。政府应适时提高教师的福利待遇,提高其工作的积极性。
l.政府要加大对农村教育的投入
在实施课程改革的过程中,政府要实行对教育政策倾斜,加大对农村教育经费的投入,不断地缩小城乡教育条件的差异。俗话说:‘有舍就有得’。政府要舍得投入,为学校添置必要的教学辅助设施。给教师们进行新的教学资源开发和课程改革实践提供较好的环境。另外,增加农村学校的教师编制和必要的教学设施,努力解决班级过大和教师负担过重的问题。是落实新课程教学理念的重要环节。
2.尽力改善办学条件
现在我们国家越来越重视教育,对教育的投入逐年增加,农村学校要用好政府的投入资金,把钱花在刀刃上,采用多媒体教学,同时,订购大量教学资料,为教师学习创造条件。例如,我的母校——醪田中学,积极筹措资金,配置了40多台电脑,学校利用节假日,对大部分教师进行信息技术培训,提高了教师的自身素质。
(五)改善新课改的管理
一元化的视角是新课改问题研究文献中比较明显的缺陷之一,新课改是一个涉及诸多因素、受到很多制约的社会系统工程。所以,要以多元化的视角看待问题。近一百多年来的中国现代化进程就是不断学习发达国家经验的历史进程,这种借鉴不仅是对发达国家经验的梳理与总结,同时更能为我国这样的发展中国家提供一个可供选择的模式,只有确立了多元视角,才能对新课改中存在的问题有一个全面而辩证的认识,才能对新课改有一个全面而辩证的认识。
l.抓紧完善新课改的设计方案
新课改在设计上还存在着一些漏洞,要及时查漏补缺,努力降低教师们参与改革的难度。新课改的设计必须遵循三个原则,即合目的性、合科学性、合发展性,如制定各种评价制度,明确和完善中考、高考等各项考试制度;在教学方式上可以采用“开放式”课堂教学。把教学活动置于一个开放的环境中来设计,突破教材的文本限制,让学生自主探究学习,有利于学生创新精神的培养。
2.调整课程的门类和课时
中国现行的教学计划规定中小学要开设20多门课程,由于门类过多,分科过细,造成了教育内容条块分割。因此,应减少一些暂时不具备实施条件的课程课时,如 一些综合课程、综合实践活动和一些地方课程等。减轻教师和学生的负担。
3.完善教育评价机制
为了完善教育评价机制,应该从以往的以考试为核心的教师业绩考评制度上开始改革。在对学生评价上,把以分数高低论成败改为注重学生德智体美劳等全面发展;把终结性评价改为终结性评价与过程性评价相结合,注重过程性评价。以学生个性的激发、能力的高低、综合素质的提高作为主要的评价指标。在对教师的评价上,关注教师的发展,鼓励教师终身学习,把教学作为师生互动,交往,学习的过程,不断促进教师像研究型、发展型转化。
总之,在现有条件下,农村课改还存在着许多问题。只有继续加大教育投入;切实改善办学条件;加强学校校长和教师队伍建设;提高我们实施新课改的能力和水平;为实施新课程创造良好的教育环境,才会使农村学校的新课程实施工作真正呈现出生机和活力。
第三篇:高中历史新课改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高中历史新课改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2008年秋季,高中新课程改革在河南省范围内全面铺开,至此已经整整经历了一个三年教学周期循环,作为一名工作在教学一线的历史教师,在三年的新课程实验与探索中,我深深地感受到教师是新课改的最终实施者,课改实验的成败系于教师。因此,作为一名历史教师只有不断的更新教学观念,提高自身的业务水平才能适应新的形势、新的需要、新的发展。此次新课程改革中历史课程与教材的变化之大是前所未有的,无论从学科体系还是内容设计等方面都进行了全新的编排,它能否在实践中顺利实施,能否达到预期效果,令人关注。及时总结新课程实施中的经验和问题,成为历史新课改的当务之急,现就笔者在新课改实施的过程中发现的一些问题及对策略陈管见,不当之处敬请批评指正!
一、历史必修教材内容太深、容量太大与现有的课时少之间的矛盾
新教材用模块专题的方式来编写教材,本意是使教学内容精练,突出重点主题,但导致跨度大、跳跃大、难度高、内容多等特点,知识点之间缺乏联系,历史发展的基本线索被弱化,教师忙于系统的串线,课堂完不成教学任务。增加了教师把握和驾驭教材的难度,展开讲,时间不够;不展开,学生不知所以然。
新课程非常强调初中阶段的历史基础知识,而在实际上初中历史教学大都开展的较为薄弱,学生的历史素养普遍较低。因而,初中的基础知识与高中专题教学之间很难衔接,学生的历史基础知识储备严重不足,历史素养普遍缺乏等,高中教师在上课时,就需要不断补充知识,使高中教学进度偏紧,课时严重不足现象严重,这是一个具有普遍性的问题。而在教学方式上,以学生为主学习,把课堂交给学生,学生调动不起来,学生学习费劲。学生也是“被动”地参与到“主动学习”中,其知识储备、能力水平、经验积累等都不足以在新课程的教学中发挥出“主体”的作用,从而造成教学中新的误区。
二、“用教材教”与“教教材”的问题 一标多本下的教材,任何一种教材都不能够成为教学设计和开展教学的唯一依据,教材仅仅是一本材料或一种资源,甚至是一种帮助学生学习的工具。但是,在新课改下,部分教师仍然采用传统的教学模式,照本宣科,视教材如圣经,不敢越雷池一步。实际上,教师在备课时完全可以而且应该根据课标要求,结合学生的情况来处理教材。教师要创造性的用教材,要融入自己的科学精神和智慧,对教材知识进行教学重组和整合,选取更好的内容对教材深加工,设计出活生生的、丰富多彩的课题。充分有效地将教材的知识激活,形成有教师教学个性的教材知识。既要有能力把问题简明扼要地阐述清楚,同时也要有能力引导学生去探索,去自主学习。
三、部分教师的历史课程意识淡薄和专业功底不深 在传统的历史教学的影响下,历史教师的课程意识相当薄弱。主要表现在教学理念陈旧与迷失。在新课程理念下,仍用老方法讲课,穿新鞋走老路,进行详细的知识点讲解,有的教师在使用新教材时还大量的为学生补充知识点。这些都说明历史教师对新课程不理解,对新教材不会用,没有课程资源意识和课程生成意识。
在新课程改革实践中,暴露出一些普遍性的问题,其中最大的问题是教师专业功底不足。在表述和解释历史史实方面都存在不准确,甚至有些表述是错误的,不能向学生传达准确的历史信息。
究其原因是部分教师在教学实践中没有重视理论的学习,没有把更新观念和意识作为首要任务,尤其对历史课程认识不足,没有深入理解历史课程理论,对历史课程意识问题和历史课程结构问题没有清醒的认识和研究,缺乏历史课程意识,缺乏对课程标准和教材的深层次理解,没有真正掌握历史课程结构和逻辑。
四、对课程标准的要求和对教材的解读和处理把握不准 首先对高中历史课程结构、体系把握不准。由《历史教学大纲》到《历史课程标准》,是此次课程改革的最重要的成果之一。但《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非常笼统,缺乏实际的可操作性,广大一线的教师突然从传统的历史课程结构一下子转为新的课程结构的教学,非常不适应,仍然留恋旧的历史课程结构,对新课程结构,在教学中不好把握。
其次对新课程标准、新教材把握不准。新课程标准在内容标准的编写上,非常宽泛、模糊,使教师难于把握。新教材内容多,材料的选择多,使教师在教材处理上出现问题,同时对教材内部衔接问题,关于教材的整合、处理上问题,关于新课程中部分内容的教学把握程度掌握不准,有些内容讲到什么程度适当,教师把握不好。
对策
一、进一步更新观念,树立新课程的理念
首先关于教材使用的观念必须更新。完不成教学任务,还是观念问题。在教材的使用和处理上必须大胆,敢于取舍,正确取舍,正确整合。其次,在对待学生上,解放手脚,放手发动学生,把学习的主动权教给学生,相信学生是学习的主人,相信学生的学习能力。再次,高考越来越以新课程理念为指导,以能力立意更加明确,考查能力越来越多。
对策
二、深入研究课程标准,明确课程目标要求,加强教师自身专业素养 历史教师必须在教学中真正确立以课程标准为教学依据的思想。高中历史课程标准反映的是国家意志,体现了国家对不同阶段的学生在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历史学习的基本要求,是高中历史教学活动的依据。新课标呈现的许多思想、观念同我们以往的有很大的不同,传统的教育思想和观念是难以适应新课程的需要的。长期以来,有一种轻大纲、重教材的倾向,导致教师大纲意识淡漠,甚至备课都不看大纲。新的课程标准比原来的大纲更系统、更全面,教学中的许多问题在新的课程标准中都有具体的阐述,因而对教学的指导作用更强了。教师只有通过对课程标准的学习,才能了解本课程的性质、基本理念、设计思路、课程目标,以及本课程的内容标准、教学建议等。只有了解了这些内容,教师才能更好地把握教材,指导教学。
教师的素质状况决定教学的效果。针对新的挑战、新的要求,广大教师必须加强自身学习。既要学习理论知识,也要加强业务学习,拓展自己的专业知识。目前大多数教师只掌握了所教学科的基础知识,没能很好地掌握学科知识的内在联系、学科研究方法和思维特点等,这显然是不能适应新课程教学需要的。所以,新课程下的教师必须刻苦钻研业务,努力学习,自觉地主动地适应课程改革发展的需要。
对策
三、科学地解读教材,加强高中历史新教材内容的整合
新的高中历史课程改革的突出特征之一,就是教材内容的变化,如跨度大、跳跃大、难度高,内容多、课时少等。关于教学内容多的问题,解决的方法主要有:注重多媒体辅助教学;注重内容、材料以及重点取舍问题,每一个历史事件,不是从头讲到尾,而是注意内容的轻重,材料的取舍;注重问题的设计,看哪些是本课重点,围绕重点设计问题,把其它的历史问题纳入其中;可以通过预习,解决内容多的问题。
科学解读和处理教材,加强高中历史新教材内容的整合,教师要逐步改变教材是教学唯一依据的观念,而将其仅仅看作为教学的重要工具;告别“教教材”的旧认识,树立“用教材教”的新思想。“用教材教”的观念是将教材看作为教学的文本材料,视教材为工具。只有当教材所用的材料和表达的观念能为学生所接受,并能够实现教学目标时,教材才有使用的价值。但是,教师对课程资源的整合、开发和利用,必须以课程标准为指导,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和教材具体内容出发,使在有效时间内完成课堂教学内容。
对策
四、注重集体备课,加强教学研究
注重集体备课活动,借助集体智慧来克服教学困难。加强集体教研、集体备课是解决新课程教学中存在问题的重要措施,可以集思广益,充分发挥集体的智慧,也充分体现合作精神。从实际出发,及时建立以校为本的教师教研机制,是促进教师专业发展、促进教师教学能力与水平不断提高的一条重要途径。校本教研的过程既是经验总结、规律探索、理论提升的过程,也是教师专业学习、发展、提高的过程。校本教研在重视教师个人学习和反思的同时,特别强调教师集体的作用,强调教师之间的专业切磋、协调与合作,互相学习,彼此支持,共同分享经验。学校要尽量为学科教师进行校本教研提供平台,为教师参加教研和培训提供条件支持。
总之,新课改对每一位教师来说任重而道远。课改是一种必然趋势,只有教师去适应新课程,而不存在新课程去适应教师,因此我们需要抓住机遇,迎接挑战,力争与时俱进,转换观念,把握角色定位,积极实践,大胆探索,勇于创新,全面推进新课程改革。
第四篇:浅谈农村初中英语新课改教学现状及对策
浅谈农村初中英语新课改教学现状及对策
姓 名: 赵 宗 玲 联系电话: *** 单 位: 济源市坡头初级中学
E-mail:
zhaozongling65214@126.com
浅谈农村初中英语新课改教学现状及对策
-----河南省济源市坡头初级中学 赵宗玲
几年来,我校全面实施英语新课改教学,在实现城乡一体化的新形势下,农村英语教学在新课改教学改革中显得更为重要。为了研究新课改在农村中学的进展和实施出现的问题和对策,我对我校英语教学进行了调研,归纳几点如下:
一、教师教学理念要更新,把课堂归还学生
现状:目前一部分教师没有研习新课程标准,教学理念还是“课本本位”而非“学生本位”,课堂教学主要是为了完成教学任务。听课时发现,几乎所有的教师在课堂上有2/3的时间是在讲解知识点,教师过度侧重对单词用法的讲解而忽视词汇在语言中的实际运用,忽视语言运用能力的培养和学习主体的能动作用、以及学习者对教学的积极反馈作用。课堂上学生在运用语言交际的时间很少,老师常用机械操练取代学生的真实交际。即使给学生时间操练对话,大多数老师开展的Pair work和Group work 都不具备交际意义,而仅是一种变相的机械操练,并不能有效培养学生的英语交际能力,造成语言教学费时、低效现象。
对策:新课标强调英语教学从重视语言知识的传授向语言知识与语言技能并重的转变,特别强调交际能力的培养,强调学生能用所学的语言做事情。全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研讨会上制定的课堂教学评价方案,明确规定学生在课堂上的学习表现,包括学生活动、课堂气氛、教学效果,是判断课堂教学的主要指标。这也就是说老师要摒弃满堂灌的教学方式,组织学生参与教学活动,使之具有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的良好气氛并取得较好效果。“把课堂还给学生”是叶澜教授新基础理论中的核心部分和精华部分,是素质教育形势下课堂教学改革的方向、趋势和重要原则。为了更好地贯彻新课标的精神使同学们能在课堂上积极主动地学习,成为“学习和发展的主体”。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做到四个“还给”
1、还给学生时间。还给学生自主学习、咀嚼思考、自练自改的时间。要生充分的时间阅读、思考、发表个人见解,互相讨论。2还给学生个性。还给学生独立思考、独特感悟、自由联想、自由表达的个性。注意引导学生联系自己的生活去感悟,用语言大胆表达自己的想法。
3、还给学生权利,还给学生质疑问难、阐述个人见解、保留自己意见的权利。
4、还给学生尊严。还给学生的人格尊严、思想尊严。教师和学生平等进行知识的交流、思想的碰撞和情感上的磨合。
二、提高教师自身素质,营造课堂气氛,让学生享受学习过程
现状:目前农村初中英语师资整体水平不够高,很多老师是其他专业转岗或者中师毕业自身英语口语水平有限,很少老师会通过增加课堂上英语的使用量和频率营造英语课堂氛围。班级学生容量大,教师难以照顾到不同层次和不同性格的学生。大多数老师认为学生不能配合教师授课活动是阻碍这一目标实现的最大障碍。绝大多数老师用中文上课,或者是一句英语一句中文,语音语调不标准。教学手段主要还是“chalk+blackboard”的形式,多媒体教学很少使用,甚至有些老师从未接触过多媒体。由于教师教学方法过于机械,课堂氛围难以活跃。学生或朗读,或做题,或回答问题。有些学生逐渐对英语学习失去兴趣,在课堂上各干各的,有的发呆,甚至闲聊;而教师忽略学生的反映,按着既定的教学步骤往前上,导致老师和学生的距离越拉越远。
对策:
(一)现在的英语新课程标准对英语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求教师不再是以前的利用教学参考书,根据大纲编写出教案,在课堂上把书本知识传授给学生。而是要求教师要善于运用自身的资源优势对教材进行重组,创造性地把自己的思想,学识和能力直接凝结在每一堂课上。因此教师必须在教材上多花时间,多动脑筋,多想点子。教师的作用显得更为重要了。英语教师的思想素质,英语水平,教学能力素质和身心素质是决定教学质量的高低的一个极其重要的因素。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要让教学大纲和教材只成为你最基本的知识,使教课书成为你科学知识海洋的一滴水。”英语教师不仅要掌握英语学科的基本理论,而且要对该学科的历史,现状,未来发展,社会功能以及与邻近学科的关系,都要有相当的研究。所以我们必须学好新课标,关注英语教学的最新发展动态,勇于在课堂教学中实践,采用一切手段和方法,最大限度地引导学生学习英语。
(二)活跃课堂气氛。课堂是教学的主阵地。新课标要求创设以学生为中心的课堂环境。在教学中教师应该自始至终关注学生的情感,努力营造宽松、民主、和谐的教学氛围。我认为教师要做到:
1、尊重每个学生,积极鼓励他们在学习中尝试,保护他们的自尊心和积极性。
2、把英语教学与情感教育有机结合起来,创设各种合作学习的活动,促使学生互相学习、互相帮助,体验集体荣誉感和成就感,发展合作精神。
3、特别关注性格内向或学习有困难的学生,尽可能多地给他们创造语言实践的机会。
4、建立融洽、民主的师生交流渠道,经常和学生一起反思学习过程和学习效果,互相鼓励和帮助,做到教学相长。总之,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能体会到乐趣,把学习过程变成在享受生活。
三、改进教学方法,力求灵活多便
现状:教师教法上的传统化。由于长期受应试教育和升学率的影响,现在在农村的英语课堂教学中仍然是以讲授为中心,教师把持课堂的现象依然普遍,再加上农村中学教学条件不够完善。在这种教学模式下,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始终处于被动地位,成了知识灌输的对象,个性潜力也被扼杀。每节英语课上,教师的一张嘴,一支粉笔,一台录音机,至多简单的用一用多媒体就构成了一堂课,学生根本没有独立思考和展现自我能力的时间和机会,因而使学生变成信息的被动接收者甚至也成了知识的接受容器,考试的机器。所以想要有更好的教学成绩那就更难了。
对策: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首先要改变传统的教学方法。学生长期受教师的控制而被动地学习,教师上课时常规地教学单词和短语,详细地讲解课文、语法、语言点。教师滔滔地讲,学生默默地听,认真地记笔记,这样的英语课堂显然毫无发展性和创造性。所以只有改变传统的教学方法才能从根本上改变学生的学法,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英语的口语教学重在操练。在农村中学的英语口语教学中存在很多问题现象,要么操练形式过于单调、乏味;要么由于学生多,个别学生操练的时间太少;要么交流的对象由于座位的限制过于单一„„。这些均容易挫伤学生学习英语的积极性,从而影响操练的数量和质量。因此,教师应尝试更多更好的操练形式,如提问的方式可以是教师问学生答,学生齐答或齐问,教师答或学生之间相互问答 ;对话练习可以同桌或3—5人小组同时进行,也可以让学生离开座位去寻找交流的对象,或几个一群,或两个之间进行口语操练。比如在操练“Excuse me.How can I get to the post office?”这一句型时,可以让学生离开座位,一人或几人问路,而一人充当警察进行操练。这些操练形式不仅能让全体学生的练习数量大为提高,而且寓教于乐,效果也不错。同时,在教学中还应采用多种方法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使他们感到新鲜有趣,以此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如:开展朗读与背诵比赛;学唱英语歌;话剧表演;开辟英语角;学说绕口令。
四、合理利用网络学习,扩大视野,开拓思维
现状:利用网络资源学习英语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可以与其他英语学习者进行多方位的、同步的相互交流,进行有声有色的英语学习,这是每个英语学习者的良好愿望,但是在实际操作时,我们发现存在两大问题: 1.缺乏利用网络资源的技巧
采用多种途径学习英语时遇到的首要问题是:如何在最短的时间里理解网上密密麻麻的英文单词。很多学生不知道应该安装诸如金山词霸、地球村、东方快车等翻译软件,不了解怎样使用这些翻译软件的屏幕取词功能,不知道有效利用生词本是增加单词量的有效途径之一。在访问英语学习网站,面对大量的各方面的英语学习信息和资料,象听、说、读、写、语法、测试、背景知识等资料时,或者一片茫然,不知所从,无法找到适合自身水平的材料;或者走马观花,过目即忘;或者盲目打印网上资料,造成经济浪费等等。
2.网络安全隐患重重。不谙世事的学生易受色情网站的诱惑,沉溺其中,不能自拔。或者受网友诱惑,离家出走,被拐、被卖、被杀,悲剧连连。因此,许多家庭忍痛放弃利用网络学习英语的机会,着实是一种资源浪费。
对策:
1、提高师资素质,传授网络学习技巧。
教师的继续教育受到许多国家的关注和支持,在我国已经在法律上得到确认,教师教育职前、职后一体化体系正在逐步完善。要坚持先进性和针对性相结合、持续性和阶段性相结合、系统性和人文性相结合的原则,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与此同时,通过教师向学生介绍相关网络资源及传授网络学习技巧。(1)介绍相关网络资源,培养学生听说能力的网络资源。在线听课网站:http://www.xiexiebang.com是训练学生通过听讲掌握课程能力的有效途径。在线欣赏有声故事网站:http://www.xiexiebang.com/sports;想看到大片名片中的精彩片段、名星风采,听到各种风格的音乐可访问http://www.xiexiebang.com。培养学生读写能力的网络资源在线阅读网站:gopher://gopher://gopher.lib.virginia.edu:70/11/alpha/bmcr 这个网站上有几百篇古典文学话题的文章; http://www.xiexiebang.com/time/等则提供了许多有关时事新闻的好材料。网上笔友会:http://www.xiexiebang.com/是一个中英文界面的交友中心,提供笔友会和聊天室两种交友方式。(2)传授网络学习技巧。网上材料要读两遍。由于网络资源数量大、内容新,许多学生容易囫囵吞枣,不求甚解。
2、增强网络安全
维护网络安全需要政府、学校、家长和电脑开发商共同努力,协同作战。政府在对色情网站的屏蔽和监控、开设网络咨询和投诉热线以及提高公众网络安全
意识等方面还需要做大量的工作;学校应在教师的监督下形成良好的网络环境,指导学生学习网络安全知识,使他们形成上网自我保护技能。同时,应该教育家长如何监控学生在家上网的方法;电脑开发商应和教师及家长密切配合,对屏蔽手段及屏蔽网站做到互通信息、互相协作。其间,因为家长对网络安全知识了解较少,教给家长相关的知识和技巧尤为必要。
本人认为,如果提高师资素质,传授网络学习技巧以及增强网络安全工作开展顺利,那么,《英语课程标准》中的“面向全体学生,注重素质教育;整体设计目标,体现灵活开放;突出学生主体,尊重个体差异;采用活动途径,倡导体验参与;注重过程评价,促进学生发展;开发课程资源,拓展学用渠道”的教育理念会在合理利用网络资源学习英语中,得到充分体现,并发挥巨大的效用。
第五篇:农村小学新课改现状与对策
农村小学新课改现状与对策
学员:郭海军
新课改在农村小学实施为什么会步履艰难,进展现状为何不容乐观?作为一名农村教育工作者,我对农村小学实施的新课改情况进行认真剖析,存在以下现状:
一、政府、教育行政部门的调控力度不够,农村小学参与新课改缺乏主动性,新课改是一项政府、教育行政部门主导、全民参与的系统工程,然而地方政府、教育行政部门对农村中小学新课改关注、重视、支持得不够,导致农村中小学新课改的经费投入、政策保障、教研氛围等举步维艰。
农村中小学新课改由于受教学硬件、资金、师资等因素的影响,教师仍然停留在传统的“四个一”(一块黑板、一本教材、一支粉笔、一张嘴巴)教学基础之上,制约了新课改的进程和质量。因而,迫切需要地方政府、教育行政部门肩负职责,把落实农村中小学新课改作为提升贫困地区民族素质、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培育贫困地区农村脱贫致富奔小康持续发展力的重要举措,构建农村中小学新课改的政策支持、经费投入保障机制。
由于政府、教育行政部门的调控力度不够,农村中小学也无力为新课改提供必须的经费、硬件设施等后勤保障,导致大部分农村中小学没有把新课改纳入学校的重要议事日程,学校的新课改实践工作自然就是走走过场、搞搞形式,工作方向不清楚,目标不明确,思路不清晰,缺乏主动性,以至于新课改工作在贫困地区的农村中小学进展缓慢甚至停滞不前。
二、农村小学教师边缘化严重,教师参与新课改缺乏积极性 农村小学教师边缘化的原因:一是长期以来的向城镇“一边倒”思想,导致广大农村小学教师遭到有意或无意的忽视,教师得到提高培训的机会少。二是整体素质不高,学科结构不合理。从年龄上看,存在“两多一少”,即是年老的多、中年的多、年轻的少;从学科结构上看,英语、音、体、美学科教师很少。三是教师队伍不稳定。由于城乡学校环境条件差距悬殊,农村小学教师受利益驱动,工作不安心、不卖力,而是千方百计想调入城区学校。政府和教育行政部门为了控制这一倾向,只简单地采取招考的措施,又从农村学校挖走了大批优秀的教师,导致农村教师队伍更加呈现不稳定态势。四是教师对新课改理念理论学习不够,观念更新难,教学科研水准偏低。虽然教师都参加了新课改的通识培训和学科培训,但是想让教师仅凭这些培训就全部掌握新课改的理念及其内涵,是很难的,也是做不到的,这种集中培训只能起抛砖引玉之功效,需要教师利用业余时间不断加强对新课改理念的学习、思考,以提升自己的理论素养。但是,在农村小学教师队伍中,充分利用业余时间学习教育理论的教师却很少。一方面教师由于不安心在农村工作,参加培训之后,没有多少人认真拿起新课改的理论进行研究学习,上进心强的,也就是在写论文时摘抄一些新课改的理论,以充实其论文内容而矣。另一方面,传统的教育理念已在教师的心中打下深深的烙印,即便是年轻教师,短期也难改变,需要一个不断学习和提高的过程,需要教师在新课改中进行一次深刻的思想脱变——洗脑。
教育的根本差异是资源的差异,教师则是最重要的人力资源。但由于农村地处偏僻、生活环境差、交通不便、信息闭塞,农村小学教师待遇低下,造成大量优秀教师外流,这对于农村小学的发展无疑是雪上加霜,农村小学新课改也就成了没有领头的羊群。即便是没有调走的教师也不能全身心投入到工作中去,除了把教学任务完成之外,没有参与新课改的积极性。
三、农民对教育改革的茫然,农村小学生厌学情绪上升
农民文化水平低,思想观念落后,因而产生对政府的强烈依赖性。特别是国家的人事分配制度、招生就业制度改革后,在贫困地区农村掀起了外出打工热潮,农民送子女读书的热情减弱。在许多农村家长的心里总认为:上初中后读职业学校没有工作分配,上高中后考上大学的寥寥无几,况且上高中还要有经济实力。面对力所不能及的事情,他们退缩了,有的还在心里盘算:上学需要钱,找工作需要钱,最后结婚还需要钱。贫困无助让他们远离了知识。特别是出现外出打工热潮之后,一些没有接受完九年义务教育的孩子也外出打工。在商品经济的发展过程中,乡镇企业和个体经济发展较快,许多人的经济收入与其受教育程度不成正比,使新的“读书无用论”不断蔓延,助长了不少家长“不学文化照样挣钱”的偏见,不少人认为,读书时间越长越吃亏。同时,随招生就业制度的不断改革,不少家庭感到孩子考上了也无钱送,就是借钱送进了中专或大学,分配时工作安排也成问题。因此,读书无望助长了家长对子女读书问题的不重视,也造成了农村小学生的厌学情绪上升的重要原因。面对城乡二元经济结构明显,经济发展极不平衡现状下,要转变农村学生家长的观念、对农村厌学学生(特别是初中生)做入学动员工作是很难的,有时甚至是无力的。因为农村家长观念的转变是一项长期而又艰巨的工程,落后的生产力水平使他们没有时间看书,贫困使他们没有多余的钱买书,文化水平的限制使他们看不懂书。从而造成家长不重视子女读书、学生厌学情绪上升现象。
二、贫困地区农村小学新课改的对策 1.加大政府投入,缩小城乡教育差异
采取保障措施,制定出完善的城乡教师流动计划,发挥优秀教师在薄弱学校的拉动效应。添置完善教学设施,优化农村小学教学条件。2.加大培训力度,正确把握教改方向
通识培训与学科培训相结合。改变传统的“传声”式的集中培训,多想办法“请进来”,让经验丰富的教师现身说课。要“走出去”学习,多向他人,特别是新课改已取得一定经验的学校教师取经,做到“去粗取精,去伪存真,扬优补缺,取长补短”。
3.改革评价机制,激发教师积极性
在教师评价上,关注教师的发展。重新摆正教师在实施新课程中的地位与作用,鼓励教师终身学习,以学历提高促能力提高,鼓励教师开展教学研究,进行课程资源开发,引导教师把教室作为课改的实验室,把教学作为师生交往互动、民主对话的过程。
新课改已进一步向纵深发展,农村小学的新课改问题将在全社会的热切关注下逐步得到解决,农村小学的教育也将随着“三农”问题的解决不断发展。坚定新课改的步伐,一定能实现农村教育振兴和城乡教育均衡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