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泰安学习汇报黄桂良2014.3.27
泰安学习汇报——黄桂良本次学习,总结了四个最。
一、印象最深的课堂——南京市秦淮区教研室仲广群老师的“助学课堂” 在仲老师的课堂上,学生真正成了课堂的主人,把握了课堂的话语权——学生们可以真刀真枪的展开面对面的交流、质疑和碰撞,共同探寻真理,尽情展示个人风采。而老师则退居一旁,笑看学生的“表演”,并适时给予学生真诚的鼓励、赞赏、指导、点拨······ 仲老师说:老师的“退”是一种智慧,一种胆略,更是一种勇气;在课堂中,有一种失败叫“占领”,有一种成功叫“退却”,课堂上的退却正是教师最大的成功。
二、最大的感动——北京著名特级教师刘德武老人
年近古稀的刘老先生本该去享受“夕阳无限好”的晚年时光,却依旧执着的在课堂上挥洒自如,幽默诙谐,以其“自然而不随便,规范而不死板”的清新风格滋润着课堂,滋养着学生,感动着听课的每一位教师。老先生的课新颖、独特,韵味十足,富含哲理,体现了老当益壮,老骥伏枥的精神追求和锲而不舍,推陈出新的治学态度。对比自己,常常以参加工作近20年引以为豪,说起话来老气横秋,做起事来未老先衰,在年轻教师面前还不时的倚老卖老,以年轻的老教师自诩,更要命的是以此为借口不再认真钻研教材,不再想创新、出新,教学落入了照搬照抄,一成不变的窠臼,对待工作的热情也与日俱减,激情不再。想想刘老先生,偌大的年纪还在整日的琢磨如何改进甚至颠覆自己的讲课思路,从刘老师身上,我真切感受到了教无止境的艺术魅力。教学工作和艺术创作一样,具有极强的审美性,大到课堂环节的设计,小到课堂上的每一句话、每一个词、每一个表情、每一次评价,都充满了艺术性,值得反复深入的斟酌、揣摩、推敲。如果能以这样的态度看待教学工作,那么每一天都是新的,每一课都是活的,每一个学生都是与众不同的,你的课就会今时不同往日,时时荡漾着思想和灵性的光辉,你也就“苦在其中,乐亦在其中矣!”
三、影响教学最重要的因素——学生已经知道了什么(奥苏泊尔)
准备一节课,我们首先想到的往往是“我要教什么”、“我要怎样教”,这是作为教师的惯性思维。那么,你是否尝试换个思路从学生的角度想想:学生已经知道什么,学生想要学什么,需要怎样学?好的课堂有两个前提:一是吃透教材,二是吃透学生。搞不清学生知识的生长点、困难点、易混易错点,你的预设会有针对性吗?面对学生千差万别的相异思路,你能做到四两拨千斤,见招拆招,应对自如吗?要吃透学生,办法只有一个——向儿童学习。学习新课前,最好要进行学情前测,测一下学生对新知已经了解了哪些,他们的了解是全面、深刻、正确的,还是片面、肤浅、甚至错误的;测一下他们对我们眼中的难点如何用儿童的眼光去理解。实践证明,儿童理解知识和表达思想往往有自己独特的语言,这种语言很多时候只有他们的同龄人才听得懂。我们只有从儿童的角度,读懂儿童的内心世界,破译儿童世界独特的语言“密码”,才能做到“近水知鱼性,近山识鸟音”。
四、最触动内心的感觉——每一位名师一以贯之的“心中有本,目中有人” 很多时候,我们自认为上课讲得明白、清晰、全面、深入、生动,有时还颇有点沾沾自喜,自鸣得意。反思一下,你是否只顾自己的“讲清楚”,而忽视了学生的“听清楚”、“看清楚”、“想清楚”、“做清楚”?名师们用自己的言传身教告诉我们,教师不是课堂的“主演”,而是配角,是导演。课堂上大段的“台词”、大部分的“戏份”要让学生去想、去说、去做、去感悟、去回味,而不能由教师包办代替,教师的“讲”要为学生的“想”和“做”服务。上周的一节县优质课上,一位老师用我的学生讲课,他设计了让学生在桌洞里放不同的物体体验体积大小等实践性的活动,以至于学生在后来的几节课都还能用那些体验来说明自己的观点,可见“做”给学生留下的印迹之深——一次简单的活动简直胜过了老师的千言万语!
教学是艺术,艺术的价值在于创新。那种把教学看做“死的知识和一成不变的传授”早已被扫进历史的云烟,如果想让我们的工作避免陷入“年年岁岁花相似”的窘境,如果想让自己从两点一线的枯燥无味和疲惫不堪中获得解脱,那就赶紧加入到研究教学的队伍中来吧!只有以研究的态度,时时处处以创作、雕琢艺术品的方式重新审视我们的教学,才能赋予工作以崭新的激情和活力,让我们的每一天都充满创造和创新的力量,你可以有滋有味的咀嚼和品味“求新、求异、求活”带来的愉悦,让普通、平凡的每一天从此变得不再普通,不再平凡!
第二篇:泰安听课汇报(范文)
泰安听课汇报交流
郭立翠
首先,非常感谢学校领导给我这次学习的机会,我是3月16日和张老师去泰安听的课。
上午由江苏特级教师魏星老师授课并作报告,下午是陈延军老师讲课并作报告。两堂课两个报告,两个报告的共同点就是特别强调大语文观,强调学生语文兴趣和语文素养的培养,也希望老师能够以最轻松的方式让学生获得最有分量的收获,他们都以教学中的实例作了精彩的讲述。
下午陈老师的一堂《威尼斯的小艇》,给我最大的感触就是,特别注意培养学生学习语文的方法和学习习惯的培养,比如:讲到船夫驾驶技术好时,他采用“一句话——一个词语——几个字”的方法让学生去读、去悟,同时,他还特别强调积累在语文学习中的重要性。
不过,给我感触最深的还是上午魏老师讲的《伊索寓言》。《伊索寓言》中有三个故事:《狐狸和葡萄》、《牧童和狼》、《蝉和狐狸》,他主要采用矛盾生成的方法推动教学。魏老师从人物的语言切入,将三个故事整合在一起,主题聚焦在“谎”字上,有了矛盾:“那两只狐狸、还有那个放羊的孩子为什么要撒谎呢?”教师利用这个矛盾串起了全文教学的脉络,打破了课堂的平静,将简单的寓言引导到有难度的困惑中,为文本细读搭好一个架子。此外,将三个故事整合在一起比较,不仅使教学内容具有丰富性,而且使学生对文本有了陌生的感觉,“比较”是矛盾生成的重要方法。如果以一个文本为单位,学生的思维流于表面,无法真正进入到故事中去。
接着,紧扣“谎”字深入三篇文章的细部,理解“酸葡萄”、“狼来了”、“奉承话”背后的意义。步步引导,层层深入,不断揭示矛盾,学生对“酸葡萄”也就有了个性化的解读。三个文本读后,自然地也就理解了“三篇课文都与这个‘谎’字有关。葡萄架下狐狸的谎言,是为了安慰自己;牧羊孩子的谎言,是为了捉弄别人,排遣孤独、无聊;大树下狐狸谎言的背后,是设下的圈套,是可怕的阴谋,是美丽的陷阱。”学生的收获岂止是理解了课文,他们更是学得一种解读思维。
最后,教学重新回到整体上来,仍然用比较的方法生成矛盾,“三个故事相同的地方是什么?”让学生自主建构寓言的特征。从内容和形式两个方面找到三
则寓言的共同点,进而提出课外阅读《伊索寓言》的要求,这就给名著阅读开了一扇窗。
听完魏老师的课后,我的感觉就是:原来,寓言课可以这样上。专家就是专家,他们的阅读量和思考问题的深度让我心生仰慕之情。同时,我也更坚定了自己努力的步伐和方向,在今后的教学中我会汲取营养,充实自己的课堂,多向名家学习,多读书、多思考。
2013.3.18
第三篇:王丽娜泰安学习汇报材料(范文)
生本高效课堂学习有感
王丽娜
和煦的春风,飘扬的柔柳,在美丽的泰山脚下,来自山东省教研室的各位专家以及全省各地的优秀小学语文教研员、骨干教师聚集在泰山医学院文体馆,开始享受一场语文的盛宴。在这里,我们感受着名师的魅力,折服于名师的风采,我们叹服,我们身心陶醉。名师的课堂,带给我们的是艺术、是震撼、是智慧的诠释。
本次研讨活动特别邀请了江苏省的全国著名特级教师薛法根老师,他执教了一节精彩的教学观摩课《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薛老师这堂课没有激情的导入,没有华丽的语言,一开始就是听写课文中的生字,让学生默写自己印象最深的两个词语,此次活动结束,我明白了薛老师这个小小的教学设计,不仅培养了学生在预习的时候要集中注意力的习惯,而且培养了学生短时记忆的能力。原来这就是能力培养的方法,它就在你精心设计的每一个教学活动中,在那看似不经心的教学环节中,执教者的智慧在熠熠生辉。
对于学习方法的指导,薛老师似乎也是在不经意间就完成了。当一名学生读完课文之后,薛老师给予了充分的肯定,然后真诚地问:“能不能说说你为什么能读得这么好?你读过几遍课文?”学生想了想说:“我预习了,读了三遍。”而另一名学生被问到同样的问题时,则回答:“我读了四遍”等等,这时薛老师总结道:“预习和多读几遍都是很好的学习方法,希望更多的同学能够用到这些方法,把书读得更通顺、流利。”借学生的口说出学习方法是不是比老师的“你要先预习课文” “你要把课文多读几遍” 更有说服力呢?教会学生学习方法的人可以就是学生自己呀,老师干吗还要不厌其烦地说教呢?薛老师的这种做法给我了很大启发。“以生命影响生命,用智慧点燃智慧”,留给我思考和回味的东西实在太多太多„„
下午又观摩了三节公开课,这三节公开课给我的最大感悟就是:老师从扎扎实实的识字训练,到扎扎实实的读中感悟,再到扎扎实实的写字指导,步步扎实,环环有效,课堂洋溢着浓厚的语文情趣,弥漫着浓厚的语文气息,这也许就是我们所向往的课堂。我们上课不是演戏,而是在教学生学。一堂有效的语文课只有建立在“教会学生学”的基础上,才算真正地找到了根,落到了实处,才算是一堂体现正确教学思想的实实在在的语文课。在课堂教学活动中处处能体现出以学生为本,以学生发展为本的课堂教学理念。整个课堂教学过程就是学生生命体验的过程。课堂上充分体现出:相信每一位学生,尊重每一位学生,发展每一位学生的以生为本的核心理念。老师充当的只是学生的学习伙伴,教师不是起支配、主体作用,而是去激发学生的思维,课堂真正成为了师生享受生命价值的地方。
三节课后,我一遍又一遍地问自己:我的课堂以学生为本吗?课堂上需要体验的知识和孩子们一起经历学习的过程了吗?课堂上的方法、策略是出现在需要时、学生急于点拨处,还是为了方法而方法,为了策略而策略呢?课堂上是不是用教师的理解代替了学生的理解?我是否注重了学生过程性的感知,学生情感的体验„„这些个疑问都值得我去思考、去实践、去提升。这次研讨活动,让我进一步认识了“生本课堂”,让我看到了我们的小学语文教学已经开始从教学观念到方法、策略进行改革创新,本次研讨活动正如一场及时雨,为我们的课堂增添源头活水,又如一盏导航灯,为我们的语文教学指引方向。在以后的教学中,我将博采众长,积淀教学素养,争取早日让自己的课堂丰富多彩。
生本高效语文课堂理论与实践研究成果介绍
山东省教学研究室
李家栋
一、课题的提出
问题一,教师考虑自己如何教多,研究学生应该学什么,需要学什么,如何学的少。
问题二,教教材的多,用教材教的少。
问题三,研读教材不到位,只了解了课文的表层内容,没有深度和新意。确定的知
识学习目标是一些无序的死的知识;方法、能力方面的目标不具体,表述模糊笼统,没有操作性;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的目标概念化,不够准确。
问题四,教学面面俱到,预设的浅层次问题多,能够激发学生深入思考的问题少,不能引导学生学习语文规律,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能力以及习惯也得不到的培养。
问题五,忽视学生认知水平、年龄特点、学习需求、认知规律等学情方面的研究,致使教学目标不符合学生的实际,教学活动学生兴趣低,学习收获少。
问题六,安排学生课前预习,泛泛的预习活动多,研究学生预习,有针对性地、精心设计的预习活动少,课内教学活动与预习紧密联系的更少。
问题七,教师教学走教案、关心自己预设的多,关注学情,积极利用生成性资源的少。
问题八,单调枯燥以教师为主的没有效益的教学活动多,丰富有兴趣的以学生为主的能促进学生语文素养发展的教学活动少。
二、课题研究的理论基础
(一)建构主义的主要观点:
知识不是通过教师传授得到,而是学习者在一定的情境即社会文化背景下,借助其他人(包括教师和学习伙伴)的帮助,利用必要的学习资料,通过意义建构的方式而获得。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情境、协作、会话和意义建构是学习环境中的四大要素。
关于学习的方法
建构主义提倡在教师指导下的、以学习者为中心的学习,也就是说,既强调学习者的认知主体作用,又不忽视教师的指导作用,教师是意义建构的帮助者、促进者,而不是知识的传授者与灌输者。学生是信息加工的主体、是意义的主动建构者,而不是外部刺激的被动接受者和被灌输的对象。
(二)罗杰斯人本主义教育学说
与传统教育中教学的主要特征——指导性相反,罗杰斯根据“自我学说”理论,形成了一种比较激进、用于促成个体“自我实现”的教学策略——非指导性。非指导性方法是建立在罗杰斯对人的下述信念之下的:
人具有非常优异得先天潜能,教育无需也不应该用指导性的方式向学生灌输什么,这样做会压抑潜能的自然实现,适得其反。教育只要为学生潜能的发展提供一个宽松、和睦的心理环境,使之能在“内驱力”的本能驱动下自动的形成,充分得形成。
第二,人无时无刻不处在动态的变化之中。他说过这样一段话:“一个人是一个流程,而不是一团固定的材料;是不断变化着的潜能之星座,而不是一组稳定的特征”。这样,教育就不可能按照一组预定的程序、利用外部的要求向学生施教,不能“指导”学生如何想,如何做,而必须顺应学生内心心理体验变化之自然。
(三)“生命教育”理论
生命教育是舶来品,最早源于20世纪初在西方兴起的死亡学和之后发展起来的死亡教育。
20世纪末期,我国台湾地区将“死亡教育”引入,称为生命教育,并在学校教育中逐步推广实施。
我国大陆的生命教育虽然起步较晚,但也已引起广泛的重视。自2004年,不少省市将生命教育走入实践
生命教育的第一个层次:生命教育作为教育的价值追求――我们的教育――真正人道的教育,不仅要对学生的升学考试负责,更要对学生一生的。生命质量负责,要为学生的幸福人生奠基。
生命教育的第二个层次是生命教育作为教育的存在型态――生命教育就是为了生命主体的自由和幸福所进行的生命化的教育。生命教育应该是真正充满活力的人的教育,是引导人生走向美好和完善的教育。
生命教育的第三个层次是生命教育作为教育的实践领域是一个有着明确的价值追求而又涵括着多重主题的教育实践领域。
(四)莱宾斯坦X效率理论
X效率理论的观点
第一、决策的基本单位不是企业而是个人 第三、努力是一个不确定的量
第四、个人在一定程度上存在着惰性
第五、X效率理论强调的企业内个人努力的程度,而这种努力程度又取决于企业内部的管理与协调性。
三、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
(一)生本高效语文课堂理论体系构建
(二)生本高效语文课堂的形态
(三)生本高效语文课堂的构成要素
(四)生本高效语文课堂的教学策略
(五)生本高效语文课堂的评价
(六)生本高效语文课堂的教师素养要求
四、课题研究成果
(一)明确了生本高效语文课堂的内涵
生本高效语文课堂是一种思想,一种境界,一种追求。它以促进学生生命发展为本,关注学生生活经验,尊重学生生长需要,遵循语文学习与语文教育规律,师生共建的生态的,一定时间内实现教学效益最大化的语文课堂。
(二)形成了生本高效语文课堂若干理念
1.全面了解学生
“全面”包括两个方面的含义,一是指所有的学生;二指学生的各个方面。
(1)了解学生的年龄特点;
(2)了解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3)了解学生的个性差异(兴趣、爱好、气质、性格、习惯等等);
(4)了解学生的认知水平(已知什么,需知什么,能知什么,--学习的新起点);
(5)了解学生的学习需求(学习兴趣、探究欲望等);
(6)了解学生的学习状态(积极主动、参与情趣、持续程度等等);
(7)了解学生的学习效果(知识获取、能力培养、方法的习的、习惯的养成、情感的体验等等)。
2.充分尊重学生
(1)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
(2)尊重学生的认知规律和独特个性;
(3)尊重学生的学习兴趣;
(4)尊重学生学习的内在需求;
(5)尊重学生的学习方式;
(6)珍视学生个性的见解和独特的感受;
(7)正视学生存在的差异。
3.学课文是为了学语文,在阅读课文的过程中,要引导学生获得有价值的语文知识和语文经验。
4.教学活动中,经常会出现教学的预设与学生的学习发生矛盾,教师要具有动态观,根据学生的学习需求调试教学活动内容,及时捕捉生成性资源,促进教学活动的积极发展。
5.语文教学要先学后教,以学定教,能学不教,多学少教。
(三)生本高效语文课堂的形态已基本形成学生生命得到充分尊重;
师生双主体和谐共存;
学生学习热情充分激发;
学生学习享受优质服务;
学生学习语文能自主实践;
学生真切感受语文成长。
(四)生本高效语文课堂的基本要素已经明确
尝试自学
合作交流
探究解疑
拓展补充
评价反馈
(五)总结出若干生本高效语文课堂教学策略
(六)已研制出生本高效语文课堂评价量表
(七)已研究总结出生本高效语文课堂所需的教师素养
真理诞生在一百个问号之后(人教版六年级)
执教:薛法根
整理:王丽娜
泰安市泰山区迎胜小学
五年级学生 课前预热:
师:知道我叫什么名字吗? 生:薛法根 师:回家给你的爸爸妈妈怎么说?今天谁给你们上课了? 生大声说:薛法根
师:大街上见到我怎么称呼? 生:薛老师
师:课文预习了吗? 生:预习了。
师:这篇课文读了几遍? 生:三遍。生:五遍。
师:平时的课文读几遍? 生:平时只读两三遍。
师:如果平时的课文都读三五遍,你的收获会更多。师:带读书笔记了吗?带来了,打开。
生拿出自己的笔记本,有的学生带来的是一张纸,师指导下次用读书记录本要用本子,不能用薄纸。还有的同学用小本本,老师指导平时的读书记录本应该大些,这样的太小。开课
一、字词检查
师:课文预习了吗?生字会写了吗?谁愿意到黑板上来写一写本课的生字。生没有人举手。
师:谁愿意来,如果你不会,可以比着书本抄。一生举手,师请该生到黑板上写,生携书上前。
师听写:第一行
洗澡水
玫瑰花
机械师
逆时针
第二行
领域
(师补充内容:科学领域、文学领域、艺术领域)
师:写完了吗?写完了,再写3个词语你读书过程中印象最深刻的词语,随便写,自由写。生自由写。
师检查生字词认读,指生读,齐读。读书的过程中纠正学生的读书方式。
师:同学们读书有些拖腔,读书要有弹性,像我这样读,师示范一词的朗读,指生读,问写对了吗?
最后指导“械”的右面要注意写对。师:(指生在黑板上书写的字)写对了吗?全部写对了,给掌声。你们别不甘心,刚才你们怎么不上来写呢。要抓住机会。
师:你另外3个字写得是什么?反馈学生写的词语。
二、质疑课题 指生读课文题目。
师:这是一篇科普文章,作者是叶永烈。读完这个题目之后,有没有疑问? 生:没有疑问。
师:什么?有没有疑问?(师语调发生了变化)生:有。
师:对,要有一种怀疑的态度,不能看到什么,就相信什么。你有什么问题? 生:真理为什么诞生在一百个问号之后? 师:是呀,为什么不是一百零一个。
生:为什么是真理,而不是别的,或者是道理,启迪。生:这句话有什么含义?
生:我写一百个问号就能获得真理吗?
师:这句话有什么含义呢?哪位同学来读一下课文的第二自然段? 指生读。
师:现在理解课文题目吗? 生:读课文第二自然段。
师:这里有个词“司空见惯”理解吗? 生:就是经常见到,很自然。
师:嗯,现实生活中哪些现象是司空见惯的?
在老师的引导下,学生回答:太阳每天从东方升起,夜晚天上出来月亮,水自东向西流。师:同学们,你知道吗,“司空见惯”这个成语还有个典故呢。
唐代诗人刘禹锡,被贬做苏州刺史。当地有一个曾任过司空官职的人名叫李绅,因仰慕刘禹锡的诗名,邀请他饮酒,并请了几个歌女在席上作陪。席间,刘禹锡一时诗兴大发,作诗一首:“高髻云鬓新样妆,春风一曲杜韦娘,司空见惯浑闲事,断尽苏州刺史肠。”“司空见惯”这句成语,就是从刘禹锡这首诗中得来的。诗中所用的“司空”两个字,是唐代一种官职的名称,相当于今天的建设部部长,司马就像今天的武装部部长。从刘禹锡的诗来看,整句成语的意思,就是指李司空对这样的事情已经见惯,不觉得奇怪了。
师:生活中有哪些司空见惯的事情?
生在师的引领下回答:太阳从东方升起,水自东向西流,月亮在晚上出现„„
师:这个词语,你看,你没有疑问,你就不知道,你问一问,就知道了这里面还有一个典故。师:“?”拉直变成“!”理解吗? 生:理解。
师:为什么“?”拉直变成“!”不说问号变成了真理,看来有时候符号也能表达意思,谁再读第2自然段。生:指生读。(生读的过程中师指导朗读)
师:同学们拿起笔把这段话中的中重要词语画下来,再指这名学生读2遍,(因为这名学生把“追根求源”读成了“追求根源”)第3遍读好了。给她掌声,如果读不好,多读几遍就熟了。师:“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为什么是一百个,比如“你放一百个心吧?”怎么理解? 生:就是把你的心放到我这里。师:把我的心放到你这里,一百个心放到你这里。我可真不放心了。还有‘飞流直下三千尺’,“三千尺”指什么?明白吗?
生:明白了,是指很多的疑问,有了很多的疑问就会发现真理。
三、理解文中的三个事例
师:提出这个论点后,课文写了几个事例?生拿起笔来标画,默读,默读就是用眼睛读。生默读。
师:读完了吗?课文写了哪几个事例? 指生答,同时指该生到黑板上去写。
生写:洗澡水漩涡、紫罗兰变色、眼的转动
师:点评黑板上写的“眼的转动”谁写的?你的眼给我转转。生:眼没法转,是眼珠转。师:来,加上一个字“珠”。
师:课文选了3个事例,这3个事例内容上有什么相通点,写法上有什么相通点,结构上有什么相通点„„不要满足一点,要多个角度思考问题,去发现。发现了哪些相通点? 生:这三个人都有锲而不舍的精神。生:科学家发现、发明的过程相同。
师与生交流:科学家发现、发明的过程是:发现问题——反复研究——得出结论 生:都是有名的人。师:谁?
生:谢皮罗教授、波义耳化学家、奥地利医生 师:有名吗?奥地利医生有名吗? 生:有。
师:叫什么名字?
生:不知道叫什么,名声很大。
师:有名,不知道名字,那叫有名吗? 生:没名。
师:思考,画出他们反复实验的句子。生反馈,读出课文中相关的句子。
师:你有没有发现这么复杂的问题,实验的过程只用了一句话,这是为什么? 师:我们大家知道写文章的时候,发现的过程其实就是“起因、经过、结果”,实验的过程就是经过,为什么这么重要的经过只写了一句话呢? 生:因为这篇课文的重点是提出的问题和结论。生:因为这篇课文要突出的是“?”和“!”
师:真理诞生在一百个问号之后,这是本文的论点,这里重点要讲的是真理和问号。如果我们的论点是“功夫不负有心人”,你觉得哪个地方要详写? 生:要重点写实验经过。
师:还有问题吗?
生:紫罗兰为什么会变色?
师:这个问题不应该问我,你看课文就明白了。
师:还有问题吗?无人举手,老师有问题,课文为什么选了3个事例? 生:因为这样我们相信课文的内容。师:怎么就相信了?
生:因为是三个事情,让人觉得可以相信,不是一件、两件。师:是呀,无独有偶。“三”在中国有特殊的含义,你知道哪些含“三”的词语? 生:三寸不烂之舌、飞流直下三千尺 师:我看你像三寸不烂之舌 生:再一再二不能再三。
师:中国有句老话叫“事不过三”。写三件事,不多不少,既使人相信又使文章简练。还有问题吗?
生:这三个事例为什么都写外国人? 生:叶永烈是不是崇洋媚外啊? 师:如果让你写,你可以写中国人。
四、理解结论
师:写完这些话,他进行了一个总结,谁来读一读。生读课文后两个自然段。师:课文哪里讲到了“发现”,哪里讲到了“发明”?“发现”和“发明”有什么不同? 生:发现就是发现了问题,发明就是制造出了新东西。
师:发现是原有的,只是被看到;发明是原来没有的,新制造出来的。生答课文中哪里写到发现,哪里写到发明。师:“有所发现,有所发明,有所创造,有所前进。”这是科学发展的四个不同的层次,在科学探索的道路上不断前进发展。指生继续读倒2段。
师:我问你个问题,你觉得科学发明难吗? 生:难。生:不难。
师:从哪里知道的?“只要„„就„„”“神秘,遥远”科学发明并不难。继续读第8自然段。读完。
师:你读完这段话,觉得科学发明难吗? 师:“不是凭空产生的,„„决不是坐等可以等来的。”师读,圈画。师板书:并不难
并不易
你怎么理解?为什么下这样矛盾的结论?
并不难也不易,也就是要做一个又准备的、独立思考、锲而不舍的人。这是一种辩证的思想。
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
有人说过这样一句话: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其实,这句话本身就是一个真理。
纵观千百年来的科学技术发展史,那些定理、定律、学说的发现者、创立者,差不多都很善于从细小的、司空见惯的自然现象中看出问题,不断发问,不断解决疑问,追根求源,最后把“?”拉直变成“!”,找到了真理。
洗澡是一件非常普通的事情。而美国麻省理工学院机械工程系的谢皮罗教授却敏锐地注意到:每次放掉洗澡水时,水的漩(xuán)涡(wō)总是朝逆时针方向旋转的。这是为什么呢?谢皮罗紧紧抓住这个问号不放,进行了反复的实验和研究。1962年,他发表了论文,认为这种漩涡与地球的自转有关,如果地球停止旋转,就不会产生这种漩涡。他认为,在北半球,洗澡水朝逆时针方向旋转;如果是在南半球,洗澡水的漩涡将朝顺时针方向旋转;而在赤道,则不会形成漩涡。他的这个见解,引起各国科学家的极大兴趣,他们纷纷在各地进行实验,结果证明谢皮罗的结论完全正确。
无独有偶。17世纪的一个夏天,英国著名化学家波义耳正急匆匆地向自己的实验室走去,刚要跨入实验室大门,阵阵醉人的香味扑鼻而来,他这才发现花圃(pǔ)里的玫瑰花开了。他本想好好欣赏一下迷人的花朵,但想到一天的实验安排,便摘下几朵紫罗兰插入一个盛水的烧瓶中,然后开始和助手们做实验。不巧的是,一个助手不慎把一滴盐酸溅到紫罗兰上,爱花的波义耳急忙把冒烟的紫罗兰用水冲洗了一下,重新插入花瓶中。谁知当水落到花瓣上后,溅上盐酸的花瓣奇迹般地变红了,波义耳立即敏感地意识到紫罗兰中有一种成分遇盐酸会变红。那么,这种物质到底是什么?别的植物会不会有同样的物质?别的酸对这种物质会有什么样的反应?这对化学研究有什么样的意义?这一奇怪的现象以及一连串的问题,促使波义耳进行了许多实验。由此他发现,大部分花草受酸或碱的作用都会改变颜色,其中以石蕊(ruǐ)地衣中提取的紫色浸液最明显,它遇酸变成红色,遇碱变成蓝色。利用这一特点,波义耳制成了实验中常用的酸碱试纸--石蕊试纸。在以后的三百多年间,这种试纸一直被广泛应用于化学实验中。
最有趣的是一位奥地利医生。一次儿子睡觉时,他发现儿子的眼珠忽然转动起来。他感到很奇怪,连忙叫醒儿子,儿子说他刚才做了个梦。这位医生想,眼珠转动会不会与做梦有关呢?会是什么关系呢?他百思不得其解。于是,带着一连串的疑问,他以儿子、妻子、邻居为实验对象,进行了反复的观察实验,最后得出结论:当睡觉的人眼珠转动时,他确实正在做梦。如今,人们研究梦的生理学,便根据眼珠转动的次数和时间,来测量人做梦的次数与梦的长短。
洗澡水的漩涡、紫罗兰的变色、睡觉时眼珠的转动,这些都是很平常的事情。善于“打破砂锅问到底”的人,却从中有所发现,有所发明,有所创造,有所前进。
在科学史上,这样的事例还有很多,它说明科学并不神秘,真理并不遥远。只要你见微知著,善于发问并不断探索,那么,当你解答了若干个问号之后,就能发现真理。当然,见微知著、善于发问并不断探索的能力,不是凭空产生的。正像数学家华罗庚(gēng)说过的,科学的灵感,决不是坐等可以等来的。如果说,科学领域的发现有什么偶然的机遇的话,那么这种“偶然的机遇”只能给那些有准备的人,给那些善于独立思考的人,给那些具有锲(qiè)而不舍精神的人。
第四篇:王桂良高二上学期工作总结
2012--2013教学工作总结
物理组 王桂良
从本学期开始,我们已进入高二的学习和教学工作,高二1班是理科重点班,同时也是有高考任务的,必需重点落在这里,2班是文科重点班,虽没有高考任务,但会考也同样重要,同时还有通用技术的教学,为了进一步提高自己的整体教学水平,在本学期初我就下定决心从各方面严格要求自己,在教学上虚心向各位教师请教,多听课。针对班级学生的实际情况,开展教学工作,为了使工作有计划,有组织,有步骤进行。经过了一个学期实践,我对教学工作有了如下感想:
一、真正的做到认真备课,积极参与集体备课,做到既备学生又备教材与备教法。
本学期我根据教材内容及学生的实际情况设计课程和教学计划,拟定教学方法,并对教学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尽可能的预先考虑,认真写好教案。每一课都做到“有备而来”,每堂课都在课前做好充分的准备,课后及时对该课作出小结,并认真整理每一章节的知识要点,帮助学生进行归纳总结。
二、积极响应学校提出的指标,增强“高效课堂”驾驭技能,提高教学质量。
增强上课技能,提高教学质量是我们每名教师不断努力的目标。我追求课堂讲解的清晰化,条理化,准确化,情感化,生动化;努力做到知识线索清晰,层次分明,教学言简意赅,深入浅出。我深知学生的积极参与是教学取得较好的效果的关键。所以在课堂上我特别注意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加强师生交流,充分体现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动性,让学生学得轻松,学得愉快。通过学生的评估反馈信息可知,一定要注意精讲精练,在课堂上讲得尽量精些,而让学生自己动口动手动脑尽量多些;同时在每一堂课上都充分考虑每一个层次的学生学习需求和接受能力,让各个层次的学生都得到提高。努力达到“底起点,多落点,高终点”。
三、虚心向其他老师学习,在教学上做到有疑必问。
在每个章节的学习上都积极征求其他老师的意见,学习他们的方法。同时多听课,做到边听边学,给自己不断充电,弥补自己在教学上的不足,利用集体备课机会,多向备课组征求意见,改进教学工作中的不足。
四、认真批改作业、布置精巧作业有针对性,有层次性。作业是学生对所学知识巩固的过程。为了做到布置作业有针对性,有层次性,我常常多方面的搜集资料,对各种辅导资料进行筛选,力求每一次练习都能让学生起到最大的效果。同时对学生的作业批改及时、认真,并分析学生的作业情况,将他们在作业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及时评讲,并针对反映出的情况及时改进自己的教学方法,做到有的放矢。
五、做好课后辅导工作,注意分层教学。
在课后,为不同层次的学生进行相应的辅导,以满足不同层次的学生的需求,避免了一刀切的弊端,同时加大了后进生的辅导力度。对后进生的辅导,并不限于学习知识性的辅导,更重要的是学习思想与方法的辅导,要提高后进生的成绩,首先要解决他们心结,让他们意识到学习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使之对学习萌发兴趣。要通过各种途径激发他们的求知欲和上进心,让他们意识到学习并不是一项任务,也不是一件痛苦的事情,而是充满乐趣的,从而自觉的把身心投放到学习中去。这样,后进生的转化,就由强制学习转化到自觉的求知上来。使学习成为他们自我意识力度一部分。在此基础上,再教给他们学习的方法,提高他们的技能。并认真细致地做好查漏补缺的工作。后进生通常存在很多知识断层,这些都是后进生转化过程中的绊脚石,在做好后进生的转化工作时,要特别注意给他们补课,把他们以前学习的知识断层补充完整,这样,他们就会学得轻松,进步也快,兴趣和求知欲也会随之增加。
六、积极为班主任服务,全面的培养学生。
目前的考试模式仍然比较传统,这决定了教师的教学模式要停留在应试教育的层次上,为此,我在教学工作中注意了协助班主任做好学生能力的培养工作,把传授知识、技能和发展智力、能力结合起来,在知识层面上注入了思想情感教育的因素,发挥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让学生的各种素质都得到有效的发展和培养。经过几次考试,我班的成绩已有上升。
七、积极为年青教师服务,当好培养年青教师参谋。
还是刚来学校时,学校安排了拜师会,新参加工作的有王涛和庆涛,今年又来了马雪。学校让庆涛当我的徒弟,其实就是创造了共同学习的机会,年青人有年青人的优势,思维敏捷、工作热情高,积极认真。缺少些工作经验、但经验也是相对的,工作能力是第一位的,今年给了庆涛两个班教学任务,又当班任、一个学期过去了,我们之间互助听课,互相学习,共同进步,王庆涛的成绩进步非常大,已成了平行班的佼佼者。我非常高兴,能为他们做点事当好参谋,现已经成了我工作的一部分。
然而,在肯定成绩、总结经验的同时,我清楚地认识到我所获得的教学经验还是肤浅的,在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也不容忽视,也有一些困惑有待解决。例如在课堂教学中,我要求在学生课堂上开展小组合作学习,可有的学生不积极讨论,有的虽然参与小组合作了,却不积极发言。合作探究学习还是没能真正地开始实施。有的孩子假期利用的不好,完成定时作业情况很差。
以上几点便是我的一点心得,希望能发扬优点,克服不足,总结经验教训,为今后的教育教学工作积累经验,以便尽快地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为暂新的外国语学校助力。为我们孩子、为我们社会、为我们下一代而努力工作。
第五篇:自荐书(黄瑞良)
自荐书
尊敬的领导:
您好!
首先感谢您在百忙之中审看我的自荐书,我是经济信息管理市场营销专业毕业的大学生,在4年的大学时光里,我学到了专业的知识,也锻炼了自己的能力,但没有一个可以发挥实践的平台,因此特向贵公司自荐求职。
在性格方面,喜欢挑战和让我兴奋的事情,聪慧,许多事情都比较拿手,致力于自己才干和能力的增长。有很强的创造性和主动性,善于快速抓住事物的本质,喜欢从新的角度和独到的方式思考问题,对问题经常有自己独到的见解。乐观,善于鼓舞他人,能用自己的热情感染他人。
工作能力方面,掌握管理学、经济学和现代市场营销学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掌握市场营销的定性、定量分析方法;具有较强的语言与文字表达、人际沟通以及分析和解决营销实际问题的基本能力,熟悉国家有关市场营销的方针、政策与法规及了解国际市场营销的惯例和规则,掌握文献检索、资料查询的基本方法,具有一定的科学研究和实际工作能力。
总之,我是一个很有活力,创造力的人,我也有一些缺点,但年轻就是资本,我相信我会不断改正自己的缺点,不断进取,努力工作。
期盼您的佳音!
祝贵公司一帆风顺!
黄瑞良2011年12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