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向性评价

时间:2019-05-12 01:33:42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导向性评价》,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导向性评价》。

第一篇:导向性评价

导向性评价

导向性评价——帮助学生深化认识,提升体验

评价是引导学生发展的重要手段,它的重要功能之一就是导向。好的导向性评价能起到画龙点睛、总结学法和深化认识的作用。

《示儿》教学片断

师:下面,小朋友们读《示儿》,老师想看看谁读得最好。

(一个学生用低沉的语气抑扬顿挫地读了一遍。)

师:你读得真棒。大家表扬表扬他。

(学生一边鼓掌一边齐声喊‚棒!棒!你真棒!‛第二位学生朗读能力差一点,还有点紧张,读得也没有激情。)

师:你要继续努力。谁还想试试?

(第二位学生低着头坐下后,第三位学生用比较低沉、舒缓的语气读起来。)

师:你读得真有感情。大家要向他学习。

(学生齐声呼喊‚向他学习‛。)

这节课,掌声、喊声、表扬声不绝于耳,‚真棒‛‚顶呱呱‛‚真有感情‛交相辉映,课堂气氛异常热烈,学生的学习劲头也很高,学习自主性也似乎得到了很好的发挥,但我们只要理智地看看那些漂浮在课堂表面的模糊评价,就会发现它们没有起多少作用——‚真棒‛,学生到底棒在哪里没有指出;‚继续努力‛,学生应该从哪些方面去努力也没有明确;‚真有感情‛,学生的朗读为什么处理得好也没有点出。更为严重的是,原本低沉、悲凉的诗歌意境竟被昂扬的表扬声淹没了,结果把诗歌朗读变成了不伦不类的表演和评价。教学中,如果教师能把对第一位学生的评价变成‚从你低沉的语气中我听出了你此时的心情是难过的‛,能把对第二位学生的评价变成‚如果你读的速度稍微慢一点,语气稍微低沉一点,把课文中描述的情节浮现在脑海里,肯定会读得很棒‛,能把对第三位学生的评价变成‚从你低沉、伤感的语气中我体会到了作者那强烈的爱国之情‛,我相信,不管是朗读的学生还是听读的学生,都会收获朗读此类诗歌的情感体验,并使之巩固下来。

二、诊断性评价——引导学生确立正确的价值观

课堂教学中,假如学生的体验偏离了课文的价值取向,教师就要发挥评价的诊断功能,及时引导学生走出认知的误区。

《狐狸和乌鸦》教学片断

师:学习了这篇课文后,同学们有什么话要说吗?你们可以想到什么就说什么。

生:我觉得爱听好话不好,因为容易上当。

师:你说得没错。

生:我觉得乌鸦不自量力,也不撒泡尿照照自己长得怎么样,还得意极了!(其他同学大笑,教师比较尴尬,但为了不打击学生的发言积极性,还是作了鼓励性评价。)

师:你说得有道理。

生:我觉得狐狸很聪明,因为它懂得想要得到别人的东西而别人不愿意给时就要多动脑筋让别人自动送上门来。

师:你的想法能联系生活实际,很有创意。你真聪明。

教师的眼睛如果只盯着体验的‚多元‛‚新奇‛和‚独特‛,结果必然是体验‚独特‛‚新奇‛了,课堂也‚民主‛‚开放‛了,而学生的认识却模糊了。教学中,教师既要发现学生思维的与众不同,更要通过评价‚照亮‛学生的心灵。其实,教学中教师完全可以这样评价:‚你能从不同角度思考问题很值得赞赏,但你打算学习课文中的狐狸吗?‛这样的评价既可肯定学生多元思考的优点,又可引导学生重新思考自己的体验,并帮助其主动树立正确的世界观。

三、激励性评价——引领学生体验成功的喜悦

只有富有感染力的评价才会真正产生激励性效果。实践证明,激励性评价可营造宽松、和谐、民主的教学氛围,让学生在自由空间里不断获得成功的体验。

《麻雀》教学片断

生(声情并茂):老麻雀从一棵树上飞下来,像一块石头似的落在猎狗面前。它扎煞起全身的羽毛,绝望地尖叫着。

师:听你朗读是一种享受,你不但读出了‚神‛,而且还读出了‚情‛。同学们,你们从他的朗读中听出了什么?

生:我听出了老麻雀很勇敢。

生:我听出了老麻雀很伟大,因为它为了拯救小麻雀,面对凶恶的猎狗,明知危险还是要拼一拼。师:你说得很有见地,老师也有同感。

生:我听出了母爱的伟大,因为老麻雀爱小麻雀,所以它才会奋不顾身。

师:母爱的伟大,说得多好啊!这么说,这只老麻雀是‚母亲‛啦?

生:我有不同意见,这只老麻雀可能是小麻雀的长辈。有一次,邻居家的小孩掉进水沟时就是他叔叔救起来的。

师:你能联系生活谈自己的理解,真是好样的!我支持你的意见。同学们再读读这段话,看看还会有什么发现。

(学生自由读。)

学生声情并茂地朗读完句子时,教师用‚听你朗读是一种享受,你不但读出了‘神’,而且还读出了‘情’‛进行赞赏,学生理解比较到位时,教师用‚你很有见地,老师也有同感‛表示认可,学生的理解不够全面,需要点拨时,教师用‚母爱的伟大,说得多好啊!这么说,这只老麻雀是‘母亲’啦‛进行引导……教师这些激励性评价都是激发学生创新思维的‚兴奋剂‛。

‚教育是用心点燃心‛,课堂上恰当地发挥评价的功能,能让整个课堂充满阳光,从而使教师和学生的个性都得到充分体现。

第二篇:法律的作用之利益导向性

法律的作用之利益导向性

丁珊

【摘要】

在现代商品经济社会,法律从制定到实施必须平衡人们的利益,体现民意,体现社会公正,以权利为本位,以权利义务为调整机制,才能较好地分配利益,完成对利益的导向,实现社会公正,稳定社会秩序,促进社会发展。【关键词】

法律

利益

民主

权利

我们大家都知道法是随着国家的出现而产生的。一般来说,法的作用就是指法律对于人们的行为、社会生活和社会关系发生的影响。因此,对于国家或者人类社会来讲法律是非常重要的调整与控制手段。但是,我们也看到对于不同的国家或不同的历史阶段,法律在国家控制手段中的地位以及对人类社会的调整的方式、所起的作用等方面有着很多的不同。比如,在中国传统社会,法律在很大程度上是专制的工具,以义务为本位,法律在制定和实施的过程中深受儒家思想的影响;而在我们现代商品经济社会,法律是以权利为本位的,法律作为最基本的控制国家秩序、社会秩序,调整人与人之间关系的规范,起着非常广泛的作用。那么,法律在现代社会中是如何运行,如何起作用的呢?这是一个复杂的问题。笔者想从与现代商品经济社会的运行紧密相连的一个概念“利益”这个角度来思考法律与利益的关系以及通过法律对利益的导向性而达到对社会关系的调整。

一、利益的概念及在市场经济社会中的作用

“利益”就其语义来说是指“好处”。对于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各个阶段而言,利益都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因为人的天性是趋利避害的,利害在很多情况下都是人们行为的动因。并且由于社会资源是有限的,为争夺有限的资源,人们之间总是存在着不同的利益关系。这些不同的利益关系总是矛盾与统一、冲突与协调的状态。这种状态在现在的市场经济条件下表现得更加突出。在市场经济这样一个大环境下,每个经济行为体总在追求利益最大化。按照古典经济学的理论,我们追求私利的个人行为,在既定的合适法律和制度结构下,会无意中造成有利于“社会”利益的结果。按照这种观点,在利益的驱动下,人们追求尽可能大的经济效益,创造出越来越多的财富。但是利益的驱动不能不受到约束,因为每个人是生活在社会中的个人,个人在追求自己利益的同时,不得妨碍他人合法的权益、国家和社会的公共利益。我们都知道,在现代社会市场经济的运行离不开法律,所以在市场经济中分配各种利益、协调利益关系和保障、促进利益的实现是要依靠法律来完成的。

二、法律对利益的导向性

由于社会资源是有限的及人类的社会性属性,社会中人们的利益具有一致性和矛盾性两个方面的性质。正因为利益分化、利益冲突,法律作为一种规则才有了存在的必要性,因为人类不想在激烈的利益冲突中毁灭,因此需要妥协,而利益的一致性为这种妥协提供了可能,这里已经蕴涵了法律的功能:维护社会公共利益和整合协调利益纷争,简单地说,就是“定分止争”。

法律首先要确认和保证一种社会秩序,明确各种利益的界限,将利益冲突控制在一定的范围之内,维系一个正常的社会状态,避免社会在冲突中毁灭。按照法律的特征,法律是以界定权利义务的方式来分配利益,这种利益的分配必须具有正当性根据,符合正义原则的要求。这一精神贯穿于法律的具体运作之中,也就是说,法律从制定到具体的实施,必须体现正义,才能合理地分配利益,使社会各方利益达到一种均衡的状态。可以说,法律是一种对冲突利益予以衡平的艺术。因此,在理论上,我们很容易理解法律对于利益的作用。但在实际中我们必须要考虑各种复杂的情况。如何制定法律才能体现正义?不同的人对正义有不同的理解。法律通过什么样有效的手段或方法对利益进行导向,以达到较好的效果?下面笔者对这些问题进行一定的探讨。

(一)法律必须体现社会公正,才能较好地完成对利益的导向。

我们都认识到,法律作为社会关系的调节器,主要是通过对利益关系的调整来实现的,因为法律体现的意志背后是各种利益。那么法律如何才能平衡社会上的各种利益关系,体现社会公正?我们可以从法律的制定和实施的过程中来思考。

1、法律在制定的过程中必须充分发扬民主,体现民意,才能均衡不同利益集团的利益,在一定程度上体现社会公正。

人们都希望,自己国家制定的法律应当体现正义的。但是对于“正义”人们有不同的理解。“正义具有着一张普罗透斯似的脸,变幻无常、随时可呈现不同形状,并具有极不相同的面貌。”正义的标准具有多样性,从古至今有很多学者对正义标准进行研究,如凯尔森认为,那些被用作正义标准的规范,是因人而异的、因群体而异的,而且他们彼此也往往是不可调和的。而马克思从更加现实的角度指出了正义标准多样性的本质,按照马克思主义的观点,正义是一个历史的、阶级的概念,而不是一个永恒的、超阶级的概念,也就是说,正义的标准在不同时代、不同阶级的人有不同的解释,即使同一时代,同一阶级的人,由于利益的差异,也可能持不同的观点。正如马克思所言:“法律应该以社会为基础。法律应该是社会共同的、由一定物质生产方式所产生的利益和需要的表现。”因此,在现实社会运行中,很多情况下,正义并没有统一的绝对的标准。那么一个国家的制定法如何大体上体现正义呢?笔者认为只有在法律制定的过程中必须充分发扬民主,体现民意,才能均衡不同利益集团的利益,并在一定程度上体现社会公正。

具体来讲,现代中国法的制定过程中,我们的执政党——共产党,在了解各种不同利益时,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只有及时、完全地了解人民群众的实际生活、利益需求和社会发展状况,才能正确地认识社会发展的趋势,在协调各种利益时能够做到公正与合理。此外,代表各种利益的社会主体,还有工会、共青团、各民主党派和政协在了解各种利益的活动中,也起着一定的作用。在法的制定过程中,他们就一定的问题表达自己的看法,并通过政协与共产党就利益之间的冲突进行协商,为立法尽可能地体现民意创造有利条件。还有,我们国家的法律制定机关主要是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因此人大代表在制定法律的过程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人大代表是由人民选出的,人民代表可以通过与选民的联系来了解社会各种利益的,代表各种利益,通过人民代表大会表达各种利益,均衡各种利益。此外,在制定法律的过程中还可以通过召开座谈会、论证会、听证会听取意见,听取人们的心声;报刊、广播、电视、网络、通讯等大众传播媒介也是了解社会各种利益的重要途径,人民群众也能通过大众传播工具来表达其意见、情绪等。

只用通过这些途径,扩大民主,反映民意,协调不同的利益,才能制定出与当今社会相符的,大体体现正义的法律。

2、只有体现民意、体现社会公正的法律,才能树立起法律的权威,才能充分保证法律实施的有效性,获得人们普遍的服从。

法律权威性的建立不能仅依靠法所具有的国家强制力,特别对现代国家而言,一个国家的法律如果能得到它的绝大多数人民的自愿遵守和维持,它才具有权威。要做到这一点,法律必须首先取得人民的认可、信赖和尊重。法律权威的建立过程,实际上是一个法律在实践中争取民心的过程,这个过程包括法律的制定和实施,贯穿立法、执法和司法。该过程的每一步都必须获得人们的认可与肯定,否则法律权威难以建立。博登海默也说:“一个合理和令人满意的法律制度之所以得到社会大多数成员的遵守,乃是因为它服务于他们的利益、为他们所尊重、或至少不会在他们心中激起敌视或仇恨的情感。”从这些论述中我们可以看出,法律要获得权威,就必须首先赢得人们的承认、信赖和尊重,在现代社会,这不是一个容易完成的任务。一个国家的法律制度在制定的过程中应充分发扬民主应,体现民意、均衡不同利益,体现社会公正,才是制定得良好的法律制度,才有可能获得人们普遍的服从。

3、法律在具体实施的过程中,必须得到严格的执行,才能均衡人们的利益,完成对利益的导向。

制定得良好的法律还必须得到严格的执行,否则,法律就会变成一纸空文或成为某些人任意妄为的工具。在法治国家,法律得到严格执行的关键在于官方行动与法律之间的一致性,就是要求法律的执行者按照法律程序忠于制定法,严格依照立法者的立法意图即法律的精神来解释和适用法律。才能保证法律的严格执行,均衡人们的利益,实现法律的作用。只有这样,当合法利益受到侵害后,人们才会相信法律,愿意通过法律途径来恢复、修补被破坏的利益关系,弥补利益主体受到的损失,惩罚违法行为,而实现其正当利益,并在利益的驱动下选择合适的、对自己有利的行为,按照法律来指导自己的行为,从而完成法律对利益的导向。

(二)法影响着利益的实现程度和发展方向。

法律对利益具有能动的反作用,法律正是在对利益关系的控制过程中表明其自身的价值,体现出其旺盛的生命力。“法的整个运行过程实际上就是对各种利益进行均衡、选择、取舍,并通过权利和义务对这些不同利益进行权限性、规范性调整的过程。”

1、法律可以确认、界定、分配各种利益。

法律规范通过把社会的各种不同利益的条件固定在相应的原则、规范和概念中来确认、界定、分配各种利益,并在一定条件下具体化为权利和义务,从而评价、指引并约束个人、集体、国家和社会的行为,使人们在具体情况下能够明确选择实施相应的具体法律行为,合法地实现自己的利益。

2、法律可以协调利益关系,并在一定程度上引导利益的发展。

用法律来调整各种利益,就使得社会主体能够依照明确的法律来认识各种利益以及利益关系,并在具体的行为中与法律所确认的各种利益协调一致。当社会主体利益发生冲突或矛盾时,人们根据法律规定自觉、自行予以调节,或者通过法定程序解决争端,利益得到协调。

法在调节个人利益与社会利益时,不仅是一种行为模式,同时也是一种行为导向。对个人来讲,法律规范能够为个人提供了一种使个人利益和各种社会利益协调一致的行为方式。同时,对社会与国家而言,法律规范则成为评价个人的具体法律行为是否可以协调社会利益和个人利益的行为导向。这主要表现在: 法可以促使或者阻碍利益的发展方向。法在具备相应的条件下,可以促进一定利益的形成和发展,即法不仅可以对已存在的各种利益加以确认,而且可以促使立法者通过制定法律所追求的利益得以形成。这具体是说法具有纲领性、超前性、引导性,引导利益关系朝着法律预定方向演变,从而促使新生利益的形成和发展。比如《继承法》中对继承人利益的引导,与传统的利益分配不同,按照现代法律的规定女儿可以主张与儿子同样的继承权利,保护自己的利益;《消费者权益保护法》中对消费者利益的引导,使消费者依照明确的法律保护自己的利益。人们按照法律的规定采取合法的手段保护自己的利益,实现法律对人们利益的引导。

3、法有利于保障、促进利益的实现。

由于社会利益的复杂性以及利益调整手段的多样性,并非所有的利益都通过法律得以实现,但是法律有一个其他调整手段所不具备的特征,即法律具有国家强制性。如果没有法律,没有法律的强制性,在当今社会的条件下很多利益将无法实现。正是因为法律具有强制性,当人们的合法利益受到侵害后,可以通过有效的法律途径来解决问题,保障、促进利益的实现。因而,法律不仅可以充当共同利益的维护者,而且在个体利益受到非法侵害时,还能充当个体利益强有力的维护者或保卫者,这也是法的特征所决定的。

(三)法通过设定权利义务来促进利益的形成与发展。

通过前面的分析,我们知道完成对利益的调整,需要有体现正义的法律,以及法律对利益的引导作用。那么,还有一个问题,法律是如何对利益进行引导的?权利义务构成法律对利益进行调整的有效机制,需要明确的是现代社会的法律是以权利为本位的。

权利是利益在法律上的表现。权利是法律对利益的确认,利益在法律上的表达就是权利。利益只有法律化为权利,才是安全的、可预测的。作为市场经济的法律体系,自然要明确利益机制,并通过权利立法表达出来。因此通过法所确认的社会主体的权利,实质上是社会主体一定利益在法律上的体现,尤其在现代社会法律是保障他们利益实现的重要手段。正如邓小平同志所说“民主和集中的关系:,权利和义务的关系,归根结底,就是„„各种利益的相互关系在政治上和法律上的表现。”在现代国家中,我们知道法律的制定是以权利为本位的,法律对利益调整的实现主要是通过权利机制,权利以利益导向和激励机制作用于人的行为,通过影响人们的行为动机,引导人们的行为,使社会人与人之间复杂的利益关系简单化和固定化,并激励人们保障自己的权利、追求自己的利益。用法律上明确的权利与义务来表示人与人的利益关系,成为对利益调整的确定的、稳定的有效机制。

那么,在以权利为本位的法律制度当中,利用权利机制对利益进行调整具有那些优点呢?

1、权利机制能够调动社会主体“人”的能动性。

主要依靠禁令的调整(比如传统社会的法律制度)是初级的或低级的社会调整机制规范形式,“从社会学角度来看,对人们行为的任何规范性调整如果只与禁止和义务相联系,就不可能是有效的。无例外地完全压制一切个人的意志和选择自由,就会侵犯个人的自我决定性,而没有这种自我决定性,就不可能存在把社会有机体联结在一起的社会相互作用;„„法只有通过影响参加者的意识、有意志的活动,才能调整社会关系,人们不应该忽视这一事实”。

2、权利机制能调动主体自行调节其相互关系。

我们知道市场经济有其自身的规律,市场经济也是法治经济,价值规律的自动调节与通过权利的法律调节具有默契的关系。甲的权利与乙的权利之间存在一种自我调节,法律通过权利利导机制维护各自大体相等的利益,从而调节其相互关系。

3、权利机制通过法律使社会利益转化为个体权利,从而转化为个体利益,因而在一定条件下促使个体利益与社会利益协调和统一。

我们知道利益被法律确认后成为权利,其利益主体也就成为权利主体。这对于个体利益很好理解,那么社会利益被法律确认后成为权利,其利益主体是谁呢?我们可以说是“社会”,这样的主体很不明确,不具有法律上的确定性。所以,当社会利益(被法律确认)变成权利之后,其主体要被具体化,如加强环境保护本来是社会公共利益,当法律确认环境权之后,这一权利则由具体的个人、法人或社会群体来行使。

与此同时,如果只有权利,没有义务,法律也难以有效地发挥调整功能。因为权利和义务均具有利导性,义务以其特有的利益约束和强制功能作用于人,并影响人们的行为动机,引导人们的行为方式。所以,权利和义务两者之间偏废任何一个方面,都难以使法律形成有效的利益调整机制。

作为上层建筑的重要组成部分,法律的手段性极强,它对社会的作用非常直接和现实,这使它明显区别于宗教和道德。它去掉诸多伪饰,直指人类趋利避害的天性,并在利害关系的发展中找到自己的位置,所以法律的强制力是最有说服力的。“服从与否”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法律的理性和合理性,而法律的理性和合理性表现:首先,法律的制定和实施要反映了人们的意志,以及在一定程度上决定其意志的利益;其次,在现代国家,法律是通过权利和义务的分配来调整人们的利益关系,在一定程度上能使主体具有能动性,依照法律自行调节其相互关系。法律只有在体现正义的基础上,以权利义务的分配为机制完成对利益的导向性,才能平衡各种利益关系,协调整个社会,使整个社会处于一种有序的、不断发展的状态。

【参考文献】 【1】 主编舒国滢:《法理学阶梯》,清华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2】 《辞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80年8月第一版。

【3】 詹姆斯.M.布坎南:《自由、市场与国家——八十年代的政治经济学》,平新乔等译,上海三联书店1989年版。

【4】 博登海默:《法理学——法哲学及其方法》,邓正来译,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

【5】 张文显:《当代西方法哲学》,吉林大学出版社1987年版。【6】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6卷,人民出版社,1961年版。【7】[英]詹姆斯:《法律原理》中国金融出版社,1990年版。

【8】张文显:《市场经济与现代法的精神论略》,《中国法学》, 1994,(6)。【9】邓小平:《邓小平文选》(第6卷),人民出版社, 1993年版。.【10】雅维茨:《法的一般理论》,辽宁人民出版社, 1986年版。【11】主编张文显:《法理学》,法律出版社,2004年版。

第三篇:地铁换乘车站空间导向性室内设计探讨论文

摘要:随着城市的不断发展,城市的交通压力越来越大。地铁成为缓解城市交通压力的重要手段。地铁车站室内导向性设计是城市地铁设计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本文通过对车站换乘节点导向性设计的现状以及室内空间识别的特性进行分析,提出了几点导向型设计性设计形式的建议,希冀为以后在这一方面的研究工作提供一份可供参考的资料。

关键词:地铁;导向性;换乘节点;交通

1引言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人口不断增多,使得我国的交通承受越来越大的压力,尤其是城市交通严重的阻碍了城市的发展,为了解决这一问题,人们开始把目光聚焦在城市地下,以期望来拓宽城市空间改善城市交通。地铁就是人们在探索城市交通新形式的重要产物,地铁的建设,改善了城市交通拥挤的状况,拓宽了城市的空间,优化城市的发展格局,促进了城市经济的发展。地铁的运行不仅使得地面的的交通环境改善,而且其准时、快速等优点也越来越受到市民的青睐。根据统计显示,到2015年前后,在北京、上海、广州等20多个城市将会建设超过70条的地铁线路。随着城市内地铁线路的增多,换乘的方式也是逐渐的复杂,乘客在这种环境中非常容易迷失方向,无法顺利的出行。因此,地铁室内导向性设计就显得尤为重要,它直接影响着地铁运行的效率。此外,随着地铁的发展,越来越多的商业设施会与地铁车站结合在一起,如何让乘客在短时间内快速的找到地铁的入口,并且迅速的达到指定的位置乘坐地铁成为了地铁发展过程中一个急需解决的问题。所以说,发展地铁空间导向标识系统有着很重要的意义。

2换乘车站的建筑形式类型

换乘站现在已经成为城市轨道交通系统的一个专有的名词,它是指乘客在不离开车站付费区以及不另购车票的情况下,在不同的线路之间进行跨线换乘。根据站台纵轴平面相互位置,地铁的换乘主要分为两大类:一种是轴线平面布置的换乘;另一种是轴线相交布置的节点换乘。

2.1轴线平行布置的平面、平行换乘

2.1.1同站台换乘同站台换乘也称“零距离换乘”,是最便捷的换乘方式,传统同站台换乘车站只能实现一个方向的换乘,另一个方向的换乘需要乘客通过站厅或连接通道完成,如:深圳地铁老街站、黄贝岭站。双向同站台换乘,即两条线路有连续两个车站形成同站台换乘,让两条地铁线路同方向和反方向的换乘客流在相邻的两个车站完成。如:杭州地铁武林广场站、文化广场站。2.1.2同站厅换乘同站厅换乘为两线(或多线)共用站厅,或相互联通形成统一的换乘大厅,出站、换乘都需要经过站厅,乘客换乘必须先上再下(或先下再上),进、出站与换乘客流相互交叉干扰,如:深圳地铁前海湾站、车公庙站。

2.2轴线相交布置的节点换乘

2.2.1“十”字换乘十字换乘即两条线路车站呈“十”字型交叉,一个车站直接布置在另一个车站上部(或下部),换乘通过交叉处楼扶梯实现,车站公用站厅。2.2.2“L”型换乘L型换乘是两个车站呈“L”型交叉,换乘通过两个车站端部换乘设施(楼扶梯)相衔接。

3车站换乘节点导向性设计的现状

通过对车站换乘节点的类型进行统计整理可以看出,大部分的换乘节点都是在楼梯、扶梯以及电梯的通道口等地。因此,换乘车站的导向指引也就主要设置在这些节点的位置。换成节点的导向性设计主要包括两方面的内容:首先是导向标识系统的设计;再就是空间导向性的设计。

3.1导向标识系统现状

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信息产业已经融入到了很多的行业中去。车转换乘的引导就是通过导向标识系统来完成的,标识系统会在车站的每一个角落都设置一些醒目的标识,对车站不是很熟悉的乘客就可以根据标识来寻找到所想去的地方。但是随着城市的发展,换乘车站的规模也是逐渐的扩大,与商业结合的程度也是逐渐增大,这就造成了在换乘车站中各种商业广告遍布车站的每一个角落,车站的导向标识装置逐渐的淹没在这些广告之中,使得乘客很难快速的发现这些标识,增加了乘客的盲目性。

3.2空间导向性设计现状

就目前而言,国内的车站建筑形式比较单一,空间的形状大体为长方体空间,站台内的布局大同小异,空间内的建筑没有差异,对特殊的地方识别度不高。根据换乘类型的不同。换乘车站也会有一些不同的变化,如果换乘车站内部没有一些特殊的换乘站厅乘客就很难通过导向系统到达目的地。就目前来说,地铁室内设计的主要还是在车站文化以及标准车站的空间造型上有所差别,文化元素的表达是车站设计中很重要的内容。目前对于对换乘介电的室内导向设计缺乏重视,引导功能过分的依赖导向标识系统,没有充分利用换乘节点内的设施,比如楼梯墙面、柱面以及楼梯面等。导向信息的表达简单,无法与室内设计手法相联系,缺少美感。

4室内空间识别方法

空间识别也称作室内识别,它是利用室内空间的变化对对室内场所进行导向处理,这比其它的导向形式要更加的自然、含蓄和巧妙,并且还能使人们下意识的沿着一定的标记从一个空间转移到另一个空间。当我们处在一个陌生的环境中时,通过这种空间的导向设计,我们可以清晰的辨明自己的方位,准确的寻找的自己寻找的目标,节省很多时间。空间识别有很多的特性,下面介绍了其自身的两种特性。

4.1差异性

换乘节点顾名思义就是转换乘坐线路的地方,也就是不同空间的转接点以及客流的聚集点。换乘的路径有很多,包括水平方向上的步行道,垂直方向上的楼梯、电梯等。乘客在不同的转换点或者路径上行走时会对周围的环境进行观察,通过对节点及路径的长宽比造型、色彩、材质灵活设计,与环境形成协调且有差异的作用,成为空间动线上的视觉中心,使乘客对车站环境有清晰的认知感。比如说地面的高度变化,空间大小的对比变化,环境颜色的变化等都会造成这种差异。

4.2可识别性

当乘客身处在一个环境中,自身和周围的环境相比较,会表现出和外部环境不同的本质特征,就是可识别性的体现。当人们处在一个比较混乱、信息辨识度不高的环境中时就会产生厌烦的情绪,并且希望可以快速的离开这个环境。但是,当处在一个井然有序,对周围事物容易感知的环境中时就有利于人们对这个环境形成一个清晰的记忆,增强对环境的熟悉感,行为也感到很自由。在一个环境中,文化特色、艺术品的独特性以及环境内的灯光等都可以成为空间具有可识别性的特征。

5换乘节点空间导向性室内设计形式的几点建议

空间导向性设计最主要的内容就是对空间内的流线设计,而流线设计是与乘客的活动密切相关的。在进行流线设计时是以视知觉原理、心理学以及人潜在的认路模式等理论为基础的,对车站空间的引导层次以及引导的过程进行分析,初步建立一个对空间导向性的认识。

5.1转换节点界面导向信息的图形表达

把导向牌中的信息比如说,文字、图形等放大到楼梯的侧墙、墙柱等一些换乘节点的界面,简单直接的将信息展示在乘客的视觉范围内,增大对视觉的冲击力和信息的识别性。

5.2艺术品的功能化设计

在车站空间中艺术品不单单是起到了装饰的作用,它作为车站空间的一部分,可以把一些导向信息融入其中。将艺术品与导向信息、空间定位等融合在一起,艺术品也就能成为正真的大众艺术,艺术来源于生活而服务于生活。使得艺术品在满足美的同时增加的具有实用性。5.3提前介入地面导向标识的设计地面导向是室内导向设计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内容。地面导向设计要具有直接明了的特点,在设计地面导向标识时要聘请专门的室内设计师进行设计,将艺术化的设计手段与实用性的设计目的结合起来。在地面材质色彩变化的同时能够融入功能设计。

6结束语

综上所述,随着城市的发展,地铁车站的发展也会不断的完善。地铁车站是一种功能性的建筑,它的主要目的就是为了让乘客能够快速安全的进站、出站以及及时的乘坐地铁。地铁车站的导向性设计就是为了能够实现这一目的而展开的。导向性设计是在室内结合各种设计手段,充分利用空间内的设施,将各种因素进行整合的一种全方位的设计。这不但是标识系统设计的补充也是车站整体设计的一部分。

参考文献

[1]陈迅.地铁换乘车站空间导向性室内设计初探[J].江西建材,2016(21):33~34.[2]王珏.地铁车站室内设计中空间装饰色与识别色关系之研究[D].中央美术学院,2015.[3]朱小雷.地铁车站高效空间环境的导向性和易识别性设计初探[J].南方建筑,2002(03):62~64.[4]袁斌.浅谈地铁站空间识别性设计[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09(19):124.[5]俞洁.地铁空间导向性标识系统的设计理论与研究[D].南京艺术学院,2006.[6]周丽霞.地铁换乘空间设计研究[D].清华大学,2007.

第四篇:高职学院语文教学的思想导向性

高职学院语文教学的思想导向性

摘要:随着我国教育的不断普及和改革,高职院校语文教学改革迫在眉急,因为随着招生规模的扩大,学生质量呈现出参差不齐的现象,而且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和国家教育步伐的加快都求高职院校的学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对于如今高校来说,教学模式的体制改革和高校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是关系到高职学院教育特色能否形成的关键。但是现在许多院校根本不重视语文学科的教学,更不重视语文教学的思想导向性,所以我在本文中就对高职学院语文教学的思想导向性提出一些自己的看法。

关键词:高职学院 语文教学 思想导向性

前言:根据有关调查数据分析,在中国高校的在校生中有近60%都是高职生,高职学院教学质量的提高对于新一代劳动者素质的提升具有很重要的影响。而高职学院中的语文教学,是高职生必须要掌握的基础课程之一,是提高高职生综合素质的重要途径。但是,因为语文学科并不属于专业课,所以一般的高职学院对语文教学的安排都很少,怎样在有限的语文教学课程中让学生掌握必要的内容,在教学生突出能力培养,提高表达能力和写作水平,是高职学院语文教学的思想导向性的重要任务,所以提高语文教学的思想导向性在高职学院的教学中有很大作用。下文就针对高职学院语文教学思想导向性的重要性和提高方法做具体的介绍。

一、高职学院语文教学的现状

通过对当前高职院校的调查来看,语文教学的现状的确不容乐观,大部分学生的语文水平亟待提高。现在的学生许多都喜欢上网,有几乎70%的学生都把课余时间上网当成了一种主要的生活方式,但是当需要书写文章时错别字却是不堪入目,有些毕业生甚至在毕业时都不能独自完成一封求职信。通过这些可以看出现在高职院校语文教学的重要性。必须承认的是,高职院校录取的生源分数是偏低,其中多数的成绩基础较差,而高职学院为了培养学生的职业技能往往忽视对学生基本技能的培养,所以高职学院的教学内容中在教学课时上就有了明显对比。语文教学的课时非常少,甚至许多都只把语文当做是选修课程,再加上课程的教学模式陈旧,所以就造成了学生语文功底较差。

但是当前高职院校许多也注意到了这个问题,开始进行教学改革,高职学院的语文改革其任务虽然艰巨,但是与高中和普通高校而言还是有一定优势和有利条件的,首先,高职院校学校本身有很强的自主性在教学改革上也有很大的灵活性和实用性,所以改革阻力较小。其次,高职学院现在正在致力于精神文明建设和文化建设,所以这些活动的进行又为语文教学改革提供了有力的支持。此外,高职院校不像高中教学那样为了高考而实行应试教育,可以采取更多形式新颖的教学方法和模式,引起学生兴趣,提高学生语文能力。

二、高职学院中语文教学思想导向性的重要性

语文是一种语言学科的教育,既要有语又要有文,语文其实也是所有中国学生的一门基础课和工具课,高职学院的语文将课程及时一种教学方式,又是一种教学的思想,所以高职学院的语文教学的思想导向性对于学生有很大的影响。高职学院的语文课程应该在以前中学课程基础性、工具性教学的基础上,更侧重于审美性、人文性、实用性、思想性等方面的教育。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一种思维模式和判断能力,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等。因为作为高职学院的语文教育不能只注意读写的教育,而是要从整体上提高学生们的语文水平、鉴赏能力、人格素质、文化修养、思想道德等更高层能力。因为语文主要是以汉字为载体,对于一名中国人来说,尤其是大学生来说,都应该有足够的重视,通过语文学科的学习去培养自己的阅读、欣赏、审美、判断、理解、交流、表达的能力,增强道德认知和语文水平的修养。

但是由于大多是高职学院的学生只是把自己的将来定位在职业技术工人或是高技能劳动者的位置,所以认为语文学科的学习根本没有必要,从思想上就放松了认识,所以语文教学的任务和艰巨,需要首先在思想上改变学生们的认识,再从语文学科的教学中提高学生们更高层次的思想认识水平和认识问题、思考问题、处理问题的能力,总之高职学院中的语文教育其实更为重要,尤其是语文教学的思想导向性具有任何学科无法替代的作用,所以目前的高等学院已经开始注重语文教学的重要性,有一部分已经着手进行语文教学的改革。

三、提高语文教学思想导向性的途径和方法

1、用科学方法正确评价文学作品

因为语文的教学离不开文学作品的支持,而文学作品又离不开对一些作者的了解和评价,对于中国的一些作者和文学作品还比较容易去做出正确评价,尤其是对于一些外国作品来说,学生对于这些的评价往往是不准确的。所以我在这里主要讲一下如何用马列方法正确评价外国作家。外国文学中,有许多作家和文学作品都曾受到一些马列主义学者的评论,有的是高度赞扬,有的是严厉批评,还有的是指出其中的不足之处等等。从古希腊神话到近代的托尔斯泰等都曾得到过类似的殊荣。尤其是恩格斯从曾经对巴尔扎克的评价,列宁对托尔斯泰的赞扬,不仅为我们正确评价这两位作家给予了正确的方向,饿而且在怎样运用马克思主义理论中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立场、观点来正确评价古典作家具有方法论的指导意义。所以学生们要想正确运用辩证唯物主义观点和历史唯物主义观点来对古典作家进行正确评论,就一定要看到他们在历史中所具有的积极意义,又要看到他们具有的一些局限性,只有这样,学生才能在语文学科的教学中,不仅学到外国文学的相关知识,又学习掌握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评价事物的方法。

2、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在语文教学中,对学生思想的教育是很重要的,尤其是要培养学生关心祖国、关心人类命运的教育。因为在文学史上的许多作家都可以认为是思想家,虽说不一定都是无产阶级的思想,但是最起码都有其积极的一面,许多文学作品中都表现除了关心祖国前途、关心人类命运的思想。许多都为帮助人们脱离苦难、赢得国家和民族的独立、倡导自由等方面做出了积极的贡献,就比如中国近代史中的文学大家——鲁迅先生,他把手中的笔当做是一把匕首来进行革命,他的文章激励了一代代有志青年投入中国革命,他的作品也唤醒了许多沉睡中的中国大众,所以对这些文学作品的学习可以让学生们生动形象的去学习怎样树立爱国主义情感和树立怎样的爱国主义情感。不仅鲁迅如此,许多作家都是这样,所以在漫长的文学史和许许多多的文学作品中,只有这样的作品才被广传于世,被人奉为经典。所以,在高职学院的语文教学中,可以结合此类的文学作品向学生们灌输正确的思想,让学生们去关注祖国命运,关注人类的命运,通过对学生的爱国主义教育来体现发挥语文教学的思想导向性。

3、加强语文教学中的审美教育

审美教育在中外教育史上已经有很悠久的历史,对于审美鉴于的重要性,也历来受到广大学者和教育家们的重视。尤其是在高职学院的语文教学中,更应该注意对嘘声们的审美教育和培养。通过优美的、语言、形象、环境、情感去教育广大学生鉴赏美、追求美,让广大学生养成美好的思想和美好的情感,也让学生拥有一颗美好的心灵,从而使他们在平常生活、学习和工作中,去欣赏美好,创造美好的未来。具体可以通过以下几个方面来进行审美教育:第一,语言美。文学术语一种语言的艺术,所有的文学作品,都是通过一种形式的语言展示出来的,也是通过语言吧作者对社会生活的没得认识和感受表现出来的。语言之美,可以通过语言的形象之美、生动之美、音乐之美、情感之美等几个方面体现出来。第二,理解美。所有文学作品都是作家对社会上美的感受和认识,都是按照美的规律和形式创造出来的,它的所有的美学价值和意义都包含在文学作品所描绘出的文学形象之中。第三,创造美。艺术中有一个很重要的方面就是认为创造出来的没,就是要寻找一种引人入胜的情境,去追求那种可以呈现人们心灵方面的深刻而且重要的震中意义的那种情境。结语:高职学院的语文教学对于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具有很重要的作用,尤其是语文教学的思想导向性更为重要。但是目前的大多数高职学院的语文教学还存在许多问题,需要提高重视和进一步改进,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发挥语文教学的思想导向性。参考文献:

[1]松叔成.文学概论讲义.上海人民出版社出,2009 [2]]王自成,谈高职语文教学改革的走向职业技术[J],20010

第五篇:浅谈逆向性思维

浅谈逆向性思维的应用

【摘要】:随着时代的发展,在目前小学教学中,教育教学更注重了学生的创新能力、思维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多方面能力的全面发展,改变了以往教学中侧重于双基的学习和训练。其中思维能力的敏捷也逐步体现在生活中,但人们基本上的思维定向都是习惯性思维方式,很少有人能逆向思考。对于这个现象,我想想谈谈逆向思维在教学、社会中的应用以及对未来的影响,从而使我们在认识问题上能更全面,有突破性的想法。

【关键词】:逆向性思维、创新、思维能力

【正文】

一、逆向思维

逆向型思维,又叫逆反性思维,是创新思维或求异思维中的一种。根据事物发展的根本规律,任何事物都包括对立的两个方面,而这两方面又相互依存于一个统一体中,促使事物向前发展。但生活中人们在认识事物的过程中往往只认识到其中的一方面,很多时候忽视了另一方面,忽视了事物之间本应具有的双向性和可逆性,因而往往使思维受到阻碍。因此,换个角度来思考问题,即从相反的方向思考,可以避免单一正向思维的机械性,克服对问题认识的简单化,从而引发或促成对问题的新发展趋势相适应的新观念,对问题起到突破性作用,即突破型思维。

二、逆向思维在教学中的应用

在古代,逆向思维的应用在军事上很常见,“声东击西”、“欲擒故纵”、“空城计”等等。大家还记得闻名于九州的《司马光砸缸》这个故事吧!司马光从小是一个聪明好学的孩子,在他还是一个幼童时,有一次,他跟几个小伙伴在后院里玩耍。在后院中有一口又大又深的水缸,有个小孩子很贪玩不小心爬到缸沿上去玩,一不小心,掉入了缸里。由于缸大水深,眼看那孩子快要沉没在水缸中了。别的孩子们看到这样,有的吓得边哭边喊,有的跑到外面向大人求救。但司马光却急中生智,从地上捡起了一块大石头,使劲向水缸外面砸去,“砰!”地一声,水缸破了,缸里的水也流了出来,被淹在水里的小孩也得救了。这个脍炙人口的故事也这样流传下来了,面对这种事时,很多人第一反应就是跑出去和人求救把缸里的孩子救出来—让人离水,而司马光想到的却是把缸砸破—让水离人,这也充分体现了逆向思维有时能更快解决问题了,创造新的奇迹!一个幼儿通过自己努力,在书本中学会了如何运用逆向思维,更何况现在教学中我们有教师的帮助应更能学好逆向思维的应用!

而在现代教学中,逆向思维也始终影响着各个学科。在数学学科中,逆向思维方法的应用对于我们认识问题、理解问题、解决问题有很大的帮助。反证法不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吗?先提出假设,即否定结论;再推出矛盾,即由否定结论推出与问题条件相矛盾;最后命题得证,即根据矛盾,肯定命题。这个反证法最初就源于哲学中事物发展是对立和统一,即产生矛盾。而反证法中的矛盾有:与已有的条件矛盾、假设与结论矛盾、与已知的定义、公里和定理矛盾、自相矛盾等。逆向思维也在反证法中充分体现,平常做题目时都是从条件求出问题,而这里却是从问题验证条件相矛盾。

在语文教学中,巧用逆向思维的方法是作文写作中一种较新颖的题材。运用逆向思维选择题目,素材,文体结构往往更能吸引别人的眼前。例如《笑话背后的严肃》就能使人耳目一新,它本讲述的是北约里斯本峰会会场流传一个暗讽政

治的笑话:猎场看守人请熊和他一起去打兔子,熊很郁闷,为什么他拿着猎熊地猎枪却去打兔子?这则笑话是俄罗斯驻扎在北约时代表罗戈津发布的,而“看守人”指当时的北约,“熊”是俄罗斯,“猎枪”则是北约欧洲导弹防御系统。这则简单的笑话背后却是对政治问题的严肃深思。当我看到这个题目时我完全没意识到这是一个政治问题,这也体现了一个巧用逆向思维题目的吸引力是奇特的!

在其他学科上也处处可以体现逆向思维的应用越加广泛,因此在教学中希望教师通过自己的想象能处处为学生未来发展考虑!

三、逆向思维在社会中的应用

人们在教学中学会了逆向思维的应用,当然会实践于社会生活中。

记得看过这样一则故事:有一次,一家时装店的经理由于不小心将一条价值不菲的高档裙子用香烟烫了一个洞,难道让自己破费这么多钱将它买下吗?或许可以蒙混过关,欺骗顾客,损坏信誉吗?后来这位经理突然想起孔雀的尾巴是有小斑点做装饰的,就在这个洞的旁边又挖了许多小洞,用于装饰,称为“凤尾裙”。在往后的一段时间里,这种凤尾裙流行于一时,而这家时装店也由此出名大赚了一笔。可见逆向思维的应用使这家店带来了可观的经济的效益,创造了良好的双机。

逆向思维在商业活动中很常见,日本的“反复印机”、“洗衣机的脱水缸”、“无跟袜”等等。当然在一些公共场所逆向思维的应用也是随处可见,例如随处可见的标语,草坪上“因为你的关爱,我才如此美丽健康”;公共厕所里“来也匆匆,去也冲冲”;公园里或海边“除了脚印什么都不要留下,除了记忆什么都不要带走”等。这些标语不再直白地表示你要爱护环境,爱护公共设施,而是直接从人自身去提出要求更具亲和力,让人能从自身做起!

四、逆向思维对未来的影响

在这个充满竞争、日新月异的时代,如果你还墨守陈规,那么你out!马克思主义最重要的理论品质是与时俱进,要根据历史条件和现实情况的变化,针对具体情况作出某些个别论断和具体行为,才能真正应用马克思主义在时代中顺利前行。而中国近代史上李大钊是第一个提出要与时俱进,顺应时代发展,中国才能蓬勃发展!而在我国古代历史上《周易大传》文言篇在解《周易·乾卦》九三驳辞“君子终日乾乾”时说“终日乾乾,与时偕行”。《说文解字》中注曰:“偕,俱也。”古人在早期都认识到自己的行为要符合时代发展,与时同行,与时同进,才能更好的完善自身。而时代的发展正需要这种逆向思维的人对时代进行改革,在这个经济问题日益严重的时代,我们不应在正向面对为了经济的发展而致更多人的利益而不顾,或许有时能想想为了更长久的发展,从未来的角度去反思当前经济问题会更好!

随着现代科技发展,各国竞争压力增大,培养创新型人才已成为未来教育的主要趋势。而培养创新型人才却是中国面临的一大难题,09年教育进展国际评估组织对全球21个国家的中小学生进行测试,数据显示中国的学生计算能力排第一,想象力排倒数第一,创造力排倒数第五,出现这个现象的责任该由谁负责呢?目前的小学教育也许正在改革,但是我感觉很多城镇小学仍然是过多的重视应试教育,减负还是增负?这个还有待考察。记得这个学期的见习期间,我们去了温州市瓦市小学,学校根据当地特色开设了不少的校本课程,丰富了课余生活。学校也为了响应国家的号召,给学生减少作业负担,但是学生下午早早放学,却不是回家,更多的孩子确是去上补习班或舞蹈音乐学校等。我们也访问过几个家长,每个家长都说学校不应该实施减负,孩子回到家里不是看电视就是去玩,作

业还很少,如果没特长成绩不好以后怎么上好的初中高中大学呢?面对这样的提问,我想到底怎样做才能既减轻孩子的负担,又让孩子的父母满意呢?现在小学教育追求小学生要学会创新,但如何教会他们创新始终困扰着中国的教育家们。面对旧中国式教育—教师把书本上的知识全部教给学生,而学生也仔仔细细地死记硬背这种现象。随着近年来提出的素质教育—道德素质、身体素质、智力素质、审美素质、劳动技能素质的全面发展,即学生德智体美劳健全发展。但客观地讲,素质教育虽在很大程度上改变改变以往教学中的现象,但面对考试,素质教育效果却并不理想,因此教育界开始强调在教学中要让学生学会创新,如何教会学生如何创新却是教学中的一个难点,如果我们可以通过让学生对问题进行逆向思考维培养,使他们能更全面地认识和分析问题,做到举一反三,从而获得创造性学习。。。

对于孩子未来的发展,这是每个做父母最担心的,但反过来父母如果能以孩子的生活健康快乐为前提,再去发展孩子的特长,帮助孩子的学习,难道效果会不理想吗?而在学校方面,应教导孩子要孝敬长辈,做事要全面思考,对于任何问题都能以正反两面去教导,久而久之,我想学生会明白父母的苦心,也会更加努力和认真!

所谓的创造思维培养,逆向思维是创新性人才必须具备的基本能力。逆向思维是一种发散性思维,是一种“不唯书,不唯师,不唯权,只唯实”的创造性求异思维,是一种努力开阔,勇于创造的思维。因此,在还不能确定如何培养创造性思维前不妨要求学校先训练学生的逆向思维!

下载导向性评价word格式文档
下载导向性评价.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目标对人生有重要的导向性作用

    讯纳创业项目网 http://cy.xunna.net 目标对人生有重要的导向性作用哈佛大学有一个非常著名的关于目标对人生影响的跟踪调查。调查对象是一群智力、学历、环境等条件都差不......

    怎样理解会计制度设计的内部控制的导向性(★)

    怎样理解会计制度设计的内部控制的导向性? 内部控制制度是:企业内部各职能部门、各有关工作人员之间,在处理经济业务过程中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一种管理制度。文章提出了会......

    关于针对论高考作文命题的教育性与导向性

    HR Planning System Integration and Upgrading Research of A Suzhou Institution 论高考作文命题的教育性与导向性 摘要:高考作文题目的命制应做到体现考生的素养。我们......

    安全预评价导则

    1主题内容与适用范围本导则依据《安全评价通则》制订,规定了安全预评价的目的、基本原则、内容、程序和方法,适用于建设项目(矿山建设项目除外)安全预评价。2安全预评价目的和基......

    先学后导问题评价解析

    先学后导—问题评价教学模式解析 一、 先学后导—问题评价教学模式涵义 这里的“学”是指学生在教师指导下的自主合作探究学习;“导”是指师生充分交 往、对话基础上对学生困......

    安全预评价导则

    1主题内容与适用范围本导则依据《安全评价通则》制订,规定了安全预评价的目的、基本原则、内容、程序和方法,适用于建设项目(矿山建设项目除外)安全预评价。2安全预评价目的和基......

    问题导学模式评价制度

    问题导学模式评价制度 一.学生评价 过程与结果并重,既考虑平时小组学习情况,还要注重期末素质测评成绩。 二.教师评价 1.课前准备是否充分、课堂秩序是否正常; 2.是否用教改理......

    优秀学生班导自我评价

    优秀学生班导自我评价 优秀学生班导自我评价1 本人是性格开朗、办事稳重、善于思考、自学能力强,易于接受新事物。我自上初中一年级以来,在学校领导和老师的谆谆教导下,无论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