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针对论高考作文命题的教育性与导向性

时间:2019-05-15 03:12:13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关于针对论高考作文命题的教育性与导向性》,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关于针对论高考作文命题的教育性与导向性》。

第一篇:关于针对论高考作文命题的教育性与导向性

HR Planning System Integration and Upgrading Research of

A Suzhou Institution

论高考作文命题的教育性与导向性

摘要:高考作文题目的命制应做到体现考生的素养。我们回顾命题历史,结合对命题的思考,探讨高考作文命题的教育性和导向性。并通过与西方高考作文命题的对比,我们发现应注重生活的实践,还应注重命题隐性价值的多元化的表现。命题者应立足于新的语文课程标准,引领学生和教学提升到更高的层次。关键字:写作教学 高考 作文命题 教育性 导向性

语文课程标准对写作下了这样的定义:“写作是运用语言文字进行书面表达和交流的重要方式,是认识世界、认识自我、进行创造性表述的过程”。足以说明写作是要求学生联系生活、认识自我、认识世界并有自己的创造性的意识。高考作文题在中国的高考语文试卷中单题分数比值之所以是占最大的,是因为高考作文题目的命制应紧密贴近高中生这个身份,以及学生高中所学的知识和这个阶段所具备的一定的能力,简单地说是最能体现考生素养的题目。高考作文题在高考语文试卷中呈举足轻重的地位,它的第一功能也是最直接的功能,即选拔功能。在短短的时间内,为了使一个题目能够充分的体现考生的作文素养,高考作文题目的命制要顾全大局并具备公平的性质,从而能更好地考察出学生的水平。高考作文题目命制的首要功能是选拔功能,但是我们还应关注它的教育性和导向性的功能,这些功能潜藏在无形中,往往被人们所忽略,尤其是“教育性”这个功能更少被人们提及,我们应该把这个隐性的功能挖掘出来,进行分析、研究,希望能引起人们的关注。

一、研究高考作文命题的教育性和导向性的意义

高考作文命题最显现的功能就是选拔功能,而它隐藏的教育性和导向性的这两项功能仍需引起人们的关注。高考作文命题的教育性,对于学生而言,体现在对学生的思想的教育和写作方面的教育,对于教师教学方面也有重大的指导意义、而高考作文命题的导向性体现在教师在作文教学中的方向的把握和对学生的思维的引导。为了能让高考作文命题者对于高考作文题的命制和教师在写作方面的教学能走上更加科学的道路,我们有必要研究高考作文命题的教育性和导向性。

(一)高考作文命题的教育性和导向性功能潜藏在无形之中,很少被人们所关注,但是它与考生和教师有着紧密的联系。

高考作文命题的教育性和导向性不是高考作文的首要功能,但确是不可忽视的,高考作文在高考试卷中所占的份量远高出它本身所占的分值,它是最能体现考生语文素养的题目。从有高考以来,高考作文题目一直在发生或大或小的变化,在不同的社会环境中也有着不同的命题方向。我们通过研究高考作文命题的教育性和导向性是希望能引起人们的重视。考生在面对高考作文题目的最功利也是最必需的反映是构思文章并付诸笔墨。历年来,考生的答卷上的作文形态各异,有的甚至千差万别。高考作文命题有曾要求考生就写一种文体的,也曾要求可以多种文体的,如果单是一种文体,对考生的限制过死,而且教师在平常的作文教学中也会只重视一种文体的训练,就会导致学生对写作技能地掌握不成熟。高考作文命题如果脱离实际,让考生发挥想象,无边无际的编写,那么考生的文章就容易导致华而不实,虚又空的后果。高考作文命题随着考题的出来对考生和教师产生无形的作用,它的教育性和导向性也是潜移默化的,我们研究高考作文命题的教育性和导向性,希望能让作文的教育性和导向性的功能受到学生和教师甚至整个社会更广泛的关注。

(二)研究高考作文命题的教育性和导向性有助于中学写作教学走上健康之路。

高考作文命题一直是高中作文教学的导航灯,很多学校教学都是为了讨好高考,所以形成了“八股文”、“三股文”之类的统一模式的文体形式。很多名师甚至总结几句话就能套在高考作文中,且分数还不怎么低,此类情况比比皆是。如1957年的高考作文题目是“我的母亲”,很多考生面对这个题目想象自己的母亲是如何地伟大,对孩子的爱是如何地深,虽然这是几乎每个母亲都具备的优点,但是很多考生为了使作文看起来情节更加丰富便编写了母亲如何在雨中背着生病的自己千辛万苦地奔向医院,如何一夜守着自己到天亮,当自己醒来时,母亲却已经累倒了。有一两个考生这样描写情感就颇为动人,若大部分学生如此这情感的真实性就受到了怀疑。因为大部分考生没有好好回忆自己与母亲之间发生的事,或是没设身处地地考虑过,便生搬硬套,使得类似的情节遍地都是,便令人匪夷所思了。可能当年命题者的用意是希望通过对“我的母亲”写作让考生或者社会关注“母亲”,结果却不尽人意,那么这道高考作文命题的教育性和导向性的功能就没有良好的表现。对于高考作文命题的教育性和导向性的研究是能让人们更清楚地理解高考作文命题的科学性,也能成为教师或命题者的一个参考标准,对于以后教师的教学或者命题者的命题都有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更有有利于促进中学作文教学的健康发展。

二、对建国以来高考作文命题的回顾

纵观建国以来的发展轨迹,高考作文命题经历了四次大的转折和变化,济南大学杨杰教授曾对前三次转折作过精辟的概述:“一是由直接命题作文形式转向材料作文命题形式,二是由材料作文命题形式转向由材料引出作文话题的命题形式,三是由材料话题的命题形式转向直接提供作文话题的作文命题形式”①。第四次是本人的概括,是由直接提供作文话题的作文命题形式转向从材料中自选角度立文的作文命题形式。每次的高考作文命题必会成为社会火热讨论的焦点,每一次的改革也都是经过社会舆论的赞誉或是批驳的,不论是成功还是被强烈谴责,每次高考命题的转轨都是中学作文教学的指路灯,其中也渗透着整个社会的人文关怀并对教育事业带来影响。

从建国到1963年,高考作文命题都是直接命题,如1952年的题目是“记一件新人新事”,1956“生活在幸福的年代里”,1958“大跃进中激动人心的一幕 ”,1961年的“一位革命先辈的事迹鼓舞我”。这段时间内考生写的作文都要是“积极向上的”,要有高尚的素质,在作文中追求的是对于生活是健康的乐观的态度,不可以出现社会中所谓“人民的疾苦”或者是“黑暗势力”之类的,这个时候人们有话不敢说,思维受到了极大的局限,由于政治因素的制约,高考并没有出现很多精彩的富有创新的佳作。此前的高考作文命题带有浓厚的政治色彩,对于考生的教育和导向往往局限在狭窄的空间里,教师在教学上对于考生的思维的启发是极少的,他们关注的是考生的语言和内容是不是积极的,是不是“为人民或为党”的。比如1953年的高考作文命题是“写一个你所熟悉的革命干部”,题目要求考生不仅要写你所熟悉的人,而且还要是革命干部。对于绝大部分考生来说,在此间选择的空间是很狭小的。当年的考生在作文中大都是赞扬革命干部的奋斗精神,克服艰辛勇往直前的精神。可以说这样的命题给考生带来的是思维的局限。而且这样的命题加之当时的社会环境,使得教师在教学时也是鼓励学生“死板”写作的。到1964年的高考作文题出来,作文题型发生了第一次大转变,由原来的直接命题转变为材料作文,那年的题目是“读报有感——关于干菜的故事”。这一次命题改革是成功的,它不仅丰富了命题的形式,而且增加了考题的考察难度。考生要根据所给的材料分析其中所包涵的含义和主题,并要准确的立意,确定文章的中心要旨再行文。这样增加了阅读的考察难度,有利于更精细的筛选学生,更有利于优秀的学生脱颖而出。但是此命题形式也有较大的漏洞,它大限度的限制了学生的思维,学生要在短短几十分钟内从材料中寻找材料的主旨,并加之考试时刻情绪紧张,很容易导致偏题或离题的现象。比如1990年的高考作文命题,给出的一则材料是玫瑰园里的花与刺,材料内容是“一对孪生小姑娘走进玫瑰园,一个小姑娘对妈妈说这里是个坏地方,因为每朵花下面都有刺,而另一个小姑娘却说这是个好地方,因为每丛刺上面都有花”。此命题的要求是针对第一个小姑娘的说法联系生活实际展开议论。有的考生能围绕花和刺来审题立意,但观点偏差比较大。比如,有的考生写到生活中有花也有刺,不能只满足于花所体现的美,也要不断地发现它的刺,发现问题并予以解决。有的作文,严重偏离题意,没有从整体出发,却是断章取义,从某几句话或几个词语延伸开来。例如有的写《战胜困难》,批评小姑娘是害怕困难等等。审题立意在材料命题作文中显得非常重要,尤其是90年代后,材料作文的难度逐渐增加,很多考生在审题上出现失误,缺少对材料的深层挖掘,大多停留在表面徘徊,思维范围异常狭窄,而且导致大部分人的立意过于普遍。此次改革带来的教育性和导向性确实有质的飞跃,使得考生学会关注生活,关注社会。比如1985年的关于环境污染的材料作文,1993年的关于补课报酬问题的材料作文等,材料内容表现的都是学生身边比较贴近的社会问题,而学生关于这些问题可以畅谈,教师的教学也慢慢发生转向。

进入第二次改革的标志由1999年的高考命题“假如记忆可以移植”开始,到2006年部分省的命题。这些命题是供给材料,并且给予话题。这被大家称为提供材料的“话题作文”,话题作文的独特之处是“立意自定,题目自拟,文体不限”。这样的形式相比较材料作文来说审题更加的简单,减少了写作空间的局限,为考生的自由发挥提供了机会,使学生更好地活跃思维。但是“话题作文”对学生的要求过于宽松,就会助长套题、猜题的恶风,由于教师和考生能轻易去揣测题目,甚至某些考生会搬用一些名人名言或故事材料或精彩语句来当作“万能句”,遇到一般的题目都能适用。这样改革的意义就不大了,对于学生的教育是适得其反,像改革前的材料作文,学生很难去猜到会考到哪篇材料,而材料命题的宽泛使得很多学生滥竽充数,而对于中学的教学也会带来不良的影响,多数教师为追求应试高分,给学生准备“万能句段”等。2001年的高考作文题“ 有一个年轻人跋涉在漫长的人生路上,到了一个渡口的时候,他已经拥有了“健康”、“美貌”、“诚信”、“机敏”、“才学”、“金钱”、“荣誉”七个背囊。渡船开出时风平浪静,说不清过了多久,风起浪涌,小船上下颠簸,险象环生。艄公说:“船小负载重,客官须丢弃一个背囊方可安度难关。”看年轻人哪一个都舍不得丢。艄公又说:“有弃有取,有失有得。”年轻人思索了一会儿,把“诚信”抛进了水里。寓言中“诚信”被抛弃了,它引发你想些什么呢?请以“诚信”为话题写一篇文章,可以写你的经历、体验、感受、看法和信念,也可以编写故事、寓言等等。所写内容必须在“诚信”的范围之内”。这个题目的突破是给学生多个选择,可是命题者偏偏加了条件,“寓言中的‘诚信’被抛弃,它引发的思考是什么”,这就把学生牢牢的套在“该不该抛弃诚信”的话题中。城西这一高考作文话题一出,引起了社会的强烈反响,于是“诚信”也就成了当时人们热烈讨论的话题之一,这种心灵选择的精神导向延续了好几年,如2002年的“心灵的选择”,2003年的“感情亲疏和对事物的认知”,2004年的“相信自己与听取别人的意见”、“快乐的幸福与我的思维方式”等,都包涵一种主观的认知,要求考生在精神上有自己特别的想法。这些命题带来的教育是精神上的指导,其实可以说这些命题告诉我们要学会诚信,相信自己的同时也要听取别人的意见,自己的思维方式转变一下,痛苦也会化为幸福等等。

又到2007年的湖南卷高考作文以“诗意的生活”为话题是直接命题的代表,像当年的广东卷以“传递”为话题,辽宁以“我能”为话题,这种命题延续了“话题作文”,这种简洁、灵活的命题方式显然不同于以前的局限于狭小空间的命题形式。“传递”,可以是实物的传递,也可以是心情的传递;“我能”,可以是实践中我会的,也可以是精神上的我能的。对于学生最大的教育就是,可以自由地开拓思维;对于教师的导向,可以培养训练学生的思维发散。而到2008年,又出现新的命题形式,全国卷以当年的热点新闻“抗震救灾”为材料,要求考生根据材料自定立意、文体、题目,并不能脱离材料。这个话题是去年大家最为熟悉的,全国上下为之震撼,不要说亲身经历地震的考生,就是远在他省的考生也是不为陌生的。材料中“一样的爱心,不一样的表达。捐款、献血、义演、关注„„”都是人们在地震后的表达,考生在此交的不仅是一份答卷,还是一段心灵的告白。此年福建省的题目是根据所给的“三人买饮料的不同选择”的材料来写作。不同于以前的是,专家的命题使得高考作文更加地调动起学生的思维,更加地放松了对学生的局限,鼓励学生在材料中搜寻的时候,打开思路,更利于高考的选拔,而其逐步地贴近生活也教育学生更加地注重实践,用一双平凡的眼睛去看出细微生活的不平凡。

三、中外高考作文命题对比 高考作文命题与高中的写作教学有着紧密的联系,可以说是写作教学的导航灯。我国写作教学重视的是学生的“文学化”的写作能力,这也与国外有较大差异。国外写作教学实践的总体取向与我们差异甚远,其中一个重要的取向差异就是,国外的写作教学更注重发展学生的“生活化”写作能力。国外的写作教学普遍重视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和批判性思维能力的培养,写作注重与社会与生活的联系。而国外的高考作文命题也能反映这个特性。比如法国的高考作文题目“人们是否可以不受磨难而满足欲望?”,“认识他人是否比认识自己更容易 ?”;新加坡的“中国的崛起是近年来对世界最大的威胁,请评论”, “海外留学是一项被高估的经历,你认为呢?”,这些题目其实不能称为命题,按照他们的说法是“提示”,这些提示都充分体现出一种理性的思考和对现实生活的揣摩。而我国的高考作文题的命制相对来说显得富有诗意和抒情,有时候显得抽象。如2005年的 浙江作文题目引用唐诗 诗句 “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一叶飘落而知秋 一叶勃发而见春”,寻常事物往往是大千世界的缩影,无限往往收藏在有限中,以“一枝一叶一世界”为话题作文。这样的命题无疑给人的感觉是抽象,命题者在诗句后还限定了“无限收藏在有限中”,这样却使多元的命题一元化了。按著名学者孙绍振的说法是“显性的题面(多元化)就为隐性价值的一元化所窒息,选择性变成别无选择” ②。

我们可以拿2008年的法国一高考作文题是“认识他人是否比认识自己更容易?”和2008年我国上海高考作文题“他们”对比,发现同样是在自己和他人上做文章,而法国是在认识他人和认识自己两者间做对比,我国是把看向“我们”的视线转向“他们”,也就是围绕“他们”展开。面对法国的命题,考生要思考两个问题,如何认识他人和如何认识自己,而我国要求考生看向他人就可,对比“我们”来说,“他们”是换汤不换药,转了方向,本质却没变。在此看来我国在教育和导向方面还略低一筹。

国外的高考作文命题也强调哲学的思辨,如“哲学只是提问而并不回答,为什么学习它?”, “在某些情境中,奉承是不可或缺的,新娘永远是美丽的。注视某人的艺术作品,我们总是说些敬意有加的话语,访问有孩子的人家,我们有义务说孩子是聪明伶利的。在这种情况下,什么也不说,是粗鲁的。我们互相抬举,因为我们知道奉承可以使生活顺畅发展。称赞他人,明知过度:这也是生活的一个必要部分吗?”据了解,法国和美国的作文题并不追求诗意,而是直截了当的表现某个意思,他们的高考作文命题所体现的教育性和导向性主要是让学生养成良好的思辨能力,学会提出观点并例证观点。而中国并不偏向此,我国的高考作文命题的教育性和导向性则偏重诗意地表达与追求,对语言本身的魅力也有较高的要求。中外之间有这样巨大的差距也不惊讶,毕竟国家的文化底蕴有差异,社会形态也不同。如法国,他们非常重视哲学教育,哲学是学生绝对必修的课,学生每天背诵哲学也是不足为奇的事。西方的这种作文命题显然是要让学生在面对社会问题时拿出理性的思考见解来。我国的感性的追求也是有利于审美价值的熏陶,但是有利也有弊。我国应该吸取西方的精华,要重视关注现实生活,鼓励学生或教师要对现实事件有独到的见解,把理性的思考转化成优美抒情的表达,取其精华,取其糟粕,使我国高考作文命题的教育和导向更加科学。

四、对高考作文命题的思考

高考作文命题在年复一年的变化更新中,不仅影响的是学生,也深深地牵制着中学中的写作教学。作文命题经过一波又一波的改革,其实质是力求提高学生的素养,正确引领教学,充分的体现它的教育性和导向性。下面以2004年到2008年的高考作文命题为例,谈谈我们应如何在高考作文命题中体现良好的教育性和导向性。

(一)应在试题中融入辩证的思想,提高学生的思辨能力

辩证的观点是唯物主义观点,它包括一分为

二、发展、联系等观点。对于同一个问题,常常是可以从正面立意,也可以从反面立意。既要看到事物的正面,又要看到事物的反面,要把对立的两者统一起来思考谈论。我们可以看看2004年开始出现一系列的高考话题作文,如下:

全国卷(山东、河南、河北、安徽等地区):相信自己与听取别人的意见; 全国卷(吉林、四川、黑龙江、上海等地区):挫折和放大痛苦; 全国卷(甘肃、青海等地区):看到自己与看到别人; 江苏卷: 水的灵动,山的沉稳;天津卷: 材与非材;重庆卷:自我认识与他人期望; 浙江卷:人文素养与发展;

这一组高考作文题目抽象的可以说是辩证唯物思想的体现,要用发展的联系的全面的眼光看问题,事物的存在不是绝对的,是相对的;不是静止的,是运动的。有些话题是体现联系的观点,比如“遇到挫折与放大痛苦”,有些话题是体现对立统一的观点,比如“相信自己与听取别人的意见”或“材与非材”等。当考生在遇到这类话题的时候,在脑中搜寻并写出这类有关文字,相信他们需要经历一番对比,联系。如果单让考生思考一方面比如“相信自己”、“水的灵动”、“材”等是不会很难的,但是如果要把它们与“听取别人的意见”、“山的沉稳”、“非材”各自结合起来,又要具有一定的创新等夺分的优势,就要有灵活的构思,结合所学的知识,把唯物辩证的思想巧妙地体现在这些事物中。

2005年的一高考作文命题以“忘记与铭记”为话题,忘记与铭记本身就是一对反义词,但是两者之间可以说是互补的,在我们的生活中,有的东西是需要忘记的,有的东西却应该去记住的;但是两者也是矛盾的,不该忘记的却忘了,应该记住的却没记住。可是仔细思考,我们不难发现忘记与铭记又可以相互转换的,自己很容易忘记的事物,也许是别人铭记的,或者今天忘记的东西,经别人的提醒,却成了此后铭记的事物了。在“忘记”与“铭记”之间,考生该如何看待自己或者他人,该如何把握身边的事物,在交错的人生或历史中该如何抉择呢,这都需要我们认真的去思考。相信考生通过挑战这些立意开阔且蕴涵深刻题目后,对他们的思维训练有很大的促进作用,更能促使他们对事物的深刻地探索,并提升他们深刻的理解能力。

但是此类作文题目,表面上看起来是给学生提供思考的空间,实际上却是局限了学生的思维,比如“山的沉稳、水的灵动”这个命题,山一定会是沉稳的吗,水一定会是灵动的吗,山会崩塌,或有出现泥石流,或火山迸发;水有湍急,有“飞流直下三千尺”,有凶猛如野兽的。那么它们本身就是把学生的思维限制在了山和水表现出来的一方面而已。

(二)通过高考作文试题应促进学生的人格的升华。

《高中语文新课程标准》提出:“高中语文课程必须充分发挥自身的优势,使学生通过优秀文化的浸染,塑造热爱祖国和中华文明、献身人类进步事业的精神品格,形成健康美好的情感和奋发向上的人生态度”。语文高考作文同样担负着这样的使命,它不仅仅是为大学选拔人才,更是在考试中培养学生高尚的情操和健康的人格。所以命题专家也有意识地加以引导。如2004年的北京卷以 以“包容”为题,写一篇文章。在此命题中它告诉学生 “包容”有宽容、大度、不计较、有气量的意思,也有一并容纳、接受不同意见的意思。并要求学生可以在从中选取一点立文。学生会在脑中思考搜索素材时,便会跳出很多跟包容有关的示例,考生在写的同时也是在给自己灌输“包容”的思想,这是一种传授美德的手段。再如2006年高考湖北卷作文:“成语:三思而后行,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举一反三„„,以上带“三”字的成语中, 能给你什么启示?”关键在于题目中的三个成语,“三思而后行”是警告人们要认真思考后才能行动;“三人行必有我师焉”告诉人们要善于发现比自己好的人,并虚心请教;“举一反三”教导人们要学会变通。这三个成语引导人们注意自己的行为修养。2007年宁夏卷 材料作文:机遇与坚持不懈的精神,更是直接的表达了要把握机遇,培养坚持不懈的精神。另外,前不久轰震惊全国的“四川地震”成为了2008年的全国高考作文话题材料,材料中的一句“ 一样的爱心,不一样的表达。捐款、献血、义演、关注”直接地描述了人们面对地震所表现出的善良。在地震发生的时候,全国上下都在为之痛心和给予最大的关注,很多地方的人们还为死者进行了哀悼,那种“灰色”的情绪蔓延着全国,在高考作文中出现这个话题,更加触动了学生的情绪,对学生进行了潜移默化的道德教育。当年的四川的高考作文题目则以“坚强”为话题,更加明确地鼓励我们面对生活的挫折的态度。

高考语文作文试题的选择,最好蕴涵着高尚的人文精神,具有一定的教育性,才有可能对学生的人格的升华起到促进的作用。题目最好是在立足考查学生的语文素养的基础上,自觉地无声无息地对学生的人格精神加以引导和升华。

(三)应激发学生个性。

高考语文作文越来越鼓励学生发挥个性,激励从构思到立意到成文有自己的创新和突破。在语文试卷中,作文是最能发挥学生个性的,不仅是对题目的解读,也是对生活、对历史的解读。命题专家在这方面作了很大的努力,这也是高考作文命题改革的必然要求。2004年的高考语文试卷福建卷的作文题是:选择下面所列的一个人物或文学形象作为话题,自选角度,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作文。人 物:孔子、苏轼、曾国藩、鲁迅、史蒂芬、霍金,文学形象:曹操、宋江、薛宝钗、冬妮娅、桑提亚哥。这道作文题目一出之后受到了很多舆论的批判,因为很多学生根本就不知道这些人物在历史中的形象,如何下笔,就不能准确的选拔人才。但是从这道题目可以看出,终使学生都熟知这些人物,但是不能像写历史传记一样简单的描述人物事迹,那就要发挥学生自己的个人见解,对人物和人物所生存的环境有个人的看法。2007辽宁高考作文题:以“我能”为话题。“我能”很简短的两个字,却能激起人的无限遐想和思考,“我能”的范围可大可小,我能进步,我也能落后。我能记得,我也能忘记,也许对大部分学生来说,这个题目并不难,但是它要求学生有个性化的解读,“我能”,也许是缺少了后面动作,也可能这两个字就是一句完整的肯定回答。

高考作文题目的命制要切合语文课程标准,引领学生朝着正确的方向作有个性的解读。

(四)应培养学生养成观察生活、思考问题的好习惯。高考作文虽然是考生从思维构思到付诸笔头的短时应战。但是高考作文对于中学的作文教学有着不置可否的联系,它是高中作文教学的“指挥棒”。在平常的学习生活中,我们不仅仅是“一本正经”地接收课本的信息,也要有良好的思维习惯,经常思考问题,发现问题的本质,预测事物的发展方向。简单地概括2005年的浙江高考卷的作文题,围绕“一叶一枝一世界”,可以说是“以小见大”,考生要善于发现生活中的细小的事件,却能看出不凡的哲理。再看广东省以“纪念”为话题的作文虽然宽泛但具有一定的限制,人生中出现需要纪念的东西很多,无论是自己亲身经历的还是路过的风景,只要有心,有发现,便可载入纪念的史册,我们要从观察到的发生的一些人和事中,感悟生活的真谛,形成自己独特的思想和见解。另外2007高考湖南卷作文题目:诗意的生活,更是明显地要求我们要善于观察生活,如果不去观察,不去思考的话,哪来的“诗意”,诗意在何方是需要我们去寻找的。

高考作文的“深刻”,有时候就是让我们无法照本宣科,无法套用现有的华丽的词藻就可以了事的,而是要从我们的各自的不同的生活中寻求独特的真谛,这就需要我们平时多积累、多思考、多联想,生活又如一幅三维立体图像,你乍看只能看到表面的图像和色彩,但是仔细观察,用特定的方法去观察时,会惊讶的发现藏在深处的原来是另有一番景致。高考作文的命题越来越督促我们需要观察生活,善于思考问题。

我国高考作文命题与写作教学是互相影响互相指导的,在不断的探索和发展中力求达到公平有创新的原则。几千年的写作文化传承使我国有别于其他国家。“生活是语文的源泉”,语文教学经常强调这样一个命题。其实这里包涵了两个内容,一是在理论上的“语文学习的外延与生活的外延相等”;二是实践中的“如何充分开发生活中的语文资源”。如今我们立足于新的语文课程标准,正努力地与现代社会相融合。高考语文试卷对于参加高考的考生来说是至关重要的,何况作文题又是其中的重分之题,虽然考生写作的时间很有限,但是对学生和教学的印象都是深远的,所以命题者在高考语文作文命题中应努力体现教育性和导向性,自觉引领学生和教学的提升。我国高考作文命题在今后的道路上应该继承感性的诗化,也要培养理性思考能力,更应注重命题隐性价值的多元化的表现。但是这是一个需要长期艰苦探索的过程。

注:

①引自《新时期以来高考作文命题与评价》,杨杰,2008年12在《学者》 ②引自孙绍振《从2008高考作文题看我国与欧美作文命题的差距》

参考文献

1.《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S].国家教育部,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 2.《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解读》[M],语文课程标准研制组,湖北教育出版社2004 3.《中学写作教学新思维》[M].马正平,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3 4.《高考作文批判》[M].孔有君主编,百花文艺出版社,2006 5.《高考作文命题的人文价值研究》[D].杨兴芳,中国优秀硕士学位论文数据库 6.《高考作文命题与中学作文教学》[J].程慕宏,《学语文》,2006(06)7.《高中语文新课程教学法》倪文锦主编,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 8.《高考作文命题趋势与作文强化训练》,杨杰、王芳智编著,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6.10 9.《论高考作文命题和评分对高中作文教学的负面影响》[D].张怀智.中国优秀硕士学位论文数据库

10.《日本生活作文教育研究》方明生,上海教育出版社2002 11.《中国作文年鉴(1985年-1988年)》韩作黎主编,高原文心出版社

12.《美国中学作文教学管窥》,《中学语文教学》,曾永军,2004年第四期 13.《高考作文命题:在“变”与“不变”中寻求对策》,山东省泰山学院中文系,高素英 14.《新时期以来高考作文命题与评价》,杨杰,2008年12在《学者》 15.《正确理解高考作文的命题思想》,王大赫,选自《作文园地》2003年第8期 16.孙绍振《从2008高考作文题看我国与欧美作文命题的差距》

第二篇:命题与证明导学案

命题与证明(2)

学习目标:

1、会区分定理,公理和命题。

2、了解证明的含义,体验证明的必要性。

重点:证明的含义和表述格式。

难点:按照规定格式表述证明的过程。

一、独学(课本77~78页)

1、所有推理的原始共同出发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几何推理中,把那些从长期实践中总结出来的,不需要再作证明的____________叫做公理。(举例证明)

3、有些命题。它们的正确性已经过推理得到证实,并被选定作为判定其它命题真假的依据,这样的命题叫做_____________,推理的过程叫做_________________。

二、对学(要探究出因与果,会填写理由,会使用“∵”“∴”)

例1:已知直线c与直线a、b相交,且12,求证ab。

=180,OE平分AOB,OF平分BOC,求证例2:已知,如图AOBBOC

OEOF.注:

1、做题时要写“证明”二字,不能写“解”。

2、结对双方要共同探究各步的因果关系,一定要写出每一步的理由(即根据题目使用“∵”“∴”)。

3、对文字说明题,一定要根据题意写出“已知”、“求证”和“画出图形”最后给出证明。

三、群学(组内交流展示)

1、课本78页练习(1)(2).2、第79~80页练习(1)(2).四、拓展练习.证明:如图ABCD,DF平分CDB,BE平分ABD,求证:12。

五、小结收获.六、作业:第83页第5题(1)(2)。

第三篇:1.2命题与证明(导学案)

1.2定义与命题(1)导学案

班级___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_学号____________

轻松一刻

随着时代的发展,电脑逐渐走进我们的生活,小亮和小刚正在津津有味地阅读《我们爱科学》.小刚说:“现在因特网广泛运用于我们的生活中,给我们带来了方便,但„„” 坐在旁边的两个人一边听着他们的谈话,一边也在悄悄议论着:一人说:“那因特网肯定是一张很大的网.” 另一人说:“估计可能是英国造的特殊的网.”

可见在交流时,对名称和术语要有共同的认识才行。

任务一

1.什么是定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说出下列数学名词的定义.(1)无理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直角三角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角平分线: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一元一次方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任务二

1、比较下列句子在表达形式上,哪些对事情作了判断,哪些没有对事情作了判断。

(1)如果ab,那么acbc;(2)对顶角相等;

(3)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4)画一个角等于已知角。

(5)鸟是动物。(6)已知a=4,求a的值

命题的含义: 一般地,对某一事情作出句子,叫做命题。

2、下列语句中,哪些是命题,哪些不是命题?

(1)若a

(4)两点之间线段最短;(5)解方程2x+3=x-1;(6)在ΔABC中,若AB>AC,则∠C>∠B吗?

任务三

命题通常由_______和________组成。_______是已知的事项,_______是由已知推出的事项。这样命题可以写成______________,其中以_______开始的部分是条件,_______后面的部分为结论。

指出下列命题的条件和结论,并改写成“如果„„那么„„”的形式.(1)等底等高的两个三角形面积相等.(2)三角形三个内角的和等于180度.(3)对顶角相等.(4)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2

第四篇:命题与证明2导学案

命题与证明2

学习目标:知道三角形的内角和定理的证明方法,知道直角三角形的两内角互余。会添加辅助线,构造新图形。知道作辅助线的几何证明常用的方法。

学习重点:“角形的内角和定理”的证明及添加辅助线的方法。

预习导学————不看不讲

例4 证明三角形内角和定理:三角形的三个内角和等于180。

已知:ABC,如图14-14(课本)

求证:ABC180.1 为了证明的需要,在原来图形上添加的线叫做_______,辅助线通常画成_____。2 在ABC中,CABC2A,BD是AC边上的高,则DBC

_____.3 如果三角形中一个角是90,根据三角形内角和定理,另两个角的和应为_____,于是得:

推论1直角三角形的两锐角_____。(什么是推论?)

合作探究————不议不讲补充完成下列证明,并填上推理的依据:

已知:如图,ABC,求证:ABC

证明过点

则D—————E 180.A作DE//BC,(); EAC_____,()DAB______,所以BBACC___________(_)

=180.()补充完成下列证明:

已知:如图ABC,(图略,如课本练习)

求证:ABC180.//AB,DF//AC。分别交AC、AB于点E、F.证明点D是BC边上一点,过点D作DE

(作图)DE//AB,(请补充完成证明)如图,已知四边形ABCD,求证:BADBBCDD360

BD

第五篇:2010 年全国高考作文命题与分析

2010 年全国高考作文命题与分析

2010年的高考语文作文题目相继出炉,纵观各地试卷,无论是自主命题省市还是全国统一卷,与往年相比,有一个很大的特点,就是人文性、社会性、现实性更加突出,与社会的联系更加密切,用于丹的话说就是:题目很社会,很当下。

一、人文性

如江西省的的作文题目:《找回童年》,在命题中就提出现代社会的功利性,小朋友们压力过大,导致童年过早的离开。

作为命题作文来说,这段话的引导性非常明显,是围绕“功利性越来越低龄化”的现象来说的,同时也具有很大的现实性:比如说现在报道一些上幼儿园的小朋友就已经懂得根据其他小朋友的家世背景来选择是否交朋友,上小学的孩子就知道通过买手机等高端物品来拉拢同学关系,而幼儿园里的老师对“官二代”“富二代”的孩子额外照顾,已经是少见多怪,小童星们在媒体公众面前摆起架子来让很多老演员都不满,俨然已经是“老油条”;而现在的父母过早的对孩子进行教育,参加各种神童班、少年班,甚至有些孩子的为了上名校,光各种证书就有几十本上百本之多······孩子生活在这样的一个社会里怎么能够“摆脱”得了功利性的熏陶,而自己的童年怎么又会称得上是童年呢?

立足于现实,来源于社会,发散性强,江西省的高考作文题目可以说是一次非常成功的命题了。

考生如若多关注相关报道,同时根据自己童年经历,以及往昔对比,应该会写出不错的作文。

而广东省的作文《与你为邻》,从考生的年龄段以及生活阅历考虑,可以从现代社会里人与人之间冷漠的隔膜,甚至老死不相往来的角度立意,写出自己的真情实感即可。有能力的考生可以将立意的角度抬高放远,从社会与社会,国与国之间相处来的角度来考虑。但是由于高考作文时间和篇幅的限制,在加上考生自身的阅历有限,在思考这类问题上也存在着一定的偏差,所以写起来会有一定的难度。

二、社会性

从去年至今,“低碳生活”的口号被越来越多的人所了解所熟知,同时为了响应低碳生活号召,广州地铁上就出现了穿短裤上班的事件,前不久也有女大学生穿泳装上街头打扫卫生的事件出现。虽然在很多人看来,有伤大雅,但其相应的口号“低碳生活”和绿色环保理念是应该值得鼓励的。

无独有偶,今年江苏省的作文《绿色生活》就提出了“绿色成为一种崭新的理念,与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的观点,这也是与现实分不开的:自从去年下半年来,自然、人为灾害贫发,冰岛火山爆发,火山灰蔓延,影响欧洲甚至是全世界的旅游、航空灯事业发展,到墨西哥湾海域的原油泄漏,以及接连不断的地震和令人震惊的环境污染事件,绿色环保被提到一个新的高度上来,因此这次作文也是与现实联系特别密切的。同时还隐含了对考生自身的环保意识的考察,当然作为高考作文来说,这个算是次要的。

三、现实性

今年辽宁省的作文给出了四个材料,其中材料一直接来自于 2009年11月19日中国青年报做的关于“幸福和屋子的关系”的一个在线调查,八成中国被调查者以为“幸福和屋子有关系”,不过对此结果,日本网友的意见大相径庭,约九成以上日本网友以为幸福和屋子没有关系,而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偏差呢?

联系现实我们不难发现中日两国出现不同的结果其实是与各自所面临的现实有关,中国的高房价催生出的“房奴”“蜗居族”“蚁族”不在少数,而因为房子导致家庭破裂、妻离子散甚至引发流血冲突事件的也常常见诸报端,而日本这种情况却少得多,所以出现这样的结果也就不足为奇了。

而面对这次半命题作文《幸福是什么_____ 》,将房子的问题转换为物质与精神的问题,也就不难写了。

同样关于河北省和全国Ⅰ高考作文题:“猫吃鱼”漫画上很多猫吃鱼,就一只猫捉老鼠,别的猫说:“有鱼吃还捉老鼠?”

漫画寓意很明显,无非是讽此现今社会有很多人好逸恶劳,不求上进的恶习。考生若语言组织恰当,行文连贯,应该会的一个不低的分数。

从命题上来说,江苏、江西、河北、全国卷一以及广东和辽宁是今年语文课目考试中我认为命题很成功的,与社会现实和热点问题仅仅结合在一起,引发学生对现实以及人生的思考,是非常值得肯定的。

而其他省份则出现了一些新题型,如北京卷的阅读延伸题型。给出了两篇材料,其中有一篇选自柳宗元的《宋清传》,另外一篇选自季羡林1941年所作的《海棠花》。不仅考察了学生的写作能力,同时也考察了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可谓一举两得。而题目设置为《仰望星空与脚踏实地》,从实践与认知、梦想与现实等角度立意也是非常容易着手的。另外细心地同学会发现这次的作文题目其实与温家宝总理在去年作过的一首诗《仰望星空》在内涵上有很大的相同的部分,如果再留意一下高中语文课本中的许达然的一篇文章叫做《远方》的,定然会写出非常精彩的作文来了。

其实我们还不难发现,北京卷的作文其实与湖北的高考作文《以幻想为主旨》在某一立意上有着异曲同工之妙。

而重庆卷《难题》和湖南卷《参与》同为命题作文,只在字数文体上做了要求,看似无处下手,其实最好写。很大程度上避免了因为材料的干预而引发的思路受到限制的问题,更有利于考生发挥,也更容易产生各种风格的优秀作文。

而浙江卷则是利用“鸟类反哺”这一自然现象过渡到人类社会上,并且落脚在“文化”这一高层面上,看似难写,但联系现实,从新一代的文化与旧一代的文化相互交融等方面展开论述,发议论、讲故事、说见解都是有很大的写作空间的。

纵观往年至今的高考作文题目,与社会的联系越来越突出。拿天津卷的近三年的作文题目来说从前年的《有句话常挂在嘴边》到去年的《我看九零后》直至今年的《我生活的世界》,逐渐舍弃了以前高考作文的“假”与“空”,并且更加注重考生在写作中的主体作用,人文性更加凸显,这是高考作文的一大进步。

考生也应做到与时俱进,不能老写依靠材料堆积而形成的“三段式”作文。密切关注社会现实和热点问题,并且有自己独到的见解,写出漂亮的作文不是难事。

很多考生做到这一点并不难,但是自己的作文应该如何出彩呢?我认为你的文章必须有国际视野。何为国际视野?其实就是人类最本质最纯真的东西,把作文从自己本身上升到国家,最后升华到国际视野,写出人类精神,这才是真正的“为文”。

附:2010年各地高考语文课目作文题目汇总。

(来源于烟台新闻网 胶东新闻中心)

2010年广东高考作文题《与你为邻》

南方日报6月7日讯今天上午,高考第一门语文开考,作文题目是《与你为邻》:你我为邻,相互依存。你可以是有形的,也可以是无形的。邻,无法回避,却可有所选择。请你联系自己的生活体验和感受,以《与你为邻》为标题写一篇文章。不少于800字。(来源:南方报网—南方日报)

2010山东高考作文

人生的一切变化,一切魅力,一切美都是由光明和阴影构成。请据以上材料写文章。

2010江苏高考作文《绿色生活》

扬子晚报网快讯:记者最新消息,上午开考的2010江苏高考作文题为《绿色生活》。绿色,生机勃勃,赏心悦目。绿色,与生命,生态紧密相连。今天,绿色成为一种崭新的理念,与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请以“绿色生活”为题,写篇作文,不少于800字,除诗歌外文体不限。(来源:扬子晚报网)

2010年全国Ⅰ高考作文题:“猫吃鱼”

漫画作文餐桌,许多猫吃鱼,就一只猫捉老鼠,别的猫说:“有鱼吃还捉老鼠?”

全国Ⅱ2010年高考作文题

请以“路径”为题目,写一篇文章。

要求:

1、自选角度,自行立意。

2、除诗歌外,文休不限。

3、不少于800字。(来源:天星教育)

2010年高考北京作文题:仰望星空与脚踏实地

高考语文考试中,出现了一种新题型——阅读延伸题

新京报网即时报道(记者王佳琳)2010年高考北京作文题:仰望星空与脚踏实地。写一个不少于800字的文章,除诗歌外,不限文体。

在今天上午结束的高考语文考试中,出现了一种新题型,即阅读延伸题。该题共涉及两篇材料,其中有一篇选自柳宗元的《宋清传》,另外一篇选自季羡林1941年所作的《海棠花》。(来源:新京报网)

河北省2010年高考作文题

漫画作文:餐桌,许多猫吃鱼,就一只猫捉老鼠,别的猫说:“有鱼吃还捉老鼠?(来源:天星教育)

湖南省2010年高考作文题

《参与》

请以“参与”为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议论文或记叙文。(60分)

2010上海高考作文题

根据以下材料,选取一个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不要写成诗歌)。

丹麦人去钓鱼会随身带一把尺子,钓到鱼,常常用尺子量一量,将不够尺寸的小鱼放回河里。他们说:“让小鱼长大不更好吗?”两千多年前,我国孟子曾说过“数罟不入洿池,鱼鳖不可胜食也。”意思是,不要用细密的渔网在池塘里捕捞小鱼,这样才会有更多的鱼。

实际上,其中的道理也贯穿在我们现实生活中的许多方面。

2010年湖北高考作文题:《以幻想为主旨》

阅读下面材料,按要求作文:

孙悟空的筋斗云,哪吒的风火轮,都是神奇想象的产物,寄寓了人类渴求飞速先进的美好愿望。谁能想到,晚清幻想小说《新中国》预言百余年后在上海陆家嘴一带举办万国博览会,法国科幻小说家凡尔的梦想”从地球到月球“,在今天会成为现实?幻想源自人类的求知本能,展现了人类非凡的想象力。幻想推动现实,幻想照亮生命,幻想是快乐的源泉……

请根据你对以上材料的理解和体会,选准角度,写一篇作文。

要求:自选文体,自拟标题(请把标题写在答题卡上),不少于800字。

四川省高考语文题目出炉

2010四川省高考语文作文题目出炉:一个点可以构成一条线,可以构成一个平面,最后构成立体!据此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来源:FM998《教育面对面》)

安徽省2010年高考作文题

“交流四水抱城斜,散作千溪遍万家。深处种菱浅种稻,不深不浅种荷花。”由此哲理诗引发的思考和联想写一文,诗歌体除外。(来源:天星教育)

2010年辽宁高考作文题:幸福是_____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60分)

幸福是一个永恒的话题,它真实地填充着我们的生活。

材料1 2009年11月19日中国青年报做的关于“幸福和屋子的关系”的在线调查显示,八成中国被调查者以为“幸福和屋子有关系”,不过对此结果,日本网友的意见大相径庭,约九成以上日本网友以为幸福和屋子没有关系。

材料2 一位哲学家不小心掉进了水里,被救上岸后,他说出的第一句话是:呼吸是一件多么幸福的事,活着就是幸福,但为什么还有那么多的人为了“所谓的幸福”葬送了自己。

材料3 有人认为:人生的幸福最浅层的是欲望、物质带来的,欲望和物质的人生是永不能满足的。

材料4 有人认为:每个人在追求幸福,但你不能为了追求自己的幸福而坑害了别人,甚至坑害了国家。

要求:选准角度,明确立意,自选文体,以“幸福是”为题(空线处填上你选的词语或短语);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义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来源:搜狐教育)

2010年江西高考作文题:《找回童年》

江西:命题作文《找回童年》为什么要找回童年?因为现在社会太功利了,小朋友们压力过大,童年早已离开。

现在的社会需要纯真,需要找回童年。

重点关注“找回”这个动词。

记叙议论都可以,文体要明确。(来源:搜狐教育)

2010浙江高考作文题:角色转化之间

传说有的雏鸟长大后,会衔食喂养衰老的母鸟。人们把此现象称为“反哺”。

人类社会也存在类似现象。年轻一代对年长一代的文化影响被称之为“文化反哺”。千百年来,在以父辈对子辈施教为主流的正统传承方式下,文化反哺犹如潜流引而不现,但在迅疾变化的当今社会,年轻人获得了前所未有的反哺能力。他们在科学知识、价值观念、生活方式、审美情趣等各个方面,越来越明显地影响着年长一代,施教者与受教者之间,角色常常发生转换。

以“角色转化之间”为题,可以讲述故事,抒发情感,也可以发表见解。文体除诗歌外不限,字数在800字以上。

2010年重庆高考语文结束作文《难题》

今日上午11时30分,2010年重庆高考第一科——语文科目的考试结束。今年重庆的语文科目作文题为《难题》。除诗歌外,题材不限。(来源:华龙网)

2010年天津高考作文题:《我生活的世界》

2010年高考语文科考试结束,以下为天津地区高考作文题。

我生活的世界

材料:世界似画家笔下缤纷的色彩,世界琴弦上跳动的音符;世界因创新而进步,世界缘和谐而温馨;世界可以存在于神奇虚拟的网络,世界更演绎着平凡真实的人生;世界说起来很大,世界其实又很小。。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世界,每个人又都生活在世界之中,请你结合自己的体会和感悟,以“我生活的世界”为话题写一篇文章。

下载关于针对论高考作文命题的教育性与导向性word格式文档
下载关于针对论高考作文命题的教育性与导向性.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2012年高考作文命题预测与备考方略

    2012年高考作文命题预测与备考方略 一、命题预测 1.一个中心 2012年的高考作文命题仍将充分体现“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的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生......

    2018年高考作文命题趋势预测与备考要点

    2018年高考作文命题趋势预测与备考要点 一、侧重人文性、思想性,突出理性思辨与文化传承2018年1月16日,教育部召开新闻发布会,介绍《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和语文等学科课程标准(2017......

    2013年全国高考作文命题的特点与2014年高考作文应对策略

    2013年全国高考作文命题的特点与2014年高考作文应对策略 今年全国各省市作文题相较去年,应该说整体质量有了较大提升,议论者口中的“雷题”“坑爹”变少了,晦涩难明的出题人意......

    例谈高考作文命题题旨与材料含意不当现象

    高考新材料作文命题存在着题旨与材料含意不当问题。指出这些问题,分析失误原因,对于提高作文教学质量、完善高考作文命题意义重大。现从六个方面具体例证并稍作阐释如下,以见......

    2010年全国各地高考作文命题综述与备考2011作文启示

    2010年全国各地高考作文命题综述与备考启示(高考题研究专题讲座稿) 一.2010年全国各地高考作文命题综述 1 大纲全国卷1 适用地区:河北 河南 山西 广西 漫画作文:猫吃鱼不抓鼠......

    现实与担当——我所认识的北京高考作文命题

    《现实与担当——我所认识的北京高考作文命题》 自媒体时代,对高考作文试题的热议愈发趋向于全民狂欢:当事人说,过来人说;业内人说,局外人说;官员说,老百姓也说……一句话:凡有人群......

    2014年高考作文:论山羊过桥与俩人双双过桥

    论山羊过桥与俩人双双过桥 山羊过桥的结局是最后两只羊都落入水中或者只有一只羊过去,而两人双双过桥,不仅仅是说人与兽的区别,更是体现了一种精神力量。 畜生之所以是畜生,是因......

    关于针对高考文学作品阅读题的命题特点与应试对策

    HR Planning System Integration and Upgrading Research of A Suzhou Institution 高考文学作品阅读题的命题特点与应试对策 一、树立目标意识 2005年《考试说明》对文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