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荣成一中,威海一中学习考察报告
山东荣成一中,威海一中学习体会
华油五中高一英语组朱素华
2009年12月20日我参加了分局组织的前往山东荣成一中、威海一中的学习参观活动,作为高一新课程起始段的一名教师,在新课程实施过程中遇到了诸多的问题。分局领导急广大一线教师之所急,带领大家走出去学习考察,通过在荣成一中,威海一中的听课,座谈对新课程的理解更为深入,对自己的教学工作有一定的指导和启发,同时,也希望通过网上的交流活动,和大家共享学习收获。
一.荣成一中,威海一中参观学习
2009年12月21日8:00到达荣成一中,据荣成教育局局长介绍,荣成共 6所普高,荣成一中是 山东省示范高中。荣成一中的校长介绍了学校的情况,特别强调了在管理上推行无漏洞,精细化管理,以德为先,学生参与管理。在教学上实行了走班制,合作式集体备课;专题式课堂教学模式;点学点拔式及全员互动式教学方式;课前采用的预习学案及课上的使用学案导学。校长对高二实行的课改也做了初步的介绍,高二开设的选修课要首先进行宣传,研究性学习分为5个专题,学生自愿报名。物理,化学分层次走班。教师的搭配进行抽签。听完校长的介绍后,我和教研室的张俊利老师来到英语组与老师们进行了交流。
我们去的时候正值高一考试,高一的课没有听上,下午听的是高二历史(孙静娜老师),内容是试卷讲评。课堂的内容包括:1需要讲评的问题(1、4、6、7、9、10、11、29、30、34)(老师课前写在黑板上),讲评的方法:4人一组讨论 得出正确答案。2重点讲解:⑴类题回顾;⑵相关习题;⑶错题回顾;⑷相关知识补充。3文字材料题答题方法:读、找、析、答。
本节课体现了新课改思想理念,学生的自主学习与合作学习相结合,生生互动和师生互动相结合,老师点拨引领学生总结做题的方法。
第二天,听了一节高二的英语课,这是一节高二的阅读课,教师的设计为:1.复习词汇 2.关于战争的知识问答3仔细阅读回答问题 4阅读第三段回答问题(这个问题需要学生进行深层的理解)5解释难句6重点单词练习(通过句子)7.讨论 本节课重点是理解课文,通过教师的问题设计,应该说学生是能够达到课文的理解的,同时在课文理解的同时,教师始终把词汇的学习放在一个非常重要的位置,这是符合英语课程标准的,整堂课基本是老师讲,学生参与的比较少。在荣成一中我听了一节生物课,任课教师承担了高效课堂的课题,这是一节习题课,课程的模式是小组讨论,组内自行解决组员的问题,解决不了的问题提出大家共同解决,本节课都是学生在活动,老师就是一个帮助者,充分体现了新课程的理念。
2009年12月23日8:00到达威海一中,首先校长想我们介绍了威海一中的办学史,然后参观了学校。之后书记向我们介绍了学校的教学情况,管理情况。向我们介绍了学校的教师培训,课程设置,1
分层走班,模块走班,课堂模式,备课组建设。下午,我和教研室的张俊利老师听了一节高二的英语课和语文课,课后同英语组组长进行了交流。英语课的内容是一节词汇学习课,这是一个走班的班级,两个班的学生,这节课全部是老师讲解,学生基本上全部在记笔记。语文课讲的是套中人,首先,通过学案学生对课文有了 整体的把握,教师通过问题的提出,引导学生很好地理解了课文。
二.荣成一中,威海一中参观学习体会
1.改变心态,摆脱职业倦怠,丰富教育智慧,提升教育理念新课程的实施不仅仅是教材改变了,根本上是教育理念的改变,是学校教育如何培养人的问题,作为教师,是新课程理念的体现者,教师的理念的提升才能使教育教学体现新课程的本质,通过去荣成一中,威海一中的走访,真正体会到了什么是素质教育,今天的荣成一中,威海一中立足为学生一生发展为教育的最终目的,在他们的学校我看到的是一个个全面发展的学生,丰富多彩的学校活动给学生创造了发展的空间,展现在我们面前的是有思想,生机勃勃的生命,而不是一架架考试的机器。面对他们的教育观念,把学生的考试成绩看成是一切的我,总在抱怨学生的成绩如何差的我,总在抱怨高考指挥棒的我,从没有真正试验过从培养人的角度去进行教学的设计到底会不会导致高考的成绩后退?其实这就是一种偷懒的做法,是对职业的倦怠,不愿意不断地更新自己的知识,更不愿改变自己适应现代社会的变化。反思我自己,虽然有时有很多思路和想法是可取的,但并没有为把这些付诸实现付出很多的努力,时而以各种借口来为自己的惰性开脱。因此,作为教师我首先要改变我自己,从改变自己开始,改变自己对教育的狭隘的认识,改变自己对学生的认识,改变自己的心态开始。一个心态积极主动的人总会勇敢地迎接挑战,主动发展自己,在生活与工作中知难而上、执著前行,积极寻求自身发展与改变,做一名具有良好心态的教师,才能摆脱职业的倦怠,才能学会用欣赏的眼光注视每一位学生,才能用生命去影响生命,才能看到我们面前的千姿百态的生命。
今天,当我面对的90后的学生,我有诸多的看不惯,但是,我是无法改变他们的,他们有他们的生活的环境,作为老师,可能无力改变学生乃至改变整个教育,先须改变自己。
2. 提升教学的科研意识,提高课堂的教学效果
在我们参观了荣成一中,威海一中后,通过校长的介绍知道,目前,山东省硬性规定所有的学校周末不允许补课,晚上不允许上自习,山东省的经验告诉我们,仅靠拼时间,拼体力,拼毅力去竞争高考是以牺牲学生和老师的健康为代价的,因此,创新教学方法,提高课堂效率才是硬道理。只有教研才能解决这一问题,只有不断进行教学研究才能脱离匠气,不断更新自我,不断进步,因此,我要以自己的课堂教学为研究的出发点和归宿,从课堂中发现问题,再反思问题,解决课堂中的问题,并以这种研究作为每天生活的常态,要把每天在课堂中遇到的问题为研究对象,解决、改善、优化自己的课堂教学,通过这样的切合教学实际,解决实际问题,有很强的指向性和操作性的教学研究,提高自己的专业水平。3.教学反思促进成长
以往学校在查教案时总要求每位教师要写教学反思,曾经我也是为了应付,写几句完全是为了检查,通过新课程的学习后,我认识到教学反思必须是教师自觉自愿的行为,现在我上完课后,都要进行反思,通过这样的反思,不断发现教学中的问题,同时,尝试着各种方法去解决出现的问题,有时候我还把我的反思通过网络与同行一起探讨、交流、切磋,受益良多,通过网络交流有着其它形式无法比拟的优势,我计划今后把教书、读书、写作作为自身专业成长的重要生活,把自己的反思和实践写成日志,发在自己的博客里或教育论坛上,通过这种方式不断促进自己的成长。
4. 课堂模式的新认识
教师的专业发展离不开教研,教研离不开学生与课堂,课堂应成为教师专业发展的重要阵地,只有植根课堂,坚持学生立场,我们的教育教学之树才会根深叶茂,我们的专业发展之路才会越走越开阔。
新课程倡导学生自主学习,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是学生学习的帮助者,学生的学习是在做中学,学中做,学以致用,提倡合作学习,研究和探究,在所有的学习活动中学生是学习的中心,在荣成一中,威海一中我分别听了高一,高二的英语课,同时还和这些学校的老师们进行了交谈。通过交谈,学习我对新课程下的英语课堂模式有了新的认识,首先,教师要从教育理念上进行更新,这种教育观念的更新就是在教学中老师应设身处地为学生着想,多从学生的角度关照学生,多做换位思考,以学生的眼光和视角看问题、想问题,教师要学会站在学生的立场,时时处处为学生着想,把学生看得高于一切,把学生的生命成长与发展置于心中最重要的位置。
英语学科的学习有她自己的特点,在我们这样的国情下英语的学习基本上还是以输入为主,这种输入需要大量的记忆,语言的输出有赖于大量的语言输入,语言的学习又是一个需要大量实践的活动,因此,一定要根据不同的教学目标选择适当的教学方式,切不可为了体现新课程的而生搬硬套某种学习方式,这样是违背新课程理念的。传统的教学方式有它的优点,语言的学习同时是培养学生严谨的思维和逻辑判断能力的过程,是一个大脑进行深入思考和加工的过程,教师一定要根据不同的教学要求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要把传统的教学方法和当代的教学方法有效整合。目前,我在所任教的班级组织了小组背,写小组,在班上通过小组互动,监督,帮助使生生之间形成互帮互学,小组之间互相竞争,互相评比,形成了良好的学风,该做法还将在组内推广。在学校领导的关心下,英语组尝试开展了研究性学习,学生们分组作了有关文化遗产的报告和展示,后面还要陆续做关于世界音乐的报告和展示,在今后的教学上,我要在新课程的理念下不断创新教学方式,评价方式来适应今天的学生。
第二篇:威海学习考察报告
课程引领,特色发展,助推办学水平不断提升
2017年3月29日至31日,为期三天,在市教研室师训中心领导的带领下赴威海市环翠区五所学校考察学习,深刻感受到了五所学校科学系统的学校课程和鲜明的办学特色,让我对现代学校建设有了更深刻的认识,获得了新的启迪。
此次培训,先后考察学习了以“生活即教育 社会即学校 教学做合一”为教学理念的威海市长征小学;以“生态教育”为特色的威海市普陀路小学;遵循“顺天致性,健康和谐”教育理念的威海市第七中学;以“崇德尚美,追求卓越”为办学理念的九年一贯制威海市温泉学校;最后参观了重读书氛围营造,秉承“精彩人生,从读书开始”办学理念的威海市翠竹小学。五处学校围绕着学生的发展,教师的发展,学校的发展,在学校理念的引领下,找准自己的座标,契而不舍,用心践行素质教育,提升教育教学质量。立足实际打造本校特色,形成自己的校本课程体系,从而保证学校所培养的带有“烙印”的学生,幸福而有内涵的高雅教师,阳光、快乐、幸福的育人校园。
一、鲜明的教育理念直指办学特色
所考察的五所学校都有对教育的独到见解和良好的教育思想,他们追求办学个性化、特色化,这也是五所学校的共同点。在考察中,我越来越强烈意识到,教育理念的真正体现要通过办学特色来实现,学校在理念的引领下形成自己的特色,有了特色,就有了生命力。例如:温泉学校提出的“崇德尚美,追求卓越”办学理念,在理念的引领下将艺体教育确定为学校的办学特色,又将艺体教育落实到“温泉足球”,“创意美术”和“组歌传唱”三项具体的特色活动,并且根据实际,编写足球系列校本教材和创意美术系列教材,在有梯度的校本教材引领下,贯穿学校教学活动。通过“一队会,二队能,三队精”的温泉足球授课模式和“一欣赏,二示范,三创作,四展评”创意美术授课模式,“普及,朗朗上口——验收,过关赛——展示,留住精彩”三步走,实现全员参与、普及提升效果。利用众多社团逐步实施。形成了从理念到特色,从特色到课程,从课程到课堂,从课堂到成果,从成果到理念的生态教学。
二、系统的校本课程凸显办学特色
再好的理念没有课程承载也是一句口号,让人感觉理念与教育教学是两层皮,与培养目标是两层皮。学校理念落实必须有课程承载。五所学校所不同之处、最抓眼球的地方都是各自的校本课程,这些课程既体现了鲜明的办学理念,又在培养学生方面独具特色。
翠竹小学小学围绕“精彩人生,从读书开始”的办学理念,确立“经典教育”特色,以“尚文、明理、景雅、人和”八字作为支撑,继而打造“百岗”和“21礼仪训练”系统校本课程,两种课程相辅相成,分梯度打造“尚文,明理”的翠竹少年和“人和”的教师团队。百岗的百是个虚数,是指学生在学校、家庭、社会担任的每个岗位、角色;“21礼仪训练”是指21世纪公民所具备的礼仪。百岗和21礼仪对每一个岗位,根据学生年龄特点都做了详实的讲解,有梯度,有范图,有目标,有要求,有评价。
普陀路小学以“生态教育”为办学特色,围绕“生态”两字大做文章,学校隐性课程与显性课程完美结合诠释生态教育。显性课程分类齐全,学校社团逐步推进,纸浆画的制作,塑料瓶美化,纸雕画,干树枝装置,绿植种养,动物养殖,纸盒艺术等等,走进普陀小学扑面而来的是一种生态气息,所有文化氛围既简单又显得高雅,给人一种耳目一新的感觉。
隐性课程从激发兴趣,陶冶情操入手,建立了植物生态园,动物养殖基地和光伏发电站,通过孩子们实践体验深入感受生态教育。
三日学习,获益颇丰。以后要将威海各校的教育理念深入学习,用心体味。结合工作实际,在今后的教育教学管理工作中,实现自我提升和学校发展的双丰收。
第三篇:江西九江一中考察报告
江西九江一中考察报告
2012年4月11日,我们一行24人,在宁波市教研员王劲松老师带领下,赴江西九江一中进行了为期4天的考察学习,收获颇丰,感触良多。
九江一中是一所历史悠久、地位独特、成果辉煌、特色鲜明的百年名校。作为赣北地区第一所现代公立中学,校园坐落在风景秀丽的九江市甘棠湖南岸,怀抱两湖波光,面向匡庐秀色。校园古樟如盖,绿草如茵,秀竹如烟,繁花如画,占地188亩,建筑面积4.3万平方米,教育教学设施齐备。教学区、运动区、生活区布局合理,绿化率达60%以上,环境幽美怡人,是一所现代化的花园式学校。学校现有62个教学班,3600多名学生,305名教职工。
在九江一中,我们受到了学校领导和当地教科所所长以及老师们的热情接待,认真听了高中、初中、小学老师的介绍,我们进行了热烈的讨论与交流。在短短一上午的学习交流中,收获挺大。
一、真正的教育是以学生为本的教育。实施素质教育是当前我国教育的主旋律,新课程的实施和教改理念的不断实践,成为落实素质教育的助推剂,教师和教育教学管理者是教育发展、学生成长的生力军。九江一中集中优势教育资源,办优质教育,并取得了显著成效;着眼于学生全面发展,从校园的各个角落和细节处大力彰显了九江一中的“成功教育”办学特色。小到校园中的一草一木,大到学校的硬件设施,无不展现着良好而又务实的育人氛围,无不体现着素质教育旺盛的生命力。如学生的各种各样的成果展示,无不从细节体现了学生的成功,让学生从细节处去体会成功,体会成功的喜悦,从而更加地努力去获得更大的成功。同时也能激励那些尚未成功的学生去努力,努力获得成功。教育就是塑造人,让学生享受高起点、高品位的德育,培养学生良好的品质与坚强的意志,成为有人性的人。同时也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这比教师说上千百遍的理论教育有效很多。学校所形成的教育规模、管理风格和办学特色无不渗透着教育者的教育智慧,无不凝聚着他们辛勤的汗水。教育是一项神圣的事业,学校将素质教育演绎的淋漓尽致,大气豪迈而又自信!
二、细节成就教育的成功。学校是教书育人的场所,草率、粗放的校园环境无疑对学生有着潜移默化的伤害。九江一中校园环境优美,建筑设计布局合理,校园文化氛围浓厚。相信大多去学习的教师对九江一中的那一面教师形象墙都印象深刻。教师的形象不再是刻板生硬的一寸登记照,而是个性、充满活力的艺术照。所有教师把自己最佳的状态展示出来,让所有经过的人都看到九江一中教师青春焕发的状态。当教师看到自己的形象照时,会自觉地把自己的形象调整到最佳的状态去面对生活和工作,不仅点燃自己的希望,同时照亮别人的人生。这样不仅展示了教师们的个性特点,更随时提醒着自己应该以怎样的状态去生活、工作。学生看到教师都能以这样最佳的状态来对待一切,自己也会被潜移默化形成这种自律的意识。教师的形象不知不觉间成为了学生学习的榜样。那一个个自信的笑容像是在告诉所有的人,他们就是九江一中的主人,他们和九江一中一起。同时,这些笑容也能随时提醒着教师保持自信的微笑和自信的心态,这样就能点燃希望、照亮人生。而学生生活在这样一种自信、平等的环境中,怎能不自信,怎能不产生主人翁意识,也让自己作为九江一中的一员为学校献出自己的一分力量。如果我们在这些方面进入了一种常规教育的话,那么对学生身心的健康成长、才能的展现无疑是一种促进。
三、以个性发展为前提,以完善的制度为保障,为教师的发展提供更宽的平台。学校作为一个教育机构,不仅是学生学习成长的地方,也是教师学习成长的地方。记得在和九江的初中信息技术老师交流的过程中,他们提到他们学校备课有的是活页备课,有的是直接在书中批注式备课,不一定要专用的备课本,只要能找到认真地备课的痕迹。这样的备课方式一直是我们所向往和期待的,这样不仅减轻了教师纯粹抄教案的负担,留更多的时间让教师能从学生、教材等多方面去思考到底如何教学,同时也能让教师获得一种尊重感,尊重教师,尊重教师的个性发展,教师在工作中才可能有更多的创新。当然,教师的成长发展不仅要以个性发展为前提,更要以完善的制度作为保障。常言说“无规矩不成方圆”。如果没有制度的保障,个性发展就会成为阻碍教师发展的绊脚石。如学习培训制度的完善可以更好地促进教师的进一步学习;常规考核制度的合理与完善可以更好地激发教师对工作的激情等等。总之,个性发展为前提,制度为保障,这样才能更好地促进教育工作的完成。总之,此次考察学习是一次难忘的学习经历。通过学习,我认识到,作为一名教师,树立终身学习的意识,在反思中调整自己。我在今后的工作中,要多学习先进经验,不断改进自己的工作方法,力争做一名人
民满意、社会满意的信息技术教师。
第四篇:湖北省宜昌一中教育考察报告
湖北省宜昌一中教育考察报告
2001年11月2日,我作为“中小学骨干教师第三期国家级培训高中语文班”的学员,与同班学员一道,来到湖北省宜昌市第一中学进行教育考察。在短暂的时间里,我们参观了宜昌一中美丽的校园,观摩了语文教师生动的课堂教学,聆听了领导和老师感人的介绍,深受启发和教育。我感受最深的是:宜昌一中的领导对素质教育有深刻而独到的认识,对实施素质教育有切实且得力的措施:宜昌一中的师生在实施素质教育的实践中有勇于探索、不懈追求的精神。素质教育在宜昌一中结出累累硕果。他们的理念和实践正在昭示着这样一条教育的必然规律:素质教育是取得高质量的关键。
宜昌一中创办于1910年,是川东鄂西地区最早的官办学校。现已办成独立高中,有31个教学班,师生两千多人。改革开放以来,尤其是国家提出实施全面素质教育以来,该校坚定不移地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依法治校、科研兴校方略和强化“德”、坚持“全”、注重“实”、讲究“活”、追求“新”、着眼“管”的十八字办学方针,逐步探索出了一条素质教育发展之路:深入探索研究第一课堂有效的教学模式,强化教学质量;规范有序地开设第二课堂选修课,发展学生特长。学校为学生提供展示各方面才能的舞台(如科技节、艺术节、体育节),极大地促进了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他们不但扎扎实实地不断开创教育新局面,而且高考升学率也连年攀升。
宜昌一中陶三发校长在座谈会上对我们说:“以拼消耗为特征的应试教育,只能是粗放型的低素质教育,而以科研含量支撑的素质教育是一种‘集约型’的高素质的真正为科技兴国战略所需要的为人民群众所欢迎的新型教育。这种教育是以提高教育的素质,培养富有活力的开拓创新型人才为目的的。”陶三发校长对素质教育的理解是深刻而独到的。在校领导这种素质教育思想的指导下,该校在素质教育的道路上迈出了坚实的三步:
第一步是以抓学生“自治”为实施素质教育的突破口。97年开始,该校废除了从应试教育衍生出来的保姆式德育方式,民主选举学生干部,“还政于民”,让学生充分享受班级和学校常规管理的教育资源,民主管理学校,真正做起了学校的主人。该校把培养学生的“三自”能力作为办学的主要目标之一。他们要求全体高一学生住校一年,就是为了培养学生的自理能力,以便将来能更好地适应大学生活。
第二步是抓课程结构的改革,建立素质教育的基本框架,系统地进行教学领域的改革。该校用“三三三制课程结构”来规范素质教育的健康发展。第一个“三”是用第一课堂、第二课堂、活动课等三张课表指挥常规教学,以55%的时间用于第一课堂必修课的教学,45%的时间用于学校开发的40多门选修课、活动课的教学。第二个“三”是每年举办体育节、艺术节、科技节,作为展示和交流素质教育成果的平台。第三个“三”是出版三大报刊——《宜昌一中报》、《一中教研》和《前茅》文学季刊,作为素质教育的论坛和基础。这一课程结构,彻底结束了第一课堂一统天下,课业负担使学生疲于奔命的局面,形成了立体的教学结构,为学生全面素质的提高、做学习的主人开辟了一个广阔的天地。
第三步是建立一流的师资队伍,为素质教育提供智力保证。该校突破师资培养的旧框框,用“促进师生共同发展”的新理念,通过教育科学研究的途径提高师资水平及其社会地位。几年来,该校争取了“英语单元整体教学”、“青少年巨大潜力开发”等十个市级以上科研课题,以轻负担高质量为目的,集体攻关研究,取得丰硕成果。该校对教师工作的衡量,不是以“勤”为标准,而是以单位时间内所取得的“质”为标准。谁给学生加班,或谁在自习课时登台讲课,谁就会挨批评,就会被认为是以牺牲学生的休息时间或自由发展的时间为代价来弥补自身教学不足的表现,甚至被认为是“缺德无能”的表现。随着教育观念和教学方法的不断更新,该校教师的素质发生了巨大变化。该校目前有特级教师6人,高级教师55人,研究生(含在读)20人,国家、省、市级骨干教师42人;五年来,获国家级各类奖励32人次,获省级各类奖励118人次;出版专著30余本,省级以上刊物发表文章200余篇。用素质教育的新理念来培养高素质的师资队伍,又以高素质的师资队伍来实施素质教育,这是宜昌一中在素质教育的道路上走出的极为重要的一步。
实施素质教育为宜昌一中带来了高质量,且看下列几组数字:
△近三年来,学生在《中国青年报》、《中学生》等全国20多家媒体发表文章近百篇。
△科技发明创新冠于湖北,走在全国前列,近三年来,全校发明创新近2000项,获全国发明创新大赛奖7项,单项奖40多项,已有40多件作品获得中华人民共和国发明专利,还有几百项正在申请专利。
△学科奥赛,去年全国一等奖宜昌共9名,该校占7名。
△高考升学率超常规攀升,今年一类重点大学达到50%以上,升入北大、清华、人大、复旦等12所全国著名高等学府达到120人。
△五年来,该校生均三年在校学习时间比宜昌市同级可比学校少80天(每天以8小时计),生均三年作业量少600个小时。
什么是素质教育?怎样实施素质教育?真正的素质教育能产生怎样的教育效益?从宜昌一中实施素质教育的事实中,我们或许能得到较为满意的诠释。在考察过程中与学生座谈时,一位叫吴磊的同学这样说:“从我跨入一中的第一天起,便深深感受来自一中的气息,激烈的竞争又不乏轻松的气氛,敢于迎接时代的潮流,做一个时代的弄潮儿。在这里,我不仅学到了知识,更学到了一种精神,一种脚踏实地而又具有远见卓识的创新精神。”这位同学真切地道出了素质教育对培养高质量人才所起的巨大作用。
第五篇:湖北省宜昌一中教育考察报告
湖北省宜昌一中教育考察报告
湖北省宜昌一中教育考察报告
2001年11月2日,我作为“中小学骨干教师第三期国家级培训高中语文班”的学员,与同班学员一道,来到湖北省宜昌市第一中学进行教育考察。在短暂的时间里,我们参观了宜昌一中美丽的校园,观摩了语文教师生动的课堂教学,聆听了领导和老师感人的介绍,深受启发和教育。我感受最深的是:宜昌一中的领导对素质教育有深刻而独到的认识,对实施素质教育有切实且得力的措施:宜昌一中的师生在实施素质教育的实践中有勇于探索、不懈追求的精神。素质教育在宜昌一中结出累累硕果。他
们的理念和实践正在昭示着这样一条教育的必然规律:素质教育是取得高质量的关键。
宜昌一中创办于1910年,是川东鄂西地区最早的官办学校。现已办成独立高中,有31个教学班,师生两千多人。改革开放以来,尤其是国家提出实施全面素质教育以来,该校坚定不移地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依法治校、科研兴校方略和强化“德”、坚持“全”、注重“实”、讲究“活”、追求“新”、着眼“管”的十八字办学方针,逐步探索出了一条素质教育发展之路:深入探索研究第一课堂有效的教学模式,强化教学质量;规范有序地开设第二课堂选修课,发展学生特长。学校为学生提供展示各方面才能的舞台(如科技节、艺术节、体育节),极大地促进了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他们不但扎扎实实地不断开创教育新局面,而且高考升学率也连年攀升。
宜昌一中陶三发校长在座谈会上
对我们说:“以拼消耗为特征的应试教育,只能是粗放型的低素质教育,而以科研含量支撑的素质教育是一种‘集约型’的高素质的真正为科技兴国战略所需要的为人民群众所欢迎的新型教育。这种教育是以提高教育的素质,培养富有活力的开拓创新型人才为目的的。”陶三发校长对素质教育的理解是深刻而独到的。在校领导这种素质教育思想的指导下,该校在素质教育的道路上迈出了坚实的三步:
第一步是以抓学生“自治”为实施素质教育的突破口。97年开始,该校废除了从应试教育衍生出来的保姆式德育方式,民主选举学生干部,“还政于民”,让学生充分享受班级和学校常规管理的教育资源,民主管理学校,真正做起了学校的主人。该校把培养学生的“三自”能力作为办学的主要目标之一。他们要求全体高一学生住校一年,就是为了培养学生的自理能力,以便将来能更好地适应大学生活。
第二步是抓课程结构的改革,建立素质教育的基本框架,系统地进行教学领域的改革。该校用“三三三制课程结构”来规范素质教育的健康发展。第一个“三”是用第一课堂、第二课堂、活动课等三张课表指挥常规教学,以55%的时间用于第一课堂必修课的教学,45%的时间用于学校开发的40多门选修课、活动课的教学。第二个“三”是每年举办体育节、艺术节、科技节,作为展示和交流素质教育成果的平台。第三个“三”是出版三大报刊——《宜昌一中报》、《一中教研》和《前茅》文学季刊,作为素质教育的论坛和基础。这一课程结构,彻底结束了第一课堂一统天下,课业负担使学生疲于奔命的局面,形成了立体的教学结构,为学生全面素质的提高、做学习的主人开辟了一个广阔的天地。
第三步是建立一流的师资队伍,为素质教育提供智力保证。该校突破师资培养的旧框框,用“促进师生共同发展”的新理念,通过教育科学研究的途径提
高师资水平及其社会地位。几年来,该校争取了“英语单元整体教学”、“青少年巨大潜力开发”等十个市级以上科研课题,以轻负担高质量为目的,集体攻关研究,取得丰硕成果。该校对教师工作的衡量,不是以“勤”为标准,而是以单位时间内所取得的“质”为标准。谁给学生加班,或谁在自习课时登台讲课,谁就会挨批评,就会被认为是以牺牲学生的休息时间或自由发展的时间为代价来弥补自身教学不足的表现,甚至被认为是“缺德无能”的表现。随着教育观念和教学方法的不断更新,该校教师的素质发生了巨大变化。该校目前有特级教师6人,高级教师55人,研究生(含在读)20人,国家、省、市级骨干教师42人;五年来,获国家级各类奖励32人次,获省级各类奖励118人次;出版专著30余本,省级以上刊物发表文章200余篇。用素质教育的新理念来培养高素质的师资队伍,又以高素质的师资队伍来实施素质教育,这是宜昌一中在素质教育的道路
上走出的极为重要的一步。
实施素质教育为宜昌一中带来了高质量,且看下列几组数字:
△近三年来,学生在《中国青年报》、《中学生》等全国20多家媒体发表文章近百篇。
△ 科技发明创新冠于湖北,走在全国前列,近三年来,全校发明创新近2000项,获全国发明创新大赛奖7项,单项奖40多项,已有40多件作品获得中华人民共和国发明专利,还有几百项正在申请专利。
△ 学科奥赛,去年全国一等奖宜昌共9名,该校占7名。
△ 高考升学率超常规攀升,今年一类重点大学达到50%以上,升入北大、清华、人大、复旦等12所全国著名高等学府达到120人。
△ 五年来,该校生均三年在校学习时间比宜昌市同级可比学校少80天(每天以8小时计),生均三年作业量少600个小时。
什么是素质教育?怎样实施素质教育?真正的素质教育能产生怎样的教育效益?从宜昌一中实施素质教育的事实中,我们或许能得到较为满意的诠释。在考察过程中与学生座谈时,一位叫吴磊的同学这样说:“从我跨入一中的第一天起,便深深感受来自一中的气息,激烈的竞争又不乏轻松的气氛,敢于迎接时代的潮流,做一个时代的弄潮儿。在这里,我不仅学到了知识,更学到了一种精神,一种脚踏实地而又具有远见卓识的创新精神。”这位同学真切地道出了素质教育对培养高质量人才所起的巨大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