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家族企业治理模式现状及对策研究—基于契约理论角度

时间:2019-05-12 11:10:52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我国家族企业治理模式现状及对策研究—基于契约理论角度》,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我国家族企业治理模式现状及对策研究—基于契约理论角度》。

第一篇:我国家族企业治理模式现状及对策研究—基于契约理论角度

我国家族企业治理模式现状及对策研究—基于契约理论角度

摘要:与家族企业治理模式有关的契约理论包括委托代理理论、激励理论、交易成本理论这三个理论分支,本文将基于契约理论角度,从这三个理论分支分别剖析我国家族企业治理模式的特点、问题和提出相应的建议。

关键词:家族企业 治理模式 契约

在中国的传统文化中,“家文化”是重要的组成部分。家族企业治理模式是指企业所有权与经营权没有实现完全的分离,企业和家族合一,企业的主要控制权在家族成员中配置的一种治理模式。但是中国社会发展至今,却没有产生或者形成一群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家族企业,这与中国以独立的契约关系为纽带而建立的公民社会尚未形成密切相关。

一、契约治理模式特点

家族企业是企业因素和家族因素的统一体,家族企业的契约框架不同于一般企业的契约框架,非正式契约如血缘关系、社会关系与企业中的正式关系混杂在一起,这在家族企业的创始初期起到重要作用。家族企业以关系契约治理的主要特点是:

(一)两权统一,委托代理成本低

家族企业由于所有权与控制权的统一,企业主兼备股东和经营者的双重身份,作为主要利益获得者和企业经营风险主要承担者,他们有充分的积极性和高度的责任感来经营管理企业。家族成员之间对称的利他主义,有利于培育彼此的忠诚并对企业长期目标作出承诺,降低企业的代理成本。

(二)关系契约激励,效果持久而固定

在家族企业里,经营者和所有者大多以关系契约建立起联系,企业目标趋同。用泛家族化的规则吸纳和整合企业的人力资本,特别是管理资源,将特殊主义的用人规则与普遍主义的用人规则结合起来,将亲情、信任和能力融合连接起来,基于血缘共同体、姻缘共同体、亲缘共同体和情缘共同体组成的家族网络圈基础上的治理模式,很容易形成强大的凝聚力而产生有利的激励效果。

(三)关系契约的约束,交易成本低

交易成本可以表示为签约双方在交易双方建立并维系契约关系所发生的成本。家族企业这种组织形式简化了代理关系,因此减少了由经营者和所有者利益上的冲突所产生的费用,其次私有化降低了企业的运营成本,因为私有化能够有效遏制经理人通过低效效用与浪费资源造成成本上升,此外家族成员之间由关系契约所形成的的制约、监督和自我管理机制也使交易成本降低。

二、契约治理模式发展瓶颈

家族企业的成长是一个动态变化的过程,随着企业规模的不断扩大和市场的拓展,家族企业必然需要优化管理资源,与家族外成员分享企业控制权,因此初创期基于关系契约所形成的优势逐渐消失,关系契约治理模式下发展的瓶颈主要有以下三点。

(一)利他主义带来的代理成本上升

利他主义尽管能激发一定程度的家族特殊信任,但是在企业度过初创期以后,利他主义会产生家族代理人搭便车、“自我控制”等代理问题,并且与所有者控制和经营者经营相互作用,会导致一系列的代理问题,由此而产生的代理成本会抵消甚至超过利他主义所节省的费用。不对称的利他行为会引发家族代理人道德危机,家族代理人觉得自己不付出努力就可以分享企业利润成果,而且会越来越严重不对称于自身对企业的贡献,这种矛盾的加剧会更加模糊企业所有权,导致家族成员的混乱和冲突。

(二)缺少有效激励,人才流失严重

尽管经营权由家族核心成员拥有,但是除此之外,企业中还普遍存在这雇佣的中级和基

层管理人员和员工,家族企业多采用提高月工资等短期激励、物质激励来提高人才积极性。然而,不公平的选拔机制、机会不均等,缺乏长期稳定的激励机制却往往是家族企业的治理过程中的弊端,任人唯亲、排除异己、人才流失、人才匮乏、经营不善、家族危机,如此家族企业特有的竞争优势尽失。

(三)信息不对称,资源配置损失

家族企业基于私人关系形成的关系契约虽然降低了企业内部交易费用,但封闭的家族网络是的企业决策增加了一定的代价和机会成本,在这个小群体内,信息闭塞,失去了获得更大范围的外部资源和机会。信息在家族内部流动,加大了企业内外交流的成本,不利于外部人力、物力、财力的整合。

三、契约治理模式对策研究

家族企业在发展过程中遇到的利他主义带来的代理成本上升,缺少有效激励,人才流失严重,信息不对称,资源配置损失等诸多问题,选择和完善家族企业治理模式迫在眉睫。

(一)明晰产权,采取家族股份制

当家族公司聘请了职业经理人,转变了治理模式之后,家族企业成员间之间的利他主义被削弱。但是现阶段不宜过分强调企业所有权与经营权相分离的职业化公司治理改革。家族企业的家族股份制改造是从单一产权转化为股份制产权,形成具有家族特点的产权制度。家族股份制改造可以考虑在企业高管团队中引入少量非家族成员参与企业的经营管理,以弥补家族企业在管理资源或者管理能力等方面的瓶颈约束,同时对于家族成员,以明确的契约关系逐渐代替家族亲情,实行契约式的治理。

(二)完善经理人选拔制度,建立合理的薪酬体系

职业经理人的选聘应客观公正,家族企业要通过全方面包括年龄、资历、学历、性格、忠诚度、个人能力等的测评来选拔适应企业的德才兼备的优秀人才,而不仅仅任人唯亲。职业经理人作为经营者参与家族企业的经营管理,缺少家族成员之间所具有的的内在激励动因,为确保以股东为代表的利益主体的权益的侵害损失最小,不仅要对职业经理人进行约束和监督,更重要的是让其分享与剩余控制权相对应的剩余索取权。激励职业经理人的薪酬回报可以包括股票期权、虚拟股票、丰厚的福利与津贴、内部创业机制。

(三)提升信息透明度,构建开放的企业文化

家族企业随着规模和实力的不断扩大,需要逐步转变为“公众观念”,将企业由隐蔽的家族私密的属性转变为公开透明的公众属性,并强调企业的社会责任和价值。提升企业的透明度是一项综合性工程,会计和其他重大信息披露只是其中一个重要的部分,企业的信息不仅对投资者,也要对供应商、消费者等各个利益相关者进行有效的披露。尽管提升企业信息的透明度需要付出一定的成本,但是这种成本是企业的一种长期投资,可以获取长久的回报,这种信息的开放是企业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参考文献:

[1]胡石其.中国家族企业治理模式研究[M].中国经济出版社,201

3[2]林波.中国家族企业管理层持股、代理成本与会计信息质量研究[M].东北财经出版社,2013

[3]王明琳,金波.利他行为与家族企业代理关系效率研究[J].财经论丛,2010.1

第二篇:我国家族企业治理模式分析

我国家族企业治理模式分析

摘要

家族企业是一个发展具有争议的组织形式。从我国家族企业目前的发展来看,一方面,家族企业不断兴起、迅猛发展、经济地位也不断提高;另一方面,在家族企业中又容易出现创业者陷阱、家族成员内耗、“空降兵”的怅然离去、传承陷阱、中小股东被掠夺等现象,这一矛盾现象表明对家族企业,特别是对家族企业持续发展的研究还有待深化。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家族企业在经济和社会中所起的作用日益显著,整体上呈现出规模由小到大、作用由弱变强、发展由慢变快的趋势。而企业的内部治理状况在市场经济秩序逐步得以确立的今天,也成为企业能否生存与发展的决定因素之一。为此,本文将我国家族企业的内部治理问题作为分析与研究的对象。

家族制企业被看作是一种落后的企业制度,对它的理论研究也非常有限,与理论形成巨大反差的是,我国的家族企业无论在数量上还是经济实力上,其发展的速度比较快。家族企业一旦有了足够的政策土壤,就迅速成为中国私营企业创业的主流模式[1]。

随着企业规模的不断扩大,家族治理模式制约了企业的发展,弊端逐渐显现,家族企业面临着走出家族制的迫切要求。家族式企业的治理结构的发展是一个动态演进的过程,它也会经历一个从简单到复杂,从不完善到完善的过程。研究我国家族企业内部治理的决定、影响因素,找到制约内部治理的核心因素所在,以推动我国家族企业治理水平的改善,提高我国企业的整体竞争能力,不仅具有重大的理论意义,而且对于探索有中国特色的现代企业制度、指导私营企业建立与完善高效率的治理结构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2]。

关键词:家族企业 治理模式

第一章 绪论

1.选题背景

按照主流经济学的观点,由家庭所有并控制的家族制企业是一种日渐衰微的古典企业组织形态,在企业成长内在规定性的要求下,家族企业会沿着所有权与经营权相分离的路径变迁,并最终过渡为由职业支薪经理所控制的现代股份公司制度(伯利、米恩斯,1932;钱德勒,1987)。既然现代公司制度是一种比家族企业制度更有效率、更富于成长性的企业制度安排,那么为什么家族企业会自愿“锁定在这样一个低效、落后的制度结构中”[3]呢?为了弄明白这个问题,我们展开了深入研究。

2.重要概念的界定

(1)家族企业

关于家族企业的定义和特征,可谓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比较现有的各种定义表述,可以发现,家族企业应当具备以下三个特征:①家族企业由个人或家族合伙创办;②至少有两代的家族成员在企业中居于高级管理层;③对企业的经营管理及财政、财务有控制作用[4]。由此,我们可以这样理解家族企业:家族所有和家族经营。

(2)家族管理

所谓家族管理是指家族成员不仅仅是企业的所有者,而且是企业的经营者,企业的经营运作是通过血缘、亲缘、地缘纽带维系。

第二章 我国家族企业管理模式的分析

家族制管理在企业处于创业阶段时具有充分的合理性和必然性,为经济的发展起了不可磨灭的作用。但随着企业不断步入成长和成熟阶段,在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和我国经济全面融入全球经济所带来的国际化的压力下,原有的家族制管理模式因不适应企业的发展和市场竞争环境而不可避免地暴露出了诸多问题。在现实企业发展的实践中,固守家族制管理的消

极影响已显示出来。

1.家族企业管理模式的利弊分析

(1)家族企业管理模式的优点

第一,节约企业成本。家族企业依靠血缘关系,使得企业中的家族成员对企业有着极大的认同感和忠诚感,形成了较强的向心力,对工作异常的投入,家族成员彼此齐心协力,节约了企业的管理费用。

第二,决策迅速,执行有力,反映灵敏。由于家族企业所有者数目较少,企业组织结构简单,一般没有庞大的金字塔结构,当企业和市场发生变化时,往往凭借家族领袖的经验和眼光迅速做出决策,在执行决策过程中,由于企业规模结构单一,加上家族领袖在家族内部的权威,往往能很好的贯彻决策者的意图,使企业更具竞争力。

第三,减少代理风险。现代企业面临的一个重要问题就是代理的问题,由于所有权和经营权的分离,使得经理的目标函数和企业所有者的目标函数不完全重合,再加上信息的不完全对称,从而存在着代理成本和风险,而在市场经济制度还不是很完善。

(2)家族企业管理模式的缺点

第一,组织机制障碍。

由于家族企业内部存在着各类利益集团,特别是家族成员和“外人”之间的利益差别很大。而且,由于夹杂着复杂的感情关系,使得领导者在处理利益关系时会处于更复杂的景况,甚至是两难的境地。企业领导人的亲属和家人违反制度时,管理者很难像处理普通员工那样一视同仁,这给企业内部管理留下了隐患。家族企业存在一个很普遍的特点,这就是:可以共苦但不可同甘,创业初期,所有矛盾都被创业的激情所掩盖,但创业后的三关—分金银、论荣辱、排座次,往往给组织的健康成长造成了很大的阻碍。当对待荣誉、金钱和权利的看法出现分歧时,夫妻之间、兄弟之间、父子之间都可能出现反目现象。

第二,人力资源的限制。

在家族式企业中,一般外来人员很难享受股权,其心态永远只是打工者,难以真正融入组织中。家族企业所有者一般都竭力培养自己的儿女成为接班人,公司高层管理人员一般都是本家族人员,而外来人员很难进入公司的核心层。任人唯亲、严重排外是家族企业的固有倾向。外来人员在家族企业中很难得到应用的支持,这就极大的限制了他们的特长和潜能的充分发挥。而任何企业在成长的过程中,都必然要不断的吸纳新的优秀的人才。企业要做大,要发展,单纯在家族成员中选择人才的结果,就是选择面变得越来越窄,可用的人越来越少。长期的家长制管理会使领导者变得自负,更加排斥社会上更优秀的人才加盟。随着企业规模的扩大以及日益深入的专业化分工与协作,企业管理的复杂性不断上升,具有专业知识的职业经理人势必要取代不能胜任的家族成员,否则,随着专业人才的缺乏,家族企业会受到管理“瓶颈”的制约。

第三,不科学的决策程序。

决策的独断性是许多民营企业初期成功的重要保证,许多企业家在成长过程中靠的就是果敢、善断,因为抓住了一两次稍纵即逝的机会而成功的。但是随着企业的发展,生意越做越大,投资的风险也越来越大,个人的能力很难驾驭企业的发展,这个时候,保证决策的民主性、科学性就显得越发的重要。由于家族企业渗透着家族式的管理方式,对投资行为缺乏长远的规划,短期行为比较严重,往往是“家长”依靠个人的经验,主观随意的进行决策,使决策风险加大。如果家族企业在创业初期靠的是果敢、独断的决策抓住了一两次稍纵即逝的机会而成功,那么随着企业的发展,外部环境的变迁,投资风险的加大,单单靠企业者的判断已经无法把握整个市场情况的变动,为了保证决策的民主性、科学性,制定一个科学的决策程序也就更加重要。

第四,融资渠道的单一性。

由于我国四大国有商业银行的信贷融资服务仍主要面向国有企业,特别是大中型国有企业,因此家族企业很难从国有银行筹集一定的资金来发展企业。由于家族企业规模较小,缺乏有效的抵押和担保物资,或抵押物难以变现。从贷款者的角度考虑,为了降低风险,也会产生抵押条件苛刻、对抵押品要求过严的问题,从而使家族企业的抵押率过低,进一步降低了家族企业贷款的获取率。有些家族企业在特殊的成长背景下,因土地、厂房、设备等的产权残缺而难以抵押,难以获得自己所需的资金融通。

2.制约因素分析

家族企业制度在很大程度上可以看做是世界范围内创业型企业所无法跨越的一个成长阶段。企业由家族制向公司制的改造并不是企业形式的法律化或组织架构的公司化,而是一个涉及企业所有权结构、控制权配置结构和治理机制等多个层面的全方位制度变迁过程。创业家族拥有企业控制权是家族企业最基本和最核心的特征。根据以上学者的分析,我们分别从家族企业的资金来源、控制权、业主素质和传统文化这几个方面来说明对家族企业的影响程度及制约作用。

(1)家族企业创业资金来源

资金是最为重要的资源,没有资金,任何企业都不可能创立。在成熟的市场规则下,原始资金更是显得尤为重要。我国家族企业在创业时期的资金绝大部分来自业主和其家族投入,比例约占69%。近年来,这一比例不仅没有下降,反而上升了13.7%,达到了82.7%(1996年)。也就是说,企业发展所需要的资金也主要源于业主及其家庭。其他渠道的资金,在企业初创时所占的比例很小,而且随着企业的发展,比例还在降低,家族企业从初创到后续发展,其主要资金均来自于业主及其家族的内源式融资,而不是靠社会化的资本集中制。

由于企业产权是企业决策权与管理权的最终来源,产权结构的单一性必然导致单一的经营决策权和管理权。因此,在家族企业创业和发展初期通常采用家族管理模式。

(2)家族企业管理风险和管理成本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经营活动中的风险按照来源可以大致分为两类:其一是来自企业外部的市场风险,这可以通过多种经营、加强市场分析和战略管理手段来加以降低或回避。其二是来自企业内部的管理风险。在家族企业创业和发展初期,由于各种规章制度和对职业经理人的激励约束机制不健全等因素,企业采用家族管理模式,在很大程度上就是为了回避来自企业内部的管理风险。

家族企业如果聘用职业经理来管理企业,就必须付出一定的成本。职业经理的才能越高,企业相应付出的成本就越高。所以,尽管家族成员的管理水平低于外部职业经理,在支付能力的强制约束下,企业也不得不优先任用家族成员来管理,以保证企业的管理成本控制在适度的水平。

(3)业主素质

在家族企业中不乏高素质的企业家,但从总体来看,业主的素质还不高。

第一,学历水平较低,文化素质不高。

第二,思想保守,观念落后。由于长期受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对外人极端的不信任,使得他们把企业经营管理权牢牢的掌握在自己和家族手中,不敢放手让外人插手经营。第三,思想浮躁,决策专制。

第四,缺乏理想和信仰。

第三章 家族企业管理模式的发展趋势

家族制管理在企业处于创业阶段时具有充分的合理性和必然性,随着企业不断步入成长和成熟阶段,在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和我国经济全面融入全球经济所带来的国际化的压力下,原有的家族制管理模式因不适应企业的发展和市场竞争环境而不可避免地暴露出了诸多问题。在现实企业发展的实践中,固守家族制管理的消极影响已经显示出来。

在企业进入成长期和成熟期后,需要适时地推进家族制管理向现代企业管理的转变。

1.家族企业生命周期管理模式的“蜕变模型”

家族企业同所有的生物一样经历着一个从创业期、成长期、成熟期到退出期的生命周期。在这个生命周期中,其管理模式也经历着一个从家长式管理、家族式管理、泛家族式管理到职业经理人管理的“蜕变”过程,一步步趋于成熟和完善。企业对于管理模式的选择应该是相对于其生命周期来说的,不能抛开家族企业所处的特定发展阶段而简单地评价哪一种管理模式最适合、最有效,也不能以偏概全地认为任何企业都需要现代企业管理模式,每一种管理模式都有其生存的土壤,家族式的管理并非天然就是与“落后”联系在一起的。根据现实中的一般情况,家族企业的生命周期可按如下阶段来划分:

(1)创业阶段—私营企业,家长式管理中国的家族企业一般都是由以下四种方式创业而成: ①从个体户起家,逐渐积累发展起来,在发展过程中吸收家族成员的加盟;

②直接由家庭成员出资兴办;

③朋友、同事参股合资开办的合伙式企业,其中关键人物占大股份;

④通过组建、承包、买断乡镇企业或国有企业转型过程中的“红帽子”企业等。

以上形式的共同特点是:企业的所有权归一个或一些投资者所有。

(2)成长阶段—家族企业,在这个阶段,企业己经由一个私营企业发展成为家族企业,企业不仅吸收与创业者有血缘关系的家族成员进入企业,而且扩大用人范围,开始吸纳朋友、同学、同事、邻居等具有初步信任关系的成员进入企业。在这个阶段,企业开始步入正规化,各项规章制度逐渐建立,而且企业的发展也不再依赖于个人,而是一个利益相关的共同体。家长式的一言堂管理模式发展成为家族式管理模式。

(3)成熟阶段—家族控股的股份制公司,泛家族式管理模式如果企业管理制度化、规范化的过程获得成功,企业便迈向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即进入了成熟期。成熟期是企业生命曲线中最为理想的时点,在这一点上企业的控制力和灵活性达到了平衡。这个时期的家族企业已经完成了控股公司的转变,发展成为公众型上市公司。而泛家族式管理模式也在这个阶段大行其道。

所谓泛家族式管理,主要是从两个方面发展了家族式管理的概念:①泛家族管理的“家族”是指家族网络圈,即包括亲属、创始人共同体和情缘共同体组成的具有家族性质和血缘特征的家族群体。其中创始人共同体是指在企业发展过程中发起人与其同学、同事、同宗等结合成的利益共同体,具有与血缘关系相同的特征;情缘共同体是指在企业发展过程中培育某些企业成员成为亲信并结合为利益共同体,也具有与血缘连接方式相同的特征;②泛家族管理中的“管理”是指现代的科学的管理方法和管理结构与传统的家族管理的管理结构相融合,演变成为新型的管理模式。

(4)自由退出阶段—股权绝对分散的上市公司,职业经理人管理模式在这个阶段,家族逐渐从管理层淡出,扮演投资者角色;很多专业管理人才进入高层,形成了职业经理人管理模式。

第四章 我国家族管理模式的优化对策分析

一、职业经理人监督制度的完善

我国家族企业引入职业经理人己经司空见惯,当企业发展到一定规模或是进入一个新的发展阶段,许多家族企业纷纷引入了职业经理人,来弥补家族内部的知识与能力的不足。但我国的家族企业在引入职业经理人的过程中,存在着相当大的问题。创业家族的企业主,为防止企业为他人所控制,或经理人员跳槽泄露关键信息,一般会亲自将企业客户状况、营销网络、财务、产品研发、投资决策等信息掌握在自己和家族手里,在很多情况下,是不会轻易地让非家族成员的经理人完全知晓掌握这些信息的,外来经理仅仅只履行职能。因此,在我国应当建立有效的职业经理人监督激励约束机制。

1.建立有效的经理人制度

我国的经理人市场刚刚开始建设,有效的经理人市场就是一个有良好信用制度支撑的特殊的人力资本市场,是一个能查到个人信用纪录的市场机构,是一个能对经理人失信行为实行有效惩罚的市场机制。

(1)建立各方支持的大容量的经理人才信息库,将企业部门经理以上人员都列入经理市场选择的范围,以利于在更大范围内选拔人才。

(2)建立招聘经理的信息公布制度,高价聘用经理后公开登报,并议定如果经营不善下台时仍要公开登报,以对被聘者形成压力。

(3)建立职业经理的法律保护制度、职业经理的自律制度等。

(4)民间社会逐步形成权威公认的第三方机构,对职业经理人的能力及道德进行科学的评价,并建立完善的职业经理人的评价体系,企业主依据评价情况,决定是否继续留用及奖惩方式与数额。

(5)还应将职业经理人作为重要的社会阶层形成一种民间性团体组织,由行规形成一种行业自律。

(6)通过组织形成应有的职业经理人档案,记录经理人的受聘业绩,以便职业经理人在社会、市场的约束下对自己的行为负责。

2.建立职业经理人才测评制度、岗位资格证书制度建立职业经理人才测评制度,运用国际通用的科学方法,对职业经理的智力、世界观、爱好、心理素质、知识面、事业心、荣誉感、道德责任等评价指标进行综合量化分析,并对职业经理过去的业绩、曾任职的成败、所握权力大小评定等级。建立职业经理市场准入禁入制度,凡希望成为职业经理者,需经考试并取得合格证书才能进入该市场。凡有造成企业破产或重大损失等经营劣迹者,将依其所负责任,确定为若干年或永远不得成为职业经理的“市场禁止进入者”。

3.建立有权威的市场执法和监督机构,强化信息披露机制,加强市场信用建设,规范会计师、审计师和律师事务所、公证仲裁机构、计量质量检验认证机构、信息咨询机构、资产资信评估机构等各类中介机构对企业的监督作用。

二、企业监督约束制度

1.建立职业经理选拔聘任制度

按照市场规则和企业的目标需求,家族企业在选拔、录用、引进职业经理人时,应该建立一套完整的聘任程序和解聘程序。将职业经理人作为一种生产经营要素,按照生产要素的一般采购程序,公开条件要求,公开待遇和职位。

2.完善协议条款,约束职业经理人的行为

家族企业应当制定较完善的公司章程并与经理人签订详细的劳动合同,以规范约束经理人行为。企业主与职业经理人要签订书面聘用协议书,协议书条款应包括双方的权利和义务,对经理人的试用期、工作任务、责任、奖罚、工资奖金等待遇,以及支付方式、支付时间、升降级方式、解聘条件、违约责任、权利等。

3.建立、完善其他的相关管理制度

健全财务制度,在财务管理上将审批权、执行权、记录权分开,使部门之间互相监督;建立定期报告制度,经理人定期以书面形式向企业主(董事会)总结汇报自己的经营行为,使业主及时了解企业经营目标的完成情况,掌握生产、销售、财务收支等情况,也同时作为考核经理人的依据;增强职工民主管理监督,建立工会组织,通过职工或职工代表对企业决策、管理实施民主监督,赋予他们对董事会、监事会、经营决策班子、经理人就企业经营管理中的重大问题进行质询、控告等权力。

总之,我们有理由相信家族企业可以同先进的管理理念、管理方式相溶合。换句话说,家族企业应当而且可以走向现代化之路。将家族企业的优势和现代管理的优势结合起来,创造出具有中国特色的家族企业管理模式,让优秀的传统文化包括家族文化在社会主义市场经

济的体制背景下焕发出新的生机和活力,是企业家和管理学者共同的责任。

注释

[1]张厚义等.中国私营企业发展报告[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2:5.[2]晓亮,论家族企业的健康发展〔J」,经济研究资料,2002,(12):40

[3]陈郁,所有权、控制权与激励—代理经济学文选[M〕,上海:上海三联书店、上海人民出版社,1999

[4]储小平.家族企业研究:一个具有现代意义的话题[J].中国社会科学,2000,(5):53.参考文献

[1]张厚义等.中国私营企业发展报告[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2:5.[2]晓亮,论家族企业的健康发展〔J」,经济研究资料,2002,(12):40

[3]陈郁,所有权、控制权与激励—代理经济学文选[M〕,上海:上海三联书店、上海人民出版社,1999

[4]储小平.家族企业研究:一个具有现代意义的话题[J].中国社会科学,2000,(5):53.[5]易宪容,家族上市公司的制度分析,财贸经济,2002,(3):51一53。

[6]张宏伟,家族企业组织层面研究的新进展[J],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2005,(l):32一35。

[7]王祖强.,古典家族企业向家族式股份公司演进的路径与特征[J],当代经济研究,2004,(6):41一43。

[8]张维迎,企业理论与中国企业改革【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9:15一18。

第三篇:我国水污染现状及治理对策

我国水污染现状及其对策

我国水污染现状及治理对策

摘 要:由于对保护水资源认识不足,执法不严及有关水的法制不健全等原因,我国水污染情况相当严重。应从调控农村面源污染、控制点源污染、实行排污总量控制、加大对水污染治理投资、建立健全法律法规、进行水环境质量规划、推行清洁生产、倡导节水型产业等方面进行综合治理。

关键词:水污染;排污总量控制;水环境质量规划;清洁生产;节水型产业 0 引言

水是生命之源,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重要物质,没有水就没有生命。1997 年联合国水会议向世界发出“水不久将成为一个严重的社会危机”的警告,时至今日水资源危机已经日益显露出来,其中以水污染最为严重。在我国,82% 的河流受到不同程度的污染,有 42%的城市饮用水源受到严重污染,农村有70%的饮用水不符合卫生标准。水污染问题已经影响到人们的正常生活,成为一个急需解决的热点问题。1 我国水污染现状

水污染的根源来自工业排放的废水、污水、城镇生活污水以及农业化肥、农药流失等。据统计,从1998 年起,我国生活污水排放量已经超过了工业废水排放量,大部分未经处理的生活污水直接排入水体中,增加了水污染。又由于农业方面的化肥、农药的低效利用,使大量营养物质随地表径流进入水体,更加重了水体污染。1.1工业排污及废弃物引起水污染

工业废水是我国水源污染的主要原因之一。近20 年来,虽然我国污水的处理率在不断提高,但污水的年排放量仍在大幅度增加。1999 年全国工业和城市生活废水排放总量为 401亿吨,比1998年增加 6 亿吨。其中工业废水排放量 197亿吨,比上年减少4亿 吨;生活污水排放量 204 亿吨,比上年增加 10亿 吨;生活污水排放量超过工业废水排放量。工业废水排放量中,乡镇企业排放量为29.2 亿吨,占工业排放总量的14.5%。由于乡镇企业的废水废气处理率、处理达标率和符标率等 3项指标很低,导致农村生态环境的污染。同时,工业固体废物的排放堆存不仅占用大量土地,并对空气、地表水和地下水产生二次污染,而且使江湖面积缩小,影响水资源的利用。固体废物中所含有害成分经雨水淋洗会污染地表水、地下水和土壤,造成农、渔类产品污染。1.2农业面源污染引起水污染

随着点源污染的控制,农业面源的污染已成为水环境污染、湖泊库富营养化的主要

我国水污染现状及其对策

影响因素。农业面源污染主要来自化肥和农药残留物,以及水土流失过程中的土壤养分和有机质。随着化学肥料施用量的快速增长,导致土壤板结、耕作质量差,肥料利用率低,土壤和肥料养分易流失,污染了地表水和地下水。农药对水体所造成的污染也很严重。据统计,我国农药总产量目前已超过40万吨,生产品种从1986 年的 5个已发展到 200 多个。每年农药的使用量在23 万 吨左右,平均使用农药 2.33 kg/hm2,根据分析,一般只有10%~20%的农药附着在农作物上,而80%~90%则流失在土壤、水体和空气中,在灌水与降水等淋溶作用下污染地下水。1.3 城市生活垃圾引起水污染

我国人口众多,居民的生活垃圾数量也很大。4亿多城镇人口,按每人每天产生1kg 计;10亿多农村人口,按每人每天产生 0.5kg 计,每天共产生 90万吨生活垃圾。生活垃圾利用率极低,大部分都在城郊和乡村露天堆放,不仅占去大片可耕地,还可能传播病毒、细菌,其渗漏液污染地表水和地下水,导致生态环境恶化,威胁饮水和农产品安全。而且,城市生活污水也是引起河流污染的主要原因。2 我国水污染主要有以下几种类型: 2.1工业污染

工业生产是水污染的重要因素。其中主要是化工、造纸、印染、制革、电镀、炼油、炼焦、放射物、采矿等造成的水污染最为严重。2.2农业污染: 主要是农药、化肥的过量使用造成水污染。2.3生活污染: 尤其是城市和风景旅游区生活中的粪便及有机废水造成的水污染。2.4航运污染: 船舶排放含油(煤)污水,生活污水和运载、油、煤及有毒物质等溅漏造成江河水的污染。如长江航道每年都发生有毒货物溅漏或倾覆江中的河水污染事件。2.5养殖业污染:

由于渔业养殖投放铒料、鱼药造成水体的污染。

面对日益严峻的水环境恶化,世界各国从60年代起大多颁布了水污染防治的法律。1964年法国颁布了《水域分类、管理和污染防止法》。1975年德国的《水资源管理法》。1974年英国的污染防治法和1991年的水资源法。我国于1984年5月11日六届人大五次会议通过并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同年11月1日实施。1996年

我国水污染现状及其对策

月15日八届人大十九次会议又通过了《关于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的决定》。该法在实施10多年来,对推动我国水污染防治和保护水资源方面起了巨大的作用,特别是修正后的水污染防治法更使我国水污染防治工作进入了一个崭新的阶段。3 导致我国水污染的主要原因 3.1 对保护水资源认识不足

各级领导部门未把保护水资源提高到基本国策的高度来认识,违背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协调发展的方针。在 1992年的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大会上,世界各国代表一致同意,要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就是要将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协调起来。我国政府也早就将可持续发展作为国家的基本发展战略。因此,我国在西部大开发的实施中,一再强调重视环境保护,提高环保意识,以避免造成“西部大开发了,环境破坏了”的局面。但是应该看到,很长时间以来,我们的很多做法往往不符合可持续发展战略,总是将发展经济列在

我国水污染现状及其对策

作。

4.1严格控制点源污染并实行排污总量控制

对于工业和城市废、污水排放,必须要加强管理,达标排放。对于超标、超量排污的企业,一方面要加大处罚力度,另一方面还可以利用收取的排污费、排污权交易费等设立特别基金,用于扶持企业污水处理设施的建设,减轻企业治污的经济压力。采取奖励和惩罚相结合的措施,充分调动企业治污的积极性和责任感。4.2 加强农村面源污染的宏观调控

将面源污染的控制与农业灌溉方式的改变、农业产业结构的调整、绿色农业、生态农业、有机农业的建立等方面结合起来,提高科技水平,提高农民的环保意识,合理使用化肥和农药,提高有机肥使用量,将面源污染控制到最低程度。4.3加大对水污染治理的投资

初步估计,用于水污染防治的投资至少应增加到我国 GDP的 1%,这个数字与水污染造成的经济损失相比是微不足道的。但如果现在还不痛下决心增加投资,任凭水污染发展下去,那水污染造成的经济损失必将继续增加,最终发展到无法收拾的地步。

加快建设城市废水处理厂,可显著提高城市废水无害化处理率。在缺水地区更应大力实现废水的资源化,将处理后的废水回用于工业、农业和市政等,缓解水资源的矛盾。同时,引进国外先进的水环境恢复技术,结合国情,研究水环境恢复技术的理论、方式方法,通过生物技术与物理、化学手段的结合,加速水环境恢复的进程。水是人类须臾不可缺的重要资源,它既是生命之源,又是发展之本。4.4建立健全水管理系统的法律法规

用有效的、强有力的法规代替过时的立法和规定;依法施行统一管理,建立新的全球水道德观念,加强水的忧患意识和节水意识教育,克服“水盲”。应加大执法力度,坚持依法治水,坚决杜绝有法不依,执法不严的现象发生。水是有限的,水是宝贵的,水是不可再生的。面对过去惨痛的教训,每个人都要自觉地树立节水意识,节约每一滴水,减少和杜绝人为的水污染。水污染是文明的污染,是时代的污染,水消失是民族的消失,是人类的灭亡。4.5水环境质量规划

按河流生态学概念,确定流域内主要河段水文周期内最佳自净能力时的污染临界负荷,并据社会经济与生态效益的综合比较论证,提出相应的国土整治中的土地利用方案、国民经济规划布局以及人口密度等方面的最优指标。在这些分析论证的基础上,合理地

我国水污染现状及其对策

制定点、线、面废污水与废弃物的防治措施,以防止污染的扩散。4.6大力推行清洁生产

实施对工业污染排放的总量控制,强调对资源的有效利用,而不是着眼于废水浓度的达标排放。在水污染物排放控制方式上,由单一的浓度和污染指标的控制转向污染总量控制和各项污染指标严格控制相结合。我国工业经济还处于较落后的水平,但我们不能按照发达国家以往发展经济的方式来发展,而是必须遵循可持续发展战略,进行一场新的工业革命,走出一条以保护资源与环境为目标的全新的发展道路来。4.7提高利用率并大力倡导节水型产业

基于环境承载力,国家或地方管理机构应负责建立水域安全利用指标。制定开发利用的长期规划,改传统的水供给管理模式为竞争型水需求管理模式,包括水资源补偿性使用,以许可交易的取水许可证调整水价和排污费等。优先发展节水型产业,鼓励节水技术、方法的应用和创新。5 结束语

水污染防治工作的水平高低对于缓解我国的水危机,促进我国国民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我们应在实践中不断调整、不断完善我国的水污染防治政策和措施,使我国的水污染防治工作不断迈上新的台阶。我们在任何时候都不能以破坏环境、掠夺性开发资源为代价去发展经济。参考文献

[1] 丁南瑚

增强水的危机感,提高节水自觉性 [J].净水技术,1999(2): 2-4 [2] 国家环保总局 1998 中国环境状况公报 [J] 环境保护,1997(7): 3-9 [3] 解振华.中国环境保护工作1999 年取得的进展 [J].环境保护,2002(2):3-5 [4] 曾维华,程声通

流域水资源集成管理[J] 中国环境科学2001,21(2):173-176 [5] 徐伊凡等, 国外水污染防治立法介绍,法制日报,1996年10月22日 [6] 《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1996年5月15日修正版

第四篇:我国家族企业人力资源培训与开发现状及对策

我国家族企业人力资源培训与开发现状及对策

摘 要 人力资源管理对家族企业的竞争和发展起着决定性的作用,然而我国家族企业在进行人力资源管理过程中遇到很多的阻碍和问题。本文将从家族企业人力资源开发与培训两方面进行论述,分析现状和提出解决对策。

关键词 家族企业 人力资源开发 人力资源培训

一、我国家族企业人力资源开发与培训现状

国内外学者对家族企业的定义很多,本文简单定义,认为家族企业是指企业的资本和股份主要控制在一个家族之中,领导层的核心位置由同一家族成员出任的企业。根据数字显示,随着我国家族企业的飞速发展,内部的人力资源配置和利用出现了冗余和浪费现象。如图1:图1 员工工作情况

A---破坏性的做B---不想做,没有工作激情

C---在做,但却是负绩效劳动 D---蛮做、盲做、胡做

E---想做,但不会高效做 F---因激励不到位,积极性不高

由此可见,企业内部不是缺少资源,而是没有合理的开发和培训,最大限度的配置资源,这也是家族企业严重的弊病。

(一)家族企业人力资源开发现状

在人才开发利用上,重视人才引进,轻视人才培养。企业人才的发掘与培养是一项长期而细致的工作,企业必须制定完善的人力资源开发与培养战略。然而现实当中,有的家族在人力资源开发管理上,不愿承担人才投资成本与人力资源投资风险,总想坐享其成,挖其他企业人才的墙脚。

1.人才甄选缺乏全面性和公正性

家族企业在人才甄选的过程中,要么雇佣亲属,要么是亲属推荐。如此恶性循环,整个企业没有新鲜血液的补充,组织的发展容易步入死胡同,管理者缺乏远瞻和战略性。由于家族企业在创业阶段形成的家族式用人机制,致使人力资本严重短缺,尤其缺乏高含量的人力资本.许多企业都出现高级人才的断层。

2.人才配置不合理

家族企业的创业者多数是在本地创办企业,在创业初期企业主要人员多是亲戚朋友,企业规模扩大后,创业时期的员工多成为元老和功臣,位居高职,但是管理、技术水平跟不上企业的发展。素质低的家族人员在重要的岗位,有能力的外部人员在基层位置,于是造成大量的优秀的人员流失,这些人具有特有的专长,有管理经验,是企业的中坚力量。

3.内部排他性明显

在家族企业中,企业中的经理职位大都由家族成员担任,更重要的是,企业的权力大都控制在家族成员的手中,非家族的经理成员事实上很难独立地做出决策。家族企业在融合人力资本方面难度很大,企业一方面急需人才,另一方面得到人才后又难以在较长时期内留住人才。

4.重使用轻开发

有的家族在人力资源开发管理上,不愿承担人才投资成本与人力资源投资风险,总想坐享其成,挖其他企业人才的墙脚,或者等到人员空缺影响正常运作时才急急忙忙向外界招聘,由于时问仓促,很难保证录用人员的质量。有的家族企业本着传统的人事管理理念,将人员当作成本而不是资本,低头拉车,短期导向。

(二)家族企业人力资源培训现状

人力资源是企业所有资源中增值潜力最大、最具投资价值的资源,而员工培训是企业所有投资中风险最小、收益最大的战略性投资。目前我国家族企业普遍性员工培训机制不健全,许多家族企业急功近利,对培训工作不予重视。

1.培训观念淡薄

中国的家族企业大多只重视策划,而不重视战略,所以不重视员工未来的发展和企业远景环境。企业内部员工得到培训的机会少之甚少。即使需要培训,也是将机会给自己的亲属。由于家族企业的人员素质比较低,所以他们重视眼前的利益,认为培训带来高成本,投资回报率低。

2.培训方式传统

我国家族企业大多不重视战略,即使开发了人力资源培训计划,其方式也是传统的,比如说授课形式、案例研究。这些方法是比较经典的培训方法,它有利于受训者系统地接受知识,容易掌握和控制学习的进度,且加深理解难度大的内容。但是现在培训的内容多样,员工接受知识的方式和进度不一样,所以培训的方式应该多元化。

3.培训对象局限

尽管家族企业有其特定的资本背景,“子承父业”“任人唯亲”似乎天经地义,但是企业处在竞争激烈的市场经济环境中,这样无疑是欠妥的。很多的家族企业将培训的机会提供给自己的亲人,尽管外部人员很需要这种机会来发展,这种发展对企业和本人都是有益的,可以说是双赢的举措。特殊领域重要方面被限制,员工感觉被轻视,自然向心力就丧失,核心员工流失现象严重。

二、我国家族企业人力资源开发与培训现状原因分析

(一)倾向家长式管理

由于家族企业是由原先几个家庭成员建立起来,但是随着它的发展,原来的规模和资源以不是适合它的发展,所以就扩大规模,引入跟多的亲人加入。“家长”青睐“儿女”是人之常情。加之中国的传统文化影响着企业管理,在中国家族企业中,表现为以家族为基础的身份关系来整合资源、协调人际关系和组织活动。由于家文化的影响,企业在人力资源管理方面存在着一定的排斥性,认为家族成员可信任,所以在人员任命时尤其是企业高层管理者总青睐家族成员。

(二)缺乏人力资源管理观念

家族企业是近些年发展起来的,其速度是非常快的。一个企业由小作坊到大公司大集团的规模,而企业采取集权式管理,决策权仍掌握在一个人的手中。今天动态复杂的外部环境对企业的决策者素质要求更高更全面,造成管理者的人力资源管理理念有很大的可能跟不上企业的发展,导致了企业在人力资源管理方面的一些欠缺和落后。家族企业人力资源管理观念比较薄弱,即使管理者有意识,方式也比较传统。

(三)激励制度和管理制度不健全

家族企业的任人唯亲的亲情式管理模式,缺乏科学性。家族企业的创业者往往是技术人员,所以家族企业非常重视技术人才,轻视管理人才。在引进人员是大量的招聘技术人员,企业在技术利用和研发方面成绩显著。但是缺乏管理人员,使得企业重视近期的环境,战略性不强。

(四)企业文化建设欠缺

企业文化是组织在长期发展过程中积累的行为方式、价值观念、习惯,其核心是价值观念。它代表了组织员工的共同观念,具有凝聚作用和灵魂作用。企我国大部分家族企业长期以来家族文化与企业文化混在一起,成员之间以亲缘关系为纽带,以维护家族和个人利益为目标。在多元化社会中,企业的竞争不仅是硬件的竞争,更是软件的竞争。加强企业软实力的建设迫在眉睫。

三、加强我国家族企业人力资源开发和培训的措施

(一)完善人力资源开发体系

1.体现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

“以人为本”这个概念用到很多方面,说到人的管理方面,无疑是亘古不变的法则。将合适的人安排到合适的位置创造出最大的效益是人力资源管理的目标。这种目标的实现,管理者首先要拥有“以人为本”的管理观念。在决策时考虑员工的意见,切忌专制式管理风格和放任自流式领导风格。鼓励员工参与到自身有关的工作方法和决策当中,这样既可以鼓励员工又可将此作为反馈督促员工改善和提高。

2.甄选人员时减少排他性

人才甄选是企业人力资源发展和流动的重要途径,能为企业注入新鲜的血液。甄选是人力资源管理的重要关键环节。甄选科学程序首先是人力资源管理部门初步筛选,然后各部门主管根据岗位的要求再次筛选,最后决定是否录取。但是在很多的家族企业,带有“亲人”标志可以不通过层层的筛选,直接到岗位就职。如此以来,企业员工的素质会渐渐变低。许多岗位要求高技能和专业素质,他们达不到,部门主管也不好加以惩罚和教育,毕竟是“皇亲国戚”。其他员工又感到不公平,减少工作的积极性。

3.建立家族人员退出机制

不管是企业管理还是人力资源管理,关键都是要人岗匹配,将员工的才能与工作的需要适当正确的匹配。人岗正确的匹配会很大程度激励员工达到更高的绩效。比如给高成就需要者提供中等冒险程度且有信息反馈,能独立承担责任的工作环境可以更好的激励他们。但是,在家族企业的组织里,外部优秀的人员无法发挥自己的才能,大显身手,最终要么离职要么从此愚钝、不思进取。内部亲属人员不费吹灰之力到达关键岗位和高层次。浪费资源,错误决策使企业的竞争力降低,最终将会被市场所淘汰。

(二)建立科学合理的人力资源培训体系

1.重视培训需求分析

培训需求分析就是在规划与设计人力资源培训与开发活动之前,由培训部门、主管人员和工作人员等收集企业战略、组织与员工的相关数据信息,然后采用一定的分析方法和技术,对各种组织及其成员的目标、知识、能力等方面进行系统地鉴别与分析,以确定企业是否需要进行培训与开发活动及培训的内容的一种活动或过程。培训需求分析既是确定培训目标,设计培训规划的前提,也是进行培训评估的基础,是培训活动的首要环节。

2.使培训内容更具实用性

很多企业虽然在员工培训方面花费了很大的人力、物力,但效果甚微。究其原因,是培训的内容针对性不强,而且没有比较完整的培训体系。因此,我们在实际工作中,要根据不同岗位系列和岗位层级设置不同的培训课程体系,管理者需要提高管理能力和管理技巧,员工需要提高岗位业务技能。这样,既可以提高员工的素质也可以增加企业的绩效和效益。达到一个双赢的结果。

3.引用外部培训专家

培训外包获得稳定的培训业务是企业减少培训相关专家的招聘成本,因为企业培训师特定时期的需要,委派外部培训专家,获得高素质的培训内容和思想,短期的成本是很高,但是从长远来看,收益是乐观的。投资回报率是理想的。

4.扩大培训对象的范围

家族企业的弊病就是只是培养有血亲关系的人员,对于其他普通人员重视程度不够高,或者是提供的机会很少,造成很多高级技术人才和经营管理人才大量流失。所以在选择培训对象时,公平对待,根据培训需求,提供培训内容。

总之,我国家族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仍然处于意识初萌、认识粗浅,开始觉醒的初级阶段。在这一阶段,关键还是要建立正确的人力资源管理观念,不断加强培训和开发制度需要针对企业自身的特点,实事求是,循序渐进,持之以恒,才能使企业的所有员工真正成为企业发展的强有力的资源和动力。

参考文献:

[1]金延平.人员培训与开发.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2006.[2]彼得•德鲁克.组织的管理.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2003.[3]钱枫,张重珩.我国家族企业如何突破人力资本“瓶颈”.管理论评.2004(10).

第五篇:我国大气环境污染现状及治理对策

《人与环境》课程论文

我国大气环境污染现状及治理对策

名:陈学

号:学

院:经济管理学院专

业:市场营销联系电话: 俊 100612020

210-2 ***

我国大气环境污染现状及治理对策

摘要: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对环境的破坏也越趋严重。大气环境污染的不断恶化导致了诸如全球气候变暖、臭氧层空洞、酸雨等恶果,关注大气环境保护,积极采取治理措施,防止进一步恶化成为21世纪的主旋律。

关键词:大气污染;环境保护;治理措施 我国大气环境污染现状分析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取得了举世瞩目的进步,随之而来的环境污染问题不断严重化,人们也越来也重视环境污染对人类生活和健康带来巨大的不利影响,经济的发展不能以牺牲环境为代价,先发展后治理不再适合当今经济发展的模式。其中,大气环境污染对人类健康危害最为严重,大气流动的速度最快,污染影响范围最广,污染物直接从呼吸道进入人体,最容易被人类接触。清楚的认识当今大气环境的污染状况有利于唤起人们保护自然环境的意识,重视对环境污染的治理,改善我们赖以生存的生态环境。

当前,我国大气污染主要呈现为煤烟型污染特征。城市大气环境中总悬浮颗粒物浓度普遍超标;SO2污染保持在较高水平;机动车尾气污染物排放总量迅速增加;氮氧化物污染呈加重趋势。气候变暖,平流层臭氧层变薄,陆地和海洋生物受到污染,酸雨等这些困扰我们的问题都是由于大气环境受到污染造成的。

1.1 SO2排放现状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煤炭消耗量不断增加。全国煤炭消耗量从1995年的12.8亿吨增加到2006年的24.6亿吨,二氧化硫排放总量随着煤炭消费量的增长而急剧增加。到2006年全国二氧化硫排放总量达到2594万吨。在各类二氧化硫排放源中,电厂和工业锅炉排放量占到70%,成为排放大户,各类污染源排放二氧化硫的百分比构成如下:民用灶具12%、工业窑炉11%、工业锅炉34%、电站锅炉35%、其他8%。

2008年,全国废气中二氧化硫排放量2321.2万t,比上年减少5.9%。其中,工业二氧化硫排放量1991.3万t,占二氧化硫排放总量的85.8%,比上年减少6.9%;生活二氧化硫排放量329.9万t,占二氧化硫排放总量的14.2%,比上年增加0.5%。二氧化硫排放总量随着煤炭消费量的增长而增加。

1.2 机动车尾气排放现状

自20世纪80年代以后,受经济增长的推动,我国机动车数量增长迅速。2009年,中国首次成为世界汽车产销第一人国,全国机动车保有量接近1.7亿辆,同比增长9.3%。汽车排放的氮氧化物、一氧化碳和碳氢化合物排放总量逐年上升。山十城市人口密集,交通运输量相对人,机动车排气污染在城市大气污染中所占比例也不断上升。

1.3 颗粒物污染现状

近年来,为解决严重的煤烟型污染,全国各地通过开展烟控区建设,划分高污染燃料禁燃、加强工业烟粉尘治理、加大工业结构调整力度、加快城市集中供 热进程等措施,全国大气环境质量总体好转,但是历年环境质量状况公报均显示PM10是影响城市空气质量的首要污染物。根据中国环境质量状况公报,2009年全国有17.5%的城市空气质量未达到国家二级标准,320个地级及以上城市中有51个城市PM10年均浓度超过国家二级标准,超标城市比例达15.9%。

从地区分布特征来看,颗粒物污染较重的城市主要分布在西北、华北地区,山西、陕西、河南、河北、宁夏、甘肃、新疆、内蒙古等省区的颗粒物污染比较突出,总体上北方地区较南方地区污染严重。31个省会城市和直辖市PM10年均浓度平均为0.095 mg/m3,远高于全国平均水平,说明大城市颗粒物污染比中小城市更为严重。

随着城市化的加速发展、机动车保有量的快速增长和重化工业日趋加重,使得我国部分城市大气污染正从单一的煤烟型污染向复合型空气污染转型,以细粒子(PM2.5)为特征的二次污染呈加剧态势。2010年PM2.5监测试点的年均值为0.047mg/m3,超过世界卫生组织推荐的发展中国家最宽松限值要求的35%。复合型大气污染导致能见度大幅度下降,京津冀、长二角、珠二角等区域每年出现灰霾污染的天数达100天以上,个别城市甚至超过200天。

2大气污染治理对策

随着我国国民经济实力的提高和公民环境意识的加强,制止和减少环境污染,加强生态环境建设的要求越来越迫切。20世纪90年代以来,在全国范围内就开展了大规模的生态环境建设和综合治理,如1998年实施长江流域上游天然林的禁伐与保护工程、1998年实施淮河流域环境污染治理的零点方案、1999年发布了全国生态环境建设规划。同时又出台了一系列的法律、法规,如《水污染防治法》、《大气污染防治法》、《建设项目管理办法》等,均体现了国家各级政府部门对生态环境的重视。大气环境污染如此严重,应当从以下四个方面加强治理。

2.1加强环境保护意识

目前我们国家的大多数人对于环境问题的客观状况缺乏一个清醒的认识,对许多根本性的环境问题缺少了解。我国公众的环境保护意识和知识水平还都处于较低的水平,环境道德较弱,不能自觉的保护自己的生态环境。大气环境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可贵资源,大气环境资源的破坏是一种不可逆的过程,恢复良好的大气环境质量要比采取措施从根本上防治大气污染付出更多的经济代价。但这种观念长期以来并没有被一些部门和一些地区充分的理解和认识。他们只考虑近期的、局部的经济发展需要,在制订一些综合的经济政策、产业政策以及城市建设发展规划中缺乏对保护大气环境的考虑,往往以牺牲环境为代价换取经济的快速发展,形成了盲目扩大生产规模、乱铺摊子、重复建设、技术装备水平低、能源资源浪费人、乡镇企业无序发展、劣质煤炭流通失控等状况。因此说缺乏对环境保护考虑的地方政策的出台,本身就是造成加重大气污染的诱因,所造成环境危害和损失是难以挽回的。

开展环境保护专项行动,保障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很重要的一个方面就是加强全社会的环境保护法律法规知识的宣传教育,提高全社会的环境保护法律意识。一是把加强环境保护法律法规教育与牢固树立科学发展观结合起来,促进各级领导干部依法行政、依法决策,克服地区和部门保护思想,坚持以人为本,从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出发,坚定不移地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二是加强对各级、各类企业经营管理者的法制宣传教育,使他们在生产经营中,严格遵守环境保护 法律法规,树立环保法律意识,预防和减少环境违法行为的发生;三是加强对行政执法人员的法制宣传教育,提高他们严格执法、依法办事的意识和能力,依法打击各种环境违法行为,为保障群众健康营造良好的法治环境。

2.2 完善环境保护法律法规

进一步加强环境立法,加快配套的环境法规的制定进程,加重对环境违法行为的处罚,有效解决“违法成本低、守法成本高”的问题。按照建设法治政府的要求,严格依法行政,严肃查处环境违法行为,切实解决地方保护主义干预执法等问题;实行严格的执法责任制和过错追究制,对执法人员不作为、渎职的要严肃处理。

以“谁污染,谁付费”、“谁治理,谁收益”来代替“谁污染,谁治理”的治理方针。“谁污染,谁治理”是在我国早期环境污染治理工程中提出的,对环境污染控制起了一定的作用。但由于长期以来,国民环境保护意识淡薄,加上在环境污染治理方面缺乏规模效应,大多企业单纯为满足市场短期需求和企业近期利益而逃避对环境污染责任的承担,加上我国环境保护法规的不完善和环境执法、监督不力,导致环境污染未能得到根本治理。在我国经济实力、科学技术水平和公民生态环境意识不断提高的条件下,应积极推广“谁污染,谁付费”和“谁治理,谁收益”的方针,通过对排污企业征收排污费,积累资金,扶持一批积极性高、技术力量雄厚的企业和团体,来承担对环境污染的统一治理,这样在污染治理方面,可形成一定的规模效应,同时又可以避免环保处理设施的重复投资和重复建设,即省了资金,又促进了环保企业的发展。

2.3减少污染物排放量

控制温室气体排放。强化能源节约和高效利用的政策导向,加大依法实施节能管理力度,充分发挥以市场为基础的节能新机制,努力减缓温室气体排放。强化冶金、建材、化工等产业政策,提高资源利用率,控制工业生产过程中的温室气体排放。加强农村沼气建设和城市垃圾填埋气回收利用。继续实施植树造林、天然林资源保护等重点生态建设工程,提高森林资源覆盖率,增加碳汇和增强适应气候变化能力。

减少污染物排放,探索创新路子。节能减排,说到底就是把单位GDP能耗降下来,把主要污染物排放减下来,削减污染总量。最终的目的是要让人民群众呼吸上新鲜空气。这就要求:一是总量控制限排。各地、各企业严格落实减排指标,不得超过总量,使空气质量不再恶化。二是提高脱硫率。二氧化硫是衡量大气污染的主要指标,脱硫率的高低,直接关系到排污总量。对燃煤大户通过前端抓优质低硫煤的使用,中间抓烟气脱硫治理,末端抓监测的手段,提高脱硫率。三是清理“旧账”。通过关停未经脱硫的小锅炉,加快发展清洁能源等措施多还“旧账”;四是倡导全社会为节能减排出力。通过调高一度空调、少排一些温室气体等身边小事,为节能减排大工程做贡献。真正形成经济与环境相协调,人与自然相和谐的经济社会发展新模式。

我国当前的能源结构中以煤炭为主,煤炭占商品能源消费总量的73%,在煤炭燃烧过程中放出大量的二氧化硫(SO2)、氮氧化物(NOX)、一氧化碳(CO)以及悬浮颗粒等污染物。因此,如从根本上解决大气污染问题,首先必须从改善能源结构入手,例如使用天然气及二次能源,如煤气、液化石油气、电等,还应重视太阳能、风能、地热等所谓清洁能源的利用。我国以煤炭为主的能源结构在 短时间内不会有根本性的改变。对此,当前应首先推广型煤及洗选煤的生产和使用,以降低烟尘和二氧化硫的排放量。

强化节能,提高能源利用率。煤、石油、天然气是世界三大主要能源,经济在发展,能源也在不断的消耗,能源的消耗势必影响我们的大气环境。节约能源和原材料,提高能源利用率,做到物尽其用,通过能源、原材料的节约和合理利用,使原材料中的所有组分通过生产过程尽可能地转化为产品,消除废物的产生,减少污染废气的排放,改善环境空气质量。

2.4 增强监管力度

执法不严,监督管理力度不够。尽管我国大气污染防治法规标准建设取得很人进展,但有法不依,执法不严,违法不究的现象仍然十分严重。第一,一些地方政府干预环保部门执法,批准建设短期经济效益好但能源资源消耗量大、对人气污染严重的工业项目;不执行国家“先评价、后建设”的规定,出现了一些新的不合理布局和污染超标的建设项日;对人气污染防治措施的投资经常留有缺口或将资金挪作他用。第二,地方电厂、地方水泥厂和乡镇企业执法不严,超标现象比较普遍。第三,由于各地监督检测机构受到经费的限制,不能普遍开展对污染源的经常性监督检测,从而削弱了环保部门对污染源的日常性监督管理。环保设施操作管理比较差,实际运行率低。许多项目尽管开工验收时可达标,但实际运行中却超标排放。据估算,全国日前工业锅炉烟尘排放超标率平均为30%,工业窑炉平均为50%,地方水泥行业的粉尘排放超标率为40%。第四,机动车污染防治起步晚,排放监督管理机制还未真正建立,各监督执法部门职责不清、监督不力,尤其对汽车制造、销售、使用、报废全过程污染监督管理还很薄弱,机动车排气污染监督检测还未纳入国家大气环境质量和污染源的常规检测体系中,从而缺乏对机动车排气污染的有效监督。

强化环境监督管理和老污染源的治理,实施总量控制和达标排放。管理是手段,治理是措施,现如今提出的环保两大体系建设,其中,强化“完备的环境执法监督体系”建设正体现出了环境监督管理的重要性。只有加强环境监督管理,才能防止各种污染事故的发生;只有加强环境监督管理,才能从根源上对排污企业起到督促、整改的作用;只有加强环境监督管理,才能增强对各类污染源的治理力度;只有加强环境监督管理,才能确保实施排污总量控制,才能保证排污单位废气污染物的达标排放,给人类提供一片蔚蓝的天空。

参考文献

[1] 赵丽丽.中国大气污染现状及防治对策[J],山西建筑,2011,9(25):194-196.[2] 刘建兵,薛东娥.大气污染的防治对策[J],理论研讨,2011,11:151-153.[3] 张赟,李代兴.我国酸雨污染现状及其防治措施初探[J],北方环境,2011,8(8):121-122.[4] 王艳丽,刘东奇.大气污染与环境保护[J],河北建筑工程学院学报,2011,3(1):139-142.[5] 严刚,燕丽.“十二五”我国大气颗粒物污染防治对策[J],环境与可持续发展,2011,9(5):20-23.[6] 苗得雨,周孝德,程文,李洋.中国环境污染现状分析及防治管理措施[J],水利科技与经济,2006,11(11):751-753.[7] 朱新英.环境污染治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J],党史博采,2009,10:35-36.

下载我国家族企业治理模式现状及对策研究—基于契约理论角度word格式文档
下载我国家族企业治理模式现状及对策研究—基于契约理论角度.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我国企业绩效考核模式的现状及发展对策研究

    我国企业绩效考核模式的现状及发展对策研究 【摘要】新经济时代,绩效考核在企业管理中占据重要的地位,但大多数企业的绩效考核都流于形式,收效甚微。针对这一情况,本研究现阶段......

    契约理论基础上的财务治理机制研究

    契约理论基础上的财务治理机制研究 姓名:潘魏灵 2.1现代企业契约理论 科斯开创的企业理论被称为“企业的契约理论’’。其后,阿尔钦和德姆塞次n“、威廉姆森、张五常瞪副等进一......

    我国房产税征收现状及对策研究

    我国房产税征收现状及对策研究 摘要:房产税一直是各国税务系统的重点组成部分。房产税的征收在我国历史悠久,甚至在上古周朝就已经出现房产税征收的雏形。然而,经过长时间历史......

    我国基因产业现状及发展对策研究

    龙源期刊网 http://.cn 我国基因产业现状及发展对策研究 作者:于贵穴 来源:《沿海企业与科技》2003年第03期 [摘要]基因产业是我国21世纪重点发展的产业之一,同时又面临发展机......

    我国土壤现状及改良对策研究

    龙源期刊网 http://.cn 我国土壤现状及改良对策研究 作者:刘书运 孟宪聪 来源:《沿海企业与科技》2005年第09期 [摘要]文章阐述了我国目前农业发展面临的问题,指出要实现农业的......

    浅析我国农村经济发展现状及对策研究

    浅析我国农村经济发展现状及对策研究一、 农村经济发展的整体特点 随着我国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发展,农村经济一直发展相对平稳。农村经济在多年的发展中其成果表现如下: (......

    关于我国民营企业治理模式创新研究

    参考文献[1]陈凌,应丽芬.代际传承——家族企业继任管理和创新[J].管理世界,2003,(6).[2]顾文斌,李颖,李梅.论民营企业的治理模式及其转变[J]. 东华理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12,(24).[3......

    我国汽车产业知识产权现状及对策研究五篇

    我国汽车产业知识产权现状及对策研究摘要:随着汽车产业知识产权纠纷越来越多,知识产权问题日益成为我国汽车产业发展的重要瓶颈。同时,随着加入WTO,我国汽车产业在知识产权保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