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心态疗愈体会感受2013.12.7
12月6日活动的心得的体会
一个偶然的机会,从月珊老师的博文中得知“心态疗愈工作坊”的培训活动,以前从未接触过,当看到相关的介绍后决定体验一下。经过一天的学习和互动练习后,我觉得找到了一个面对人生问题的工具,一种自我完善的手段,给我的心灵注入了一些润滑和自由。
在我们的日常工作、生活之中总会出现不安,即负面的情绪。通过学习我了解到要学会与这些情绪同在,怎样才能同在呢?首先要有觉知力,当我们放下过去和未来时,活在当下的状态容易观察到情绪的起伏生灭。觉知力是在情绪和反应行为之间,建立起缓冲带,然后给自己“选择平安”的机会。
我们能够通过宽恕而非判断,学会爱自己、爱别人。对于宽恕的含义我有了新的理解,宽恕在这里不是容忍与认同,不是原谅自己认为做错事的人,而是澄清错误认知的手段,是自愿从不同的角度看待某事,自愿从整体的层面上,认识和理解事物。如果是从支离破碎的片段看,会造成错误的认知。
心态疗愈是个长期的训练,继续学习直到全面掌握,在生活的各个情境下,不断练习,不断提高。
1.倾听是沟通的前提,培养倾听的能力,明白对方字面的、情绪的、需求的表达含义。
2.无批判的回应方式,有判断就可能有反抗。
3.我有选择权,能够选择平安。
4.学会宽恕自己,宽恕别人
第二篇:疗愈者的日常生活散文
我是一个抑郁者,拥有抑郁情绪三十多年,一直处于抑郁失眠,情绪低落,思维纷乱,身心疲惫之中。我也一直在努力奋斗,在为生活生命而奋斗,我想拥有一种美好自由富裕健康的生活,现在正在全方位地康复自己,疗愈自己。我对自己现在的生活越来越满意,对过往的日子越来越感激。我想把自己日常生活的一天与大家分享,共同为美好幸福的生活而学习而奋斗。
最近我一直在观察自己,觉察自己是如何度过一天的?作为一个平凡普通的人,我们大多数人,绝大多数人都是平凡普通,我们最后都要归于平凡普通,以至于归于尘土。带着对自己的慈悲、同情与爱,我觉察自己一天的生活,并将其表达出来。当我觉察自己时,我看到自己在芸芸众生中在日常生活的一切表现,我心理生起了一种对自己对平凡对大众以及对生活对生命的热爱。
早晨5:30点左右起来床,有时会更早,我是在惺忪的睡意中起来的,我依然会感到疲惫有时甚至是难受、恶心,因为睡不好因为做恶梦了。这是我经常的感觉,我还是得紧张些,穿好衣服,赶紧送孩子上学,此时往往是小虎催我,我催大虎,我们都适度紧张起来。如果我醒得早或是休息日我会在床上做正念练习,也会做放松和祷告,我的祷告是做一些积极地暗示,暗示自己的身体和生活都是完整和完美的,一切安好,果然如是。
如果到学校晚的话就要陪孩子吃饭,上早训的话一般6点到学校,孩子早训后跟生活老师一起吃饭。我回到家也就7点钟,正是锻炼身体的时候,练瑜伽,打太极这是我常用的锻炼方式,对时间和地点没有要求,只要自己喜欢就好。这是我用来放松,集中注意力,储备能量,激活身体的好方法,也是我的一种生活习惯、精神信仰,我觉得运动可以改变情绪,也可以让精神意志更集中。
8点吃早餐,也许是8:30。无论如何早餐一定要吃,以稀饭或面条为主,外加鸡蛋和粗粮等。有时因工作紧吃饭也会紧张,但我还是会有意识的放松自己,有什么比吃饭和生活本身更重要些呢?我的紧张和焦虑往往是对将要进行的一天工作的担心,有事会担心做不好,没事会担心没意义,总觉得有什么东西没做好。
开始工作了,我会首先面对担心的事情,并对一天的工作有个安排。我先处理最焦虑的事情,有时是自己逃避的事情,也是自己不自信的事情。我是一个公司的经营者,更合适的身份是个自由职业者,我可以自由灵活地把握自己的时间。也正是这样我会很零乱无序,安排不好自己的时间,我很抗拒自己角色的转换,事无巨细,所有的程序、过程都要自己负责,头脑处于高速运转,疲惫运转中。很多时都是一种内耗,没有效果的思考,只有行动起来才会慢慢平静下来,慢慢安住踏实下来。因此我一定要做点什么事,具体的工作,跟客户打电话,做技术方案,联系好久未联系的朋友,加强或拓展业务,再有就是看点书,写点东西调整一下自己。但还是做一些具体的琐事会让自己安心一些,是自己无法逃避的琐事,修理家里的水龙头、门锁之类,做一顿中餐等。再没事就躺着练瑜伽,总之不能停着,不能做一件事情太久,那会觉得很累而没有意义。上午一般是不外出的,做一些准备型的工作,文件文案处理,联系业务等。有时因生产或维修业务催得紧也会出去,更多时是快到中午时外出采购或送货等,赚点小钱也开心。
呆在家里久里,也会觉得没收获,中午休息之后,下午就得出去办点事,首先是产生经济效益的事。有些工作价值不大,也许是送个货,买个配件,就会穿插其中完成,自己还是要亲力亲为的,这也是自己外出的理由。时间富裕还可以去运动,或顺便拜访个客户、朋友之类。这样会让自己感到充实,有时也会觉得没做什么,或是意义不大。只要是出去就会有收获,很多是自己没有计划或想不到的,人的精神状态就会不一样,累且充实,也会为觉察到的变化感到高兴,为自己就正生活到生活中感到满意。
我很少约客户或朋友吃饭,有时也会硬着头皮主动邀客户吃饭,总觉得应付关系很累,或者是自己不善于应付关系,没有那些抽烟喝酒唱歌泡澡的习惯。自己投入不进行,觉得扫他人的兴,没意义,更感到不自在心里累,心里纠结,但自己又必须演下去,最后抄银子完事。
回到家一般是6点,要么是自己做晚餐,要么是爱人已经在准备晚餐,我就会去做放松练习,做瑜伽或正念运动,去安住那紧张疲劳的身心。然后一起共进晚餐,聊聊下午发生的事情,讨论生活琐事也讨论人生问题。也会听听爱人的唠叨,很多时候我们很难有一致的看法,甚至因此而产生矛盾或不好的情绪,我得尽快打住。男人女人的思维和观念是多么的不同或有差异,当我们试图去说服另一方时,往往是矛盾的开始,生活的矛盾也正是我们需要学习成长的地方,我们也在互相磨合,相互理解,再次认识真正的自己。
重要的事情是晚上8点接孩子回家,如果孩子在家那就得陪孩子了,孩子会发出邀请,我们无法逃避,要不就得忍受孩子把家搞得乱七八糟,犹如大闹天空。陪伴孩子正是一家人最温馨最幸福的时候,也会因为打斗、作业等事情阻隔我们的联结,我们正在从中学习,练习,让处理纠纷和写好作业变得更有乐趣。
我会催促孩子上床睡觉,在泡脚和看书时已到晚上9点。我得第一个带头睡觉,我安顿下来了,孩子们也慢慢就范了,孩子们会总想多玩一会儿,多看一会儿书,唯有我把灯熄了,一切活动都停止了。我们需要休息了,孩子们总能第一个就入睡,安静下来就睡着了,而我的躺着,不能再做什么而防碍家人的休息,我得主动早睡早起来带动一家人的生活习惯。
当我开始观察,觉察一天的生活时,当我觉得空虚无聊无趣时,我发现那是我在逃避生活,逃避平凡。我们都是平凡普通的人,而又不甘于平凡普通,我们很难安住于平凡普通,总想急于求成,急功近利,甚至不劳而获,一劳永逸。我们标榜梦想、理想、未来,寻找意义、价值、责任,追求成功、成就感,这一切都会让我们远离自己远离生活甚至远离生命远离爱。
我看到了我的普通平凡,也看到了我的抑郁焦虑,看到了我的积极向上,我看到了所有的这一切。当我觉察并接纳这一切时,安抚并赞同自己,我越能看到自己本来的样子,看到生活本来的样子。一切如是,安住就好。抑郁者同样可以正常美好的生活,我们每天都在生活中,生活没有辜负遗忘我们,我们需要对生活多一点关爱和觉察。
我们渴望诗和远方,渴望不一样的生活不一样的自己,而又被他人被社会所绑架裹挟,总在怀疑和评判自己甚至厌恶惩罚自己,这会让我们生活在抑郁和毛病当中。生活和生命其实很简单,一切如是,发生的,此时的正是我们所需要的。当我开始尊重,接纳生活中的一切,并感谢感恩所发生的一切,我发现一切都是美好有意义的。
我们在生活,平凡的生活,我们生活的每一天都是生命里完整完美的每一天,所有的每一天就是自己生命完整的意义和价值所在,爱自己的每一天,好好生活,
第三篇:《故事的疗愈力量》读后感
《故事的疗愈力量》读后感
这两天再看周志建的《故事的疗愈力量》,书很好看,一天就看了大半。作者的真实很感染人,就如同他做叙事,不是用技巧,而是用“生命”去陪伴。艺术作品之所以打动人,一定不是技巧,而是真实。这份真实不是我们追求的那种“完美”,而是坦然揭开自己,完整呈现的那种真实,真实是一个呈现的过程,不只是结果。
其实,每个人都想真实,但是能够完完全全的袒露却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我们表现希望好的,遮盖不好的,这就不是真实。一个人能完全展开,他一定对自己是完全接受的。接受那些不完美,接受那些不着调,接受自己的不同常理,接受自己的所有情绪和世间的一切安排。这个需要修炼。只要能坦然面对接受,缺点就不是缺点,而是个性。
讲自己的故事具有疗愈作用我也深有体会,能把自己看成一个故事,并把它讲出来就已经跳脱出去了,通过回溯过往,看到自己“卡”住的某一部分,把他们认领回来。认领这个词真是太棒了,让人浮想联翩。不再追求完美的那个我,而去努力做好完整的人。
只看过这一本叙事的书,我现在有个大大的疑惑:往往我们感觉差的时候,都带有太多负面情绪。我们被这些乌云困住,好像在脑袋上扣上塑料袋,我们只顾解决眼前的窒息,根本没有能力摆脱内心的恐惧。更进一步的想,大多数人只知当下的烦恼,是没有能力辨识内心潜藏的恐惧和需要的。在这种情况下说自己的故事,好像更多是发泄,真的能有那么大的力量吗?
写上面这一句我忽然犹豫了,如果对方是一个不评价、不建议、完全包容接受你的人呢?如果是一个可以吃进你所有情绪的人,那当然是一种疗愈。我们没被疗愈,有时候被激怒,是因为对方根本没有听进去。他耳朵听,可脑子一直在做判断,一直想给你什么建议,他没有体会到你的委屈,你的难过。如果遇到这样的一个听者,只能是二次受伤。
我真不是一个好的听者。听别人说自己的事情,我常常是边听边在判断,他遇到什么问题,是什么原因,该给他什么建议。其实,说话的人最想要的不是建议,是陪伴,是你能听懂他的难过,了解他的情绪,然后和他在一起面对。
那么我为什么那么想给人建议呢?是想借着建议表达我自己聪明和独特吗?好像是有点。我为什么那么不喜欢听别人讲负面的情绪事情呢?我好害怕那些会传染到我,我好害怕那种伤心无助的感觉。那会让我立刻有一种同感心,想到自己很多难过无助的时刻。我害怕面对那样的自己,所以在她有苗头的时候,我就立刻躲开。通过给别人建议,让自己有把控事情的安全感。
“你没有办法给别人你没有的。”诉苦的人想要的安全和温暖,我自己没有,只能靠着建议逃脱。
做一个心理咨询师需要的绝对不仅仅是技术,更需要这种内心的力量。想要有一种深海般不惊波澜的吸纳,你必须先对自己深海般的发现和接纳。
身体里那些被压抑隐藏的需要和情绪,常年在一个不见光的阴湿的角落,发酵腐烂。你得把他们挖出来,翻到面上,暴晒。这样的土壤更肥沃。你完全有能力把腐烂的水果变成甘甜清洌的美酒。感谢那些生命力那些林林总总的沙子吧,他们是上帝放在你身体里的珍珠。这些“短”最终会成为你最骄傲的“长”。
前一段看了很多自我完善的书,我隐隐约约有个不解,这些智慧让人完善,完善似乎有一个标准,什么样的妈妈是好的,怎么样的行为是对的。可是,这些理论的出发点是人人都不同,人人都独特。既然那么独特怎么会有一个完善的标准框框呢?
这本书解开了我这个困惑。完善就是让你自然舒服的做自己。独特和完善似乎是一个表里关系,内心的完善是相对统一的,就是自由、安全、喜悦,它可以通过你独特的自我去表现。你可能是巧言的,可能是内敛的,可能是热情的,也可能是保守的,但内心都是舒服的。谁也不会说,我独特因为我内心拧巴。美好的特质有很多,你可能在一个或几个方面更突出,那就是你的独特。敢于做自己不是独特,而是内心完善的需要。
第四篇:从心抗癌,自我疗愈
从心抗癌,自我疗愈
癌症是21世纪人类的头号敌人。癌症并非只是身体上的病变,冀希望以医学和药物的进步来发展治癌的技术,不啻缘木求鱼。人绝不仅只是一个身体而已,人生包括了身体、心理、社会以及灵性的层面,所以癌症不应该只被视为身体的疾病,它是透过身体而反映出来的人生现况。未来的科技固然会有长足的进步,但再发达的物质科技,也解决不了心灵层面所引发的问题。癌症不是绝症,它所带来的不是对生命的冲击,而是整个生活品质的改善;癌症的治疗是全面性的,它涉及的不单是身体层面,更重要的在于人生观念的调整。癌症确实有了一种最全新的疗愈方法。它由许添盛医师提出,且在台湾和世界上许多国家帮助过无数癌症患者及其亲属,让他们走出心灵和肉体痛苦的困境。可贵的是,许添盛医师否定了传统医学中将癌细胞视为健康入侵者的单一治疗方法,从心灵方向中提出一套全新的治疗和预防癌症的理念。许添盛医师的这本《绝处逢生》是身心灵著作的第一本,正是癌症身心灵治疗的经典之作。
癌症是一种致命的压力,真正的致癌因子是绝望,一个身体上的癌症,事实上反映出心理上的绝望。一个已经得了癌症的患者,要如何看待他的身体?首先他要重建对身体健全性的信任。其次,相信自己的心灵能量有扭转身体疾病的力量。过分强调“环境致癌论”、“饮食致癌论”、“烹调方法致癌论”的人,是不信任自己的身体。我们应该明白:身体天生是健康的;身体有伟大的自我疗愈力;身体是心灵的一面镜子。
当一人开始与内心的感受取得联系时,便开始活过来了,不再与自己的情感疏离,不再和自己的感受疏离。确实,心灵如果没有被了解,被洞悉、没有予以面对的话,任何只考虑身体的医疗、物质的理疗,都是舍本逐末的做法。一个再好的基因,遇到不健康的心理、绝望的心境,还是会突变为致癌基因。打开内在的心结——信念的改变可以修复基因。当我们用信心、用希望、用爱来治疗的时候,其实就是真正的基因治疗。这是一种对生命热情的追求、自我觉察以及自我认识的方式,针对人性层面进行互动,以达到对基因外在表现的调整。一旦癌友能为自己未来的生命蓝图找到热情、找到信心、找到希望、找到爱,基因蓝图就会改变,从自我毁灭的基因计划转为生机蓬勃的基因表现,这就是以基因治疗为导向的身心灵治疗法基本精神。
“身是菩提树,心如明镜台;时时勤拂拭,莫使有尘埃。”神秀的这首偈告诉我们身体与心灵的关系。通过身体症状,觉知观照自己心灵上的阴影,面对拂拭尘埃才能达到身心灵合一的健康光明人生。本书中,许添盛医师帮助患者学会与症状和平共处,面对它,绝对不要抗争和战胜它,就如佛家所说“感谢伤害过我的人”,也有癌症患者绝处逢生,走到了柳暗花明的新世界。在书中,许添盛医师一直建议并帮助案主勇敢的放手做自己,使他们感觉到自己被接纳、被认同、被支持,帮助他们找到活下去的意义,发现存在的价值,许添盛医师还建议案主学会运用爱因斯坦的公式E=MC²把肿瘤的质量转为能量,变成生命的活力,使人生从黑白变为彩色,让一个绝望的生命重新复苏。
癌症是教一个人回过头来爱自己的契机,他将因此学会由世俗的标准回归心灵本质,而非以更苛刻的态度来批判自己做的好与坏,自己的人生是成功还是失败。一个人得了癌症之后要面对的,并不只是怎样去治疗、能不能活下去的问题,而是如何了解和认识自己,如何超越表象而追寻到自己的天命、喜悦以及创造力,或是藉由癌症的启发去校正自己过去的人生,重新调整生命的方向,能够健康快乐的活下去。
许添盛医师的这本《绝处逢生》,给了我很多的感慨。他在发现了现代医学的无力之后,转而寻求心灵,使我们灵魂能够上升到:进一步则粉身碎骨,退一步却海阔天空。同时许添盛医师作为一名专业治疗师,他身心所体现出来的热爱生命的特质,以及“一个无可救药的乐观主义者”的生命的宣言,更让我们震撼和感动。我们的心境改变了,在面对绝境时,开始能对外在看似困难的情境,采取不同的观点以及弹性的因应之道,为自己的生命开辟另外一条希望之路,为我们的生命开出另外一株新鲜灿美的花朵。相信这本书能帮助那些在身心灵成长的道路上行进的朋友们,从思想、观念及生活方式上都达到巨大的改变,打开僵化的思维模式、冲破人生的绝境,使生命得到更新,让爱,智慧,创造力的菩提之花在每个人的心灵深处绽放,这正是绝境却又逢生的过程。
恶性肿瘤的七种荒唐传说 “肿瘤不治”说我们常说的不治之症绝大多数指的是恶性肿瘤...“肿瘤不治”说 北京癌症治疗医院揭开了恶性肿瘤的七种荒唐传说。
我们常说的不治之症绝大多数指的是恶性肿瘤。世界卫生组织顾问委员会早于1981年提出:三分之一的肿瘤治疗如能早期诊断是可以治愈的,三分之一的癌症是可以减轻痛苦、延长寿命的。
原位癌和癌症的早期症状是可以治愈的。随着化疗药物及靶向药物的不断研制,对急性早幼粒细胞M3型白血病、低度恶性淋巴瘤、男女生殖细胞肿瘤、绒毛膜癌即使发现较晚,都接近于治愈。对卵巢癌、乳腺癌、小细胞肺癌等也会明显延长生存期。由于微创治疗技术的不断进展,对于体质较弱、病期较晚的,也有了更多的治疗对策,比如用氩氦刀消除局部肿瘤病灶,配合化疗、放疗、中药等治疗方法。
“一切了之”说
得了肿瘤,只要切干净就可以万事大吉了。其实能A切掉的瘤灶,只是肿瘤这个病的“标”,而致癌因素及免疫监控失调这些病的“本”还存在于体内,解决不了癌症手术后复发、扩散、转移的难题。
全面的肿瘤治疗方案就是要标本兼治。手术后给予适当的放化疗、内分泌治疗、免疫治疗及中医治疗以预防复发,甚至改变肿瘤病人的癌症体质。
“赶尽杀绝”说
病人往往希望检查时发现肿块完全消失,好像只有“赶尽杀绝”才算治疗彻底,这就往往导致了过度治疗。肿瘤虽然消失了,但生命赖以生存的正气也耗伤殆尽。
20世纪的恶性肿瘤治疗,被称为“寻找和破坏”的时代,从外科手术的扩大切除、放射治疗的适形高剂量,到化学治疗的骨髓干细胞支持下的超大剂量化疗,但肿瘤患者并未获得改善生活质量和延长生存期。现在确立了能手术切净的不再盲目扩大根治的方案,对不能手术切净要实现人与肿瘤和平共处,带瘤生存的原则就是在前车之鉴基础上建立的。病人应该清楚,肿块大小,存在与否并不是衡量肿瘤是否治愈的唯一指标。
"无法预防”说
很多癌症患者发病前身体特好,从没上过医院,可一发现已是癌症晚期,看来癌症是无法预防的。
其实,世界卫生组织顾问委员会早于1981年也提出:三分之一的癌症是可以预防的。癌症是由生活方式如吸烟饮酒、不合理的饮食结构、不卫生的饮食习惯和不均衡的营养、环境污染、病毒和细菌等感染、人体内部的内分泌紊乱和免疫功能降低、遗传易感性和精神情绪压抑等许多致癌、促癌因素在机体内部相互作用而引起的。一般说来,在人体暴露于致癌因素后,经过一年、数年、或几十年的诱发期(潜伏期)后,才可能发生癌症,往往先有癌前期疾病和病变,可能演变为癌也可能演变为正常。
“中药无效”说
在民间存在这样的说法,中药治肿瘤无效。一般患者有症状时才去诊治,这时肿瘤已到了中晚期,且先到西医医院诊治,再到中医治疗时已错过了治疗的最佳时机。而且,现在评价疗效的标准是根据肿瘤缩小的程度,而不是生活质量和生存期,而中药的有效性恰恰表现在提高生活质量和延长生存期,而瘤灶缩小方面不明显,所以得出这样的结论。其实,中医防治肿瘤在消除癌前病变、对放化疗增效减毒、防复发防转移、减缓病情进展等多个环节有着重要作用,越是早期,其作用也越明显。
“中药神效”说
总听到这样的说法,某中医真神了,某患者被西医说只能活三个月,可经过他的治疗活了一年或更长时间。的确,中药有一定疗效,但到目前为止还没有发现一个特效药。
一般疗效被夸大有这样几种情况:一是医生告诉你的只是某种癌症生存期的平均数,但病理类型,恶性程度不一样,病期不一样,年龄不一样,心态不一样,都有可能生存期不一样,而不是单纯中药的作用;二是有些中药治疗时把症状暂时的好转也列为有效,所以有效率可达90%之多,而不是指的治愈率;三是有的中医为了经济利益,夸大宣传,把西医的治疗手段减去不说,只是说服用中药后如何好,如一脑瘤患者吃某中医的中药有十年没复发,其实那个人最初做过伽马刀治疗。而不知情的人以讹传讹,说某患者的脑瘤被某中医治好了。
“饿死肿瘤”说
这指的是所谓的“饥饿疗法”,认为肿瘤患者不能吃有营养的东西,甚至让病人饥饿,说这样能“饿死”肿瘤细胞。这是缺乏科学依据的。如果为了防止肿瘤得到营养,而以人的正常组织得不到营养为代价,其最终结果就是同归于尽。
据统计,40%以上的癌症病人死于营养不良,足见补充营养的重要。病人如果营养不良,可以使病人的免疫力低下,一方面不能够更好地抑制肿瘤增殖,反而有利于进一步扩散;另一方面病人容易出现感染等合并症,这是很多癌症病人最终不治的原因。肿瘤患者应与正常人一样都需要营养均衡,肿瘤因营养过剩而生长的可能尚有待于理论证实及临床观察。
第五篇:《疗愈时光,你终将盛放》读后感
《疗愈时光,你终将盛放》读后感
原创: 心悦心灵成长
最近读了一本书《疗愈时光,你终将盛放》,作者清流,是一个在美中两地执业七年的心理咨询师,这本书里写了一些对维持我们心理健康有益的简单易操作的方法。以下内容是结合书籍重点及我自己的经验融合所得,希望对你有帮助。
负面情绪不仅消耗心理能量,也实实在在地消耗我们的体力。怎么进行处理呢?
1、注意自己的情绪和身体感受。我们的身体感觉与内心情绪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比如紧张时会心跳加速,脸发红,说话不利索。有时候我能感觉到自己心里不舒服时,肚子会痛一下。悲伤抑郁时,整个人都瘫在那里,动不了,沉浸在痛苦中无法自拔。
重点不是去压抑自己的情绪,试着去观察一下自己的心声或者写下来,是自己的什么想法导致自己的这种情绪,想通了,情绪以及情绪造成的身体反应才可能会消失。
2、注意自己的思维模式。很多受到过心理伤害的人,他们的思维方式常常是对自己和他人有伤害性的。
比如有些人可能发现自己有个人化的信念,就是什么事儿都觉得跟自己有关。演讲的时候别人走出去上厕所都觉得好像是不是自己讲得不好。走路时,你跟别人打招呼,别人可能没看到没理你,你会觉得是不是你得罪他了,我不够好,自己的无价值感就出来了。发了一篇文章到朋友圈,没有人点赞,你就觉得是不是他们对我有意见,他们不够重视我,没人喜欢我,我自己没有价值等等。其实别人可能压根在忙,没空关注这些,跟你并没有关系。
还有些人可能容易灾难化的考虑问题,比如PPT一页没做好,就担心自己会不会被老板给开除了。
还有些人想事情非常两极化,觉得事情如果不是最好,它就是一无是处,而缺乏对现实中灰色区域的认知。如果你发现自己有这些思维倾向,就要在日常生活中多注意。
你可以每天回顾自己这一天的认知误区,然后尝试以不同的方式去考虑他们,或者在你陷进去的时候让朋友给你提醒,帮助你从自己的负面思维惯性中摆脱出来。
3、除了改善消极的思维方式,我们还可以进一步激发和提升运用积极的思维方式。最主要的方法就是开始学习感恩和有意识的去培养爱心做一些善行。一个常见的方式是你可以用一个小记事本,也可以用你自己的手机,甚至是桌边的记事贴。每天以我感谢某某某为开头,简短地记下几行,你身边值得感谢,甚至只是引起你注意的美好的人和事情。持续记录这样的感恩日记,可以让你更容易赞美和接纳自己,也更容易赞美和接纳你周遭的一切,这会使你的心情更容易积极愉快。每天有意识的去做一件小小的善事,比如别人不方便开门时,为别人开门。一个小小的善举就可以让你变得更加快乐。
另外很重要的一点是,认知和思维方式的改善几乎都是无法一蹴而就的。需要你长期的进行实践。
4、有一些研究显示,受到过严重心理创伤,并且被困在自己心理创伤中的人,而他们的情绪和内心感受也就被凝固在了记忆中最糟糕的那一刻,无法舒缓、也无法释放。一旦他们可以开始想象不同的可能性,他们的内心也会从过去的困境中解脱出来,重新获得自由。过去不等于未来,某一个人那样对待你,并不代表所有的人都会那样对你。多想想哪些人给过你温暖,多拿出来温习。
5、一个人如果情绪稳定、思维健康、抗压能力强,那常常意味着在他过去的成长经历中,与他现在的日常生活中有过一些比较积极健康的人际关系。而如果一个人的生命历程中缺乏这样的关系,几乎可以预期他的主观生活体验、情绪驾驭能力,可能就比较难表现得积极稳定了。那么在现在的生活中,你就要有意识地去寻找和维护一些对自己在情绪上有支持性的人际关系,都是特别重要的。进一些正能量的群体中,看一些正能量的文章等等。
比如你可以把自己比较熟悉的人,按照从最熟悉的人到最生疏的人列成一张表,然后你可以考虑一下,你是否从这些人身上得到过心理上的支持和帮助?如果有是在什么时候?以及最近你是否有跟他们联系,并且获得帮助。如果你从来没有从某些人身上得到心理的支持,你觉得是什么原因呢?当然同时你是否有帮助或支持别人,也是你要梳理的内容。对于那些能够支持你的人,你可以考虑时常跟他们联系,并为他们也提供相应的心理关怀。而对于那些你发现对你的心理状态有破坏性的关系,就需要在不是必须的时候尽量多地说“不”,尽量地减少这样的关系接触。
虽然我们通常都不喜欢痛苦的情绪体验,也不希望有糟糕的事情发生在自己身上。但当我们回望历史,再看看我们周围的人,我们就会发现,痛苦的经验实在是人类体验中无法避免、甚至可以说是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当然我们在日常生活中,终归要尝试去解决问题、提升自己,但在更广泛的意义上,接纳苦难本来就是我们生活中的一部分,晴天雨天都是好天,因此我们在面对自己内心的情绪的时候,就能多一分从容。一个人有优点也有缺点,并不是把所有缺点都改正了就成了完美的人了,而是在生命中尽可能的展现自己的光明一面,发挥自己的优点和特长去创造价值,带着不圆满上路,慢慢的走向圆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