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浅谈新时期高职就业指导工作探析及建议
浅谈新时期高职就业指导工作探析及建议
论文关键词:高职教育;就业指导
论文摘要:本文从高等职业院校毕业生的就业现状入手,对造成高职生就业难的主要问题做了一番探析,并针对新时期的特点,为高职院校有交开展高职生就业指导工作提出建议。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由精英阶层向普通大众的转变,高校毕业生就业模式逐步从国家“统包统分”向“学校推荐”“双向选择”和“自主择业”过渡。大学毕业生的就业问题已经逐渐成为教育部门乃至整个社会关注的热点,引起各方面重视。就业市场中,高职毕业生这个新生群体,还没有完全被社会了解,就业的数量及质量都不容乐观。因此,积极做好高职生的就业指导工作,解决高职毕业生就业难的问题,成为高职院校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
一、高职生就业指导工作的基本内涵
就业指导也称为“求职择业指导”“职业指导”或“职业辅导”。它有,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就业指导是以被指导者的自身特点、意愿与社会职业的需要相协调为前提,帮助和指导其树立正确的就业意识,并为其选择职业、准备就业以及在职业中求发展、求进步等提供知识、经济、技能和组织劳动力市场以及推荐介绍、组织招聘等与就业有关的综合性社会咨询服务活动。狭义的就业指导是指给被指导者传递就业信息,帮助其更好地求职择业。高职生就业指导工作是广义上的就业指导,以帮助高职生根据自身特点和社会职业需要,选择并确定有利于发挥个人才能和实现个人理想的职业;及时落实用人单位或自行创业,并为就业后发展成才、创立事业提供帮助和指导;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念和培养就业意识,了解和增强各种能力。总而言之,高职生就业指导,一方面为全面提高高职生的素质以促进其顺利就业提供各方面的服务,另一方面是帮助和引导高职生根据自身特点和社会职业的需要,选择最能发挥自己才能的职业,从而全面、迅速和有效地与工作岗位结合,实现人生价值。
二、高职生就业指导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1.目标不够明晰。
当前,一些高职院校虽然建立了大学生就业指导机构,但其行政管理职能比较突出,还未将就业指导工作列入教学计划,对就业指导工作的重要性和必要性认识不足。有的高职院校甚至狭隘地把就业指导工作理解为就是给学生找工作和落实具体单位,而忽视了就业指导工作的教育功能以及其对高等职业教育发展与改革的作用。大多数从事就业指导工作的教师,只认识到加强就业指导的重要性,而缺乏对就业指导目标的深层思考,缺少必要的就业指导知识,重服务,轻教育,忽视对高职生进行就业观念和“两种身份”(学生和员工)等方面的就业意识教育。
2.就业指导工作的对象缺乏连贯性。
目前,高职生就业指导工作的对象往往只是应届毕业生。就业指导工作内容形式单一,随意性大,过分强调实用性和时效性。就业指导工作主要停留在讲解就业政策、分析就业形势和收集需求信息等表层工作上面,只是帮助高职生解决就业中暂时碰到的问题,忽视对高职生进行全程化的就业指导,缺少就业指导课、专题讲座和个别指导等多种形式相结合。
3.就业指导教学力度有待改进。
由于各种原因,高职生就业指导教学工作还有诸多不完善,主要表现在:(1)就业指导课与专业课相比,重要性体现不足,课程设置大部分为选修课或一般的讲座。(2)就业指导
教材没有完整的理论体系,缺少实践环节和具体技能内容,难以满足高职生择业和就业的实际需要。(3)部分就业指导教师没有经过专门培训,在具体教学工作中针对性不强,难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就业指导教学中的这些问题都有待进一步改善。
三、新时期高职生就业指导工作之建议
教育部前部长周济指出:“要千方百计地做好高校毕业生的就业工作,要加强就业指导机构和队伍建设、学校内部改革,别的方面可以精简,就业指导工作必须加强。因此,学校要从战略的高度,从思想深层次上重视学生就业指导工作,要充分认识到此工作的重要意义,一把手要亲自抓,负总责,并且责任到位,政策到位,努力营造人人关注学生就业,支持学校就业工作的良好氛围。”高职生是否顺利就业,不仅是对学生的考验,更重要的是对高职院校的检验,就业率的高低已经成为社会衡量一所高职院校好与坏的重要指标,从某种意义上讲,就业率是高职院校生存与发展的“生死牌”。因此,笔者通过认真探索,对新时期改制院校生就业指导工作提出了几点建议:
1.明确就业指导工作的目标。
教高[2006】16号文指出:“高等职业教育要以社会需求为导向,以就业为导向。”高等职业教育的就业指导工作的重要目的之一就是促进毕业生充分就业,主要有:(1)帮助学生就业。通过就业指导,使毕业生能顺利走向工作岗位。(2)帮助学生稳定就业。通过就业指导,使高职生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念,养成良好的就业素质和职业素质,就业后不至于很快失业。(3)帮助学生实现个人职业生涯的规划。通过就业指导,帮助高职生科学设计自己的职业生涯发展规划,使他们懂得在职业生涯的各个不同阶段,应该根据客观条件的变化,适时调整自己的职业规划和发展目标,并帮助他们实施职业规划,以实现职业理想。
2.构建科学的职业指导工作体系。
要使高职院校就业指导工作突破目前的困境,当务之急,就是要建立科学的就业指导工作体系:(1)建立有效的组织体系。建立学校领导负责、相关部门协作、专、兼职人员结合的全员参与的组织体系,故是就业指导工作顺利进展的保障。(2)工作重心下移。就业指导工作重心应由学校高层向系部转移。工作落实到基层,建立校、院(系)两极就业指导工作组织,让服务落实到每一个学生身上。
3.建立有效的就业指导机构。
根据学生就业指导工作和学校发展的需要,建立相对独立的就业指导机构。成立就业指导教研室(或中心),投入足够的资金,提供足够的办公场地和办公设备,购进相应素质测评软件,配备专职人员,建章立制,开展科学的就业指导工作。其中,硬件设施是有效开展就业指导工作的物质保证,包括多媒体报告厅、资料查询室、专用教室等。
4.规范就业指导工作的内容。
就业指导工作的内容主要应包括以下几方面:(1)信息采集与处理。运用计算机等信息技术处理手段,收集和处理用人单位的需求信息;运用问卷调查和网上测试等手段,收集毕业生的就业意向和价值倾向等信息加以分析与总结。(2)就业心理咨询与指导。帮助毕业生消除就业前的恐惧和焦虑等心理,排解其就业压力,缓解其求职受挫后的消极情绪。(3)职业素质测评。要采用科学的测评软件和工具,为毕业生提供职业能力和职业性格等素质测评服务,并对测评结果进行科学分析,帮助毕业生正确认识自己,科学定位,避免盲目求职。
(4)职业生涯设计。帮助学生正确分析职业取向,指导学生科学分析和认识自己的职业素质,包括身体和生理素质、心理素质、思想素质、文化素质等,指导学生确立科学合理的职业方向,制定职业生涯发展规划。(5)指导和帮助实践。积极为学生联系和提供实习、假期工等实践机会,并指导他们参加社会实践,帮助他们在社会实践中进一步认识自己,全面反省自己的职业取向、职业素质、就业观念和综合素质等,合理调整自己的职业生涯发展规划。(6)加强高职生就业指导课和创业教育课程体系建设。
5.加强就业指导工作人员队伍建设。
就业指导人员在就业指导工作中担当的角色有:(1)知识的传播者;(2)团体的领导者;(3)家长的代理人;(4)心理辅导员;(5)职业生涯规划指导者;(6)职业工作介绍者;(7)劳动力市场信息者。因此,需要建立一支高素质的专业就业指导人员队伍,把就业指导人员队伍建设摆上议事日程,这是就业指导工作专业化的必然要求和组织保障。所以,要拟订培训计划,有计划、有步骤地输送就业指导人员参加就业指导人员培训班,学习和参加国家组织的职业指导人员资格鉴定考试,使职业指导人员队伍逐步实现专业化。这是由就业指导人员在指导工作中担当的角色决定的。
总之,高职生就业指导工作是复杂而艰巨的,在新的时期,又出现很多新的特点,使得高职生就业指导面临更复杂的形势。所以,对于高职生就业指导,高职院校要从学生入学就抓起,全过程指导。在实施全过程指导中,应注意四个结合,即阶段性和连续性的有机结合,理论与实践的有机结合,学校与社会的有机结合,共性化与个性化的有机结合。笔者相信,高职院校通过对高职生就业指导工作的不断探索,高职生就业指导工作会不断完善。
第二篇:浅谈新时期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
浅谈新时期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
赵任凭
(盐城师范学院 学生处,江苏 盐城 224002)
[摘要]:随着我国加入WTO后与世界经济体系的全面接轨,高校毕业生的就业问题越发重要和紧迫。在新时期下如何正确认识大学生就业指导在高等教育工作中的必要性和重要地位,对加快我国加速高等教育改革及高校就业制度改革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
[关键词]:新时期;毕业生就业;就业指导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完善和入世后与世界经济体系的逐渐接轨,高校毕业生就业问题呈现出诸多新特点:就业制度已从过去计划经济体制下的“统招统配”逐步过渡到了在一定范围和条件下“双向选择、自主择业”新模式;各级政府主管部门将“一次就业率”作为考核高校工作的重要指标,高校间的竞争日趋激烈;高校扩招带来的待就业人数的剧增,高校毕业生的就业状况将直接影响学校的招生质量,这些都将极大地增加高校学生就业工作的压力。面对新的世界经济环境,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部门的职能、性质和工作内容也将发生相应变化,其行政职能逐渐弱化,中介、服务的职能越发突出,而为毕业生服务的最重要内容之一就是就业指导咨询服务,因此,为适应新时期毕业生就业制度改革,重新理解就业指导在现代大学中的地位和意义,切实加强就业指导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开展大学生就业指导的必要性
第一,开展大学生就业指导是新时期参与国际竞争,培养、开发和利用好人才资源的最基本要求。所谓的“就业指导”是指学校帮助大学生认识自己,给他们介绍职业知识,解答疑问,提供职业选择意见,辅助他们规划设计好自己的职业生涯。就业指导实际上是对大学生进行职业观教育、职业选择分析、职业心理分析、职业生涯设计的过程,也是提供职业信息和进行职业素质培训的过程。在当今的职业化社会里,开展大学生就业指导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有效的就业指导,能够使大学生接受到最适合自己特点的职业教育,确切地了解所选职业的特点、职业素质的要求,帮助他们找到适合自己的职业,为他们事业上的成功和人生价值的实现提供良好的开端。对社会来讲,有效的就业指导能帮助用人单位选择到所需要的劳动者,实现生产资料与劳
动力的有机结合,为获得最大的经济效益提供前提条件。同时还能减少社会劳动力的非正常流动,有利于降低失业率,减少社会的不安定因素。因此,当前切实加强大学生就业指导,根据社会需要,结合毕业生实际情况,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择业观,掌握求职择业技巧,做好知识、能力和心理的素质准备,顺利走上工作岗位,是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的当务之急。第二,开展大学生就业指导是深化高校毕业生就业制度改革的必然要求。高等教育是人才的孵化器和暖床,入世对高等教育的影响必然通过经济发展作用于人才市场而体现出来,深化高校就业制度改革显得非常重要。高校原有的毕业生就业工作模式和工作方法已不适应就业制度改革的需要,亟待改变。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应从分配向服务转变,而工作内涵应由分配管理为主向就业指导服务为主转换。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部门和职能的转变,是高校毕业生就业制度改革深化的必然要求和现实需要,高等学校只有积极转变观念和职能,深化改革,切实重视并加强大学生就业指导,才能跟上改革的步伐,才能适应新时期、新形势的需要。
第三,开展大学生就业指导是高校深化教育教学改革的需要。毕业生就业制度改革是高等教育改革的切入点,随着高校毕业生就业制度改革的深入,高校封闭式的、传统的办学模式也受到较大冲击,不适应社会需要的专业设置、教学内容和培养方式将面临着严峻的挑战。高等学校通过毕业生就业这一窗口与社会的联系愈来愈多,而且联系的广度和密切程度如何,将直接关系到学校的建设和发展。毕业生是学校向社会输出的“教育产品”,毕业生能否受到社会的欢迎直接影响到学校的声誉、地位乃至生存发展。而要使毕业生受到社会的欢迎,毕业生必须具备较高的思想文化素质、扎实的专业基础知识,以及为人处世的综合能力,包括职业技能、适应社会的能力、应变能力、适应市场经济要求的竞争能力等。从一定意义上说,毕业生整体就业竞争力的优势就是高等学校实力、办学质量的综合体现,拥有高素质的毕业生是高校取得成功的重要标志。因此,在现阶段,积极对外拓宽就业渠道,培育学校的毕业生就业市场是高等学校的重要工作任务,高校只有积极支持“供需见面,双向选择”,为用人单位和毕业生做好中介服务工作,才能受到社会的欢迎。另外,高校可以通过“供需见面”及时征求了解社会对学校人才培养的反馈意见,不断改进人才培
养工作,提高学生素质,使培养的毕业生更适应社会和市场的需求,这样,学校才有生命力,才能在国际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第四,开展大学生就业指导是高校在新形势下加强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需要。长期以来,我国政府由于出于对教育主权的考虑,基本没有开放教育市场。但入世以来,西方经济对中国市场全面介入,外国教育机构将逐渐深入我国教育市场,各种西方经济、价值观念不可避免地影响高等院校,同时会在大学生择业中表现出来。应当看到,这种影响具有双重性,既有正面影响,促使毕业生不断改变传统的就业观念,形成与世界经济体制相适应的价值观念和人才观念,同时又有负面影响,它给毕业生带来思想、心理的震荡和困惑,不可否认,在经济利益驱动下,一些毕业生在选择职业时不能正确处理国家、集体、个人三者之间的关系,拜金主义、实用主义和享乐主义的思想还比较严重,对职业选择所考虑的个人利益过多,考虑国家和社会的需要较少。因此,如何根据当前形势的特点,加强大学生人生观、价值观和择业观的教育,是当前学校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任务。在新形势下,针对毕业生的择业选择实际,通过大学生就业指导,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择业观和价值观,引导他们到能发挥个人特长、发展事业的社会最需要的地方去贡献自己的聪明才智,应该是加强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形式和内容。
二、大学生就业指导的地位
高等学校肩负的重任,对社会而言,是培养高层次的、专门人才;就学生个人而言,是使其在知识、技能、道德思想、身心健康等诸方面得到全面发展。但由于长期以来形成的毕业生计划分配体制束缚了人们的思想,使得相当一部人对就业指导的内涵还缺乏了解,甚至认为就业指导可有可无,搞不搞无关紧要;有的人认为就业指导就是单纯的就业政策讲解,除此之外,没有其他内容。这些观点片面地理解就业指导,忽视了就业指导的多种功能,看不到它在培养现代化社会所需要的人才方面的作用。因此,当前很重要的一点就是要对大学生就业指导的地位和作用在理论上有更深刻的理解和认识。目前,对大学生就业指导的地位和作用应从以下方面加以认识:
第一,大学生就业指导是高等学校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份。应该看到,大学生就业指导就是要促进学生素质的全面提高,其本身就是高校育人的重要内容,教育作用是显而易见的,就业指导可以帮助大学生树立职业意识,使大学生有一个明确的学习目标,认识所学的专业,认识社会对该专业人才素质的要求,激发社会责任感,提高学习的主动性、自觉性、针对性。而职业理想、职业道德教育本身就是人生观、价值观、成才教育的体现,也是素质教育的体现。就业指导还帮助学生克服择业中的盲目性,以科学的态度和方法以选择职业、了解社会、认识自我,正确处理个人发展同社会需要的关系,从实际出发,应用科学的方法和手段求得个人与职业的合理匹配,这也是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
第二,大学生就业指导是现代大学教育必不可少的重要内容。大学是培养专门人才的场所,大学教育应该也必须包括就业指导的内容,尤其是我国经济正处在转型时期,大学生就业政策的急剧变革,毕业生就业市场的不断规范,以及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完善,使得职业选择技能必然成为个人能力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个人在身体的发展、知识与技能的增长、思想品质的成熟过程中,不断增进对职业世界的了解,对自我的了解,在此基础上形成了自我的职业价值观念,从而为实际进入工作岗位作准备。应当看到,大学生就业指导不仅仅是单纯帮助找个工作的问题,也不只是对毕业生而言,而是面向全体学生,贯穿整个大学教育的始终。大学生就业指导应突出它在培养人才方面的教育作用,它作为高等教育的重要内容注重的是对人的教育、培养和塑造,就业指导不仅包括了择业的指导,更深层次上还涵盖了职业意识、职业理想、职业道德、职业价值取向等,国外把就业指导形象地称为“生涯设计”、“生涯指导”、“人生定向指导”等,体现了就业指导的教育内涵。大学生就业指导已成为现代大学不可缺少的重要内容。
第三,大学生就业指导是高校德育工作的有效途径和必要补充。大学毕业生世界观、价值观标准,总体来说还没有达到完全成熟的阶段,面临就业的选择,普遍存在思想准备不足,不知所措,甚至有惶恐感。表现在职业定位上也是飘忽不定:有时把事业放在第一位,有时把地区放在第一位,有时把出国放在第一位,有时把金钱放在第一位,如此等等。对就业指导来的来说,就是要把世界观、价值观等德育教育渗透到就业指导工作中,落实到择业标准、求职道德和成才道路等方面,促进个人就业。大学生就业指导应成为高校德育教育的重要组成部份,就业指导课应和德育课有机地结合起来,同时,就业指导是
高校德育的有效途径和必要补充,在德育中融入职业教育的内容,并与学生最关心的就业问题挂钩,这样的德育才充满活力,富于成效;避免理论脱离实际,这样的就业指导也更加系统、规范、有理论深度。
第四,大学生就业指导促进了教育与社会的结合,沟通了学校教育与社会的联系。就业指导就像纽带、桥梁一样,将学校、学生、社会紧密地联系起来,同时,又像杠杆和指挥棒一样,对学校的人才培养,教育、教学的改革,起着积极的推动作用。于是,全国各地的很多高校都先后建立了毕业生就业指导机构,并逐步开展了就业指导工作。国家教育部和各省市教委也都成立了高校毕业生就业指导中心,宣传大学生就业政策,传播大学生就业信息,为大学生就业提供服务。通过就业指导,学校向社会介绍所设专业的使用方向,向社会推荐毕业生,而用人单位对毕业生的要求和使用情况的反馈,又可指导学校改进教育教学工作。大学生就业指导使学校和社会相互了解,有利于克服学校的教育培养与社会实际需求相脱节的现象,增强教育对社会经济发展的适应能力,使之与时代同步。
站在新时代的起跑线上,高校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不能有丝毫懈怠,必须认清形势、看准目标、努力拼搏,才能在新一轮的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第三篇:加强高职院校的就业创业指导工作
加强高职院校的就业创业指导工作
[摘要] 日趋严峻的就业形势对高职院校就业创业指导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高职院校的教育不同于普通高等教育或高中教育,其有“职业”性,高中教育是以升学率为目标的教育,而职业教育是以技能教育为目标的教育,其本质就是就业教育,所以加强高职院校的就业指导工作尤为重要。笔者从全国就业形势及当前高职院校就业指导的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出发,从就业指导的情况调查、目标要求、基本原则来阐述如何加强高职院校就业指导工作。
[关键词] 高职院校 就业创业指导 形势分析 目标原则
高职院校全面、深入、系统地对学生进行就业创业指导,是当前实施素质教育的一项重要举措。高职院校的就业工作不仅影响着某个学校的生存和可持续发展发展,更重要的是影响着职业教育的健康发展并且影响着和谐稳定稳定的社会的构建。职业院校必须为学生的出路着想,才有可能办出高职院校的特色,才能增强学校的竞争力。如果高职院校培养的学生不能适应社会的需要,不能充分就业,形成出不去招不进的恶性循环,学校的发展也必将陷入困境。高职院校学生是中高等技术应用性专门人才,毕业学生只有顺利就业,投入沸腾的职业生活,才能造福于人类和社会,才能实现人生的价值。
当前毕业生面临严峻的就业压力,在这种激烈的竞争环境中,如何正确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择业观念,提高自身综合能力,增强竞争意识,引导学生以职业定位为最终目标,实现人才培养与社会需求的有机结合,成为高职院校就业指导工作中一项刻不容缓的任务。
一:加强就业创业形势教育,增强就业的紧迫感和危机感。
2008年,在国内自然灾害频发和国际金融危机的双重影响下,我国就业形势面临极大挑战,党中央、国务院审时度势,及时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措施,积极扩大内需,保持了固定资产投资和社会消费的较快增长,经济增长速度平稳回落,通货膨胀趋势逐步减弱,我国就业形势总体上保持平稳。2009年,随着世界经济和中国经济均进入减速通道,我国就业形势将面临更加严峻的挑战。从2009
年开始,劳动力的供给侧由于人口年龄结构的变化,压力减小。但是,劳动力需求的形势却越来越严峻。第一产业土地容纳劳动力就业的能力越来越弱;党政事业单位已经很膨胀,需要改革精简压缩;国有和集体企业还有往外减出劳动力的压力,吸收劳动力就业的能力几乎为零;外资企业资本有机构成提高,所用劳动力相对减少;国内第二产业因结构调整和技术进步,吸收劳动力的能力也在下降。劳动力就业的改善在于供给与需求两侧都发生变化。当然,从2009年开始,劳动力的供给侧由于人口年龄结构的变化,压力减小。但是,劳动力需求侧的形势却越来越严峻。第一产业土地容纳劳动力就业的能力越来越弱;党政事业单位已经很膨胀,需要改革精简压缩;国有和集体企业还有往外减出劳动力的压力,吸收劳动力就业的能力几乎为零;外资企业资本有机构成提高,所用劳动力相对减少;国内第二产业因结构调整和技术进步,吸收劳动力的能力也在下降。近年来,高校毕业生人数不断增加,就业形势更加严峻。据国家人事部统计资料显示:2009年全国高校毕业生超过560万,近两年沉积的未就业的高校毕业生约有480万人,2009年需就业的大学生高达千万人。
所以就业形势日趋严峻,我们高职院校就业指导及毕业学生应该增加紧迫感和危机感。正确地认识当前的就业与创业形势。
二:面对机遇和挑战,增强自信,树立信心。
面对机遇和挑战,增强自信,树立信心这是学生就业与创业成功的前提;因为,只有坚信自己能够成功的人才会成功;讲就业与创业形势要注意五点,一是要从正面讲,二是要坚持二分法,三是要讲清高职院校的学生是受欢迎的,关键是要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四是创业的道路是不平坦的,既要有信心,更要经过艰苦的奋斗,五是可以请专家、学者或政府有关部门的领导做就业创业的形势报告。高职院校毕业生的优势还是十分明显:根据调查表明,有相当一部分高职院校的毕业生近几年就业率都在90%以上;优势在于:定位比较低,用人成本低,期望值低,肯吃苦,安心在生产、管理第一线,满足了现代化大生产要求即有一定的专业理论知识,又有一定的技术操作能力的技术工人的要求。所以,职业院校毕业生普遍的受到欢迎。毕业生就业率比较好的高职院校有几个共同特点:一是学校和专业定位准确、实在,不盲目攀高;二是把以就业为导向切实落实到了人才培养的全过程之中,在不同程度上都体现出“定单培养”的特点;三是与社
会用人单位有着十分密切、有效的合作关系,对社会需求有比较深刻的理解;四是毕业生就业创业指导工作做得比较好。
三:就业创业指导情况的调查
学生对职业及就业指导认知情况主要有以下几点:
1、职业知识获得途径比较单一
2.、学生对职业选择比较盲目、被动,对社会分工及各类职业的功能不明确。学生对职业去向知之甚少。从调查看,学生当初选择本专业是出于下列原因 : 学生对当前的就业形势感到不太乐观,学生对所学专业喜欢程度不高,学生认为影响就业的三个主要因素为学历、专业和自身的择业观,学生对未来的职业期望,还是追求工作稳定和好的工作环境,怕吃苦和怕风险的思想体现比较明显。
3、调查显示,学生就业难的原因主要有:缺乏对职业的了解,缺乏对社会的了解,缺乏满足岗位要求的知识和能力,缺乏适应社会的能力,缺乏就业信息,缺乏自信和勇气,不敢面对现实,自身定位不正确、期望值太高,创业意识不强,缺乏风险意识等。因此,职业学校必须加强对学生的就业创业指导。
4、高职院校进行就业创业指导的情况:必须对学生进行就业创业指导在职业学校已经形成了共识 ;大多数学校将就业创业指导课排入了课表 ;发展不平衡,有些学校不是所有年级、所有班级都开设,只是部分年级、部分班级开设 ;高职院校就业创业指导课教师一般为政治理论课教师、学生管理工作者和负责学生就业的教师和管理者。高职院校把开设职业指导课作为对学生进行就业创业指导的主渠道;学生希望学校开展就业创业指导,并且认为学校的就业创业指导有用;大多数学生是从学校了解和掌握就业信息的;“教会创业”成为学生希望就业创业指导首先要解决的问题; 学生对就业创业指导的内容要求具体明确,时代性、政策性、可操作性强;学生希望学校开展就业创业指导形式多样,并且要求比较实用,看得见,能够解决问题;学生希望通过就业创业指导能够达到找工作时比较顺利、掌握一定的基本理论和技能、最终找到一份工作;学生对就业的认识发生了转变,有相当多的学生把谋生、自谋职业,通过自己的劳动养活自己,成为自食其力的劳动者作为毕业后的一种选择,在思想上已经有了一定的准备。学生对就业创业指导工作的期望。
5、在调查中发现,大多数学生希望学校为学生就业多开展一些他们比较易
于接受的、直观的、操作性强的模拟指导活动; 学生认为:首先,学校应该通过就业创业指导增强学生就业的自信心,培养学生的应变能力、耐挫折能力,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多教授一些实用的科学知识和技能,教一些创业知识,让学生弄清就业与创业的辩证关系,提供一些创业社会实践机会,增强竞争力;其次,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择业观 ;第三,帮助学生分析就业形势、就业条件,让学生明确社会对人才的要求; 第四,帮助学生正确认识自己,了解自己的实力与机遇;第五,教会学生就业技巧,特别是教会学生如何应聘,教授一些关于参加面谈面试方面的知识,以及面谈面试应当注意的事项,培养学生处理人际关系的能力,以及处理各种繁琐的就业手续的能力;第六,多宣传、提供一些就业信息;第七,请用人单位进校,让学生直接与用人单位见面洽谈;举办就业讲座、模拟人才市场,让学生多实践;最好能帮助毕业生联系单位,毕业时为学生介绍单位。
6、调查发现,目前学生对就业创业指导的不满之处在于“缺乏与用人单位和社会的交流与沟通”,“缺乏实际操作”训练。
四、就业创业指导的目标要求
总体目标是帮助学生了解社会、了解国情,了解职业、就业、创业的有关知识;正确地认识自己,发展自己的职业认知、职业能力、职业兴趣和个性特长;掌握职业道德基本规范和必要的就业、创业技巧;树立高尚的职业理想和正确的择业与创业观念; 培养良好的职业行为习惯,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克服在选择升学和就业方向时存在的盲目性,自觉根据社会需要和个人特点,顺利地升学、就业或自主地创业;逐步实现人与职业的合理匹配,适应社会,走向成功,不断发展。原香港中文大学校长金铁基认为:学生在校期间主要学习四种东西,即怎样读书,怎样做事,怎样与人相处,怎样做人;也就是现在所说的要学会学习,学会做人,学会做事,学会与人相处;我认为,就业指导就是对学生进行学会学习,学会做人,学会做事,学会与人相处的一个很好的训练和考核。阶段目标
第一阶段:了解职业,热爱专业;了解社会,学会做人 ;帮助学生了解职业的涵义、特点、产生、演变以及职业的分类、职业群和发展趋势,培养职业意识;了解产业、行业、专业的历史沿革、现状、发展前景以及本专业在现代化建设中的地位、作用;认识专业、熟悉专业,树立热爱专业的思想,培养敬业意识,懂
得“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了解知识经济时代对人才的要求,社会、行业对人才的要求,明确合格人才应具备的基本素质;了解当前的就业形势,增强竞争意识,培养良好的社会公德、职业道德,树立正确的职业观,做时代所需要的高素质的具有综合职业能力的人才。
第二阶段:认识自己,学会学习;培养能力,提高素质;帮助学生认识自己的身心特点、学识能力与升学、与未来职业需要之间的差距,勤于学习,善于学习,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善于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不断发展个性,完善自己,有意识地根据未来工作的需要,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增强竞争实力。
第三阶段:规划未来,正确选择;勇于创新,艰苦创业; 了解就业形势,更新就业观念,能够搜集和整理职业信息,做好就业创业的思想、学识、技能、心理、材料等方面的准备;掌握自我推荐、面谈面试、求职成功等技巧以及择业决策和就业创业必备的知识;培养良好的职业适应、社会适应、环境适应和人际关系适应能力;培养创业品质、创新意识、创业能力,掌握创业的法律和有关知识;培养良好的职业行为习惯和高尚的职业道德品质,适应社会,服务人民,大胆开拓,勇于进取,走向成功,不断发展;通过就业创业指导使学生根据社会需要和个人特点,做到:升学有门,就业有路,创业有道,谋个性发展,为社会服务。
五.就业创业指导的基本原则 科学性原则:
就业创业指导的内容必须反映客观规律,符合学生实际;要按照就业创业指导的总体目标和年段目标,有计划、有步骤地安排,由浅入深,循序渐进;就业创业指导涉及到人才学、市场学、公共关系学、心理学、教育学等多门学科,具有综合性特征;就业创业指导要与文化课、专业课、实践课有机结合,形成科学完整的体系 ;就业创业指导的方法、途径、手段必须符合教育学和心理学原理,必须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能力形成规律和身心发展规律;就业创业指导是一个动态的过程,应贯穿于学校教育的全过程。
指导性原则 :
就业创业指导应体现重在指导,突出应用的原则,帮助学生认识社会,认识职业,培养职业兴趣;指导学生树立正确的职业理想,形成正确的职业观念,增
强职业能力和就业信心;指导学生掌握求职技巧和就业创业能力,全面提高职业素质。
主体性原则:
教师的主体性体现在能力性、选择性、创新性,体现在就业创业指导过程中的主动性;学生的主体性体现在激发他们的思维、兴趣、动机和求知欲望,调动他们参与就业创业指导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发掘他们的潜能,谋求他们的个性发展。
开放性原则:
就业创业指导的目标、任务、内容决定了它的开放性 ;就业创业指导的方式、途径必须打破单一的从书本到书本,从课堂到课堂,从理论到理论的封闭式状态;可以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的方式,组织学生走出校门,走向社会,参加有计划、有目的的社会实践;可以请优秀毕业生、专家、联办单位、劳模及有杰出贡献的人才来校作报告,与学生座谈讨论,让学生在实践中体验职业,了解职业,获取信息,认清形势,把握时代要求,进一步认识自我,发展自我,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职业观。
实效性原则 :
就业创业指导的目标要适当,要符合职业教育的培养目标,适应形势对人才的要求,要符合学生的身心发展和需要,尊重学生的意愿,避免“高”“难”“空” 现象; 就业创业指导的内容要既能适应时代的要求,又贴近学生的实际;就业创业指导的方法、途径要切实可行,要克服形式主义的弊端,不做表面文章,不搞政治化、抽象化、空洞化的说教,做到有的放矢;就业创业指导要做到目的与行为统一,内容与形式统一,思想与实际统一,采用各种手段,通过多种途径,搞好每一项教育和活动,完成每一个阶段的任务。
人本性原则:
就业创业指导的目标、任务、内容、活动、方法、手段、途径等均须根据以人为本的原则来拟定和安排,按照学生在就业创业指导方面的心理需求和物质需求及未来的发展趋势,遵循事物的客观规律和发展规律,尊重学生的人格,根据学生的个性特征和个别差异,进行确有成效的指导,使学生的个性特长得到充分发展,职业适应性得到加强。
六、就业创业指导的主要内容
就业指导的主要内容:就业形势与就业政策的指导;认识自我与正确定位的指导;创业意识与创业品质培养的指导;就业能力与创业能力培养的指导;就业创业信息收集与利用的指导;就业准备与职业道德的指导;择业技巧与职业选择的指导;职业适应与职业发展的指导。
要加强学生职业心理的指导,因为一个人事业成败的关键,主要取决于他的情商而不是智商。情商主要指心理素质 ;培养学生具有良好的心理状态,健康的心理品质,较强的心理承受能力,使学生能够正视社会,敢于竞争,不怕挫折,勇于进取,自信乐观。这样的学生就一定会成功。
从现代职业教育的观念出发,要改变就业就是从业,就是找一份稳定工作的传统思想,要使学生有勇于创业的理想。因为前者是被动就业,后者是主动就业。这里的“创业”不能狭义地理解为创办各类企业或实体,是指在未来的职业道路上主动开创一番事业。
高职院校就业指导的构建,是一个综合性的社会系统工程,需要我们在实践中不断探索,需要全体教师、家长、有关部门和社会共同参与,共同完成。
参考文献:
1、熊剑锋,2009年中国经济如何保持稳定增长,2009.第一财经日报
2、王兆明,武正林.大学生职业指导[M].苏州:苏州大学出版社,2003.
3、余惠琼 任运康 伍安春,加强职业规划指导 重视职业心理辅导,2007
第四篇:试析高职院校图书馆就业指导工作论文
摘要:分析了当前高职毕业生就业市场的形势,讨论了图书馆参与就业指导工作的意义,提出了图书馆利用自身资源、优势进行就业指导工作的内容。
关键词:图书馆;就业指导;高职教育
高等职业教育是我国现行教育体制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它担负着为生产和管理第一线培养和输送应用型技术性人才的重任。职业教育必须以就业为导向改革创新,要牢牢面向社会、面向市场的办学方向。高职教育的本质决定了高职教育必须重视学生的职业指导,高职院校毕业生就业率的高低,关系着高校的招生,关系着高校教学质量的优劣,成为高职教育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问题。因此,加强学生的就业指导工作势在必行,图书馆作为高校教育教学的—个重要阵地,应充分利用自身的环境优势、信息资源优势、宣传流通优势、技术力量,承担起职业开发和就业指导的任务,就业指导工作不但是社会的需要,也是图书馆读者服务工作在新环境下面临的一项挑战,是图书馆情报教育服务的扩展和深入。
一、图书馆开展就业指导工作的意义
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深入发展,市场对人力资源的配置作用越来越显著,就业政策和方式的不断变化,毕业生人数的快速增加,使得就业形势愈加的严峻。毕业生初次步入社会,对各行业、各地区的就业政策、形势缺乏认识,对自身就业能力信心不足,在就业问题上普遍存在盲目跟从、随意选择、思想负担重的现象,在择业过程中无目标、无计划,在职业决策上缺乏技巧与策略。因此,做好就业指导教育工作不仅关系着学生个人及学院的利益,同时也减少用人单位的损失,促进就业工作的正常开展,维持社会的稳定与和谐发展。图书馆作为信息资源中心,可利用其丰富的馆藏资源、教育职能、信息流通渠道,收集就业信息,了解学生的择业需求,分析就业的难易程度、职业的发展前景,有针对性地对学生进行就业心理辅导,帮助学生制定就业策略、计划,配合学院就业部门辅导学生进行就业选择。
二、图书馆开展就业指导工作的内容
1.提供丰富的文献资源保障
加强馆藏资源建设,为开展就业指导工作提供丰富的文献资源保障。
(1)加强馆藏就业信息资源的建设,特别是文学、社会学、心理学等文献的采购与收集。这些文献资源有利于毕业生人文素质与心理素质的提高,符合社会对复合型人才的需求。
(2)教育毕业生正视最后在校的学习机会。提醒他们现在放弃一个学习的机会,等于放弃了将来一个就业的机会;鼓励毕业生继续利用本馆资源进行专业技能的学习与综合素质的提高。
(3)投入精兵强将,运用现代情报加工技术,以本馆资源为主,外来资源为辅,为毕业生开发二次文献信息,设计毕业生阅读书目,提供有利于就业的最新书目,做好新书推荐工作,全方位、多渠道地为毕业生提供优质的就业信息服务工作。
2.将文化素质教育与就业指导相结合高等教育要重视培养大学生的创造能力、实践能力和创业精神,普遍提高大学生的人文素质和科学素质。目前高职教育为了迎合市场需要,过多地注重职业技能和实践动手能力的教育,普遍表现出人文学科教育不足。导致了毕业生情感偏激、人格片面、人际关系紧张、缺乏社会责任感和人文关怀精神。这些人文素质方面的缺陷不仅大大地降低了就业竞争能力,增加了就业难度,而且成为求职路E的绊脚石。另外,随着知识经济的到来,社会需要越来越多的复合型人才,学生根据社会的需要不断更新、完善个人的知识结构,这样才能扩大就业范围,增强个人竞争能力,拥有更多的生存与发展空间。图书馆作为学校的第二课堂,可以利用丰富的文献资源,专业的信息加工技术,强大的信息流通渠道,舒适的服务环境,加强读者服务功能,促进人文教育。
(1)图书馆利用环境资源、信息资源开展形式多样的人文教育工作。
通过服务环境的人文设计,立足于读者的需求,利用本馆的场地资源、设施资源举办高雅艺术讲座、影视音乐欣赏、文化沙龙、专题演讲比赛等。通过文、史、哲、艺术等文化活动进行人文素质教育与熏陶,拓宽学生的视野,陶冶情操,美化心灵,通过潜移默化的作用提高人文素养。
(2)人文环境能促进人文教育。图书馆的建筑设计、内部装修装饰、环境绿化、设施的摆放与布局都要有利于形成高雅文化品位和浓郁的人文气息,通过环境、色彩、空间的合理设计与布局来减轻渎者生理和心理的负担,以其视觉、听觉、触觉的渗透力营造出和谐、舒适、休闲、文化的阅读、学习氛围。
(3)与校内社团合作开展各种活动。图书馆可以与校内社团合作组织文化、艺术活动,如摄影展、民间工艺展、歌舞剧表演等,不仅能丰富学生的校园文化生活,提升图书馆的校园影响力,还能为图书馆开展的一系列就业指导工作、活动积累良好的群众基础与号召力,使学生在参与、学习、欣赏、交流中对中国传统文化、艺术、历史、地理有更多的了解,更深的体会。
3.将心理素质教育与就业指导相结合大学生的就业心理素质健康与否是影响学生就业、择业的主观因素。面对竞争激烈的就业市场,许多学生在此过程中产生了一些心理障碍和困扰,表现出自卑、盲从、攀比的心理特征。在高职学生身上表现的就业心理障碍,固然与个人生理、心理发育不成熟,社会经验不足,就业市场竞争激烈有关,但是院校在就业心理指导方面的忽视和相关教育措施的不健全也是主要的因素。图书馆作为教学的隐性课堂应该利用自身丰富的信息资源、服务设施、宣传工具来承担起就业心理指导的工作。
4.组建职业资料数据库并搭建就业信息平台
利用图书馆的宣传阵地,网络环境,技术手段为毕业生搭建就业信息平台。学生的求职信息,用人单位的招聘信息,职业介绍,劳动部门的法律、法规,行业政策,地区人事制度等信息是职业资料数据库的主要内容,这些信息不仅能帮助就业咨询人员进行就业指导工作,还能为学生制定自主就业策略提供信息资源保障。
(1)图书馆工作人员要主动与各系、各班级负责人联系,通过宣传栏、图书馆网站、海报的方式向全校毕业生征集求职信息,利用本馆的技术力量和硬件设备、网络平台建立毕业生求职信息数据库。
(2)拓宽获取就业信息的渠道。图书馆应加强与职业介绍机构、就业服务中心的合作,拓宽获取就业信息的渠道。
5.鼓励学生自主创业
培养学生创业的精神和能力,使求职者变成职业岗位创造者。高职毕业生在创业中各方面的能力得到发挥和锻炼,不仅解决了个人的就业问题,还把就业的机会让给了其他人,是缓解我国当前高职毕业生就业难的一条重要途径。图书馆鼓励有条件、有能力的毕业生进行自主创业,是进行就业指导的一个重要内容。首先,从心理上教育学生要拓宽就业渠道,活跃就业思路,注重培养创业品格、创业精神。其次,图书馆有得天独厚的信息资源,主动做好创业书刊资料的导读与推荐工作,鼓励学生阅读一些励志向上、人物传记、创业事迹等激人奋进的书籍,通过阅读来激发其斗志、坚定自信,完善个人的创业知识结构和创业人格、品质塑造。
第五篇:浅谈新时期高校毕业生就业指导工作论文
论文摘要:从高校毕业生就业指导工作的重要性及必要性出发,分析了新时期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应该遵循的原则和努力的方向。
论文关健词:三个代表 毕业生 就业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生存讲求经济效益,企业生产讲求与市场相结合,以销定产。高校的“产品”是人才,毕业生就是高校的人才“产品”。毕业生在社会上的就业情况,不仅直接关系到他们的切身利益,在很大程度上也反映了学校的办学质量与竞争能力,同时也会影响到学校的招生情况和办学规模,甚至会影响到学校的生存与发展。近年,高校招生规模不断扩大,毕业生数量急剧增加,高校毕业生的就业问题越来越成为人们关注的热点。把高校的人才“产品”源源不断地顺利推向社会,使之在适合自己发展的社会岗位上发挥所学,为社会做贡献,这对高校来说是至关重要的,同时这也是高校落实“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转变观念,加强服务意识,适应新时期人才供给要求,维护广大毕业生的切身利益,为社会合理地进行人才资源的配给,进一步发挥高等教育功能的重要体现。如何做好这项工作,是每所高校的就业指导人员必须认真思考的问题。
一、健全毕业生就业体制,提高就业指导人员的思想素质和专业素质
近年来,随着我国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推进,高校毕业生就业也逐步由原来的计划分配体制向双向选择的模式过渡。相应地,高校的毕业生就业工作也存在一个健全体制和转变职能的问题。高校毕业生就业管理的主要职能部门,原来只是单一地按计划对毕业生进行分配,而现在毕业生就业市场化,毕业生在增加择业自主权的同时,产生了新的思想困惑,遇到了新的现实问题,引发了新的心理矛盾。为了帮助毕业生顺利就业,学校应对毕业生从就业形势、就业政策宣传、择业技巧、择业心理调适等各方面进行系统的指导和训练。因此就业管理部门也就成为对毕业生的管理、指导、教育、培训和服务相结合的综合职能体系。要发挥好这些职能就需要我们冲破原来老的管理体制,建立和健全适合新形势发展需要的毕业生就业管理和服务体制。这也是使高校的培养方向与社会需求的市场相结合,促进高校教育改革的发展所必须的。
高校毕业生就业指导人员首先要熟悉国家及本地区对当前毕业生就业的有关政策,熟悉毕业生在择业中所应享有的权利与应该履行的义务,努力贯彻和落实国家毕业生就业的有关方针、政策,从维护社会稳定的大局出发,以强烈的政治责任感来对待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其次,要具有较强的组织管理能力和捕捉应用信息的能力。就业工作人员不仅要与用人单位打交道,而且还要与学生交流。收集就业需求信息、建立和沟通需求信息网络、组织召开毕业生供需见面会等等都是新时期就业指导工作必不可少的内容。再次,就业工作人员还要有高度的敬业精神和较强的创新精神。毕业生就业指导工作是一个繁杂、艰辛的工作,要做好这项工作,就要与时俱进,开拓创新、无私奉献、爱岗敬业、秉公办事、热情服务。总之要做到这些,我们就要不断学习,努力提高自身的思想素质和专业素质,以适应新时期高校毕业生就业指导工作。
二、强化指导职能,提高服务意识,开拓就业指导服务新思路
随着我国毕业生就业市场的不断进步和日益完善,高校毕业生就业管理工作逐步从原来的按计划分配到为毕业生提供就业指导服务的方式,由单独的管理者变为服务加管理的模式,这也是教育工作者身体力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要求。如何更好地帮助毕业生在新形势下顺利地走向就业市场,顺利求职择业呢?各高校毕业生就业指导机构必须转变工作职能,强化服务意识,始终为广大毕业生的根本利益着想,为毕业生就业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和各种有利的条件。
(一)毕业生就业指导机构的主要职能
根据目前就业市场的形势,就业指导机构应更多地研究就业市场的动态,并结合本校毕业生的具体情况,为毕业生求职就业起到参谋和指导的作用,转变原来单一的管理职能,加强对毕业生的服务意识。其主要职能表现在:
1。帮助毕业生了解和掌握国家及本地区毕业生就业的最新政策;
2。结合本校毕业生特点、质量、学校声望等因素以及就业市场各类各层次人才需求情况,对本校各层次毕业生给予正确的预期就业定位,增加毕业生签约的成功率;
3。对毕业生进行求职择业、面试技巧、心理素质提高、专业技能发挥等方面的培养;
4。收集用人信息,在毕业生与用人单位之间沟通信息,起到桥梁和纽带的作用;
5。负责毕业生建议就业计划的制定、上报,在上级主管部门的指导下完成本校毕业生有关事项的审批、就业派遣及遗留问题的处理。
(二)高校毕业生就业指导服务机构工作的主要方式和途径
高校毕业生就业指导服务机构肩负着为毕业生将来走向就业市场进行求职技能、综合素质等方面的培养的任务,在提高毕业生求职竞争力方面起着重要的、不可替代的作用。其主要的工作方式和途径有以下几个方面。
1。建立就业信息网络。
毕业生求职就业往往有很大的盲目性,这种盲目性主要是因为缺乏就业市场信息而造成的。作为高校毕业生就业管理部门,在进行毕业生就业指导与服务的过程中,其中一个很重要的工作就是信息的沟通。一方面将毕业生的情况向社会、向就业市场作宣传;另一方面将就业市场用人单位的信息提供给毕业生,帮助毕业生与用人单位取得联系;再一方面,要对已走向工作岗位的毕业生进行一定范围的跟踪调查,及时了解和掌握用人单位对本校毕业生的意见和要求,并将这些信息反馈给学校有关部门,以对在校生的培养和教育起到一定的积极指导作用。要利用和用人单位接触的机会,广交朋友,保持长期合作,互传供求信息,促进高质量人才培养。总之,要把就业信息的传递当成一个长期的工作来抓,逐步培养和建立起畅通的信息传递网络,使得我们的人才培养不是盲目的,而是针对市场的需求来进行的。
2。开设就业指导课。
就业指导课是对毕业生进行就业指导、提高就业竞争力的一个重要途径。通过上课、举办讲座等形式,对各级就业政策、市场形势、就业程序、就业途径、就业技巧等知识进行介绍。这种形式比较系统、全面和直接,效果也比较显著。另外还可以根据就业市场的情况,对毕业生进行求职模拟演练,使学生尽早地熟悉市场择业的方式,努力培养适应市场的能力。演练前,对应聘中用人单位经常提出的问题或有可能提到的问题进行归类、总结,让学生思考如何应答。这对就业指导课所讲的很多知识是一个很好的实战练习,对学生走向真正的就业市场是大有益处的。3。开展毕业生就业咨询。
毕业生就业指导课是对全体毕业生开设的具有普遍意义的就业指导课,它可以解决绝大多数毕业生所面临的问题。但毕业生的思想认识、心理素质、个人能力等千差万别,所遇到的问题也各不相同。因此在解决了普遍性问题的同时,不能忽视其特殊性,针对个别学生所遇到的具体问题还要进行个别指导、个别咨询。
4。组织毕业生就业双选会。
毕业生就业双向选择交流会为毕业生和用人单位进行供需双方相互选择提供了一个机会,它不同于普通的人才交流会,它是以校园为主要场所,并且是针对大学毕业生的交流会。在没有组织校园双选会之前,用人单位需要毕业生时,一方面能过各类人才招聘市场,另一方面就是亲自到高校考查、招聘毕业生。频频地有用人单位来高校挑选毕业生当然是好事,但问题是这种无计划的招聘活动影响了学生的正常学习和生活,对于日常的就业工作也有一定的影响。通过在校园组织就业双选会,可以有计划地安排毕业生就业工作,对沟通学生与用人单位,提高工作效率,建立高效、快捷的信息网络都具有积极的作用。
三、做好毕业生思想教育工作
(一)加强形势政策教育,正确把握就业市场
毕业生进人就业市场,首先要了解就业市场的规则。这些规则一方面是指国家、省、区对毕业生就业的最新的政策法规;另一方面是指学校及所在省、区毕业生就业工作的相关程序。这些规则除了在毕业生就业导课介绍给毕业生外,还可以将其收录到《毕业生就业指导手册》中,采取归类叙述讲解或问答等方式,便于毕业生查阅和明确掌握。其次,要正确地认识就业形势。大多数毕业生对就业形势的认识往往只局限于自己所熟知的小环境,缺乏对社会大范围就业形势的认识。这就要求就业指导工作人员认真地分析社会各层次相关行业对毕业生的需求情况,结合本校历届毕业生就业的情况,对将要进人就业市场的毕业生进行指导定位,这对毕业生在就业市场成功签约、少走弯路有重大的意义。以往确实有一些毕业生在初人就业市场时,对就业形势认识不够,对自己就业期望的定位不准确,在就业市场上疲于奔命,到头来却后悔错过了真正适合自己的就业岗位。
(二)加强毕业生良好心理素质的培养和教育
择业不仅是对大学毕业生专业素质、综合能力的一次考验,更是对毕业生心理素质的一次考验。毕业生在走向就业市场的过程中,往往有各种各样的想法,如害怕找不到合适的就业岗位;渴望在竞争中能超过对手,可又难以承受失败的打击;盲目地进行横纵向的攀比,对一些现实上的“不公正”“不平等”难以接受,在理想与现实产生一定差距时,对前途失去信心,心灰意冷,难以自拔。诸如此类,使毕业生产生了一定的心理障碍。对于毕业生在择业中的这种恐俱、焦虑、急躁、自卑、嫉妒等心理障碍,可以通过一定的心理辅导进行调理或提前预防。首先,面对激烈的市场竞争,要教育毕业生保持良好心态,客观地分析自我,分析现实和社会需求,将自已的希望与社会的实际相结合,正确对待市场需求与选择和个人意愿与期望之间的关系。其次,引导毕业生在心理上要敢于承受失败的挫折,把挫折作为磨砺自己的机会,通过不断总结经验教训,进一步提高和完善自己,增强在就业市场中的竞争力。再次,帮助毕业生掌握一定面试求职的技巧,使其增强自信心。对于不熟悉就业市场的毕业生来说,面试技巧是一门必修课,要教他们指导掌握如何克服紧张情绪,应付各种提问,发挥特长,突出个性,平和冷静,谦虚诚实,坦然应对。这些方面除了通过毕业生就业指导课进行一定的理论上的指导外,还要求他们可以用模拟演练的方式,如安排适当的模拟招聘会,来加以正确的指导,使毕业生在一定程度上克服恐俱感,增强自信心,做到心中有数,上场不慌。
(三)加强毕业生职业道德教育
进人就业市场的大学毕业生,要遵守市场规则,遵循一定的职业道德规范,首先要遵循诚信原则。毕业生在向用人单位介绍自己各方面情况时,应秉着实事求是、开诚布公的态度。可以扬长避短,但不能无中生有、以小夸大。否则,将会自食恶果。在签订“就业协议书”时,要弄清毕业生,、用人单位和学校三方的权利和义务,要努力维护协议的严肃性,不能随便违约。对于特殊情况要违约的,必须征得用人单位和学校的谅解和同意之后方可。其次,在选择就业岗位时要以国家和社会对人才的需求为重,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择业观;正确处理个人志愿与国家需要、双向选择与到基层建功立业的关系,不要贪恋大城市、机关,过分地追求条件、待遇等。要选择能够发挥自己专业特长的、社会最需求的就业岗位磨砺铸炼。
(四)加强毕业生适应社会能力的培养和教育
高校学生大多是由小学至中学再上到大学来的,对社会的接触也仅限于寒暑假及其社会实践活动平时所接触的同学、老师等人和校园环境都比较单纯,但走人社会,所遇到的事物和人际关系就复杂得多,所以对毕业生的思想教育必须包含毕业生对社会适应性的教育。要教育他们正确地认识和对待社会现实中存在的各种现象,特别是对一些不合理和不良的世俗现象,要有一定的心理准备,要能够正确处理择业过程中或今后走向社会过程中所遇到的一般性社会问题。在这方面教育中,高校可以充分利用学生平时的社会实践活动,让学生大胆地接触社会、了解社会、体验社会,将其在实践中遇到的问题带回学校,组织讨论,并加以正面的指导,进一步提出新的目标和要求,再去实践,不断地从实践到理论到再实践,以提高其思想认识。另外,还可以用实例或专门设计各种在社会中可能遇到的问题,让学生思考,找出最佳的处理方法。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就业指导工作是优化人才资源的一种手段,是实现人才自身价值的一项重要工作。因此我们的就业指导工作要努力帮助毕业生认清就业形势,了解就业动态,转变就业观念,掌握就业技巧,拓宽就业渠道。做好毕业生就业指导工作是有利于毕业生、有利于高校发展有利于社会的一项重要工作。在当前形势下,我们要始终以“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为标准,努力研究新形势下就业指导工作的特点,把高校毕业生就业指导工作不断地推向前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