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礼泉四项措施实现劳务输出近12万人
礼泉四项措施实现劳务输出近12万人 本报讯(郭创)为扎实提升劳务收入在农民增收、农村发展中的比重,今年以来,礼泉县采取四项措施,全力推动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截至目前,共输出劳动力119332人,完成全年任务的94%,新增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21332人,完成全年任务的173%,创造经济收入5.8亿元。
一是通过建立健全各项责任制,落实就业任务。及时下发了各镇社区2013年度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目标任务,实行“月报、季通报”制度,明确了各乡镇劳动保障事务所的工作责任,使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工作事事有人管,件件有人抓;二是通过广泛宣传,在全县范围内营造良好的就业氛围。充分利用广播、电视、宣传栏、下社区进村宣传等形式,开展送政策、送信息、送技能下乡活动。目前,共印发宣传资料10.6万份,办宣传板报26期,在县电视台发布用工信息10次;三是通过建立健全输出网络,拓宽群众就业渠道。在巩固原有90余家外地职业介绍机构和用工单位的基础上,积极在沿海各大城市寻找新的合作伙伴,仅在“春风行动”中就与县内外39家企业签订了4956人的劳务用工协议;四是充分发挥县人力资源市场就业职介职能,寻找各类就业岗位,为广大群众提供了求职登记、用工服务、档案管理、职业介绍等“一站式”服务。
第二篇:礼泉以四项措施确保汛期安全
礼泉以四项措施确保汛期安全
本报讯(郭创)礼泉县自5月初以来,采取四项措施,切实确保汛期安全。
一是落实各级防汛责任。该县水利局与各镇(社区)、相关单位分别签订目标任务书和安全责任卡。同时,对境内7座重点水库、12处高崖滑坡和泾河礼泉段进行了汛前安全检查。二是开展河道专项治理。出动大型机械4台、自卸车4辆,强制取缔非法采石场5家,拆除违章建筑760平方米,捣毁生产设备设施14台,依法收回各类土地面积70余亩,有效遏制了河道范围内滥挖乱采的势头。三是加强重点部位监测。收集全县317个行政村的400多名责任人通讯方式,开通防汛气象短讯平台,保障汛情信息传递通畅;对全县7座重点水库和12处地质灾害隐患点确定了专职观测人员,并对泾河沿线落实了清滩责任人。四是不断充实抗洪抢险力量及物资。以60余名退伍军人和民兵预备役同志组成防汛抗旱救援队;所有防汛物资做到专库存放,专人管理,确保一遇险情,所需物资调得出、运得快,确保了今年防汛工作万无一失。
第三篇:井陉县采取四项措施打造劳务输出品牌
井陉县采取四项措施打造劳务输出品牌
近年来,井陉县把提升外出劳务人员的思想和技能素质,打造劳务输出人员质量品牌当作一件大事来抓,从而实现了由劳务输出人数大县向质量强县的转变。
井陉县常年在外务工人员达2万多人,占农业总人口的36%,主要分布在京、津、沪、江、粤、浙等经济发达地区。行业涉及建筑安装、服装裁剪、机械制造、交通运输、种植养殖等领域。挣钱不出力,出力难挣钱。由于一度忽视了劳务人员的技能培训,相当数量的劳务人员技能低下,只适应做粗壮工,工资收入远远低于“白领”和技术人员。对此,县委、县政府及县劳动保障部门,采取四项措施,倾力打造劳务输出质量品牌。
一是加强领导,建立县乡劳动保障平台,掌握用工信息,合理引导劳务人员流动。县成立劳务输出工作领导小组,县政府主管领导任组长,相关部门负责人为成员,出台了《关于加强全县劳务输出工作的通知》、《乡镇劳务输出管理办法》等文件,将劳务输出目标任务完成情况作为政府经济工作的一项重要考核指标。同时,县成立集“就业登记、用工管理、职业介绍、职业指导、信息发布”等功能为一体的劳动力市场,在17个乡镇和街道办建立了劳动保障工作站,配备了专职工作人员,摸清了全县劳务输出人员数量、去向、1文化程度和业务专长;365个行政村配备了劳务信息员。县乡联动,采取“走出去,请进来”和召开外出人员座谈会等多种形式,广泛收集省内外劳务信息,形成了以县劳动力市场为中心,辐射全县乡镇、村、街道(社区)的三级劳务输出网络,从而为科学推荐就业和有的放矢开展培训打造质量品牌奠定了基础。
二是整合培训资源,“订单培训”与常年培训相结合,全面提升务工人员素质。以县农广校、县职业技术学校等6所学校和培训中心为依托,坚持“以需定供、定向就业”的路子,聘请专业教师执教,并在17个乡镇设立以服装裁剪、电工电焊、家电维修、建筑安装、微机电脑、市场营销、种植养殖、中式烹饪、家政服务等专业为主的136个培训网点,实行统一管理,统一授课,统一验收,抓好突击性“订单”培训和常年性基础培训。参加培训成绩合格者,按规定发给结业证书和国家规定的岗位等级证书。以培训促“体力型”输出向“技能型”输出的转变,“人力资源”输出向“人力资本”输出的转变,全力打造拿得出叫得响的质量品牌。截至2008年5月,全县31万多名劳务输出人员中,拥有技术专长的达13.3万人,占外出务工人员的43%,比2003年增长20个百分点。数以万计的外出务工者成了“白领”和技术骨干,有的还成为企业的老板。务工人员月平均工资1200——1500元,比2003年增40%。拥有技术专长者月工资
1800--2000元,高者达3000余元。全县外出务工人员年净创劳务收入15亿元。缝纫裁剪、电工电焊、特种蔬菜种植、特种水产品养殖、农机驾驶、足疗成为全国驰名的劳务品牌。近年来,怀远的种植、养殖务工人员遍及上海、南京,服装裁剪缝纫人才跻身苏南浙东,足疗人员供不应求。重庆、南京、徐州、苏州、泰州、合肥六大城市就有怀远足疗人员3800人,人均月收入2000余元,最高的达4000元。
三是创建劳务输出基地,创新服务理念,倾情维权服务。井陉外出务工人员相对集中上海(5万人)、诸暨(3万人)、深圳(2万人)、苏州(2万人)、汕头、慈溪和余姚等地。规模在万人以上的十个城市,均建立劳务输出基地,成立办事处,政府派遣干部驻基地办公,与用人单位签订劳务合作协议,明确双方的权利和义务,实行全方位跟踪服务。县委、县政府还不定期派工作组到基地了解情况,与当地政府和企业加强沟通,为务工人员排忧解难。为了减少劳资纠纷,基地还设有劳务派遣机构,派遣机构与企业签订协议,务工人员的工资、福利等均由派遣机构代发。基地还设有食堂、宿舍、技能培训班,务工人员可以集中吃住在基地,享受免费专业技能和法律法规等培训。从而使用人单位、外出务者及家庭都放心满意。全县在基地的务工的农民已达15.6万人,成为劳务输出的亮点。
县政府还出台了《井陉县农村社会养老保险暂行办法》,明确了外出务出人员既可以在外地参保,也可以在本地参保。离开务工地域后,还可以将养老保险转回老家续保,从而解决了务工农民参加医疗保险、工伤保险、失业保险、养老保险的后顾之忧,激发了他们在外务工、创业的积极性。外出务工人员学技术、研营销、跑市场,升为“技工”、“白领”和成为老板的数以万计。短短的几年时间,在外务工人员创办企业且资产在百万元以上、年收入十万或数十万元的有4500多人;资产在1000万元以上的有25人;在外务工的从事技术工作达的10万余人。以打工卖酱菜起家的涡北新城区农民贾维山,在南京拼搏十年,创办的南京金陵酱品有限公司资产达2000余万元,安臵怀远务工人员近千人,人均年工资收入达1.5万元。
靠知识和技术先富起来的打工者,纷纷飞回故里造富乡梓。5年来,全县有376名打工返乡人员领办创办集体、个体、股份制企业383家,总投资4.7亿元,吸纳本地1.63万人就业。创办的项目有电子、机械、纺织、服装、玉器加工、养殖种植等。在南方打工起家的孙尚传由技工升为白领,又由白领成为老板。他致富不忘回报家乡,2005年回乡投资5000万元,办起了生产电子产品的配天电器有限公司,共吸纳家乡460多人就业,员工年工资达1.48万元。他说:树高千里离不开根,江河万里也有源,回乡办厂为的是感恩生
我养我的热土,促进故乡经济又好又快的发展。
第四篇:水利局落实四项措施 实现五无目标
***水利局落实四项措施 实现五无目标
汝南县水利局为提升服务水平,狠抓“四项措施”的落实,从而实现了全系统“五无”目标(即无火灾、无人身伤亡、无职工违法犯罪、无刑事治安案件、无责任事故)。
一是领导重视,责任落实。成立了以局党组书记、局长***为组长的平安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并与各二级单位签定了目标责任书,明确了工作职责和任务,使平安建设工作有人抓,有人管。
二是营造氛围,广泛参与。利用每周一下午的学习时间,通过学习文件、观看安全生产案例警示片、分析案例和安全生产知识考试,提高全系统干部职工的安全和产意识。通过张贴“十条标准”等有效形式,大力宣传平安创建工作,营造浓厚氛围。
三是措施有力,防范到位。严格了24小时门卫制度,每天有领导带班;加强技防,投入***万元,在有安全隐患的关键部位新安装了监控系统,在值班室配置了监控器,对办公楼、家属楼等进行24小时监控,监控覆盖面达***
四是排查整治,消除隐患。全面排查水利系统内各施工单位的基础设施、技术装备、作业环境、防控手段等安全措施,认真排查安全生产制度建设、安全管理体系、责任落实、劳动纪律、现场管理、事故查处等薄弱环节,发现一处,整改一处。落实整改责任人,整改时限。
第五篇:四项措施掀起
四项措施掀起“人民好公仆”教育实践活动热潮
市县“人民好公仆”教育实践活动会议召开后,屏锦镇迅速贯彻落实,深入查找问题,纳入讲述点评,强化整改落实,以具体举措在全镇掀起教育实践活动热潮。
组织动员,集中学习。一是召开动员大会。全市电视电话会后,镇党委庚即召开“人民好公仆”教育实践活动学习暨动员大会,要求各单位负责人要当好“第一责任人”,切实带好头、履好责,引领活动深入开展。二是细化具体任务。制定《关于在创先争优中开展“人民好公仆”教育实践活动的实施方案》,明确活动主题载体,各镇街、部门也结合工作实际,层层抓好落实。三是启动集中学习。将4月定为“人民好公仆”集中教育月,通过上党课学党史、举办革命英模人物故事会、召开创先争优先进典型事迹报告会,以及组织开展“重走革命路”、“走进群众、感受民生”调研、开展警示教育等活动,增强机关干部理想信念、宗旨观念、廉洁从政意识。
对照标准,查找问题。一是开展自查。各级党组织4月底前结合所在行业、岗位工作实际,对照创先争优《岗位责任书》、“人民好公仆”细化标准和市委列举的“五风”现象,深入查找存在的突出问题。二是群众监督查。在各单位设置作风投诉站、网络举报信箱及监督电话,广泛收集服务对象和社会群众对机关作风的意见和反映,确保问题查得准,“病根”挖得透,整改方向明。三是联合互查。在两个单位或多个单位之间联合开展“互督共查”行动,通过举办作风建设经验交流会、互评互查会、问题探讨联席会等,加大单位之间经验交流、学习借鉴、监督查找力度,营造各单位之间“真比、真查、真学、真改、真做”的良好氛围。亮明承诺,讲述点评。一是公开承诺。每名党员干部围绕“人民好公仆”“五个好”标准,结合自身实际,亮明目标任务和具体举措,承诺后集中公示。二是月月讲述。5月10日前,全县集中召开一次“人民好公仆”教育实践活动专题组织生活会,干部(职工)逐一讲述学习收获、剖析突出问题、提出整改措施及时限。三是领导点评。32名县级领导干部全部深入创先争优活动联系点,点评“人民好公仆”教育实践活动开展情况。同时,要求全县每场专题组织生活会都必须有1名以上领导干部到场,对干部职工参与教育实践活动情况进行重点点评。四是结果公示。要求每名干部职工撰写1篇作风分析材料,把查找的突出问题和整改的具体措施和创先争优“一讲二评三公示”内容一道,专栏公示,接受干部群众监督。整改落实,考评奖惩。一是强化督促检查。县纪委会同督查室、组织部等部门组成暗访小组,开展明察暗访、随机抽查,不定期检查全县教育实践活动开展情况,对活动推进不力的单位和个人进行通报。二是深化整改落实。各单位对照查找问题逐一建立健全出勤、用车、请销假、值班等规章制度,做到靠制度办事、用制度管人。同时,建立服务对象和社会群众对机关作风的意见反映台账,逐一查实处理;三是开展专项考评。把教育实践活动纳入创先争优活动考核范畴,每年组织一次“机关作风建设评议活动”,由服务对象对部门(单位)机关作风建设情况进行测评,结果纳入公务员和领导班子、领导干部考核内容。四是强化激励奖惩。对活动中表现优秀的干部,纳入每年一次全县“人民好公仆”评比表彰范畴,对受到通报、处理及专项测评不合格的干部,取消其评先评优资格。